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融在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样例5]

时间:2019-05-14 18:1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荣融在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荣融在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李荣融在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荣融在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前不久召开的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分析了当前反腐倡廉的形势和任务,重点强调了树立良好党风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贺国强同志对2009年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央纪委全会的精神,研究部署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刚才,郝明金副部长就加强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福兴同志代表国资委纪委作了工作报告,国资委党委事先进行过讨论,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处于主导地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牢记使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战胜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等重大任务,积极应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等过程中,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发挥了顶梁柱的作用。国资委党委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反腐倡廉重大决策和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的工作部署,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进展,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初步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央企业特点的反腐倡廉建设路子。

一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体制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组织体制,“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管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反腐倡廉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按照党中央要求,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工作格局。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体制进一步落实,坚持推进落实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一岗双责”,与经营管理责任紧密联系的反腐倡廉责任体系基本建立,反腐倡廉建设齐抓共建的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综合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国资委党委认真落实党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推动中央企业把惩防体系建设纳入企业总体战略规划,确立了在企业管理体系和内控机制中构建惩防体系的总体思路和措施办法,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惩防体系初步形成。

二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机制逐步健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性措施。国资委积极开展中央企业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工作,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目前在17家试点企业董事会中外部董事都已超过半数,其中有3家由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出台了董事会、董事评价办法,出资人选派和管理董事会、董事会选聘和管理经理层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层分类管理新体制开始建立。董事会试点企业在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外派监事会工作进一步深化,适时推进当期监督,企业领导人员选用、收入分配、职务消费、非主业投资、产权转让、股权激励等出资人关注的重要事项纳入了检查重点,监督的灵敏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国资委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厅局按照党委统一部署,结合职能分工,逐步建立健全在国有资产监管各项工作中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机制。三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国资委成立以来,公布了21个部门规章和115个规范性文件,涉及中央企业改制重组、资产评估、产权转让、投资活动等权力运行的各项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建立了以经营业绩考核为核心,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央企业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分工、检查考核、奖励惩处、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不断完善。廉洁谈话、领导人员述廉议廉以及加强效能监察工作等一系列反腐倡廉的专项制度相继建立。2008年又探索试行了中央企业纪委书记向出资人报告履职情况的制度,将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紧密结合。2008年国资委纪委牵头、9个厅局参加,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落实廉洁自律“七项要求”、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情况进行了督查,强化对领导人员的监督,发现和纠正了突出问题。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一年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融入管理的工作思路,在协助党委抓好反腐倡廉建设中充分发挥了组织协调作用。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在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中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代表国资委党委向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取得的成绩,我们深切体会到,搞好中央企业的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在国有资产监管和企业改革发展大局中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把完善公司治理同强化权力制约结合起来,把加强企业管理同健全反腐倡廉机制结合起来,把提高企业科学发展能力同增强惩防腐败能力结合起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反腐倡廉面临的形势,看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严峻性。由于多种因素,我国当前仍处于腐败的易发高发期,反腐倡廉的形势依然严峻,中央企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少数企业领导人员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违规决策等违纪违法问题仍然存在,并出现了一些违法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失职渎职案件呈上升趋势。二是违纪违法手段多样。三是贪污贿赂案件数额巨大。四是商业贿赂案件仍时有发生。

深刻分析发生腐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少数企业领导人员放松个人世界观改造、放松道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等主观因素;企业权力制衡的机制还不够健全,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普遍建立,很多企业还是“一把手”体制;对领导人员包括下属企业负责人的监督还不到位,有效监督的制度、方法、措施和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监督的灵敏性、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反腐倡廉的教育还不够深入扎实,一些企业领导人员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还有差距。对此,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改进工作。在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中央企业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着力通过思想教育、制度建设、查办案件强化纪检监察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入。

二、加强领导人员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

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是每个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的六个“着力”,即着力增强宗旨观念、着力提高实践能力、着力强化责任意识、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着力树立正确利益观、着力增强党的纪律观念。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的要求,密切联系企业工作实际,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大力弘扬优良作风,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一是着力增强宗旨观念。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中央企业的党员领导人员来说,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巩固和完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荣,以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为耻,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强化基础管理,实现中央企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更要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既要防范经营风险,又要抓住机遇,促进发展,进一步发挥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顶梁柱作用,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着力提高实践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央企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领导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当前新的复杂经济形势下,要始终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永不懈怠、永不停滞、永不僵化,提高对科学发展规律、经济运行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避免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更要避免脱离实际、盲目决策。要树立全球视野,把握国际经济竞争的新趋势,着力提高有效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培育企业国际竞争的新优势。要提高管理水平,掌握管理的艺术,敏锐感受市场和形势的变化,准确把握市场机遇,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力度做好该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驾驭企业航母在市场竞争中平稳较快运行。

三是着力强化责任意识。中央企业大多分布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应当说,我们肩负的责任特别重大,任务特别艰巨,使命特别光荣。国资委每年都和企业负责人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意义非同寻常,责任书就是宣言书,就是公开宣布对国有资产的责任和义务。签署了这个责任书,就要努力兑现承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支持和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遵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处理好企业发展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实现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统一。要积极履行好社会责任,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提升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保障安全生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表率,做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的表率。

四是着力树立正确的业绩观。树立正确的业绩观是企业领导人员党性修养的一个重要体现。总的看,我们的企业负责人多数都有远大的目标、高尚的追求,都想为企业改革发展作出贡献。关键是要搞清楚做什么才能真正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企业短期业绩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埋头苦干,着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品牌,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过于注重短期目标必然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抵制短期非主业的盈利诱惑,不搞虚报浮夸,不盲目攀比,一门心思做好主业,扎扎实实搞好管理,实实在在做好账本,认认真真带好队伍。要加强科学决策,做出的重大投资和经营决策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五是着力树立正确利益观。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企业领导人员要坚持正确的利益观,自觉抵御市场经济的各种利益诱惑。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否认不讳言个人利益。我们按照市场规律初步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就是认同企业领导人员对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贡献,给予相应的当期薪酬和中长期激励,给予物质和精神激励以调动积极性,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但是,作为中央企业的领导人员,不能一味要求个人利益,不要心里老是搞攀比,不要总琢磨给自己找后路。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为私心所扰,不为物欲所惑,努力实践共产党员高尚的人生价值。

六是着力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加强党性修养、严守党的纪律,是对领导人员的基本要求。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下,我们要充分尊重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同时,还必须加强党的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就越是要严明纪律、令行禁止,保证政令畅通。要模范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模范执行有关国有资产监管的法规规章,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模范执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董事会的有效作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企业决策,严格按制度办事,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试点和第一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看,取得的效果十分显著。今年3—8月,中央企业也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中央企业要利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契机,着力转变反腐倡廉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创新有利于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到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各个方面。

(一)转变反腐倡廉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

科学的本质是实事求是。近年来,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腐倡廉工作规律,按规律办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不断在实践中认识规律、总结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指导反腐倡廉工作。要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加强党性修养,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能力和水平。要以科学发展观分析和思考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和改革发展的规律,破解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难题,研究反腐倡廉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把握企业产生腐败问题的新形式新特点,总结反腐倡廉工作的新经验新举措,按照科学发展规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性。要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企业主要领导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带头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做到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按照分工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工作。要在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工作中整体部署反腐倡廉工作,坚持推进反腐倡廉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把反腐倡廉的理念体现在企业改革和体制创新中,把反腐倡廉的措施纳入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内控机制等管理工作中。

(二)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中央企业要结合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实际,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把影响和制约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找准,研究明确本部门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要贯彻落实好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的要求,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加强在收入分配、职务消费等方面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坚决纠正收受礼金购物卡、投资入股谋利等违纪问题。要加强重点环节关键领域的监督检查,牢牢把住物资采购、招标投标、质量监督、项目验收等容易出问题的关口,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依法合规,杜绝商业贿赂,防止腐败行为,确保工程干得好,人员不出事,项目建设资金使用规范。要控制好内部风险,加强资金、采购、销售的集中管理,加强成本控制,加强对重要子企业的重大事项的管控,加强对境外资产的监管,有效提高集团控制力。要认真研究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严格防止借重组、上市之机核销优质资产、混淆资产性质、稀释国有股权等利用各种非法手段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创新有利于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创新有利于反腐倡廉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量的事实证明,体制机制出了问题,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办好。安然公司、雷曼兄弟公司就是很好的例证,虽然他们也有现代企业制度,但董事会失效,监督和制约虚位,最终造成了企业的垮台。最近中央纪委查办了某知名国有企业集团高管腐败窝案,并向党中央提交了案件剖析报告,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都作了批示。剖析报告反映,这个企业由于“一把手”独断专行,有关部门对高管人员疏于监管,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致使腐败渗透于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最终导致这个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绝大多数中层干部涉案,几乎“全军覆没”,教训极其深刻。当前,大多数中央企业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建立,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的任务还非常繁重。要加快推进中央企业建立完善规范的董事会,扩大董事会试点范围,健全董事会有效运作的制度体系,建立协调运转、有效制衡、规范运作的权力运行机制。中央企业也要参照董事会试点的规章制度,指导子企业建立规范的董事会。要继续探索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方法途径,继续推进纪委书记交流任职制度,落实好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述廉议廉制度和廉洁谈话制度。要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探索促进权力运行公开透明的方式,保证监督渠道畅通、控制到位,切实把反腐倡廉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到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中。要充分发挥监事会、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监督机构的作用,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果。

(四)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中央企业科学发展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加深,对中央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和冲击还在不断显现。中央已经明确,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中央企业在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肩负的任务很重。越是在各项生产建设任务繁重的时候,越要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要开展对中央有关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工程项目规划、立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央规定的投资方向,符合企业的主业和发展战略,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的项目,不能搞“形象工程”,防止盲目扩张。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重点开展企业并购、境外投资等项目后评价工作,落实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对超出主业经营范围和“三重一大”等重大问题要向出资人履行必要的报备手续。要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通过规范职务消费,开展效能监察,加强成本控制,切实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出席这次会议的还有国资委各厅局和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借此机会,我对国资委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反腐倡廉工作提几点要求。几年来,国资委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央企业和有关方面的总体反映比较好。国资委是国务院的特设机构,承担着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大职责。搞好国资委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反腐倡廉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各单位要严格按照中央和国资委的要求,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国资委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切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机关和直属单位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更好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强化责任分解,认真组织考核,严肃责任追究。抓住关键环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和关键岗位的监督,规范权力运行,减少行政审批,推进政务公开,逐步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大力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严格规范公务接待和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要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精简会议和文件,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减轻企业负担,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切实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同志们!今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积极推进,以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效,保障和促进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第二篇:李荣融在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荣融在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 2010年06月29日

文章来源 : 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一局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 李荣融

(2010年6月28日)

同志们:

5月25-26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习近平同志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人才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会议明确了我国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攀登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24字方针,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强调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的重点任务、重要政策和重大工程,为建设人才强国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会议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论断,准确把握了人才发展的战略方位和时代需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人才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5月27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召开座谈会,李源潮同志对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天,我们召开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规划纲要》,对新形势下更好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进行具体部署。

刚才,一汽集团等4家企业先后作了交流发言,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本企业人才工作经验,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代表国资委、国资委党委讲三点意见。

一、中央企业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国资委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动中央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2004年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国资委重点抓战略规划、宏观指导、政策研究、协调服务,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等指导性文件,推动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按照国资委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走人才强企之路,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到做强做大主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去谋划、去推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人才选聘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国资委一成立,就与中组部一起积极探索市场化选人用人新机制,连续6年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了111名央企高管。特别是2008年第一次公开招聘2名中央管理的总经理,实现了招聘工作新的重大突破,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被聘用的同志年富力强、充满活力,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同志已经走上了正职领导岗位,部分同志成为企业的正职后备人选。为推动中央企业加大市场化选聘工作力度,2004年国资委专门印发了《中央企业公开招聘经营管理者工作指南》、《中央企业内部竞争上岗工作指南》。截至2009年底,中央企业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市场化方式选聘的各级经营管理人才,从2004年的33.4万人增加到了52.1万人,增长了56%。通过市场化选聘,一方面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实现了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保证了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另一方面,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他们的新知识、新理念在实践中正逐步转化为改革的新动力、竞争的新优势,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上水平。

(二)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基础规章全面建立。国资委成立以来,牢牢把握出资人定位,始终坚持按制度管人,大力推进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创新。一是积极探索有别于党政领导干部、充分体现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新办法,会同中组部研究制定了《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2009年11月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这是我国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制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总规章,有力推进了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适应中央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会同中组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董事会选聘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的指导意见》、《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董事会、董事评价办法》,探索了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有效途径,建立了出资人选派和管理董事会、董事会选聘和监督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的分层分类管理体制。三是着眼于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在强化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基础上,会同中组部联合印发了《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形成了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与领导人员薪酬激励挂钩、综合考评结果与领导人员培养使用挂钩的考核评价体系。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按照中组部、国资委党委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也普遍制定了体现本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办法。这些基础规章的建立,为建设高素质的领导人员队伍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证。

(三)落实中央“千人计划”工作取得重要进展。2008年中央部署“千人计划”以来,国资委党委和中央企业党委(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引进了一批企业急需特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现已引进海外人才近400名,其中92人已列入中央“千人计划”,成为国家特聘专家。这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专业特长正在得到有效发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领军作用逐步显现。国资委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围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动中央企业建设国家级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目前,中央已经批准23家中央企业建设人才基地,其中神华集团等14家企业在北京集中建设未来科技城。中国石油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人才基地。基地既集中了大飞机、智能电网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又集中了低碳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体现了新一轮世界科技变革的潮流,代表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未来,对中央企业乃至我国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式提升、赢得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动权,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四)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逐步形成。国资委始终坚持业绩导向和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中央企业逐级建立以经营业绩考核为基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我们首先从规范收入分配入手,通过健全薪酬制度、强化业绩考核,使领导人员的薪酬水平与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紧密挂钩,实现了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在此基础上,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领导人员探索实施了股权激励。同时,国资委会同有关部委,对在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给予荣誉激励。2003年以来,中央企业共有46名杰出专家新增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两院院士已达到207人;26名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856名同志被国家授予全国劳动模范,1398名同志被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劳动模范。按照国资委的要求,各中央企业也都积极完善了“以岗定薪、按绩取酬、岗变薪变”的内部分配制度,部分企业还根据不同类别人才的特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并且普遍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对优秀人才的精神激励,有效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

(五)人才培养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紧密结合改革发展需要,广泛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工作,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高。对出资人代表,注重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战略决策能力,先后组织了450多人赴境外培训,实现了外部董事国际培训率达100%的工作目标。对经营管理人才和党群工作者,以提高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能力为重点,先后组织了374名企业领导人员到中央党校等国家级干部培训机构研修,近1600名中高级管理人员赴境外考察培训,2.8万人到中央党校国资委分校集中学习,有力促进了中央企业的管理创新。2005-2009年的全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50.3%由中央企业获得。对科技人才,通过组织他们参与重大项目联合攻关、重大工程技术改造,着力提升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2005-2009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3.3%由中央企业获得;2006-2009年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部由中央企业获得。对技能人才,重点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提高他们解决关键生产技术难题、掌握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2004年以来共有1683万人次参加了各类技能大赛和岗位练兵活动,128万人晋升了职业资格。

几年来,通过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有力促进了中央企业改革发展。2002-2009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万亿元增长到21万亿元,增加近2倍;销售收入从3.4万亿元增长到12.6万亿元,增加2.7倍;上缴税金从2915亿元增长到11475亿元,增加2.9倍;实现利润从2405亿元增长到8151亿元,增加2.4倍;七年累计实现利润4.7万亿元,上缴税金5.1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数目从6家增加到了24家。在青藏铁路、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在国庆阅兵、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保障中,在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和玉树地震、西南特大旱情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面前,中央企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绩凝聚了中央企业各类优秀人才的智慧和心血,展现了中央企业人才队伍顽强拼搏、引领发展的时代风采!在此,我代表国资委、国资委党委,向中央企业各级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二、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十分复杂,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退,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这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虽然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在这次危机中遭受重创,但经过危机考验后,未来的竞争力将会更强。中央企业要在未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必须靠人才来引领。中央提出把中央企业调整到80-100家,培育5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目的就是希望我们尽快成长为能够全球配置资源的“国际巨星”,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在紧要关头、关键时刻发挥顶梁柱作用。中央企业要真正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也必须把人才工作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培育造就一大批优秀人才。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一定要把人才资源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到2020年,中央企业人才发展总的目标是:培养造就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人才、党群工作者、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人才规模合理增长,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重点培养造就100名左右战略企业家,复合型党群工作者达到95%以上,国家级和集团公司级科技人才从目前的3.4万人增加到8万人以上,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人才的比例从目前的5.4%提高到9%以上;国际化人才在目前0.75万人的基础上翻两番;人才使用效能显著增强,对企业发展贡献度大幅提高,实现人均营业收入翻一番、累计有效专利翻两番;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8项工作任务。

(一)要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科学规划人才发展,是企业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目前,国资委按照中央的要求,正在研究制定《中央企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次会后将印发各中央企业再次征求意见。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根据中央和国资委印发的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本企业未来十年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好人才规划,一要全面摸清家底,增强针对性。要对本企业人才资源状况进行全面盘点,找准薄弱环节,做到家底清、情况明,工作措施有的放矢。二要体现战略引领,增强导向性。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做强主业的要求,科学确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着力解决好主业发展的人才急需短缺问题。三要注重务实管用,增强实效性。要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使规划真正成为指导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

(二)要统筹推进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把培养高层次人才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一要以战略企业家为重点,培养一支有大局观念和战略思维、忠实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引领企业做强做大的出资人代表队伍,关键要培养造就优秀的董事长。二要以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大力推动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和经营管理水平快速提升。三要以优秀的党组织负责人为重点,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熟悉生产经营的党群工作者队伍,加快把国有企业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四要以科技领军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支能够站在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速企业科技进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人才队伍。五要以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门类齐全、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把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在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同时,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

(三)要继续加大落实中央“千人计划”工作力度。根据中央要求,国资委党委提出用5年时间建设50家国家级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引进500名列入中央“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这项工作目前总体进展不错,但下一步挑战也不小。当前世界经济已经开始缓慢复苏,海外引才的最佳时间窗口正在收窄,一旦错失良机,引才难度就会更大,引才成本也会更高。在这种情况下,落实“千人计划”的工作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大。一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引才。我们现在需要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大多已经功成名就,要把这样的人才引进来,企业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亲自谈,一个一个做工作,让他们感到受重视、受尊重,坚定尽快回国的信心和决心,带动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加盟中央企业。二要加快人才基地建设步伐。建设人才基地,目的是“筑巢引凤”,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事业发展空间。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对中央企业建设人才基地都很支持,我们要抓住这些有利条件,坚持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建设,确保中央已经批准的人才基地年内全面开工、2012年建成运营。国资委将重点推动未来科技城建设,各参建企业要按照中组部、国资委的要求加快推进建设工作。三要用好用活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而不用、大材小用,很容易挫伤人才的积极性。各中央企业要把用好人才与引进人才作为同等重要的大事来抓,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要充分信任、委以重任、放手使用,让他们有责有职有权。要注意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采取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措施,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机制,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四)要全面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市场化的核心是竞争、是比较,通过竞争、比较,让更加优秀、更加合适的人才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一要继续按照市场化机制选人。企业内部选才要以竞争上岗为主,外部选才采取公开招聘或直接委托人才中介机构“猎取”。今年,中组部和国资委将继续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央企高管,也是历年来力度最大、范围最广、职位最多的一次。各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市场化选聘工作力度,提高市场化选聘的比例和职位层次,使市场化选聘成为人才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要提高考试测评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真正考出“干”的水平,同时要看竞聘者干过什么、干成过什么,提高市场化选聘的质量。二要不断强化市场化机制管人。按照市场化机制管人,关键要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当前最突出、最棘手的是如何解决好“下”的问题,这也是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中最难攻克的一个堡垒。破解这个难题,关键是要健全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对各类人才的绩效考核和考核结果的运用,对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及时予以调整。从今年开始,中组部、国资委将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实施和任期综合考评。希望各中央企业也按照这个办法的要求,抓好对各级领导人员的考核评价工作,通过强化考评结果的运用,在解决“下”的问题上实现新的重大突破。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能使各类人才进一步增强“无为则无位”的危机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优秀人才的进取精神和创业激情,中央企业也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五)要提高人才激励的科学化水平。科学、有效的激励,是调动人才积极性、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提高人才使用效能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要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继续努力。一要调结构,着力解决收入“该高不高、该低不低”的问题。要在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优化分配结构。要使关键岗位、高素质紧缺人才的薪酬水平适当高上去,劳动力市场供应充裕的通用岗位、辅助岗位的工资水平适当降下来,逐步做到个人收入向市场价位靠拢,形成收入差距合理、分配关系和谐的新格局。二要逐步加大对各类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力度。激励不是普涨工资,不能搞平衡照顾,更不能搞成高水平的“大锅饭”,要重点保证对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实施激励。目前,国资委正在抓紧研究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任期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办法。各中央企业要按照国资委的要求,根据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水平和不同类别人才的岗位贡献,实行差别化激励,引导各类人才争创一流业绩。

(六)要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必须拥有一大批国际化人才。目前,中央企业国际化人才相对不足,已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建设国际化大公司产生了重要影响。各中央企业要在全面提升人才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把促进人才国际化发展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一要推进国际人才本土化。要按照中央“千人计划”的要求,在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同时,注重引进企业急需紧缺的骨干人才。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注意从国外知名院校接收应届毕业生,为国际化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奠定基础。二要重点推进本土人才国际化。推进人才国际化发展,立足点要放在自我培养上。要通过与国外跨国公司、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协作关系,进一步拓宽境外研修渠道,大力开展国际化培训。要有计划地选派国内优秀人才到境外合资合作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工作锻炼,让人才在跨国经营管理活动中加快成长。实现人才国际化发展,要坚持统筹推进,努力使企业在帅、将、兵各个层面,都形成与国际跨国公司竞争的比较优势,全面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七)要大力加强人才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根本性建设,是形成良好体制机制、保障公司有效治理的关键。近年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在人才工作方面出台了不少规章,对推动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一步,要在两个方面继续下功夫。一要在制度的科学性上下功夫。制度建设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科学性。衡量人才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关键看是否遵循了市场经济规律、企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是否充分体现了各类人才的特点,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各中央企业要按照这一要求,根据本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管理制度进行系统梳理、科学评估和修订完善,确保我们的制度在人才管理开发的各个环节都体现科学性。二要在制度的执行上下功夫。制度完善了、科学了,虽然走出了一大步,但最重要的是要把制度落实好。我们有些企业的规章,与国际先进公司比毫不逊色,但实际效果差距不小,主要是制度执行不到位。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提高制度执行力作为维护组织形象、提升管理效能、促进人才发展的一项持久性工作来抓。任何一项人才管理制度出台之后,各级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执行,带领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做到令行禁止、违规必究。要通过健全制度、狠抓落实,形成促进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

(八)要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土壤”,好的环境凝心聚人,使企业和谐、事业兴旺。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大力宣传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特别是这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人才规划纲要,使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深入人心,推动各方面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关心人才发展、支持人才工作;大力宣传各类优秀人才和先进典型,弘扬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奉献崇高的良好风尚。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始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对各类人才的人文关怀,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

三、切实为人才强企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强保证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是一项涉及企业改革发展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好各方力量、各种资源,为人才强企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强保证。

第一,企业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好领导人才工作的重要责任。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真正把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事关企业前途命运的大事来抓。党委(党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工作,及时解决好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主要领导同志对本企业人才工作负总责,要担负起抓第一资源的第一责任,努力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层层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确保人才强企战略的每一项举措都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落实到位。要注重把人才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筹来抓,确保各项工作互相支持、互相促进。

第二,健全企业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的工作机制。组织人事部门在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中肩负重要使命,要主动当好党委(党组)的参谋助手,履行好人才工作牵头抓总的职责,积极创新实践,丰富工作途径,协调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力量,形成推进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要注重调查研究,把握方针政策,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完善人才开发和管理模式,增强人才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央企业各职能部门在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中也担负着重要责任,要对人才工作予以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做到在谋划、部署业务工作时同步考虑人才队伍建设,让人才工作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让业务工作为人才发展提供强大推力。

第三,要为人才强企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各中央企业在加大生产、科研投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人才发展和人才工作的投入。在人才投资上既要舍得花钱又要精打细算,合理安排人才开发项目,并对实施情况跟踪监控、定期评估,确保资金投向最能提高人才素质、最能发挥人才效能的领域。要为人才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大力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同志们,企以才治,业以才兴。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拥有世界一流人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加快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中央企业做强做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供坚强人才保证,为实现人才强国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李荣融讲话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在湖北宜昌三峡库区召开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交流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经验,研究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思路,部署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工作。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和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李荣融指出,目前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已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发展的新阶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央企业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中央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科技工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必须把握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高度,深刻认识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做自主创新的表率。

李荣融要求,中央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一是要找准定位,正确选择企业科技发展战略;二是要加大企业科技投入;三是要加强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四是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努力营造企业创新文化氛围;五是要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积累和保护。

李荣融强调,国资委将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二是强化战略规划管理,加强对企业科技工作的指导;三是建立科技工作协调机制,为企业技术创新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四是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

尚勇同志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突破口。一要充分认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凝聚人才的主体、创造知识产权的主体、科技投入的主体和管理创新的主体。二要培育企业家的自主自强精神、科学的发展经营观、开拓创新的魄力和爱才用才的能力。三要建立政府与企业的创新伙伴关系。要通过政府投资和计划,组织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吸纳更多的企业参与,逐步增大支持企业研究开发的经费比例;是政府要通过建设科研装置、信息网络等科技条件平台,为企业的相关研究开发活动提供支持;要建立和完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特别在配套政策制订中更加考虑企业的需求;是要充分利用国际科技合作渠道,为企业引进国际智力和技术提供方便,为企业在海外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产品出口提供服务,为企业与国外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联系牵线搭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钢铁研究总院等7家企业在会上交流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等自主创新工作经验。来自国务院有关部委和中央企业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附:李荣融讲话

大力推进中央企业自主创新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在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 李荣融

(2006年4月22日)

今天,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库区,我们召开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交流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经验,研究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思路,部署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工作。三峡工程是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世纪伟大工程,是我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典范。我们把这次会议放在三峡召开,就是要让大家亲临现场,感受自主创新在搞好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制造方面的重要推动作用,认识技术进步对促进中央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深刻认识当前中央企业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争夺科技制高点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特别是跨国公司通过进一步巩固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导和强势地位,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把握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高度,深刻认识中央企业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围绕知识要素的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普遍改变了过去长期采取的对科技发展不干预政策,大幅度增加研究开发支出。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研究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都在2%以上,其中日本、韩国和美国接近3%,以色列高达4.7%。日本和韩国分别在上个世纪70和80年代迅速完成了国家经济由要素推动型向创新推进型增长模式的转变。据世界银行统计,在全球研究开发投入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占86%;在国际技术贸易收支中,发达国家获得的全球技术转让和许可收入占98%,人口仅占全球15%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技术创新成果。

在全球创新热潮下,跨国公司正在纷纷改变其创新战略。一方面,把主要科技资源聚焦企业核心业务,控制核心技术,提高系统集成能力,同时大量削减企业内部的基础研究,转而支持与大学、独立研究所合作研究。另一方面,大量收购专利发明等知识产权,并通过大量并购和重组企业,巩固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加速在不同国家建立研发机构,以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从而成为推进科技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因素。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作为保持其技术垄断利益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由此加大了发展中国家和企业获取技术的难度。实践证明,没有核心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将很难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也不可能获得有利的贸易地位。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不管现在处于何种地位,如果不重视创新,都有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威胁。

(二)我国已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发展的新阶段。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从1978�2005年的27年间,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6%。支撑这27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除了改革解放生产力之外,主要是物质投入的增加,包括资源消耗的持续增长。从总体上说,这种高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靠粗放型增长方式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加剧了资源的瓶颈制约,使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尽管我国各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个别产业在国际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总体来看,我国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多数产业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末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再保持长达15年左右7%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有加强技术创新,才能改变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从经济实力和科研能力上看,我国已到了可以更多地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四位,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万多亿元,有能力增加技术开发投入。二十多年来,我国引进了大批先进技术和装备,大大缩小了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消化吸收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多年来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仅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就达2770万人,有科学家和工程师225万人,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的科研队伍。我国已涌现出一批依靠技术创新迅速发展起来的企业典型。应该说,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所作为。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央企业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

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从中央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看,大多数企业都将发展战略定位于行业排头兵,很多企业提出要进入世界500强,还有些企业提出要进入本行业的世界前3名,这就决定了中央企业的竞争对手,主要是那些著名的跨国公司。目前,中央企业在一些重要领域发展势头很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往往不得不把大部分利润拱手让人。我们不少中央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对标”中,已深感到我们与跨国公司的差距不仅限于规模和资本,更主要是体现在科技方面,尤其是自主创新上。

经济全球化使中央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通过引进技术吸收消化再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历史经验表明,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道路已经越走越窄,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换来领先的技术。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获得强大的竞争力,强化了其在全球科技、生产领域的强势地位。来自跨国公司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央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中央企业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对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负有重大的历史责任。尽快确立中央企业市场的主体地位、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和科技开发投入的主体地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不仅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中央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

二、中央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做自主创新的表率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有责任、有义务做自主创新的表率。

(一)中央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

工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发展的历程表明,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构成要素,需要有强大的技术经济实力做支撑。根据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中央企业应该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

第一,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骨干力量。承担着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双重任务。2005年,169户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3万亿元,实现利润6276.5亿元,上缴税金5412.8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企业的58.4%、69.4%和54.4%。目前,中央企业几乎全部控制了我国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约占全国的43%;汽车产量占全国的47.5%;生产的冷轧板、涂镀板等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的60%;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的70%,火电设备占全国的75%。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拥有一批重要骨干企业,在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农业、医药、建材、投资等领域拥有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2005年,入选世界500强的中国内地企业15家,其中我们中央企业10家。这些企业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力量,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担当领军企业,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第二,中央企业中有一批综合技术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在国家研发和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这些科研机构具有学科比较配套、领域相对完整、科技人员集中、科研成果丰富、实验设备齐备的特点,涉及军工、石油石化、煤炭、钢铁、有色、机械装备、汽车、船舶、轨道交通、电信、建筑、建材和医药等行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决定的实施,为这些转制科研院所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发挥了在行业技术创新中的骨干作用。强大的人才、技术基础,保证了这些院所在参与国家重大科学技术攻关与开发、解决行业关键与共性技术难题、提高技术集成与装备成套能力、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中央企业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中承担了重要任务。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安排了14项重大科技专项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央企业直接参与了其中的12项,占86%。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高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项中的集成电路和软件、新一代网络、先进计算、生物医药、民用飞机、卫星应用、新材料等;装备制造业振兴重点中的大型高效清洁发电装备、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乙烯成套设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冶金设备、煤矿综合采掘设备、大型船舶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装备、数控机床等,中央企业都承担了重要任务。

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安排了未来15年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需要突破的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其中确定的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中央企业都有涉及;重点安排的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题中,与中央企业相关的有54项,涉及面达到了80%;安排的16个重大专项中,有一半以上的项目有中央企业参与攻关。此外,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能源技术等前沿技术方面,中央企业也都积极参与探索和研究。

(二)中央企业科技工作具有良好的基础。

经过多年发展,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已建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企业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在一些关键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技术产品,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依托力量。

第一,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不断完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央企业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科研开发体系。目前,中央企业拥有各类技术研发机构476家,包括企业独立设置的、与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共建的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研究院和研发中心等;拥有各类技术人员161万人,占中央企业职工总数的15%。中央工业企业大部分建立了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很多企业成立了企业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最近,钢铁研究总院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分别获准组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随着中央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创新投入相应增加,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幅。2004年中央企业科技开发投入额达到768亿元,比2002、2003年分别增长了218%和76%,2005年也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其中工业企业达到2%,高于全国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当年GDP之比。

第二,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产品开发取得优异成绩。2002-2004年,中央企业共获得各类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646项,其中2004年获得2357项。在2005国家科技奖励中,中央企业成绩突出,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占该奖项总数的3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4项,占该奖项总数的28%;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占该奖项总数的11.8%。2002-2004年,中央企业投产的新产品22943个,采用新工艺17204项,三年实现重大工艺改进7427项,有近20%的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和核工业集团等军工企业最早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我国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并通过集成创新创造了“两弹一星”和神舟系列载人航天等重大科技成果,成为集成创新最成功的典范。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的TD-SCDMA,作为中国提交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被国际电联(ITU)和3GPP组织接纳为国际标准,打破了西方国家对3G技术的垄断。钢铁研究总院联合宝钢、首钢、武钢等单位,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共同完成的“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的超细晶强化与控制技术”,使我国钢产量50%以上的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的强度提高一倍,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5年船舶重工集团所属大连新船重工为伊朗建造的第五艘30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顺利交工,打破了过去超大型油轮市场由日本、韩国垄断的格局,大大提高了我国船舶工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初见成效。“十五”期间,中央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显著增加,目前,中央企业拥有专利数30520项。申请专利数量逐年上升,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8%。2005年,中央企业申请专利10031项,其中发明专利4462项;授权专利4948项,其中发明专利1657项。授权专利和授权发明专利分别占申请总数的49%和3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和31%)。中国航空二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家电网等一大批中央企业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中石化集团2005年申请专利1037项,授权专利726项,在中央企业中位居第一。2004年,中石化、大唐电信、新兴集团、国家电网等企业的5项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中国专利金奖,占全部获奖专利的40%,中央企业还有12项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中国专利优秀奖,占全部获奖专利的15%。中石化集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宗保宁同志等完成的“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技术成果,获得2005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仅此一个项目就取得2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4项国外发明专利。

第四,企业创新文化初步形成。敢为天下先、积极尝试运用最新科研成果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创新文化氛围,正逐步在企业中形成。国电集团在新建项目上敢于“吃螃蟹”,在大同第二发电厂二期工程60万千瓦大型火电机组上,首次应用全空冷、全中水回用和全脱硫技术,使该项目成为科技领先、资源节约的典范。鞍钢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坚持运用自主创新成果,坚持以我为主系统集成,坚持使用国产化设备,与一重协作,建设了连续式热轧宽带钢生产线和酸洗、连续式冷轧宽带钢联合机组,结束了这些重大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许多企业创造条件培养人才,制定政策吸引人才,注重事业留住人才,锻炼凝聚了一批高水平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兵器工业集团实行首席专家制度、科技带头人和关键技能带头人制度,其首席专家相关待遇与本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正职相同,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荣誉和相应的物质待遇。

回顾中央企业自主创新的历程,我们可以初步总结几条基本经验。一是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对完善企业科研体系、建立自主创新机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许多企业对公司内部的科研机构及时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集中管理,统一运作,建立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研究、设计、生产紧密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和产业化能力。三是实施人才战略,加大科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四是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加快创新速度。

(三)中央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需做出艰苦努力。

在肯定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央企业在观念、认识、体制和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科技投入明显不足。一是直接投入不足,中央企业科研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与国际水平相比普遍偏低,发达国家大企业研发费用一般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而中央企业仅为1.5%。二是消化吸收经费严重不足,我国工业企业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费用的比例为1:0.06,而韩国和日本企业这一比例为1:5�8。三是我国科技投入用于企业的比例低,目前发达国家科技投入的30%用于扶持企业,如2006年美国政府的研发预算为1300亿美元,其中直接支持企业的预算超过1/3,而我国科技投入的90%以上用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真正用于企业的费用所占比例很少。

第二,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是目前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科技资源重复分散,资源不能共享,分工不明确,整体优势难以发挥的现象。相当一部分中央企业总部有直属研究院,下属企业一般设有研究所,研究机构设置重叠,导致科研人员和科技投入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投入产出效率较低。二是同行业中不同企业之间科技资源低水平重复严重,同一课题,重复立项,重复投资。三是在基础性研究、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方面,企业间没有广泛建立和形成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或协作关系。

第三,企业自主创新机制不健全。一是受现行管理体制及传统观念束缚,部分企业现有用人制度、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有效发挥,人才流失现象仍很严重,科技人才资源不足,缺少科技带头人。二是企业对科技发展的战略意识不强,很多企业尚未根据企业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制定中长期科技规划,尚未建立起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三是风险机制不健全,创新活动投入大、风险高,在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对技术创新望而却步。四是科技工作管理评价体系不健全,尚未建立起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缺乏规范的评价标准。五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尚不完善,尚未建立起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产生和转移的法制环境。

分析上述问题,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政策方面的因素。只要我们上下共同努力,克服目前存在的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确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强化自主创新的战略意识,中央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加快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中央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找准定位,正确选择企业科技发展战略。

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通过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国家的竞争力。企业科技规划要围绕企业战略定位和主业范围,聚焦核心业务,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技术集成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从战略上把握、整体上谋划企业科技发展道路。

要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大量事实表明,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以及当前市场竞争激烈领域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必须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方针,决不能寄希望于别人对我们的技术转让。中央企业中有一批具有开展原始创新优良传统的优势企业,特别是国防军工企业在这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中央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要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带动重要产业跨越式发展。随着科技全球化的发展,一个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开发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技术,但掌握相关技术信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掌握技术集成能力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中央企业要强化集成创新意识,大力增强集成创新能力,要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实现关键领域的突破,形成竞争优势,带动产业发展。

要努力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大家都知道,当技术差距很大的时候,引进技术是迅速提高技术水平的捷径。但一味依赖引进技术,构造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坚持开放式创新,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消化吸引结合起来,花更大的力气,下更大的本钱,在再创新上下功夫,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要依托重大工程,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促进重大装备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实现技术和知识的再创新。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三者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企业采取哪类创新方式,要根据不同领域企业和企业所处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采取什么样的科技发展战略,要结合企业科技发展水平和现实可能做出正确选择。要从国家长远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出发,围绕核心主业,在企业发展战略编制和规划滚动调整工作中,正确选择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加大实施力度,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

(二)加大企业科技投入。

国家科技政策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中央企业在这方面要起带头作用。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自觉加大研究开发投入,保证企业自主创新资金需要。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创新归根结底是市场行为,要注重投入产出效益,重视产业化,讲求回报,没有产出的创新投入是难以持久的。近年来,中央企业赢利状况明显好转,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资金相对充足,有能力扩大技术创新投入。但据我们了解,目前仍有不少企业利用近年来积累的富余资金投向非主业,包括一些高风险行业,特别是有些企业用于发展主业的资金本来就不充足。我们要坚决纠正这种不合理倾向,把投入的重点尽快转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持久赢利能力上来。

(三)加强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

技术研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目前绝大部分中央企业都设立了企业研发机构,有一大批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科技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中心等制定了一系列税收、投入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央企业要用足用好国家科技政策,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要学习和借鉴跨国公司在科研体系建设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尽快形成企业内部分工合理的研究开发体系,特别要加强集团层面为企业科技发展战略服务、以中长期基础和应用研究为主的研发机构建设。已经由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要加快建设,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产业共性技术或前沿技术国家实验室,并探索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要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科技资源,壮大企业科技整体实力,加快建立企业之间开放式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倡中央企业之间、中央企业内部、中央企业和其他企业之间,加强合作,集中优势,联合攻克关键技术。

转制科研、设计企业要发挥行业综合优势,努力承担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设计任务,成为行业技术创新基地。要积极探索技术扩散机制和途径,运用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加快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为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撑。科研院所的改革应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展开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并根据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进行,不搞“一刀切”、一种模式。对产业集中度高的行业,鼓励科研院所进入大企业集团,发展成为大企业集团的技术中心。北京化工研究院进入中石化集团后,研发方向与集团发展联系更加紧密,同时还承担了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科研任务更加饱满,科研成果更为显著,人才队伍更加稳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对产业集中度处于中等水平的行业或领域,鼓励科研院所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由该行业或领域若干大企业共同持股的科技企业;对产业集中度较低的行业或领域,提倡科研院所以多种形式为行业发展服务。

(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努力营造企业创新文化氛围。

加强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和自主创新的生命力所在。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培养造就一批领军型科技人才。围绕企业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着力开展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领军型科技人才。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和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快培养一批国防高科技人才。二是畅通科技人才发展渠道,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广泛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建立健全企业首席专家或科技带头人制度,促使经营管理人才与科技人才平行发展。进一步破除选聘科研项目或课题负责人中的论资排辈现象,大胆起用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重点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注意发挥好老专家、资深科技人才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中的“传帮带”作用,促使青年科技人才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建立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薪酬制度,以科技人才的岗位绩效为基础,将技术专利、专有技术、科研成果作为要素参与分配,并根据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科学确定薪酬水平,突出科技人才的中长期激励。

加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要倡导企业家创新精神,自主创新的关键是领导,企业领导必须在自主创新中发挥核心作用。要树立和提倡人人能创新的理念,无论是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科技人员、技术工人,还是普通员工,都应把创新看成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振兴中华的具体行动。要克服嫉贤妒能、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等保守观念和落后思想的影响,敢冒风险,宽容失败,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五)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积累和保护。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品牌的主要支撑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利用、保护和管理能够产生巨大效益。发达国家千方百计保持和推动专利、商标、版权、设计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管理在欧美大型企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知识产权成为发达国家企业抢占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中央企业要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努力实现技术创新创造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要加快企业知识产权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今年2月,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大会”上,有80家中央企业参会并签署了《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倡议》和《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倡议》,充分体现了中央企业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积极姿态,中央企业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努力践行这一郑重承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一些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一是服务业领域。刚刚发布的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服务业单列一章,体现了国家对这一领域发展的重视。中央企业在这一领域实力较强,拥有一批经营规模大、具有知名品牌、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大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任务重大。二是重大装备领域。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化或后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之一,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其他产业的竞争力,对降低工业综合能耗、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益、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作用巨大。但目前我国重大装备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进口。中央企业中拥有一批研制、生产重大技术装备的重点骨干企业,综合实力较强,有责任、有义务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做出应有的贡献。三是未来主导产业。这一产业领域将会是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中央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的重点领域,如何加大这一产业领域自主创新研究,培育未来主导产业,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上述三个重要领域如何开展自主创新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在这次会议上展开讨论。

四、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推进中央企业技术创新是国资委的一项重要职能,国资委有责任、有义务在建立和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方面担负起更重要的角色。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我们在召开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工作座谈会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有关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体系,加强中央企业负责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领导职责,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能力建设的考核力度,在规范科技投入范围的基础上,将部分科技投入视为业绩利润;根据科技型企业所承担国家和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的任务量,适度调整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的权重;在规范非经营性资产统计的基础上,对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实施分类考核。二是制定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在我委即将颁布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暂行办法》中,企业在技术改造、工艺革新、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成效作为企业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三是探索建立科技型、设计类企业以经济增加值(EVA)为中心的中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在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试行中长期激励的基础上,注重对管理与技术骨干的中长期激励,逐步建立起中央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考核与分配相结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制度上解决保护和留住人才的问题。在高科技上市公司探索建立试行股票期权等中长期激励机制;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化转制院所组织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在科研、设计企业探索试行岗位分红权、股份期权等改革试点,在制度上解决留优汰劣的问题。四是研究建立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平台,建立信息网络,建成国内外技术创新服务模块,为企业提供服务。五是研究制定在或任期考核体系中设置技术创新特别奖励的政策,以引导和激励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

(二)强化战略规划管理,加强对企业科技工作的指导。

加强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将中央企业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纳入到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中,从总体上把握中央企业科技发展的方向、目标、原则和重点,加强对中央企业间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指导,形成整体优势。对中央企业较为集中的产业,要引导企业形成与产业体系相匹配的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国资委正在集中力量研究编制《中央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将通过合理规划,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大重大战略性专题研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首先要将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高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项、装备制造业振兴重点等落到实处,对企业提出明确的要求。其次要从总体上明确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领域的中央企业,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积极推进原始创新;对已形成较大规模、优势明显、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的中央企业,通过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加强集成创新,创立品牌;对目前差距较大、需要进一步引进技术的中央企业,要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力度。改变企业大而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状况,坚定不移地把立足点转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上来。第三要结合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研究确定优先发展的主题,研究提出未来主导产业,这项工作企业最有发言权,希望中央企业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参加相关工作。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后,国资委将在投入上支持未来主导产业的发展。

(三)建立科技工作协调机制,为企业技术创新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指导,国资委将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工作放在规划发展局,并在该局内设科技处。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中央企业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负责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相关工作联系,沟通委内各局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工作,指导企业实施国家有关科技发展计划,协调解决所监管企业在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问题,推进企业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等。

我们将建立与国家有关科技管理部门的沟通渠道,积极为企业技术创新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方面要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反映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提供政策建议;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进一步组织好与科学技术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实施的“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引导和支持重点领域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和产业化基地建设。我们将在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经济和科技政策制定、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确定和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等方面加强与有关部委的协调,做好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与国家相关发展战略规划的衔接。

(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

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首先成为市场的主体,把目标集中于投资回报,灵敏反应市场信号。国内外经验表明,只要按企业发展的规律办企业,国有企业是可以搞好的,关键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一方面要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企分开,政资分开,防止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机制,进一步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这就要从企业治理结构上做文章,这个题必须做好。目前国资委正在积极推动规范董事会建设试点工作。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就是要解决出资人在企业层面上的到位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干好干坏无人负责的状况。董事长从到任的第一天起,角色就已经转换了,其主要任务是代表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委要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建立机制。企业董事会要强化战略意识,重视涉及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自主创新问题,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同志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协力,励精图治,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全面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李荣融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荣融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txt每天早上起床都要看一遍“福布斯”富翁排行榜,如果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我就去上班。谈钱不伤感情,谈感情最他妈伤钱。我诅咒你一辈子买方便面没有调料包。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快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 荣 融

(2010年6月24 日)

同志们:

这次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是继2006年三峡会议后的第二次科技工作会议。这四年间,全球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新的科技革命正在酝酿和孕育之中。我国也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央企业经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调整优化上水平、做强主业增实力的任务更加迫切。所以我们这次会议是在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大家集聚一堂,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任务,相信将对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工作,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会议选择在上海召开,还将组织大家参观世博会,也是希望同志们通过世博会了解世界各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亲身感受技术创新的巨大力量。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央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第一,从国际看,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形成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凸显出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当今世界正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为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世界各国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走出危机、促进发展的关键举措,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等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展开了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科技竞赛。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要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以上,恢复美国基础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力争在国土安全、能源与气候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纳米、生物系统以及自然科学等科技计划的优先领域实现突破。欧盟发布2020年欧洲战略计划书,宣布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提出要强化智能化的经济增长,在知识和创新基础上发展经济,促进资源效率更高、更为环保和动力更强的经济。日本出台未来开拓战略,提出要建成世界第一的环保节能国家,并在太阳能发电、蓄电池、燃料电池、绿色家电等低碳技术相关产业市场上确保所占份额第一。俄罗斯宣布2010年高技术和创新预算占联邦预算的10%,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由此可见,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面临大变革、大调整,各国都在为经

济发展做战略筹划,展开新一轮的科技竞争,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在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与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很不相称,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改变经济大而不强的局面,在新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而且在新一轮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中,我国在一些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大,有可能实现赶超和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抓住这一难得历史机遇,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从国内看,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扭转产业生产方式粗放、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状况,进一步凸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迅速提升,2009年GDP总量达到33.5万亿元,居世界第三位,出口总额达1.2万亿美元,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长期存在问题,能源资源供应、生态环境、生产要素支撑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的问题更加突显出来。我国单位GDP能耗相当于德国的5倍、日本的4倍、美国的2倍;中国以占世界8%的经济总量,消耗了世界能源的18%、钢铁的44%、水泥的5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酸雨面积都居世界首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 1/

12、日本的1/11。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发展方式粗放,根本问题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以技术进步求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够紧密。由此导致我国产业、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分工中长期处于中低端,只能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赚取加工生产环节的微薄利润。尽管我国已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却很少;尽管我国是贸易大国,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只占约10%;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6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工业新产品开发的技术约有70%属于外源性技术。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变,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就会处于战略被动地位,只有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产业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赢得主动。

第三,从中央企业自身看,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中央企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还没有完全摆脱高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普遍面临高能耗、竞争激烈、产能过剩等共性问题。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总体上还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以中央企业较为集中的制造业为例,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但是,我们的企业只是在一些低端或中低端的产品和产业上赢得了国际竞争力,由于缺乏核心制造技术和高端产品开发能力,难以进入产业高端,一些领域的关键生产设备目前仍需依赖进口,企业亟需在核心技术发展上取得根本性突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拓宽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我们还应看到,金融危机后,跨国公司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转型战略的核心内涵和主要手段,推进商业模式的深刻创新。德国博世公司重视基础和前瞻性技术研究,总部对五十年以后的技术开展研究,如对ESP系统(汽车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的开发研制就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美国思科公司2008年研发投入已占销售收入的12%,在全球有1100个实验室,2.2万名工程师,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协同研发。IBM在2008年底提出并开始实施智慧地球战略,基于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掌握的核心技术及在各行业丰富的技术集成解决方案,推动企业持续转型。由此可见,未来5-10年是新产业迅速发展、新业务模式探索成型的关键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从营销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扩展到技术的竞争,中央企业将会面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对

加快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艰巨,时不我待。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极端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正确决策和部署上,树立强烈的紧迫意识,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充分认识中央企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的重大责任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第一,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决定了中央企业必须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表率示范作用。石油石化、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国防工业、重要资源开发、重大装备制造等,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其发展水平尤其是技术创新能力,体现的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中央企业在这些行业和领域都居于排头兵地位,承担着我国近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稀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占全国的61.8%,发电设备产量占全国的47.9%,汽车产量占全国的 41.3%。中央企业是这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力量,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力量,必须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成为领军企业,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第二,中央企业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决定了中央企业必须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目前,中央企业建设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很多企业还建立了企业中央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在中央企业工作的两院院士超过200人。中央企业一大批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奖励。2009年中央企业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0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共3项,全部由中央企业获得。《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我国需要突破的11个重点领域,中央企业都有涉及。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央企业参与了14个,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重大专项中,中央企业都担当重任。2009年,中央企业专利申请39203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19993项,占申请总量的51%,远高于26.1%的国内平均水平。授权发明专利4891项,占授权总量的23.9%,高于13%的国内平均水平。目前已有40家中央企业被命名为创新型企业,还有一批企业正在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多家中央企业还牵头开展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在未来紧跟世界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潮流的进程中,中央企业担负着重大责任,必须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第三,中央企业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占有的重要位置,决定了中央企业必须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发挥骨干中坚作用。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既代表着技术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中央企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在发展新能源方面,最大的风电项目、光伏发电项目都是中央企业建设的,核电项目更是全部由中央企业承建。在智能电网开发建设方面,两大电网集团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特高压示范工程,在特高压核心输电技术和设备国产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中央电信企业在研发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技术和4G标准、打造物联网、推进“三网融合”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大型客机研发制造、先进航天器研发与制造、高速铁路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高速磁悬浮列车整车集成和制造等重大项目,中央企业都是主要承担者。在节能环保方面,中央企业带头淘汰落后产能,已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规划目标,成为如期完成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力量。中央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地位与作用重要,必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尽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中央企业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任务紧迫,责任重大。虽然我们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效,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期望,与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中央企业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文化理念、规划实施等方面差距更为明显,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资源配置较为分散、领军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牢记使命,正视问题,明确目标,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力争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关于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丹华同志已经做了全面部署,这里我再强调几个问题。

一是准确把握创新方向。深入研究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深刻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切实做好企业发展战略和科技规划。坚持突出主业不动摇,坚持依靠技术创新促进主业发展不动摇。加强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对标,找准存在差距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企业资源整合,将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主业集聚,向优势职能部门和子企业集聚,清理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缺乏竞争力的业务。深入研究市场,倾听用户意见,坚持市场导向,做好战略调整,把资源向代表未来方向、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和绿色环保低碳产业集聚,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着力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鼓励创新实践的制度安排。尤其是要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构建更加合理的管理架构和组织体系,健全完善科学的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形成允许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环境。要引导企业结合实际,制订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把、任期考核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企业鼓励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是努力抓好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研发人员的创造活力,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储备一批高新技术和产品,使企业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性高技术产业研究,对具有紧迫性和示范意义的重大科研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加强技术攻关,获得更多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中央企业建设国家级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建立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善于利用现有科技成果,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打造代表国家竞争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树立企业形象。要善于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购入高新技术、高端设备和稀缺资源,形成技术专业优势,跻身产业链高端。

四是不断提高创新队伍素质。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激励和继续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贯彻落实中央“千人计划”,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着力培养一批敢

于并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着力造就一批世界级的科技带头人和高水平研发团队。要继续组织好岗位练兵活动、技术比武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鼓励职工结合岗位特点和要求,提高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努力建设具有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同志们,加快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更是进一步增强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希望中央企业各级领导干部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增强企业实力,实现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李荣融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快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 荣 融

(2010年6月24 日)

同志们:

这次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是继2006年三峡会议后的第二次科技工作会议。这四年间,全球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新的科技革命正在酝酿和孕育之中。我国也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央企业经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调整优化上水平、做强主业增实力的任务更加迫切。所以我们这次会议是在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大家集聚一堂,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任务,相信将对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工作,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会议选择在上海召开,还将组织大家参观世博会,也是希望同志们通过世博会了解世界各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亲身感受技术创新的巨大力量。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央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第一,从国际看,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形成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凸显出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当今世界正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为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世界各国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走出危机、促进发展的关键举措,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等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展开了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科技竞赛。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要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以上,恢复美国基础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力争在国土安全、能源与气候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纳米、生物系统以及自然科学等科技计划的优先领域实现突破。欧盟发布2020年欧洲战略计划书,宣布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提出要强化智能化的经济增长,在知识和创新基础上发展经济,促进资源效率更高、更为环保和动力更强的经济。日本出台未来开拓战略,提出要建成世界第一的环保节能国家,并在太阳能发电、蓄电池、燃料电池、绿色家电等低碳技术相关产业市场上确保所占份额第一。俄罗斯宣布2010年高技术和创新预算占联邦预算的10%,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由此可见,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面临大变革、大调整,各国都在为经济发展做战略筹划,展开新一轮的科技竞争,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在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和生

产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与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很不相称,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改变经济大而不强的局面,在新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而且在新一轮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中,我国在一些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大,有可能实现赶超和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抓住这一难得历史机遇,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从国内看,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扭转产业生产方式粗放、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状况,进一步凸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迅速提升,2009年GDP总量达到33.5万亿元,居世界第三位,出口总额达1.2万亿美元,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长期存在问题,能源资源供应、生态环境、生产要素支撑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的问题更加突显出来。我国单位GDP能耗相当于德国的5倍、日本的4倍、美国的2倍;中国以占世界8%的经济总量,消耗了世界能源的18%、钢铁的44%、水泥的5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酸雨面积都居世界首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 1/

12、日本的1/11。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发展方式粗放,根本问题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以技术进步求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够紧密。由此导致我国产业、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分工中长期处于中低端,只能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赚取加工生产环节的微薄利润。尽管我国已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却很少;尽管我国是贸易大国,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只占约10%;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6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工业新产品开发的技术约有70%属于外源性技术。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变,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就会处于战略被动地位,只有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产业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赢得主动。

第三,从中央企业自身看,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中央企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还没有完全摆脱高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普遍面临高能耗、竞争激烈、产能过剩等共性问题。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总体上还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以中央企业较为集中的制造业为例,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但是,我们的企业只是在一些低端或中低端的产品和产业上赢得了国际竞争力,由于缺乏核心制造技术和高端产品开发能力,难以进入产业高端,一些领域的关键生产设备目前仍需依赖进口,企业亟需在核心技术发展上取得根本性突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拓宽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我们还应看到,金融危机后,跨国公司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转型战略的核心内涵和主要手段,推进商业模式的深刻创新。德国博世公司重视基础和前瞻性技术研究,总部对五十年以后的技术开展研究,如对ESP系统(汽车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的开发研制就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美国思科公司2008年研发投入已占销售收入的12%,在全球有1100个实验室,2.2万名工程师,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协同研发。IBM在2008年底提出并开始实施智慧地球战略,基于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掌握的核心技术及在各行业丰富的技术集成解决方案,推动企业持续转型。由此可见,未来5-10年是新产业迅速发展、新业务模式探索成型的关键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从营销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扩展到技术的竞争,中央企业将会面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对加快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艰巨,时不我待。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极端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正确决策和部署上,树立强烈的紧迫意识,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充分认识中央企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的重大责任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第一,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决定了中央企业必须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表率示范作用。石油石化、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国防工业、重要资源开发、重大装备制造等,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其发展水平尤其是技术创新能力,体现的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中央企业在这些行业和领域都居于排头兵地位,承担着我国近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稀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占全国的61.8%,发电设备产量占全国的47.9%,汽车产量占全国的 41.3%。中央企业是这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力量,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力量,必须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成为领军企业,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第二,中央企业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决定了中央企业必须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目前,中央企业建设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很多企业还建立了企业中央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在中央企业工作的两院院士超过200人。中央企业一大批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奖励。2009年中央企业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0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共3项,全部由中央企业获得。《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我国需要突破的11个重点领域,中央企业都有涉及。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央企业参与了14个,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重大专项中,中央企业都担当重任。2009年,中央企业专利申请39203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19993项,占申请总量的51%,远高于26.1%的国内平均水平。授权发明专利4891项,占授权总量的23.9%,高于13%的国内平均水平。目前已有40家中央企业被命名为创新型企业,还有一批企业正在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多家中央企业还牵头开展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在未来紧跟世界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潮流的进程中,中央企业担负着重大责任,必须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第三,中央企业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占有的重要位置,决定了中央企业必须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发挥骨干中坚作用。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既代表着技术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中央企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在发展新能源方面,最大的风电项目、光伏发电项目都是中央企业建设的,核电项目更是全部由中央企业承建。在智能电网开发建设方面,两大电网集团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特高压示范工程,在特高压核心输电技术和设备国产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中央电信企业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技术和4G标准、打造物联网、推进“三网融合”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大型客机研发制造、先进航天器研发与制造、高速铁路

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高速磁悬浮列车整车集成和制造等重大项目,中央企业都是主要承担者。在节能环保方面,中央企业带头淘汰落后产能,已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规划目标,成为如期完成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力量。中央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地位与作用重要,必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尽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中央企业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任务紧迫,责任重大。虽然我们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效,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期望,与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中央企业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文化理念、规划实施等方面差距更为明显,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资源配置较为分散、领军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牢记使命,正视问题,明确目标,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力争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关于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丹华同志已经做了全面部署,这里我再强调几个问题。

一是准确把握创新方向。深入研究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深刻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切实做好企业发展战略和科技规划。坚持突出主业不动摇,坚持依靠技术创新促进主业发展不动摇。加强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对标,找准存在差距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企业资源整合,将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主业集聚,向优势职能部门和子企业集聚,清理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缺乏竞争力的业务。深入研究市场,倾听用户意见,坚持市场导向,做好战略调整,把资源向代表未来方向、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和绿色环保低碳产业集聚,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着力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鼓励创新实践的制度安排。尤其是要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构建更加合理的管理架构和组织体系,健全完善科学的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形成允许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环境。要引导企业结合实际,制订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把、任期考核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企业鼓励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是努力抓好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研发人员的创造活力,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储备一批高新技术和产品,使企业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性高技术产业研究,对具有紧迫性和示范意义的重大科研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加强技术攻关,获得更多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中央企业建设国家级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建立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善于利用现有科技成果,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打造代表国家竞争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树立企业形象。要善于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购入高新技术、高端设备和稀缺资源,形成技术专业优势,跻身产业链高端。

四是不断提高创新队伍素质。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激励和继续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贯彻落实中央“千人计划”,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着力培养一批敢于并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着力造就一批世界级的科技带头人和高水平研发团队。要继续组织好岗位练兵活动、技术比武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鼓励职工结合岗位特点和要

求,提高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努力建设具有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同志们,加快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更是进一步增强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希望中央企业各级领导干部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增强企业实力,实现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李荣融在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荣融在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7月23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上半年工作,公布2009年度及第二任期业绩考核结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工作。上午......

    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国资委宣传工作局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24日 字体:【大】 【中】 【小】 7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总结2009年上半......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08年12月16日 来源:国资委网站 挺直脊梁向前走 调整优化上水平——在中央企业负......

    在全县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现在已经进入十月下旬,冲刺年度目标任务,只剩下不到一个季度的时间。经县委同意,县纪委决定在这个时候召开全县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主要目的......

    在全县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县纪委常委会就贯彻落实中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安排部署2010年工作讲以......

    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旗纪检监察工作会议,是我旗新一任纪委班子研究部署今年全旗纪检监察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刚才,董文清同志代表旗纪委作了一个很好的讲......

    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市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近几年来,全县纪检监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全县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最终定稿)

    同志们:3月17日,我县召开了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对今年反腐倡廉各项任务进行了部署。今天我们召开全县纪检监察工作会,是为了促进工作的进一步落实,达到统一思想认识、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