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

时间:2019-05-14 17:5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学校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学校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

第一篇:论学校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

论学校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

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在短时间内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各种思想意识形态冲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以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貌,快捷地传播着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产和生活方式,其中对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中学生的影响也很大,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正以不同的方式在接触网络,也引来了各式各样的上网问题以及由上网而形成的网络道德问题,这些问题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大量的实践表明,能正确、规范地使用网络会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健康长成带来积极的影响。首先,网络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宽他们认识世界和掌握知识的渠道,使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再单一化,而是多样化。其次,它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为充分的舒展,潜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尊重和开发。传统中学生的离经背道或狂妄不羁,往往会受到诸多的打击和压抑,一个个有才华的少年或许将从此韶华逝去。而在网络世界里他们的个性能得到适度的伸张,他们能够根据兴趣创作一些个性极度张扬的电子作品,有益学生的身心发展。其三,与他人交流更加自由,渠道更宽广。网上BBS、聊天室、OICQ等技术手段能使得学生与从不认识的其他人更加接近地讨论问题。在此,他们可以得到专家的指导,同学善意的批评,老师不倦的指点,或者能得到一些热心人士的解答等等各种积极、有利他们健康成长的因素。同样大量的事实也表明,无节制、不正确地滥用网络则会让学生养成不良的网络道德品质,对他们的健康长成带来消极的影响。一方面,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整体加速阶段,身体和心理的发育在现阶段尚未成熟,理性思维、思辨能力还不高,好奇心强,有时良莠不分,自律自护意识不强,自控能力差,特别容易受到消极不良东西的影响;另一方面,当前网络的发展尚不够成熟,网络中不文明、不健康的文化垃圾琳琅满目,且极易迎合学生的猎奇心理,这对他们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那么,要如何正确地看待学生的上网问题,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呢?我认为我们不能只看到上网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好处,或只看到上网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害处,而应该从更高、更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知道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时代里,接入和使用信息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发展意义,信息优势已成为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任何形式的中断或限制供给都可能被看作是对社会发展的威胁,当今的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加速网络普及的国家战略,都把它视为21世纪强化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过:“谁掌握了信息,谁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面对未来、面对这些正在或将要成为网上一代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回避计算机网络,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问题的关键是要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维护文明的网络秩序,能自我约束地做“文明网民”,趋利避害,把网络的积极影响充分地发挥出来,而把网络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这才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并且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然而这一任务仅靠学校一方是无法完成的,还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首先是家长的力量,家长对孩子的上网行为采取放任不管或者完全禁止这两种态度,都是不正确的。家长要了解网络的一些情况,要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明智的做法是支持孩子,但不纵容,也就是要对孩子的上网活动进行干涉、监督、顾问和限

制,真正做到有效的监护。其二是政府的力量,政府要加大立法和执法的力度,各个管理部门除了对非法经营现象坚决予以打击和取缔外,更重要的还是应该对网吧业的发展进行积极引导和规范经营。其三就是学校的力量,学校这个最为重要、最为集中的教育场所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呢?这是本文的中心话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学校有必要联合起来组织对当代中学生在网络中的交友聊天、网络道德等各个方面的上网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调查。

我曾多方地查找各地学校对学生进行的网络问卷调查资料,发现有进行这类调查的学校很少,而在这些有做问卷调查的学校里,各自的问卷调查的方式、所提问题差别很大,很难全面、科学地反映当前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接触的深度和广度,但从我所查找的相关资料中,还是多少能反映出以下几点特点:首先是学生对网络总体上还比较生疏。他们虽然对电脑、网络普遍感兴趣,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他们多数与网络还处于若即若离的阶段,还未达到沉迷、上瘾的境地。其二是上网学生有低龄化趋向,而且这一趋向还越来越明显。其三是上网的地点存在隐患,很多学生是去网吧上的网,而不是学校。其四是上网的动机效果瑜中见瑕,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获取信息”的人数较少,出于“交友通讯”目的的人数比较多,而上网玩网络游戏体验刺激的人数也不少。当然这些零星的问卷调查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只是局部的、片面的,因此,我认为学校有必要联合起来组织对当代中学生在网络中的交友聊天、网络道德等各个方面的上网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调查。然后对调查的数据进行认真的归纳整理,才能真正对学生接触网络的情况有较全面、科学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制订相应措施,着力抓早抓好。

第二、学校应加强对校园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校园网络的信息管理和技术防范,并建立相应的中学生网络行为管理与指导机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一方面,学校应该成为在校学生上网的主要场所(而非网吧),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要加大对校园网络的信息管理和技术防范,在校园网上安装相关过滤、屏蔽软件,过滤和屏蔽掉网上带有色情和暴力等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净化校园网络。另一方面学校网络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管理与指导,逐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方式,主动把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要求转化为必须遵守的校纪校规,强制学生遵守,对年龄偏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还应提出上网时间与上网地点的限制,时时加以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规行为,以此减轻中学生的网络迷恋,并遏止中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产生和蔓延。

第三,学校应该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加大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规范学生的上网自律行为。

我们知道人的行为是具有延续性和一贯性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现实中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和素质,在网络生活中他也会表现出同样的道德素养,事实上,网上信息资源是对现实信息资料的重新处理,它取之于现实材料,源于现实生活,而网络道德问题只不过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在网络时代的具体体现而已,所以我们认为网络道德教育的“本”在于日常的道德教育,而不应仅仅作为针对网络行为的应时之举。

据有关的网络道德问题调查资料显示,主要有以下几种不良表现:第一种表现是网络言行随意放纵。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强中学生日常语言修养。一些学生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日常语言很不规范,常常脏话粗话连篇,这种现象应

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认为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坏习惯,可引导学生加强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净化人的灵魂,而且能规范提高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把好语言关,学生才可能在网上文明用语;第二种表现是网络价值观念模糊。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三观教育。中学时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行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如果我们平时能加强道德教育,从小事着手,让他们明辨是非,倡导他们为人处世诚实守信。努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他们在上网时也就能自觉抵御不良现象的影响;第三种表现是人格冲突突出。中学阶段正是探求自我同一性的阶段,大多数学生在此期间无法确定自己的人生取向,所以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就会在网络中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希望通过网络放松自己,表现自己另一面。其实这也给了我们教育者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在这一阶段我们能让学生加强行为反思,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那么就能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更为牢固的、积极的、更富有创造性的同一感。

第四,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相关的网络知识的培训,让所有的教师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提高教师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展开上网的指导。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应该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学习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网站如雏鹰网、中青网等网站。正如一位家长指出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少年网站,孩子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成人网站!他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第五、学校应该对于那些已经对网络沉迷、成瘾的中学生“网虫”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校心理辅导和咨询的作用,帮助他们早日摆脱对网络的依赖,让他们回到健康的网络学习中来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青少年的边缘性特征极为明显,在青少年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社会需求与社会现实的冲突,部分青少年产生了明显的挫折感,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弱,家庭关心又较少的学生,在这种挫折感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他们的情绪由于无处发泄,就开始寻找一种具有“安全阀”作用的交流方式,以缓和与社会群体间的直接摩擦和冲突带来的紧张情绪,而网上聊天这一项目就应运而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该怎样办呢?我认为我们要交流,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比如我们可了解他们的爱好,与他们拉近距离,并在教育中努力去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力争重塑其自尊心。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一个学生是否有自尊心,是他能否进步的关键,因为自尊将会给他带来压力和动力,自尊将会约束他的许多行为。同时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纠正其价值观,努力抵御网络对他们的负面影响。相信通过一个阶段的教育,我们一定会收到不错的教育效果。

总之,网络时代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对于我们青少年的工作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带来了新的课题。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网上针对中学生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争夺,我们教育者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牢牢掌握宏观导向的主动权,确立网络环境中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维护文明的网络秩序,让学生面对五光十色、异彩纷呈的网络世界时,既能自我约

束,做“文明网民”,又能趋利避害,把网络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点,让他们得以健康成长,开创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003)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 杨成庄中学 刘香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它无论对中学生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这些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充分利用,正确引导,科学管理,提高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实效.【关键词】中学生;网络;德育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教学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目的、作用和要求,对其信息元、信息点做出了改进,并提出了一种信息元能够自动在教学实施体、教学对象与教学管理体三者之间流动的反馈型流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其信息流动模式可大大增加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能动作用,提高其系统的运行效益。1.信息元的优化设计

一、目前中学生上网状况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网络对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我们在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层次,随机抽样,开展较为广泛的问卷调查及学生座谈会,被抽样调查的学生共260名,调查结果如: 在260名学生中有183名占69.8%的同学家里拥有计算机,其中l50人占57.3%的学生经常上网,从不上网的学生有65人,占24.8%。被问及上网地点的时候,有155人占59.2%的学生在家里上网;在校内与网吧上网的学生各占17.9%和22.9%,学生上网选择的内容首选文化娱乐方面占45.8%,时事新闻类只占19.8%,游戏类和聊天各占16.4%和14.l%,只有9.9%的学生选择上校园网,许多学生很实在地说:当初上网的目的只是追逐时尚,满足好奇心,但是最终都几乎被互联网上大信息量的优点所吸引。高一有位学生在谈到自己为了解决一个历史学科的知识问题,在网上查了大量的资料;高二有一位学生为了学好生物课上关于激素这一节,在互联网上查了大量有关激素的资料,分析比较激素的作用,并且查阅了大量奥运会上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事例,说明激素的利弊。从调查中发现,有31.4%的学生是在互联网上获得时事新闻进行学科教育类的学习。学生认为,能从网上“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得到各种知识”、“完成研究性学习”是上网的最大目的。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和全面的特点,给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看到网络发挥积极作用时,更为担忧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教师一谈上网首先想到的是负面影响:网上原始信息良莠不分,势必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对自已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网上虚拟化的交流,弱化了学生现实交往的能力,并助长了对虚拟的成就感的追求;长时间上网易导致视力下降和神经衰弱,影响了身心健康成长;等等。网络世界打破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构成了人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中,网络主体匿名匿形,主体间的平等、远距离的交往,具有双重性。这种双重性对于未成年的中学生的影响尤为重大。一方面,网络世界不仅消除了面对面交往中性别、身份、地位等传统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赖以产生、提升的基础,使行为规范、伦理道德观念难以放到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加以认识、检验。也难以用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加以对比,网络世界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也由此模糊了人们道德行为规范的是与非的明确界限。

二、如何加强网络德育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这种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德育通过德育课堂、虚拟社区、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德育基地等途径来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学校网络德育目标除了德育大纲规定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总体的德育目标外,还有网络特色的德育目标,包括网络道德、信息素养、网络伦理、自我管理学习、网络人格等。网络德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放性:网络德育是一种开放性德育。未来的学校将趋于一种没有明显的校园界限,以数据库为中心,通过互联网连通学校、家庭、社会的开放式德育将形成。任何人都可以是受教育者,也可以是教育者。

②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德育的一大特点,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受教育者可以在“网上论坛”或“在线指导”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德育管理者或教育者也可以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受教育者访问该专题时,实现人机对话。由于这种交互的不可见性,可以使受教育者说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

③趣味性: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网上课堂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网络德育使学生变得轻松起来,学生可以通过德育课件来了解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 来自: 免费论文网

三、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网络学科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辅导者。其教学思路贯穿在软件的设计过程中,包括拟定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设计启发性提问和变式自测题等。教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要主动考虑如何展示德育内容,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数学中的渐开曲线、对称图形,可点击北京立交桥、中华世纪坛、南浦大桥等标志性建筑,用数学美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化学中的氟利昂性质、臭氧空洞、地球温室效应,可虚拟一个灾难画面,唤起同学的环保意识。教钢琴协奏曲《黄河》时,可以组合百团大战、香港回收、澳门回归等画面,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教师的主导作用除表现在软件制作过程之中,还表现在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课堂中的启发引导以及教学进程的调控。

四、开展网上主题班团活动 传统班队活动,通常是班级同学、老师围坐在一起,在黑板上写好主题活动的名称,节目一个接一个演,活动一个接一个按部就班地进行。班队形式一成不变,学生很快就会厌倦,少先队活动因此缺乏吸引力。校园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文化赋予班队活动新的意义,信息时代特有的工具给单调的班队活动形式带来了勃勃生机。传统的班队活动,往往是由老师一手策划,班干部按部就班,队员在活动中的参与率很低。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传统媒体环境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和教育需要设置的情景两者之间的脱节和断层,这也是最棘手的教育难题。随着信息社会进一步走入我们的生活,网络文化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为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学习空间。在班会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

网络世界对于未成年人有极强的诱惑力,他们需要专家的指导,广大未成年人面临着网络化社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良好的网络内容,需要优秀的网络技能培训,需要安全的上网场所,需要优良的机器,需要体验网络生活,需要社会各界为他们提供网络世界中的阳光与营养。因此,我们既要净化网络内容,严格执行网法,更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倡导网德,高举法律之剑,激浊扬清,为他们创造一个既宽松和谐又稳定健康的网络环境。

第三篇: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它无论对中学生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这些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充分利用,正确引导,科学管理,提高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实效.【关键词】中学生;网络;德育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教学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目的、作用和要求,对其信息元、信息点做出了改进,并提出了一种信息元能够自动在教学实施体、教学对象与教学管理体三者之间流动的反馈型流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其信息流动模式可大大增加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能动作用,提高其系统的运行效益。

1.信息元的优化设计

一、目前中学生上网状况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网络对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我们在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层次,随机抽样,开展较为广泛的问卷调查及学生座谈会,被抽样调查的学生共260名,调查结果如:在260名学生中有183名占69.8的同学家里拥有计算机,其中l50人占57.3的学生经常上网,从不上网的学生有65人,占24.8。被问及上网地点的时候,有155人占59.2%的学生在家里上网;在校内与网吧上网的学生各占17.9%和22.9%,学生上网选择的内容首选文化娱乐方面占45.8%,时事新闻类只占19.8%,游戏类和聊天各占16.4%和14.l,只有9.9%的学生选择上校园网,许多学生很实在地说:当初上网的目的只是追逐时尚,满足好奇心,但是最终都几乎被互联网上大信息量的优点所吸引。高一有位学生在谈到自己为了解决一个历史学科的知识问题,在网上查了大量的资料;高二有一位学生为了学好生物课上关于激素这一节,在互联网上查了大量有关激素的资料,分析比较激素的作用,并且查阅了大量奥运会上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事例,说明激素的利弊。从调查中发现,有31.4的学生是在互联网上获得时事新闻进行学科教育类的学习。学生认为,能从网上“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得到各种知识”、“完成研究性学习”是上网的最大目的。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和全面的特点,给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看到网络发挥积极作用时,更为担忧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教师一谈上网首先想到的是负面影响:网上原始信息良莠不分,势必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对自已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网上虚拟化的交流,弱化了学生现实交往的能力,并助长了对虚拟的成就感的追求;长时间上网易导致视力下降和神经衰弱,影响了身心健康成长;等等。网络世界打破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构成了人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中,网络主体匿名匿形,主体间的平等、远距离的交往,具有双重性。这种双重性对于未成年的中学生的影响尤为重大。一方面,网络世界不仅消除了面对面交往中性别、身份、地位等传统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赖以产生、提升的基础,使行为规范、伦理道德观念难以放到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加以认识、检验。也难以用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加以对比,网络世界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也由此模糊了人们道德行为规范的是与非的明确界限。

二、如何加强网络德育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这种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德育通过德育课堂、虚拟社区、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德育基地等途径来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学校网络德育目标除了德育大纲规定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总体的德育目标外,还有网络特色的德育目标,包括网络道德、信息素养、网络伦理、自我管理学习、网络人格等。网络德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放性:网络德育是一种开放性德育。未来的学校将趋于一种没有明显的校园界限,以数据库为中心,通过互联网连通学校、家庭、社会的开放式德育将形成。任何人都可以是受教育者,也可以是教育者。

②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德育的一大特点,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受教育者可以在“网上论坛”或“在线指导”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德育管理者或教育者也可以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受教育者访问该专题时,实现人机对话。由于这种交互的不可见性,可以使受教育者说出自己的思想

第四篇:道德教育论读后感

《道德教育论》读后感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10计算机应用技术2班 10230416 罗紫君指导老师:吴红英

今天我阅读了一本《青年道德教育论》的书,看完后受益匪浅。书上说,人类永远对两件东西深感敬畏,一个是天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就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律令。道德教育是青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我思考最多的是第九章的青年的人生观教育和第十章的青年的人生价值与道德理想教育。

记得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几乎每天都在对我们说:“你们要讲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这两个字,它陪伴了我整整20年,我每时每刻都在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什么是道德?道德就是一个人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果一个人没有了道德就相当于没有了灵魂,没有了存在的价值。道德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之中。道德就在我们大家身上,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周围。无论在社会上、在家里、在学校,都要做一个有道德讲文明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还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蕴含着道德的真谛。

为什么说道德非常重要?有一句名言可以告诉我们:“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但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还有一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做一个真正有道德的青年人。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

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我们如果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例如,自我方面,我们要自强、自律、自爱;家庭方面,我们要孝敬长辈、健康生活、勤劳节俭;学校方面,我们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社会方面我们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我们要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道德虽然只是两个字,但这两个字含义却是无穷无尽的,从古至今,道德的含义不断增加和增多。许多人,为追求道德教育,努力专研,可当他们做到的时候,已经发现自己的头发早已花白,皱纹早已爬满了脸。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道德教育呢?

道德,神圣地矗立在那儿,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是一种爱心,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侯,给予最真诚的帮助。例如汶川地震的时侯,拿出自己的零用钱,捐给了灾区。虽然钱很小,但是有一句话说“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道德,是一种社会美德,虽然现在垃圾还未分类,但是我们可以自觉地分类并放到规定的地方去。道德,是一种节约,我们不要让最后一滴水变成眼泪。道德,是诚实守信,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道德更是一种自律,要在人前人后,在有人管、没人管时一个样,心中要有个信念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守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过马路时,大家都闯红灯而我依然在耐

心等待;在上课老师不在时,别人在说话而我依然在埋头学习„„ 道德,是一朵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拥有它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

我想,如果做到了以上几方面的话,那么你就是一位真正合格的有道德的人了。

道德是我们拥抱在怀中的一道绚丽的彩虹,只要它一现身,便会带给我们雨过天晴的喜悦与欢欣。当我们和别人闹矛盾时,道德会让我们伸出热情的双手,主动和对方言和;当我们自暴自弃时,道德会帮助我们找回自我;当我们悲观失望时,道德会使我们振作,从而走出那愁云密布的黑暗;当我们受到挫折、失败时,道德会促使我们奋勇前行,坚信“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当时代的使命降临时,道德又会使我们抱定“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勇敢地、毫不畏惧地承担起一切„„可以说,道德是我们生活的立足点,也是我们生命的支撑点。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我们要捍卫道德,宣传道德,实践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抱负、有理想、有志气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做一个真正合格的有道德的人。

第五篇:网络道德教育总结

网络道德教育总结

一年来,政教处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坚决贯彻“文明上网”的教育理念,扎实开展网上工作,德育活动有效推进,现总结如下:

一、形式多样,注重学生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充分注重学生的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班会课、信息课等一系列的网络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更强、充分表达着大家对于网络的认识和看法,享受着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也对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浏览不良信息等现象加以抨击。比如近期在高年级信息技术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网站中的“大发现”直击行动,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兴致勃勃、争先恐后陆续是上传自己的“发现”成果,踊越畅淡自己对安全的认识和想法,个个感受颇深。

为坚决抵制网络中的不健康信息,做个文明的“网民”,学生通过“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活动、网络问卷,网络征文等活动,使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我体验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喜怒哀乐,利弊得失,增强文明上网的自觉性。

二、加强引导,实现“文明上网”,加强网络德育工作。

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必须落实在具体的网络行为中。在网络条件下,学生面对海量的信息必须学会“选择”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提高辨析判断能力,从而能够正确上网“道德知识并不必然导致相应的道德行为,在实施网络道德教育时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心情感”。学生通过丰富的校园网内容来充实学生的生活,不断满足 学生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知识需求。教师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来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随着上网人数的增多,网上聊天交友的学生越来越多。由于网络交友是一种新鲜事物,初中生迷恋网络交友是自然的。但有些学生迷恋上网影响正常的学习,学习成绩下降;有的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交往,影响于现实生活中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流。所以,通过一系列的网络道德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的“网上行为”日趋规范。

三、协同社会各方力量,加强实施网络监督。

学校虽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我们应与家长多沟通、多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让家长采取适当措施监督学生上网。家长要尽量帮助孩子选择上网内容,提醒孩子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对孩子上网时间也应有所控制。另外还应安装对不良网络资源进行过滤的工作软件。我们还要协同社会各方共同实施网络德育教育,呼吁全社会,给予学生一片成长的净土,让学生们能够享受到整洁安全的上网环境。

总而言之,我们要鼓励学生上网,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教育学生不能一味地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动员家长赞同学生上网,不能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不让学生上网。我们应该在日常的道德教育的基础下审时度势,做到深入了解、研究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学生思想的变化,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初中生的网络道德教 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认同、实践网络道德规范,能够以道德理性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从而正确地利用、研究、开发网络这把“双刃剑”,建立起一种自我保护、自我约束的内在自觉,做一个网络文明人,从而达到培养信息化社会需要一代新人的目标。

下载论学校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学校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教育

    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教育探微 [摘 要]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与无约束性导致未成年人道德失范,引发未成年人的人格问题。分析了未成年人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并就少年儿童图书......

    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计划

    福安市溪尾中心小学网络教育工作计划福安市溪尾中心小学网络教育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学校对班主任鉴定

    四篇:《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意见》 该同志在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对学生认真负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爱岗敬业,师德高尚,同各科任课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关心,使整个班级班......

    学校对纪委工作汇报

    桥山街道办东区中心小学汇报材料 县纪委: 本学期,在县教育局党委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党风廉政会议精神,紧......

    学校对教师鉴定

    --学校对教师工作的鉴定##在上一学年的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全负荷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并且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曾多次受到表彰。在10—11学年中,他坚持定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

    学校对远程教育管理员

    学校对远程教育管理员 应用激励措施为发挥远程教育应用的效益,努力从制度上保证远程教育工程充分发挥作用,我校积极探索适应远程教育工程应用需要的激励机制,经学校研究制定以......

    社会保障学题库(校对)

    一、单选题 1、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主持下,1935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C社会保障法)。 2、英国1601年颁发的(B济贫法)是西方最早以法律形式确定的社会救助制度。 3、最早被采用的......

    加强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

    加强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实施“以德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