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想要改变现状,就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得改变自己的观念。一切成就,都是从正确的观念开始的。一连串的失败,也都是从错误的观念开始的。要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变化,就要学会改变自己。
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纷纷请教方法,柏拉图笑道,说:“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们一片哗然。
这一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移山之术,唯一的一个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我们就要改变自己。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干净,然后一排排地整齐地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不要哭,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
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从井边挑来一桶又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地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个一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的,也没有一个被风吹歪的。小男孩开心地笑了,他对父亲说:“要想木桶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男孩的父亲赞许地微笑了。
是的,我们不能改变风,改变不了这个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给自己加重,这样我们就可以适应变化,不被打败!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最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我在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适应环境。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变环境上,这实在是徒劳无益。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一切环境。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看《百年孤独》中的人物>。
在与世隔绝的马孔多里,浓缩着一个世界,浓缩着世界上的各类人,也浓缩着世上所有的孤独。
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里的所有角色,像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但更像是空虚无比的灵魂。我在读这本书的同时,从里面的人物的性格中,读出了我们一生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孤独。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位屡经失败,却又百折不挠的科学家,总是拥有着无尽的幻想和无穷的毅力。他身上映射着所有的科学先驱者的影子,狂热和冷淡,鲁莽和沉着,探知的欲望和放弃的意念,各类矛盾的品格在他的身上一一体现。他试图用磁铁挖掘黄金,试图将望远镜作为武器,试图把水银冶炼成金子。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理解,乃至于朝夕相处的妻子乌尔苏拉也排斥他的所作所为。可是当他揭破了生命的所有谜底时,他却被当作疯子,被捆绑在栗树树干上,被迅速地遗忘。昔日的炼金梦想在看透生命的他的眼里已成虚无,他只能忍受着生与死之间横亘的痛苦——无尽的孤独。马尔克斯似乎在用这个,表达着对所有的开拓者的深深的同情。
至于乌尔苏拉则是一位任劳任怨的劳动者。在那个时不时闹得天翻地覆的家中,她永远是这个家庭的经济支柱和精神支柱。她从没有唱歌的乐趣,也没有游玩的雅致,各种劳动如同拼图一般拼凑出她那紧凑而又孤独异常的一生。她无处不在。她的身影出现在家具的迷幻倒影中,出现在朴实无华的天地中,出现在糖果小作坊的喧嚣声里。她又虚无缥缈,就像是来到人间通过劳动来赎罪的亡灵。到最后,伴随着她的死亡,她的名字也被丢到了记忆的深渊之中。作者写出她冗长的一生,同时也是对哥伦比亚所有孤独的劳动着的赞歌。
至于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这位最为孤独的前行者,一生发动了三十二大大小小的起义,却又为了重归原先的生活毁掉了自己创造的战争成果。他逃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伏击和一次枪决,官至革命军总司令,却只换来了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孔多街道。他的一生如飓风般浩荡壮烈,又如死水般宁静孤独。就像那些在哥伦比亚为自由而战的人们,不论生时建立了多大的功绩,死后依然被大多数人遗忘。
一个村庄中,有着一个世界的万象。这个孤独的村庄在雨季无尽的雨水中,在旱季无边的干旱中,在漫天飞舞的蝴蝶和遍地横行的蚂蚁中,品尝着人间的各种苦涩和孤寂。
但是,如马尔克斯所说:“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现代化的社会用文明将孤独消除,还给这些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一个崭新的天地。这样,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会忘掉内心的迷茫,赢得充实的人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断箭 》。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自己才是一支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红楼梦人物赏析之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挂。
晴雯,怡红院的丫头,《红楼梦》中或轻或重的一个角色。只因“生得比别人略好些”,遭人嫉妒,死于非命。读毕《红楼梦》,晴雯的形象带给人以难以抹灭的记忆,也正是她,为大观园的黑暗注入了了不可多得的光明。
晴雯是作为一个礼物送给贾母的,既是礼物,其命运当然该由拥有这份礼物的人来决定。晴雯的出场无疑是一个悲哀,无论是对于宝玉、对于大观园还是对于她自己。晴雯用自己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向世人证明了这样一个礼物是具有怎样的不可践踏的灵魂,同时,她带来的影响也完全超越了礼物的作用。她的生命毫无疑问是称得上完美的。
相信“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给每一个读者心中留下了一片属于晴雯的烙印。曹雪芹的眼中晴雯是相当美丽的,自然也是任性的。宝玉骂了她两句“蠢才”,就惹恼了她并肆无忌惮的说:“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气得宝玉“浑身乱战”。不能不说在晴雯眼里是没有对主子的畏惧的,心中也从未把自己弄得一个奴才的身份。看她把扇子一条条撕碎,就仿佛在撕封建等级那张污浊的脸,更像在一下下鞭笞那位“温柔和顺”的袭人,此情此景难免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暗暗为晴雯骄傲同时也伴有一丝悲哀。这对于晴雯来说也许只是由着性子胡乱做的一件取乐之事,而对于袭人、麝月这些丫头们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甚至认为这根本就不应该是身为下人的人做的事。于是我们不得不惊叹曹老人家对于人物性格的把握是如此的惟妙惟肖并让人难以释怀。而曹雪芹并没有忘记晴雯仍是一个丫头,便不惜笔墨的又刻画了“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这一节,为晴雯的形象添上可敬之笔。晴雯心再比天高,身却终为下贱。她明白宝玉虽是淘气,却是她的主子,她必须尽到一个奴才的责任与义务,带病连夜替他补衣。她在维护尊严的光环下,仍不失身份尽其所能,这便是维护了最原始最高贵的人性。同时也为晴雯身上带来了更多的闪光点。
晴雯最终是被王夫人把“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她拖下炕来,硬生生给治死的。晴雯的死,袭人是脱不了干系的。
袭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奴才,她“津津乐道”的赞赏美妙的奴才生活并对和善好心的主子感激不尽,她曾“无可推脱”的同宝玉私通,事后又在王夫人耳边说宝玉和众姑娘及众丫鬟们年纪都大了,须防越轨之事。王夫人自然是很关注宝玉的成长环境,认为晴雯“这样美人似的人,心里是不能安静的”,再加上晴雯的姿色与聪慧有点像林黛玉,王夫人更是仇恨淤积,最终下场可想而知。晴雯死后,袭人增加月例钱白银二两并成为主人心腹。正所谓“寿夭多因诽谤生”。宝玉把晴雯当作芙蓉之神,傲岸高洁美得孤寂。临死前她把指甲弄下送与宝玉,并叮嘱道“别人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她就这样坦然微笑着仍带着浑身的傲岸不羁与锋芒毕露死去。惨淡却不失伟大。
晴雯是深受作者敬仰的。把小说中最长也最火热的赋体诗篇《芙蓉女儿诔》送给了她,用以慰藉一个十六岁的生命。
忆女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体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与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这是多么神圣的评价,在诗里我们无处不嗅出封建的腐烂气味,以及幽幽的飘来的那一分天庭中芙蓉的清香。曹雪芹不愧为一代宗师,留下如此让人悸动的文字去悼念晴雯,悼念所有因封建而受迫害惨死的人们。对于袭人,宝玉是清醒的:“毁奴婢之口,讨岂从宽!刨悍妇之心,忿犹未释!”
晴雯是第一等的人,无论她身份的卑微,她的精神自始自终是第一等,坚持自己宁死不屈反抗到底的气节与个性,公然揭露狠毒狡诈的主子,没有一丝的奴颜媚骨。她的形象在无形中高大无比,并坚韧得无懈可击。
在那样一个时代,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残酷与黑暗,而晴雯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给人以希望。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整个精神世界的代表,并悄悄地给人留下命运的伏笔。面对这样的高大与孤傲,我们除了怀着沉重的敬意去拜读它领悟它,已无须更多。我坚信,高处芙蓉定以其姿色而常开不败!
分析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刘姥姥.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第一一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刘姥姥是她是红楼梦中形象突出的小人物,刘姥姥这个艺术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她善良淳朴,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精明能干与聪明,而且有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刘姥姥这个小人物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同时她也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曹雪芹为什么塑造刘姥姥这个人物呢?这个人物的意义是什么?刘姥姥的重要性在《红楼梦》里再怎么夸大都不过分,她的重要性并不是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有这样一位姥姥,在曹雪芹的生命历程中见过这样一位姥姥,或者在曹家的邻里中有过一位没齿难忘的恩人。《红楼梦》里相同身份的角色很多,小姐中有黛玉、宝钗、湘云、迎春、探春、惜春;丫鬟中有袭人、麝月、平儿、鸳鸯、晴雯......尽管性格各异,身世不同,命运多蹇,但毕竟是社会地位相同下的互为补充;而刘姥姥,只有一个。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看来刘姥姥只是一个小人物,但在曹雪芹的思维判断中,刘姥姥却是重中之重的角色。如果我们把刘姥姥这个角色去掉,姥姥二进贾府的内容删掉,当然刘姥姥救巧姐的内容也就没有了,然后完全可以给巧姐安排一个悲惨的命运,这样更符合整部《红楼梦》大悲剧的布局,而整部《红楼梦》的总体叙事框架,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这部《红楼梦》却将会因为没有刘姥姥而大大逊色,完全没有了原来重要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它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也就大大降低了。所以,刘姥姥这个小人物,关系到的是《红楼梦》的灵魂,这是个蕴含着作者重要思想内涵的人物,是《红楼梦》思想体系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是应该认真研究的人物。她作为一个文学典型,既有丰富、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我们从她身上看到大的事物.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旗开得胜,她是个小人物但却使一个小小的庄户人家和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逐渐建立关系。她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的援助,使这个庄户人家度过了难关。此刻刘姥姥在《红楼梦》里的使命仅仅完成了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戏份还在后头,这一回,刘姥姥可是大展身手,穿红戴绿,备受瞩目,让读者永远记住了这个老太太。
刘姥姥是贾府的穷亲戚,是个乡下人,名副其实的小人物,但她身上有着乡下人特有的淳朴气息,给人一种亲切,朴实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贾府的人对刘姥姥如此的喜爱,对与深居大院的人来说,这是十分的难得,憨厚的刘姥姥带来欢笑.同时,刘姥姥对她们的”笑”,没有不悦而是与之同笑,甚至更加卖力,还与风姐合演了一出戏来取悦贾母,由此可见刘姥姥的善良淳朴.她三进荣国府,其言谈举止都明显地带着贫穷农民朴实的特征。刘姥姥也善于与他人交流,能很快的与别人找到话谈,虽然她对与富贵人家的东西什么都不懂,但她却能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怕嘲笑,很快的容入进去.作者通过她的眼睛,从俭朴的角度出发,以她所熟悉的农家田舍,对比贾家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衬托出封建贵族家庭的豪华,显示出天壤之别的贫富悬殊!小人物形象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刘姥姥给我最大感触的便是她的知恩图报了.知恩图报,按我国的传统文化,“义字当先”。就是要求人民乐善好施,有恩必报。刘姥姥自从得到贾府接济后,据她自己讲生活大有好转,接近了小康之家了。“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一旦度过了难关,就扛着新摘下的瓜果菜蔬,进城答谢。这些都是贾府所缺乏的野味,虽然不值几个钱,却也礼轻义重。刘姥姥绝非势利之人,她重义轻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后来,姥姥能不负凤姐之所托,“卒脱巧姐于难,亦足报之而有余矣”.根据高鹗续作,后四十四回为刘姥姥设置了一个回目:“忏宿冤凤姐所托村妪。”此时,贾府已经败落,宁府被抄,凤姐病重卧床。一些趋炎附势之徒,一见权势倾颓,家败人亡,避之唯恐不及,纷纷作鸟兽散,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刘姥姥却能带着青儿来探望凤姐的病,并求神拜佛,为她祛病延年。“患难见真情”,刘姥姥趋人之急,脱人之厄,充分展示出刘姥姥的人格之美。在遗失的曹雪芹已经基本写好的佚稿中,“狱神庙”这回有刘姥姥的故事。刘姥姥受凤姐所托,不顾自己已经八十高龄,带着板儿到处寻找,千方百计地打听到巧姐的下落,终于把被狠舅奸兄卖到烟花巷的巧姐救了回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刘姥姥重情重义,知恩图报,实在难能可贵,令人敬佩不已。当刘姥姥协助巧姐逃难之时,贾府已经败落,藩王的势力正炽。她并不知藩王要解除婚约,竟敢毅然主张逃到她的家里,而不怕藩王求婚未遂,势将派人追查巧姐的下落。万一藩王探知巧姐是藏匿在王狗儿家里,必将加姥姥以拐带的罪名,拿官问罪,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刘姥姥不畏权势,具有农民朴实的侠肝义胆,“威武不能屈”,铁肩担道义,充分表现了她知恩图报.告诉我们小人物也有伟大之处.刘姥姥十分精明,是个成功的小人物,久经世故,知理识趣,颇知眉眼高低,见识自好,又善于辞令,随机应变,大智若愚,着实有一番机智。刘姥姥一出场就显得见识不凡,比那务农为业只会唉声叹气的女婿狗儿强得多了。“久经事故”的刘姥姥从她丰富艰难的人生阅历中感悟到了“适者生存”的真理,并明智而现实地洞悉到,一味“拉硬屎”,那“银子钱”是不会“自己跑到咱们家来的”为改变女婿王家当前的贫困状态,刘姥姥给女婿狗儿出谋划策,要去有一星半点瓜葛的荣国府攀亲告债。刘姥姥心中是有数的,“王夫人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粮。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从这里打开缺口,果然不虚此行。刘姥姥由于慧眼识人,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求生”之路。貌似愚憨的人未必真愚,看似愚蠢疯傻,实际上却是心底透亮,精明过人。刘姥姥所以能在贾府左右逢源,是与她洞悉各种人物的心理并根据各种人物的心理采取不同的对策分不开的。第一次进贾府获得成功后,她对怎样与贾府中人打交道更是成竹在胸。例如,王熙凤把一盘花横三竖四的插了她一头。她纵然没有镜子可照,看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也该知道这是王熙凤捉弄她。然而她却只作不知地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她故装糊涂,反语正说,制造喜剧效应,让人忍俊不禁。众人揭穿说:“你还不拔下来摔到她脸上呢?把你打扮成了老妖精了!”她装傻到底,就顺水推舟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虽然只是小人物,但她的精明能干与聪明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第二篇: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想要改变现状,就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得改变自己的观念。一切成就,都是从正确的观念开始的。要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变化,就要学会改变自己。
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纷纷请教方法,柏拉图笑道,说:“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们一片哗然。
这一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移山之术,唯一的一个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就要改变自己。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里做工。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干净,然后一排排地整齐地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不要哭,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 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从井边挑来一桶又一桶的清水,把它们倒进那空空的橡木桶里,忙活了半天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地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风依旧大,可那些橡木桶依然整齐排列,小男孩开心地笑了,他对父亲说“要想木桶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 是的,我们不能改变风,也改变不了这个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给自己加重,这样我们就可以适应变化,不被打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的一个墓志铭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最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我在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适应环境。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变环境上,这实在是徒劳无益。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一切环境。美好生活,从改变自己开始。
第三篇: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本站推荐)
人们常说一句话:“如果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只能改变自己。”就是说,当环境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心态来与环境相适应,这样就能感到一切也都是心满意足的了。在伊索寓言中有一个故事:一阵狂风,把一颗大树连根拔起。大树看到旁边池塘里的芦苇就问:为什么这么粗壮的我都被风刮断了,而这么纤细的你却什么事也没有呢?芦苇回答说:我知道自己软弱无力,就低下头给风让路,避免了狂风的冲击;而你却拼命抵抗,结果被狂风刮断了。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做人就应该像芦苇那样,尽管软弱,但有智慧。面对狂风卷来,不是试图与之对抗,而是俯下身子,低头弯腰,化险为夷。于是这一句智慧的话被我们的祖祖辈辈们当作真理一代一代的传承了下来,至今依然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一句名言。
但,就是这么一句真理,却也并非绝对。魔术师从山的左边走到右边,诡辩曰山已经移动了,众人皆呼妙。的确,山相对于魔术师确实是移动了,然而当魔术师下山后,山依旧还在原处,他的所作所为一不过是骗自己罢了,一点实际用处都没有。移山在人们看来自然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改变不了的环境了,于是魔术师选择改变自己,但“山”则个环境确实改变不了吗,这便让我想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了„„愚公“愚”,他不懂得改变自己,但懂得要挑战环境,于是便能将大山移走。有人说愚公移山是个神话,然而何不想想,如果有十万人,一百万人,一亿人一起动手,那再大的山不也能移走吗?
人们啊,总是喜欢用改变自己来安慰自己,遇事总要想方设法的逃避,环境为何不能改变,只因我们没有改变的勇气,于是我们在腐败的环境里变得腐败,在懒散的环境里变得懒散,在无知的环境里变得无知。因为怕被狂风吹断,树都变作了芦苇,当狂风来临,芦苇们纷纷低头,于是狂风在土地上肆虐;何不想想,如果大家都能变成大树,连成森林,何惧狂风?
个体的力量总是渺小的,但是团结的之后,这个力量将能改变环境。如果没有反抗者,我们将被日(钓鱼岛是中国的)本统治,如果没有反抗者,我们依然生活在文革时代,如果没有反抗者,我们的今天将不是这样的。所以当环境恶劣,且不适宜的时候,奋起反抗并非是愚蠢,明哲保身也并非是明智,在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我们应该继续尝试!
第四篇: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共)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想要改变现状,就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得改变自己的观念。一切成就,都是从正确的观念开始的。一连串的失败,也都是从错误的观念开始的。要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变化,就要学会改变自己。
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纷纷请教方法,柏拉图笑道,说:“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们一片哗然。
这一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移山之术,唯一的一个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我们就要改变自己。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干净,然后一排排地整齐地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不要哭,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
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从井边挑来一桶又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地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个一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的,也没有一个被风吹歪的。小男孩开心地笑了,他对父亲说:“要想木桶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男孩的父亲赞许地微笑了。
是的,我们不能改变风,改变不了这个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给自己加重,这样我们就可以适应变化,不被打败!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最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我在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适应环境。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变环境上,这实在是徒劳无益。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一切环境。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像是刚刚孕育成熟生命一样,迫切的希望可以很快的融入社会来一展自己的抱负,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刚刚过去的XX年,大学生就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求职大学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出僧多粥少的态势。除了就业岗位少,缺乏工作经验和大学生自身心态不端正,都是挡在大学生就业之路上的拦路虎。
在客观情况和自身因素的双重困境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大学生应增加在校期间实习的经历做好从基层干起的心理准备,在学校的时候最好能够争取在寒假、暑假增加自己实习的经历。大学生先要明确方向,并做好从最基层干起的心理准备。放低要求是今年的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对待。大学生应该眼光向下,脚踏实地从基层干起。
首先,要认识自我的价值,将自己摆放在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位置,这样可以从头做起,可以增长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好的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其次,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会,不需要听从别人的任何意见,这样就等于断绝了自己以后发展的前景,进入工作环境中,必须和同事们搞好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就是自我能力是最重要的,所以,要边工作边学习,现在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必须靠真才实学才能在社会中拥有一席之地,为了自己的未来,从现在开始要更加的完善自己。
希望,各位同学认真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做好准备,迎接未来的考验!
第五篇: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你自己演讲稿
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你自己演讲稿
徐丰毅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你自己》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这样一句话--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在他的这句话中,我们便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有时候你若是改变了自己,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
曾经,穆罕默德对他的弟子信徒和王公大臣说他要表演移山,大家都很好奇,于是就都来观看。只见穆罕默德大喊一声:“大山,走过来!”大山岿然不动,穆罕默德又喝一声:“大山,过来!”大山还是屹立在那儿。这时,大家都有些可怜的看着穆罕默德了,心想这下他要出丑了,这时穆罕默德却说:“好!既然大山你不过来,那我就走过去!”说罢它便径直向山走去。
故事到这就结束了,也许会有很多人会对穆罕默德的行为感到不解,甚至会觉得穆罕默德是一个愚蠢到了极点的人。明知自己奈何不了大山,却还要在他人面前炫耀,最后反而让自己在他人面前出丑呢?但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尝试去看带这个问题,难道穆罕默德不是一个极富智慧的人呢?当他发现自己并无法将大山移动时,他便采取了另一种方法--自己朝大山走过去,及时的改变了自己,并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我想,这个世界也是这个样子的吧!世界是多变的,环境也会在不断的变化,自己是无法改变环境的,唯有改变自己,使自己适应环境,才能在当今社会上立足。
“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你自己。”这个道理不但适用于我们人类,也同样适用于整个生物界。达尔文进化论就提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观点。生物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正是它们改变自己,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只有这样,生物才能在自然界中得以生存。
改变自己,使自己更完美;改变自己,使自己更完善;改变自己,使自己更成熟!最后让我送给大家一句话--If you change yourself, you will be better and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