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树说课稿

时间:2019-05-14 18:2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树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树说课稿》。

第一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树说课稿

“三说”演讲稿

----黄花山中心校

王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叫王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我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方面说起。说课标:说课程总目标及学段内容标准;说教材: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及知识内容解析与整合;说建议: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说课标

(一)课程总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知识与能力: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并用正确书写,写作内容要具体,具有真情实感,能够用文明用语得体的交流,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在学语文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课文,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落实整体性目标,本册教材还对课文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合作精神,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处于第三学段,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学生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词背诵、综合复习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这样不仅落实了整体性目标,还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二)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六年下册语文应达到的内容标准是:

1、识字写字方面

本套教材到五年级下册为止,学生累记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从六年级上册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而且本册教材要求会写的生字减少到80个,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文教学完成,教学中教师可就难写字,易混字作重点指导,学生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2、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 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方法,作为小学阶段最后一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

3、口语交际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 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习作

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读书笔记。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提高习作能力。本册完成习作6次。

5、综合性学习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课前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展示活动成果,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说教材

(一)、教材编写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然是按专题分组编写。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例如:

第三组教材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中李大钊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灯光》这篇课文中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一夜的工作》中人物形象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读课文深刻体会到他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2、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新课程理念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新课程中指出: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本册教材的第六组是一个单独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难忘小学生活”。这次综合性学生围绕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向母校、师友告别。然后分成两大板块,“成长足迹”和 “依依惜别”,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本册教材通过比较系统的导学设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本册导学系统的安排大致沿袭高年段前三册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根据课程标准精神,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本册部分课文课后安排了“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在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上,增加了深度和广度。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谚语、成语等,趣味语文中的《有趣的“标点“》《巧问妙答》,成语故事中的《邯郸学步》《舍本逐末》集中体现了学生在趣味中阅读、轻松记背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秀和博大精深。

此外,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许多革命题材的小说,重点推荐《红日》《红岩》和《铁道游击队》、《赤色小子》。这些都为丰富学习、拓展学习开辟了资源空间。

(二)、教材编写结构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教材后面还附有9篇选读课文;10首古诗词。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包括4—5篇课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趣味语文”“课外书屋”或“成语故事”,三个机动栏目分别在全册五个专题中各有安排。

(三)教材内容解析和整合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本册教材整合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在六个单元主题中都有一个导语,看,这一个个导语,内容上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语言上富有感染力,提示本单元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任务。(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加强在精读与略读课文中间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看,这是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学习方法的迁移,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的整体感更强。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专题内学习活动的整合,力求设计的各项活动贯通、严密。以第一组为例:单元导语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第一篇课文是老舍的作品《北京的春节》,课文后按排了“阅读链接”让学生看不同作家分别从哪方面描写春节的,在这篇课文思考题中还为本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铺垫,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思路,后三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并且在后三篇课文前的连接语中,都渗透了本组的学习重点,交流平台采取两个学生对话交流形式畅谈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和从本组课文学习中学到的习作方法,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编排上从导语到课例,再到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作文、日积月累等,围绕专题内容,各项活动一以贯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

2、纵向整合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发现在每个学段的教材中都有古诗词的教学,(举例子,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只不过是教学的要求不同,低段侧重朗读和背诵,中高段在读和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揣摩诗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这是我归纳的中高段的古诗词。但是,本册古诗词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另外,从五年级下册开始按排两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本册继续安排了《学奕》和《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另外,各册教材中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如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方面是紧密联系的,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识字阅读又是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基础,习作是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最终发展方向。以习作为例:小学 语文的习作主要有这样四大类:即写人、写事、写景、想像作文,这类文体的习作贯穿小学阶段的始终,如低段就有这方面的写话练习如二年下册园地三《夸夸自己的家乡》,三年下册园地一的习作,四年下册园地一的习作,五年下册园地八,都是写景文章,六年下册园地五习作虽然没有限制体裁,但是依然有写景之方面,虽都以景为主题,但是他们要求是不同的,整体来看呈阶梯状,由能说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能把景写具体,还要注意顺序。

综合总结,呈螺旋式上升

其实,语文学科还与其它学科存有整合性,如:音乐、美术、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等。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中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 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它是阅读习作的基础。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识与写字教学中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方式上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教学时,我采用的是自主预习-----组内交流----组间交流---教师点拨的方法。对于认识的字,由于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生字都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还要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在写字方面,师生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2、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教学中重视朗读和默读的训练,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1)关于精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批注、勾画等方法,采取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文中小泡泡,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略读课文的教学,内容上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3).选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后的选读课文,内容基本与单元对应,可以安排在每一个单元学习活动结束后。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学校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书,别外还排阅读课。3 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交际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2)在互动交流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交流时可以根据话题内容,采取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可以采取同桌互说,指名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

(3).要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如:每周一次的班队主题队会,课本剧表演、每单元交流平台等都在为学生口交际提供平台。

4、习作教学.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习作前,在教学上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可以设置情境,启发想象;可以激发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发写的冲动;还可以引导观察,发现生活情趣,引起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

(2)习作时,要让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

(3)另外还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4)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为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班内每位同学都有一个练笔本,针对课文的学习内容,教师在课上抽出5分左右时间设计一个小练笔,有的是词句练习,有的是读文心得,内容简单。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重视量的积累,习作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教学时,教师要布置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并提供舞台让学生交流展示。在交流合作中成长、进步,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乐于学语文。

(二)、评价建议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评价时,不应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建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同班同学,以及学校等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特别强调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和对同学的评价,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集体反思,才能更积极主动地找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发现别人的优点,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主体。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就多以鼓励的语言为主。

书面评价也是教育教学中评价的一种方式。它以书面形式的正规性更能引起学生对它的关注与期盼。在教学中我采用的书面评价比较多一些,我们都知道,一个班内的学生是参差不齐的,为了使优者更优,又不让一个学困生调队,教学时,我将全班同学分为9组,每组设一个小组长,从听写、背诵、预习、作业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在组内开展争星比拼活动,月末评出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这样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加学习的信心,同时能找到与同伴的差距;通过不断努力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又发挥引领作用,另外,我充分利用好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和素质报告书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及学期末进行综合评价。

我认为“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课程标准中又加入了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因此学校和语文教师应该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在校本资源方面

要创造性使用教学参考书、教科书及校本教材,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年级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开发利用教师资源,在教学时发现优秀学生,利用这部分学生带动全班同学进步。

2、在多媒体资源方面 用好多媒体系统,发挥音像、图像资料在调动学生方面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利用小学语文资源网查找资料,利用校信通平台与教师沟通,在其网站上阅读及发表习作

3、在地域资源方面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扎鲁特旗自然风光,如:校园风景、中华广场、炮台山公园、三角公园及旗内的名山名景。抓住我校举办的每一次活动,如:我校每周一全体师生升国旗活动、学校庆六一活动、协作区举行的各种比赛,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及法制课讲座等。这些都能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写日记、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提供素材。

4、在社会资源方面

利用社会资源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如与社区开展“关注留守儿童”、“一帮一”活动,语言大师的“中国校园行感恩励志讲学”活动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课程资源。

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各种有用的语文课程资源, 才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也能促进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相信:“只要我们灵活地把握教材,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语言的精美,启发学生思考,令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是鲜活灿烂的!

第二篇:语文四年级下册知识树说课稿

语文四年级上册知识树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内容,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大部分对该类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

第一部分:说课标,我主要从三方面来说,学段目标,内容标准,本册目标。首先是课程要求的学段目标:本学段属于第二学段,与第一学段相比,第二学段提出了更高的教学目标。在识字写字方面,由第一学段的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到第二学段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阅读方面,由第一学段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到第二学段的提出疑问,体会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习作方面,由第一学段在写话中乐于运用学到词语,到第二学段,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语。在口语交际方面,由第一学段的听人说话努力了解讲话主要内容,到第二学段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在综合性实践中,由第一学段的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到第二学段的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接下来是内容标准:识字写字:

1、认读400个汉字,其中要求会写的200个。

2、硬笔楷体、整齐,写好钢笔字。注意字的结构。阅读:

1、体会感情。

2、朗读默读结合,注意阅读速度。

3、学习方法。口语交际:

1、口语交际能力。

2、文明交际。习作:

1、叙事、想象作文。

2、40分钟完成至少400字作文。

3、自改、互改作文。日积月累;

1、背诵

2、运用。总之内容标准就是要学生懂得在学习中积累;学会运用知识;能够发展学生的能力;从而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是我们本册教材的主要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会写其中的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

楷字,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具体。会写简单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明显的错误词句。

9、在综合学习活动中,有目的的收集资料,提出不同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第二部分:说教材

我主要从内容结构、编写体系、编写特点、解析与整合四方面来说.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40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开头安排了目录,接着是八个专题,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四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下面我就以第七组执著的追求为例,向大家做以简要介绍,导语部分,提出了本单元的要求和重点,并明确告诉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明确的目标,并进行不懈的追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或3篇,略读课文1篇或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机动栏目“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另外,家财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之用。

二、说教材编写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本册教材围绕专题精选课文,而且各项教学内容都围绕本组主题进行,每组专题的前后内容互相联系,环环相扣。2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这是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一种形式。“语文园地”中有 “我的发现”“展示台” 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3加强开放性,密切语

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从生活实际的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安排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教材的解析与整合

(一)确定“专题与整合”思想、思路的异同。(1)相同点: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了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不同点:本册教材确定专题的内容比前几册更深入。比如,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从生物、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给人类的启迪,提出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比前几册相关专题内容更深入,具有丰富的思考价值。

下面,我将介绍内容的横向整合:本册教材还是利用传统的以单元叙述为主要内容,将本学段专题整合为八个单元: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八个单元看似独立,实则各个专题相互联系,主题设置上体现延续与发展的特点,纵向整合:每一个主题的内容是有机联系的,但他又分散在各个年级段中,以“热爱生命感受真情”为例,依据所处学段不同,安排了不同的内容。本册书第二单元安排的是“以诚待人”,如《中彩那天》、《将心比心》,课文内容生动感人,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遇到事情要将心比心,多为他人着想等等。还有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关爱他人”,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奉

献与关爱”,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献出我们的爱”,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 以及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

三、说建议

识字教学:

1、随课文识字,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

2、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

具体做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游戏、竞赛的形式检查识字情况。注意帮助、引导学生归类识字。写字教学:

1、在课内安排比较从容的写字时间。

2、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的书写端正、美观。

3、对于精读课文中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可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丰富词语积累。

4、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5、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指导。

阅读教学:

1、练习朗读和默读。朗读:多读少讲,自主阅读,入情入境,体会感悟。默读:时间充裕,静心思考,检查效果。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内容的方法:(1)理解重点词句。(2)边读边展开想象,形成画面。让学生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读书,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3)理清文章思路,用自己的话叙述。

3、领悟表达的方法:(1)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2)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3)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4)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

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所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想,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2、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

3、根据话题内容,采取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4、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习作教学: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情趣,引起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

2、要求学生写真话、实话、心里话,内容要具体。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当作日常要求,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记在日记本中。

4、注意引导学生认真修改。

二、评价建议

评价建议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包括:自评、师评、互评、家长评。终结性评价包括:小组评价、日常检测、写作得分。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文本资源:挖掘文本,品味字词句段篇的精华,走进文本,充分实现“人本”交流。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

校本资源:关注校园生活,了解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学校内的人、事、景都可以作为校本学习资源

自然资源:欣赏自然风光,让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水雨雾等都融入到语文学习中。

社会资源:知道国家大事,了解民俗风情,贴近社会生活,关注人和事。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知识树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树教材研说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我叫** 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教材内容解析,内容是“心灵之歌”。我准备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三方面进行研说。接下来我便就逐一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我们来了解教材,研读教材。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说: 1.单元编排体例及目的2.单元内容结构及分析3.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单元编排体例及目的。

本组教材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与拓展四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的,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导语点明了专题(出示:人间真情),同时也导出了学习方法,(出示单元导语图片:导出单元专题、学习方法)课例共有四篇,(出示课文图片,精读和略读课文各2篇),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注意突出单元学习重点,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出示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及略读课文图片)。课例后面安排了词语盘点(课件出示),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所学字词。而口语交际也围绕这个专题安排了“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有需要善意的谎言。本组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那么回顾与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又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总结归纳和拓展提升的平台,“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了与专题相关的作品,让学生从课外阅读发现真情,受到情感的熏陶。

接下来,我将对本单元内容结构及分析进行阐述:

本组教材以“心灵之歌”(出示:心灵之歌)为专题来编排,通过四篇课文(课件出示:《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 让我们感受到了(出示: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学习这组课文,我们被感动的同时也树立起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别人的风尚。(出示:树立起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以上,我们了解了本组教材的内容结构,下面我就对本单元的知识做一下立体式整合。

首先,请看横向整合: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依次是(第一单元:感受自然,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第三单元:心灵之歌、第四单元:

珍爱我们的家园、第五单元:初识鲁迅、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第七单元:人与动物、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我把这8个单元进行了这样的归纳:感受自然、珍爱我们的家园、人与动物可归纳为同一专题——我与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归纳为——我与社会。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艺术的魅力归纳为——自我修养。不难看出,这样的编排,体现了专题的延续与发展,由低到高,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规律。

因为本组教材专题是人间真情,下面,我就对这一专题做一下纵向整合。关于这一专题,在二、四、五、八年级年级均有安排,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三年级上册是在第八组:献出我们的爱,四年级上册是在第五组:人间真情。五年级下册是在第四组:他们让我们感动。而在八年级下册安排在第一组:感受人间真情与真爱。不难发现,同一个专题在各册教材中均有合理的编排和设计,而且是在渐进中整体推进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仍以美好心灵这个专题为例,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去感受美好的情感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而到了第二学段,就要让学表达人间真情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而到了第三学段,又提高了要求,还要注意运用各类描写方法、修辞等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就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专题中,我们的教学是呈螺旋上升的,并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说目标

以上,我们研读了教材,了解了教材。接下来,我们对目标进行解读。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对四个学段又分别提出了阶段目标,而阶段目标又从识字字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基于我研说的内容是六年级教材,属第三学段,我就详细介绍一下第三学段的基本目标。

识字写字方面: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累计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要求会写。提高写字速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口语交际:乐于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学会倾听与转述,而且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的不同作简单的发言,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关于习作方面: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还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还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综合性学习方面:为解决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体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修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

在学段目标的引领下,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方面:1认识并会写18个生字。书写规范、美观。

阅读方面: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感情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品质的方法,书法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口语交际方面:积极参加辩论会,确定自己的观点并表达清楚,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提高听与说的能力。

习作:

1、写身边的真人真事,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本单元已学过的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的美好品质,表达真实情感。

3、细节描写要真实,有代表性。

综合性学习:搜集整理(辩论会相关)信息的能力。

通过解读课标,我们不难发现,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都是围绕着课程总目标进行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最终达成总目标。

三、说教学

我们全面地了解了教材,解读了课标,那么在教学的实际当中,教师应该怎样具体实施呢?下面,对教学进行解说。我准备从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这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来看单元教学设计(出示大树图:“心灵之歌”)的,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出示每篇课文的课时)。

接下来,我准备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方面来阐述这一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出示: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图)识字与写字:识字方面,学生自主探究识字,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在写字方面,每天在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及时纠正写字时出现的问题。

关于阅读:创设情境,运用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反复读文中的重点部分,以读促讲,在读中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诵读,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

写作:

1、课堂小练笔。出桑娜抱回孩子前、后的心理活动。

2、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解写作方法写身边的真人真事,体现真情的美好

口语交际: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以讲美好心灵的故事为内容,讲完进行评价。

综合性学习:搜集整理与辩论会相关的信息资料。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教学设想,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建议教师还应该努力把自己的教学方法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方法,就像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所谓是:授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生受用。

下面,我就详细地阐述一下本单元每一篇课例的教学目标及达成策略:

第9课《穷人》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课件出示)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课件出示)

3、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的心灵,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课件出示:感受桑人物的美好的心灵,学习作者描写方法及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达成策略1:在识字教学方面,我采用的是自主预习-----组内交流----组间交流---教师点拨的方法。在写字方面,巩固听写,正楷书写,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我每节课都会拿出3分钟左右的时间安排听写,我认为听写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生字、生词上,而应该应更加灵活宽泛。可以是课文重点语句,古诗词,课后题,拓展题,做过的练习册习题等等。例如:学习完第三组“人间真情”专题后,我就设置这样的听写内容:请回忆我们本组4篇课文,写出每一篇课文所描述的主要人物,并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这样既考察了学生学文的情况,又训练了学生书写、概括能力。课件:自学生字词、巩固听写、正楷书写。巩固听写,正楷书写,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达成策略2和3:读文、抓重点语句。怎么读:

1、扎扎实实触摸语言,反复诵读。

2、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有感情的朗读。

3、注意读的梯度、深度。抓就是:

1、抓课后题找切入口。

2、抓关键词句,(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并在心理描写处设计小练笔,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3、抓标点(六处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自读课文。(课件出示)

2、体会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课件出示)达成策略1:,初读课文,感知大意。重点训练默读和浏览。(课件: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再读课文)

达成策略2:方法上尽量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交流,教师只对一些重点的问题进行引导与点拨。(如:课文中三次提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11课《唯一的听众》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课件出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课件出示)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课件:体会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

4、了解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课件)

达成策略1:精心设计课前的预习内容,巩固听写(课件:自学生字词

写巩固)

达成策略2:文本较长,引导学生速读抓住时间的词语整体感知文本。

达成策略3:抓要点悟真情。○1可以抓住“我”练琴过程中的心理、行动上的变化这条线索体会“我”产生变化的原因。○2还可以抓住老教授的言行变化这条线索,找出老教授对“我”讲的几句话,弄清她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她为什么这么说。(做好批注、组内交流)

达成策略

4、:反复读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的句子,在组内交流其作用。)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是读书,以读促思,已读促悟,已读促感。

(课件:反复读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的句子,在组内交流其作用。)

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件

2、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课件

3、能够运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课件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课件 达成策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大意。

达成策略

2、默读课文,说说苏珊给了小时的我哪些帮助。

达成策略3:浏览课文,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提示: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并进行简单的批注(运用常用的几种批注方式:感受式、质疑式、联想式、评价式、补充式)

达成策略4:小组内交流身边的美好真情,说一说自己的收获。(课件:交流真情,谈收获)

《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目标: 1. 了解和认识辩论,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2. 明白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并注意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

达成策略1:

1、组织学生观看辩论会录像,并结合课文,讲解辩论方法和注意事项。(用事实说话,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运用反问,选好事例)

2、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观点。

3、自由练说或小组交流。

4、全班分正方、反方两组(临时调换座位),进行辩论。并进行最佳辩论选手评选活动。

5、师生达成共识。

达成策略2:

1、回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选择一件最让自自己感动的与同桌说一说。

2、认真读习作要求,自主完成习作(配乐,3段音乐来调控,前两段音乐舒缓,轻柔,最后一段是万马奔腾,告诉学生习作时间快结束了。)

3、组内交流习作,修改。并推荐优秀习作投影出示,教师用修改符号作示范性批注。

《回顾与拓展三》中有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3个栏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2、引导学生积累谚语

3、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达成策略:

1、指名朗读精彩片段,分析精彩片段,最后说明分享理由。达成策略:

2、引导学生读谚语、理解谚语,积累谚语,也可以拓展积累。达成策略:

3、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读物,推荐读物。

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教学策略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途径。那我们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呢?

2、单元教学评价

我们可以通过知识与技能及考察方法、学科素养培养这两方面进行评价。

1、知识技能及考察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听写、填空题、阅读题来评价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走出

2、学科素养培养。○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2回归到学生阅读背诵上。

○3回归到学生自悟探究上

○依据课程标中的三维目标来确定评价方法,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就从这三方面进阐述第三单元的评价方法。

知识与能力: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链接图片)无论是在预习、朗读还是测验等多方面,除了及时的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和动作以外呢,还可以扣小印章、颁发奖状、写信、送礼物等方式。我们还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班级的特点,采用适合我们自己的评价方式。例如:我采用了奖励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奖励学生一本图书,奖励学生在班内现微心愿的方式等,我想在评价上,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要及时、适当、并且要坚持使用,这样才能促进我们的学生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过程与方法:组内互评,(链接图片)促使组内成员共同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师评、自评(链接图片)

3、课程资源开发(配图)

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首先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内资源,其次合理开发与利用课外资源。课内资源包括很多方面:教师资源、教材资源和学生资源等,而教师资源也包括很多面,例如:教师的知识积累、教学技能、情感育人等多方面。而教材资源也包括很多,如:本组教材的导语,课例、插图,课后题、词语盘点等。而学生资源也包括很多方面:像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生成和积累运用等。同时呢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外资源,像社会资源,家长监督学生结合课外书屋进行课外阅读、网络、影视资源、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呢,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发现身边美好的心灵,人间的真情。

相信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一定能促进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又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深感责任重大。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将在这点点滴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继续摸索、继续前行。

以上就是我说教材的全部内容。敬请大家指正,谢谢!

第四篇:21小学语文说课稿(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第一单元

1学弈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组第二十五课《学弈》。

2.教材简析:《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虽与现代文在用词造句、朗读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从小学开始,在学生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的积累基础上,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很有好处。选编本文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悟了学习方法,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教学要求:

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4.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它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而利用CAI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二、说学情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顺应世界教育人本化的趋势,必须把教育过程本身建构成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本课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

1.利用旧知迁移,游戏激活兴趣。

《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也是成语“专心致志”的来源,利用此处切入点,将学生成语积累作为旧知迁移到古代文言文成语故事这一新知上,利用成语游戏开课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

3.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创设情境,发挥想象,鼓励创新。

学生在轻松愉悦、活跃自主的氛围中,读通、读懂了课文,接下来是明理的环节,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学弈经验总结会”,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再次推向高潮。而接下来的孟子讲学这一情境的创设也改变了以往朗读评评点点的传统模式,将学生直接引入学习、朗读的氛围中,达到身临其境,忘我境界。

5.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中养成学习习惯。

三、说教法

读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读,这与本课教学重点不谋而合,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该方法导语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游戏激趣法、创设情境法也是本课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读式教学法”的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过程,在此过程

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1.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游戏激趣法和旧知迁移法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达到兴奋点,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将旧知成语与新知文言文成语故事相结合,从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读通,整体感悟文章大意。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感受教师的范读,从而领悟文言文的特点,进行体会交流,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3.读懂,根据注释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下位寻找伙伴,自由组合,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汇报合作成果的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以简驱繁,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这也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

4.吟诵,创设情境,体情悟道,熟读成诵。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法,共创设了“学弈经验总结会”“孟子讲学”两个情境,前者的创设主要意图在明理,其中创造性问题――――在经验总结会上师徒三人会说些什么,你们作为嘉宾能联系实际说说吗?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体情悟道自然不刻意。后者的创设为学生的诵读提供了空间,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身临其境,熟读成诵,改变了传统的评读僵局,促进了朗读、诵读指导的效率,积累了语言。

5.拓展,课内外延伸积累。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推荐文言文成语故事以及搜索文言文的网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样首尾呼应,成语贯穿始末,体现了“大语文”观。

六、说板书学弈

专心致志

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寓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两小儿辩日

一、说教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社九年制义务教育十一册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两小儿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品质,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二、说教案

《两小儿辩日》一课是培养学生的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好课例,因此我教授本课时训练重点确定为: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疑难字词,能根椐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两小儿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预习:

1.熟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

2.搜索关于孔子的资料(生平、言论)。

3.思考课后练习题。

三、说教法

本堂课因为是孩子们初学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乐读趣学,自主感悟。通过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章,教师适当点拨,讲解。重视古文的读,要求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读懂文章的意思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四、说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习为教学主线,去营造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以接受变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从而解决出学生学习古文的困难,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法,快乐轻松地学习古文。

五、说过程

(一)引导释题,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说“辩”字导入课题,解释“辩”字的字义,从而以“辩”字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小儿辩论太阳,此时教师则引导学生再一次读课题,然后层层深入、质疑,两小儿辩论太阳的什么呢?让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学文的目的,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指导学法

由于学生初学古文,所以困惑重重,在此我让学生充分交流初学古文的感受,从而总结出古文不好读,不好懂,明确了学习古文的方向和目标,紧接着老师配乐范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学生通过倾听总结读法。学生自由练读,并由此解决了古文不好读这一难点,就是让我们多读,反复读,紧接着教师趁热打铁牵出古文不好懂的这一难点,学生各抒己见,自己总结出学习古文的方法,老师再一次强调出学习古文的目的就是读懂意思,读出韵味。

(三)依照学法逐步解文

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质疑:这篇文章到底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学生概述的过程中,交流孔子这一人物,为后面学习文章,揭示人文内涵,做好铺垫,并且在学生概述故事内容的同时,又紧接着质疑:孔子在什么情况下遇见两小儿的?无形中对文章第一节内容就在老师质疑,学生解疑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并在此强调“斗”的含义,过渡到第二节的学习,明确两小儿辩论的观点,通过分析“也”字,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由此以“辩”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三四节的学习,通过抓重点字词、分析句式、课件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斗时各持的理由是那么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以理解促读,读出味道,读懂意思,老师在这则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重点把握住了文本的内容,体现了文本的工具性。

(四)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最后,我重点抓住孔子“不能决”,让学生体会人文内涵,让学生交流孔子的言论并结合搜集孔子的资料,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习两小儿勇于探索,善于观察,勤学好问的精神,并将两小儿提出的问题设计成以教师提供资料,学生课后解决的方法,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

(五)总结拓展,延伸课外

初次学古文不能只学不积累,积累什么?积累的就是我们的学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让学生感受古文与现代文不同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出学习古文的方法,对学生今后学习古文打下基础,这样从开始学生讨论学法,到教师最后总结学法,无时不体现,我们学的主动不仅在学内容,还在学方法。也正体现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理念,最后布置学生回去讲故事,排课本剧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整堂课最终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读,以读明理的办法,一步步扎扎实实学好古文。

六、说板书

从字数上看板书有些繁琐,但我认为板书总是为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我从题眼“辩”字为主线到两小儿辩论的观点,理由最后结果,让学生观其则明文意,梳理出文本的内容。

总之,初次尝试文言文的教学,我的这堂课中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据课堂反馈定论),但是,我最终能较好地体现了我此次课堂教学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学生要学的有收获,而我教的要扎实,也希望各位老师能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卖火柴的小女孩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宁源小学的刘银兰,耽误大家一点宝贵时间,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7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作品解读。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安徒生和他的童话”为主题,编排了5篇主体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既读作品又读作家”,教材收入了孙云晓在《一根火柴》里的一句话:你是那样善良,你是那样悲哀,你用一根小小的火柴,烧痛全人类的心,燃起了我不熄的爱。这应该是对整组教材精确而高度的概括,如果说这个单元的内容有一个主题的话,那就是爱,这种爱是纯真的、美丽的、善良的、仁厚的、无私的。

其中《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是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地位尤其重要。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我认为这篇作品最光彩或者说最触动人心的地方是小女孩用细细的火柴点燃美丽的幻觉世界的那一刻,因为小女孩用她那细细的火柴为黑暗而又寒冷的世界点燃了温暖与光明。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生活在悲苦中的千千万万个孩子们的缩影,他们是社会生活中被压榨、被欺侮、被贱视的弱者。安徒生笔下的形象是一个弱者顽强不屈的抗争与追求,这是安徒生自身的写照。这个气息可闻、身形可见的小女孩,她的可怜、她的孤苦激起了读者切入心底的同情,与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童话世界里,安徒生对小女孩怜悯的爱最终变成了一种抚慰的爱——小女孩在痛苦的极点留下了微笑。安徒生最后给予小女孩的是永恒的爱。

二、解读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重点:感受卖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设计理念:

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环节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考虑了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了五次幻象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将

本节课分以下几步进行:

1欣赏美文,感受魅力。

2、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3、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4、课外延伸,清满人间。

下面,我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教学这一课的:

(一)欣赏美文,感受魅力。

孩子们大多都读过《安徒生童话》,但那都是简单的情节记忆,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前对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在上课以前出示了一段话,让孩子们在准备上课之余提前感受到安徒生童话的魅力。

(课件出示)安徒生的童话

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世纪交响乐,优美的词句、奇妙的想像,让人陶醉在音乐的海洋;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走访世界的游记,每读一则童话,就有一束阳光射进我们的心灵;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跨越年龄的经典,每一篇的来历,都是那么不同寻常。他的童话中有对假、恶、丑的揭露、鞭挞,但更多的是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向往,从而给人以朝阳般的温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他以自己美好的幻想向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爱与同情、善良和真诚、平等和正义的未来世界。

(二)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上课伊始,我和学生进行谈话,让学生回忆过除夕的情景,调动学生快乐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图片,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让孩子们除夕的快乐和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凄惨形成显明的对比,激起孩子们迫切想了解这个小女孩的强烈欲望,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静静地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伴着哀伤的音乐,体会着画面中小女孩痛苦的神情,我相信整个班里都会回荡着悲伤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为下面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然后,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初读课文,畅谈感受。孩子们可能会说:她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贫穷的孩子、美丽的孩子,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孤独的孩子„„叶澜教授曾指出:“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在孩子们谈感受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用眼神和表情来和学生产生情感的沟通,老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独特的情感体验,不要给予是非评价,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不断地印证自已的感受。

(三)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我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有爱就有发现:

爱可以给人以温暖,爱可以给人以力量,请你敞开爱的心扉,用心去细细品读文章,在你眼前的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你一招:你可以通过品词酌句的方法谈理解,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谈理解。

1、静心悟读,体会悲惨。

出示阅读提示后,老师要给孩子静心悟读的时间,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的孩子的脸色变得凝重了,有的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有的孩子用自己的情感朗读感染了周围的同学,有的孩子拿起笔在书上勾勾画画,孩子们在静心悟读的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深切地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便有了不吐不快、急于交流的迫切愿望。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就比较容易找到知音、引发强烈的共鸣。

2、展开想象,体会悲惨。

在描写小女孩“卖火柴”的一部分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比如:(1)、小男孩在嘲笑她时,可能会说些什么?(2)、小女孩在街头叫卖时,那些拒绝她的人会说些什么?(3)、小女孩的爸爸为什么一定会打她,他爸爸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老师创设的情境,培养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这就给这个本来就可怜的孩子又抹上了一笔浓重的悲剧色彩。

3、情境朗读,激发同情。

语文课堂,不仅要有同学们的议论纷纷,更要有孩子们的书声朗朗。所以要让孩子们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尤其是配着哀伤的音乐朗读,孩子们与这催人泪下的情感气氛融为了一体。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小女孩的5次幻象,反衬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特别是后两次幻象,是前三次的高潮,在看见奶奶的一刹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赶紧想把奶奶留住,于是擦燃了一大把火柴,她和奶奶一起飞走了,她死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幻象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在文章最高潮的部分,可以通过齐读的方式让学生的情绪也达到最高潮!通过情境朗读来感受小女孩生不如死的悲惨,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孩子们感受得越深,对文章中的难理解的句子理解得越到位。

4、品读句子,理解幸福。

课文中有两句对于三年级学生较难理解的句子,(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所以,我把这两句的理解放到文章最后去处理,由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体会,学生可以理解到: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死了才能得到解脱,她最终的“幸福”就意味着死亡。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课外延伸,情满人间。

其实生活中,也不乏有像小女孩一样遇到困难的人,但他们有着和小女孩敢擦燃火柴一样的勇气去战胜困难。比如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受伤和遇难的孩子们,他们是不幸的,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但他们同时又是幸运的。他们得到了我们所有人的关爱和祝福,我们大家用爱心筑起了一道爱的长城,抚平了他们心中的伤痛,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爱。最后,我们就在欣赏《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这节课。

整堂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年级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学理念,基本达到了教学效果。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说教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的题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用三个具体确凿的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二、说教学理念:

这是一篇议论文,但是议论文课堂也不能偏离语文教学,不能偏离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学这课时,除了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多读多悟,并且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追根求源地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会写“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读记“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③、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育学生懂得“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道理”。

3、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文所蕴含的道理比较抽象,教学时组织学生研究三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追根求源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相关的图片或资料,以及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六、说教法与学法:

1、形式多样,自读感知。

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圈画、思考、批注、交流、汇报、朗读、表达等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诵读领悟,重点研讨。

文中的三个具体事例,是为具体说明作者的观点,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服务的。对这三个事例,引导学生抓住 “敏锐地注意到”“敏感地意识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 等词句来学习。引导他们发现三个事例在内容、写法上的相同点。通过读、议、思、想,让学生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了解议论文的特点:用具体确凿的事例说明道理。

3、回归整体,能力迁移。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让学生从全文角度发现课文的写作思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出和本文类似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这些成功的事例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与此同时,训练学生结合课文进行仿写,学以致用。

七、说过程:

(一)导入课题,理解真理。

1、出示几句与科学有关的格言。

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华罗庚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郭沫若

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萧伯纳

2、生读,谈谈从这些格言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发。

(文章的开始就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就是一个真理,什么是真理,这个词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课的开始可以引领学生读、悟一些格言,让学生理解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进而切入课题,告诉学生,课题就是一个真理。)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①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②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在初步感知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圈画、批注、朗读、交流等等来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品读感悟,研讨文法。

1、明确观点。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研读事例。

对于这样一个道理,一个观点,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它的?请大家浏览课文,试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第一个事例写的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第二个事例写的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

第三个事例写的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1)、学习第一个事例。

学生边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思考:

①具体事例中的人物是谁?

②发现的现象是什么?

③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

④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

在读书交流的同时填写表格: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过程

找到真理(!)

谢皮罗教授

洗澡水的漩涡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洗澡水的漩涡为什么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漩涡的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学习第二、三个事例。

①总结学习第一个事例的具体学习步骤。

②按步骤自主学习第二、三个事例。

③全班交流学习体会,在交流时注意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共同填写上面的表格。

3、了解写法。

这三个事例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可以独立思考,可以同桌小声讨论。

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从具体事例中具体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和学习课文的写法,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对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样一个观点作者用了三个事例来证明它,教学中重点研讨:

1、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

2、三个事例在内容、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句来交流,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获得认识,理解作者的观点。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从而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提高教学效果,形成开放课堂。)

(四)感悟升华,拓展延伸

1、句子研读。

小组交流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进一步体会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①最后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

②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

2、列举从生活中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

鲁班根据荷叶发明了伞。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根据鸟的飞行发明了飞机。

3、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呈现开放状态,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可以广泛的交流。结合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体会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回归整体,从全文角度发现课文的写作思路。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事例,进一步理解问号与真理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笔,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达到学以致用。)

第五篇: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三亚落日的漂亮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说重点

进行朗诵、背诵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品味中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说难点

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来体会课文的意境、作者的情感。

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不同水平的发展,本节课教学,我根据课文的特点,主要采用“朗读指导法”、“情感感悟法”

说学法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在“读”“画”“悟”进行学法指导,加上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三亚的有关图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

作业设计

1、你最喜欢哪些描写落日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再抄下来。

2、背诵课文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我力求体现以下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的美言美景,在理解和体验文本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唤起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根据这些理念,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流程为:

1、默读课文,感受日落画面。在活泼轻快的音乐声中默读课文,看看日落的过程由哪几幅画面组成?估计学生能够找出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雅的跳水员。

2、组织交流,指导朗读。通过“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描写?” 组织学生交流。结合交流,媒体出示相应的画面,再指导学生读出喜爱之情。

3、品味语句,想像体悟。主要抓住太阳的变化、海水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雅的跳水员。

如第3自然段的学习,我是这样进行的.:先理解第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学生不难回答“像孩童”。再进行研读: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估计学生很快就会抓住“红扑扑、抖落、溅出”这些词语体会到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为了让学生体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作者对夕阳的喜爱,我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并结合动作去感受夕阳“孩童”般的快乐形象。再指导朗读,抓住要害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由此体会三亚落日那富有诗意的情景。

学习第4自然段其它两句比喻句时,我也将采用上述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如,我让学生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轻读想像,体会大红灯笼在“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蹦跳的可爱情趣,感受似跳水员“轻快灵敏弹跳入水”的日落情景。

三亚落日的全过程,我紧扣文中三句描写落日的比喻句,引导学生体会三亚落日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并穿插课件中相应画面的播放,通过引导点拨、朗读品味、想象日落时变幻奇异、瑰丽无比的大自然景象,从而深深体会到三亚风光美,在这样饱含诗意的地方看那么美的日落,使学生对作者情不自禁的赞叹“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转化为发自肺腑的感受。

4、图文对照,指导背诵。课的最后,我将留5分钟左右,让学生先理后背,逐段击破,再连段成篇进行背诵练习,以竞赛加星插红旗来激励学生,提高背诵能力。让优雅活泼的日落画面定格在学生脑中,让诗意的文字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感悟理解——品味深化——积累运用之目的,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写作类似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完课文,进入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我设想让学生观察我们这个地方的日出或日落景象,进行一次小练笔,学习作者用丰富的词汇,正确生动的比喻、拟人等写法,进行写作练习,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板书设计

天 空 像孩童 三亚落日 像大红灯笼

像跳水员 大海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出色的老师》是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公平规则”,单元重点是了解公平规则,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及规则意识。为此,本课设计了4个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3.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梗概。

4.引导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懂得用实际行动遵守社会公德。其中目标1、2为重点,目标3、4为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主要采取了创设情境导入法,三个板块教学法,启发设疑,循序渐进,扶放结合法。

三、说学法

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五步教学程序开展教学: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没有规则,任何事情都无法做好。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国家的法律是一种规则,社会公德是一种规则,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规则,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才能有序正常地进行,才会更加和谐、美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强调易错、疑难字形。

(2)指名读课文,初步理解“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3)指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3.小结学法

高年级的学生看到一篇课文,首先要自学字词,概括出文章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找出中心句,引导质疑。

1.浏览课文,画出中心句——“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2.引导质疑:一开始,我就认为那位黑人学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吗?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二)品读课文,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1.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我感情变化的语句,了解变化的原因。

(2)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2.学生分组学习。

3.集体交流,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深入品析、理解课文。

例句(1)“可是,这块手表却在一次晚餐时丢失了,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伤心,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

①理解“魂魄”,明白“丢了魂魄”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理解这块表对我的重要和我丢表后的伤心。

②去掉这句话中“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这半句,和原句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作者把自己伤心之情写得真实、生动的写作方法。

③了解丢失手表如此伤心的原因。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任何时候遵守规则都是一种素养,它比所有的财富都要宝贵。读了《出色的老师》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呢?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拓展阅读《美丽的规则》,继续感悟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1---3。

总之,本节课由于准备仓促,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

说教材: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印度科学家拉曼从地中海轮船上一个小男孩儿的好奇心中得到启示,从而研究出海水是蓝色的原因,并从固体、液体、

气体中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表现了拉曼不断探索,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文中出现的4个会认字和3个会写字,掌握”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源源不断“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了解好奇心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勤学好问的求学观念。

情感与价值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思考“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让好奇心成为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

教学难点:

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人的警示,体会课文中给人启迪和教益的句子。

说教法学法: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我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说教学过程:

要完成本课教学,需要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做好预习,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画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了解好奇心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勤学好问的求学观念,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下面,我重点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出好奇心

上课伊始,我首先回顾了课文:1930年,印度有一位科学家登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他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他就是拉曼。而这项殊荣的获得与地中海轮船上的男孩儿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引导学生总结:是男孩儿的好奇心将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13课《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设计理念:作为第二课时,这样的复习导入,既回顾了课文的内容,又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

二、感悟朗读,体会拉曼的心路历程

为了实现本课“了解好奇心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勤学好问的求学观念”这一教学目标。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既明确了学习目标,又能有效地避免盲目朗读。接着,学生默读课文9—11自然段,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批注感悟,因此,我用课件先出示前半句: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引导学生思考:拉曼回答了男孩的问题,为什么会“愧疚”呢?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基础,可联系上下文理解,是因为“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这一解释是英国大科学家瑞利提出的,而且几乎所有的人也包括拉曼都认可了这一解释。拉曼为自己这样盲目从众,没有像这个男孩儿这样提出“为什么”而愧疚。接着,出示后半句: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发现了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儿那种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的心不禁一震。

教师板书:“已知”中追求“未知”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已知”和“未知”的理解。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助于学生对好奇心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加以理解。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思考:他的心不禁一震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得到结论。这样循序渐进的感悟更加深了学生领悟男孩儿带给拉曼的启示。说明拉曼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个科学家失去了好奇心,将会一事无成。最后,教师强调:此时的拉曼警醒了,他意识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最大的忌讳就是——失去好奇心。出示句子,并让学生齐读: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最大忌讳,即使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科学家,也会因此而变得闭目塞听,止步不前。此处问题的设置与深入探讨,既突破了文章的难点,也给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点警示。

三、研读“拉曼效应”,体会拉曼的科学研究精神

教师过渡:好奇心已成为拉曼继续研究的动力,回到印度后,拉曼开始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他又是如何研究光散射效应呢?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课件引导出示:首先?接着?最后?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分为三层进行总结,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总结拉曼研究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时,语言可能不够简练,小组交流汇报后,这时,教师课件再次显示:首先否定解释接着深入研究最后发现光散射效应。这样连续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拉曼研究的经过和结果。

我还用课件演示了“光散射和折射”,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这类科学知识,有助于他们对难点的突破,突破难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重点,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最后教师让学生思考:拉曼发现了“拉曼效应”,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登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你认为拉曼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最关键的是什么?拉曼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呢?学生有了以上的学习基础,因此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找到了这样总结全文的句子:“永远不要放弃你对‘已知’的好奇心,也许新的发现就在你的‘已知’内的‘未知’中。“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好奇心的作用。我再举例说明科学家失去好奇心带来的后果。

A、约里奥。居里用a粒子轰元素时,发现一种很弱的射线,他没有深究,认为只是一种普通的射线,从而错过了中子的发现。

B、李比希曾经从海藻中提取碘,但提取的母液中总沉淀一层深褐色并具有刺鼻味道的液体,李比希对这种奇怪的现象没有注意,从而错过了溴的发现。后来被法国科学家波拉德发现。

接着,我还设计了让学生“畅所欲言”这一拓展延伸:同学们你还想知道哪些“未知”的科学知识呢?你还想在“已知”中追求哪些“未知”的发现呢?这样的拓展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的题目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用三个具体确凿的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到,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二、说学情

根据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揣摩文章表达的顺序。

3.学习用具体事例有详有略地说明观点的写法。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文所蕴含的道理比较抽象,教学时把握重点,组织学生研究3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深入地理解课文,在比较中阅读,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达到因学文而心有所动,从而明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的深刻道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育学生懂得“只要善于观察,不断解决问题,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道理。

四、教法与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创新精神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3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效的语文课堂。

首先,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如:引读、指读、齐读、对比读,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还给学生,我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圈画、思考、批注、交流、表达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

其次,确立以文中的3个具体事例为研读重点,拨动学生探究的心弦。

再次,诵读感悟,分享阅读体验。

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体会科学家发现、发明过程的艰辛,感受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进而让学生领悟到“?”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举出和本文类似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这些科学家成功的事例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也让学生两次感受到他们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不变的事实——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与此同时,训练学生结合课文进行训练表达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了。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课文。通过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学习文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以及文章有序地描述和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第二课时:

1.交流小练笔。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观点,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注重交流评议。

2.好书推荐《影响孩子一生的'42个故事系列之科学家的故事》中学生理解到的有关内容。

六、教学思路

1.课前观察实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文中三个具体事例涉及到的“洗澡水的漩涡”“睡觉时眼珠的转动”离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观察,获得直接经验。盐酸会使紫罗兰变色以及试纸的酸碱测试可以再课前做实验给学生看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切入课题,理解真理。

课的开始我从学生熟悉的人生格言入手,理解什么是真理,真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阐明真实道理的,指导我们言行的,为我们人生导航的等这样的句子就是真理,就是道理或观点,进而切入课题,告诉学生课题就是一个道理。引导学生说课题,要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说得理直气壮。我想这样要比从课题入手要容易得多,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化了。另外,这样的切入课题和课尾的练笔结合在一起,使整节课的首尾照应形成了一个整体,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任何一个道理都要经过不断发问探索,付出诸多努力才能实现的。

3.检查预习养成积累的习惯

认清词语,纠正字音,同时进行引申和扩展,加深学生对课外词语的积累,如对含有反义词成语以及非四字成语的积累。

4.找出和课文题目意思相近的句子,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都是说理论述的句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把抽象的道理做形象化的理解。因为小学阶段学生接触议论文,不宜在文体知识上作过多的讲解,要少用“论证”“论点”“论据”这类语言。

5.研究事例,说明真理。

文中的3个具体事例,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中的故事,他们的作用是为具体说明作者的观点,即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服务的,因此,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简单概括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然后合作探究,完成表格,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三个事例在内容、写法上的相同点,进而使学生明白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通过读、议、思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发现、发明过程的艰辛,领悟议论文的特点,用具体确凿的事例说明道理拨动心弦。

6.补充事例,拓展延伸。

学习了三个事例,让学生补充说明其他事例(可以是生活中的,可以是其他科学家的故事,可以是课文中学过的),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使他们感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7.读写结合,进行写作训练。(重点放在第二课时)

七、存在的不足

1.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但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2.是教学中我和学生的互动不够,情感不够投入,再引令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方面,不够自如。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5

一、教材简析

《南沙卫士》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12册第六单元的拓展课阅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英雄”,学生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一是要在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和教育,重新理解 “英雄”的真正含义,从而培养学生为国争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本文讲述了驻守在南沙群岛的解放军官兵在岛上遭受的种种困难:高盐、高湿、高温,严重缺乏淡水资源,使人的生理机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与世隔绝的孤独使他们饱受精神上的痛苦。然而,戍守卫士却勇敢顽强地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做斗争,赞扬了他们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追求作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二、教案与课堂教学

1、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学情、智力层次确定本课教学目的要

求和教学重点如下:

(1)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围绕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进一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南沙卫士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的精神和品质,重新认识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围绕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

(2)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南沙卫士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的精神和品质,重新认识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义。

三、教学内容

本次高年级组的献课研究专题是“长文短教”,这篇文章不仅篇幅很长,而且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和理解能力上。因此,在设计和教学时,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读促悟,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以完成填空的方式归纳,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然后,给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自读自悟:

1、围绕缺水,课文具体讲述了哪几个事例?

2、缺水该给战士们带来了哪些困难?

3、面对这些难题,战士们想了哪些办法?体现了战士们怎样的精神品质?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充分地去阅读、研究、探讨,解决这几个问题,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完成之后进行全班交流,七个事例学生找得非常准确,描述也比较完整精练,准确地理解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找重点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感情朗读体会,深刻感悟了战士们高尚的品质。在此基础上,我又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面对何正会的.遗体,大家为什么流眼泪?又为什么用热水给他擦洗身子?

(2)为什么把太阳花定为南沙的礁花?围绕这几个“为什么”,引导孩子们再次快速阅读全文,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句子和关键词语反复朗读感悟,然后和同桌认真交流讨论,并边理解边做批注,同时教师给予适时指导,要求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来准确回答,谈自己的理解、感受,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最后,我让孩子们在读完这篇文章后重新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来给“英雄”下定义,或者说你心目中认为的英雄,孩子们都认真地写了下来,有的孩子写得非常好,理解非常准确深刻,重新定义了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含义,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6

《学弈》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学弈》。

2.教材简析:《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虽与现代文在用词造句、朗读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从小学开始,在学习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的积累基础上,让学生接触一些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很有好处。选编本文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悟了学习方法,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教学要求:

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4.教学重难点:

古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而利用CAI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二、说学情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顺应世界教育人本化的趋势,必须把教育过程本身建构成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本课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

1.利用旧知迁移,游戏激活兴趣。

《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上》,也是成语“专心致志”的来源,利用此处切入点,将学生成语积累作为旧知迁移到古代文言文成语故事这一新知上,利用成语游戏开课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的欲望,形成学习的.动力。

3.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创设情境,发挥想象,鼓励创新。

学生在轻松愉悦、活跃自主的氛围中,读通、读懂了课文,接下来是明理的环节,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学弈经验总结会”,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再次推向高潮。而接下来的孟子讲学这一情境的创设也改变了以往朗读评评点点的传统模式,将学生直接引入学习、朗读的氛围中,达到身临其境,忘我境界。

5.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中养成学习习惯。

三、说教法

读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读,这与本课教学重点不谋而合,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该方法导语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游戏激趣法、创设情境法也是本课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读式教学法”的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1.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游戏激趣法和旧知迁移法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达到兴奋点,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将旧知成语与新知文言文成语故事相结合,从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读通,整体感悟文章大意。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感受教师的范读,从而领悟文言文的特点,进行体会交流,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3.读懂,根据注释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下位寻找伙伴,自由组合,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汇报合作成果的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以简驱繁,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这也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

4.吟诵,创设情境,体情悟道,熟读成诵。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法,共创设了“学弈经验总结会”“孟子讲学”两个情境,前者的创设主要意图在明理,其中创造性问题――――在经验总结会上师徒三人会说些什么,你们作为嘉宾能联系实际说说吗?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体情悟道自然不刻意。后者的创设为学生的诵读提供了空间,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身临其境,熟读成诵,改变了传统的评读僵局,促进了朗读、诵读指导的效率,积累了语言。

5.拓展,课内外延伸积累。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推荐文言文成语故事以及搜索文言文的网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样首尾呼应,成语贯穿始末,体现了“大语文”观。

六、说板书

学弈

专心致志

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寓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7

《最大的麦穗》是本册书第五单元一篇精美的哲理散文,讲述了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麦地里找一颗最大的麦穗,从中引导弟子们悟出了“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追求,但必须实实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机遇”的道理。

我们教研组就“借事喻理”这一主题,在课堂中应如何指导高效阅读进行了深入的研讨。首先我们认为本文的结构很清晰。阅读理解借事喻理类的文章,我们要关注两个重点:一是把握事件,二是领悟道理。就本文来看,只要孩子稍稍用心预习,就能概括出事情的主要经过,并且找到在结尾点明的哲理,六年级的孩子,这点发现能力还是有的。那我们还教什么?然后我们又思考,虽然课文中的故事清晰易懂,但是故事中所揭示的哲学道理抽象、难懂,我们可以用什么好方法来启发学生感悟?

针对这些教学疑惑,我们决定先从高效阅读指导入手,提高课内阅读的效率。我们在进行了一篇高效阅读练习的前测后,带领学生梳理了准确概括事件内容的好方法。然后针对总结道理不完整的现象,借助,“比较法”确定文章中的主要道理。

至此,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能借助比喻句,结合课文内容,领悟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体验,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自己的收获或感悟。

针对高效阅读的训练效果,我们运用本学期我校研究的教学五模块,对《最大的麦穗》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一、培养兴趣,激发动机

在本环节中借助学生对人物的资料查找,引发学生对走近人物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为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设计了请同学们根据本类文章的.学习方法“归纳内容,理顺关系;根据结果,确定重点;通过比较,领悟道理”,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首先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组内学习成果,按照解决了的和没解决的顺序,确定出本课的学习重点。

1、归纳内容,理顺关系。概括主要内容后,交流到本文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苏格拉底让弟子完成他的一个要求。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提出的要求是“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请同学想象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读读这句话,初步感悟人物用意。

2、根据结果,确定重点。结果是弟子们两手空空,为什么是这样?我们重点学习他们是怎样寻找的?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引导学生从“埋头”“摇头”“随手扔掉”等动作描写中体会出他们是很认真,但他们举棋不定、目光短浅,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3、通过比较,领悟道理。苏格拉底想告诉弟子们什么道理?这里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苏格拉底的话,“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这里的分号表示后一个句子有转折之意,要指导学生读出人物情感,以及苏格拉底这样做的用意。

而根据老师的做法和指导,弟子们悟出了这样的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段话是全文的重点句子,也是学生理解上的瓶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几处比喻,如“麦地”“最大的一穗”“麦穗”“眼前的一穗”分别指的是我们的人生、树立的理想和眼前的、能实现理想的机遇,体会分号前后表示遇到机会不同表现对导致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明白:我们的人生要有远大的理想,但在在实现梦想的机会面前,要有敏锐的判断力,不要犹豫不决或者轻易地放弃机会;总以为机会还有很多,最后可能就会两手空空,一事无成。

四、交流分享,学会方法

在这一模块里,我们想让学生在感悟道理之余,谈谈课文所学对自己实际生活的启迪。我们设计了,“如果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劝告他呢?”顺势引入练习模块。

五、科学练习,提高效率

看来大家都学到苏格拉底的精髓了,说话都颇有一番哲学意味,那我们也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写一写吧!

出示小练笔要求:

使用比喻手法写一写:

1、精彩纷呈的运动会结束了,赛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季郊野,万木吐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刚刚举行过运动会和春游,这些活动中一定有让你印象深刻的经历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悟呢?你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生活中其他经历给你带来的人生体验。如果能用上表示不同角度、或者表示对比表现的“分号”就更好了。5分钟练笔后全班交流,相互评议。

读写结合点渗透比喻这种写法,比较符合借事喻理的写作指导。

以上就是我们在“借事喻理”专题下,高效精读与阅读教学如何结合的一点思考,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同仁予以指出,愿大家都能“生本高效课堂”研究中有所收获。谢谢!

高效阅读在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及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教研组近年来也在学校的引领下,围绕高效阅读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效阅读与“课堂研究”相结合;

课堂研究是教育的立足之本,以学生的发展为重,是现今课堂是否高效的至高标准。我们以高效阅读为契机,研究生本课堂,重在构建高效课堂。

2、高效阅读与“策略研究”相结合;

我们秉承科研立校的理念,在运用高效阅读的理论指导时,还能结合“生本课堂策略”,探索高效阅读的研究策略,重在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3、高效阅读与“三大工程”相结合;

我们会利用每天8点开始的“早读工程”,对学生进行眼脑机能训练、阅读检测或是高效精度方法的指导。我们还结合“家读工程”,调动亲子阅读积极性,注重家校合作,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4、高效阅读与“专题阅读”相结合;

高效阅读训练在我们合理的时间利用下,没有成为我们的工作负担,它对我们的课内阅读教学有了很大帮助。本学期我们已结合本册课文,开展了“借景抒情类”“写人励志类”“状物传情类”的专题研究,林老师展示的是“借事喻理类”的阅读方法研究,围绕专题研究,学生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5、高效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有了专题阅读训练作依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以提升,迁移课内领悟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下面我着重以同为“借事喻理”的《最大的麦穗》一文为例介绍我们高年级高效精读是如何和课内阅读结合的。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期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教学方法独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本文的学习就是要学生学习课文中独特的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因此,学习本篇课文,学生能很快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本文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的已有经验是一种“冲突”:首先从视觉上看,怀特森老师别具一格的科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从心理认同上看,他们没想到怀特森老师会“糊弄”自己的学生,这让他们的心里或多或少会有些疑惑;从思维方式上理解,小学时期的大多数孩子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信徒,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怀疑教师和教科书上说的,因此本文对他们多年来形成的一种定势思维方式是一种挑战。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强调、教训、驳倒”等11个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体会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体会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是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结合六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我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的线索进行教学。读找重点词句,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和想象,在情感中感悟,体会怀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教学方法。认识到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能力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充分地将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讨、情景模拟等方式展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谈谈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导入新课到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齐读课题。

二、交流展示预习成果 。

1、读读记记词语。

2、简单叙述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对比感受最好的老师。

(一)学习1——4自然段感受坏老师形象。

1、快速浏览1——4段,勾画出中心句。怀特森是怎样一位老师。

2、再细读1——4段,找找出人意料的举动,体会一下怀特森是怎样的老师。

学生在朗读、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感受怀特森出人意料的举动和坏老师形象。

学生交流。

(二)学习5——8自然段,通过对比,感受怀特森先生的好老师形象。

1、出示阅读提示,喜欢的方式读,勾画依据,然后出声读一读。

2、师生辩论方式体会怀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感受最好老师的形象。

师:毛猬兽是他编出来,竟然用胡编乱造的信息个学生上课,这就是一个骗子老师。

生: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师:怀特森根本不理会我们的心情,他就是一个冷血的老师。

生: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师:明明是他编造出来的错误信息害我们得了零分,还要将这个零分记入成绩报告单。他太过分了。

生:他是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④师:科学课对我们来说成了一种冒险,让学生每天上课都胆战心惊,这算哪门子老师?

生:然而,正是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⑤还有一位朋友和我的观点一致,他说:“他怎么能够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生:我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并告诉他:‘“不,你的看法错了。

3、教师引领学生再读课文“最好老师”依据的句段。

4、补充聂利推翻小学教材常识的资料,帮学生理解独立思考、具有怀疑精神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总结收获。

1、独立思考,写写对怀特森先生的评价。

(小练笔,让学生静下心来理解怀特森出人意料的举动和良苦用心,同时也尝试独立思考,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2、交流评价。

3、课堂小结。

这一课在写法有一个特点,一事一议。比如:《学弈》《两小儿辩日》《顶碗少年》等。在写作中可以借鉴。

说板书:

我最好的老师

怀特森先生

独立思考

怀疑的能力

一事一议

说反思: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里的一则文言文。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课文写得有趣生动,学生喜读易学。

二、说教法

对于本文学习,我主要采用了学生多读理解、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适当点拨、讲解,不逐字逐句地串讲、对译。教学时,由问题入手,层层深入,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重视熟读能诵,读出古文的韵味,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学古文的兴趣。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求知,快乐地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引用经典,导入新课。

1、温故旧知识,了解孔子。

2、读孔子名言。

3、释题。用辩组词,弄清楚辩论者是谁,辩论的话题是什么?从课题明白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朗读,注意听清句子的停顿,朗读的节奏。

2、自由朗读,读通,读出韵味。

3、老师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价。

4、老师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2、学生交流,老师点拨。

3、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的'什么问题。

4、两个小孩的理由各是什么?

5、让学生上台辩论,读出辩论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

7、评价课文中的人物。

8、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9、读孔子名言。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我设计了少而精的板书语言,使古文内容更为清晰。

25 两小儿辩日

日始出 日中

一儿近大 远小 善于观察

一儿 远凉近热

孔子 不能决 实事求是

辩论太阳

理由

小儿甲

中午

早上

远小近大(大小)

善于观察

小儿乙

早上

中午

远冷近热(温度)

不能决

实事求是

(一样)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0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命奏鸣曲》,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法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板书设计分析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生命奏鸣曲》是选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说明文,本单元以歌颂生命的文章为主。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可以体会语言特色,感受生命的伟大,激发学生珍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说过: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所以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与发展,从三个维度出发,通识结合本单元教学说明,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①能感情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了解人体各器官的作用,从而掌握人体机能。明确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

②体会学习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及总分总的写作顺序。 ③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努力释放生命的光辉。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

4.课时安排:1课时

5.教辅手段: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说明文在小语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作为一种常用文体,在高年段的各册教材中均有出现。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说明文的步骤方法。本课结构清晰,语言特点鲜明,故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理清思路入手,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说明的内容及方法,完成教学的重点,并通过探究性学习,深入体会并学习文章的语言特点,以突破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法分析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文本的教材特点,我决定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

1.朗读法

汉朝学者董遇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说明文难就难在学生无法明确说明文的结构及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学生自读,教师带读的方式来深入感知文本,体会课文的结构方法,赏析品味文中的严谨而优美的语言。

2.讨论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出疑惑,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并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本文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设计,我的教学思路是:课题导入,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初步学习课文生字词,划分段落,梳理文意,再深入探究,进行知识的扩展迁移,最后小结本文的大意及说明方法,实践提高。 具体教学环节是: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奏鸣曲”的含义,并引申四年级学过的《月光曲》来进入本课的教学。

(二)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及含义。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意思,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

3、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生命奏鸣曲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

(三)梳理文意

1、根据学生对“生命奏鸣曲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引出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2、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结构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并试述段落大意。

(四)深入探究

1、分析文章的体裁。

2、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重点描写的几种器官,几种器官分别担任乐队中的什么角色,梳理文章。

3、请学生起来扮演器官,并分别发出健康时(乐音)和不健康时的声音(噪音)。

4、梳理课文,提问学生“生命奏鸣曲在什么时候最好听?什么时候不好听?什么时候停止?”

5、分析课文用到的说明方法。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以奏鸣曲作比喻,描写各种生命活动的说明文。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生命奏鸣曲会随着我们的健康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倡导学生珍惜生命,充实生活。

(六)作业布置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作业少而精,并且具有启发性,能充分展示学生通过学习本课所掌握的`技巧和体会的文本特点和意蕴。因此,我对本课的作业设计如下:

1、运用文中的说明方法就你感兴趣的事物写一篇一百五十字的小短文。

总结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符,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生命奏鸣曲的神奇,还感悟到了珍惜生命的生活态度。分析过程中,学生愉快地合作学习,多角度地开展思维活动,并且学会了辩证地看待问题,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自我感悟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五、板书设计分析

板书力求体现本文的写作特色和主要内容,简洁明了,是增强语文教学中直

观因素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个板书主要体现文章脉络,直观形象。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我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课文结构简单、富有情趣,但蕴含的科学精神比较抽象。

学习目标和评价策略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的学习目标和教材的特点,以及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四条学习目标和评价策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通过教师倾听、观察纠正, 目标达成度为95%。

2、能概括课文内容。通过教师倾听、评价、点拨,使 85%的学生能达成目标。

3、能说出怀特森先生为什么是最好的老师;体会一个人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观察、倾听,使 80%的学生能达成目标。

4、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通过师生倾听、点拨引领,使70%以上的学生达成目标。

教学学法:

在教学中我采用阅读批画、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为了课堂上交流得更加充分,我让学生根据“课前链接语”预习课文,并阅读关于怀疑、创新精神的故事。

教学预设

下面我详细地说一说我的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明确任务

1、谈话导入

我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导入,先请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的共鸣,再顺势引入课题。

2、检查预习

这篇课文学生已经提前预习过了,为了强学生预习的成就感,引领学生学会预习。我会这样检查: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给自己画一颗星,能结合“链接语”思考的给自己画一颗星。搜集阅读故事的给自己画一颗星。得到三颗星的同学请举手。多好呀!为自己鼓掌!

3、接着从*号入手,带领学生阅读“链接语”,明确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请画出相关的语句,在空白处批上自己的体会。

(3)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共同学习交流反馈

1、检查词语

编造 强调 教训 驳倒 论证 权威 糊弄

出人意料 目瞪口呆 饶有趣味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字词的自学能力,但仍有学生囫囵吞枣,我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彻底落实“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标,如果出现读错的字词,我会让学生翻翻字典,树立使用工具书的'意识。在此落实目标1

2、概括课文内容。在指名说的基础上采访学生说出概括课文的方法,教师相机总结:“一事一议”的文章, 要抓住人物、事件、结果(板书:人物、事件、结果)进行概括。学习规律性需要老师的梳理和总结,这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真正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此落实学习目标2。

3、重点交流怀特森为什么是最好的老师?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针对这个问题,课文中有三处比较明显的语句,如果学生说出这个句子:

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我就这样引导:这个同学眼力非常好,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总起句。你认为他的“好”表现在哪里?(教学方法独特)你看,他又抓住了关键的词语来谈,多会学习呀!怀特森先生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板书:出人意料)怀特森先生做了哪些让人想不到的事情呢?快速默读课文的1-5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学生发现“我得了零分---全班得了零分---老师故意编造内容---还把成绩登在了成绩册上”是递进的关系。我再创设这样一个情景通过朗读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要是你的老师也编造内容来上课,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认真地按照老师教的去答题,却拿到了打满红叉的试卷,心情又会怎样?你会怎么做?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在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价的基础上读出作者满腹的不解。

如果学生说出这样的话:

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我就抓住“迷信”一词理解,追问:怀特森先生不要我们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板书)那么他要我们怎么做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

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孩子们,这就是怀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面对我们不解的眼神,他会说——面对我们的质疑,他会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是因为有很多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人,才带动人类逐渐摆脱愚昧,逐渐接近真理。请快速阅读这个故事《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谈谈你的感受。这样的人你还知道有谁?给大家讲一讲。情在读中感,理在读中悟。就在这咀嚼词句中、在朗读感悟中、在拓展阅读中体会了怀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在此落实目标3

如果学生找出了这样的句子:

正是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我就引导学生对比前后学习方式的不同,再重点抓住“冒险”一次评价怀特森先生的课堂和他这个人。借机解决第三个问题。在此落实学习目标3。

三、回首往事 诉说真情

在此我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怀特森的学生,长大之后成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给怀特森老师写几句话。写作往往是有感而发,此时学生对怀特森先生已经有了一个全面地认识,和作者、文本产生了共鸣,借机不仅可以抒发情感,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学习表达阅读推荐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一事一议”(板书:一理)的文章,那么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呢?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秘密。文章的最后一段非常有特点,我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去掉,再一次体会作者对怀特森先生的赞扬,体会留白的意味深长。每篇课文都是写作的范本,写作的秘密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

最后我给学生推荐阅读《科学的故事》。课外阅读是课堂的延续和拓展,借助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阅读推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此落实学习目标4。

板书设计

21* 我最好的老师

人物 事件 结果 一事

不要迷信书本 也不要迷信权威 一理

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

这一板书的设计,遵循课文的表达方法,就是希望学生从中把握文章的脉络,领会“一事一理”文章的写作方法。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是本组课文“人生领悟”中的最后一篇,我将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通过完成图表,读读,议议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因此,我将随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学法归纳总结。通过其他几篇课文的内容总结,明白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其次,我还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及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再次,我将充分利用文前的导读和文后的阅读链接,让生长阅读前明确阅读任务,阅读后,在课文链接的指导下,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一)、从导语入手,明确阅读要求

1、板书课题《手指》,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正如单元导言所说,平凡的事物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2、引导全班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①五个手指各有什么特点,②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3、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学生自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表格。

1、检查读书情况,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用“首先 接着最后”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找出文中的总起句。

4、本文章表达方法上与其他几篇课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5、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完成表格。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长文短教,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集体反馈,深入探究,体会写法

1、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师适当引导。

2、师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表现手法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从表格中的“吃苦”,“窈窕”,“秀丽,样子可爱“等词语体会文中拟人化的手法。)

通过观察表格,体会出文中的对比手法

(长处——短处,五指之间的不同特点对比着来写)

3、作者说:“却无爱憎在其中”,真的没有爱憎倾向吗?谈谈不同的看法。

如果你是五指中的一员,你愿意做哪一个手指,为什么?以此来发散生动思维、活跃他们的思想。

(在此过程中,注重个性的理解,随机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窈窕,堂皇,养尊处优”的意思。)

4、教师导读:是呀,正如作者所说——(屏幕出示) “手指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美丑之分了。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师创设情境:一天,五指发生了矛盾,他们为什么会发生矛盾?结果又怎样呢?请你也仿照本文拟人的手法来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让人从中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

(这既是对全文写法的练习,也是让生从写作中加强人生感悟,明白本文的写作意图,这也将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五)、总结课文:引读阅读链接,是的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起来力量就会更强,就是丰子恺先生从手指上得到启示。有位诗人又是这么赞美手的!齐读阅读链接。丰富对手的理解

①齐读最后一自然段,②师小结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3

一、分析教材

《夸父逐日》是语文出版社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神话与传说,其中既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又有外国著名的传说。学生阅读这些作品,能深切的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在大胆、丰富的想象中,来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还能感受到神话与传说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夸父逐日》是一篇文言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课文讲的是巨人夸父立志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这篇神话故事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反映了远古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二、分析学生

这篇神话由于充满幻想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比较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品味,容易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在以往的生活或阅读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以各种方式接触过这个神话,学生读懂课文肯定问题不大。但这毕竟是一篇用古文写成的文章,而在此之前学生也仅仅只学过三篇这样的课文,这样的语言对没有任何古汉语基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的.,因此,如何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和培养小学生对古文阅读的兴趣,以及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将成为本节课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

三、确定目标基于以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并结合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了本节课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本课的两个生字,了解课文的内容。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思想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感受绚丽多彩的神话世界,体会先民们渴望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生结合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进而读懂文本。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夸父的英雄形象和精神力量,并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

四、教法学法

执教本节课,在总体思路上,我打算以读为突破口,并贯穿整节课始终,然后结合文本中的重点字词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通过想象走进文本、丰富文本、感悟文本、升华文本,把想象作为一个沟通文本内容和文本精神内涵的桥梁,而想象则正是小学生最擅长也最愿意做的事情,只要老师能够适时、合理的创设情境,其余的一切便会水到渠成。因此,在本节课上,我将主要采用谈话法、朗读法、创设情境法、讨论探究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和”因此,学生选择也很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在本节课上将主要以读悟法、圈点法、想象法等自主学习的方式为主,并且协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将贯穿整个课堂。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4

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学步》。从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是每个孩子成长必然经过的阶段,学语是交流的开始而学步则是行走的开始,更是人生的起步。著名散文家赵丽宏先生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方法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最后一个主题单元“告别童年”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包括《我们上路了》、《学步》、《在学校的最后一天》和《童年的朋友》。本课是一篇励志性课文,通过记叙作者看着自己的孩子学步时摇晃、踉跄和摔倒的情景,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走好人生道路时的嘱咐和期望。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用第一人称对人说话的写作方法。品读重点词、句、段,在朗读过程中,能比较准确的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能结合文章体会“学步(寻路)”和“人生”的内在联系,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

3、情感目标:

激励学生要不畏艰险,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

1、品读重点的词、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悟不畏艰险,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走好人生旅途的哲理。 教学难点:

体会“学步(寻路)”与“人生”的内在联系,感悟文章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些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独立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说学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学步》是一篇讲读课文,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所以我采用了“自读——问答——交流”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自读并就相关问题进行师生问答,学生间互帮互助通过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五、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

教学课时:一课时

1、新课导入

同学们,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现在大家想想自己这些年来走过的每一步是不是有坎坷也有快乐,但你们一定不记得自己最初蹒跚学步时的样子了,人生的第一步对大家意义重大,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学步》,重温童年的起始。

2、作者简介

3、整体感知及课内检测

(1)让学生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及相关成语的理解

(2)把握本课的故事梗概

(3)学习本课的叙述方法及特点

4、品读感悟

将全文分为三大部分,通过师生相互问答品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部分重点体会儿子最初学步时,父亲的激动、欣喜的心理和儿子的兴奋、紧张的感情,初步感知学步对人生的重大意义。过渡到第二部分,从另一个方面体会学步中付出的代价和留下的纪念,深入体会父亲对儿子博大深沉的爱。留下的纪念是本文要突破的重点,通过教师的创设情境,引导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谈读书的体会,让学生感受到学步给我们留下的纪念是从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的勇气以及面对坎坷道路时乐此不疲的毅力。最后一部分是父亲对儿子成长之路的殷切嘱咐,引导学生理解“学步”与“人生”的内在联系,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感受联系自身成长经历,加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并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自己人生道路上不失学步时的勇气和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要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

5、课后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赵丽宏老师走进了童年,与他儿子一道,回忆了儿时那令人自豪、兴奋的一幕。人生亦如学步,只有迈步,才能成长,在父亲的眼中儿子学步的意义就在于开始迈上漫长的人生之旅。这最初的几步,涵盖着父母的欣喜与担忧,这最初的几步,饱含着父母对我们的美好期望与祝愿,这最初的几步,对于我们来说有非常重要的人生意义!人生道路是坎坷的,我们应该鼓励自己像学步那样有冲劲、有勇气、有信心,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让我们把父亲的寄语留在心中!

6、巩固练习

7、作业

回忆自己成长经历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和坎坷,是如何对待的?写一个小片断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5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第16课《匆匆》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和学法、设计理念、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失的踪迹。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和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比拟性描写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

本文是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要求在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朗读品味时间是怎样匆匆而逝的,感受语言美。

难点是让学生在读中体味作者浓郁的情感,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五、教法和学法:

为了摆正教学中教师“导”的位置,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朗读探究法、品词析句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读写迁移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学习方法。

六、设计理念:

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七、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八、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激趣导入-初读课文-品读感悟-诵读积累-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激趣导入,引出“时光匆匆”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课的开始我注意营造氛围,播放“冬去春来”的轻音乐,围绕中心,以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导入,直奔主题,明确学习的方向,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再而创设机会让学生汇报关于朱自清的资料,给学生提供施展能力的平台,激发学生收集材料的兴趣,从而有效地落实了这学期的一项重点训练——注意收集有关资料的同时,使全体学生对朱自清生平有个初步认识,这为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垫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问自答,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习方法;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最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学生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围绕“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展开叙述。这样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第三步、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2、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下面从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

(1)析文品赏。(出示课件)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以读的多种方式自主触摸文本,如:师生合作读,学生个性朗读,变序改成小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在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读中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在读中培养了语感。

(2)品词析句。(出示课件)

这里的设计让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比比、议议来理解课文内容。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仿写句子。(出示课件)

这个环节由读引入写,因为教学中不仅注重读的指导,还要进行写的训练。这里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句式的运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处,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教师的点拨下明晰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这样既锻炼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4)感受追问。(出示课件)

这部分着重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

教师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然后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让学生了解朱自清一生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的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实现难点的突破。

(5)首尾呼应。(出示课件)

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

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开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自己联系到他人……积极拓展他们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并让学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就要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

第四步、诵读积累,领悟“时光匆匆”

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熟,甚至能够背诵。“读”是研究的过程,“诵”是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语言。

第五步、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宽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作业: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查询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作业的布置是有层次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九、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我设计板书的根本思路是为了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课文。

下载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树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树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清理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清理 第一单元 单元要点:了解神话传说,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大胆、丰富的想象,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说课稿

    《匆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要说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16课《匆匆》。《匆匆》是现代着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

    六年级语文下册《夸父逐日》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下册《夸父逐日》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下册《夸父逐日》说课稿1 一、分析教材《夸父逐日》是语文出版社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神......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1 【说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本次作文讲评课的内容是《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习作要求是: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种植......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文言文二则》是两篇文言文。《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1 我参加了镇江市第四轮市属中学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复赛初中组语文学科的说课比赛,比赛要说的课文是《斑羚飞渡》,说完后觉得很有......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单一元知识树说课稿(定稿)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树研说稿 新世纪私立学校 丁丹秋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新世纪私立学校初中部的一名语文老师,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是八年级下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