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及评价

时间:2019-05-14 18:4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及评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及评价》。

第一篇: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及评价

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及评价

汉武帝的丰功伟业可简单用“文治武功”四字概括,其卓越的功绩在于承前启后,独具开创性,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西汉是强盛的一代,而汉武帝在位五十余年更使它登上了鼎盛高峰。汉武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幼名刘彘,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谥法》说“威武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均有建树,功不可没,充分展示了他勇于开拓、奋发进取的雄才大略,因此受到了历代史学家对他的充分认可和赞叹。

一、在国家治理方面他顺应时代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政治制度,调整经济政策确立主流统治思想,促使封建制度基本成熟和定型。

首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消除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对立,强化中央集权,保证政治统一。汉初高祖比较周与秦的制度,认为秦亡是因用郡县之治。因而分封同姓为王,并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随着地方王国势力的膨胀,分封的弊端便日益严重化。诸王在封国内有权征收赋税、任免官吏、铸造钱币等政治经济大权。他们“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这样在中央的统一治理与地方的高度独立形成尖锐的矛盾,不仅削弱国家的整体实力,还存在战乱和分裂的危机。文帝时经过“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软弱措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景帝时,王国问题更为严重,御史大夫晁错针对当时的政治危机,提出了严厉的“消藩”主张,认为诸王“消之亦反,不消亦反。消之,其反亟,祸小。不消,反迟,祸大”,最后引发吴、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的爆发和最终的平叛,是西汉王国割据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虽然中央免除了地方王国的行政权力,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消减了王国官吏,但王国在地方的势力依旧很大,他们的存在是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如何进一步削藩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是汉武帝在政时期所面临的迫切的政治问题。鉴于前朝的教训,为进一步削减地方王国的势力,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强干弱枝的积极措施:

〔一〕 针对地方王国诸侯,汉武帝继续推行汉景帝时实行的将王国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的政策,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行“推恩令”,诏“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通过“推恩令”,王国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汉武帝以诸侯王和列侯的“酎金”成色不足而削夺了一大批爵位,又于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颁布“左官律”、“附益法”,更进一步限制了诸侯王在地方上的政治活动。此以后,“诸侯惟得衣租食税,不与政事”。汉武帝通过对诸侯王的一系列削权措施,进一步打击了王国的势力,有利于西汉的政局稳定,为西汉的鼎盛繁荣奠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础。

〔二〕面对国家广阔的疆域,为加强中央对全国范围的控制,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命名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置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率官徒“捕巫蛊,督大奸猾”。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的设置,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这对国家的政局稳固,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三〕对于地方的豪强势力,汉武帝也进行了有力的打击,其措施包括迁徙地方郡国豪富和打击地方豪侠。由于地方富豪大贾“交通王侯,力过吏势”,甚至“封君皆低首仰给”。他们长期盘踞地方,欺压百姓,兼并土地,干扰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先后几次迁徙郡国富豪,削弱他们在地方的势力。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徙郡国富豪至茂陵,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徙郡国豪桀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云陵”。通过迁徙措施,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的膨胀,加强了中央集权。

其次,完善官吏选拔制度 举“贤良”任“能人”对封建社会的合理任官制度影响重大。汉初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按军功爵位高低选任各级官吏,二是选自郎官。随着军功地主的没落和“任子”、“赀选”的难以选到真正的人才。武帝即位后,求才若渴,因此继文帝的“贤良”、“孝廉”选官方式,一方面加强和完善察举制度;另外还采用“征召”之制、“公车上书”之制和选用博士弟子。汉武帝还推广在郡县兴立地方学校,“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有目的地培养国家有用人才。汉武帝对察举制的加强和完善,是对汉代吏制“资选”和“任子”制的重大改革和调整,为社会的下层有抱负的贫寒人士提供了施展他们才华的机会,也为封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察举制度开启了其后历代封建国家科举考试制度的先河。汉武帝的吏制改革对我国封建文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第三,改革经济管理,加强中央统一调配,增强中央政府的经济实力,巩固政治的统一。盐铁官营。汉初盐铁为私人经营,国家仅设官收税而已。

这样经济大权旁落地方,致使大盐铁商“上争王者之利,下锢齐民之业”,而此时的汉武帝听从了孔仅、东郭咸阳的建议,决定把冶铁、煮盐、酿酒等私营权收归中央。汉武帝当时施行的盐铁官营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方面,盐铁官营专卖作为国家的经济政策,它能够大幅度地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保证了汉武帝时期庞大的军费之需,解决了当时迫在眉睫的财政危机;同时,盐铁官营专卖又防止了豪强富商垄断盐铁生产,操纵市场,抑制了豪强兼并势力的扩张,是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保证。另外,盐铁官营专卖可以防止贵族诸侯借此扩大经济力量和中央对抗。

〔一〕均输平准。均输是由大司农派出属官去各地郡国,对上缴朝廷的货物沿途出卖,买回朝廷所需货物;平准是在朝廷设平准官统一管理由各地运往朝廷的货物,据市场行情卖出或买进,求得物价平稳。这样由朝廷直接对物价与货物进行统一调控,使商人无从投机取巧,这样“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实行均输平准政策后“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二〕算缗与告缗。这些经济措施则是针对商人的、高利贷的强硬经济手段,主要是加重对他们的财产税征收。并对陈报不实者,鼓励告发,使“中家以上大氐(抵)皆遇告„„得民财物以亿计„„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氐(抵)破”。这些经济措施虽然对当时的工商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摧残作用,尤其是对当时商品经济的打击更为严重。但它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缓解了西汉朝廷严重的财政危机。

〔三〕币制改革。汉武帝在经济领域变革中,还有一项重大的经济改革就是对货币的改革,实现了币制的统一。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次年,由上林三官专铸五铢钱。五铢钱的重量、成色都有保证,使币制得到长时期的稳定。币制的统一对国家的货币流通,稳定商品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确立主流统治思想,统一意识形态维护大一统的政治局面。面对维护政治的统一,究竟采用何种思想,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无一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治可一而法制可明,民知所从矣。”而儒学所倡导的“仁”、“义”、“礼”则重视下对上的服从、忠诚、尊重,有利于说教人们服从国家的意志,把人们的意志统一于封建国家意志之中,牢固的控制人们。纵然它不可避免的发展为束缚人们的思想,禁锢人们头脑的弊端,但儒学居于独尊的地位,成为汉代以及后来两千年封建社会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并为巩固国家统一,传播封建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虽几经战乱,但发展至今依然是一个统一大国,这与人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意识有着很大关系,而这一“大一统”观念则始于汉武帝时代。

二、武帝在内政统一稳定的同时,大力开拓疆界,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交往,促进彼此交流、共同发展,弘扬汉朝文明。

首先,对匈奴的征战。至武帝时期,为显示汉王朝的强大和威严,为了边疆地区人民的安居乐业,汉武帝对匈奴进行了大规模的征伐,其间大大小小战役十余次。其中前127、前121、前119年三次大规模的对匈奴的征伐,卓有成效。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李息率兵出云中,收复河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出陇西,越过焉支山西进,入匈奴境千余里,大获全胜,缴获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汉武帝置河西四郡,此后,“金城、河西并南山(祁连山)至盐泽(罗布泊),空无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域各国的文化、经济交流。其后,匈奴又不断南扰为彻底击溃匈奴,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10万大军,分别从定襄、代郡深入匈奴境内,大败匈奴,基本上消灭了匈奴的军事主力。是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至此,不但陇西、北地、河西一带荡清了匈奴之寇,而且这几次战役的胜利进一步切断了匈奴与西羌的联系,打开了西汉通往西域的道路。西汉对匈奴的战争,也使汉初以来北方农业地区所受到的威胁基本解除,内地和边郡的交往大大加强,边郡地区的经济、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

其次,汉武帝时期,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经营和开发,强化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在当地设立中央直属的行政机构,曾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地区,在那“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汉灭南越后,将其故地分设为九郡,元封二年(前119年)发兵至滇,降滇王,以其地为益州郡。此后西南大部分地区都在汉的直接管辖之下。汉武帝加强对我国西南夷、南越、闽越的经略,奋力拓展中国在东南、西南、东北的疆域,巩固、强化了汉政权在边疆的军事防务,同时,也推进了东南、西南、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汉武帝时期是汉代边疆地区和内地联系大发展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规模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和发展。

再次,同其他外民族的交流。汉帝国到武帝时,国力强盛,如日中天,其文明程度居世界前列。因此,武帝时采取比较开放的外交政策,积极的发展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他派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后来又数次派出使者。他们到达了中亚和西亚诸古国,如: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等。自张骞通西域后,中西交通日见发达,除交往活动外,商业贸易也日益频繁。张骞出使西域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西汉与中亚各国的密切往来。为了适应中西交通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汉政府在西边设立亭障,以便各国使节和商人往来。据《史纪·大宛列传》记载:“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互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对西域的沟通交流,开启了西域各国与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张骞两次奉命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西域各国纷纷派人到长安,中西交流日盛,从此以后,汉的先进的铸铁、凿井、丝织品以及农业先进生产技术西传中亚诸国,西域的各种物产和文化也沿着丝绸之路输入中国,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此外,汉朝还与朝鲜、越南、印度、缅甸、日本等东亚南亚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提高了汉朝当时的社会地位。

综上所述,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创初期的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不仅是一个孤立的个人,也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体现了封建社会从建立到巩固、统一、发展的历程。他是那个光辉灿烂时代的总代表,其雄才大略、深谋远虑,使其领导汉帝国的人民和官吏创造了伟大的历史功绩。他雄心勃勃,既建设、巩固内政,又开拓疆土,奠定了祖国疆域基础。同时,他打通了中原与周边广大地区的联系,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促进中西文明的共同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也起了推动作用。虽然他难免有帝王“好大喜功”、“居功自傲”、“奢侈享受”的弊病,但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他足以被视为有功于历史的杰出的帝王。简而话之

政治上:削藩平乱,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政治大一统

思想上:推行儒学教育,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军事上:北击匈奴,解除北部边患

疆域上:使西域归属西汉版图。加强对南方的经营,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

第二篇: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没有人不知道他。他好大喜功,一扫汉代对匈奴的屈辱态势,维护了中国的边疆安定;他重视文教,重用儒生,让儒学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两千年主流;他也有很强的欲望,在封禅和求仙活动中耗费大量财富,把文景之世积攒的财富花的一干二净,他晚年后悔自己年轻时候的政策,亲自下罪己诏,承诺不再劳民伤财„„汉武帝的历史功绩究竟如何去评价呢?

汉武帝以前的汉代历史,是相当屈辱的,匈奴窥视汉朝的财富,隔三差五就入侵中原,老百姓苦不堪言,而汉政府也没有解决匈奴问题的良方,只好与匈奴和亲,但和亲只能换来一段时间的太平,匈奴的入侵还是不能避免。经历了汉文帝、景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中国积累了大量财富,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即位以后,就决定解决这一问题,他重用卫青、霍去病等人,对匈奴发动了数次战争,经过三次著名的战役,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终于打败了匈奴人,开拓了我国西域的疆土,我们可以说,没有汉武帝的军事政策,就没有中国今天的辽阔疆土。而借此一举,中华文明和中亚、西亚乃至于欧洲的通道就此打开,不同文明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我们今天能吃到的胡椒、哈密瓜、葡萄等食物也是从西域传入的。然而战争是要耗费大量物力人力的,汉武帝的征伐,耗尽了汉王朝积累的财富,为了开源,汉武帝允许了卖官鬻爵,也允许犯法者用钱赎罪,这在今天看来都是不可接受的恶政,而老百姓也忙于供给战争,最后许多自耕农破产,沦为奴隶,社会内部的动荡不安因素正不断增长。

雄才大略的皇帝,多半也是猜忌心重的人,汉武帝也是这样,他总怀疑有人会暗中陷害自己,为了不被暗箭所伤,他宠幸江充,对一切可能危害到自己的事情进行调查。而江充恰好和当时的太子刘据有隙,他担心汉武帝年高,去世后会受到刘据的报复,于是利用了汉武帝的猜忌心,他宣布宫中有妖气,这妨害到汉武帝身体的健康。而汉武帝信以为真,就派他进入宫中搜查。江充在宫中挖地三尺,声称自己找到了太子诅咒武帝的木头人,上面写满了大逆不道的言论。

刘据本与武帝关系较远,担心江充陷害,就假传圣旨,逮捕江充并将他杀死。他又征发长安城的卫卒,打开武器库,造成长安城的混乱。顿时流言四起,有人说太子造反了。而汉武帝听后大怒,命丞相镇压太子的“**”,丞相刘屈牦不断增加兵力,最终双方大战于长安城,死伤数万,刘据兵败逃亡,后拒捕自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而事后的汉武帝,逐渐明白这场**是由江充诬陷太子开始的,而太子刘据是不得已起兵自卫,为此他后悔不已,清算了当时镇压叛乱的许多人,包括丞相刘屈牦也因此被杀。这样一场闹剧牵连了许多官员,汉代的国本也因此动摇。为了表示对儿子的思念,刘彻修建了一座思子宫,又修建了归来望思之台,以表示自己的后悔。

晚年的武帝,为自己早年的政策深刻反省,公元前89年,他下了一道罪己诏,他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他承认了自己的过失,承诺以后将回归到安定百姓、休养生息的路线上去,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罪己诏。公元前87年,汉武帝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他将政事委托给大将军霍光后安详离去,享年70岁。

班固在《汉书》中对武帝如此评价:“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当然这样的评价是比较积极的,但他也指出,汉武帝不够“恭俭”,给百姓的恩泽实在有限。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这就对汉武帝的缺点予以了直接的揭露,我们一方面要承认汉武帝安定国家、开疆拓土的功业,也应该对他好大喜功、猜忌他人的缺点加以批评。

“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雄猜之主的命运就是如此,身后总有无数的赞扬与批评,这也许就是历史本身的魅力吧?

总的来说,汉武帝有以下功绩:

政治上:削藩平乱,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政治大一统。思想上:推行儒学教育,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军事上:北击匈奴,解除北部边患。

疆域上:使西域归属西汉版图.加强对南方的经营,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

第三篇:商鞅的历史功绩

万古法圣的千秋功业

摘要:商鞅,一个中国历史进入新篇章的开创者,战国史最后的胜利者,大秦帝国的奠基者,他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商鞅的千秋功业在后世无人能超越他,是中国历史最后的变法集大成者。孝公常有,而商君却是旷世之才,商君之后,中国历史就没有出现过如商君之才者,谓之万世之强臣。本文从商君的历史轨迹讲述,商君的千秋功业。

关键词:商鞅 变法 功业

一、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卫鞅处于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年代,其人本想在但是魏国建立功业,奈何魏王不识人才,适逢孝公的招贤令,卫鞅入秦,观察秦国当时的环境,提出强秦九论,说服孝公变法图强。当时秦国在战国前期处于西方蛮夷之地,中原不愿与之交往,秦地文明开化较落后,国际上,当时是秦国处于“天下卑秦”和“天下分秦”时期,卫鞅和秦孝公,这对金牌君臣因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坚持变法图强,东出函谷。

笔者认为,卫鞅和孝公在当时是整个社会孕育出的新鲜的血液,他们应历史而生,为大秦最后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帝国奠定了基础,他们才是笑到最后的胜利者。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只识始皇,而不识孝公和卫鞅者,是一种遗憾。

二、变法的内容

卫鞅在秦国十九年,共进行两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也改变了战国的格局。变法的首要任务是改变百姓的国府的信任,所以就行成了著名的“徙木为信”的典故,改变了百姓对国府的信誉。而后颁布了一系列变法内容:经济上如1.废井田,开阡陌;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经济上的一系列措施改变了社会关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封建社会的繁荣。政治上如1.废除世袭,奖励军功,使得地主阶级强大起来,打击了奴隶主阶级,使得后来秦国军事实力强大,从“夷狄之地”到“虎狼之国”;2.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使得秦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郡县制对后世影响至今。当然,商君并非神,推行的秦律里也有许多在我们现在人看来是极不民主和人权的制度,但是,如果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其制度的秦法合乎情况,对秦国在短短20年左右从“天下分秦”到“天下惧秦”转变奠定稳定基础。

三、历史评价及认识

首先,对于许多学者和教材上均喜欢用上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功能,笔者对于这种模式并不苟同,笔者认为对于一个事件或者一个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罪的评价应从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站在当时的历史角度下去思考去评价,而不是现如今的许多学者和教材都喜欢用上现代人的思维和价值去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种误导。

商鞅的历史评价到底是什么呢?商鞅之后,对于商鞅在历史功绩上的评价有是什么呢?从许多历史的文献中,对于商鞅的评价是贬多于褒如: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当然对于太史公的评价,有可能受到儒家的思想的影响,因为法家和儒家处于对立面的;《旧唐书》里甚至将商君评价为酷吏;贾谊评价商鞅:商君违礼义,弃伦理,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在中国历史从尊儒术后,对于商君的评价贬总是多于褒,儒学者不敢正视商君对于中国历史的作用,甚至将愚民加于商君,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儒学才是真正的愚民之说,也是贪赃枉法的理论,因为纵观中国历史从战国到清亡里,就只有秦不是因为贪赃枉法而腐败的;也有人把秦快速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商鞅及其所代表的法家,那是对法家的不了解,法家用刑的目的是以刑去刑,只是最后统治者没有利用好而已。

最后,笔者觉得正史对于商鞅的历史功绩没有系统的整理评价是一种遗憾,笔者认为对于商鞅我们不应该局限于其对秦的影响,不能用现代人的思想强加到对其的评价,笔者认为商鞅是中国历史在走向上的开拓者,他才是大秦帝国建立的奠基者,是战国思想中最后的胜利者,他的变法和他的法家思想在当时是符合社会变革的需要,对社会成功转型起到重要的作用,当然为秦国在“乱世用重典”做出了重要的作用,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为秦国的“平时用中庸”提出构思。但是其不应为秦快速灭亡买单,因为他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

论文

学号 20142745 姓名 房星

班级 计算机(2)班

摘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它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时代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取得革命建设伟大胜利。关键词:土地革命

改革开放

维新变法

一、中国初期探索

(1)天京之变。天京之变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发生于清朝后期的1856年,地点在首都天京(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两万人丧命,包括翼王石达开的全族(石达开本人逃出)。“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2)维新变法。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二、中国共产党的功绩

(1).北伐战争。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接管位于汉口的英国租界北伐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进行北伐誓师,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由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至此北伐成功。

(2).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3)..解放战争1945年,中国结束了八年抗战,开始了长达三年多的全国内战,这是国共的第二次内战,即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有三大著名的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发动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大大的加速了中国国民党的垮台。

(4).社会主义的改造。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经过三年艰苦奋斗,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这就要求国家社会形态应摆脱新民主主义社会这种过渡性质,而逐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最关键的因素在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这需要他们制定正确的改造方针和政策。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正确政策。同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实现的。

(5)改革开放。改革开放。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1992年中国正式实行改革开放,中国进入新的改革时期。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三、评述

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90多年的时间里,它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做了三件事:

第一,新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中国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三,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同时有力证明,只有马克思才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团结中国各民族人民不断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我们现在是中国的大学生了,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新四军历史及其抗战功绩调查报告

新四军历史及其抗战功绩调查报告

传承红色精神,探索实践真知成了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2015年11月28日,我们参观了位于江西南昌的新四军纪念馆。调查了解新四军历史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功绩,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我们希望通过对新四军纪念馆的参观和实践,全面学习新四军成立发展的基本历史情况以及新四军的红色革命精神。

1931年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中国共产党在江西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4年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进行第五次围剿,红军的一部分成功突围,进行长征,其余的留在南方进行游击战。1936年底,西安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以中国国民党为主的国民政府达成和解,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或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编入第三战区战斗序列(指挥官顾祝同),并规定在苏北、皖南地区担任游击。

1937年12月25日在汉口建立军部,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1月6日移驻南昌。同年3月和4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敌人后方发展的指示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集中整训的命令,军部和第1、第2、第3支队先后到达皖南歙县岩寺地区,第4支队在皖西霍山地区集中后向皖中开进,随后即在长江南北作战略展开。第1、第2支队相继进入苏南,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根据地,并将丹阳县的抗日武装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第3支队留在皖南担任长江防务。第4支队在皖中、皖东。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到皖南视察,与新四军领导人商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根据这一方针,5月成立江北指挥部,统一领导第4支队和7月新编的[第5支队,江北游击纵队。第4支队开辟了以安徽省定远县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第5支队开辟了以安徽省来安县半塔为中心的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江北游击纵队在安徽省长江北岸开展游击战争,保持和皖南的联系。第1支队派出第6团向苏南东部发展,与当地的抗日武装合编为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直抵上海郊区。1939年9月,江抗西撤到长江中的扬中县与挺进纵队合编,并向苏北发展。10月,第2支队第4团一部北渡长江,在扬州以西改编为苏皖支队,打通了与第5支队的联系。11月,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组成江南指挥部,统一领导在苏南和向苏北发展的部队。这一时期,新四军还增加了两支部队。1938年9月30日,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组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开辟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正式改称为新四军第6支队,辖3个团和4个总队。1939年1月,在竹沟组成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向武汉外围挺进,先后与豫南、鄂中、鄂东的抗日武装合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开辟了豫鄂边区的抗日根据地,辖5个团队和3个游击总队。1940年4月15日,毛泽东、王稼祥电令项英、刘少奇发动黄桥事件夹击国民革命军韩德勤的部队[1],此行动造成第三战区的极大不满并为皖南事变埋下祸根。

1940年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作出八路军应派部队与新四军合力发展华中的部署。八路军第2纵队主力和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先后越陇海路南下,与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第5纵队。第4纵队执行向西防御任务。第5纵队执行向东发展任务。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率主力北渡长江,改称苏北指挥部;10月在取得黄桥战役的胜利后,与南下支援的八路军第5纵队会师。11月17日,在江苏海安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23日迁盐城),叶挺任总指挥,陈毅任副总指挥并代理总指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胡服(刘少奇)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留在苏南的新四军第2支队领导机关,组建了新的江南指挥部。1940年10月19日,蒋中正发出“皓电”,限令黄河以南新四军于一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1941年1月4日夜晚,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9000余人由泾县云岭地区出发,准备分左、中、右三路纵队[2],经江苏南部向长江以北转移。5日,部队行至茂林地区时,遭到顾祝同以新四军“违抗中央移防命令,偷袭围攻国军第40师”为理由,将新四军军队包围和袭击。周恩来在13日向国民党提出抗议。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两党交涉期间,双方火线冲突进行了七天七夜,新四军因兵力薄弱陷于绝境。为保全部队,新四军军长叶挺致书上官云相,表示愿往上官总部协商。14日叶挺一到上官处即被扣押,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于突围时阵亡。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被副官刘厚总用手枪杀害于泾县蜜蜂洞。同日,新四军茂林阵地完全被占领。全军约9000人,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被俘、失散或阵亡。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后蒋中正取消新四军番号的命令,中共中央军委于1941年3月20日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中与国民政府谈判时被扣),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新的军部在江苏盐城,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为基础组成,并将活动于陇海路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全军9万余人,继续在华中活动。

1944年,新四军展开局部反攻,发起了包括车桥战役、苏中1944年夏季攻势、苏中1944年秋季攻势等一系列战役,先后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向浙江、河南发展、迎接战略反攻的部署,新四军第1师主力渡江南下,与苏南部队和浙东游击纵队会师,成立苏浙军区。新四军第4师主力西征豫东,恢复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第5师派出河南挺进兵团北上,开辟了豫南、豫中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5师还与南下的八路军第359旅会师,成立了鄂豫皖湘赣军区。

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我们重温了一段历史。在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有一支被称为铁军的部队,它就是新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从1937年至1945年,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创建了横跨五省包括八个战略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形成了与华北八路军南北呼应的战略态势,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铭记新四军坚持华中抗战的丰功伟绩,弘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1986年10月在当年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建立了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何为红色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通俗的说就是: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历尽艰险的吃苦精神无坚不摧的乐观主义。臵身历史,我们溶于其中,分享着那过去的兴奋与悲痛;放眼未来,我们会发现,面前的道路更遥远更艰难。这是一段段血火交织的岁月;这是一场场风雨砥砺的记忆。从上海石库门和南湖“红船”出发,中国共产党人的足迹遍及南昌、武汉、瑞金、延安、西柏坡从这里出发,共产党引领共和国走过风风雨雨。90年过去,南湖烟雨依旧。在五星红旗的辉映之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发生亘古未有的巨变,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之路上阔步迈进。一段不平凡的历程,验证了一个光辉的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90年前,在这扇大门后的狭小厅堂,中国共产党人点燃第一簇革命星火。随后不久,在嘉兴南湖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船”正式起航。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创造了中国的新生,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展现出光明璀璨的前景,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规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今在中国共产党90岁生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眸党的成长史,再一次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执著的精神追求,它好比一面面越磨越亮的宝镜,屡经考验,历久弥新。风雨如晦,长夜如磐。伴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照射着黑暗中国。90年前,数十位革命先驱怀着共同信念,走到了一起。唤醒中国的使命,被赋予了一支用先进思想武装的新生政治力量,她的名字叫中国共产党。

新四军的革命历程所体现的是一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传承革命精神又有了新的内涵。它是踏实肯干与进取创新精神的统一,是独立自主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我们要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崛起而不断奋斗。传承革命精神即“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是进步青年的基本价值观。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继承传承五四爱国革命精神的优秀思想精髓,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做好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用实际行动将这一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作为当代大学生,历史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重托,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性爱国,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肩负起历史使命,用青春谱写历史新篇章。

对于此次活动,我们觉得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仅仅只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对于学习红色精神这是远远不够的,还有未能采访到老党员,老红军,不能通过同他们的交流,深入理解并学习红色精神。学习红色精神不能只是口号,我们当代大学生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号召更多的年轻人不忘革命精神,学习红色精神。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调查体会

陈帅

抗日战争是中国各族人民广泛参加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第一次全面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和应有的国际地位,而且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枢纽。

新四军和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大主力部队。新四军是中华民族和人民军队的精英,他们卓著的业绩与不巧功勋,名垂青史,彪炳千秋,世代相传。新四军的历史,是战争年代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而斗争的历史,是一笔巨大的、可以不断开掘与借鉴的精神财富,也是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教材。我们今天学习、宣传新四军和研究新四军史,其根本目的是“以史为鉴,资政育人”,即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和借鉴对今天有用的经验教训,以便服务现实,指导未来,这才是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60多年前,新四军面对强敌,在极其艰苦、险恶和复杂的斗争中,不仅没有被消灭,而且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越战越勇,成为华中敌后一支威震敌胆的抗日劲旅。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不管日、蒋如何合谋危害新四军,但是新四军依然在发展壮大,依然在打胜仗。”新四军“现在已经成了华中人民的长城,成了华中人民血肉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要把它消灭,要把它赶走,日本人办不到,任何什么反动派也是办不到的”。新四军何以发展、壮大特别迅速?成为华中人民的长城?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除了党的坚强领导和我军宗旨的革命性、先进性所决定的之外,还在于新四军所具有的鲜明个性和特殊性。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调查体会

浦仕林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集合地点,排着整齐的队伍,首先来到了陈列展示区的正大厅,一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把大型的金色军号,金光闪闪的军号上缠绕着红色的丝带就如谱写出的一首首不朽的乐章。在军号的后面是一幅巨大的油画,整个油画栩栩如生。整个大厅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庄严的感觉。我们从连着假山的左门进入了第一展厅:“浴血坚持——坚持南方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这里的解讲员阿姨穿着统一的制服,面带微笑地欢迎着我们的到来,通过解讲员热情洋溢、绘声绘色地解讲,使我对革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了解了我们新四军铁军永不磨灭的战斗精神。紧接着我们来到第二展厅:“谈判改编——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在这个展厅四周的墙上挂放着一些关于全国抗战爆发、进行谈判斗争的照片。中间还有一幅再现当时《南昌谈判》现状的油画。

最后我们来到第三展厅:“完成使命——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成立。”这个展厅主要是由一幅大的“新四军发展壮大演变”立体电子图和新四军军歌歌谱组成。在这展厅内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这本投影电子书,这个投影书真是神奇的一本大书啊,用手在书上轻轻一挥,书就自动翻页了。我不觉感叹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发达。最后,我们在新四军军歌歌谱前围成一圈,在老师的指挥下,我们激昂得大声齐唱了新四军军歌,此次参观活动就在我们的歌声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参观完新四军军部旧址后,我就在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那些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们,也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调查体会

刘斌

抗日战争是中国各族人民广泛参加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第一次全面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和应有的国际地位,而且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枢纽。

新四军和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大主力部队。新四军从1937年10月12日成立,到1947年1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前后十个春秋,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在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以及反对侵略的空前惨烈的生死搏斗中,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对敌作战2.46万余次,毙伤俘敌41万余人,光复国土25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3400余万,主力部队从组建时的1万多人发展到31万余人。新四军是中华民族和人民军队的精英,他们卓著的业绩与不巧功勋,名垂青史,彪炳千秋,世代相传。

新四军的历史,是战争年代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而斗争的历史,是一笔巨大的、可以不断开掘与借鉴的精神财富,也是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教材。

我们今天学习、宣传新四军和研究新四军史,其根本目的是“以史为鉴,资政育人”,即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和借鉴对今天有用的经验教训,以便服务现实,指导未来,这才是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调查体会

伊健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4年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进行第五次围剿,共产党军队的一部分成功逃脱,进行长征,其余的留在南方进行游击战。

1936年底,西安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以中国国民党为主的国民政府达成和解,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或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编入第三战区战斗序列(指挥官顾祝同),并规定在苏北、皖南地区担任游击。

新四军同八路军一样,也是左臂戴臂章,臂章正面为“N4A”三字(即为新四军的英文缩写),背面是部队番号及佩戴者姓名,两军均为灰色军服。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江北;中国共产党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调离;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调查体会

方华

2015年11月28日,我们一行人,开始我们这次红色之旅,历时3小时的行程,我们游览了新四军军部南昌旧址革命圣地,让我们设身处地的接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这种设身处地的教育是任何语言和书本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当我们看到那锈迹斑斑土枪,发黄的军服。参观会议室,参谋处,食堂,发报室等当年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我仿佛已经身处那炮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仿佛眼前又看到革命先辈们在枪林弹雨中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杀敌的情景,仿佛又看到反动派用各种残酷的手段迫害我们的革命先辈。我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可思议”,在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缺医少药、缺枪少炮的艰苦的环境下,我们的革命先辈硬是凭着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将革命的星星之火,燃便了全中国,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残酷的敌人用尽各种手段对方志敏进行摧残,以迫使他能投降,我们想一想那将是怎样的痛苦呀。在新四军军部南昌旧址陈列馆内有一块荧幕,播放着牺牲先烈生前的照片,其中一块巨大的幕布上记载着革命烈士的名字,左右两侧摆放着花篮,用以缅怀那些在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正是这千千万万的革命先驱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换取革命的胜利。从这些历史旧址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历史常识,了解到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从先烈的斗争中汲取前进的动力,认真学习,积极向上,做一个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缅怀先烈更要活在当下。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调查体会

何流正昌

党指挥枪是新四军的命根子,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的人民军队,从创建之日起,就臵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在抗日战争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新四军作为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没有因战区指挥关系而削弱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没有因国共合作的环境而把自己降低为统一战绩的军队,始终保持在政治上、组织上服从共产党领导的独立性,克服一切模糊和淡化共产党领导的倾向。新四军一、二、三支队皖南集中后,国民党第三战区以点验为名,妄图派人控制新四军,也没有得逞。这样,新四军成立后,避免了政治上国、共二元领导,始终在政治上、组织上服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挥。尤其在皖南事变后,全面恢复了政治委员制度,加强了新四军内部的政治机关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为了加强党对新四军的思想领导,在部队组建之初,军部就把深入的政治教育作为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要求各级把提高全体指战员的政治热情,坚持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来抓。分散在华中地区各根据地担任游击作战任务的新四军部队,要在共产党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实行战略配合,战役战斗的必要协同与支援。在各根据地实行共产党一元化领导,使党政军民形成整体力量,统一行动,以保证抗日斗争的胜利和根据地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党的坚强领导,既保证了新四军在复杂的环境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治方向,又保证了新四军在战斗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化险为夷、绝处逢生,不断发展壮大。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调查体会

吴昌杭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或称“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新四军也是左臂戴臂章,臂章正面为“N4A”三字(即为新四军的英文缩写),背面是部队番号及佩戴者姓名,两军均为灰色军服。1946年6月,八路军、新四军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其他人民革命武装,陆续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37年10月正式宣布,在南方八省活动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随后,中共中央经与国民党协商,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为副参谋长,邓子恢为副主任。同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后移至皖南歙县之岩寺。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全军共约1.03万人。新四军改编后,各支队随即相继开赴大江南北抗日战线。

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双方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调查体会

王子韬

如今大家都有着舒适的生活条件与学习条件,享受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快乐,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祖国人民的富裕,当自己在享受着一切的同时,自己也知道这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没有革命先烈们的付出,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快乐生活。我们是21世纪的新党员,时代在进步,共产党员的标准自然也在更新,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的是那一条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人,我应时时刻刻想起革命先烈的事迹,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牢记党的宗旨,履行党员的义务,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从现在起,我应该起好先锋模范作用,作好各方面的表率,认真工作的同时也不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的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将来应该切切实实地为人民服务,为这个社会多做贡献,争取能成为党员。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调查体会

刘勇

翻阅党的历史,一章章,一幕幕,扣人心弦,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看着革命先烈们“不辱使命,功垂史册”的先进事宜一步步走来,到纪念塔前,我们实践队员在高大雄伟的纪念塔下进行了庄严宣誓,把自己满心的热情化作一句句有力的誓言,向党和国家表达自己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决心和他们心中“永跟党走,铭记党恩”的坚定信念。队员们纷纷表示:誓言不只是要挂在嘴边,更要付之于实际行动之中。此行对他们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经历了一次爱国教育,接受了庄严的洗礼,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一定会发挥先烈的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并表示接下来他们将更加投入地完成实践的工作任务,真正体现出社会实践不同寻常的意义。

我们有幸,一次次见证历史:历史有幸一次次经历辉煌!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明沉淀为勤奋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而中国共产党,承载了这伟大民族精神中最精髓的部分,在90年风雨沧桑的历程中,领导中国人民冲出重围,走向繁荣富强。作为被党领导的青年一代,我们也有着我们的使命。在备受欺凌的旧中国,青年人的命运是救亡图存、立志图新改天换地联系在一起。在新时期,中国青年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青年的历史责任感对于国家的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坚定决心跟党走,我们的国家才有强大的可能,光明的前景。我们不羡慕肥马轻裘、锦衣玉食的生活,只愿堂堂正正的活着、清清白白的做人,我们的血液里必须流淌着对生活对命运的不停地抗争;我们的胸膛里,必须跳动着一颗坚定、朴实的心。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调查体会

贾世发

我们游览了新四军军部南昌旧址革命圣地,让我们设身处地的接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这种设身处地的教育是任何语言和书本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当我们看到那锈迹斑斑土枪,发黄的军服。参观会议室,参谋处,食堂,发报室等当年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我仿佛已经身处那炮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仿佛眼前又看到革命先辈们在枪林弹雨中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杀敌的情景,仿佛又看到反动派用各种残酷的手段迫害我们的革命先辈。我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可思议”,在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缺医少药、缺枪少炮的艰苦的环境下,我们的革命先辈硬是凭着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将革命的星星之火,燃便了全中国,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正是这样一支队伍推动了抗战的胜利,为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从先烈的斗争中汲取前进的动力,认真学习,积极向上,做一个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缅怀先烈更要活在当下。新四军抗战的历史功绩,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中国革命的历中卜,永远占有极其光辉的一页。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光荣献身的新四军英烈,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坚持科学的历史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认真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强化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和宣传,为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一份力量。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调查体会

高丙源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英豪辈出,群星灿烂。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精英不断聚集在党旗之下。一批又一批卓越的领袖,各个方面杰出的伟人,都对党的创立、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沉思历史,回首沧桑,还是数毛泽东对党的历史的影响最为深刻。他所建立的功业无以出其右者。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以新的视野重新审视历史,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党在2l世纪铸造新的辉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与党的奋斗历程在中华民族遭受外国列强侵略和欺凌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之后,近代中国有多少仁人志士、进步团体和革命力量寻找救亡图存之路,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中国共产党对于在中国如何进行革命,找到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的认识,是经过艰辛探索的。毛泽东是党的创始人之一,党的日。多年的奋斗历程,深深地打上了毛泽东的烙印。党自创立之始,毛泽东就对各方面的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革命时期己崭露头角。但对党的历史产生主导作用,作为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主角,还是从井冈山斗争开始。毛泽东一生对党的奋斗历程的贡献巨大,功勋卓著,可以从许多方面作概括。这里,笔者着重论列以下几点:

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共产党强调要打倒帝国主义在键在于实行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把抗日战争发展成全民族的抗战。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调查体会

曾致豪

为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弘扬优良革命传统,以坚定的信念、豪迈的热情、旺盛的斗志、拼搏的精神、无私地奉献和创新的理念,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南昌新四军旧部纪念馆。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楼前,历经沧桑的广玉兰,见证了中华民族一个世纪的光荣与梦想,依旧生机勃勃。我们来到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友竹路7号的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18块精美的瓷板画镶嵌在中西合璧的旧址群上,鲜明的江西特色让人眼前一亮。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大主力部队之一——新四军,就诞生在这里。

陈列内容分为“浴血坚持”、“谈判改编”、“敌后抗战”、“完成使命”四个部分,重点展示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及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新四军军部领导人在南昌组织和指挥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组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的历史。一张张充满历史记忆的老照片,一件件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珍贵革命文物,让我们重新回到了过去的峥嵘岁月。

新四军精神,就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精神,就是服从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的精神,就是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感恩为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等民族兴旺发达事业而付出辛勤汗水、泪水、血水乃至生命的有名的和无名的民族英雄。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调查体会

罗序星

新四军在新中国建立的道路上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功绩,也熔铸了不朽的铁军精神。铁军精神,既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集中反映,也是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生动展示,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鲜明体现。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铁军精神更是激励我们前进不竭动力。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当时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深为革命烈士们一腔热血精忠报国的崇高精神所折服。他们的英雄事迹深深印刻在我心中,时刻提醒着我积极上进、为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虽片砖块瓦,亦当无怨无悔。

小我是家,大我是国,舍生为国,忧民之忧,方为我们的责任。我们要把这种责任与红色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号召和感染更多的年轻人不忘革命精神,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正是这样一支队伍推动了抗战的胜利,为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从先烈的斗争中汲取前进的动力,认真学习,积极向上,做一个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缅怀先烈更要活在当下。中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在八年浴血奋战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中国共产党居功至伟,功在国家民族,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新四军抗战的历史功绩,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中国革命的历中卜,永远占有极其光辉的一页。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光荣献身的新四军英烈,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调查体会

罗昭旭

“十年征战几人回”,像看到一面红旗,在我心中高高飘扬。我仿佛看到那一幕悲惨的情景,战场上,红旗下。死的死,伤的伤。松涛哀悼,残阳如血。“又见同侪并马归”,红旗不倒。只见几千人冲出重围,与将军骑马归来。“江淮河汉今谁属”,我好像看到了舍人利己的汉奸,干着分-裂中国的勾当,东风起,太阳升,他们全都烟消云散了。“红旗十月满天飞”,陈元帅写下的诗篇,为黄桥决战的光辉胜利,奏响了凯歌。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我没有资格对过去悲壮的历史作任何评价,生于90后,无法感受那段激-情岁月所带来的鼓舞与振奋。只能从馆内陈设的物品中体验并想像硝烟战火中新四军是怎样取得一次次胜利的,我以为我不会感动,但内心渐渐涌动的澎湃却告诉我,不论你是80后还是90后,那段历史不应忘记。

“寻访红色足迹,传承革命历史”,在社会中锻炼才能,发掘潜力,了解历史,体验生活,既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又培养了开放意识与独立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认真利用自身优势,适应时代潮流,科学合理的认识和使用新事物,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调查体会

胡勇

通过学习,我收获颇丰。对新四军的历史和精神有了进一步深刻的理解,虽然我们不是生活在革命的年代,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无法真正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但我们通过后期的学习,同样能过感受到革命的激情以及革命先烈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因此我们会尽自己所能去继承和发扬新四军精神和周恩来精神以及所有的革命精神。

如今大家都有着舒适的生活条件与学习条件,享受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快乐,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祖国人民的富裕,当自己在享受着一切的同时,自己也知道这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没有革命先烈们的付出,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快乐生活。我们是21世纪的新党员,时代在进步,共产党员的标准自然也在更新,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的是那一条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人,我应时时刻刻想起革命先烈的事迹,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牢记党的宗旨,履行党员的义务,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从现在起,我应该起好先锋模范作用,作好各方面的表率,认真工作的同时也不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的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将来应该切切实实地为人民服务,为这个社会多做贡献,争取能成为党员。

下载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及评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及评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论历史英雄与社会功绩

    浅论历史英雄与社会功绩 参考书目《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 托马斯·卡莱尔著 本学期我有幸选修了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樊建政老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22中共七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2、中共七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第一,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指出,......

    对汉武帝的评价

    对汉武帝的评价汉武帝的成就: 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进行削藩,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思想上,......

    汉武帝追杀皇太子历史故事

    汉武帝(公元前156 年一前87 年),是汉景帝的儿子。汉景帝时,国家强盛。汉武帝继位之后,对内实行经济改革,对外用兵,开拓疆土。他尊重儒家学说,提倡仁义。他在位一共54 年,这一时期,是......

    周恩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有哪些历史功绩

    周恩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有哪些历史功绩 1) 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2) 指挥八一南昌起义 3) 参加长征,并且在遵义会议后与毛泽东一起指挥军事 4) 参与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谈......

    商纣王历史功绩超越周武王[范文模版]

    商纣王历史功绩超越周武王 从历史功绩上看,纣王向东南方向开疆拓土,曾经平定东夷,把中原王朝开拓到了淮河和长江流域,对于当时的中原文化向东南方向的传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功绩怎么造句

    功绩拼音【注音】: gong ji功绩解释【意思】:功劳和成就。功绩造句1、他们企图贬低你在那次功绩中的重要作用。2、我的意思是人们想升迁靠的是手段而不是靠他们的功绩和贡献。......

    全面深化改革 历史功绩媲美十一届三中

    全面深化改革 歷史功绩媲美十一届三中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已于本月九日至十二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