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担保项目分类管理实施细则(模版)
泉宇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担保项目分类管理实施细则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第四章
项目分类操作程序及方法
第十一条
项目分类操作程序。
一、初分。项目小组填写初分资料,在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评估贷款偿还的可能性,并根据认定标准,提出初步分类意见。
(一)、收集整理财务资料。
项目小组对收集到的基础信息进行分析,并对财务报表中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确认、比较,有疑问的数据例如:出现同期同一指标数据跳跃很大或与同行业相比出入较大的,账表数据不相符的,资产、负债变化大的;以及流动性及变现能力较强的数据例如:应收、应付帐款,预收、预付款,存货等数据,有针对性的向客户及其关联企业、有关管理部门等进行现场调查或查询。
(二)、现场调查,包括:
1、调查客户目前内部经营管理状况。重点在调查客户的重大人事变化,包括法定代表人是否变更,股东有无变动,是否改制、更名、合并、兼并,营业执照及贷款卡是否有效。
2、调查有无他行新增贷款和其他融资。
3、对贷款使用情况、经营情况、还款来源、净收益、资产转换周期、产品市场需求情况、客户还款意愿等方面进行调查核实。
4、调查反担保的有效性,抵(质)押物的现状;保证人的担保意愿,重点调查保证人的担保能力。
5、了解客户新的发展方向及新项目的资金情况。
(三)、初步分析项目基本情况,对项目的分类等级作出初步判断。
1、贷款目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合同最初约定用途与贷款实际用途是否一致,这是判断贷款是否正常的最基本标志。一旦贷款被挪用,还款周期及贷款偿还可能性都会受到影响,贷款风险将会加大。
2、还款来源分析。一般情况下,客户的还款来源主要有客户的经营收入、资产转换或销售、抵押品处置、重新筹资及保证人代偿等。各种还款来源的稳定性和变现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签发人: 签发时间:
第二篇: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04—2005年工作规划
(国食药监安[2004]2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为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研究,我局制定了《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04—2005年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规划》指导思想、阶段性目标和基本原则的要求,结合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步骤和方案。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在2004年12月1日前将本地区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报送我局。并按照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方针,加强对当地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指导,确保药品分类管理规划目标的落实。
三、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加强监督检查,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附件: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04—2005年工作规划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四年六月十一日
附件:
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2004—2005年工作规划
2004-2005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进入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2004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确定的药品分类管理的总体目标,为完善药品监督
管理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国药品分类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药品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类疾病的特殊商品,将药品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建立相应法规和管理规定并实施监督管理,是药品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际普遍采用的药品管理模式,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药品实行了分类管理。
(一)实施药品分类管理,是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的基本要求
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收到3万多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处方药不良反应占了97.4%,处方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都远远高于非处方药。在实施药品分类管理以前,我国上市的药品中,除毒、麻、精、放和戒毒药品实行特殊管理外,其他药品在社会零售药店基本处于自由销售状态,对药品在大众媒体的宣传也没有明确的限制。一方面,由于对处方药的管理不严格,导致消费者在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情况下,自我购买、不合理使用处方药,给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对非处方药的管理不够规范,多数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的内容,以及流通、使用的管理都是针对医药专业人员设定的,既不方便公众使用,也容易导致消费者误用。全面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对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经过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制度和工作体系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以后,将药品分类管理作为药品监督管理体系中重要的药物政策积极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在政府各部门的积极配合、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实际的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和模式。
1.发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公布了《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及管理规定(暂行)》,制定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并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药品监督管理法规规定,初步建立起药品分类管理的法规体系。
2.进行了非处方药的遴选,先后公布了六批4326个非处方药品种,初步对上市药品进行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并进行了非处方药说明书的修订和规范,建立了非处方药的审核登记制度,公布了非处方药专有标识,规范了非处方药的监管。
3.在市场流通领域推行了药品分类管理。目前销售处方药的地市以上城市零售连锁企业和大中型零售企业已基本达到分类管理要求,规范了零售药店药品经营。
4.逐步加大对处方药的监管力度。规定2001年10月1日起零售药店所有
注射剂必须凭医师处方才能销售,要求自2004年7月1日起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物凭医师处方销售。
5.加强了处方药广告的监管。规定自2002年11月30日起,一律不得在大众媒介发布处方药广告。
6.加强了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建设,到2003年底执业药师人数已达近10万人。在一定期限内实施了从业药师资格认定工作,目前全国已有从业药师近10万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数量不足的矛盾。
7.大力开展了宣传培训,群众对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得到提高,为实施药品分类管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药品分类管理实施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规力度不够,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存在较大困难
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是一项涉及药品监督管理、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险制度、广告管理、价格管理等改革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工作和职能,目前很多方面的政策与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尚不完全配套。现有药品分类管理法规在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以及与相关政策衔接、配套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2.对处方药的监管尚未到位,群众用药安全存在隐患
药品分类管理的核心在于加强处方药的管理,处方药是否凭医师处方销售是衡量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实施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由于目前在流通领域对处方药实行双轨制管理,仅要求少数处方药必须凭处方销售,群众用药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3.处方的管理尚不规范,影响药品分类管理开展
一方面是处方的真实性、开方者的资格无法准确判别,处方的项目、内容要求不尽一致;另一方面是医疗机构的处方很少能够流向药店,零售药店收到的处方数量少之又少,没有稳定的处方来源,影响了药品分类管理深入开展。
4.执业药师的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影响药品分类管理质量
我国执业药师人数虽有大幅增加,但整体数量依然较少,且大部分不在药品零售企业第一线服务,执业药师尚未真正承担起用药咨询、用药指导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实施。
5.人民群众对药品分类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尚不够充分,影响药品分类管理深入开展在我国,群众自我药疗历史悠久、观念根深蒂固,许多消费者对于只有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处方药难以理解,认为给自己增加了麻烦,而不是保障了用药安全,群众对药品分类管理的认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阶段性目标和基本原则
全面实施药品分类管理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标志和保障,是衡量国家药品监管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保障人民健康用药安全合理的最基本要求。随
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药品安全有效、方便合理用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也对药品监督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将对促进医疗卫生改革、完善药品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我局根据我国药品管理的状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加快药品分类管理推进速度。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为目的,积极配合国务院医药卫生三项制度改革,根据我国国情,完善药品监督管理法规,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做好宣传、普及、培训、指导工作,依法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格处方药的监管,规范非处方药的管理,加快我国药品分类管理推进步伐,提高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阶段性目标:2005年12月31日前,基本实现处方药凭医师处方购买,在执业药师或从业药师、药师指导下销售和使用。
基本原则:积极推进、协调发展、逐步完善。
三、2004-2005年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安排
(一)加快药品分类管理立法步伐,完善药品监督管理配套法规
为依法推进药品分类管理,我局已经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条例》列入立法计划,我们将在对我国社会以及药品管理状况和药品分类管理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上,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组织起草《条例》草案,争取2005年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积极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同时,我局将以推进实施药品分类管理为重点,制定配套管理规定,建立健全药品监督管理的法规体系。包括发布《执业药师法》,修订《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药品说明书和包装标签管理规定》,制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管理办法》、《国家药品标准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我们也将积极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或修订与药品分类管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二)加大处方药凭医师处方销售的推进速度
在目前我国药品分类管理法规已初步建立、处方药的广告管理已大大加强、群众对分类管理有了一定认识、遴选的非处方药已基本能满足群众合理的自我药疗需求的基础上,我们要加大零售药店处方药凭医师处方销售的推进步伐,分批公布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的处方药的品种,加大对处方药的监管力度。
(三)积极推进零售药店的分类管理,促进零售企业达到药品分类管理要求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管理工作要求,将药品分类管理工作落实情况与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和《药品经营许可证》发证工作结合起来,对零售药店分类进行管理:
第一类:2005年底之前,经原发证部门审查,符合药品分类管理要求的零
售药店,可以继续销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发给处方药定点销售标志。
第二类:2006年1月1日后,达不到药品分类管理要求的零售药店,只能销售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或只能销售乙类非处方药。由原发证部门按规定核减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中的经营范围。
(四)依法加大对流通领域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查处力度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中有关药品分类摆放的要求,对零售药店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要按照有关规定监督检查零售药店驻店执业药师或从业药师配备的情况和在岗情况,检查用药咨询、指导情况和处方审核签字制度的落实情况;对已经明确必须凭医生处方销售的药品,要定期检查零售药店是否执行凭处方销售,对未按要求凭处方销售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要按照《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管理规定》要求,检查药品零售企业店内专有标识的规范情况,以及生产企业所生产的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及说明书的印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实施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调整工作步骤和方法,督促所辖地区按照要求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
(五)开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和非处方药注册工作
2004年开始,我局将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非处方药注册审批的补充规定》,开始非处方药注册审批工作。同时开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转换评价工作,对非处方药目录实行动态管理。
(六)加强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建设,促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开展
我们要按照国家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十五”工作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加强执业药师的培训,加强执业药师对用药的指导,进踊步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经济;要根据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培养目标,参考国外药剂师业务标准,把药品分类管理知识纳入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指导高等药学院校加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执业药师队伍素质,适应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需要;要根据从业药师政策执行情况,研究制定从业药师政策衔接方面的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继续发挥这些药学技术人员的作用。
(七)加大宣传力度,促进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
各地要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广泛地开展面向社会各界的宣传普及活动,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不合理用药、滥用药物给自身健康带来的危害的严重性,认识到药品分类管理在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在保证人民群众健康、在保障用药安全有效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都能关心、理解药品分类管理,支持相关工作的开展。
(八)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促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开展
我局将积极协调卫生主管部门尽快修订并出台有关处方管理的相关规定,进一步统一处方的格式、内容,并规范处方的管理。协调医疗保险部门加快医疗保险定点药店的确定工作,方便药品费用的给付及结算。
(九)根据各地农村实际情况,稳步推进农村药品分类管理工作
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药学技术人员匮乏、从业人员素质低等原因,目前农村药店的药品分类管理进展较为缓慢,农村已成为全面落实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重点和难点。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结合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各地可根据农村实际,制定农村药店处方药经营目录,对农村药店经营“目录”范围内的处方药,在一段时期内实行更方便群众用药的政策。各地要结合农村实际,在保证药品经营质量的前提下,制定农村药店达到药品分类管理要求的条件和工作进度要求,确保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在农村的全面贯彻落实。
第三篇:药品分类管理实施情况调研表
药品分类管理实施情况调研表
调研目的 a)通过对社会药房的调查和分析,提高对国家实行药房分类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理解药品滥用的危害。B)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调研方法:实地调查 + 开放式调查
药店名称:地址:
店铺性质:调查人:调查时间:
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有没有摆放在一起售卖?A.有B.没有
2.架子上摆放的处方药,非处方药有无分类?A.有B.没有
3.如果有,按什么类型分? A.品种B.剂型C.规格D.用途E.其他
4.药品标签是否放置准确,字迹清晰?
A.放置准确,字迹清晰B.放置准确,字迹不清晰
C.放置不准确,字迹清晰D.无放置
5.药房有没有配备执业药师或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A.有B.没有C.不知道D.没看到
6.有没有在执业药师或药学技术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购买甲类非处方药或处方药?A.有B.没有C.不知道
7.药方中处方药采取什么方式销售?
A.开架自选销售B.凭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技术人员处方销售
8.药房在出售非处方药,处方药时有没有采取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等销售方式?A.有B.没有C.不知道D.没看到
9.社会药房有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等经营证件?A.有B.没有C.没看到
10.药房销售药品时,有没有开据有关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数量等内容的销售凭证?A.有B.没有C.不关心,不注意
11.陈列药品的货柜及橱窗清洁卫生做的怎样?
A.非常好B.好C.一般D.比较差
12.药房配备的执业药师或技术人员有没有佩戴胸卡?A.有B.没有
13.拆零药品有无专门的拆零专柜,有没有保留该药品原包装的标签?
A.有,有B.有,没有C.没有,有D.没有,没有
14.药品外包装有无出现破损,封口不牢等损坏现象?A.有B.没有 C.无法观察
15.药品包装没有无异常响动或液体渗漏等情况?A.有 B.没有 C.无法观察
16.有没有超出有效期的药品在销售?A.有B.没有
调查小结:
第四篇:实施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的探讨123
实施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的探讨
自1994年我国确立以所得税和流转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以来,企业所得税收入迅猛增长,特别是2002年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以来,国税企业所得税户管呈现几何增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强化企业所得税管理更为迫切。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经济多元化和国际化、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面临统一、全社会纳税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十几年所得税改革和管理的经验,把握所得税发展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整合规划现有资源,落实所得税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不断提高所得税管理质量和效率是税务部门和税务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企业所得税管理的现状
当前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念陈旧。部分税务干部存在“重流转税、轻所得税”的思想,没有把企业所得税管理摆在重要位置,同时各级税务机关在企业所得税管理上的投入与管理的需求量不成正比,特别在硬件设备投入、监控软件开发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与流转税还有较大差距,所得税管理仍旧停滞在申报征收和日常简单审核上,不能满足日常管理的实际需求。
二是手段薄弱。由于税源结构越来越复杂,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而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化滞后,监控手段较弱,企业所得税征管形势的复杂化与征管方式单一化的矛盾日渐显现,管理的成效被客观条件削弱。
三是人才缺乏。目前,所得税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全面化、专业化还不够,不能完全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申报审核、纳税评估以及税务稽查等方面比较欠缺,“征管查”质量难以得到充分保证。
四是手段有限。目前,由于人力、精力的有限,所得税日常管理往往仅限于表面,而将规范管理的希望过分寄托于税务稽查,而稽查的检查面和深度又难以保证,企业所得税管理难以到位。
五是纳税人核算水平低,认识不到位,恶意偷逃现象时有发生。企业所得税涉及复杂的会计核算,环节多、数据多、凭证多,易于隐藏利润,纳税人如果存在偷逃税款的主观恶意,极有可能造成国家税款流失的后果。
二、实施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的必然
作为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加强评估、分类管理”十六字方针中的重要一环,所得税分类管理是指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不同特点,按照一定的标准,细分管理对象,区别管理方式,明确管理内容,突出管理重点,增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对企业所得税税源实施有效控管的一种管理方法。作为一种优化资源、提高效率的有效管理手段,分类管理已成为推进税源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必然要求。
科学分类是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的基础。分类管理不能流于形式,不是为分类而分类,不能搞过于复杂的分类标准,而必须要切合实际,把主要资源配置到最关键、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实施分类管理的前提是要深入调查、逐户摸清纳税人经营规模、行业性质、财务状况、设立时间、纳税信用等级、所得税缴纳等情况,把纳税企业细分成重点税源企业、一般税源企业、核定征收企业、汇总纳税企业、风险预警企业等若干类型,确保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做好企业所得税管理。
三、实施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的基本构想
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应注意四个原则:一是区别原则。要针对不同纳税人的特点,划分管理对象,区别管理重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充分体现分类管理的作用。二是效能原则。要紧紧抓住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既要突出管理重点,又要便于操作,节约征纳成本,提高征管效能。三是协调原则。既要与征管、稽查、计统等综合管理和各税种管理相配合,又要加强与财政、工商、统计、银行、文化、体育、劳动、审计等外部门协作,形成征管合力。四是服务原则。应针对不同类别纳税人的服务需求,增强纳税服务意识,改进纳税服务方式,优化和创新纳税服务手段,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
从实践需求来看,分类管理应以属地管理为基础,充分考虑纳税人税源规模、财务核算状况、纳税方式、纳税信誉等级、存续年限等因素,符合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共性要求和特点。在具体操作时可以按照纳税人的税源规模、财务核算状况、纳税方式、信誉等级及其他合理标准进行分类,根据企业确定的不同类型,明确管理目标,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实行差别管理。在实施分类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企业所得税的重点纳税人,要以全面管户为主,加强税源监控和日常管理,采取税源分析预测和纳税评估等手段,及时掌握其重大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化情况,在各个环节实行全面精细化管理。同时结合税源重大变化的热点,对重点税源户和重大经济调整形成的新税源及有项目的房地产税源,投入优质资源形成合力重点管理,确保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投入与产出”的最大化。
第二,对一般税源企业,加强日常管理,以确保企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为目标,按行业设立企业管理台账,收集相关数据,建立管理系数指标,定期对管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纳税评估为主要手段,提高日常管理质量。
第三,对核定征收企业,突出户籍管理,以督促其健全账制为目标,强化各类管理信息的综合比对,防止纳税申报的随意性,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遵从度。在督促其建账建制的同时,依法核定征收范围,确定核定征收标准,不搞简单的一刀切,确保核定征收公平准确。
第四,对汇总纳税企业,实行汇总管理,通过监控汇总申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加强对申报扣除项目和财产报损情况的审查,定期开展专项核查,并及时做好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反馈。
第五,对风险预警企业,采取预警管理,重点防范税收流失,将其作为纳税评估和检查的重点对象,建立风险预警企业管理台账,由税源管理部门进行日常纳税评估审核,强化日常监控。
四、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分析监控机制
通过实施纵向对比、横向对比和逻辑对比加强分析监控,即将纳税人的当期涉税指标与历史涉税指标相对比、与同行业其他纳税人的税负指标相对比、与生产经营规模、能力、耗用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对比。对税负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50%以下的,以及与生产经营规模、能力或耗用原材料、燃料、动力与申报纳税信息明显不符的纳税人,纳入预警风险企业,及时深入调查,进行审核、约谈,若无正当理由的、无法排除疑点的及时移送稽查部门,实施重点检查。对于重点税源户,要全面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资金周转、财务核算状况、涉税指标(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等动态变化情况,采集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基本信息及其能耗、物耗变动区间的管理信息,掌握其所属行业的市场情况、利润率情况,建立健全财务和税收指标参数体系。同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严格审批企业所得税减免税、财产损失税前扣除、总机构提取管理费税前扣除、集中提取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并对取消审批的项目做好核实和资料备案工作。加强企业投资、合并、分立、关联交易等涉税事项管理,分析判断适用税收政策是否准确,资产计税成本确定是否正确,有无故意避税行为。分户建立台账,记录其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税款缴纳、减免税、亏损或弥补亏损、广告费结转、工资结余(工效挂钩企业)、企业改组改制资产计税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技术改造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抵免等信息。
(二)建立分类评估机制
成立专职评估小组,对重点税源户,由专职评估小组实施重点评估;对一般税源企业、汇总纳税企业和一些热点行业,由专职人员实施专项评估;对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的纳税人,由一般税收管理员实施日常评估;对风险预警企业,采取“双核双审”评估,即由税源管理部门先进行初次评估和审核,再由税政法规部门进行复审和重点评估审核。
(三)建立分类管理考核机制
一是完善各类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管理内容、标准和要求一一明确,使管理人员有具体的操作规范,确保分类管理有效开展。二是坚持所得税与流转税并重管理,将所得税考核纳入目标管理和征管质量考核,明确考核内容,细化量化考核标准,形成包括资料采集准确率、税源分析准确率、税款入库率、纳税评估调整率、预警分析提高率等在内的指标体系,按季度和进行考核,确保考到实处、考出质量。三是定期开展执法监察和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从根本上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
(四)建立分类服务机制
对外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工作联系制度,按行业、财务人员素质分门别类、有的放矢地进行财会、税收等知识的宣传和纳税辅导,提高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水平和税法遵从度。对内应根据岗位要求和税务人员素质,分类型、分层次进行企业所得税知识、财会知识、法律知识等培训,做到因人施教,按需培训,全面提高税收管理员素质,为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所得税管理和服务问卷调查,找出执法和服务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因企而异地提供纳税辅导及其他涉税服务,真正让纳税人在分类管理中得到便利和实惠。
第五篇:安全监理实施细
重庆市园博园巴渝园工程
安 全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重庆联盛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园博园项目监理部
一、安全监理的依据:
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已批准的《监理规划》; 3.施工组织设计。
二、安全监理的具体工作:
1.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
2.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的组织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3.督促施工单位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及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
4.审核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5.检查并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落实分部、分项工程或各工序的安全防护措施;
6.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消防工作、冬季防寒、夏季防暑、文明施工、卫生防疫等各项工作;
7.进行质量安全综合检查。发现违章冒险作业的要责令其停止作业,发现安全隐患的应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责令停工整改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8.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人员应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三、施工阶段安全监理的程序
1.审查施工单位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 ⑴《营业执照》; ⑵《施工许可证》; ⑶《安全资质证书》; ⑷《建筑施工安全监督书》;
⑸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安全专业人员的配备等; ⑹ 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管理体系; ⑺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⑻ 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证及管理情况; ⑼ 各工种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⑽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及安全条件。
2.审核施工单位的安全资质和证明文件(总包单位要统一管理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3.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 ⑴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写、审批: ① 安全技术措施应由施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写;
② 安全技术措施应由施工企业技术、质量、安全、工会、设备等有关部门进行联合会审;
③ 安全技术措施应由具有法人资格的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④ 安全技术措施应由施工企业报建设单位审批认可;
⑤ 安全技术措施变更或修改时,应按原程序由原编制审批人员批准。⑵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① 土方工程:
A 地上障碍物的防护措施是否齐全完整; B 地下隐蔽物的保护措施是否齐全完整; C 相临建筑物的保护措施是否齐全完整; D 场区的排水防洪措施是否齐全完整;
E 土方开挖时的施工组织及施工机械的安全生产措施是否齐全完整; F 基坑的边坡的稳定支护措施和计算书是否齐全完整; G 基坑四周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齐全完整。② 脚手架:
A 脚手架设计方案(图)是否齐全完整可行; B 脚手架设计验算书是否正确齐全完整; C 脚手架施工方案及验收方案是否齐全完整; D 脚手架使用安全措施是否齐全完整; E 脚手架拆除方案是否齐全完整。③ 模板施工;
A 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取值是否符合工程实际,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B 模板设计应包过支撑系统自身及支撑模板的楼、地面承受能力的强度等; C 模板设计图包过结构构件大样及支撑系统体系,连接件等的设计是否安全合理,图纸是否齐全; D 模板设计中安全措施是否周全。④高处作业:
A 临边作业的防护措施是否齐全完整; B 洞口作业的防护措施是否齐全完整; C 悬空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齐全完整。⑤ 交叉作业:
A 交叉作业时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齐全完整; B 安全防护棚的设置是否满足安全要求; C 安全防护棚的搭设方案是否完整齐全。⑥ 临时用电:
A 电源的进线、总配电箱的装设位置和线路走向是否合理; B 负荷计算是否正确完整;
C 选择的导线截面和电气设备的类型规格是否正确; D 电气平面图、接线系统图是否正确完整; E 施工用电是否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F 是否实行“一机一闸”制,是否满足分级分段漏电保护; G 照明用电措施是否满足安全要求。⑦安全文明管理:
检查现场挂牌制度、封闭管理制度、现场围挡措施、总平面布置、现场宿舍、生活设施、保健急救、垃圾污水、放火、宣传等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是否符合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
4.审核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专业管理人员资格;
5.审核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使用安全技术方案及安全措施; 6.审核安全设施和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控制措施; 施工单位应提供安全设施的产地、厂址以及出厂合格证书 7.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
8.现场监督与检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时及时下达监理通知,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或暂停施工:
① 日常现场跟踪监理,根据工程进展情况,监理人员对各工序安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现场检查、验证施工人员是否按照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和操作规程操作施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下达监理通知,责令施工企业整改; ② 对主要结构、关键部位的安全状况,除日常跟踪检查外,视施工情况,必要时可做抽检和检测工作;
③ 每日将安全检查情况记录在《监理日记》;
④ 及时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沟通,汇报施工现场安全情况,必要时,以书面形式汇报,并作好汇报记录。
9.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及时向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四、如遇到下列情况,监理人员要直接下达暂停施工令,并及时向项目总监和建设单位汇报:
1.施工中出现安全异常,经提出后,施工单位未采取改进措施或改进措施不符合要求时;
2.对已发生的工程事故未进行有效处理而继续作业时; 3.安全措施未经自检而擅自使用时; 4.擅自变更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时; 5.使用没有合格证明的材料或擅自替换、变更工程材料时; 6.未经安全资质审查的分包单位的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施工时; 7.出现安全事故时。
2010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