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省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晋政发[1994]109号
1994年11月17日)
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各大中型企业:
《山西省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其附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4]43号,以下简称《决定》),推动我省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和住房建设的发展,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改革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内容
(一)住房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
(二)基本内容是:把住房建设投资由国家、单位统包的体制改变为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体制;把各单位建设、分配、维修、管理住房的体制改变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的体制;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住房金融和住房保险,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并存的住房信贷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和发展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逐步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促进房地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近期内改革的任务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要坚持综合配套、分阶段推进。近期的任务是:全面建立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积极推进公有住房租金改革,稳步进行公有住房的出售,鼓励职工集资、合作建房,加快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大力发展房地产交易市场和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努力使我省城镇居民住房达到小康水平。在全省统一部署和政策指导下,各地要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分阶段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步子可以大一些。
(一)全面建立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利于转变住房分配体制,提高职工购、建住房的能力,有利于积累住房建设资金和建立政策性抵押贷款制度。1995年6月底以前,全省所有市(县)都有袄建立起住房公积金制度。
1、住房公积金的筹集
所有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都要按照“个人存储、单位资助、统一管理、专项使用”的原则交纳住房公积金。职工及其所在单位,各按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逐月交存,归职工个人所有,存入个人住房公积金帐户。目前,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交率分别掌握在5%,有条件的市(县)和单位缴交率可以适当提高。外商投资企业及其中方的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缴交率应高于5%。
2、住房公积金的管理
各市(县)人民政府负责制定住房公积金的归集、使用、管理等具体规定,审批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计划和财务收支预决算。省、地、市、县要在同级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按照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负责住房公积金的归集、支付、核算和编制使用计划等管理工作。住房公积金的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一律由当地人民政府委托指定的专业银行办理。受委托的专业银行根据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住房公积金使用计划,审定、发放和回收贷款。住房公积金要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
3、住房公积金的使用
住房公积金使用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个人正常支取的前提下,主要用于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和购、建房贷款;滚存结余的公积金,可用于购买国债。要保证住房公积金的政策性、安全性、保障性和滚动增值。
职工个人使用其交纳的公积金,只能定向用于购买自住住房,自建和大修自住住房。
(二)积极推进租金改革
合理调整公有住房租金是房改的重要环节。提高房租应着眼于租售比价合理化,调整租金采取分步到位的办法。
1、建立健全住房租赁合同,明确租赁期限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凡城镇公有住房,在同一城市(县城、工矿区)实行同一租金标准。收取公房租金以住房使用面积计算。
2、分步提租的具体要求是:从本实施意见发布起,各市(县)公有住房调租幅度不低于双职工家庭月平均工资的4%测定;到2000年年底以前,公房租金应达到15%。按此办法测定,租金水平已达到或超过住房折旧费、维修费、管理费、贷款利息、房产税5项因素成本租金水平的,按成本租金或市场租金计租。
各市(县)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公布2000年以前租金改革的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逐年实施,实现向成本租金和市场租金的过渡。
3、在租金水平达到成本租金之前,新建住房和腾空再分配的旧住房租金标准,应当高于同期现住房的租金标准。如分配住房采取交纳租赁保证金或认购住房建设债券的办法,可以实行同一租金标准。
4、租金调整后,对19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红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租金净增支部分可以给予减、免。
对社会救济户、优抚户、已故老干部配偶及退休职工困难户,各市(县)可根据各自的实际,制定租金减、免的具体办法。
5、住房在规定之内的职工家庭,用规定的个人合理负担部分加上全部住房补贴,仍不足支付房租的,差额可由其所在单位适当给予补助。
6、租金收入归产权单位所有,纳入单位住房基金,专项用于住房维修、管理、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
(三)稳步出售公有住房
1、城镇公有住房,除市(县)以上人民政府认为不宜出售的外,均可向城镇职工出售,职工购买公有住房要坚持自愿的原则。新建公有住房和腾空的旧住房实行先售后租,并优先出售给住房困难户。
2、向高收入职工家庭出售公有住房实行市场价,向中低收入职工家庭出售公有住房实行成本价,成本价应包括住房的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管理费、贷款利息和税金等7项因素。旧住房的成本价按售房当年新房的成本价新折扣(折扣年限一般为50年)计算,使用年限超过30年的,以30年计算;经过大修或设备更新的旧住房,按有关规定评估确定。目前,以成本价售房确有困难的市(县),可以实行标准价作为过渡。出售公有住房的成本价格和标准价由市(县)人民政府逐步测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现行售房价格已高于规定的标准价起步水平的,不应再降低价格。
公有住房出售,应坚持先评估出售的原则。住房的实际售价应根据所处地段、结构、层次、朝向、设施和装修标准等因素区别计价。
3、标准价按负担价和抵交价之和测定。一套56平方米建筑面积标准新房的负担价,1994年应为所在市(县)双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倍。双职工年平均工资按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乘以2计算。抵交价按双职工65年(男职工35年,女职工30年)内积累的由单位资助的住房公积金贴现值的80%计算。
旧住房的负担价按售房当年新房的负担价的成新折扣(折旧年限一般为50年)计算,使用年限超过30年的,以30年计算;经过大修或设备更新的旧住房,按有关规定评估确定。旧住房的抵交价,可根据使用年限适当降低,但最多不能低于新房抵交价的80%。
4、职工购买现已住用的公有住房,可适当给予折扣,1994年折扣率为负担价的5%,今后要逐步减少,2000年前全部取消。
售房单位应根据购房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给予工龄折扣。每建筑平方米每年工龄折扣的数额,按抵交价除以65(男职工35年,女职工30年)计算。离退休职工购房计算工龄折扣的时间,按国家规定的离退休年龄计算。
5、职工按成本价或标准价购买公有住房,每个家庭只能享受一次,购房的面积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分配住房的控制标准执行,超过标准部分一律执行市场价。
6、售房价格要逐步从标准价过渡到成本价和市场价。当年的标准价要根据各市(县)职工上年平均工资增长的水平、单位资助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年增长水平确定,一年一定;新房负担价与双职工家庭平均工资的倍数,要逐步提高,2000年达到3.5倍。各市(县)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加快标准价向成本价和市场价的过渡。
7、付款方式。职工购房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售房单位可对一次付款的购房职工给予一次付款折扣,折扣率参考当地购房政策性贷款利率与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的差额,以及分期付款的控制年限确定。实行分期付款的首次付款不得低于实际售价的30%,分期付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分期交付的部分要计收利息,单位不得贴息,利率按政策性抵押贷款利率确定,经办政策性住房金融业务的银行,应充分利用政策性住房资金,向购房职工提供政策性抵押贷款。
8、明确产权。职工以市场价购买的住房,产权归个人所有,可以依法进入市场,按规定交纳有关税费后,收入归个人所有。
职工以成本价购买的住房,产权归个人所有,一般住用5年后可以依法进入市场,在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所含土地收益和按规定交纳有关税费后,收入归个人所有。
职工以标准价购买的住房,拥有部分产权,即占有权、使用权,有限的收益权和处分权,可以继承。产权比例按售房当年标准价占成本价的比重确定。职工以标准价购买的住房,一般住用5年后方可进入市场,在同等条件下,原售房单位有优先购买、租用权。售、租住房收入在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所含土地收益和按规定交纳有关税费后,单位和个人按各自的产权比例进行分配。
9、发展房地产交易市场,规范住房交易行为。职工购买住房,都要由房产管理部门办理住房过户和产权转移登记手续,同时要办理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并领取统一制定的产权证书,产权证书应注明产权属性。按标准价购买的住房应注明产权比例。出租和出售、赠与、继承及以其他形式转让所购住房,应按国家规定交纳有关税费。要加强市场管理,规范交易程序,完善税收制度,坚决查处倒卖房产牟取暴利等违法行为。
10、加强售后房屋维修、管理服务,发展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职工购买的住房,室内各项维修开支由购房人负担。楼房出售后应建立共用部位、公用设施的维修基金。改革现行城镇住房管理体制,发展多种形式的物业管理企业和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服务工作。
11、要加强售房款管理。国有住房的出售收入按住房产权关系和一定比例上交同级财政和留归单位,分别纳入各级住房基金;其他公有住房出售收入,售房款要及时存入配套银行售房款专户,所有权不变,归单位所有,纳入单位住房基金,全部用于单位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
(四)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鼓励职工集资合作建房
1、各地人民政府要十分重视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经批准原则上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要在计划、规划、拆迁、税费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组织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实施工作。金融单位在信贷等方面予以支持。
2、鼓励集资合作建房,继续发展住房合作社,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加快城镇危旧住房的改造。
3、严格掌握住房建设标准。新建的住房占地面积、建筑面积,都要按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标准执行。对住房造价要严格控制,制止不合理收费,切实把住房造价降下来。
4、各市(县)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都要配合住房制度改革进行,紧密协作,互相促进。
(五)做好原有政策同本实施意见的衔接工作
1、要做好与原有售房政策的衔接。已出售的公有住房均须按照售房当年的标准价占成本价的比重明确个人拥有的产权比例;经购房人同意也可按成本价补足房价款及利息后,原购住房产权归个人所有。1994年1月日至本实施意见发布之前出售的公有住房,一律按本实施意见规定售房政策进行规范。
2、原有文件规定出售公有住房的标准价和最低价一律停止执行。
3、要继续做好原住房资金转入各级住房基金的核定、划转工作。划转的资金和原有住房补贴,要逐步纳入职工工资或用于列支公积金。
三、几项具体规定
(一)除军队系统住房制度改革方案由中央军委审批外,在同一市(县)内的单位,不论隶属关系,都应服从所在市(县)人民政府对房改的统一部署。
(二)企业房改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重点,各级人民政府要为企业房改创造条件。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应结合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住房开发建设、分配、管理和维修服务等职能逐步从企业中分离出去,加快实现住房的商品化、社会化。
(三)财政税收政策
职工离退休时,住房公积金本息余额一次结清,退还本人。职工的住房公积金本息免征个人所得税。
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国家预算调节基金、营业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契税等减免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和地方政策统筹建设的“解危”“解困”住房及“特困户”集资合作建房,按晋政发[1991]21号文件执行。
单位向职工按标准价出售住房后,对留存的部分产权可以继续提取折旧费和大修理基金。
(四)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每年的建房总量中,经济适用住房要占20%,作为“解危‘”解困"房源,优先出售给住房困难户,主要用于教师和住房特殊困难的单位。
(五)住房金融业务
要发展住房金融业务,开展个人购房、建房储蓄和贷款业务。实行住房抵押贷款制度,从贷款利率和还款期限等方面鼓励职工个人购房和参加有组织的建房。属于房改政策性的信贷业务,由当地人民政府委托专业银行办理。公积金管理中心在配套银行存储的住房公积金和政策性房改资金按规定提取存款利率。
四、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积极推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住房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为了保证房改全面、持续、有序地推进,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加快住房建设和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省已调整加强了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地、市、县要健全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主持的,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房改领导小组,并成立常设办事机构,定编定员,做好日常工作。
(二)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支持房改工作。各级计划、建设、体改、财政、劳动、人事、金融、税务、土地、物价、国有资产管理、统计、工会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同级房改领导小组和房改办,及时总结经验,协调解决深化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今后凡涉及房改的有关政策均由省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行文,任何部门、单位不得制定涉及房改的政策规定和办法。国务院有关部门下发的涉及房改的有关文件、规定、办法,省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提出的意见,经省房改领导小组审议后,报省政府批转执行,以保证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房改的重要意义、有关政策和实施的方法步骤,引导干部群众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积极参与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四)要严肃房改纪律,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房改政策。各级监察部门要加强纪律监督、检查,对不执行国家统一政策、低价售房、多购或套购住房、变相增加折扣等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
(五)各地、市、县根据省实施意见,制定本地区房改方案和实施细则,报经省房改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实施。
附1
山西省城镇住房租金改革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逐步改变低租金、福利型、无偿分配的住房制度,依据《山西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所有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国有和集体企业等单位管理的公有住房,均按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同一城市(县镇)内的公有住房执行同一的租金标准。
第四条
公有住房租金改革要着眼于租售比价合理化和有利于加快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有利于实现住房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租金改革的基本方针是:租金与职工工资增长相挂钩,在职工家庭合理住房支出范围内逐步加大租金改革力度。
第五条
公有住房一律按使用面积计收租金,并区别层次和内外装修、设备、环境等因素予以增减,拉开不同档次住房租金差价。
第二章
公有住房租金标准
第六条
公有住房租金标准起步阶段以不低于双职工家庭月平均工资收入的4%测定,以后逐年递增,到2000年的住房租金支出应达到占双职工家庭平均工资的15%。
第七条 租金水平已达到或超过住房折旧费、维修费、管理费、投资利息、房产税五项因素成本租金水平的,按成本租金或市场租金计租。
第八条
各市(县)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提高租金标准的步骤,要与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相适应,根据物价指数控制目标统筹安排,逐步实现向成本租金和市场租金的过渡。
各市(县)的租金改革规划和每年的调租标准报省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
在租金水平达到成本租金之前,新建住房和腾空再分配的旧住房租金标准应高于同期现住房的租金标准。如分配住房采取交纳住房租赁保证金或认购住房建设债券的办法,可以实行同一租金标准。
第三章
超标准住房加收租金
第十条 在公房租金未达到成本租金之前,对多占住房超过国家和省政府规定住房面积标准的部分加收租金。租金标准根据住房的不同结构按住房本租金核定。
第十一条 本细则规定的住房标准只是租金改革中计算家庭住房面积是否超标的依据,不是职工住房必须达到的标准,也不是分配住房的标准。
第四章 减、免、补办法
第十二条 租金调整后,对下列人员在本户规定住房面积标准之内的部分租金实行减免。
第十三条
对19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红军,租金净增支部分可以全免;1945年9月2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租金净增支部分可以免80%;1949年9月30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租金净增支部分可以免50%。他们的子女不得享受此项待遇。
第十四条
享受国家定期抚恤的孤老优抚户、享受社会福利的社会救济户、民政部门确认的社会贫困户、已故老干部配偶和退休职工困难户,调整租金后,可分别适当给予租金减免。各市(县)根据实际制定具体减免办法。
第十五条
住房在规定标准之内的职工家庭,用规定的个人合理负担部分加上全部住房补贴,仍不足以支付房租的,差额可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补助。企业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补助金在单位住房基金中列支;其它行政事业单位的补助金应先在单位住房基金中列支,不足部分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定,在城市住房基金(未形成城市住房基金的,在同级财政预算)中列支。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实施租金改革涉及到住房交叉辐射问题,根据国务院放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解决房改中发放住房补贴辐射问题的通知》([1989]房改字第003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调整公有住房租金后,要建立健全租赁合同,明确租赁期限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公有住房的租金收入权单位所有,纳入单位住房基金,专项用于住房建设、维修、管理和住房补助。产权单位应加强对住房的维修和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第十八条 本细则未尽事宜,由省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补充修订并报省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实施。
第十九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条 本细则由省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附2
山西省公有住房出售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镇住房新制度,加快住房商品化、社会化的进程。根据《山西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城镇房地产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和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全民及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自行管理的公有住房。
除已列入规划需改造的、地处临街宜改造为营业性用房的、产权未定和具有历史保护价值以及当地政府认为不宜出售的公有住房以外,其它公有住房均可以出售。
第三条
房改中出售公有住房对象为家住城镇且有城镇常住户口的职工,本着购房自愿的原则,产权单位应将新建住房(含腾空旧住房)优先出售给原住户、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每个家庭按标准价或成本价购房只能享受一次。
自住私房且面积已达到规定标准的职工家庭,暂不准以标准价、成本价购买公有住房。
第四条 出售公有住房按建筑面积计算。
第二章 售房价格
第五条 售房价格的构成
房改出售公有住房的价格分为市场价、成本价。对高收入职工家庭购买公有住房实行市场价;对一般收入职工家庭购买公有住房实行成本价,在成本价售房确有困难的市(县)和单位,可以实行标准价售房。
(一)新建公有住房的成本价包括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管理费、贷款利息,税金等7项因素构成。
(二)新建公有住房标准价按负担价和抵交价之和测定。一套56平方米新房的负担价,1994年为所在城市(县城)双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倍。双职工年平均工资按当地上年平均工资计算。抵交价按双职工64年(男职工35年,女职工30年)内积累的由单位资助的住房公积金贴现值的80%计算。
双职工年平均工资按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乘以2计算。
新房负担价与双职工家庭平均工资的倍数,要逐步提高,2000年以前达到3.5倍。
公有旧住房负担价按购房当年新房负担价成新折扣。折扣率为每年2%,折旧年限按50年计算,计算折旧期高于30年的按30年计算。旧住房的抵交价根据使用年限折减,最多不能低于新房抵交价的80%。
(三)新旧公有住房在核定统一价格的前提下,根据地段、朝向、层次、环境、内外装修和设备等因素拉开差价,其差价率由各市(县)确定。
现行售房价格已高于规定的标准价起步水平的,不应再降低价格。
第六条
房改售房价格要逐步从标准价过渡到成本价和市场价。根据上年平均工资增长的水平和单位资助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年增长水平,测算确定售价,成本价和标准价要一年一定。
第七条
以成本价或标准价出售公有住房,必须先评估后出售。评估公有住房价格业务可由市(县)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有资格的房地产评估专业机构办理。对公有住房的评估由省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局共同认定资格的房地产评估专业机构办理,经房改办核准后,方可公布执行。任何单位不得自行定价出售。
第三章
房价折扣办法
第八条 房改中,职工以成本价、标准价购买公有住房享受下列房价折扣:
(一)关于税收减免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职工购买现已住用的公有住房,1994年的折扣率为负担价的5%,今后逐年减少,2000年全部取消。
(三)按购房时购房职工家庭双职工实际工龄之和给予工龄折扣。每建筑平方米每年工龄折扣的数额,按抵交价除以65计算。
离退休职工购房计算工龄折扣的时间按国家规定的离退休年龄计算。
第四章 付款方式
第九条 职工家庭购买公有住房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一次付清购房款的,可给予实际售价70%部分的20%以内的利息补偿。
分期付款的,首次付款不低于实际售价的30%。分期付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分期付款期间,要计收利息。利率按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标准执行。
第十条 房改配套金融机构,要利用政策性住房资金,开办政策性抵押贷款业务。具体抵押办法另定。
第十一条
购房职工在分期付款期间去世,所欠房款由合法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承付,合法继承人不需住房或无合法继承人和受遗赠人的,住房由原售单位或房产管理部门按法律程序接管,任何人不得侵占。
第十二条
购房职工在分期付款期间因调离职工所在地区或出国定居等原因不需要住房的,经本人申请,当地房改办批准,经评估后优先出售给原单位,原单位撤销,由当地房产管理部门收回。
第五章
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条
职工以成本价购买的公有住房,产权归个人所有,以标准价购买的公有住房拥有部分产权(产权比例按售房当年标准价占成本价的比重测定)。以成本价和标准价购买公有住房的,住用5年后,可依法进入市场出售或出租,在同等条件下原售房单位有优先购买权和租用权,原售房单位已撤销的,当地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有优先购买权和租用权。
职工个人出售以成本价购买的住房,在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所含土地收益,并按房地产交易规定程序交纳有关税费后所得,收入归个人所有;出售以标准价购买的住房,扣除上述有关费用后所得按产权比例进行分配。
国家依法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当地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发放的住房产权证件为合法证件,受法律保护。
第十四条
职工购房后,售房单位对售后的住房要建立共用部位、公用设施的维修管理资金。购房后室内所需维修费用由购房户负担。共用部位、公用设施的维修管理基金主要来源于:单位售房收入的10%;按住房所有人占有面积合理分摊的资金和其他资金。
第十五条 改革现行城镇住房管理体制,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物业管理企业和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服务。
第六章 售房资金的管理
第十六条 单位以成本价或标准价出售的住房对尚存的产权仍可继续提取折旧费和大修理基金,做为单位的住房新建和维修管理资金。
第十七条
加强售房款的管理。国有住房的出售收入按住房产权关系和一定比例上交同级财政和留归单位,分别纳入各级住房基本;其它公有住房出售收入,归单位所有,纳入单位住房基金。
第十八条 售房款全部用于住房建设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严禁挪作他用。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购房人住房在城市建设需要时,必须服从城市建设有关规定。
第二十条 对违反本细则有关规定,擅自降低公有住房出售价格和倒卖公有住房的,要区别情况,严肃查处。
第二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前颁发的规定和办法,凡与本实施细则规定不一致的,一律以本实施细则为准。
第二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篇:上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上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虞政发〔2005〕46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和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我市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转换住房分配机制,建立住房新体制,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办〔1998〕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适用范围
(一)本实施意见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二)我市自1998年12月31日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在上述单位中工作的无房或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标准的正式职工及离休、退休人员给予适当的住房补贴。
二、住房补贴种类、发放标准、方式
(一)住房补贴分为住房公积金补贴、一次性住房补贴和工龄住房补贴三种。
⒈对1999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单位除按规定比例为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外,另按月给予本人工资总额8%的住房公积金补贴,住房公积金补贴纳入个人住房公积金管理。住房公积金补贴的最高限额为个人可享受的一次性住房补贴额。
⒉对1998年底前参加工作的无房或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标准的人员(含离退休人员),由所在单位发给一次性住房补贴。
⒊对1994年底前参加工作的无房或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标准的人员(含离退休人员),由所在单位按规定再给予工龄住房补贴。
(二)一次性住房补贴和工龄住房补贴的计算标准:
⒈一次性住房补贴额=经济适用住房平均价÷2×35%×该人员住房补贴面积标准或面积差。本市用于住房补贴的经济适用住房平均价格为1200元/平方米。
⒉工龄住房补贴额=2005年出售公有住房成本价×0.6%×该人员住房补贴面积标准或面积差×该人员1994年底前的工龄。
(三)住房补贴建筑面积(含阳台)标准按浙政办发〔1996〕177号文件规定确定上限,即:一般干部、职工70平方米;科级干部(含中级职称人员)80平方米;县(市)、处级干部(含副教授级职称人员)90平方米;厅、局、地(市)级干部(含正教授级职称人员)120平方米。
(四)住房补贴发放方式:
⒈住房补贴实行“个人申请、单位审查、市住房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房改办)核准、财政核定、单位发放”。
⒉离休人员及退休已死亡人员的住房补贴由所在单位统一审查,报市房改办核准、财政核定后,由所在单位一次性发给,原则上在2005年底实施完成。离休人员配偶无工作单位或在困难企业工作,不能发足一次性住房补贴时,可以由离休人员所在单位补足后一次性发放。
⒊退休人员的住房补贴由所在单位统一审查,报市房改办核准、财政核定后,原则上由所在单位分2年平均发给,在2006年底完成。
⒋在职人员的住房补贴实行“一次核定,单位挂账,分步到位”的办法,由所在单位统一审查,报市房改办核准、财政核定后作为应发住房补贴挂账。从2006年起按月给予本人工资总额8%住房公积金补贴的形式逐月发放。住房公积金补贴累计达到应发住房补贴时,停发住房公积金补贴;在6年内住房公积金补贴累计未达到应发住房补贴的,不足部分在第6年年底一次性补足发放;个人退休时住房公积金补贴累计未达到应发住房补贴的,不足部分在退休时一次性补足发放。在职人员的住房补贴统一纳入个人在绍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上虞分中心开设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按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浙江省住房公积金条例》有关规定使用、管理。
三、住房补贴资金来源
住房补贴资金应立足于原有住房资金的转换。个人住房补贴主要由单位公有住房出售收入、单位自有资金解决,缺口部分按照财政供养渠道,根据单位财务状况确定财政补助额度。各部门和单位应结合预算做好住房补贴资金的筹集工作。
财政专项补贴资金实行同级财政分别负担的原则,各单位应按时做好住房补贴资金的预算、核定和划转工作。
四、加强领导,统筹安排,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各有关部门要服从改革大局,按照统一的部署和政策,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确保住房分配货币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各实施单位要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充实工作人员,精心组织好本单位的住房分配货币化工作。
(二)各单位在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之前,必须对本单位人员(含离退休人员)的住房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将已享受实物分房和已享受住房补贴等情况逐一登记,确定可享受住房补贴的人数,建立单位个人住房档案。
(三)严肃房改纪律,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各种形式的不正之风。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执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国家政策、骗取住房补贴等违规违纪行为。
五、其他
(一)本实施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制定的各类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政策和规定自行停止。原已享受的住房补贴资金应一律抵扣。
(二)企业离休人员参照本实施意见中离休人员的待遇发放住房补贴,经所在企业统一审定,报市房改办核准、财政核定后,由企业在单位售房款、职工福利费、税后利润及其它自有资金中列支,企业确实无法解决的,由企业主管部门负责解决、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三)企业退休退职和在职人员住房补贴的发放应按照建设部、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建房改〔2000〕105号文件规定的“坚持在国家房改统一政策指导下,因企制宜,方式多样,方案自选,民主决策,稳步实施”的企业住房制度改革原则,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参照本实施意见的相应标准发放住房补贴;目前比较困难的企业,可待条件具备时逐步实行住房补贴。企业退休退职和在职人员发放住房补贴,由所在企业提出具体方案,经相关程序决策后实施,并报市房改办备案。
(四)本实施意见由上虞市住房改革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住房改革意见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人武部,市法院,市检察院。
上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5年11月25日印发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各派出所:
为贯彻执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和《河南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豫公通[2003]244号)文件精神,使户籍管理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和促进城镇化进程,现根据我市实际,就进一步深化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度通知如下:
一、取消城镇入户限制条件,实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政策。凡在城市、城镇(县城、建制镇、乡政府驻地)具有合法固定住所(指拥有合法房屋主权的单元住宅户、不含租赁房屋及门面房),长期从事非农职业、或有生活来源并实际居住生活的18周岁以上成年人,均可根据本人意愿在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统计为非农业人口,享受当地城镇居住的同等待遇。
二、实行有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的户口迁移政策。大中专毕业生、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已在城镇就业,含私营企业)的,不论时间长短均可在就业城镇入户,已结婚的,配偶子女可随迁,没有合法固定住所的,户口可入单位集体户口或入亲朋好友家中,有就业意向的大中专毕业生,根据个人意愿可先入户后就业。
符合以上条件,已就业的,由本人持国家承认的中等以上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所在单位劳动、人事部门录用证明;有就业意愿的大中专毕业生凭省就业办签发的《河南省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入户介绍信》、户口迁移证、学历证书、学生本人提供的《集体户口本》或《居民户口簿》办理落户手续;科技人员凭人才交流中心出具的有关证明,向所在县公安局申请办理,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即落实就业单位的,按以往规定办理。
三、加快诚镇及近郊区无地、少地农民的转户步伐,下放农转非审批权限。城市都市村庄居民统一转为城市居民户口,的入城市统一行政管理。城镇近郊人均耕地少于0.3亩的,可在其自愿情况下转为城市居民户口。各地要根据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的“都市村庄”转制计划安排,协作配合及时办理转户手续,即日起,各地农转非审批权限下放自各县公安局。
以上精神,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尽快制定具体贯彻实施意见。在具体工作中实行随时申报,随时受理,随时审批。即要简化手续方便群众,又要严格把关杜绝造假,严防借改革之机大开个人方便之门。
二00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北京市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实施方
北京市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实施方案
京发[1999]21号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以下简称《通知》)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建设部等单位关于〈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厅字[1999]10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本市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的要求,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快住房建设,促进住宅业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二)本市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职工住房补贴制度,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继续推进现有公有住房改革,加快实现住房商品化;建立和完善面向不同收入家庭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建立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体制。
(三)本市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在国家统一政策的指导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国家、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新房新制度,老房老办法,一次性补贴和按月补贴相结合,平稳过渡,综合配套;与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政策衔接,协调推进。
二、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一)从1998年底起,本市地方所属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和腾退的可售公有住房,除用于廉租住房外,原则上只售不租。在建立住房补贴制度、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个人合理负担的基础上,由职工通过使用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和住房贷款购买住房。
凡在1998年底前已开工的单位自建联建的住房,或已交纳购房预定金购买的住房,并于1999年底前竣工的,可按《通知》规定的办法向职工出售,也可按出售现租住公有住房的成本价向职工出售。
(二)建立机关单位住房补贴制度。
1.住房补贴发放对象。
无房和住房未达到本方案规定的住房面积补贴标准的职工(含离退休职工,下同),按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或市场价格购买住房(包括新建经济适用住房、腾退的可售公有住房和商品住房),均可按规定申请住房补贴。
2.住房补贴发放方式。
1998年12月31日(含)前已参加工作的无房职工(以下简称无房老职工),其1999年1月1日(含)后工作年限内的住房补贴,以及1998年12月31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以下简称新职工)的住房补贴,均按月发放,计入职工个人帐户,比照住房公积金进行管理,专项用于住房消费。
无房老职工1998年底以前工作年限内的住房补贴(包括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补贴)采取一次性发放方式,在职工购房时,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并得到批准后,由所在单位直接付给售房人(单位)。
1998年12月31日(含)前已参加工作而住房未达到住房面积补贴标准的职工的补差办法另行制定。
3.住房补贴发放标准。
无房老职工和新职工月住房补贴为职工当月标准工资(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工龄工资,下同)乘以月住房补贴系数。1999年月住房补贴系数为0.66。
无房老职工一次性发放的住房补贴额为:(职工1998年月均标准工资×1999年月住房补贴系数×职工1998年底前的工作月之和)+(1999年工龄补贴额×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职工住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
工龄补贴额按出售公有住房有关工龄折扣办法计算,1999年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13元。
公务员住房补贴面积(指建筑面积,下同)标准为:科级以下,60平方米;正、副科级,70平方米;副处级,80平方米;正处级,90平方米;副局级,105平方米;正局级,120平方米。
机关工勤人员住房补贴面积标准为:技术工人中的初、中级工和25年以下工龄的普通工人,60平方米;技术工人中的高级工、技师和25年(含)以上工龄的普通工人,70平方米;技术工人中的高级技师,80平方米。职工家庭实际购房面积由职工根据家庭支付能力自主决定。
4.住房补贴资金来源。机关单位住房补贴资金的来源,包括原市和区(县)财政预算内住房建设资金划转部分、各单位出售公有住房的收入和自筹的建房资金。原市或区(县)财政预算内的住房建设资金划转部分原则上不低于原有住房建设资金投入总额。各机关单位要按规定做好原有住房资金的核对、划转工作,建立机关单位住房基金,设立住房补贴资金专户。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综合考虑职工的工龄、职务等因素,确定老职工的住房补贴的发放顺序。
5.职工住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办法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通知》(财税字[1997]144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事业单位住房补贴规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事业单位住房补贴办法由各单位参照机关单位住房补贴办法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事业单位职工住房补贴面积标准,由各单位在本方案规定的机关单位职工住房补贴面积标准范围内,结合本单位补贴资金来源和职工住房情况自行确定;事业单位月住房补贴系数按单位职工工资水平、职工住房补贴面积标准,以及单位所在地区(地段)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测定。
(四)国有企业及其他单位住房补贴规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国有企业及其他单位按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住房补贴办法,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职工住房补贴标准和方式,结合本单位补贴资金来源和职工住房情况自行确定。企业住房补贴来源立足于单位原有住房基金转换,转换资金不足的可列入成本。列入成本的核定办法由市财政局制定。
三、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住房金融
(一)全面贯彻落实《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62号),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到2000年底,职工个人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分别达到8%,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含代表处、办事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应为10%
(二)按照“住房委员会决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作、银行专户存储、财政监督”的原则,规范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监督。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建立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帐户。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三)加大个人贷款力度,支持个人住房消费。积极开办政策性个人住房担保委托贷款和商业性个人住房担保贷款,以及二者的组合贷款业务。发展新的住房金融工具,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服务质量。完善住房贷款抵押登记制度,发展住房贷款保险和住房贷款担保业务,增强贷款风险的防范能力。
四、继续推进现有公有住房改革,加快实现住房商品化
(一)稳步提高公有住房租金。地方单位的租金标准和提租时间与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联动,并尽快实现同步。租金标准的提高与提高职工收入相结合,租金提高后,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减免政策。对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户和其他低收入家庭及领取提租补贴后仍有困难的离退休职工家庭,要减收或免收新增租金。
(二)积极组织出售公有住房,售房价格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4]43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决定的通知》(京政发[1994]71号)文件的规定,自1999年起房改售房一律实行成本价,并与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相衔接。出售现有公有住房回收的资金,除按规定提取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基金外,纳入单位住房基金,专项用于发放住房补贴。
(三)对城镇职工家庭住房状况进行普查,建立职工个人住房档案。建立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准入制度,规范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稳步开放职工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市场。
五、建立和完善面向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供应体系
(一)对不同收入的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可承租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可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以市场价购租商品住房。家庭收入线标准由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公布。
(二)调整住房投资结构,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带动住房消费,促进住宅业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改善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实行政府指导价,按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其中经济适用住房的成本包括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含小区非营业性配套公建费)、管理费、贷款利息和税金等7项,利润控制在3%以下。采取有效措施,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控制和降低开发建设成本,使经济适用住房价格与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促进居民购房。
(三)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用地的原则。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应在建设用地计划中统筹安排。
(四)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行扶持政策。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和商业银行应对个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贷款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贷款优先安排。
(五)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度,用竞争方式确定开发建设单位。严格限制工程环节的不合理转包,加强对开发建设单位的成本管理和监控。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注重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确保工程质量,完善住房竣工验收制度,推行住房质量保证书制度、住房和设备及部件的质量赔偿制度和质量保险制度。
(六)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为国家公务员、教师、科技人员、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职工,及其他中低收入家庭的居民。
(七)采取多种形式加快住房建设。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坚持节约用地的前提下,继续发展集资建房和合作建房;各单位经有关部门批准,近期可利用现有土地自建住房,按不低于同等地段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向本单位职工出售。
(八)廉租住房是指向最低收入家庭出租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租金标准实行政府定价,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公布。廉租住房主要从腾退的旧公有住房中调剂解决,也可以由政府或单位出资兴建。对最低收入家庭租住的符合规定面积和装修标准的现住房按廉租住房的政策定租。
(九)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和承租廉租住房实行申请、审批制度。
六、加强住房物业管理
(一)加快改革现行的住房维修、管理体制,建立业主自治和物业管理企业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体制。
(二)加强业主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加快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的建立,健全业主对维修基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制度。加强住房出售的前期管理。出售住房时,售房单位应与购房者签订住房售后的管理协议,明确住房出售后售房单位和购房者的管理权利和义务。
(三)物业管理要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服务成本,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向用户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
七、加强组织领导,严肃住房制度改革纪律
(一)加强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北京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各单位要加强对住房制度改革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各部门要相互配合,保证全市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严肃住房制度改革纪律。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国家统一政策,继续进行实物分配住房,低价或超面积标准出售、购买公有住房及公房非法私租牟取暴利等行为。对未按规定管理和发放住房补贴,不如实审报住房状况、售房收入、无房和未达标老职工人数以及新职工人数的单位,要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对隐瞒现住房状况和配偶住房情况,弄虚作假领取住房补贴的个人,除令其退出住房和退回全部住房补贴外,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职工个人、住房情况证明机构及其负责人相应处罚。具体处罚办法另行制定。
各级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中违纪违规行为的清查、纠正和处理。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单位住房补贴发放、管理的监督、检查。
(三)做好宣传工作,加强舆论引导,转变居民住房观念,推动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八、附则
(一)各远郊区、县依据本方案,结合本区、县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报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二)本方案未及事宜仍按本市原有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规定执行。原有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规定与本方案不一致的,以本方案为准。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政府房改办公室负责解释
(三)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关于测算住房补贴的说明
北京市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实施方案
京发[1999]21号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以下简称《通知》)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建设部等单位关于〈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厅字[1999]10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本市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的要求,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快住房建设,促进住宅业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二)本市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职工住房补贴制度,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继续推进现有公有住房改革,加快实现住房商品化;建立和完善面向不同收入家庭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建立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体制。
(三)本市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在国家统一政策的指导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国家、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新房新制度,老房老办法,一次性补贴和按月补贴相结合,平稳过渡,综合配套;与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政策衔接,协调推进。
二、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一)从1998年底起,本市地方所属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和腾退的可售公有住房,除用于廉租住房外,原则上只售不租。在建立住房补贴制度、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个人合理负担的基础上,由职工通过使用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和住房贷款购买住房。
凡在1998年底前已开工的单位自建联建的住房,或已交纳购房预定金购买的住房,并于1999年底前竣工的,可按《通知》规定的办法向职工出售,也可按出售现租住公有住房的成本价向职工出售。
(二)建立机关单位住房补贴制度。
1.住房补贴发放对象。
无房和住房未达到本方案规定的住房面积补贴标准的职工(含离退休职工,下同),按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或市场价格购买住房(包括新建经济适用住房、腾退的可售公有住房和商品住房),均可按规定申请住房补贴。
2.住房补贴发放方式。
1998年12月31日(含)前已参加工作的无房职工(以下简称无房老职工),其1999年1月1日(含)后工作年限内的住房补贴,以及1998年12月31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以下简称新职工)的住房补贴,均按月发放,计入职工个人帐户,比照住房公积金进行管理,专项用于住房消费。
无房老职工1998年底以前工作年限内的住房补贴(包括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补贴)采取一次性发放方式,在职工购房时,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并得到批准后,由所在单位直接付给售房人(单位)。
1998年12月31日(含)前已参加工作而住房未达到住房面积补贴标准的职工的补差办法另行制定。
3.住房补贴发放标准。
无房老职工和新职工月住房补贴为职工当月标准工资(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工龄工资,下同)乘以月住房补贴系数。1999年月住房补贴系数为0.66。
无房老职工一次性发放的住房补贴额为:(职工1998年月均标准工资×1999年月住房补贴系数×职工1998年底前的工作月之和)+(1999年工龄补贴额×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职工住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
工龄补贴额按出售公有住房有关工龄折扣办法计算,1999年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13元。
公务员住房补贴面积(指建筑面积,下同)标准为:科级以下,60平方米;正、副科级,70平方米;副处级,80平方米;正处级,90平方米;副局级,105平方米;正局级,120平方米。
机关工勤人员住房补贴面积标准为:技术工人中的初、中级工和25年以下工龄的普通工人,60平方米;技术工人中的高级工、技师和25年(含)以上工龄的普通工人,70平方米;技术工人中的高级技师,80平方米。职工家庭实际购房面积由职工根据家庭支付能力自主决定。
4.住房补贴资金来源。
机关单位住房补贴资金的来源,包括原市和区(县)财政预算内住房建设资金划转部分、各单位出售公有住房的收入和自筹的建房资金。原市或区(县)财政预算内的住房建设资金划转部分原则上不低于原有住房建设资金投入总额。各机关单位要按规定做好原有住房资金的核对、划转工作,建立机关单位住房基金,设立住房补贴资金专户。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综合考虑职工的工龄、职务等因素,确定老职工的住房补贴的发放顺序。
5.职工住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办法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通知》(财税字[1997]144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事业单位住房补贴规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事业单位住房补贴办法由各单位参照机关单位住房补贴办法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事业单位职工住房补贴面积标准,由各单位在本方案规定的机关单位职工住房补贴面积标准范围内,结合本单位补贴资金来源和职工住房情况自行确定;事业单位月住房补贴系数按单位职工工资水平、职工住房补贴面积标准,以及单位所在地区(地段)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测定。
(四)国有企业及其他单位住房补贴规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国有企业及其他单位按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住房补贴办法,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职工住房补贴标准和方式,结合本单位补贴资金来源和职工住房情况自行确定。企业住房补贴来源立足于单位原有住房基金转换,转换资金不足的可列入成本。列入成本的核定办法由市财政局制定。
三、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住房金融
(一)全面贯彻落实《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62号),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到2000年底,职工个人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分别达到8%,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含代表处、办事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应为10%
(二)按照“住房委员会决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作、银行专户存储、财政监督”的原则,规范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监督。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建立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帐户。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三)加大个人贷款力度,支持个人住房消费。积极开办政策性个人住房担保委托贷款和商业性个人住房担保贷款,以及二者的组合贷款业务。发展新的住房金融工具,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服务质量。完善住房贷款抵押登记制度,发展住房贷款保险和住房贷款担保业务,增强贷款风险的防范能力。
四、继续推进现有公有住房改革,加快实现住房商品化
(一)稳步提高公有住房租金。地方单位的租金标准和提租时间与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联动,并尽快实现同步。租金标准的提高与提高职工收入相结合,租金提高后,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减免政策。对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户和其他低收入家庭及领取提租补贴后仍有困难的离退休职工家庭,要减收或免收新增租金。
(二)积极组织出售公有住房,售房价格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4]43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决定的通知》(京政发[1994]71号)文件的规定,自1999年起房改售房一律实行成本价,并与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相衔接。出售现有公有住房回收的资金,除按规定提取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基金外,纳入单位住房基金,专项用于发放住房补贴。
(三)对城镇职工家庭住房状况进行普查,建立职工个人住房档案。建立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准入制度,规范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稳步开放职工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市场。
五、建立和完善面向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供应体系
(一)对不同收入的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可承租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可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以市场价购租商品住房。家庭收入线标准由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公布。
(二)调整住房投资结构,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带动住房消费,促进住宅业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改善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实行政府指导价,按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其中经济适用住房的成本包括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含小区非营业性配套公建费)、管理费、贷款利息和税金等7项,利润控制在3%以下。采取有效措施,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控制和降低开发建设成本,使经济适用住房价格与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促进居民购房。
(三)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用地的原则。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应在建设用地计划中统筹安排。
(四)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行扶持政策。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和商业银行应对个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贷款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贷款优先安排。
(五)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度,用竞争方式确定开发建设单位。严格限制工程环节的不合理转包,加强对开发建设单位的成本管理和监控。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注重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确保工程质量,完善住房竣工验收制度,推行住房质量保证书制度、住房和设备及部件的质量赔偿制度和质量保险制度。
(六)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为国家公务员、教师、科技人员、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职工,及其他中低收入家庭的居民。
(七)采取多种形式加快住房建设。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坚持节约用地的前提下,继续发展集资建房和合作建房;各单位经有关部门批准,近期可利用现有土地自建住房,按不低于同等地段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向本单位职工出售。
(八)廉租住房是指向最低收入家庭出租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租金标准实行政府定价,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公布。廉租住房主要从腾退的旧公有住房中调剂解决,也可以由政府或单位出资兴建。对最低收入家庭租住的符合规定面积和装修标准的现住房按廉租住房的政策定租。
(九)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和承租廉租住房实行申请、审批制度。
六、加强住房物业管理
(一)加快改革现行的住房维修、管理体制,建立业主自治和物业管理企业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体制。
(二)加强业主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加快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的建立,健全业主对维修基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制度。加强住房出售的前期管理。出售住房时,售房单位应与购房者签订住房售后的管理协议,明确住房出售后售房单位和购房者的管理权利和义务。
(三)物业管理要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服务成本,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向用户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
七、加强组织领导,严肃住房制度改革纪律
(一)加强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北京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各单位要加强对住房制度改革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各部门要相互配合,保证全市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严肃住房制度改革纪律。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国家统一政策,继续进行实物分配住房,低价或超面积标准出售、购买公有住房及公房非法私租牟取暴利等行为。对未按规定管理和发放住房补贴,不如实审报住房状况、售房收入、无房和未达标老职工人数以及新职工人数的单位,要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对隐瞒现住房状况和配偶住房情况,弄虚作假领取住房补贴的个人,除令其退出住房和退回全部住房补贴外,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职工个人、住房情况证明机构及其负责人相应处罚。具体处罚办法另行制定。
各级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中违纪违规行为的清查、纠正和处理。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单位住房补贴发放、管理的监督、检查。
(三)做好宣传工作,加强舆论引导,转变居民住房观念,推动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八、附则
(一)各远郊区、县依据本方案,结合本区、县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报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二)本方案未及事宜仍按本市原有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规定执行。原有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规定与本方案不一致的,以本方案为准。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政府房改办公室负责解释
(三)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关于测算住房补贴的说明附件:
关于测算住房补贴的说明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的规定,结合我市具体情况,确定职工住房补贴额包括基准补贴和工龄补贴。根据基准补贴和职工住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及职工月标准工资,测算月住房补贴系数。
1.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基准补贴额按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除以2与个人合理负担额之差测定;职工个人负担额按不低于上年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除以60平方米(建筑面积)确定。1999年城近郊八区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元,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基准补贴额为1265元。
2.工龄补贴额按工龄补贴额与职工工龄以及职工住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的乘积计算。其中,工龄补贴额按出售公有住房工龄折扣办法计算,职工工龄按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计算。1999年工龄补贴额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13元。
公务员住房补贴面积(指建筑面积,下同)标准为:科级以下,60平方米;正、副科级,70平方米;副处级,80平方米;正处级,90平方米;副局级,105平方米;正局级,120平方米。
机关工勤人员住房补贴面积标准为:技术工人中的初、中级工和25年以下工龄的普通工人,60平方米;技术工人中的高级工、技师和25年(含)以上工龄的普通工人,70平方米;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80平方米。
3.基准补贴额和工龄补贴额根据职工工资、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变动而变动,定期公布。
4.无房老职工和新职工月住房补贴系数是以上述基准补贴额、职工住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和职工月标准工资为基数测算的,1999月住房补贴系数为0.66。
第五篇: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
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
(一九九一年十月十七日)
为了落实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有关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要求,贯彻《国务院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经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认真讨论,现就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总目标。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要缓解居民住房困难,不断改善住房条件,正确引导消费,逐步实现住房商品化,发展房地产业。按照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从改革公房低租金制度着手,将现行公房的实物福利分配制度逐步转变为货币工资分配制度,由住户通过商品交换(买房或租房),取得住房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使住房这种特殊商品进入消费品市场,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
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分阶段目标。
(一)“八五”计划期间的目标。以改变低租金、无偿分配为基本点,公房租金计租标准力争达到实现简单再生产的三项因素(维修费、管理费、折旧费)的水平,逐步增加家庭收入中住房消费支出的比重;紧紧围绕“解危”、“解困”,重点解决危险住房和人均居住面积在三至四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以及无房户的住房问题,使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七点五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到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房改方案正式出台的城市,要建立城市、单位和个人三级住房基金,并使之合理化、固定化、规范化,保证住房建设有稳定的资金来源,通过改革奠定机制转换的基础。
(二)十年目标。到二○○○年,公房租金计租标准要努力达到包括五项因素(维修费、管理费、折旧费、投资利息和房产税)的成本租金水平;住房成套率达到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八平方米,群众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发展房地产市场,建立和健全住房资金的融资体系,加速机制的转换,初步实现住房建设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
(三)长期目标。住房租金计租标准要达到包括八项因素(在前述五项因素基础上再增加土地使用费、保险费和利润)的商品租金水平;住房成套率大大提高,每户有一套舒适的住房;健全房地产市场,完善住房融资体系,完成住房商品机制的转换,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
三、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共同负担的原则。在保持现有建房资金渠道的前提下,增加个人在住房建设投资中的比重。
(二)坚持租、售、建并举的原则,形成一个提高租金、促进售房、回收资金、推动建房的良性循环。
(三)坚持在统一政策下因地制宜、分散决策的原则。全国房改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但各地房改的步骤、办法和措施不能一刀切,要在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的统一政策下,因地制宜、分散决策、分步实施。
(四)坚持机制转换的原则。首先,要改变现行资金分配体制,把住房资金从作为积累形式的计划实物分配变为消费形式的商品交换分配,把住房基金逐步纳入正常渠道,使目前实际用于职工建房、修房的大量暗补资金转化为明补资金,并逐步纳入职工工资;其次,要把现行的住房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管理体制变为住房作为商品生产投资的指导性计划管理体制;再次,要通过财政、税收、工资、金融、物价、房产管理和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在理顺目前围绕住房所发生的各种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建立住房基金,逐步形成能够实现住房资金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最后,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放房地产市场,发展房地产金融和房地产业,把包括住房在内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服务纳入整个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循环体系。
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中的有关政策问题。
住房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重申和进一步明确的有关政策是:
(一)提租与补贴问题。合理调整公房租金是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环节。提高房租要着眼于租售比价的合理化;提租次数和提租幅度由各地根据物价指数控制目标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统筹安排。各地要坚持“多提少补”的原则,一些地区在理顺租金、小幅度提租的前提下也可以不补。明后两年,对出租公房的租金按统一标准进行调整,这个标准至少要包含两项因素,有条件的应争取达到三至五项因素;同时,应把计算租金标准和补贴所依据的各项参数统一在一九九○年底实际发生的水平。
(二)售房问题。向居民个人出售新旧公房是推行住房商品化的基本措施之一。出售公房的价格要合理,既要考虑到职工的购买能力,又不能定得过低。住房价格区分为标准价和市场价,标准价包括住房本身的建筑造价以及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在起步阶段,为鼓励群众买房,按标准价计价时,征地和拆迁补偿费暂可以考虑由单位适当负担。出售公有住房的价格,要经评估机构评估,国有资产、房地产和物价管理部门核定,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批准,严禁以过低的价格出售公有住房。按市场价格出售的住房,出售对象主要是高收入者,要按体现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则定价。要重视降低住房造价,把不应摊入住房建设的费用划分出来。对拆迁户的安置用房应按国务院有关规定,结合住房制度改革,以合理价格有偿提供。要加强公房售后维修、管理和服务。
(三)新房新制度问题。对从一九九二年起投入使用的新房,全面贯彻先卖后租、新房新租、有偿租房的原则。租金要在贯彻“多提少补”的原则下较大幅度地提高。对新房交纳租赁保证金或认购住房债券,要作出适合于本地区情况的具体规定。新房实转的住房券资金来源,企业可进入成本,机关、事业单位可列入财政经费预算。
(四)住房基金问题。为了建立城市、单位和个人三级住房基金,要把基建投资中的住房投资划出来,并把住房的修缮拨款固定下来,划入城市住房基金;把企业用于生产和住房消费的资金分列,使企业住房基金规范化;并通过逐步提高公房租金、收取租赁保证金、发行住房债券、组织住房储蓄等形式,增大个人筹资在住房投资中的比重。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做好住房资金筹集和转化工作,凡是房改方案出台的城市,都要把住房基金建立起来,并把基金管好用活。公积金是建立个人住房基金的有效方式,各地区要紧密联系各地区的特点和经济能力,正确引导,逐步推行。
(五)住房金融问题。要逐步建立集中调度、统筹使用、可供融通的住房信贷资金,使资金有借有还、有偿使用、滚动循环。要办好抵押贷款,使分散、分期实现的居民家庭收入,能适应集中、一次性支付的住房购置的需求;住房建设单位要通过住房的出售尽快收回投资,投入建新房,加快资金周转。在住房金融管理体制上,要区别政策性信贷和经营性信贷。政策性业务要划分出专项资金来源,建立房改信贷基金,单独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就地完税,国家在计划安排、信贷规模、利率、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经营性业务要充分发挥各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按现行规定拓展房地产开发信贷业务。继续开展职工购房保险配套工作。烟台、蚌埠两市成立了住房储蓄银行,要继续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六)住房投资和建设体制问题。住房投资和建设体制的改革,就是把现行由国家、企业统包的住房投资体制,转换成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共同负担的住房投资体制。各地政府应大力支持单位或个人的集资、合作建房,特别是结合“解危”、“解困”进行的集资、合作建房。计划、金融、财政、税收、城建、规划、土地等有关部门应该积极配合、支持,通过减免税费等扶持政策,努力降低建房造价。要正确引导和改革现行房产开发的建设体制,确立政府对住房价格的有效调控和制约机制。要形成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的住房建设计划管理体制,除指令性计划安排的住房建设外,对个人集资与合作建房的部分可以不受规模的控制,实行指导性计划。
(七)住房管理问题。各地可以采取逐步引导、渐进过渡的办法,逐步实现公有住房的社会化管理。先在企业内部实行分离,把对消费性住房的管理从以往的与生产性房产的混合管理中分离出来,专项核算,自成体系,独立经营。再以信托方式把这部分住房委托给由社区组织的,或由若干企业单位的房产部门合并而成的经济实体进行具体经营管理。
(八)住房权属问题。职工购买公有住房,在国家规定标准面积以内的,实行标准价。购房后拥有部分产权,即占有权和使用权、有限处分权和收益权;可以继承,可以在购房五年以后进入市场出售或出租,原产权单位有优先购买权和租用权。售房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所得收益,按政府、单位、个人的产权比例进行分配。职工拥有部分产权的住房,在自用和自住时受到法律的保护;将优惠购买的住房投放市场时,则受到法律的约束,不得高价出售或出租。各地在推行按标准价和部分产权原则出售公房时,要结合本地实际,拟定公房出售后的产权管理办法,把公房出售继续推行下去。
(九)房地产市场问题。在房地产市场的推进过程中,要加强法制建设,建立法规体系,把房地产市场纳入法制轨道。既要形成一个以传递信息、促成交易、余缺互补的交易场所,又要严格交易程序,严格交易人的资格审查,打击非法倒买倒卖行为。要搞好房地产的价格评估和价格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一个可调控的住房出租、出售、交换和抵押的房地产市场。
(十)条块、点面关系问题。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要积极支持所属企事业单位进行房改,地方政府也要适当照顾到各部门的特点。试点地区和单位要继续先行改革,摸索经验。对于不同市、县,不同单位在提租补贴等方面出现的交叉和辐射问题,要坚持后改的支持先改的,改革步子小的支持改革步子大的。
(十一)房改中的减免补问题。住房制度改革中对低收入职工、离退休职工、政府民政部门确定的社会救济户和非在职的优抚户等,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实行减免补政策。各地要严格控制减免补的范围。
(十二)机关干部要在统一政策下参加房改,并要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
五、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明后两年的总体部署。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八五”计划期间“要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向前推进”的要求,按照房改的统一目标、统一政策和基本原则,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房改总体方案,选择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起步方式,抓住有利时机,有计划地在明后两年内分期分批地实行住房制度改革。
建议直辖市、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沿海城市和有条件的城镇在一九九二年底以前率先进行全面配套的住房制度改革;其余的城市和城镇凡是有条件的,力争在一九九二年底以前起步。已经进行住房制度改革试点的城镇、企事业单位要按既定政策、原则和办法继续推行改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房改方案经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实行。
六、加强对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
住房制度改革的全面推开,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领导同志要亲自抓房改工作,取得房改的直接经验。要认真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和解释工作,向群众说明改革的政策、方法和步骤,讲清改革中所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真心实意地听取群众意见,吸取群众智慧。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把住房制度改革纳入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去,结合企业、工资、价格、以及宏观调控体制的改革,统筹规划,协调配套地进行。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住房制度改革工作,要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必要的人力来抓。要有规划、有安排,切实抓好干部的培训工作。
各级宣传部门要积极、准确地宣传房改政策,引导群众参与房改、支持房改。在起步以后,适当加大改革的分量,加快改革的步伐,不断总结经验,使住房制度改革顺利健康地发展。
注:这个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并于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