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旭涛: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新思路
刘旭涛:总书记选人用人新思路
2014年01月09日11:07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原标题:总书记选人用人新思路
关于选人用人与组织建设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
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2013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十八大以来干部选任工作新气象
总书记选人用人新思路
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干部选任方面的讲话,可以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干部选任工作的主基调,明确在选任标准、选任方式和培养途径等方面的新思路。
选任标准:既要全面,更要严格
在2013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
用干部要全面,这里的“全面”有两层含义:一是横向内容上的“全面”,是指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要全面,综合素质能力要强;二是纵向时间上的“全面”,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全面地考察干部的表现。
用干部要严格,这里的“严格”是指对领导干部的选任标准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领导就是影响力,是带领大家做事的人,是给他人起示范作用的人,是让大家心悦诚服主动追随自己的人,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行为、举止等,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和所在组织的公信力。因此,领导干部级别越高,要求就当越严格、越苛刻。当然,用干部要“全面”、要“严格”,并不是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一味强调面面俱到,忽视干部的专业特长和个性,而是更强调干部选任标准的“底线思维”,尤其在道德品质、清正廉洁等方面,其“底线”要求必须要高于对普通群众的要求,不能将标准降低到一般的社会道德水准,甚至突破社会道德的底线。在遵守高于“底线”标准的前提下,应当尊重干部自身业务特长和良好个性的发挥,要用其所长、用当其时。
选任方式:既要科学,更要民主
习近平同志指出,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要紧密结合干部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要特别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把关作用。
干部考核是我国干部选任工作的前置性、基础性工作。尽管这些年组织部门对干部考核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出台了相关办法,但是在现今中国国情之下,如何在干部考核中充分体现科学性和民主性并将两者有机结合,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突出表现的问题有:一是考核内容侧重于经济发展、形象工程、短期政绩等显性、容易量化的指标,而轻视长远发展战略、基本公共服务、民生改善、生态效益等难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隐性指标;二是考核方式过分依据所谓的量化考核技术和投票方式,缺乏定性的价值分析;三是考核周期突出当期考核甚至年度考核,而缺乏从既
往任期追溯、长期实践检验的角度全面、客观地进行考核;四是考核程序和过程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考核结果缺乏公信力和说服力,经常“先了解主要领导意图然后再进行对号考核、考察”,“名为科学、民主的考核,实为实现领导意图”,这种披上科学民主外衣的人治手腕,在社会中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严重损害了组织部门的公信力;五是考核、选拔、任用的责任追究机制不到位,“边出问题边提拔”、“带病提拔”等现象仍屡屡出现,严重影响了组织部门选人用人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因此,要进一步对现有干部考核机制和做法进行调整和优化,要贯彻习近平同志强调的“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标准,就必须注重提高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培养途径:既要看理论学习,更要看长期实践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干部培养的学习和实践两大途径。他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经验表明,学习和实践是我国干部培养工作行之有效的两大途径。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要用更新、更高、更宽的理论视角总揽全局,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实践既是干部是否胜任的重要检验标准,也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实践表明,通过干部的多岗位交流轮岗、基层锻炼等形式,对丰富领导干部的阅历和经验、提高领导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才干、提升领导创新意识、塑造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际上,交流轮岗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具体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容易造成干部的“短期行为”。干部逐级晋升的规定、多岗位的交流轮岗以及干部年轻化要求等几种因素的叠加,无疑会产生干部在晋升的某个阶段或多个阶段“小步快走”以及干部队伍频繁调整的问题,势必会造成干部“快出政绩”、“急功近利”的心理;二是难以提升干部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水平。频繁的交流轮岗和晋升动力,使得干部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是否有空缺的岗位”,而不是关心“是否适合自己干”。三是容易造成“人走政息”、制度缺乏传承的问题。过于频繁的调整以及追求显性政绩的心理,会使一个单位的新任领导更喜欢搞形式主义的“创新”。因此,在如何处理好丰富干部的实践经验与培养干部“十年磨一剑”的踏实作风之间,必须要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正像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使这样的干部能够真正受尊重、受重用。此外,要注意区分不同类型领导干部的培养途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为不同类型的领导干部选任指明了方向。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第二篇:习近平选人用人新理念
习近平选人用人新理念
2016-08-18 16:58 学习中国
【学习索引】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选人用人问题是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了一系列选人用人的新理念。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干部。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根本标准,目的是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德,主要体现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道德品质、思想作风等方面;才,就是干事业的才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凝练而科学地概括了党的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既要求德与才缺一不可,又突出德的主导作用,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以德为前提、以德为基础、以德为先决条件。
三国时期,刘邵在《人物志》中曾提出“德才兼备,聪明平淡”的识人选人原则。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并把德放在首要位置。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德才兼备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周恩来同志也曾强调:“挑选干部的标准,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而政治上可以信任是先决问题。”陈云同志也具体阐述过德才兼备标准,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主。”习近平指出:“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同时,好干部的标准又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改革开放初期,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现在,我们提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等具体要求,突出了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概括起来说,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总书记用辩证统一的思维将“德”与“才”两者的关系有效揭示出来,使“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更加具体并与时俱进。
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要正确把握德与才的辩证关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的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的发挥。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就是选人用人要以德为前提、以德为先决,同样是能力强的干部,谁在德方面表现更加突出,就先提拔重用谁。对于在德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干部,本事再大也不能提拔重用。俗话说“就怕流氓有文化”,对已在领导岗位上且品德有问题的干部,应坚决拿下。当然,强调以德为先,也决不能忽视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一个干部有德无才,政治上虽然可以信赖,但难以托付重任,也会让人民失望。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必须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来把握、来贯彻,既要把好政治关、又要把好才能关,真正把那些品德好、同时又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干部选拔上来。
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要把握好干部的德。朱熹云:“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以德为先”,是用人标准的本质和核心,是选人用人的根本所在。“德”必须驭“才”,“才”必须从“德”,绝不能舍本逐末。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多数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人民群众对一些干部的意见,也主要集中在“德”上。要建立健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考察监督机制,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二、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在选人用人上,是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拉山头,搞小圈子、小团体,是区分马克思主义政党与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在选人用人上能够做到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用崇高的事业感召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人才,为一切忠于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的人提供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
“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我国古代就有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任人唯贤”的历史典故。不论亲疏贵贱,不论资排辈,有能则举之。95年来,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篇章,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党在选人用人上坚持“五湖四海”的原则,选贤任能,唯才是举,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都聚集到党的事业中来。在党的历史上,虽然曾经有过王明、张国焘搞宗派主义而导致革命严重受损的教训,但总体上,党内没有形成过强烈的派系斗争。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他强调:“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说:“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无数事实表明,坚持“五湖四海”,就会群英荟萃,人才辈出,事业兴旺;搞小圈子,“一朝天子一朝臣”,必然正气不彰,人心不齐,事业不振。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在选人用人时,必须具备宽阔胸怀,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广开进贤之路。境界决定眼界,胸怀决定视野。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扩大识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广开进贤之路,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境界源自公心。“任天下之大,立心不可不公”。有了公心,就能坚持原则、敢于负责、不为个人得失所困,不为人情关系所缚,不为歪风邪气所扰,对干部一视同仁;就能宽厚待人,着眼于人的长处,取大功,略小过,不以个人好恶衡量人,不以完美标准苛求人,不以才华过己妒忌人;就能抛弃个人恩怨,容忍和团结各方,启用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同甚至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坚持五湖四海,要敢于打破地域、身份、学历等方面的束缚,破除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在更大的范围内发现和选拔干部;要敢于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思维定势,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唯才是举、任人唯贤。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自2011年试行以来,今年已是第6年。中央机关公开选调公务员也在2014年首次开展的基础上,继续试点。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彰显了中央在干部工作上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决心。公开遴选与选调为优秀基层干部铺设了“高速路”、提供了“直通车”,在全党树立重视基层一线、倾斜基层一线的干部工作导向,优化了中央机关公务员队伍来源,为建设高素质中央机关公务员队伍开辟了良好渠道。习近平指出:“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是党对组织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的源头保证。所谓事业为上,就是要从党的事业出发选拔干部,选用那些真正有事业心、能干事创业的干部,像习近平所说的,“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所谓公道正派,就是选人用人要讲党性、讲原则,不讲关系,不循私情。毛泽东同志说过:“在干部政策上要坚持正派的公道的作风,反对不正派的不公道的作风,借此巩固党的统一团结。”组织部门改进作风,最核心的是坚持公道正派。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公道正派用人,投机钻营者就无机可乘,搞歪门邪道的人就难有市场,否则,各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就会泛起和蔓延。
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要严格、准确、全面地把握中央提出的选人用人标准,坚决防止选人用人的片面化。组织工作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选人,必须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做到全面准确把握,努力为党的事业负责。
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要严格程序,坚决反对选人用人上的形式主义。要切实防止程序上都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要求,而选出来的干部实际结果让群众不满意。要做到既走好程序又要达到效果。一是要严肃工作纪律。组织部门一定要讲纪律、执公正,不要把选人搞成作秀、造势。二是要立规矩、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三是要吃透情况,真正了解干部。古人讲,“世上最难之事莫过于知人”,要知人善任,全面了解干部情况。四是要正确集中,防止假民主,要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定程序落实到位。
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要着力选拔实绩突出的干部。古人说,“位必使当其德,禄必使当其功,官必使当其能”。对广大干部来说,只有立足于“干”,才能称职尽责;对选人用人来说,只有着眼于“干”,才能选出党的事业需要的干部。习近平指出:“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使那些对群众感情真挚、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那些说话办事有灼见、有效率的干部,那些对上对下都实实在在、不玩虚招的干部,那些清正廉洁、公众形象好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那些享乐思想严重、热衷于形式主义、严重脱离群众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党心民心。”
“尚贤者,政之本也。”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习近平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我们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原则,真正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
责编:熊
第三篇:习近平强调用人选人“四有论”
习近平三月内两提官员选用“四有论” 2010年07月19日 19:48新华网
7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唐山市考察工作。这是7月18日,习近平在曹妃甸港区25万吨级矿石码头考察时与工人握手。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核心提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近日在河北唐山调研时指出,要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真正把那些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努力造就推动科学发展的骨干队伍。这是习近平同志继今年4月海南调研时首次提出“四有论”之后的再次论述。三个月时间里,习近平同志两提干部选用“四有论”,树立起新形势下干部培养选拔的鲜明导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
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矛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创业难,守业更难;发展难,科学发展更难。当前,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解决我们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一些干部不能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关键在认识不深
个别领导干部在发展中只见物不见人、只求快不图好、只顾片面发展不讲全面发展、只重显绩不重潜绩、只重短期政绩不顾长远目标,从思想根源来说,都是因为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没有达到应有高度。
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于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 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
科学发展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30多年,成就举世瞩目,但传统发展方式存在的不协调、不平衡与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高,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是未来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官员不“换脑”,发展方式难转变
必须通过“内外夹击”的方式促使官员“换脑”,扫除他们思想上的障碍:改革评价机制,用转变发展方式的实际成效决定官员的升迁去留;增大政绩评价的透明度,用民声民意称量官员的政声„„以此“倒逼”官员自我“转变思路”——去除那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符的残渣、与转变发展方式相悖的污垢,换来一颗清新的“绿色大脑”。
三、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
科学发展是干出来的 需要干部动真情、出实招
科学发展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戒虚、戒假、戒浮,求实、求真、求深,动真情、出实招、求实效。
选拔干部要警惕3现象:“混”、“巴”、“熬”官不能选
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选拔干部,除了要坚决制止那种 “跑出来的官”(跑官),还要多注意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混出来的官”(混日子、不担责的官);一种是“巴上去的官”(只图上级欢心、拼命巴结而上去的官);一种是“熬出头的官”(不肯多做事,以年龄优势熬上去的官)。这种“混”、“巴”、“熬”的现象,被一些干部当作了升官的潜规则,尤需引起警惕。
重视对庸官懒官的治理
庸官、懒官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庸官、懒官最大的特点,是散漫拖沓、暮气沉沉。不论发展压力多么大、民生问题多么急、机遇变化多么快、上级要求多么紧迫,他们却总是快不起来,悠悠然地磨蹭着,心懒、嘴懒、手懒、身懒。这样的人多了,我们党就会失掉在艰巨复杂的革命、建设、改革考验中形成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变得迟钝、保守甚至麻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最后就会失去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四、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
领导干部要“重实绩” 不搞“花拳绣腿”
这里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真正对党和人民有益的实事?什么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科学发展无从谈起,而且还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贻害子孙。
官员政绩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三重检验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政绩面前,要经得起“三种检验”,(即: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习近平海南调研首提干部选用“四有论”
2010年04月13日 21:51新华网
习近平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新华网海口4月13日电(记者徐京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精神,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实践中着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证。
4月的海南岛阳光明媚,到处郁郁葱葱。11日至13日,习近平来到万宁、陵水、三亚、保亭、乐东、昌江、儋州、澄迈、海口和洋浦经济开发区、西联农场等地,深入农村、企业、学校进行调研。
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抓手,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习近平调研的重点。习近平先后到万宁市兴隆热带植物园、保亭县呀诺达热带雨林和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考察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文化建设。他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突出优势。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使青山更绿、海水更蓝、环境更美。
调研中,习近平十分关心民生问题。他先后到革命老区陵水县滨河新区和保亭县三道镇什进村了解扶贫开发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到西联农场考察棚户区改造及保障性住房建设。他指出,扶贫开发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整体推进的同时一定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最困难户的脱贫致富,使国际旅游岛建设真正成为惠民工程。在昌江县思源实验学校和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习近平实地考察了学校教学、学生食堂、实训基地等,对学校坚持扶贫与扶志、扶贫与育才相结合的做法给以肯定,鼓励学校继续搞好教育扶贫,勉励同学们发奋学习、提高素质、锻炼体魄,努力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材,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父母。在中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通威(海南)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习近平走进忙碌的车间,认真听取生产经营和自主创新情况的介绍。在乐东县卧龙岭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习近平兴致勃勃地了解他们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情况。他指出,把海南建设成国际旅游岛,一个重要内涵是通过结构调整发展区域特色经济,这就要把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与国际旅游岛定位相适应的产业格局。
每到一地,习近平都深入了解党的建设和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情况。他强调,学习实践活动已基本结束,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任务。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认真实施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创先争优活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习近平指出,大政方针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要坚持把选人用人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注意培养选拔那些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的干部,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调研期间,习近平与海南解放60周年老战士、老同志代表座谈,对广大老战士、老同志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调研结束时,习近平召开海南党政干部座谈会并讲话,希望海南的同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努力把海南的工作做得更好。
第四篇: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选人用人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定稿]
选人用人的新理念新方法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选人用人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
刘旭涛
2014年07月07日08:16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选人用人的新理念新方法
刘旭涛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从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看,选人用人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但选人用人又是世界公认的难题,因为从人与物的比较而言,人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个性等方面,充满了诸多可变的因素,因而选人用人就难以有单一的尺度和标准。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
认识事物必须把握规律,选人用人也须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就选人用人发表了多次讲话。讲话内容,不仅继承了我党历史上选人用人的宝贵经验,同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许多选人用人的新理念、新方法。通过学习这些讲话,我们可以发现,习近平同志在选人用人方面始终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选人用人的规律,始终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践行选人用人的方法。
用辩证思维看待选人用人的德才标准
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五条标准的提出,与我党长期坚持的“德才兼备”标准高度一致,也是新形势下“德才兼备”标准的进一步发展和细化。
要以辩证统一的思维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两者虽然是识人的不同维度,但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此消彼长的关系,必须要把“以德为先”作为“德才兼备”的前置条件。中国自古就有“先做人,后做官”的先人教诲,虽然“才”是施展能力、取得业绩的重要基础,但缺少了“德”,能力和业绩就失去了正确方向,甚至成为祸害。在德才标准方面,前些年一些地方和部门曾经出现过将“德”与“才”对立起来的倾向,认为用干部不求“十全十美”,只要干部有能力、有水平,在德方面的可以降低一点标准。甚至有人将操守方面的某些缺陷,作为“有性格”、“有个性”的象征,拿“缺德”、“低俗”当“魅力”。这种倾向不仅使一些干部放松了对自己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要求,而且长此以往难以塑造干部队伍的清风正气,甚至滋生歪风邪气。
因此,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好干部五条标准,尤其在干部的思想道德方面提出严格要求,不仅对以往“德”方面出现的“虚化”、“弱化”问题,提出更具体、更严格的标准和解决措施,而且用辩证统一的思维将“德”与“才”两者的关系有效揭示出来,使“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用辩证思维处理好干部考核的科学有效和简便易行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指出,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要紧密结合干部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
干部考核是干部选任工作的前置性、基础性工作。尽管这些年组织部门对干部考核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出台了相关办法,但是在现今中国国情之下,如何在干部考核中处理好科学有效与简便易行之间的关系,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突出表现的问题有:一是考核内容侧重于经济发展、形象工程、短期政绩等显性、容易量化的指标,而轻视长远发展战略、基本公共服务、民生改善、生态效益等难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隐性指标;二是考核方式过分依据所谓的量化考核技术和投票方式,甚至简单以分数替代政绩、以票数替代民意的现象,而不愿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做综合分析;三是考核周期突出当期考核甚至考核,而缺乏从既往任期追溯、长期实践检验的角度全面、客观地进行考核。
要正确处理科学有效和简便易行的关系,就必须坚持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上要科学,操作上要简便;“科学有效”寓于“简便易行”之中,“简便易行”体现科学精神。
用辩证思维强化选人用人的权责一致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多大的权力就有多大的责任,失责就要追究。特别是在选人用人方面,在今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新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新条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突出了党组织对干部选拔工作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从一个方面看,加大了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特别是一把手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但从另一方面看,实际上加强和明确了权力主体的责任力度。权力给你了,责任也相应地给你了,出了问题就要追究你的责任。
从辩证思维的角度看,权力与责任是对立统一的:权力是责任得到有效落实的制度保障,责任则是对权力范围的有效制约和限定。在前些年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确实出现一些选人用人权责脱节的问题。尤其是在选人方面,出现“唯分”、“唯票”现象。党组织沦为计票人、监票人、记分员的作用。应该说,竞争上岗、民主推荐等方法是选人用人的重要手段,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确实成为某些领导规避用人失察责任的借口。甚至在“分数”、“票数”的包装下,使选人用人披上科学民主外衣,而真实目的在于实现某些领导的个人意图。
因此,要正确处理选人用人权力与责任的关系问题,就必须规范权力运行,做到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的机制。
用辩证思维处理好选人用人中个人努力与组织培养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干部培养的学习和实践两大途径。他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
经验表明,学习和实践是我国干部培养工作行之有效的两大途径。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要用更新、更高、更宽的理论视角总揽全局,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实践既是干部是否胜任的重要检验标准,也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实践表明,通过干部的多岗位交流轮岗、基层锻炼等形式,对丰富领导干部的阅历和经验、提高领导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才干、提升领导创新意识、塑造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际上,交流轮岗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具体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容易造成干部的“短期行为”。干部逐级晋升的规定、多岗位的交流轮岗以及干部年轻化要求等几种因素的叠加,无疑会产生干部在晋升的某个阶段或多个阶段“小步快走”以及干部队伍频繁调整的问题,势必会造成干部“快出政绩”、“急功近利”的心理;二是难以提升干部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水平。频繁的交流轮岗和晋升动力,使得干部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是否有空缺的岗位”,而不是关心“是否适合自己干”;三是容易造成“人走政息”、制度缺乏传承的问题。过于频繁的调整以及追求显性政绩的心理,会使一个单位的新任领导更喜欢搞形式主义的“创新”。
因此,在如何处理好丰富干部的实践经验与培养干部“十年磨一剑”的踏实作风之间,必须要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正像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使这样的干部能够真正受尊重、受重用。此外,要注意区分不同类型领导干部的培养途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为不同类型的领导干部选任指明了方向。
第五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谱好选人用人“三部曲”
“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在第十九个专题中,总书记对选人用人工作作出了重要论述,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必须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让德才兼备的干部脱颖而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才会一往无前。在新时代,组织部门势必要谱好选人用人“三部曲”,坚持号准脉,划准线,选好干部;
坚持能者上,劣者汰,用好干部;
坚持正清源,筑底线,管好干部。
号准脉,划准线,选好干部,谱好选人用人“前奏曲”。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破除积存多年的选人用人制度顽疾,要敢于打破深层次利益网络,要敢于提拔使用改革“闯将”,为优秀人才开通绿色通道,不断完善选人用人的机制。号准脉,严控选人用人标准,选拔真正“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德才兼备”的好干部,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划准线,严守选人用人的“标准线”,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发展实际,广揽有利当地发展、有利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人才,真正地选好、选对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稳步提升打下一针“强心剂”。选好干部,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才能吸引人才,量体裁衣,有的放矢,为人才做好配套服务,才能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才能谱好选人用人“前奏曲”。
能者上,劣者汰,用好干部,谱好选人用人“协奏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新时代,组织部门要练就“火眼金睛”,选拔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好干部,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能者上庸者下,让不作为、怕担当的干部主动让位,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及时顶上,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事,不断培育敢于担当、德位相配的好干部,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优者奖劣者汰,制定干部激励机制,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者”受益,推动形成“人人争先、人人奋进”的干事创业氛围,切实激发党员干部干实事、干好事的强烈动力,让干部“敢想、敢干、敢当”成为常态化。用好干部,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让贤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才能谱好选人用人的“协奏曲”。
正清源,筑底线,管好干部,谱好选人用人“警示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选好干部”“用好干部”的同时,更要“管好干部”。一方面,要正本清源,筑牢底线,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组织部门要时刻做好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工作,给党员干部打上“预防针”。“做的事越多,犯的错越多”,这句话流传在体制内,因此,该容的容,让党员干部轻装上阵,该纠的纠,给党员干部改过的机会,容纠并举,让党员干部卸下心理包袱,撸起袖子加油干。另一方面,要做好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考核工作,为培养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坚强保障。扎紧干部监督、管理、考核的制度笼子,切实做到监督体系全覆盖、管理体系严标准、考核体系常态化,方能树立新时代干部管理的良好导向,方能谱好选人用人的“警示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