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备课
第三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3.完成“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过程与方法: 1.教学时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写法上的特点。
2.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3.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主、独立阅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
学法:搜集相关资料,独立阅读、思考,与同学讨论交流,自主发现。
课时安排:本组教材用11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教学准备:
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②自学生字新词。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
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 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
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课文7段,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
过渡语: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
2.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
汇报10—11段,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镇定自若,体会父亲为革命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汇报17段,体会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汇报其他段落,从敌人凶残和野蛮体会当时社会黑暗。
尽管敌人似魔鬼一般,父亲却表现的镇定自若,这样勇敢坚强的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同桌合作读8--17段。
3.汇报被捕后部分
19段从“乱篷篷”一词你想到什么?(出示19段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出示22段,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难道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留恋自己的妻子吗? 教师小结:父亲为了革命事业早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更爱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愿意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他觉得值,这就是一个革命者,他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亲人。学生再读22段。
三、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1.课件出示李大钊图片: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
2.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战友眼中的好同志,却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同学们自由读29-30段,体会全家人的悲痛心情。
3.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眼前的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缔造者,你想说点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在书中。
四、领悟表达,展示收获
1.文章中的父亲给在座的每一位留下太多的感动,相信作者在写作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浏览全文,你领悟到怎样的表达方法?
教师总结:作者按事情顺序,采取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很深印象,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
2.作业
⑴抄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⑵课外阅读《红岩》《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书籍。⑶了解李大钊的其他故事。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时局严重 形势紧急 高度负责 被捕中 不慌不忙 态度严峻 勇敢坚强 被捕后 乱篷篷 生死置之度外
11* 灯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学重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教学准备: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哪见过灯光?在灯光下你有何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板书课题)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3.默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
三、同学交流,读写结合
1.围绕自学内容,同学间交流自己读文章感受。(可从内容上交流,也可从表达方法交流)读好郝副营长的话。
2.课件出示:郝副营长和我的对话,同学自读、指读,体会此时对“多好啊!”这句话理解。3.教师依据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课堂动态生成。“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三次,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一画读一读有关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深深被郝副营长那种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而英雄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或同学们说点什么呢?赶快拿起笔把它记录在课文插图旁。
四、领悟表达,课外拓展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好书推荐: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板书设计: 11* 灯 光
看(灯 光明 温暖)事物
听(“多好啊!”)联想 → 忆往事 憧憬灯 事物 → 想战友 惜今天 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板书课题)
二、激发兴趣,初读感知
《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讲稿你们的爷爷奶奶曾经背过、爸爸妈妈也曾经读过,文中究竟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呢?
1.通过课前阅读“资料袋”和预习课文,你知道《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
2.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3.交流初读收获 ⑴认读生字词
⑵指读课文,校正读音
⑶交流讨论: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三、品析词句,理解感悟
围绕“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层层深入,进行具体表述的?细读课文,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会感受到毛泽东主席语言表达的魅力。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开头明确提出谁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为人民服务? ⑴出示句子:“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去掉“完全”、“彻底”两个词,比较读,体会两个词语中包含的意思。
说说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为解放人民而不惜流血牺牲的事例。⑵再读开头,感悟写法。(直接点题,亮明观点)⑶根据提示背诵: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的,是彻底地()的。张思德同志就是()。
2.读2—5自然段,理解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⑴默读,思考:课文从几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⑵再读,动笔划出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⑶根据学生发言,顺势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先理解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句意思,然后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可联系刚学过的课文里的李大钊、郝副营长等战争时期的人物,也可联系和平时期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人物。)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围绕怎样对待批评讲了哪几层意思?是怎样一层一层讲下来的?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联系过去的或现在的事例,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也可以是身边默默无闻的,说说怎样对 待别人才是为人民服务。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战争时期,聆听着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成立;建国以后,人们背诵着《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换来了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今天,你们──21世纪的少年朗读着《为人民服务》,收获到了什么?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读写字词,加强积累
(重点指导“鼎”的笔顺,读写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二、品析片段,感悟写法
1.品读课文2.3自然段,说说毛泽东主席在论述“人死的不同意义”和“正确对待批评”两方面内容时,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增强说服力的?(引用名言、举例子)
2.这两段都围绕中心意思进行了分层表述。再次朗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三、读背摘抄,积累内化 1.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2.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板书设计: 12 为人民服务 完全 彻底
13一夜的工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2.了解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教学重难点
1.从周总理一夜工作情景中,体会总理的劳苦和简朴,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课前准备:总理工作照片,重点句段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周恩来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任国家总理。通过课外阅读,你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
2.周恩来总理生前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完全、彻底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何其芳同志去亲眼目睹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读,感悟“一夜”
1.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生活简朴、工作劳苦)
2.初读了课文,你对周总理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⑴默读课文,文中的哪些描述让你深受感动,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⑵有感情地读一读划住的句子,在旁边标住自己的感受。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评价来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小学阶段学到的读书方法去阅读课文。如:善于抓住文中印象深的场景、人物或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善于通过重点词语体会它们在表达方面的作用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探究阅读,感悟“每夜”
1.周总理这样简朴的生活、劳苦的工作只是何其芳看到的一个晚上吗?从文中找依据。2.阅读课后“资料袋” 3.补充阅读
周总理身患重病后,仍然每天坚持工作二十多小时。经常是一个会还没结束,另一个会又等着他参加。有一段时间,由于过度劳累,总理的嗓子哑了,医务人员只好在总理去开会前,用药水给他喷喷嗓子。周总理干起工作来,经常是顾不上吃饭,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只好带上点干粮,请总理在途中的汽车上吃;有时这个会刚开完又去参加另一个会,来不及吃饭,工作人员只好用开水泡几块饼干,递给总理,在开会时喝下去,算是吃饭了。
4.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三十年后的今天,读着课文,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周总理伏案工作的身影。他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的精力。1976年1月,当周总理逝世的噩耗传来时,举国上下,一片悲哀。联合国也降下半旗悼念这位世界伟人。)
四、指导实践,延伸课外
1.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伟人之初──周恩来》、《共和国风云录》。2.召开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板书设计: 13 一夜的工作
厚厚一叠文件 工作任务重
画、思、问——工作极端认真 工作劳苦公鸡叫明了 彻夜工作崇敬
上午„下午(时间长)
一夜工作
一张 两把 一盏爱戴
生活简朴两杯 一小碟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
2.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感受习作的快乐。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
⑴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⑵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
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⑴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⑵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
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⑴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⑵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⑶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习作评改 1.自改自评
a 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 ⑴老师修改了什么? ⑵老师是怎么修改的?
b 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C 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2.互评互改 a 交换作文
⑴ 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⑵ 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b 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3.全班交流
a 指名朗读作文。b 师生评议
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今天,我们用笔播种了希望。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一粒种子、一个渴望。这次习作我们就以“种子”为序,将大家的习作汇编成册。拜读它们,我们仿佛在触摸着一颗颗萌动着的心。祝愿大家的理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过程与方法:
2.积累革命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a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二、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单元测试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课时备课
和乐中心学校
夏雨莲
教材内容及建议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本组课文追纪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备受酷刑,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荣;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恩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恩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编选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基于本组课文的特点,本组课文的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本组教学时间可安排12—14课时,两篇精读课文可安排4—5课时,略读课文可安排2—3课时;口语交际可安排1课时,习作可安排3课时(包括讲评),“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与“日各月累”合用1课时,“课外书屋”的1课时可以开展一次班组读书会,让学生交流阅读革命题材小说后的感想。
课时备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感情直挚感人,语言朴实自然。
教学目标:
1、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尖锐、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匪徒、拘留、乱蓬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理解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文中的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了解时代背景,正确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4、了解李大钊被捕前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自学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我们每天都背着书包来到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本组课文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去缅怀革命先辈。今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英雄—李大钊。
二、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
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解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
2、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是河北乐亭县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当时,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下令通辑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4 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6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了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牺牲时年仅38岁。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①将课文读通顺,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意。
②读后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注意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认真读读反映李大钊革命精神的句子,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感想。
2、认读生字新词,提醒“胖”字的读音,“峻、舅”字的写法。交流词语“军阀、宪兵”的意思。
3、组织交流:①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②课文写了他什么事?③本文按时间的顺序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4、指名反馈,理清层次:2—7自然段(第一部分):写父亲被捕的经过。8—17自然段(第二部分):写父亲被捕的经过。18—29自然段(第三部分):写我们和父亲在法庭上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30—32自然段(第四部分):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悲痛万分。(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 5 上、被害后)
四、品读课文,感受人物的形象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一部分内容,重点读读这段中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2、组织交流如下句子:
①“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从中你能看出什么?(体会李大钊每天都早出晚归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忙。)
②“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报到火炉里去。”
父亲为什么要将这些东西丢到火炉里?(体会当时局势的严重)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会到当时局势的严重?(工友阎振三被抓)
③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为什么平时慈祥,耐心回答我问题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①引导学生抓住“含糊”和“耐心”进行对比体会李 6 大钊对亲人的慈爱和对工作的认真严肃。②“含糊”感受局势的紧张。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入敌人手晨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3、启发思考:从以上语句可以看出当时的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对此,李大钊持一种什么态度?他会离开北京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李大钊的话“不是常对你们说吗?„„我哪能离开呢?”
4、组织讨论: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李大钊怎样的精神?(体会:李大钊明白处境的危险,但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体现了他忠于革命,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感悟品质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大钊是一个革命者,他不顾局势的危险,不顾个人的安危,坚持留在北京进行革命工作,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他这种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李大钊被捕的经过和在法庭上与敌人做斗争的情景,由人物的语言,行动感受人物的精神。
2、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响应和作用。
3、体会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交流重点句,感悟李大钊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文回忆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被捕前”这一部分,通过对重点句子的交流,体会到了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李大钊言、行的句子,感悟他的伟大精神。
二、学习“被捕经过”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启发思考:这是一群怎么样的敌人?
(凶狠、残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抓住“像一群魔鬼”、“满脸横肉”等词体会)
3、引导谈话:面对如此凶狠、残暴的敌人,李大钊的表现怎么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品质?(不慌不忙,保持着他那贯有的严峻的态度。他在敌人面前表现很镇定,临危不惧。)
在这里,李大钊的不慌不忙态度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中还有哪些内容也形成了对比?(启发学 8 生以“一拥而入”、“挤满”等词体会到敌人的兴师动众,而抓的仅仅是父亲和“我”两个人,这也是鲜明的对比)。
4、小结:这一段我们通过对比的学习,体会到了李大钊作为一个革命者在敌人面前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
三、学习“法庭上的斗争”
1、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李大钊精神或品质的句子来。
2、交流品读句子:
①“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平静而慈祥的脸。”从“乱蓬蓬”、“没戴眼镜”你想到了什么?“平静”“慈祥”又说明了什么?
(启发学生体会到:李大钊虽然受到了折磨,但依旧坚强。“慈祥”体现了他对亲人的爱。)
②“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面对亲人的哭声、喊志,李大钊为什么仍那么安定、沉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到: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革命工作;正因为他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 9 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
3、指导朗读句子②。
四、学习“被害之后。”体会首尾呼应的好处。
1、自由读最后一段。
2、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点拨:在得知父亲被害后,母亲和“我”仅仅是悲痛吗?“咬紧牙”说明什么?
(对亲人的怀念,对敌人的憎恨)
3、现在我们把第1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你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4、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找出相关句子,体会好处。
五、总结谈话,升华感情。
学习了课文,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李大钊的崇高精神,他忠于革命事业,面对敌人坚贞不屈。同时,我们也感受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之情。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李大钊等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永生难忘:1927年4月28日 前 被捕前:局势严峻、工作紧张被捕时:敌人凶恶法庭上:毫不畏惧被害后:沉痛怀念
父亲镇定机智坚定憎恨敌人11
后 呼应
第三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
一、教材分析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本组课文追纪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备受酷刑,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荣;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恩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恩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二、教学目的编选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四、教时安排
1、两篇精读课文可安排4—5课时
2、略读课文可安排2—3课时
3、口语交际可安排1课时
4、习作可安排3课时(包括讲评),“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与“日各月累”合用1课时
5、课外书屋”的1课时可以开展一次班组读书会,让学生交流阅读革命题材小说后的感想。
第四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组单元备课[模版]
第三组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这一专题编写的。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主要有《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
[教材分析]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十六年前的回忆》讲述的是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灯光》讲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毛泽东有《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煤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最后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夜的工作》讲述的是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难点]
1、研读描写事件中人物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高贵的品质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并掌握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3、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弄清部分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4,了解议论文的一些论述方法。
5、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学法指导及文章感悟]
1、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性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课时安排]
本组教材可安排12~14课时,两篇精读课文可安排4~5课时;略读课文可安排2~3课时,口语交际和回顾拓展可安排2课时。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模板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章(组)
三
学习内容
《温暖的记忆》
单元内容
分
析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组成。五篇课文中《永远的歌声》、《秋天的怀念》、《“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精读课文,《花边饺子里的爱》、《为了五美元的礼物》为略读课文。这五篇课文把我们带入了爱的世界,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爱是无形的,它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是永恒的,它使人终生难忘;爱是伟大的,它给人无穷的力量。五篇课文紧紧围绕“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揣摩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课后编排了15道思考练习题,这些题目提示了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要求和教学重点。课文中编排了五幅插图,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课文的重点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在“语文百花园”中安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在“温故知新”中编排了四项内容,一是认识修改符号,通过修改短文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和运用新出现的四种修改符号;二是拓展与交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领悟到的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三是阅读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国风写的一首诗歌《我有一个梦想》;四是积少成多,编排了“新三字经”中有关讲孝和悌方面的内容。“口语交际”活动,安排的话题是“人间处处有真情”,要求学生选择生活中体现人间真情、让自己感动的事情进行交流,交流时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待清楚。“习作”练习要求以自传的形式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成长中的主要经历。
单元学情
分
析
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是作者感受爱、奉献爱的经历的记叙和描述,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深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故事中饱含的深情,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教育和启迪。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建议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体会和交流,从而树立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还需要加大朗读力度。
学习目标
1、识字写字:能够随文识字32个,会写生字25个。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与教育。
4、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可以让学生选择生活中体现人间真情、让自己感动的事情,与同学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并能以传记的形式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写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与教育。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
学习时数
16课时
备
课
分
工
课
题
课时
11、《永远的歌声》
12、《秋天的怀念》
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4*、《花边饺子里的爱》
15、*《为了五美元的礼物》
语文百花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