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万圣节的传说
节日起源
1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 HALLOWS DAY)。“HALLOW” 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从此废止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到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
2、方法法关于万圣节由来的传说有许多版本,最普遍的认为,那是源于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万圣幽灵狗狗
[1]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这几处的古西欧人叫凯尔特人。凯尔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凯尔特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瓜灯是后期习俗,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他们游走于村落间。这在当时实则为一种秋收的庆典;也有说是“鬼节”,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灯火,一来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
在中世纪的中欧,曾有过基督教摧毁异教徒的历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庆典从未真正消除,不过以巫术的形式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万圣节里,还留有巫婆的扫帚、黑猫、咒语等痕迹。据说当天遇见黑猫,就等于遇见了巫婆,一年都会倒大霉,所以在那天,大家都要乔装打扮,驱走那些不吉利的象征。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 HALLOWS DAY)。“HALLOW” 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从此废止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到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第三种说法
凯尔特人(Celtic)相信太阳神帮助他们种植农作物。但是,每年太阳神都会被一个名叫Samhain的邪恶力量攻击并被囚禁六个月。Samhain,还有两个称号,分别是“Lord of Dead(死亡领主)”以及“Prince of Darkness(暗黑王子)”,他带着寒冷以及黑暗的冬天来到凯尔特人的土地。凯尔特人非常害怕10月31日的夜晚,因为他们觉得这晚,有一堆邪恶灵魂潜伏在任何地方。他们在家生起火来让那些邪恶灵魂离开他们的家(上一个没有翻译的段落有一句是说火焰可以把鬼魂吓走的。)他们相信是Samhain把死人叫出来的,他们还相信Samhain会把死人变为其他东西,好像猫。凯尔特人会装着可怕的伪装来把那群邪恶灵魂赶走。(这就是万圣节的原型)后罗马占领了凯尔特人的土地,把罗马的节日和凯尔特人10月31日的Samhain祭典合在一起,就成了现在的万圣节。
4、原来万圣节源于古代克勒特人(Celt,即爱尔兰人祖先)的属阴节(Samhain,读作Sow-in)。
古代克乐特人 基督教传入后,为同化异教,就把原有的万圣节(AllSaints'Day或AllHallows)改在同一日,就是十一月一日,而十月三十一日就变成万圣节前夕(Halloween)。克勒特人原是游牧民族。属阴节,一方面是他们准备冬天来临和迎接新年的节日;另一方面也是宗教节日。属阴(Samhain)就是他们所信仰的神明之一,其祭司叫招逸(Druid)。虽没正式的历史记载,但一般研究者都认为,他们相信在属阴节,人们能看见灵界的事物,其中包括回归的死人灵魂和灵界的邪魔。这些灵界个体都是属于邪恶的,要在属阴节那天加害于人,所以克勒特人就要讨好(Treat)这些鬼灵,免得它们作恶报仇(Trick)。例如有人在家门前放置食物,让鬼灵去享用,这就是?TrickorTreat?的起源。同时,当晚招逸祭司还举行宗教典礼。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指出,仪式中还有将被宰的牲畜用来献祭。至于有没有杀人献祭,虽意见不一但无人否定。此外,肯定是有占卜邪术之类的事。万圣节的其他习俗也有些邪术和迷信的起源,例如挖了人脸的大南瓜(Jack-O-Lantern)。据说是个叫积奇(Jack)的人,因为行为极端恶劣,死后连天堂或是地狱都不予接纳,只好到处游荡徘徊,找到一个箩卜(turnip),挖空了中间,放些烧红的煤块,好在黑暗中找路。此外,万圣节的服装起源于属阴节祭礼中,参加者宰杀牲畜并披上牲畜的皮。还有,参加者戴上的各式面具原是为逃避邪灵的,也流传了下来。
第二篇:万圣节的由来 万圣节的传说
万圣节的由来 万圣节的传说
万圣节的由来你知道多少?万圣节是什么样的节日呢?根据中国来讲是什么呢?其实万圣节就是鬼节,是西洋鬼节。对于国外来说萬聖節就像我們的中元節,這一天他們會把自己打扮的鬼模鬼樣,到處舉辦狂歡派對。那么万圣节是那一天呢?10月31日。其实「萬聖節」這個字,起源自天主教教會。每年的 11 月 1 日,是天主教慶祝諸聖的節日 All Hallows Day 或 All Saint's Day。而在萬聖節前夕,每年十月三十一日的前夕是塞爾特族人的豐收祭典,象征着一年的结束,以及新一年的开始。
当时二千多年前的塞而特族族人(即目前的苏格兰人、爱尔兰人等)一年之中最害怕的日子莫过于十月三十一日的晚上,他們相信世人的生活是由神明所主宰的,而死亡之神 Samhain 在會在每年 10 月 31 日的夜晚會和逝者一起重返人间。所以每年的這一天是塞而特族人表达他们对太阳神的敬意,因為太陽神讓他們的穀物豐收,以应付即將到来的冬天!可是在這一個夜晚也是恶灵力量最強大的一天,傳說中,每年到了這一天,所有時空的法則都會失效,使得阴阳两界合而為一。因此,這是遊魂出沒找替死鬼的唯一機會。在 10 月 31 日晚上驚駭的时刻,活著的塞而特人會為了躲避灵魂的搜索,在這天晚會上把家裡的爐火滅了,營造出一個寒冷阴森森的环境,并刻意用动物的頭或皮毛做成的服飾打扮自己成鬼怪的模樣,口中發出可怕的聲音,企圖嚇走靈魂也讓靈魂分不清誰是活的人,而不能夠找到替身;過了這個晚上,第二天就是萬聖節,一切也就恢复平靜了。
alloween一词的产生:
很多民族都在万圣节前夜有庆典聚会,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终约定俗成演变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译成了万圣节之夜。
“Trick or treat”的传说:
孩子们今天着装挨家要糖的习俗,据说起源于爱尔兰。古西欧时候的爱尔兰异教徒们,相信在万圣节前夜鬼魂会群集于居家附近,并接受设宴款待。因而,在“宴会”结束后,村民们就自己扮成鬼魂精灵,游走村外,引导鬼魂离开,避邪免灾。于此同时,村民们也都注意在屋前院后的摆布些水果及其他食品,喂足鬼魂而不至于让它们伤害人类和动物或者掠夺其他收成。后来这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就成了孩子们取笑不慷慨之家的玩笑。
至于南瓜灯也至少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人挖空了南瓜又刻上鬼脸点上烛火用以驱散鬼魂的;另一种说是鬼魂点上的烛火,试图骗取人们上当而跟着鬼魂走,所以人们就在南瓜表面刻上一个嘲讽的脸面,用以调笑鬼魂:哼!傻瓜才会上你的当。传说因为首用南瓜的是一位爱尔兰人Jack,所以人们又将鬼脸南瓜灯叫做Jack-O-Lantern。
现在的万圣节
万圣节流传到今天已经完全没有了宗教迷信色彩,它成了一个孩子们的节目,也是年轻人化装舞会的节目。
社会对节日的活动也一直做着正面的引导:要求大人教育孩子们不做恐吓性的恶作剧,也要求大人带孩子一起出门(一般是大人架车停在路边,小孩去敲门讨糖)。大人应该要求孩子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的并点了灯的人家,否则不去打扰。另外讨糖过程的始终必须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许进屋,讨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检查后才许吃。对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给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给未包装的食品。
总之,万圣节已成为西方人一个很普通的季节性节日。有很多人将此看作秋的结束以及冬的到来。万圣节一过,人们就开始期盼感恩节、圣诞节乃至新年了。
第三篇:万圣节
509张玲玲36方红艳06陈明02
乐玲瑶17周萍38金莉13
万圣节的传统和象征
幽灵和鬼魂
万圣节大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凯尔特人的亡魂节。这个节日开始于10月31日,一个冬天的夜晚即凯尔特人新年的前夕。凯尔特人认为,这是一个“时空的裂缝”,这时幽灵将会重游人间。
服装
人们相信邪恶的幽灵会在万圣节时到处闲逛,所以他们为了使幽灵远离自己不侵如他们,人们会穿上服装伪装自己。有时一个人会被挑选出来装扮起来,把幽灵带出镇子。
今天,小孩和大人都很享受这种装扮成各种人物的乐趣,这些人物从怪物到电影角色到历史人物。人们可以传统地把床单剪出两个视孔扮鬼,也可以有创意地套上盒子,装扮成微波炉。服饰的理念可以从手工店或裁缝店找到,预先做好的服装可以从宴会装商店,手工商店,或者在万圣节商场临时搭建的商铺里找到。当孩子化装去要糖果或进行万圣节游行时,大人常常参加在家或公共场所举行的化妆舞会。
不给糖就捣蛋
不给糖就捣蛋是近代美国的传统,这时孩子们就会打扮起来,挨家挨户地喊“不给糖就捣蛋”,希望以此得到款待。在更早的时候,如果没有得到大人的款待,孩子们就会捉弄他们。今天,希望分发糖果的大人们,整晚将门廊的等亮着,并且常用象征万圣节的物品装饰他们的房子或公寓,如女巫,南瓜,蝙蝠,蜘蛛,骨架,幽灵等。
杰克的提灯
一个古老的爱尔兰传奇讲述了一个叫杰克的人的故事,他太过于贪婪和吝啬以致于进不了天堂,但他也进不了地狱,因为他欺骗来了魔鬼。他被判决在人间游荡直至审判日。得以安慰的是,魔鬼从地狱扔了一个燃着的煤给杰克,杰克把他放入一个萝卜,做成提灯来照亮他的路。爱尔兰小孩将萝卜切成脸的形状,在里面放上蜡烛,以此来吓走女巫。当许多爱尔兰人移民至美国,孩子们雕刻南瓜代替萝卜做灯。今天,许多美国人雕刻南瓜,并用“杰克的提灯”来照亮前方万圣节夜晚的道路。
第四篇:万圣节文本定稿
昆明路小学
万圣节 party
-----------------任西萍
一、活动目的:践行新课标,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了解西方传统节
日---------万圣节,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去说英语,去用英语,去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
二、活动时间:2013年11月1号,星期五
三、活动地点:四年级三个班教室
四、活动前准备:
(一)在活动前三天,以作业形式,让孩子和家长一起亲自动手制作以下东西:
南瓜灯一个,尖顶帽子一个,面具一个,披风一个,及少量糖果,要求周五活动时准备好带来。
(二)在活动前一天,给孩子们简单说一下活动流程:1.讲学万圣节的相关知
识。2.安排8到10人一组的万圣节服装秀表演。3.该组人走到人群中说:“trick or treat”,底下学生或给糖,或被抓痒痒。4.下一个8到10人小组。5.待大部分人完成表演后,评出相关奖项。
五、活动过程:
(一)讲学相关知识。
每年的11月1日是万圣节,它是西方的鬼节,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他们会手持南瓜灯,身穿诡异的服装去敲各家的门,并说:“trick or treat”(不给糖果就捣乱。)该环节的重点是:要求每个孩子会流利地说出“trick or treat”。
(二)8到10人一组的万圣节服装秀表演。
1.在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本人手拿南瓜灯,戴面具,给学生做个走
秀的示范,之后是走到人群中说:“trick or treat”,底下学生或给糖,或被抓痒痒。教师要将气氛带动起来。
2.然后宣布活动正式开始,两个课代表一前一后就位。一个在后面,安排8到10人一组的服装秀表演顺序及相关事宜,另一个在前面,观察记录各奖项候选人名单,并协助教师维持教室前面秩序。
3.放音乐(简单而韵律强的英文儿歌--------兔子舞),在音乐中孩子们渐渐不那么拘谨,摆出了各种有意思的pose,有可爱的,有恐怖的。。。
(三)该组人走到人群中说:“trick or treat”,底下学生或给糖,或被抓痒痒。
此时音乐再次响起,该组学生该组人走到人群中说:“trick or treat”,底下学生或给糖,或被抓痒痒。此环节为活动高潮,由于第一环节保证每个孩子会说“trick or treat”(不给糖果就捣乱。),此环节孩子们真真正正地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去说英语,去用英语,去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
(四)下一个8到10人小组。
音乐停,该组人回座位,换下一组8到10人时装表演。
(五)待大部分人完成表演后,评出相关奖项。
本次活动设:最有创意装备奖3名,最最可爱装备奖3名,最最恐怖装
备奖3名.每人奖励小橡皮一块,全班集体用英语表扬。
六、活动反思: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方式去学习英语,了解西方文化。孩子们准备的很积极,表现也很活跃。尤其是当他们自信的走到人群中说:“trick or treat”(不给糖果就捣乱)时,底下的学生或给糖,或被抓痒痒,此环节孩子们真真正正地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去说英语,去用英语,从他们的笑容中我看出,他们已经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课后,孩子们问我来要糖时,居然都异口同声地说“trick or treat”,而不是课前说的,不给糖果就捣乱,听到这,我会心地笑了,我想,我又向优秀的英语教师迈进了一小步。
第五篇:北极传说
这部片子以北极熊和海象为两条线索,分别讲述了它们的生活随着日趋恶化的环境而改变。而这个糟糕的环境竟然是我们人类造成的。
北极熊是靠猎取冰层下的环斑海豹等为食物,而当这一季它们发现冰层与往年的不一样了,浮动得很厉害,甚至无法行走,它们只得另寻他处。看着母熊带着两个挨饿的小熊徒步走在雪地上,不知道未来是否会有食物,我的心里酸酸的,因为那时他们已经有很久没有吃东西了。其中的熊弟弟终于顶不住饥饿渐渐的倒下,熊妈妈与姐姐相互依偎在他身边为他取暖,但还是没能挽回死亡,弟弟死了……伤心而又无助的熊母女怀着悲痛的心情继续前行。食物越来越匮乏,熊妈妈无法再负担小熊逐渐长大的身躯,只能忍痛撵走小熊,这时的小熊恋恋不舍,因为它知道这次的分开将是永远。
与小熊同时出生的小海象,对整个海象家族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喜讯,而作为观众的我,却为它的未来担心着。虽然小海象不仅有整个家族的爱,而且一出生就有母亲和姨妈来共同抚养它成长,但它同样也要面对日趋恶劣的环境。
几年过去了,环境并没有改善,反而食物对于长大的小北极熊来说成了最大的问题,每天都会为找不到食物而发愁,原因是它生活的这片冰层逐渐在融化。可怜的小熊只得冒险下海,往无际海洋的另一边游去。前路茫茫,而这一游就是一个星期。
海象家族也同样面临无法找到一块稳固的冰层而苦恼,他们也同样奔赴海洋的另一方,终于在一周后找到了一块海洋中的小岛。首先克服的是上岸的问题,再就是被一只饥饿的雄北极熊追捕,这只北极熊试图想尽了各种办法来抓小海象,但因为海象家族非常团结,失败了多次。在最后一次抓捕的时候,海象姨妈为了保护小海象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在雄北极熊享用这顿美餐的时候,小北极熊游上了这片礁石。经小北极熊的多次哀求,雄北极熊才同意了一起分享这只得来不易的食物。这时,影片的旁白说道:一只生命的死去,成就了几只生命的延续。是啊,虽然大自然的食物链是残忍的,但是眼前这一幕难道不是我们人类造成的吗?他们一周未必能够吃到一顿食物,而我们一天三顿饭不少,有时还要对每顿饭的菜色口感挑剔一番,想到这里,已经食不下咽了。
故事演到最后,似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没有结果的结局,也升起了一个疑问:它们的未来会怎样?
仔细想来,原来答案就是,需要我们改变一切不良的生活习惯及物质享受,从节省能源开始,留意身边细小的,有可能破坏、污染环境的事物,只有这样才可以还动物们原有的正常生活。因为它们太无辜了,当他们在为找不到食物发愁的时候,当他们在无奈下离开至亲的时候,当他们被迫向未知的地方游去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一切是因为人类在潜移默化地破坏着环境。它们没有任何埋怨,而只是默默承受,就是因为这样的态度,才让我们人类更显丑陋一面,在它们面前惭愧得抬不起头来。
在人类物质生活日趋丰富的现代社会,有谁会关注生活在两极的生命们,有谁会关注与人类不同种族的动物们呢?当我们在看到一个新生命的降生时,是否会对他的未来而担忧?我们能否在高呼爱护地球,珍爱生命的同时,餐桌上避免肉食呢?为了满足我们的口欲,而让更多的动物承受被杀时的恐惧与痛苦吗?任何一个生命不是天生被人类吃的,它们也有自己的尊严与生存的权利,它们也有自己的感情,它们也知道离别是痛苦的,它们也知道亲友是它们的依靠,它们也知道生命的珍贵,它们也知道被杀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让我们松开牙齿,放一条生路给这些无辜的动物吧!
这个世界,因为有了山川大地而壮观,因为有了花草树木而显得多姿,因为有了动物的可爱而有了生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虽然地域不同,但是我们同在一个蓝天下,脚踩同一片土地,共同呼吸,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每一个物种都不容忽视,需要我们相互的关爱,世界才能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