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志存高远身体力行(讲稿)
志存高远身体力行
————吴良镛院士在2014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讲稿
(2014年9月17日)
吴良镛(1922年5月7日—),江苏南京人,著名建筑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获美国匡溪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曾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现任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2月14日,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科学美德。战国时候齐于临淄设“稷下学宫”,治官礼、议政事,著书立说,可以说是当时高等学府与文化中心。其中已经蕴含了学术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风尚。事实上,科学作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提倡的,就当前来讲,各个学校制定的校训都是这方面的至理名言,当然,对学术研究腐败的揭露也是屡见不鲜,包括中国、外国,说明真正认识并严格自律并非容易的事。
今天在座的90%以上都是刚入学的研究生,这是你们人生的新阶段,我热诚地希望你们在思想上也能够有一个新的境界。我今天在这里不讲大道理,因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学习资料汇编》上有好多文章已经将一些道理说的很透了。刚才韩启德同志又作了很重要的讲话。我作为一个建筑学人,自1946年执教于清华大学,至今已经68年,我只想将一些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所得到的体会跟同学们讨论。
第一,理想与立志。一个人一生不能没有理想。立志是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要思考我这一生到底想要做什么?想要有何作为?有何抱负和志趣?想要从事什么专业?这在中学进入大学时必然要有所考虑,从大学进入研究生时代更需要进一步思考。立志往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成长的经历、所见所闻所想而一步步顿悟、提升,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我之所以选择建筑事业,并作为一生追求的方向,是与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我1922年生于南京,当时正值内忧外患,中国大地上战火连连,苦难深重。1937年南京沦陷,我随家兄流亡重庆,于四川合川继续中学学业,记得1940年7月27日高考结束的那天下午,合川城遭遇日军空袭,大火一直燃烧到第二天清晨降雨始息。当夜合川城大火冲天,而且狗叫的声音像哭一样,我敬爱的前苏州中学首席国文教员戴劲沉父子也遇难了。战乱的苦痛激励了我重建家园的热望,我最终断然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以建筑为专业,这是一个开始。随着自己的成长,认识国家社会的发展,逐步对建筑事业发展的需求也就不断加深认识,对它的学习研究也就不断提高。
第二,选择。一个人一生不知要走多少十字路口,一个弯转错了就很难回到过去的志愿,因此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的机遇、变迁,甚至有无限的偶然性,国家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变迁,乃至家庭中细小的问题都会引人转向,甚至于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回顾我自己的经历,有几次重要的十字路口:1948年我经梁思成先生推荐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求学,1950年学成后,应梁先生信中说到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召唤,力辞种种诱惑,毅然从尚为英国盘踞的香港、在军警挟持下取道回国,投身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和教育事业中,现在想来,如果当时留在美国,便没有此后几十年在中国建设领域中的耕耘和收获;1983年,我年满60,从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的行政岗位上退下,当时张维校长邀请我前往深圳大学创办建筑系,我婉拒了他的盛情,坚持和一名助教,在半间屋子、一间书桌、两个坐凳的条件下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到现在已经整整30个春秋,30年中我与研究所的同志们共同开展了一系列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与实践,当时若前往深圳,今生后期的工作则又会是另一番光景。类似的情况一个人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回顾既往,我自审之所以没有“转错”大方向,很大程度上还是与早年“立志”相关,我很早便立志在建筑与城市的学术领域做一些事,在不同时期,根据现实条件,作出相应的选择。
第三,坚持。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是坚持还是退却?就我个人经历而言,不论是青少年时读书求学,还是年长后的研究和实践,几乎处处都要面对困难,也难免遭受挫折。年轻人很容易受到挫折影响而气馁,这里希望大家以宗白华先生讲的一句话共勉“不因困难而挫志,不以荣誉而自满”,这是在他写的《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上的一句名言,要立志、要选择,在选择道路上更要有不惧困难的坚持。
以上主要讲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关于师生关系,我执教多年,颇有些亲身体会。韩愈《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老师最基本的职责。同时他还有两句话未必引起人太多注意,就是学生可以超过老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两句话无论对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要,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发挥比较大的作用,进行启蒙、指导与引领,若干年后,学生的学识能力不断发展,便不只是师生关系,而是学术事业上的战友、同道。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有件事值得一提,1999年国际建筑师学会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我被委任为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负责起草大会文件,这一任务匆匆落在我身上,当时时间紧迫,又有其他任务,助手中只有一名学地理出身的博士研究生可以帮忙,当时的工作情况是:我每天清早将晚上写好的稿件交给他,由他白天整理,晚上他再交给我,我继续在深夜赶稿,如此往复,终于形成了《北京宣言》,这个文件获得咨询委员会的一致通过,并认为超出了“宣言”,所以被定为《北京宪章》,这也是国际建协自1948年成立至今通过的唯一的宪章。它说明师生共同在重大课题中合作,教学相长,成为共同战线的挚友,推动学术的发展。这名曾协助我的博士生现在已经成为清华大学教授,建筑与城市研究所的副所长。第五,顿悟。回顾几十年的学术人生,我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理论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时刻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不断注意现实问题与学术发展的情况,进行知识累积、比较研究、借鉴启发,逐步“发酵”,得到顿悟。我的学术道路上有以下几个顿悟可以与同学们交流。
顿悟一:建筑学要走向科学。我在1940年代,在战火纷飞中求学,初入建筑之门,学术思想的启蒙。1948年,赴美求学,接触到西方先进的学术思想。1950年回国,投身新中国城乡建设,参与长安街规划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毛主席纪念堂规划设计等重大项目。这一时期因制度变革、政治经济等局面的变化,有诸多困惑。文革结束后,我满怀激情再次投身于建筑领域的工作中,希望冲破困惑的迷雾,找到建筑学的方向。1981年,参加文革后第一次全国院士大会,认识到,一方面是双肩学术责任的加重,另一方面是建筑学专业必然要向科学发展,否则难以适应形势的要求。
顿悟二:从“广义建筑学”起步,从建筑天地走向大千世界。通过对交叉学科理论知识的涉猎、对古代人类聚落遗址的考察,等等,我认识到建筑学不能仅指房子,而需要触及它的本质,即以聚居,说明建筑要从单纯的房子拓展到人、到社会,从单纯物质构成的建筑物要拓展到社会构成。因此,提出了“广义建筑学”。这本著作今年被译为意大利文和英文。
顿悟三:“人居环境科学”的追求,有序空间与宜居环境。“广义建筑学”之后,我仍在从各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希望得到新的领悟,基于对传统建筑学因时代而拓展进行种种探索及对国外种种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逐步理解到,不能仅囿于一个学科,而应从学科群的角度整体探讨研究,需要追求一种不囿于过去的新学科体系,1993年第一次提出“人居环境科学”,人居环境科学探讨如何科学地利用空间,实现空间及其组织的协调秩序,即有序空间。人居环境科学始终以人为核心,人应当在空间中安居乐业,所有层次的空间规划设计都为人的生活服务,旨在创造适合于社会生活生产的美好环境,即宜居环境。
顿悟四:人居环境科学涉及诸多学术领域,要走向科学、人文、艺术的融汇。全球性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气候变化等问题不断涌现,都推动人居环境科学变成大科学,这是非常有前途的科学。它将迈向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科学——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入、对社会中下阶层的关怀等;艺术——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美的欣赏和艺术的创造等。今年9月初,我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题为“人居艺境”的展览,将我的书法、建筑、绘画、速写等作品进行展览,我进一步体悟到我们过去所居处的人居环境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美的欣赏和艺术创造,其中蕴含的艺术境界丰富、充实而又深远,从自然环境到人文环境,从个体人的生活到社会的运转,无所不包又无处不在,这已超出了我从40年代起所追求的建筑与艺术的并行学习,多种艺术门类以生活为基础,相互交融、折射,聚焦于人居环境之中,在某一门类中有独到之心得,都可以相应地在人居建设中有所创造和展拓,这可以说是人居科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其中尚有广阔的空间待我们去探索、发掘。由于建筑设计的事物太庞杂,作为建筑学人,以上所说的是我结合自己学术人生经历的一些体悟,我也很难就自己的专业领域把今天的大会主题解说清楚。在座的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学科,但都应当关心多方面的学术思想的变化,多学科互补、拓展知识面,从而了解时代的发展与需求。例如,我上面提到的数学家冯康对多方面的研究均有涉猎、融贯综合,植物学家吴征镒既关心国家政治,又专注学术研究。他们都是青年人学习的典范。
对于青年学人,我认为在理性上对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等似乎不难理解,关键在于身体力行。现在社会舆论的各个方面对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屡见不鲜,相关的书籍、文章也很多,但是让人痛心的是,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这些人也许并非对科学道德不理解,而是没有切实地将之落实到一己的心灵与行动中。因而,我想强调的是,必须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从经典的哲理转化为一己之行动指南、行为通则,唯有此,才能慢慢地内化为属于你自己的精神财富,并且会在逐步顿悟中加深体会,并不断加强信念,持续前进。
如今,我虽已年逾九十,但仍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仍要求自己以一种积极的精神面貌面向未来,随着年龄日增,必然有些事情由于体力不及等原因已经做不了,但是依然觉得当前正面临着一个大的时代,未来有无限的生机和激情,要促使自己力所能及地不断探索广阔的学术新天地,建设美好家园、美丽中国。愿与广大青年学人一道共勉!让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二篇:志存高远 求实创新 身体力行--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志存高远 求实创新 身体力行——余刚在环境系200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09年9月14日)
系主任 余刚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在2009级本科生紧张的军训和研究生强化专业教育的空隙,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环境系2009-2010学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环境系,对你们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取得的优秀成绩表示热烈祝贺!对包括84名本科生、74名硕士生、32名博士生以及16名海外留学生在内的206名2009级新同学进入环境系学习表示热烈欢迎!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作为即将进入清华环境系学习的新同学,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到了陕西凤翔铅污染、湖南浏阳镉污染、山东排污导致的江苏邳州砷污染等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凤翔县615名儿童血铅超标、浏阳市509人尿镉超标、邳州深达48米的井水受到污染……作为清华环境人,看到这些密集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我们在痛心惋惜的同时,也感到肩负的担子更加沉重。
清华大学环境系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重要基地。环境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8年设立的卫生工程系,1931年我国环境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陶葆楷先生受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并给学生讲授给水工程课程,1952年开始招收给水排水专业的本科生,1977年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1984年建立环境工程系,1997年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今年是环境系独立建系25周年,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简朴务实的学术活动来庆祝环境系25岁的生日。
在过去的25年中,在教育部、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校党委和行政的直接领导下,环境系全体师生员工在历届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奋力拼搏,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基地建设、国际合作、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建立了以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管理、市政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为重点的学科体系,拥有了一支以钱易院士、顾夏声院士、郝吉明院士和陈吉宁常务副校长为学术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了一大批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人才,建立了“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巴塞尔公约和POPs公约亚太区域中心”等先进的开放式研究基地,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世界资源研究所等国际著名研究机构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为一些国家重大环境问题的解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服务和决策支持,始终是我国的高等环境教育的排头兵,一些重要的指标已经进入世界一流环境学科行列。2009级同学正是在国家全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环境瓶颈问题以及环境系加快发展创建世界一流环境学科这种大背景下进入环境系学习的。刚才,我们表彰了上一学在本科生因材施教计划、优秀研究生奖励计划、优秀博士论文支持计划和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中的优秀同学,他们的事迹体现了环境系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他们是你们学习的榜样。作为系主任,我对大家提出三点希望。
第一,志存高远,以解决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为己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由中国工程院和环境保护部共同组织开展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局部地区和行业的部分环境指标有所改善,环境恶化状况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未来的环境压力将继续加大。该研究提出了到2020年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和有效保障环境安全、到2030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以及到2050年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适应三个阶段目标。由此可见,我国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任重道远。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荒漠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必须共同关注和应对的重大课题,是联合国首脑会议、八国峰会、亚欧首脑会议等重要的全球和地区会议的“常设”议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呵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是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
无论是解决我国复合型的环境问题,还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全球环境问题,都需要高层次的环境专业人才和高水平的环境科学研究,这为“清华环境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希望环境系2009级同学志存高远,立志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学术大师、治国栋梁和兴业英才,不仅为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做出重大贡献,而且为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求实创新,以厚实的环境基础和前瞻的研究探索为目标。
环境学科是上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门综合交叉学科。认识和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综合应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强调要加快实行“三个转变”,其中之一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认识和解决艰巨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必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从感官判断环境问题到实时在线立体监测环境质量、从末端“三废”治理到全过程“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从“三同时”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中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是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希望环境系2009级同学坚持“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在四年的本科学习阶段一定要打下宽厚的环境专业基础,在2-5年的研究生学习阶段要尽早明确发展方向,结合选定的方向开展创新研究,掌握科学方法。
第三,身体力行,以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绿色生活方式为小节。
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类和自然的依赖关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那段“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的精辟论断也强调了人类和自然的依赖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阐述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民参与,需要全民树立环境伦理观,需要全民选择绿色生活方式。顾秉林校长在清华大学2009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讲话中着重指出:“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全面发展已不仅仅是指“德智体美”,而且也包涵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所需要的更多知识与精神素养,这是新世纪人才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顾校长要求全体同学“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积极投身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行动中去,共同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将来走上社会,更要成为节能、环保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模范。”
作为清华环境人的2009级新同学,希望你们有更加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更加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勿以善小而不为”,要坚持绿色生活小节,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不浪费粮食,使用绿色交通工具,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购买和使用绿色产品,分类放置废弃物等等。我们不仅身体力行,而且用“清华环境人”的言行去影响周围的亲朋好友,让更多的人行动起来,积沙成塔,集腋成裘。
同学们,你们将在这座融国际先进的环保、节能、生态、智能理念、材料和设备于一体的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学习2年、3年、4年或5年。请你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机会!一定要珍惜你们人生中这段最美好的年华!为迎接未来的挑战、为我国的“碧水蓝天”时刻准备着!
谢谢大家!
第三篇:升旗仪式讲稿感恩父母,贵在身体力行
2012年12月17日周一
升旗仪式演讲词 同: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鞠躬)雪:我是12形象班的杨雪蓓
君:我是12形象班级的李依君,今天的升旗仪式由我们班主持,我们的主题是: 同: “感恩父母,重在身体力行”
雪:本月初,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开了“感恩”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结束了,但感恩不能结束。因为感恩不是用来表演的,也不能只是说说,感恩一定要在行动中体现出来。
君:感恩父母是个永恒的话题,更是永远的行动。因为从妈妈怀上我们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被父母的爱包围着,然后,从婴儿、幼儿到少年、青年,我们无时不在享受着父母的爱和辛勤的付出。
雪:古往今来,普天之下,人人都是父母所生、所养。为了儿女,父母甘受千辛万苦。山东曲阜孔庙有一篇《劝孝良言》,把父母对儿女的爱描写得生动感人,读给大家听听:“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儿在娘腹未分娩,肚内疼痛实可怜。一时临盆将儿产,娘命如到鬼门关。儿落地时娘落胆,好似钢刀刺心肝。把屎把尿勤洗换,脚不停来手不闲。每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倘若疾病请医看,情愿替儿把病担。三年哺乳苦受遍,又愁疾病痘麻关。七岁八岁送学馆,教儿发愤读圣贤。衣帽鞋袜父母办,冬穿棉衣夏穿单。倘若逃学不发愤,先生打儿娘心酸。十七八岁订亲眷,四处挑选结姻缘。养儿养女一样看,女儿出嫁要庄奁(连)。为儿为女把帐欠,力出尽来汗流干。倘若出门娘挂念,梦魂都在儿身边。千辛万苦都受遍,你看养儿难不难。
君:是不是结了婚父母就不操心了呢?不是。就是到了老年,只要父母健在,他们的爱都不会离开我们,古人说:“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纵使母亲活到一百多岁,也会常常惦记着已经八十岁的儿女。正是因为父母这般牵肠挂肚的爱,儿女从小对父母就会有一种依恋的情感,长大以后,就想着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就是孝。我们看看“孝”字的构成,孝是会意字,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老与子合为一体,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才是孝,子女奉养父母孝敬父母,才是孝。孝的本质就是爱,爱父母就是孝。孝,不论古今,不分国界,只要人类还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孝就不会消亡。
雪: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就是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教育要从教孝开始,做人也要从行孝开始,看一个人有没有道德,首先要看他是不是孝经父母。一个不爱父母的人,他说他爱他人、爱国家,爱人民,都是 虚假的、是无根的,他连这个世界上对他恩最重、情最深的父母都不爱,他会爱别人吗?实质上他只爱他自己,他是个不懂感恩之人,是个无情之人。
君:看看我们90后的孩子,我们孝吗?我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觉得父母所给予的都是应该的,不给反而是不应该,给的不好也是他们的错。如果哪次没得到满足,轻者对父母不理不睬,实行冷战,重者出言不逊,一言九“顶”,甚至动起手脚。
雪:古人云:“人在做,天在看”,老天是公平的,“孝子准生孝子,逆子准生逆子”。关于孝经父母,孔子讲了三条:一是养,二是敬,三是谏诤。养就是让父母吃饱穿暖,这是孝父母之身,敬就是要尊敬父母,是孝父母之心。孔子说,光养不敬和饲养动物有何区别呢?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给父母好吃的好穿的就是孝。其实,这是最低层次的孝,孝敬关键要孝心,不让父母生气,让他们快乐幸福,多陪陪他们,和他们说说话,陪他们散散步逛逛街购购物,不顶撞他们等等,孝敬父母并不是非要等长大给父母买房子买车子。
君:孝敬父母,还要爱惜自己身体,懂得做人,弟子规上有讲:“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身体有伤害,会让父母担忧,道德有伤害,会让父母蒙羞,都是不孝。所以我们要多锻炼身体、不熬夜、不乱交朋友、不违法乱纪,让父母放心,才是真正的孝。
雪:孔子论孝的第三条是谏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的父母都是凡夫俗子,也会有犯错的时候,这时就不能一味顺从,应该真诚相劝。劝父母改过从善,态度要诚恳,不能凶巴巴,更不能一言九顶。
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同学们,行孝要及时。当孝敬父母时,你的人格已经升华;当不仅能敬爱自己的父母,还能敬爱别人的父母时,你的道德就更上一层。蓓:“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孝心一打开,所有德行都出来了。同学们,好好孝敬我们的父母吧!成功之路,应当从这里启程。同: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鞠躬)
第四篇:2020年党课讲稿: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2020年党课讲稿: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同志们:
根据工作安排,这次党课由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交流的主题是《志存高远放飞青春梦想,脚踏实地书写人生华章》。
清代蒲松龄有一副著名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其中讲了两个典故,破釜沉舟、卧薪尝胆。项羽还有一句名言,那就是“彼可取而代之”。项羽年轻时就立有大志,一次和叔父项梁遇见秦始皇巡游车驾,路人纷纷低头避让,唯独项羽抬头,直视圣驾。项梁怕他闹事,拉他低头,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意思是我可取代他。果然到最后,项羽第一个冲进咸阳,他也是秦朝灭亡最有力的推动者。
可见志向对于一个人来说,具有非常强大的精神引领力量,他可以激励我们始终保持初心,排除万难,争取最后的成功。
我们每个人都曾立过志向,记得小时候,总是被问到长大了想干什么?有的说想成为科学家,有的说想成为飞行员,有的说想成为老师,其实这都是我们小时候的志向。我们经常谈的入党初,这些也是目标和志向。
我们大家可以反问一下自己,自己的理想是否实现了?距离自己最初的目标还有多大差距?当年的梦想是否还存在?在实现自己人生目标过程中,我们又做了哪些努力呢?
大部分的同志,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奋斗拼搏着,但是我们没有尽到百分之百的努力,没有真正做到“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下面,我从十二个方面画画像,大家对照一下,看看是不是画的准。
1、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在你不该做的事情上
打游戏,看电视,上网,沉迷于酒精和无效的社会交往,等等。认真的审视一下你的生活,你的时间主要花在了哪些方面?它对你有好处吗?它会让你过得更好吗?它在为你的光明前途添砖加瓦吗?它会让你解决因能力不足、学历不高、提职无望所带来的恐慌吗?
2、发现自己总是在抱怨
有的人经常抱怨工作,抱怨领导,抱怨同事,抱怨父母、抱怨妻子儿女,认为很多事情都不遂自己的心愿,认为领导安排工作不合理,认为工作压力大,认为同事对自己不坦诚,认为父母不是“富二代”,认为妻子不理解自己,儿女不听话,凡此种种。每天就是在抱怨,一直在散发负能量外,一无是处。消极不能改变现实,它只会让你停滞不前。
3、没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
如果你没有持续的成长和学习,那么你就会变得迟钝,就好像一池静止的塘水表面长满了黏黏的绿色漂浮物。如果你不保持思维活跃并且学习新的知识,你的思维就会变得跟它一样。更何况当前我们的XXX建设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对我们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很多同志在能力素质方面还有很大的短板,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彻底解决。
4、满脑子都是消极的想法
我们都在潜意识里跟自己进行对话。如果你跟自己说,我不够聪明所以升职轮不到我、表彰奖励轮不到我?那么你是对的,最终你真的是得不到上级的认可。
如果你跟自己说,你已经筋疲力尽无法努力改变生活,那么你是对的,最终你的生活仍然无法改变。
如果你跟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能超越别人。那最终你一定会很优秀。不管你跟自己说什么最后都会变为现实。其实这就是心理暗示,无论消极还是积极,暗示都将成为现实。
5、工作激情在减退
有的同志工作时间稍长,感觉自己看透了一切,看淡了一切,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来。具体工作,与我无关;单位所有一切,与我无关。工作没有了激情和热情,缺乏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甘愿庸庸碌碌过日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最终看到别人成长进步、立功受奖,自己又开始吐槽、抱怨。
6、对未来没有计划
很多人对自己的未来、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规划,说的最多的是“顺其自然”,信奉“车到山前必有路”。有的人感觉自己应该活在当下、活在眼前,自己现在的生活就很“安逸”,没有计划、没有未来。就像大海里的一条船,漫无目的的游荡,却希望能有个好的归宿,可是自己都不知道归宿在哪里。
7、花了太多时间和对你成长没有任何贡献的人在一起
你周围有一些人让你觉得自己不会变得更好,你很容易陷在这样的圈子里。但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你会停滞不前或者被他们拉下水。他们是“能量吸血鬼”。他们吸走了你的生活,不会给你一丝一毫正面的反馈。
8、沉迷于手机
手机是非常酷的玩意儿,在使用过程中会让我们非常着迷。你所有的碎片时间都被各种垃圾信息、趣味小视频、网络游戏占据着,甚至成了一些人娱乐休闲的唯一方式。虽然很好玩,但是想想你玩手机浪费的时间吧。更糟糕的是,再想想所有可能受之影响的工作、生活、人际关系。或者你可以用这些时间规划你的未来。
9、睡眠不足
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实事求是讲,我们的工作不至于让你加班到凌晨,影响到你的睡眠。下午5:00下班后到午夜12:00,还有7个小时,这7个小时你都做了什么?是什么影响你没有早点上床休息?是什么导致你睡眠不足,第二天精神疲惫?我想肯定不是工作原因,那你的时间去哪里了呢?
10、没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大家可以审视一下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我们这么年轻的一支队伍,平均年龄XX岁,患有各类慢性病的有多少人?我们连自己的身体都照顾不好,又何谈自己的志向和未来呢?
11、对舒适的环境产生了种种依赖
我们都知道“温水煮青蛙”,有的人认为我现在现在的工作,就是进入了保温箱,只要不犯错误,谁都不能拿我怎么样,什么学习,什么工作都不重要?有的人说,我现在的工作很舒服,很轻松,就踏踏实实待着吧。有的人想,领导千万别给我加任务,那与我无关?有的人面对领导交办的工作,挑三拣四、推三阻四,以“我不知道”“我不会干”为借口,逃避工作。看到自己工作少了就窃喜,看到别人工作多了就幸灾乐祸。种种表现,说明你习惯了当下的舒适区,放弃了成长进步的机会,更舍不得离开“安乐窝”,长时间下去你就没有了成长进步的资本、能力和勇气。舒服安逸的日子,往往容易磨灭一个人的斗志。《士兵突击》里有句台词,“别混日子,小心日子把你给混了。”
12、你过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你想要什么样的工作生活?你现在得到了吗?当下你真的很幸福,很完美吗?你是不是有更高、更远的打算呢?《士兵突击》里,有句台词“想要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做到。”大家想想自己是否做到了呢?我评判成功的标准是一个人的幸福程度。你幸福吗?如果你的答案是“不”,那么是时候该做些改变了。即使感到知足或是满足,也并不意味着你把生活过到了极致。所以如果你现在过得不快乐,看看有什么可以改变。
如果上面的12条,戳中了你,我想你是时候该探问自己的初心了!是时候该审视自己的努力了!是时候该做出改变了!
我们该如何改变?如何去做呢?习主席已经给出了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我单位共有XXX人,26-35岁的X人,25岁以下的X人,X%正处于青壮年时期,都是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我们既不能站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更不能因为过去的坎坷、挫折而自怨自艾。当前,我们最需要做到应该是鼓足勇气、心存壮志、着眼当前、聚焦长远,脚踏实地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真正做到不负韶华、不负青春。
借此机会,我转送给大家三句话:
第一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主席讲“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他在回梁家河探望乡亲时深情讲到:“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人生的第一步怎么走,目标怎么定,就如同第一粒扣子一样。对于我们来说,一是要扣好“理想信念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好从警的政治底色,把铸牢忠诚警魂、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作为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把对党绝对忠诚的基因熔铸到血脉里,切实做到内植于心、外践于行,从思想上真正解决好“为何从警”这一人生选择、“如何做警”这一职业要求、“为谁用警”这一政治方向。二是要扣好“能力素质扣”。能力素质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是我们体现社会价值的基础,是我们达到自己目标的基础,能力素质不过关,一切梦想只是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全体X必须要把提升能力素质作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一项工作。要对标新时期工作的要求,找准执勤执法、科技运用、管理教育、政策理论等方面的短板,开足马力,奋起直追,着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对于我们有的同志来说,面对学历层次偏低、学习能力偏弱、履职能力不足的现实,更应该保持高度的危机感和恐慌感,从游戏中走出来,放下手机,拿起课本,从基础学起、从实践学习,尽快补齐差距,更好的胜任未来发展需求和竞争需要。三是要扣好“纪律作风扣”。要坚持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因此,系好纪律作风的扣子,首先要从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抓起,不折不扣的落实党委的决策部署,扎扎实实的服从工作安排,不妄议、不揣测、不乱说,始终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要严格遵守纪律规定,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从思想深处消除特权思想,坚决杜绝吃拿卡要,坚决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做到干干净净从警,清清爽爽干事,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第二句,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这是马云的一句名言。周星驰还有一句经典台词,“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习主席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意思是,我愿意做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是习主席的梦想。作为新时代的人X察,我们的梦想应该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有这样三种梦想,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再重温一下什么是中国梦?习主席讲,“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时代,距离中国梦越来越近。党中央、习主席提出了中国梦,全党上下、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为中国梦做着自己的贡献。就连外国人也在通过“一带一路”这个平台,实现自己价值,助推中国梦实现。对于我们这支年轻的队伍来说,也必须要把中国梦铭记在心中,并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不懈努力奋斗。我想,这也是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现实体现。二是建功新时代的事业梦。我们的事业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是随波逐流?还是争当时代的弄潮儿?选择权在我们自己手里。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表彰的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其中既有马云、马化腾等知名人士,更有王大珩、于敏等知名科学家。他们正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工作当成事业、把岗位当成自己成才的平台,作出了杰出贡献。我想,我们应当把工作当成一生追求的事业来干,把单位当成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舞台,把领导同事当成助力自己圆满的队友,干好当前各项工作任务。要抓好学习,让自己能力更强,插上事业腾飞的翅膀;要干好每一项工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工作大小、任务轻重,都要认认真真的对待,不断夯实事业腾飞的根基;要把握细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要爱惜自己的事业,处理好内外关系,积少成多,必将事业有成。三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生梦。有人说,我们从现在开始已经看到自己退休时的样子。我认为,这是一种悲观的说法。我们还很年轻,离退休还有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时间,现在就有这种想法,足以显见“人未老,暮气先至。”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路充满希望,坚信“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们的精彩生活刚刚开始,有的同志希望早点买房成家、有的同志盼望着能回原籍和家人团聚、有的同志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好点的幼儿园小学、有的同志希望自己能自学考取更高的学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或长期或短期的人生梦想,只要有梦想我们就应该去追寻,去努力拼搏奋斗。正如《追梦赤子心》的歌词写道“关于理想我从来没选择放弃,哪怕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中国梦、事业梦、人生梦不是相互分离开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志存高远,就是要把中国梦当成自己的梦,把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脚踏实地,就是要把中国梦分解成自己的事业梦、人生梦,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梦实现了,事业梦成真了,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早日实现。
第三句,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人,一辈子有四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次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一次是读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一次是通过婚姻改变;如果以上三次机会你都没有了,那你还有一次唯一的机会,那就是靠自己。我们大部分人不是官二代、富二代;我们的工作也已经稳定了下来,不可能一夜暴富;我们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嫁入或迎娶豪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者实现“三个梦想”,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脚踏实地的工作,知行合一的践行。
当前,全年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已经明确。当前正在为完成各项目标而努力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分内之事,具体工作我不再多说。只是想告诫大家,在完成工作过程中要保持好“四种状态”。一是要在前瞻状态中工作。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持续加大,综合国力飞速提升,可预见的是,我们的工作将会越来越繁重。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大局观念,站位全局履行好岗位职责,更要有远见卓识,着眼未来谋划好机制创新。各部门、每个岗位都要有前瞻意识,主动研究形势政策发展,把自己摆到大局中;主动研究信息化技术应用,深入思考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管理服务过程的应用,为党委提出科学化意见建议;主动研究工作新情况、新动态,经济社会发展新矛盾、新问题,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守护神。二是要在尽职状态中工作。我们常讲“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尽责应该是最为关键一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战位,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职责使命。因此,同志们务必要在岗尽责,脚踏实地的干好每一项工作任务,我们整体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希望大家要始终如一的保持好现在的发展状态,在岗言责、在位谋事,争当“奋飞燕”,不当“撞钟和尚”。三是要在精业状态中工作。适应新体制下专业素质要求,是改革的最大考验。但当前队伍能力素质还有很大的“缺口”;有的同志能力素质“专而不精”;有的同志知识结构单一;有的同志知识体系滞后;有的同志刚刚能够独立工作;有的同志满足于现状,缺乏必要的本领恐慌意识;大部分同志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意识不强,学习上也是怠而不思,这些情况与出入境边检工作的形势任务、标准要求不吻合。因此,我们必须要打造一支专业化队伍,按照“专门的人从事专门的事”的要求,以“全能型”的标准,将业务作为安身立命的长期事业和看家本领。四是要在协作状态中工作。我们的工作是系统工程,既需要信息的综合处理,还需要勤务的前后呼应,既需要多部门联动协调,还需要多类型综合保障。工作中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打造一体化机制,形成最大合力。大家务必要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团结起来,相互配合好,坚决做到队伍管理向业务聚焦,警力配备向业务倾斜,智慧力量向业务集中,资金技术向业务汇集,后勤保障向业务发力,形成团结一致,服务保障业务工作。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配合得力,我站各项工作势必会取得优异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青年干部一忌急于求成,“治乱绳,不可急”,急于求成本身就孕育着失败的危险。二忌自以为是,瞧不起历史经验,就是瞧不起群众。脱离群众,孤家寡人,你就一事无成。三忌朝令夕改,作出决策之前,先听他个八面来风,兼听各种意见,深入了解所面临问题的本质,找出其规律,谋而后断。四忌眼高手低,青年干部都要有一种老实的态度,甘做最普通的事,乐于扮演拾遗补缺、跑龙套的角色。
在此,也希望全体X,谨记习主席的谆谆教导,立足当下,放眼长远,真正做到“志存高远,放飞青春梦想;脚踏实地,书写人生华章。
第五篇:志存高远演讲稿
志存高远,勤学苦练,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各位领导、各位师傅:
大家好!(鞠躬)
首先感谢今天给我这次演讲锻炼的机会。我演讲的题目是《志存高远,勤学苦练,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有一种困难,只有曾经战胜过,才能体会出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品味出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只有亲手干过,才会感受到其中的纯粹。这种纯粹,来自于激励诚实苦干的氛围和一种追求,这种追求来自于农发行人服务三农、支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行业目标和社会责任。正是这种追求,点燃了我们志存高远、勤学苦练、让青春绽放出绚丽光彩的火炬。
从踏进农发行大门的那一天起,我就感受到了这个集体中的每位领导、每位师长为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忘我工作、全方位拓展业务所付出的艰辛。在他们的理念深处,我清晰地看到了他们千方百计营销优良客户、巩固政策性业务、拓展经营性业务,优化信贷管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高远志向,看到了他们不分节假日加班加点,提高办贷效率的刻苦、负责精神。而作为一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我自惭不如。
有人说:大学生“眼高手低”。而我以为自己“眼不高”,但“手低”倒是事实。正因为如此,从2007年应聘农发行工作的那时起,我就笃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云台起于垒土”的哲理,愿意到最底层从事最基础的工作。
在入行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我在师长的悉心教诲下,从一些小事作起,端茶倒水、扫地跑腿,录入信贷业务信息,收集整理客户业务资料,白天从师走出去学习如何掌握客户的资信状况,深夜仔细研读贷款调查报告范本,努力钻研客户业务操作规程,用心寻找书本上的经济金融理论与农发行业务实践的结合点,每天都思考着与农发行相关的点点滴滴,使刚走出象牙塔的我,懂得了勤学苦练的重要性,更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基本技能,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理想,使“手低”的我在较短的时间里熟悉了客户业务操作。
十一个月来,组织上先后安排我到支行学习客户业务营销、管理,到市分行辖内各县支行和信贷组学习项目调查评估论证,我满怀希望的踏上了生平从没走过的路,开始了我为农发行的发展壮大奉献一生的理想征途。
我深知农发行需要的是小事能干好、大事能干了的人。因此,每天班前岗后当很多年轻人逛街逍遥时,每天夜晚当左邻右舍的灯光熄灭时,自己仍然伏案熟悉业务。我想尽管自己欠了不少的瞌睡帐,但转而一想,自己立足本职、苦学业务的努力是跟时代的旋律、农发行发展的要求同振共鸣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个月的苦学,支行客户业务部给了我越来越多的工作,协管和自己学管的客户业务也越
来越多起来。我为自己成为一个忙碌的人而自豪,我为自己在社会、单位这所综合大学中能够了解各类客户、掌握各类经济信息而庆幸。而感触更多的是自己的工作优劣是跟农发行的利益、形象休戚相关的,自己的理想、抱负是跟农发行荣辱与共的。正因为如此,不论是负命出行,还是办公室待命,在我心里,农发行是家,有温暖,有关怀;农发行是学校,有良师,有益友;农发行更是理想的殿堂,有实现抱负的机会,有勤学苦练、提升综合素质的舞台。
俗话说:一只小小的苍蝇,最远也飞不过几步,但是,如果爬在马尾之上,可达千里之外。是啊,一个人的力量像一块砖石,始终很微小,只有在农发行这个团队中,方可一日千里,体现每个人的砖石价值。
行兴我荣,行衰我耻。只有心存这样的志远,勤学苦练才有动力;只有心存这样的志远,才能与时俱进,搞好本职工作;只有心存这样的志远,才会使自己的青春绽放出应有的绚丽光彩。我是这样想的,也决心自强不息,按照既定的信念奋斗下去,而且尽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得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
演讲人:陇西县支行
穆婧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