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长政办发〔2005〕17号)

时间:2019-05-14 18:2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沙市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长政办发〔2005〕17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沙市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长政办发〔2005〕17号)》。

第一篇:长沙市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长政办发〔2005〕17号)

【发布单位】湖南省长沙市 【发布文号】长政办发〔2005〕17号 【发布日期】2005-06-21 【生效日期】2005-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长沙市

长沙市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

(长政办发〔2005〕17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长沙市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五年六月二十一日

长沙市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湖南省档案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为了加强我市著名人物(以下简称名人)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名人档案,是指具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人物,在从事各种活动中直接形成或收藏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形式的载体和具有档案性质的实物。?

第三条第三条 我市名人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由市档案局(馆)负责。市档案馆内设名人库,专门管理全市名人档案。?

第四条第四条 市档案馆名人库是永久保存全市名人档案的场所。?

第二章 名人建档对象

第五条第五条 名人的建档对象为:长沙籍或长期在长沙工作和生活的非长沙籍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宗教等各界重要人物及知名人士。主要包括:?

(一)担任过副市级或副厅级以上职务的党政领导及其他政界知名人士(包括相当级别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宗教组织、社会团体领导职务者);?

(二)被授予大校以上军(警)衔或担任副师职以上职务的军(警)界领导;?

(三)在长沙或中国历史的某个时期或某个重大事件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政治家、军事家及各界名人;?

(四)获得两院院士、国家级专家称号及有重大创造发明或获得重大科研、学术成果的人士;?

(五)获得全国、省、市劳模、英模等称号的人士;?

(六)具有重要影响和名望的企业家;?

(七)有重要影响、有较深造诣、有突出成就的学者、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

(八)在全国重大文艺比赛中获得大奖的演员;?

(九)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

(十)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知名人士,著名的艺(匠)人;?

(十一)海外和港、澳、台著名的长沙籍人士;?

(十二)其他同等条件的有关人士。?

第三章 名人档案收集内容

第六条第六条 名人档案的收集内容:?

(一)反映名人经历及其主要活动的传记、回忆录、履历表等;?

(二)反映名人职务活动的文章、报告、演讲稿、工作日记等;?

(三)反映名人成就的作品及研究成果;?

(四)社会对名人研究、评价的资料;?

(五)与名人有直接关系的各类证书、奖章、信函、谱牒、纪念品等;?

(六)反映名人活动的音像资料;?

(七)名人口述的历史资料;?

(八)名人收藏的图书、资料及其他具有历史和纪念意义的物品;?

(九)其他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

第四章 名人档案的收集形式

第七条第七条 收集名人档案采取以下形式:?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湖南省档案管理条例》及其他档案法规、规章进行征集、接收;?

(二)担任过副市级或副厅级以上职务的党政领导在其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归档的文件材料,由本人或文秘人员以及其单位档案人员清理、整理,交市档案馆保存;?

(三)接受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依法移交的名人档案;?

(四)接收捐赠名人档案,要向捐赠人颁发证书,并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

(五)受理寄存名人档案应当与寄存人办理寄存协议,并向寄存人颁发寄存证书;?

(六)名人出售属个人所有的第三章所指的档案实体,市档案馆有优先购买权;?

(七)对其他档案馆及其他部门(如图书馆、博物馆等)保管的名人档案进行复制或交换目录;?

(八)对散存在辖区内外的名人档案进行征购、复制或交换;?

(九)其他与名人档案所有者协商的收集形式。?

第五章 名人档案的保管与利用

第八条第八条 征收名人档案应当与移交人(或移交单位)办理交接手续,填制清单,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

第九条第九条 名人档案应当以个人为单位设立全宗;其全宗内档案的分类、编目、鉴定等工作按照档案整理的原则与方法进行。?

第十条第十条 移交、捐赠、寄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有权了解名人档案的整理、保管、利用情况,对该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并可对档案中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档案馆应当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名人档案形成者和捐赠者须将新形成或新发现的档案资料,及时送交市档案馆,保持名人档案资料的完整与安全。?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加强名人档案的利用工作。具体形式有:?

(一)向有关部门提供名人档案;?

(二)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名人学术研究活动;?

(三)配合宣传教育及其他纪念活动,举办名人档案展览;?

(四)为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服务与咨询;?

(五)为文化艺术界创作提供档案服务。?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在名人档案的征收、管理和利用过程中,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则

?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5年8月1日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石家庄市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石政办发〔2005〕9号)

【发布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 【发布文号】石政办发〔2005〕9号 【发布日期】2005-03-09 【生效日期】2005-03-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

(石政办发〔2005〕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

《石家庄市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五年三月九日

石家庄市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弘扬石家庄市著名人物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维护著名人物的历史地位,激励教育后人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促进社会进步。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河北省档案工作条例》、《 河北省档案接收和收集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著名人物(以下简称名人),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行业做出过重大贡献,产生巨大影响,并得到社会和历史认可的历代石家庄籍或在石家庄境内长期工作活动过的非石家庄籍的著名人物。主要包括:

(一)担任过副市级以上党政领导职务的领导人;

(二)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或担任过副军以上领导职务的军人;

获中央军委英模荣誉称号和其它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著名军人;

(三)全国劳模、省部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四)担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在某项科学技术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五)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成就突出的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

(六)奥运会奖牌获得者,亚运会及其它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项目冠军、亚军及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运动员、教练员;

(七)著名社会活动家,宗教界著名人士,著名民间艺(匠)人;

(八)长期在石家庄工作、生活过的著名华侨,著名外籍华人;

(九)对国家和社会有突出贡献、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其它著名人士。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名人档案是指名人在长期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不同载体的各种文字、声像材料和实物。

第四条第四条 名人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确保名人档案的完整、安全与有效利用。

石家庄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名人档案工作的规划、管理、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 收集

第五条第五条 名人档案的收集原则:

(一)属于本办法第二条范围的人物;

(二)在本市的建设和发展中贡献突出;

(三)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真实反映其人生经历和贡献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第六条第六条 名人档案的收集内容:

(一)反映名人经历及其主要活动的传记、回忆录、履历表等;

(二)反映名人职务活动的文章、报告、演讲稿、工作日记等;

(三)反映名人成就的作品及研究成果;

(四)社会对名人研究、评价的资料;

(五)与名人有直接关系的各类证书、奖章、信函、谱牒、纪念品等;

(六)反映名人活动的照片、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

(七)名人口述的历史资料;

(八)名人收藏的图书、资料及其它具有历史和纪念意义的物品;

(九)其它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

第七条第七条 名人档案的收集形式: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河北省档案工作条例》、《河北省档案接收和收集管理办法》等法规进行收集;

(二)有关单位依据国家规定向市档案馆移交名人档案;

(三)档案所有者向市档案馆捐赠、寄存或出售名人档案资料;

(四)对其他档案馆、有关部门保存的名人档案进行复制或交换;

(五)对散存在辖区内外的名人档案进行征购、复制或交换;

(六)市档案馆与档案所有者商定的其它收集方式。

第八条第八条 名人档案的交接程序:

(一)石家庄市档案馆收集名人档案时应与移交单位或个人办理交接手续,填制清单一式两份,市档案馆与移交单位或个人各执一份。

(二)单位、个人向市档案馆移交、捐赠名人档案时,市档案馆向移交、捐赠者颁发收藏证书。

(三)向市档案馆寄存的著名人物档案,市档案馆与档案所有者或其代理人签订寄存协议。

(四)名人档案所有者向市档案馆出售名人档案,市档案馆要与出售人签订购买协议。

第三章 整理和鉴定

第九条第九条 名人档案的整理原则是:遵循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真实反映名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本来面貌,便于保管和利用。

第十条第十条 名人档案的整理方法:

(一)以名人划分全宗,全宗内采用问题-年代分类法;

(二)名人档案中的文件材料可参照《石家庄市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实施细则》执行;

名人档案中其他载体如照片、录像带、光盘等档案材料的整理,参照有关国家规范执行。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市档案馆应成立专家组对收集到的名人档案进行鉴定审查。

第四章 保管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名人档案的保管期限应确定为永久。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市档案馆内设名人档案库,专门保管全市名人档案。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市档案馆应定期检查名人档案的保存状况,对破损、变质的档案及时修复或复制。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档案部门应建立名人档案数量、质量统计制度,每年对档案的接收、调阅等情况进行登记、统计。

第五章 权益与责任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名人档案形成者或捐赠者有权了解名人档案的整理、保管、利用情况,对该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并可对档案中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档案馆应当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名人档案形成者或捐赠者须将新形成或新发现的档案资料,及时送交市档案馆,保持名人档案资料的完整与安全。

第六章 利用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档案形成者或捐赠者要求保密或限制使用的,市档案馆将严格按照接收、捐赠手续或寄存协议,在对外提供利用时进行保密或限制使用;上述手续、协议中无明确保密或限制使用条款的,市档案馆将按国家规定向社会提供利用。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利用名人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确保档案完整与安全,不得抽取卷内文件,不得涂改、批注、加字、勾画和剪裁,不得私自复制。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名人档案的利用形式:

(一)向有关单位提供名人档案;

(二)与有关单位或个人联合开展名人档案学术研究;

(三)配合宣传教育及其它纪念活动,举办名人档案展览;

(四)为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咨询与服务。

第七章 奖惩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档案馆对在名人档案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或者捐献重要、珍贵档案的,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给予奖励,并颁发证书。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对故意损毁、涂改、伪造或者擅自复制、提供、公布、出卖名人档案的责任人员,根据档案的价值、数量和情节轻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河北省档案工作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造成损失的,应当按照规定赔偿损失;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石家庄市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长沙市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办法》长政办发[2011]101号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长沙市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办法》的通知

长政办发〔2011〕101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长沙市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长沙市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救助体系,保障精神病人的基本权益,维护公共安全,根据《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和《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长发〔2011〕12号)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精神病人医疗救助是指政府免费为本市城乡精神病人提供基本的控制性药物、常规检测和重症精神病人住院治疗。

第三条

精神病人医疗救助遵循下列原则:

(一)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

(二)自愿受助;

(三)属地管理、应救尽救;

(四)家庭救治与政府救助相结合。

第四条

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

民政部门负责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公安部门负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制定管控方案,协助做好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的强制住院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安排精神病人医疗救助资金及工作经费,并加强资金监督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精神病人定点救助医疗机构(以下称定点医院)的监督管理和巡诊服务点的指导、管理,负责对医疗救助工作中发生的纠纷、事故进行行政处理和调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中精神病人的就医管理,切实保障参保人员的合理医疗需求。协调定点医院与医疗保险中心的医疗费用补助结算工作。

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医疗救助工作中发生的纠纷、事故进行人民调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精神疾病治疗药品生产流通的监管。

残疾人联合会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精神病人残疾的预防和康复指导,引导精神病人残疾者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维护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救助对象及监护人

第五条

凡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经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精神病医疗机构诊断的城乡精神病人,均可以申请药物救助。

凡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经县级以上精神病医院评估,风险等级在3级以上或风险等级虽在3级以下但曾有肇事肇祸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等暴力行为的重症精神病人,均可申请住院救助。

第六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亲属;

(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同意的。监护人无监护能力的,由下一顺位人员担任监护人。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本办法所称住所地即为居民户籍所在地。第七条

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家属和所在单位,精神病人户籍所在地的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及公安、卫生、民政部门,应共同加强对精神病人的监护、管理和治疗,预防精神病人肇事肇祸。

第八条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履行责任不当,致使精神病人肇事肇祸,造成他人经济损失或人身伤害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第三章

救助内容

第九条

本办法所称精神病人医疗救助的内容为:

(一)药物救助。专业医护人员定期到巡诊点免费为精神病人巡诊,并发放基本控制性精神药品。定期免费对药物救助对象开展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必要的常规检查。

(二)住院救助。对具有暴力倾向和可能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等行为的重症精神病人,在药物救助无法达到救助效果的情况下,予以免费住院救助治疗。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救助:

(一)其法定监护人不按规定提出申请、提供有关证件、证明或证件、证明提供不齐全且经告知仍不补充完善的;

(二)监护人不配合救助机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的;

(三)监护人不愿签署《长沙市精神病人药物救助服务协议书》或《长沙市精神病人住院救助治疗协议书》的;

(四)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

(五)因个人原因未按规定参加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的。

第四章

救助程序

第十一条

药物救助的申报审批程序为:

(一)救助对象监护人向对象户口所在地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交精神病人药物救助的书面申请,同时提交救助对象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并出示原件、县级以上精神病医院出具的精神病人诊断证明以及3张1寸免冠照片。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由监护人签署《长沙市精神病人药物救助服务协议书》,填写《长沙市精神病人药物救助申请审批表》,5个工作日内签署意见后报乡镇(街道)审核。

(二)乡镇(街道)对上报的《长沙市精神病人药物救助申请审批表》和相关材料进行复审,符合药物救助条件的,7个工作日内签署意见后报区、县(市)民政部门审批。

(三)区、县(市)民政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对乡镇(街道)上报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批准同意救助,发给《长沙市精神病人医疗救助证》。救助对象及其监护人凭证到就近巡诊点免费领取基本控制性精神药品和进行常规检查。

第十二条

住院救助治疗的申报审批程序为:

(一)救助对象监护人向对象户口所在地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交重症精神病人住院救助治疗的书面申请,同时提交救助对象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并出示原件、县级以上精神病院出具的风险评估证明以及病史资料、《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手册》以及3张1寸免冠照片,已享受精神病人药物救助的,还需提交《长沙市精神病人医疗救助证》复印件并出示原件。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调查核实,符合住院救助治疗条件的,由监护人签署《长沙市精神病人住院救助治疗协议书》,填写《长沙市精神病人住院救助治疗申请审批表》,在7个工作日内签署意见并报乡镇(街道)进行审核。

(二)乡镇(街道)对上报的《长沙市精神病人住院救助治疗申请审批表》和相关材料进行复审,符合住院救助治疗条件的,在7个工作日内签出意见并报区、县(市)民政部门审批。

(三)区、县(市)民政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对乡镇(街道)上报的《长沙市精神病人住院救助治疗申请审批表》和相关材料进行审查,符合住院救助治疗条件的,批准同意住院救助,并开具《长沙市精神病人住院救助治疗介绍信》,监护人凭《介绍信》原件和《长沙市精神病人住院救助治疗申请审批表》复印件送被监护人到精神病人定点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第十三条

重症精神病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且有伤害自身、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扰乱公共秩序危险的,乡镇(街道)民政办口头请示区、县(市)民政部门同意后,重症精神病人监护人或户口所在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公安派出所可以先将其送至定点医院进行非自愿住院医疗,然后再补办申报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

重症精神病人住院救助治疗的时间原则上为每年一个疗程(3个月)。治疗一个疗程后确需继续住院治疗的,须由重症精神病人监护人或户口所在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定点医院签署意见,区、县(市)民政部门审批后方可延长住院救助治疗时间。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止住院救助治疗,由定点医院通知监护人及救助对象户籍所在地区、县(市)民政部门,并按规定办理出院手续:

(一)重症精神病人的病情明显好转或基本治愈,定点医院认为可以出院的;

(二)重症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或其户籍所在地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有正当理由要求出院的;

(三)重症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突患其他严重疾病必须转院治疗的;

(四)非自愿住院精神病人经定点医院认定强制收治不当的;

(五)非自愿住院精神病人监护人不配合办理申请手续或提出强制收治不当发生争议的;

(六)因户籍迁移,不再具有长沙市常住户籍的。

第十六条

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人经定点医院诊断后办理出院的,由其监护人领回。其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拒不领回的,由监护人所在地乡镇(街道)、村(社区)居民委员会督促监护人领回;督促无效未领回的,超期住院治疗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由监护人承担,乡镇(街道)负责协助催缴。

第五章

救助标准

第十七条

免费发放的基本控制性精神药品,原则上每人每月领用药品价值总额不得高于当市民政部门制定的救助限额,个别特殊对象因医学需要必须超出限额的须报经市民政部门审批。

第十八条

重症精神病人在定点医院住院的基本医疗费用,在剔除下列费用后的个人自负部分予以全额救助。救助费用由区、县(市)民政部门与定点医院定期直接结算。

(一)医疗单位按规定应减免的费用;

(二)城乡居民医保或职工医保支付的费用;

(三)各种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金;

(四)超出医保规定的基本药品目录、诊疗项目范围、服务设施标准实施诊治的费用;

(五)治疗精神病及实施紧急医学抢救以外其他病种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第十九条

精神病人未经批准住院或未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按照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有关规定予以救助。

第六章

药品和医疗机构 第二十条

精神病人药物救助基本控制药品目录每年确定一次,所需药品由市民政部门委托定点医院通过政府采购形式定期分批采购。住院救助的药品目录按医保药品3个目录执行。

第二十一条

定点医院应当设立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办公室,负责精神病防治宣传、巡诊发药、住院治疗等救助工作,并设立救助药品专用库房,严格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管理救助药品。

第二十二条

定点医院应当建立救助药品出入库管理制度。每次巡诊发药完毕,所剩药品应当返回专用库房。每两个月各定点医院应当对专用库房药品库存进行盘点。

第二十三条

市民政、财政、卫生部门通过考察、评审的方式共同确定定点医院。各区、县(市)民政部门在市确定的定点医院内自行选择1-2家作为本辖区的定点医院,并与之签订医疗服务协议。

精神病人救助协议治疗费用不得超过市定的救助治疗包干标准,各定点医院可以根据实际适当下浮。救助治疗包干标准由市民政、财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物价等部门联合确定,并依据实际适时调整。

第二十四条

定点医院应当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精神病人收治有关工作制度和流程,按照精神科临床诊疗护理规范及操作规程对精神病人实施临床观察及看护治疗,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控制医疗费用。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防止住院的精神病人自伤或者伤害他人,切实维护医疗机构正常秩序。

第二十五条

各区、县(市)应当根据本辖区精神病人的分布情况和基层卫生机构情况,按照规范、便民、科学的原则设置若干免费巡诊(药物发放)点。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和高新区每个月巡诊发药一次;长沙县、浏阳市和宁乡县每两个月巡诊发药一次。区、县(市)经市民政部门同意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巡诊点和巡诊时间。

第二十六条

定点医院在各级民政、卫生行政部门的协助下,通过定点和巡回医疗等方式对精神病人进行诊断,根据病情发放基本控制性精神药品并指导服用,并逐个建立巡诊、发药等医疗档案。特殊对象应当提供上门巡诊服务。

第二十七条

定点医院应及时将所诊治重症精神病人信息反馈给病人户籍所在地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和指导机构。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信息沟通,定期交流诊治精神病人信息,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精神病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重症精神病人规范管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

定点医院巡诊医生应当在单次救助限额内根据救助对象病情开具处方,护士核对后发放基本控制性精神药品,并告知使用方法。市民政部门审批同意的特殊救助对象可在其审批限额内予以救助。巡诊小组在服务时应当建立巡诊发放药品统计台帐。

第七章

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二十九条

精神病人医疗救助所需资金由市及区、县(市)财政共同承担,并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其中药物救助的基本控制性精神药品费用由市级财政承担,定点医院巡诊服务经费、救助对象常规检查费和巡诊点服务经费由区、县(市)财政承担;重症精神病人住院治疗费用由市与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雨花区、高新区、长沙县按3︰7,市与岳麓区、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县按5︰5的比例共同承担。

第三十条

精神病人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各区、县(市)财政部门在财政社保资金专户中建立精神病人医疗救助资金专账,用于办理资金的汇集、核拨等业务;民政部门设立精神病人医疗救助资金发放专户,用于办理精神病人医疗救助资金的支付等业务。精神病人医疗救助资金当年支出不足的,由区、县(市)财政据实追加;当年结余的,结转下使用。

第三十一条

重症精神病人住院治疗期间的费用先由定点医院垫付,定期报区、县(市)民政部门,区、县(市)民政部门审核确定救助金额后直接支付给定点医院。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应对精神病人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发放情况和定点医院落实责任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发现违纪违法行为及时依法处理。

第三十三条

民政部门应将精神病人医疗救助政策、办事程序、救助对象和资金使用等情况向社会公示,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四条

从事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精神病人医疗救助条件的人员拒不签署同意救助意见,或者对不符合精神病人医疗救助条件的人员违规签署同意救助意见的;

(二)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或贪污、挪用、扣押、拖欠精神病人医疗救助资金的。

第三十五条

救助对象和定点医疗机构采取虚报、隐瞒、伪造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精神病人医疗救助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违反规定使用、骗取的有关资金,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被骗取有关资金10%以上50%以下的罚款或者被违规使用有关资金10%以上30%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定点医疗机构违反上述规定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限期改正、通报批评、取消定点医疗资格的处理。第三十六条

定点医疗机构不按政府定价乱收费的,由相关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由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限期改正、通报批评、取消定点医疗资格的处理。

第九章

第三十七条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1年12月20日起施行。

第三十九条

外地流浪在长沙市的精神病人医疗救助依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篇:天津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津政办发 〔2012〕2 号

津政办发 〔2012〕2 号

转发市财政局拟定的天津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财政局拟定的《天津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一月十日

天津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和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推进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津政办发〔2011〕109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财政性资金安排支出的绩效评价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四条 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按照规范的程序、科学可行的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施。

(二)公正公开原则。绩效评价应符合真实、客观、公平、公正的要求,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三)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评价由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根据评价

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四)绩效相关原则。绩效评价应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要清晰反映两者之间紧密对应关系。

第五条 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方针政策;

(三)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资料;

(四)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及工作规范;

(五)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六)行业政策、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七)部门申请预算时提出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材料,依 法批复的部门预算、部门决算,预算执行情况;

(八)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

(九)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章 绩效评价管理职责

第六条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技术规范;审核、批复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申报的绩效目标;组织、指导本级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绩效评价工作;根据需要对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支出绩效实施重点评价或再评价;提出改进预算支出管理意见并督促落实。

第七条 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及所管理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具体组织实施本部门及所管理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向本级财政部门报送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报告;落实财政部门整改意见;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改进预算支出管理。

第八条 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委托专家、中介机构等第三方实施绩效评价。财政部门对第三方组织实施绩效评价进行统一监督,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指导其开展工作。

第三章 绩效评价对象和内容

第九条 绩效评价对象是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资金和市对区县转移支付资金。

第十条 绩效评价应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财政预算安排金额达到500万元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

第十一条 市对区县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应重点评价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有重大影响的财政专项资金。

第十二条 绩效评价内容:

(一)绩效目标与全市及本部门发展规划的适应性;

(二)财政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

(三)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等;

(四)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效果;

(五)需要评价的其他内容。

第十三条 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为周期,对跨的重大(重点)项目可根据项目或支出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应在预算结束后2个月内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并于6月底前完成。

第四章 绩效目标

第十四条 绩效目标是绩效评价对象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由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编报。

第十五条 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年初申报部门预算时,应按照要求将绩效目标编入预算;执行中申请调整预算的,随调整预算一并上报绩效目标。

第十六条 绩效目标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预期产出,包括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时效;

(二)预期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三)服务对象(含财政支出受益人,下同)满意程度;

(四)达到预期产出所需要的成本资源;

(五)衡量预期产出、预期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的绩效指标;

(六)其他内容。

第十七条 绩效目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指向明确。绩效目标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并与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方向、效果紧密相关。

(二)具体细化。绩效目标应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不能以量化形式表述的,可以采用定性的分级分档形式表述。

(三)合理可行。制定绩效目标时要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绩效目标要符合客观实际。

第十八条 财政部门对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申报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符合相关要求的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制流程;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退回部门进行调整、修改。

第十九条 绩效目标审核确定后,随同部门预算一并批复,作为预算执行中进行监控和预算完成后实施绩效评价的依据。

第二十条 绩效目标一经批复一般不予调整。确需调整的,根据绩效目标管

理的要求,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第五章 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和方法

第二十一条 绩效评价指标是指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确定绩效评价指标遵循以下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与绩效目标有直接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重要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优先使用最具评价对象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三)可比性原则。对同类评价对象要设定共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便于评价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四)系统性原则。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五)经济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应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第二十二条 绩效评价指标主要类型包括:

(一)产出指标。反映根据既定绩效目标完成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情况。产出指标可细化为:数量指标,反映根据既定绩效目标完成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数量;质量指标,反映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达到的标准、水平和效果;时效指标,反映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及时程度和效率情况。

(二)效果指标。与既定绩效目标相关联,反映财政支出预期效果的实现程度。

(三)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反映服务对象对财政支出效果的满意程度。

(四)成本指标。反映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成本,分为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第二十三条 绩效评价指标实际数据从以下方面获取:

(一)政府统计数据;

(二)部门工作记录;

(三)服务对象的跟踪调查;

(四)直接勘察;

(五)测验数据;

(六)其他方面。

第二十四条 绩效评价标准是指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尺度。绩效评价标准具体包括:

(一)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

价标准。

(二)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三)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四)其他经财政部门确认的标准。

第二十五条 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二)比较法。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三)因素分析法。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四)最低成本法。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五)公众评判法。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六)其他评价方法。

第二十六条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用坚持定量优先、简便有效的原则,确实不能以客观的量化指标评价的,可以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绩效情况予以评价,以提高绩效评价质量。根据绩效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第六章 绩效评价工作程序

第二十七条 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准备--实施--报告的工作程序组织实施绩效评价。

第二十八条 绩效评价准备阶段包括:

(一)确定绩效评价对象。财政部门按照我市工作重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重点评价对象。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应按照财政部门绩效评价工作要求,确定自评项目。

(二)下达绩效评价通知。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在绩效评价正式实施前,下达绩效评价通知书,确定评价目的、内容、任务、依据、工作人员、评价时间及要求等方面的情况。

第二十九条 绩效评价实施阶段包括:

(一)审核相关资料。对被评价单位提交的相关资料的格式和内容进行审核。

(二)拟定评价方案。根据绩效评价对象具体情况拟定绩效评价方案。

(三)实施绩效评价。对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根据绩效评价对象 的特点可采取现场评价、非现场评价以及现场评价和非现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四)综合分析并形成评价结论。在现场评价和非现场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绩效评价方法对绩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评价结论。

第三十条 撰写和提交绩效评价报告阶段包括:

(一)撰写报告。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文本格式和要求撰写绩效评价报告。

(二)提交报告。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向财政部门提交绩效评价报告。部门自行组织的绩效评价,应在工作完成后1个月内,将绩效评价结果和报告报财政部门。

(三)建立绩效评价档案。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在绩效评价完成后3个月内,及时将相关资料归档管理。

第三十一条 财政部门实施再评价参照本章规定的工作程序执行。

第七章 绩效评价报告

第三十二条 绩效评价报告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况;

(二)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情况;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四)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六)评价结论及建议;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三十三条 绩效评价报告应确保依据充分、真实完整、数据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客观公正。

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对绩效评价报告涉及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

财政部门对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提交的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复核,提出审核意见。

第三十四条 绩效评价报告的具体格式由市财政局统一制定。

第八章 绩效评价结果及其应用

第三十五条 绩效评价结果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分值和等级可根据不同评价内容设定。

第三十六条 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应及时整理、归纳、分析、反

馈绩效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预算的重要依据。

对绩效评价结果良好的,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予以表扬或继续支持。

对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根据情况调整或调减预算,直到取消该项财政支出。

第三十七条 财政部门应将重大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三十八条 对绩效评价工作中发现的财政违法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市级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和区县财政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天津市市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津政办发〔2007〕101号)同时废止。

天津市财政局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主题词:财政 预算 评估 办法 通知

第五篇:长政办发〔2010〕21号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行为的实施意见(试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规范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行为的实施意见(试行)

长政办发〔2010〕21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行为,提高投资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招标投标活动公平、公正、廉洁、高效,防范和遏制围标串标等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经市人民政府研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实行招标前期准备工作审查制

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长沙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对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充分论证,严格投资估算、设计概算审查,控制工程造价,具备招标条件的,才能开展招标。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在规定资质等级、工程业绩等条件时不得设置排斥潜在投标人的不合理要求。一般项目的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应同时报项目行政监督部门和市政府招标投标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府招标办)备案。特别重大项目的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应由监察、发改、财政、审计和项目行政监督部门以会议形式进行联审。

二、优化招标投标流程实行资格后审制

由市政府招标办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分类制定全市统一的评标办法,减少业主、评标专家的自由裁量权。优化招标投标流程,取消投标报名环节,实行资格后审。所有政府投资项目一律由投标单位按照招标公告要求到长沙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网免费下载招标文件,招标文件一律要求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文件格式。评标委员会要按照招标文件载明的资格条件对所有投标单位进行严格审查。

三、实行投标单位法人承诺制

政府投资项目实行投标人书面承诺制,由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亲笔签署统一格式的书面承诺书,对投标行为的合法性、规范性和真实性予以承诺,并保证中标后严格履行合同条款。承诺书应由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到投标现场提交。

四、实行投标保证金集中管理制

投标保证金实行集中统一专户管理,行政监督部门监督,由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设专用账户负责投标保证金的代收代退及保管、保密等工作。投标保证金一律按国家有关规定的上限值收取,必须通过投标人的基本账户以银行转账方式缴纳和退还,如果投标人基本账户被冻结,需出具冻结单位的冻结文书和投标人的一般账户,报行政监督部门认可后,方可从投标人一般账户以银行转账的方式缴纳和退还。招标代理机构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投标保证金。

五、实行投标企业、代理机构围标串标不良行为记录制

认定投标企业有围标串标行为的、代理机构对组织的项目发现围标串标行为而未制止的,由行政监督部门依法予以处罚并记入不良行为记录,同时将处罚情况及时抄送市政府招标办,并在全市统一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公布。对投标企业认定有围标串标行为的,相关单位在5年内不得接受其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投标;对代理机构和有关单位串通违规操作或由于管理不善、组织不力导致围标串标行为的,相关单位在5年内不得委托其承担政府投资项目相关业务;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推行政府投资项目自行招标制

具备自行组织招标能力的政府投资项目法人,可核准项目单位自行组织招标。组建全市统一的非盈利性政府投资招标机构,不具备自行组织招标能力的政府投资项目可由该机构组织招标。在全市统一的招标机构成立前,所有国有投资项目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实行随机抽取制。发改部门会同财政、审计、行政监督部门组建全市统一的招标代理机构库,建立科学、严格的入库和退出机制,实行招标代理机构按资质等级和类别从招标代理机构库中随机抽取。

七、实行无业主评委评标制

政府投资项目招标人不派代表参加评标委员会。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的项目由招标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市政府批准后,方可在评标前对项目情况进行说明,评标开始后,评标委员会以外人员必须退出评标现场。

八、实行评标专家、监委过错责任追究制

一般项目的评标专家、监委原则上分别从省政府综合评标专家库长沙分库和长沙公共资源交易监委库中随机抽取。重大或者有特殊要求的项目省政府综合评标专家库长沙分库不能满足评标要求的,由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招标人商监察、发改和行政监督部门从国家部属专家库、其他省级专家库以及省会城市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组建评标专家库,报市政府招标投标领导小组批准。加强对评标专家、监委管理,建立绩效考核和考勤评价制度,实行过错淘汰制。专家、监委行为违反法律、法规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九、强化招标监管责任制

市政府在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加强交易现场监管,建立行业监管、监委监督、平台监管的立体监管体系,尽快出台长沙市公共资源招标投标交易规范化管理的实施细则。

行政监督部门要落实标后监管责任制,项目开始实施1个月内,必须到现场开展不少于1次对中标单位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严禁中标企业转包和违法分包,严格按中标价格签订合同,工程款项只能支付到中标人基本账户。严格实行建造师(项目经理)电子化信息管理,一个建造师不得同时担任两个及以上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负责人。招标人要依法要求中标单位严格履约,招标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允许投标人资质挂靠或变更项目负责人(或项目部主要人员更换30%及以上的)的,对招标单位的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理;监察部门、市政府招标办、重大项目稽察办等对行政监督部门、招标人等标后监管行为进行抽查,对监管不力的单位要实行行政问责。

十、实行围标串标联动查处制

(一)围标串标也称为串通招标投标,是指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或者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采用不正当手段,对招标投标事项进行串通,以排挤竞争对手、损害招标人利益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围标串标行为的依据:

1、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内容存在非正常一致的;

2、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有两处及以上错漏之处一致的;

3、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或者报价组成两处及以上出现异常一致的或呈规律性变化的;

4、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者同一个人编制的;

5、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班子成员出现同一人的;

6、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的;

7、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人投标的;

8、不同投标人使用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企业的资金交纳投标保证金的;

9、不同投标人聘请同一人为其投标提供技术或者经济咨询服务的(招标项目本身要求采用专有技术的除外);

10、招标人(招标代理人)组织投标人串通投标或者招标人(招标代理人)为投标人制作投标材料的;

11、招标人(招标代理人)在公开开标前,开启标书,并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人,或者协助投标人撤换标书,更换报价的;

12、投标人与招标人(招标代理人)商定,在招标投标时压低或者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人或者招标人额外补偿的;

13、招标人(招标代理人)预先内定中标人,在确定中标人时以此决定取舍的;

14、其他围标串标情形。

(三)评标委员会或招标人发现围标串标行为的,应及时向行政监督部门报告,经行政监督部门调查核实后,依法予以处理。行政监督部门发现前款所述情形的,可直接认定投标人的围标串标行为。对参与围标串标的行政监督部门、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或者应当发现未发现围标串标行为的、发现后没有及时制止和报告的,对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四)实行举报奖励制度。投标人或者其他知情人发现围标串标行为向有关监督部门进行举报,且举报问题查证属实的,给予举报人奖励。

(五)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将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与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长沙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网为全市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统一平台。各有关部门对于应当公告的违法行为和典型案件,必须及时在全市统一平台上进行公告。

(六)由监察部门牵头,公安、重大项目稽察办等有关部门相互配合,跟踪重大项目,查实惩处围标串标的案件。

十一、本意见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二○一○年九月三十日

下载长沙市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长政办发〔2005〕17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沙市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长政办发〔2005〕17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