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环境也是一种教育
家庭环境也是一种教育
听到身边的朋友经常抱怨孩子不认真学习、成绩不好,或是指责学校、老师的问题。影响一个孩子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觉得家庭环境也是一种教育。
我闺女出生的时候正是我最困难的时候,全家挤在一间十五平米的陋室里。一侧的墙面还是红砖垒起来的没有挂白,只好用布帘围起来。闺女就在这间屋里长到四周岁。没有上一辈人每天关爱心疼,只和我们一起艰苦度日。那个时候工资低,没有积蓄,孩子穿的、用的、玩的都是她表姐剩下的或是其他朋友给的。孩子从小很多享受的愿望就实现不了,我很少给孩子买玩具,买的玩具没有超过二十块钱的。
那时孩子除了上幼儿园,天天与我们在一起,没有人帮,所以每天都是家庭教育。从学说话,学走路,识字认图,父母的言行,简单的生活,都是教育内容。无法偷懒,不能推脱。这是和别人长辈照顾的孩子不能比的。每天让孩子睡觉了,我开始洗衣服,以至于我这么多年形成了晚上洗衣服的习惯。
2001年买了一辆摩托车,接送孩子,自己上下班也能快速到达。摩托车载着我们爷俩,无论寒暑,无论刮风雨雪,全天候地行驶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同事大姐给的一双护腿,天寒地冻的数九天,给孩子套上,叮嘱闺女坐好,穿梭在寒风里。我经常跟闺女说,没有过不去的风雨,坚持一下就到学校了。这么多年,闺女还是喜欢坐我的摩托车,别人有汽车也从来没有羡慕过,更没有埋怨我这当爹的没有汽车。下了班,我的摩托有如哪吒的风火轮,买菜接孩子,回家做饭,洗衣服。经过了困难,孩子更能理解父母,更能坚持。身教重于言传,言传要有身教的支持。
孩子2005年学电子琴的时候,我们花2000块钱给孩子买了一架雅马哈电子琴。除了有事我每次坚持到学完,依靠曾经有的一点音乐知识指导孩子练琴,帮孩子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学琴时间,让孩子从兴趣转化为爱好,从好玩真正入了门。现在孩子准备考八级,我已经无法给孩子一点指导,因为她会得比我多。从最初抹着眼泪练琴,到现在自觉的去学,她已经体会到了坚持的力量。在同期的孩子中,我闺女的基本功是最扎实的。有些曲目很陌生,我也没法指导,我就从网上找来视频或是音频,让孩子听,让她感受,找感觉。亲手给孩子制作了和弦表和音色的中英文对照。我和孩子说过:练电子琴不是说将来去吃这碗饭,而是学习一项技能,学着如何去做好一件事。不想练的时候,咱们就彻底放弃。
学剑桥英语我只负责接送,没有随堂听过一节课。我跟闺女说:学英语是你自己的事,我可是啥也不会,啥也指导不了,你好好学吧!从二年级开始,孩子先后把三个级别都考过了。剑桥少儿英语二级金牌学员(共2个),三级唯一的金牌学员。虽然不去听课,但是闺女有任务的时候,帮着一块儿做,找图片,找老师指导,特别是打英语演讲稿,我英语不行,那么多陌生单词就一个一个往上敲字母。然后再把老师修改的稿子都整理好打印出来。为了摆放图片,我找同学借来了画架子,让孩子在画架上依次展示出所用的图片。演讲比赛的时候,我扛着画架子做后勤保障。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就是第一课堂兼自修室。对孩子影响力最大的应该就是父母。所以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往往折射家庭教育的在某个方面的缺失。家长对待孩子不能只用手电筒,而是把孩子当作一面镜子首先检查自己的问题。当孩子不能坚持的时候,家长应该看看自己是否能坚持做好一件事,当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家长是否意识到自己做老师、导师的作用发挥的不够。
很多孩子家庭条件好,能满足孩子的愿望,往往让孩子渐渐丧失了斗志和毅力。有时父母为了偷会儿懒儿,放任孩子一会儿,结果使问题隐藏在生活学习中无法去及时发现。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但父母是阶梯,是辅助者,与孩子一起学习,帮助孩子检查作业,分析问题都是一种教育。
我的闺女在艰苦的环境中诞生,在平凡的环境中长大。至于她将来的学习工作都是她的事情,我只是一个保姆、秘书、跟班的杂役。积极主动的影响孩子,但决定不了孩子未来的发展。为她提供尽可能的条件,但无法控制那么多的未知因素。这里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记录自己做父母的一种感受和乐趣。无论成败都是自己的闺女,我始终做她踏实的支持者。
第二篇:糊涂也是一种教育智慧
“糊涂”也是一种教育智慧
“糊涂”也是一种教育智慧学生崔某在开学第一天就迟到了,班主任刘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第二天他又迟到了,刘老师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检讨。第三天他再次迟到,他急匆匆地跑到教室前门,不禁在门外犹豫起来。这时,他发现刘老师正向教室后面走。机不可失,他从前门一下窜到了自己的座位。刘老师转身回到讲台接着上课,不仅没有发现教室里的变化,还在下课前“糊涂”地表扬了崔某的进步。当崔某说出了实情后,刘老师马上表扬了他的诚实,检讨了自己的“糊涂”……从那以后,崔某再也没有迟到过。
问题学生需要育人者貌似“糊涂”的教育智慧
刘老师的这种“糊涂”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智慧。在许多时候,教师的“糊涂”不仅是自身气度和修养的显露,也是对学生宽容和尊重的表现。学生是有差异的,这就需要育人者时时储备一些“糊涂偏方”。很多时候,教师的聪明、才干、博古通今等各种“不糊涂”的素质会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会让其滋生“心敬仰之”、“心向往之”的情感,另一方面距离感也会不可避免地在一些学生心中悄然而生。要想消除这种距离感,教师必须明白“宽容的糊涂”、“激励的糊涂”、“尊重的糊涂”的魅力所在,发挥“糊涂”的特殊价值,及时创设“糊涂的情境”、“糊涂的环节”;更要巧妙施展自己的“糊涂教法”,让问题学生既觉得周围的人会相信他所炮制的“乌龙事件”,又要让问题学生能够品味出教师“糊涂”背后的意味,唤醒他们自我规范的意识和动力,抓住机会,用好台阶,走向正常轨道。教育实践需要育人者展现“糊涂魅力”
一是教师施展“糊涂魅力”时,要假装不明白学生的小心思。多数学生为展现自己的风采总会找到一些站不住脚的理由,此时,育人者不仅不要说破,还要“糊涂”地鼓励他们,帮助他们,“糊涂”地参与其中,尊重他们的设想,配合他们的行动……让自己尽可能多地看到学生真实的想法。二是教师施展“糊涂魅力”时,不能无视学生的反应。只要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即使他们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教师也要耐心倾听,不随意打断,不轻易评价,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展现出自己本真的一面。三是教师施展“糊涂魅力”时,要真诚包容学生的不足。面对不断犯错的学生,教师不要只有刺耳的批评、严厉的眼神和面孔。即使面对恶劣的事件也应尽量保持心平气和,这样的“糊涂魅力”可以使犯错的学生从不安中归于平静,在平静中反思自己的过错,改正自己的行为。反之,针锋相对的“明白做法”只能让学生的注意力盯着各种批评,身陷错误的泥潭而难以自拔。教育情境决定育人者如何取舍“糊涂模式”
首先,教师对真相的掌握程度是取舍“糊涂育人”的前提。教师在施展“糊涂”前不仅要备足观察的功课,练好调查的功夫,还应充分考虑各种生成因素,策划好具体过程,设计好相关情节……这样才会让自己的“糊涂”尽展魅力,否则一定会弄巧成拙。其次,教师正确判断学生的自律状况是“糊涂育人”的关键。“糊涂的魅力”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生,不可滥用。只有对育人者的暗示或者提醒具有观察和理解能力、又具有初步自我规范能力的学生,才可以尝试“糊涂方式”,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再其次,教育事件的具体性质应该是教师取舍“糊涂育人”方法的底线,“糊涂的魅力”同样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事情,只有一些无伤大雅、无碍原则的小事情,冷不防装装糊涂,可能让惊喜不断呈现。如果是一些性质严重的事情,就必须及时表明立场,及时给予合理的评判。
“糊涂”也是一种教育智慧,如果教师精心构思,灵活运用,“糊涂”也会成为教育实践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策略,进而成为一种温暖人心的“风景”。
第三篇:宽容也是一种教育智慧
宽容也是一种教育智慧
济南市商河县展家中学伦忠明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对于学生的管理,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来的更强烈。但中国的传统教育中过多的强调严,而轻视了宽容的作用。其实,宽容也是一种教育智慧,它不应该被广大的教师所忽视。
06年,刚刚师专毕业的我就当上了初一的班主任,至今已有六个年头。在这六年中,虽然我对班级管理工作丝毫不敢懈怠但成绩却始终平平,有时真感觉山穷水尽、无计可施。对此我感到十分的苦恼和郁闷。就在这时一个学生的转变启发了我。
有一次,学生们都去楼前广场做课间操了,我自己一个人来到教室,找了一个靠窗的位臵坐下来,不一会儿做完操的同学三三两两的回来了,最先进来的几个同学看到了我就安分守己的做到自己的位臵上准备上课,后边进来的同学并没有发现我的存在,肆意的嬉戏打闹。我为了能更多的了解班里的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并没有立即制止他们,还尽力地用身边的窗帘“掩护”自己。当我正在为自己成功的“潜伏”暗暗叫绝时。一只手伸了过来,一边拽窗帘,一边喊:“是哪个‘地瓜’藏在里边”。听声音我就知道是“娜姐”,她可是我们班出了名的“疯丫头”,成绩差、纪律差、爱惹事、调皮的男生都怕她,她也是我平日里最“关心”的同学之一。窗帘掀开,当她发现是
我这个“地瓜”时,他一下子“傻”了,瞪着眼,张着嘴,脸羞得通红,手足无措的站到那里。我也火了,正想同往日一样大发雷霆,教训她一顿,不巧的是上课铃响了,他们的数学老师进来了。我只好压住心头的怒火,强忍着愤怒走出了教室。
本想下课时立即过来找她“算账”,但因为要去听课无奈只能暂时放她一马。当我听完课回到办公室,邻座的同事告诉我:“你们班有个女生来找了你好几次了,是哭着来的,可能有急事,你快去看看吧!”我刚要细问,同事指着门口说:“又来了,就是她”,当我扭头看时,这才发现原来是“娜姐”。她来到我面前,我发现她两眼发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老师,对不起”她颤巍巍的说,然后递给我两张稿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字,我大体扫了一眼,意思是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难过、后悔,保证以后做个好学生。看到她这个样子,我的气也消了一大半,加之有许多老师在场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我也不便声张,便随意敷衍了几句,就打发她回教室了。
接下来的发生的事情让我始料未及,也彻底改变了我对“娜姐”的看法,自从那件事之后,她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听课认真了,自习课甚至课间都看不到她嬉戏打闹,再也没有同学去打她的小报告了,期中测验在班里居然上升12个名次。我和全班的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这时,我一下子想起了半月前的那两张稿纸,我急忙跑到办公室在凌乱的书堆四处翻找,庆幸的是由于我的懒惰它还没有被“清理”到垃圾箱里。我从头至尾认真的看了一遍,这是我从教六年来看
到的感情最真挚的文章,就是“题目”不太合适——检讨书。这时我不知从那里来的酸楚,鼻子一酸,泪水竟湿润了整个眼睛。我本以为而立之年的我泪腺早已萎缩,孰料今日泪水竟如此充盈。我不知道眼泪为谁而流,为学生,为自己,还是兼而有之。想不到自己因忙碌而产生的“宽容”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来的更强烈,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更大。回想自己以前在班级管理中,往往强调“严”的一面,盲目的相信“严师出高徒”。经常摆着班主任的架子,板着面孔,不近人情,甚至为无关紧要的小事大做文章,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其实这种“严”危害相当大,它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助长了叛逆心,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也严重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导致一部分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如果上学成了孩子最讨厌的事;如果学校成了孩子最不愿呆的地方,如果学生把老师当成敌人,那是何等的悲哀啊!在教育中唯有恰如其分的宽容才能唤起孩子上进的心。
只要有阳光,即使是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很多时候,教师一个宽容的表情,一个宽容的手势,一句理解的话语就能换取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宽容是一粒爱的种子,它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它会传递人性,唤醒良知。让我们解放思想,接纳宽容这种教育智慧吧!
作者简介:伦忠明,男,1983年出生,中学二级教师。2006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滨州学院,大专学历,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2006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商河县展家中学从事语文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至今已近六个年头,六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学习了许多新的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同时也初步形成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
第四篇:教育叙事:放手也是一种教育
放手也是一种教育
教育好比手中的沙子,抓得愈紧,漏得越多。放手,是一种教育,是真正的爱的教育。只有放手,才能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才能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发挥,才能使孩子学会生存。
【事件】带着学生走进餐厅就闻到一股香浓的肉圆味。我端着盘子挤到学生的座位上搭伙。坐哪一桌呢?我的眼光瞟到了小梁,他肯定又是把肉圆丢掉。我决定就坐他们那一桌。
“我和你一样都不爱吃肉圆,里面有我不爱吃的作料。不过,今天我们谁都不许不吃,你必须在我吃完之前解决掉它,否则我到教室喂你吃!”我的警告招来旁边同学的低声哄笑。我可不管,先尝了一口,味道还好,赶紧示意他加油吃。
坐在我对面的小毕小声嘟哝着“保姆”。“什么?他说什么?”“保姆。”旁边的人提高了八度,我终于听清。
“我就是保姆。你们看,除了管你们的学习,还要管吃喝这些乱七八糟的事。”
【分析与反思】
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一边在娇惯、纵容孩子的坏习惯,一边请老师帮忙教育。老师教育学生要尊敬长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却认为孩子还小,大人就该多做点,书包太重会压垮孩子;站立时间长会累。但是,一旦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家长又反过来责怪学校教育没有尽到责任。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契机。孩子的责任心、自理能力需在小时候着手培养,适度地负重、行走、累是孩子成长中必须积攒的人生经历,是成长的财富。家长、老师都不能剥夺孩子的锻炼机会和成长权利。
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从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开始的。我们要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从小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
家人的宠爱,以及“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的教育观指引下,许多孩子养成了任性、霸道、自私等不良的习气。他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就会发生矛盾。我们要教育孩子懂得谦让是一种美德。俗话说“鸡窝里踩不死鸡”,同伴中有意见不合针锋相对时,我们要多换位替别人想。做到有好东西大家分享,遇事不斤斤计较。逐步懂得吃暂时的小亏,可以避免将来吃大亏。其次,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交往技巧:遇事冷静,多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或者寻求别人的帮助把冲突化解。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远平坦、顺达。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无法适应风雨多变的社会生活。适当的创设一些情境,可以让孩子品尝失败与挫折的困扰,在逆境中总结经验教训,领悟“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有利于他们将来立足社会,经受种种考验。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我们牵着他的手慢慢走;孩子长大的过程中,请逐渐放开我们的手,即使他们的步履不够稳健,即使他们的动作不够利索,即使他们的言行不够成熟。但是,真正的爱,需要我们老师、家长都放手。
第五篇:简单也是一种活法(范文模版)
简单也是一种活法
秋意 2012-10-12
红枫有意分秋色,南雁无聊啸晚风。
顾盼虽怜花已老,流连窃喜果新丰。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我在家里呆不住是真的,老婆骂我猴子屁股坐不住,我也不觉得有什么过分。平时总是忙,一有假期多是去会朋友。也就是吃吃喝喝,天南海北胡吹乱侃一番。虽然也是一种无聊,却总能自圆其说,如果连这点权力也给剥夺了去,人生岂不太乏味吗?
这个周末除去健身房跑步外一直宅在家里,美其名曰陪儿子,其实他根本就不用我陪,一个人关着房门不知道在做什么。但因他始终都在意识范围内,所以我确确实实在陪他。朋友的电话响了多次,我只当没有听见。如果接了就一定要出去,因为我是个软弱的人,意志总会在外界诱惑下妥协。
在家里其实挺好,看看电视,上上网,做做饭,再睡睡觉。这份忙里偷闲,随意自在的心情过去还真少有。这次算借儿子的光,我倒是好好享受了一下居家的温馨和舒坦。
有些人一辈子都闲不下来,而有些人则一有机会就会忙里偷闲。前者是劳碌命,总和自己过不去,活的像只转动的陀螺,即使手上没有事做,心里还会翻云覆雨,不得消停,仿佛不如此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就会产生一种莫明其妙的犯罪感,我就是这种人。后者是福命,终生逍遥自在,到死都为自己而活。有些人善于生活,他们懂得适可而止,懂得享受生活,懂得让自己停下脚步去思考未来。而我却做不到,对自己非常苛刻,总像蚂蚁一样忙忙碌碌地活着,却很少用心体验生活中的美好。举个简单的生活例子,我吃饭总爱狼吞虎咽,虽然吃得很饱,却没品尝出饭菜的味道。想来想去,我还就是那种活着,却没有享受活着的乐趣;吃饱了却不知其味的蠢人。
其实生活的道理都很简单,只是有时我们的思想太复杂,反到去简从繁破坏了正常的思维习惯,因此误入歧途。“大人都是没事找事。” 仔细想想,在许多时候孩子们不经意说出来的话,却往往包含着很深奥的道理,让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们经常有如顿开茅塞,恍然大悟的觉醒。
简单的生活也是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