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岩松的故事
白岩松:“名嘴”是怎样炼成的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的白岩松,原本不是学播音出身,而是学的新闻专业。当他1993年从《中国广播报》社借调到中央电视台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普通话说得很不标准的人,主持节目时经常发音不准,读错字。当时,台里规定主持人念错一个字罚50元,他每个月不多的工资都要被扣去一笔钱。有一个月,白岩松不仅被罚光了工资,而且还倒欠栏目组100多元。这让白岩松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甚至一度抑郁失眠想自杀。后来,为了能够在中央电视台站稳脚跟,白岩松开始了苦练口才。
为了练就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白岩松每天都像小学生一样,翻看字典,一页一页,从字典里把一些生僻的字和多音字挑出来,注上拼音,贴在墙上,然后反复拼读。不仅如此,他还找来了《绕口令集锦》,并模仿古代一位演说家的做法,在嘴里含一颗石头,练习绕口令„„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白岩松终于过了“嘴巴” 这一关,练就了标准的普通话。随之,他被罚款也越来越少了,后来还被正式调进了中央电视台。
作为一个天天要动口的人,白岩松在主持节目的实践中还逐渐体会到,口才不仅仅是舌头的事,更是脑子的事。虽然自己说话流利了,发音没问题了,但有时说出的内容未免空洞,这还不能叫“完全有口才”,充其量是“伶牙俐齿”而已,或者叫做“语言流动比较快”。所以,白岩松在口才训练中,除了“练嘴”,他还有目的地进行对大脑的训练。
读书看报“练脑”
人的大脑就像一个超级计算机,控制着一个人的所有感觉和思想。只有不断学习最新知识,掌握最新资讯,才能很好地促进这台“机器”运转,保持大脑活力,也才能思维清晰,条理分明,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为此,白岩松坚持每天最少保证两到三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他说:“阅读是敏锐思维和雄辩口才的来源。要做好一个真正有口才的主持人,‘谁要是不读书不看报就是找死’。”他把阅读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题性阅读,就是为了准备节目而进行的阅读,每天要看上百万字的资料;一种是积累性阅读,就是每天大量的报纸和刊物资讯,只要是报摊上有的,他都要阅览。正是如此广泛地读书看报,拼命地“练脑”,使得白岩松在一次次直播中施展出了思维缜密、出口成章的高超技艺。
后来,获得“中国金话筒奖”“最佳口才主持人”的白岩松,有一次在谈到自己的口才训练时说:“我当初除了苦练绕口令,练习普通话之外,还有一种训练是‘功夫在诗外’即嘴以外的东西。我是从读书看报‘练脑’着手,从思想和知识以及逻辑结构的训练开始。所以,我觉得我自己的口才不仅来自对嘴的训练,更主要的是来自对脑的训练。练口才一定要有对大脑的训练,你说我的优势在哪儿?我的优势就在动脑子。你如果有一天发现我不动脑子的时候,我就会一无是处。”
练嘴又练脑,这就是白岩松能成为一个既有口才,又有思想的央视“名嘴”的秘诀。他的练口才方法,对我们不无启示。
第二篇:白岩松学会讲一个好故事
白岩松学会讲一个好故事
你的故事抓人吗?
我小时候,一放学就跑到电线杆子底下,听袁阔成、单田芳的评书,一听就是半小时,聚精会神。现在,你给我讲半小时故事试试?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故事的心态和审美不一样了。国外的传媒调查显示:听众和观众会在任何时间进入、任何时间离开。这就对我们过去那套“线性逻辑”产生了挑战――中途进入看不出眉目,立刻就换台了。
受众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讲故事的人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学会讲一个好故事,有人性、悬念和逻辑,还有细节。被细节牵引着的人,聆听的状态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讲“主旋律”大话题时可以转化成故事,或者再引入一些细节:
无锡有两大家族:荣氏和钱氏。荣氏家族出了荣毅仁这样的国家副主席,钱氏家族出了钱穆这样的大学者。钱穆有个侄子,1931年考上了清华大学,语文、历史都是第一名――双百。他的名字叫钱伟长。
钱伟长进了清华以后,陈寅恪希望他学历史,闻一多和朱自清希望他学文学。可是入学第二天,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钱伟长夜不能寐,觉得学历史、学文学都无法拯救民族命运。他左思右想,跟同学探讨交流,只有学造坦克、强大自己的实力,国家的前途才能慢慢变好。
造坦克就得学物理。第二天钱伟长跟学校说,我要学物理!老师打开成绩单一看,乐了:中文和历史都是100分,物理5分,数学加化学一共20分。考成这样,您敢学物理?要说那时清华也牛,这样的学生也敢招,现在算总分,连“三本”都进不了。
因为钱伟长态度很坚决,学校跟他达成了一个协议:在物理系试读一年。如果一年后,物理成绩能达到70分,就继续学,达不到就回中文系。
钱伟长答应了。他毕业的时候,成绩是物理系第一名。
几乎所有人听完这个故事都热泪盈眶。
再举一个关于“细节”的例子。
上世纪五十年代很有名的女指挥家郑小瑛,刚当母亲不久,就被送到莫斯科的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一去几年回不来。
终于熬到毕业,她成为全苏联第一个走上柴可夫斯基音乐厅指挥歌剧的女指挥家。演出那天,她把孩子的一张笑着的照片,夹在乐谱的最后一页。演奏开始,一章一章、一节一节地往下行进,当最后一个音符结束,在全场长达几分钟的雷鸣般的掌声里,郑小瑛一直热泪盈眶地看着乐谱最后一页,照片上的孩子也正笑着看她。
这样的故事可以抓住人吗?当然能!生活中有无数这样的故事,如果掌握了讲一个好故事的方式,还怕没有“制空权”吗?如今,传播的主动权已全面向受众倾斜,传播者更多地处于被选择的处境。这就要求你只能增加自己的魅力、吸引力与公信力,让别人自愿选择看你的东西。学会讲故事,不是什么新思维,不过是常识而已。但愿一切还来得及!
(墨晗摘自《白说》)
第三篇:白岩松最新演讲全文
白岩松最新演讲全文:停下来,与自己对话 2014-12-24 十点读书 点上方蓝字可加关注 微信号:十点读书
作者:白岩松 来源:厦门大学 编辑:郭晓林
按:12月18日,资深媒体人、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作客厦门大学,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阅读与人生”的交流会。小夏整理了白岩松的演讲实录(有删减),以飨读者。
各位,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来了之后才知道不好讲,为什么?年龄层相差太大,36到42(岁)的一群人,还有年轻的大学生,你怎么把一家两代人融合在一起还要给他讲呢?讲养生上一拨听,下一拨不听;讲励志,下一拨听,上一拨不听;讲成功,底下(有)一半儿人都有经验,很难,所以,聊聊天吧。
这一个月正处在厦门的读书月,我是受出版社的“裹挟”,来跟大家谈阅读之美,其实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稍微悲哀的事情。今年台里头做一个关于读书的公益广告,这几年(都在)做读书的推广,我总纳闷一件事,你见过国际上把哪个日子定为“吃饭日”吗?说到国际吃饭日,没有。那既然国际没有吃饭日,那为什么要有一个读书日呢?对于人们的身体、肉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那我很纳闷,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跟不吃饭一样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那么为什么现在都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这样一种现状?我觉得这件事情恰恰印证了此时此刻中国的某种悲哀和某种觉醒。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前不久在APEC上,普京送给了总书记一部手机,这部手机我看完细节之后发现,只有俄罗斯能做,中国做不了。是他们技术很高科技吗?没有。这个手机是两面屏幕,这面跟咱们的手机一样是正常的,另一面是跟kindle一样的、像水墨一样的屏幕。我为什么说中国做不了?俄罗斯的人均阅读量在全世界排名是很靠前的,脑海中能诞生(这样)一个手机,一个屏幕是正常的彩屏,另一个屏幕是墨迹的屏幕,只有爱读书的国度才可能把它研发,他才会把一个手机跟阅读和使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而我们设计成两个屏幕,一定是为了变得更加便利,更加色彩斑斓,而不是考虑是否更适合阅读。同样的道理,今年八月份我去法国巴黎的时候,大家知道,八月份的时候,巴黎人民非常可爱,把整个巴黎全部给中国人民留下了,见着中国人的可能性会比见着法国人的可能性更大,他们都去度假去了。就在探讨这个度假的事情当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中方的高级官员跟我说了一番话,给我的触动非常深。他说该怎么看待法国人像命一样地捍卫这一个月的休假?中国人经常会觉得法国人太懒啦,一到夏天钱都不挣全跑啦,都去度假了,海边或者其他(地方)什么的。我们非常容易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法国人是怎么去面对、思考、解读这一个月呢?在全世界,如果论有创造力的国家来说,法国,是最好的,甚至可以不加之一对吗?比如说在诺贝尔文学奖,法国有多少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包括法国的电影,现在我依然是法国电影的狂热爱好者,只要看一部法国电影,当然,也是他不错的电影中的一部,我就几乎从来没有失望过。在我最喜欢的三部电影当中,就有一部是法国的„„法国人认为法国之所以有创造力跟这个月休假紧密相关,因为每年他们有一个月去保证安静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经常有发呆的时间,让他们了解生命。每年都要休息一个月,宁可少挣点钱,在这背后是一种对生命更透彻的理解。
生命不止是使用,还需要奖励,而我们对生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我们口号上会说:活到老,学到老;其实我们的实际行径中往往是“活到老,挣到老”。钱永远没够,大家都在忙碌着,其实中国古人早就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忙”。“忙”就是心亡,那你可以仔细追究一下,“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有多少人心是死的?”他的这番话触动了我,法国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国度,跟他经常要停下来,面对自己,成为自己的朋友,与自己对话,与时间和空间对话紧密相关。后来我总结,想要有创造力,需要有三个条件:有钱(有一定的闲钱),有一定的闲人,还有一定的闲时间。没有这三点,想有创造力,不可能的。去年是《东方时空》创办二十年,它在1993年创办,为什么(发展)几年就成为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新闻专题节目?那种创造力是从哪儿来的?我觉得就从这三个“由于”来的:由于进行了改革,大量的人可以进来,不合适的人可以走,每一个栏目的人都会有一点富余。这种富余就产生了强大的竞争力,同时也有了生存的压力,这就需要更有创造力和干得更好。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当时搞改革,钱制片人可以支配,干得好的人可以多给,干得不好的人可以少给,有一点闲钱。第三个由于不是满员,同时还可以吸纳社会的大脑,优秀的人云集在这里,就会有多余的时间和智慧,创造力就诞生了。那样的几年时间里,永远是前面在播节目,后面就有人在研发新节目,所以,很多新节目都不是领导指令的,而是我们自发推动的,像《实话实说》这样的节目,领导没让做这个,一看还不错。创造力就是这样诞生的。„„
四个苹果创造世界。第一个是亚当夏娃的苹果,与人类有关,第二个就是牛顿的苹果,发明了万有引力,第三个是乔布斯的苹果,第四是中国的小苹果,解决了庞大的大妈们多余的精力,这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笑)说牛顿的这个苹果,我相信在此时此刻的中国,这样的传奇不会诞生,此时此刻的中国诞生不了牛顿,此时此刻有几个中国人有那个闲工夫躺到苹果树下去?在一个讲究“爱拼才会赢”的国度里,这是闽南语对这个国度最大的贡献,好多不会讲闽南话的人都会讲“爱拼才会赢”的闽南说法,在这个“爱拼才会赢”的国度里有几个人愿意躺到苹果树下去闲呆着?好,即便有人躺到了苹果树下,被苹果砸完之后的反应也一定很“中国”。第一个,像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抱怨。此时此刻的中国最大的特质是抱怨,我们可以到任何一家餐馆去听,小三在抱怨正房,领导在抱怨下属,下属在抱怨老板,老板在抱怨体制内,体制内在抱怨体制外,反正所有人都在抱怨,因为大家都觉得责任是别人的,与自己无关。每个人都在抱怨中把自己给摘(除)出去了。其实,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你要进步了中国就进步了,但是中国人不会用这样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因此第一个反应就得抱怨,“谁管的树?你们领导在哪儿?把他给我叫来!”一定会演变成为这样一种局面,这是大比例,还有一定的小比例的人是吗?
人家说一个外星人如果掉入地球,掉到其他国家命运可能相同,掉入中国会有不同的命运,要看它掉入哪个省。如果掉到陕西,就会把它埋上,一百年后再挖出来。如果掉浙江义乌,就制造一批模型。如果掉在东北,训练训练上二人转舞台。要是掉北京,更搞笑了,“赶紧问下是什么级别要不不好接待。”(笑)所以我们会有我们此时的特征,你就会去想我们现在是一个有创造力的时代吗?当你看多这样事情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种本源,此时此刻有多少中国人会去做无用的事呢?但是创造力就恰恰跟无用的事联系在一起。„„
第一个黄金周,我在厦门。全中国的第一个黄金周那天我在厦门,带着老婆孩子,孩子还很小,我们喝茶喝到十点半的时候就被临时通知“全走,所有的茶室要改成宾馆让人睡觉”。因为第一个黄金周,厦门没有想到游客是如此的海量。等我回到宾馆的时候,大堂里全是人,在等床位。第二天去鼓浪屿,噩梦一般的旅程,但是,到了鼓浪屿之后没有几分钟我就成为最幸福的人。一艘艘船在鼓浪屿停泊,(大家)下船,99.5%的人直奔日光岩。还有人问:哪儿是鼓浪屿最有名的?日光岩呐!旁边的人也不用问,跟着人流走了。我带着家人跟着人流到了日光岩一看,人满为患人山人海,都快看不到日光岩了。我就势拐到了鼓浪屿的巷子里,一个人都没有。那一上午直至下午,我们把鼓浪屿都逛了一遍,甚至还钻到那时候还有一个什么洞里。最美的鼓浪屿在最火爆的黄金周是没人的,几乎属于我们这一家人。但是,涌入的人们都在日光岩,因为他们要照一张相,留言“我到了鼓浪屿”。从此我几乎不到任何一个景点去照相,因为生命很短,照相的那个时间不如留在自己的记忆当中去感受。所有传说中最美的鼓浪屿,比如说钢琴的声音,从窗户里头传出来,我全听到了。野猫跑过,张三丰的奶茶等等。这个时候要反过来去思考,我们的生活,出现了哪些问题?在我们的意识当中有哪些问题?闲逛是没用的,我们讲究直达目的地,干任何事情我们都是功利地直奔目标,过程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手机阻止了无聊,也阻止了无聊所拥有的所有好处。这句话开始很绕,但是当我开始想明白了,觉得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无聊是有价值的,我们现在已经没有无聊的时间,只要一“无聊”,人们下意识地就拿起手机来,“无聊”就被填满了,看个微信瞎搜一番等等,“无聊”没了。无聊之中所临时诞生的某些千奇百怪的、天马行空的创意都消失了,甚至“无聊”本身也消失了。“无聊”也是创造的一个重要母体,而我们现在连给它时间的可能性都没有。
中国人不做无用的事,什么是无用的事,什么叫有用的事?与升官有关的,与发财有关的,与出名有关的。比如说在我们的学堂里,现在的学子提的(问题)跟过去不一样,现在的学子提的问题都是有指向性和目的性,功利性极强,“我该怎么办?”“应该怎么着?”“你直接告诉我一个什么?”我每次都回答我不是卖大力丸的,我治不了“急”病,只能是说一些慢道理。但是现在的人觉得慢道理不叫道理,你必须要告诉我一剂药吞下去立马要见效,只有一种药真能达到这个效果,(那就是)剧毒的毒药。你只要吃下去,保证两分钟后啥事儿都没有了,你吃吗?所有,有用的药恐怕都需要时间。
现在中国人很有意思,看名片、递名片。回到家一看,这哥们没用,撕了,因为你用不着他。就在一个又一个筛选名片、把没有用的名片一张张撕掉的过程中,你(错过了)生命中有趣的人,留下的全是有用的人嘛,有趣的朋友越来越少。我们该怎么重新去理解无用之大用,包括阅读本身?今天下午有个小伙子跟我聊,说我特倒霉,本来报了某个学院的某专业,后来被调剂到了汉语言文学,它有啥用啊?我给他四条出路。现在12月份了,回去复读可能有点来不及了,自己考虑清楚。第二条,学校能转系,试试。第三条出路,大学本科学的是思维方式的熏陶,研究生选专业的时候选择一个跟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关的专业。第四条非常重要,没准你会爱上它,试着爱上它„„
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对汉字的喜爱是在增长的,好多人跟我说,谁这年头还在读诗啊„„诗歌里有最浓缩的中文,我要告诉他们几件事情,第一,中文是每天面临再次发明的。发明这个词是理科啊,怎么会跟文科有关。我说不,汉字的常用字五、六千字,但是每天当你落笔要写字写文章的时候,你都承载着或主动或被动的重新发明汉字的可能。想想我们厦门的诗人,舒婷,很多年前同样路过神女峰,为什么她能写下:“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上痛哭一晚。”这两行诗有哪两个字你不认识吗?但是她把我们熟悉的汉字重新组合在一起,诞生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境,而且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在诗歌里头,同样存在着看似无用的东西,但是汉字每天都可以重新生长,我们要探讨中文的无限可能„„
海子写过“今夜我不想人类,我只想你”。这是海子最伟大的一句情诗,依然是大白话,但是它有我们最浓缩的东西。当一个民族有持续二十多年的时间不读诗厌恶诗,而且把它边缘化的时候,你就知道我们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样的问题。我们现在都知道,有些东西开始重新有用了。但是这个世界上最贵的东西(往往)是无用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最无用的东西是什么?戒指。你告诉我一个实用功能,它有吗?但是它非常贵。顶针,几毛钱一个,但是戒指呢?无限。还有服装,比如说,服装有用的功能是什么?保暖和遮羞。如果要是满足它有用的功能,去个小商品市场,100元一身,拿下。但是很多女士的一身10000都拿不下,这9999花在哪儿了?花在没有任何实际功能的用途上,牌子、感觉、样式。它一点也不会为保暖和遮羞增加更多的因素,很贵很贵的东西在遮羞方面反而能力减弱了,(笑)尤其在夏天。无用的才最贵,(你们可以)去研究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看看是有用的贵还是无用的贵?
曾经有一次我在讲这个事情的时候,陈丹青非常认同我的看法。陈丹青他们干的这活儿有什么用?请问画家有什么用?诗人有什么用?没用啊,大前年我去了浙江富阳,也就是著名的《富春山居图》的富春,到了那儿之后,我详细地了解了黄公望的故事。老爷子九百多年前到富阳,之后也被边缘化,六七十岁了才在边缘的山里画这幅《富春山居图》,城中心都是领导、企业家、达官贵人,黄公望用了六、七年的时间把这幅图在寂寞中画完,画完给了一个僧人“无用”。一个寂寞文人感叹自己无用,恰恰遇到一个叫“无用”的僧人还喜欢这幅画,送了。九百多年过去了,城中的达官贵人不知道哪里去了,但是这幅无用的人画的无用的画可是真有用,成了这个城市招商引资的最大名片,甚至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都谈到了这幅《富春山居图》。它有用吗?没用。真没用吗?
今天下午,也有学生跟我沟通关于读书的问题,“我喜欢读书,但我的很多同学都去看美剧等等,我是不是需要坚持”等很多这样的问题。(其实)炫耀读多少书和炫耀多少财富没什么区别,都挺招人讨厌的。另外,当用“坚持”这样的字眼去说读书时,已经坏了,读书是一种乐趣。有人问我,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每个人都想得到一个功利性的结果,对你影响最大的一定最有用。但我觉得对我最有用的书肯定就是新华字典啊。(笑)不可能再有第二个。剩下的、所有的书都像小溪流从源头出发,长江黄河在开源的地方都是涓涓细流,然后不断地有水系汇入其中,然后不断地、慢慢地壮大到长江和黄河如此之辽阔。你能知道是哪条汇入的溪流、哪条汇入的河流让黄河成为黄河,让长江成为长江?我当然无法回答,我这一路上汲取的这么多营养,到底是哪个营养塑造了我。有人问我读了多少本书?我说无法回答你一个数字,此时此刻我什么样就可以反过来告诉你我读了多少书,因为它变成了我。最重要的是,读书本身是一种最大的乐趣,不是我的结果让我得到了乐趣。
现在去中国的书店,最显著的特点是有这样几摞书。第一个是与考试有关的书,第二个是(关于)养生的书,第三个是所谓的畅销书。这涉及到人们所关心的(内容),要过关,要长寿,要有谈资,怕被时代抛弃,其实全具有功利性。但是有很多好书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有过程。你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得到很多乐趣。今天我在来的路上看的这本书,一次又一次地让我热泪盈眶。这种热泪盈眶我觉得很好,我还有热泪盈眶的时候,我还知道自己是谁。当你知道自己是谁的一个重要缘由是,知道你还容易被什么所感动。我来的路上看的是《西南联大行思路》,是张曼菱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有太多让人热泪盈眶的地方。比如说邓稼先的爸爸是清华大学哲学系的著名教授,在抗战爆发的时候,他的儿子即将要去昆明读西南联大的时候,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儿子,学科学吧,科学有用。”这句“有用”的确反应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某种心声,但是如果没有哲学系他所拥有的境界,(他)怎么会让自己的儿子在国难当头,抛离这一家子的传统?最后,邓稼先(成为了)我们的两弹元勋啊!„„
南开大学在1937年7月29日被炸成一片废墟,当时的校长张伯苓写了一句话“物质之损失我毫不挂怀,南开之精神将在这个废墟上永远。”蒋介石决定彻底抗日就是在头一天,南开被炸之后第二天作出的决定,蒋介石讲了一句话:“中国在,南开在。”张伯苓的儿子从军学了飞行,最后驾驶那种简陋的飞机,在与日本人的战争中阵亡了。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校长,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校长公子。我那时候眼泪就下来了。这都是一些无用的叙事,藏着这种无用的阅读乐趣。(而)你的人格就是在这种无用的事情的一步步熏陶过程中,慢慢健全独立起来。„„
现在应该提倡越来越多的人去做看似无用的事„„我每周必须跑五天的步,非常无用的事儿,但是在跑的过程中慢慢成为一种享受,你跟自己对话,把自己放空。累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跑步,的确,当我跑完步的时候,累的是双脚,但心和脑子都缓和过来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辩证法。„„ 大学是止于至善,这是我认为大学最重要的因素,永无止境。创新需要具备的素质: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立的人格,人心的自由。我们过去对自由的理解是狭隘的,真正的自由在内心。面对最小的宇宙和最大的人心,只要可以探究的而且能得出一定结论的就不算辽阔,无法掌握的是最辽阔的,人心是最辽阔的。创造就是对固有牢笼的挣破。所谓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就不会有创新,一所好的大学是将有用的和无用的相结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件事有人说对有人说错,这是常理。我舅舅是中学数学老师,以前每天都跟我玩一个游戏,每天都给我出一道题,但缺德的是他往往先画一条辅助线,让我去找第二条辅助线。当时我是一个孩子,只是每天去完成一个任务,总能找到,因为任何一个平面几何题都有一条两条甚至三条四条辅助线能把它搞定,很多年后,我突然意识到,他已经深深地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因为我从那时候开始,相信所有的事情都不止有一个答案,当别人有一个答案的时候,我总是下意识地要去找第二条辅助线,创造力和不同就在这一个小细节上诞生了。你要知道,第一条辅助线是功利的,第二条辅助线是无用的,但是第二条辅助线提升了我,塑造了我。作为一个学生,只要我找到第一条辅助线,得10分,OK啦,我完全不需要再去找第二个答案,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玩的训练,深深成为了今天的我。我不相信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当别人有了答案我也从不绝望,我再去找第二个答案就好了嘛。所以我称之为第二条辅助线,而它恰恰来自于不功利性的无用的训练。所以未来中国的创造,一定是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发呆,开始思想,开始与众不同,开始另类,开始有第二条辅助线,开始做无用的事情都被鼓励。
人类的进步是由科学家的好奇推动的„„所有的东西都是相通的,杨振宁跟我说过,物理学到尽头是哲学,而哲学学到尽头是宗教,所有的东西是一个大圈,因此他的话对我是有相当的说服力的,他是这个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成为一个大家会看到一个相通的地方,而不是聚集在这,他之所以给我讲这句话的缘由在于他经常做无用的事儿,而且感谢这件事儿,就是读大量的金庸小说和各种文学作品。谢谢各位。(转自公众号:灼见)
十点君也在厦门,厦门是个很美的城市,有点悠闲,有美丽的鼓浪屿、坐落在海边的厦门大学、热闹的曾厝垵„„ 欢迎各位有机会来厦门玩哦。另外,我们在招聘小伙伴,欢迎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十点读书微信号:duhaoshu 关注十点,每晚一起读书,回复“1”查看目录 ↓十点电影微信号:sdimov,点右上角推荐 阅读原文阅读 100000+955 举报
第四篇:白岩松事例
白岩松
人物生平童年
1968年8月20日,白岩松出生在内蒙古的海拉尔草原。
从小,白岩松就迷上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上的天空,总是那样幽蓝,就像一面由许多蓝宝石镶嵌成的湖,美得让人神往;草地上的白云,远看像银色的蒲公英,近看又像一只只顽皮的小白猫;家门前的两株苍松,似乎想要攀上天空,拜访那面嵌满宝石的湖。
白岩松的妈妈是一位教师,为了让白岩松成才,她付出了很多努力。小时候,白岩松是一个淘孩子,常惹妈妈生气,被妈妈打。因此,白岩松每天至少要挨两次打,要不然,连他自己都会感到奇怪。
小时候,由于太贪玩,白岩松的学习成绩很不好。一次,他的考试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二,白岩松一生气,偷偷把张贴分数的光荣榜撕掉了。后来,经过老师和家人的帮助,白岩松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变成了一个知道学习的好孩子,父母都为他感到高兴。作家梦
从此,每到节假日,白岩松就去图书馆看书。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办了两个图书证。白岩松爱看的书很多,有《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西游记》等等,读了书中的故事,白岩松想,那些作家真是了不起,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当作家。这个愿望,一直激励着他,也让他更喜欢学习语文了。
平时,每逢有人讲故事,白岩松总是用本子记录下来。有一天,爸爸给他讲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听完故事,白岩松立刻跑了出去。爸爸很奇怪,就悄悄地跟在他身后,想要看个究竟。不久,爸爸发现,白岩松来到村西头的大树下,开始给伙伴们讲刚才听来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非常吸引人。爸爸高兴地想:
这孩子真行,挺有两下子!
所以,正因为从故事中提炼了大量的素材,白岩松才写出了侦探小说。这次尝试,进一步锻炼了白岩松的写作能力,为他日后走上主持人的道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大学生活
从草原来到北京
白岩松上高中时,哥哥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对全家来说,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白岩松也替哥哥高兴。在农村,能够考上大学,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然而,有一件事却让白岩松很不高兴。哥哥在家时,白岩松什么都不用干,哥哥走后,白岩松每天都要去150米外的井台挑水,实在太辛苦了。这时,白岩松才知道哥哥有多好。他决定,将来也像哥哥一样,努力学习,考上大学。
白岩松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成果。198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可是,从小想当作家的白岩松,为什么要读新闻系呢?
原来,在1984年,妈妈的一个学生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春节时,他来给白岩松的妈妈拜年时,说广播学院很不错。白岩松在旁边听了以后,也想去那里上学,于是他的第一志愿就填报了北京广播学院。主持生涯
敲开百姓的心扉
进了大学以后,白岩松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他不仅喜欢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还很喜欢踢足球。
白岩松所在的班级组建了一支球队,在学校里是最强的。在一次联赛上,大家劲头十足,想要取得胜利,结果却出人意料,他们竟输给了学校里最弱的一支球队。那是白岩松第一次经历比较大的失败,他整整哭了一个晚上。白岩松因为踢足球失败而哭,这说明他内心十分热爱集体,有强烈的自尊心。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白岩松在成长的过程中才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大学毕业后,白岩松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工作。1993年,白岩松参与创办《东方时空》。然后,白岩松与一些年轻人开始大胆的新闻探索与创新。在本来不被注意的早间电视节目中,推出了《东方之子》、《东方时空》等栏目,以选题严谨、判断敏锐的特色,创造出新的电视播出形式。而且,内容涉及环境、教育、社会和家庭等许多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全国上下赢得了观众们的支持和喜爱,成为中央电视台最有影响的专题性栏目,也成为接到观众来信最多、被寄予希望最多的栏目,白岩松也从此成为一个能够敲开老百姓心扉的著名主持人。主持风格
皱着眉头,表情凝重,标新立异的修辞,咄咄逼人的口吻,专家一样的评论,学者一般的反问,最后引出自己的希望与思索。机敏和语言犀利是白岩松的优势,他主持的节目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其主持风格自成一派。白岩松睿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表面上,他的语言更华丽,更有诗情画意,但藏在一副眼镜后的小而明亮的眼睛告诉我们:他思想更深邃,更沉稳。2000年,他在悉尼奥运会的直播,他的即兴直播,甚至丝毫不逊于体育频道主持人。朴实无华、一身正气,对祖国,对人民真诚的爱;决不哗众取宠,真实做人,在做事中踏踏实实做人,这就是白岩松。人生感悟 生活要素
白岩松2000年对陈帅佛、李湘说,在人的一生中,幸福和痛苦都只占5%,余下的就是平淡的生活。他的平淡生活中包含着三大要素:
一是音乐。他迷恋摇滚乐,喜欢“清醒”乐队,因为他们“找回了旋律”。他也爱听马勒的交响作品,那乐声让他觉得“老马”还在继续痛苦,而他过得挺好。
二是足球。戏称自己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足球专业”的白岩松,把足球比喻成摆在桌上的米饭,当然,现在这碗饭嚼起来没有过去“香”了。
三是心理调节。“特好的时候要有危机感,特差的时候也要能够平静下来,想想,前面还有好事等着我呢。”
第五篇:白岩松语录
结束了中午的读者、记者见面会后,白岩松下午又赶到安徽大学,在该校体育馆为4000多名学子举行了一场题为“幸福、信仰、青春”的演讲,他理性、睿智的演说也让现场的同学们报以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谈掌声——我敬畏又冷静
白岩松的安徽大学之行俨然是巨星待遇。虽然主题演讲下午4点才开始,两点多时,安徽大学磬苑校区的体育馆里的上座率已经过半。而在体育馆外,拿票等待进场的队伍也已排得老长。
在全场齐声“呼唤”后,白岩松箭步跨上讲台。“当我听到这样的掌声,我就在想,同学们是在欢迎什么呢?”没有寒暄,白岩松用他标志性的问句开场。
面对现场一次次如雷般的掌声,白岩松显得有些“敬畏”:“我也曾坐在你们这样的位置,所以我知道这掌声不是给我的,而是同学们在欢迎梦想中的自己。”
“掌声越热烈,我就会越冷静。”白岩松的眉头还是习惯性地紧锁,“签名是件幸福的事吗?我的胳膊说NO。”
谈理想——人生就是长跑
热爱运动的白岩松谈起任何话题,总不忘拿体育比赛来举例。
“也许在你们眼中,我是一个成功人士。但我不这么认为。”白岩松继续用他的“白氏风格”阐述他的观点。在他看来,成功是临离开这个世界才可以盘点的。“不过,如果把成功和体育赛场联系一下,你会发现和‘跳高’最相似。”
“跳高永远没有新高度,即便失败,也要不断的地提高标准。”白岩松说,“哪怕最后一跳也失败了,也要在失败中迎接掌声。因此,鼓掌不是鼓励成功的,而是期待自己成功。”
作为“过来人”,白岩松也以“大哥”的身份介绍起自己的人生经验。“人生就是长跑,我们一直在跑,但方向永远向前。”在他看来,人生的理想都应该是动态的,不同时期树立不同的目标,才能清醒地了解生命和时代。
谈青春——大学的友情无法复制
在昨天的演讲现场,同学们总是希望白岩松能像大哥哥一样介绍一些人生经验。而白岩松却不忘叮嘱同学们,要过好四年大学时光。
“大学四年,在你的一生中只有一次。”谈起大学,白岩松也放松了下来,脸上露出更多的笑意。
“不能一进大学就忙着谈恋爱,过早的进入二人世界,到毕业还是分手的结局。”白岩松的一席话,让现场的同学们会心地笑了起来。
“大学四年的友情是唯惟一的,不能因为谈恋爱而失去无法复制的集体友情。过了十年、二十年,你会发现,这份友情都是青春里最美的回忆,也是人生中的一大笔财富。”白岩松标志性地推了推眼镜,“除了友情,在大学里多学一些知识,不要局限于一种专业,也能让自己的专业素养更丰富。”
谈未来——我想开门“杂课”
大学的生活让白岩松突然生出很多感慨。“如果我还能回到大学,我一定给自己添加一种很棒的思维方式。”
在80年代读大学的白岩松,坦言自己有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思维方式——反向思维。“我总是会反着想问题,因为当我面对很多选择时,我就能有多种选择方式,事情也就变得简单。”
“比如音乐,我们谈到上世纪90年代著名的‘达明一派’,你也许认为他只是个乐队而已。”白岩松谈起自己拿手的摇滚,兴致又高了起来。“‘达明一派’为什么当年如此火爆?他的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涵义?像《你还爱我吗?》、《kiss me goodbye》这些歌曲,都体现了香港回归前人们的一种担心、犹豫和挣扎。”
“了解多方面的知识,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open。”说到这,老白笑了起来,“如果以后有机会任教,我就想给大家讲讲‘杂课’。”(本报记者 吴碧琦/文 王从启/图)
3月27日,白岩松携新书《幸福了吗》来合肥与读者见面。
年龄大了,白头发多了,体重也增加了,与2010年在合肥签售《痛并快乐着》相比,白岩松觉得自己变化挺大,可唯独“理想”没变。“就像你希望妈妈做的饭菜味道永远不变一样,如果变了,就找不回你的记忆了。”
和很多签售的“明星”不同,老白全程站着接受所有的采访。他说,大学里住集体宿舍的日子是自己最幸福的时光,“幸福得一塌糊涂。”
我走在幸福的路上
老白的新书《幸福了吗》封面上有两行小字:“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成长与困惑 这个人,也是你。”短短二十个字,概括了老白写作的初衷。
不可避免地,老白自然也被问到自己是否“幸福”。
他说,幸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都是走在寻找幸福的路上。“也许我们喜欢的不是成熟本身,而是走向成熟的过程。没有人能说,我到这个点了我就幸福了,后面就没事儿了。人类总是在解决着旧问题,我现在起码会不停地问自己,幸福了吗?”一直抱着胳膊的老白,在谈到“幸福”的时候,背起手,语气显得轻松了些。我再忙也要读书
“‘忙’字拆开,就是心死了,心都死了,你还忙什么。”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坚持每天读书的老白,认为不能把“忙”作为不读书的理由。“书可以为你打开一个平静的世界,安抚你的心灵,解决你的焦虑。”
对于老白来说,“读书”是通往幸福道路上必须要做的事,“读书是我活着的方式,即使我是个卖糖果的,我也会每天去书店,每天逛报摊。读一本书是和作者的一场交流,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儿。”
“不过最近不敢去书店了,万一被人认出来,人家说‘哟,来考察市场啊?’”说着,老白大笑起来。我是个“一指禅”
不用博客,也没有微博,没发过一封邮件,在方格子稿纸上写出了自己的第二本书——结结实实26万字。老白说,自己是个“一指禅”,在网上看看新闻还行,打字还是免了。
对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白岩松的博客”、“白岩松的微博”,他的反应是:“哎哟,干得挺好,不过,还是别替我干这事儿了。”
他说,网上的“白岩松”比他靠谱多了,“我有时候都觉得,站在你们面前的,不是真正的白岩松。” 尽管拒绝微博、拒绝邮件,但老白说,他并不落伍,“我今天一下飞机就开手机看新闻,我只是用互联网该用的部分。不想用的那部分,你们也不能强迫我用啊,对吧?”
我喜欢各种“出汗”
在工作和读书以外,老白还是一个靠谱的球迷、一个不怎么靠谱的足球运动员。不过,自从上一次半月板严重受伤后,老白的这项运动“收敛”了很多。
“前天和几个主持人踢球,我传出三个单刀球都被前锋浪费了,要是我,早进了!”说起这事,老白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我觉得一个人在生命里有些感觉一定要有,比如出汗,比如饿。”老白觉得,人需要经常出汗,但别出虚汗,“我喜欢让自己出汗的感觉,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踢一场球,是让身体出汗,写一本书,这是让思想出汗。”
我教你抓住幸福
在白岩松参与设计的新书里,封面和封底有4个问号,书中的问号则更多。老白说,年岁在增长,幸福却在减少。“我最怀念大学的时光,那会儿不分谁是市长,谁是局长。”
如何抓住渐渐流失的幸福,老白说:“慢一点,再慢一点。”
“读书,听音乐,和老朋友出去吃饭吹牛,感受四季流转的变化。”老白说自己小的时候,会清楚地感觉到雪化了,花开了,柳树又绿了,“可现在的人,都是通过天气预报的数字,知道‘春天来了’。”
对于还没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老白更加宽容:“大学生活过得开心一点。” 白岩松告诫安大学子:不要沉迷于个人或者二人世界
“白岩松、白岩松、白岩松!”就像呼唤当红明星,27日下午,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体育馆内的四千听众翘首期盼白岩松的出现。
就像电视里那般冷静,老白低头走上了讲台。
“我……现在终于知道中国球类项目为什么水平不高了,因为场馆都用于办演讲了。”热烈的欢呼反而让老白低头冷静地想,“同学们在呼唤什么?我想恐怕是欢迎梦想中的自己,其实你也希望有一天你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喜欢实现理想的过程
王子和公主的幸福生活,那终究是童话。老白说:“我们都以幸福为理想的目标,其实永远都不会有实现的一天,我们永远在路上。”
想想也是,“上个世纪我们在想,如果我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该是多么幸福的事。现在真的站在了这个位置上,我们发现,还有这里那里做得不好。即便到2030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我们也还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不幸福。”
老白透露,“如果真的实现了新闻自由,我也许不会再干这一行,但现在我会不断地追求,也许我们喜欢的不是理想,而是实现它的过程。生活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没有一劳永逸的终点线。”
坐在镜头前也会紧张
站在上千人面前、坐在直播镜头前,白岩松会有害怕和紧张的时候吗? “其实有过紧张。”老白回忆,1997年做香港回归直播时,开始演练老是说不对“驻港部队”,很是害怕;后来直播时灵机一动讲成“驻香港部队”,也没出现其他差错。“其实那不是业务问题而是心理问题,开始是用自己想象的恐惧把自己吓到了。
“人类担心的事,90%都是瞎操心,生活中很多障碍,是我们自己对未来的恐惧和对不成功的担心。”老白说,要想赢不怕输,不狂妄自大也不战战兢兢,“不怕出错,慢慢的也就不会出错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生活比你们想象的平淡
作为知名人士,老白说:“其实我的日子比你们想象的平淡得多。”这不,头一天晚上做完节目,27日就是各种见面会、签名,再来安大做演讲,完了晚上再回北京。
“其实我也很累,签这么多字,其实也不幸福,我的胳膊说不。”老白坦言,“生活像永动机一样,不给人时间去忧伤或者幸福,大部分日子是平淡的,但我接受它。”
神舟飞船工作组的博士两三年来都是抄数据,校长90%以上干的都是不得不管而自己却不喜欢的事。老白打了几个比方,人生没有那么多美好和浪漫,真相是5%幸福、5%痛苦、90%的平淡,关键是怎么接受平淡,做好眼前的事。
不太欣赏“人云亦云”
白岩松来了,你有怀疑和质疑过他么?如果只是崇拜和欣赏,那恐怕你将不被他欣赏了。因为他说:“人云亦云,成不了气候。”
老白说,自己大学那会儿,思维方式总是逆向的,“就是不断地怀疑,思维的另一扇门才会打开。” “很多事情,不是说明白就可以,还要刨根问底,就像做平面几何,画了一条辅助线,还要想办法找第二条。”
想回母校开设“杂课”
“如果可以,我想回母校开一门‘杂课’,没有授课主题,什么都讲。”
什么是杂?如何做到杂?老白说,一不要只盯着自己的专业,二不要沉迷于个人或者二人世界。
“知识上让自己杂一点,什么都懂一点,做科研的也要懂得人文历史,学文学的也要知道‘达明一派’乐队。感情上也要能掺和。不要因为提早过二人世界而失去了无法复制的集体时光。”白岩松开玩笑地说。
■讲座花絮
学生提问题得按规矩来
说起来滔滔不绝,听起来低头不语,接起话来往往“咄咄逼人”,哄堂大笑时却总是面无表情。远观白岩松,文雅如青年教师;近看白岩松,有鹰一样的眼睛;等听完他的讲演和对答,你会感叹,这家伙相当讲规矩。
“提问环节,我不接受任何字条,因为那样可以挑着回答,我希望是一问一答。工作人员,请您左右和中间都要照顾到,把公平提问的机会留给孩子们。”提问环节一开始,白岩松就立了“规矩”。
两个问题后……“可向第二排进军,否则永远是近亲结婚。”
三个问题后……“我拒绝再接受这个小圈子里的提问了,工作人员往上走一走,要不我去?” 五个问题后……“是不是该给后面同学机会了?”
六个问题后……“我来点吧,最后三个问题,左边穿灰色衣服的,中间最后一排黄色衣服的,右边这位白衣服男生,内场穿绿衣服的……不,不……穿红衣的这个。”
有人要插队提问,老白说:“对不起,规则第一。”
有人想当程咬金,老白说:“不是你,是那位白衣男生,请转交话筒。”在男生老实地递出话筒后,老白很是欣赏,“就因为你的出让,我下一个问题让你问,谢谢你的宽容。
有人提要求要合影,老白说:“你认为当着四千人的面,这样做是你不安全还是我不安全呢?为了我俩的安全,还是留一个思想的合影好了。”
有人想趁机打广告,宣传自己创业的小店,老白说:“对不起,本次演讲不接受任何植入广告。” 中安在线讯 3月27日,央视著名主持人、新闻评论员白岩松来到合肥,在安徽大学与同学们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交流。谈人生、说幸福、忆青春,在近两个小时的演讲中,同学们够给予了这位“特别客人”最热烈的掌声,白岩松也给同学们解读了自己眼中的“幸福”。
校园里“一票难求”
一周前,白岩松要来安徽大学做演讲的消息已经在校园里炸开了锅,而一张交流会的“入场券”成了校园里的抢手货。原本下午4点钟开始的活动,许多同学提前了近两个小时前来排队入场,由于是凭票入场,许多没有票的同学只好在会场外四处“求票”。
据介绍,大约有4000人来听白岩松演讲,而这其中很多都是学习新闻的同学。今年读大三新闻专业的杭超同学说,自己一直很喜欢白岩松,也很喜欢看他的节目,听他的演讲,希望自己对人生有更多的理解,对以后学习、工作能有更多帮助。
在交流活动中,白岩松告诉同学们
要做好人生“长跑”的准备
在演讲中,白岩松说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是跳高,因为每一个跳高运动员都是在向自己的极限发起挑战,当经历了一次次失败获得成功后,才赢得了观众的热情掌声。人生同样如此,“也许我们喜欢的不是成熟,而是走向成熟的过程。”
面对大学生们,白岩松说,人生没有终点线,要做好“长跑”的准备,不断确立动态的理想目标,改变“一劳永逸”的观念,让自己永远在理想的道路上奔跑。
要有一颗承担挫折的“大心脏”
“只有有了‘想赢不怕输’的心态,做事才不会‘畏首畏尾’,才会成功。”白岩松表示,自己如果选拔人才,会首先看重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其次才是专业才能。
白岩松介绍说,这种心态是源于曾经的一次直播带给自己的影响。“1997年直播香港回归时,我负责驻港部队报道,当自己在一边练习时,老是把驻港部队说成戒严部队,十分紧张。晚上睡不着,就出去跟朋友喝酒。在后来,我把驻港部队换成驻香港部队后,发现自己一个字都没有错。直播也进行的十分顺利。”谈起这次直播,白岩松表示,一些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反而吓倒了自己,而当我不怕出错时,也就不会出现发生错误的情况。
白岩松告诉同学们,当自己迎接不管是成功、失败时,都要有一颗“大心脏”来能够承受,应该要做到既要想赢,又能很从容的不怕输。
平淡是人生的“主旋律”
白岩松在演讲中引用了一位老者的话说,人生等于5%的幸福+5%的痛苦+90%的平淡,而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明白这90%的平淡。“很多人都以为我是很幸福的,无人能及的,但其实在我看来,大部分都是很平淡的生活。”
要学会面对自己的生活,在北京月收入8000元和在成都月收入3000元的生活比起来,北京的生活不见得过的很舒服。因此,用一种不浪漫的方式勾勒未来,接受平淡应是我们走向人生做好的准备。白岩松表示。
使自己变得更“杂”些
白岩松说,自己以后有可能会回到大学里开一门“杂课”,由一个事物跟他相联系的所有内容都可以讲授,“视野不能老盯着自己的专业,文科可以学习理科,理科的也可以关注文学。”
同时,白岩松提倡在校大学生们不要失去集体友情时的宝贵时光,由于校园里的“二人世界”很盛行,青春里许多美好的集体时光都已“不复存在”。“我不反对大学期间谈恋爱,但是我不提倡早早就进入二人世界而放弃了集体友情。”
学会跟生活“谈判”
白岩松对幸福的解读,赢得了同学们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在和同学们交流环节,白岩松也用自己的幽默和富有些“哲理”味道的语言回答提问。对于一位同学关于进入社会后如何还能保持自己信仰的提问,白岩松说,在现实生活中,任何时候都不会做到一沉不变的,要学会跟岁月、理想、生活“谈判”,懂得妥协。
白岩松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人生生活中懂得相互妥协,“40岁的年龄不可能再按照20岁去生活,跟岁月、生活都可以做些妥协,并懂得用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赵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