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触摸历史脉搏,追忆往昔功绩
触摸历史脉搏,追忆往昔功绩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我叫任晓婷,现担任乌兰夫纪念馆的讲解工作。我执着,但不偏执,因为我愿意看见我的坚持换来最完美的结局;我自信但不自负,因为我愿意承认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我都能做到。我热爱生活,热爱我的讲解工作,因为我知道要想朝气蓬勃的致力于任何事业,首先要心中充满爱,正如我所知道的乌兰夫同志一样,心怀大爱、襟怀坦荡,成就了一个民族的辉煌!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触摸历史脉搏,追忆往昔功绩”。当我们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时,便会看到在地图的上部有一块狭长的,横跨东北、华北、西北的区域,它看似一只矫健的雄鹰,振羽展翅,雄踞在祖国的北方,这就是美丽富饶的内蒙古自治区!当太阳从它的东端升起,它的西端还沉睡在甜蜜的梦乡中;当南端已是春风送暖 芳草萋萋的阳春季节时,北端还是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那雄伟的大青山,魏峨的贺兰山,莽莽苍苍的林海,浩翰无边的草原,让人感叹不已。
可是我们是否还记得,曾经,狼烟烽火使内蒙古遍体疮痍,干戈玉帛让内蒙古四分五裂,内蒙古在骤雨般的马蹄声中走过。万里关山隔
月,鼓角争鸣里,知音断琴;千年风雨峥嵘,天地沧桑中,憔悴酡颜。血红的残阳涂满伤痛的记忆。迷了途的马儿,在大野上嘶鸣;飞散了的孤雁,在苍天里呜咽。就这样一片辽阔而又悲怆的草原孕育了一位开创草原新纪元的伟人——乌兰夫。
说出你的名字,总感到温暖,回想你的功绩,总让人敬佩,风雨同舟你和草原人民心相连。乌兰夫同志是一位蒙古族共产党员的老前辈,“乌兰夫”是蒙语的名字,可以译为“红孩子”,乌并非其姓,兰夫亦非其名,有人称他为兰夫同志,则是误称,“乌兰”同意为红色,不能拆开,犹如内蒙古一词字义不可分开,区域更不能分割。
回首70年前,抗日战争结束后,内蒙古自治运动在东西部地区迅猛发展,却又各行其道,没有统一的领导,造成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何把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成了当时民族民主革命的关键。为此党中央对内蒙古地区的工作进行了新的部署,委派乌兰夫同志回到内蒙古去开辟内蒙古新的道路。
1946年3月,乌兰夫同志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亲赴承德与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代表就内蒙古统一自治问题进行会谈,这是一项充满挑战的,极具艰辛的任务!因为当时的东蒙古人民自治代表坚持主张“独立自
治”,并由内蒙古人民革命领导内蒙古自治。自治运动要统一于东蒙古人民的自治政府,也就意味着东蒙古不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自治道路,领导权存在严重的分歧。同时也就意味着整个内蒙古也面临着分裂割决,永远没有统一的局面。但是乌兰夫同志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坚决反对东蒙代表的主张,乌兰夫同志深知:内蒙古民族的解放斗争和自治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运动必须走平等自治的道路即民族区域自治。会议谈话中,双方针锋相对,争论激烈。乌兰夫同志严肃而又明确的提出:内蒙古民族解放斗争必须同全国革命一道发展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内蒙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自治运动才能取得胜利!会后,乌兰夫同志与东蒙代表进行谈话,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通过无数个昼夜的努力工作,双方终于在自治运动的方向道路、领导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统一了认识,取得了共识。1946年4月3日,双方代表举行了正式会议,这就是永载内蒙古革命历史的“四三会议”。四三会议成功的解决内蒙古东西部统一的问题,结束了内蒙古长期分裂的历史,使蒙古民族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之路,乌兰夫同“四三会议”紧紧联系在一起,“四三会议”的成功,饱含了乌兰夫的智慧和心血,展现了他灵活求实的领导艺术和稳健刚毅的革命胆略。“四三会议”的成功,使
内蒙古东西部的广大地域连在一起,扩大了解放区,其作用超过千军万马。“四三会议”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的一个巨大胜利,这一胜利应该记头功的就是乌兰夫。
乌兰夫同志为内蒙古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革命情怀与博大的胸襟就如同那充满生机的草原生生不息。站在历史的分水岭上我们豪情满怀,一轮朝阳光芒四射,满天红霞映照草原。
九十载的光辉历程,成就了一个民族的伟业;九十载的峥嵘岁月,洗刷了一个民族的屈辱; 九十载的风雨锤炼,让我们坚如磐石;九十载的铿锵脚步,让内蒙古从弱小走向富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乌兰夫开创了内蒙古的新局面。如今的内蒙古是镶嵌在祖国北疆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118万平方公里、8千里边防线的内蒙古巍然屹立在祖国北疆,千里大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内蒙古人民正以蓬勃之势追赶着时代的前沿,像一匹骏马在祖国的北疆飞驰!
第二篇:追忆往昔情感美文
追忆往昔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不知不觉走入社会已经三年了。
三年前,我还是那个懵懂的小男孩,还是那个对未来一无所知的学子。
三年前,我还是那个懂得真情的孩子,我会感恩,也会爱。我会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你给我的每一封情书,直到命运告诉我们不可能,我才把它们一点点撕碎,然后点燃,看着它们一点点化作灰烬。
三年前,我会珍惜和你每一次的擦肩而过,每一次的牵手,第一次的亲吻。直到毕业那天,我们站在操场两端,彼此相望着,却没有勇气走过去说一句话,因为只怕讲不出再见。
三年前的那个晚上,我站在教学楼的墙角,目送你消失在楼梯口。你听着你的脚步声,我听着我心碎的声音。我在那里伫立了好久好久,幻想着你还在,因为我知道,这次分别,一别就是一辈子。
三年前,是我最幸福的日子,每天可以看着你的背影,看见你的笑脸。每晚可以想着你的模样,枕着你的名字,美美地睡去,梦里依然是你。
你走后,我去过我们一起去过的地方,试着寻找过那些残留的温存,哪怕只有一丝丝,一点点。
还记得吗,有一个晚上,那是我来到这座陌生城市的一个月零十八天。你拨通了我的电话,电话那头是那个熟悉的声音,是那个让我心碎的声音。你说你爱我,真的很爱,不能习惯没有我的日子。你问我,是否还爱你?我咬着牙,忍着心痛,用冰冷的语气对你说,我不爱你了,要你忘了我,我们不可能。
或许,到今天你也不知道,那天晚上我挂了电话,整整哭了一夜。想到你的身影时我哭,想到你笑脸时我哭,想到那些一起看过的风景,一起走过的泥泞小路时我哭。
我告诉自己,从那天晚上开始,我将永远地失去你。于是,从那天晚上开始,我努力地忘记你,在那段日子里,我的脑子全是你,睁开眼是你,闭上眼还是你。我会在梦里突然醒来,嘴里喊着你的名字,我会在风吹乱头发的街头把别人错当成你。从那天晚上开始,我的灵魂一直游荡在记忆深处,久久不得解脱。
果然,时间是最好的解药,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等我慢慢开始淡忘你,那是一年以后了,在这一年里,我只顾着在虚幻的时空里寻找残留下的温度,很少关心自己,也忘了这一年自己过得到底怎么样。
我学会了孤僻,学会了孤独,学会了歇斯底里的笑,也慢慢学会了没有你的日子怎么过。
今天再想起你,是三年后了,是三年后的今天。此时此刻又想起你,非常想。这次我没有哭,而是嘴角带着笑意,把你的照片放大,放大,再放大,它再一次把我带回了回忆,去记忆力走了一圈又回到了现实。
听说你现在过的很好,我很欣慰,听说你又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又有了新的起跑线,我替你开心,我很幸福。
我读过最美的一句话是∶今生,你若为花,我便护花﹔你若为莲,我便惜莲;你若为蝶,我便伴你舞天下。想把它送给你,就像当年我在你的书角写下的小字,写在书里,刻在骨里,铭在心里。
曾经质问自己很多遍,假如时光倒流,当时的回答可会变?
对了?错了?此情已待成追忆。
想写更多,困意已经爬上眉梢,鼠标轻轻点击,关掉你的照片。
睡吧!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忆往昔,往昔如烟!
第三篇:商鞅的历史功绩
万古法圣的千秋功业
摘要:商鞅,一个中国历史进入新篇章的开创者,战国史最后的胜利者,大秦帝国的奠基者,他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商鞅的千秋功业在后世无人能超越他,是中国历史最后的变法集大成者。孝公常有,而商君却是旷世之才,商君之后,中国历史就没有出现过如商君之才者,谓之万世之强臣。本文从商君的历史轨迹讲述,商君的千秋功业。
关键词:商鞅 变法 功业
一、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卫鞅处于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年代,其人本想在但是魏国建立功业,奈何魏王不识人才,适逢孝公的招贤令,卫鞅入秦,观察秦国当时的环境,提出强秦九论,说服孝公变法图强。当时秦国在战国前期处于西方蛮夷之地,中原不愿与之交往,秦地文明开化较落后,国际上,当时是秦国处于“天下卑秦”和“天下分秦”时期,卫鞅和秦孝公,这对金牌君臣因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坚持变法图强,东出函谷。
笔者认为,卫鞅和孝公在当时是整个社会孕育出的新鲜的血液,他们应历史而生,为大秦最后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帝国奠定了基础,他们才是笑到最后的胜利者。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只识始皇,而不识孝公和卫鞅者,是一种遗憾。
二、变法的内容
卫鞅在秦国十九年,共进行两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也改变了战国的格局。变法的首要任务是改变百姓的国府的信任,所以就行成了著名的“徙木为信”的典故,改变了百姓对国府的信誉。而后颁布了一系列变法内容:经济上如1.废井田,开阡陌;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经济上的一系列措施改变了社会关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封建社会的繁荣。政治上如1.废除世袭,奖励军功,使得地主阶级强大起来,打击了奴隶主阶级,使得后来秦国军事实力强大,从“夷狄之地”到“虎狼之国”;2.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使得秦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郡县制对后世影响至今。当然,商君并非神,推行的秦律里也有许多在我们现在人看来是极不民主和人权的制度,但是,如果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其制度的秦法合乎情况,对秦国在短短20年左右从“天下分秦”到“天下惧秦”转变奠定稳定基础。
三、历史评价及认识
首先,对于许多学者和教材上均喜欢用上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功能,笔者对于这种模式并不苟同,笔者认为对于一个事件或者一个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罪的评价应从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站在当时的历史角度下去思考去评价,而不是现如今的许多学者和教材都喜欢用上现代人的思维和价值去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种误导。
商鞅的历史评价到底是什么呢?商鞅之后,对于商鞅在历史功绩上的评价有是什么呢?从许多历史的文献中,对于商鞅的评价是贬多于褒如: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当然对于太史公的评价,有可能受到儒家的思想的影响,因为法家和儒家处于对立面的;《旧唐书》里甚至将商君评价为酷吏;贾谊评价商鞅:商君违礼义,弃伦理,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在中国历史从尊儒术后,对于商君的评价贬总是多于褒,儒学者不敢正视商君对于中国历史的作用,甚至将愚民加于商君,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儒学才是真正的愚民之说,也是贪赃枉法的理论,因为纵观中国历史从战国到清亡里,就只有秦不是因为贪赃枉法而腐败的;也有人把秦快速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商鞅及其所代表的法家,那是对法家的不了解,法家用刑的目的是以刑去刑,只是最后统治者没有利用好而已。
最后,笔者觉得正史对于商鞅的历史功绩没有系统的整理评价是一种遗憾,笔者认为对于商鞅我们不应该局限于其对秦的影响,不能用现代人的思想强加到对其的评价,笔者认为商鞅是中国历史在走向上的开拓者,他才是大秦帝国建立的奠基者,是战国思想中最后的胜利者,他的变法和他的法家思想在当时是符合社会变革的需要,对社会成功转型起到重要的作用,当然为秦国在“乱世用重典”做出了重要的作用,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为秦国的“平时用中庸”提出构思。但是其不应为秦快速灭亡买单,因为他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
第四篇: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没有人不知道他。他好大喜功,一扫汉代对匈奴的屈辱态势,维护了中国的边疆安定;他重视文教,重用儒生,让儒学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两千年主流;他也有很强的欲望,在封禅和求仙活动中耗费大量财富,把文景之世积攒的财富花的一干二净,他晚年后悔自己年轻时候的政策,亲自下罪己诏,承诺不再劳民伤财„„汉武帝的历史功绩究竟如何去评价呢?
汉武帝以前的汉代历史,是相当屈辱的,匈奴窥视汉朝的财富,隔三差五就入侵中原,老百姓苦不堪言,而汉政府也没有解决匈奴问题的良方,只好与匈奴和亲,但和亲只能换来一段时间的太平,匈奴的入侵还是不能避免。经历了汉文帝、景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中国积累了大量财富,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即位以后,就决定解决这一问题,他重用卫青、霍去病等人,对匈奴发动了数次战争,经过三次著名的战役,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终于打败了匈奴人,开拓了我国西域的疆土,我们可以说,没有汉武帝的军事政策,就没有中国今天的辽阔疆土。而借此一举,中华文明和中亚、西亚乃至于欧洲的通道就此打开,不同文明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我们今天能吃到的胡椒、哈密瓜、葡萄等食物也是从西域传入的。然而战争是要耗费大量物力人力的,汉武帝的征伐,耗尽了汉王朝积累的财富,为了开源,汉武帝允许了卖官鬻爵,也允许犯法者用钱赎罪,这在今天看来都是不可接受的恶政,而老百姓也忙于供给战争,最后许多自耕农破产,沦为奴隶,社会内部的动荡不安因素正不断增长。
雄才大略的皇帝,多半也是猜忌心重的人,汉武帝也是这样,他总怀疑有人会暗中陷害自己,为了不被暗箭所伤,他宠幸江充,对一切可能危害到自己的事情进行调查。而江充恰好和当时的太子刘据有隙,他担心汉武帝年高,去世后会受到刘据的报复,于是利用了汉武帝的猜忌心,他宣布宫中有妖气,这妨害到汉武帝身体的健康。而汉武帝信以为真,就派他进入宫中搜查。江充在宫中挖地三尺,声称自己找到了太子诅咒武帝的木头人,上面写满了大逆不道的言论。
刘据本与武帝关系较远,担心江充陷害,就假传圣旨,逮捕江充并将他杀死。他又征发长安城的卫卒,打开武器库,造成长安城的混乱。顿时流言四起,有人说太子造反了。而汉武帝听后大怒,命丞相镇压太子的“**”,丞相刘屈牦不断增加兵力,最终双方大战于长安城,死伤数万,刘据兵败逃亡,后拒捕自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而事后的汉武帝,逐渐明白这场**是由江充诬陷太子开始的,而太子刘据是不得已起兵自卫,为此他后悔不已,清算了当时镇压叛乱的许多人,包括丞相刘屈牦也因此被杀。这样一场闹剧牵连了许多官员,汉代的国本也因此动摇。为了表示对儿子的思念,刘彻修建了一座思子宫,又修建了归来望思之台,以表示自己的后悔。
晚年的武帝,为自己早年的政策深刻反省,公元前89年,他下了一道罪己诏,他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他承认了自己的过失,承诺以后将回归到安定百姓、休养生息的路线上去,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罪己诏。公元前87年,汉武帝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他将政事委托给大将军霍光后安详离去,享年70岁。
班固在《汉书》中对武帝如此评价:“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当然这样的评价是比较积极的,但他也指出,汉武帝不够“恭俭”,给百姓的恩泽实在有限。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这就对汉武帝的缺点予以了直接的揭露,我们一方面要承认汉武帝安定国家、开疆拓土的功业,也应该对他好大喜功、猜忌他人的缺点加以批评。
“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雄猜之主的命运就是如此,身后总有无数的赞扬与批评,这也许就是历史本身的魅力吧?
总的来说,汉武帝有以下功绩:
政治上:削藩平乱,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政治大一统。思想上:推行儒学教育,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军事上:北击匈奴,解除北部边患。
疆域上:使西域归属西汉版图.加强对南方的经营,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
论文
学号 20142745 姓名 房星
班级 计算机(2)班
摘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它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时代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取得革命建设伟大胜利。关键词:土地革命
改革开放
维新变法
一、中国初期探索
(1)天京之变。天京之变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发生于清朝后期的1856年,地点在首都天京(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两万人丧命,包括翼王石达开的全族(石达开本人逃出)。“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2)维新变法。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二、中国共产党的功绩
(1).北伐战争。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接管位于汉口的英国租界北伐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进行北伐誓师,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由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至此北伐成功。
(2).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3)..解放战争1945年,中国结束了八年抗战,开始了长达三年多的全国内战,这是国共的第二次内战,即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有三大著名的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发动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大大的加速了中国国民党的垮台。
(4).社会主义的改造。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经过三年艰苦奋斗,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这就要求国家社会形态应摆脱新民主主义社会这种过渡性质,而逐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最关键的因素在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这需要他们制定正确的改造方针和政策。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正确政策。同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实现的。
(5)改革开放。改革开放。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1992年中国正式实行改革开放,中国进入新的改革时期。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三、评述
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90多年的时间里,它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做了三件事:
第一,新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中国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三,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同时有力证明,只有马克思才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团结中国各民族人民不断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我们现在是中国的大学生了,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