第一篇:人大人力资源考研405分经验
人大人力资源考研405分经验.txt懂得放手的人找到轻松,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关怀的人找到幸福!女人的聪明在于能欣赏男人的聪明。生活是灯,工作是油,若要灯亮,就要加油!相爱时,飞到天边都觉得踏实,因为有你的牵挂;分手后,坐在家里都觉得失重,因为没有了方向。人大人力资源考研经验(推荐)
转载:08人大劳人院HRM跨专业405分专业课经验分享
我属于跨校跨专业跨地区考研,本科计算机专业而且06年毕业,考研时已经工作了一年多,07年7月份辞职,然后买书、买专业资料、收拾家当....正式复习应该是07年8月份了,能取得总分405,尤其是专业课133的成绩,实在超出自己的期望。所以我想我的经验对大家还是有价值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考研是一个系统工程,若用系统论的思想去考虑,或许就不会挂一漏万,无的放矢。
一、考,还是不考,这是个问题
这也是无数前辈提到过的老问题:你为什么考研?
这个问题看似与考研复习无关,事实上关系重大。我们且不说那么多学子为考研而考研,毕业即失业;只说如果没有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那么,在复习最艰苦的日子里,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我当时用了两分钟的时间决定要考研,接着准备辞职。没有犹豫,之后复习的日子里也从未后悔。或许是厌倦了IT(我毕业后在IT行业工作),自己离开的义无反顾,正处在迷茫阶段。但就在那两分钟之前,还从来没想过考研。或许有些莽撞,我倒宁愿称之为灵光一现,呵呵。
言归正传,当时考研基于这样几个理由:
1.我在工作期间遇到了一些问题,都与HR相关,因此对HR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基于兴趣查了很多网上的资料,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我很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 3.上班之后发现自己的理论功底实在太薄,而且经常加班没有时间学习,很想回学校继续深造
4.最后一点就比较现实了,想拿个名校的硕士学位,毕竟本科在北京还是太低了,呵呵
我想,正是因为我想明白了为什么要考研,所以在复习最艰苦的时候,都没有退缩的念头,而且自己在近半年的复习当中,几乎一直处于心理学中所谓的巅峰状态,没有心理厌倦期,这让我考过研的朋友都非常惊讶。所以,考研,给个理由先
下面就是具体学习上的准备了
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我想,首先,应该了解一下你所报考专业的情况,比如历年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复试分数线等等,顺便说一下,人大的复试线跟劳人院HRM专业的复试线不一定一样,例如06年人大复试线总分355,而劳人院HRM复试线总分为370,故校方的线只是最低标准,劳人院HRM是人大最热的专业之一,就业情况也是相当的好。这些信息应该都提前打听清楚,毕竟“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其次,应该有专门的复习计划。这个计划要包括:考试要求,个人差距分析,复习资料,复习方法,复习阶段安排,每一个阶段应该达到的成果等等。我复习之前准备齐了所有的复习资料,并收集了很多高分文科考生的复习方法(因为我一直读理工科,从来没正式学习过文科,呵呵),做了一个完备的复习计划,被人大的师兄称为perfect,呵呵。下面分开来说。
先说考试要求。我的优势在于数学,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数学135以上,专业课110以上,英语和政治两门考150,这样总分也有395,最终结果也表明,我的估计还是很准确的,而且专业课考得出乎意料得好。如果专业课给自己定到110,那么你可以在看到历年真题时,参照真题的题型、分值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定分数,比如名词解释应该拿多少分,简答多少分,论述多少分等等。
第二,个人差距分析。这个大家的情况都不一样,就说我自己吧,我从来没学过文科,复习的时候倒是不怕背东西,最为难的就是我不知道文科的答案长什么样,呵呵。比如一开始答名词解释,我一句话就答完了,可朋友说这么答就over了。当时极想买一份真题的答案,一直找不到,于是我为各题型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答题模板。偶然的机会得到了真题答案,跟自己的模板对比,呵呵,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当然,文科的同学不用跟我一样费那么大力气了。
第三,复习资料。专业课不像公共课,除了指定教材,没有公开出版的资料,也没有辅导班,所以收集资料就看自己的了。必要的资料包括:
1.指定参考书共4本:(2010年已经改革,不能按照此书目准备)绩效管理 付亚和、许玉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初试与复试 薪酬管理原理 文跃然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初试与复试
组织行为学 [美]罗宾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初试与复试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彭剑锋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初试与复试
书上的东西一定要烂熟于心,保证考试的时候书上的东西决不能出错
2、笔记 对于外校考生,尤其是跨专业考生,专业课笔记尤为重要。可以说,笔记是对指定参考书最好的补充。如果可能,一定要把这个拿到手。
具体复习的时候,应先复习书本,后复习笔记,再结合笔记来充实参考书...如此循环往复,直到烂熟于心。
3、真题:真题是最最最...重要的。对于真题,应不满足于做对看会。而是应该去分析,分析其中的出题规律。万事万物,必有规律可循,试题也不例外。因此要尽量去弄到更多的试题,最好有五年以上的(我当时拿到了近10年的真题)。经过严密的分析,让这个规律浮出水面。
引用网上一位师兄分析的以下四大规律: 1)五年之内,论述题一般不会重复;
2)简答题三年之内不会重复,三年之外很有可能重复;
3)名词解释题三年之外必有重复,有些更是经常考到,成为常考点; 4)密切关注常考点和不考点(五年之内没有考过的点),这两个点都极可能是下次考试的重点。第四,复习方法:复习方法按复习阶段和复习任务不同,比如第一遍复习主要任务就是整理出笔记并整理知识网络图及考点分布图,这时就需要从宏观角度去把握,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完备的知识网络。而第二阶段就是要熟记了,此时就要有一些记忆方法,比如,网络式复习、提高“回头率”、空想法、树形图、做笔记、录音、自测题、专题法等。第五,复习阶段:我参考了一些高分考生的做法,把复习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真题指导,了解重点,第二轮:总结重点,厚书变薄,第三轮:巩固重点,扩大范围,由薄变厚,第四轮:考前模拟,调整心态。实践证明,这种阶段划分是比较科学的,而我的复习也基本按照这一计划进行的。
综上,在你开始复习之前,最好做一个完备的复习计划,胸中有丘壑,才不至于心里没底。
两个其他问题:
1.关注该专业动态,不能闭门造车。比如去年10月份我在网上找东西时突然发现07年HRM部分两道答题居然全部来自当年几位老师的演讲稿,这就是35分哪,如果事先不知道,后果可想而知。从此我对老师的论文、格外关注,并拜托人大的师兄提供信息。关注专业动态的方法:
1)订制google快讯,关键字可以是“中国人民大学 劳动人事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老师名字”等等
2)多看老师论文,尤其是近几年的论文,对于导师论文,一定要在复习专业课的基础上细心研读。
3)不推荐直接找老师,老师们都很忙,况且也要避嫌,最有效的方法其实是请教老师的研究生
2.关于时间:一个师弟问时间不够怎么办,我说其实节省时间的方法很多。比如,当时专业课要背很多东西,而我复习任务又很重,于是我把要背的东西按照答题的标准答案整理在电脑上,打印出来(这样比看书的心理压力要小一些,呵呵),然后把它们用mp3录下来,利用一些边边角角的时间听,比如睡不着时,走路时,学数学累了时...这样不费很多力气几天就复习了一遍,而且不用拿出专门的时间来背(专门背书很痛苦,我看到冬天教学楼楼梯里那么多人大声背书,汗...我从没那么刻苦过)
3.给自己出自测题:因为没有模拟题买的,所以靠自己了。11月底开始自己给自己出模拟题,按照自己对重点分布、命题规律的理解,编了大概10多套,题型和题量都和真题一样,然后每天做一套,后来证明这个做法非常有效,考到的基础知识都在我的自测题里,呵呵。
半年中,我按照自己既定的计划复习,并随时根据具体情况改动。当坐在考场里打开试卷,发现所有的基础知识都在我掌握,而论述题也不完全出所料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我赢了。对于人大,不要听信黑箱操作的谣言,就我自己的感觉,人大还是相当公平的。
以上只是一家之谈,给大家提供一个分析的思路,供大家参考。希望朋友们都能自己来总结,来分析,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理解性记忆的过程。考研成功与否,取决于实力和一点点运气。我想,尽人事,听天命,仅此而已。做我们自己能做的,其余不可控的事情交给未知的命运。想起自己当初备考时的迷茫、无助,我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
第二篇:人力资源考研经验(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经验
发布时间:2013-05-20 浏览次数:538 字号:大 中 小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在我国兴起时间不长,院校设置这个专业也是近几年。我本科所读的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在大三的时候我觉得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不少,但知识都太理论化,因而选择了考研。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研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
(1)选择报考的院校。
研究生考试是针对性很强的考试,不同院校的不同专业考试的科目与内容均不同,因而考生需要首先确定所报考的学校从而复习。
经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生专业主要为两种,一种是部分院校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这个专业,另一种是院校没有设置这个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院校都将人力资源管理定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研究方向。因而考生在报考时需要注意,切勿盲目选择。
选择院校时需要结合自己的实力,报太高的院校考上的可能性太小,报太低的院校毕业后含金量不会很高,毕竟,好的院校的各种资源相对来说多很多。我因本科院校比较好,且数学和专业课知识比较好,因而报考了被称为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最好的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2)购买复习资料。
不同院校此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因而考生需要查看院校的招生目录与考试科目确定自己考什么。一般院校的当年招生目录会在9-10月份发布,相对较晚。但每年的考试科目变化不会很大,考试内容会有调整。因而考生可根据往年的考试科目购买公共课复习资料。
感觉市面上的书虽然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大家口碑较好的那几本书确实不错,我购买资料时,没有标新立异,购买了李永乐系列,张剑系列,政治考试大纲解析与肖秀荣习题。用完之后觉得这些书确实不错。
专业课学校不指定参考书,向学长打听,他们推荐的书为:
人资:彭剑锋的人资概论,文跃然的薪酬管理原理,付亚和许玉林的绩效管理。劳经:曾湘泉的劳动经济学
劳关:常凯,劳保版,劳动关系学
(3)着手复习。
我是当年5月份开始复习,觉得一份付出一份回报。我复习时针对各专业来复习: 数学:我先将数学课本及其课后题认真做了一遍,这对我以后数学的总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做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复习,然后大约到9月底,将历年真题认真做了一遍,历最后买了本模拟题作了下,然后还有剩余一个月的时间,重新后来将所有知识点顺了一遍,基础最重要,这是关键,希望大家再复习过程中千万不要丢掉基础。
英语:英语主要分为单词、阅读理解和作文板块,针对各个板块分配了不同的时间复习,每天坚持背单词做阅读理解。
政治:暑假开始看的,先看了马哲课本,然后大纲解析配以习题练习,然后真题,然后模拟题,时事政治,我觉得政治主要是理解,不需要背很多。
专业课:专业课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我分三轮复习。第一轮为读课本,了解知识内容;第二轮为熟记阶段;第三轮为巩固和练习阶段。我认为基础比较重要,因而第一轮花比较多的时间来理解内容。
第三篇:人大法学考研经验专题
人大法学考研资料 qihang 09 10 年全部强化班讲义及10音频,因2012年人大法学考研再次进行了改革所以部分科目资料起航本身也没有开班,本人2011年司考400+之后开始准备人大法理专业考试(有一定学术兴趣),当然资料搜集在大二上半学期已经开始,目前人大还未出成绩我也不好总结经验和教训但启航资料价值很大,当然由于今年改革出题方向发生变化所以其命中率降到大约60%但仍极具价值。具体12年考研的心得复习方法及笔记做法本人在成绩出后再总结。《longtu》的资料不必求新,0910完全够用这是由人大出题风格决定的,另外本人复习考研英语3个月《四级445,六级没考》阅读仅错了3个(总成绩上不知道)考研英语经验成绩出后在介绍给大家。启航资料加我自己总结的法理资料因我需买西方法哲学系列专著资金不够所以要有所收费200元(我也是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有志考人大且经济巨拮据的我可以免费送,善门难开,善门难闭,请大家尽量不要……我也不想拿资料赚钱,但为了学问……)总之在4月初之前2013年考人大法学的学弟学妹不要再打听消息与资料安心看人大的课本就行(出成绩之前没人有心情)到时我会在做专题总结。切记切记认真看课本即可我QQ1019542323大家加我时请写明13人大考研,3.24之前我不会给大家解答之后会集中介绍经验或教训(本人及善总结……呵呵……虽然我心态不好但我的经验与方法一直给我的同学很好的帮助。)
第四篇:2017年人大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
2017年人大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考研有益于个人的发展;有益于国家的发展;有益于高校发展。考研有益于现阶段的学风建设,是益于国家、社会的事,是国家提倡的。当前学历文凭已不再是检验一个人所学专业知识状况的唯一指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综合素质才是最重要的求职砝码。
朋友叫我写篇所谓的考研回忆录。虽然我知道抽点时间对这段过去一年的时间进行梳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给自己的未来留下回忆的依据。过去的点点滴滴虽然在当时是那么的平凡和不起眼,但是在时间的洗礼下它总是变的那么珍贵。回忆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当朋友说写一篇文章给下一届考研的学弟学妹们看时,我心里还是犹豫了一下。因为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对跟我一起考研但是却没有考上的朋友的一种伤害,或者这样是不是太过张扬了一点。因为当朋友还沉浸在迷茫之中或者正在紧张的准备复试的时候我却在这里唱“凯歌”,良心好像总是过不去。但是我想,当去年的同期,当我也和现在大多数考研的人一样迷茫的时候是多么渴望一位过去的人能提供点帮助的时候,当我整天在各大考研论坛下载考研经验的时候,当我和身边的朋友一起探讨规划那一段漫长的考研生涯是,我想朋友的要求也不过分。虽然这种帮助和经验可能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但至少在心理上它能给予当时的我们以巨大的鼓舞。所以此时此刻,我只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点收获。我也真心的祝福我身边那些在考研这条路上考好的考的不好的成功的失败的以及现在正在考研的朋友未来都能够开心快乐,毕竟考研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而已。我是今年考研的,报的是人大国际贸易学,考了400+分。初试和复试都还是比较顺利,所以很多事情还是记得比较清楚,加上最近也比较闲,所以就写写吧下面我就分专业选择,初试准备,复试准备,考研心得几个部分把我的过去一年进行一下整理吧。哦,顺便补充一点吧,一、专业选择
我觉得在专业和学校的选择上,如果我们能尽早的确定下来,如果我们能够尽早的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也就是我们对未来有比较清晰的规划,那么我们可以少走写弯路。在选专业的时候,我们最好考虑一下以下因素: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也就是自己未来愿意从事什么职业;你自己是喜欢某种挑战性的生活还是喜欢一种轻松简单的生活;自己是否喜欢某个地方,中国太大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你,如果你的家是南方的,那你并不一定喜欢一望无垠的、干燥的华北地区;最后,虽然在考研的时候大家都说过去的基础不重要,但是我想我们最好还是考虑以下自己过去的基础是否能够保证自己考上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毕竟如果让我们够我们永远够不着的天花板是件很痛苦的事,人的意志虽然有时候非常强大,它可以促使你战胜很多事情,但是高的意志力和合理的目标可以使你省下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心里上的麻烦。
二、初试准备 选定了专业后就要开始紧张的各科复习了。考研的科目还是不少,各科的内容也比较多。所以制定良好的计划并切实按照计划进行复习是很重要的(虽然自己的计划经常都没有被执行,但是计划确实很重要)。下面就各科的复习中的一些安排和体会大致写一下。
(一)数学
大家都知道考研中数学的重要性。从一开始准备考研复习到上考场,你都必须高度重视它。可以说数学考的好不好决定了你是否能考好。很多人都因为数学考的不好而上不了线。而且,考试的最后一天,如果数学考不好还可能影响下午专业课的考试。
我是从三月二十五号左右开始看数学,先是看教材。我是先看同济版的《微积分》的。买了两本盗版的书。这本书确实写的好,逻辑很清楚,后面的习题也比较好。但是后来觉得,其实看自己学校的教材也就够了。因为以前学过看起来很容易也很快。毕竟自己以前的笔记一看就可以回忆起来。线代和概率我是用我们学校的教材。觉得这两本书写的还是可以的。虽然很多人买了所谓的经典教材系列,(我也忘了哪个出版社的了)但是我觉得教材嘛其实内容都差不多,看自己学校的足够了。
大约到了4月28号我把三本教材看完了。把后面的部分习题做了下。(做的不是很自习,选择性的做了些)。然后我就开始做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了。
复习全书是一本很好的复习参考书,当然还有陈文灯的那本。陈的那本我没有看过,听说也可以。如果能够把全书上的每道题够搞懂(有些题太偏了也没有必要)那数学就问题不大了。有人会问数学全书要看多少遍,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其实看多少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搞懂了。而且,前两遍可能会花很长时间,但是在后来,看一遍就很快了。可能你花三天或者一周就可以把那本书给翻一遍。第一遍我大概花了两个月,也就是在六月底把第一遍看完的。第一遍大家看完了都会有一个同感,那就是看了后面忘前面,看了线性代数肯定把微积分忘的差不多了。而且叫你做题差不多都不会,前面看课本也是这样的,而且感觉会更强。其实没有关系,这时候你不忘才是怪事。除非你是天才。看教材和看全书第一遍的目的是对数学整个框架和体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你要大致了解每个部分有哪些内容,哪些是重点。
全书的第二遍更重要,这个时间大概在暑假,在这个假期,我们应该把全书给吃透,也就是每个题我们都应该搞懂怎么做,不懂的时候要翻相关的原理或者和同学讨论。把后面的习题也应该认真做一下。这一遍过去了,数学的主体应该弄得差不多了。
到九月开学了,我们可以把教材和全书再拿来认真看看,因为虽然我们第二遍把主体弄的差不多了,但是很多知识在我们的头脑中都是零散的,没有连起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相当强的学科,只有我们清楚它的整个体系以及体系内的各个组成部分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可以开始看看部分真题,真题不要做完,最好留最近几年的以便最后阶段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做真题的目的是看下自己的水平到底怎么样了,因为经过教材,全书的一,二或者三遍的复习我们希望检测一下自己。这时候只有真题是一个合适的标准。
做完真题就可以做《400题》了,400题很难,开始做的时候肯定会打击人,前一阶段做真题也许你能做120,而做第一套400题你可能只能做60分,不过要是你跟同学交流大家也就这个水平的时候你也不要太过担心了,因为它确实还是比较难。400题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让我们能够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去认识前面学过的一些基础理论。做了两遍400题,我又买了一本陈文灯的15套,当时在想是买本超越135呢还是买15套,由于一直用的李永乐的书,所以想买本陈文灯的书,弥补一下思维的缺陷。15套我做的很快,没有按照时间来做,因为做的目的是弥补一下知识的盲点,吸取一下陈老师的一些思维方法,目的并不在于检测自己,所以就很随意的做。把一些好的的圈出来多做几遍,不好的题,太偏太怪太难的题直接删除也不看了。
在后来就是再做做真题翻翻以前做过的题了。数学复习大概也就是这样子。
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我觉得数学重要的是数学思维,是数学方法和体系。学数学我感觉并不在于题做的多少(虽然看起来我做的题也不少),重要的是你要理解基本的数学理论和每道题所应用的数学方法。否则你做再多的题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在复习数学时,我一直比较注重教材的复习,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定理原理的推到证明,因为它们才是数学思维和精髓的体现,如果你把学习数学不仅仅看做是应付考试,而是看成学习数学中所蕴含的人类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最完美的逻辑很最深刻的思维,因为现代的人类社会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的。如果这样那也许数学并不是枯燥的。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微积分的精妙,概率的神奇,线性代数的对称美。也许数学本 就是人类想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求确定性时思维的重集中的体现。
认真复习教材也使我后来在考试重占了便宜,当我看到拉格朗日那道证明题时我就兴奋了。因为当我在复习的时候我就觉得它的证明太有思想了太精妙了。所以很容易的写了出来。
总之,数学重的是数学原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做题只是理解这些原理,思维的工具,而不是它的一个目的,当我们把原理方法掌握了那就不会说有什么特别难的题了。
当然上面写的都是从我自身的角度来看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复习时间安排,也有不同的复习方法,不同的参考书目的选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安排。
第五篇:人大法学考研经验心得体会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人大法学考研经验心得体会
人大法理学考试的题目主要要求有两点,一要做到融会贯通,二要有自己的观点。其实,就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解提纲挈领的话先记忆下来。其实人大的题目很基础,就是很广泛了,这真正考的是一个本科毕业生的功底和能力,其实这样的考试很好,因为本科学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创新,即使有,在学界也不会认可,还是好好打基础为好。有的学校考的题目很难很偏,可是打的分数不低,这样,对学生来书也没什么好处,我觉得学习首先是一种学,学就是学前人有的理论,尤其是现在有的人对通说的观点,都大加批判,说它怎么不好怎么有漏洞,各个学科都是有这样的通病,其实,对于初学的人来说,学习通说是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我自己的体会是,如果一个真正爱你的人,能陪你走过考研的日子,那么你们的感情会增深很多,这需要真爱,需要理解和宽容,甚至是对方的牺牲,如果是真正有感情的人,能做到这些,这样你们的感情会更经得住考验。如果不是真心爱对方,不是真心付出的,还是保持距离为好,希望大家处理好这些关系
人大法理学考试的题目主要要求有两点,一要做到融会贯通,二要有自己的观点。其实,就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根本不理解通说就批,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至于时间安排,看自己了。其实,我坦言,如果把每本书的内容说出来,考上没问题,比如刑法,对这种刑罚制度,包括刑罚体系和裁量制度和执行制度,尤其是这些制度的构成条件和适用范围,完全记忆下来,刑罚部分就可以掌握了。说到哪个问题,都要有一个纲目,才是前提,之后,自己能把书上的语言填进去。最好是用教材的语言。现在的目标是考研,教材最根本,关键是坚持。在掌握基础的前提下,把历年的题目好好看,必须会做,对于各个不同专业的人来说,其实,各科都是同样的,尤其是有的专业课的题目在以后就成了综合课的题目,重点的题目反复考,这样,就能找到其中的规律,也省了复习时间,所以,把其他专业的考试题目争取找到,看会掌握好,这是很有必要的。专业课,也要把以前考的题目看会,对重点的东西是年年考的,只是考的形式有别。此外,热点很重要的,人民大学就刑法来说,现在谈的很多的自首制度,特殊防卫权,以及司法腐败的问题的表现——诬告陷害罪之类,还有责任事故类的犯罪,都在这两年出现了,这说明,老师们会用热点来带动基本知识和罪名的考察,所以,就相关的热点问题的准备,首先是选择法律界的热点,其次是根据热点对照反映的问题,根据课本的讲述,把这些问题掌握,在这之外,要看看其他学说和新的前沿观点,这是提高的必经的阶段。
总之,人大注重基础,必须要注意,学生应该按照踏踏实实的方法和原则,一点点复习,我个人反对照抄他人笔记或者只背一些所谓的重点,最近在和一些朋友交流过程中,也看到有人发帖子说现在的学生浮躁,确实有这种倾向。我还是建议朋友们按照人大教材,一点点的看,因为毕竟有半年,看好综合是没问题的,不要整天想如何省时间,如何投机取巧,这样,总会有以不变应万变,我还是对大家说这样的话,切忌浮躁!!
之外,必须要有信心,信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