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教研活动发言稿
科学教研活动发言稿
今天是科学常态课的教研活动,很荣幸我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教研的素材。既然是我提供的教研素材,我就不对自己的课作较多的评价,留着大家一起讨论。蒋老师给我了五分钟的发言时间,我就结合我的这节课,谈谈关于常态课的一些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我认为常态课应该是日常教学中课堂现状,它包括教师常态、学生常态、内容常态、过程常态、方法常态等。虽是常态课,但我觉得这里常态也要有一定的底线,我个人觉得应该遵行一定的原则,下面结合本节课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1、动手之前先动脑
学生的动手过程是受着学生思想控制的,这种思想影响着动手之后的生成。比如实验要求或是温馨提示等,很多情况下犹如用猪头请神仙,祈祷一通,咒语一通,结果神仙走了。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动手之前的先动脑。让学生实验之前先进行一次头脑风暴,让学生的实验过程按照一定的计划、一定的要求、一定的规范来进行。所以我在本节课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让学生自己找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等,让学生自己来当“神仙”,这样把一些被动的实验要求变成主动的实验规范,不仅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更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久而久之,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学以致用 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生活、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脱离的现实的教学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本节课的设计一直关注着学生的生活实际,一开始就就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勺子来引入,然后用学生具有生活经验的传热来引发学生的对热知识的质疑,引出实验,来研究物体的导热性能。通过第一个活动,形成新的关于热的良导体和来良导体之后,我马上让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对这个概念的应用,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来巩固刚形成的新概念。在课堂的最后,我提出了“生活中哪些地方不需要不传热,又是怎样处理的?”这个问题直接引导到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这个概念的应用,同时,也让课堂中的探究活动带到了课堂之外;同时,这个问题也指向了下一节课,为学习《制作一个保温杯》作了铺垫。
3、让学生成为课堂进程的主角
很多课堂往往脱离于学生的思维实际,都是教师拎着学生走,让学生双脚离地。常态课应该关注这种现象。我们在备课时首先要备的是学生,然后再来备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是源于学生的思维。所以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始终从学生的思维现状入手,整堂课提问较多,这种反馈的目的是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基础和思维现状,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
当然我们也不能被学生的思维所牵制,想方设法把学生思维引到正常地探究活动轨道。蒋老师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一堂科学课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暗线,另一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明线。怎么理解?我认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暗线应该是教师在充分理解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有坡度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构建和完美概念,完成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主体的明线就是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思维现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手段,来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举个例子说就是相同的教案在不同的班级来上课,会出现不同的教学过程,就是所谓的殊途同归。
听起来的我的发言好像一直在美化自己的教学设计,不好意思,这不是我的本意。但这个发言至少我给大家表达了我自己对常态课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理解,谢谢。
科 学 教 研 活 动 中 心 发 言 稿
科学教研组:陈燕丽
2013年10月10日
第二篇:科学教研活动发言稿
科学教研活动发言稿
今天我们教研活动研讨的主题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所谓教无定法。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关注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科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这种引入内容生动,富有趣味性,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动力亦在不断地增强。
二、关注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尤其在科学教学中,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追求活动效果,活动形式不能一成不变,适当花样翻新,有助于引起学生活动的兴趣。为了确保科学活动的有效性,开展科学活动时一定要让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科学活动中,对学生参与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活动后还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评价,把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在开展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科学活动的信息,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的能力,为组织有效的科学教学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关注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在目前科学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简单还是有难度的,是正确还是不全面的,都能听到教师的表扬语言。我们的评价确实要以鼓励为主,但更要注意方法。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一旦发现学生的解题结果与标准答案不符,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相关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与不满足常规的解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充分鼓励,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的火花。
对学生科学能力的评价形式应灵活多样。对学生在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科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科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科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科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科学教学活动之中。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教师要通过研究策略,讲究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快乐、轻松和高效地学习。
第三篇:湖南 小学科学 教研活动发言稿
科学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亲爱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告别了漫长的暑假,我们又迎来了风高云淡的金秋。今天是开学前的第一次教研活动。
为了更好地学习新课标、新课改理念,并让这些先进的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本次教研活动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我会先提出自己的拙见,也希望这是抛砖引玉。老师们可以畅所欲言,我们集思广益,让科学组教研活动更上一个台阶。
一、分组探究,科学实验教学——突出一个“实”字。
一方面,要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认识自然规律。同时,也通过实验操作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奋点,把注入式的教学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把学生被动式的学习变为主动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促使学生各种感官的协调一致,不仅使学生的技能得到训练.强化了新知识的掌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理解、记忆、创造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又为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学习一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一些内容:
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
二、合作学习,科学常规教学——突出一个“活”字。
小学科学教学由于它涉及的知识面广,涉及的事物也繁杂多样,不仅有事物表面的认识,更有对事物本质的探讨。在教学方法上要“活”。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出发,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加以引导。如可以用玩游戏的方法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气氛,感染学生。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回家作业,科学特色作业——突出一个“扩”字。
小学科学涵盖了中学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它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本质特征、现象及规律的启蒙学科。教学中,不能只是就本教本,在作业布置方面也应该加以引申,适时地去发散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篇:科学活动教研(模版)
组长发言:
在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发展中,幼儿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组长发言:
教学策略一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乐于探究,敢于探究,大胆发现。
主持人: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提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教育要求。科学活动是幼儿主动探究的一个过程,老师都会提供材料给幼儿进行操作,引导幼儿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幼儿探究能力,促进幼儿发展。
第五篇:教研活动发言稿
学习反思 进步
好生办中心小学 杜莉莉
通过参加与黄山实验小学的校际教研活动,使我对音乐教学有了更好的认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方面,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一)以趣激情,引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天性活泼好动,思维无拘无束,如果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唱游课学习习惯,将会对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帮助很大。以趣激情,让学生熟悉课堂常规,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音乐教学的特性就决定了课堂常规的特殊性,从问好到师生介绍都体现出一定的音乐性。如果单纯用说教的方法进行,只会让学生感到单调、枯燥,转眼就忘。如用儿歌代替指令,学生就会很喜欢并且乐于接受。让学生在琅琅上口的儿歌诵读中知道游戏、行走、坐、站的常规。例如:上课时学生交头接耳不会倾听,我就说:“小蚊子嗡嗡叫,不爱学习爱讲话,人人都不喜欢它。”律动教学结束后,老师说“一二三”——学生答“快到位”边说边迅速安静回到自己的座位。朗朗上口的儿歌既富有节奏感,又善意地提醒学生必须遵循的课堂常规。
(二)、积极调动学生情感参与音乐活动。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喜欢游戏,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们应该大胆地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他们把音乐转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简洁的肢体语言去体会音乐的内涵。因为肢体语言是情感的表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则可以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其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同时,要加强师生合作,强化体验。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能进行情感体验。这个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开放课堂教学,促进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学会创新,充分调动好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要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进行音乐课堂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立课堂教学常规,目的是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老师有计划,严格落实,持之以恒,才能形成。
1、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要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因此,音乐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听音乐的方法,养成认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如:音乐一开始要静静的听,完整的听,随着参与听赏的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寻找“为什么?”让学生懂得音乐像文学作品中的文字,也有它自己的一套传情达意的手段。
2、运用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给学生表演、表现的机会:唱得好,唱得坏是一回事;敢不敢唱又是一回事。对于一些害羞、性格内向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敢唱,不愿唱的情形,经常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允许他可以找班里的朋友和他一起唱,逐步帮他们找到自信和勇气,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敢于当众歌唱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自信心、一种做人的勇气、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总之,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音乐教师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不断的思考、探索和创新,课堂上言传身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要上好一堂音乐课是不容易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与探索,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