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是敬仰那片绿(xiexiebang推荐)
最是敬仰那片绿
从南昌起义的枪声,到井冈山的胜利会师,诞生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支人民军 队,从此,这支军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铮铮铁骨的军人。八年的抗战,是军人的 百折不挠;“宁愿站着死,决不跪着生”是军人的血性;抗美援朝的打拼是军人 的威风,那种神威让世界都为之震惊......那是历史,我们无缘亲临战场一睹战 士们的英勇威姿,但我们用感激的心,崇敬的心缅怀那些先烈,那些牺牲的我们 的子弟兵。
我们幸福,因为我们可以花前月下、儿女膝下地享受恬静惬意的温馨;我们 骄傲,因为我们昂首阔步在和平、繁荣、日新月异的新中国。我们的脸上闪着动 人的光彩,我们的心中澎湃着激昂的音符,那无非是对军人的敬仰,对军人的感 激,还有对军人全身心的热爱。
是的,忠诚奉献是军人的义务,“祖国的尊严,人民的利益”是军人的使 命。军人是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去;军人是征服自然灾害的带头 兵,哪里危险哪里冲;军人是永远也不会休止的音符,铿锵有力的军歌嘹亮了整 个中国......谁说军人没有儿女情长?穿上绿色的戎装,儿女情长只能成了梦中笑醒的害 羞;谁说军人不思念母亲?母亲的慈祥多少次打湿了军人的脸庞。但“军人”二 字是严是威是使命,是忠是义是报国。军人就应该无畏、顽强和坚定,军人就应 该兢兢业业和忠诚。想起这些,军人就会透出满目的骄傲,他们的心是大爱的 心,他们的情是无私的情,他们用青春年华给自己的人生交上一份无怨无悔的答 卷!
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早用他的赤诚诠释了可爱的涵义。最是敬仰那片绿,那片给我们安定、幸福、团结的绿......公慧
第二篇:护卫那片绿演讲稿
护卫那片绿演讲稿
原创: 曹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讲的题目是《护卫那片绿》。
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块块刚洗过的蓝宝石亮晶晶的,软绵绵的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上悠闲地散步。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茁壮、葱翠的大树笔直笔直的站着像是看守小河的士兵,碧绿的草地给大地妈妈穿上了一件绿裙子。小河清澈见底犹如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的躺在泥土中。这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静谧美,洗涤我们的心灵,净化我们的品质!森林是自然中重要一员,她的颜色是生命的色彩,她的旋律是生命的节奏,她让我们鲜亮明快,她让我们健康成长!
可是森林却时刻面临着火的威胁——我们人类的威胁!火可以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火可以导致我们失去宝贵的生命!有多少人类文明在火中遗失?有多少宝贵财富在火中消失?是的,火是无情的,但这一切的罪过能都归罪于“火”吗?纵观一起起的火灾事故,有几起不是因为我们消防意识淡薄而酿成的苦果呢?有几起不是因为我们漠视生命、追求一时利益的惩罚呢?又有几起不是因为我们麻痹大意、忽视消防种下的恶果呢?
森林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作为有担当的小学生、中学生,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一,希望同学们高度警惕,严禁野外用火。特别是不要抱着好玩的心理去玩火。森林为人类默默无闻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用平稳的心态,善待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希望同学们做好森林防火义务宣传员,为家乡生态建设作出一点自己应该做的贡献。放学回家后,用口传形式向家中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父母亲属及左邻右舍宣传森林防火知识,注意安全用火,保护好我们自己的绿色家园。
第三,请同学们不要擅自携带火种(打火机、火柴等),严禁携带任何火种走进树林。放学严禁到路边的树林里去玩,放学路上,严禁逗留。
第四,如果有森林失火,请同学们不要参加救火行动,你们扑救火灾的积极性是好的,是值得表扬的,但是未成年人的你们,没有扑火经验和自救能力,对火势火情判断不足,容易造成安全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发现失火要尽快在大人指引下远离火场,并及时报警。火警电话是119。
第五,各班要经常检查学校线路,防止因电线老化引发火灾。
同学们,为了那一片片茂密的森林和大自然的清新空气,为了我们自身的安全,为了家人的幸福。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森林防火这一公益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吧。
1604班曹婷
2018年11月12日
第三篇:军训 最是那一抹绿
最是那一抹绿
院团委副书记许洋
白露刚过,秋分未至,我们相聚在这个金色的九月。习习热浪已经退却,和煦的阳光却依稀透过错落有致的树阴照耀生命。当昨日的稚嫩逐渐褪却,青春洋溢的橄榄绿加盖于身,我们知道,一场勇敢的青春盛典即将上演。
绿色是一种力量。当一束束敬畏的目光投向教官,我们开始相信所有的成就都来源于持之以恒的努力。今天的我们也许还很渺小,但青春的力量足以震摄一切。绿色是军人的象征,但也是我们这群意气风发的大学生的风采。烈日下定格的稚嫩身影,操场上飘荡的清亮歌声,跑道上回响的坚定步伐。那些年轻的汗水与泪水,都在我们的青春里,留下难以磨灭的浓烈印记。
绿色也是一束阳光。当泪水越来越少的流下,当抱怨逐渐被感谢替代,当迷茫越发消逝,我们开始学会牵起手站成排,坚定地追寻明媚热烈的阳光。那些惆怅,那些软弱,那些颓唐,都在这片橄榄绿的海洋里磨砺成了最耀眼的青春光彩。绿色更是一种坚持。重复不断的口令,走不完的队列,漫长的军姿,这些让好不容易挤过高考独木桥的我们又心生畏惧。放弃,不,军人绝不轻言放弃,那一抹绿也不容许我们退却。“当你坚持不住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就成功了。”军训场上学会的那股坚持必定伴随我们越过大学四年的重重障碍,即便某一天绿色必然成为记忆,但心中的坚定只会愈发坚韧。
穿上军装,投身橄榄绿的海洋,是很多人的梦想。那抹绿所迸发出来的力量足以抵御任何风险困难。今天我们也许只能短暂圆梦军营,但请相信这十天所积蓄的力量与坚持,必将在四年大学路上伴我们成长、进步。
这是我们最勇敢的年华,甘香明亮。即使有痛,也只是夏日午后的一场雷雨。花朵释放了所有的过往,光芒温柔了一片艳阳。纵使有一天蓦然回望,也能感悟那样的伤痛是另一种明亮,让生命散发出静静的芬芳。
所以请记住那一场曲折的长途跋涉,记住那些喜怒哀乐有笑有泪的过往,也请记住成长中的那一抹绿。
第四篇:杨树,我心中的那片绿
杨树,我心中的那片绿
悠悠运河水日夜东流,穿过静谧的小城,阳光温柔的在亭台楼宇间游弋,水波荡漾,清风徐来,潺潺的流水伴着小城,在烟波浩渺的洪泽湖畔,辽阔的苏北平原上,一座美丽的小城近些年来声誉鹊起:“中国最美县城” “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古黄河穿城而过,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的苏北大地,这就是享有“平原林海,世外桃源”美誉的小城---泗阳。
泗阳,古称桃源,“夭桃千顷,绿柳万行”。具有2230多年的建县史,史称“泗水国”。中国八大名酒之一的洋河大曲就诞生于此。
洋河大曲,蓝色经典系列名酒让泗阳的名字蜚声海内,然而,现在一提起泗阳,人们更多想到的却是杨树。泗阳,是我国最早的杨树引进栽植地,目前杨树林木覆盖率达42%,居全国平原地区第一位,被中国林学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意杨之乡”。
如果你踏上泗阳的土地,就请你来一睹杨树的风采吧。阳春三月,一阵春风,几场春雨,唤醒了沉睡的杨树,在春风的感召下,生命在枝头悄悄地孕育,芽儿一天天胀大,好像要把整个冬天蕴藏的力量都要释放出来,杨树长出嫩绿的叶子,又为春光添上一抹新绿,走进田野放眼望去,田边、地头、房前、屋后,或一棵独立,或几棵成行,一行行,一排排,有的高大魁梧似强健的巨人挥舞着臂膀,有的虽纤弱却也不失高挑,夏天,烈日下的杨树依然长得枝繁叶茂,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闪着金光,为树下撒下片片绿阴,给人们提供了纳凉休息的好去处。树根深深地扎进泥土,在田边地头呵护着农田和庄稼,狂风中岿然不动,暴雨中葱茏依旧。此时若是在树下会顿时一阵阵凉意来袭。秋天,杨树的叶子枯黄,飘落在秋风中,投入到泥土的怀抱。冬天,杨树昂首挺立在呼啸的北风中,他们神情肃穆像一群等待召唤的士兵守护着脚下的这片热土。杨树漂洋过海来到我们泗阳,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扎下根来,几十年来生生不息,更形成了木材加工和出口贸易一体化的产业链,泗阳人民乘着改革的春风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不断的发展壮大,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杨树的栽种面积不断扩大。30年来,泗阳不仅在杨树引种推广、规模造林、集约管理等方面领先全国,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5000万美元。杨树真正成为了泗阳人民的摇钱树,杨树的到来恰逢改革开放,杨树的成长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风起云涌。泗阳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创造了人间奇迹——48%的森林覆盖率冠居全国平原地区第一。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12.8平方米,每500米就有一个公园。泗阳县城建成面积达51.37平方公里,城市绿化率提高到51.61%。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至。来到泗阳,这个江苏唯一的“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徜徉在杨树林下,让稀疏的阳光透过枝叶交错之间洒落在你的身上,闭上眼睛,再深深地呼吸几口林间湿润的空气,远离城市的喧嚣,让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会不期而至。
漫步在中国杨树博物馆,抬头望着树高45米、胸径106厘米、单株立木材积16.3立方米意杨王,你会真切地感受到杨树在泗阳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世上好景象,最美在泗阳。茫茫绿海杨树林,,唱„„” 远处又传来那首熟悉的歌,正是一年春好处。田野里葱茏的杨树又长高了,绿得那么深,绿得那么浓„„
泗阳县众兴小学 陆进胜 ***
第五篇:那片绿绿地的爬山虎教案
(一)教学理念:
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利用已知经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过一篇课文《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爷爷,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是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1检查读课文。
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推荐、眼帘、删掉、燥热、融洽、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板书:
三、品悟课文
(一)小组选择其中一件事,合作学习,提示方法: 读——抓——品——说
(二)交流: 学习修改文章:
1、出示修改后的文章,看到这么多的修改,我当时一下子楞住了,愣住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愣住了?请用“居然”来说一句话。(我都获得北京市大奖了,居然还能改出这么多的毛病;一个大作家修改中学生的文章居然这么认真,真是从未见过。)
2、朗读指导:吃惊、敬佩。
3、到底是怎样修改的?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修改方法?有几条,请标在书上。(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除课文已经举到的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包书纸”外,(2)把长句断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
(3)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如包字。
再读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谈谈还有什么修改方法值得我们学习。(4)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如,(5)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4、总结: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
5、当我读完叶老修改的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出示句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理解:春风拂面。“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读评语,默读思考,为什么能树立我写作的信心?
6、小结:同学们,正是叶老这一番真诚的鼓励与热切的期待,使15岁的肖复兴心里充满了对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他这样写道:
出示: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答问雪茄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想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
师:叶老春风拂面的温暖让肖复兴走上了文学之路。
7、(出示肖复兴的资料)。
现在他已经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了,而且还是我国一流的纯文学月刊《人民文学》的副主编,多么了不起呀!《人民文学》创建于1949年,可是与我们的共和国同龄的一种刊物啊!
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感受到叶老是一个的怎样的人?认真、平和。这样的一位老人,令我们——(佩服、敬仰、尊敬、感动)带着对叶老的这些情感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四、研究题目。
1.课文中几次写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划出来。
2.细细的读,每一次,都是因为什么而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1)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句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句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2)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3.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借景抒情。4.还在“借物喻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要点归纳:见到爬山虎就会想起叶老的教导,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叶老的风范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五、感悟“非凡”影响(出示句子):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1)理解“意义非凡”:如果在作者15岁那年,没发生这两件事,你认为作者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要点归纳: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2)补充资料,感受“非凡”: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相信大家对“意义非凡”会有更多的理解——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你们知道吗?他还是我们语文教材的编写委员会的委员呢!(提示学生翻阅语文教材中的《后记》部分)
(3)练习说话,感悟“非凡”(课件出示):
在肖复兴的的心中,他永远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理解题意:
(1)至此,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师指题)来赞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2)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蕴含了更深的含义。
当肖复兴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也忘不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当肖复兴的第一部作品获得大奖,他再次想起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眼前又再次浮现——(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题——(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业:
1、背诵并默写片段。
2、推荐阅读:《我教儿子学作文》(肖复兴著)。3.写话练习:
叶圣陶先生是一个的人。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 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 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二)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
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小结: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一)“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二)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三)再读课题,布置作业。
(三)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初步解题。
板书“虎”,指导书写“虎”,师生交流爬山虎的特点,板书“攀登”。区别 “绿的”和“绿绿的”,感悟叠词的妙用。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检测生词。用举例子的方法理解“动词”,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推荐”,指导书写“荐”。读准多音字“模”。
(三)略读课文,理清脉络。
略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师随机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知道这两件事和叶圣陶的关系。
三、品读6—10自然段,感悟“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等含义深刻句子。
(一)默读课文6—10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到叶老先生家做客的句子读一读。
(二)细读品味:“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等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感悟作者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初步了解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感悟描写爬山虎的意义。
1、画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利用想象画面法、走进作者心里的学习方法,指导朗读,渗透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突出爬山虎不畏艰险,不断攀登的特点。
2、再谈爬山虎的“绿”,引导学生感悟“绿”的深刻含义。
3、引发疑问:在作者的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1)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爬山虎的含义。
(2)读“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质疑:为何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4、整体感悟,教师引读几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次感悟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当我看到叶老先生给我批改的作文,树立了写作的信心,要见叶老先生时,心中充满欢快与激动,一进他家的院子,看到──(学生读)“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叶老先生的亲切、认真,叶老先生对我的殷切期望充满了我幼小的心,将要离开时我看到──(学生读)“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我”因叶老先生的教导而深受鼓舞,每当想起叶老先生的教导和期望,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所以说──(学生读)“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