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全国政府信息公开电视电话会议马凯讲话《明确任务 狠抓落实》
明确任务 狠抓落实 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马凯(2012年5月24日)
这次会议,是国务院首次召开的全国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大决策,总结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部署2012年的重点工作。刚才,发展改革委等7个部门负责同志就落实工作任务发了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我国,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人民政府的本质要求。人民政府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享有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重要内容,政府信息的公开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有利于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政府信息的公开,创造了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政府的条件,有利于提升行政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0
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公开政府信息成为行政机关的法定义务。温家宝总理和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多次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要求。国务院有关会议多次研究部署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7个配套文件,推动《条例》的实施。
几年来,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条例》规定,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依法依规公开政府信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主动公开了行政法规、规划政策、财政预算决算、民生保障、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情况等内容,基本覆盖《条例》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主要方面。2011年,31个省(区、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885万多条,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49万多条。二是积极稳妥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建立了当面申请、传真申请、信函申请、网上申请等多种申请渠道,健全受理、答复等工作机制,为公众申请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2011年,31个省(区、市)办理依申请公开信息130多万条,85%以上的申请按规定得到办理并予以公开;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办理依申请公开信息3000多条,70%以上的申请按规定得到办理并予以公开。三是一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取得重要突破。近年来,国务院大力推进预算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2010年有75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2011年有92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90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决算,有98个中央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今年,已有95个中央部门更加及时、统一、细化地公开了部门预算。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这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迈出的重大步伐。此外,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以及重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信息公开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四是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国务院办公厅专门组建了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半数左右的省级政府也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各级行政机关普遍建立了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等制度。五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载体和渠道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普遍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载体和渠道,公开和解读政府信息。一些地方、部门还积极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微博等发布政府信息,使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更加方便快捷。
总的来看,几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给予充分肯定。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条例》施行时间还不长,遇到的问题还不少。主要是:有些地方和部门思想上还不够重视,有的存在畏难情绪;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各地各部门工作进展也不平衡;一些涉及政府管理运行的信息公开事项如行政经费及“三公”经费公开等,还需要深入推进;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如食品安全监管、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征地拆迁等信息公开,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距离;信息公开实践中遇到一些难点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总体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首先,经济社会发展对政府信息公开提出新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能源、材料资源一样,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掌握的大量信息资源,对于企业和个人分析市场,科学地安排生产、生活,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民群众对这些信息的需求持续增长。其次,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随着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对维护自身权益更为关切,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望越来越高。第三,互联网技术发展对政府信息公开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微博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政府信息的及时发布、快速传播有了更好的条件和平台;另一方面,一些热点事件信息尤其是负面消息容易被聚焦放大,不实传言容易滋生蔓延,这对政府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务必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
二、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今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前不久,经国务院同意,国办印发了《201
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明确了今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八个重点领域和四项工作要求,各地方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归纳强调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公共财政资金管理与使用的政府信息公开。公共财政资金取之于民,必须用之于民,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要在巩固已有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抓好预算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的公开,力争取得更大进展。在预算决算公开方面,报送全国人大审查部门预算的国务院部门和单位,要公开财政部批复的全部预算表格并细化到款级科目,有关重点支出要细化到项级科目。在“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公开方面,中央部门和单位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并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省级政府要在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并推进部门预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
(二)着力推进民生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群众利益无小事。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始终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结合近年来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领域和国务院部署开展的重点工作,今年要着重抓好四件事:一是推进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去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1043万套,基本建成432万套,2012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年底前基本建成500万套,在建和建成规模都比较大。要把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分配、管理等各环节和全过程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使保障性住房成为德政工程,真正把好事办好。二是推进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信息公开。要依法公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专项检查整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查处等日常监管信息,强化食品安全标准公开,拓宽公众参与标准起草的渠道。要推进建设项目环评等信息的主动公开,加大超标污染物监测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公布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处理情况。三是推进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公开。继续加大生产安全事故应对、处置、调查、处理信息的公开力度,既要及时准确发布政府举措、处置进展、风险预警、防范措施等信息,也要做好调查处理结果的发布工作,主动公开事故调查报告。四是推进征地拆迁信息公开。所有征地拆迁项目,都要严格依法履行公告、告知、论证和听取意见等程序,全面公布补偿方案、补偿标准和补偿结果等各环节信息,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着力推进招投标信息公开。招投标是经济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经济活动,既关乎企业的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的健康稳定,也关乎政府行为的规范和公共资源的利用。《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自今年2月起施行,对招投标信息公开作了具体规定,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投资项目,以及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招投标信息、投标单位及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等,要向社会公开。同时,加快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招投标信息共享。对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理情况、违法违规企业名单应全面公开,对不依法履行公开职责的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四)着力推进价格和收费信息公开。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与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方面的信息公开工作近年取得积极进展,相关制度普遍建立。下一步,要从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强政府制定价格信息公开。政府制定的价格和收费标准调整时,要公开调整的原因、标准、执行期限等。依法应当听证的,要进一步公开听证信息,扩大公众参与度。经营服务性收费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要完善目录公开、明码标价、收费公示等相关制度。要重点加强对垄断行业和公共企事业单位有关价格行为的监管,依法完善公开制度。二是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制度。收费单位必须及时公开收费的依据、项目、范围、标准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及时查处价格和收费违规违法行为,并向社会公开。对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以及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征收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屡禁不止的,要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五)着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渠道建设。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建设是基础和关键。一是抓紧制定完善《条例》实施办法。国务院各部门要对本部门、本系统政府信息进行认真梳理,对公开目录和公开范围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并不断细化,进一步增强公开的操作性、全面性、有效性。尚未制定实施办法的,要抓紧制定。二是完善依申请公开工作机制。要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细化申请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要建立内部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合理设置工作程序,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该公开的事项都能够公开,同时依法做好保密审查工作。此外,要加强政府网站等信息公开渠道建设。各级政府要重视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及时发布和更新信息,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作为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作用;同时,要注重发挥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信息公开栏、公共图书馆、国家档案馆等渠道的作用,方便社会公众及时获取政府信息。
三、加强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国务院对今年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已作出明确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一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坚持政府领导主抓、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有关各方参与的原则,统筹安排,形成工作合力。各项重点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对牵头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制定进度安排,落实到责任部门,落实到责任岗位。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牵头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其它部门要密切配合。
二要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当前任务和长远需要,从实际出发,健全工作机构,配齐工作人员,加强工作力量。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教育培训工作。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各项重点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制订信息公开培训计划并认真实施。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要把信息公开工作列为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
三要加强调查研究和舆情引导。依法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是一项新的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及时总结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宝贵经验和有效做法,深化对信息公开工作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信息公开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社会舆情引导,对一些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敏感事项,要及时发布正面信息,解疑释惑,正确引导舆论。要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社会公众依法合规按程序取得政府公开的信息。
四要加强考核考评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工作考核、社会评议等考核考评机制,既要加大政府系统内部的工作考核力度,也要扩大公众参与。加强督促检查,各牵头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抓好工作落实,10月底前要将相关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要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同志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迈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2012年5月24日在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
明确任务
狠抓落实 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在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马 凯
(2012年5月24日)
这次会议,是国务院首次召开的全国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大决策,总结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部署2012年的重点工作。刚才,发展改革委等7个部门负责同志就落实工作任务发了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我国,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人民政府的本质要求。人民政府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享有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重要内容,政府信息的公开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有利于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政府信息的公开,创造了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政府的条件,有利于提升行政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0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公开政府信息成为行政机关的法定义务。温家宝总理和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多次对政府信息公开 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要求。国务院有关会议多次研究部署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7个配套文件,推动《条例》的实施。
几年来,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条例》规定,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依法依规公开政府信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主动公开了行政法规、规划政策、财政预算决算、民生保障、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情况等内容,基本覆盖《条例》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主要方面。2011年,31个省(区、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885万多条,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49万多条。二是积极稳妥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建立了当面申请、传真申请、信函申请、网上申请等多种申请渠道,健全受理、答复等工作机制,为公众申请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2011年,31个省(区、市)办理依申请公开信息130多万条,85%以上的申请按规定得到办理并予以公开;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办理依申请公开信息3000多条,70%以上的申请按规定得到办理并予以公开。三是一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取得重要突破。近年来,国务院大力推进预算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2010年有75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2011年有92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90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决算,有98个中央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今年,已有95个中央部门更加及时、统一、细化地公开了部门预算。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这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迈出的重大步伐。此外,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以及重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信息公开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四是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国务院办公厅专门组建了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半数左右的省级政府也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各级行政机关普遍建立了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等制度。五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载体和渠道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普遍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载体和渠道,公开和解读政府信息。一些地方、部门还积极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微 博等发布政府信息,使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更加方便快捷。
总的来看,几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给予充分肯定。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条例》施行时间还不长,遇到的问题还不少。主要是:有些地方和部门思想上还不够重视,有的存在畏难情绪;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各地各部门工作进展也不平衡;一些涉及政府管理运行的信息公开事项如行政经费及“三公”经费公开等,还需要深入推进;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如食品安全监管、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征地拆迁等信息公开,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距离;信息公开实践中遇到一些难点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总体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首先,经济社会发展对政府信息公开提出新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能源、材料资源一样,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掌握的大量信息资源,对于企业和个人分析市场,科学地安排生产、生活,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民群众对这些信息的需求持续增长。其次,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随着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对维护自身权益更为关切,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望越来越高。第三,互联网技术发展对政府信息公开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微博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政府信息的及时发布、快速传播有了更好的条件和平台;另一方面,一些热点事件信息尤其是负面消息容易被聚焦放大,不实传言容易滋生蔓延,这对政府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务必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
二、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今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前不久,经国务院同意,国办印发了《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明确了今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八个重点领域和四项工作要求,各地方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归纳强调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公共财政资金管理与使用的政府信息公开。公共财政资金取之于民,必须用之于民,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要在巩固已有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抓好预算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的公开,力争取得更大进展。在预算决算公开方面,报送全国人大审查部门预算的国务院部门和单位,要公开财政部批复的全部预算表格并细化到款级科目,有关重点支出要细化到项级科目。在“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公开方面,中央部门和单位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并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省级政府要在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并推进部门预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
(二)着力推进民生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群众利益无小事。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始终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结合近年来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领域和国务院部署开展的重点工作,今年要着重抓好四件事:一是推进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去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1043万套,基本建成432万套,2012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年底前基本建成500万套,在建和建成规模都比较大。要把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分配、管理等各环节和全过程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使保障性住房成为德政工程,真正把好事办好。二是推进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信息公开。要依法公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专项检查整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查处等日常监管信息,强化食品安全标准公开,拓宽公众参与标准起草的渠道。要推进建设项目环评等信息的主动公开,加大超标污染物监测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公布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处理情况。三是推进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公开。继续加大生产安全事故应对、处置、调查、处理信息的公开力度,既要及时准 确发布政府举措、处置进展、风险预警、防范措施等信息,也要做好调查处理结果的发布工作,主动公开事故调查报告。四是推进征地拆迁信息公开。所有征地拆迁项目,都要严格依法履行公告、告知、论证和听取意见等程序,全面公布补偿方案、补偿标准和补偿结果等各环节信息,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着力推进招投标信息公开。招投标是经济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经济活动,既关乎企业的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的健康稳定,也关乎政府行为的规范和公共资源的利用。《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自今年2月起施行,对招投标信息公开作了具体规定,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投资项目,以及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招投标信息、投标单位及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等,要向社会公开。同时,加快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招投标信息共享。对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理情况、违法违规企业名单应全面公开,对不依法履行公开职责的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四)着力推进价格和收费信息公开。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与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方面的信息公开工作近年取得积极进展,相关制度普遍建立。下一步,要从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强政府制定价格信息公开。政府制定的价格和收费标准调整时,要公开调整的原因、标准、执行期限等。依法应当听证的,要进一步公开听证信息,扩大公众参与度。经营服务性收费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要完善目录公开、明码标价、收费公示等相关制度。要重点加强对垄断行业和公共企事业单位有关价格行为的监管,依法完善公开制度。二是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制度。收费单位必须及时公开收费的依据、项目、范围、标准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及时查处价格和收费违规违法行为,并向社会公开。对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以及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征收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屡禁不止的,要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五)着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渠道建设。深入推进政 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建设是基础和关键。一是抓紧制定完善《条例》实施办法。国务院各部门要对本部门、本系统政府信息进行认真梳理,对公开目录和公开范围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并不断细化,进一步增强公开的操作性、全面性、有效性。尚未制定实施办法的,要抓紧制定。二是完善依申请公开工作机制。要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细化申请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要建立内部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合理设置工作程序,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该公开的事项都能够公开,同时依法做好保密审查工作。此外,要加强政府网站等信息公开渠道建设。各级政府要重视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及时发布和更新信息,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作为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作用;同时,要注重发挥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信息公开栏、公共图书馆、国家档案馆等渠道的作用,方便社会公众及时获取政府信息。
三、加强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国务院对今年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已作出明确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一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坚持政府领导主抓、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有关各方参与的原则,统筹安排,形成工作合力。各项重点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对牵头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制定进度安排,落实到责任部门,落实到责任岗位。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牵头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其它部门要密切配合。
二要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当前任务和长远需要,从实际出发,健全工作机构,配齐工作人员,加强工作力量。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教育培训工作。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各项重点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制订信息公开培训计划并认真实施。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要把信息公开工作列为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
三要加强调查研究和舆情引导。依法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是一项新 的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及时总结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宝贵经验和有效做法,深化对信息公开工作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信息公开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社会舆情引导,对一些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敏感事项,要及时发布正面信息,解疑释惑,正确引导舆论。要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社会公众依法合规按程序取得政府公开的信息。
四要加强考核考评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工作考核、社会评议等考核考评机制,既要加大政府系统内部的工作考核力度,也要扩大公众参与。加强督促检查,各牵头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抓好工作落实,10月底前要将相关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要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同志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迈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马凯在全国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马凯在全国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4月18日)
2011年04月20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微博 字号
一、增强做好纠风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纠风工作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一是认真开展“三农”领域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围绕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专项资金的落实,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维护了农民权益。二是纠正加重企业负担的不正之风。全年共取消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6366个,纠正和查处各种摊派行为,企业非经营性成本有所降低。三是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力度加大,重点查处了问题乳粉等案件。四是医疗、教育、公路“三乱”等方面的专项治理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行为逐步规范,教育乱收费减少,17个省份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五是民主评议和政风行风热线工作继续推进,部门和行业作风进一步好转。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域不正之风仍处于易发多发阶段,教育、卫生、“三农”等领域原有的不正之风尚未根治,新情况新问题又不断出现。特别是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侈浪费比较严重。这些情况表明,纠风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很大差距,依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还应当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纠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类矛盾纠纷明显上升,一些地方社会建设欠账较多,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社会管理面临许多难题。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进一步开拓新思路,采取新举措,解决新难题,是纠风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做好新形势下的纠风工作,是反腐倡廉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当前,深入开展纠风工作有许多有利条件。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为从源头上治理不正之风奠定了良好基础。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政务公开力度不断加大,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为纠风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坚持不懈地把纠风工作抓下去,以新的成效取信于民。
二、着力抓好2011年纠风重点工作
纠风工作要始终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当前要在全面做好部署的各项工作的同时,着力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坚决纠正征地拆迁中的不正之风。最近一个时期,征地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不断增多,上访投诉居高不下,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因暴力拆迁造成人员伤亡,社会影响十分恶劣。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对规范征地拆迁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还出台了其他制度和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要下大力气抓好各项制度和政策的落实,切实维护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一是坚决纠正超范围超规模征地,改变土地用途,不按规定确定征地补偿标准,截留、挪用、克扣补偿资金等问题。二是严肃查处先拆迁后补偿和拆迁中的违规拆迁、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等问题,纠正不顾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无论城市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拆迁,还是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都要坚持先安置、后拆迁,按照规定的征收范围、补偿标准和征收程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做到依法征收、公平补偿。三是坚决制止违法强制征地拆迁,严肃查处采取暴力、威胁或断水断电等非法方式强迫搬迁。对于违法违规征地拆迁、引发恶性事件或群体性事件的,要坚决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
(二)坚决防范和纠正保障性住房建设、配置等环节的不正之风。中央决定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和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这是一项重大惠民工程,务必抓实办好,取信于民。要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配置、运营、退出的制度建设,加强督促检查,坚决防范和纠正保障性住房建设各个环节的不正之风。一是在建设环节,要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专项专用,加强资金监管,严肃查处擅自改变用地性质、挤占挪用建设资金等问题。要把工程质量作为头等大事,防止偷工减料、降低标准等问题,坚决防止这一民心工程成为“豆腐渣工程”。二是在配置环节,要及时将保障房房源、配置过程、配置结果等相关信息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真正做到配置过程公开透明、配置结果公开公正,最大限度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三是在管理环节,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运营、退出的监管,坚决查处擅自改变住房性质或将住房转让、转租、转借或空置的行为。同时,要简化管理程序,规范收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方便人民群众。
(三)坚决纠正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不正之风。最近,一些地方接二连三暴露出问题乳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眼科假药等严重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危害。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重要根源在于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惩处力度不够。要着力推动建立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地方政府负总责的食品药品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追究。一要在食品药品行业开展“讲诚信、保质量、树新风”活动,引导企业树立安全发展、诚信经营的理念,时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通过完善制度机制,严格执法监督,让守法诚信者受益,违法失信者受罚,黑心商人身败名裂。二要纠正重审批、轻监管和有利争着管、无利推不动的现象,严肃查处监管中的失职渎职、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行为,推动食品药品安全各环节监管责任的落实。三要对本地区、本领域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决不姑息迁就、息事宁人,并推动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要纠正发案瞒报、迟报漏报和压案不报等问题。
(四)继续纠正“三农”、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不正之风。在“三农”方面,要加强对中央强农惠农、耕地保护、农民工权益维护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面向农民的各种乱收费、乱罚款和集资摊派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在教育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和收费行为,严禁举办与入学入园挂钩的“占坑班”和各种特长班、兴趣班,认真治理教辅材料过多过滥问题。在医药卫生方面,要紧紧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治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截留挤占资金和开单提成、收受“红包”、滥检查、乱收费等问题。在治理公路“三乱”方面,继续清理公路超期收费问题,撤销违规设置的公路收费站(点),规范涉路涉车执法行为。我们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五)坚决纠正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当前,奢侈浪费、形式主义等在一些部门和单位滋生蔓延,败坏社会风气,损害政府形象。今年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和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对治理这一问题作出重点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要深入开展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纠正和查处违规举办活动的行为,坚决纠正和查处滥用财政资金、向企业和个人摊派费用等行为。二要坚决查处以学习考察、招商参展等名义变相利用公款出国出境旅游,违规核定用车编制、超标准配备更新和违规使用车辆,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请客送礼和进行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等问题。三要集中治理领导干部收送礼品卡、购物卡的问题。这个问题近来愈演愈烈,必须下大力气整治。对借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收受各类商业预付卡的,要按收取现金论处,严肃查处。
三、确保纠风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今年的纠风工作任务很重,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真抓实干,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一)狠抓责任落实。做好纠风工作,落实责任是关键。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纠风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工作总体部署,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绩效考评。要认真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对纠风工作负总责,各部门各行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具体责任。对履行职责不力,导致一个地区或部门发生严重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要严格行政问责。
(二)强化群众监督。各地区各部门要努力探索依靠群众开展纠风工作的新途径,建立和完善群众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予以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对政府定价的水、电、气、公交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价格调整,要依法进行公开听证,让群众参与价格决策。对纠正的不正之风、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要予以公布。要创新民主评议和政风行风热线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拓宽与群众互动交流渠道。要主动接受媒体监督,密切关注、及时解决媒体反映的问题。
(三)注重把握规律。纠风工作在全国统一开展已经21年了,各地区各部门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和好的做法,不断深化对纠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建立健全纠风工作长效机制,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把问题解决在成风之前。
(四)深化源头治理。这是防范不正之风的根本途径。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工作中容易产生不正之风的漏洞和环节,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将防治不正之风的要求寓于各项政策措施之中。要坚持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结合国家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保障机制,逐步铲除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和条件。
纠风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纠风工作的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第四篇: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马凯[范文模版]
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马凯
(2013年6月7日)
我首先传达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正在国外访问的总书记始终惦念着国内的安全生产,今天凌晨从墨西哥传回重要批示:“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吉林、山东、四川、辽宁、黑龙江、湖南、贵州、福建接连发生9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请国务院有关部门将这些事故及发生原因的情况通报各地区各部门,使大家进一步警醒起来,吸取血的教训,痛定思痛,举一反三,开展一次彻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坚决堵塞漏洞、排除隐患。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总书记的批示十分重要,催人警醒,意义深远,深刻阐明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再次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并为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做好当前和今后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月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安全生产工作做了专题研究部署。他还对开好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深刻汲取近期连续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沉痛教训,以对人民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开展好安全生产大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健全各项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这次会议就是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具体要求,动员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铁腕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刚才,栋梁同志通报了近期重特大事故和安全生产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负责同志汇报了有关情况。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提高对安全生产极端重要性的认识
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严肃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央对各地各部门齐抓共管促进安全生产形势好转的殷切期望。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把思想、行动和措施统一到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上来,迅速组织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总书记关于“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思想统一到这个高度上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把安全生产放在事关执政宗旨、事关科学发展、事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考虑,真正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把安全生产与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安全是底线。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安全是科学发展的基础,没有安全就没有科学发展。要把是否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落实不落实的重要标志。
二是把安全生产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安全生产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要利用安全生产这个倒逼机制,促进企
业技术改造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是把安全生产与落实为民务实的要求结合起来。安全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后还是要以人为本,还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还是要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切实利益问题。必须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把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
四是要把安全生产与提升治国理政能力结合起来。安全生产搞得好不好,对我们执政的能力、治国理政的水平是一个重要考验。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单位重特大事故频发,只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进程、严重干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
为官一方,保一方平安,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深刻汲取事故教训,清醒认识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今年以来,按照年初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最近召开的新一届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的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做了大量艰巨细致的工作,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进入3月中旬以来,事故多发频发,重特大事故呈上升趋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一是事故总量仍处高位。1—5月,全国事故总起数量是12.9万起,平均每天发生事故近千起;共死亡18269人,平均每天死亡近130人,数字触目惊心。二是重特大事故仍频繁发生。共发生重特大事故23起,特别重大事故2起,造成400人死亡。特别是6月3日发生的吉林长春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已造成120人遇难,这是近五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事故。三是事发地区和行业领域相对集中。吉林省今年以来连续发生5起重特大事故,贵州六盘水市近期接连发生3起煤矿重大事故,中石油在大连市所属企业2010年以来先后发生5起同类燃烧爆炸事故。煤矿重特大事故出现反弹,共发生重大事故9起,死亡156人,同比分别上升28.6%和59.2%;发生特别重大事故1起,死亡36人。四是有些多年来比较平稳的行业领域发生重特大事故。山东省章丘市保利民爆济南科技有限公司“5.20”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打破了近年来民爆行业无重特大事故的局面。黑龙江中储粮林甸直属库“5.31”火灾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造成粮食重大损失,这也是多年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令人十分痛惜。
深刻分析近期事故多发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安全发展意识淡薄,不能正确处理发展经济、提高效益与安全生产的关系。一些部门没有从抓工作落实上下功夫,也没有从防范事故上研究治本之策,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和文件上。一些企业在以人为本还是以利为本、安全第一还是生产第一这个原则问题上,存在着错误认识,往往违章指挥、冒险作业。
二是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企业不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导致同一地区、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一些小煤矿、小矿山安全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落后,安全保障根本无从谈起。一些企业现场管理混乱,重大隐患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一旦发生事故又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有的还谎报瞒报,企业蒙混过关、逃避责任、避重就轻,影响十分恶劣。
三是打非治违不彻底。1—5月,因非法违法行为造成大的较大以上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占到49.3%和47.6%;几乎所有事故都存在违规违章问题。山东章丘阜东粘土矿长期非法盗采煤炭,湖南邵东司马冲煤矿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非法组织生产,导致重大透水和瓦斯事故发生。反映出一些地方和单位“打非治违”态度不坚决、工作不落实。
四是安全基础不扎实。一些地方和单位安全投入欠账较多,安全设施不健全,安全生产
标准化和安全班组建设进展不平衡;安全培训教育滞后,高危行业从业人员技能素质偏低,专业技术队伍不稳定。职业病危害特别是尘肺病危害严重,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相对薄弱。
五是监督管理不得力。一些地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行业管理的关系尚未理顺,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一些单位和企业没有依法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有的监管人员“怕”字当头,对存在的重大隐患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非法违法行为姑息迁就;少数监管干部甚至失职渎职,一些事故背后存在以权谋私和腐败问题。
血淋淋的惨痛教训一再提醒我们,安全生产,人命关天,抓和不抓不一样,重视和不重视不一样,任何时候都不能马虎,时时刻刻不能松懈,否则原来安全的也会不安全,不出事的也会出事。总书记在批示中要求我们“进一步警醒起来,吸取血的教训”。同志们,我们都要扪心自问一下,在安全生产方面是否已经警醒起来,是否吸取了血的教训?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痛定思痛,举一反三,切实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更加积极、更加坚决、更加有力、更加过硬的措施,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强化责任意识,迅速组织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
当前,针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立即组织开展一次彻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入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隐患,坚决堵塞安全生产监管漏洞,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的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这次大检查,时间起止是,从6月份开始到9月底集中三个月时间。范围重点是,对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都要进行全面检查,无一例外。重点检查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石油天然气开采、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冶金有色、消防、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民航、建筑施工、水利、电力、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特种设备、食品药品加工、民爆器材等行业领域。尤其要突出近期事故多发的重点地区,突出消防、煤矿、化工等重点行业,突出人员密集的学校、医院、宾馆、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突出劳动密集型和农民工等人员集中的重点企业,突出反复发生、长期未得到根治的重点问题开展检查。主要目标是,通过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摸清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彻底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关闭取缔一批非法违法企业,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进一步推动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主要内容是,深入检查地方各级政府是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是否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臵来抓,安全生产管理的分工责任是否明确、是否清晰、是否落实,各类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规定是否完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重点行业领域“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是否取得实效,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是否严格依法,汛期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是否落到实处。
为确保此次大检查顺利开展、取得实效,我再强调几点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安委会统筹安排部署大检查工作,各级安委会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督查。地方各级政府成立由政府负责同志牵头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明确省、市、县、乡各级政府的责任,做到动员部署到县乡,监督检查到县乡。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和规范监督本行业领域的检查督查。
二要全面排查摸底。企业和有关单位是安全生产大检查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组织开展自查自纠,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严格细致,认真检查事故易发的重点场所、要害部位、关键环节,并列出清单、建立台帐,上报当地安全监管和行业管理部门。
三要明确整改责任。坚持边检查边整改,以检查促整改,对查出的问题实行“零容忍”,坚决做到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对排查出的每一个隐患和薄弱环节,实行挂牌督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整改结果要签字画押,对隐患整改不到位或因工作不力导致事故发生的,都要倒查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隐患严重不能保证安全的生产经营单位,要责令停产停业整改。各有关部门要将检查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通报有关地方政府,并做好跟踪督导。
四要加强督促检查。地方各级政府要组织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负有安全监管责任的相关部门加强检查抽查,特别要对近两年来因非法违规行为被处罚处理过的企业进行重点排查,在企业自行排查整治的同时,要采取明察暗访、抽查互查的方式加强检查。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组织督查组加强本行业领域的全过程的督导、抽查、互查。大检查中,国务院将派出督查组赴各地开展专项督查。
五要加强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方式,对安全生产大检查进行广泛宣传,及时向社会公布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结果。要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设立隐患举报热线、奖励举报专项资金,引导广大企业职工和人民群众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强化警示教育,抓住几个典型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在查明原因、认定责任的基础上,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并公开曝光。
六要建立长效机制。要在认真、深入检查的基础上,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总结,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整改和日常监管的长效机制,推动建立企业、岗位日常排查整改制度,确保一旦出现事故苗头、安全隐患,能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杜绝事故发生。
各地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要于6月20日前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备案。大检查结束之后,各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进行总结、分析,形成总结报告,于10月15日前报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四、狠抓措施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在做好安全生产大检查的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安委会全体会议的工作安排,全面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努力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抓安全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第一责任。政府换届以后人员变动很大,许多分管安全生产的同志都是新人新手,但肩负的责任刻不容缓、不容推脱。地方各级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专门盯,其他领导要履行“一岗双责”,铁定如山。相关部门要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企业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将责任具体落实到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各个员工,杜绝责任盲区。对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失职渎职的,一律依法依规严厉问责、从重处罚,绝不手软。
(二)铁腕打击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行为。“打非治违”工作要长期抓、全面抓、反复抓。一要继续深入下去,一户企业一户企业去排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落实,深入基层现场,严肃督促整改。二要切实严格起来,对隐患没有及时排查处理的,要视同事故予以严肃处理;要抓一批非法违法重特大事故的处理,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协调组织公开司法审判,进行实况直播、通报全国。三要真正落到实处,对今年事故多发的吉林等省“打非治违”工作开展“回头看”,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四个一律”从重处理。
(三)大力推进煤矿安全治本攻坚。继续把小煤矿的整顿关闭、兼并重组和瓦斯综合治理作为煤矿安全的治本之策,严格落实《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加大煤矿安全攻坚“七条举措”的落实力度,加大对煤矿瓦斯抽查利用的政策扶持力度,做到“应抽尽抽、先抽后采、不抽不采”。“十二五”期间,要全部关闭年产9万吨以下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停止审批新建年产30万吨以下高瓦斯矿井、年产45万吨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这个目标一定要实现。
(四)切实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继续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严肃查处超载超限超速和疲劳、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加快“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全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确保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深化民爆行业安全整治,加强物联网监控系统应用监管,切实做到联网到位、监控到点、责任到人。加快烟花爆竹减量退出,年内要将礼花弹生产企业由目前的95家减少到50家以内。组织实施好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工作,今年力争再关闭5000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加强对病、危、险尾矿库的治理和监控,严防溃坝垮坝事故。继续深化建筑施工、铁路和水上交通、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五)严格监管执法和事故查处。安全生产的隐患在基层,事故的风险在一线。安全监管和行业管理部门必须关口前移,加强日常检查、专项督查和执法监察,覆盖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消除风险隐患。要严格安全准入和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对不具备条件的不准发证,安全生产条件恶化的要依法吊销证照。要创新监管方式,将企业安全生产与项目审批、信贷、保险费率等挂钩,建立失信惩戒机制。要彻查今年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对恶意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图财害命的责任人,要协调完善司法解释,加大惩罚和量刑力度,从重从严惩处。对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及权钱交易、徇私枉法、包庇纵容等腐败行为,要一查到底,严惩不怠,以儆效尤。
(六)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一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继续推动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对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达标的企业,要依法停产整顿和关闭取缔。二要加快实施“科技强安”战略,推动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大力推进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高应急处臵效率。三要继续加强班组安全基础建设,把班组作为防范事故、保护工人生命安全的前沿阵地,搞好现场管理,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四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教育普及和舆论监督作用,建立健全职工群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奖励举报非法违法行为及事故隐患和漏洞。
汛期已经来临,暴雨、洪水、泥石流等季节性灾害因素增多。端午节也即将到来,人员出行也会增多。各地区、各部门和单位要深刻吸取近年来汛期和节假日发生的一系列重特大事故灾难教训,切实强化极端天气防范应对措施,健全预警预报联动机制,严防煤矿淹井、尾矿库溃坝等事故,遇重大险情预警要提前停产撤人。建筑施工、地质勘探、矿山等野外作业企业,都要加强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安全防范工作。
同志们,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神圣。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开展好安全生产大检查,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为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第五篇:政府信息公开材料之三
附件3:
邕宁区政务服务中心安监局窗口
×××(事项名称)
事项一次性告知材料
一.事项名称:(在大厅审批系统上的名称,可与标题一致)
二.办理时限:(承诺时限或当日办结)
三.办理程序:(窗口受理申请→现场勘查→出具审查意见→局领导审定→窗口制发审查意见)(根据实际情况拟写)
四.申报提交材料:
1、XXXXX;
(1)
(2)
2、XXXX;
五.收费标准及依据:
六.窗口电话:0771-4791679
七.投诉电话:0771-4790722(邕宁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0771-4715116(邕宁区监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