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集体谈话活动的指导策略(本站推荐)
幼儿园集体谈话活动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一是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二是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三是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幼儿园集体谈话活动在引导幼儿交流感受与经验,分享成功与快乐的同时,让幼儿有了更多倾听与表达的机会,因而,倍受教师的关注。但在现实工作中,由于部分教师认识或组织有所偏颇,常使谈话活动陷入“冷场”和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境地。本文试从幼儿园集体谈话活动与幼儿语言发展这个角度,就如何组织一个幼儿敢说、可说、愿说、会说的谈话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宽松氛围,让幼儿“有话敢说”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的同伴关系是促进幼儿沟通交流的前提,民主、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是谈话活动有效保证。教师应真诚平等地同孩子交流,耐心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不断鼓励、支持幼儿,做幼儿的朋友,努力营造宽松氛围。幼儿在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无压力、无拘束,自然就“有话敢说”。
其次,教师可通过小组交流、与好朋友交流等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与练习的机会。有研究表明,不少幼儿不善于在集体或成人面前表达,但却非常乐意在小组中交流或与同伴交流。
二、丰富知识经验,让幼儿“有话可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游戏中的每一次体验都可以成为幼儿积累的内容,都可以引发为谈话的话题。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每次活动之后的小结谈话,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幼儿亲身感受了;“春节”是幼儿感受较深的节日,开学后围绕着“春节”的话题,如“放鞭炮”、“穿新衣”、“压岁钱”、“祝福语”等,幼儿个个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三、关注幼儿兴趣点,让幼儿“有话愿说”
幼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乐意去交谈和探索,老师应随时关注幼儿活动,捕捉幼儿的兴奋点,抓住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1、抓住偶发事情—激趣。副餐之后,孩子们在草地上自由活动,忽然,洋洋发现了一个蚱蜢,接下来全班孩子都投入到捉蚱蜢的活动中。于是老师及时将下午的活动调整为“我的新朋友—蚱蜢”的谈话活动,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扣住热点话题—引趣。一段时间,幼儿特别热衷模仿电视电视广告,于是师生共同创设了“小小电视台”的场景。每天下午副餐前功尽弃10分钟的“广告天地”,幼儿可以自由走进“电视”。模仿或创编一段广告。这样每一个幼儿都有了表达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广告天地”着实让孩子们着迷了很长一段时间。当然,孩子的兴趣是多变的,热点话题也有一定的时效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及时引发新的热点话题。
四、适时评价,让幼儿“有话会说”
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还应及时对幼儿进行指导与评价,这对激发幼儿的谈话热情、帮助幼儿养成倾听的习惯、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是极其有效的。评价要在鼓励幼儿交流的基础上,给幼儿积极的肯定与支持:
第一,淡化幼儿错误。幼儿由于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在交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意思不准确、用词不正确、扯题等现象。对幼儿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必太在意,要耐心听幼儿讲完,不要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相信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会逐步发展和提高。
第二,关注个体差异。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存在个别差异,对那些理解能力、用词及表达方式处于弱势的幼儿,教师要特别给予关注和帮助。对他们每一次的参与,教师都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
第三、适时进行指导。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表现,当幼儿出现错误时,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可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教师的规范语言等来感染幼儿,帮助幼儿掌握表述的技巧,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让幼儿真正“有话可说”。
第二篇:集体谈话活动的指导策略
集体谈话活动的指导策略”,集体谈话活动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一是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二是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三是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幼儿园集体谈话活动在引导幼儿交流感受与经验,分享成功与快乐的同时,让幼儿有了更多倾听与表达的机会,因而,倍受教师的关注。但在现实工作中,由于部分教师认识或组织有所偏颇,常使谈话活动陷入“冷场”和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境地。本文试从幼儿园集体谈话活动与幼儿语言发展这个角度,就如何组织一个幼儿敢说、可说、愿说、会说的谈话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宽松氛围,让幼儿“有话敢说”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的同伴关系是促进幼儿沟通交流的前提,民主、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是谈话活动有效保证。教师应真诚平等地同孩子交流,耐心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不断鼓励、支持幼儿,做幼儿的朋友,努力营造宽松氛围。幼儿在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无压力、无拘束,自然就“有话敢说”。
其次,教师可通过小组交流、与好朋友交流等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与练习的机会。有研究表明,不少幼儿不善于在集体或成人面前表达,但却非常乐意在小组中交流或与同伴交流。
二、丰富知识经验,让幼儿“有话可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游戏中的每一次体验都可以成为幼儿积累的内容,都可以引发为谈话的话题。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每次活动之后的小结谈话,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幼儿亲身感受了;“春节”是幼儿感受较深的节日,开学后围绕着“春节”的话题,如“放鞭炮”、“穿新衣”、“压岁钱”、“祝福语”等,幼儿个个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三、关注幼儿兴趣点,让幼儿“有话愿说”
幼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乐意去交谈和探索,老师应随时关注幼儿活动,捕捉幼儿的兴奋点,抓住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1、抓住偶发事情—激趣。副餐之后,孩子们在草地上自由活动,忽然,洋洋发现了一个蚱蜢,接下来全班孩子都投入到捉蚱蜢的活动中。于是老师及时将下午的活动调整为
“我的新朋友—蚱蜢”的谈话活动,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扣住热点话题—引趣。一段时间,幼儿特别热衷模仿电视电视广告,于是师生共同创设了“小小电视台”的场景。每天下午副餐前功尽弃10分钟的“广告天地”,幼儿可以自由走进“电视”。模仿或创编一段广告。这样每一个幼儿都有了表达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广告天地”着实让孩子们着迷了很长一段时间。当然,孩子的兴趣是多变的,热点话题也有一定的时效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及时引发新的热点话题。
四、适时评价,让幼儿“有话会说”
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还应及时对幼儿进行指导与评价,这对激发幼儿的谈话热情、帮助幼儿养成倾听的习惯、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是极其有效的。评价要在鼓励幼儿交流的基础上,给幼儿积极的肯定与支持:
第一,淡化幼儿错误。幼儿由于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在交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意思不准确、用词不正确、扯题等现象。对幼儿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必太在意,要耐心听幼儿讲完,不要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相信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会逐步发展和提高。
第二,关注个体差异。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存在个别差异,对那些理解能力、用词及表达方式处于弱势的幼儿,教师要特别给予关注和帮助。对他们每一次的参与,教师都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第三、适时进行指导。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表现,当幼儿出现错误时,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可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教师的规范语言等来感染幼儿,帮助幼儿掌握表述的技巧,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让幼儿真正“有话可说”。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的心得体会
这是一本幼儿园专业成长丛书,是广州华南示范大学的袁爱玲老师的著作,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一线的教师,因为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是到策略,但是等我随便翻了几下就没有多大的兴趣了,总觉得理论的东西比较多,我最害怕看到这些理论的东西,怕看了半天还是一字半解的。但是当我认真的翻阅这本书时却发现里面的每一个理念都有一个个我们日常教育的案例来帮助我们理解,而且对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非常的有帮助。《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一书,无论从幼儿教育的理念上还是在幼儿教育工作指导策略上都给予了幼儿教师可操作性较强的引导。本书由导言和五章内容组成。导言“走向智慧的幼儿园教育学”导出的是本书预设的理想与目的,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中的基本理念之重构”,这是作者希望幼儿教师达到的新的认识起点,这也是读者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第二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运行条件分析与优化”提出了实现本书所指幼儿园教育活动质量的新的“生态环境”保障。第三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策略”,针对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实施中最基本的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第四章“幼儿园各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从多种纬度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且就主要类型的活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第五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策略”试图以新的评价标准来保障以上指导策略的落实。我认为其中最能帮助指导幼儿教师开展教育实践工作的是第三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策略”这一内容,以易懂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来让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就是教师为促进幼儿发展,在与幼儿互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特定的指导方式、方法,是教育活动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要求幼儿教师根据具体活动的情境和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具体方法,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即该如何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对这一章节的认真阅读,对我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实施中最基本的环节策略方面有一个促动。学习到在观察幼儿时应遵循的原则和使用方法以此帮助自己可以更好的获得有效的信息;学习到在教育活动的组织中各环节的实施目的及如何准确把握活动进程与时间、节奏,环环相扣,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标;认识到幼儿教师语言的使用应富有情感性、形象性、启发性、逻辑性、生活性、文学性、简练性等,学习到幼儿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语音、语调、语气、修辞、节奏、停顿、轻重音等实现在与幼儿交流沟通时实现完整表意的作用。其中最让我有感悟的是我们的教学活动基本分为导入环节、高潮环节、结束环节,书中对这些环节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策略非常的值得我们学习,让我发现我们的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设计的更完美、更有利于幼儿发展。运用了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艺术性、简洁性等策略会使我们的导入更加的有教育价值,书中还用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说明了这些策略的有效运用等,这会让我在教学活动中有很大的提高。在第四章节中的一些教师指导、评价策略也让我受益非浅,其中针对个人活动的指导、小组活动的指导及集体活动的不同指导策略进行了说明,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些不够正确的行为可能会抹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书中指导我们在指导时不能过分的干预,要按幼儿各种不同表现进行引导和帮助,教师指导时的耐心、细心时非常重要的,要以幼儿的兴趣点启发幼儿思考等。书中还以一个个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案例指导我们如何进行评价和指导,使我们可以感同身受。这些都将对我今后的教育指导实践工作有着更直接的引导,我也会将学到的这些知识内容付诸于我的实践工作当中,发挥其作用帮助我的工作更具有效性同时也提高我的教育活动指导能力。其他章节的内容我同样也不敢怠慢的进行了研读,学习其中的策略经验进行一定的思考以后实施在我的工作当中,争取让我的教育实践工作全面有效的展开。
幼儿园教育指导活动学习后反思查找问题是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学习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有效的开展成为老师们一直研究探讨的问题。山东女子学院的朱海琳教授指出集体教学是教师围绕活动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全体幼儿进行的学习活动。但当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时,我们就有些手忙脚乱了,既想照顾到每个孩子,又想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我的集体教学活动遇到的问题,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重形式,轻内容,失去活动本身的内涵。作为一名工作不满一年的我来说,每次上课都想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但常常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在中班《找相邻数》这一活动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准备了10个小动物、10座小房子,让幼儿给小房子装门牌号,然后找邻居,继而引出相邻数这一概念。但在活动中,孩子被我营造的过分夸张的情景所吸引,对我所讲的内容兴趣不大,甚 至说出“7比8大”等让我很伤心地话,辛辛苦苦准备的课就“浪费”了。
二、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孩子对活动提不起兴趣。每次上科学时,孩子都等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我,但我都却很头疼,尤其是实验课时,想让每个孩子都动动手,又怕孩子秩序混乱,出现安全问题,那就适得其反了。在中班课程《寻找空气》中,孩子要做给气球打气、往水盆里吹泡泡、蜡烛熄灭3个实验,虽然实验前我三令五申地讲述实验要求,可开始时,我看着这一组,就顾不上那一组,但孩子们还是兴致勃勃的,但我的心一直悬在半空中,生怕有的幼儿操作不规范,发生危险,所以,第二次时,我只找几个能力强的孩子上前面来和我一起做,其他孩子在下面观察,效果可想而知。
三、语言不精练,浪费孩子的时间。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开始活动前,要求老师把自己该说的话锤炼的非常准确、简单。但在《找相邻数》的“找朋友”这一游戏环节中,贴着一样数字宝宝的幼儿抱在一起,我随口说“你们这是一样的,是双胞胎”,以致于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双胞胎”上,而忽视找朋友这件事。同时“虎头蛇尾”这一习惯也让孩子对所学内容把握不住关键点,导致我总是机械地重复重难点,让幼儿非常疲惫。针对上述发生在我身上的问题,同班老师和徐园长都很着急,帮着我分析原因,让我一次次的演课,一次次不厌其烦的给我点评,让我的确获益匪浅。就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的“教学的艺术所需要的也没有别的,也只是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而已。” 首先,重内容,形式灵活,丰富活动内涵。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确实适合幼儿园孩子的形象思维的特点,尤其是数学这么抽象的内容,但这只是为我们更好地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服务,不能忘记这个基本点。所以在开展实际活动时,要理解、尊重幼儿,以适合他们的形式和他们欢迎的方式,去组织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因此,在第二次执教《找相邻数》时,我从本班孩子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出发,合理的设置最近发展区,淡化情境的影响,让还在操作前,我都先示范一次,这样既提供范例,又鼓舞孩子的信心,让他们觉得“跳一跳,能摘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其次,良好的常规为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为可能。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班级也是如此,只有纪律的保障,才能让孩子体会到自由的快乐。因此,在同伴老师的指导建议和我自己的观察下,与陪伴老师共同制定班级规则,并且严格执行,对于违反的幼儿,严厉批评教育。同时,对于实验课的开展,我也继续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过程中,留意每个孩子的操作,及时和陪伴老师同时指导,保证幼儿体验到实验的快乐。最后,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合理安排活动。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这就是教师语言的独特魅力。具体来说,教师的语言要平实、幽默、机智、激情、激励。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一个演员,而且是个演讲家,应该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孩子乐意且热烈地盼望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总之,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所以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中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会组织出更优质的活动,让孩子带着问题进课堂,同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主要内容包含哪些方面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
本书通过对对传统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反思,阐述了幼儿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未来的方向。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幼儿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自然,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我们正处于知识爆炸时代,各科知识都在急速生长,知识的淘汰率和陈旧率非常高,因此,一个人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用不了多久就不行了。一个世界以前,如果一个人中学毕业,他的知识可能够一辈子使用,而现在不同了,即使是研究生毕业,如果5年内没有输入新的知识,已有的知识可能已经陈旧一半了,甚至更多,这也正是“终身学习”这一口号的提出的历史背景,现在人们已经对构件学习的社会的必要性达成了公式,幼儿教师教育也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被提到一个日程
良渚云华歌罗桥分园 章忠英
这是一本幼儿园专业成长丛书,是广州华南示范大学的袁爱玲老师的著作,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一线的教师,因为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是到策略,但是等我随便翻了几下就没有多大的兴趣了,总觉得理论的东西比较多,我最害怕看到这些理论的东西,怕看了半天还是一字半解的。但是当我认真的翻阅这本书时却发现里面的每一个理念都有一个个我们日常教育的案例来帮助我们理解,而且对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非常的有帮助。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一书,无论从幼儿教育的理念上还是在幼儿教育工作指导策略上都给予了幼儿教师可操作性较强的引导。
本书由导言和五章内容组成。导言“走向智慧的幼儿园教育学”导出的是本书预设的理想与目的,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中的基本理念之重构”,这是作者希望幼儿教师达到的新的认识起点,这也是读者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第二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运行条件分析与优化”提出了实现本书所指幼儿园教育活动质量的新的“生态环境”保障。第三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策略”,针对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实施中最基本的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第四章“幼儿园各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从多种纬度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且就主要类型的活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第五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策略”试图以新的评价标准来保障以上指导策略的落实。
我认为其中最能帮助指导幼儿教师开展教育实践工作的是第三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策略”这一内容,以易懂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来让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就是教师为促进幼儿发展,在与幼儿互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特定的指导方式、方法,是教育活动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要求幼儿教师根据具体活动的情境和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具体方法,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即该如何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对这一章节的认真阅读,对我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实施中最基本的环节策略方面有一个促动。学习到在观察幼儿时应遵循的原则和使用方法以此帮助自己可以更好的获得有效的信息;学习到在教育活动的组织中各环节的实施目的及如何准确把握活动进程与时间、节奏,环环相扣,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标;认识到幼儿教师语言的使用应富有情感性、形象性、启发性、逻辑性、生活性、文学性、简练性等,学习到幼儿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语音、语调、语气、修辞、节奏、停顿、轻重音等实现在与幼儿交流沟通时实现完整表意的作用。其中最让我有感悟的是我们的教学活动基本分为导入环节、高潮环节、结束环节,书中对这些环节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策略非常的值得我们学习,让我发现我们的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设计的更完美、更有利于幼儿发展。运用了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艺术性、简洁性等策略会使我们的导入更加的有教育价值,书中还用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说明了这些策略的有效运用等,这会让我在教学活动中有很大的提高。
在第四章节中的一些教师指导、评价策略也让我受益非浅,其中针对个人活动的指导、小组活动的指导及集体活动的不同指导策略进行了说明,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些不够正确的行为可能会抹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书中指导我们在指导时不能过分的干预,要按幼儿各种不同表现进行引导和帮助,教师指导时的耐心、细心时非常重要的,要以幼儿的兴趣点启发幼儿思考等。书中还以一个个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案例指导我们如何进行评价和指导,使我们可以感同身受。
这些都将对我今后的教育指导实践工作有着更直接的引导,我也会将学到的这些知识内容付诸于我的实践工作当中,发挥其作用帮助我的工作更具有效性同时也提高我的教育活动指导能力。其他章节的内容我同样也不敢怠慢的进行了研读,学习其中的策略经验进行一定的思考以后实施在我的工作当中,争取让我的教育实践工作全面有效的展开。
浅析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注入式教学 做过幼儿老师的人都不难发现。幼儿教育的方工仍采取一种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普遍地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老师教几遍,小朋友跟读几遍,然后小朋友整齐读几遍;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讲,小朋友在下面听,然后做作业。”这种教学过程太机械,缺乏引导和启发作用,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少之又少,从而促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发展。就拿我们熟悉的舞蹈课来说吧,老师在教幼儿练习舞蹈时,只是把碟片放出来,让幼儿欣赏一遍,然后跟着自己,一个一个动作的模仿,边学边叫口令“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等学完后,配上音乐跳几遍就OK了。教学过程中既没有动作要领讲解,也没有让幼儿熟悉舞蹈动作示范,幼儿只是为了跳舞而跳舞,并没有注入自己的感情,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个舞蹈,更别说他对这个舞蹈过程中体会到多少快乐了。这种“注入式”的教学不仅存在于幼儿园教育中,也存在我们每个幼教者的身上,还存在各科教学和家庭教育中。我认为这是我们幼教行业应该深刻反思和探索的问题。那么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三:a、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材料只限于光碟、卡片、挂图等等少之又少的教具,幼儿操作材料也贫乏,教师上课只靠一张嘴和几本书,这样就造成了课堂上气氛不活跃的状态。B、师资缺乏。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力量,很多幼儿园经常更换老师,造成老师流动性扩大,促使幼儿教育出现空缺与托尾,而且还有一些幼儿园并没有配备两教一保,这就阻碍了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的提高,想想一名教师每天对着几十名幼儿,而且是形影不离,再加上月、日工作计划的拟定,哪有时间去更新教学方法。C、社会环境影响。很多家长都认为他们的孩子“会跳、会唱、会写、会算”是很多了不起了,他们脸上也会光彩照人了,但他们并没有想到对于一个三至五六岁的孩子是一种多么不良的教育方式,剥夺了他们玩的权力了。
2、教学内容欠规范化 在教学上出现随意性和“小学化”现象。按照《幼儿园的指导纲要》来说,一日的活动内容应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不得象小学那样形式化,更不得随意性的上课,讲解一下就行了,但大多数幼儿园存在一种相同的情况:都不以游戏的形式来上课。幼儿规规矩矩地坐在课室内识字、算术、写作业的情况比比皆是,再加上户外游戏活动的欠缺,完全把小学教育提前教育了。这些现象都严重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小学化现象的主要原因:a、行为规范上,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守纪律,少玩少动。幼儿的天性本来就是活泼好动,然而教育形式上并没有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B、在知识学习上,灌输知识成了幼儿教育的主要模式,认为只有努力学习才是有用的人,却没有考虑到给孩子增加的无形压力。这些现象都严重损害了幼儿的健康心理,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a、使用权幼儿形成不良的习惯b、促使幼儿产生厌学的情绪c、阻碍了幼的思维的发展和智力的提高孩子不是一个容器,什么东西都往里而塞,强迫他们学这学那是不行的,应该让孩顺其自然的发展,在玩中学。
3、片面追求知识技能,忽视学习品质的培养 就现状来看,不管是公办、民办、还是私办的幼儿园都在片面的追求知识技能的培养,开设识字、数数、背诗、唱歌、跳舞等课程,开设外语班,他们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行为来考评幼儿教育成效,来向家长交差,却忽视了幼儿学习品质、道德品质、身体健康的培养与发展,致使幼儿教育品质逐步下降,久而久之,不良的行为习惯就形成了。学习品质并非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坚持,反复强化建立稳固的动力型,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于,并且自动化。却没想到,幼儿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却被无形的知识压力抹杀了幼儿脸上的天真灿烂笑容。
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A、娇惯 孩子是家中的宝,“小皇帝”、“小公主”的现象显而易见,他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想干什么要什么,就一定要得手,否则就使性子大哭大闹,家长们见到孩子这样,心痛时,就会满足他们那些无理取闹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自私霸道,以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到幼儿园后,他们好认为“什么都得听他的,得让着他”,如稍有其不顺意,便哭喊攻击,这种行为给教师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导致教学过程也受到影响。B、替代 现在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什么事都有人代替做了,不必自己动手。这种过分溺爱的现象,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我遇到的孩子中就有过这么两种情况:孩子已经上学前班了,连脱胎换骨衣服都不会,如果老师不帮助的话,就以哭了事。还有一种情况,孩子上幼儿园,不肯自己走进课室,要家长抱进课室。想想下,孩子的独立性真的有待深思,他们连一些小小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又怎么去帮助别人呢?来到幼儿园,老师教育他们,自己的事要自己独立完成,不要什么事都依赖家长,帮他们改正种种不良习惯。然而,有些家长还是一手包揽,他们认为孩子还小,做不来,不愿让他们动手。很难想象,如果继续这样教育下去,孩子的未为会是如何?他们又是将如何担当建设祖国的伟大重任呢?这就可想而知了。C、过渡保护 “捧在手心里怕冻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句话就说明了孩子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孩子是长辈的心肝肉,心头肉。一部分家长总是站到孩子的面前,替他们扫除障碍,容不得孩子受一点点委屈,一点点挫折。就拿一件最平常的小事来说吧:幼儿园生活是一种群体生活模式,人员较多,幼儿与幼儿之间总会有一些小摩擦,总会不经意之间碰到摔伤,一旦出现问题以后,有些家长不理清事理,就先把老师指责一顿,或者对着做错事的幼儿大吼。尽管最后事出有因,家长也接受了老师的道歉,可是由于家长们的过度保护,使孩子变得不讲情理,变得更无理限闹,孩子们心中慢慢就形成一种扭曲心理:“天不怕,地不怕,出了事有父母撑职工腰”。这一现象,使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极端的心理:目中无人,胆小怕事。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个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A、开展幼教知识宣传活动 幼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在全镇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引导幼儿、教师、家长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比如:开设一些专门的幼教知识讲座,或者电视专题讲座,让家长和老师都同时参与这些知识或专题讲座,从中吸取经验,及时教育我们的孩子。幼儿园应多召开家长会议,让家长与老师多沟通交流,及时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和缺点,全面贯彻实施家园合作工作;幼儿园还应开设幼教宣传栏,帮助家长摒弃传统的知识观念。通过如此种种方法,让幼儿形成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让他们养成自信、自立、自强的人。B、提高幼师整体素质水平教师是教育中不要缺少的主体。据了解,我镇有一部分幼师尚未经过系统的学习,取得任教资格证,政府部门应引起重视。首先,教育局应提供培训机会,使那些有识之士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其次,应该让教师走出去,走出幼儿园,到其他幼儿去学习交流,借鉴别人的优秀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来,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第三,保教结合,每班配备一名保育员,既有利于班级管理,又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钻研课题的时间和空间,第四,多订阅幼教专刊,供教师参考学习。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与深索,不提高幼师的整体素质,开创崭新的幼教局面。C、保障幼师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师队伍 无意中总会听到这样的话“你原来是做什么的?幼师。怎么现在不做了?幼师很好呀”。听到如此问话,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好了,为什么有的幼师会放弃幼教事业,谋求第二职业,这就是幼师的保障问题了。同一样受过专业的培训,有任教资格的教师,幼儿老师工作时间长,责任大,为什么工资待遇没保障,同属教师行业,同样要求德才兼备,要上岗证,要为人师表,为什么不能拿相当的报酬?你有没有见过一个工种每天超八小时上班时间的,还不能分心,背负着巨大的责任,管一群人的吃喝拉撒,玩好学好乐好,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能力,却拿千来块的工资,还要担心被投诉?“尊师重道”不应该只存在学校教育,而且还要存在于幼儿教育,幼师应该与学校老师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幼师把青春献给了幼教事业,到最后连医疗,养老的问题都还得自己解决,更别说个人的发展了,连生活都成问题了。曾经有人提过这样一句话:“学前班的老师能胜任小学一年级的工作,但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未必胜任学前教育的工作。”确是如此,我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在考虑儿童的教育,幼儿园的利益的同时也考虑一下幼师的合法权益,使她们更加专心热忱地投入到幼教工作中去.。D、逐步优化幼教环境,提供完善的教学设备 环境是每所幼儿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每所幼儿园占地面积大小不一,但应该都充分利用起来。活动室,户外活动场所都应该逐步趋向规范,.各种工作室,环境条件都因该符合相应的要求。减少为幼儿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政府部门应多少给予帮助,使其逐步完善,尤其是教学设备方面,应该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观看与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园在操作中发现、创作、交流,体会活动的快乐与成就感。以上是我对我镇幼儿教育的一些思考与建议,也许写得不够全面,分析得不够透彻,但是我相信,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届社会人士的关心支持与帮助下,在各位幼教同仁的努力下,我们的幼儿教育会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孩子们也会更加全面地得到发展,成为祖国未来的优秀人才。
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实施问题解决方案问题情况
行动研究的成果展示以及相关的研究报告的撰写一直面临两种危险:一是满足于“小故事”而导致研究报告过于“随意”而失去“研究”的规范;二是为了追求研究的“规范”而丢失了行动研究的魅力。出色的行动研究报告往往在“规范”与“故事”之间权衡。它既显示行动研究的规范过程,又显示行动研究自身的个性和特点。
一、从“规范格式”开始 就中小学教师而言,部分教师之所以愿意做研究而不愿意撰写研究报告,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规范和基本套路,以至于他们感到为难、退缩。对于这些教师而言,他们需要专门的关于如何撰写教育行动研究报告的训练。掌握撰写教育行动研究报告的技术并不困难,对某些教师来说,也许只需要花费少量的时间就可以掌握撰写教育行动研究报告的技巧。
教师研究最好先严格练习行动研究报告的经典格式,等到熟练掌握了行动研究报告的经典格式之后,再逐步自由写作、自由发挥。否则,教师很可能因为不知道如何撰写行动研究报告而丧失行动研究的信心,也可能因不知道如何撰写行动研究报告而败坏行动研究的名声。行动研究报告虽然有多种风格和风度,但经典的行动研究报告主要包含三个部分。一是“问题与假设”;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结果与讨论”。这三个要素实际上是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形式。经典的行动研究报告之所以接近实验研究报告,原因就在于:行动研究原本就是“准实验研究”。也就是说,当行动研究者不知道如何撰写行动研究报告时,最好先阅读和参考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规范格式,然后,通过对教育实验研究的规范格式的模仿,逐步掌握撰写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要求。
二、行动研究报告的一般形式
尽管行动研究报告的“原型”是实验研究报告,尽管行动研究报告的一般形式同样包含了“问题与假设”、“过程与方法”和“结果与讨论”三个部分,但是,行动研究报告的一般形式还是在某些细节上显示出独特的风格。
(一)研究的问题与假设
“问题与假设”这部分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简要的文献综述”和“研究的假设”等三个要素。(1)问题的提出。比如,研究者遇到一个问题:学生不喜欢学英语,英语成绩低下。(2)简短的文献综述。已有的研究对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已经解决到了什么程度,还有哪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3)研究的假设。研究者借鉴他人的研究思路,形成自己的研究计划或研究假设。比如,将传统的“听说领先”英语教学变为“听领先”的英语教学,这样做的假设是:“听领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于是,行动研究的主题就显示为:“听领先对学生英语成绩和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的行动研究”。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行动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包括“过程”、“方法”和“研究的工具”等三个要素。(1)报告该研究的时间、地点、人物(被试)等研究“过程”。在哪个年级哪个班做的行动研究,该班级有多少男生和女生。该研究持续了多长时间。之所以需要详细地报告时间、地点和人物(被试)等“研究的过程”,是因为,研究者需要让公众相信该研究是在某个真实的地点所做的真实的研究,而不是虚构的、伪造的研究。(2)解释具体的改革的“方法”,详细报告研究者采用了哪些具体的改革措施或方法。比如,在展开“听领先外语教学对学生外语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影响的行动研究”这个课题研究时,研究者需要详细地解释这个“听领先”的外语教学方法有哪些具体的革新措施,它和传统的外语教学相比有哪些不同的元素。此外,研究需要报告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分枝”和“循环”。这些分枝和循环使行动研究的过程呈现出哪几轮研究。(3)说明收集资料或解释资料的工具。研究者一般采用“试卷”的工具来测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研究之前和研究之后所发生的变化。除了“试卷”之外,研究者也可能采用“访谈”或“问卷”的工具来检测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研究之前和研究之后所显示的差异。
(三)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研究的结果与讨论包含“学习成绩的变化”、“学习兴趣的变化”、“预料之外的结果”等三个要素以及对相关结果的讨论。(1)学习成绩的变化。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可以通过研究之前的考试成绩(前测)和研究之后的考试成绩(后测)的对比显示出来。为了增加解释的说服力,研究者可以利用前测和后测的数据进行多视角的分析。比如,前测与后测的“平均分”的对比分析;前测、中测与后测三次测量所显示出来的“平均分”的对比分析;前测与后测的“及格率”的对比分析;前测与后测的“优秀率”的对比分析;前测与后测的男女生成绩变化的对比分析,等等。(2)学习兴趣的变化。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可以通过访谈或某种特制的问卷显示出来。行动研究当然可以通过测量的方式探察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教育领域中的人(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等)的情感(比如学习兴趣)往往很难被测量。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在“日记”或“周记”中写下自己对于教育行动研究(教育改革)的体验和感受。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感受纳入研究的结果与讨论的范围。(3)是否出现了预料之外的结果,并对预料之外的结果进行讨论。
三、走向叙事的行动研究报告
所谓“叙事研究”,也就是由研究者本人(“我”)“叙述”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包括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释问题的;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我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或没有很好地被解决,我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遭遇了什么新的问题?
当“我”这样叙述“我”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我在“叙述”的过程中已经在“思考”或“反思”,这也就使“我”的“经验性教学”转化为某种“反思性教学”。尤其当研究者将学生的访谈内容或学生日记的体验纳入行动研究报告时,行动研究报告则显示出“叙事的行动研究”的风格。这种研究报告使以往的“议论文”、“说明文”式的研究报告转换为某种“记叙文”式的、“散文”式的、“手记”式的、“传记”式的、口语化的叙事文本。它显得更亲近读者或听众,容易“使有类似经历的人通过认同而达到推广”。
也就是说,行动研究报告虽然可以采用量的方式,收集必要的数据并做必要的统计分析。但一般而言,行动研究报告最好采用简单的“百分比”做简单的统计分析,然后大量采用“教育事件”、“教育故事”来描述行动研究之前和行动研究之后的变化。评论 |
第四篇: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一是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二是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三是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幼儿园集体谈话活动在引导幼儿交流感受与经验,分享成功与快乐的同时,让幼儿有了更多倾听与表达的机会,因而,倍受教师的关注。但在现实工作中,由于部分教师认识或组织有所偏颇,常使谈话活动陷入“冷场”和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境地。本文试从幼儿园集体谈话活动与幼儿语言发展这个角度,就如何组织一个幼儿敢说、可说、愿说、会说的谈话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宽松氛围,让幼儿“有话敢说”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的同伴关系是促进幼儿沟通交流的前提,民主、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是谈话活动有效保证。教师应真诚平等地同孩子交流,耐心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不断鼓励、支持幼儿,做幼儿的朋友,努力营造宽松氛围。幼儿在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无压力、无拘束,自然就“有话敢说”。
其次,教师可通过小组交流、与好朋友交流等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与练习的机会。有研究表明,不少幼儿不善于在集体或成人面前表达,但却非常乐意在小组中交流或与同伴交流。
二、丰富知识经验,让幼儿“有话可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游戏中的每一次体验都可以成为幼儿积累的内容,都可以引发为谈话的话题。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每次活动之后的小结谈话,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幼儿亲身感受了;“春节”是幼儿感受较深的节日,开学后围绕着“春节”的话题,如“放鞭炮”、“穿新衣”、“压岁钱”、“祝福语”等,幼儿个个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三、关注幼儿兴趣点,让幼儿“有话愿说”
幼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乐意去交谈和探索,老师应随时关注幼儿活动,捕捉幼儿的兴奋点,抓住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1、抓住偶发事情—激趣。副餐之后,孩子们在草地上自由活动,忽然,洋洋发现了一个蚱蜢,接下来全班孩子都投入到捉蚱蜢的活动中。于是老师及时将下午的活动调整为
“我的新朋友—蚱蜢”的谈话活动,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扣住热点话题—引趣。一段时间,幼儿特别热衷模仿电视电视广告,于是师生共同创设了“小小电视台”的场景。每天下午副餐前功尽弃10分钟的“广告天地”,幼儿可以自由走进“电视”。模仿或创编一段广告。这样每一个幼儿都有了表达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广告天地”着实让孩子们着迷了很长一段时间。
当然,孩子的兴趣是多变的,热点话题也有一定的时效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及时引发新的热点话题。
四、适时评价,让幼儿“有话会说”
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还应及时对幼儿进行指导与评价,这对激发幼儿的谈话热情、帮助幼儿养成倾听的习惯、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是极其有效的。评价要在鼓励幼儿交流的基础上,给幼儿积极的肯定与支持:
第一,淡化幼儿错误。幼儿由于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在交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意思不准确、用词不正确、扯题等现象。对幼儿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必太在意,要耐心听幼儿讲完,不要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相信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会逐步发展和提高。
第二,关注个体差异。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存在个别差异,对那些理解能力、用词及表达方式处于弱势的幼儿,教师要特别给予关注和帮助。对他们每一次的参与,教师都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第三、适时进行指导。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表现,当幼儿出现错误时,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可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教师的规范语言等来感染幼儿,帮助幼儿掌握表述的技巧,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让幼儿真正“有话可说”。
第五篇:集体谈话
在新调整干部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
县委副书记潘延军
(2010年2月25日)
同志们:
刚才,县委召开了县13届49次常委(扩大)会议,对部分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充实。按照县委要求,由我与各位进行一次谈话。在此,我代表县委对各位提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岗位调整。这次干部调整变动,是县委根据项目建设工作需要,着眼于全县科局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全县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做出的决定。大家必须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流转,正确对待组织决定,正确地理解县委意图,识大体、顾大局、守纪律,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决定精神上来,以良好的心态走上新的岗位。
二、摆正位置,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下午,大家就要到新的岗位报到。希望每一位新任职的干部,都要把
新岗位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切实按照新的岗位要求,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尽快融入到新的领导集体,以更饱满的热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讲团结、顾大局,进一步强化中心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围绕大局,自觉摆正位置,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共同维护班子团结。特别是新任职的干部,要谦虚谨慎,善于向老同志和班子成员交流工作,沟通思想,多通气,多商量,避免缺位、越位、错位,营造团结、包容、和谐的干事氛围。
三、加强修养,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此次调整的领导干部人数较多,其中新提拔的有35人。希望大家,特别是新提拔的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向身边人学习,向实践学习,努力提高驾驭全局的水平,在学习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提高能力,既要做专业型的领导干部,也要做复合型的党政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岗位的需要。同时,大家要注重修养、自重自律,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在新的岗位上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从政,切实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要守纪律。要增强纪律观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的言行影响和带动身边干部群众真抓实干。要严格遵守党
纪、政纪有关规定,特别是当前,要尽快投入工作中去,不要搞迎来送往,大吃大喝那一套。
四、认真谋划,全力做好开局各项工作。大家到新的岗位后,按照工作分工,对自己的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尽快做好工作部署,努力打开新局面。后天就要召开2010年全县工作动员大会,县里将要做2010工作的全面部署。大家要结合新的工作岗位实际,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工作重点统一到招商引资上项目、申报项目争资金、加快发展上来,齐心合力,超前谋划,迅速掀起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潮。
同志们,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勇挑重担,扎实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