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昆明湖导游词
昆明湖导游词
大家可以向这边看,一碧万顷的昆明湖映入眼帘,放眼望去,远处玉泉山的玉峰塔犹如建造园内,西山群峰也尽收眼底,丰富了园内景观,组成了以昆明湖为近景,西堤为中景,玉峰塔及西山群峰为远景的山水画卷,这是我国典型“借景”造园手法。
昆明湖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它的面积约为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总面积有3000亩之阔,大约2平方公里,比北京市内的五个北海还要大。湖面主要向东西面发展昆明湖,有计划地把原来的湖岸上一部分土地堆在湖中,便成了湖内西堤及三岛。
这里有一段历史故事,汉武帝曾派出使团去往身毒(即印度),在昆明国的滇河(即今之洱海,俗传滇池,是不对的)被阻,便兴兵讨伐,于公元前120年,在长安西南开挖了周边40里的昆明池,以象征滇河,练习水战。后代一些皇家园林里的水域,也有效仿称作昆明湖的。乾隆皇帝将西湖改称昆明湖也是沿用了这个故事。但乾隆自己说:“景仰放勋之迹,兼寓习武之意。”“放勋”是尧帝的名字,那时洪水泛滥,尧曾命鲧治水,昆明湖就是为兴水利而拓建的。汉武帝的故事反倒放在第二位。昆明湖命名5年以后,乾隆在铸造在铜牛身上的《金牛铭》里,又提到了这件事说:“人称汉武,我慕唐尧”。把开挖昆明湖是为了治水的目的再一次做了澄清。
第二篇:昆明湖导游词
昆明湖,是北京颐和园湖泊,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它的面积约为颐和园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昆明湖导游词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昆明湖导游词范文(一)
颐和园的园林区分为万寿山景区和昆明湖景区,接下来我主要介绍的是昆明湖景区。昆明湖源于汉武帝在长安城开凿昆明池操练水兵的典故,当时汉武帝派使臣前往身毒,今印度一带,在昆明国的滇池被阻,汉武帝大怒决定征服昆明国,于是在长安城内挖了昆明池操练水兵,乾隆皇帝借此典故将西湖命名为昆明湖,也曾在此操练水兵寓意自己也是像汉武帝一样,是治理国家的明君,开疆扩土的英主。
穿过仁寿殿的两座假山,一碧万顷的昆明湖就映入眼帘,放眼望去,远处玉泉山的玉峰塔犹如建造园内,西山群峰也尽收眼底,丰富了园内景观,组成了以昆明湖为近景,西堤为中景,玉峰塔及西山群峰为远景的山水画卷,这是我国典型“借景”造园手法。西堤上有六座形态各异的小桥,分别是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
界湖桥是西堤六桥中最北面的一座,位于昆明湖(内湖),西湖(外湖)与后湖(后河)的分界处,故名界湖桥。清漪园时期此桥名柳桥,而最南端的柳桥称界湖桥,光绪年间重建时将两桥名互换。
豳风桥在清漪园时期称桑苧桥,光绪年间重建后,慈禧太后为避已故咸丰皇帝的名讳奕zhu也为避其谐音如丧主,将其改为豳风桥。豳风二字出自《豳风七月》,描写的是百姓耕田采桑的劳动场景。
玉带桥既是昆明湖的入水口也是帝后们乘船从清漪园去静明园的必经之路,为了满足行船的需要设计成了高拱形单孔石桥。因形似玉带而得名,东西两侧的桥身上刻有乾隆皇帝亲笔撰写的对联和“玉带桥”三字。
镜桥名称出自于唐代大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境。
练桥名称出自于南朝诗人谢朓的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意境,练是白色的丝织品,寓意此桥架在澄静如练的昆明湖上。
在练桥和镜桥之间还有一个建筑是景明楼,景明楼的名称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建筑形式是按照元代著名画家赵子昂的名画《荷亭纳凉图》中的画境创造的。过了东西堤的交界处绣漪桥,我们就来到了东堤,东堤上的主要建筑是昆仑石碑,廓如亭,十七孔桥,铜牛,文昌阁,耶律楚材祠。
昆仑石碑共有两块,一块立于绣漪桥北面,石碑四面镌刻着乾隆皇帝赞美长河两岸风光的御制诗,一块立于铜牛北面,石碑四面镌刻着乾隆皇帝赞美昆明湖东岸景观的御制诗。
沿着堤岸向北走看到的亭子就是廓如亭,它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大的一座观景亭,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在这里观景视野开阔,所以叫廓如亭,又因它是八面重檐攒尖顶,故又俗称八方亭。
连接廓如亭和南湖岛的就是十七孔桥,全长150米,宽8米,仿照金代卢沟桥建造,望柱上共雕刻有544只形态各异的狮子,数量远远多于卢沟桥。
铜牛位于廓如亭的北侧,铜牛是镇水之物,为了阐明其用意,乾隆皇帝还特意撰写了四言铭文《金牛铭》,用篆体刻在金牛背上,以铜牛镇水源于大禹治水的故事。
东堤最北侧的建筑就是文昌阁了,是颐和园六座城关(六座城关的名字)中最大的一座,阁内供奉文昌帝君坐像,它与万寿山西侧的宿云檐城关东西相对,一共文昌帝,一共关羽,左文右武,寓意大清江山“文武辅弼”。
介绍完了西堤东堤接下来我们说一下昆明湖中的大小岛屿。
在文昌阁西北是由大小两座岛屿组成的知春岛,大岛上建有知春亭,亭名源于宋代大文濠苏东坡《惠崇春江晚景》诗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
南湖岛是昆明湖中最大的岛屿,通过十七孔桥与东堤相连,南湖岛上有涵虚堂和广润灵雨祠,涵虚堂原名望蟾阁,乾隆年间仿照湖北武昌黄鹤楼建造,后来因为南湖岛基础逐渐下沉,嘉庆便把它改为一层的涵虚堂,光绪年间慈禧曾在此检阅水师学堂的官兵进行的阵法演练。广润灵雨祠俗称龙王庙,宋真宗时称广润祠,乾隆年间改为现名。其香火延续到清末,现在看到的是1986年重修的。
凤凰墩位于昆明湖最南端的水域中是仿造江苏无锡运河中的黄埠墩建造的,凤凰墩上原有一座凤凰楼,它与南湖岛上的龙王庙相对,寓意“龙凤呈祥”。
藻鉴堂位于西堤南面湖泊中,古人把选拔人才成为澡鉴,乾隆皇帝借以寓意人才难得,清漪园时期内有很多真宝,1903年重修后,将其改为欧陆风情,并配有西洋厨师,慈禧在这里宴请或外驻华公使。
治镜阁位于昆明湖西面水域,原本是一座圆形的水上城楼,但由于年久失修,现在已经是一座水中荒岛了。
整个昆明湖一池三山的格局寓意这里是人间仙境。倘若在昆明湖内泛舟,彷佛置身于仙境,西面西山若隐若现,北面万寿山一片葱郁中流露出万丈金光,东堤金牛神采奕奕,真是一种绝美的享受。
昆明湖导游词范文(二)大家可以向这边看,一碧万顷的昆明湖映入眼帘,放眼望去,远处玉泉山的玉峰塔犹如建造园内,西山群峰也尽收眼底,丰富了园内景观,组成了以昆明湖为近景,西堤为中景,玉峰塔及西山群峰为远景的山水画卷,这是我国典型“借景”造园手法。
昆明湖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它的面积约为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总面积有3000亩之阔,大约2平方公里,比北京市内的五个北海还要大。湖面主要向东西面发展昆明湖,有计划地把原来的湖岸上一部分土地堆在湖中,便成了湖内西堤及三岛。
这里有一段历史故事,汉武帝曾派出使团去往身毒(即印度),在昆明国的滇河(即今之洱海,俗传滇池,是不对的)被阻,便兴兵讨伐,于公元前120年,在长安西南开挖了周边40里的昆明池,以象征滇河,练习水战。后代一些皇家园林里的水域,也有效仿称作昆明湖的。乾隆皇帝将西湖改称昆明湖也是沿用了这个故事。但乾隆自己说:“景仰放勋之迹,兼寓习武之意。”“放勋”是尧帝的名字,那时洪水泛滥,尧曾命鲧治水,昆明湖就是为兴水利而拓建的。汉武帝的故事反倒放在第二位。昆明湖命名5年以后,乾隆在铸造在铜牛身上的《金牛铭》里,又提到了这件事说:“人称汉武,我慕唐尧”。把开挖昆明湖是为了治水的目的再一次做了澄清。
第三篇:昆明湖的导游词
有关昆明湖的导游词1
昆明湖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约为它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名称。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
元朝定都北京后,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水利学家郭守敬主持开挖通慧河,引昌平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注入湖中,成为元大都城内接济漕运的.水库。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
昆明湖著名的十七孔桥横跨在南湖岛和东岸之间。桥长150米,像一条长虹架在粼粼碧波之上。它系仿著名的卢沟桥之作,桥上每个石拦住顶部都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显得精致、雄伟和美观。十七孔桥东头湖岸上矗立着一座全国最大的八角亭,附近蹲卧着一座如真牛一样大小的铸造精美的铜牛,昂首竖耳,若有所闻而回首惊顾的神态,非常优美生动,原取神牛镇水之意,现为珍贵文物。昆明湖与万寿山由铜牛处循岸往北,湖东岸有知春亭。每年湖冰融解后,此处得春气之先,亭畔桃红柳绿,最早向人们报知春的消息,亭因此得名。从知春亭向北望万寿山景色,最为鲜明。
在湖北岸与万寿山之伺的著名的彩色长廊是我国南北园林中最长又最富於艺术性的游廊。东起乐寿堂的邀月门,穿过排云门,直达万寿山西端的石章亭,全长728米,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长廊的每根仿梁上都有彩画,有山水人物,有花卉翎毛,800余幅画面溢彩流金,令人赞叹不已。长廊蜿蜒曲折,穿花拂柳,联殿通阁,犹如一条彩带。在长廊中漫步观湖,步移景换,变化万千。
有关昆明湖的导游词2
昆明湖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约为它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名称。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
元朝定都北京后,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水利学家郭守敬主持开挖通慧河,引昌平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注入湖中,成为元大都城内接济漕运的水库。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
昆明湖著名的十七孔桥横跨在南湖岛和东岸之间.桥长150米,像一条长虹架在粼粼碧波之上.它系仿著名的卢沟桥之作,桥上每个石拦住顶部都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显得精致、雄伟和美观。十七孔桥东头湖岸上矗立着一座全国最大的八角亭,附近蹲卧着一座如真牛一样大小的`铸造精美的铜牛,昂首竖耳,若有所闻而回首惊顾的神态,非常优美生动,原取神牛镇水之意,现为珍贵文物.昆明湖与万寿山。
由铜牛处循岸往北,湖东岸有知春亭.每年湖冰融解后,此处得春气之先,亭畔桃红柳绿,最早向人们报知春的消息,亭因此得名.从知春亭向北望万寿山景色,最为鲜明.
在湖北岸与万寿山之伺的著名的彩色长廊是我国南北园林中最长又最富於艺术性的游廊.东起乐寿堂的邀月门,穿过排云门,直达万寿山西端的石章亭,全长728米,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长廊的每根仿梁上都有彩画,有山水人物,有花卉翎毛,800余幅画面溢彩流金,令人赞叹不已.长廊蜿蜒曲折,穿花拂柳,联殿通阁,犹如一条彩带.在长廊中漫步观湖,步移景换,变化万千。
有关昆明湖的导游词3
昆明湖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它的面积约为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名称。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
昆明湖著名的十七孔桥横跨在南湖岛和东岸之间。桥长150米,像一条长虹架在粼粼碧波之上。它系仿著名的卢沟桥之作,桥上每个石拦柱顶部都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显得精致、雄伟和美观。十七孔桥东头湖岸上矗立着一座全国最大的八角亭,附近蹲卧着一座如真牛一样大小的铸造精美的.铜牛,昂首竖耳,若有所闻而回首惊顾的神态,非常优美生动,原取神牛镇水之意,现为珍贵文物。
颐和园中昆明湖的水面占公园的四分之三,昆明湖根据水域的分割状况,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大湖、西湖和后湖。其中西湖又可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昆明湖绕流万寿山后山脚下的溪河,称为后湖。后湖也可分为后湖和谐趣园湖两部分,但主要水面集中在大湖。昆明湖总面积有3000亩之阔,比北京市内的五个北海还要大。水域广阔,景色秀丽,每年夏秋季节,大量游人纷纷而至。人们在昆明湖泛舟消暑,微风拂面,微波涟漪。西望玉峰宝塔,立于青山之上,北看佛香高阁,处于翠柏之间。远山近水,诗情画意,使人暑意顿消。当人们在风和日丽的夏秋之际,立于岸边,放眼观看,湖面上汽艇、画舫,载着游客环湖游览,条条小船,乘着游客划桨而航,桥、岛、殿、阁,倒映水中,湖面上生气勃勃。呈现出一幅壮丽的画面。
有关昆明湖的导游词4
颐和园的昆明湖景区主要包括昆明湖、东堤、西堤及湖中诸岛。
“昆明湖”名称源自汉武帝在长安城开凿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汉武帝曾派使团前往身毒(今印度一带),在昆明国的滇池被阻,于是决定兴兵讨伐。为一举征服昆明国,便在京城长安西南挖掘了巨大的昆明池,练习水战。乾隆皇帝借用此典故,将西湖改名为昆明湖,并也曾在昆明湖中操练水师,以标榜自己如同汉武帝一样,为治理国家的明君、开疆拓土的英主。
我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东堤。东堤由南向北,主要景观依次为:绣漪桥、昆仑石碑、廓如亭、十七孔桥、铜牛、文昌阁、耶律楚材祠。
绣漪桥位于昆明湖与长河,东堤与西堤的交界处。清代帝后来颐和园时,经常从绣漪桥下进入昆明湖。为满足行船的要求,绣漪桥被建成高拱形单孔桥,北京人习惯称它为“罗锅桥”。
昆仑石碑共有两块,一块立于绣漪桥北面的堤岸边,一块立于铜牛北面的堤岸边,石碑四面镌刻着乾隆皇帝的御制诗。
廓如亭是我国古代园林中现存的最大的一座观景亭,建筑面积约300多平方米,由内外3圈24根圆柱与16根方柱支撑。在亭内观景,视野十分开阔,故名“廓如亭”。又因为它是八面重檐攒尖顶式样,故俗称“八方亭”。
十七孔桥东连廓如亭,西接南湖岛,全长150米,宽8米,仿北京金代卢沟桥而建。桥的栏杆望柱上精雕细刻着544只形态各异的小狮子,卢沟桥上只有485只,数量远远超过了卢沟桥。
铜牛位于廓如亭北面的堤岸边,为镇水之物。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用意,乾隆皇帝特意撰写了一篇四言铭文《金牛铭》,用篆书铸在铜牛背上。以铜牛镇水源于大禹治水的典故。传说大禹每治理完一处水患,便铸造一只铜牛沉入河底,希望河道永固,永不泛滥。自唐代开始,改用铜牛置于堤岸边的形式镇水。
文昌阁是东堤最北端的建筑,建在高约10米的方形城关之上,是颐和园6座城关中最大的一座。阁内供奉铜铸文昌帝君坐像。文昌阁与万寿山西侧的宿云檐城关东西相对,一供文昌帝君,一供关羽,文东武西,寓意大清江山文武辅弼。
耶律楚材祠位于文昌阁东北,耶律楚材的祠堂和墓穴均在这里。耶律楚材为契丹贵族的后裔,是元代第一名相。光绪年间,在耶律楚材祠前建了颐和园电灯公所。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西堤。西堤由北向南的主要景观依次为西堤六桥和景明楼。
界湖桥是西堤六桥中最北边的一座,位于昆明湖、西湖、与后湖的分界处,故名“界湖桥”。
界湖桥的南边是豳风桥。清漪园时期,此桥名为桑苧桥,光绪年间重建后,慈禧太后一是为了避咸丰皇帝的名讳,二是忌讳其发音如“丧主”,故改名“豳风桥”。“豳风”二字出自《诗经》中的.《豳风七月》,这首诗是描写西周时期豳地百姓耕田采桑场景的。豳风桥西面的耕织图中水乡泽国,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场面与诗意相合。
豳风桥南是玉带桥。玉带桥为高拱形单孔桥,因形似玉带,故名“玉带桥”。桥身上东西两侧有乾隆皇帝亲笔撰写的对联和“玉带桥”三字。这里是去静明园的必经水路。
玉带桥南是镜桥。镜桥名称是借代唐代大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诗句的意境而得名。
镜桥南面是练桥。练桥名称出自南朝诗人谢眺的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练是白色的丝织品,此处形容桥架在澄静如练的昆明湖水面上。
练桥的南面是柳桥。柳桥是西堤六桥中最南面的一座,名称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柳桥晴有絮”。因西堤上遍植柳树,此桥掩映在柳浪之中,故名。
景明楼位于练桥和柳桥之间,建于乾隆年间,由主楼和两座配楼组成。景明楼的名称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之句,而建筑形式是按照元代画家赵子昂德名作《荷亭纳凉图》中的意境创造的。
最后,我来介绍一下湖中的岛屿。
文昌阁西北是由大小两岛组成的知春岛,知春亭建在大岛之上。亭名源自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诗中“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
南湖岛位于十七孔桥西面,是昆明湖中最大的岛屿。岛上主要有南北两组建筑,南部是广润灵雨祠,俗称“龙王庙”,始建于明代。“广润”是宋真宗诏封西海龙王的封号,而昆明湖在明代有“西湖”之称,故将龙王庙命名为“广润祠”。乾隆皇帝80岁时,曾亲至这里祈雨,结果当晚大雨滂沱,第二天,乾隆皇帝又亲自来谢雨,并改名为“广润灵雨祠”。北部是涵虚堂,原名望蟾阁,乾隆年间仿黄鹤楼建造。嘉庆年间将3层的望蟾阁改为一层的涵虚堂,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曾在这里效仿乾隆皇帝检阅水操战船和阵法演练。
凤凰墩位于昆明湖最南端的水域中,是仿黄埠墩而建的小岛。凤凰墩上原建有一座凤凰楼,楼顶上安装着一只镀金的铜凤凰,凤凰口中衔着一面风旗,可知风力大小和风向。凤凰墩与南湖岛南北相望,凤凰楼与龙王庙相对,寓意“龙凤呈祥”。
第四篇:有关昆明湖的导游词
有关昆明湖的导游词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昆明湖的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昆明湖的导游词1昆明湖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它的面积约为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名称。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
昆明湖著名的十七孔桥横跨在南湖岛和东岸之间.桥长150米,像一条长虹架在粼粼碧波之上。它系仿著名的卢沟桥之作,桥上每个石拦柱顶部都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显得精致、雄伟和美观。十七孔桥东头湖岸上矗立着一座全国最大的八角亭,附近蹲卧着一座如真牛一样大小的铸造精美的铜牛,昂首竖耳,若有所闻而回首惊顾的神态,非常优美生动,原取神牛镇水之意,现为珍贵文物。
颐和园中昆明湖的水面占公园的四分之三,昆明湖根据水域的分割状况,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大湖、西湖和后湖。其中西湖又可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昆明湖绕流万寿山后山脚下的溪河,称为后湖。后湖也可分为后湖和谐趣园湖两部分,但主要水面集中在大湖。昆明湖总面积有3000亩之阔,比北京市内的五个北海还要大。水域广阔,景色秀丽,每年夏秋季节,大量游人纷纷而至。人们在昆明湖泛舟消暑,微风拂面,微波涟漪。西望玉峰宝塔,立于青山之上,北看佛香高阁,处于翠柏之间。远山近水,诗情画意,使人暑意顿消。当人们在风和日丽的夏秋之际,立于岸边,放眼观看,湖面上汽艇、画舫,载着游客环湖游览,条条小船,乘着游客划桨而航,桥、岛、殿、阁,倒映水中,湖面上生气勃勃。呈现出一幅壮丽的画面。
有关昆明湖的导游词2昆明湖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约为它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名称。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
元朝定都北京后,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水利学家郭守敬主持开挖通慧河,引昌平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注入湖中,成为元大都城内接济漕运的水库。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
昆明湖著名的十七孔桥横跨在南湖岛和东岸之间.桥长150米,像一条长虹架在粼粼碧波之上.它系仿著名的卢沟桥之作,桥上每个石拦住顶部都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显得精致、雄伟和美观。十七孔桥东头湖岸上矗立着一座全国最大的八角亭,附近蹲卧着一座如真牛一样大小的铸造精美的铜牛,昂首竖耳,若有所闻而回首惊顾的神态,非常优美生动,原取神牛镇水之意,现为珍贵文物.昆明湖与万寿山。
由铜牛处循岸往北,湖东岸有知春亭.每年湖冰融解后,此处得春气之先,亭畔桃红柳绿,最早向人们报知春的消息,亭因此得名.从知春亭向北望万寿山景色,最为鲜明.在湖北岸与万寿山之伺的著名的彩色长廊是我国南北园林中最长又最富於艺术性的游廊.东起乐寿堂的邀月门,穿过排云门,直达万寿山西端的石章亭,全长728米,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长廊的每根仿梁上都有彩画,有山水人物,有花卉翎毛,800余幅画面溢彩流金,令人赞叹不已.长廊蜿蜒曲折,穿花拂柳,联殿通阁,犹如一条彩带.在长廊中漫步观湖,步移景换,变化万千。
有关昆明湖的导游词3颐和园的昆明湖景区主要包括昆明湖、东堤、西堤及湖中诸岛。
“昆明湖”名称源自汉武帝在长安城开凿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汉武帝曾派使团前往身毒(今印度一带),在昆明国的滇池被阻,于是决定兴兵讨伐。为一举征服昆明国,便在京城长安西南挖掘了巨大的昆明池,练习水战。乾隆皇帝借用此典故,将西湖改名为昆明湖,并也曾在昆明湖中操练水师,以标榜自己如同汉武帝一样,为治理国家的明君、开疆拓土的英主。
我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东堤。东堤由南向北,主要景观依次为:绣漪桥、昆仑石碑、廓如亭、十七孔桥、铜牛、文昌阁、耶律楚材祠。
绣漪桥位于昆明湖与长河,东堤与西堤的交界处。清代帝后来颐和园时,经常从绣漪桥下进入昆明湖。为满足行船的要求,绣漪桥被建成高拱形单孔桥,北京人习惯称它为“罗锅桥”。
昆仑石碑共有两块,一块立于绣漪桥北面的.堤岸边,一块立于铜牛北面的堤岸边,石碑四面镌刻着乾隆皇帝的御制诗。
廓如亭是我国古代园林中现存的最大的一座观景亭,建筑面积约300多平方米,由内外3圈24根圆柱与16根方柱支撑。在亭内观景,视野十分开阔,故名“廓如亭”。又因为它是八面重檐攒尖顶式样,故俗称“八方亭”。
十七孔桥东连廓如亭,西接南湖岛,全长150米,宽8米,仿北京金代卢沟桥而建。桥的栏杆望柱上精雕细刻着544只形态各异的小狮子,卢沟桥上只有485只,数量远远超过了卢沟桥。
铜牛位于廓如亭北面的堤岸边,为镇水之物。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用意,乾隆皇帝特意撰写了一篇四言铭文《金牛铭》,用篆书铸在铜牛背上。以铜牛镇水源于大禹治水的典故。传说大禹每治理完一处水患,便铸造一只铜牛沉入河底,希望河道永固,永不泛滥。自唐代开始,改用铜牛置于堤岸边的形式镇水。
文昌阁是东堤最北端的建筑,建在高约10米的方形城关之上,是颐和园6座城关中最大的一座。阁内供奉铜铸文昌帝君坐像。文昌阁与万寿山西侧的宿云檐城关东西相对,一供文昌帝君,一供关羽,文东武西,寓意大清江山文武辅弼。
耶律楚材祠位于文昌阁东北,耶律楚材的祠堂和墓穴均在这里。耶律楚材为契丹贵族的后裔,是元代第一名相。光绪年间,在耶律楚材祠前建了颐和园电灯公所。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西堤。西堤由北向南的主要景观依次为西堤六桥和景明楼。
界湖桥是西堤六桥中最北边的一座,位于昆明湖、西湖、与后湖的分界处,故名“界湖桥”。
界湖桥的南边是豳风桥。清漪园时期,此桥名为桑苧桥,光绪年间重建后,慈禧太后一是为了避咸丰皇帝的名讳,二是忌讳其发音如“丧主”,故改名“豳风桥”。“豳风”二字出自《诗经》中的《豳风·七月》,这首诗是描写西周时期豳地百姓耕田采桑场景的。豳风桥西面的耕织图中水乡泽国,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场面与诗意相合。
豳风桥南是玉带桥。玉带桥为高拱形单孔桥,因形似玉带,故名“玉带桥”。桥身上东西两侧有乾隆皇帝亲笔撰写的对联和“玉带桥”三字。这里是去静明园的必经水路。
玉带桥南是镜桥。镜桥名称是借代唐代大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诗句的意境而得名。
镜桥南面是练桥。练桥名称出自南朝诗人谢眺的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练是白色的丝织品,此处形容桥架在澄静如练的昆明湖水面上。
练桥的南面是柳桥。柳桥是西堤六桥中最南面的一座,名称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柳桥晴有絮”。因西堤上遍植柳树,此桥掩映在柳浪之中,故名。
景明楼位于练桥和柳桥之间,建于乾隆年间,由主楼和两座配楼组成。景明楼的名称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之句,而建筑形式是按照元代画家赵子昂德名作《荷亭纳凉图》中的意境创造的。
最后,我来介绍一下湖中的岛屿。文昌阁西北是由大小两岛组成的知春岛,知春亭建在大岛之上。亭名源自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诗中“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
南湖岛位于十七孔桥西面,是昆明湖中最大的岛屿。岛上主要有南北两组建筑,南部是广润灵雨祠,俗称“龙王庙”,始建于明代。“广润”是宋真宗诏封西海龙王的封号,而昆明湖在明代有“西湖”之称,故将龙王庙命名为“广润祠”。乾隆皇帝80岁时,曾亲至这里祈雨,结果当晚大雨滂沱,第二天,乾隆皇帝又亲自来谢雨,并改名为“广润灵雨祠”。北部是涵虚堂,原名望蟾阁,乾隆年间仿黄鹤楼建造。嘉庆年间将3层的望蟾阁改为一层的涵虚堂,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曾在这里效仿乾隆皇帝检阅水操战船和阵法演练。
凤凰墩位于昆明湖最南端的水域中,是仿黄埠墩而建的小岛。凤凰墩上原建有一座凤凰楼,楼顶上安装着一只镀金的铜凤凰,凤凰口中衔着一面风旗,可知风力大小和风向。凤凰墩与南湖岛南北相望,凤凰楼与龙王庙相对,寓意“龙凤呈祥”。
第五篇:颐和园 昆明湖景区 导游词
颐和园 昆明湖景区 导游词
(开场白,昆明湖名称含义,西堤,东堤,湖中诸岛,结束语)
颐和园的园林区分为万寿山景区和昆明湖景区,接下来我主要介绍的是昆明湖景区。
昆明湖源于汉武帝在长安城开凿昆明池操练水兵的典故,当时汉武帝派使臣前往身毒,今印度一带,在昆明国的滇池被阻,汉武帝大怒决定征服昆明国,于是在长安城内挖了昆明池操练水兵,乾隆皇帝借此典故将西湖命名为昆明湖,也曾在此操练水兵寓意自己也是像汉武帝一样,是治理国家的明君,开疆扩土的英主。
穿过仁寿殿的两座假山,一碧万顷的昆明湖就映入眼帘,放眼望去,远处玉泉山的玉峰塔犹如建造园内,西山群峰也尽收眼底,丰富了园内景观,组成了以昆明湖为近景,西堤为中景,玉峰塔及西山群峰为远景的山水画卷,这是我国典型“借景”造园手法。西堤上有六座形态各异的小桥,分别是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
界湖桥是西堤六桥中最北面的一座,位于昆明湖(内湖),西湖(外湖)与后湖(后河)的分界处,故名界湖桥。清漪园时期此桥名柳桥,而最南端的柳桥称界湖桥,光绪年间重建时将两桥名互换。
豳风桥在清漪园时期称桑苧桥,光绪年间重建后,慈禧太后为避已故咸丰皇帝的名讳奕zhu也为避其谐音如丧主,将其改为豳风桥。豳风二字出自《豳风七月》,描写的是百姓耕田采桑的劳动场景。
玉带桥既是昆明湖的入水口也是帝后们乘船从清漪园去静明园的必经之路,为了满足行船的需要设计成了高拱形单孔石桥。因形似玉带而得名,东西两侧的桥身上刻有乾隆皇帝亲笔撰写的对联和“玉带桥”三字。
镜桥名称出自于唐代大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境。
练桥名称出自于南朝诗人谢朓的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意境,练是白色的丝织品,寓意此桥架在澄静如练的昆明湖上。
在练桥和镜桥之间还有一个建筑是景明楼,景明楼的名称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建筑形式是按照元代著名画家赵子昂的名画《荷亭纳凉图》中的画境创造的。过了东西堤的交界处绣漪桥,我们就来到了东堤,东堤上的主要建筑是昆仑石碑,廓如亭,十七孔桥,铜牛,文昌阁,耶律楚材祠。
昆仑石碑共有两块,一块立于绣漪桥北面,石碑四面镌刻着乾隆皇帝赞美长河两岸风光的御制诗,一块立于铜牛北
面,石碑四面镌刻着乾隆皇帝赞美昆明湖东岸景观的御制诗。
沿着堤岸向北走看到的亭子就是廓如亭,它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大的一座观景亭,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在这里观景视野开阔,所以叫廓如亭,又因它是八面重檐攒尖顶,故又俗称八方亭。
连接廓如亭和南湖岛的就是十七孔桥,全长150米,宽8米,仿照金代卢沟桥建造,望柱上共雕刻有544只形态各异的狮子,数量远远多于卢沟桥。
铜牛位于廓如亭的北侧,铜牛是镇水之物,为了阐明其用意,乾隆皇帝还特意撰写了四言铭文《金牛铭》,用篆体刻在金牛背上,以铜牛镇水源于大禹治水的故事。
东堤最北侧的建筑就是文昌阁了,是颐和园六座城关(六座城关的名字)中最大的一座,阁内供奉文昌帝君坐像,它与万寿山西侧的宿云檐城关东西相对,一共文昌帝,一共关羽,左文右武,寓意大清江山“文武辅弼”。
介绍完了西堤东堤接下来我们说一下昆明湖中的大小岛屿。
在文昌阁西北是由大小两座岛屿组成的知春岛,大岛上建有知春亭,亭名源于宋代大文濠苏东坡《惠崇春江晚景》诗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
南湖岛是昆明湖中最大的岛屿,通过十七孔桥与东堤相连,南湖岛上有涵虚堂和广润灵雨祠,涵虚堂原名望蟾阁,乾隆年间仿照湖北武昌黄鹤楼建造,后来因为南湖岛基础逐渐下沉,嘉庆便把它改为一层的涵虚堂,光绪年间慈禧曾在此检阅水师学堂的官兵进行的阵法演练。广润灵雨祠俗称龙王庙,宋真宗时称广润祠,乾隆年间改为现名。其香火延续到清末,现在看到的是1986年重修的。
凤凰墩位于昆明湖最南端的水域中是仿造江苏无锡运河中的黄埠墩建造的,凤凰墩上原有一座凤凰楼,它与南湖岛上的龙王庙相对,寓意“龙凤呈祥”。
藻鉴堂位于西堤南面湖泊中,古人把选拔人才成为澡鉴,乾隆皇帝借以寓意人才难得,清漪园时期内有很多真宝,1903年重修后,将其改为欧陆风情,并配有西洋厨师,慈禧在这里宴请或外驻华公使。
治镜阁位于昆明湖西面水域,原本是一座圆形的水上城楼,但由于年久失修,现在已经是一座水中荒岛了。
整个昆明湖一池三山的格局寓意这里是人间仙境。倘若在昆明湖内泛舟,彷佛置身于仙境,西面西山若隐若现,北面万寿山一片葱郁中流露出万丈金光,东堤金牛神采奕奕,真是一种绝美的享受。(结束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