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选人用人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定稿]

时间:2019-05-14 17:0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选人用人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选人用人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定稿]》。

第一篇: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选人用人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定稿]

选人用人的新理念新方法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选人用人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

刘旭涛

2014年07月07日08:16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选人用人的新理念新方法

刘旭涛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从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看,选人用人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但选人用人又是世界公认的难题,因为从人与物的比较而言,人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个性等方面,充满了诸多可变的因素,因而选人用人就难以有单一的尺度和标准。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

认识事物必须把握规律,选人用人也须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就选人用人发表了多次讲话。讲话内容,不仅继承了我党历史上选人用人的宝贵经验,同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许多选人用人的新理念、新方法。通过学习这些讲话,我们可以发现,习近平同志在选人用人方面始终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选人用人的规律,始终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践行选人用人的方法。

用辩证思维看待选人用人的德才标准

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五条标准的提出,与我党长期坚持的“德才兼备”标准高度一致,也是新形势下“德才兼备”标准的进一步发展和细化。

要以辩证统一的思维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两者虽然是识人的不同维度,但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此消彼长的关系,必须要把“以德为先”作为“德才兼备”的前置条件。中国自古就有“先做人,后做官”的先人教诲,虽然“才”是施展能力、取得业绩的重要基础,但缺少了“德”,能力和业绩就失去了正确方向,甚至成为祸害。在德才标准方面,前些年一些地方和部门曾经出现过将“德”与“才”对立起来的倾向,认为用干部不求“十全十美”,只要干部有能力、有水平,在德方面的可以降低一点标准。甚至有人将操守方面的某些缺陷,作为“有性格”、“有个性”的象征,拿“缺德”、“低俗”当“魅力”。这种倾向不仅使一些干部放松了对自己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要求,而且长此以往难以塑造干部队伍的清风正气,甚至滋生歪风邪气。

因此,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好干部五条标准,尤其在干部的思想道德方面提出严格要求,不仅对以往“德”方面出现的“虚化”、“弱化”问题,提出更具体、更严格的标准和解决措施,而且用辩证统一的思维将“德”与“才”两者的关系有效揭示出来,使“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用辩证思维处理好干部考核的科学有效和简便易行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指出,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要紧密结合干部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

干部考核是干部选任工作的前置性、基础性工作。尽管这些年组织部门对干部考核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出台了相关办法,但是在现今中国国情之下,如何在干部考核中处理好科学有效与简便易行之间的关系,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突出表现的问题有:一是考核内容侧重于经济发展、形象工程、短期政绩等显性、容易量化的指标,而轻视长远发展战略、基本公共服务、民生改善、生态效益等难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隐性指标;二是考核方式过分依据所谓的量化考核技术和投票方式,甚至简单以分数替代政绩、以票数替代民意的现象,而不愿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做综合分析;三是考核周期突出当期考核甚至年度考核,而缺乏从既往任期追溯、长期实践检验的角度全面、客观地进行考核。

要正确处理科学有效和简便易行的关系,就必须坚持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上要科学,操作上要简便;“科学有效”寓于“简便易行”之中,“简便易行”体现科学精神。

用辩证思维强化选人用人的权责一致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多大的权力就有多大的责任,失责就要追究。特别是在选人用人方面,在今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新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新条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突出了党组织对干部选拔工作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从一个方面看,加大了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特别是一把手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但从另一方面看,实际上加强和明确了权力主体的责任力度。权力给你了,责任也相应地给你了,出了问题就要追究你的责任。

从辩证思维的角度看,权力与责任是对立统一的:权力是责任得到有效落实的制度保障,责任则是对权力范围的有效制约和限定。在前些年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确实出现一些选人用人权责脱节的问题。尤其是在选人方面,出现“唯分”、“唯票”现象。党组织沦为计票人、监票人、记分员的作用。应该说,竞争上岗、民主推荐等方法是选人用人的重要手段,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确实成为某些领导规避用人失察责任的借口。甚至在“分数”、“票数”的包装下,使选人用人披上科学民主外衣,而真实目的在于实现某些领导的个人意图。

因此,要正确处理选人用人权力与责任的关系问题,就必须规范权力运行,做到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的机制。

用辩证思维处理好选人用人中个人努力与组织培养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干部培养的学习和实践两大途径。他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

经验表明,学习和实践是我国干部培养工作行之有效的两大途径。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要用更新、更高、更宽的理论视角总揽全局,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实践既是干部是否胜任的重要检验标准,也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实践表明,通过干部的多岗位交流轮岗、基层锻炼等形式,对丰富领导干部的阅历和经验、提高领导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才干、提升领导创新意识、塑造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际上,交流轮岗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具体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容易造成干部的“短期行为”。干部逐级晋升的规定、多岗位的交流轮岗以及干部年轻化要求等几种因素的叠加,无疑会产生干部在晋升的某个阶段或多个阶段“小步快走”以及干部队伍频繁调整的问题,势必会造成干部“快出政绩”、“急功近利”的心理;二是难以提升干部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水平。频繁的交流轮岗和晋升动力,使得干部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是否有空缺的岗位”,而不是关心“是否适合自己干”;三是容易造成“人走政息”、制度缺乏传承的问题。过于频繁的调整以及追求显性政绩的心理,会使一个单位的新任领导更喜欢搞形式主义的“创新”。

因此,在如何处理好丰富干部的实践经验与培养干部“十年磨一剑”的踏实作风之间,必须要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正像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使这样的干部能够真正受尊重、受重用。此外,要注意区分不同类型领导干部的培养途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为不同类型的领导干部选任指明了方向。

第二篇:习近平选人用人新理念

习近平选人用人新理念

2016-08-18 16:58 学习中国

【学习索引】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选人用人问题是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了一系列选人用人的新理念。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干部。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根本标准,目的是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德,主要体现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道德品质、思想作风等方面;才,就是干事业的才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凝练而科学地概括了党的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既要求德与才缺一不可,又突出德的主导作用,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以德为前提、以德为基础、以德为先决条件。

三国时期,刘邵在《人物志》中曾提出“德才兼备,聪明平淡”的识人选人原则。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并把德放在首要位置。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德才兼备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周恩来同志也曾强调:“挑选干部的标准,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而政治上可以信任是先决问题。”陈云同志也具体阐述过德才兼备标准,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主。”习近平指出:“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同时,好干部的标准又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改革开放初期,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现在,我们提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等具体要求,突出了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概括起来说,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总书记用辩证统一的思维将“德”与“才”两者的关系有效揭示出来,使“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更加具体并与时俱进。

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要正确把握德与才的辩证关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的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的发挥。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就是选人用人要以德为前提、以德为先决,同样是能力强的干部,谁在德方面表现更加突出,就先提拔重用谁。对于在德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干部,本事再大也不能提拔重用。俗话说“就怕流氓有文化”,对已在领导岗位上且品德有问题的干部,应坚决拿下。当然,强调以德为先,也决不能忽视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一个干部有德无才,政治上虽然可以信赖,但难以托付重任,也会让人民失望。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必须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来把握、来贯彻,既要把好政治关、又要把好才能关,真正把那些品德好、同时又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干部选拔上来。

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要把握好干部的德。朱熹云:“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以德为先”,是用人标准的本质和核心,是选人用人的根本所在。“德”必须驭“才”,“才”必须从“德”,绝不能舍本逐末。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多数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人民群众对一些干部的意见,也主要集中在“德”上。要建立健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考察监督机制,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二、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在选人用人上,是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拉山头,搞小圈子、小团体,是区分马克思主义政党与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在选人用人上能够做到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用崇高的事业感召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人才,为一切忠于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的人提供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

“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我国古代就有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任人唯贤”的历史典故。不论亲疏贵贱,不论资排辈,有能则举之。95年来,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篇章,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党在选人用人上坚持“五湖四海”的原则,选贤任能,唯才是举,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都聚集到党的事业中来。在党的历史上,虽然曾经有过王明、张国焘搞宗派主义而导致革命严重受损的教训,但总体上,党内没有形成过强烈的派系斗争。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他强调:“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说:“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无数事实表明,坚持“五湖四海”,就会群英荟萃,人才辈出,事业兴旺;搞小圈子,“一朝天子一朝臣”,必然正气不彰,人心不齐,事业不振。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在选人用人时,必须具备宽阔胸怀,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广开进贤之路。境界决定眼界,胸怀决定视野。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扩大识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广开进贤之路,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境界源自公心。“任天下之大,立心不可不公”。有了公心,就能坚持原则、敢于负责、不为个人得失所困,不为人情关系所缚,不为歪风邪气所扰,对干部一视同仁;就能宽厚待人,着眼于人的长处,取大功,略小过,不以个人好恶衡量人,不以完美标准苛求人,不以才华过己妒忌人;就能抛弃个人恩怨,容忍和团结各方,启用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同甚至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坚持五湖四海,要敢于打破地域、身份、学历等方面的束缚,破除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在更大的范围内发现和选拔干部;要敢于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思维定势,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唯才是举、任人唯贤。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自2011年试行以来,今年已是第6年。中央机关公开选调公务员也在2014年首次开展的基础上,继续试点。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彰显了中央在干部工作上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决心。公开遴选与选调为优秀基层干部铺设了“高速路”、提供了“直通车”,在全党树立重视基层一线、倾斜基层一线的干部工作导向,优化了中央机关公务员队伍来源,为建设高素质中央机关公务员队伍开辟了良好渠道。习近平指出:“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是党对组织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的源头保证。所谓事业为上,就是要从党的事业出发选拔干部,选用那些真正有事业心、能干事创业的干部,像习近平所说的,“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所谓公道正派,就是选人用人要讲党性、讲原则,不讲关系,不循私情。毛泽东同志说过:“在干部政策上要坚持正派的公道的作风,反对不正派的不公道的作风,借此巩固党的统一团结。”组织部门改进作风,最核心的是坚持公道正派。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公道正派用人,投机钻营者就无机可乘,搞歪门邪道的人就难有市场,否则,各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就会泛起和蔓延。

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要严格、准确、全面地把握中央提出的选人用人标准,坚决防止选人用人的片面化。组织工作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选人,必须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做到全面准确把握,努力为党的事业负责。

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要严格程序,坚决反对选人用人上的形式主义。要切实防止程序上都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要求,而选出来的干部实际结果让群众不满意。要做到既走好程序又要达到效果。一是要严肃工作纪律。组织部门一定要讲纪律、执公正,不要把选人搞成作秀、造势。二是要立规矩、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三是要吃透情况,真正了解干部。古人讲,“世上最难之事莫过于知人”,要知人善任,全面了解干部情况。四是要正确集中,防止假民主,要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定程序落实到位。

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要着力选拔实绩突出的干部。古人说,“位必使当其德,禄必使当其功,官必使当其能”。对广大干部来说,只有立足于“干”,才能称职尽责;对选人用人来说,只有着眼于“干”,才能选出党的事业需要的干部。习近平指出:“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使那些对群众感情真挚、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那些说话办事有灼见、有效率的干部,那些对上对下都实实在在、不玩虚招的干部,那些清正廉洁、公众形象好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那些享乐思想严重、热衷于形式主义、严重脱离群众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党心民心。”

“尚贤者,政之本也。”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习近平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我们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原则,真正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

责编:熊

第三篇:学习选人用人心得体会

学习选人用人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所谓公信度,就是公众信任程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就是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越来越重视民意,就是让群众意见成为决定干部升迁与否的主要因素,让群众抓住干部的“官帽子”。任何一名干部要得到升迁,必须怀着做“人民公仆”的真诚心态,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公信度”三个字,抓住了党风政风建设的关键。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我这里从三个方面谈些一孔之见。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选人用人有一定的知情。这客观上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选人用人的一些内容。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有些选人用人内容已经公开。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选人用人的原则、条件、程序等已经公开;公示制实行后,拟任人选的基本情况得到公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选人用人方面,还有一些内容可以逐渐公开。如,领导班子职数、职位要求;拟任人选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初始提名情况;拟任人选实绩,等等。公开了,公众就会有一个期待,这对选人用人是一种高要求;公开了,公众就会参与、监督,这对选人用人是一种促进;公开了,能给公众一个合理交待,就能得到理解和支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选人用人有关内容,并不是削弱干部人事工作的保密性。一些该保密的内容严格保密,一些公开后有利于党管干部,有利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内容,应予以公开。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选人用人过程中有一定的参与。推荐环节,是选人用人的重要环节,要让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科学组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提高推荐、测评结果真实性,是这个环节工作的重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可以分层次、分类别进行。一般可分两层三类,两层是指领导班子成员和其他参与人员,三类是指领导班子成员,与推荐、测评职位工作联系紧密的相关人员,其他有关人员。对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民主测评结果,要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判断,做到既尊重民意,又不简单地以票取人。综合分析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得出的结果,作为确定差额考察对象的主要理由。考察环节也要充分听取领导班子成员和比较了解考察对象的有关人员的意见,鼓励谈话对象讲真话、讲实话。考察组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作为决定干部任用的主要理由。选人用人全过程,都要自觉接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监督。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选人用人,能够体现执政党的诚意和胸怀,有利于发扬民主,把人选强用准,有利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行地方党委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选人用人,执行政策、履行程序、尊重民意都很重要,归根到底是把人选强用准。如果选人用人符合政策要求,程序一个不少、一个不错,也听取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发扬了民主,就是选用的人有问题,或者把会养猪的安排去造飞机,那么这样的选人用人是缺乏公信度的。怎样防止这种情况出现?严格把好选人用人每一关固然重要,切实把好决定关尤其重要。就地方而言,选人用人的把关权在哪里?在各级党委。党委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要把好选人用人关,最重要的是执行好民主集中制,落实好中央提出的地方党委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

第四篇: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着眼于治国理政的时代要求,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讲话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寄托了殷切期望,对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深刻阐述,提出了明确任务。

2012年11月15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质朴话语,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与奋斗目标,深深地打动和温暖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这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党员的谆谆告诫,也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这表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更加关注民生,已经把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和目标取向。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时代诠释。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文明高峰,就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创新,也不能没有伟大的梦想追求。从人类发展史看,能够形成伟大梦想并有影响力的时代,大体上有这么几个国家和民族。一

个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罗马梦”。当时,罗马以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士,被世人称之为“条条大路通罗马”。第二个,是从7世纪到9世纪的“大唐梦”。其时,首都长安是世界第一个人口达到百万级的国际大都会,外国使者、商人、留学生等总数不下10万人,文化科技、政治制度、饮食风俗等,至今在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还有广泛影响。第三个,是17世纪的“荷兰梦”。当时阿姆斯特丹是欧洲商品与交换中心,是第一个世界性商场。第四个,是19世纪的“英国梦”。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成就了其“日不落帝国”的辉煌,至今在有些国家的国旗上,还留有“英国梦”的烙印。第五个,是上世纪30至50年代的“苏联梦”。尤其是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为全世界进步人士所认同,苏联成为人们向往的圣地。我们党的六大,就是这个时期在莫斯科郊外“银色别墅”庄园召开的,代表们在会议期间参观苏联工厂、农村,对未来中国充满了憧憬。这是我们党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党代表大会。2009年,我带《苦难辉煌》纪录片摄制组,就专门到访这个地方进行了拍摄。第六个,是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直到今天仍有广泛影响的“美国梦”。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曾把它称为理想主义与物质主义的完美结合中国梦的提出,时间虽然不长,人们普遍感到,中国的政治生态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社会思潮市场大大缩减,正能量日益成磅礴之势。首先是全社会有了高远、清晰的目标追求,从大国走

向强国的信心大大增强。二是这个目标追求吸纳包容了各方面意愿和智慧,更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与关切。三是实现目标的各项举措强势推进,尤其是直面解决矛盾问题成效显著。可以说,中国梦思想的提出,进一步回答了未来中国实现目标和发展走向问题,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为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和汇聚了更多正能量,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引领。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群众就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投身于这项庄严而神圣的事业。要实现中国梦只有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民族复兴的梦想才能成真,个人的梦想才能有实现的广阔空间。

中国梦,我们的梦。

第五篇:0507王兆铮: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哲学思想(定稿)

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哲学思想

王兆铮,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就一系列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问题讲了很多观点和意见。在学习系列讲话的时候,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他还要继续不断发表很多重要讲话,那可能都是需要来学习和研究的。所以我今天想从哲学的角度,从方法论的角度谈几点。我想谈四个问题:一条主线,两个不容置疑,三个自信与自觉,四个强烈意识。一、一条主线

习近平讲话的内容,不管它是什么场合,说过来说过去,我想就是一条,一个主线,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搞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搞得更精彩。所谓实现中国梦等等,我看都是一个意思。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有一个讲话,在新进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那个学习班上,又有讲话,这两个讲话我觉得是体现了他一个总的思想,那么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搞好。

那么我想,他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一个办法,就是要求放开视野,用宽阔的视野来看待这个问题、来阐述这个问题、来说明这个问题,那么我想,他在很多时候都经常讲,要用历史、现实、未来这三个角度来透视当今中国,来认识当今中国的社会。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成为一个现在必要的、必然的选择。那么他在新进中委的讲话花了很长的时间、很多的篇幅讲社会主义五百年,我想这就体现了从历史角度来谈社会主义。那对于这个问题呢,现在我觉得人民认识可能也不完全一样。前不久,我们一个大学一些同学聚会,因为我们大学的同学,都是学马列主义的,所以对这五百年就有不同看法了。有的人说,这五百年是从空想到科学,而且这五百年又是坎坎坷坷,经历了一个不同的阶段。为什么要从这样一个角度、这样一个视野去谈这个问题、认识这个问题。他是想引导大家从更高的境界去看待社会主义的一种必然趋势。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过来说过去,还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领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支,所以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这也是必须来谈的问题。

我看他这次到欧洲去,就反复给欧洲人讲这个问题,现在慢慢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说我们中国人不能拿中国的眼光来看世界,别人也不能按他们的眼光来看中国。因为中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家,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所处在一个特殊的境地,在有些问题上,需要有些不同的变更。比如说现在我们谈到一些领土争端的时候,我们经常用的一些语言就是“自古以来”,可能就不大容易说服人,因为就领土来讲,咱们学历史都知道,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疆土都是不同变更的,按照“自古以来”就说不清楚了,到底是自哪古啊?怎么说呀?所以说,在一些事上,我们需要开阔眼界,来谈方方面面的东西,但是有时又需要考虑到人家反过来又会怎么来看、怎么来说。那我想,阐释这个问题、说明这个问题很有益于我们在口径上确定这个东西。

在谈到社会主义发展这五百年历史的时候,既要讲到由于人民认识的进步所取得的成功,也要讲到在探索前进中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讲这两面可能会有助于更好地来认识社会主义为什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追求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从来应该是一种方向。那么我想,他在讲这条主线的时候,首先强调要从历史来看,也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他在政治局学习的时候就提出来,不能够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来否定改革开放以后的历史,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来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但是历史总是过来的,我们是需要一种理性来认识对待它。

现在咱们很焦心的有朝鲜问题。朝鲜怎么办?当年中国和朝鲜的关系,但是前几年到朝鲜去我就发现,朝鲜人对我们抗美援朝的看法和我们就很不相同,特别是最近这次志愿军遗骸回来以后又引起好多人争论,就是当年我们这样做合适不合适等等。但是我想,所有的问题都应真正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来看,分析每个问题后必然只能是说利弊参见,再好的事情也有它的缺憾,就是有些有缺憾的问题,也有特定的历史必然性。

我有个同学,是清华的,这个人是个地下党,当年就为新中国成立奋斗,抗美援朝的时候也去了前线,后来又被俘了,被俘以后还在俘虏营里领导了斗争,因为他会英语啊,协助了进行斗争。但回来以后受到不公正待遇,发配到北大荒去了,最大的幸运就是说,他到现在还活着,身体还不错。我问他你后悔过去的事吗?他也讲了一个很巧妙的事,因为他前些年又到台湾去旅游,碰见当年一块在俘虏营里面的人,他讲了一个很微妙的话,如果没有当年这些事,如果没有抗美援朝这一仗,美国可能就小看中国,后来他们觉得中国还不简单,不愿意惹中国。但是也是因为这场战争,造成了冷战格局的进一步加剧,而要是没有这样的冷战格局,也不会出来亚洲四小龙,要没有亚洲四小龙,没有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我们也不会觉悟到改革开放。所以我想什么事,都是辩证的,就是这么一个曲折的过程。历史呢,从来不是能够完全按照人民设计好的步子来走的。

美国要重返亚太,这也是个顶层设计,但是顶层设计架不住乌克兰危机的发生,谁也没估计到会闹成这么个局面。那么乌克兰闹出来以后,美国也没想到还有普京这么一个人物。所以历史好多事情都是在瞬息之间的,咱们经常讲要把握规律,但是规律本身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理性的、更本质性的东西,而它的实现需要经过很曲折的路,但是我想,这段历史应该通过深入研究才能够更好地来理解我们今天。

现在人们研究的角度有很多不同,我们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一段时间在历史宣传上有点片面,讲了我们成功的一面,对其他的东西都忽略不计。现在呢,七七八八的东西都翻出来了,于是人们觉得看到了一个新世界,但是看到新世界以后,往往又对于原来一些问题又不能够正确认识了。在大学课堂里面有些通论,我就觉得挺有意思的。比如我们有一个大学教授讲中华民国史,他说中华民国史要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还光彩,说中华民国史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光彩、最好的时候,你说他完全就是瞎编吗?也不全是,他引用了很多材料,因为确实在20年代到30年代,中国沿海的经济当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他课下来,我就问他,我说你把这个民国讲得这么好,那么你怎么解释民国最后跑到岛子上去了呢?他有点不耐烦了说,你不懂。我说我可能对你的有些史料不知道,但是人总是应该全面地讲历史。列宁说的很好,我们总是要力求全面,但是人总是很难做到全面,尽管我们很难做到全面,我们还应该力求争取全面,这样我们来衡量、来看待历史,就能够懂得为什么发展到今天,中国要走这样的路。

我觉得习近平在讲历史的时候,除了讲要讲世界和社会主义历史以外,还是要讲中国的历史,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所以中国这个国家它本身,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而且经过改革开放,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道路。他这次在欧洲不就讲嘛,想过来想过去,我们发展到现在这一步,没有理由来放弃这个东西。中国是一个比较大统一的国家,这次在推进全面改革的时候,又再一次强调要维护中央权威,像中央这样一种相对的集权的社会国家制度的形成,我们需要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间去找到,而且要看到这样一种制度的形成,在人们思想深处的积淀,文化积淀,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来推进中国。我想要坚持这样一条主线,我们往往可以从多种角度、多种想法去观察、去思考,但是还要从历史的回顾中间,落实到现在,而且从今天出发,再往前一个阶段,怎么样做可能更有利于人民、更有利于国家、更有利于这个社会的进展,从这个角度来摆这个问题。

所以,关于讲一个主线的问题,他所以反复强调、反复论证,我想他就是要引导我们用更开阔的视野来思考这个问题,而且这实际上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我们必须讲唯物主义、必须讲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发展进程。这是我想谈的第一点,就是我们要把握一条主线。

二、两个不容置疑 那么在新进中委学习班上,习近平同志还提到了一个观念、观点,就叫两个不容置疑。他在强调一个主线的时候,就强调两个不容置疑。这两个不容置疑,一个就是说,对于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所取得的成就不应有任何怀疑。因为现在,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人们的日子也是不一样的,说法也不一样,那次我在一个地方开玩笑说,“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现在骂娘的声音是很多的,我说为什么骂娘声音越来越大呢?关键就是吃的肉多了。过去他好不容易才吃一块肉,所以没底气,现在呢,肉吃得多了,底气也足了,眼界也开阔了,因此他知道的事也多了,所以对好多东西就有了看法了,意见就多了。

我老家是浙江的,那年我回去的时候,他们就跟我说,原来在村里面,就觉得孩子能够到县城里上个重点中学就了不得了,结果这孩子考了重点中学了,后来就是要到省会、到杭州去念大学,到杭州大学以后,就知道要到北京来念研究生,于是又到北京了,到北京念研究生以后,就知道还可以出国去,现在就跑到国外去了,这就一层一层的来了。那么他们也就说,当年如果说,饿得要命的时候,连学都上不起的时候,他也不会有这些东西。那么人民现在的视野、看法、认识的变化,我想可能也是在这里。

前些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叫《从1993到2013》。1993是个什么事呢?就是1993年,大家查邓小平年谱,就可以查到这一段,邓小平给他的弟弟邓垦有一段谈话,他就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比不发展起来还要多。那么他当时重点是讲了收入差距等等这些问题,但实际上我觉得,这个老人在“南巡”以后,他在家里想的事还是不少,他说这个世界很深刻的东西还没有被进一步发掘,实际上他提出一个问题,当时从改革开放到1993年,他看到改革开放把大家手脚放开这个路子走对了,也解决了当时很多问题,但是再往后,还会有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又怎么办?我想从1993年到2013年,我们就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了。现在你看,各个领域都有问题,但所有这些问题我们也都发现,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发展进程中间种种因素决定的。

譬如说,现在人们经常讲那个看病难,你到大医院去看,然后再去看国外一些医院,他们的大医院没什么人,不像怎们那么挤,实际上这是整个一个体系体制在变更中间出现了很多缝隙,以前在吃不饱的时候,他长病怎么办?就耗着呗,我想这是一个经济条件的发展允许他可能会来治病。另外呢,我想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又在看病难这个问题上造成很多新的情况。咱们现在演电视剧不也经常这样吗?谁长了病了,单位领导去了以后,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要抢救他,家里人呢,砸锅卖铁也要给他治病,但实际上,现代的医学告诉我们,医学领域本身有很大的不可知。我听英国皇家医学会的一个人给我讲,他说,按照他的看法,我们人可以上天,还可以到更远的星球上去,但是人对自己本身的认识和理解,就好像在大海边望着大海一样,是模模糊糊的。我上次在协和给一些科主任讲课时说这句话,弄得这些科主任都很不高兴,因为我们的科主任都是很权威的,治病都很有一下子,但他整个医学有好多问题,现在还是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那么这样两个因素就造成了我们很多难题不能一下子解决,需要人们科学对待,但是不能够因为这样一些问题,你反过来就认为我们今天对中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本身认识到现在退步了,应该承认有很大的进展、有很大提高,对解决很多问题的观念都是有很大前进的。很简单的一个事,就是台湾问题,原来我们对台湾是怎么看的?以前一直到江泽民的时候,在中央军委讨论的时候都还是讲,台海必有一战,就是准备要打的,是吧?那么现在,这观念就有很大变化了,我们到底怎么解决?现在你可能还是看不清楚,但是不一定非要打。这个规律啊,什么叫规律?我也闹不清楚,到底什么叫规律?规律恐怕就是从大量的现象中间去提炼出来一个东西,但是因为这都是要从已经发生的现象中去提炼的,那么因此可能的概括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当年毛主席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结束,以后又经过这么多年,完了以后又怎么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估计第三次世界大战,他就觉得按照这个规律推算,就应该有个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且应该在什么时候,你说他没有根据吗?他有根据,他也认为这是个规律,但这种规律本身是个什么状态,我觉得还是说不清楚。

那么我想说这个事情是什么呢?翻来覆去是要说一个意思,就是说经过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已经有很大进步,这是他强调的一点,他强调的第二点就是应该承认今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的认识还不清楚,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他强调要有个问题意识,要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那么这就是两条了,一条就是说不能否定、不能无视我们已经取得的进展和成就,第二条就要承认我们现在还有好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那么这两句话,我觉得体现了一个思想,就是体现了一个辩证法的观念。

他说这个的时候,我就想起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里面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说马克思、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不是辩证唯物主义,他强调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个绕口令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他是用黑体字来表明了不同,就是说辩证唯物主义他强调的是辩证。那么历史唯物主义,他用黑体字来表示的是历史,所以实际上就是强调一个观念,就是要用辩证的、历史的观念来看待问题,那么用在理解习近平关于这两个不容置疑,我想他实际上就体现了这个思想,就是说强调历史辩证法,强调在特定的条件下来分析、来看待问题。

那么我想这个启示了我们一个问题,就是说在今天,我们要警惕和注意。前几年我们曾经出现过这个问题,我们那个中国模式就炒得很厉害,那么现在中国呢?也是受到人们很多关注的,那么关于中国模式又引起很多人争论。当时我就觉得,鼓吹模式可能不一定是个好事,而且鼓吹模式很容易被人当成一个靶子,很容易造成人们对你的误解和攻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警惕的东西。因为咱们都想,到底人家怎么看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对越南和朝鲜是做了很多事情的。好多人回忆也都讲,那时候毛主席不是讲要不惜作出民族牺牲来支援他们,现在支援的结果是什么呢?这个是见仁见智的说法。

所以这样一些情况汇集起来,又要形成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我们在讲历史的时候,我们得有个历史的观点、得有个辩证的观点,要讲到各民族和谐的一面,我们也要看到各民族本身之间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贯彻这个观念的时候,习近平所强调的就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一种历史的观念。这是我想谈的第二点。

三、坚定三个自信

第三个问题,我想要谈谈在习近平系列讲话中间,贯彻十八大所强调的三个自信,就是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他在系列讲话中,把自信和自觉这两个问题放在一块来说,那么也体现了自信和自觉相统一的辩证观念,这点我觉得我们也是值得对他已经发表的讲话和今后有关的一些政策进行研究。我觉得我们在有些宣传工作中,过分强调了自信这一面,对于自觉的这一面,似乎有所不足,或者有所不够,而我想这两个方面,应该是相互衔接起来思考观察。当然这三个自信的前提是在这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来说明的,就说明我们要继续走的路,要肯定这一点,但是我想,他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经常讲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要自觉。

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是正确的,但这个选择并不是意味着固步自封,不是不需要继续完善和改善。就像前面我提到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前几天在总结中国模式的时候,有些人可能是好心,把它归纳成很多条,意思我们就是要在这个基础上面,照着这个就做下去。如果是这样的话,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本身就没有理由根据了,所以说我们强调三个自信,这是很必要的。但是如果三个自信不结合三个自觉,自觉地改革、自觉地前进,那样我们也可能会有偏颇,也可能会走到另外一个不合适的方向去。那么,三个自信强调的就是习近平在多次讲话里面提出的要有个定力,就是战略上要有个定力,要有主心骨。当年江泽民经常讲主心骨,习近平经常讲的是定力,就是说在根本上,在重要问题上不能动摇,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有变。

那么另外一点呢,我想他讲自觉,就是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一直在强调的,就是要促进活力的迸发,促进创造性的发展,提倡创新。因为中国发展到现在,成就应该不少,但是现在,大家在实际生活中也会感到,我们这两年,应该是相当得难,特别是经济,自从提出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后,曾经有一股风,就是觉得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口号提得有点不对,特别是批判什么“带血的GDP”以后,有的就说宁肯不要GDP,也要这样那样。这些东西呢,都是有一个观念、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没有看到或者不承认中国社会现在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还处于一个相当低阶的水平,而且这个低阶水平在中国的特定条件下要改变确实很难。

前些日子,我们接待了一些美国的学者,我们在休息的时候,瞎聊天的时候就说,都会有个共同感觉,美国得天独厚,那么大的地方,才有这么多人,我们才有多大点地方?养了这么多人,而且我们很多地方现在还不能住人。最近像西北一些省份,不是已经开始把不宜居的那个居民开始往外迁,这就说明问题很多了。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条件下,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有效地来推进这个东西。所以我觉得,在这里面需要把自信和自觉相统一起来,这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要求了。我想习近平同志在很多讲话中间反复强调的东西,更多的是强调要在自信基础上的自觉,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这是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改革任何时候都没有停顿,因为社会总在发展中间,每个竞争中间,总有不完善的东西,总有不恰当的东西,总有不实用的东西,这就需要改革,因此改革永远是一个前进的口号。

现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它又是跟前面所不同的,就是说在全面改革已经开展以后,基本框架已经有了的基础上,对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调整。那么也就是说,在全面改革,我觉得那个时候强调应该讲“破”字当头,是要废除旧制度,要敢于冲。那么现在呢?全面深化改革,一个很大特点应该是“立”字当头,要总结经验、研究现实、规划,所以是这样,一个是旧的制度已经有了相当的破碎,新的制度已经有所建立但不完善,因此就需要来完善新的制度,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东西。也正是这样,是合乎法治进程的要求。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研究这个机制之间的关系,求得一个自觉的,应该在这个问题有什么行动。这是我想谈的第三点。四、四种意识

第四个问题呢,我想谈谈习近平讲话中所体现、强调和强化的四种意识。我想重点谈系统意识、担当意识、务实意识和群众意识。

(一)系统意识/思维意识

贯穿在习近平系列讲话中间的四种意识,第一个就是系统意识,或者说意识思维。咱们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个系统工程,那么现在呢,经过十八大的梳理,我们这个系统工程的方方面面都已经有个大概的轮廓,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也系统做了很多梳理了。

那么我想,他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体现了一个系统意识,强调我们方方面面的事情是互相联系的,是相关联的。因此,到什么时候,做到什么程度,那么它要有一个很好的规划,所以这里面,他经常讲到要顶层设计,要有个总体部署安排,特别他强调了要维护中央的权威,要求把改革放在法治的框架之下来进行,那么照我理解,我觉得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要“立”,而且这个“立”又是从中央开始“立”,他在去年年底的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关于改革这个部署就讲了好多意见,其中就讲了各种类型,比如说你可以定了的,已经定下来的,地方可以做的就要抓紧做。有些东西比较大的,需要中央总的规划的,那就按照中央规划来做。还有些问题呢,现在可能时机还不到,或者是现在认识还不够统一的,条件还不成熟的,那么就需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

那么我觉得,这个系统工程的概念对我们在理解中央很多部署和做法上,都是值得考虑的。比如说最近很多人议论,中国当今对东南亚国家的态度上,有的就觉得咱们不够硬,是吧?比如像菲律宾这次捣乱,就应该教训教训他,那么我想,这个也是个系统工程了,你教训他以后,后续效应应该是什么?后边结果又是什么?这就是要通盘来考虑问题。这就说明系统的意识、系统的观念应该是得到强化。那么在这里面,他所强调的中央权威的观念,我记得好像在邓小平时期也强调这个东西,那么这个一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的积淀的结果,另外也是现实工作推进的必要,这是我想谈的一点,就是要强化系统意识。

(二)担当意识

第二,我想习近平在很多讲话中间突出了一个担当意识,我觉得这个担当意识也是很值得我们来关注的。他在很多地方都讲到,男儿应该有担当,强调中国共产党既然已经把历史责任放到这一代人身上,那么这一代就应该担负起历史的重任,我想这个担当意识也是理解和把握他很多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那么这个担当意识,我想它可能又和这两个观点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是责任意识,就是共产党的责任,既然强调要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那么共产党就应该担负起你的责任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也只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因此中国共产党将是一个长期的执政党,回答长期执政党的理由,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就是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一以贯之的组织领导下,我们的目标才能够实现。

那么既然这样,我们执政党全党就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现实来看,这个好像执政党的意识,可能上层、高层又是无从回避的了,他可能就比较强化了,在基层或者是说在很多已经不担任工作的的人,他在这个意识上可能就不强。-咱们好多,我接触了好多离退休的,都觉得现在我们不管了,而且呢,在这个群体里头,骂街的声音都是很响亮的,这么看不惯、那么看不惯。有没有道理呢?我觉得也有道理,但是我觉得,如果说咱换个方式、换一个思路来想问题,就请这些同志站在共产党的立场上,站在维护共产党立场上,做一点建设性的批评,就像这次全国政协的时候俞正声讲的,来个尖锐的,但是不要极端的,而且呢,我觉得应该加一句,应该建设性的。就是说你觉得这事不好、不合适,那么你考虑考虑、研究研究,怎么好,在现在条件下,怎么能做到这个?这样对我们整个党是会有好处的,因为我想,我也不清楚现在我们全党里面,这八千多万里面,像这样高龄的到底有多少,但是我想,应该是一个很大数量,而且这个数量我估计,在最近这一个时期里面还会增长。

因此怎么重视和发挥这些人的作用,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用主人翁的姿态来对待党的事业,而不是站在一个在野的角度光是批评。那么我觉得习近平在很多讲话里面,他在强调责任的时候,还强调一个紧迫,就是担当,为什么要担当?就是现在思路很紧迫,无论是中国的经济、中国的政治、中国的文化还是中国的社会建设,都有一个很紧迫的问题,需要我们重视来对待。

我想在这里头,习近平还强调一个观念,就是在强调这个担当意识得时候,还有一个敢当铺垫,他这是在强调,好多时候强调要一支笔,一本蓝图干到底,要做一些在你任内还见不到成效的的工作。那么我想,这个观念对于处在工作岗位的同志应该强调。这是我想谈的第二方面,就是担当意识。

(三)务实意识 第三,我想习近平这些年主持工作中强调了一个务实意识。那么务实应该有这样三个特点,一个就强调求实,抓住实际问题,得到实际情况。

第二叫务实,就是工作方案要切实可行。从实际出发,现在大家都会感到,政治局八项规定实行以后,反正有些地方也得矫枉过正了吧,是吧?我就知道中央党校有些老干部就很有意见,本来有时候组织他们出去参观参观什么地方,参观完了以后,可以叫他们吃顿饭,现在不能吃饭,说不能吃饭,老干部局的局长就不让吃饭,为什么?一吃饭以后,万一谁吃给照了相了,照相报上去以后,你们老干部倒不要紧了是吧?我们的局长这乌纱帽不就没了吗?所以我也劝,我说你何必呢?咱们自己吃不就完了,你不要凑这顿饭干吗的。

但是确实,你会觉得这个八项规定它很实,其实你说过去规定少吗?咱往上数,锦涛同志那个时候、泽民同志那个时候,就没有吗?也有好多规定,那时候不是讲好多规定就管不住嘛,现在就是这个,一个就是说这个方案比较实际,就是抓住了现在存在的问题,那么刚才也讲,一个叫求实,一个叫务实。

还有一条叫落实,还是讲刚才那八项规定,这个抓落实抓得很紧,为了这个处理了一批人吧,也有的人不信这个,躺着也中枪了,上回我到哪个军区去,他们后勤部一个干部就跟我诉苦,说你看,有两个同志要专业了,他就是因为今年过年的时候,陪着老同志出去吃饭,开了车,这个车牌照下来,照下来以后,不是老同志的车牌,是他的车牌,这就没说的,他说我是自己拿钱,自己拿钱也不行,是吧?这矫枉过正的现象可能都会有,但是你会觉得这段时间以来,抓落实的风气,特别他强调的叫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把好多事情弄得比较扎实,那我觉得这还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很有价值的。这是我体会的第三就是务实意识。

(四)群众意识

从十八届一中全会以后,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习近平就强调了,就是人民的愿望、人民的追求应该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群众观点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基本观点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但是说实在的,还是八大的时候,邓小平在修改《党章》报告中讲了一条,就是说,你执政党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面临着怎么处理和群众关系的问题,那么这一次习近平在很多讲话中间强调这样八个字,我觉得对我们理解群众观念、理解群众意识是很有价值的,他说要抓住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冤的问题,来入手做工作,一个盼、一个急、一个忧、一个想,是中央这一段工作的基本思路。那么这四个最,在今天来讲,是不是主要是有这样三个方面?

一个是抓发展,就是新的中央集体,还是在抓发展上面下了很大工夫,中国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发展解决问题。那么这个还是值得警惕,因为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个系统工程,因此方方面面都要开展,但是说到底落脚点还是靠发展,还是国家实力强有基础,才可能来解决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等很多东西。那么我想这四个最,第一是发展,第二是民生,第三是反腐败,我想现在它的一个大思路,就是可能就抓住这三个方面在做文章、在做工作。

在反腐败上,就强调老虎苍蝇一起打,而老虎苍蝇一起打实际上我觉得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需要建章立制,邓小平当年就讲了,你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情,就明确地宣布,就像这两年李克强不断在推动的,就是有个权力清单,那么这样就一目了然了。完了以后就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我想这个权力清单弄了以后,公务员也好做,老百姓也好做,要不然你模糊地带太多以后,也不好弄了。

所以像这些东西,就不能仅仅从就事论事,也得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思考、来对待这个问题。在群众意识中间,我想补充一点,就是跟群众对话,在我们宣传部门中间可能也有,就是怎么讲点接地气的话,那么习近平在这方面做了榜样,不仅是要从内容上满足群众的需要,而且能够在实践中间贴近受众,使他能够感到。

因为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比如咱们讲民生很多,而且对民生强调得也很多,但是我觉得有一点好像讲得比较少,就是强调这是有限度的、是低水平的,这一方面,我觉得宣传比较少,就是要讲到,人民生活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有它达到的极限的。我想最根本的有一条,就是中国这个地方,实在是人太多,可以活动的地方又比较少,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有限的资源怎么来满足这么多人的需要,这不是说现在改进没有空间,也不是给有些消极、不作为的行为辩解,但实际上,如果说你现在不要把标准想像的这么高,在普及性上多做点文章,那群众的反响和印象也会好一点。这是我想谈的一些认识。

下载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选人用人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选人用人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习近平强调用人选人“四有论”

    习近平三月内两提官员选用“四有论” 2010年07月19日 19:48新华网 7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唐山市考察工作。这是7月18日,习近平在曹妃......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党风廉......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

    河北人事考试网:http://hb.offcn.com/ 唐山人才网:http://tangshan.offcn.com/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机关党建重要论述》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机关党建重要论述》 【基本信息】 作者: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 编 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内容简介】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机关党建重要论述》一......

    刘旭涛: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新思路

    刘旭涛: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新思路 2014年01月09日11:07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原标题: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新思路 关于选人用人与组织建设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中指出

    2月2日,怒江州林业局召开干部职工大会,集中学习、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生态建设的指示精神。 会议指出,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

    如何认识习近平同志讲话中提到的中国梦

    如何认识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讲话中提到的“中国梦”?青年大学生党员为实现‘中国梦’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