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稿

时间:2019-05-14 17:0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刑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刑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稿》。

第一篇:刑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稿

刑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稿

现代警务工作对广大刑警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通常讲的素质一般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四大方面,心理素质在这四种素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警务工作的质量。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的基础,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心理素质不可能提高。今年上半年,刑侦局在一些省份就刑警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刑警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也有个别民警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问题也很正常,因为刑警也是普通人,也是血肉之躯。既然是普通人,普通人遇到的各种问题,刑警同样也会遇到,甚至普通人遇不到的问题,刑警也会遇到。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面对,问题都可以解决。如果忽视问题的存在,任其发展,后果则不可预料。在实际工作中因心理压力过大,不懂调适方法而精神分裂,行为失常的民警有;知法犯法的有;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有;随意开枪伤人的有;更为严重的是伤人后自杀或因无法摆脱心理困扰而自杀等等,上述这些情况尽管是少数,但影响极坏。这一切都与自身心理不健康和心理调节能力差有直接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心理健康和调适问题,讲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健康虽然只有两个字,却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追求。传统社会人们对健康的理解:身体没有毛病就是健康。

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强调整体健康观。上世纪4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人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所获得的一种稳定、和谐和完善的状态。

首先健康是一种稳定的状态,不能说今天身体没毛病,心情舒畅,就是健康的。明天心情不好、感冒了就是不健康的,这里的健康指的是在相对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健康是稳定的,而且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这三方面是和谐的。一个人如果生理上没有毛病,很强壮,而心理上总是小肚鸡肠,焦虑抑郁,对工作和生活没有兴趣,也不能说是健康,因为在这个人身上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不是和谐的。现在我们国家要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和谐警队。在所有的和谐建设中心理和谐是基础,没有人的心理和谐,其他和谐无从谈起。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和谐心理的概念,这是非常正确的。将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综合起来和谐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才能算健康。

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具有正常的智力。一个智商有问题的人无法与别人进行交流,听不懂别人的话,别人也无法理解他的内心世界,不能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这样的人心理也不会像正常人一样健康。一个人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但并不是说智力正常的人心理都健康。研究表明,一个人是否获得成功智商占20%,情商占80%。

2.有积极的自我观念,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有人会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自己还不了解自己吗?其实真正能够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过高容易使人自傲,过低容易使人自卑。要想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①通过社会比较评价自己。这里的比较不是盲目的攀比,而是与自己可比的人比。⑵结合所属群体评价自己。⑶与自己的期望值相比较评价自己。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古希腊有一个神话故事,讲一位英俊的少年叫喀纳索斯,一天他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便一见倾心,再无心恋及他人和他事,在水边依依不忍离开,最后憔悴而死。后来心理学上就用喀纳索斯的名字来命名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的人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优点重视、夸大,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自己应该享有别人没有的特权,缺乏同情心,喜欢指使他人,对别人的批评过分敏感。听到别人的赞美之辞就沾沾自喜,反之则会暴跳如雷。对别人的才智十分嫉妒,有一种“我不好也不让你好的心理”这类人由于缺乏同情心,往往人际关系很糟,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的心情,加之他们有不切实际的高目标,往往容易在各方面遭受失败和挫折。这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而导致最终结果,需要进行心理调适。在工作中,有人竞争上岗没有成功,总是心理不服气,怨这个,怨那个,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总认为自己干得很好。其实有人适合做将才,有人适合做帅才。工作做得好的人,不一定适合做领导工作。即使当上领导,也不意味着你就成功了,因为领导的担子和责任比一般民警更大,需要付出的也更多。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看对自己,才能心情舒畅心理健康。

3.能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心境。任何人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是以情绪活动为背景的。情绪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满足了就高兴,不满足就生气。人得喜事精神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都说明情绪影响身体健康。中医上也讲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也就是说人的喜怒哀乐都与五脏六腑有着一定的联系。刑警的工作常常会发生上述这些情绪,我们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健康。情绪健康的标志:情绪活动必须事出有因,情绪反应要与情绪产生的原因相一致、情绪反应要适度、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能够自我控制。

在实际警务活动中,许多客观情况都是刑警们无法预料的。有时案情重大,情况紧急,甚至来不及和家里人打招呼,就得马上出发,奔向千里之外。到了异地他乡,等待的往往是各种各样的困难,心理体验无以言表;在抓捕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各种未知因素更是多见,有时途中车子突然抛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十万火急,体验着强烈的焦虑感;有时出现车祸,一边要抢救受伤的同志,一边还要抓捕人犯,进退两难;在执行公务过程中,用枪不慎,防卫过当的情况更会给刑警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长时间自责,长时间情绪低落,心境不良;当执行公务受阻,鸣枪不响时,当事刑警既恐惧焦虑,又无可奈何。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在事实面前,闭口不语或者狡辩抵赖,往往会使刑警情绪激动,怒不可遏,处于激情状态,当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时,往往就会声高语重,甚至想动手动脚。对于一些复杂案件,为了不发生盯梢盯丢了,抓人抓错了,将犯罪嫌疑人问死了,犯罪嫌疑人自残或自杀了等情况,刑警时刻都得绷紧警惕细胞,谨慎小心,提心吊胆地工作。即便是这样,仍会出现个别犯罪嫌疑人突然死亡、或逃之夭夭、或自残等情况,办案刑警精神紧张焦虑,羞愧内疚,甚至恐惧失落。上述这些情况,往往会使刑警情绪高度紧张,甚至几天都不能平静下来。

如果案件久侦不破,刑警还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苦思冥想,彻夜难眠,责任感和压抑感相互交织,极为惆怅,有多少难言之苦,无人知晓,只能借大口大口的吸烟,来理清头绪,缓解无形的压力。如果案件被破获,参战刑警各个喜出望外,回忆起艰辛的侦破过程和当初做出的正确分析判断,各个心花怒放,异常兴奋,甚至慷慨解囊,一改平日简单凑合的饮食,开怀畅饮,高兴至极。这种喜怒失常的情绪状态,对刑警的身心影响是十分不利的。刑警的情绪充满了忧愁与快乐、愤怒与欢喜、深思与悲痛、激动与平静,压抑与欢畅,这些两极性的情绪相互交叉,导致了刑警长期处于起落不平的情绪之中,倘若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就会影响刑警的身心健康。因此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4.有坚强的意志。意志就是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和阻碍的能力。要想实现目标,困难是常见的,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尽己所能克服各种阻碍,实现自己的目标。刑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想到和想不到的困难都需要竭尽全力去克服,这就要求每一名刑警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力。

5.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刑警的人际交往与普通人的人际交往有所不同,要做到人际关系和谐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刑警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交往对象十分复杂。有普通百姓、犯罪嫌疑人、证人、受害人等,这些人在年龄、性别、职业、品德、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生活经历、个人爱好等方面各部相同的人。不管办案警察喜欢还是不喜欢交往的对象,都必须交往,而且要有成效。要想达到满意的交往结果,刑警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交往方法。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通常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交往对象之间彼此有比较深的了解,交往双方形成的关系比较牢固。而刑警的人际交往有相当一部分不具备这些特点。有时,可能只是一面之交就到此结束,有时可能是多次交往,仍一无所获。刑警人际交往的特殊性,决定了每一名刑警都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人际交往问题,系统地学习有关知识,不断探索有效交往的方式方法,提高人际交往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和谐交往。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的一个原则:喜欢别人的人,才能被别人喜欢。喜欢他人的前提是发现他人的长处。

6.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作为一名刑警,适应环境的能力尤为重要。在具体工作中,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现实都要求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无论是化装侦察、卧底,还是一般的调查取证,都需要办案刑警“入乡随俗”适应各种环境。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还是一般办案民警,都要正视现实,适应自己的岗位。今年是公安部提出的基层基础建设年,一些民警被下沉到基层,想不开,甚至闹情绪。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适应能力差的表现。

7.具有完整的人格。人格就是一个人的个性,它是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慢慢形成起来的,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既包括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个性倾向性,也包括一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具有完整的人格是说人格的各成分之间是和谐一致的,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是表里如一的。当然,在某些具体警务活动中,办案民警的表现可能会有表里不一的情况,但这是有意识的,是工作的要求,这不能说是心理不健康。如果不是有意识的,是不自觉地表现出的嫉妒他人,敏感多疑、偏执等特点,就是心理有问题的表现。

上面所说的心理健康的标准都是相对的,在生活中谁遇到不顺心的事都会不高兴,谁都有不开心的时候,只要这种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后,减弱或消失了,他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如果他总是长时间处于此状态,或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状态越演越烈,这就是不健康的,需要进行心理调整。

怎样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异常?

心理异常时的主观感受是判断心理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心理异常时,个体常常(而不是绝对)出现以下一些特征:

1.痛苦感

在心理异常时个体常常会出现明显的难受感觉,情绪低落,心里烦躁。心理异常的类型多种多样,比如有认知障碍、情绪障碍、人格障碍和心理变态等等。这里只对常见的情绪障碍进行简要说明。

常见的情绪障碍是焦虑障碍,也叫神经官能症简称神经症。它是一组非器质性大脑神经机能轻度失调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某种特征性的神经症。如神经衰弱症、焦虑症、强症迫、疑病症、恐惧症、抑郁症和癔病等。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将神经症、神经病和精神病的概念混淆起来,其实它们有不同的含义: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的疾病,大都有神经组织形态的病理性改变,常见的有脑血管疾病、癫痫、中风等。神经症和精神病都是心理疾病,是以神经功能失调或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病。神经症是一组大脑机能轻度失调的精神疾病,而精神病是一组大脑功能严重紊乱的精神疾病,比如幻视、幻听、妄想、思维分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等。

神经症共同的特点就是 ⑴尽管当事人有各种躯体不适的痛苦感觉,但没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⑵心理冲突,精神痛苦。患者觉察到自己处于一种心理矛盾的状态,但不能自拔。典型的表现是体验到他自认为自己应该控制的心理活动而自己控制不了的矛盾心理,比如焦虑、持续性心理紧张、恐惧、缠人的烦恼、自认为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强迫观念等等。⑶精神活动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基本正常。⑷自知力良好,患者对自己的病态有充分的自知力并为此而痛苦,主动求医,求治心切。⑸神经症是一种持久性的心理疾病,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

2.生理和心理功能紊乱

在心理异常的时候,人的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被打乱,表现在该休息时,不能进行很好的休息,该工作时,又不能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突出的表现有失眠,胃肠功能紊乱胸闷、心悸等。

3.关注中心转移

在心理正常的情况下,个体心理活动的中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它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思考不同的问题。心理异常时个体关注的中心往往不再是周围世界,而是自身,过度地关注自身的各种问题,并为此而苦恼。

4.异常心理固着

心理固着是指个体在一定时期内为某种想法所困扰,不知任何处理,无法排解内心的苦闷。在心理异常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心理固着,个体无论身在何处,总是思考消极的问题,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为自己不能解除烦恼而不能自拔。一般异常心理固着往往导致个体的意识范围狭窄,个体只关心、担忧自己的“心理问题”,而疏离周围事物。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情绪低落,心情烦躁,抑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注意力不能集中,并伴有失眠、肠胃不适等症状,就应该去医院看看精神科医生(有些地区称心理医生)。

二、正确对待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从应用角度看,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比如某人心情不好、焦虑、抑郁、人格障碍、心理变态等消极心理,都属于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范畴很广,它包括不同的层次,既包括一般性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也包括心理疾病。不同的问题矫治的方法也不同。

对待心理问题要有正确的态度。心理问题并不是高危职业人群的专利,在生活和工作中,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它就像头疼感冒一样,是一种常见现象,并不可怕,也不神秘,只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方式对待它,就可以减少或避免。

生活中人们一旦出现了心理问题,就应该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热线、互联网络等方式找心理咨询专家进行咨询。在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家的帮助下,尽快消除不健康的心理,使心理状态恢复正常。如果有必要,还应该主动到各地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医院的心理门诊去就诊,通过专家进行必要的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

为了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可以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报章、杂志或通过其它传媒,学习一些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避免一些心理问题的发生。

[ 本帖最后由 小鸡儿啄米 于 2008-8-27 22:00 编辑 ]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 阿郎(2008-8-27 21:36:35)

三、影响刑警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刑警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几点是:

1.工作压力。

绩效考核引发的压力。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措施。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确实激发了刑警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公安队伍的战斗力,无疑也增加了刑警个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责任倒查引发的压力。刑警职业的特点就决定了每一名刑警在工作中都必须严谨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哪怕是偶尔一次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轻则导致嫌疑人逃跑,重则要付出生命和血的代价。即使个人幸存,等待的可能不仅是处分、失去职业,也许还会面临着法律的制裁。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宣传教育的普及,老百姓的知法、懂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群众对警察的执法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稍不留神,就可能被举报、投诉。为此,各地公安机关都建立执法档案,层层签订执法责任状,开展执法考核,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刑警执法行为的管理和执法过错的责任追究。这些举措无疑对规范刑警的执法行为是很有好处的,但同时也给刑警带来了心理压力。

晋升引发的压力。“逢进必考”,“逢晋必考”,录用、晋职和晋衔都要通过考试。由于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在各种考试面前,一些老刑警感觉到无望。由于社会阅历、工作经验有限,一些年轻刑警看不到自己进一步发展的出路,觉得没有出头之日,长期饱受精神困扰,产生厌倦情绪。由于压力大,有些人出现了埋头拉车不看路的情况,也有些人想改行。这些压力影响了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成就动机,加重了刑警的心理负荷。由于一线工作任务多、强度大、待遇低,许多刑警身体受损,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患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的人数逐年增多。这就需要刑警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然而,很少有人懂得自我调节的有效方法。

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带来的压力。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警力不足问题十分突出。加班加点是刑警的家常便饭,再加上“严打整治”行动和各种专项斗争,十天半月不回家也是常事。除工作时间长以外,刑警的劳动强度也非常大。长期处于超负荷紧张状态,导致了刑警身心疲惫,神经张弛失去平衡,生物钟遭到破坏,患病人数逐年增多,带病坚持工作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舍小家,为大家”是常挂在刑警嘴边的话,这句话既体现了刑警的奉献精神,也道出了刑警的无奈和愧疚。有些刑警长期吃住在公安机关,外人看来是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实际上,这样做并不是刑警的真正意愿,只是迫于无奈。为了及时完成任务,只能如此。

工资待遇低引发的压力。刑警长期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但待遇偏低。工资待遇与其工作量不成正比。从表面上看,刑警的工资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如果将加班加点的时间也算进去的话,就大打折扣了。有些贫困地区,尤其是农村,正常的办案经费都无法保障,刑警的津贴和医疗费更难落实。这样的收入状况与超强的劳动付出形成了鲜明对照,使一些刑警产生了失落感。同时,由于手中握有执法权,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在清贫与富有、奉献与享受这些两难选择面前,刑警难免会产生心理压力。

恶意投诉引发的压力。投诉本来是警察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途径,而现今的恶意投诉已成为警察不可忽视的压力源。有些刑警由于恶意投诉误受到纪律处分,有些甚至被法院误判、错判。这些恶意投诉引发刑警的紧张焦虑。有些刑警烦躁不安,心情抑郁,承受不了这些压力而导致性格发生变化,内向、多疑,甚至失去了自信,处处谨小慎微,工作中畏手畏脚,有少部分刑警还出现了病理症状,甚至有个别刑警出现严重的精神分裂。由于害怕投诉,怕失误、怕出事,在一些刑警身上,出现了少干事或不干事的现象,这是心理压力带来的不良后果。

2.来自社会的压力

执法环境使许多刑警心理上产生了挫折感。有些时候,刑警非常需要群众的帮助,而周围群众却袖手旁观,甚至掩护犯罪嫌疑人脱逃,导致执法受阻。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如果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关注,其自尊心、自信心和满足感会大大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增强;如果当众受到排斥阻挠,其自尊心、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产生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是很难自行排解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犯罪人越来越狡猾,采取的作案手段也越来越隐蔽,案件侦破的难度增大。而基层刑警破案手段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一些大、要案,由于社会影响面大,媒体舆论十分关注,上级主管部门限期破案,党政部门催促破案,老百姓眼巴巴盼着侦破结果。如果案件一时难破,风言风语便难免出现,责备者多,理解者少。这些社会压力及案件本身的压力都集中压在办案刑警的身上,困扰着基层刑警。

社会认知偏见和媒体宣传引发的压力。社会对刑警的认知偏见也是刑警压力的一个来源。为了增加读者人数和收视率,一些媒体在报道执法内容时,揭露阴暗面的炒作远远高于对正面典型的宣传,甚至对一些刑警执法中的偏差、失误进行过度渲染,造成了少数群众对刑警执法行为的不理解甚至是曲解。有些侦查手段、侦查方式本属于职业秘密,报道出去可能对办案刑警造成不良的后果,可有些媒体把关不严,为了突出真实性,将其和盘托出。这无形中也加重了刑警本已十分沉重的心理负荷。

3.来自家庭的压力

刑侦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刑警在赡养老人、照顾家属、教育子女、从事家务劳动等方面,无法与其他行业的人相比。一连多日不能回家是常事。即使是节假日,也不能与家人团聚。有些刑警工作中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还经常回到家里撒气。刑警的妻子普遍抱怨丈夫的工作打乱了家庭的正常生活。因此,刑警常常遭到父母妻儿的埋怨,导致家庭关系不和。未婚刑警也常常因为不能按时约会而经常与恋爱对象闹矛盾。由于缺乏与亲人的有效沟通,客观上刑警就使自己在家庭中陷入了孤立的境地。长期繁忙紧张的工作,导致他们在妻儿老小面前总是有深深的歉疚感,似乎永远无法偿还。长期吃住在单位,沉重的家务劳动不得不都落到配偶和家人身上,这也加重了他们的抱怨情绪。由于长期生活没有规律,夫妻的性生活不和谐,双方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再加上夫妻沟通困难,久而久之便产生心理上的隔阂,导致吵闹纷争不断。失去了共同语言,轻则导致婚姻危机,为婚外恋的发生创造条件;重则导致离婚,各奔前程。一句话,刑警在承受繁重工作带来的压力的同时,还要倍受情感折磨。

4.刑警自身因素

新时期的公安工作对刑警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在的大多数刑警都缺乏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没有进行过专业心理训练,心理承受能力差,不懂得心理调控的方法,容易产生挫折感。我们在前面讲到情绪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刑警不懂管理情绪的方法,情绪长期起落难平。

刑警工作的危险性、挑战性、艰苦性、应激性是客观存在的,然而这些因素对刑警的影响却不是一致的,主要源于刑警的个体差异。这些客观因素,并不直接导致刑警身心受损,它们只有通过刑警对这些因素进行头脑加工,才被区分出轻重缓急,从而使刑警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进而影响刑警的身心健康。

上面我们讲了刑警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似乎对刑警已经构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其实,在各行各业中压力都是存在的,与其他行业相比,刑警的压力并不是很大的,比刑警压力大的行业还有很多。

四、刑警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保持刑警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这里我们重点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问题应对。作为一名刑警,首先要搞清自己心理问题的主要来源,是哪些问题使自己产生了压力。而后进行问题应对,即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问题解决了,压力自然也就减轻或消除了。如果问题确实是很难解决的,则需要调整认知和情绪。

2.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同样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效果是不同的。如果自己已经努力了,可面临的问题总是不能解决,甚至反复出现,这时候就应该理智地认识所面临的问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有人说,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折磨自己。既然别人有错误,就应该别人来承担责任,而不应该自我折磨。生活中的挫折是任何人都不愿意选择的,但又是客观存在的。人对挫折所做出反应的性质不是挫折本身所决定的,而是由认知者的认知态度所决定的。认知者对挫折的态度直接影响主体对它的加工性质,进而决定情绪体验的性质。如果一个人总是悲观失望,总是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十分敏感,认为世界对自己不公平,甚至固执己见,怀疑他人言行的可信性,做事总是谨小慎微,这样的认知态度就会使主体处处多虑,总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实际上是自寻烦恼,只会使消极体验增多。相反,如果一个人盲目自信,盲目攀比,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筹,这样的人往往也会处处碰壁,需要受限,也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所以,要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发现事情的积极方面,保持情绪乐观。

3.情绪应对。如果是客观上很难或无法避免的,认识上有无法想通,就应该进行自我情绪调整,即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有效管理自我情绪的方法很多,比如宣泄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情绪管理方法。怎样做到有效宣泄,方式多种多样,凡是对自己有益,对别人无害的方式都可以采用。(有个别人将嫌疑人作为自己的发泄对象,是不可取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发泄方式。通常的宣泄方法有:

谈一谈。有了压力,不要长时间闷在心里,可以找自己的知心人去说一说,讲一讲。家庭成员、信得过的单位领导、好友、老同学和周围邻居等都是基层刑警进行交流宣泄的极好对象。一个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沟通的刑警,在遇到某种主观或客观上的压力时,自然就得不到他人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心理压力因此会不断增加,甚至会导致生理上的不良反应,久而久之还可能出现身体上的病变。善于交往的刑警,在与他人的交谈中,消极情绪和心理压力会逐渐减轻或消失,甚至在他人的劝说和点拨下,能变压力为动力,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

喊一喊。喊叫也是发泄情绪的好方法。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条件,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去喊一喊,可以到山里、海边、空地等地方,将自己闷在心底的不良情绪喊出来。

写一写。记日记、写信等书写方式也能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可以将自己的不满,愤怒、冤枉和委屈,甚至是对他人的憎恨都一股脑地写出来,写得越详细越好。写得越深刻、“越解恨”,对缓解心情越有帮助,不过如果是信件,写好之后,千万不要寄出去。否则,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使彼此间的矛盾加剧。写好之后,最好是带着感情多读几遍,而后将其毁掉,不留痕迹。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自己的情绪调至平衡。

骂一骂。生活中,一旦有了压力,无法排解,人们常常爱发牢骚。这是因为发牢骚对缓解压力,稳定情绪有一定的帮助。需要注意的是,发牢骚、骂人容易引起矛盾激化,所以使用这种方法要谨慎,最好是找没有人的地方,别人听不到的地方去发泄一下。

哭一哭。人们通常认为哭是女人的专利,男儿有泪不轻弹。其实,男人有时比女人更脆弱,流泪的理由比女人更充分。当人们痛苦的时候,体内会分泌一种多余能量使我们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发生变化,打乱身体平衡。这种多余能量通过运动可以排出体外,也可以随泪腺排除,从而使身体和情绪达到新的平衡。

动一动。问题袭来的时候,可以通过运动进行缓解,比如跑步、打球、逛商场、吃零食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适量进行体育运动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形成良好的情绪。

笑一笑。(印度有专门的笑疗协会)笑可以缓解压力,放松身心,尤其是大笑。

4.学会抵消法。当某一挫折使我们产生不良情绪时,有意识地采取一些行动,寻找另外一些刺激,使之抵消原有的挫折。人的身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行为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人感到高兴时就会微笑;反过来,当一个人心里不大高兴时,如果微笑就会改变自己内在的情绪。当人们激愤、感情冲动、很想发作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采取行动的潜在需要,如拍桌子、摔东西、从座位上站起来,甚至捶胸顿足等。这时我们可以采取联系着积极情绪的行动,不是拍桌子,而是将桌子上的东西整理一下;不是捶胸顿足,而是把自己的上衣整理一下;不是摔东西,而是摸摸头发,向对方微笑;不是拍桌而起,而是站起来给对方端一把椅子请他坐下……这样做,就会抵消或削弱不良情绪的反应。

5.学会幽默。幽默可以缓解压力,调整心情,减少尴尬。例如有一天苏格拉底正在与一位客人交谈,他的妻子非常不耐烦,当着客人的面将苏格拉底大骂一顿,苏格拉底装作没有听见,一直没有理睬妻子,继续与客人交谈,他的妻子愤怒至极,找来一个脸盆,接了一盆冷水朝苏格拉底泼了过去,苏格拉底被浇了个透心凉。客人也觉得很尴尬。这时苏格拉底幽默地说 :“我就知道打雷过后,一定是下雨”。客人与苏格拉底不禁大笑起来,缓解了尴尬的场面。

6.学会心理代偿。人各有长短,一定要扬长避短,不钻牛角尖。一旦遇到了困扰,产生了失落感,就要分析失落的原因,如果困扰是自己的弱项造成的,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发挥自己的优势方面,用自己的优势替代自己的劣势。通过帮助他人,为他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也会使自己的心情好一些。一些人化压力为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也是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

7.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适宜的成就动机。每名刑警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系统,保持心理平衡。自我意识是在认识自己身心特征的基础上自己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判断、某种评价,具体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这三种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若自己对自己能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心理体验往往就会适度,适度的情绪体验可以使人保持心理平衡,减少心理压力。此外,自己要有适宜的成就动机水平。每个人在确立自己的成就动机的时候,都要考虑到自身条件,同时还要考虑到客观现实,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适宜的成就动机是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法。

8.修正不良的个性

不良的个性通常表现为固执己见、性情暴躁、孤僻、凡事爱后悔、盲目攀比、怀疑、好嫉妒等等。修正自己的不良个性要有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到做事情以事实为根据,不一意孤行,不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多从善意的角度理解他人的言行,不盲目攀比,保持心理平衡。如果一名基层刑警总是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及周围发生的一切,他就可能通过各种积极的方法来抵制、转移和疏导各种压力,从而不让它在情绪体验中引起不良反应、尽可能减小它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或利用它来产生一个有益的、积极的反应。

9.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家庭因素对刑警心理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其实,和睦的家庭生活是刑警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内容。良好的家庭氛围主要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较少出现打骂和不愉快等现象;家庭真正成为每个刑警的避风港,每个成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温暖、舒缓压力、放松自己;家庭成员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使刑警赌气上班,给刑警提供良好的心境。刑警也应该多关心自己的家庭,多与家里人沟通,求得家人的理解。不管走到哪里,心里装着工作的同时,还应该装有家庭。

美国一所大学曾经对5232个家庭进行了婚姻生活满意度调查,要求夫妻为自己的婚姻打分,满分为10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男士给自己的婚姻打7分,而大部分女士给婚姻打2分或3分。这说明很多男士对自己的婚姻很自信,做事情往往不考虑女方的感受,当女士真的想离开家庭的时候,男士才意识到自己的婚姻只有2分或3分。有些人在此时极力挽救自己的婚姻,经过努力学习,使自己的家庭重归于好;有些则晚矣。有人说夫妻之间存在着一个账户,双方愉快的时候,就是向账户里存钱;双方不愉快的时候,就是从账户上取钱,当账户里的钱取完的时候,婚姻自然也就解体了。希望广大刑警们与自己的配偶多增加快乐时光,使夫妻感情账户上的钱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美满。

第二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是人生幸福之本

21世纪是社会变革的时代。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享受高品质的物质生活已经不再是人们的唯一目标,健康的身心状态,才是每个人真正追求的。从电视、报纸、书刊对心理健康的宣传来看,人们对心理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了,但当社会发展到一个物质条件相对阶段时,人们的精神问题也越发的突出了。美国资深心理医生曾经断言:“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于中国人的生理疾病”,有资料显示我国13亿人口中就有1600万精神疾病患者,而且这一数据还在逐年上升。有句俗语:“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而我们生活在各种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来自自身进步的、经济的、恋爱婚姻家庭的种种压力,难免会造成我们心理失衡而出现心理问题。我们身边大多数人,甚至包括我自己,都已经切实感受到,在经济、文化、价值观等社会因素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所面对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经常受到抑郁、恐惧、焦躁、悲观等情绪的困扰,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无论你多么富有、多么渊博、多么伟大,只要心中充满了恐惧或者焦虑,就足以让你惶惶不可终日。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名人,也都逃不过心理疾病的困饶,例如:倾城四少”之一的乔任梁以及张国荣因抑郁症自杀;唱《城里的月光》的许美静,因失疯而打闹酒店,接受采访的时候承认自己患有抑郁症;《大话西游》中蜘蛛精的扮演者蓝洁瑛曾因抑郁症自杀未遂;台湾青春玉女范小宣也曾几度自杀,她在日记中写到:“为什么要快乐?要那么快乐干什么?在这个不快乐的世界上,被弄成很快乐的样子是很奇怪的事,真的不合理,此刻我很孤独,却不希望有人来陪我,可以大哭,但我压抑住了。”这是一个抑郁患者心理的典型体验,偏制和自闭。韩国影星演《王的男人》被称为比女人还美丽的李俊基也曾被抑郁困饶;最近汤姆·克鲁斯的第二任妻子凯蒂,患上了产后抑郁症而每天落泪。美好的生活要靠健康的心灵去感知,所以心理健康才是享受生活的根本。

二、激活你的阳光心态

当今社会竞争已经渗入到人的骨子里面,使人烦恼,心态变差.竞争是残酷的,不能改变,我们需要的是改变心态,在矛盾的夹缝中尽力保持一份好心情.我们来看一个场景,一位心理学家想知道人的心态,对其行为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于是他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首先,他让10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皆成功地穿了过去。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黄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内的一切,都惊出一身冷汗。这间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十几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小桥上走过去的。

心理学家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没有人回答。过了很久,有3个胆大的站了出来。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许多;另一个颤巍巍地踏上小木桥,走到一半时,竟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第三个刚走几步就一下子趴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动半步。

心理学家又打开房内的另外9盏灯,灯光把房里照得如同白昼。这时,人们看见小木桥下方装有一张安全网,只由于网线颜色极浅,他们刚才根本没有看见。“现在,谁愿意通过这座小木桥呢?”心理学家问道。这次又有5个人站了出来。

“你们为何不愿意呢?”心理学家问剩下的两个人。“这张安全网牢固吗?”这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反问。很多时候,成功就像通过这座小木桥,失败的原因恐怕不是力量薄弱、智能低下,而周围环境的威慑——面对险境,很多人早就失去了平衡的心态,慌了手脚,乱了方寸。

“心态就具有这么大的力量,从里到外的影响你。”因为情绪对人的健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人有九类基本情绪:兴趣、愉快、惊奇、悲伤、厌恶、愤怒、恐惧、轻蔑、羞愧。由于人的负面情绪占大多数,因此人不知不觉就会进入不良情绪状态。如果经常把兴趣和愉快这两个好情绪调动出来,你的心态自然就很阳光了。” 阳光心态是可以通过一些工具来加以塑造的。通过几个生动精彩的小故事,我们一起来分享四个简单易用的“阳光心态”工具。

1、心态变了,事情就变了

一个人因为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不如他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更重要。蚂蚁虽小,可以破坏大堤,一个人改变对事物的看法,事物就会改变。“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在古老的东方,有一个智者,他的一匹马丢了,邻居说你真倒霉,智者回答,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不久丢失的马领着一匹野马回来了,邻居说,你太幸运了,多了一匹马。智者回答,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儿子骑野马,从马背上摔下来,腿摔断了,邻居说,你真倒霉,就这一个儿子,腿还摔断了。智者回答,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过了一段时间,皇帝征兵,胳膊腿全的年轻人都在战场上打死了,智者的儿子由于腿断了为被征兵还活着。所以从大尺度的时间来看,任何事情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这样想,人就会变得洒脱、平淡一些。

2、活在当下,用好心情填括号

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括号是出生,右边括号是死亡,我们一生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要用靓丽多彩的事情、好心情把括号填满。

眼下你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升官?发财?买房?买车?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就是现在,“活在当下”是我们直接可以操作的。

雅典奥运会上的王皓在争夺最后一块乒乓金牌时,紧张的动作都变形了,刘国梁教练把他叫过来说了几句,王皓上去了,最后打输了。一个记者怒气冲冲的质问刘国梁,你刚才跟他说啥了?你怎么不能调整他的心态?刘国梁说,我告诉他要摆正心态。

如何摆正心态?如果刘国梁这样对王皓说,你现在争夺的是中国代表团的最后一块金牌了,你一定要想到祖国的栽培,党和人民的期望,如果你能把这场比赛拿下,你就会得到名车豪宅、美酒鲜花。王皓一定输。刘国梁应该这样说,你现在只要把握过程,把球打过去就行,别的一切都和你没关系;你技术比他强多了,你要藐视他,你一定能打败他!刘国梁如果这样说,王皓就准能赢。“活在当下,就要对自己当前的状态满意,要相信每一个时刻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

3、天堂、地狱由心造

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在本质上和财富、地位、权利没关系。幸福由思想、心态决定,心可以造天堂,也可以造地狱。一个日本武士问一个老禅师:师父,请问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老禅师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这种粗糙、卑鄙的人,根本不配和我谈天堂。武士被激怒了,嗖地拔出刀,把刀架在老禅师的脖子上,说糟老头,我要杀了你!老禅师平静地说,这就是地狱。武士明白了,激怒的情绪是地狱,把刀收回壳中。老禅师又平静地说,这就是天堂。武士听明白了,心情好就是天堂,马上跪下说谢谢师父。学会为小事高兴,就会有更大的高兴的事情出现。别人为你做了一点好事情,赶紧欣赏他,就会有更多好事情出现。西方有一条格言是,“怀着爱心吃菜,胜过怀着恨吃牛肉”。学会优待身边的人。有人说:我有很多铁哥们,但都在新疆,远水不解近渴啊。有人把办公室的同事当成对手,错了!怎样才能把别人变成天使呢?要学会感恩、欣赏、给予、宽容。

4、压力大的时候学会弯曲

成功学是对的,但如果不善于妥协,不学会弯曲,不善于对当前状况满意,那你就会永远生活在痛苦中。

成功学告诉大家,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不想当船长的水手不是一个好水手。但是很遗憾,只有一个能当船长,可能还不是你。

有人总是为未来担心,忧心忡忡,你不要庸人自扰,如果你担心的事情不能被你左右,就随它去吧,我们只能考虑力所能及的事情,力所能及则尽力,力所不及由他去。我们不能把美好一次享用完毕,留点缺陷、遗憾下次努力。

“活在当下,未来向导,向下比较,就能使你每天获得阳光心态。”

三、让快乐自己做主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看到的永远是静谧的湖水,幽静的森林,碧绿的草坪,呼吸到的永远是鲜花灿烂的味道,听到的永远是悦耳的曲调。然而我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并非如此的美丽。吵杂的环境、灰沉的天空甚至是清晨的一场阴雨,都会让我们的心情陷入低谷。我们没办法改变周围的环境,但我们可以管理好心灵的箱子,让快乐自己做主。每个人的心灵都象是一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种种记忆、情绪、欲望。记忆是无法被删除的,只有随时进行筛选,去除阴暗的留下美好的;情绪是无法克制的,只有随时进行梳理,学会宣泄和中和不良情绪,才会保持内心平静;欲望是无法控制的,只有随时保持理性思维和一颗平常心,才能将它压抑在能力范围之内,不至于让自己为其所累。

最后我想补充的一点就是给大家介绍一些平常可以用到的一些减压方法:

1.要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如书法、绘画、集邮、养花、下棋、听音乐、跳舞、打太极拳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此外户外活动最能减压。多参加爬山、春游等户外活动。

2.运用言语和想象放松。在心理学上我们称它为放松训练。通过想象,训练思维“游逛”,如“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绿茵的草地上”,“我舒适地泡在浴缸里,听着优美的轻音乐”,一定的时间内通过暗示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放松,恢复精力,让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你会觉得安详、宁静与平和。

3.想哭就哭。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心理学家曾给一些成年人测验血压,然后按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编成两组,分别询问他们是否哭泣过,结果87%的血压正常的人都说他们偶尔有过哭泣,而那些高血压患者却大多数回答说从不流泪。由此看,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

4.一读解千愁。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悲伤便付诸脑后,烟消云散。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不惧压力。

5.拥抱大树。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公园里,每天早晨都会看到不少人拥抱大树。这是他们用来减轻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据称:拥抱大树可以释放体内的快乐激素,令人精神爽朗。而与之对立的肾上腺素,即压抑激素则消失。

6.运动消气。法国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行业:运动消气中心。中心均有专业教练指导,教人们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做一种运动量颇大的“减压消气操”。在这些运动中心,上下左右皆铺满了海绵,任人摸爬滚打,纵横驰骋。

7.嗅嗅香橙。国外的研究橙发出的气味有利于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橙的气味仅仅有助于女性克服紧张情绪,对男性的作用却不大。橙发出的气味能通过嗅觉神经,刺激或平伏人类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细胞,对舒缓神经紧张心理压力很有效果。

8.吃零食。吃零食的目的并不在于仅仅满足于肚子的饥饿需要,而在于对紧张的缓解和内心冲突的消除。

第三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主讲人: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显然,这一定义过分突出了个人体验,而且最佳状态的标准也难以掌握。我国权威机构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郭念峰教授1986年在《临床心理学概论》一书中提出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

1、心理活动强度:即遇到突发心理刺激的反应强度。这与人对外部事件的充分理智的认识程度、人的生活经验、固有的性格特征、当时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神经系统的类型有关。

2、心理活动耐受力:慢性、长期心理刺激的应对能力。顺境与逆境的自我调试能力。

3、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的内在节律性。

4、意识水平: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

5、暗示性:易受暗示性往往情绪和思维很容易受外部影响而变化。

6、康复能力:与认识能力,经验,时间有关。

7、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人在自觉控制下实现的。

8、自信心:当一个人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务时,首先是估计自己的应付能力。有两个种倾向:过高,过低。自信心实质上是正确自我认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

9、社会交往:为类的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的剥夺必然导致精神崩溃,出现种种异常心理。一个人能否正常与人交往,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10、环境适应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是适应环境的工具,人为了个体保存和各族延续,为了自我发展和完善,就必须适应环境。因为,一个人从生到死,始终不能脱离自己的生存环境。随环境的变化,通过主动性和被动性措施使自身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这一过程叫做适应。有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心理异常包括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心理不健康分: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可疑神经症。心理咨询师负责协助心理不健康的人群回归健康,并为心理健康人群向着体验幸福快乐的人生目标成长与发展提供心理学指导。

二〇一三年九月

第四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摔倒了,自己爬起来

各位同学:

大家好!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每个人同样有着自己的烦恼。学习、生活、同伴交往等方面,常常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心理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教育。今天我们讲的话题是——《摔倒了,自己爬起来》

说到心理健康,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下面我们先听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芝加哥市。时间是一个星期天,一群中国留学生在路上行走遇到这样一件事:一对年轻的美国夫妇,带着一个3岁的孩子在散步,那小孩有点顽皮,不小心掉进路边的泥沟,泥沟里没有什么水。中国留学生想冲上去把小孩救起来,这对年轻的夫妇却阻止了他们,并且说:“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结果,小孩通过多次努力,终于从泥沟中爬了起来。

这个故事里的父母,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似乎有点不尽人情。一个3岁的孩子掉到泥沟里,自己不去拉他上来,而且也不允许别人拉他上岸,也有人认为这似乎有点太残酷。但是,这正是美国教育孩子的方式:让孩子树立自信,自立自强。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

下面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题目是《拿破仑救人》。

一次,拿破仑外出打猎,刚走到一条河,就听到一个落水者在呼救。拿破仑见他在水中扑腾,但却不往岸边来,而是马上举起猎枪瞄准他,说:“喂,你要是再呼救,而不向岸边爬,我就开枪打死你。”

那人听了,吓得忘记自己不会游泳,使劲用力向岸边游来。经过多次挣扎,那个人终于靠自己的力量爬到岸上。一上岸,他气愤地责问拿破仑:“你为什么见死不救,还要开枪打死我?”拿破仑从容答道:“我不吓唬你,你自己还不照样在水中淹死。现在你至少懂得:一个人可以自己救自己。”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考:如果不用枪瞄准落水者,那落水者的后果怎样?大家肯定会说,如果岸上的人不去救他,他肯定会淹死——因为他不会游泳。那个落水者一开始为何只在水中扑腾,但却不往岸边来呢?因为他对自己救自己没有自信,他照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维:不会游泳,怎么能爬上岸呢?后来又怎么能爬上岸来的呢?拿破仑的枪口激发了他求生的欲望,也激发了他的自信——一定要逃离枪口,否则将被打死,他的本能和自信,使他爬上了岸。这里拿破仑的一句话很有道理:“现在你至少懂得:一个人可以自己救自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要充满信心。当然,同学们要做的是懂得这个道理,而不是随意模仿故事中的行动!

自信会使你创造奇迹,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人物在其生活和事业的旅途中,无不是以坚强的自信为先导。

现在我们有的学生遇到一点小事,就说:“不可能”,“我不会”。那么今天我想对大家说今后不要在说此类话。你可以暗示说:“我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自信能孕育信心,你能通过充满信心的活动使别人对你和你的意见产生信心。其实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困难,实际上正是来源于你的信心不足,一旦获得了信心,许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自信能使你保持最佳心态,增强你进取的勇气。

心理学家曾做了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杯中,开始,跳蚤一下就能从杯中跳出来。然后,心理学家在杯上盖上透明盖,跳蚤仍然会往上跳。但碰了几次盖后,碰疼了,慢慢就不跳那么高了。这时心理学家再将盖拿走。却发现那只跳蚤已经永远不能跳出杯子了。实验启示我们:如果说自信不一定能让你成功,那么丧失自信你却注定会失败,因为你已丧失进取的勇气。

学习和生活一样不全是鲜花和美酒,风雨坎坷在所难免,我们如果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被压倒,怀疑自己的能力,被自卑感所控制我们就觉得学习充满痛苦,前途暗淡无光,成为学习的奴隶,失去学习的乐趣;相反,当我们取得了一定成就,恢复了自己的信念,我们就会感觉到自己有驾驭学习的能力,感到学习的美好,使整个人也因此充满快乐。

下面我给同学们介绍几种如何培养自己自信的方法: 方法一:心理暗示练习“我能行”

在做事和做作业以前,暗示自己“我能行”、“我能出色完成这项工作”、“我能很好完成这些作业”。这就产生了我要努力把这件事做好的信念,自然就会想出“如何去完成这项工作”的万法,就会排除各种困难,直至成功。

方法二:行走时抬头、挺胸,步子迈得有弹性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懒惰的姿势和缓慢步伐,能滋长人的消极思想;而改变走路的姿势和速度可以改变心态。快速走路能表现出超凡的信心,他的步伐仿佛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办一件很重要的事,更重要的是我会在20分钟内成功。”因此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就会感到自己信心在滋长。平时你从未意识到这一点吧?从现在你就试试看!

方法三:抬起双眼,目视前方,眼神要正视别人

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人家,我很自信,我肯定比你强。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在你旁边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什么都不如你,甚至怕你。因而要经常练习正视别人,使自己的眼睛为自己工作,就是让自己的眼神专注别人,以增强自信。同时,与人讲话看着别人的眼睛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

方法四:当众发言

当众发言是克服羞怯心理、增强人的自信心、提升热忱的有效突破口。这种办法可以说是克服自卑的最有效的办法。想一想,你的自卑心理是否多次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应明白:当众讲话,谁都会害怕,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你不要放过每次当众发言的机会。不敢当众发言,是怯场,缺乏自信。当众发言练习,既壮大胆量,又练就口才,是信心的“维他命”。所以请同学们在上课时尽量争取当众发言,畅谈自己的见解,不要怕说错,这样恐惧感就会逐渐消除,就会不断增加信心,下次更容易发言。否则,每放弃一次发言机会,就会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恐惧感会越来越强、自信心会愈来愈弱。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都不充满信心,那谈何别人对你充满信心呢?美国人家的小孩,一般长到18岁,父母基本上就把他们抛开,甚至经济上也不帮助他们,他们得自食其力。要自食其力,就得自信。有了自信,才能自立自强。

现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这些小孩子,平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很差,更缺少自信,老认为自己小,一切依赖父母。其实,你已经能做很多事了,你不妨去试试,你只要有信心,很多看来较难做的事,通过你的努力,你一定会做好,而且比你预想的更好。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饿了自己找饭吃。如果学习上遇到困难,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你树立崇高的理想,认准目标,树立信心,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你一定会实现你的理想。

现在大家跟老师一起来说:“我很重要!”“我能行!”当然,真正的自信不是喊口号,而是用实际行动去证明,你能行!六一儿童节马上就到了,希望同学们能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儿童节过后,我们就进入了期末总复习,希望同学们拿出刚刚喊“我能行!”的自信去迎接接下来的复习。你可以的!

2017年5月

第五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今天一来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其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同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畅途。什么是心理健康?其标准是什么?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根据我的研究,大致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算是心理健康了。

第一,有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总是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他们对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自己都是采取极其负责的态度,因而总是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生活,总是忘我地在为社会创造财富。对这些人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台阶,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而且总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向他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这类人用他们自己的行动去体验人生的价值,真切而深刻,所以总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反过来更能激起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二,对自我有恰当的认识。

世界上最困难的是什么?就是如何认识自己。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般能有“自知之明”,就是说,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学识、水平,既不高估自己,不对自己的一些长处和优势沾沾自喜,也不会自卑,过分地贬低自己,决不无缘无故抱怨、自责自己。反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便不能恰当地认同自己,或是莫名其妙地自傲,或是无缘无故地自卑,经常有意无意地掩饰自己的不足,心理特别敏感、脆弱,失落感极强,经不起风浪的折腾,存在严重的心理冲突,回避矛盾,无法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

第三,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人,在与其他人打交道的时候,有以下这些特点。

1.不仅在理性上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而且总是显示一种积极的、乐于与人交往的态度。

2.懂得在交往过程中如何尊重人、理解人,从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到他人的身上。

3.能够平等地、宽容地、客观地了解、评价对方,不势利待人,与人相处时,总显示出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积极的态度。

4.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能够注意他人的长处,能较虚心地向他人学习。

5.当他人有困难时,总能采取真诚的、有效的帮助。

6.当与他人产生矛盾时,能做到“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不主动出击,不“窝里斗”,能进行较好的沟通,并以理智的、合理的方式解决。

第四,有一个乐观的情绪状态。

情绪最容易反映人的心理状态,也最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一般来说,情绪健康的人有以下这些特点。

1.没有过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所以很少有烦恼、不快,精神状态永远是饱满的、乐观的。

2.在自己的人生遇到麻烦时,能做到泰然处之,决不自寻烦恼或自我折磨;

3.一般能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所以很少有麻烦的、别扭的事情引起自己心理的不快。

4.有修养,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当自己想发脾气时或暴怒来临时,自己能够意识到,并将其抑制于萌芽状态。

第五,有健全的人格。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都能平衡发展;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神风貌;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的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态度,对外界的刺激不会有偏激的情绪和行为;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能和集体融为一体。

第六,道德心态的健康。

道德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近几年来对健康内容界定的最新补充。一个道德不健康的人,很难说是一个完全意义上健康的人。那么,什么是道德心态的健康呢?大致有以下几点。

1.不做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事。

2.不仅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的能力,而且在自己的行为中去实践真善美,并能与假丑恶进行斗争。

3.能自觉地遵守社会的各种规范、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行为。

4.能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尽自己的可能为社会多做贡献。

5.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够无条件地服从,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于自己的生命。

第七,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是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比较难于处理的。但是心理健康的人并不因此而畏惧、害怕,而是能面对现实、正视现实、改造现实。对这些人来说,往往能做到审时度势,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能够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正确对待现实环境,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奢望中,因而能应付比较复杂的局面;当发现自己处于不利的或困难的境地时,也不惊慌、恐惧,而是冷静地处理,将不利转化为有利,将困境转化为顺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八,智力活动正常

智力活动正常,不一定是指智力超常(智力活动超常也属于智力活动正常的范畴),而是说,这类人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是正常的,能较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头脑清醒,不糊涂,反应敏捷,思维清晰,逻辑性强,该当机立断的时候就当机立断,毫不犹豫。

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

①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③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

④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如何为他们进行心理减压?

其实最有效的心理减压方法就是转移心理压力。具体做法如下:

俗话说的好,“笑一笑,十年少”,其实,大笑不仅能够让我们心情愉悦、看起来年轻,还是消除心理压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另外,在没必要说话时保持沉默,同样是一种较好的心理减压方法。还有,读书看报、写书法、练字、画画都可以很好地缓解心理压力,同时,还能够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和见识。

张家坡中心学校

下载刑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刑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二年级二班 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

    《物权法》知识讲座讲稿

    《物权法》知识讲座讲稿 一、《物权法》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物权法》,《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政治经......

    文明礼仪知识讲座讲稿

    文明礼仪知识讲座讲稿(上)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共同学习文明礼仪知识。 礼仪,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在社会的各种具体交往中,为了互相......

    楹联知识讲座讲稿

    国粹育人,教学宏开新世界; 楹联进校,师生竞写大文章。 杜兴民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根据省楹联二代会精神,楹联要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在这里交流对......

    文明礼仪知识讲座讲稿

    一、从二个小故事讲起: 张飞问路 越问越远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张飞和刘备一起赶路,在路上迷了路,张飞就对刘备说,我到前面去问问路吧。张飞是大大咧咧的人,做事鲁莽,他走......

    环境保护知识讲座讲稿

    环境保护知识讲座讲稿 马秀萍 同学们、广大团员: 今天,我和你们一起学习环境保护知识。 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一、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二、怎样保护环境?三、我们应该为保护......

    团知识讲座讲稿

    团知识讲座讲稿 一、从两个小故事讲起:张飞问路 越问越远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张飞和刘备一起赶路,在路上迷了路,张飞就对刘备说,我到前面去问问路吧。张飞是大大咧咧的人......

    文明礼仪知识讲座讲稿

    文明礼仪知识培训讲稿 ---政务活动礼仪第一部分 政务接待礼仪第一章 礼仪概论 一、礼仪的概念 礼仪:即礼节、礼貌。礼:即对别人的尊重。仪:即礼的具体表现形式。二、古今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