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对学生的分类管理
浅谈对学生的分类管理
东阿县大桥联校第三联办小学教师路吉山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都采取了统一管理和应试管理,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不能适应对人才进行个性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改革传统的管理已势在必行。分类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分类管理便应运而生了。
在我国教育史上,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强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或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来进行教育和教学。
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对学生实行分类管理,把不同类型的学生或同一类型的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制定不同类型学生的管理目标,建立学生档案。其实就是发展不同学生的不同素质,有利于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利于人才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把每个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态度把学生分四类进行管理:
第一类是学习态度端正和学习能力强且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应该给与激励和期望的管理方式,给与更多的信任,让他们有适当的压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去努力。
第二类是学习能力强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且成绩上下不够稳定的同学。对于这类同学班主任应该关心帮助了解其成绩波动的原因,要慢慢地引导他端正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增强他的学习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要对这类学生用爱去感化他们。
第三类学习能力差但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叫是帮助他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当成绩稍有提高时便给予及时的鼓励,同时给与明确的和更高的期望。
第四类是学习能力差且学习态度也差的同学。对这类学生有的教师往往是束手无策,又是采取过激的处理方式会引起矛盾激化。应该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学生更是如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并用爱去感化他们。
对学生实行分类管理,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个性发展规律。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个性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让其得到充分的发展。采取统一的管理方式必然要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使学生丧失个性,而成为千人一面的不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势在必行,也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较为理想的管理方式。
第二篇:实习生分类管理方案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临床学院实习生分类
管理实施方案
一、实习生分类管理的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实习管理,保证实习秩序稳定,兼顾学生考研及就业需求,临床学院对临床实习生进行实习教学分类管理。
二、分类管理的原则
1.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新乡、郑州、洛阳、开封四个地区实习医院的2009级本科实习生(包括专业分流学生)和2011级专升本实习生分别开展分类管理工作。
2.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由学生报名参加分类管理。3.参与实习生分类管理的学生占其所在实习医院学生总数的30%,且必须通过临床技能考核。
4.依据学生在校期间考试课平均成绩进行排名选拔;本科2009级按前四个学年考试课平均成绩排名情况依次选拔,专升本2011级按前两学年考试课平均成绩排名情况依次选拔。
5.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实习生不参与本次分类管理,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
三、分类管理的要求
1.考研初试结束后学生需在两日内返回原实习医院继续实习,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学生须持成绩单到临床学院办理销假手续,如无成绩单者视为未参加考试,按缺席处理。
2.考研假期以外的实习时间,入选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学院及实习基地的相关规定认真实习,否则按《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学生违纪处理办法》严肃处理。
3.不参与分类管理的实习生严格遵守学院及实习基地的相关规定进行实习。
4.参与实习生分类管理的学生,必须通过国家研究生考试复试B区分数线,方可参与学院优秀实习生和优秀毕业生的申报。
四、分类管理实施流程
1.公布四个地区实习医院统派实习生考试课平均成绩排名情况。
2.根据学生报名情况,结合教务部公布的技能考核结果,对四地区实习生进行选拔,确定实习生分类管理名单。
3.向教务部上报实习生分类管理名单,进行公示,统一办理分类管理学生请假手续。
附件:1.考试课目录
临床学院
2013年11月1日
附件1 考试课目录 2009级本科考试课目录:
医用物理学、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医用化学、人体解剖学
中国近代史、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 生物学化、生理学、免疫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邓、英语、病原、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药理学、诊断
1、预防医学、外科学总论、诊断学
2、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儿科学 2011级专升本考试课目录:
病理生理学、诊断学
1、药理学、外科学总论、预防医学、诊断学
2、妇产科、儿科学、内科学、外科学
第三篇:垃圾分类管理规定
垃圾分类管理规定
1.0 目的
提高物业服务处员工的环保意识,为确保管理区域内垃圾分类处理,配合业主方完成垃圾分类管理。2.0 范围
适用服务处垃圾分类管理工作。3.0 规定
3.1垃圾分类:
3.1.1可回收垃圾:塑料、金属、玻璃、纸类、织物等。
3.1.2不可回收垃圾:食物残渣、瓜皮果壳、烟头、尘土、卫生废纸等。3.1.3有害垃圾:荧光灯管、油漆桶、化学品、过期药品、废旧电池等。:31.4其他垃圾:建筑垃圾、旧家具、旧家电以及除分类以外的垃圾。4.0垃圾分类处理设施:
4.1每个楼层设置两个垃圾箱,位于楼层东侧卫生间之间,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
4.2大楼西南侧配电房处设置四个垃圾箱,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4.3运管处(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处)大楼每层设置两个垃圾箱,位于楼层走廊,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
4.4各科室办公室内均放置2个垃圾箱,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
4.5物业服务处申购黄色、绿色两类环保垃圾袋,用于放于相应垃圾桶内,分类回收垃圾。
5.0员工的垃圾分类回收培训
5.1垃圾分类回收培训纳入员工应知应会培训范围内,每季度培训不少于一次。5.2员工必须熟悉垃圾分类及正确投放。6.0垃圾二次分拣
6.1保洁员对负责的区域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正确放置。6.2机动保洁员对大楼所有的垃圾进行分拣,正确放置。6.3外围保洁员对外围垃圾进行分拣,正确放置。7.0垃圾分类管理措施:
7.1服务处配合业主方加强宣传,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7.2加强对垃圾分类的检查处理,发现未按照要求分类的,及时纠正。7.3对三次以上未按照要求分类的保洁员进行批评教育,7.4对造成吴江市垃圾分类管理领导小组检查出的交通大楼不合格项的人员,追究有关责任。
第四篇:贷款五级分类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意见》和有关工作的通知
发文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文
号:银发[2002]355号 发布日期:2002-11-21 执行日期:2002-11-21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16号)要求,为做好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现将《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见附件1)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2002年底前,安排16家城市商业银行(名单见附件2)进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试点。从文件下发之日起,各试点银行按照《意见》的要求进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其他城市商业银行应按照《意见》的要求积极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从2003年起,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均按照《意见》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
二、考虑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实际状况,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按照稳步推进的原则进行。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可以按执行,即以每年的年底为基准点进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并于次年3月底前向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报送分类结果和分析报告。从2006年起,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每半年进行一次。
(二)城市商业银行目前可以只对一般贷款进行五级分类。从2006年起,城市商业银行应对类似性质的其他债权和或有负债全面进行五级分类。
(三)各城市商业银行应在2005年底前按照五级分类结果提足准备金。各城市商业银行应制定2005年底前的准备金提取计划和呆账核销方案,报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批准。
三、各城市商业银行应依据本《意见》制定本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操作细则,报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备案。
在本《意见》印发前,自行制定的贷款质量分类级数多于五级的城市商业银行,可继续执行自定的办法,但应制定与《意见》相对应的折算办法,并报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批准。
四、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应加强对辖区内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督促城市商业银行按照《意见》的要求,建立有效的五级分类组织和监督体系,切实落实《意见》中规定的分类原则,保证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的质量。在2005年底前,原则上每年第2季度对辖区内全部城市商业银行上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结果进行专项现场检查,并于6月底前将现场检查结果报告总行。
五、2005年底前,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结果和准备金提取及呆账核销情况应纳入城市商业银行非现场检查报告。从2006年起,城市商业银行非现场检查报告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中,均应反映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结果和准备金提取及呆账核销情况。
六、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城市商业银行监管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本《意见》及有关规定,熟练掌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方法和现场检查技能。
七、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在推行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向总行报告。
附一: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意见
一、为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制定本实施意见。
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所称“贷款”包括:一般贷款(含抵押、质押、保证、信用等贷款)、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银行卡透支、拆出资金、存放同业、应收账款、类似性质的其他债权及类似性质的或有负债。
三、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是评价贷款风险状况的一种方法。严格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进行评估和揭示,并及时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城市商业银行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四、城市商业银行应把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纳入日常贷款管理工作。
五、本实施意见中的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标准为最低标准,城市商业银行可以自行制定更为审慎细化的标准,但应有与本实施意见的标准相对应的折算方法。
六、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是指按贷款本金利息(简称“贷款本息”)收回的可能性,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次级、可疑和损失类合并称为不良贷款。七、五级贷款的分类标准分别为:
(一)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正常类贷款的主要特征是:
1.借款人贷款本息未逾期或逾期未超过3个月。
2.借款人生产、经营稳定。
3.借款人用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还款,且现金流量稳定。
4.借款人贷款资料齐全。
(二)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还款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关注类贷款的主要特征是:
1.贷款本息未逾期或逾期未超过3个月。
2.借款人出现流动资金不足的早期征兆,如还款时间出现延误、净现金流量明显降低等。
3.借款人经营状况开始出现不利趋势,但暂时尚未影响还款,但此趋势延续下去将对借款人财务状况产生影响。经营状况不佳的原因可能是自身经营不善、行业或宏观经济不景气、产品市场发生变化等,其主要标志是产品销售减少、营业收入降低等。
4.贷款担保出现问题,如抵(质)押物价值明显降低、抵(质)押物控制权出现问题等。
5.借款人信用状况出现可疑征兆,如未能及时取得适当的资料和文件、借款人不合作或难以联络等。
6.其他可能影响借款人财务状况的重大事件,如借款人或借款企业主要负责人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借款人或借款企业涉及法律诉讼等。
(三)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次级类贷款的主要特征是:
1.贷款本息逾期超过3个月,或有十足担保,但贷款本息逾期超过12个月。
2.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出现明显问题,营业收入、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出现恶化趋势,借款人已不能正常归还贷款本息,还款需要执行担保。
3.担保的价值可能不足以保证贷款本息的足额偿付。
4.借款人贷款记录或还款记录不佳,或在向其他债权人还款方面出现困难。
5.贷款档案资料不全、重要文件缺失,影响对借款人经营状况及担保价值的正确判断或可能影响借款人还款及担保的法律责任。
6.借款人还款意愿较差,有明显的逃废债务企图。
7.借款人借债过多,负债比例较高。
8.借款人将贷款挪作他用,可能影响正常还款。
9.借款人出现其他影响还款的非财务性重大事件。
(四)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造成较大损失。
可疑类贷款的主要特征是:
1.贷款本息逾期超过6个月。
2.贷款担保价值严重不足。
3.已知借款人失踪、死亡或实际破产。
4.借款人已停业或即将停业或准备清盘。
5.已知借款人恶意逃废债务且追索困难。
6.借款人的还款责任出现法律纠纷且已进入诉讼程序。
(五)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贷款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损失类贷款的主要特征是:
1.经法院强制执行未能收回的贷款。法院终审判决银行全额败诉的贷款。虽胜诉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申请执行,或借款人无财产收入可执行,或因其他不可抗力无法执行而损失的贷款。
2.按贷款企业的净资产对贷款的保证程度确认,贷款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贷款。
3.贷款主合同已超过诉讼时效,借款人对任何主张债权的文件不予确认,通过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必要的法律程序均无法收回的贷款。
4.未与借款人签订贷款合同(协议),或贷款合同(协议)原件灭失,以任何方式主张债权,借款人均不予以确认的贷款。
5.债务人和保证人依法宣告破产、解散、被撤销(关闭),并终止法人资格,银行对债务人和保证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6.借款人和保证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解散、被撤销(关闭),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终止法人资格,银行对债务人和保证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7.借款人没有任何还款能力和资产,而且贷款保证已过保证期间,保证人拒不履行保证责任;或保证人企业已破产、被公告注销、被撤销(关闭);或保证人经营状况恶化,财务亏损,严重资不抵债,已完全不能履行保证责任的贷款。
8.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者死亡,银行依法对其财产或遗产进行清偿,并对保证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9.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赔偿,或者接受保险赔偿后,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全部债务,银行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和对保证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10.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银行经追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
11.借款人已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银行对依法取得的抵债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账后,扣除抵债资产接收费用,小于债权的差额,经追偿后无法收回的债权。
12.其他可能或已经造成贷款本息全部或大部分损失的情况。
八、贷款本息逾期时间是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中十分重要的客观标准。如无充足的理由,则该项贷款的分类不应高于基于逾期时间的分类级别。
九、即使贷款本息逾期时间未达到某类别的标准,如贷款符合该类别的其他主要特征,该项贷款的分类也不应高于该类别。
十、如贷款符合多项类别的分类标准,则该贷款的分类应归入这些类别的最低一档。
十一、重组贷款是指因借款人无法正常还款而对还款条件作出调整的贷款,包括直接转期的借新还旧贷款和为盘活资产而追加的贷款。需要重组贷款的分类不得高于次级类。重组后的贷款如果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无力或缺乏诚意归还贷款,其分类不得高于可疑类。重组贷款如按修订后的还款条件正常还款(其中按月正常还款6个月以上的,按季或半年正常还款一年以上的,按年正常还款2年以上的),可考虑升级至关注或正常类。
十二、违规贷款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发放的贷款。违规贷款的风险分类应比照同等情况一般贷款下调一级分类。
十三、对借款人利用破产、解散、分立、兼并、租赁、转让、承包等形式恶意逃废债务的,如贷款本息未逾期,则其分类不得高于关注类;如贷款本息已逾期,则其分类不得高于次级类。
十四、账外经营发放的贷款,对还款责任明确的,如贷款本息未逾期,则其分类不得高于关注类;如贷款本息已逾期,则其分类不得高于次级类。对还款责任未明确的,则其分类不得高于可疑类。对账外经营挂账的应收账款,其分类不得高于可疑类。
十五、行政干预发放的贷款,其风险分类应比照同等情况一般贷款下调一级分类。
十六、除非有足够的理由,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应比照同等情况一般贷款下调一级分类。
十七、对同一借款人有多笔贷款的,如果担保条件完全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以将多笔贷款合并后进行风险分类。对能够明确界定可能偿还比例的单笔贷款,可以按偿还可能性拆分成多笔进行风险分类。
十八、对特殊类别的贷款,如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银行卡透支、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等,可根据各种贷款自身的特点,按照上述分类标准的基本原则调整各自的分类标准。
十九、城市商业银行应该按照审慎会计原则建立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制度,合理估计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及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
二十、贷款损失准备金包括一般准备金、专项准备金和特种准备金。二十一、一般准备金按季计提。一般准备金的年末余额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
专项和特种准备金应按季提取。
二十二、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应提取专项准备金,其中,关注类专项准备金不低于该笔贷款无抵(质)押部分的2%,次级类专项准备金不低于该笔贷款无抵(质)押部分的20%,可疑类专项准备金不低于该笔贷款无抵(质)押部分的40%,损失类专项准备金的提取标准为该笔贷款无抵(质)押部分的100%。
本条所称贷款无抵(质)押部分,是指贷款本息与贷款抵(质)押物价值之间的差额部分。
二十三、贷款抵(质)押物价值的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对贷款抵(质)押物价值的评估应客观、审慎。
(二)抵(质)押物价值评估应由贷款人认可的中介评估机构作出。
(三)各类抵(质)押物价值的折扣率应有明确的内部政策。
(四)抵(质)押物价值评估应充分考虑抵(质)押物的市场流动性和变现能力。
(五)抵(质)押物价值评估至少每半年更新一次,如抵(质)押物的价值或控制权出现重大问题应实时重新评估。
二十四、特殊类别贷款如银行卡透支、个人消费贷款、助学贷款、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等应提取特种准备金。特种准备金的提取标准可根据本行或同业以往的损失记录确定特殊类别贷款的损失概率,按可能损失的100%提取。
二十五、上述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标准是对贷款损失率的粗略概算,只有在不能准确计算贷款损失金额的情况下予以采用。有条件的应逐一评估每笔贷款的实际损失,按实际损失金额的100%提取准备金。
二十六、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必须严格按照分类的标准、方法、程序进行初分和认定,并按审批权限进行审批。
二十七、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基本流程为:
(一)分类准备
1.整理、收集贷款档案资料。由贷款经营部门收集借款人基础信息,包括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信息、担保资料、往来函件、债务人偿还记录、银行催收通知、贷后跟踪管理报告等重要文件,为贷款风险分类做好准备。
2.录入贷款管理信息系统。有贷款管理电子信息系统的,贷款经营部门负责借款人信息资料的录入。
3.及时更新借款人资料。借款人资料至少每季度全面更新一次。借款人出现重大问题时,借款人资料应实时更新。
(二)初步分类
贷款经营部门分析借款人资料,撰写债务人的背景材料,填写分类工作底稿,并按照五级分类的标准、方法和要求提出初步分类意见,提交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复审和认定。
(三)分类复审
贷款风险管理部门对贷款经营部门提交的借款人贷款资料、分类认定工作底稿、分类初步意见等资料进行复审。贷款风险管理部门应与贷款经营部门充分沟通,对分类初步意见充分讨论。贷款经营部门应根据贷款风险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补充和完善客户信息和分类资料。
(四)分类认定
贷款风险管理部门根据分类资料进行综合判断,提出分类认定意见。
(五)分类结果审批
应建立贷款风险分类审批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单位对五级分类结果的批准权限。根据审批权限的规定,各级、各类单位对分类结果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
(六)提出改进意见
风险管理委员会、贷款风险管理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分类、认定和审批过程中,应对贷款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并及时反馈给贷款经营部门。
二十八、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如借款人出现重大问题,该项贷款的分类应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实时进行调整。
二十九、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审批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应建立以分级授权为核心的五级分类审批制度,保证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贷款经营部门负责本部门经营的贷款档案资料收集、贷款风险初步分类和参加分类认定工作。其中,贷款经营人员收集其负责的借款人的贷款资料,提出初步分类意见并提交其上级。贷款经营部门逐级审核并经各级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提交贷款风险管理部门认定。
(三)为简化工作程序,贷款风险管理部门可于贷款经营部门设置贷款风险管理岗位,贷款风险管理岗位工作人员可经贷款风险管理部门授权,认定并批准本级贷款经营部门贷款授权限额内正常和关注类的贷款风险分类。
贷款风险管理岗位工作人员隶属贷款风险管理部门,独立于贷款经营部门。贷款风险管理岗位工作人员应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即在同一贷款经营部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2年。
(四)贷款风险管理部门在一定限额内,对正常、关注、次级和可疑类贷款进行认定和批准应经风险管理委员会授权。
(五)经董事会授权,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本行贷款风险分类政策和制度,对大额贷款的风险分类和损失类贷款进行认定和批准,对有争议的贷款分类具有最后裁决权。
三
十、贷款抵(质)押物价值评估结果的认定和批准比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程序和审批制度执行。
三
十一、准备金提取程序为:
(一)贷款风险管理部门应按季及时向会计部门提交贷款基本资料,贷款抵(质)押物价值评估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结果的明细账目。
(二)会计部门根据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标准制定准备金提取方案。
(三)准备金提取方案报董事会或董事会授权的机构复审和批准。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政策应符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
(四)会计部门根据批准的准备金提取方案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五)及时核销损失类贷款。
三
十二、应建立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或类似的专门机构,全面负责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
三
十三、风险管理委员会应由行长,贷款经营和风险管理的主管副行长,贷款经营、贷款风险管理、财务会计、内部审计、法律事务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董事会有关成员组成。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由董事会制定或批准。
三
十四、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具体工作由贷款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贷款风险管理部门应独立于贷款经营部门,贷款风险管理人员不能由贷款客户经理兼任,贷款经营部门和贷款风险管理部门不能直接对同一上级负责。
三
十五、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应防止由贷款经营人员控制。
三
十六、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涉及贷款风险管理、贷款经营、会计财务、内部审计、信息技术、法律事务等业务部门。主要职责分别如下:
(一)贷款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全面负责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组织实施。
2.审查和分析贷款经营部门提供的借款人贷款资料、分类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对贷款经营部门的初步分类结果进行复审。
4.根据审批权限对分类结果进行认定和审批。
5.向上级和相关部门提供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信息。
6.负责分类材料的存档和管理。
7.填制各类贷款分类汇总表。
(二)贷款经营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收集借款人信息并及时更新贷款档案资料,并对分类基础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及时负责。
2.负责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初分,参与分类的认定。
3.建立和保管客户资料、分类台账并定期与贷款风险管理、会计和信息统计部门核对账目。
4.落实贷款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部门提出的分类整改意见。
(三)会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方案;参与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的审批;对批准的分类结果和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提供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统计信息。
(四)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定期和不定期地对贷款风险分类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对损失类贷款进行重点审计;参加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审批工作。
(五)信息技术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贷款风险分类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六)法律事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贷款风险分类过程和结果提出法律意见;参加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审批工作。
三
十七、应建立对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内部监察制度。
三
十八、内部审计部门应将对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检查列入日常工作。
三
十九、内部审计部门对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主要检查内容是:
(一)贷款风险分类政策、制度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是否足够审慎。
(二)贷款风险分类的操作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方法、程序和审批权限;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是否真实、准确。
(三)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方法、程序和审批权限;准备金提取是否准确。
(四)分类基础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
四
十、贷款风险分类的内部审计工作应以定期和不定期、现场和非现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四
十一、内部审计部门、外部审计部门和人民银行对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检查结果应作为考核贷款管理和风险分类情况的重要依据。
第五篇:党员分类管理
解说词
尊敬的覃部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下面由我向大家解说平桂管理区的创新工作情况。我们的题目是《创新分类动态管理模式 破解农村党员管理难题》
第一张:饼状图
平桂管理区共有6991名农村党员。近年来,我们针对农村党员管理难的问题,采取分类动态管理的办法,将农村党员划分为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困难党员和预备党员5个群体,分别实施不同的管理模式,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张:一览表
我们建立管理区、乡镇两级农村党员信息台帐,随时更新数据,及时掌握情况。并以行政村为单位,将各类农村党员的基本信息建卡上墙,每季度更新一次,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第三张:在职党员实行“责任式”考核管理
对在村级组织任职的在职党员,我们采取“责任式”考核管理方式:一是每年由乡镇党委与在职党员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二是根据责任目标,由在职党员进行公开承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三是年终对在职党员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绩效挂钩。有效解决了在职党员因岗位目标不明确、管理考评不到位而产生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第四张:无职党员实行“定岗式”引导管理
对未在村级组织任职的无职党员存在作用发挥无平台、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通过设岗定责的方法,强化了这一群体的教育管
理。一是根据农村实际需要,科学设置岗位,使大多数无职党员都能发挥一技之长。二是采取组织推荐和个人认领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无职党员每人有一个或多个有利于发挥个人特长的岗位。三是根据各个岗位的职责要求,引导无职党员自觉履行义务,使广大无职党员“有职有责,有岗有位,有位有为”。
第五张:流动党员实行“服务式”跟踪管理
针对长期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 “去向掌握难、教育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我们探索推行“服务式”管理模式。一是为每名流动党员建立联系卡,确保农村流动党员“离乡离土不离组织”;二是建立健全“定期联系制、定期通报制、贴心服务制”,要求每名在职党员联系一名流动党员,规定“每月一次联系、每季一次走访、每年一次座谈”的定期联系制度,及时通报党务村务情况,做到“隔山隔水不隔管理”。三是要求流动党员围绕“引进或创办一个项目、提供一条致富信息、传授一项实用技术、带出带好一批就业人员”等内容作出公开承诺,有效地发挥了流动党员的作用。
第六张:困难党员实行“关爱式”帮扶管理
对农村70岁以上老党员、病残或因意外返贫的困难党员发挥作用难的问题,我们探索了以“两免一补”制度为重点的党内关爱机制。一是建立党内关爱基金,每年为年满70周岁的老党员进行免费体检、免费购买新农合保险;对年满70周岁且党龄满40年的老党员每人每年定补600元。二是加大重大节日慰问力度。2009年以来,共计发放慰问专项资金47.4万元,慰问困难党员2103人次。三是开展“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工程,去年共送出17万元帮扶资金,对100多名贫困残疾党员进行创业帮扶。
第七张:预备党员实行“全程式”培养管理
对于预备党员,我们要求乡镇党委提前介入,从入党后备源开始,严把 “培养关、教育关、考核关、转正关”,实行“全程式”的培养管理。由党组织、群团组织联合推出优秀后备源,每名在职党员负责联系1名以上;充分发挥远教平台、“农民夜校”、“流动党校”等载体作用,组织入党积极分子与正式党员一同开展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一同进行考核,有效确保了新发展党员的质量,解决了农村“发展党员难、队伍老龄化、素质偏低”的问题,第八张:结束
通过推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模式,在职党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有效提高,无职党员有了用武之地,流动党员***** 困难党员 预备党员
从而有效破解了农村党员“教育难、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加大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为农村、农业的改革发展造就一大批个人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农村党员。通过推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模式,使每一类农村党员有了争创目标,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任务,逐步转变了“要我创争”为“我要创争”的观念,在党员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大大激发了党员参与各类活动、带头为民服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升了党员和党组织的形象,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彰显,实现了党员管理方式上的新突破。2009年以来,管理区共计开展各类培训560多期,参加培训的
农村党员9万多人次,有“两强”党员619人,占74.4%。流动党员共引进项目27个、实用技术14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520多名,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