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3 00:0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关于印发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关于城镇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卫医发„2000‟2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财政厅(局)、计委(计经委):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计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现下发给你们,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卫 生 部

中 医 药 局

财 政 部

国 家 计 委

二○○○年七月十八日

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0‟16号),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促进医疗机构之间公平、有序的竞争,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出如下意见。

一、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界定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按机构整体划分。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医疗机构的经营目的、服务任务,以及执行不同的财政、税收、价格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

1、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和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实际运营中的收支结余只能用于自身的发展,如改善医疗条件、引进技术、开展新的医疗服务项目等。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2、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并完成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这二类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也可以提供少量的非基本医疗服务;营利性医疗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医疗服务项目。当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疫情等特殊情况时,各类医疗机构均有义务执行政府指令性任务。

3、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享受同级政府给予的财政补助,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享受政府财政补助。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

4、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执行财政部、卫生部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等有关法规、政策。营利性医疗机构参照执行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有关政策。

二、医疗机构分类的核定程序

医疗机构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进行设置审批、登记注册和校验时,需要书面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明其性质,由接受其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医疗机构投资来源、经营性质等有关分类界定的规定予以核定,在执业登记中注明“非营利性”或“营利性”。

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营利性医疗机构,按有关法律法规还需到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有关部门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医疗机构改变其性质,须经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批准并办理相关变更手续。

三、做好与现有医疗机构管理制度的衔接工作

现有医疗机构性质的划分应遵循如下原则:自愿选择和政府核定相结合;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体和主导地位;符合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1、现有政府举办的承担基本医疗任务、代表区域性或国家水平的医疗机构,经同级政府根据经济发展和医疗需求予以核定,继续由政府举办,定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其余的可自愿选择逐步转为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或转为营利性医疗机构。

2、社会捐资兴办的医疗机构一般定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3、企事业单位设立的为本单位职工服务的医疗机构一般定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对社会开放的,由其自愿选择并经当地卫生行政等部门核定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或转为营利性医疗机构。

4、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医疗机构,由其自愿选择并经卫生行政等

部门核定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或转为营利性医疗机构。

5、城镇个体诊所、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一般定为营利性医疗机构。

6、国有或集体资产与医疗机构职工集资合办的医疗机构(包括联合诊所),由其自愿选择并经卫生行政和财政部门核准可改造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营利性医疗机构;也可转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7、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得投资与其他组织合资合作设立非独立法人资格的营利性的“科室”、“病区”、“项目”。已投资与其他组织合资合作举办营利性的“科室”、“病区”、“项目”的,应停办或经卫生行政和财政等部门批准转为独立法人单位。

四、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相关制度

1、加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国有资产监管。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国有资产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同意,不得自行处置、转移、出租或变更用途;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转变成营利性医疗机构,涉及的国有资产,必须经财政部门批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从营利性医疗机构中退出的国有资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解散后的国有资产,经卫生行政部门商财政部门后可继续用于发展卫生事业。

2、规范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职工工资等收入的分配办法。政府举办的非营利医疗机构可在执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工资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核定的工资总额,自主确定各类人员的内部分配办法;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坚持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单位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原则的前提下,确定工资分配办法。要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等纳入分配因素确定岗位工资,按岗定酬,并将工资待遇计入医疗服务成本。

3、改革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政府依法管理卫生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打破医疗机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加强全行业管理。按照转变职能、政事分开的要求,在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建立权责明晰、富有生机的医疗机构组织管理体制,如实行医院管理委员会、理事会、董事会等管理形式,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管理的法人实体。

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和对医疗机构实行分类管理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有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要做,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地要加强领导,总结经验,稳步推开,保证分类管理工作的平稳实施。

第二篇:宜兴市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实施意见

宜兴市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实施意见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企业所得税管理24字方针,实现企业所得税征管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高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根据上级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有关精神,制定本实施意见。第二条 我市企业所得税管理实行“专业化+分类管理”的管理模式,即对全市行业特点比较明显、集中度较好的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对其他企业实行分类管理。通过细分管理对象,区别管理方式,明确管理内容和标准,突出管理重点,增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达到对税源实施有效控管。

第三条 实施意见遵循“全程、集约、监控”的专业化管理原则及“区别、效能、服务”的分类管理原则。结合我市纳税人税源规模、财务核算状况、纳税方式、存续年限等因素,综合考虑目前征管分类管理口径以及纳税信用等级等指标。

第四条 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的基本要求:坚持税源管理与税基管理相结合,坚持专业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坚持依法征管与优化服务相结合。第五条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宜兴市企业所得税的所有纳税人。

第二章 分 类 管 理 标 准

第六条 根据企业所得税管理要求,结合征管实际,将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按照行业、规模大小与征管风险等因素,划分为四类:A类:规模信用企业;B类:专业化管理企业(目前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C类:一般税源企业; D:潜在风险企业。第七条 规模信用企业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纳入规模信用企业管理:(一)上级局明确的重点税源企业。(二)取得A级纳税信誉等级企业。

(三)年应纳税所得额400万元以上或年应纳所得税额1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且财务会计制度健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两年内无严重税收违法行为的企业。(四)达到上述规模标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包括在规模信用企业内。(五)本类企业户数原则上控制在本分局辖管户数的20%以内。第八条 专业化管理企业

目前包括宜兴范围内所有内外资房地产开发企业。第九条 一般税源企业

以下类型的企业纳入一般税源企业管理:除A类规模信用企业、B类专业化管理企业、D类潜在风险企业之外的其他所有企业。第十条 潜在风险企业

对存在或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列为潜在风险企业进行管理。(一)由减免税优惠期跨入征税期即亏损的企业。

(二)连续亏损2年以上的企业或3年以上微利企业(微利企业指所得率低于0.2%)。(三)改组改制、合并分立及关联交易企业存在异常情形并被主管税务机关查实的。(四)财务核算不健全企业。(五)信用等级认定为c、d类的企业。

(六)两年来存在重大税收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

(七)其他可能产生税收违法、违规行为等风险事项的企业。

第三章 分 类 管 理 内 容

第十一条 规模信用企业的管理

对规模信用企业的管理遵循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以服务性调研为重点,加强结果控管,及时关注税源变化。

1、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以服务性调研为主,各分局要对规模信用企业季(年)度后上报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进行逻辑审核,重点做好数据审核工作;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掌握企业资金状况,以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税收管理员要定期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熟悉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纳税人的主要生产经营要素与主要产品的关系、产品结构、财务指标及其能物耗等管理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税负的变化原因及发展趋势。在实地调研过程中,税收管理员应注重上门宣传服务,向规模信用企业提供个性化税收政策咨询,及时向企业宣传国家最新税收政策、法规,解答涉税疑难问题,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依法纳税自觉性。

2、评估与检查

除人民来信举报、发现重大违规问题及上级布置的专项检查外,对规模信用企业原则上两年内不进行税务检查。

3、涉税事项审核审批

对于本类别企业的各项依申请所得税涉税事项,资料完整、手续齐全的,可直接审批,在巡查及服务性调研中核实相关事项的真实性。第十二条 专业化管理企业的管理

对实行专业化管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管理遵循专业化加全程管理的原则,以抓住预售收入为重点,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时掌控税源变化。

㈠实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专业化管理。各分局根据各自辖管房地产企业户数,选拔对应数量业务强素质好的骨干成立房地产专业管理小组。专业管理小组成立后,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再分散于各责任区管理,须集中于专业管理小组进行集约化专业型管理。㈡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全程管理。

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全程管理就是以开发企业为单位,以开发项目为主线,从开发企业税务登记环节开始,由专业管理小组确定专人对开发项目从立项开发至竣工销售、结算等开发经营活动实施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以规范企业的纳税行为,确保国家税收的足额入库。专业管理小组要通过登记管理、巡查管理、汇算清缴管理、注销管理及档案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进行开发项目的监控。

1、事前管理

事前管理的目的是预先掌握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项目的信息。

房地产开发企业(即建设项目立项单位或建设单位)必须向机构所在地主管地税分局申请办理建设工程项目登记。同时须对总承包单位、转(分)包单位、再转(分)包单位按项目管理要求向主管地税分局备案。各地税分局对应登记而未登记建设项目的,要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房开企业开发项目在进行项目登记后,各地税分局将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通知税控装置代理公司,由公司对企业税控系统进行修改,以便按照项目开具发票。各地税分局按季汇总相关信息并上报市局职能科室,由地税局职能科室通过国地税联席会议按季传递国税局职能科室。

各国税分局应定期和工商部门及地税局核对登记信息,掌握开发企业工商登记及营业税管理情况,督促其及时办理税务登记及税种鉴定。开发企业一经税务登记,房地产专业化管理小组立即开始实施对开发企业所得税的全程管理。专业小组应对已登记的开发企业及时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管理台账》,对开发企业实施一次零距离接触,进行相关所得税政策的宣传辅导,同时了解开发企业基本情况,拟开发项目规模、进展等情况,并据此登记管理台账相关信息,为实施开发项目的巡查管理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

2、事中管理

事中管理的目的是要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开发经营进程及所得税税源信息,督促房开企业如实按期申报预售收入。

专业管理小组从开发企业取得审批部门对开发项目立项批文起,开始对房开企业实施事中管理,通过定期不定期巡查的方式,对开发项目所处“土地的取得与开发”、“设计施工”、“房屋预售”、“完工销售”等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进行。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对其同时进行的若干开发项目分别核算收入,分别纳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填写《地方税费基金申报表》,按月分项目向各分局申报缴纳销售不动产的营业税等税款,同时以发票开票软盘形式向各分局申报房地产销售发票(含预售)开具情况。各地税分局要及时将软盘存储的房地产销售收入发票数据读入建设项目管理软件。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按规定申报或有欠税的,各分局对其实施发票停限供或对其已领购未使用空白发票进行缴销。

国地税联席会议时,地税局职能科室按季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房地产企业销售发票及预收购房款专用票据开具金额传递国税局职能科室。

3、事后管理

事后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汇缴、结算、评估等管理手段,对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纳税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行检验。

各分局专业小组要通过细致的汇缴辅导、严格的汇缴审核、严谨的项目结算、准确无误的注销清算,有效利用评估手段,强化税务稽查,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事后管理,堵塞征管漏洞,防止税款流失,维护税收秩序。

㈢各分局的专业管理小组,要切实负起责任,按照房地产企业全程化管理要求开展工作,从而有效拓展房地产开发企业专业化管理效率。第十三条 一般税源企业的管理

对一般税源企业的管理遵循管事与管户相结合的原则,以监控其季度预申报及申报资料的逻辑真实性为重点,强化过程监控,突出行业管理。

1、日常管理

各分局各责任岗要按季审核分析同行业纳税人利润及税负情况,分析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纳税异常,对存在异常情况的,及时督促纳税人调整纳税申报表,进行补充申报。在日常征管中除按有关规定管理外,各分局要结合其他涉税事项,一年至少进行一次巡查,以提升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对于本类别中的核定征收企业,当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范围、主营业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应纳税所得税或应纳税额增减变化达到20%的,应及时调整已确定的应纳税额或应税所得率。

2、评估检查

在日常征管、汇算清缴审核中发现嫌疑的企业,一律进行纳税评估;对评估中发现严重涉税问题的,一律移送稽查查处。

3、涉税事项审核审批

对于本类别企业的各项依申请所得税涉税事项,应实地核实相关事项真实性,在此基础上方可进行审批。

第十四条 潜在风险企业管理

对潜在风险企业的管理遵循严格管理与重点监控相结合的原则,以监控企业财务核算的真实性为重点,强化评估检查,突出风险管理。

1、日常管理

分户建立台账,注明风险类型,掌握企业存在税收风险的情况,对其实施有效个体控管。各分局要在建立分户台账的基础上,逐户与潜在风险企业预约利润率。即由企业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其当预期利润率并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提供相关依据,由主管税务机关调查核定。

对属于《关于实行企业所得税行业利润警戒率管理的办法》的行业企业,应按该办法从严管理。在日常征管中除按有关规定管理外,各分局要加大巡查力度,一年至少进行二次以上的巡查,实施重点监控。

2、评估检查

主管税务机关对潜在风险企业应加强评估检查管理,年评估检查不少于2次,对评估及检查中发现存在财务核算不健全的企业,按规定程序转为核定征收企业。

3、涉税事项审核审批

对于本类别企业的各项依申请所得税涉税事项及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各分局在受理相关资料和实地审核时,必须从严掌握。

4、其他 对由于“财务核算不健全”原因被认定为潜在风险企业的,征收方式一律鉴定为核定征收方式。

第四章 分类管理认定及降级管理

第十五条 企业所得税管理类别的认定,按照公正、简化的原则,采用一次性认定和变更认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纳税人的管理类别。第十六条 认定程序

(一)认定受理。各分局根据纳税人报送的《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认定申请表》及日常掌握的企业基本情况及企业财务核算状况,由税收管理员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履行纳税义务等情况进行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

(二)认定审批。分局接到税收管理员报送的资料后,按照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标准和要求,分类逐户进行复审,报经分局办公会议商量同意后确认审批,并将审批后的《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认定申请表》返企业一份。

第十七条 根据《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认定的a级企业,除出现严重的税收违规情况外,原则上不认定为潜在风险企业。根据《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认定的b级企业,若存在第十条潜在风险企业特征之一情形的,一般要认定为潜在风险企业。对根据《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认定的c、d级企业,直接认定为潜在风险企业。对根据本实施意见认定的潜在风险企业,不得认定为纳税信用等级b级以上等级。第十八条 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认定实行动态管理。

第一次认定于9月底到位;认定于每年年初结合征收方式鉴定一并开展;对新办企业管理类别的认定,于新办企业办理开业登记后3个月内进行。

按照分类标准确定纳税人的管理类别,规模信用企业原则上一定两年不变,其他纳税人根据情况可每年进行变更认定。

第十九条 主管分局在实施分类管理、纳税评估及日常检查或稽查局税务检查过程中,发现企业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原有管理类别标准的,辖管分局应及时根据检查结论、调查证明等相关资料,依照认定程序进行降级处理,并及时告知企业认定调整事宜。对实行降级管理的企业,自降级之日起至升级阶段,一律按照新确认的类别进行管理。第二十条 经过汇缴审核,主管分局认为企业具备升级资格的,可在汇缴结束后的次月向主管分局提出升级申请,经分局及市局两级认定同意后,可升至相应级别。

第五章 附 则(其他)

第十九条 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实施意见由市国税局、地税局负责解释,各国、地税分局具体负责实施。

第二十条 本实施方案自文到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哈尔滨工程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和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速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转型升级工程,根据《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关于教师分类管理的精神,在上一轮教师岗位分级设置与聘用工作的基础上,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总 则

第一条 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是加速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转型升级工程的重要支撑,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必然选择。

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学科综合实力为根本目的,根据研究型大学建设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各类教师岗位,建立各类岗位的考核评价与支持体系。

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以实现“三个统一”为基本原则,即实现教师责权利的统一,实现各类教师之间协调发展的统一,实现教师自身发展与学校整体绩效增长的统一。

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以构建适合各类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为直接目标,引导和促进从事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教师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以强化岗位管理、突出绩效考核为工作重点,有机结合岗位职责、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同步实施教师岗位分类与分级聘用工作。

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以学校宏观统筹、院(系)具体实施为推进方式,鼓励院(系)结合实际工作,在学校的政策范围内,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实施方案。

岗位分类

根据现阶段研究型大学建设任务的需要,学校教师岗位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实验教学型、学生思政教师5种类别。5类教师都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都是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对各类岗位的宏观调控,保证研究型大学建设各项任务的实现。

教学为主型岗位

(一)教学为主型岗位是主要承担高质量的本科生基础课、研究生公共学位课(以下统称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同时承担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岗位。

(二)教学为主型岗位原则上设置教授(二~四级)、副教授(五~七级)岗位。部分主要承担公共、基础课教学工作的院系可根据实际设置讲师岗位(八~十级)。

(三)聘用到教学为主型岗位的教师一般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任现职以来年均授课时数满足本学院(系)教学为主型岗位职责规定的学时要求,教学效果优良。

(四)教学为主型教师应年均承担相当学时的理论课程教学工作(具体学时数由各单位在学校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主讲本科生课程,教学效果优良、教书育人成效突出;承担高水平的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研究等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承担指导本科生实践环节等人才培养工作,同时有义务承担学科(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和班主任等工作。考核的重点是实际承担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等内容。可以承担科研和指导研究生工作,但不作为考核要求。

教学科研型岗位

(一)教学科研型岗位是同时承担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教育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岗位。

(二)教学科研型岗位设置教授(一~四级)、副教授(五~七级)、讲师(八~十级)、助教(十一~十三级)岗位。

(三)聘用教学科研型岗位的新进人员,除特殊学科(专业)外,应具有国内“985工程”或部属“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或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或国外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目前在编教师,聘用教学科研型教授、副教授岗位者,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1970年1月1日以前出生(自2015年1月1日起,聘用当年在45周岁及以上)的教师可放宽至硕士学位。

(四)教学科研型教师应年均承担一定学时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理论课程教学工作(原则上应完整讲授一门课程,具体学时数由各单位在学校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授、副教授应主讲本科生课程;承担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根据条件和工作需要承担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实践环节等人才培养工作,同时有义务承担学科(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和班主任等工作。考核的重点是高质量教学、高水平科研成果等内容。科研为主型岗位

(一)科研为主型岗位是主要承担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的岗位。所承担的科研工作任务要高于教学科研型岗位对科研工作任务的要求。

(二)科研为主型岗位设置研究员(一~四级)、副研究员(五~七级)、助理研究员(八~十级)、研究实习员(十一~十三级)岗位。已有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聘用科研为主型岗位后可保留原职务名称。

(三)聘用科研为主型研究员、副研究员岗位的教师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1970年1月1日以前出生(自2015年1月1日起,聘用当年在45周岁及以上)的教师可放宽至硕士学位;同时,应具有发表高水平论文、承担国家重大(或重要)研究项目的能力。

(四)科研为主型岗位中偏重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岗位考核重点是高质量的论文、专利(或国家、行业标准规范,下同)、专著、科学研究成果获奖等内容,偏重应用开发研究的岗位考核重点是科研经费到款额、授权的发明专利、科研工作对行业和领域的技术贡献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内容。该类岗位教师可不承担具体的理论课程教学任务,但应根据工作需要承担指导研究生、本科生实践环节和科技创新等人才培养工作,有义务承担学科(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和班主任等工作。

实验教学型岗位和学生思政教师岗位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岗位核算与激励

学校根据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需要,结合人员队伍现状,对《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岗位核算办法》(校人字〔2008〕29号,附件1)、《哈尔滨工程大学实验教学中心岗位核算办法》(校人字〔2008〕29号,附件2)进行修订。学生思政教师岗位核算办法另行制定。

学校依据生师比,承担的公共、基础课和为其他学院(系)授课教学工作量,以及国家规定的岗位结构比例核定各学院(系)的基本岗位数;根据学校“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一提三优”工程的建设指标和学校转型升级工程的建设需求,依据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国际交流5方面的重大成果产出核定各学院(系)的调节岗位数。学院(系)的实验教学中心岗位和学生思政教师岗位单独核算。学校预留一定的机动岗位,用以引进高层次人才等。各学院(系)教师岗位总量和结构一经核定原则上不再变动。当岗位核算依据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可对相关学院(系)的岗位数量、结构进行调整。

为完善青年教师成长通道,支持青年教师倾心基础研究,学校在科研为主型岗位通道中设置“基础研究岗位”。基础研究岗位不占用学院(系)的高级岗位额度,学校承担其工资和岗位业绩津贴。基础研究岗位考核的重点是高质量的论文、国家级科学基金项目等。岗位聘期结束后可继续应聘基础研究岗位,不符合条件或考核不合格的不再续聘。基础研究岗位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为建设一支总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科研队伍,学校在科研为主型岗位通道中设置“专职科研岗位”。专职科研岗位是在学校核定的教师岗位之外设立的、采取合同制方式聘用,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岗位。专职科研岗位的聘期依据承担的科研项目期限确定,工资和岗位业绩津贴等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专职科研岗位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在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学校继续实施岗位业绩津贴制度和各类单项奖励制度。

(一)学校以核定的教师岗位数量和岗位业绩津贴标准为依据,核算院(系)岗位业绩津贴,以院(系)“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基本工作任务为核心实施院(系)绩效考核。对于全面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学校全额核拨院(系)岗位业绩津贴,否则依具体情况核减;对于超额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学校依据超额部分核拨增量津贴;对于优质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学校以教学奖励、实验教学奖励、科研奖励等形式颁发奖金,各单项奖励办法按学校相关文件执行。学校将对岗位业绩津贴、增量津贴和奖金进行总量控制,并优化三者之间的比例。

(二)各院(系)应保证课堂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在岗位业绩津贴分配中的重要地位。教学为主型教师完成岗位职责约定的教学工作量并考核合格的,应保证获得不低于80%的标准岗位业绩津贴;教学科研型教师完成岗位职责约定的教学工作量并考核合格的,应保证获得不低于30%的标准岗位业绩津贴;其余部分主要考核上述岗位职责约定的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等工作完成情况。

(三)科研为主型教师的岗位业绩津贴以自筹为主,以其承担的科研项目为依据,根据学校有关立项奖励办法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执行,学院(系)根据其承担的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等工作核发相应的业绩津贴。岗位聘用与考核

本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行“先入轨,后晋升”。通过教师个人申报和学院(系)统筹安排,保证所有教师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本人实际情况,按照现职务等级分别入轨到5类教师岗位;入轨后,各类教师岗位的晋升、聘用与考核程序按照《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岗位聘用与聘期考核实施办法(暂行)》(校人字〔2010〕39号)的要求,按照学校、学院(系)制定的各类岗位聘用条件与聘期职责执行。教授(研究员)一级岗位聘用条件为院士。本次聘用起止日期为:2012年2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

学校授权学院(系)同受聘人员签订岗位聘用合同,明确岗位职责,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聘期结束后,续聘人员可申请岗位类别调整。聘期内,特殊情况下,由受聘人员提出申请并经学院(系)同意,报学校人力资源处审核同意后聘用其他类别岗位,聘用后按照新聘岗位职责进行考核。所有申请岗位调整的人员必须符合拟聘岗位的聘用条件,否则只能低聘下一级岗位。教师岗位类别调整原则上在年初进行。

学校教师队伍的引进或补充以不同类别岗位空缺情况为依据。教学为主型或教学科研型教师因退休或调出等原因导致岗位空缺时,学院(系)可提前引进或补充教师。提前进校的教师按试聘期进行管理(试聘期一般不超过1年),学院(系)要合理安排教学、科研工作,并通过助课等方式加强其教学能力培养,保证过“教学关”。试聘期的岗位业绩津贴由学校参照同类岗位等级核拨,由院(系)考核发放。

学院(系)采取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考核。教师考核结果作为晋级、奖惩、岗位业绩津贴发放的依据,聘期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及岗位调整的重要依据。聘期考核不合格者,应低聘,或转聘非教师岗位,或不再续聘。受聘人员不同意调整岗位的,学校有权解除聘用合同。对聘用到二、三级岗位的教师、进入各类人才支持计划的教师,采用中期评估和聘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鼓励和支持各学院(系)以学科(专业)及其方向团队为基本单元设置岗位,明确团队建设目标,实行团队考核。严格控制各类岗位教师在校外兼实职(不包含学术组织兼职、社会公益兼职、学术荣誉性兼职以及由学校派遣的兼职等)。确因工作需要的,应本人申请,经所在学院(系)和学校组织或人事部门批准。

延聘和不满1个聘期即将退休的教师不参加本次教师岗位分类聘用,按原教师岗位聘用办法进行聘用,直至退休。

组织实施

学校成立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人事工作的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学院(系)成立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工作小组,由学院(系)党政负责人、基层学术组织负责人和教授代表组成,组长由院长(系主任)担任,成员中不担任院、系、所等基层学术组织负责人的教师代表比例不低于20%,成员名单报学校备案。教师岗位聘用中的学术评议工作由学院(系)教授会负责。具体聘用程序参见《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岗位聘用与聘期考核实施办法(暂行)》(校人字〔2010〕39号)。

学校根据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需要,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各类岗位聘用条件和岗位职责的指导意见(见附件1~5)。

(一)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为主型教师岗位职责的指导意见、教授(研究员)

二、三级岗位申报条件以及教学科研型教授、副教授岗位的聘用基本条件由人力资源处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制定;

(二)教学为主型教授、副教授岗位的聘用条件由教务处、研究生院、教学评估与教师发展中心、人力资源处联合制定;

(三)科研为主型岗位的聘用基本条件由科学技术研究院与人力资源处联合制定;

(四)实验教学岗位的聘用基本条件与岗位职责由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与人力资源处联合制定;

(五)学生思政教师岗位的聘用基本条件与岗位职责由学生工作(部)处与人力资源处联合制定。各学院(系)根据学校核定的各类、各级教师岗位数,结合“十二五”建设规划,根据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教学科研任务的需要与教师具体情况,制定本学院(系)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细则,报学校审核通过后实施。

各学院(系)的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细则应包括本单位各类各级岗位的聘用条件与具体岗位职责。教学科研型岗位的聘用条件应统筹考虑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岗位的聘用条件,结合制定学科建设规划时选定的参照系学科单位的聘用条件制定。学院(系)制定的聘用条件不得低于学校的基本要求。

本意见及附件有关岗位聘用条件、岗位聘期职责中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和获奖成果的作者单位必须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对进校不足2年的引进人才或接收博士后出站人员,此项可不做要求。

本意见由学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学校原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的规定为准。

第四篇:乡镇城镇建设实施意见

乡镇城镇建设实施意见

乡镇城镇建设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牢牢遵循“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协调城乡、加快发展的原则,大力实施“工业立镇”、“经营城镇”战略,不断加快城镇建设,强化城镇管理、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新郑市城市建设管理年的责任目标,镇的城镇建设目标任务为:

1、在北入市口设置高档次、高品位公

益广告;

2、配合搞好北城区的开发建设;

3、完成镇总体规划、康居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力争完成华瑞路的街景设计和北环路的详细规划;

4、加快镇区建设,增强城镇聚积功能,努力把镇变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的新型小城镇。

三、主要措施 围绕发展目标,科学合理构建城镇建设新体系

紧紧把握新郑市区“东那一世范文网-互联网最大那一世范文网进北扩”的调整契机,以城北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为核心,以黄帝文化园为支点,以107国道、郑新公路、华瑞路及将要开工建设的北环路和南水北调工程为纽带,努力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科学编制规划,强化新规划的综合调控功能

依据新郑市稳步启动城北区改造和建

设黄帝文化园的要求,重新认真修编镇城镇总体规划,完成“康居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要搞好小城镇规划与管理,规划管理要从许可性管理转向控制性管理、从对建成区范围的管理转向对城镇规划区范围的管理。要强化对107国道沿线、郑新路沿线及将要建设的北环路沿线、黄帝文化园附近村庄的规划管理,要严格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程序,进一步完善“一书两证”制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

一是道路骨架工程。切实加大乡村公路及镇区干道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路网骨架,对大道进行高标准改造,重点是绿化工程、灯光工程、人行道改造工程和个性化景观建设;沿北城大道两侧要建设游园式绿化带;镇区干道改造实行人车分流,绿化、照明、下水道相应配套,各类管线集中隐蔽。二是塑造形象工程。要精心设计城镇形象,积极筹

措配套资金,加快“道路、供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的升级、改造,提高各类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抓好城镇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适时启动公主湖绿化、美化工程。有计划地建设街心游园、小品和标准化的公厕、中转站等配套设施,努力塑造小城镇特色和个性。北入市口的公益广告宣传要重点体现黄帝文化和裴李岗文化,要增加科技含量,突出艺术个性。

狠抓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巩固创建成果 要大力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居民的城镇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着力解决“脏乱差”的问题,狠抓环境卫生整治,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封闭运输、集中处理。强化对镇容镇貌的监督,逐步取缔影响镇容镇貌的各种亭棚等违章建筑。大力实施“畅通工程”,加快镇区道路的升级改造,确保城镇道路畅通。调整和规范商贸园区的经营活动,加强占道经营、店外作业、马路市场等违规问题的治理。全面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积极推进“经营城镇”工作,增强城镇建设的驱动力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牢固树立经营理念,通过经营城镇有形和无形资产,实现城镇资产效益的最大化。要把土地作为“经营城镇”的重点,完成收购储备北城大道两侧及育才路以南土地的前期工作,为北城大道两侧土地市场化运作做好准备;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房地产业,启动住宅消费。住宅消费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可以聚集人流,提升人气,加快城镇化进程。要启动一中东侧高档住宅区建设,完成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经济适用住房,吸引一般收入者到镇区居住;积极探索“经营城镇”新机制,逐步对镇区街道广告经营权、基础设施冠名权、公益设施经营权进行拍卖或租赁经营,把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向市场,吸引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确保城镇建

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要深入宣传,解放思想。广泛宣传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的意义、目标、任务,教育和动员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推进城镇化进程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以提高市民文明程度、树立城镇新形象为重点,大力开展文明城镇创建活动,加强文明意识教育,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的新城区。三是要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充分发挥重点镇和新郑新区的优势,主动地研究政策,争取政策,用足用活政策,最大限度地将政策优势转化为资金优势和效益优势。四是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对北城区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制定考评细则,层层落实责任制,强化监测考评。

第五篇:医疗机构工资考核分配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关于全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的精神,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经研究,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岗取酬、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的考核分配机制,使绩效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一线岗位倾斜,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按劳取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二)坚持工资总量不变的原则,工资总量由市财政局根据上一12月末档案工资核定;

(二)坚持向“技术含量高、风险程度大、工作负荷强、管理责任重”的一线岗位倾斜的原则;

(三)坚持“绩效考核挂钩”的原则;

(四)坚持公开、公正、公平考核的原则。

三、绩效工资实施对象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通过竞聘上岗、签订聘用合同的在编工作人员。

四、绩效工资构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后,工资称岗位绩效工资,包括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我市将档案工资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确定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其余各种津贴补贴等确定为奖励性绩效工资。

五、基础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

基础性绩效工资根据每月考勤等情况按月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中病事假、旷工、迟到、早退等扣除标准按照本单位管理规定执行。扣除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和个人基本工资充入单位考核周期内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再分配。

六、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

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完成任务的实绩和贡献。根据各单位人员的岗位类别、职务、工作量、贡献大小等情况,进行细化分析,制定本单位合理的考核办法,根据办法按月发放。

七、其他情况人员工资

(一)法定产假、婚嫁等按国家规定执行工资待遇。

(二)病、事假期间停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三)进修人员进修期间停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单位根据情况可以适当给予补助。工资总额不超过档案工资。

(四)聘用人员工资(包括退休回聘人员),财政不拨款,所以原则上不聘用,确因工作需要的特殊人才,工资不得高于全市同类临时聘用人员工资水平,并要报请卫生局批示。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依据本实施意见,将本单位目标工作任务,进行认真细化分解,核定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量,制定考核细则,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研究后,经院职工代表会议或院职工大会通过后,报市卫生局批准后公布实施。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创新考核机制,规范考核程序,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既要保障大多数医务人员现有工资收入基本稳定、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又要注重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特别是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改革顺利平稳进行,推进我市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下载关于印发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强城镇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城镇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工作水平,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围绕“三有一化”的工作目标和安办发[2009]34号文件《关于加强城......

    乡镇2006年城镇建设实施意见

    文章标题:乡镇2006年城镇建设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牢牢遵循“规......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陕政办发[2000]139号 【发布日期】2000-12-05 【生效日期】2000-12-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

    广东省医疗机构阳光用药制度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广东省医疗机构阳光用药制度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粤卫〔2010〕123号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纠风办,部属、省属驻穗医药院校附属医院: 为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

    贵州省城镇供水“一户一表”实施意见

    黔建城通〔2005〕54号 关于印发《贵州省城镇供水“一户一表”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市(州、地)建设局(城管局)、物价局: 根据《贵州省进一步推进城镇供水价格改革工作实施意见》(......

    乡镇服务城镇经济实施意见(5篇)

    中共##乡委员会 ##乡人民政府 关于服务振兴城镇经济的实施意见(试行) 各党支部、村委会、辖区各站所: ##市十届四次全委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奋力振兴工业、商贸、......

    关于印发《安徽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安徽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 劳社〔2008〕37号 各市劳动保障局、卫生局: 现将《安徽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印发给你......

    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04—2005年工作规划(国食药监安[2004]2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