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稿十大禁忌

时间:2019-05-14 18:2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领导讲话稿十大禁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领导讲话稿十大禁忌》。

第一篇:领导讲话稿十大禁忌

秘书二室“一周一篇” 推荐学习文章之二十七(2008年10月6日)

领导讲话稿的禁忌

长期以来,在我们党的工作中(包括讲话中)出现了一些令人难以容忍的形式主义倾向,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讲话中称之为“党八股”,并指出“党八股”是党和政府工作中最不良的倾向之一。时至今日,党八股并没有像毛泽东所预言的“被彻底抛弃”,党八股的八条罪状,如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等毛病,仍不少见,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克服形式主义的文风。领导讲话稿有哪些忌讳?要戒除哪些不良的东西?主要的可以概括为下列几条:忌平淡无趣、忌空话套语、忌烦冗啰唆、忌贪大求全、忌雷同重复、忌肤浅苍白、忌僵化死板,忌散乱离题,忌粗疏差错。

一、忌平淡无趣

平淡是指观点平淡,语言平淡,通篇一般化,使人听后感到没有解决什么问题。表现在:一是材料的组织和运用比较平淡,此种情况往往是观点加例子,就事论事,讲表层的 情况,没有由表及里地深刻分析综合,缺少层次性与立体感。二是气势平淡,通篇一个劲头、一个节奏,没有轻重缓急,缺少波澜起伏,抓不住听众的心。三是语言平淡,像一碗白开水,没趣没味,缺少鼓动性,叫人听了打不起精神来。

一篇好的讲话稿,听了以后可以使人记住重要的观点和精彩的语言。像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演讲中的“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就使人印象深刻。如果讲话语言平平淡淡,使人听起来“一般化”,在脑子里打不上“烙印”,难以给人留下值得回味的东西,就很难打动人、启发人。

文章平平淡淡无人看,讲话平平淡淡没人听。讲话平淡、一般化,缘于立意不好和语言不新。如果就事论事,立意就显得肤浅。只有在深入理解事实材料的基础上,作总的概括和量化分析,从概括分析中认识事物的基本性质和现状,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挖掘,在事实与观点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才能提炼出新颖的主旨来,从而给人更深的认识、更深的体会,从而更能打动人、启发人,增强讲话的感染力。呆板、枯燥的语言会令人生厌、昏昏欲睡。要使语言打上烙印,就要提示本质、一语中的,就要有特点、个性化,就要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果没有新鲜的词汇,语言就显得平淡。只有不断积累丰富、新鲜的知识,并有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写出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新颖别致的讲话稿来,从而给听众新的感觉,新的感受,激发听众的兴趣,增强讲话的吸引力。讲话稿平淡无趣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论述也浮在表面。二是缺乏对当地情况的具体分析,照抄照搬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没有较强的针对性。三是缺乏对观点、语言的提炼。

二、忌空话套语

空话太多,或只有观点,没有论证,或只有原则要求,没有具体要求、具体措施,没有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要部署某一项工作,但使听众听后仍然搞不清楚要怎样做这项工作,或者没有讲出激励、约束措施,使人感到该项工作做与不做、做好与做不好没有什么差别。避免空话、套话的主要方法:一是要看“实”的东西有没有。如领导层并未对开展某项工作进行缜密的研究,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仓促上阵动员,撰稿人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种情况下,撰稿人应该积极发挥其参谋助手的作用,建议和帮助领导进行这方面的谋划。二是“实”的东西已经有了,撰稿人能否写进去。这就要谋篇布局和选用材料上下工夫,要朝“写实”的方向努力,要多用“实”的材料,不仅要充分反映领导的具体思路,还要加以补充和完善。

讲话稿写得空、不实,原因很多。一是懒。写空话、套话最省劲,可以不费力,东抄西凑就能成章。写实话,需要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综合情况,颇费脑子。二是怕。担心没有本本,没有标准的说法,领导通不过,甚至 有可能被说成是态度问题。三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硬要写。平时不注意学习,不积累材料,不到基层了解情况,一布置任务就急忙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不空才怪。四是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虽然也掌握了一些事实,但还没有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就大发议论,把自己的一知半解当做真知灼见,引申发挥,讲一大套所谓的“理论”,结果把一些实在的内容,也淹没在空洞的议论之中。解决的办法:一是端正思想态度,树立良好作风。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实话实说。三是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解情况。四是加强学习,增强写作能力。

三、忌烦冗啰唆

烦冗,即动辄洋洋万言,啰里啰唆,拖泥带水,短话长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节奏都在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提出“戒长倡短”的要求。在这方面,也要学习毛泽东,他的名篇《为人民服务》只有800多字,里边讲了许多名言;他在1957年接见团的三大代表时的讲话只有143字,其中就讲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的警句。

造成讲话稿篇幅长的原因,从领导的角度看,一个重要原因是以会议时间和讲话篇幅的长短来衡量对某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一些领导同志看来,开长会就是很重视,开短会就是不太重视;话讲短了,便显得没水平,有失领导的身 份。所以有的领导在审定别人代拟的讲话稿时,第一个标准便是看写得多少,倘若写了厚厚的一摞,他一看便说:“不错,写得不少。”从撰稿人的角度看,也存在一种贪大求全的思想,有的也认为内容多、篇幅长,才能显示自己的才华。有的人写东西有“无三不成文”的习惯,有时候,其实只有一两点新一点的思想,为了敷衍成篇,硬拼凑出三四层意思来,出现生拉硬扯的现象。把一些可写可不写的话也写进去,面面俱到,不但文字冗长,而且容易把新鲜和重要的思想,淹没在一般化的东西里面。

其实,讲话篇的篇幅长短与材料取舍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必须用主题去统率材料,用材料去表现主题。凡是与主题关系密切的,能有力地说明、烘托、突出主题的就选用;凡是与主题关系不大,不能很好地反映主题的材料就要舍弃。切实做到宁缺毋滥,舍得忍痛割爱。少说废话的道理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讲话一定要选择那些能反映观点、支持观点的材料,力求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四、忌贪大求全

忌贪大求全,就是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像开中药铺似的。早在5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写文章,做演说,著书,写报告,第一是大壹贰叁肆,第二是小一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还有大ABCD,小abcd,还有阿拉伯数字,多得很!“现在许多同志津津有味于这个开”中药铺的方法,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形式主义的方法。”现在这种毛病仍然存在。有的讲话稿过分追求完整、系统、生怕不全面,生怕分量不够,常常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系列化、集团化。分析一个问题的成因时,也是一二三四五六七,条分缕析,不厌其细。看上去很全面,很有条理,实际上是臃肿、散乱,无重点,结果不仅拉长了讲话稿的篇幅,而且使真正重要的内容淹没在无关紧要的文字中,不能展开来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既是抓工作的艺术,也是写好讲话稿的基本要求。一篇讲话稿的容量总是有限的,想把每个问题都讲得或写得很充分、很新颖,是难以做到的,能在几个问题或几个观点上有所突破,讲出点新意来,给人以较大的启发,就很不错了。所以,除了总结性讲话稿外,一般的讲话稿写作不要把面铺得太宽,要抓住当前最需要强调、最需要解决和最需要回答的问题来写。

解决的办法,首先安排文字材料的框架结构,要从实际出发,该复杂则复杂,该简单则简单,不能认为篇幅大、条条多,材料才有分量,才以体现水平。其次,要紧紧抓住本质、抓住要害,抓住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从一点进入,向纵深开掘、拓展,这样的材料才会有深度。再次,无论是向纵向还是横向阐发问题,都要高度集中。能三个问题说清楚的,就不写四个问题;能四个问题说清楚的,就不写五六个问题。每个问题,也不一定非要再搞成几条。切忌搞“三三制”之类的模式。

五、忌雷同重复

忌雷同重复,就是忌照搬照抄,千人一面,没有个人特点和风格。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貌相同。雷同的讲话稿,没有新鲜的东西,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相脱离,缺少针对性和指导性。造成雷同的原因很多,有的可能是写讲话稿的新手,模仿别人写的;有的是怕动脑、图省事,不愿下工夫去琢磨,担心“创新”弄不好到领导那里通不过;更多的是照搬上级或过去的文件、讲话,甚至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比如内容,有时省、市、县三级领导人对同一项工作的讲话竟如出一辙,除了把“我省”改为“我市”、把“我市”改为“我县”之外,差不多全盘照搬。比如结尾,写来写去都是那么几句老话。如“回顾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让我们在……领导下,在……指导下,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而奋斗!”

讲话稿写作如同材料“加工厂”,每天都在加工制造,要写出一篇有见地、有新意、能吸引人的讲话稿确实不易,有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必须始终保持一种创新热情,提高创新能力,力求使讲话稿有新鲜的东西。首先要对自己写的东西多问几个为什么,勇于否定自己;经常关注和研究新形势、新动态、新情况、新问题,在“新”字上下工夫,从“新”中求异,做到选用的材料新、概括的观点新、总结的经验新、提出的要求新、探索的规律新,使人听了能受到新的启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反复比较,从老问题找出新的角度,从旧中 求新,“旧题新作”分析新的情况,说出新的认识,拿出新的办法。要达到这些,一是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有较强的敏锐性、观察力,有较高分析认识问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迅速辨别新旧,判断是非,作出反应,提出见解。二是要有创新精神,敢碰书本上写过的、文件上规定过的、领导人讲过的、多数人公认的问题,也要敢于提出别人未曾提出过的见解。三是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分析比较能力。

六、忌肤浅苍白

忌肤浅苍白就是忌说理肤浅,苍白无力,没有震撼力。主要表现为:一是硬,“骨头”挺硬,“肉”不太多,“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尤其是一说到理直气壮,面孔就板起来了,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要求”。二是旧,对大家都明白的浅显的道理,翻来覆去地讲,就像一大锅不放油盐的萝卜青菜,炒来炒去,没有滋味。三是浅,材料开掘不深,事理分析不透,内容空泛,浮皮潦草,缺乏启发性和感召力。如在阐明一个观点时,常常绕来绕去打“外围”仗,净是一些大话、空话、套话、老话,深处的东西触不到、点不透。

我们说浅、给人印象不深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撰稿人站立点不够高,视野不够开阔,特别是理论功底不够厚实。二是思想有顾虑,不敢创新,该放开的没有放开,该深入的没有深入,写得很拘谨。

精彩的讲话会产生震撼力,拨动人的心弦,给人以深刻 的教育和启迪,引导人们向更高更深的层次思考问题。为此,撰稿人必须站在思想理论的制高点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辩证地分析事物蕴涵的深刻思想和警世哲理。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去思考,从革命的思想宝库中汲取营养。还要采取由浅入深、层层剖析的方法。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和撰稿人加强学习,学习科学理论,学习报刊社论、言论、评论员文章、权威人士论坛、杂文等,学习一些法律、经济、心理、历史、文学、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业务知识。

七、忌僵化死板

领导讲话稿有一定的写作法则和规律,按照一定的规范格式来写是有必要的,但只是外在格式的统一规范,不应把讲话稿写作模式化、程式化,因为一成不变的程式会把人们捆得死死的,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影响讲话的生动性。当前,在领导讲话稿写作中存在着严重的思路模式化、程式化问题,没有新意。有的领导在布置写作任务时,对每一篇讲话稿如何写开头、如何写主体部分、如何写结尾,都规定得很细,有的甚至连字数都作了规定。结果讲话稿内容“似曾相识”,套路雷同。如讲话稿主体内容都是一个模式:意义作用——目标任务——思路措施——加强领导。又如开头必谈理论,开篇就是认识,振振有词,滔滔不绝。又如写加强领导,就是一要各级领导重视,列入议事日程;二要加大工作力度,层层狠抓落实;三是健全各项制度,严格基础管理;四是加 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又如写工作经验,就是一个领导重视,加强指导;二是层层发动,提高认识;三是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四是落实制度,带好队伍等。几乎所有的讲话稿都可以套用这几条。“众稿一词”、“千文一面”的现象,是讲话稿内容上僵化的表现。这样僵死的形式,很难写出富有生气的讲话稿来,也很难不讲重复的话。这种形式使写者厌倦、听者厌烦。

要突破僵化的八股式讲话稿写作模式不容易,一是观念的转变很难。一些领导同志习惯于讲话平淡无味、四平八稳,要改变它,难免一时不会被接受,难以通过。二是笔下生花也不易,需要很高的文字表达能力。三是冒改革的风险。这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改变思维定式,从陈规旧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作为撰稿人,不能因为讲话稿内容形式的创新难而退缩,要注意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力争使讲话稿有一个最恰当、最适宜、最有自己特点的内容形式。

八、忌散乱离题

有些写作人员,自己还没有想清楚,就下笔写,结果往往是离题、散乱、晦涩,即没有紧紧围绕讲话的主题展开,与主题“喧宾夺主”,甚至出现“跑题”的现象。散乱,即没有一条主线贯穿,内容芜杂,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主题不突出,观点不明确,观点与主题若远若近,内容与观点貌合神离,闹哄哄群龙无首,乱糟糟主线不明;逻辑混乱,重复颠倒,前言不搭后语,甚至前后矛盾。晦涩,有的同志喜欢用 生僻难懂、佶屈聱牙的词语,大量地、生硬地使用古间旧典、方言土语、技术用语以及行话等,看起来好像很有学问的样子,实际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当然,一些古词旧典如用得恰当,有时会起到画龙点晴、使讲话增色的作用,但不能滥用。有些技术用语、行话等在必须使用时,也应该加以说明、解释。

九、忌粗疏差错

现在,一些讲话稿失之于粗疏、差错百出的现象时常出现,不仅影响了讲话稿的质量和领导干部的形象,而且对指导工作产生了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一是从主题思想看,主要是没有体现领导意图、概念不对,判断不难;概括不当,引申偏差;观点不准确,与上级政策相悖,与有关政策不衔接。二是从内容上看,主要是事例不真实,没有反映事实本质,不能全面准确,恰如其分地表达,引用的事例、细节、引文、数据不准确,有出入或前后不统一。如引用领导讲话不符合原意,断章取义,搞实用主义等。三是从文字上看,语言不够中肯贴切、一分为二,片面化,绝对化,走极端;语言表述不准确,不规范;文字粗糙,语法不全,语句不通,语气不妥,词不达意,用语不准确、不严密,甚至生造词汇。四是从行文格式上看,不规范,不统一,不严谨。如一些专用名词、时间、数字不规范。有的随便简化专用名词,在讲话稿中第一次出现时也不用全名。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简化为“三中全会”;有的数字前后不一致,在同一篇讲话 稿中,一会儿用阿拉伯数字“850元”,一会儿用中文数字“八百五十元”;有的基数、序数、分数,倍数、确数、概数混用。

讲话稿不准确,存在差错,主要是由于工作作风不够严谨细致,责任心不强,基本功不扎实。要消灭差错,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准确是讲话稿的生命所在”的观念,增强责任心,形成认真负责的作风。要像马克思那样“从不满足于间接得来的材料,总要找原著寻根究底,不管这样做有多么麻烦”。其次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文字表达能力。第三,要做好推敲、修改和校对工作,减少文字差错。

这些在领导讲话和讲话稿写作中存在的弊病,无疑影响着领导讲话的客观效果和讲话稿的写作质量,必须通过加强研究,促进领导讲话水平和讲话稿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当然,这些弊病概括不了领导讲话和讲话稿写作的所有问题,只是择其主要者略加叙述,让大家引以为戒。

(摘自《新编领导讲话稿写作实务》)

第二篇:领导讲话稿的禁忌

领导讲话稿的禁忌

长期以来,在我们党的工作中(包括讲话中)出现了一些令人难以容忍的形式主义倾向,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讲话中称之为“党八股”,并指出“党八股”是党和政府工作中最不良的倾向之一。时至今日,党八股并没有像毛泽东所预言的“被彻底抛弃”,党八股的八条罪状,如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等毛病,仍不少见,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克服形式主义的文风。领导讲话稿有哪些忌讳?要戒除哪些不良的东西?主要的可以概括为下列几条:忌平淡无趣、忌空话套语、忌烦冗啰唆、忌贪大求全、忌雷同重复、忌肤浅苍白、忌僵化死板,忌散乱离题,忌粗疏差错。

一、忌平淡无趣

平淡是指观点平淡,语言平淡,通篇一般化,使人听后感到没有解决什么问题。表现在:一是材料的组织和运用比较平淡,此种情况往往是观点加例子,就事论事,讲表层的情况,没有由表及里地深刻分析综合,缺少层次性与立体感。二是气势平淡,通篇一个劲头、一个节奏,没有轻重缓急,缺少波澜起伏,抓不住听众的心。三是语言平淡,像一碗白开水,没趣没味,缺少鼓动性,叫人听了打不起精神来。

一篇好的讲话稿,听了以后可以使人记住重要的观点和精彩的语言。像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演讲中的“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就使人印象深刻。如果讲话语言平平淡淡,使人听起来“一般化”,在脑子里打不上“烙印”,难以给人留下值得回味的东西,就很难打动人、启发人。

文章平平淡淡无人看,讲话平平淡淡没人听。讲话平淡、一般化,缘于立意不好和语言不新。如果就事论事,立意就显得肤浅。只有在深入理解事实材料的基础上,作总的概括和量化分析,从概括分析中认识事物的基本性质和现状,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挖掘,在事实与观点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才能提炼出新颖的主旨来,从而给人更深的认识、更深的体会,从而更能打动人、启发人,增强讲话的感染力。呆板、枯燥的语言会令人生厌、昏昏欲睡。要使语言打上烙印,就要提示本质、一语中的,就要有特点、个性化,就要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果没有新鲜的词汇,语言就显得平淡。只有不断积累丰富、新鲜的知识,并有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写出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新颖别致的讲话稿来,从而给听众新的感觉,新的感受,激发听众的兴趣,增强讲话的吸引力。

讲话稿平淡无趣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论述也浮在表面。二是缺乏对当地情况的具体分析,照抄照搬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没有较强的针对性。三是缺乏对观点、语言的提炼。

二、忌空话套语

空话太多,或只有观点,没有论证,或只有原则要求,没有具体要求、具体措施,没有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要部署某一项工作,但使听众听后仍然搞不清楚要怎样做这项工作,或者没有讲出激励、约束措施,使人感到该项工作做与不做、做好与做不好没有什么差别。避免空话、套话的主要方法:一是要看“实”的东西有没有。如领导层并未对开展某项工作进行缜密的研究,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仓促上阵动员,撰稿人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种情况下,撰稿人应该积极发挥其参谋助手的作用,建议和帮助领导进行这方面的谋划。二是“实”的东西已经有了,撰稿人能否写进去。这就要在谋篇布局和选用材料上下工夫,要朝“写实”的方向努力,要多用“实”的材料,不仅要充分反映领导的具体思路,还要加以补充和完善。

讲话稿写得空、不实,原因很多。一是懒。写空话、套话最省劲,可以不费力,东抄西凑就能成章。写实话,需要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综合情况,颇费脑子。二是怕。担心没有本本,没有标准的说法,领导通不过,甚至有可能被说成是态度问题。三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硬要写。平时不注意学习,不积累材料,不到基层了解情况,一布置任务就急忙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不空才怪。四是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虽然也掌握了一些事实,但还没有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就大发议论,把自己的一知半解当做真知灼见,引申发挥,讲一大套所谓的“理论”,结果把一些实在的内容,也淹没在空洞的议论之中。解决的办法:一是端正思想态度,树立良好作风。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实话实说。三是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解情况。四是加强学习,增强写作能力。

三、忌烦冗啰唆

烦冗,即动辄洋洋万言,啰里啰唆,拖泥带水,短话长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节奏都在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提出“戒长倡短”的要求。在这方面,也要学习毛泽东,他的名篇《为人民服务》只有800多字,里边讲了许多名言;他在1957年接见团的三大代表时的讲话只有143字,其中就讲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的警句。

造成讲话稿篇幅长的原因,从领导的角度看,一个重要原因是以会议时间和讲话篇幅的长短来衡量对某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一些领导同志看来,开长会就是很重视,开短会就是不太重视;话讲短了,便显得没水平,有失领导的身份。所以有的领导在审定别人代拟的讲话稿时,第一个标准便是看写得多少,倘若写了厚厚的一摞,他一看便说:“不错,写得不少。”从撰稿人的角度看,也存在一种贪大求全的思想,有的也认为内容多、篇幅长,才能显示自己的才华。有的人写东西有“无三不成文”的习惯,有时候,其实只有一两点新一点的思想,为了敷衍成篇,硬拼凑出三四层意思来,出现生拉硬扯的现象。把一些可写可不写的话也写进去,面面俱到,不但文字冗长,而且容易把新鲜和重要的思想,淹没在一般化的东西里面。

其实,讲话篇的篇幅长短与材料取舍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必须用主题去统率材料,用材料去表现主题。凡是与主题关系密切的,能有力地说明、烘托、突出主题的就选用;凡是与主题关系不大,不能很好地反映主题的材料就要舍弃。切实做到宁缺毋滥,舍得忍痛割爱。少说废话的道理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讲话一定要选择那些能反映观点、支持观点的材料,力求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四、忌贪大求全

忌贪大求全,就是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像开中药铺似的。早在5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写文章,做演说,著书,写报告,第一是大壹贰叁肆,第二是小一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还有大ABCD,小abcd,还有阿拉伯数字,多得很!”“现在许多同志津津有味于这个开中药铺的方法,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形式主义的方法。”现在这种毛病仍然存在。有的讲话稿过分追求完整、系统、生怕不全面,生怕分量不够,常常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系列化、集团化。分析一个问题的成因时,也是一二三四五六七,条分缕析,不厌其细。看上去很全面,很有条理,实际上是臃肿、散乱,无重点,结果不仅拉长了讲话稿的篇幅,而且使真正重要的内容淹没在无关紧要的文字中,不能展开来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既是抓工作的艺术,也是写好讲话稿的基本要求。一篇讲话稿的容量总是有限的,想把每个问题都讲得或写得很充分、很新颖,是难以做到的,能在几个问题或几个观点上有所突破,讲出点新意来,给人以较大的启发,就很不错了。所以,除了总结性讲话稿外,一般的讲话稿写作不要把面铺得太宽,要抓住当前最需要强调、最需要解决和最需要回答的问题来写。

解决的办法,首先安排文字材料的框架结构,要从实际出发,该复杂则复杂,该简单则简单,不能认为篇幅大、条条多,材料才有分量,才以体现水平。其次,要紧紧抓住本质、抓住要害,抓住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从一点进入,向纵深开掘、拓展,这样的材料才会有深度。再次,无论是向纵向还是横向阐发问题,都要高度集中。能三个问题说清楚的,就不写四个问题;能四个问题说清楚的,就不写五六个问题。每个问题,也不一定非要再搞成几条。切忌搞“三三制”之类的模式。

五、忌雷同重复

忌雷同重复,就是忌照搬照抄,千人一面,没有个人特点和风格。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貌相同。雷同的讲话稿,没有新鲜的东西,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相脱离,缺少针对性和指导性。造成雷同的原因很多,有的可能是写讲话稿的新手,模仿别人写的;有的是怕动脑、图省事,不愿下工夫去琢磨,担心“创新”弄不好到领导那里通不过;更多的是照搬上级或过去的文件、讲话,甚至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比如内容,有时省、市、县三级领导人对同一项工作的讲话竟如出一辙,除了把“我省”改为“我市”、把“我市”改为“我县”之外,差不多全盘照搬。比如结尾,写来写去都是那么几句老话。如“回顾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让我们在……领导下,在……指导下,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而奋斗!”

讲话稿写作如同材料“加工厂”,每天都在加工制造,要写出一篇有见地、有新意、能吸引人的讲话稿确实不易,有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必须始终保持一种创新热情,提高创新能力,力求使讲话稿有新鲜的东西。首先要对自己写的东西多问几个为什么,勇于否定自己;经常关注和研究新形势、新动态、新情况、新问题,在“新”字上下工夫,从“新”中求异,做到选用的材料新、概括的观点新、总结的经验新、提出的要求新、探索的规律新,使人听了能受到新的启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反复比较,从老问题找出新的角度,从旧中求新,“旧题新作”分析新的情况,说出新的认识,拿出新的办法。要达到这些,一是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有较强的敏锐性、观察力,有较高分析认识问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迅速辨别新旧,判断是非,作出反应,提出见解。二是要有创新精神,敢碰书本上写过的、文件上规定过的、领导人讲过的、多数人公认的问题,也要敢于提出别人未曾提出过的见解。三是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分析比较能力。

六、忌肤浅苍白

忌肤浅苍白就是忌说理肤浅,苍白无力,没有震撼力。主要表现为:一是硬,“骨头”挺硬,“肉”不太多,“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尤其是一说到理直气壮,面孔就板起来了,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要求”。二是旧,对大家都明白的浅显的道理,翻来覆去地讲,就像一大锅不放油盐的萝卜青菜,炒来炒去,没有滋味。三是浅,材料开掘不深,事理分析不透,内容空泛,浮皮潦草,缺乏启发性和感召力。如在阐明一个观点时,常常绕来绕去打“外围”仗,净是一些大话、空话、套话、老话,深处的东西触不到、点不透。

我们说浅、给人印象不深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撰稿人站立点不够高,视野不够开阔,特别是理论功底不够厚实。二是思想有顾虑,不敢创新,该放开的没有放开,该深入的没有深入,写得很拘谨。

精彩的讲话会产生震撼力,拨动人的心弦,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迪,引导人们向更高更深的层次思考问题。为此,撰稿人必须站在思想理论的制高点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辩证地分析事物蕴涵的深刻思想和警世哲理。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去思考,从革命的思想宝库中汲取营养。还要采取由浅入深、层层剖析的方法。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和撰稿人加强学习,学习科学理论,学习报刊社论、言论、评论员文章、权威人士论坛、杂文等,学习一些法律、经济、心理、历史、文学、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业务知识。

七、忌僵化死板

领导讲话稿有一定的写作法则和规律,按照一定的规范格式来写是有必要的,但只是外在格式的统一规范,不应把讲话稿写作模式化、程式化,因为一成不变的程式会把人们捆得死死的,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影响讲话的生动性。当前,在领导讲话稿写作中存在着严重的思路模式化、程式化问题,没有新意。有的领导在布置写作任务时,对每一篇讲话稿如何写开头、如何写主体部分、如何写结尾,都规定得很细,有的甚至连字数都作了规定。结果讲话稿内容“似曾相识”,套路雷同。如讲话稿主体内容都是一个模式:意义作用——目标任务——思路措施——加强领导。又如开头必谈理论,开篇就是认识,振振有词,滔滔不绝。又如写加强领导,就是一要各级领导重视,列入议事日程;二要加大工作力度,层层狠抓落实;三是健全各项制度,严格基础管理;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又如写工作经验,就是一是领导重视,加强指导;二是层层发动,提高认识;三是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四是落实制度,带好队伍等。几乎所有的讲话稿都可以套用这几条。“众稿一词”、“千文一面”的现象,是讲话稿内容上僵化的表现。这样僵死的形式,很难写出富有生气的讲话稿来,也很难不讲重复的话。这种形式使写者厌倦、听者厌烦。

要突破僵化的八股式讲话稿写作模式不容易,一是观念的转变很难。一些领导同志习惯于讲话平淡无味、四平八稳,要改变它,难免一时不会被接受,难以通过。二是笔下生花也不易,需要很高的文字表达能力。三是冒改革的风险。这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改变思维定式,从陈规旧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作为撰稿人,不能因为讲话稿内容形式的创新难而退缩,要注意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力争使讲话稿有一个最恰当、最适宜、最有自己特点的内容形式。

八、忌散乱离题

有些写作人员,自己还没有想清楚,就下笔写,结果往往是离题、散乱、晦涩,即没有紧紧围绕讲话的主题展开,与主题“喧宾夺主”,甚至出现“跑题”的现象。散乱,即没有一条主线贯穿,内容芜杂,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主题不突出,观点不明确,观点与主题若远若近,内容与观点貌合神离,闹哄哄群龙无首,乱糟糟主线不明;逻辑混乱,重复颠倒,前言不搭后语,甚至前后矛盾。晦涩,有的同志喜欢用生僻难懂、佶屈聱牙的词语,大量地、生硬地使用古间旧典、方言土语、技术用语以及行话等,看起来好像很有学问的样子,实际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当然,一些古词旧典如用得恰当,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使讲话增色的作用,但不能滥用。有些技术用语、行话等在必须使用时,也应该加以说明、解释。

九、忌粗疏差错

现在,一些讲话稿失之于粗疏、差错百出的现象时常出现,不仅影响了讲话稿的质量和领导干部的形象,而且对指导工作产生了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一是从主题思想看,主要是没有体现领导意图、概念不对,判断不准;概括不当,引申偏差;观点不准确,与上级政策相悖,与有关政策不衔接。二是从内容上看,主要是事例不真实,没有反映事实本质,不能全面准确,恰如其分地表达,引用的事例、细节、引文、数据不准确,有出入或前后不统一。如引用领导讲话不符合原意,断章取义,搞实用主义等。三是从文字上看,语言不够中肯贴切、一分为二,片面化,绝对化,走极端;语言表述不准确,不规范;文字粗糙,语法不全,语句不通,语气不妥,词不达意,用语不准确、不严密,甚至生造词汇。四是从行文格式上看,不规范,不统一,不严谨。如一些专用名词、时间、数字不规范。有的随便简化专用名词,在讲话稿中第一次出现时也不用全名。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简化为“三中全会”;有的数字前后不一致,在同一篇讲话稿中,一会儿用阿拉伯数字“850元”,一会儿用中文数字“八百五十元”;有的基数、序数、分数,倍数、确数、概数混用。

讲话稿不准确,存在差错,主要是由于工作作风不够严谨细致,责任心不强,基本功不扎实。要消灭差错,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准确是讲话稿的生命所在”的观念,增强责任心,形成认真负责的作风。要像马克思那样“从不满足于间接得来的材料,总要找原著寻根究底,不管这样做有多么麻烦”。其次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文字表达能力。第三,要做好推敲、修改和校对工作,减少文字差错。

这些在领导讲话和讲话稿写作中存在的弊病,无疑影响着领导讲话的客观效果和讲话稿的写作质量,必须通过加强研究,促进领导讲话水平和讲话稿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当然,这些弊病概括不了领导讲话和讲话稿写作的所有问题,只是择其主要者略加叙述,让大家引以为戒。

第三篇:领导讲话稿的禁忌

领导讲话稿的禁忌

长期以来,在我们党的工作中(包括讲话中)出现了一些令人难以容忍的形式主义倾向,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讲话中称之为“党八股”,并指出“党八股”是党和政府工作中最不良的倾向之一。时至今日,党八股并没有像毛泽东所预言的“被彻底抛弃”,党八股的八条罪状,如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等毛病,仍不少见,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克服形式主义的文风。领导讲话稿有哪些忌讳?要戒除哪些不良的东西?主要的可以概括为下列几条:忌平淡无趣、忌空话套语、忌烦冗啰唆、忌贪大求全、忌雷同重复、忌肤浅苍白、忌僵化死板,忌散乱离题,忌粗疏差错。

一、忌平淡无趣

平淡是指观点平淡,语言平淡,通篇一般化,使人听后感到没有解决什么问题。表现在:一是材料的组织和运用比较平淡,此种情况往往是观点加例子,就事论事,讲表层的情况,没有由表及里地深刻分析综合,缺少层次性与立体感。二是气势平淡,通篇一个劲头、一个节奏,没有轻重缓急,缺少波澜起伏,抓不住听众的心。三是语言平淡,像一碗白开水,没趣没味,缺少鼓动性,叫人听了打不起精神来。

一篇好的讲话稿,听了以后可以使人记住重要的观点和精彩的语言。像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演讲中的“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就使人印象深刻。如果讲话语言平平淡淡,使人听起来“一般化”,在脑子里打不上“烙印”,难以给人留下值得回味的东西,就很难打动人、启发人。

文章平平淡淡无人看,讲话平平淡淡没人听。讲话平淡、一般化,缘于立意不好和语言不新。如果就事论事,立意就显得肤浅。只有在深入理解事实材料的基础上,作总的概括和量化分析,从概括分析中认识事物的基本性质和现状,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挖掘,在事实与观点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才能提炼出新颖的主旨来,从而给人更深的认识、更深的体会,从而更能打动人、启发人,增强讲话的感染力。呆板、枯燥的语言会令人生厌、昏昏欲睡。要使语言打上烙印,就要提示本质、一语中的,就要有特点、个性化,就要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果没有新鲜的词汇,语言就显得平淡。只有不断积累丰富、新鲜的知识,并有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写出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新颖别致的讲话稿来,从而给听众新的感觉,新的感受,激发听众的兴趣,增强讲话的吸引力。

讲话稿平淡无趣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论述也浮在表面。二是缺乏对当地情况的具体分析,照抄照搬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没有较强的针对性。三是缺乏对观点、语言的提炼。

二、忌空话套语

空话太多,或只有观点,没有论证,或只有原则要求,没有具体要求、具体措施,没有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要部署某一项工作,但使听众听后仍然搞不清楚要怎样做这项工作,或者没有讲出激励、约束措施,使人感到该项工作做与不做、做好与做不好没有什么差别。避免空话、套话的主要方法:一是要看“实”的东西有没有。如领导层并未对开展某项工作进行缜密的研究,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仓促上阵动员,撰稿人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种情况下,撰稿人应该积极发挥其参谋助手的作用,建议和帮助领导进行这方面的谋划。二是“实”的东西已经有了,撰稿人能否写进去。这就要在谋篇布局和选用材料上下工夫,要朝“写实”的方向努力,要多用“实”的材料,不仅要充分反映领导的具体思路,还要加以补充和完善。

讲话稿写得空、不实,原因很多。一是懒。写空话、套话最省劲,可以不费力,东抄西凑就能成章。写实话,需要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综合情况,颇费脑子。二是怕。担心没有本本,没有标准的说法,领导通不过,甚至有可能被说成是态度问题。三是没有什

么东西可写而硬要写。平时不注意学习,不积累材料,不到基层了解情况,一布置任务就急忙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不空才怪。四是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虽然也掌握了一些事实,但还没有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就大发议论,把自己的一知半解当做真知灼见,引申发挥,讲一大套所谓的“理论”,结果把一些实在的内容,也淹没在空洞的议论之中。解决的办法:一是端正思想态度,树立良好作风。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实话实说。三是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解情况。四是加强学习,增强写作能力。

三、忌烦冗啰唆

烦冗,即动辄洋洋万言,啰里啰唆,拖泥带水,短话长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节奏都在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提出“戒长倡短”的要求。在这方面,也要学习毛泽东,他的名篇《为人民服务》只有800多字,里边讲了许多名言;他在1957年接见团的三大代表时的讲话只有143字,其中就讲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的警句。

造成讲话稿篇幅长的原因,从领导的角度看,一个重要原因是以会议时间和讲话篇幅的长短来衡量对某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一些领导同志看来,开长会就是很重视,开短会就是不太重视;话讲短了,便显得没水平,有失领导的身份。所以有的领导在审定别人代拟的讲话稿时,第一个标准便是看写得多少,倘若写了厚厚的一摞,他一看便说:“不错,写得不少。”从撰稿人的角度看,也存在一种贪大求全的思想,有的也认为内容多、篇幅长,才能显示自己的才华。有的人写东西有“无三不成文”的习惯,有时候,其实只有一两点新一点的思想,为了敷衍成篇,硬拼凑出三四层意思来,出现生拉硬扯的现象。把一些可写可不写的话也写进去,面面俱到,不但文字冗长,而且容易把新鲜和重要的思想,淹没在一般化的东西里面。

其实,讲话篇的篇幅长短与材料取舍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必须用主题去统率材料,用材料去表现主题。凡是与主题关系密切的,能有力地说明、烘托、突出主题的就选用;凡是与主题关系不大,不能很好地反映主题的材料就要舍弃。切实做到宁缺毋滥,舍得忍痛割爱。少说废话的道理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讲话一定要选择那些能反映观点、支持观点的材料,力求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四、忌贪大求全

忌贪大求全,就是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像开中药铺似的。早在5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写文章,做演说,著书,写报告,第一是大壹贰叁肆,第二是小一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还有大ABCD,小abcd,还有阿拉伯数字,多得很!”“现在许多同志津津有味于这个开中药铺的方法,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形式主义的方法。”现在这种毛病仍然存在。有的讲话稿过分追求完整、系统、生怕不全面,生怕分量不够,常常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系列化、集团化。分析一个问题的成因时,也是一二三四五六七,条分缕析,不厌其细。看上去很全面,很有条理,实际上是臃肿、散乱,无重点,结果不仅拉长了讲话稿的篇幅,而且使真正重要的内容淹没在无关紧要的文字中,不能展开来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既是抓工作的艺术,也是写好讲话稿的基本要求。一篇讲话稿的容量总是有限的,想把每个问题都讲得或写得很充分、很新颖,是难以做到的,能在几个问题或几个观点上有所突破,讲出点新意来,给人以较大的启发,就很不错了。所以,除了总结性讲话稿外,一般的讲话稿写作不要把面铺得太宽,要抓住当前最需要强调、最需要解决和最需要回答的问题来写。

解决的办法,首先安排文字材料的框架结构,要从实际出发,该复杂则复杂,该简单则简单,不能认为篇幅大、条条多,材料才有分量,才以体现水平。其次,要紧紧抓住本质、抓住要害,抓住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从一点进入,向纵深开掘、拓展,这样的材料才会有深度。再次,无论是向纵向还是横向阐发问题,都要高度集中。能三个问题说清楚的,就不写四个问题;能四个问题说清楚的,就不写五六个问题。每个问题,也不一定非要再搞成几条。切忌搞“三三制”之类的模式。

五、忌雷同重复

忌雷同重复,就是忌照搬照抄,千人一面,没有个人特点和风格。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貌相同。雷同的讲话稿,没有新鲜的东西,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相脱离,缺少针对性和指导性。造成雷同的原因很多,有的可能是写讲话稿的新手,模仿别人写的;有的是怕动脑、图省事,不愿下工夫去琢磨,担心“创新”弄不好到领导那里通不过;更多的是照搬上级或过去的文件、讲话,甚至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比如内容,有时省、市、县三级领导人对同一项工作的讲话竟如出一辙,除了把“我省”改为“我市”、把“我市”改为“我县”之外,差不多全盘照搬。比如结尾,写来写去都是那么几句老话。如“回顾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让我们在……领导下,在……指导下,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而奋斗!”

讲话稿写作如同材料“加工厂”,每天都在加工制造,要写出一篇有见地、有新意、能吸引人的讲话稿确实不易,有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必须始终保持一种创新热情,提高创新能力,力求使讲话稿有新鲜的东西。首先要对自己写的东西多问几个为什么,勇于否定自己;经常关注和研究新形势、新动态、新情况、新问题,在“新”字上下工夫,从“新”中求异,做到选用的材料新、概括的观点新、总结的经验新、提出的要求新、探索的规律新,使人听了能受到新的启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反复比较,从老问题找出新的角度,从旧中求新,“旧题新作”分析新的情况,说出新的认识,拿出新的办法。要达到这些,一是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有较强的敏锐性、观察力,有较高分析认识问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迅速辨别新旧,判断是非,作出反应,提出见解。二是要有创新精神,敢碰书本上写过的、文件上规定过的、领导人讲过的、多数人公认的问题,也要敢于提出别人未曾提出过的见解。三是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分析比较能力。

六、忌肤浅苍白

忌肤浅苍白就是忌说理肤浅,苍白无力,没有震撼力。主要表现为:一是硬,“骨头”挺硬,“肉”不太多,“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尤其是一说到理直气壮,面孔就板起来了,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要求”。二是旧,对大家都明白的浅显的道理,翻来覆去地讲,就像一大锅不放油盐的萝卜青菜,炒来炒去,没有滋味。三是浅,材料开掘不深,事理分析不透,内容空泛,浮皮潦草,缺乏启发性和感召力。如在阐明一个观点时,常常绕来绕去打“外围”仗,净是一些大话、空话、套话、老话,深处的东西触不到、点不透。

我们说浅、给人印象不深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撰稿人站立点不够高,视野不够开阔,特别是理论功底不够厚实。二是思想有顾虑,不敢创新,该放开的没有放开,该深入的没有深入,写得很拘谨。

精彩的讲话会产生震撼力,拨动人的心弦,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迪,引导人们向更高更深的层次思考问题。为此,撰稿人必须站在思想理论的制高点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辩证地分析事物蕴涵的深刻思想和警世哲理。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去思考,从革命的思想宝库中汲取营养。还要采取由浅入深、层层剖析的方法。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和撰稿人加强学习,学习科学理论,学习报刊社论、言论、评论员文章、权威人士论坛、杂文等,学习一些法律、经济、心理、历史、文学、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业务知识。

七、忌僵化死板

领导讲话稿有一定的写作法则和规律,按照一定的规范格式来写是有必要的,但只是外在格式的统一规范,不应把讲话稿写作模式化、程式化,因为一成不变的程式会把人们捆得死死的,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影响讲话的生动性。当前,在领导讲话稿写作中存在着严重的思路模式化、程式化问题,没有新意。有的领导在布置写作任务时,对每一篇讲话稿如何写开头、如何写主体部分、如何写结尾,都规定得很细,有的甚至连字数都作了规定。结果讲话稿内容“似曾相识”,套路雷同。如讲话稿主体内容都是一个模式:意义作用——目标任务——思路措施——加强领导。又如开头必谈理论,开篇就是认识,振振有词,滔滔不绝。又如写加强领导,就是一要各级领导重视,列入议事日程;二要加大工作力度,层层狠抓落实;三是健全各项制度,严格基础管理;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又如写工作经验,就是一是领导重视,加强指导;二是层层发动,提高认识;三是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四是落实制度,带好队伍等。几乎所有的讲话稿都可以套用这几条。“众稿一词”、“千文一面”的现象,是讲话稿内容上僵化的表现。这样僵死的形式,很难写出富有生气的讲话稿来,也很难不讲重复的话。这种形式使写者厌倦、听者厌烦。

要突破僵化的八股式讲话稿写作模式不容易,一是观念的转变很难。一些领导同志习惯于讲话平淡无味、四平八稳,要改变它,难免一时不会被接受,难以通过。二是笔下生花也不易,需要很高的文字表达能力。三是冒改革的风险。这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改变思维定式,从陈规旧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作为撰稿人,不能因为讲话稿内容形式的创新难而退缩,要注意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力争使讲话稿有一个最恰当、最适宜、最有自己特点的内容形式。

八、忌散乱离题

有些写作人员,自己还没有想清楚,就下笔写,结果往往是离题、散乱、晦涩,即没有紧紧围绕讲话的主题展开,与主题“喧宾夺主”,甚至出现“跑题”的现象。散乱,即没有一条主线贯穿,内容芜杂,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主题不突出,观点不明确,观点与主题若远若近,内容与观点貌合神离,闹哄哄群龙无首,乱糟糟主线不明;逻辑混乱,重复颠倒,前言不搭后语,甚至前后矛盾。晦涩,有的同志喜欢用生僻难懂、佶屈聱牙的词语,大量地、生硬地使用古间旧典、方言土语、技术用语以及行话等,看起来好像很有学问的样子,实际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当然,一些古词旧典如用得恰当,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使讲话增色的作用,但不能滥用。有些技术用语、行话等在必须使用时,也应该加以说明、解释。

九、忌粗疏差错

现在,一些讲话稿失之于粗疏、差错百出的现象时常出现,不仅影响了讲话稿的质量和领导干部的形象,而且对指导工作产生了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一是从主题思想看,主要是没有体现领导意图、概念不对,判断不准;概括不当,引申偏差;观点不准确,与上级政策相悖,与有关政策不衔接。二是从内容上看,主要是事例不真实,没有反映事实本质,不能全面准确,恰如其分地表达,引用的事例、细节、引文、数据不准确,有出入或前后不统一。如引用领导讲话不符合原意,断章取义,搞实用主义等。三是从文字上看,语言不够中肯贴切、一分为二,片面化,绝对化,走极端;语言表述不准确,不规范;文字粗糙,语法不全,语句不通,语气不妥,词不达意,用语不准确、不严密,甚至生造词汇。四是从行文格式上看,不规范,不统一,不严谨。如一些专用名词、时间、数字不规范。有的随便简化专用名词,在讲话稿中第一次出现时也不用全名。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简化为“三中全会”;有的数字前后不一致,在同一篇讲话稿中,一会儿用阿拉伯数字“850元”,一会儿用中文数字“八百五十元”;有的基数、序数、分数,倍数、确数、概数混用。

讲话稿不准确,存在差错,主要是由于工作作风不够严谨细致,责任心不强,基本功不扎实。要消灭差错,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准确是讲话稿的生命所在”的观念,增强责任心,形成认真负责的作风。要像马克思那样“从不满足于间接得来的材料,总要找原著寻根究底,不管这样做有多么麻烦”。其次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文字表达能力。第三,要做好推敲、修改和校对工作,减少文字差错。

这些在领导讲话和讲话稿写作中存在的弊病,无疑影响着领导讲话的客观效果和讲话稿的写作质量,必须通过加强研究,促进领导讲话水平和讲话稿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当然,这些弊病概括不了领导讲话和讲话稿写作的所有问题,只是择其主要者略加叙述,让大家引以为戒。

第四篇:领导讲话稿的禁忌

领导讲话稿的禁忌

长期以来,在我们党的工作中(包括讲话中)出现了一些令人难以容忍的形式主义倾向,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讲话中称之为“党八股”,并指出“党八股”是党和政府工作中最不良的倾向之一。时至今日,党八股并没有像毛泽东所预言的“被彻底抛弃”,党八股的八条罪状,如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等毛病,仍不少见,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克服形式主义的文风。领导讲话稿有哪些忌讳?要戒除哪些不良的东西?主要的可以概括为下列几条:忌平淡无趣、忌空话套语、忌烦冗啰唆、忌贪大求全、忌雷同重复、忌肤浅苍白、忌僵化死板,忌散乱离题,忌粗疏差错。

一、忌平淡无趣

平淡是指观点平淡,语言平淡,通篇一般化,使人听后感到没有解决什么问题。表现在:一是材料的组织和运用比较平淡,此种情况往往是观点加例子,就事论事,讲表层的情况,没有由表及里地深刻分析综合,缺少层次性与立体感。二是气势平淡,通篇一个劲头、一个节奏,没有轻重缓急,缺少波澜起伏,抓不住听众的心。三是语言平淡,像一碗白开水,没趣没味,缺少鼓动性,叫人听了打不起精神来。

一篇好的讲话稿,听了以后可以使人记住重要的观点和精彩的语言。像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演讲中的“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就使人印象深刻。如果讲话语言平平淡淡,使人听起来“一般化”,在脑子里打不上“烙印”,难以给人留下值得回味的东西,就很难打动人、启发人。

文章平平淡淡无人看,讲话平平淡淡没人听。讲话平淡、一般化,缘于立意不好和语言不新。如果就事论事,立意就显得肤浅。只有在深入理解事实材料的基础上,作总的概括和量化分析,从概括分析中认识事物的基本性质和现状,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挖掘,在事实与观点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才能提炼出新颖的主旨来,从而给人更深的认识、更深的体会,从而更能打动人、启发人,增强讲话的感染力。呆板、枯燥的语言会令人生厌、昏昏欲睡。要使语言打上烙印,就要提示本质、一语中的,就要有特点、个性化,就要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果没有新鲜的词汇,语言就显得平淡。只有不断积累丰富、新鲜的知识,并有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写出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新颖别致的讲话稿来,从而给听众新的感觉,新的感受,激发听众的兴趣,增强讲话的吸引力。

讲话稿平淡无趣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论述也浮在表面。二是缺乏对当地情况的具体分析,照抄照搬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没有较强的针对性。三是缺乏对观点、语言的提炼。

二、忌空话套语

空话太多,或只有观点,没有论证,或只有原则要求,没有具体要求、具体措施,没有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要部署某一项工作,但使听众听后仍然搞不清楚要怎样做这项工作,或者没有讲出激励、约束措施,使人感到该项工作做与不做、做好与做不好没有什么差别。避免空话、套话的主要方法:一是要看“实”的东西有没有。如领导层并未对开展某项工作进行缜密的研究,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仓促上阵动员,撰稿人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种情况下,撰稿人应该积极发挥其参谋助手的作用,建议和帮助领导进行这方面的谋划。二是“实”的东西已经有了,撰稿人能否写进去。这就要谋篇布局和选用材料上下工夫,要朝“写实”的方向努力,要多用“实”的材料,不仅要充分反映领导的具体思路,还要加以补充和完善。

讲话稿写得空、不实,原因很多。一是懒。写空话、套话最省劲,可以不费力,东抄西凑就能成章。写实话,需要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综合情况,颇费脑子。二是怕。担心没有本本,没有标准的说法,领导通不过,甚至有可能被说成是态度问题。三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硬要写。平时不注意学习,不积累材料,不到基层了解情况,一布置任务就急忙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不空才怪。四是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虽然也掌握了一些事实,但还没有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就大发议论,把自己的一知半解当做真知灼见,引申发挥,讲一大套所谓的“理论”,结果把一些实在的内容,也淹没在空洞的议论之中。解决的办法:一是端正思想态度,树立良好作风。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实话实说。三是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解情况。四是加强学习,增强写作能力。

三、忌烦冗啰唆

烦冗,即动辄洋洋万言,啰里啰唆,拖泥带水,短话长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节奏都在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提出“戒长倡短”的要求。在这方面,也要学习毛泽东,他的名篇《为人民服务》只有800多字,里边讲了许多名言;他在1957年接见团的三大代表时的讲话只有143字,其中就讲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的警句。

造成讲话稿篇幅长的原因,从领导的角度看,一个重要原因是以会议时间和讲话篇幅的长短来衡量对某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一些领导同志看来,开长会就是很重视,开短会就是不太重视;话讲短了,便显得没水平,有失领导的身份。所以有的领导在审定别人代拟的讲话稿时,第一个标准便是看写得多少,倘若写了厚厚的一摞,他一看便说:“不错,写得不少。”从撰稿人的角度看,也存在一种贪大求全的思想,有的也认为内容多、篇幅长,才能显示自己的才华。有的人写东西有“无三不成文”的习惯,有时候,其实只有一两点新一点的思想,为了敷衍成篇,硬拼凑出三四层意思来,出现生拉硬扯的现象。把一些可写可不写的话也写进去,面面俱到,不但文字冗长,而且容易把新鲜和重要的思想,淹没在一般化的东西里面。

其实,讲话篇的篇幅长短与材料取舍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必须用主题去统率材料,用材料去表现主题。凡是与主题关系密切的,能有力地说明、烘托、突出主题的就选用;凡是与主题关系不大,不能很好地反映主题的材料就要舍弃。切实做到宁缺毋滥,舍得忍痛割爱。少说废话的道理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讲话一定要选择那些能反映观点、支持观点的材料,力求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四、忌贪大求全

忌贪大求全,就是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像开中药铺似的。早在5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写文章,做演说,著书,写报告,第一是大壹贰叁肆,第二是小一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还有大ABCD,小abcd,还有阿拉伯数字,多得很!”“现在许多同志津津有味于这个开中药铺的方法,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形式主义的方法。”现在这种毛病仍然存在。有的讲话稿过分追求完整、系统、生怕不全面,生怕分量不够,常常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系列化、集团化。分析一个问题的成因时,也是一二三四五六七,条分缕析,不厌其细。看上去很全面,很有条理,实际上是臃肿、散乱,无重点,结果不仅拉长了讲话稿的篇幅,而且使真正重要的内容淹没在无关紧要的文字中,不能展开来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既是抓工作的艺术,也是写好讲话稿的基本要求。一篇讲话稿的容量总是有限的,想把每个问题都讲得或写得很充分、很新颖,是难以做到的,能在几个问题或几个观点上有所突破,讲出点新意来,给人以较大的启发,就很不错了。所以,除了总结性讲话稿外,一般的讲话稿写作不要把面铺得太宽,要抓住当前最需要强调、最需要解决和最需要回答的问题来写。

解决的办法,首先安排文字材料的框架结构,要从实际出发,该复杂则复杂,该简单则简单,不能认为篇幅大、条条多,材料才有分量,才以体现水平。其次,要紧紧抓住本质、抓住要害,抓住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从一点进入,向纵深开掘、拓展,这样的材料才会有深度。再次,无论是向纵向还是横向阐发问题,都要高度集中。能三个问题说清楚的,就不写四个问题;能四个问题说清楚的,就不写五六个问题。每个问题,也不一定非要再搞成几条。切忌搞“三三制”之类的模式。

五、忌雷同重复

忌雷同重复,就是忌照搬照抄,千人一面,没有个人特点和风格。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貌相同。雷同的讲话稿,没有新鲜的东西,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相脱离,缺少针对性和指导性。造成雷同的原因很多,有的可能是写讲话稿的新手,模仿别人写的;有的是怕动脑、图省事,不愿下工夫去琢磨,担心“创新”弄不好到领导那里通不过;更多的是照搬上级或过去的文件、讲话,甚至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比如内容,有时省、市、县三级领导人对同一项工作的讲话竟如出一辙,除了把“我省”改为“我市”、把“我市”改为“我县”之外,差不多全盘照搬。比如结尾,写来写去都是那么几句老话。如“回顾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让我们在„„领导下,在„„指导下,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而奋斗!”

讲话稿写作如同材料“加工厂”,每天都在加工制造,要写出一篇有见地、有新意、能吸引人的讲话稿确实不易,有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必须始终保持一种创新热情,提高创新能力,力求使讲话稿有新鲜的东西。首先要对自己写的东西多问几个为什么,勇于否定自己;经常关注和研究新形势、新动态、新情况、新问题,在“新”字上下工夫,从“新”中求异,做到选用的材料新、概括的观点新、总结的经验新、提出的要求新、探索的规律新,使人听了能受到新的启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反复比较,从老问题找出新的角度,从旧中求新,“旧题新作”分析新的情况,说出新的认识,拿出新的办法。要达到这些,一是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有较强的敏锐性、观察力,有较高分析认识问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迅速辨别新旧,判断是非,作出反应,提出见解。二是要有创新精神,敢碰书本上写过的、文件上规定过的、领导人讲过的、多数人公认的问题,也要敢于提出别人未曾提出过的见解。三是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分析比较能力。

六、忌肤浅苍白

忌肤浅苍白就是忌说理肤浅,苍白无力,没有震撼力。主要表现为:一是硬,“骨头”挺硬,“肉”不太多,“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尤其是一说到理直气壮,面孔就板起来了,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要求”。二是旧,对大家都明白的浅显的道理,翻来覆去地讲,就像一大锅不放油盐的萝卜青菜,炒来炒去,没有滋味。三是浅,材料开掘不深,事理分析不透,内容空泛,浮皮潦草,缺乏启发性和感召力。如在阐明一个观点时,常常绕来绕去打“外围”仗,净是一些大话、空话、套话、老话,深处的东西触不到、点不透。

我们说浅、给人印象不深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撰稿人站立点不够高,视野不够开阔,特别是理论功底不够厚实。二是思想有顾虑,不敢创新,该放开的没有放开,该深入的没有深入,写得很拘谨。

精彩的讲话会产生震撼力,拨动人的心弦,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迪,引导人们向更高更深的层次思考问题。为此,撰稿人必须站在思想理论的制高点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辩证地分析事物蕴涵的深刻思想和警世哲理。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去思考,从革命的思想宝库中汲取营养。还要采取由浅入深、层层剖析的方法。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和撰稿人加强学习,学习科学理论,学习报刊社论、言论、评论员文章、权威人士论坛、杂文等,学习一些法律、经济、心理、历史、文学、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业务知识。

七、忌僵化死板

领导讲话稿有一定的写作法则和规律,按照一定的规范格式来写是有必要的,但只是外在格式的统一规范,不应把讲话稿写作模式化、程式化,因为一成不变的程式会把人们捆得死死的,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影响讲话的生动性。当前,在领导讲话稿写作中存在着严重的思路模式化、程式化问题,没有新意。有的领导在布置写作任务时,对每一篇讲话稿如何写开头、如何写主体部分、如何写结尾,都规定得很细,有的甚至连字数都作了规定。结果讲话稿内容“似曾相识”,套路雷同。如讲话稿主体内容都是一个模式:意义作用——目标任务——思路措施——加强领导。又如开头必谈理论,开篇就是认识,振振有词,滔滔不绝。又如写加强领导,就是一要各级领导重视,列入议事日程;二要加大工作力度,层层狠抓落实;三是健全各项制度,严格基础管理;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又如写工作经验,就是一个领导重视,加强指导;二是层层发动,提高认识;三是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四是落实制度,带好队伍等。几乎所有的讲话稿都可以套用这几条。“众稿一词”、“千文一面”的现象,是讲话稿内容上僵化的表现。这样僵死的形式,很难写出富有生气的讲话稿来,也很难不讲重复的话。这种形式使写者厌倦、听者厌烦。

要突破僵化的八股式讲话稿写作模式不容易,一是观念的转变很难。一些领导同志习惯于讲话平淡无味、四平八稳,要改变它,难免一时不会被接受,难以通过。二是笔下生花也不易,需要很高的文字表达能力。三是冒改革的风险。这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改变思维定式,从陈规旧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作为撰稿人,不能因为讲话稿内容形式的创新难而退缩,要注意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力争使讲话稿有一个最恰当、最适宜、最有自己特点的内容形式。

八、忌散乱离题

有些写作人员,自己还没有想清楚,就下笔写,结果往往是离题、散乱、晦涩,即没有紧紧围绕讲话的主题展开,与主题“喧宾夺主”,甚至出现“跑题”的现象。散乱,即没有一条主线贯穿,内容芜杂,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主题不突出,观点不明确,观点与主题若远若近,内容与观点貌合神离,闹哄哄群龙无首,乱糟糟主线不明;逻辑混乱,重复颠倒,前言不搭后语,甚至前后矛盾。晦涩,有的同志喜欢用生僻难懂、佶屈聱牙的词语,大量地、生硬地使用古间旧典、方言土语、技术用语以及行话等,看起来好像很有学问的样子,实际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当然,一些古词旧典如用得恰当,有时会起到画龙点晴、使讲话增色的作用,但不能滥用。有些技术用语、行话等在必须使用时,也应该加以说明、解释。

九、忌粗疏差错

现在,一些讲话稿失之于粗疏、差错百出的现象时常出现,不仅影响了讲话稿的质量和领导干部的形象,而且对指导工作产生了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一是从主题思想看,主要是没有体现领导意图、概念不对,判断不难;概括不当,引申偏差;观点不准确,与上级政策相悖,与有关政策不衔接。二是从内容上看,主要是事例不真实,没有反映事实本质,不能全面准确,恰如其分地表达,引用的事例、细节、引文、数据不准确,有出入或前后不统一。如引用领导讲话不符合原意,断章取义,搞实用主义等。三是从文字上看,语言不够中肯贴切、一分为二,片面化,绝对化,走极端;语言表述不准确,不规范;文字粗糙,语法不全,语句不通,语气不妥,词不达意,用语不准确、不严密,甚至生造词汇。四是从行文格式上看,不规范,不统一,不严谨。如一些专用名词、时间、数字不规范。有的随便简化专用名词,在讲话稿中第一次出现时也不用全名。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简化为“三中全会”;有的数字前后不一致,在同一篇讲话稿中,一会儿用阿拉伯数字“850元”,一会儿用中文数字“八百五十元”;有的基数、序数、分数,倍数、确数、概数混用。

讲话稿不准确,存在差错,主要是由于工作作风不够严谨细致,责任心不强,基本功不扎实。要消灭差错,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准确是讲话稿的生命所在”的观念,增强责任心,形成认真负责的作风。要像马克思那样“从不满足于间接得来的材料,总要找原著寻根究底,不管这样做有多么麻烦”。其次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文字表达能力。第三,要做好推敲、修改和校对工作,减少文字差错。

这些在领导讲话和讲话稿写作中存在的弊病,无疑影响着领导讲话的客观效果和讲话稿的写作质量,必须通过加强研究,促进领导讲话水平和讲话稿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当然,这些弊病概括不了领导讲话和讲话稿写作的所有问题,只是择其主要者略加叙述,让大家引以为戒。

第五篇:高考作文十大禁忌

高考作文十大禁忌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低分作文,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得高分的优秀作文都是相似的,得零分的作文各有各的致命脉门。所谓“相似”,即得高分的作文具有以下特点: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所谓“致命”,则是考生一不小心步入了“雷区”,具体情况下面我们举例详细说明。

一、胡言乱语类

有些考生喜欢发牢骚,这也不满意,那也有意见,但又见不出个所以然来。或者说话口无遮拦,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也不分什么场合和对象,由着自己的性子一派胡言乱语。例如:

2007重庆卷《酸甜苦辣说高考》

高考多了,就啥子鸟的都有。我就喜欢说实话,他们说什么过了高考就是什么天使啊,王子啊,我就不相信,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有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可能是鸟人!

二、强词夺理类

有些考生盲目自大,自以为是,幼稚偏激,对自己不能理解的现象,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恼羞成怒,强词夺理。例如:

2007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

先一看这个题目,我就觉得这个题目有问题。行走在消逝中?怎么可能。行走和消逝,哪个谁谁谁,站出来走给我看?鲁迅说过:这里有一颗枣树,那里也有颗枣树,说孔乙己大概或许已经死了,那是鲁迅,是大家,人家那可是高深的手法。在这里我不是鄙视什么什么老师,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做学问要非常的认真的,不要把学问当儿戏,我们为了这次高考可是下了好多的功夫了,你们这样草率,简直对不起我们的父母。等着,我的私人律师呆会儿给你们打电话!

三、荒诞无稽类

受现代“搞笑”影视的“毒害”,一些同学说话“无厘头”,动不动把古人拿出来“恶搞”。例如:

2007北京卷《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打雷了下雨了收衣服了,唐僧哥哥这样说道,2007年北京的第一场雨就这样来了。

悟空当时在和紫霞姐姐约会,正要到了那话上,突然下雨了,悟空拿出了自己的棒子,一下子向老天捅去。

“悟空,叫你不要把你的棒子晃来晃去,乱插到人不好!就算没有插到人,插到天空中飞行的小鸟也是不行的!真顽皮这孩子,再不听话我就要把紧箍咒儿念!”

正在这个时候,八戒从天空上栽了下来,骂道:MD,玉帝那老家伙又在和王母娘娘吵架了!飞行轨迹一打滑害我老猪摔一跤。

沙僧拿出了一张美女的照片,埋在土里,虔诚的说道:我在春天种下一个美女,到了秋天就会收获很多很多的美女。当时候,大师兄一个、二师兄一个,剩下的我要,师傅太抠门了,不给他!

四、胆大妄为类

多数高考试卷要求很清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有些就是胆大妄为,不见棺材不落泪,拿着鸡蛋碰石头。2006年北京试卷明确要求:限议论文。还是有人“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例如:

今日高考学生不少

语文结束或喜或恼

北京试题京城符号

三千余载不太好找

历史似海烟波浩渺

北京猿人头骨难找

当年渔阳史不可考

定鼎大都年头太少

五、庸俗不堪类

有些考生满嘴污言秽语,思想极不健康,且想象庸俗,趣味低下,完全是一个地痞无赖的口吻在骂大街。例如: 2007辽宁卷《我能》

看着这个题目,心理很沉重,为什么现在高考居然掺入了商业的元素呢?悲哀!

我能?你就牛B吧!移动不是什么好东西,联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你看看他们的恶心伎俩吧……

针对日前中国联通推出的以周杰伦的爷爷做形象代言人,名为“孙子才玩动感地带”的活动,中国移动立即做出反应,他们声称已经签约姚明父亲,即将开展大规模宣传“儿子新时空,老子全球通”的口号。

六、故事新编类

有故事不好好的讲,偏要写什么“故事新编”,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往往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最后只能“孤芳自赏”。例如:

2006年四川卷《问》

我的故事是这样的,明天我就将走进考场考语文,所以我就找门子打听题,后来我见到了一个像尹志平的臭家伙,给了他1000块钱买语文作文考题。尹志平对我说问,我说问什么?尹志平说就是问,我说问谁去?尹志平说题目是问,我说是啊题目我问谁去?尹志平于是就疯掉了,他把钱退给了我,还让我滚。就这样我一分钱没花就弄到了今天的考题。

七、惊世骇俗类

无论什么社会,社会阴暗面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文章,如果写的好,自然能够振聋发聩,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但是写这类的文章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修养,敏锐的洞察力,深邃的思考,还要占有翔实的事实证据,这对中学生来说很难做到。有些考生抱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想法,把黑的说成白,白的说成黑,说话虽然也经过了大脑思考,但是很偏激。例如:

2005年全国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警察不会抓人,的确出人意料,但是想想警察要打人吓人,要不停地想办法把枪弄丢,要穿着警服逛街威风,要开着警车四处兜风,所以警察不会抓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医生不会治病,的确出人意料,但是想想医生要收红包,要考虑开哪个药利润高,要分辨病人到底有没有钱,要和护士MM调情,所以医生不会治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老师不会教书,的确出人意料,但是想想老师要补课收钱,要计算哪个学生家长送礼多少安排座位,要写看不懂的论文,要比较哪个女学生长得漂亮,所以老师不会教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八、歪门邪道类

拿到一个作文题目,不是积极地进行审题立意,而是胡思乱想,投机取巧,搞歪门邪道。例如:

2006年江苏卷《人与路》

鲁迅版:

正版: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盗版: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

考生版:

正版:世界上本没有大学,想考大学的人多了,就有了大学。

盗版:世界上本来有大学,想考大学的人多了,反而没有大学了

九、不知所云类

写作啰里啰唆,东扯一句,西拉一句,不知所要表达的是什么。似乎在卖弄自己,其实是思维混乱。例如: 2006年福建卷《草船借箭》

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太帅了!本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研究三国的题材,例如三国志——霸王的大陆,吞食天地——赤壁之战,三国英杰传,三国孔明传,三国曹操传,三国志五代,三国志六代,三国志七代,三国志八代,还有三国志九代和最新的三国志十代,还有衡山光辉三国志,火凤燎原,龙狼传,一骑当千(RY系经典!绝赞!),所以我对三国时期的事情是非常了解的!今天在这里,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草船借箭,戈多大显神威的故事。

十、死搅蛮缠类

有些考生作文写到最后连自己也感到底气不足,怎么办?于是铤而走险,对阅卷老师“软硬兼施”,看是说的冠冕堂皇,其实是死搅蛮缠。例如:

2005年湖北卷《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最后说一句:老师,你就看着给个分数吧,只要你出则对得起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入则经受得了良心深处的拷问,你随便给。不然也无可奈何,就算我在任何一条街上咒骂,也不能损你一根毫毛。

下载领导讲话稿十大禁忌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领导讲话稿十大禁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演讲时的十大禁忌

    谨记演讲时的十大禁忌 演讲者的对象是听众,听众的情绪直接影响到演说的效果。演说是一门艺术,要想提高演讲水平,不仅要了解该怎么做,还要从另一面,了解需要注意和避免的一些问题,......

    专升本考试十大禁忌范文

    专升本考试十大禁忌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肯定会做得更好!考试后几乎每个人都会这么说,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次考试中我犯了一些不该犯的错,否则....那么考试中有那些事情本来可以做得......

    求职面试十大禁忌

    前提:小心细节,求职才顺遂 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必须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齐备,并掌握面试的基本模式。但在实际的案例中,我们却常常发现,一些条件很好的人,却始终无法顺利的通过......

    创业 做生意 十大禁忌(大全)

    创业做生意十大禁忌 一忌:坐门等客。经商不跑不活,商品市场瞬息万变,商品交流讲究时效性,坐门难见客。只有跑动,才能得知市场信息,找准时机,方能盈利。 二忌:没胆量。俗话说,只要有七......

    企业管理的十大禁忌(大全)

    管理十诫 西方企业界将导致管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十大戒律。这“十戒”是: 一、 戒奋斗目标不明确。 管理者必须及早明确和认清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在自己成长的历史中,学......

    彩票十大经验总结和12条禁忌

    彩票投资十大经验总结和12条禁忌。彩票也能算投资?彩票绝对可以当投资,以下提供彩票投资十大经验总结和12条禁忌,时时彩也是彩票的一种,可以供广大时时彩彩民朋友参考。一、如果......

    审计工作总结禁忌“十大盘点”

    审计工作总结禁忌“十大盘点” 年终岁尾,审计“收官”,各级审计机关都在忙着写工作总结。年终总结,年年都得做,做起来容易,但要做得到位,做得有效果并不容易。要搞好年终工作总结,......

    考研十大禁忌及时间安排1

    禁忌十:准备不足 准备不在于早,而在于是否真正用心准备,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一般情况下在大三暑假即七月份开始着手准备,此时距考试还有半年,时间足够了。甚至在9月份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