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条例》课程讲稿(定稿)

时间:2019-05-14 18:4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条例》课程讲稿(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条例》课程讲稿(定稿)》。

第一篇:《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条例》课程讲稿(定稿)

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条例讲稿

中央编办政策法规司司长 王明珠

(2007年6月)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5月1日己经开始实施,这是我国机构编制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4月10日,经中央编委批准,中央编办召开了全国省、区、市编办主任会议,铁林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对如何贯彻落实《条例》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各地交流了贯彻落实《条例》的做法和安排。今天,我就《条例》的出台背景及主要内容作一个简要介绍,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一、我国机构编制法制建设进程

实现机构编制工作的法制化,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建国以来,我国的机构编制法制建设从无到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完善。

从1949年到1954年第一部宪法施行前。建国之初,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指导下,制定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务院及所属各机关组织通则》,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通则》。这些通则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定职权、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行政首长、设立工作部门的原则、机构组成和编制核定的程序以及会议制度等。此外,还制定了一些部门组织条例、垂直部门组织法规、社会团体管理法规,以及一些编制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从1954年第一部宪法施行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实施,随后通过了《国务院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此后几年,又出台了一批部门组织条例,组织法制建设快速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还草拟了一批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方面的综合性法规和规章的草案或草稿,如《国务院编制委员会关于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编制方案(草案)》、《国务院关于编制管理的暂行办法(草稿)》等。这些草案、草稿虽然由于历史原因最终未能出台,但标志着当时的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开始迈出重要步伐,为以后的机构编制立法工作积累了经验。

文革结束后,被中断的组织、编制立法工作逐渐恢复。改革开放以来,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逐渐加快。1979年通过了新的地方组织法,1982年通过了新的宪法和国务院组织法,对新时期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组织建设作出了原则规定。

从1982年起,我国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1982年以后在全国范围的机构改革工作中,中央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对各级党政机关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管理等都提出了规范性意见。在实践中对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膨胀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为了巩固机构改革的成果并使行政管理走上法制化的道路,必须加强行政立法,为行政活动提供基本的规范和程序。要完善行政机关组织法,制定行政机关编制法,用法律手段和预算手段控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1988年,当时的国家编委办公室专门成立了法制建设组,有组织地开展机构编制立法研究和准备工作。第二年提出了《关于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建设的初步意见》,形成了《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条例起草提纲》。1990年下半年形成《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条例(稿)》。

1997年8月3日,《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机构编制管理的行政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机构编制法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推进了我国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进程。

1998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2004年6月,修改后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重新发布。2005年4月,中央编办下发了《关于批转〈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5]15号)。

《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这两部行政法规颁布后,成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开始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近年来,一些地方也先后颁布或拟定了机构编制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目前全国己有一半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机构编制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中,广东、青海、海南等3个省出台了地方性法规;重庆、浙江、黑龙江、宁夏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政府令形式发布了地方政府规章;河北、河南、江西等5个省以机构编制部门名义下发了规范性文件。长春、杭州、宁波、沈阳等4个副省级市以政府令形式发布了机构编制管理的办法、规定。

此外,不少地方还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机构编制管理的规定,通过党委或政府的文件对外发布,这些规定成为目前全国各地机构编制管理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手段,对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制定全国性的机构编制管理法规积累了宝贵经验。

综上所述,几十年来,我国的机构编制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我国的机构编制法制建设的不足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很早就颁布了宪法、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的组织法,而且几十年来多次加以修改,但相应配套的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未能系统化,宪法和政府组织法中的一些基本原则需要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体现。第二,在已有的法律法规中,主要是关于行政组织的规范,缺乏有关机构编制管理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虽然各地出台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对机构编制管理作了一些规定,但其效力毕竟不同于全国性的法规,各地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亟待加以统一的规范。第三,现有的法律主要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弹性过大,操作性和制约性不足;一般性地强调严肃机构编制纪律较多,缺乏机构编制实体性和程序性的规定;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和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不到位,影响了现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效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机构编制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的机构编制法制体系还不完备,机构编制管理还缺乏有力的法律约束和法制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国家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严格控制机构膨胀,坚决裁减冗员”。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立法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也明确要求:“要研究完善政府机构设置,实现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法律法规体系,中央编办在多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把研究起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编办主任会议正式提出“研究起草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条例,力争年内完成”的工作目标。会后,中央编办成立了办领导牵头,政策法规司、三司、四司、监督检查司参加的立法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工作小组,立即组织开展立法的调研、论证和起草工作。

为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地方编办的作用,2006年2月,中央编办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了全国地方机构编制立法工作会议,重点研讨起草《条例》的框架结构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了《条例起草大纲》。各省级编办踊跃承担了各主要章节的起草任务,同时还承担了相关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随后,立法工作小组的同志分赴北京、上海、重庆、广西、福建、青海、宁夏和江西等地进行调研,先后召开了国务院有关部门、部分专家学者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办同志参加的三个座谈会,征求了中组部、人事部、财政部、监察部等8个部门和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等部分专家学者以及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编办的意见和建议,还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等单位开展了相关专题的研究。在总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条例(送审稿)》。

2006年7月,《条例》送审稿报送国务院。国务院法制办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查、论证和修改。为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审查修改送审稿,我们陪同他们去天津、江西进行调研,并多次共同研究修改。此外还作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使有关部门对《条例》的内容及表述达成了一致。

2007年1月,修改后的《条例》草案报送国务院。2月14日,《条例》经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通过。在这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作了重要指示。2月24日,国务院以第486号令正式公布《条例》,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3月6日,新华社发布《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答新华社记者问》的通稿,对 《条例》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

二、《条例》出台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形势下,制定一部有关地方机构编制管理的全国性法规,其重要意义体现在:

一是机构编制工作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我国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机构编制工作同样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指导方针,通过合理设置机构、科学配置职能、完善运行机制、提高行政能力,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当前,我国的机构编制法制体系还不完备,机构编制管理还缺乏有力的法律约束和法制保障。这种状况与科学发展观对机构编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的新要求不相适应。机构编制工作要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研究我国机构编制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特点,进一步探索依法管理机构编制的途径和方法,把机构编制法制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条例》的出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是规范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基本秩序的需要。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膨胀,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地方机构编制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问题。在一些地方,擅自设立机构、超编进人或超职数配备干部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机构编制的正常管理。为防止类似现象的继续发生和蔓延,有必要通过制定全国性的行政法规,规范和完善地方机构编制管理的基本秩序,同时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方法用法律的形式确认和固定下来。

三是进一步完善地方机构编制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地方机构编制管理的对象十分广泛,任务繁重。由于没有一部统一的法规,各地在机构编制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职权配置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受领导变动和干部交流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作衔接不力、运转不畅等现象。通过《条例》加以统一规范,有利于制度的稳定和延续,也有利于完善地方机构编制管理体制,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

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实现机构编制的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目的就在于建立和完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条例》通过确立机构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审批权限和程序,增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可预见性和导向性,为改革奠定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也有利于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控制机构编制膨胀,防止出现反弹。

五是强化社会各界机构编制法制意识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行政步伐的加快,社会各界对制定地方机构编制立法的呼声很高。尤其是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迫切希望尽早出台一部全国性的法规,大家一再呼吁,有法比没法好,早出台比晚出台好。制定一部全国性条例,有利于加强党和政府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增强社会各界的机构编制法制意识,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干扰,营造机构编制依法有序管理的良好氛围,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依法进行监督。

总之,《条例》这样一部全国性法规的出台,适应了地方机构编制管理的现实需要,回应了社会各界要求加快机构编制立法的呼声,也顺应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趋势。《条例》的颁布,将机构编制立法进程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条例》实施的过程,也必将是机构编制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条例起草中的几点考虑

(一)对程序性内容和实体性内容的考虑

对机构编制管理的基本秩序进行规范是这次制定条例的重要任务。因此,条例起草侧重于程序性规范,主要对机构设置的审批和编制管理以及监督检查等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

在实体性内容方面,鉴于各地具体情况不同,有些内容尚处于改革探索中,不宜规定得过多过细,主要对一些基本内容进行了明确和规范。比如,中央和地方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管理权限、编制的类别和使用范围、法律责任等。

(二)如何在规范现状基础上体现制度创新

各地提出的起草意见中,有些地方主张把条例变为一个改革性的文件,希望全面创新;但大多数地方主张稳妥一些,认为制定行政法规是可行的。

我们考虑,条例首先应规定最基础的东西,对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制度用法律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如,“三定”规定的效力、禁止条条干预等,力求对机构编制管理的最基本制度加以巩固、完善。在规定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成果,特别是成熟的东西,以法律形式加以体现。例如,有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机制,行政机构职责协调等。

对于有些一时还看不准、各地正在探索的做法,如“实名制”管理、“机构编制证”、“机构编制规划”、机构编制的垂直管理、机构编制部门管理非领导职数等,没有写入条例。

(三)如何处理立足现实和兼顾长远的关系

条例主要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又要为将来继续探索留有余地,因此内容上没有一味求大求全,而是更注重实效性。主要对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做法通过法律形式加以固定,对有些存在分歧或不好解决的现实问题,一般作原则性的规定,有的在条例中没有规定。比如,机构类别、派出机构、事业单位规格、人员编制结构等。为解决各省提出的地区差异和地方应当有一定自主权等问题,条例在附则中规定地方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四)关于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法律地位

通过条例强化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法律主体地位,是各地编办反映最为强烈和集中的问题。具体到如何强化,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倾向于维持现有体制,进一步明确编委和编办的职权范围;一种倾向于将编委做成实体机构,或将编办列为政府的工作部门等。

我们考虑,编委和编办这种体制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对维护集中统一管理和加强部门协调是有效的。在这种体制下,机构编制管理的范围涵盖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等。现有体制不宜轻易改变,应进一步加以规范和完善。

关于如何在行政法规中表述,我们研究认为,在目前体制下,编委作为党委的议事协调机构,更应理解为是党委、政府进行决策和管理的一种方式。如果明确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是编委和编办,在行政法规中很难表述编委与同级党委、政府在机构编制管理审批权限方面的关系,容易产生歧义。据此,条例沿用了《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中的表述,即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而不出现编委的提法,回避了可能产生的问题。

(五)关于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规定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事业单位的机构和编制管理应当在条例中加以规定,从整个事业编制目前的状况来看,也迫切需要进行规范,能粗则粗,能细则细。另一种意见认为,目前事业单位的审批是地方各级政府分级办理,如果在条例中规定得过细,条件尚不成熟,主张规定得粗一点。也有同志认为,可待将来条件成熟时,进一步完善与事业单位相关的行政法规。

我们经过认真研究认为,事业单位的机构和编制管理是地方机构编制管理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回避。但考虑到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差异性以及今后的改革,对事业单位的机构和编制管理应当进行原则性的规定,不涉及下一步改革的内容,待将来条件成熟时,进一步完善与事业单位相关的行政法规。

四、《条例》的主要内容

《条例》科学总结了长期以来我国机构编制工作的实践经验,着眼于规范机构编制管理的基本秩序,在机构编制管理的原则、内容、权限、制度、程序、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我们认为,要重点把握好《条例》规定的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了地方机构编制管理的原则

《条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应当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这一规定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精神,强调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条例》规定的这一原则,实际上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的统领地位,要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必须服从大局,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这一原则还要求机构编制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能力相适应。

(二)确立了地方机构编制工作的管理体制

《条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编制工作,实行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

这一管理体制是由我国作为单一制国家的体制决定的,也是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几十年来的做法,符合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对全面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保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条例》将这一体制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条例》第三章有关机构设置和调整的审批程序,第四章有关编制核定和调整的审批程序等,都体现了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精神。

(三)确立了行政机构设置的原则和审批程序

一是规定了行政机构设置的原则。《条例》第八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构应当以职责的科学配置为基础,综合设置,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机构精简、权责一致,决策和执行相协调。”这一规定既对当前的机构设置和管理起到规范作用,又对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起到引导作用。《条例》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应当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适时调整;但是在一届政府任期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应当保持相对稳定。”这一规定,科学处理了行政机构设置的动态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关系,既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机构调整的要求,也有利于防止机构变动过于频繁。

二是规定了行政机构设置、变更等的审批程序。(条例)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该行政机构报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三是对议事协调机构、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的设置作了规定。总体上体现了严格控制的精神。《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应当严格控制。”《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内设机构。”

(四)建立了行政机构职责配置和协调的制度

对行政机构的职责配置和职责协调进行规范,是《条例》的一个特点。在实践中,机构编制管理的核心业务有三项:一是职能管理,二是机构管理,三是编制管理。《条例》中对职能管理作出专门规定,符合当前机构编制管理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改变职能管理相对薄弱的状况,有利于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全面加强。

针对群众反映较大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条例》明确要求,职责相同或者相近的,原则上由一个行政机构承担。《条例》还明确了行政机构的职责协调办法,规定了两个层次的协调:一是部门之间对职责划分有异议的,要主动协商解决。二是协商不一致时,要按程序提请协调,即: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协调意见,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这条也是应各地的要求写进《条例》的。

(五)规范了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条例》确立的编制核定原则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编制,应当根据其所承担的职责,按照精简的原则核定。这一规定体现了机构编制管理“精简、统一、效能”的总要求,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依职责定编制,编制配备要适应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二是在保证职能履行的前提下,编制配备要尽量做到精简,严格加以控制。

针对现实中存在的超编进人、编制混用、自定编制等突出问题,《条例》规定: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编制的不同类别和使用范围审批编制。行政机构应当使用行政编制,事业单位应当使用事业编制,不得混用、挤占、挪用或者自行设定其他类别的编制。

《条例》就行政编制的审核和审批程序作出了规定,明确规定行政编制的审批权在中央。《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编制总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经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根据工作需要,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在地方行政编制总额内对特定的行政机构的行政编制实行专项管理。”

此外,《条例》特别强调了在同一个行政区域不同层级之间调配使用行政编制的,应当报经中央审批。

(六)提出了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与制约机制

为了强化机构编制的约束力,《条例》总结了各地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相关经验和做法,明确提出,建立机构编制管理和人事管理、财政管理等之间的协作与制约机制。《条例》规定,依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设置的机构和核定的编制,是录用、聘用、调配工作人员、配备领导成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上述规定有利于机构编制部门与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把好进人关。这里,一是强调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管理的相互制约,二是强调机构编制管理与人事管理的相互制约。这样规定有利于保证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七)规定了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和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监督检查是机构编制管理的薄弱环节,《条例》对此作了专章规定。同时,《条例》还明确了机构编制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些规定是提高法规的约束力,保证《条例》各项规定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

监督检查方面,《条例》明确了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和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职责和程序;规定了对机构编制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制度;特别是确立了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制度。《条例》第二十四条要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定期评估机构和编制的执行情况,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机构编制的参考依据。落实此项规定,有利于减少机构编制审批中的随意性,提高科学性。法律责任方面,为了切实惩治机构编制管理中的违法行为,《条例》对擅自调整机构设置、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八种违法行为,有针对性地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明确了相应的处罚办法。

(八)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一方面,随着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确需增加相应的事业机构和编制;另一方面,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事业单位本身的复杂性,我们还缺乏一整套体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规律性的科学规范的办法。去年在研究解决公务员登记涉及的行政编制问题时,中央领导同志特别指出,要加强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规范各地事业编制的审批,防止事业编制无控制扩大。为了解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管理的力度,《条例》规定:地方的事业单位机构和编制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拟定,报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事业编制的全国性标准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

(九)《条例》突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五个方面的“不得”

第一个方面的“不得”:机构实有人员不得突破规定的编制。禁止擅自设置机构和增加编制。对擅自设置机构和增加编制的,不得核拨财政资金或者挪用其他资金安排其经费。(第六条)

这是落实机构编制与财政、人事等之间相互制约机制的禁止性条款,是为贯彻中央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要求而提出来的。

第二个方面的“不得”: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不得干预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不得要求下级人民政府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行政机构。(第七条)

这是为了防止地方上反应强烈的条条干预问题的重要规定,进一步体现了机构编制工作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原则。第三个方面的“不得”:可以交由现有机构承担职能的或者由现有机构进行协调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另设立议事协调机构。(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确定编制。(第十八条)

这是为了解决各地在议事协调机构设置方面的各种不规范现象而提出来的。

第四个方面的“不得”:行政机构应当使用行政编制,事业单位应当使用事业编制,不得混用、挤占、挪用或者自行设定其他类别的编制。

上面己经谈到这一规定。这是为了切实解决编制管理中的一系列突出问题而提出来,是规范编制管理基本秩序的必然要求。

第五个方面的“不得”: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如实向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交机构编制年度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伪造。(第二十三条)

这是为了保证机构编制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而提出来的。

《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为我们今后做好地方机构编制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要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编委的统一领导下,精心组织,认真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担负起职责。按照党委、政府和编委的部署,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加强对《条例》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二是深入开展《条例》的宣传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大家了解和掌握《条例》主要原则和基本制度,增强社会各界的机构编制法制意识,营造机构编制依法、依规管理的良好氛围。三是按照《条例》的规定,制定和完善新的管理办法。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与《条例》的衔接工作。《条例》的有些规定还需要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在执行中不断细化和完善。四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在贯彻落实《条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对策,找出解决办法。

五、机构编制立法下一步的几项研究工作

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法制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打算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修改《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这个条例颁布实施近十年,有些内容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修改和完善。这项工作己经列入2007年国务院立法计划。第二,我们打算结合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进行制定部门组织条例的研究。旨在通过部门规章的形式实现部门“三定”规定的法定化,促进政府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秩序化。第三,着手研究机构编制法。根据全国人大的安排和要求,着手对制定机构编制法的调查研究工作。上述研究工作也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大胆探索,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把机构编制法制建设再向前推进一步。

以上介绍,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服务地方发展大局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服务地方发展大局

江安县课题调研组

机构和编制管理是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数额及人员结构的管理。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科学设置机构,准确界定职能,合理分配编制,构建依法履职、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织保证。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笔者认为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

一、提升“一个认识”,从新高度审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十七大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构编制管理的总体目标,也是新时期赋予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认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机构数和编制数的统计,而是配置执政资源的重要手段,做好机构和编制工作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必须“跳出”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传统管理模式。找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依法管理、严格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工作任务的变化,适时依法对机构和编制进行动态调整,注重盘活现量资源,努力实现机构编制效用的最大化。

二、促进“两个结合”,用新思维推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一)促进“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辨证地理解和科学地处理机构编制管理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两者间的关系。“管理”是“服务”的基础,“服务”是“管理”的最终目的。只重视“管理”,而忽视 “服务”,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失去自我发展的生机活力;片面强调“服务”,而放松“管理”,机构编制工作就会陷入无序状态,就会产生违法违规设机构、增编制的现象。因此,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一要加强管理,严把机构编制“三关”即审核关、审批关、监督关,强化监督查处力度,不滥设机构、乱批编制,确保有效管理;二要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克服和纠正机构编制重管理、轻服务或只管理、不服务的现象,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对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重复而产生矛盾的问题,按照政策加以妥善解决,避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对一些部门人浮于事、超编混岗、结构失调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及时向人事部门通报,采取清理清退在编不在岗人员、实行公开、平等的竞争上岗等方式予以妥善解决;对部门业务拓展多、工作量大,因人员编制少、人才紧缺而超负荷运转的问题,应及时研究并按规定程序适当调整增加编制。

(二)促进机构编制工作与其他工作相结合。一是建立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定期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同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衔接,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取得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二是规范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实行控编与人员调配、组织任免、工资审批三结合。由编制部门定期审核并提供各部门、各单位的编制数额、经费形式和在编人员变化情况,人事、财政部门据此核定工资标准、核拨各项经费。凡未经编制部门批准的,劳动、人事部门不予办理调动和工资审批手续,财政部门不予核拨经费。三是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人员、编制检查制度。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会同监察、财政、人事和其他有关部门对机构编制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认真清

理,清退在编不在岗人员,充分发挥每一个在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减少财政支出。

三、加快“三个转变”,以新状态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一)由单纯业务学习向提高综合素质转变。不论是制定机构改革方案,界定部门职能、职责,还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机构编制,都要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既要熟悉国家关于机构编制管理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又要熟悉地方发展规划,掌握地方机构编制、实有人员状况、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程度及其对机构编制的需求量。为此,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一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二要加强经济、科技、社会科学等知识的学习,了解各部门履职情况及相关工作对人员编制的实际需求,做到科学合理地“三定”;三要注重对地方机构编制演变历程基础资料的积累,对地方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现状做到“心中有数”,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机构编制管理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与原则性,必须严格按照规定通过合法的程序办理机构编制审批事项,杜绝因人设机构、定编制的现象。同时,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应当努力改变“职能部门递请示,编制部门作批复”的被动管理状态,树立超前意识和主动意识,就社会反映、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深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前沿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根据地方发展的需要,主动就机构改革、编制调整方案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积极服务地方发展大局。建立机构编制动态管理和日常调控机制,在坚持编制总量不超的前提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职能的变化,坚持机构有破有立、编制有增有减,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配置,促进人员的合理流动和机构的高效运转。

(三)从“着眼局部”向“立足全局”转变。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今后5年将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应当合理界定政府部门职能,理顺部门职责分工,确保权责一致,按照编制的不同类别和使用范围审批编制,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不得混用、挤占、挪用或者自行设定其他类别的编制。要立足本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工作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本着机构编制管理“一盘棋”的思路,在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框架内,统筹思考机构编制问题,注重存量的调整,有效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增长,为地方财政减负,为发展减负。在具体工作中,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应当掌控一定比例(比如占总量5%)的编制存量,在政策范围内灵活应变地处理机构编制事宜,让机构编制管理处于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动态均衡状态,积极为本地引进人才和改革分流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在保证“十一五”期间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和“维护社会稳定”两条底线的基础上,只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法规政策允许,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就应该积极参与争取,主动介入,该控就控,该减就减,该增就增,该办就办,建立有增有减的动态管理机制。

机构编制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机构编制部门在常规工作中,一切围绕“管理和服务”做文章,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大机构编制”观念,着眼于“新思维立新思路、新办法破老除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有快健康发展。

第三篇:情绪管理课程讲稿

情绪管理课程讲稿

今天我们来上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沟通和交往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请大家问问自己为什么需要管理情绪?如果不管理情绪会怎样?这个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或多或少,我们曾经吃过情绪的亏,是吧?

有人说,一个月总有那么几天…… 1.焦虑,坐立不安,烦却不知道为了什么。2.生闷气,很郁闷。

3.找不到目标,不知道要做什么,纠结。

4.冷谈,甚至冷漠,不主动说话,给不好的脸色人看。5.脾气大,为一些小事发火或愁眉不展。

这些情绪,经历过吗?有没有想过,到底什么时候我们会比较容易有情绪?是哪些时间段?面对什么场景?面对什么人?

(2分钟思考,写下你的答案)

为什么要这么仔细回想呢?科学研究总是由问题和现象出发。而对问题和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剖就是科学研究的开始啦。

好,我的情绪和时间、地点、人,有关吗?跟大家分享三个故事,听故事不能只把它当故事,当成别人的事儿,要进入情景,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人,这样故事才能听出味道。

这个故事里有一位老师,请大家把自己当做这名老师。

故事一:老师带着几名学生,晚上散步,学生踩到了路边休息人的脚,路边人大骂:没有眼睛吗?

请大家想想此时的老师,你有情绪吗?如果有,会有什么情绪? 故事二:老师带着几名学生,晚上散步,老师踩到了路边休息人的脚,路边人大骂:没有眼睛吗?

请大家想想此时的老师,你有情绪吗?会有什么情绪?

故事二:老师带着几名学生,晚上散步,老师踩到了路边休息人的脚,路边人大骂:没有眼睛吗?忽然老师听出来了这声音很熟,是他儿子的声音。

请大家想想此时的老师,你有情绪吗?会有什么情绪?

解析:(跟同学互动)

我们看到三个故事中这位老师的情绪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感受到的情绪也或许有些不同,这很正常。因为,面对同一件事儿,当我们是局外人和当事人的时候,情绪就有可能不同。比如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为啥?因为后面的情况和“我”有关;一件相同的事儿面对不同的人,情绪也有可能会不同,比如第二种、第三种情况,为啥,因为后一种情况下那个人和“我”有关。

故事一:老师有可能没有情绪。因为跟他无关。比如

故事二:老师有可能有情绪。因为很没面子、这个情绪名字叫恼?

故事二:老师有可能有情绪。因为不仅很没面子、还觉得很丢脸,这个情绪叫怒。

大家想想?那为什么作为局外人和当事人,面对同样的事件,情绪那么不同?为什么当这个人由陌生人变成“我的亲人”之后又有那么大差别?(停顿)渐渐的,有一个角色,浮出水面,那就是“我”。

如果大家还有疑惑,请问,如果一个有杀人前科,脾气暴躁的人把你骂一顿你会怎么样?如果有一个你已经知道他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很鄙视的看一眼你,你会怎么样?可如果这个人换成我们的同学、朋友、家人之后呢?可能就变成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大家听说马加爵的案子吗?因为不满寝室同学的欺负、看不起,他杀了好几名室 友。室友中只有一人在那场灾难中活了下来,因为在他动手的时候,他想起那位室友帮他打过水。

他杀了别人,也毁了自己。

大家说,情绪究竟和谁有关?

其实是,外界环境与我们五种感官(眼耳鼻舌身)接触,产生了感受(喜怒哀乐惧),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其实情绪来源于内心!普及一些情绪的基本知识:

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就是情绪。我们古人把人的情绪称为“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近代西方学者认为人的基本情绪分四类:喜、怒、哀、惧。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免疫能力。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免疫能力,消极的情绪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笑疗”。

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消极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古代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

情绪的好转带来理智的思维和行动,情绪的失控导致异常恐怖的后果。(世界冠军,因为苍蝇失去比赛,后来自杀)有句俚语说:不要在冬天的时候砍树,不要在情绪很坏的时候做决定,这样容易失去理智。

情绪是内心的感受经由身体表现出来的状态。情绪可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

请大家注意,负面情绪和消极情绪不一样。负面情绪并非一定都是消极的,负面情绪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恐惧的情绪使人脱离险境,羞耻情绪会使人避免做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即使是痛苦、悲伤等情绪反应,也同样具有能使人感受到自己的心理伤害,促使人们及时调整自己的积极的功能。所以说,负面情绪并不等于消极情绪。而我们要关注和要管理的其实是消极情绪。

该如何认识情绪呢,请大家看一个短篇“镜子的故事”。

讲解:1.镜子“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可我们经常身体在这里,脑子里一直在想的却是过去或者未来。某某时间,我如果不这样做就好啦,下课以后要去哪里吃饭,见朋友之类的。这么一想,注意力不能集中、老师讲了什么也不清楚,换成期末考试的分数,自然也可想而知了。

2.镜子“在圣不喜,在凡不优”不会因为对面的人地位高就欢喜,加倍努力侍奉;也不会因为对面的人贫贱而看不清,小看别人。而我们呢,却经常因为做不到这样,有分别心又不一样,就会带来更多的难过、忧虑、忧愁、烦闷。

3.镜子不会一边照甲,一边心里想乙,映出乙的影子。如果这样就是鬼片了哈。(众人笑)他把握当下,心无所住。用一颗清净心对别人。可我们呢,别人跟我们说一件事儿,心里立刻有了念头:这是好的,这是不好的;这是对的,这是不对的……以前有谁跟我说过……评价、评判,是非对错通通都出来了,情绪也自然有了。哎,怎么这样啊。都不对,还乱说。烦恼也就随之而来。

4.镜子绿来现绿,红来现红,可自身什么颜色也没有。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我们呢,经常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而忧虑、伤心、难过……。

看来想要管理情绪、要问问为什么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自信。因为没有自信,所以才会纠结,我应该做A决定呢还是应该做B决定呢?这时,如果有人说,你应该做C决定,就受他人影响,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当结果出来不尽满意的时候又开始后悔,为什么自己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因为没有自信,总是盼着能受到别人的鼓励和肯定,当没有获得别人的鼓励和肯定的时候就开始失落沮丧,当别人指出改进意见的时候就看做是对自己的否定,而受不了要么委屈难过要么暴跳如雷。

自信的人坦然,心中有标准。是非对错、什么在前什么在后、重点是什么他很清楚;情绪稳定,不轻易被他人影响;能全面客观的看待表扬和意见;如果有人表扬他会想:我有那么优秀吗?如果别人表扬的是十分,那下一次我一定期许自己做到十分,把别人的肯定当做鼓励,督促自己前进的动力。如果别人给自己提意见了,说自己不好,那就想我是这样的吗?如果他说我是十分,而只有一分是真实的,我就改进自己那一分。把别人给自己提的意见,真正化为成长的契机。什么是坎儿,迈不过去的就是“坎儿”,迈过去了就是“门”,一扇打开生命另一番天地的门。而以前自己跨越不了的“坎儿”也早已成为滋养自己生命成长的资粮。

给大家看一个能量图,情绪和能量之间有直接的关系。200以是负能量、产生消极情绪200-500是正能量,产生积极情绪,500—700平和稳定状态,自信的人就是这样的高能量级。

既然能量和情绪有如此关系,那解决情绪管理可以借助补充能量来完成。怎么补充能量呢?

请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想一下父母给你打多少分?你给父母打多少分?

生命就是关系,核心关系管道顺畅的人能量就高。上面四个分数,某种程度反映了自己现在的生命状态。为什么?要借助这个问题来解答。我们来自哪里?(启发:从生物遗传学的角度,生命最初源自哪里?受精卵 受精卵由什么结合而成?精子和卵子 精子和卵子里有什么?遗传基因)很好.父亲和母亲各自一半的遗传基金相遇在一起,有了我们。所以天生我们就是父母的结合,就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肯定来自于父母的肯定,最大的赞扬来自于父母的赞誉。孩子越小这种需求体现的越明显,在小孩子眼里,父母就是他的天和地。哪怕现在的我们已经长大了依然深深的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肯定。别人的一百句夸赞抵不上父母一个鼓励或满意的眼神。也就是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延续,父母常对孩子寄予厚望,甚至想让孩子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为什么因为在父母看来,你就是他/她。

可父母为了不让孩子骄傲,不让孩子自满,常常用要求和指出孩子的不足想让孩子更好。可孩子当真了,认为自己真的不好。因为伤心,可能就会有抵触,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嘛。可当我们去顶撞父母,跟父母抵抗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很难受,哪怕没有人说我们,我们也会很后悔很自责。因为从自己的内心深处看来,你在抵抗自己、否定自己。所以不满父母的人,和常把“我不愿意跟我爸妈一样”的人,常常不够自信。

还有,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孩子的自信程度。因为孩子是父母的结合,孩子天生希望爸爸妈妈是相互认可、相互包容的。爸妈吵架,在孩子眼里就是自己的一半否定自己的另外一半。父母可以在一起也可以分开,但要相互尊重、互相肯定认可。

自己的例子。(前十年人生父亲缺失—父亲说我傻—父亲说就是偏心;母亲说“你跟你爹一样”;找父母好处、难处、苦处;创造条件让家人学习,家庭氛围越来越好)

自己的改变。裤子(妈妈:我觉得你可能做不好,各种方案都失败,心一横,结果出乎意料。)来上课。(妈妈:你怎么能在老师后面上课呢?你应该上第一堂课,老师在你后面上。自己:呵呵)成长了。

好,提高能量最重要的就是“连根养根”跟父母连根最重要。接下来还要和祖宗、团队、国家、自然连根。依次说明原因。祖宗(我们的生命来自于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的生命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命呢?这样慢慢往上推你会发现自己姓氏起源以及和这些姓氏有关的历代先祖圣贤与自己的关系。会发现妈妈和爸爸有可能不同姓,奶奶、外聘有可能也是其他的姓氏,慢慢向上延伸发现原来百家姓是一家。甚至查到姓氏起源的时候,就发现不是尧舜禹汤的后代就是文武周公的后代。大家可以自己去查。举郑、张、蔡、吴都是起源于姬姓是文武周公的后代。)团队。(为什么在公益团队大家会更开心呢,因为公益团队大家是因为共同的或相似理念聚在一起的,都是为了把这件事儿做好、做成,如果有意见不统一的地方也愿意在平等商量、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解决)和团队有共同的目标,把团队的价值观、文化变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自己心甘情愿、自动自发的行为就是在和团队连根。和国家连根。(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做为这个时代、国家人民谋福祉的事就是在和国家、这个时代连根。比如,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自然连根。(道法自然。向自然学习无私、奉献就是跟自然连根。水、阳光、土壤、空气这些最重要的生命要素都是自然无私给我们的。从来没有花一毛钱)可如果不珍惜,随便破坏。就要承受代价。比如,现在长江水被污染后要经过净化才能引用。原来江南随处可见的池塘,多数被填,水就要铺设管道。高楼再加压才能到达家里。水成本越来越高。甚至因为污染程度不断增加,管道污垢和有害菌滋生,到了家里要经过2次净化。买净水机。成本就更高。这是现代人和自然断根的表现啊。中国上下五千年,没有环保这个词,因为中国的文化里面,不会以破话自然的方式成长。改革开放,理念西化的很严重。环境的代价我们正在承受。我们无私助人、不求回报就是效法天地自然,和自然连根。

情绪管理还有一个治本的方法,就是通过学习改变思维。(素锦诬陷素素的例子。背景人物、故事介绍—不能救—只能忍。没有对和错,只有怎么看。虽然短期看似乎不公平,长久看是有自然法则的。素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素素呢,历劫。小成长历小劫,大成长历大劫。过不去的就是“坎儿”,迈过去就是门。(门槛)渡劫有两种,一种被动,一种主动。大家愿意被动还是主动?被动会更苦。)所以苦难都不在外面。以前学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时候,总想个知人的智人,学习后才知道,都不自知,如何能知人。而当自己每成长一分,就能够帮助所有跟自己有同样困惑的人。

缓则之本,急则治标。也要学点短平快的东西。情绪管理还有四则治标的办法。转移注意力,适度宣泄,自我安慰,冷静三思,调整心态。大家可以根据需要使用。

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情绪管理第一步,需要第一步,正确觉察自己的情绪。识别它才有可能有针对性的处理它。

第二步:采取相应的行动。在平常就抓紧时间用治本的连根养根来提升能力,用学习圣贤文化来改变思维。遇到自己急脾气的时候在四种治标的办法里选择对治。

有了稳定的情绪做基础,我们来看如何和人进行更好的沟通交流。1.要有开放、信任、友好的心态。2.让笑容常挂嘴边。3.了解对方。4.倾听(静 不评判 不预估)。5.同理心(陪伴)。6.发现他们的需求。7.把做决定的权利交给事情的主人。

分别解释。

大家知道情商站一个人成功要素的80%,剩下的20%是智商。而情商就是全面的情绪管理能力。

向大家介绍职场情商训练七法

1、把看不顺的人看顺;

2、把看不起的人看起;

3、把不想做的事做好;

4、把想不通的事想通;

5、把快骂出的话收回;

6、把咽不下气的咽下;

7、把想放纵的心收住;——你不需每时每刻这样做,但这样多做几回,你就会:1)情商高了;2)职位升了;3)工资涨了;4)心情爽了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补充

1、而低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无性繁殖。无论经哪种方式繁殖,从物种意义上说是对生命的延续。无性繁殖是简单的繁殖方式,包括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有性生殖是由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繁殖方式。

2、成功者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1.要有热情;2.要有很强的适应性;3.能够专心致志;4.能广泛收集信息资源;5.能树立个人权威;6.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7.要有乐观的精神;8.要有创造性;9.要有明确的目的;10.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3、自信心的特征:1.不刻意取悦他人,在生活中对不同的意见和行为持宽容的态度。2.遵循自己的生活准则,不易受外界潮流的影响。3.不会刻意隐瞒自己的观点,能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4.熟知自己的优点和劣势,敢于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4、减轻心理压力的对策:1.学会放松,2.陶冶性情3.着眼当前4.坚持运动5.合理发泄6.知难而进7.知足常乐8.调换环境9.休假旅游10.学会幽默。

5、化解压力:1.暂时放开自己手头的学习和工作,让头脑暂时忘记这件事。2.去参加体育锻炼,听比较轻松的音乐,看滑稽剧、杂耍等。3 将一个较大的目标化成若干个小目标,一步步去实施,一个个去实现。4 寻求别人的帮助。5 听听朋友或别人的意见。

6、呵护友情的小技巧:1.定期和你的朋友谈心,交流各自的想法以及对对方的看法,再忙也要安排一点时间与你的朋友们独处。2.你的朋友们误解了你,一定要找机会解释、沟通,不能“让时间去证明一切”,最好的方法是让朋友的朋友“搭桥”沟通。3.做了对不起朋友的事情,不能因为觉得事小而不了了之,应该当面道歉或是以书信、小纸条之类的方式认错。4.朋友有为难的事,要想方设法去帮助他;自己有难办的事,难解的思想疙瘩也要主动寻求朋友的帮助。

7、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就是实事求是,说到做到,它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法制社会、文明社会对公民最基本的要求。在生意场上人,诚信表现为公平交易、老少无欺;在商品质量上诚信表现为优质优价、货真价实。在别人面前不虚美,不夸大自己的能力,实实在在;在错误面前不隐恶,犯了错误敢于向对方坦白;在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中不虚夸、不欺诈。

8、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1 自我鼓励。面对挫折和困难,想方法战胜它。2 升华。将身处逆境和战胜挫折的体验升华为远大抱负和理想。3.调整目标。及时修正或转化目标,以期获得成功。4 补偿。在某方面的目标受阻后,用另一种可能成功的目标来补偿代替。5自我慰藉,合理借口。暂时给自己找一个理由,缓解消极的体验,减轻挫折感。

地方课程补充

1.低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无性繁殖。无论经哪种方式繁殖,从物种意义上说是对生命的延续。无性繁殖是简单的繁殖方式,包括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有性生殖是由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繁殖方式。

2.成功者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1.要有热情;2.要有很强的适应性;3.能够专心致志;4.能广泛收集信息资源;5.能树立个人权威;6.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7.要有乐观的精神;8.要有创造性;9.要有明确的目的;10.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3.自信心的特征:1.不刻意取悦他人,在生活中对不同的意见和行为持宽容的态度。2.遵循自己的生活准则,不易受外界潮流的影响。3.不会刻意隐瞒自己的观点,能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4.熟知自己的优点和劣势,敢于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4.减轻心理压力的对策:1.学会放松,2.陶冶性情3.着眼当前4.坚持运动5.合理发泄6.知难而进7.知足常乐8.调换环境9.休假旅游10.学会幽默。

5.化解压力:1.暂时放开自己手头的学习和工作,让头脑暂时忘记这件事。2.去参加体育锻炼,听比较轻松的音乐,看滑稽剧、杂耍等。3 将一个较大的目标化成若干个小目标,一步步去实施,一个个去实现。4 寻求别人的帮助。5 听听朋友或别人的意见。6.呵护友情的小技巧:1.定期和你的朋友谈心,交流各自的想法以及对对方的看法,再忙也要安排一点时间与你的朋友们独处。2.你的朋友们误解了你,一定要找机会解释、沟通,不能“让时间去证明一切”,最好的方法是让朋友的朋友“搭桥”沟通。3.做了对不起朋友的事情,不能因为觉得事小而不了了之,应该当面道歉或是以书信、小纸条之类的方式认错。4.朋友有为难的事,要想方设法去帮助他;自己有难办的事,难解的思想疙瘩也要主动寻求朋友的帮助。

7.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就是实事求是,说到做到,它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法制社会、文明社会对公民最基本的要求。在生意场上人,诚信表现为公平交易、老少无欺;在商品质量上诚信表现为优质优价、货真价实。在别人面前不虚美,不夸大自己的能力,实实在在;在错误面前不隐恶,犯了错误敢于向对方坦白;在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中不虚夸、不欺诈。

8.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1 自我鼓励。面对挫折和困难,想方法战胜它。2 升华。将身处逆境和战胜挫折的体验升华为远大抱负和理想。3.调整目标。及时修正或转化目标,以期获得成功。4 补偿。在某方面的目标受阻后,用另一种可能成功的目标来补偿代替。5自我慰藉,合理借口。暂时给自己找一个理由,缓解消极的体验,减轻挫折感。

第五篇:机构编制管理思考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二五”时期,社会主义特色机构编制管理理论体系不断完善,整个社会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逐步走向成熟。传统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内容、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需求。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机构编制工作这盘棋该如何走活?这已经成为机构编制部门必须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的问题。机构编制部门必须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以推进工作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为切入点,主动转轨变型,加快构筑既适应“十二五”规划要求,又符合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规律的新局面。

一、明确指导思想,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机构编制工作

科学发展观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入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表明了在新的形势下深入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重要性和必要性。机构编制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形势、统一思想,全面推进 “十二五”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要自觉用“十二五”规划统领机构编制工作,切实做到:一是强化科学发展观意识,把推动发展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强化社会主义特色意识,确保机构编制部门的各项工作不偏不离党和国家的工作方针。三是强化开拓创新意识,以思想解放自主革新为先导,推动机构编制工作上台阶。四是强化为人民服务意识,把以人为本服务于老百姓为机构编制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五是强化法制意识,把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

二、理顺工作思路,开展调研指导逐步从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

要从习惯和满足于完成琐碎具体的机构编制审批业务转变到重视研究解决大的问题上来。在“十二五” 期间,现有的工作思路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必须予以转变,从事务型的操作中超脱出来,随着信息化手段在机构编制管理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调研工作变得越来越高效和快捷,机构编制管理也越来越客观和科学,单纯的数量审批式管理正在逐步趋向包含职能研究和效果评估的质量化管理。积极开展调研,进一步摸清编制现状的基础上,合理规化编制的目标、任务、重点内容,坚持改革创新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加强改革创新和改进管理,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调动编制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要拣芝麻,更要抱西瓜,把机构编制工作搞新搞活。机构编制管理,管有两层含义:首先要设置红绿灯,按政策规定,按规章制度,控制机构和编制的随意性增长;其次要放水养鱼,不能仅局限于控制,而且要搞活,要用机构编制这个杠杆,促进政府机构的优化设置、编制的合理配置。建立并完善一套包含申请、审批、核准、公示、督查、处理、反馈等递进的管理流程,让管理无处不在,才能真正管住、管好并用活有限的执政资源

三、优化工作方法,要杜决个人说了算为依法依规办事

以往机构编制管理跟领导指挥棒起舞的随意性很大,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树立依法不依人的观念,增强编制就是法律的意识,自觉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机构编制管理从理论上来说,它的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可操作性极强。机构编制部门要积极探索科学化、规范化的机构编制管理方法,按照科学原理和定编依据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切实解决靠主观经验判断决定机构、编制的问题。建立机构编制管理新途径,完善以机构编制部门为源头,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配套联动的约束机制,切实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加强机构编制督查,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加大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的查处力度,促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充分体现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堵住机构编制管理中出现一些漏洞,避免造成超编、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

四、拓宽工作内容,要由完成常规业务向科学管理拓展延伸

常规的机构编制工作内容,主要是按部就班地完成项目调研、审批、登记年检、编制统计等规定动作。在“十二五”规划统领下,重视科学管理是搞好机构编制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机构编制要坚持

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法规标准规范、政策激励和约束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机构编制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建设,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网络的介入,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每个环节都联结到一起,形成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效应,实现管理和服务的升级换代。

五、推进工作取向,要由满足局部利益向追求整体社会效益过渡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繁杂性和广泛性,机构设置、编制审批等都必须纵向衡量、横向对比,定性与定量管理方法相结合,科学确定。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机构编制部门的重要职责。社会主义特色编制管理理论非常注意机构职能的专门化问题,对此,我们机构编制部门要认真研究机构的性质,合理划分机构职能,明确职能边界,如此,才能使机构、编制的每一个环节相互协调,高效运作,从而从根本上减少条块不分,上下错位、左右越位、互不到位的问题。使机构编制管理的信息由政府垄断并控制的封闭状态转为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的开放状态,从客观上形成地位平等的服务局面。在大家都掌握信息、了解政策的情况下,机构编制管理拥有的不再是管理的权力,而是肩负着社会效益的职责

下载《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条例》课程讲稿(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条例》课程讲稿(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构编制管理自查报告

    机构编制管理自查报告 机构编制管理自查报告1 按照市编办《关于开展20xx年度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考核工作的通知》(X编办〔20xx〕5号)要求,我县对照考核内容,对全县20xx年......

    如何加强机构编制管理3

    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行政体制建设、机关效能建设、财政支撑能力等全......

    课程讲稿格式

    巅 峰 执 行课 程 目 的 4层角色+6项技能+8类工具=18般兵刃 升级1:由原来的个人执行力四大要素模型提升为总体执行力三角模型(角色——技能——工具); 升级2:由原来的四要素逐次分......

    2017—2018学年地方课程方案

    石婆固镇任光屯小学 2017—2018学年地方课程方案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教委下发的课程计划,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大全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2013——2014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增强学生德修养为主要目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永利小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1 一、班级状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三年级的学习,已经培养了一些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节约能源,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等方面上已经有了必须的自主潜力。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