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讲稿

时间:2019-05-14 18:5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讲稿》。

第一篇: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讲稿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麒麟中心幼儿园 杨金富

问题一:幼儿园教师是“专业人士”吗?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被看作是“半专业”或“非专业”的职业。

专业门槛低:谁都可以来当幼儿园老师,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标准

社会声望低:幼儿园教师=保姆/阿姨

专业期望值低:只要会带孩子唱歌跳舞做游戏就可以。收入低:不如月嫂/保姆

问题二:您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重要吗?

1、来自政府的压力 2010年,颁布《国十条》。

2011年,下发《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

2012年,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颁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2、来自社会发展的压力

3、来自家长的压力

一、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是什么?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谈《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内容一:《专业标准》的基本信息

1、何时、由何部门出台?

2012年,由国家教育部出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1号文件。

2、为什么出台?

解决学前教育的软件问题。

3、出台之后的现状?

了解的多,重视的少。形式上的重视多,实质的转型少。归根结底,缺乏敏感性。

内容二:《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1、幼儿为本

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

2、师德为先

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能力为重

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

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内容三:《专业标准》基本内容 *框架: 三个维度14个领域62条标准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1、对职业的理解与认同

1)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执教

《儿童权利公约》——《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未成年人保护法》——《母婴保健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犯罪法》——《收养法》——《婚姻法》——《继承法》——《义务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件》等。

儿童应享有的法律权利主要有: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和身体)、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和隐私权;知识产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遗产继承权;财产所有权;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权。

2)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爱岗敬业

3)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职业认同 4)为人师表 5)团队合作精神

2、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眼里有儿童

6)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7)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8)信任幼儿,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9)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幼儿园老师经常说的话:

今天别吃饭(玩玩具)(出去玩)了; 就你事多;闭嘴,我不想听你说; 看你这没出息的样;你长眼睛干什么用啊? 再不听话送你到别的班去; 谁像你这么脏?

你怎么那么讨厌呢?哭哭哭,没有小朋友跟你玩; 还淘气,真淘出圈了,下午不让家长来接; 有耳朵吗?没听见老师刚才说的话? 要疯了乱死了;

说一百遍还不明白,傻子。

3、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

10)注重保教结合,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1)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12)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

13)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14)重视自身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15)重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4、个人修养与行为 16)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7)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8)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19)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20)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

5、幼儿发展知识

21)了解关于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2)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策略与方法。23)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

24)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适宜的对策。25)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

6、幼儿保育与教育知识

26)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

27)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

28)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危机管理(危机无处不在+特点(全程全员全面)——原则(安全第一+快速反应+事先预防制度化+教育性+发展性))

29)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

30)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和幼小衔接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

7、通识性知识

31)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

3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3)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

34)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5)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三)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8、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36)建立良好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

37)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38)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

39)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9、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

40)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41)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

42)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教育机智 43)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安全责任

10、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44)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

45)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

46)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

47)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案例:丢沙包

冬天到了,幼儿园开展冬季锻炼活动,如扔沙包、跑步等。大班有一位老师认为在扔沙包活动中可以教幼儿学会测量。于是她把幼儿带到户外。户外的地面是由一块块方形的水泥砖铺成的。她先让幼儿扔沙包,然后问幼儿:“怎样才能知道扔得多远?”幼儿回答说:“可以数地上的方块。”“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呢?”在教师的不断提问和要求下,幼儿举出了可以用棍子、跨步、绳、布条等不同的方法。教师很满意这样的结果,认为教学的目标达到了。然而,整个过程对于幼儿来说,却变得索然无味了。

*这个活动的问题何在?

*剥离了游戏精神的游戏,只能是游戏的外壳。

11、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

48)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

49)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

50)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51)提供更多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案例之一:蓝印花布可以做什么 *教师:“蓝印花布还可以做什么?” *幼儿:“可以做新衣服。” *幼儿:“好去举行婚礼。” *教师:“这样漂亮、快乐、欢喜。” *幼儿:“我想做成蹦蹦床在上面跳。”

*幼儿:“我真想把它做成一艘美丽的船,做好了去航海。” *教师:“你好好想一想,布能做成船吗?”

*稍做停顿后,教师又进一步说明:“布是不可以做成船的,会沉掉的。” 评论: 在这个对话中,教师依据成人式的科学规则或标准,很轻易地否定了孩子的一个创意。在幼儿的心里,白云可以扯下来做衣裳,星星也可以飞下来做梦里的灯笼,蓝花布就为什么不可以做船去航海呢?在儿童充满游戏意识的意愿和幻想面前,成人们却常常在固守现实逻辑和理性标准的同时,而让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式游离于儿童的精神世界之外。

12、激励与评价

52)关注幼儿日常表现, 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

53)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54)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

故事分享:《差别咋就那么大》 教师如何评价鼓励孩子呢?

*鼓励应侧重在情感、态度方面——不要侧重于头脑聪明伶俐。*鼓励应强调过程,强调创新精神——不要强调结果。

*鼓励应有明确而具体的内容——不要隆隆统统,空洞无物。*鼓励应对幼儿自身进行纵向比较,——不宜与别人横向比较。*鼓励符合儿童发展的心理需要。*鼓励,还体现了对幼儿的人文关怀。

*鼓励是教师对幼儿无限爱意的传递。

13、沟通与合作

55)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进行保教工作。56)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57)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58)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59)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14、反思与发展

60)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61)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62)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故事结束:《志存高远:想法决定未来》《职业规划和期待≠评职称、长工资》《脚踏实地,敬业乐业》。

第二篇: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特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幼儿为本

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二)师德为先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专 业 理 念 与 师 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8.信任幼儿,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9.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三)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

10.注重保教结合,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1.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

12.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

13.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14.重视自身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15.重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6.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7.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8.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9.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20.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 业 知 识

(五)幼儿发展知识

21.了解关于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2.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23.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

24.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适宜的对策。

25.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

(六)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

26.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

27.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

28.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

29.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

30.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和幼小衔接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

(七)通识性知识

31.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3.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

34.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5.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专 业 能 力

(八)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36.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

37.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

38.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

39.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九)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

40.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41.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

42.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43.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

(十)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44.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

45.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

46.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

47.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十一)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

48.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

49.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

50.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

51.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十二)激励与评价

52.关注幼儿日常表现, 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

53.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

54.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

(十三)沟通与合作

55.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进行保教工作。

56.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

57.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58.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59.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四)反思与发展

60.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

61.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62.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制定幼儿园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幼儿园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幼儿园绩效管理机制。

(四)幼儿园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保教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第三篇: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包括哪些内容?

作者:官正芹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这是国家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文件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提高高质量幼儿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具体内容如下:

一、基本理念

1、幼儿为本。热爱幼儿,尊重幼儿权益,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个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面健康地成长。

2、师德为先。热爱幼教事业、关爱孩子、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要、做做儿童成长的启蒙者和促进者。

3、能力为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

4、终身学习。这个理念适应国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趋势,同时也适应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职业特别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不断学习,研究与实践,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专业理念和师德是标准的灵魂和核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

2.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3.教师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和行为。4.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

专业知识是教师必备素质与条件。包括如下内容:

1、幼儿发展知识

2、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

3、通识性知识,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掌握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具有相应艺术欣赏与表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专业能力是教师必备素质与条件。包括如下内容1.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2.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 3.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4.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 5.激励与评价 6.沟通与合作(与幼儿、同事、家长)

<<标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对幼儿园教师的师德与专业态度提出了特别要求。

第二,要求幼儿园教师高度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

第三,充分体现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基本特点。

第四,强调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第五,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反思与自主专业发展能力。

第四篇:教师专业标准解读讲稿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讲稿

古宋一校

梁华超

各位老师好!

今天,由我来给各位老师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2012年2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全国各地、各校紧密结合实际,抓紧落实。但要有效地落实教师专业标准,就必须准确的理解教师专业标准,因此,对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是有效落实教师专业标准的前提。那么,我们今天对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主要从以下三个主要内容来解读。

一、背景与作用

二、性质与理念

三、内容与要求

我们不仅要问:教师专业标准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呢?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对我们教师以及对中国当下的教育教学有何作用呢?专业标准又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理念呢?它的内容和要求具体如何呢?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将通过对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一 一落实。

首先我们来了解教师专业标准的背景和作用。1.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质量提升、均衡发展”需要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为依据)2.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必须有一个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作保障,而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标准。在众多标准中,教师专业标准是基础和前提)

3.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判断教师个体和群体是否达到高素质专业化的期待和要求,需要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

阐述:

一、背景与作用

(一)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们知道,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质量提升”和“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两大主题。要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关键是教师质量的提升。教师质量的提升需要有一个标准可以参照。再者是我国复员辽阔,教师专业发展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要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根本 的措施就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尤其是教师资源,但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则需要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所以,《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在全面普及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获得快速发展之后,基础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提高质量。要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关键是教师质量的提升。而教师质量的提升需要有一个标准可以参照。所以,基础教育的质量提高需要一个标准依据。

——其次就是我国基础教育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存在发展的不均衡问题。要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尤其是教师资源。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又需要一个可以比较参照的标准。)

2.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就开始构建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高等院校共同参与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且已取得初步的成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再次确认了这一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但教师教育在开放化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

①一些不具备培养中小学师资资质的综合性高校,盲目“上马”教师教育项目。②一些师范院校在转型为综合性高校之后,教师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③为追求规模和效益,一些院校盲目扩大师范专业招生数,导致质量受到忽视。因此,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必须有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为保障,而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机构标准、课程标准等):在众多标准中,教师专业标准是基础和前提:它是制定教师教育机构标准、课程标准和质量标准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是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

所以,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为依据。3.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但“高素质专业化” 只是对教师队伍的一种概括性、原则性的描述,判断教师个体和群体是否达到高素质专业化的期待和要求,需要有更具体的教师专业标准。

所以,要细化“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目标,需要一个更具体的教师专业标准。与此同时,要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需要教师集体的地位提升:(这包括制定教师素质标准,确保教师队伍质量,可以提高教师职业专业服务的整体水平,从而也就可以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声望。),同时还要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引领和促进教师个体的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专业标准》是我国教育部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的三大背景之下制定的。

那么,专业标准的制定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二)作用

1.有关部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2.教师教育机构开展教师教育的基本依据 3.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

4.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指南 阐述:

1.有关部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我们知道,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化的工作。严格来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事教师职业的。《标准》的制定为教师的准入、考核及退出提供了相对统一、客观的依据,它有利于有关部门严把教师入口关,确定教师管理制度,保证和维持教师的质量。所以,专业标准为有关部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2.教师教育机构开展教师教育的基本依据

有了教师专业标准,不仅可以规范教师教育机构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也有利于对教师教育机构的培养培训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另外还有利于各教师教育机构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突出特色,这对于提高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质量是意义重大的。所以,专业标准还是教师教育机构开展教师教育的基本依据。

3.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

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观念、知识、行为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按照这些要求,不仅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也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对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也有了具体的标准。这对保障教育教学的规范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因此,专业标准是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

4.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指南

教师专业标准对于教师的品德、知识、能力等也都做出具体的规定,提出明确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清楚地知道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哪些内容,具体要求是什么,可以对照标准了解哪些方面达到了要求,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目标。因此,专业标准还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指南。

那么,教师专业标准具有哪些性质和理念呢?下面我们来解读教师专业标准的性质与理念。

二、性质与理念

(一)性质 1.“专业”标准 2.“合格”标准 3.“通用”标准 阐述: 1.“专业”标准

我国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中就明确: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该法律并没有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那么,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到底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呢?

《标准》是基于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的基本理念而制定的“专业”标准,即是对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的基本规定,也代表了当下中国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2.“合格”标准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和中小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规定的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

因此,《专业标准》是关于教师素质要求的统一标准,也是最低标准。

此外,“合格”标准,还具有标准的统一性与个性化。当然,强调统一性并非要把教师“标准化”、“模式化”,而是为了坚守教师质量的底线;专业标准也不是工序流程,而是框架要求(基本要求),对教师的个性化发展留有很大的空间,而且标准内容也对教师的创新和探究等提出了要求。只是个性化发展一定建立在最低标准之上。

《标准》兼具“评价”和“导向”之特点:

——作为“评价”标准,它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作为“导向”标准,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南”。3.“通用”标准

所谓“标准”就是“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也是“在本质上是对同类事物或活动所作的“统一规定”。但同类事物或活动之中也有不同的类别,所以适用的标准也就自然不同。根据适用对象和范围,教师专业标准可以分为适用于所有教师的“通用标准”和适用于特定教师群体的“特殊标准”或“具体标准”

所以,“通用标准”规定了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活动的基本要求,相对更宏观、综合一些,它是制定“分类标准”或“具体标准”的依据和基础;而“分类标准”或“具体标准”则是“通用标准”的深入和细化,它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按此划分,我国的三个标准分别是适用于各自学段所有教师的“通用标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二)理念

“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既是贯穿《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发展中应秉持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引领。

1.师德为先:

强调“师德为先”出自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诉求;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强调师德为先,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的继承;一方面可以规范教师的行为,保证受教育者的权益;另一方面又能以此赢得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信任与尊重,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自身的权益也得到保障。

阐述:

“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既是贯穿《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发展中应秉持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引领。

其中,“师德为先”和“能力为重” 更多地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的继承;“学生为本”和“终身学习”则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会背景下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那么,这四个基本理念我们如何解读呢?

教师职业要成为专业,必须要有一套严格的职业道德守则,一方面可以规范教师的行为,保证受教育者的权益;另一方面又能以此赢得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信任与尊重,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自身的权益也得到保障。

强调“师德为先”出自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诉求:专业化的核心特质之一是专业精神,即把服务对象和社会利益放在首位。

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而且,教师职业道德还是影响教育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师德的传统。强调师德为先,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的继承。2.学生为本

“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这种新理念只有真正为教师所理解,所信奉,所落实,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实践的转变。

《标准》高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阐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所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这种新理念只有真正为教师所理解,所信奉,所落实,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实践的转变。

《标准》高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3.能力为重

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有将学科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不仅需要有教育理论知识,更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形成个人实践理论的能力。

《专业标准》突出了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实践+反思才是教师实现专业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的基本路径。

阐述:

教师教育教学职责的履行不能只靠一颗“红心”,更要以教育实践能力为根本保障。研究与实践揭示: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有将学科专业知识传授给学

生的能力;不仅需要有教育理论知识,更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形成个人实践理论的能力。

《专业标准》突出了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

——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实践只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实践+反思才是教师实现专业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的基本路径。为此,《标准》强调教师要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阐述:

展示:漫画(信息技术与教育赛跑)

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就像一个巨人在拖着教育奔跑着,图中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对比,显然告诉我们:在现今的知识社会、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教育已远远地被泡在了后面。所以,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成为我们生存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标准》就有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教师职业是复杂的专业性职业,从事这一职业,需要终身不断地学习。担负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现代人之职责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终身学习

《标准》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教师职业需要终身不断地学习。

在现今的知识社会、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成为生存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担负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现代人之职责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下面,我们将具体的解读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首先,我们对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三、内容与要求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维度”包含三个: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三个“维度”下,确立了十三个领域。

——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若干个“基本要求”。阐述:

我们接下来逐一了解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与要求。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所谓“专业理念”是关于教育教学的观念和信念;

所谓“师德”是指教师在教师职业生活中处理各种关系所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遵循这些规范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那么,“专业理念与师德”既超越了“专业理念”所属的“认识论”范畴,延伸至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层次;也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师德”范畴,要求教师形成坚定的专业认同和信念。

这一维度主要有四个领域: ——对待职业: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对待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对待自身:个人修养与行为。(展示标准内容要求1)1.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待职业)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阐述与板书: “职业理解和认识”

主要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以上几个要求中,最为核心的是“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它们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和追求。而对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性职业的职业理解与认识是教师“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的前提和基础。

(展示标准内容要求2)

2.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对待学生)

(6).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8).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9).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

阐述: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解读

主要要求:关爱学生(全身心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不偏爱、不歧视、不讽刺、不体罚);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体,信任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开展专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尊重信任学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深化与落实。

(展示标准内容要求3)

3.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对待教育教学)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13).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4).尊重和发挥好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阐述:

“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解读 主要要求: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尊重规律,因材施教。——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展示标准内容要求4)4.个人修养与行为(对待自身)

(15)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6)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7)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18)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9)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阐述:

“个人修养与行为”解读

教师是以心育心的职业,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工作和生活方式,甚至服饰仪表等,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个人修养与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手段。

关于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的要求体现了对教师“内外兼修”,“为人师表”的期盼。我们来看一下这样一个故事,它可以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的解读做个注脚:(板书)三个泥瓦匠的故事

有三个泥瓦工在建造一座教堂,一个行者路过这个工地,就问一个泥瓦工:“师傅,您在干什么?”,他回答说:“你看不见吗?我在砌墙,因为砌墙我才能拿到工资,才能养家糊口,解决我的生活。”

而第二个泥瓦工回答说:“我在建造一座教堂,我们都是上帝的信徒,我要为我的家人,我的亲戚朋友,我们这一带的父老乡亲建造一个心灵的寄托所。”

第三个泥瓦工回答说:“我在实现我的梦想,要建造世界上最美丽的教堂。

数年后,那三个泥瓦工都谋着不同的职业,过着不同的生活,第一个泥瓦工依然还是泥瓦工,而第二个泥瓦工成了一个牧师,第三个泥瓦工成了世界闻名的建筑师。

启示:关注和境界的高度决定了成长的高度(专业理念与师德的重要性);教师要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和快乐,感受自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接下来解读第二个维度:

(二)专业知识

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基于分科教学的考虑,要求教师具备:小学生发展知识 ;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

1.小学生发展知识

(20).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21).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22).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

(23).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24).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25).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阐述:

“ 教育知识”解读

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

教育知识: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教育知识主要包括:一是有关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的知识;二是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的知识。

2.学科知识

(26).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27).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少先队活动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阐述:

“ 学科知识”解读

学科知识:有关任教学科的知识。

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从事教学的前提。

学科知识的基本要求:

——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和实践活动的联系。3.教育教学知识

(29).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30).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

(31).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2).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阐述:

“学科教学知识”解读

学科教学知识是美国教育家舒尔曼(1986)提出的一个关于教师教学专业知识的概念,是教师在面对特定的主题、问题、议题上.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知识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朱晓民(2007)在博士论文中认为.学科教学知识结构上表现为多层复合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最基础层面是课程与教材知识(“课程知识”是教师关于“某学科课程是什么”的认识,比如“语文是什么”;“教材知识”是教师关于如何处理教材的知识),第二层面是方法知识(关于教学活动顺序、进程或结构组织与安排方面的知识),第三层面是表征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外显、传达教学内容的方式))所提出的一个概念。

学科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在面对特定的主题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并进行教学方面的知识,是教育知识和学科知识融合的产物。

主要要求:

——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的知识。

——根据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知识。板书: 4.通识性知识

(33).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4).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5).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6).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阐述与板书: “ 通识性知识”解读

主要要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知识;有关中国教育国情的知识。

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是因为它是信息社会中教师应有的基本素养。要求了解中国教育的基本情况,是期望教师的教育教学不脱离当下中国的教育实际。要求教师具有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修养主要谋求专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平衡。

哈格里夫斯和富兰:教师发展“牵涉的不仅仅是改变教师的行为,它还涉及到改变教师这个人”,“只聚焦于行为技能而不考虑其立足的基础及对态度和信念的影响,是误入歧途,且可能被证明为是无效的”。

(三)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 涵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等。

进一步归纳可以归纳为三方面:教育教学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在这三个方面教师专业能力中,沟通交往能力是基础,教育教学能力是核心,自我发展能力是保障。

1.教育教学设计

(37).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38).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

(39).合理设计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班级和少先队活动。

阐述:

“教学设计能力”解读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上课之基,上课之本。主要要求: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导学设计能力。

《标准》把导学设计能力作为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2.组织与实施

(40).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1).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42).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43).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

(44).发挥好少先队组织生活、集体活动、信息传播等教育功能。(45).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

(46).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47).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48).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

阐述:

“教学实施能力”解读

主要要求:教学环境创设能力;教学应变能力;有效教学能力;探究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从“基本要求”中强调“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激发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等规定来看,《标准》体现了“学生为本” 理念。

3.激励与评价

(49).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位小学生的点滴进步。

(50).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51).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52).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4.沟通与合作

(53).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54).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55).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56).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57).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阐述:

“沟通与合作能力”解读

教师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拥有与学生、同事、家长、社区等建立良好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

主要要求: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同事的合作交流能力;与家庭、社区的沟通合作能力。

5.反思与发展

(58).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59).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60).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阐述与板书:

“反思与发展能力”解读

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是一个终身不断的持续过程。特别是在终身学习社会中,教师只有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主要要求:反思能力;研究能力;生涯发展规划能力。

第五篇:《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课题组负责人 庞丽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刘占兰

■编者按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并于12月12日至12月30日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三个标准是国家对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为方便读者理解,本报今天刊发标准制定课题组专家的相关说明,敬请关注。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纷纷出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正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学前教育发展不仅要建设一批坚实安全的幼儿园,更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要实现“基本普及”的战略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热切需求,不仅仅意味着入园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其中的关键与核心便是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国际经验也表明,幼儿园教师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的质量,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在我国,通过科学研究与论证制定出适宜、规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并引领和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对当下还是长远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亿万幼儿的健康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正是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之需,在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的新形势下为保障教师队伍质量和幼儿健康成长而出台的重要文件之一。

一、《专业标准》研制的指导思想

《专业标准》是广大学前教育研究者、行政管理人员、培养培训机构领导与教师、一线园长和教师多方面共同研究、努力的结晶。在研制过程中,力图体现以下指导思想:

1.专业导向,师德为先。幼儿园教师是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需具有特定的专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态度、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因此,《专业标准》应具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明确的专业导向,规定幼儿园教师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达到的基本专业要求。

2.基本规范,前瞻引领。《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规定的是幼儿园教师必须达到的基本专业素养和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同时又应该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引和导航,幼儿园教师应按标准中所提出的专业要求,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3.全面要求,突出重点。《专业标准》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方面作为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与条件,尤其注重专业理念与师德,将其作为《专业标准》的灵魂与核心。《专业标准》强调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必须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同时对当前社会反映的教师专业意识或行为中薄弱、不足的方面,予以关注与强调。

4.共同准则,体现独特。《专业标准》既要充分反映教师职业所应具有的普遍性专业特点,同时又要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和幼儿园阶段教育的特殊性,充分体现幼儿园教师素质的独特性。在本《专业标准》中,特别强调幼儿园教师要保教结合,适宜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积极支持与引导幼儿游戏,将教育灵活地渗透于一日生活中。

5.立足国情,国际视野。《专业标准》是引领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要充分考虑满足我国社会和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求,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现状。同时,要积极分析与借鉴国际相关儿童发展、教育改革,特别是教师专业标准和专业化发展等最新研究成果,以制定更加符合世界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趋势、又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二、《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贯穿《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

幼儿为本要求幼儿园教师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个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面健康地成长。师德为先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到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担当起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促进者的责任。能力为重突出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引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实践能力,强调幼儿园教师要能以“专业”的意识与行为进行保教工作,具有遵循幼儿成长规律进行教育的能力。终身学习的理念适应了国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趋势,同时也适应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职业特别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与实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三、《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本《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构架包含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框架结构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一致,但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尤其在专业能力方面,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突出特点和保教工作的基本任务,特别强调了幼儿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合理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恰当计划与实施能力等。

在基本要求层面,更是充分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态度、知识与能力。如,特别强调了幼儿园教师要将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并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掌握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体特点,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等等。

《专业标准》具有以下五个突出特点:

第一,对幼儿园教师的师德与专业态度提出了特别要求。师德与专业态度是教师职业的基准线。尤其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大、同时易受伤害的幼儿,更需要师德高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热爱幼儿,并给予幼儿精心的呵护和教育培养。

第二,要求幼儿园教师高度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和社会对幼儿安全与健康的热切关注,《专业标准》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并从专业态度、知识和能力三个层面相互呼应,全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教师要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能有效保护幼儿,危险情况下优先救护幼儿。

第三,充分体现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基本特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决定了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对幼儿园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专业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保教结合”,不仅将“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作为重要的专项领域要求,而且对教师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要能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科学照料幼儿的日常生活,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能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以将保教结合原则落到实处。

第四,强调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实践能力是教师对幼儿施以积极影响、引导幼儿发展的基础。《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观察了解幼儿、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的能力;要具有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对儿童的激励与评价等基本专业能力;能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并能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第五,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反思与自主专业发展能力。《专业标准》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的意识与能力。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也是幼儿不断成长的必然要求。《专业标准》特别在“基本理念”和“专业能力”中均提出了对教师反思与自主发展的要求,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同时,应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从而为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课题组负责人 顾明远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的质量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希望,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明确教师专业标准来凸显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成为世界许多先进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中国也不例外。而不断深入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从现实层面将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提上重要日程。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明确了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它是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199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在法律上第一次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当下,《标准》进一步对小学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进行了细致、专业的梳理和规范,这将有力保证我国小学教师的专业地位,有效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标准》制定的意义与价值

(一)规范教师专业行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尽管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就开始致力于教师专业品质的确立和提升,然而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的专业地位并未能获得广泛的认同。教师专业地位的体现,一方面需要外在条件的支持与保障,另一方面更需要依赖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为此,《标准》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进行了细致梳理和规范,厘定小学教师的从教规格。

(二)设立教师合格标准,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不但要启迪人的心智、锻炼人的品格、完善人的心性,还应在消除社会上的不平等、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标准》中突出了“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这有利于引导立志成为小学教师者以及小学在职教师自觉加强修养,倡导与践行公平公正。

(三)为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提供目标参照

随着教师教育体系的逐步开放,《标准》将成为小学教师培养的目标参照,有利于完善小学教师培养方案、科学设置小学教师教育的课程,降低教师职前培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升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同时也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提供了基础性的要求,有利于切实促进小学教师教育的一体化,确保小学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

(四)为小学教师的资格准入、考核与评价提供依据

《标准》的制定为小学教师的准入、考核及退出提供了相对统一、客观的依据,有利于有关部门严把小学教师入口关,确定教师管理制度,保证和维持小学教师的质量。

(五)与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相吻合二、《标准》遵从和倡导的基本理念

(一)强调以学生为本

小学生具有发展性、主动性等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和中心的位置。学生为本,就是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坚持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尊重、关注和爱护学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将促进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倡导以师德为先

师德是作为教师的第一要素,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小学儿童,特别要注重为人师表,重视榜样的作用。师德大到遵纪守法、献身教育事业,具体到个人修养、言谈举止。特别是在对待小学生的态度方面,本着“教师爱是小学教师的灵魂”这一理念,着重要求教师要富有爱心、有耐心和责任心。

(三)重视教师能力提升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是生动活泼、日益成长的小学生,他的能力首先体现在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方面,同时还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方法等实践环节上。当代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科的基本理论,还要有能力驾驭课堂,通过有效的方法、智慧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形成全民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应该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小学教师的终身学习主要体现在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不断反思、制定发展规划的能力。同时还要把握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动向,跟上教育理论和知识学习的发展步伐,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学习成为自身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三、《标准》的框架结构与内容

(一)《标准》的框架结构

《标准》设置了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每个维度下设若干领域,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有四个领域,“专业知识”维度有四个领域,“专业能力”维度有五个领域,共涉及十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又设了若干“基本要求”,《标准》一共设有五十八项基本要求。

(二)对《标准》中“基本要求”内容的部分诠释

虽然是首次拟制《标准》,不过在此之前,也存在着一些与此相关或部分内容相近的法律或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这些法律和规范为我们制定《标准》提供了一些框架和元素方面的参考,但与其相比,《标准》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部分的具体内容要求上又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增删、改进和发展。

1.“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

《标准》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这是时代发展和教育进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

第二,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这个时代的重音符,它体现出不断革新的教育观,因此生命教育也自然成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最原初、最重要的姿态和使命。教师要“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即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小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小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小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第三,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学校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的,以小学生为着眼点提出快乐学校生活的问题意味着要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深入、有效地转变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以及学校管理思维等。外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微观世界里,教师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理解与行动将会更为直接地决定小学生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

第四,要求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

2.“专业知识”部分

《标准》从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其中有四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发展的知识。目的在于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小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小学教师仅仅只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习特点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政策和法律层面的学习,了解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需要了解小学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和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对小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小学教育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小学教师了解多学科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也正是综合性特点特别要求小学教师关注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三,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教育与教学理论。小学教育与教学因其基础性、养成性、启蒙性等特点,使得它不同于幼儿和中学的教育教学,小学教师应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通识性教育要求所关注的是小学教师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它是非功力、非职业性的,同时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3.“专业能力”部分

《标准》从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处处体现“儿童为本”的理念。如要求“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等;同时体现出了建构主义(如要求“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组织教育教学)、教育智慧(如要求“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多元智能(如要求“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等教育新理念。

第二,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尽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如要求教师“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教学中”等。

第三,关注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过程中的独特性。如增加体现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特殊性的一项新能力要求,即“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教育教学)活动”,这是遵循小学教师不应该只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每一个小学教师都应该能够做班主任,每一个小学教师都应能够结合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设计丰富的活动,进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第四,十分强调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这是考虑到小学教师工作依托于多角色人际互动这一活动特征,因此对小学教师如何有效进行人际沟通合作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如在人际沟通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做到“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善于倾听”、“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在人际合作方面,《标准》中提出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等。

第五,重视培养教师的反思与发展能力。这一能力领域的提出,是对全球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内在要求的回应。教师专业化的本质就是发现教师自身,让教师意识到自身在专业成长中的力量,进而在各项专业发展活动中体现出积极的自我反思意识和专业发展规划意识与能力,能主动对教育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活动。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中学教师 专业标准》课题组负责人 史宁中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为了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于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属性,借鉴国际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一、《标准》的基本理念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前提,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依据。《标准》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中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教师应当用这四个基本理念规范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日常的教学行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既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革的有机结合。“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会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二、《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提出了十八项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指向于造就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合格教师,既体现了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比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也体现了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细化,比如依法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

“专业知识”维度,从中学分科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确立了国内外学界基本形成共识的教师知识构成的四个领域,即“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提出了有关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十八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中学教师把握“专业知识”三个方面的要求:在学科知识方面,中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所教学科的内容,并且要“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这是为了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让学生感悟学科的基本思想;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提出“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等,是要求中学教师能够把一般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在通识性知识方面,提出“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中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更好地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在素养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

“专业能力”维度,从“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五项有关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涵盖了中学教师应有的四方面基本能力。一是教学能力,这是中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因此《标准》对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以教学能力为中心的,其中涉及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二是开展班级管理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这些工作是“教书育人”使命所决定了的教师教学以外的基本工作,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教师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此外,拥有与同事、家长、社区等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四是自我发展能力,因为在终身学习社会中,教师只有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标准》的基本性质

199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是该法律以及此后的法律文本、相关政策都没有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作出明确规定。《标准》是我国关于中学教师专业要求的第一份政策文本。《标准》的定位是“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这意味着《标准》的规定超越于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具体要求,是对所有中学教师的一般性共同要求。

从《标准》的前言和实施建议两个部分中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标准》既具有“评价”标准之性质,也具有“导向”标准之特征。作为“评价”标准,它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是评价教师和教师教育质量的依据,是进行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管理的抓手。作为“导向”标准,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因此是引领中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基础。

第03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来源:中国教育报 [提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课题组负责人 庞丽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刘占兰 幼儿为本要求幼儿园......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心得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学习体会 游桂林 今日,园里开展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感触颇深,发现自己在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方面有很多欠缺。 首先在对幼儿的态......

    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标准

    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标准 一、专业理想 1、认识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神圣的使命感。 2、乐意在专业工作实践中体现自已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3、确立对儿童一生......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摘要】我国首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正式公布,该标准将作为幼儿教师教育、培训、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从该专业标准的提出背景和内涵解读两......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部2012年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1号......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心得体会 在近期的教研活动中,我园组织学习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良多,对于幼儿教师这份职业,我们只有用四个字来诠释,那就是......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读后感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读后感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读后感(一)我读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后,认识到自己离合格的幼师的差距还很大。而作为不久......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卷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测试题 2018年6月5日 教师专业标准考核 班级: 教师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遵循幼儿为本的原则,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