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产党宣言》讲稿
《共产党宣言》导读讲稿(提纲)
一、《共产党宣言》问世的社会历史背景:
19世纪4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进入大机器生产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开始显露出来。从这一基本矛盾又派生出一系列的矛盾,这些矛盾反映在阶级关系上,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断加剧。
二、《共产党宣言》的体系结构和正文内容之概况:
(一)体系结构——包括七篇序言和正文。
(二)正文内容:
1、资产者和无产者
2、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3、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4、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三、《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和正文内容之详解:
(一)七篇序言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第一,指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第二,阐明了《宣言》的性质和任务。第三,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
第四,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鲜经验,提出了对《宣言》的重要修改和补充。第五,提出了落后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思想。第六,论证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原理。第七,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策略思想。
(二)《共产党宣言》正文的主要内容 : 第一章
资产者和无产者
在本章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深刻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历史过程,正确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其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问题和一个结论:
第一个问题: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即共产党人对过去全部历史的理解。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它像一根红线贯穿《宣言》的始终。这一学说由三个相互联系的观点构成: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历史上存在过的几种阶级社会的阶级划分及各自特点。
第二个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必然灭亡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依据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原理,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主要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第二层,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作了客观评价,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还要多,还要大。”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局限性和内在矛盾; 第三层,科学地预见了资产阶级的未来: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个问题: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一个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是资本主义的灭亡并不等于自行消灭,它必须通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实现。所以,无产阶级必须采取革命手段,夺取政权,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逐步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具体说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地位; 第二层,叙述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各个发展阶段;
第三层,论证了“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说明只有无产阶级能够担负起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
在经过上述分析和论证后,马克思、恩格斯得出了一个划时代的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两个必然)
第二章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在本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为此,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纲领,严正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的种种责难,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主要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阐明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党的纲领。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层,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的关系的论述,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即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第二层,指出共产党的特点在于共产党人革命的彻底性和国际主义精神; 第三层,阐明共产党人的纲领,即共产党人的最近目标和最终目的,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第二个问题:通过对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的种种攻击和污蔑的批驳,阐明了共产党人的理论原则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通过对资产阶级的各种谬论的批判,阐明了共产党人关于消灭私有制及打破过去遗留下来的各种观念的基本观点;
第二层,结论性地阐明共产主义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即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三个问题:通过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的论述,阐明了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指出共产党人的最低纲领,亦即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并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剥夺资本,变私有制为公有制,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层,进一步论述了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即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存在的条件,国家消亡,实现共产主义。《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
第三章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在本章中,主要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关于反动的社会主义。
第二个问题:关于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第三个问题:关于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第一层,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二层,客观评价了三大空想家的历史功绩及主要缺陷,并指出空想社会主义对工人运动的危害性。
第四章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在本章中,马克思、恩格斯指明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共产党人要实现自己的纲领,除了要有一整套正确的理论原则来指导,确立正确的革命道路,还应该有相应的斗争策略原则来加以保证。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这最后一章中集中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原理。可以归纳为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论证了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的原理,进而阐明了无产阶级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辨证关系。
第二个问题:论证了共产党人对资产阶级民主政党的又联合又斗争的统一战线策略,阐明了共产党人革命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理。第三个问题: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的原则。这是本章的总结,也是全书的总结。《宣言》结尾再次郑重申明共产党人的观点和意图,并公开宣告共产党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共产党人只有用暴力才能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全世界无产者只有联合起来,共同作战,才能砸碎旧的锁链,获得整个世界。《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最后,《宣言》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作为结束语。
四、《共产党宣言》在当今的启示:
(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
(二)《宣言》中关于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未来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的学说,代表了整个进步人类的理想和信念,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三)《宣言》揭示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保证我们的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四)《宣言》对资本建立世界市场并向全球扩张过程的描述,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五)“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宣言》做出的这一论断,在当今世界以更为清晰的趋势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六)“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宣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改革开放30多年的今天我们解放思想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七)《宣言》强调共产党人在反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运动中,“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这为我们在当今“一球两制”的现实世界中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提供了指南。
第二篇:共产党宣言党课讲稿
共产党宣言党课讲稿
真理之光 穿透时光之墙——《共产党宣言》党课讲稿 2018年XX月XX日
同志们: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马克思主义著作《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重温经典,寻大本大宗,溯真理之源,共同感受《宣言》的力量。今天,我从几个方面,跟大家共同学习《共产党宣言》。
伟大的理论产生于伟大的时代,并满足时代的需要。《宣言》作为共产党人“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是机器大工业时代的产物,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宣言》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列宁曾指出:“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宣言》分正文和序言两个部分,正文共四章,序言共七篇,集中阐述了贯穿《宣言》的整个基本思想。1872年德文版序言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 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结合俄国的历史条件和当时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现实,明确提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的起点。”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明确指出,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一系列对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基本原理的集中表述,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唯心史观,揭示了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说明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就必须解放全人类,表达了无产阶级历史作用的思想。
一是鲜明阐释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马克 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纲领目标。第一,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第二,共产党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三点不同。一是“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即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二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即具备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三是“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即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所以,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第三,共产党人最近的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第四,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消灭阶级和阶级斗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二是研讨论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第一,揭示 了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受剥削、受压迫最深的阶级。第二,叙述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阶段——从作为“自在的阶级”开展经济斗争并同“敌人的敌人”作斗争,到作为“自为的阶级”开展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第三,论证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最先进的阶级、最革命的阶级、最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阶级。综上所述,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是客观规律。资产阶级造就了自己无法控制的生产力,又生产了自己的掘墓人。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决定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宣言》第一章得出的基本结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两个必然”。
三是明确指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写道:“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是因为:一方面,资产阶级废除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撕下了掩盖阶级关系的温情脉脉的面纱,使阶级对立这一事实暴露得更加明显;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小生产者不断地发生两极分化,绝大多数遭到破产,降落到无产阶级的行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但两者的阶级利益是根本对 立的,所以必然展开阶级斗争。起初,无产阶级处于自在阶级的阶段,进行着自发的斗争,斗争对象是直接剥削他们的个别资本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不仅数量大大增加,而且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日益采取联合行动。资产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经常运用国家机器来破坏和镇压无产阶级的斗争,这就使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发展成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政府的斗争。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四是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产生发展及灭亡的必然规律。《宣言》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第一,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完全改变了封建统治的社会面貌,它彻底打碎了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封建的等级关系、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封建的伦理道德以及封建保守思想,把人对人的依赖提升到人对物的依赖阶段,大大激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资产阶级的统治是一种伟大的社会变革,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向前推动了一大步;第二,资产阶级把民族的历史转化成了世界历史,扩大了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奔走于世界各地,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消灭了保存了几千年的传统民族工业,按照自己的生产和交换方式来塑造世界,同时,各民族的精神产品也在世界交往中逐渐失去了固有的民族性,民族的文化也成为了世界性的文化;第三,资产阶级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产 阶级生产方式使分散的农村聚集为城市,使愚昧状态的农村生活转变为文明的城市生活,使农业民族从属于工业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使分散的生产资料、财产、人口集中起来,使封闭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壁垒消失。总之,“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宣言》揭示了资产阶级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资产阶级在发挥其历史进步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自身的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周期性生产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矛盾的集中表现。它表明:“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所以,资产阶级的灭亡是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发展到现在,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即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却对准了资产阶级自身,资产阶级的灭亡如同封建社会的灭亡一样,是历史的必然。
我们学习《宣言》,必须深刻领会它的时代背景,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体现了科学社会 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我们学习《宣言》,必须深刻领会它的内涵实质,它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明确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础,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争取自由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学习《宣言》,必须深刻领会它的历史意义,它于1848年2月首次在伦敦用德文发表,160多年来被翻译成200多种语言,出版了数千个版本。正如恩格斯在《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 由于以它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世界上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共产党组织,形成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正是《宣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正是《宣言》,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提供了理论基础;正是《宣言》,为我们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正是《宣言》,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
总之,《宣言》阐述的基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应当长期坚持。同时,正如《宣言》1872年序言所强调的,这些原 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百年之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的未来指明了道路,今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境界,标志着进入了新时代。
同志们,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使命要有新担当。在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再次发出了共筑中国梦的号召,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不断提高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能力和本领,与全国人民共同谱写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篇章!
第三篇: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党课讲稿(2页)
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党课讲稿)
前言
一、《共产党宣言》的产生传播:两个分析框架 大家好,我们今天来讲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2018 年是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 170 周年,中央政治局专门组织了一次集体学习,内容就是学习《共产党宣言》。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提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这样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任务,我们全党如何来贯彻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的要求。
我们这堂课准备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学生共产党宣言,要有方法论框架。第二,悟透共产党宣言,怎么去领悟它的基本原理?第三,今天如何去灵活的运用《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我们安排了三部分的内容来回答这三个问题。第一部分内容,我们从宣言的产生和传播当中,我们得到两个分析框架,学好、用好的分析框架。第二部分内容,我们用唯物史观的分析框架来讲述宣言的七条基本原理,来悟透它。第三部分内容,我们用共产党原理的运用分析框架来讲述今天如何运用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把它用活。
一、《共产党宣言》的产生传播:两个分析框架
好,下面我们进入第一部分,我们从《共产党宣言》的产生和传播里面得到两个分析的框架。如果要把握《共产党宣言》的产生,我们必须把握 4 个关键词幽灵、运动、学说、科学。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关键词,这就是下面这段著名的话,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沙皇、梅特涅、基左、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的?又有哪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他自己的反动敌人呢?从这一事实当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共产主义已经被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拿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的神话的时候了。幽灵的出现实际上说明了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欧洲社会出现的一种普遍性的氛围。但我们要问这种氛围是昙花一现的,还是背后它有一个深刻的历史运动做基础呢?当然他是以背后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历史运动作为基础的。
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关键词,运动。19 世纪 40 年代,资本主义在西欧国家取得了统治地位,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完成。此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此前资产阶级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他要推翻封建地主贵族的统治,他人数不够,他需要拉着工人阶级去做同盟军。所以马克思说此时的工人
阶级还不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反对的是自己敌人的敌人。但是到了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以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凸显出来。此时有三大工人运动,一个是法国里昂的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在追求自己独立的政治利益。他在追求自己本阶级的利益,他不再是反对自己敌人的敌人,而是反对自己的敌人。所以马克思说这个时候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独立的政治运动以后,他马上就面临着一个问题,他不能为了罢工而罢工,他不能为了运动而运动,他必须搞清楚自己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所以这就是第三个关键词,学说。无产阶级的运动它需要有指导理论,他需要搞清楚无产阶级从哪里来?无产阶级的现状,无产阶级最后要找到哪里去?他也要搞清楚资产阶级从哪里来?资产阶级的现状,资产阶级的结局是什么?用我们中国的话来讲就叫一问三不知,如果你不懂得一个东西的来源、现状、结局,就一问三不知。我们共产党员的领导干部对于这么重大的问题,不能一问三不知,同样无产阶级他在进行历史运动的时候,他也要搞清楚这些问题。所以后来恩格斯说,共产主义学说是什么?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他回答的是无产阶级运动的产生、进程和一般结果的问题。当时有许多思想家多试图来回答这个问题,提出种种学说。但只有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才成为种种学说当中最为科学的理论。
所以我们要讲他的第四个关键词,那就是科学。我们大家都知道当时有空想社会主义,他们也提出社会主义学说,但是他们是空想的社会主义学说。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理论才能成为科学。为什么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理论能够成为科学呢?这就是因为有唯物史观。习总书记他就讲人类思想史上唯心主义用神、人性观念等来解释一切的世界观,曾经长期统治着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猛烈抨击,对未来社会的图景进行了勾画,但他没有办法找到实现其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如果用观念来解释,那有什么样发达的理性才能够造就更好的社会方案。事实上,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就是用观念,用理性来解释世界,他也没有办法找到正确的道路。而马克思、恩格斯他们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唯物史观,他真正找到了对历史科学的解释。在《共产党宣言》里面,恩格斯在一个序言里面就提到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首要的就是唯物史观。我们要注意,这个唯物史观就是我们把握《共产党宣言》原理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框架。我们来读这段话,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个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他要吃、喝、住、穿的时候,他要把他吃、喝、住、穿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出来,所以怎么生产他的物质资料就决定了人们在生产当中结成什么样的关系?人
们在生产当中他的利益就会发生分化,特别是私有制以后,他的利益就会发生分化,由此会产生社会结构。在私有制社会里面,这就是阶级结构,不同的阶级围绕着他们的利益进行斗争,这个就是这个时代的政治活动。在这个时代的人们他的主观当中,对这个时代的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反应,这个就是他的意识形态,精神的历史。所以马克思他从人们的生活条件,从经济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来解释人们的社会结构、政治活动、意识形态,这就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根据这条原理我们可以得到《共产党宣言》的第二个基本思想那就是阶级斗争,所以在《共产党宣言》的序言当中有这样一个表述。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就是在私有制社会里面少数人占有生产资料,大多数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他们就一定会发生利益的分化,利益的分化就有社会结构,就会形成阶级结构。所以私有制以来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但是这个阶级斗争会不会一直发展下去呢? 那这个宣言的第三个基本思想,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发展阶段,它最后会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生产力要冲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束缚,这个时候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他要推翻私有制,如果他不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够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所以这个就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但这个基本思想来自于这样一个分析框架,所以我们从《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四个关键词里面,我们可以得到我们的第一个分析框架,进行《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理解,必须懂得这个框架。从经济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来看社会结构,来看政治活动和意识形态活动。
好,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共产党宣言》的传播。1847 年 11月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同盟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所以《共产党宣言》它不仅要进行理论阐释,它还提出了行动纲领。这个也是《共产党宣言》为什么在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巨大作用的原因之一。这本著作一经出版就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170 年来,它被译成 200 多种文字,出版了数千个版本。资本主义社会在碰到危机的时候,他们就会再次来读马克思,比如说 2008 年。同时一部《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史,也是一部《共产党宣言》的运用史。我们下面来回顾一下《共产党宣言》它在运用的历史上的几个关键点。首先在 1864 年,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成立了第一国际,在成立第一国际的时候就碰到这样一个问题,领导第一国际的活动,是直接以共产党宣言的学说作为他们的指导纲领,还是要讲究策略。当时马克思、恩格斯成立第一国际的主要目的,是想让欧洲的工人运动联合起来,但是在英国工人运动是受工联主义的指导,在德国工业运动是受拉萨尔派的影响,在法国工人运动是
受蒲鲁东主义的影响。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他们非常灵活,他们认为首先把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是最重要的。在随后的工人运动的进程当中,马克思、恩格斯相信工人运动一定会逐渐的接受更加科学的理论的指导。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在第一国际一开始的时候就用共产主义的学说,用《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直接还来运用。但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看到的那样,在一段时间以后,整个欧洲的工人他都接受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这说明《共产党宣言》的原理一定要灵活的运用。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是历史上首个无产阶级建立的政权,但最后它失败了。马克思写了《法兰西内战》这本著作来总结他的经验。其中就对《共产党宣言》的原理进行了发展。再如 1917 年列宁领导 10 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在一个国家变成现实。按照《共产党宣言》的原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但列宁恰恰是在欧洲资本主义最不发达的俄罗斯首先把社会主义革命搞成。当然这里面列宁就已经灵活的运用了《共产党宣言》的原理,而且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原理。再比如 10 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当中,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都应该跟我们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比如毛泽东同志他就提出来,学《共产党宣言》一定要灵活运用。他自己就这样说,遇到问题我就翻阅《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要学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要精读,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中国工作实践去分析、去探索、去理解。理论和实践结合了,理论就会是行动的指南。毛泽东同志还说,他在写新民主主义论的时候,因为这是构想一个未来的新社会,《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少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应该在运用,要运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一定要跟实际结合起来。邓小平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苏东剧变,在全世界的社会主义碰到巨大挫折的时候,小平同志视察南方他提出来,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最近有外国人议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小平同志还提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部《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史,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灵活运用的历史。
我们从这个传播过程当中,我们抽取出第 2 个框架,我们在应用原理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我们来看《共产党宣言》里面的一些话。首先马克思、恩格斯说,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当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正确的。也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对待他们自己提出的原理,他也是采取一种审视的态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还有没有道理?还是不是科学判断?如果是科学判断才坚持,我们今天仍然也是这样,如果你一旦做出来判断,它仍然是反映了客观实际,能够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我们就应该把它作为我们行动的原则。第 2 段话我们看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也认为,《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具体的运用,你要根据时空条件的变化,不能僵化的运用,像列宁、像毛泽东、像邓小平,在运用宣言原理的时候,都是根据时空条件的转换,做出具体的运用、具体的发展。所以后来马克思还在别的地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这说明了什么?共产党人应该既具备坚定的原则性,又具备高度的灵活性。你的原则性来自你对宣言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把握和信奉,但是你的灵活性来自于你对时空条件转换的把握,对矛盾特殊性的把握。
因此我们得到了《共产党宣言》原理的运用框架。那就是三个方面,第一,对于一条原理,我们首先要看它所说的所做的那个判断,到今天是不是仍能成立,如果它仍然是成立的,我们就应该坚定的信奉它,把它作为我们行动的原则,不能变,要有坚定的原则性。但是这条原理它放到今天来运用它的时候,时空条件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要看到第二点,我们应该灵活地来运用它,根据具体的时空条件来运用它。要把矛盾的普遍性跟矛盾的特殊性结合起来,然后得到第三点就是行动的策略,我们既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又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好,第一部分我们讲到这里。
二、《共产党宣言》的文本结构和基本原理:唯物史观分析
好,下面我们讲第二部分,我们来讲一讲《共产党宣言》的文本结构和它的七条基本原理。我们讲这一部分的时候,我们用我们刚才得到的第一个分析框架,就是唯物史观的框架来看这七条原理。首先我们看看《共产党宣言》的文本结构,它分为七篇序言,第一章资产者、无产者,第二章无产者共产党人,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的态度。七篇序言我们在第一部分它的产生、传播,已经把它一些重要的内容都讲过了。第三章、第四章它具有很重要的科学价值,但我们今天不重点讲,我们今天重点讲第一章、第二章。第一章、第二章实际上讲了三种人和一种社会形态,哪三种人呢?资产者、无产者、共产党。哪一种社会形态?未来社会形态。实际上它要回答的问题就是资产者从哪里来,无产者从哪里来,他们的矛盾运动的现状,他们矛盾运动的结局,以及共产党人怎么来共产党的使命,还有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怎么去构建未来社会形态?整个文本结构实际上就是按照唯物史观的思路来谋篇布局的。你比如说他首先就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条件、交换条件,然后产生了两个阶级。然后才会有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它实际上在分析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他们这对矛盾最后的运动结局的时候,它是从经济、生产关系的内在的矛盾,也就是从生产条件、交换条件、它内在的矛盾来分析,这也反映了没有唯物史观。建设未来社会形态,它提出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决裂,这个也是从生产条件方面来看未来社会形态的建构,所以这也体现了唯物史观。
好,下面我们直接进入这七条原理。有的学者也对《共产党宣言》的原理有不同的概括,大同小异。我们这里为什么做七条原理的概括?因为这七条原理实际上回答了三个问题。比如说第一、第二、第三,这三条原理回答的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发展和矛盾最后它的结局,把一般进程它都说清楚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原理、共产党的先进性原理,也就是第四条、第五条原理,它回答了无产阶级的自我认识、自我定位、历史使命。两个决裂和两种纲领原理,也就是这边的第六、第七条原理,它实际上回答了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要向哪里去?它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我们要掌握这七条原理,一定要用唯物史观的分析工具,我们才能悟透它。什么叫悟透?就是看到它背后的更底层的那个东西,那就是生产条件、交换条件。我们要到这样一个基点上才能真正弄清楚这七条原理。
好,我们下面看第一条原理,两个阶级原理。文本当中是这样子表述的,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它是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在过去的私有制社会里面有许多中间社会阶层,但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面,只剩下了相互对立的两个阶级,一个是资本家资产阶级,一个是无产阶级。这两个阶级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知道历史上不是一开始就有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进入私有制社会,首先是奴隶主和奴隶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才有
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所以这条原理实际上就是把这两个阶级是怎么产生的把它说清楚。
我们下面来看一个图表,按照《共产党宣言》的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里面的城官市民是最初的资产者。有一些农民从庄园里面跑出来,他跑到城市里,他要活下去,他就必须做一些手工业,做一些小生意,这些人是最初的资产者,但不是现代资产者。他到城市里面要活下去,他的生产方式是什么?是行会经营方式。在这样一种生产方式上发展出来的社会结构是什么?行会师傅和帮工。但是在中世纪末期,欧洲社会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地理大发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发现了新的航路、航线,由此带来了中国和印度的市场,带来了欧洲跟殖民地之间的贸易,又由于在澳洲发现了大量的金矿,在南美洲发现了大量的银矿,可以作为商品交换的手段的货币可以增加,这一些都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用我们今天的话讲,那就是海外市场的订单就到了欧洲,欧洲就要组织生产,来满足这些订单。但是按照原有的行会经营的方式,就生产不出那么多东西来,这个时候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就要变革,所以西欧社会就进行变革,行会经营方式就变革成工厂手工业。这个时候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行会师傅和帮工这两个社会阶层就没有了,因为他赖以存在的生产方式没有了,这个时候就变成了工业的中间等级和功能。但是海外市场的订单仍然在增加,所以这个时候工厂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变成了机器大工业,珍妮纺织机发明出来了,蒸汽
机发明出来了,用蒸汽机来带动珍妮纺织机,这个生产效率就大大提高,但是这个时候也就需要大量的工人,他们进入工厂生产。所以这个时候就有了机器大工业,组织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这帮人,那就是现代资本,讲现代的资产阶级。现代的资产阶级,他为了扩大他自己的地位,他要去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到全世界去赚钱。它推动商业、航海业、陆路交通的发展,而这一些又继续推动了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机器大工业反过来又在壮大了资本家的实力,所以资本家最后他就把过去的那些统治者,比如说贵族、教皇、国王、骑士阶级,全部把他们推翻了。这就是《共产党宣言》里面对资产阶级为什么会产生的科学的分析。宣言的文本是这么说的,工厂手工业代替了行会经营,行会师傅这个阶级就没有了。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厂手工业,那现代资产者就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铁路的发展,资产阶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增加了自己的资本,他就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的阶级,特别是那些统治阶级,都排挤到自己后面去了。所以,现代资产者是怎么产生的?按照唯物史观的分析,它是由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这个给我们一个什么启发呢?就是它既然是一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如果这种条件不存在了,资产者他也就会消亡。所以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现代资产者,他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上产生的,如果这个生产方式不再存在了,或者变革了,或者发展为更先进的生产方式了,现代资产者他不会一直存在下去的。这是矛盾的一方,那矛盾的另外一方,无产者是怎么产生?特别是现代的工人阶级,现在无产者同样也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下产生的。
我们来看看这个图,资产者他投资,他的资本分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不变资本用来买原材料、买机器、买厂房,但是要有工人来推动。可变资本就用来预先购买劳动力,从哪里来购买劳动力呢?从被圈地运动占领土地的农民,破产的手工业者、小工业家、小实力者、小商人,这些人跟不变资本结合,他们进入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他们的生活条件就会趋同。不管在哪里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都是这样。他们的劳动毕竟是雇佣劳动,出卖自己劳动力,异化劳动生产出来的商品是资本家的,跟自己没关系。工厂劳动都集中到工厂里面跟机器在一起,个性上是资本家把他们当做盈利的工具,消费生活也趋同,为什么?因为资本家要控制他们的消费,不能让他们消费太多,所以最后他们的利益趋同。我们知道利益分化就会造成社会结构的产生,就会造成阶级的产生。所以总结起来,这一条原理那就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怎么产生的?它是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这种方式,商品交换这种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像一个大漩涡那样,在它所及之处,它就要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一方面它生产出巨量的商品,另外一方面它生产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通过资本积累,生产出人数越来越少,但资本越来越雄厚的资产阶级,它通过雇佣劳动生产出人数越来越多,但越来越贫穷的无产阶级。只要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就一定会有这
样的社会结构产生,这就是阶级分析观点。有人讲经济分析观点过时了,不是这样,你只要有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就一定会产生那个社会结构,这是一条科学的原理。
好,我们再来看看第二条原理。我们已经搞清楚了资产者、无产者怎么产生,那资产者、无产者怎么发展?在第二条原理里面,实际上就讲了这个问题。我们看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放、到处建立联系。资产者他为了倾销自己的商品,他一定要去找世界市场。所以资本主义它就扩张开来,资本主义的扩张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主观上资本家是为了盈利才这样做,但客观上他确实造就了无产阶级的解放条件。所以马克思他也高度肯定资本主义,他说资本主义在它取得统治地位的不到 100 年的时间里面,它创造出来的财富比人类以往历史上创造出来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资本主义在历史上它曾经起过的作用。至少它改变了四种关系。第一种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过去人是依附于人,依附于土地,比如说农民依附于土地,土地是地主的,所以农民实际上是依附于地主的。在我们中国过去的女人妇女是没有土地继承权的,所以女人就必须依附于男人,这就是夫权。这个时候的人很难说有自由,他有自由,可能都是他的被依附者给予他自由,所以这种自由是一种特许的自由。但是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一个人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而资本也需要大
量的能够自由出卖自己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但是这样的一种出卖劳动力的自由,比前面那种特许的自由,它是一种更进步的自由。所以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用没有良心的自由代替了特许的自由。从客观的后果来讲,为人的解放,为工人阶级进一步解放,它是在创造条件的。第二个,资本主义生产它改变了生产的形势,由于要竞争,所以它使科技加快进入生产。而科技加快进入生产使生产力越来越发达,将来的社会主义它就是,共产主义就是要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所以这个也在为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的解放创造条件。第三个,它改变了文明与文明的交往的关系。过去各种文明来往不多,或者来往的很有限。但是到了资本主义时代,人类交往普遍化,就使得人类文明的交流附近,使得人类的相互学习有了可能。这个客观上也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在造就条件。第四个,它改变了政治治理的形式。资本主义由于他需要销售他的商品,所以他希望他商品销售的市场有统一的国家、统一的法律、统一的利益、统一的关税、统一的民主,这样能够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资产阶级推动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的形成,它主观的目的是为了它盈利,但是客观上它促进了人类的普遍交往,促进了生产力越来越跟科技结合在一起,而这个客观后果它是有利于无产阶级的解放。马克思就讲,他说促使资本主义消灭的因素,无论是生产力还是无产阶级,都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成长起来的。我们可以说今天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仍然在造就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所以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原理,这里我们还要再补充一点,就是这种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中美贸易战以来,有人担心中美脱钩,有一些西方的学者也威胁要中美脱钩,但是我们读了共产党宣言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在战略上可以藐视这样一种观点,宣言里面这样提到,过去的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一旦联系形成了,你想逆转很难的,因为大家都从这种交往里面得到了好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交往。所以宣言里面还讲民族的片面性、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
下面我们讲第三条原理,两个必然原理,我们讲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现在看看他们的结局,资产阶级会不会一直这样子发展下去呢?永恒存在呢?不可能的。《共产党宣言》里面提到,资产阶级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这就是所谓两个必然原理。为什么资产阶级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呢?《共产党宣言》是一个纲领性的文献,它没有做出很深入的分析,但是在后来的《资本论》及其手稿里面,对这个问题做了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分析,我们今天没有时间全部介绍,但是我们来看其中的一段话,简明扼要的一段话。资本主义生产它总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过剩生产,为什么它一定会产生过剩生产呢?这是有资本主义的内在要求产生的。在《马恩选集》第二卷有一篇文章他是这样表述,以生产为尺度进行生产,不考虑市场现有界限,或者先有支付能力需要的现有界线,而这是通
过再生产的积累不断扩大,因而通过收入转化为资本来进行的。另一方面,广大生产者的需求总是被限制在平均的需要水平上,而且根据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总是限制在平均的需要水平上,我们怎么来理解这个话? 我们看一个表,资本要生产就分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出商品,商品销售以后,回收利润,利润就再度转化为资本,资本就再积累,就再扩大,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所以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它就是要积累、扩大,但是它要完成上面这个过程,它依赖于商品生产出来以后进入流通环节,特别是要有人来消费它,消费完了以后才会产生下一步的生产。好,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它内在有两个要求,第一,它要求多生产,生产越多,回收利润越多,资本增值越快。但另外一方面它还有一个要求,它在进行生产的时候,它要雇佣劳动者,它是用一定量的可变资本来雇佣劳动者,如果工资越高,它雇佣的劳动者的数量就越小,越少,它剥削到的剩余价值就越少,它的资本增值的速度它就越慢。所以它内在的要求就是功能要低工资,它一定量的可变资本才能够剥削更多的功能,利润增值才越快。这个时候如果需要功能低工资,功能就一定要低需求,所以资本主义一定要控制功能的需求。好,没有问题,我们看到这两个要求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要求,但是大家可以发现一个问题,这两个要求之间相互是矛盾的,是打架的,为什么呢?一方面你要求多生产,另外一方面你又要求功能低需求、低工资,那生产出
来的那么多的商品最后卖给谁?比如说一个资本家生产皮鞋,他每年生产 20 万双皮鞋,他自己能够穿那么多吗?如果这些皮鞋要卖出去,最后还是要作为生产者的功能他来买。而资本主义生产他内在的要求就是功能要低需求、低工资,所以这样的一个内在的要求跟他另外一个要求多生产的内在要求相互之间是矛盾的、是冲突的,这是资本主义的基因病,是他这样一种生产方式,他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他如果要克服,那就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所以后来马克思把这个叫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生产占有之间的矛盾。有了这个矛盾以后,资本主义总是周期性的爆发经济危机,爆发商业危机,而从商业危机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具有两个特性,一个它具有荒谬性,第二个它具有局限性。什么叫荒谬性?我们来读这段话。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有很大一部分自身的产品被毁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不把产能保护下来,把商品分给那些需要的人?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有人需要那我们就应该给他,但这不符合资本主义生产的逻辑,资本主义生产逻辑是什么?有利润我就生产,没利润我就立马停止生产,如果有利润,我生产我能够盈利,如果没利润,我造就的产能继续开通生产出来,卖不出去,我亏本。如果我把我制成的产品,我送给那些需要的人,他们就更不会消费了,我接下来生产出来的东西更没人买了,所以按照资本的盈利的逻辑,他是非常荒谬的,他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他是雇用人,使人的劳动满足于资本增值的需要,是使人从属于物,而社会主义生产的逻辑是什么?恰恰相反,社会主义生产逻辑就是使物服从于人,是满足人的需要,所以我们过去讲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来满足人民币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今天讲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你看我们同样也是满足人的需要。所以社会主义的生产逻辑跟资本主义生产的逻辑是不一样的,根本不同,一个是使人从属于物,还有一个是使物从属于人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生产他具有荒谬性的一面。在危机期间发生过也总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危及生产过剩的危,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激发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部被毁掉了。在封建社会,在奴隶社会,有没有生产过剩?有。但是不是普遍的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那些社会经常发生的现象是生产不出来,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饿死。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不是生产不出来,而是生产过剩。但是由于相对贫困,人们买不起,同样有人还要饿死。所以这里的表述非常精准,仿佛是一次饥荒,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部被毁,其实不是,但是就是这个画面,这就是我们要看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特点。
第二个,资本主义生产还有一个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狭隘的。资本主义希不希望发展生产力?希不希望科技发达?当
然,只要能够带来利润,他们当然希望,但是他们始终有一个前提,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面,生产力的发达、科技的发展,你始终要服从于资本增值的需要。如果不能够给资本增值带来好处,它宁愿你这个生产力不要那么发达,已经发展出来的科技,它也不用,它不是说一定要满足人的需要,满足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而是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是使人从属于物的需要,从属于资本的需要,所以这就是它的狭隘性。我们理解了它这种狭隘性以后,就可以理解美国的资本主义有很多做法,他也希望科技发展,如果不能够给他带来利润,他宁愿科技不要发展。所以宣言当中就这样写道,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够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它如果要克服这种障碍,资产阶级社会就会混乱,资产阶级就不再存在了,就受到威胁了。所以资产阶级的关系太狭窄了,它没有办法容纳它本身造成的财富。当资本主义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的时候,它就必须要灭亡了。因此马克思在宣言里面提出了资产阶级灭亡的两个条件。第一,生产力高度发达,这个生产力,资产阶级原来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来推翻封建制度作为它自己的武器。但是现在这个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反过来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它不能够再容纳这么高度发达生产力的时候,生产力就要对准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这是它的第一个条件,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容纳不了了。第二个条件,这个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谁
来运用呢?资本家肯定不会拱手笑纳,这个时候无产阶级要来运用,所以无产阶级一定要跟先进的生产力结合在一起,而且能够掌握住,能够运用这个先进的生产力。所以宣言当中又写道,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自己与史地的武器,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工业这里,而这样两个条件都在资本主义内部不停地在产生着。
我们来看无产阶级条件,它进入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以后,由于它的生活条件趋同,他们的利益就越来越趋同。由于现代交通,特别是现代通讯,它也便于联合。当时马克思还分析了,进入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以后,无产者在意识形态方面也会日益觉醒,形成他自己的意识形态。有了这三个条件,利益趋同,便于联合意识形态觉醒,有了觉悟,有了指导理论。像马克思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理论,他们就会组成政党,他们就会提出最低概率最高概率。所以这两个条件,一个是对准资产阶级的武器,还有一个是运用这种武器的人,都会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的过程当中不断的造就。在今天的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在不断的造就这种条件,越发达这种条件就越具备。这就是我们辩证的看待这个观点。我们在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面,工人阶级受这个大漩涡的控制,他在这个漩涡里面是人从属于物,资本家来控制这个漩涡,服从于资本的增值,但是什么叫解放?所谓解放就是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从这个漩涡里面跳出来,不再由资本家来控制这个漩涡,从
而控制工人阶级,反而是工人阶级来控制这个大漩涡,这就是巨大的生产力,巨大的社会化大生产,并且使这个漩涡生产出来的东西,他的生产目的服从于人的需要,使物从属于人服从于人,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而过去是使人从属于物,这就是两个必然原理。我们人类社会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形态就是要走向这个形态。所以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他一方面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商品,生产力越来越发达,但是另外一方面,他造就两种因素,一种是造就越来越发达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的容纳不了,另外一个就是造就运用这种武器的人,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结局,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个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确定我们的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的理论基础。我们一定要从唯物史观,从他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最后他一定会造就这样两种条件,我们才能悟透他。
我们现在一问三不知的问题解决了,就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他们的起源、现状、结局都搞清楚了以后,那我们现在肯定就可以搞清楚,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了。无产阶级是谁?无产阶级要到哪里去?总书记准确的表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毫不掩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旗帜鲜明的站在无产阶级广大人民一边,热情讴歌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当中的伟大作用,把无产阶级看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三个历史使命。首先,工人阶级现代无产者他最初产生的时候,他就是跟先进的生产力结合在一起。珍妮纺织机、蒸汽机、大工厂,我们中国现在建立了社会主义以后,我们现在不再提无产阶级,我们提产业功能,工人阶级。我们今天的中国的工人阶级,他仍然有这个历史使命,就是要掌握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一定要牢牢的跟先进的生产力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条件。这是他的第一个历史使命,先进生产力代表,我们共产党人更要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第二个,在今天的西方国家仍然有无产阶级,仍然有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矛盾,所以他们还有一个历史使命,那就是埋葬旧制度。他如果要获得真正全部的解放,他一定要改变革他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要造就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他要埋葬旧制度。第三点,还要建设一个新制度,这个新制度就是要造就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谋解放、谋自由全面发展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政治制度、造就社会主义制度。这个也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它的崇高性所在。我们来读这段话,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他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他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他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从私有制以来我们看奴隶社会,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封建社会,比如说朱元璋率领农民推翻元朝统治,转而马上建立一个封建政权,少数人剥削统治大多数人,资产阶级革命依靠功能推翻封建统治者,但马上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政权,来剥削统治大多数人。所以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但社会主义运动、共产主义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取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无产阶级运动它的崇高性。他要在我们人类历史上首次建一个新制度,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我们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的时候,把这样的一种精神转化为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口号,叫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词句里面曾这样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我们就是要建这样的一个新制度,什么是公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跟过去的统治者,过去的政治运动他不一样的地方,他目的就是要建一个新制度。所以这个就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原理,他要去造就大多数人得到解放、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生产条件、交换条件、政治制度。
好,当然也有人可能会对这条原理提出疑问,比如说有人会说,难道美国他现在还有无产阶级吗?参加占领华尔街运动的那些人,都是中产阶级,都是白领、金领,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他都没有无产阶级了,那他还承担什么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呢?好像先知一般。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面就预言到了这种情况,所以他说是否是无产阶级?不看职业,也不看收入,我看你的劳动条件,即使你的收入非常高,但你仍然是资本增值他自己的那个链条上的一环,他的系统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因为马克思这样说,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向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他把医生、律师、教师、诗人和学者都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所以我们看今天美国的中产阶级,实际上他仍
然服从于资本政治的需要。我们瞭望有一些杂志就分析了这个问题,我们来读一读。比如说美国的铁锈地带,工业地带,它的工人阶级,曾经占美国的工业人口的大多数。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他们大规模的失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去工业化呢?因为去工业化有利于跨国公司和高管的短期利益。另外美国人他特别喜欢借贷消费,不是他喜欢,而是他被控制住了。信贷福利促进了金融业的壮大。美国人的消费信贷 39.2%债务置换,21%是信用卡债务的整合,所以都是用来借新债还旧债,整个的生活消费实际被借钱给他的背后的金融业给控制住了。所以美国人的生活、美国人的消费,大多数人实际上是被资本给控制住了,而他也没有可能去改变这种既定的利益格局,为什么?跨国公司和金融业应在高度发达的美国资本市场永远不努力,又通过政治游说,从立法和政策上进一步维护自身利益。最终结果就是美国中下层民众高度依赖信贷,工作机会不断丧失,实际收入不断减少。
所以这个就是美国所谓这些中产阶级,他仍然在服从于资本增值的需要,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因此我们就知道《国际歌》里面唱从来都没有救世主,也没有什么神仙皇帝,要创造幸福,要靠自己。从我们刚才讲的原理来看,从唯物史观来看,无产阶级一定要掌握自己的生活条件,你一定要掌握旋涡,而不能被那个漩涡控制住,你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那个漩涡控制住了,那你肯定你就只能服从于它的需要。而无产阶级控制住了这个漩涡,就能够使工业化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服从于人的需要。如果没有联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条件,就陷入被操控之中。再次说明无产阶级要解放自己,必须从根本上改造自己的生活条件,必须承担历史使命。而且我们从这里还可以引申出,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有以公有制为主体,现在有人提出来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效率不高,所以要把它们取消掉、分掉,这是极度错误的一种看法。以公有制为主体,实际上就是工人阶级掌握自己的生活条件。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东西,工人阶级就不掌握自己的生活条件,就要受奴役、受剥削。至于我们现有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它的效率问题,那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管理的问题。而这个东西它掌握在谁的手里面是一个政治问题,这是第一位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掌握住它,尽量去把它的效率提高,使它更好的为工人阶级服务,这是最急的问题,这是经济管理的问题,我们当然要去做,我们要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但是最重要的是它要掌握在谁的手里?这个生活条件一定要掌握在无产阶级的手里,要有国有企业,要有国有资本,而且要做大做强。这是我们讲的第四条原理。
下面我们看看第五条原理。无产阶级人数众多,但无产阶级他必须组织起来,怎样才能组织起来?他必须要有一个先进政党,能带领他们,能组织他们去造就自己的生产条件、交换条件、去控制住他需要的条件。而这个党是否先进,是否能够代表他们的利益就特别重要。所以宣言里面讲共产党的和其它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当时还有其它的工人阶级政党,但是共产党跟其它
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它特别先进,第一,它不分民族的利益。第二,它在整个运动当中他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有人怀疑无产阶级它能联合起来吗?确实。你看网上就有网友提出来,中国的钢铁工人,美国的钢铁工人,在美国需要增加钢铁进口关税的时候,有利了谁?损害了谁?有一个网友就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确实各国的产业功能,无产阶级之间他会有利益的冲突,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只有利益的冲突,没有利益的联合之处。当然全世界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他必须要靠组织,所以我们从第一国际的时候就一直在进行组织,也确实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但是也有许多的经验教训,这说明了先进政党的重要性。比如说苏联,大搞大国沙文主义,老子党粗暴干涉其他的党,打击孤立所谓不听话的国家,造成了阵营的分裂。我们客观讲,今天我们要再去造就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目前条件还不够,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要国际主义。习总书记讲,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我们今天仍然坚持国际主义,我们最好的体现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欠发展的国家它们工人阶级人民的解放创造条件,这个就说明了先进政党的重要性。在《共产党宣言》里面也讲了这个问题。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割和对立会日益消失。比如说全世界贸易当中,现在已经有 70%的交易量,它是属于中间品贸易。中间品贸易就
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我们讲习总书记提出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它实际上不仅仅是一种理念,而且更重要的它是一种现实的利益共同体,我们人类一定会走向这一步。而且马克思讲,无产阶级的统治将使各国之间的民族分割和对立会日益的消失,就先进政党的统治会使它们更快的消失。这是从国际上来讲,解决我们全球问题来讲,它需要有先进政党的领导。从我们国内来讲,就更是这样,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那就是要代表和发展人民的利益,要求它自己有先进性,在实践方面它最坚决。在理论方面它要掌握真理,它了解无产阶级运动进程的条件、一般结果等等。所以它既要能够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又要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这两个革命实际上就要求了共产党它必须具有先进性,必须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这是我们讲的第五条原理,第四条、第五条原理,实际上就把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讲清楚了,自我认识、自我定位,把它阐释清楚了。
下面我们讲未来社会形态,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走向未来社会形态,怎么走过去?六和七两个原理,就说这个,第六条原理就是两个决裂原理,跟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决裂,跟传统的观念决...
第四篇:共产党宣言
㈠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信任和委托,起草了《共产党宣言》,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正式诞生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了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秘密的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总趋势,是人类思想史上树起的一座不朽丰碑。
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过程,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出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现代资产阶级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虽然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过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但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仍然是一种私有制代替了另一种私有制,一种剥削形式代替另一种剥削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狭小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又妨碍了庞大的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其自身无法解脱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它本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无产阶级是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处于被奴役的社会最下层,但它又是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力量、最有前途的革命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无产阶级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过程。“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打倒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彻底消灭私有制,更快地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和阶级剥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中,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指出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要实现推翻资本主义、消灭私有制、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必须建立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这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分析和批判了当时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指出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各自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但都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宣传和活动,因此,对它们的观点作分析和批判是非常必要的。
在《共产党宣言》的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共产党人政治斗争策略的基本原则、共产党人在德国的斗争策略、共产党人运用斗争策略的目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共产党人的策略思想。
最后,《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共产党宣言》结束时向全世界无产阶级发出了伟大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到今天已经整整一百六十年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在实践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革命运动形成了势不可挡的历史洪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成功的一个光辉典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和发展,走的是一条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实践。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时,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的具体国情,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并把经验升华为理论,这就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从十九世纪诞生至今的一个半世纪里,世界发生了剧烈和深刻的变化。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我们也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在开创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开拓进取,牢牢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掌握着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也要解放思想地学,实事求是地学,与时俱进地学,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并在新时期发展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这次在院党校学习期间,我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和指导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党校的学习中,听好课,读好书,勤思考,多交流。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上一个新台阶,回到单位后用学习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工作,在知识创新工作和研究所改革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㈡ 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重读《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通篇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宣言》不仅全面系统地剖析了资本主义诞生、发展到必然灭亡的历史过程,而且也预测了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我党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是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运用、创新和发展。今天我们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重读《共产党宣言》,仍会获得颇多教益。
一、考察社会发展问题的哲学基础
恩格斯在《宣言》的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既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这是《宣言》作者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精辟概括。它包含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原理;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原理,等等。历史唯物主义是《宣言》的灵魂,《宣言》对资本主义的剖析和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为我们树立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考察社会发展问题的典范。
二、资本主义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 《宣言》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做了生动的论述,对其发展的规律做了深刻的揭示,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做了科学的评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具有历史联系的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制度。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实现现代化尚需很长的一个历史过程,在这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先行者,因此作为后发型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应当也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宣言》还指出:资产阶级关于自由、教育、法等等的观念“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资本主义的教育是由资产阶级“进行教育时所处的那种社会关系决定的”。〔1〕任何社会的发展都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这是一个客观的规律。社会主义和以前社会的区别在于人们能够认识这个规律,自觉地按照这个规律行事。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是我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一贯方针。从邓小平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反映出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如果只是把经济搞上去,政治腐败、社会道德沦丧、社会风气败坏,那就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就会走到邪路上去。
《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1]《宣言》在这里虽然没有使用全球化的概念,但已经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本质做了深刻的揭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全球化就是资本的扩张,就是靠火与剑实施对落后民族的侵略和掠夺。所以按照资产阶级面貌创造出来的世界不可能是和谐的世界,只能是霸权的世界、两极分化的世界、动荡不安的世界。我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发展决不能走侵略和扩张的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和全世界人民的利益是相一致的。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向世界宣告:“中国将是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6〕所以,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发出建立和谐世界的呼声。我党提出的“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推进和谐世界”的战略体现了我国内政和外交政策的高度统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中国。我们党站在时代发展和中国振兴的战略高度,将国内执政理念与外交理念相统一,这不仅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只要资本主义、霸权主义存在,建立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但是,从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出发,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1]共产党人在革命运动中必须坚持的这条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同样适用。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走的是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资本家为谋取高额利润而破坏生态环境,《宣言》发表前,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不仅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工人进行的残酷剥削,而且也揭露了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给工人带来的灾难。我国的工业化绝不能走资本主义的这条老路,必须走一条发展生产,同时保护环境,降低资源消耗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中央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正是从广大人民群众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出发的。
《宣言》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1]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失去了独立性和个性,只是资产阶级增殖资本的工具。“人为物役”,资本主义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物为本,以金钱为本。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人民已经当家作主,劳动者不再成为增殖资本的工具。我党倡导“以人为本”,就是以做了国家主人的人民为本。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现在支配过去”将会越来越充分地实现。
三、社会和谐的最高境界
《宣言》对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做了经典性概括:“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宣言》的作者在其他著作中对这一思想也多次作过大体相似的表述。尤其值得注意是,1894年瑞士准备出版《新纪元》周刊,请恩格斯找一段题词,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别于但丁曾说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旧纪元。恩格斯答复说:“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1]接着,恩格斯抄录了上面我们所引用的《宣言》中的那个经典论断。这件事表明,《宣言》中的这个论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社会主义新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及一切旧社会的根本性标志。资本主义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金钱关系,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19世纪初的社会主义空想家傅立叶曾经以辛辣的笔触描述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利害冲突的讽刺画:“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建筑师需要一场大火把一个城市的四分之一化为灰烬;安装玻璃的工人希望下一场大冰雹把所有的玻璃打碎„„”。[10]既然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因此少数人的幸福必然建立在多数人的痛苦之上,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也就成了天经地义。
要充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伟大目标,不仅要消灭一切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而且要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还要使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能受到良好教育,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都极大提高。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人与整个社会之间的利益才能达到高度一致,社会和谐才能达到最高境界。那时,“让别人的生活由于你的生存而更美好”,将会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信条,成为普遍的社会现实。
实现《宣言》提出的这个伟大目标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朝着这个伟大目标前进的现实步骤。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改革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必须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新世纪新阶段,重读《共产党宣言》,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使我们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㈢ 50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50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8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80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照亮征途,指引方向——80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洞察80年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共产党;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面向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严整的科学体系。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的设想,探索出了一条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推到新的阶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一切从本本出发、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
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完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把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的先进性集中概括出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这样,就使我们党从根本上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
追溯“三个代表”的渊源和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又是创造性的发展;是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求我们始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不断开拓进取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150多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随着实践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变化了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实践永无止境;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样永无止境;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党的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不应当简单地找本本上怎么说的,而是要看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说原则,这就是根本的原则;要说标准,这就是根本的标准。
比如说,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党的生命活力是与党有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只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三、《宣言》的重要内容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1、《宣言》的历史观及其现实意义
《宣言》的内容体系的核心基本思想,根据恩格斯的看法是运用唯物历史观。在我看来,《宣言》的价值首先体现在贯穿于始终的历史观,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和宣言第四章中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做的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很明显纲领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由于政治形势已经发生改变。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论述中,反对派已经大部分被历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
马克思所说的“历史”并不仅仅是“过去”,而是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内的人类实践活动的展开过程,其历史观的重点是对现状的批判和改造。例如第四章中根据历史原则:凡是面向过去的党派,共产党人都要反对,凡是面向现状的党派就揭露,凡是面向未来的党派就支持。“但是并不因此放弃对那些从革命传统中承袭下来的空谈和幻想采取批判态度的权利。”这里的历史观充分表达了这样一种全面的观点。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对待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中的理论原则是前提,但是重点还是发展创新,这种理论创新正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中国化进程中,不断结合实际实践发展的要求,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是充分闪耀着历史观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要求。
3、阶级斗争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的观点像一根红线,贯穿于各章的内容之中。《宣言》第一章就明确指出,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说明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把阶级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发展为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必然发展为暴力革命,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历史发展到今天,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宣言》所阐发的阶级斗争理论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认识现实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的指导思想和锐利武器。在我国,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已经阐明了阶级斗争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确立改革开放国策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阶级斗争问题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化,而且有逐渐消灭的趋势,特别是伴随着这些年来多提阶层变化,而少用阶级的概念更使得人们淡化了阶级斗争的问题和意识,但是阶级斗争在一定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激化。比如八九年春夏之交的政治**就是例证,因此现时代我们仍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现实存在的阶级斗争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
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高度理性的去思考《共产党宣言》,结合我们现在的知识,我们也可以为之提出一些疑问?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是从低级到高级进化的,其过程也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仅仅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然后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因此,我不禁要问,通过阶级斗争,夺取统治权利和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性质自然的转变是不是平行的?或者相对的?如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简单的表现在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是不是显得比较轻率?同时,在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是预设一个前提,那就是社会的进化,原始社会一定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进入封建社会,以此类推,一直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我们进行所有的论证和思辩都以这个前提存在为基础的。换句话说,如果这个前提动摇了,那么所有的结论都是不可靠的。事实上,从经验主义的角度出发,我们现在所有的社会,都未必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的社会也不能被实证,因此蕴藏在社会中最根本的规律很难简单地归结到进化,如果从马克思理论观点来源来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是他的一个重要引证内容,但是生物与社会是不同的两种内容。
第五篇: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这个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1848年至1850年间,《宣言》曾多次翻印、再版,并被译成很多种西欧国家的文字。《宣言》的英译文在1850年发表在宪章派领导人乔·哈尼出版的《红色共和党人》杂志上。在这一版上才首次标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宣言》的作者。到1920年,在《宣言》问世后的第72年,由陈望道从日文译成中文出版。
《共产党宣言》的伟大不仅在它壮大了国际工人组织,更重要的是,它预见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在1882《共产党宣言》序言当中,不难明白到:《共产主义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在当时具有局限性的社会乃及世界中,《共产党宣言》大胆的预言了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灭亡的必然性,这个,也是当时的其他著作所无法做到更无能做到的。因为面对迅速盛行起来的资本主义和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人类根本无能力相信这个断定,也许,他们会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永不会实现的预言。然而,以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一直到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不难看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所在。我们把社会主义社会驾御在资本主义之上(虽然某些资本主义分子没有认同这一观点),可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最终还是会被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所取代。所以,《共产主义宣言》拥有了准确的世界发展分析能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思想一贯以来的理论品格,也是它之所以永葆生命力的根源。而与时俱进,这个不仅仅局限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创造力的重要性,源于它不可低估的力量。而创新所需要的,就是与时俱进。能把自己的前途和社会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大胆创新,就是时代的强人。有时可能会想,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现在我想,也许我们要从中学习到的,就是这个马克思思想的根源所在——与时俱进。
大学生要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就是社会,一个关系到自身前途的问题是每个大学生所必须去想的。大学生要求具备的,是创造力,是一种结合社会和自身,发挥想象力去创造的能力。能在社会中拥有竞争力,生命力,要拥有的,就需要马克思思想中的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