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赵季平开讲啦演讲稿: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起飞
赵季平开讲啦演讲稿: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起飞
这可能是我人生第一次(在电视上开讲)。确实如此,我一个人站在这面对着这么多小朋友,给孩子们讲一讲。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起飞这个题目是我年轻的时候跟搞艺术的朋友们在一起聊的时候(想到的)。当时听了觉得挺有诗意,但实际上这句话里面(的深意),等我走过了这么长的时间的沉淀,我觉得用16个字来概括(最恰当):甘于寂寞,心态平和,逆向思维,持之以恒,这么多年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那么下面我就讲一讲音乐,你们最熟悉的三部电影背后的故事。第一个故事就是《黄土地》的故事。1983年的11月底的某一天的下午,有人敲我们家的门,开门以后,一位年轻人就说:我们是广西电影制片厂青年摄制组的,这是我们的导演陈凯歌,这是我们的美工何群,我是这部电影的摄影师张艺谋,咱们是老乡,我也是西安的,这一说马上又拉近了。他们说青年摄制组要拍一部电影,那时候不叫《黄土地》,叫《深谷回声》。我们想找一个音乐学院毕业的和我们年纪相当的,但更重要是艺术追求一致的作曲家。我那时候30多岁吧,还算青年,就把我的作品,管子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组曲》(放给他们)听了。我看到(在)乐章的尾声,凯歌笑了,完了以后其他人都没表情。艺谋就说:你就等消息吧。
第二天我有事去一个邮局,鬼使神差,这三位也在那,而且他们先发现了我。然后凯歌就说了,艺谋,咱这合作的作曲(家),看看这人心眼大小,别要那小肚鸡肠的。凯歌就说话了:季平,你们西安音乐学院的老师推荐可不是你一个人,还有乐团一位作曲,还有音乐学院一个作曲。我一听名字,我说:乐团这个作曲比我年纪高,非常有才华,很棒,如果你到乐团去找不着,我带你们去。他说:不用你带,你说说那音乐学院的。我说:音乐学院(那个作曲家)是我的小兄弟,他现在是非常有才华的青年作曲家了。我说都很好。我就如实地推荐了他们。其实他们已经定我了,这就是给我下一套,就看看我这个人是不是个小肚鸡肠(的人)。实际上我人生宗旨的第二条,就是心态平和,与人为善,这个非常重要。一个艺术家的心胸的包容量有多大,今后的世界才会有多大。
我记得是1984年的元月2号,我们坐了一辆四面透风的面包车。那时候条件非常差,向零下十多度的延安进发,走了一天。张艺谋穿的裤子,你们可能都没见过,四五十年代农民穿的那种缅裆裤、大棉裤,腰这么长。要拿一个绳绑起来,因为太冷,没有现在这么好的这些装备。到了陕北,我们住的地方,就是一张土炕,土炕上面一张席,席上面有一个厚的小薄褥子是黑的。被子也全是黑的,被子缝上有白颜色的小动物的蛋,就是虱子。我们是怎么睡觉呢?全裸,把衣服拿皮带一绑吊到房梁上。晚上睡觉盖着那又黑又臭的被子。但是大家的精神头特别好,一路上谈的全是《黄土地》的艺术和追求。(为了)这个采风我们在陕北待了一个多月,走村串户,回来以后我们就开始创作。《黄土地》是新时期电影一个里程碑,因为它的艺术取向,我们是用逆向思维,以前的电影的做法我们都回避。比如说当大的唱段出来的时候,一般在电影中间都是抒情段落,空镜头。而在这个电影中间,当翠巧送顾青走的时候,翠巧那段黄土地放歌(的情节中),她说顾大哥我给你唱小曲了,伴奏是风,就山野的风,就是一个人的独白在唱。这是以前的电影没有的。从摄影上的镜头上,张艺谋在构图上吸取了大量长安画派的那种手法。凯歌的导演手法上也是新的思维。所以取得了空前的成功,1988年我、艺谋、凯歌是同台拿到金鸡奖。我觉得这个还是艺术理念逆向思维和持之以恒的结果。
到了黄河边的郏县,我跟艺谋是一个窑洞。我就发现张艺谋很厉害,他有很多卡片,一摞一摞的,有画的,有文字。这都是他看那些优秀电影作的记录。他说这个镜头怎么处理,如果叫他当导演他会怎么去处理。他说:季平我也得当导演。我说:你下这么大的功夫,那绝对是好导演。他说:有你这话,我这第一部电影得请你给我作曲。我说:没问题。我乐着呢。
张艺谋在1987年,拿着《红高梁》的剧本来了。我们又在一起讨论了一下午,就讨论艺术取向。这个电影有前期音乐,就是《颠轿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酒神曲》。姜文唱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是第二稿,第一稿我们想用戏曲的办法写。结果写了第一稿,姜文学不会。后来我跟艺谋商量,我说:艺谋咱不走这一路,咱就是用北方风格写。我在榆林采风的时候,有一个打夯的歌。人民公社力量大呀,牛车马车呼啦啦呀,再来上一家伙呀,嗨呼嗨呼嗨呀,家活上摞家伙呀,嗨呼嗨呼嗨呀。这就是打夯的,老百姓打夯,嗨呼嗨呼嗨呀。那么《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的后面,从此后你搭起那红绣楼呀,抛洒着红绣球呀,与你喝一壶呀,红红的高梁酒呀。这就变成了一首土匪给自己心上人唱的一首情歌。这再民间不过了,如果你写一个很有文化的,然后叫一个美声唱法在那唱,那这电影就完了。
《红高粱》这几首歌极为重要,它要体现出来当时的人物的内心情感。配乐就更要命了。大家应该记着姜文这个土匪把巩俐这个新娘子,从驴背上抢了以后,到了高粱地,那是一个重头戏。这音乐怎么写?后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用了36支唢呐,模拟人生呐喊,背后用4支笙,从最低音到最高音排了一个音团。我谱子写出来以后,不瞒你说,我们老师看完以后说:季平,你这是胡闹。我想胡闹就胡闹,试一把。这音乐录完了以后,配到画面上。我、艺谋当时看着这个场面,浑身发抖,那种冲击力(是极强的),这就是一种采取非常规的手段,逆向思维。非常规的乐队,非常规的组合,产生出来的非常规的冲击力。
艺术家要有创造性,你必须要有艺术的想象力,不人云亦云。自从那个唢呐曲有了以后,西北风全部吹唢呐,这就是一窝蜂。不要凑热闹,要动脑筋,要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面起飞。
这是八十年代的东西,讲个2012年的东西。就是我和冯小刚的合作。他就说他要拍《1942》,要求片尾有一首歌。刘震云那有一首,是在教堂旁边一个老百姓给他念的。生命的河,喜悦的河,缓缓流进了我的心窝,我要唱一首歌,一首欢乐的歌,头上的乌云,心中的烦恼,全都洒落。当时小刚给我念完以后,我说这牛得很,怎么这么好啊。这是老百姓的词啊,我说这接地气,我写。
我在琴上写出来了以后,我弹给我老伴听的时候,我是有些动容的。我建议大家听一听这首歌,因为这首歌是姚贝娜的一个绝唱。我也是后来她唱出来,我觉得很感动我。这后面还有一四声部的教堂的那种圣咏,现在这个版本没有,是一个哼鸣的圣咏。让人感觉到1942年河南的老乡们,饿死了300多万人。生命有多么可贵。所以这时候就是寄托的是这种感情。
我现在就总结两句,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起飞,对于年轻人来说,你们要记着要去掉浮躁,甘于寂寞。要有一颗平常心,平和的心。当你成功的时候不能成为包袱。再一个(是)逆向思维,别哪儿热闹就往哪儿去,别去。自己选一条好路,认准了道,一条道往黑走,越走越光明。
第二篇:余秋雨在开讲啦演讲稿(推荐)
余秋雨在开讲啦演讲稿
摘要: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80年陆续出版了《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1985年成为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XX年被授予甘肃联合大学荣誉教授。XX年起担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余秋雨在开讲啦演讲稿
寻找远方的自己,追寻圈外的生命 演讲时间:XX-08-14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开讲啦》XX毕业季第1期(总第150期)的励志演讲稿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这样的一个课堂。大家都知道,我做了几十年的教师,也做过很长时间一个学院的院长,所以我要讲一个,大家可能听起来有一点陌生的概念,可能会引起当代年轻人的不适应——我演讲的题目是《寻找远方的自己,开创圈外的生命》。
毕业,是要寻找远方的自己。爱因斯坦讲过,他说什么才是最好的学校呢,让毕业生很快把课堂上的内容都忘记了的学校,是最好的学校。这句话,我最早听到的时候,觉得有一点不太理解,后来我慢慢地理解了。最好的学校,是把学生送向远方的一个学校,这个远方并不一定是地理距离上的远方,首先是精神距离上的远方。你以为我自己已经长到这样大了,我已经把握住自己了,好多年轻人都这么感觉,我以后要结婚,要找工作,要做什么,买房子等等等等,自己就是这个圈子的了。不!你的自己,你肯定还没有真正把握住,你一辈子都在创造着这个远方的自己,最后才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你。现在西方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说法,叫“生活在别处”。这个别处,首先就摆脱你现在已经习惯的生活环境,某种意义上也是摆脱现在的你,摆脱你现在自己确认的你,去寻找一个比现在更高,更精彩,更有分量的自己。为了说明这个话题,我需要说一说我对现在年轻人的理解,对你们、和对你们的哥哥姐姐们的理解。他们一毕业以后很快就被一个圈子围住了,我讲的圈子还不仅仅是一个人际关系的圈子,他的圈子就是他人的生活标准,把你的生命要耗费很多,成就的专业结构又要把你的生命耗费很多,过时的工作模式又要把你的生活消耗很多,还有朋友圈的互相的攀比,又要把你的生命消耗很多。结果很快你觉得我的生命不够了,就要对付这些圈子,对付这个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围城。一个在教师看来,生气勃勃的一个学生,过几年看到他,他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所以我始终要提醒大家,做这样的事情,不断地设定起点,不断地突破围城,不断地提醒自己,你有一个更精彩的生命,即使年纪很大的也是这样,这个生命就比较有价值。
我在十几年前,走遍了世界上很多古文明的遗址,我是去寻找和中华文明有时间对比的那些古文明的遗迹,是这个目的。到终于快走完的时候,有一个传媒集团的老总很感动,他说:“你年纪也不小了,你也有自己的学术、地位,居然冒着生命危险走那么多的路。“他就提出,最后这段路,这个车由他来给我开。这个车程是17小时,我想,两个男人在一个小车上17个小时很烦闷,我想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他做——他不是传媒的老总吗?我已经离开文明世界半年,我不能看电视,不能看报纸,完全不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中国发生了什么。于是,我说:“好,你给我补课,这十几个小时够了。”他给我讲了一会儿,我印象当中不到10分钟,他把世界在这半年里边发生的一切讲完了,我说就这一些?他说:”就这一些。“我说:”中国呢?“于是,中国他也讲了5分钟,讲完了。他终于讲了一句对我来说印象很深的话,他说:“秋雨,现在的所有的信息,当它已经发生以后的第二天,连再讲一遍的兴趣也没有了。”于是我在那个车上明白了这一点——这半年我是赚了,我没有那些信息,我去写了个调查笔记,我得出了很多很多的结论,这个结论大家都可以不同意,但是我是认真思考,认真对比,认真研究以后得出的结论,所以由此产生这么一个基本的想法。
就是我们的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天天在做这种消耗的事情呢?你们在讲信息的时候,我愿意把信息变成消息,因为消耗的消息,是消耗掉了,不仅它消耗掉了,把你的生命也消耗掉了,这个就可以明白我的意思了,就是一定要创造圈子之外的生命。这个圈子很有魅力,而且有高科技给你们武装起来了,但是在这之后,我们的圈子越来越小,好多人就是整天在这个朋友圈里边折腾,你几句漂亮的话,我几句漂亮的话,你家里发生了什么,我买了什么,圈子越来越小,越来越小,你不知道这个圈子里边所包裹的是一个永远不可重复的高贵的生命,就把它缠住了。
那么我顺着这个思路讲,我走了这半年以后,我得出了什么结论呢,中国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寻找时间上的远方,行万里路是寻找空间上的远方,那么,我走了那么多路以后,终于看了世界各地的古文明的遗址,全部看完以后我就变成了一个和写《文化苦旅》时候的余秋雨不一样的一个人,所以那天我突然在尼泊尔,现在很有名的一个口岸,叫樟木口岸,我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名字,最后到了中国的时候,感慨万分。所以大家看我的书里,我写了一段,大体是这样,我看着那些废墟的时候,我真的有点掉眼泪,不是因为废墟,是因为我们背后的一个我们不了解的一个高达几千岁的年龄的一个老母亲,我想:“你用几千年时间,带着这么多人,走通了一条路,但是我们总是在抱怨,你为什么不走别的路?你千辛万苦地养活了那么多的人丁,守护住了一个家业,但是我们总在抱怨,你形体不美,风度不佳,皱纹太多,外语不好,等等等抱怨。但是当我现在看了和你同龄的那些大家庭的断壁残垣,看那些废墟和坟墓以后,我终于知道了你。“
我在XX年的时候,在联合国的世界文明大会,我比较完整地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批评了中国威胁论,我说中国文化的基因里面不存在对外侵略的任何因素。XX年,就是前年的10月18号,我在美国联合国大厦总部,我又做了一个关于中国文化为什么那么长寿,它一直不灭亡的一个原因,这样的一个报告来批评。上次批评中国威胁论,这次批评崩溃论,那天联合国的网站把我这个演讲作为第一消息传播了。我不讲这些东西多重要,但是我只是说明,这就是在远方下的决心。
那再倒回去,同学们一定会问:“你哪有那么多时间在外面瞎逛,这儿走,那儿走,你难道没工作吗?“那就要讲到我人生经历的另外一点,就是走出圈子的另外一点,就是我在二十几年以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辞职行为,我辞去了所有的行政领导职务,就是我们需要发现自己生命最重要的点在哪儿,不怕孤独,不怕重新开始。这个重新开始很可能是从零开始。走啊走,走啊走,你终于在远方找到了自己,可能大家会问我:”你好久好久没在传媒上出现,没有在电视上出现。“是啊,我觉得有比传媒更重要的活呀,要把传媒做好的话,也得有人再做一些别的活,所以我写了很多很多书,这些年的书出得更多。过些天会出一本叫《中华读本》,就是我对中华的这种考察和对世界对比性的考察,最后总要变成一个成果嘛,所以我觉得非常地有价值,我还会不断地就这么走下去。
所以我很想概括一下,要不怕突围,尽管这个围住你的围城充满魅力,充满友情,充满高科技。不要感觉到你自己不上网就相当落伍了。余光中先生说:“我们是华文世界仅有的两条漏网之鱼,因为姓余,漏网之‘余’。“他也不上网,你们可以在电视里面享受,但总有一些人在做一些打基础的工作。这个我前几天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一个新闻,我很感动——就是我们的又一条高铁通了。但是,通过一条美丽的河的时候,工程师告诉我们,要打其中一个桩,就打了3年,高铁通过这条河,最多3秒钟,但这个桩就打了3年。中国的高铁是奇迹,中国文化同样需要这样的奇迹。谢谢!
第三篇:韩美林开讲啦演讲稿:我们凭什么不自信
韩美林开讲啦演讲稿:我们凭什么不自信
我教我们学生,要有生存本领。我们出门时兜空空的,晚上回来以后,这里得鼓鼓的,这才叫汉子,这才叫有本事,男汉子女汉子都得这个样子。一抬头看到树,拿出枯树枝子给它啪啪,撇下两根来,回来干吗,拿刀给它一骨碌一骨碌给它一切,把它一掰一掰的,把皮一掰,拿刀子梆梆一削,这两个就出来了,再拿着个自行车条,或者是螺丝帽,你把它烧红了以后,这一点,这一点,这一个树的猫头鹰出来了,噔噔噔噔四个点,猫头鹰毛也出来了。同志们,串起来钥匙串,你卖它两块钱你也活啦!你到了海边,到处都是鹅卵石,真好,挑它一般大的小长条,磨一个槽,就是筷子架,我卖它五块钱一个,这不就是可以生存吗?
我跟年轻人心跳而心跳,一定要跟这个时代同步,你才能当一个现代的艺术家。艺术家必须要关心这个世界,不是从前那种,躲进小楼自成一统。我必须要关心世界,说实在的应该有一个理念,我们给后代的遗产,应该比现在更丰富、更多彩,给他们的财富应该是更大,可是我们现在完全相反。在座的有志青年,给我们后代留点财富吧!一定要想到这个国家,千万不要光想着自己。你要知道有了这个国家,国家给你打了底气,你才能站起来直立天地,走出国外以后,才不至于把脑袋藏在胸里面。为什么呢?你的文化在哪里?我们这个国家是个有文化的国家,真正的智慧在底下。
同志们,我们的(艺术)大篷车,已经下去了38年了。我看到那些老乡们,跟咱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唱、同哭。为什么我敢说坚持下去,为什么我画一生,再画一辈子,都不会画重样的,因为我的脚就踏在这个土地上,我跟这样的人民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哭。
那时我在下面,我看戏,看《霸王别姬》,走到陕北横山县,横山是个老革命根据地——横山下来一些游击队,是吧。它是唱秦腔,直接坐在土窝里看戏。上边的舞台铺一层高粱秆,放一层香烟盒子,再撒上一些土,铺一些高粱秆,铺上一些盒子,就在这上边唱戏,唱《霸王别姬》。这个条件也是够了呛,一天也就是二十块钱,20来个人,怎么活?靠着这些兰花花四妹子,靠这些老太太给他们贴饼子吃,那些演员是这么活下来的,这么养活自己。但是你再看艺术,可就不是了,化妆最粗糙的油彩,衣服破得这儿露着胳肢窝,这虞姬里面露着红背心,但他们唱得认真,大家也听得认真啊。这说明什么,人民和他的血肉关系,被他的艺术所感动,同志们,这是哪个艺术家也设计不出来的片段,再加上秦腔,呼天呼地。扮演项羽的演员真是厉害,一个单腿可以跑好多步,真是有功夫,一下子投了乌江了,那个悲壮。他是艺术家!他我们一起唱、一起捏、一起画、一起写我还向他们学舞蹈,我唱歌也能唱得很高,给你们唱一句:一溜溜山来这呦,向他们学一切,听他们讲故事。
同志们,我一辈子画不重样就在这,我的底气太足了,我的储藏及各种形象。我在民间就搜集的,够我用好几辈子。
我从五岁写字,六岁就认识古文字,一直到天书。天书以后,又接触到岩画。最早的在非洲,有三万年的历史,中国的历史也几千年。到了贺兰山、阴山、桌子山、沧源、广西。看着岩画,忽然感觉到我们何必寻寻觅觅呢?其实没什么,拿出真本事来,现在美术学院里的学生,都带着个照相机,丢人!靠这个(绘画)功夫才行,在座的你也回去看看你们的老师,让他当场画几笔,别来照相,别来组合,别来电脑,那才叫真本事!徐悲鸿、刘海粟,这些老艺术家,回来都致力于中国化的、中国艺术的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走中国的道路,是绝对的!我希望你们成材,回来报效祖国。
同志们,你们可能不相信,大家看看我的构思本,这么一摞一摞一摞,比我高多了。在这一本里面都是上千上万的、密密麻麻的。我就知道,我每画一个(新的形象)就是我走一步,假如说,真是走上一个高度,我就得这么走,绝对不能找捷径。我才是个宅男,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天天在那画。但是我前进了,我的学生亲自看到我,我上午画的跟下午画的,都在进步,我今天画的跟明天画的,也都在进步。我把我的作品,全部捐献给国家,不卖。为什么呢?感谢国家培养我,我在这个土地上长大的,应该来报效这个国家,报效这些受苦受难的人民,他们不容易,他们也难买到我的画,那我就捐献给国家。所以杭州一个馆,北京一个馆,银川一个馆。我们在意大利还搞一个韩美林艺术馆,杀到西方去。励志人物
谢谢。
第四篇:汪涵在《开讲啦》的演讲稿
大家好:
我是汪涵,来自湖南电视台的一位节目主持人。我做主持人十八年了,主持了十八年的节目,像这样的舞台、这样的灯光、这样熟悉的摄像师、这样的观众、这样的氛围……我应该特别的熟,但是今天,一个人站在这个舞台上的感觉,非常的奇妙,甚至说奇怪,还好有你们、有现场诸位亲爱的观众朋友。所以我说主持人应该在舞台上像春风一样,他能够让舞台上所有的一切变得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妥帖,就像顾城的诗写的一样——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美国有一个特别有名的艺术家,叫作约翰凯奇,他在一九五几年的时候写过一部钢琴曲,名字叫作《四分三十三秒》,作品是这样的,演奏家站上舞台,打开琴盖放上琴谱,端坐好了以后,四分三十三秒之内手指头没有触碰一下琴键,一直就静静地坐着,头十秒钟大家在等待,有可能这个钢琴师,他在酝酿情感,慢慢的有一些躁动,慢慢的有人打哈欠了,慢慢的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到了四分三十三秒,钢琴师起来,收起琴谱然后盖上琴盖说,我的演出完毕,走了。全场莫名其妙,但是安静下来以后,所有的观众体会到,虽然那一刻什么声音都没有,但是他们听到了琴键以外的音乐,自己的心跳、呼吸、小声的议论、些许的烦躁,所有的这一切仿佛变成了《四分三十三秒》音乐当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
其实我在这里,特别希望跟年轻朋友分享的就是,不要轻视行动的力量,也不要轻视个人的力量,用心地去做你认为你该做的每一件事。
就像我最开始,我大概是1996年从湖南电视播音专科学校中专毕业,我没有读过大学,我当时进到湖南电视台的节目,叫《男孩女孩》。我们当时根本就没有节目可做,就有这么一个栏目,每天大家上午就开会,然后中午到食堂吃饭,下午又开会,然后在办公室睡觉,然后又开会,但是我觉得那样的生活,对于一个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来说,特别的新奇。但是后来打了很多次报告,都没有留在湖南台,然后我就去了湖南经视,就是我到目前为止,1我的人事关系依然还在的那个电视台,湖南的一个地面频道。我特别珍惜一个称谓,我想我作为一个最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后面没有“之一”的话,很难,但是我可以做湖南经视最忠诚的员工,我愿意在这里待十年、二十年……拿下这个称号。
我在这个电视台一进去开始做剧务,当时我们剧务组有两个,我们两个彼此认为是最帅的剧务——我和李维嘉。做剧务的时候,我们俩是最快乐的剧务,每天往这个演播厅扛椅子,杠椅子的时候我们两个就在想,今天我扛的椅子有可能会是毛宁坐的,维嘉说,那我这个还有可能是林依轮坐的呢,两个人每天有很多特别开心的事情。我们那个时候现场两百五十六个观众,每个观众来看节目的时候有个塑料袋,每一个塑料袋里面有五十多件礼品,我就负责每天录节目的时候往每个观众席放礼品,卤蛋粉、电灯炮、水龙头、面条、酱油……每天就做得特别快乐,因为我知道放不完的面条,我可以带回家。
然后后来我就当了现场导演,跟现场所有的观众朋友讲一些笑话,然后活跃现场的气氛、带领全场的朋友鼓掌,当然我们今天现场的掌声全都是大家自发的。我记得我们那时候要带领大家鼓掌,我那时候在当现场导演的时候,我是每期自己鼓掌鼓得最厉害的。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的台长到现场来看节目,(问)这哪来的现场导演,(说)小伙子你过来,我就过去了,“台长你好”,“把俩手伸出来”,我说,啊,怎么做节目还带检查指甲盖洗没洗干净的?我一伸手,手拍得特别红,他说,你们看这个现场导演多么地投入,鼓掌鼓得多么地卖力。我当时特别地快乐,因为所有的人要去看当时的那个综艺节目,要花很大的经历,求爷爷告奶奶得拿到一张票,我场场都在里面,特别地快乐。
后来又当导演,可以让我特别欣赏的节目主持人,按照我的想法去做节目,哇,还有什么比这更开心的。没过多久,台里面做内部的晚会,说汪涵是学播音主持的,你让他去试试吧。哇,可以在全台同事的面前主持节目,开心得不得了。当时做了一个节目叫做《真情》,台长就问我们当时的一个节目主持人:“汪涵当搭档可以吗?”“可以!”,然后还问了我
2们的一个灯光师,“小廖,你觉得汪涵可以吗?”“不错!暖场的时候全场观众都乐成那样,让他去吧”。太开心了,我可以当主持人了。每件事情都是我心里觉得,我应该去这么做,而且这么做我特别特别地开心,不管是什么情况我都接受。比如说今天的灯光突然间没有往昔那么好了、今天的摄像不是你以往熟悉的、今天你化完妆之后,总觉得自己的黑眼袋比平常要大很多、今天的嘉宾、今天的台本、今天所有的一切都那么不如意,赶快在内心鼓掌,因为你的机会来了。我一定要学会很好的忍耐这样的一个特别尴尬,或者是特别难堪的局面,我一定要扛下去。因为面对困难无非三点:第一,度过了这个困难,你有度过困难的智慧;你面对困难,你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你绕过困难,你有了绕过困难的狡猾,多好。你还要生命教你什么,你还要这个舞台教你什么?就像塞内加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的人生都让人潸然泪下。但是我想,他所呈现的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情绪,既然我们都知道最终的结束是那样,我们何不开开心心地、欢欣雀跃地、一蹦一跳地能够朝着那样的一个归宿去,因为我们心里面,充满了太多太多对这个世界认知的美好。
叔本华好像也说过同样类型的话,就是说如果你自己的眼神关注的是整体,而非个人的异己的生命的话,那么你的行为举止看起来会更像一个智者,而不是一个受难者。所以我特别在这里要花这么长的时间,跟我所有的年轻的朋友分享的就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还这么健康;不管怎么样,我们还能够这么自由地呼吸也好、鼓掌也好,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也好,你什么都不会失去,即算你有一天经过了所有的东西,你会觉得生命太苦难了,恭喜你,你知道生命苦难了。
很多哲学家穷其一生,他们有可能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其实生命有多么的苦难,我们应该怎样的用微笑去面对它。来之前我就一直在想,我今年四十岁,我舍掉了什么东西,当然我得到了太多太多,得到了我很多受之有愧的,观众给我的掌声和喜爱。因为我个人觉得在
3电视台,主持人只是最后的一个完成者,如果我们今天现场没有灯光师、没有摄影师、没有化妆师、没有音频师,这个节目完全不可能呈现在大家面前,但是所有的鲜花、掌声给了我们,所以我觉得受之有愧。但是我想,我今天面对这么多年轻的朋友,80后、90后,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在脑子里,建立这个“舍和得”的概念?我后来一想,不应该!因为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当中,在这样的一个生活当中,很多时候你舍了却什么都没有得到,所以当你心里面有了“舍和得”,我只要得到什么,我就去舍去什么,如果说舍而不得,或者是得非所愿,那我们就只能得病了,你会怨恨。所以我觉得与其在这里,跟大家强调“舍和得”,还不如去考虑舍得背后的另外一个词——接受。上天递给你的东西我们用双手去接着,捧在手心,当然也没必要高举过头顶,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接到这样的馈赠。
上天抛给你的东西,用自己的双肩去承受,不管抛多少先扛着,扛着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的身体更加坚强,双臂更加有力,有一天他馈赠给你更大礼物的时候,你能接得住。忘记“舍得”这个概念,做你自己想做的,任何让你快乐的事情,前提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之上。除此之外,你可以一个人,没人看见,你可以蹦着跳着回家,你怎么样都可以。所以在这里要祝愿所有的年轻朋友,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一件,如果你希望你的一生当中,你往前、你往后、你停下来的每一个脚印,当你有一天回过头的时候,希望他们成为诗句的话,你就踏踏实实地走好你人生的每一步。
谢谢各位,谢谢!
第五篇:冯远征在开讲啦中的演讲稿
同学们好,我是演员冯远征,谢谢。最近我在拍一部话剧,叫《司马迁》。有一天排练的过程中,我就纠结于,我在《开讲啦》要讲什么。我突然想到,我应该讲一讲,我们年轻人,都有的一个东西——梦想。我们年轻人的梦想和理想,就真的能够在现实中实现吗?可能大家知道司马迁,知道《史记》,还知道一个什么?宫刑,对吧?宫刑就是被阉了,但如果那一时刻,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他不接受这个非常耻辱的,受到阉的行为的话,可能我们今天就看不到《史记》了。这样一个伟人,他实现梦想了吗?他实现了,但是我们有多少人了解他,了解他的痛苦?
2004年,我们剧院在为去美国演出《茶馆》做一些准备的时候,我们在北京要先演几场《茶馆》。那个时候也是我,最难度过的一段时间,是因为我的父亲一直病重在医院里头,已经报了几次病危。当那天我在开车的路上的时候,很快就要到我的剧院的时候,突然我哥哥给我打电话说:“你赶紧来医院一趟,说报病危了。”当时实际上我右拐是去剧院,左拐就能看见去医院的那个口,然后我说不行,我要去演出。我哥跟我说:“你就先来一趟,你看一眼,然后你再走。你演出几点?”我说:“七点半。”他说:“现在才四点多钟,你为什么不能来?”我说:“不行,我说我要演出。”冥冥之中就我会跟我哥哥说,我说:“大哥,十点半之前,你不要给我打电话,如果有意外的话。”因为十点半,是我们这个戏演出结束。当我第二幕松二爷演完以后,我坐下来,我就等着谢幕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惦记着这件事。我就拿起手机,我就看,我说我给家里拨一个电话,如果我爱人不接这个电话,那我父亲还在抢救,或者已经没事了。我就拨到家里的电话,两声之后,我爱人拿起电话来了。我意识到可能要有问题了。我说:“你怎么回家了?”她说:“没事。”因为我爱人不会说谎,所以她表现得语无伦次。然后我就问:“我嫂子呢?我哥哥他们呢?”“他们也都回家了。”她说:“我一会儿去接你。”我说:“不用,你就告诉我是不是(爸爸)已经走了?”然后她说:“你别着急,我去接你。”我说:“没关系,你放心吧,我能开车回家。”电话放下以后,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我在镜子里,看着自己。我身后坐的是吴刚,我的同学,正好我们的镜子都有反射,他无意中一抬头,看见我在镜子里。他说:“你怎么了?”我说:“我父亲走了。”他“啊”得一声,他说:“你赶紧走,什么时候的事?”我说:“刚刚。”他说:“你赶紧走。”“我还要谢幕呢。”“你还谢什么幕呀,你赶紧走。”那是我在北京人艺,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谢幕。到医院的时候,告诉我人已经送进了太平间,他们拉开了抽屉,打开的时候,我看到我的父亲非常安详,他就像睡着了。然后我俯下身,我去摸了摸他的脸,我心里在跟他说:“爸爸,对不起。我要面对一千个观众,我说希望你原谅我。”那是我有生以来,记忆当中以来,第一次亲了我爸爸的额头。我跟他说:“爸爸再见。”后来,我就眼看着那个抽屉关上。当第二天我再到后台的时候,大家好像似乎是知道我来了,所有人在门口等着说:“远征节哀,远征节哀。”我说好。那天我尽量放松地去演松二爷,但当我第二幕上场,变成老人的时候,濮存昕也变成老人的时候,我们俩见面的时候,尽管他不是我父亲,但是我泪流满面。当然之后,可能有人也在说,说:“冯远征,你值得吗?你不孝啊!你可以不演这场话剧呀!你可以告诉他们说,你父亲走了,你要去送他!”但这并不是作为一个演员,可以能够面对一千个观众,去解释的理由。因为你的职业,不允许你去这样做。我一直在想,有得必有失,走到今天能有那么多观众喜爱你,是因为你认真地对待了你的观众。
我记得在2005年在美国,我们在演出的时候,我们会经常坐飞机,我经常突然会惊醒。我就往窗外看,我一直觉得我父亲在跟着我。所以那个时候,我就默默地去跟窗外的云层去说,我说爸爸谢谢你陪着我,我说我一定用最好的演出,报答每一个观众。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我一定会让你在天堂,跟所有的人说,我的儿子是好样的。所以走到今天,我从来没有在摄制组迟到过。因为学会尊重,你才会被别人尊重;学会照顾别人,你才能够被别人照顾;学会尊重你的观众,你才能够让观众尊重你。你们还年轻,你们的父母还很年轻,但是学会珍惜他们,因为他们生养你们不容易。所以多爱你的父母,想到他们就给他们打个电话,不像我们这一代,对待自己的父母,不敢说出那三个字:我爱你。多跟自己的父母说“我爱你”;多跟自己的父母说“我想你”;多跟自己的父母说“保重身体”。他们需要的不是钱,他们可能就需要,短短的这么三句话。所以珍惜你们的今天,珍惜你们的父母,珍惜你们的家庭,你们才是幸福的人。
所以我想,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在我们未来,事业也好、家庭也好,我们有多少个梦想?今天在来的路上我突然想,我说我10岁的时候,有理想有梦想吗?我突然发现,我最大的理想梦想,就是我妈妈给我买糖,给我买好吃的。我不知道我未来要干什么,但是到了十几岁的时候,我爱上了跳伞。我希望将来自己,成为一个跳伞运动员。所以坚持,就坚持了5年。专业队和考大学,需要你选择的时候,我选择了去专业队。当参加完全国的跳伞比赛之后,我的教练告诉我说,专业队已经不要你了,那是我第一次茫然。我没有那么痛苦,说痛哭流涕,或者是特别难过。茫然地走出跳伞塔,茫然地走路回家的时候,就觉得为什么?这本来是很有希望的一件事。我突然没了,失去了,它不给我这个机会。那好吧,我就接受这个现实回家了。回家以后,我也失去了高考的机会,那我只能成为了一个,当时的名词叫“待业青年”。因为我父亲是军人,所以他呢,就是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就是属于上级和下级的关系。
在家待了两个月以后,我说那爸爸你干脆,给我走关系找一个工作吧。“我不管你,你的路要自己走!”好吧,后来是我哥哥的一个朋友,通过关系给我介绍了一个,去拉锁厂做拉锁。我当时特别兴奋,因为在小的时候,我们受到的教育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所以我觉得我要戴上那个鸭舌帽,穿上背带裤,脖子上扎着白毛巾,是吧。手拿钢钎,或者手拿一个什么东西,太好了,太伟大,太漂亮了!所以我一宿没睡着,很兴奋,我要当工人了!可是当我走到那个街道工厂的时候,撩开那厚厚的门帘进去的时候,我耳边充斥的全都是:当当当当,干嘛呢!我突然发现所有的工人,一人拿一个小锤子,在砸那个拉链。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临时工生涯。可什么时候是个头?因为不是我理想当中的那个事情。我每天是拿一个锤子,要敲多少条,就是你敲一条大概几分,一两分钱,你敲足够了以后,你一天可以挣到一块钱。所以那个时候我月工资是,加上一点点补助,恐怕也就30块钱。但是我满足这个收入,我并不满足我想干的这个事。很巧,我们那个工厂有一个文艺青年,最后他说:“冯远征,走,我要去一个朗诵声乐班,跟我去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就跟他去了。当我第一次到了这个朗诵声乐班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在我面前,打开了另一扇门,很新鲜,没见过。然后一群人说话都是:“你好,我是谁谁谁,你今天的朗诵怎么样了?”全是这个,哎呀,太新鲜了!我也开始跟他们一起去上课,上了几节课以后,我突然发现我很喜欢,我希望做这样一个事情,我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演员。那时候没有明星这个词,只有演员。我跑遍了北京所有的,能学到表演的地方,比方说海淀、东城、西城、朝阳、崇文、宣武,就是所有的文化馆,或者少年宫。只要办这种班,我一定都去,我去学习,我去追求我所谓的梦想,或者是理想。所以当有一天,我去考电影学院的时候,那是1984年,被当时一位文艺片导演,叫张暖忻的女导演,在复试考场把我挑中了,让我去演她的电影的男一号,叫《青春祭》的电影,突然觉得我的梦想实现了。太好了,我是一个演员了!我那7个月沉浸在幸福之中,我沉浸在实现梦想的过程当中。最后一天拍完的时候,我印象特别深,最后一天是拍我的镜头,拍我的一个特写。那个特写拍完了以后,导演宣布停机了。突然自己特别特别地失落,我不知道未来是什么。因为我的父亲,不太同意我做演员,所以我悄悄地,就回到自己住的那个屋子,我就给我父亲写了一封信。因为很少给我爸爸写信,几乎没写过。我说爸爸,我们的电影终于拍完了,我说这也意味着,我又该回去待业了。我说作为我,没有想别的,我就是喜欢这个,我想做这个。我给自己设定一个日期吧,那时候我22岁,我说如果30岁之前,我还没有做演员的话,那我就随便去找一个职业,去做就可以了。中国有句古话,叫“不撞南墙不回头”,我说30岁是我的南墙,那个时候我撞到南墙以后,我尽管撞得头破血流,我回过头来看,我自己走的路的时候,我不会哭,我会欣慰地笑,因为那是我自己走的。
从1984年到现在是31年,我在2004年,拿到了我在电影当中的,人生当中的第一个大奖,就是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谢谢你们的鼓励,没有想到我能够得那个奖,我磕磕绊绊地走上舞台的时候,我在想我应该说什么,我突然想——哦,1984年到现在整整20年。所以我当时上台说了一段话,我说,我刚进入这行的时候,我认为我只要努力了,我只要认真工作了,我只要不输于别人的时候,这些奖项对我来说是伸手可得的。可是没有想到,这手一伸就伸了20年。而在今年,在这第30个年头,我拿到了白玉兰奖。入行30年,我拿到了。但是仔细想想,很感慨。我走到今天,算是实现了我的演员梦。我的父亲知道我做演员以后,也没有表现得很高兴,在他生前几乎没有表扬过我,他从来不会说你演得很好,他只能说还可以吧,这可能是对我最大的一个鼓励。后来过了若干年,我突然有一天,就是帮我父亲收拾东西的时候,那封信是压在他的抽屉的最底层的,我以为那封信早就没有了,但是实际上我父亲,生前一直留着那封信。
我选择的这个行业对于我来说,可能是我最合适,是我最想做的。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学不一定是这样,我们有的时候是处于无奈,因为我们的考分够了,我必须先上一个大学,然后我再去想别的。或者是有的时候毕业了以后,你无奈,无奈于自己的职业选择,也选择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怎么办?我想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什么?因为你们年轻,因为你们可以摔倒了再爬起来,是可以去探索一切想探索的未来,青春是可以尽情地燃烧的。但是记住一点,不要盲目,脚踏实地。未来对于你来说,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