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继教新知识培训讲稿(语文数学)Doc1

时间:2019-05-14 18:3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继教新知识培训讲稿(语文数学)Doc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继教新知识培训讲稿(语文数学)Doc1》。

第一篇:小继教新知识培训讲稿(语文数学)Doc1

花茂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知识》培训讲稿 ——《语文》课程标准

培训时间:2014年9月8日 辅导教师:王培江 参培教师: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总目标

总目标课概括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了解和鉴赏阅读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审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文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核心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健康个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阶段目标

儿童要在阅读中学习书面语系统(学习积累字词),从字词、语句到语段、篇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会从文字资料中汲取意义和获得乐趣,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这给他们一种成就感。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阅读是他们学习所有课程的关键技能。

《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如下:

低年级是小学生学习阅读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阅读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朗读技能的获得,理解字词句能力的形成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以确定为四项:①激发阅读兴趣;②培养朗读能力;③落实字词句训练;④学习默读,重视语言积累。

中年级的阅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巩固与发展,同时又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确定为五项:①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③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④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⑤突出段落训练。

高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可把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篇章训练”上。具体的指标是:①学会预习课文,养成预习的习惯;②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③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④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⑤学习浏览,拓展阅读。

三、阅读教学目标的特点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发育的重要时期,实施阅读教学,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言语智慧,是阅读教学目标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是任何教师的分析都代替不了的阅读实践。为此,阅读教学的目标设置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全程发展,全面发展,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从学生学习语、感悟情味的角度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阅读教学中,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想,这些能力是在课堂中扎扎实实进行落实的。思想教育的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等,也是阅读教学中不能忽视的教学任务。我们必须从我们学生可能接受和到达程度的实际出发,尽可能用通俗明白的语言对各个领域的级次目标进行称谓和界说。摆正阅读教学的位置,才能完成阅读教学的任物,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

作业: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是什么?

花茂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知识》培训讲稿 ——《语文》课程标准

培训时间:2014年9月18日 辅导教师:王培江 参培教师: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

一、词句篇章的教学

词句教学主要强调了“理解”与“积累和运用”两个方面的要求。“理解”的要求主要是: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健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积累和运用”的要求是: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乐于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在篇章教学方面,《语文课程标准》降低了对“段”的要求,只要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着眼于整体,注意选择值得揣摩品味的课文言语,引导学生推敲传神的字眼,品评优美的句式,剖析能读到的表现手法,领悟含义深刻的句子,咀嚼富有个性的对话等。

二、阅读技能的训练

阅读可以分为朗读、默读和诵读,常见的阅读方法有精读、略读、浏览,这些是小学生必备的阅读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

1、阅读感受能力

2、阅读理解能力

3、阅读欣赏能力

4、阅读评价能力

5、探究性阅读能力

6、创造性阅读能力

四、人文教育的熏陶

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不应机械地割裂开来而应有机渗透于词句篇章及阅读技能的教学中。关注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阅读教学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发展人。词句篇章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策略

1、凸显目标的学科性

2、体现目标的三维性

3、把握目标的法制性

4、增强目标的可操作性

二、教学方法选用的策略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师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4、根据教学情景,选择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优化的策略

1、灵活处理语文教材

2、合理创设教学情景

(1)、创设问题情景,强化学生学习动机。(2)、创设活动情景,落实重点教学目标。(3)、创设想象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4)、创设生活情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机智驾驭语文课堂

1、认真充分地备课,预设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2、加强课堂教学组织,注意调控语文课堂。

3、从容应对,灵活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四、优化学生课堂活动

在教学策略上主要用学生个体的言语实践来取代教师的讲,用学生自己的体验、感悟和表达来取代教师的见解;在教学操作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涵泳品味、感悟融通、积淀言语、形成语感。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是要设计有意义的课堂实践活动,二是主要留足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三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作业:教学过程优化的策略有哪些?

花茂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知识》培训讲稿 ——《语文》课程标准

培训时间:2014年9月28日 辅导教师:王培江

参培教师: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2012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二)四个特点

1、从不成熟到成熟,处于不断改革与发展之中。

2、从不断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力求形成自己特色。

3、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4、从算术到数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活动范围都有较大的拓展。

(三)关于修订工作的几点说明

2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20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

按照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2003年开始组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2011年3月,基本完成了修订任务。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二、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与内容结构解读

(一)《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学大纲》的不同点

差异点之一:一般地,《教学大纲》只关心“教什么”(告知教学的内容)、“教到什么程度”。与此相对应,《教学大纲》的考核关注“是否教了”、“教得是否到位、是否达到了所期望的程度”。

差异点之二:《教学大纲》:教育是传授知识;《课程标准》: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教学大纲》发展为《课程标准》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准确地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及内容领域的特点与规律。

差异点之三:《教学大纲》:双基、两种能力、个性品质;《课程标准》:四基、四能、两种思维、多个核心词。

作业: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学大纲》的不同点有哪些?

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第二篇:十二五教师继教培训之---《新知识》

瓮安三中2014年“十二五”暑假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县级)

(互动新课程)

教 师 成 为 研 究 者 的 转 变

主讲教师:瓮安三中

李跃忠 2014年7月14日-7月15日上午

第四章 从他人的研究中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点

第一轮课程改革是对教育的一次全面变革。它意味着学生将迎来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校园生活;教师将迎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工作方式,教师不再是教书匠,将成为研究者。作为一名参与新课程教学研究的教师,如何尽快进入研究状态,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最快捷的方法是从他人的研究中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走向新课程教学研究时要有所准备,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一些课堂教学模式、高效益的互动教学方法等。才能在新课程教学实践存在问题和他人研究经验总结中寻找到研究的切入点。

第一节 走向新课程教学研究的准备

一、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

二、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深入地了解新课程实验区的经验。

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课程。第二节 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一、常用的课堂教学研究基本模式

课堂教学研究的模式主要指课堂教学研究的思考方法或模式。常用的课堂教学研究基本模式有三种:

(一)“过程——成果”式:主要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和学生成绩(成果)两个变量的相关情况。

(二)“中介过程”式: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行为并不直接产生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使学生产生能学习的行为。

(三)“教室——生态”式:主要研究师生互动。把教室看作是一个人际沟通的情境。“教室——生态”式的基本特征有:

1、注意学生个人和环境(主要指人文环境)的互相关系,认为教学的过程并不是教师向学生施加影响的单向过程。

2、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导和学生的学习看作是不断的人际互动的过程。

3、把教室看作是其他环境(如学校、社区、家庭和文化环境)的一部分,并从中了解其他环境对教学的影响。

4、非常重视一些不能直接进行观察的内容,如学生的思想、态度、感受等。

二、课改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任务趋动型课堂教学模式

1、概念界定

所谓“任务趋动型”教学,就是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提出隐含知识特征的任务,并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知识,提高其统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特点是教师重视学生的行为活动,力求使其达到最优化。

2、理论依据

(1)从儿童的生活看,自他们来到这个世界起,就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完成一项项行为任务,例如:倒一杯茶、把一具苹果分成两半、告诉别人一件事等。并且他们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认知,促进自身发展的。完成行为任务是学生的习惯,课堂中把掌握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乐于接受。

(2)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离不开积极的心理体验,强而有效的心理体验必须通过增强主体的感受和自主探究才能获得。我们所研究的课堂是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完成新任务,不断提高运用能力的过程,它能提供给学生品尝成功的机会。

(3)从唯物主义认识观来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来源于实践。“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的行为活动,强调眼、耳、口、手等感官的参与,强调在“做”中学,学生能获得丰富的刺激信息,有利于意义的构建。

3、具体操作过程:

(1)明确任务(遵循原则):

第一,“活化”性:把要学的知识结构通过某种活动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即提出的任务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仿佛是学生生活中见过的或发生过的。

第二,综合性:确定的任务需要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来解决。第三,层次性:设计的学习任务有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过程。(2)熟悉任务:这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这一阶段教师要为学生准备相关的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自觉地学习和使用知识。此处的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法要尽量真实,即遵循真实性原则。

(3)完成任务:这是教学活动的升华。这一阶段学生能依据所学,综合处理和使用信息,在一定的情景中,与他人交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合作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1、基本实施步骤:

导入阶段: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探究阶段: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运用阶段:应用深化-评价体验

2、模式概述:

(1)要求教师牢固确立“学生第一,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摆正教师服务主体、为学而教的课堂教学地位。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信任、尊重和关怀学生,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广博的学识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自我。

(2)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支配课堂学习时间,改变教师“独霸课堂”、“一言堂”现象,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服务于学生。

(3)保障学生的发展地位,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主动进行课堂学习和训练活动,教师的课堂职责主要在于引导、解难、评价和激励。

3、理论依据:

以素质教育的主体观为指导,以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核心,从教学的结构、内容、方法入手,全方位构建并优化学生自主探索、使用研讨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不断地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具体操作

(1)创设情境:教师要找准新、旧的知识联系点,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或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最近发展区”,并以此作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3(2)提出问题:“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才有探究的欲望,学生才有探究的目标。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但最好是由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更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学生积极探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A、实验操作式:通过当场试验或实验演示操作的方法,设置问题情境。B、直观演示方式:借助直观手段,显示出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发生矛盾的事实,从而形成问题情境。

C、认知冲突式:提出学生依靠已有知识不可能正确完成的实际作业,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产生问题情境。

D、对比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现象自身的矛盾,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E、悬念式:依据学生好奇、爱听故事的特点,教师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巧设悬念,产生问题情境。

(3)自主探索:自主探索是本模式的核心环节,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知识。有以下几种方式:

A、设疑-探究:这是一种最典型的方式,教师以此来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走向真理。

B、观察-发现:教师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探究,从而发现科学原理。

C、操作-感悟:教师创设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的环境,让学生在“动”中感知,在“动”中领悟。

D、猜想-验证:教师创设一种“猜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凭借直觉大胆猜想,进而使实践检验猜想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4)合作探讨: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A、听的技能:要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的意见,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B、说的技能: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能突出重点。

C、交往技能: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说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D、策略技能: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应采取的策略,促使合作更加有效。(5)应用深化:是学生运用获取的知识、方法,进行判断、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熟练掌握新知识、新方法,并将其内化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旧有知识一起构建网络。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A、解题策略的开放:让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题策略的比较,逐步树立策略优化的思想。

B、题目条件的开放:让学生能根据不同条件对问题做出不同的解释,提高全面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所求问题的开放:让学生收已知条件出发去思考所能解决的各种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D、题目答案的开放:让学生面对条件、问题相同的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分析、获得不同的答案。

(6)评价体验: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教师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方面,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独立、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知识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第二方面,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重点是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思想方法的策略有所体悟,以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节 在新课程的实验中寻求高效益的互动教学方法

一、基本理论

互动教学法: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归纳应用能力、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师生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观摩,互相交流,互相 5 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六个步骤来完成:

(一)预习

是指课前预习,即老师备课、学生预习。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列出问题。

(二)提问

是课堂教学开始部分。是指在课堂上学生对老师提问,老师对学生设问的过程。老师根据学生展示提出的问题结合教材的特点抽出设问,学生从老师的提示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解问

解决问题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具体表现,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充分的扬民主,各抒己见,把要解决的问题拿出来剖析,记每个学生反复去做,老师有针对性地对突出的问题详细讲解,并做模拟的示范。学生则根据老师的讲解示范不断地改进直至全面掌握为止。

(四)练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基本部分,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练习要尽可能丰富多彩、难度不一。

(五)总结

是课堂教学中的结束部分。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最后老师评定画龙点睛,总结本堂课的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六)复习

是指课后复习,通过每天的课外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以加强学生记忆、提高学习质量。

二、理论依据

(一)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基于合作的学习。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2、基于问题的学习。要求学生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自觉以问题为中心,6 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丰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一种强烈而又稳定的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3、基于实践的学习。要求学生以实践作为基础和生长点,学习与实践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互为统一。

4、基于探究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要求学生带着“个人的自传性经验”独立分析、判断与创造的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

5、基于个性的学习。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体。有三个特性:一是学习的自主性;二是学习的独立性;三是学习的创造性。

6、基于对话的学习。是学生在彼此交往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及价值等方面进行交流与碰撞、沟通与合作、激发与感染的过程,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相互共生、相互促进的过程。

7、基于网络的学习。一方面指导学生根据当前的学习需要引进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网络在学生学习中的辅助功能;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会根据网络技术所能提供的条件,主动地设计自身的学习活动,提升网络在学生学习中的基础性功能。

(二)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既是良师,又是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教师就成为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计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要求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解决。同时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向老师提出问题。

8、由“蜡烛”向“棵树”转变。“春蚕”和“蜡烛”都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毁灭掉主体,而教师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

9、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不再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交流中 “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三、互动教学法的研究

(一)“互动式教学法”的提出

(二)“互动式教学法”的理论思考

四、“互动式教学法”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及其推广价值 “互动式教学法”对学生素质的影响:

1、激发了教师教与学生学两个积极性。

2、促进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主角的高度兴奋状态之中。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大大提高了学生机动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锻炼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受到了难得的挫折教育。第四节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存在问题和他人研究经验总结中寻找研究的切入点

一、在新课程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新课程与应试教育的冲突

(二)考试制度和教学评价改革严重滞后

(三)农村学校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

(四)课程综合化的困难

(五)课堂教学形式化

(六)大班额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七)新课程改革组织实施中的问题

二、在他人研究的经验总结中寻找研究的切入点 第五节 新课程、教学与技术整合的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不是“新”理念

二、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特点

(一)在对数字信息高度处理基础上,利用彩色显示屏连续输出的优势

(二)在逻辑信息高速处理基础上的交互性和智能化优势

(三)各种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对数字化信息的高速传输和整合的功能

(四)现代信息技术还有一个重要优势,是将计算机网络与实验观测手段整合

三、如何进行整合

第五章 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与动态 第一节 国家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与动向

一、新课程目标的反思和设计

二、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价

(一)课程的实施

1、体现发展性的课程实施方式

2、加强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

3、立足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倡导焕发人的生命活力的新课程实施的价值观

4、课程实施要构建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机制

(二)课程的评价

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反思

(一)对地方课程开发的反思

(二)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

(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的反思

四、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评价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方式

1、观察

2、访问

3、问卷

4、利克特量表

六、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第二节 各地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与动向

一、学习方式研究

(一)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得益彰

(二)关于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实践 1.同伴互助合作学习2.小组合作学习3.全员合作教学

二、预设与生成——关于备课的思考

(一)教学设计之定位:从“教案”走向“学案”

(二)教学设计改革之着力点:从“框架设定”到“构建策略库”

(三)教学设计之价值指向:从“服务一课”“到“服务终生”

三、教学案例研究

(一)案例研究的特点

1.体现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主体作用 2.展示丰富而简约的教育情境 3.表达深切强烈的感受和体验 4.运用熟悉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二)案例研究的类型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第三节 新课程学科教学研究热点问题和方向

一、语文课程改革中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准确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处理学习语文与学习做人的关系

1.学习做人

2.习得方法,培养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强化“导学”功能,正确处理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系

(四)增强资源意识,正确处理用好教科室与开发、利用相关课程资源的关系

二、对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意见

(一)关于设计思路

(二)关于课程目标

(三)关于内容标准

(四)关于实施建议

三、数学教学中算法优化和算法多样化的关系

四、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学的探究

(一)准确把握其课程价值

(二)实施品德与社会课采取的教学策略 1.开放式的教学策略 2.活动化教学策略 3.对话式教学策略

五、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反思

(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反思

(二)对综合活动课程管理的反思

1.教育行政部门对该门课程的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2.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问题

(三)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反思 1.存在精英主义取向

2.教学目标仍打上“知识本位”的烙印 3.学习内容出现偏颇 4.对学习活动的指导不到位

第四节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文章范例 范例一 实施新课程教师缺什么 范例二 播种个性收获丰富 范例三 表扬越多越好吗?

范例四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 范例五 课堂:预设还是生成 范例六 范例七 范例八 范例九 语文课改的三个误区 课前亲自实践教材有多重要

由一个案例引发对“人文关怀”的思考 “质数与合数”课堂教学实录

第三篇:“十二五”小继教《新技能》培训讲稿(范文模版)

第三讲

驾驭教材的能力

(一)时间:2012.12.24 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教师:冯文龙

胜任特征说明:

教材,是根据教育法、教育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而有条理、层次分明地叙述各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既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获得某一学科比较系统的知识的重要工具。驾驭教材的能力,是指教师运用教材实施教学活动,并通过对教材的熟悉、研究、运用达到最理想化的教学效果的能力。了解评估方法:

驾驭教材是一个很全面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不能说符合其中的几项就算是掌握了驾驭教材的能力。这几个题目包括不同的方面,你需要尽可能完全符合上面题目中的说法,那才说明你驾驭教材的能力很好,具备了一个教师必需掌握的技能之一。如果你有不符合这些说法的行为,可以仔细地核实一下自己到底在哪些方面有欠缺,自己评估一下欠缺的程度。好好地思考一下,然后结合下面具体的情景,寻找属于自己的提高驾驭教材能力的方法,争取早日形成驾驭教材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长久以来,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主要任务就是把教材的内容忠实地传达给学生,教师很少去关心教材,认为教材的研制和开发是专家们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的任务就是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要求一一完成就可以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职北的要求越来越高,仅靠一本教科书,一本参考书,稍有文化知识就可以上课教学的情况再也不能满足人们对现代教师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学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人手,建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与时俱进,转变原有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研究者、开发者,在民主教学氛围中,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形成互动交流的学习过程,摆脱过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机会,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创建的问题情境中满怀兴致地自主学习;在分享经验的同时进行有序的合作学习;在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思维能力。情境一:

例如:初中物理中“摩擦力”一节的知识。本节课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举例说明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能够与实践结合,把所学知识应用并服务于实践。关于本节课的教学片段设计。(案例提供:李志侠)

如果你是一位物理老师的话,面对这样一节物理课你会怎么办? 下面是笔者总结梳理出来的部分教师给出的建议和解决方案,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最能驾驭教材的方案。解决策略之一:

教师1:板书摩擦力的定义,给学生从理论上讲解摩擦力的三要素,要求学生结合力的三要素来记忆它的定义,并通过理论的推导分析使同学们记住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板书相关知识。

教师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记忆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找同学举出相关实例,并完成课后练习。

学生:回答问题后开始练习。教师1:核对练习答案,并主动讲解。

教师1:小结一下这节课我们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可以通过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

教师1:布置作业

较差的驾驭教材能力具有同样问题的教师清楚地看到了上述情景中这些教师遇到的所有问题,并且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有着十分明确地认识,这表明您对驾驭教材地分析和认识都很透彻,因此,您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应该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对自己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充满信心。辨 析:

教师1可以说是严格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大纲对知识点作了具体细致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紧扣教学大纲,以知识传授为主,反复讲,反复练习,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技能与能力。这位教师对知识点地把握是很正确的,但是他却违背了新课改的理念,严重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单纯地灌输,这个课堂的中心是教师,学生处于非常被动的接受地位。教师在上课伊始就没有进行导课,而是进行单纯的知识性的介绍,单位时间内给学生的知识量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接纳和吸收。这样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会很疲惫却不会有很大的收获。如果你面临这样一节课,你会怎样处理呢?结合测试中介绍的胜任特征,对教师1你又会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指导与训练:

在驾驭教材能力方面有欠缺的教师首先要好好地把握我们前一章中教师理解教材的能力,在前面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来谈驾驭教材,在驾驭教材的时候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教材是教与学的依据,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知识传授的顺序是教师一教材一学生,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所以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人本教育的理念强调一切教学活动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个性及差异性,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教师在准备教学的时候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因素,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要知道不同的年代学生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同一年代的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具有不同特点,甚至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的学生也是不同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一套方法用到底,一个例子讲到头。教师应当扩宽知识点,不断地充实教学内容。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利用当地文化活动教激活学生。比如河南某中学语文教师在教授曹操的《短歌行》时,告诉学生用方言读此诗,因为一千八百多年前曹操就是在河南写下这首诗的,以此增加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加入时代的信息,例如同样是曹操的《短歌行》,可以从时代热点“河南安阳曹操墓”的挖掘等新闻性的时代信息说起,这样不仅富有时代的气息,也能发挥学生的采择信息的能力,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创造一种熟悉的语言背景,定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和不适应感,而且教师挑选学生生活中熟知的内容,使得学生易受感染而迅速地进入角色。

3.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恰当地选取教学工具。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讲,应当是有无数种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同时还有讨论法、发现法、演示法、实验法、导学法、任务驱动法、交流法、互动法、练习法、开放方式教学法等。教学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是丰富,包括计算机、网络、投影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各种挂图、实验器材、道具等。教师在驾驭教材的时候要选择最能发挥教材作用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恰当的教学工具地选取,使教材发挥最大的作用。

4.恰当处理教学内容。变定论式内容为探索式内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只注重让学生接受和认同某种结论和原则,忽视引导学生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有所探索和发现。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教师应敢于突破教材的局限,变传递结论为发现真知;变封闭式内容为开放式内容。教学过程要实现开放,有利于内容的开放。开放性问题以相关条件不完备、没有明确的问题、有多种解决策略等为特征。其功能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及开发创造潜能;改进教材提供的探究方法。所谓探究方法是指人们为获得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而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行为方式。教材对结论的归纳、规律的概括、公式的推导虽然都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引导性材料,但要形成’有利于思维发展与能力提高的素材,尚需教师作精心的加工与组织。

对于处理教材方面能力有欠缺的教师的几项建议:教材在某些方面上说是“死”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通过教法的灵活性去激活教材。为此,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显得至关重要。教材作为一种“文本”,提供的是素材,是问题,是情境。知识在教材中的存在方式是静态的、封闭的。教材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学设计的质量高低,相应地,也就决定了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以质疑改进的眼光研究教科书,设计组合教科书。为此你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适当调整顺序。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时必须遵循教材内在的逻辑性;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不一定完全按照教材固有的顺序去实施教学,教师在安排教学的顺序时,应当结合时事和学生具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2.适当增删内容。增,就是充实一些相关的内容;删,就是省去学生一看就懂的内容不讲,以其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增时要慎重地考虑增补内容的深度,绝不能超越教材太深;对于那些学生自学可以理解的内容,要相信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可以大胆删去不讲。但是,“不讲”不等于“放弃学习”,而是以此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总之,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该统观全局再决定取舍,巧妙地安排增删内容。

3.注重内在联系。要分析和研究前后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每章节内容(或每单元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准确地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研究表明,学习的过程就是新知识和旧知识发生联系的过程,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教师在分析教材时,特别要重视分析新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已学过的内容间有什么联系,明确已学过内容在后面的学习中又有哪些运用和发展。如果学生没有接受新知识的准备知识,教师必须在备课的时候,准备先行组织者,以确保学生的接受水平。

教师务必更新观念,充分调动自身的智慧与潜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为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实现教学创新而作出贡献,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知识。解决策略之二:

教师2:上课之初老师请两名同学上台做拖人游戏。让学生注意体会在拉他的时候的感觉。和全班同学说说拉人的感受。

教师2:那么他的这个困难到底在哪里呢?吃力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伸出右手,在空中左右移动两下,然后再放到桌子上紧贴桌面左右移动两下,注意在运动的过程中你的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学生:两次对比,感觉到手受到的阻力是不同的。

教师2:刚才我们感受到的阻力就是摩擦阻力,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摩擦力呢?能不能结合自己的体会给摩擦力下一个定义呢?

学生:尝试总结定义。

教师2:请同学们利用手边的物品(木板、毛巾、刷子、砝码等等)大胆感受,细心体会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总结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师2:请同学总结以上内容。

教师2: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的视频材料,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视频当中领会物理知识。教师2:教师总结,并进行课后小结。教师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较好的驾驭教材能力: 辨 析: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教师2在呈现教学知识的时候改变了抽象、静态、无味的呈现方式,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和动手操作,丰富了课堂的呈现方式,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学知识全由学生体验之后总结呈现,而且选择的是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这样就容易拉近教材与生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个课堂上已经不是单纯的教师传授知识了,而是学生需要了解而主动去了解,这样不仅课堂气氛特别地轻松而且十分有益于学生的记忆。另外教师2通过播放视频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的方式,既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教师2的做法值得你借鉴吗? 指导建议:

不难看出,你已经是具备较好的驾驭教材能力的教师,希望你能进一步总结自己的优点,继续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争取早日成为专家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从实际需要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处理,巧作安排,恰当地处理好教材。

希望你能从以下几点出发,完善你驾驭教材的能力: 1。和同事一起研究教材、讨论心得

一个人的想法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意思也是强调集体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组织交流小组,共同探讨驾驭教材的方法,总结自己和别人的经验,从中汲取有价值、有营养的东西。

2.要特别注意教学后的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做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也只有这样在反复推敲中挖掘教材,才能在已经能较好驾驭教材的基础上,达到熟练驾驭教材的水平。

第四篇:继教培训讲稿-14.11.1

景贤小学十二五继续教育“一德四新”培训

——《教师不可不知的50 条教育禁忌》辅导教案

学习地点:多媒体教室

学习时间: 2014年11月1日下午 辅导教师: 肖家武

学习内容:专题四 语言交流(2-5)参培教师: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过程:

第 一 学 时 主题 2 忌恐吓性语言

作为教育者,要学会以理服人,而非以力服人。遇到学生违纪,教师要晓之以理,蛇以情,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使用恐吓性的语言很难达到教育目的。如“你再听话,就把你赶出校门。”、“下次再这样,通知你家长来校收拾你。”这些忌恐性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心理受到伤害,产生抵触情绪,教育的目的便很难达到。如遇到心理脆弱的学生,还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如何对待调皮学生(1)接纳学生。(2)信任学生。(3)关心和爱护学生。(4)理解学生。

第 二 学 时 主题 3 忌诽谤性语言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话语应该是热情的鼓励,殷 切的期望。当然,教师难免要批评学生,但这批评应该是善意的、婉转的、点到为此的,绝不应该是恶语相向的嘲讽、责骂与侮辱。如何应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学困生消化不了的现象,优等生对知识的掌握可谓是游刃有余,但是学困生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往往一节课下来无法全部掌握所学的内容。因此,对于学困生教师应该做到这么几点:

1、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1)面对他们大量做错的题目时,要有足够的耐心。(2)上课也要对他们有耐心。(3)耐心对待走神。

2、教师要给予他们信心(1)课堂上是学习的主要阵地。(2)在作业上给予信心

第 三 学 时 主题 4 忌讽刺性语言

在当代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教师文化程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一些看似文明实则有害的管教孩子的方式越来越频繁地被采用。讽刺挖苦孩子是最常见、最典型的方式。经常口无遮拦地肆意讽刺挖苦孩子,不但严重伤害了他们 的自尊心,让他们无地自容,颜面扫地,而且影响到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使他们自我评价降低,缺乏自信,不够开朗和大方。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自尊心人皆有之。所谓自尊心,就是个人的人格应当得到集体和别人的尊重的情感,少年儿童的自尊心特别强。我们如果不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他们的激动和不安。特别是教师不切实际的批评,严厉的指责,往往会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学生们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有的情绪低落,有的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明或暗地和教师对抗。因此,教师要处处尊重学生,特别注重以下五个方面:(1)尊重学生的人格。(2)相信学生。

(3)要尊重学生的个性。(4)尊重学生的劳动。(5)尊重学生对自己的情感。

第 四 学 时 主题 5 忌指责性语言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这样指责学生:“你怎么搞的,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你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拿来问,好意思吗?”…… 这些指责性语言会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师生关系也很难融洽。教师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在学生做错事的时候,帮助其分析主、客观原因,因势利导,而不要一味指责。肯定和鼓励是学生成长最好的营养。其实,学 生们每天都在寻求别人的理解,盼望自己受到肯定和公正的评价。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只有肯定和鼓励的教育,才能开启学生走向堂堂正正、快快乐乐的成功大道,才能真正建立起健康进步的教育环境。(1)肯定和鼓励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催化剂”。(2)肯定和鼓励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心理营养剂”。(3)肯定和鼓励还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助燃剂”。

思考与练习:

1、对于学困生教师应该做到哪几点?

2、教师应注意从哪几方面尊重学生?

3、肯定和鼓励是学生成长最好的营养。

4、教师怎样才能正确地评价学生?

参考答案:

1、①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②教师要给予他们信心。

2、①尊重学生的人格;②相信学生;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④尊重学生的劳动;⑤尊重学生对自己的感情。

3、①肯定和鼓励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催化剂”;②肯定和鼓励是增强学生自信的“心里营养剂”;③肯定和鼓励还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助燃剂”。

4、①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②评价语言要尽量幽默生动、机智巧妙;③评价语言要尊重学生;④教学中正确的评价对学 生的影响。

1、①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②;③;④;⑤。

第五篇:继教培训讲稿-14-11.15

景贤小学“十二五”继续教育“一德四新”培训

——《教师不可不知的50 条教育禁忌》辅导教案

学习时间:2014 年 11月 15 日下午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参培教师:全体教师 辅导教师:肖家武 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内容:专题四 语言交流(6-9)过程:

第 一 学 时 主题 6 忌贬低性语言

贬低性语言是指贬低别人人格或者素质的语言。有时候老师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会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你真是无药可救,还是回家自学吧!你永远也学不好,考不及格,你要能及格,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时,老师的一句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情绪,这样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教师怎样才能正确地评价学生 :

1、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教师要有很强的听辨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参与性学习表现及时进行反馈,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 处及存在的问题。

2、评价语言要尽量幽默生动、机智巧妙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 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

3、评价语言要尊重学生《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4、教学中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1)能激励学生产生内在的动力。(2)能使学生有意识地克服自身的不足。(3)教学中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第 二 学 时 主题 7 忌武断性语言

武断性语言是指教师摆出“师道尊严”的权威架势,陈述自己的判断或者观点是唯一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语言。陶行知先生说过:“做学问最忌的就是玄想、武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时用语要准确,语言表达要辩证,防止绝对化。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 :

1、为什么要倾听

(1)教师倾听学生是尊重学生的重要体现。(2)教师倾听学生是了解学生的主要途径。(3)教师倾听学生是实现师生对话的前提。(4)教师倾听学生也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

2、怎样倾听(1)要有真诚的态度。(2)要适时地交流。

第 3 学 时 主题 8 忌揭短性语言

“教师不宣扬学生的过错,则学生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 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教师当众宣布他 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 加淡薄。”实际情况正如洛克所述,孩子如若被教师当众揭短,甚至被揭开心灵上的“伤疤”,那么孩子自尊、自爱的心理防线就会被击溃,甚至会产生以丑为美的变态心理。教师如何保护学生的隐私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未成年人也不例外,教师应时时注意保护学生隐私,严守学生秘密,未经允许不随便披露学生隐私,维护师生问的信任。因为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那么,如何保护学生隐私呢?(1)回避法;(2)注意转移法;(3)正面引导法;(4)改造法。

第 四 学 时 主题 9 忌不公平语言

人类在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教育的不公平始终存在着。学校是一个微型化的社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构成了教育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发展到对学校教育过程中公平的追求上来。教育公平的理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体现,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公平投入,教师的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尊重、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等,都对学生的权利以及学生的心理、人格、学业成绩等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的威望从公平对待学生中来 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每一个学生的 素质都会有所差异,但每一个学生又都会在某个方面有着成功的潜能。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潜在的能力,肯定它,并把它挖掘出来,从而使学生在被认同中肯定自我,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断进步,最终成为闪光的金子。这样的教师,必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只有公正平等地面向全体学生,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我们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我们的教育才 会有说服力,有感染力!当然了,一个公正平等的老师,必须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对学生不偏听偏信;爱所有的学生,要懂得维护学生的自尊,保住学生的面子;要善于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学生的理想,等等。尊重平等地对待全体学生,包括尊重有过错的学生。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比较不容易的。而小孩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怨言。”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必将得到学生的认可。一个老师能否平等公正地对待全 体学生,往往会影响到这个老舜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一位学生曾经对我说:“ 我们喜欢跟你聊聊,有什么话都愿意跟你说,是因为你不偏心,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我们。我们就喜欢这样的老师。"这句话让我深 切体会到,教师的公正平等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的公正平等在教育教学中究竟起着什么重要作用呢?(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有利于教师威望的形成;

(4)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思考与练习:

1、教师怎样才能正确地评价学生?

2、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

3、教师如何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4、教师的公正平等在教育教学中究竟起着什么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1、①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②评价语言要尽量幽默生动、机智巧妙;③评价语言要尊重学生;④教学中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

2、①为什么要倾听:教师倾听学生是尊重学生的重要体现,教师倾听学生是了解学生的主要途径,教师倾听学生是实现师生对话的前提,教 师倾听学生也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②怎样倾听:要有真诚的态度,要适时地交流。

3、①回避法;②注意转移法 ;③正面引导法 ;④改造法。

4、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有利于教师威望的形成 ;④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下载小继教新知识培训讲稿(语文数学)Doc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继教新知识培训讲稿(语文数学)Doc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二五小继教培训讲稿

    《教师教学智慧》第十三讲 7、观察能力(一) 时间:2014.10.8 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教师:冯文龙 胜任特征说明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是人们主动地、自觉地获得信息的重要手......

    十二五小继教培训讲稿

    第十二讲 有效教学策略(二) 时间:2014.5.26 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教师:王海 情景二 我是一名任教两年的八年级思品教师,我所在的学校是我市一所不错的中学,近年来学校在倡导幸福文......

    小继教班主任培训

    二郎乡“十二五”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培训讲稿 班 主 任 培 训 时 间:2013年1月9日 地 点:二郎乡中心小学 参训对象:二郎乡全体小学教师 主 讲 人: 汪 政 培训内容: 第一学时 班......

    小继教培训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王雪花参加了这次培训学习,感悟许多。当人民教师难,当合格的教师难,当现代优秀的教师更难。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一生......

    小继教培训心得体会

    “十二五”小继教学习心得体会发明小学 马亮奎通过参加“十二五”小继教的这一年的培训,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数学及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使我茅塞顿开。......

    小继教培训心得体会

    小继教培训心得体会 清泉新叶21世纪,人的观念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需要懂知识、能操作、善合作、会生存的人才,不断地激励着人们要继续学习,随着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知识......

    小继教2013培训计划

    双山小学“十二五”(2011—2015年)小继教 2013年度工作计划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和《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

    小继教培训总结

    小继教培训总结 小继教培训总结1 通过历时五天的培训,收获多多,我的血管里又注入新鲜的血液。现将这些血液总结并运用于我的实践生活和工作中。首先,从杨校长对暑假开班仪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