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法讲稿1

时间:2019-05-14 18:4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继承法讲稿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继承法讲稿1》。

第一篇:继承法讲稿1

继承法讲稿

大家好,我们是河北马倍战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海涛、吴玉芬。今天我们为大家讲继承法。继承法是我们身边的法,对于这部法律很多人都会有一定的了解,但总的来说很多人的认识是不够全面和深入的,甚至因道听途说还会有很多错误的认识。在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案件和咨询中,很多人因为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这部法律,在处分自己的权利的时候会显得很草率,结果造成很多事与愿违的问题。所以我愿意将我们在法律实践中积累的一些认识和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有助于大家解决将来可能要面对的一些有关遗产继承方面的问题。

今天的讲座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

2、如何区分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

3、夫妻共同财产中有关遗产份额的确定以及遗产的分割。

4、如何制作自书遗嘱和代书遗嘱。

5、办理公证遗嘱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

针对以上五个问题,我想用我们办理过的一个案件为例为大家一一阐释,力求用一种更为具体的方式来避免讲述法律时的枯燥和抽象,这样也能使大家很快的与自己的生活对应起来,从而把法律变成一个个鲜活的可以感知的事务。希望我今天的讲座能够做到这一点。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这个案例:张文与邓春菊是夫妻关系,有三个子女——女儿张荣、长子张庆生、次子张庆福,均已成年。婚后在张文名下有一套70平米的房产。在2000年8月25日邓春菊与单位签订购房协议,在计算了邓春菊和张文的工龄和级别后按每平米9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60平米的房产,该房产的房款由长子张庆生出资并由其居住。2000年9月4日张文去世,没有留下遗嘱。2000年12月24日房产主管部门核发了那套60平米房产的产权证,并登记在邓春菊名下。2010年4月2日在张文名下那套70平米的房产因涉及拆迁获得了70万元的补偿款,暂由邓春菊和张荣保管。2010年9月3日张庆生、张庆福以邓春菊、张荣为被告要求分割70万元补偿款。起诉时张文的父母还健在。2010年11月15日邓春菊以公正的方式订立遗嘱明确自己名下的财产由女儿张荣继承。2010年12月22日张荣代理邓春菊以张庆生为被告要求其腾房。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遗产纠纷案件,下面我们就针对前面的五个问题分别加以分析。

被继承人张文2000年9月4日去世,当时并没有留下遗嘱,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按照法定继承的顺序来继承其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法定继承分两个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所以张文的继承人依照法定继承的顺序就应该是邓春菊、张荣、张庆生、张庆福还有张文的父母。很显然,张文的父母也是法定继承人之一,张庆生、张庆福在起诉时没有把他们列入继承人显然是错误的。

在这里我呢加一个知识点,曾经有人咨询说继承什么时候开始?这是最基本的一个常识,所以我要再次提醒大家。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这是《继承法》第二条明文规定。紧接着就是这70万应该如何分呢?其实这70万并不都是张文的遗产,其中一半儿是邓春菊的个人财产,所以6个继承人要分的是70万元的一半,而六个继承人在分配的份额上一般是均等的,每个继承人的继承比例为1/2×1/6=1/12,当事人邓春菊在全部财产中所占的份额应当用邓春菊个人的一半加上其继承的1/12即为7/12。因此这70万元的补偿款就应当按照邓春菊7/

12、张荣1/

12、张庆生1/

12、张庆福1/

12、张文父亲1/

12、张文母亲1/12的比例进行分割。当然由于邓春菊在张文去世前一直与其共同居住、照顾其生活依法可以再要求多分一些。

<继承法>第二十六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遗产在家庭共有财产之中的,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分出他人的财产。

分割这70万元的补偿款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而更为复杂的是确认在邓春菊名下的60平米房产究竟是其个人财产还是其与张文的夫妻共同财产,在长子张庆生出资的情况下他对该套房产都可以主张哪些权利?这些都会决定邓春菊有没有权利要求次子张庆生腾房。

首先我们来看三个时间点:

一、2000年8月25日邓春菊与单位签订购房协议;

二、2000年9月4日张文去世;

三、2000年12月24日房产主管部门核发了产权证明。在这里确定取得该房产的时间是按签订购房协议的时间还是按房产主管部门核发产权证明的时间呢?如果按签订购房协议的时间,因为该时点早于张文去世的时间——2000年9月4日,该房产就是邓春菊与张文的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按房产主管部门核发了产权证明的时间,因为晚于张文去世的时间——2000年9月4日,该房产就是邓春菊的个人财产。

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以签订购房协议时为准,因为之后取得房产证的行为只是购房行为的一个延续,是期待权转变成了物权,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另一种观点认为依照物权法,物权行为和原因行为是相分离的,签订购房协议并不代表取得了物权,房产权的取得应以房产登记之时为准。作为邓春菊的代理人我们来说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但之后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通过认真的审阅从石家庄市房管局调取的该房产的购房协议中发现有这样一个条款即“本协议于市场管理部门签章批准后生效。”而合同显示,市场管理部门签章批准的时间是2000年9月25日晚于张文去世的时间2000年9月4日,也就是说无论是按协议生效的时间还是按房屋产权登记的时间,该房产都应当是邓春菊的个人财产。但事情到这里还有一个障碍没有解决,就是当初购房时之所以能以极低的价格该房产买入是因为把邓春菊和张文的工龄和级别都计算在了里面。问题是这能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依据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享受本人工龄和已死亡配偶生前工龄优惠后所购公房是否属夫妻共同财产的复函》认为“购买该房时所享受的已死亡配偶的工龄优惠只是属于一种政策性补贴,而非财产或财产权益。”所以根据最高法院的这个复函,我们就不难得出结论购买该房产时因张文的工龄和级别而享有的优惠并不影响将该房产认定为邓春菊的个人财产。

那么在长子张庆生出资的情况下,他对该套房产是否可以主张权利呢?答案是——不能。其实张庆生与其母邓春菊形成的只是一钟民间借款的法律关系。如果当初双方没有约定利息的话,在张庆生要求归还的情况下邓春菊只需归还张庆生本金即可。

在双方对簿公堂期间,由于邓春菊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已失望之极于是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决定身后的遗产全部由女儿张荣继承。在咨询中我们建议邓春菊到公证处办理一个公证遗嘱。我们知道遗嘱的形式有很多种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为什么一定要办理公证遗嘱呢?之所以这样做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一、在所有的遗嘱中公证遗嘱的效力最高;

二、公证遗嘱因为是在公证员的协助下完成的,所以在形式要件上一般不会有什么疏漏;

三、将来在办理遗产过户的时候,由于房产管理部门都会要求办理遗产公证或见证,如果是其它形式的遗嘱此时再办理公证其他法定继承人就有可能不配合甚至会对遗嘱提出异议而诉诸法庭。这样既给遗嘱继承人造成很多麻烦,也有可能使遗嘱人的愿望最终无法实现。所以我们建议在立遗嘱时以办理一个公证遗嘱为最好。

在办理公证遗嘱的过程中,公证处出于减轻自身责任的考虑会提出让当事人到医院开具一个立遗嘱人精神健康、能自由表达意志的证明,甚至还会提出来让当事人自己先拟定一个由两个见证人见证的遗嘱。这样的要求本身是不合理的,因为根据《遗嘱公证细则》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公证员要了解“遗嘱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遗嘱人系老年人、间歇性精神病人、危重伤病人的,还应当记录其对事物的识别、反应能力;”可知确定遗嘱人有没有订立遗嘱的行为能力应当由公证员作出一个常识性的判断即可,而不是将这个责任推给医院。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医院的门诊也是不愿意开具这样一个证明的。在我们这个案件中当事人邓春菊费了很大力气总算从医院开出了这样一个证明。下一步她还需要在家签署一个有见证人见证的遗嘱,这也是不合理的,因为公证遗嘱过程中公证员的作用就是代表国家对一个法律行为进行见证,所以公证处这样的要求至少是不必要的。但不合理的要求公证处就这样要求了,当事人没有办法也只能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这也就引出了我们下面的话题:我们个人如何制作自书遗嘱或者是代书遗嘱。

所谓自书遗嘱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7条2款规定:“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而制作的遗嘱。根据这项规定,制作自书遗嘱的要求是:

一、必须由遗嘱人亲笔书写遗嘱内容并签名;

二、必须由遗嘱人亲自用笔书写遗嘱全文;

三、必须注明年、月、日,三项缺一不可。自书遗嘱并不需要见证人。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打印出的遗嘱,立遗嘱人只是在最后签名,并注明年、月、日,它的效力是有争议的,如果有相反证据证明该打印的遗嘱并非本人真是意思表示,很可能被认定为无效遗嘱,所以最好是能够自己书写。

在这里为了说明自书遗嘱的特点,我再补充一个案例: 孙女士与丈夫王先生结婚40多年,没有子女。2006年,孙女士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于是请乡下的侄女小梅来照顾。孙女士去世,在孙女士生前留下的日记中有一篇题为《我的遗嘱》的日记,在日记里孙女士表示:其名下的房产由小梅继承。日记注明了某月某日但没有年份,也没有孙女士的签名。

现在,小梅能不能据此提出继承孙女士遗产的要求呢?这份遗嘱是否有效呢?我们从自书遗嘱的形式要件上进行分析首先该遗嘱是孙女士自己亲笔书写这符合自书遗嘱的第一个特征;其次该日记注明了某月某日,但没有年份,这就欠缺了自书遗嘱一个必要的形式要件,即必须注明年月日;最后该份遗嘱没有孙女士的签名,这同样存在着形式要件上的不足。所以因为没有注明年月日、因为没有孙女士的签名,该份遗嘱是无效的。

刚才我们从形式要件上谈了自书遗嘱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我们从内容来看拟定遗嘱都应该注意些什么。

我这里有一份我们帮助邓春菊女士拟定的遗嘱:

遗嘱

立遗嘱人:邓春菊,女,汉,19××年12月12日出生,现住石家庄××小区××园××号楼××单元102室,身份证号:***2××××。

鉴于我本人年事已高,鉴于我本人此时意识清楚,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志,特请××和××作为见证人,并由见证人××代书遗嘱如下:

一、本人现有的主要财产:

1、坐落于桥东区××路小区21栋3单元402室(建筑面积60平米),房产证号:石房权证东字23305××××号;

2、石家庄市桥东区××路19号4—201室(建筑面积70平米),房产证号:石房权证东字第23301××××号,该处房产中有属于我本人的个人财产份额以及我应依法继承丈夫张文的在该处遗产中的财产份额。

二、对于上述我本人所有的财产以及财产份额,仅由我的女儿张荣一人依照本遗嘱全部继承。

立遗嘱地点:石家庄××小区××园××号楼××单元102室

立遗嘱人:邓春菊

立遗嘱时间:2010年××月××日

从内容上讲,一、遗嘱应当包括遗嘱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

二、遗嘱处分的财产状况(名称、数量、所在地点以及是否共有、抵押等);

三、对财产和其他事务的具体处理意见。遗嘱中一般不得包括与处分财产及处理死亡后事宜无关的其它内容。

我们在帮助邓春菊拟定遗嘱的过程中特意强调了遗嘱人的身份证号和房屋的房产证号以及建筑面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所述对象的唯一性从而尽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混淆。还有一点特别提醒大家注意,是遗嘱中的这句话“仅由我的女儿张荣一人依照本遗嘱全部继承”,这句话实际上是专门针对张荣的丈夫所设的条款。因为依照婚姻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在婚姻存续期间除非遗嘱人在遗嘱中明示遗产只归一方所有,否则一方获得的遗产就应当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在这个遗嘱中该条款的这种表述方式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邓春菊的遗产将来一定会成为女儿张荣的个人财产。

<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下面我们来谈代书遗嘱。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代书遗嘱主要是在立遗嘱人不能书写或者不会书写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遗嘱形式。与自书遗嘱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增加了见证人和代书人,其它很多方面的要求是和自书遗嘱是相同的,但在制定代书遗嘱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避免让与遗嘱有利益关系的人或者家人、亲戚作见证人,防止见证人与遗嘱的内容有利益关系而导致遗嘱无效;

二、制作代书遗嘱时尽量将整个过程进行录像,以求能够体现立遗嘱人立遗嘱时是在头脑清醒、没有受到任何外来干扰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个法律行为;

三、代书人或见证人要为立遗嘱人宣读代书的遗嘱,并作必要的解释;

四、尽量让本人签字,不会写字的可以由代书人写出样子由立遗嘱人模仿;

五、遗嘱人、见证人、代书人应该在本人签名处要按手印,遗嘱修改、补充的地方遗嘱人要按手印确认。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立公证遗嘱变通的办法。就像上面所讲的,因为市内的很多公证处为遗嘱公证设立了很多不必要的门槛,甚至有的公证处拒绝做遗嘱公证。这样就会很麻烦,其实变通的办法也很简单,如果大家因为这些原因在市内办不了遗嘱公证的话可以考虑到郊县的公证处办理遗嘱公证。因为依照司法部的《遗嘱公证细则》第四条规定遗嘱公证由遗嘱人住所地或者遗嘱行为发生地公证处管辖。而遗嘱人在哪儿立遗嘱那里就是遗嘱行为发生地,并且郊县公证处进行遗嘱公证手续简便收费也很低,所以为了避免繁琐的手续只要遗嘱人行动方便,这个变通的办法是可以考虑的。

以上我们结合着案例讲了一些与继承有关的法律问题,很多东西还很粗浅,只是希望能够达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希望大家多多斧正,谢谢。

2011年11月11日

第二篇:继承法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的讲座所要讲述的是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相关内容。我的讲座主要分为四部分:继承法的相关概念,继承的种类,遗产处理的相关问题,继承法上认识的误区。

继承法是民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起继承,我们很容易的就想到一些电影、电视中的场景,比如某富豪对着自己的律师说:“我要马上修改我的遗嘱,我要把遗产全部捐献给慈善基金会。”还有,我们也听说过许多社会名流大亨百年之后,其亲属因遗产继承对簿公堂的事件,比如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后,其遗产分配一直未有定论,侯耀文女儿和侯耀文的兄弟侯耀华之间一直处于官司纠纷状态。无独有偶,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去世后,季先生的儿子与北京大学之间的财产纷争也随之而起,等等。(不是富人间特有的现象,关乎每一个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亲人去世而产生的财产继承纠纷已经不是富人或者名人的专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财产也在不断的积累和增加,房产、银行存款等亦引发了大量普通家庭的继承纠纷。来自我国基层法院的统计资料则显示,近年来遗产继承纠纷案呈持续增长趋势。所以,为了避免纠纷,了解继承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讲座。第一部分,相关概念的解读。

一、什么是继承? 继承就是指死者生前所有的,在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法由有资格继承的人所取得。这里需要强调的有“死亡”、“个人”、“合法”“有资格”四个关键词。死亡,相信大家都理解。个人是指个人所有的财产,而不是共同财产,例如,夫妻共同财产就不完全是个人财产,只有属于夫或妻所有的那一部分才是死者的个人财产。在这里还需要强调合法二字,因为依据我国法律,只有合法所有的财产才能发生继承,而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财产是不在继承之列的。最后,“有资格”是指具有继承权的人,没有继承资格就没有继承权,也就无法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

二、什么是继承权? 那么,什么是继承权呢? 继承权是继承人依法享有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同时履行因继承而产生的义务。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只有公民能享有继承权。享有继承权的主体是公民个人即自然人,排除国家、集体、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这些非自然人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取得全部或者部分遗产,但这不是基于继承关系,而是基于法律的其他规定,要么是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要么是无人继承的遗产。

(二)继承权可以放弃。根据“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的法律规则,继承权可以放弃,但继承权的放弃必须是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并且应当以明示的方式作出。而在接受继承之后,因继承而产生的义务也是必须履行的。

(三)胎儿没有继承权,但应保留继承份额。继承权作为一项法律权利,是针对活人而言,因此胎儿和死亡了的人没有继承权。但基于继承法的特别规定,胎儿应分得一份遗产,这在法律上表述为“遗产分割时,应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案例】王华是位汽车驾驶员,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王华生育三个儿子,其妻早年去世。2005年5月,王华的第三个儿子因车祸死亡,此时,其妻子李莉已怀孕6个月。同年10月,王华突然发病死亡,安葬完毕之后,其长子与次子将王华遗留的11万元的现金和一栋价值16万元的楼房进行了分割。李莉得知后,遂向两位哥哥提出异议,认为其怀孕胎儿应分得一份遗产。为此,两位哥哥反对,认为弟弟已去世,李莉腹中胎儿不具有继承权。李莉诉至法院,要求保护腹中胎儿的合法权益。

依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胎儿没有继承权,但是应当为胎儿保留必要的继承份额,所以,李莉腹中的胎儿应当享有一定的继承份额。

(四)继承权在一定条件下会丧失。继承权在依法取得并受法律保护的同时,也会在一定条件下丧失。继承权在下列几种情况下丧失: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不管杀害行为的动机如何,也不管既遂未遂,均丧失继承权;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这里强调了杀害其他继承人的动机在于为争夺遗产,否则就不丧失继承权;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根据司法解释,只要情节严重,不论是否被追究刑事责任,均丧失继承权,但是以后确有悔改表现,并且被继承人生前又表示宽恕的,可以不确认其丧失继承权。何为情节严重,司法实践中多从手段、时间及后果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去认定;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何为情节严重,有待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目前明确了一种情况为:继承人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侵害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利益,并造成其生活困难,应当认定其行为情节严重。另外,在此情况下订立的遗嘱,即使没有篡改,由于其违反《继承法》第十九条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份额的规定,而部分无效。

三、什么是遗产?

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刚才我们已将强调了“死亡”“个人”“合法”这三个词,现在就不再赘述。关于遗产这部分,主要需要注意的是遗产的范围,继承法上列举了七类,分别是:公民的收入;公民的储蓄、房屋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其中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第七项,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主要是指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另外对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保险金、抚恤金等能否作为遗产略作说明。

1、关于保险金:如果保险合同指定了受益人的,则由受益人取得保险金;如果保险合同未指定受益人,则保险金可以作为遗产加以继承。

2、关于抚恤金:抚恤金是对生者家属的经济补偿,不能算作遗产,不发生继承。但是依据近几年的判例来看,抚恤金应当作为直系亲属和配偶的共同财产,参照法定继承进行平均分割。

3、关于残疾赔偿金等费用:伤残者丧失劳动能力所获得的赔偿费用,如果领取后伤残者死亡,这可作为遗产加以继承。但在事故发生时受害者即死亡所得的死亡赔偿金等费用,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将因人身损害死亡后的赔偿权利人界定为受害者的近亲属,此类财产不按遗产性质处理(比如用此偿还死者个人债务),但也可以参照遗产继承 的分割方式进行处理。

关于承包经营权:如果某承包经营户中某一人死亡,根据30年不变规定,其他承包人可以该承包经营户的名义继续承包经营,但不属于继承范畴。

第二部分,继承的种类。

我国继承法主要规定了两种继承的形式,分别是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另外,还有两种遗产处理方式: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下面,我将按照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的顺序分别为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按法律的直接规定来继承遗产的一种方式。我们应当重点理解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

(一)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法定继承人分为两个顺序。第一继承顺序:①配偶②父母③子女。其中,代位继承中的晚辈直系血亲和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或丧偶女婿也可以作为第一继承顺序继承。第二继承顺序:①兄弟姐妹②祖父母③外祖父母。继承发生时,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先继承。只有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情况下,才发生第二顺序的继承人继承。

1.配偶。首先要区分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的界限:①于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前,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如果一方死亡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的,则为事实婚姻关系,可列为继承人中的配偶。②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实施后,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符合结婚实质条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也可以作为继承人中的配偶。③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之日起,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同居时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如能补办结婚登记,则补办后从符合结婚实质要件时起,作为配偶继承。另外,1950年《婚姻法》实施以前已经存在,以后又未解除的一夫多妻关系,夫与妻、妾之间均有继承权,但妻、妾之间无继承权(根据推导)。当然此种情况少,从年龄上看,应该在70岁以上的人才存在此种情况。

家庭生活困难且丧失劳动力。现在乙、丙要求平均分配遗产,但是甲以自己丧失劳动力为由,要求予以适当照顾,甲的请求能否得到支持?

前面我们讲到,在分配遗产时在平均分配遗产的时候,对生活困难缺乏劳动力的继承人,应当予以照顾。所以甲的请求能够得到支持。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3.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少分。

二、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又称为指定继承,指的是公民生前依法处分自己的财产和安排有关事务,并于死后生效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遗嘱继承人的范围与法定继承人范围相同。但是遗嘱继承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

遗嘱继承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遗嘱的效力。决定遗嘱效力的因素主要有一下几个:

1、立遗嘱人是否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若立遗嘱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所立的遗嘱是无效的。

2、意思表示是否真实,遗嘱应当是立遗嘱人真实意思的反映,现实生活中有好多继承人逼迫立遗嘱人立下违背自己真实意思的遗嘱,这在法律上属于胁迫行为,这样的遗嘱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3、是否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民法上尊重意思自治,只要立遗嘱人所立遗嘱没有违反我国相关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该遗嘱是有效的。需要注意,以上这三个要素必须要同时满足,若是有其中一项不满足那么该遗嘱就是无效遗嘱。

接下来,我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遗嘱的形式。我国继承法规定了五种遗嘱形式:

1、公证遗嘱;

2、自书遗嘱;

3、代书遗嘱;

4、录音遗嘱;

5、口头遗嘱。其中应当注意的是在上述五种形式的遗嘱中,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都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作证。此外在这五种形式中还有两种遗嘱也应特别注意,一个是公证遗嘱,其证明力最强。因此,如果所立遗嘱涉及处分的财物价值较大或者事关重大,最好采用公证遗嘱,相对保险些。

【案例】吴老伯早2008年底曾立下遗嘱:他死后的全部遗产由大儿子吴东 及小儿子吴平均继承,并且到公证机关进行了公证。但在2009年7月,吴老伯突发疾病,在临终时又当着家人、医生和护士的面,说他的遗产要分成三份,其中的三分之二由兄弟俩人分别继承,其余的三分之一赠送给他的前妻,说完吴老伯便去世了。按照吴老伯的口头遗嘱计算,兄弟两人每人将少得遗产10万元。兄弟两人与吴老伯的前妻就遗产的问题争执不下,兄弟两人认为,应该按照在公证处公证过的遗嘱继承遗产,而吴老伯的前妻认为,吴老伯在临终前更改了遗嘱,应以吴老伯最后的口头遗嘱为准。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公证的遗嘱效力要高于口头遗嘱的效力,所以应当按照公证遗嘱的规定分割遗产。

另一个是口头遗嘱,这种形式只能是在危急情况下采取,如果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而未采取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案例】刘茂田1997年5月8日出差在外时突遇车祸,重伤送往医院,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生命垂危。清醒时,刘茂田断断续续口述并由医院护士、交通警察作见证人订立了口头遗嘱,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安排,将自己的财产全部给了5岁的儿子。如果刘茂田重伤治愈,并且能够用书面形式立遗嘱,那么他的口头遗嘱就随之无效。

这里顺便提一下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中的见证人问题。遗嘱见证人必须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并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没有利害关系。我国继承法规定了下列人员不得作为遗嘱见证人:一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二是继承人、受遗赠人;三是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包括继承人、受遗赠人的近亲属以及继承人、受遗赠人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共同经营的合伙人。

接下来还我再简要介绍一下遗嘱的撤销、变更。遗嘱的撤销、变更在理论上将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明示形式。即立遗嘱人明确表示撤销或者变更遗嘱,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变更公证遗嘱必须以公证的方式进行。另一种是推定形式。即基于当事人的行为推定遗嘱撤销或变更,如遗嘱人生前的行为与遗嘱的意思表示相反,而使遗嘱处分的财产在继承开始前灭失、部分灭失或所有权转移、部分转移的,遗嘱视为被撤销或部分被撤销。

三、遗赠

现实生活中,用遗赠的方式来处理个人的生前合法财产已屡见不鲜,我们也经常能在电视新闻或电视剧里看到某富豪将自己的遗产赠送给慈善基金会或者某个小保姆,那么什么是遗赠呢?

所谓遗赠,遗赠是公民以的方式将个人合法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送给国家、集体组织或者人以外的其他公民,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执行效力的单方法律行为。

遗赠有以下两个特征:

(一)遗赠是给他人以财产利益的无偿行为。不同于法定继承人的是,受遗赠人与遗赠人之间没有法律上的血缘关系、扶养关系等,遗赠人给予他人的财产利益,是无偿转让,不以受遗赠人应尽法律上的义务为前提。在遗赠中,虽然有时也有附有某种义务,但这种义务不可能是对等的。遗赠人不能只将财产义务赠与他人,也不能使受赠人所负的义务超过其所享受的权利,所以,遗赠必须是无偿的。

(二)受遗赠人是国家、集体组织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法定继承人不能作为受遗赠人,而只能称为遗嘱继承人。法定继承人基于遗嘱取得遗产也可能是无偿的,但在继承法上把这归于遗嘱继承的遗产取得方式。法定继承人只是自然人,而受遗赠人不仅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和集体组织;遗嘱继承人限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内,受遗赠人只能在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外指定。

遗赠这一行为要具有法律效力,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据以确认受遗赠权的遗嘱必须是合法有效的遗嘱。遗嘱无效,当然导致遗赠的无效。

2、遗赠人须有遗嘱能力。也就是说,遗赠人必须和立遗嘱人一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遗赠人须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之前我们谈到,立遗嘱人所以遗嘱如果违反强制性规定则遗嘱无效,这里也体现了这一规定。如果继承人中有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而遗赠人又没有为其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则涉及这一部分的遗赠行为无效。

4、遗赠人所立的遗嘱符合法定的形式。遗赠是要式法律行为,如果遗赠人设立的遗嘱不符合法定形式,遗赠无效。

5、受遗赠人须为在遗赠人的遗嘱生效时生存之人。先于遗赠人死亡或者与遗赠人同时死亡的公民,不能成为受遗赠人,因为其不具备民事主体资格,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6、遗赠的财产须是在遗赠人死亡时能够执行遗赠的合法遗产。如果遗赠财产不属于遗产,或者于遗赠人死亡时该项财产已不存在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执行,则遗嘱无效。

再次总结,遗赠和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继承主体的不一样,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必须是继承法规定的有继承资格的继承人,而遗赠则是具有继承资格的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组织或国家。

与此同时还需注意,和放弃继承不同,接受遗赠必须以明示方式做出,受遗赠人接受遗赠的,应于法定期间内作出接受遗赠的明示的意思表示。我国《继承法》第25条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接受遗赠”。而遗嘱继承人自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未明确表示放弃继承的,则视为接受继承,放弃继承权必须于此期间内作出明确的意思表示。

四、遗赠扶养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是指遗赠人与扶养人签订的,由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将自己的合法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于其死后转移给扶养人所有的协议。这里的扶养人可以是公民和集体所有制组织。

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遗赠扶养协议实质是双务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协议订立后,扶养人或集体组织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协议,致使协议解除的,不能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其已经支付的供养费用一般不予以补偿。遗赠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协议,致使协议解除的,应偿还扶养人或集体组织已支付的供养费用。那么这四种形式,究竟该以何种形式为先呢?这里就涉及到这几种继承的效力优先顺序的问题。按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开始后,有遗赠扶养协议的,应先执行遗赠扶养协议,没有遗赠扶养协议或者协议无效的,按照遗嘱和遗赠的内容办理,没有遗嘱和遗赠或者遗嘱和遗赠无效时,才适用法定继承。也就是说,法定继承是最后发生的。

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

这里所说的继承,既包括法定继承,也包括了遗嘱继承。

【案例】张三(张三老婆已死)生前欠李四10万元债务,且已届清偿期,这时张三突然死亡。张三在生前留有遗嘱,遗嘱写明将自己所拥有的3万元现金留给自己的儿子张小三,张三在死后尚留有价值5万元的房产一套,这时李四向张小三主张债权,请问张三的债务是否需要偿还?如果张小三没有明确表示放弃继承,那么答案是肯定的,张小三应当用所继承的价值八万元的财产进行偿还,剩下的2万元就不用还了。

法律如此规定,是为了保障债权人不因债务人死亡而丧失债权。但是法律还同时规定了,对债权人清偿债务,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如果债务超过了继承财产的价值,继承人在遗产价值范围内进行偿还后,不再对超出部分的债务负有偿还义务。也就是说,在现在的继承法下,我们不再盲目地遵循“父债子还”,而是有条件的“父债子可不还”。

(五)无人继承的遗产的处理。

这主要是针对孤寡老人而言的。法律规定是既无人继承又无人有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的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六)对于“五保户”遗产的处理。

集体组织对“五保户”实行“五保”时,双方有扶养协议的,按协议处理;没有协议的,死者的遗嘱继承人或法定继承人要求继承遗产的,按遗嘱继承或法定继承处理,但集体组织有权要求扣回“五保费用”。

第四部分,继承法理解误区。在讲述了以上这么多内容后,相信大家对继承法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宏观的了解,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继承法上一些问题的理解还存在误解,下面我有选择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再和大家交流一下。

误区一:认为既然有法定继承,有没有遗嘱都一样。

有人认为,老人在世的时候,老提什么遗嘱、遗产的事情兆头不好,再说财产继承这事,有国家明文的《婚姻法》、《继承法》管着,就是自己不立遗嘱或老人没有立遗嘱,继承时也不会乱,法律怎么规定就怎么来。因此,立不立遗嘱都一个样。

但是,刚才我们已经提到,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这几种方式中,他们的效力是反其道而行之,遗赠扶养协议优先于遗赠,遗赠优先于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民法上讲求意思自治,也就是说,对公民的财产继承,公民是有权作出处分的,如果财产所有权人生前立有遗嘱,只要该遗嘱是合法有效的,就必须按遗嘱继承,而不能先进行法定继承。如此一来,有没有遗嘱就不一样了。

误区二:只要立了遗嘱一切就好办了。

许多人也有这样一种观念,只要立了遗嘱,身后事就已经安排好了。其实,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有了遗嘱,并不意味着立遗嘱人的意愿就能全部实现。首先,我们说遗嘱继承能够顺利进行,前提条件是所立遗嘱必须合法有效。如果遗嘱最终被认定为无效,遗嘱继承显然无法实现。

其次,遗嘱对财产及财产线索写得不明晰。比如,立遗嘱人在遗嘱中只说明了自己有多少财产,但这些都以何种形式存在、财产在何处都未说明,这样的遗嘱很难得以实现。打个比方,立遗嘱人只在遗嘱中说自己有多少存款,但不知钱存在哪个银行,存单放于何处,可以想像,后人的“寻宝”之路该是何等艰辛。如若找不到相应的凭证,这些财产无异于“流失”。

再者,遗嘱若未能妥善保存,立了等于没立。实践中,有些人立了遗嘱就自己收了起来,他人对此并不知晓。试想,若立遗嘱人突然离世,那么没有人知道其曾立有遗嘱,若遗嘱又没被发现,那么,这样的遗嘱立了等于白立。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件,老父亲在世时曾多次说过自己立好遗嘱了,而且一些人还有见过,但是老父亲去世后,谁也没找到那份遗嘱,这样的话,遗产的处理问题就变得相当麻烦。

此外,成为遗嘱中指定的继承人,并不意味着一定就能得到遗产。我国法律规定,出现法律规定的情形,继承人会丧失继承权。刚才我们也提到,丧失继承

权的情形有: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误区三:不赡养老人就不能分遗产。

不赡养老人或者说对老人所尽赡养义务比较少的,从道德上应加以谴责,但从法律上来讲,这样的人不一定就丧失继承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四条规定,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虽然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但对需要抚养的被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分配遗产时,可以少分或者不分。一般在不赡养老人但又没有证据证明其曾伤害过老人的情况下,这样的“不孝”子女还并不当然丧失继承权。

误区四:只要是老人的血脉就有一份。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况,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或者离异,导致孩子一直和祖辈一起生活,当祖辈去世时,共同生活的孙子或孙女却无法分得老人的遗产,导致许多人困惑不解,为什么明明是自己的子孙却没有权利继承老人的财产?

【案例】小亮的母亲说,她离婚时孩子判给了男方抚养。小亮的父亲经常出差,因此,小亮基本上都是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去年,小亮的爷爷去世,身为长孙的小亮却未分得丝毫家产。对此,小亮的母亲非常不解。她觉得,这是小亮的叔叔们欺负人。

刚才我们已经提到法定继承中是有顺序限制的,只有当第一顺序无继承人时,才能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一顺序的继承人是:配偶、父母、子女。第二顺序继承人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从法条中可以看出,两个顺序中均没有孙子、孙女或外孙子和外孙女出现,也就是说,第三代人并不在法定继承人之列。因此,在孩子父亲在世的情况下,孙子是不能直接分得祖辈留下的遗产的。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的是,无论是遗嘱继承还是法定继承,要减少矛盾和纠纷离不开家庭成员的理解和配合。因此,学习和了解继承法就非常重要,今天只是粗浅地给大家普及了一些有关继承法的法律知识,希望大家在今后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学会寻求法律途径,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继承法

继承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讲授继承法相关知识。

时事导入:侯耀文遗产案

2007年初夏,59岁的相声大师侯耀文,在自己的玫瑰园别墅吃完一碗炸酱面后,突发心源性心脏病去世。20多年前,侯耀文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幼小的女儿侯瓒因此对父亲怀有深深怨恨,以至于20多年都没有与父亲来往。此后,侯耀文再次结婚、离婚,二女儿妞妞也跟了妈妈。然而两年过去了,侯耀文的身后并不平静。2009年2月,侯瓒将同父异母、12岁的妹妹妞妞告上了法庭,要求平分父亲遗留下的财产。随后,侯瓒撤下对妹妹的诉状,联合妹妹一起起诉伯父侯耀华以及牛成志、郭晓小夫妻四人,非法侵占和盗取父亲的遗产。因为遗产,一家人居然闹到对簿公堂的地步,这多少有些令人唏嘘。在历经一年多的诉讼之后,最终以双方和解告终,3年未入土为安的侯耀文骨灰,终才择日下葬于天寿陵园。

家庭生活中,不仅需要道德进行维系,同样需要法律进行调整。日常法律节目我们常常看到因为遗产(包括房产、财产等)发生的纠纷。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继承法基本常识,一起探讨四个问题:继承法及其基本原则、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产处理。

一、继承法及其基本原则

(一)概念

继承法是调整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基本原则(适当举例)

1、遗嘱优先于法律规定的原则

2、法定继承中实行优先顺位继承的原则

3、同一顺序继承人原则上平均分配的原则

4、照顾分配的原则

5、鼓励家庭成员及社会成员间的扶助的原则

案例:家庭共有财产与遗产

王老汉有三个女儿,女儿先后出嫁后感到寂寞,于是将侄子甲收养为子。父 1

子俩开了一个铁匠作坊,收入可观,于是将原茅草房推倒,新建了8间瓦房。王老汉去世后,三个姐姐要求分割8间瓦房。甲提出他要3间,理由是他是父亲的儿子,且目前已有妻室,少了住不下。但三个姐姐认为,应均分,即每人2间。问:此案如何处理?

解析:

此案中的8间房子,是在三个姐姐出嫁后,甲与王老汉靠经营铁匠作坊的收入而盖的,应认定为甲与王老汉的共有财产。在分割共有财产时,甲有4间,王老汉有4间。王老汉4间作为遗产由三个姐姐和甲共同继承。甲与三个姐姐都是王老汉的子女,都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在无特殊情况时,继承的份额相等,即每人1间房子。甲最后将拥有5间房子。

(三)遗产及其范围

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财产和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财产权益,包括积极遗产和消极遗产。积极遗产指死者生前个人享有的财物和可以继承的其他合法权益,如债权和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益等。消极遗产指死者生前所欠的个人债务。

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遗产必须符合三个特征:第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第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第三,必须是合法财产。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成为遗产。

具体而言,遗产包括以下几项:

(l)公民的合法收入。如:工资、奖金、存款利息、从事合法经营的收入、继承或接受赠予所得的财产。

(2)公民的房屋、储蓄、生活用品。

(3)公民的树木、牲畜和家禽。树木,主要指公民在宅基地上自种的树木和自留山上种的树木。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公民的文物一般指公民自己收藏的书画、古玩、艺术品等。如果上述文物之中有特别珍贵的文物,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5)法律允许公民个人所有的生产资料。如农村承包专业户的汽车、拖拉机、加工机具等。城市个体经营者、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在内地投资所拥有的各类生产资料。

(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即基于公民的著作被出版而获得的稿费、奖金,或者因发明被利用而取得的专利转让费和专利使用费等。

(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如公民的国库券、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复员、转业军人的复员费、转业费,公民的离退休金、养老金等。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我国的财产继承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遗赠是以遗嘱处分自己财产的特殊形式,通常附有遗赠抚养协议。

二、法定继承

案例:甲父、甲、甲子的法定继承

甲和父亲带着12岁的儿子进山打猎,遭遇雪崩,三人全部遇难。闻听此讯,甲的妻子当即悲痛而死。甲的母亲和甲的岳父料理完丧事后,为争得甲父的12万元遗产和甲与妻子共有的18万元财产发生了争执,请问法院将如何判?

法院将如何分配这30万元遗产?

这个案例涉及到法定继承的相关内容:法律对法定继承人怎么规定的?法定继承顺序如何?财产分配原则是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定继承,学习完后,我们再来看看法院到底该如何判决?

(一)概念

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

(二)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1、范围

根据中国的司法实践,继承人范围有:配偶、子女、父母和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法定继承顺序

在中国,有两个法定继承顺序:

第1顺序为配偶、子女(包括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子女作为法定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受性别、年龄、婚生与非婚生的限制(见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同亲生子女一样,享有同等的继承权,继子女同继父母间的继承权,根据婚姻法有关规定,只以互有扶养关系的为限。

对父亲死后才出生的子女,即遗腹子,世界各国的继承法都特别规定保留其应继份额。如果胎儿出生后存活,就取得这份遗产;如果是死婴,则为他保留的份额,由其他法定继承人分配。

丧失配偶的儿媳同公婆之间、丧失配偶的女婿同岳父母之间的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在审判实践中也依他们之间的扶养关系而定。

第2顺序为兄弟姐妹(包括同父异母的和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兄弟姐妹是最近的旁系血亲,不仅同一父母的兄弟姐妹,就是半血缘关系的同父异母的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间也都互有继承权。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享有同等的继承权。

中国以法定继承为主,死者遗产依法定继承的顺序进行。继承开始,先由第1顺序的继承人继承;没有第1顺序的继承人或者第1顺序的继承人全部放弃继承,或者被剥夺继承权(见继承)时,第2顺序的继承人才能开始继承。如果没有第2顺序的继承人,或者他们放弃继承,或者被剥夺继承权时,遗产就成为无人继承的遗产,分别归国家或集体所有。

分配原则: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时,一般应当均等分配遗产数额。案例解析:在简单介绍完法定继承的基本知识后,我们回到案例,现在我们一起思考,法院该如何判决?

这个案例明显涉及到法定继承顺序,甲父、甲、甲子,他们之间互有法定继承关系,因而死亡顺序对判决结果至关重要,因而,我在这里先跟大家作一个司法解释,即: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推定辈份

高者先死亡;几个人如果辈份相同,则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

因而在本次事故当中,应判定死亡顺序是:甲父——甲——甲子——甲妻 首先,甲父死亡,他的12万元,平均分配给他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即甲6万,甲母6万。接着甲死,他的遗产为15万元(与其妻共有18万元中的一半即9万元,加上从甲父继承的6万元),平均分配给他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即甲子、甲妻、甲母各5万元;接着是甲子死亡,他的5万元钱由甲妻继承;最后甲妻死亡,她此时的财产数额为19万元,(从甲处继承5万元;从甲子处继承5万元;与甲共有的18万元中的一半即9万元),这19万由甲的岳父继承,故甲的岳父可继承19万元财产。甲母继承的财产为11万元(从甲父处继承6万元,从甲处继承5万元)。

在法定继承中,有一种重要的继承制度叫做代位继承,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案例的对比,一起学习代位继承的基本知识。

(三)代位继承

案例:

案例1:张三在其父之前去世,家中还有其母、其妻、其子,同时,张三有一哥一姐,请问其父去世后留有的60万遗产,如何分配?

案例2:张三之父去世后,在分配遗产前张三不幸遇车祸身亡,家中还有其母、其妻、其子,同时,张三有一哥一姐,请问其父去世后所留下的60万遗产,如何分配?

那么以上哪个案例属于代位继承?法院的判决有什么不同?

这两个案例的对比,涉及到代为继承。代为继承指被继承人的直系血亲卑亲属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时,死亡的继承人由其直系卑亲属代替他继承遗产。

解析:

案例一:为代位继承。张三先于其父死亡,因而其子可以实施代位继承。遗产分配为:遗产平均分为四份,张三获得15万,其子依照代位继承的原则,可继承张三的15万元财产。

案例二:因张三在父亲死后,财产分割之前去世,不属于代位继承。遗产分配为:遗产平均分配为四份,张三获得15万元,后张三去世,因而其财产平均分配给他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即其子、其妻、其母各得5万元。

我们通过这两个案例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代位继承的条件:

第一,被代位人必须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这既是代位继承成立的首要条件和惟一原因,也是其与转继承的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先死亡的被代位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其他继承人如被继承人的配偶、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先于被继承人死亡不发生代位继承。

第三,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代位人的晚辈直系血亲。

第四,被代位人生前必须享有继承权,如被代位继承人基于法定事由丧失继

承权,则连带引起代位继承权的消灭。最高人民法院在《贯彻的意见》第28条指出:“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其晚辈直系血亲不能代位继承。”

第五,代为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在遗嘱继承中不适用。亦即只有被代位继承人的法定继承权才能被代位,如其享有的是遗嘱继承权,则该遗嘱会因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而失效,此时不发生代位继承。

第六,代位继承人无论人数多少,原则上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份额。

三、遗嘱继承

(一)概念

遗嘱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和方式,对自己的财产预作处分并在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遗嘱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死后,按其生前所定的遗嘱内容,将其遗产转移给指定的法定继承人的一种继承方式。

遗嘱公证是效力最高的遗嘱。

《继承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继承。”

规定了遗嘱继承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人,由谁继承,由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决定,如果被继承人生前其法定继承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而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人却尽了赡养义务,使被继承人在生活上得以照顾,在精神上得以慰藉,被继承人生前立下遗嘱,指定尽了赡养义务人(法定继承以外的)继承其遗产,是合法的,是受法律保护的。

立遗嘱人应在自己意识清晰的时候,有两个没有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的情况下,在没有任何外来压力的情况下,清楚表白自己的真实意志,如有必要,最好进行遗嘱公证。

(二)遗嘱的有效条件

我国民法规定,公民有处分自己合法所有的个人财产的权利,被继承人在死亡之前对自己合法所有的个人财产进行处分,在其死后生效,充分体现了我国法律对公民个人财产的保护,但是,这种处分应符合法律的规定,应充分考虑老人、妇女、儿童、胎儿及残疾人和无生活来源人的利益,违反法律规定的遗嘱,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遗嘱继承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①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自然人设立遗嘱不需征得继承人或遗赠受领人的同意,只要本人通过一定形式作出意思表示,即发生法律效力。并且根据本人的意愿,还可变更或撤销所立的遗嘱。②设立遗嘱必须由本人独立进行。遗嘱不同于一般的法律行为,是自然人生前对其个人财产所作的处分,它可以引起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必须由遗嘱人本人直接作出意思表示,而不能代理。

遗嘱的有效条件包括:

(1)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具有行为能力。

(2)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真实意思的表示。

(3)遗嘱不得取消或减少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以及未出生的胎儿对遗产应继承的份额。

(4)遗嘱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形式立遗嘱;遗嘱的内容必须合法。

(三)公民立遗嘱的形式:

1、公证遗嘱

2、自书遗嘱(亲笔书写,注明年、月、日,署名)

3、代书遗嘱(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代书人、见证人、立遗嘱人签名,注明年、月、日)

4、口头遗嘱(遗嘱人生命危急,两人以上见证,记录人和见证人签名)

5、录音遗嘱(两人以上见证)

(四)遗嘱的变更和撤销

遗嘱人在设立遗嘱以后,由于主客观原因可以依法变更遗嘱的某些具体内容,也可以撤销原立遗嘱的全部内容。遗嘱人变更或者撤销原立遗嘱,一般应当用原立遗嘱的方式、程序进行,也可以用新立遗嘱变更或撤销原立遗嘱。遗嘱人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互抵触的,原则上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

(五)遗赠

自然人以遗嘱方式表示在其死后将其遗产的一部或全部赠送给国家、集体组织、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人的法律行为。设定遗赠的人称遗赠人,接受遗赠的人称受赠人或遗赠受赠人,通过遗赠赠与的财物称为遗赠财产或遗赠物。

遗赠是单方的、无偿的法律行为,只须遗赠人一方作出意思表示即可成立,并不需要征得受赠人的同意。但遗赠不同于生前赠与,必须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具备设立遗嘱的法定要件方为有效。

讲完遗产继承的方式后,我们简单和大家讲解遗产处理的相关知识。

四、遗产的处理

(一)继承的开始和根据

《继承法》第2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被继承人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扶养协议办理。

(二)继承的接受、放弃和丧失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遗产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继承权的丧失,是指本应有继承权的人由于法定原因而被取消继承权。

(三)遗产的分割

遗产分割必须首先确定遗产的范围

有合法有效遗嘱的,应按遗嘱继承方式处理遗产。没有遗嘱或遗嘱无效,则按法定继承处理。

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时,一般应当均等分配遗产数额。缺乏劳动能力的、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抚养能力和条件却不尽抚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表示接受继承的同时,还应清偿被继承人应依法缴纳的税款和债务。但清偿应以被继承人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生前的债务可以不负责清偿。

第四篇:继承法讲座讲稿(心血之作)剖析

《继承法》讲稿

各位现场观众,大家好,我是来自XXX,今天我的讲座所要讲述的是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相关内容。我的讲座主要分为四部分:继承法的相关概念,继承的种类,遗产处理的相关问题,继承法上认识的误区。

继承法是民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起继承,我们很容易的就想到一些电影、电视中的场景,比如某富豪对着自己的律师说:“我要马上修改我的遗嘱,我要把遗产全部捐献给慈善基金会。”还有,我们也听说过许多社会名流大亨百年之后,其亲属因遗产继承对簿公堂的事件,比如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后,其遗产分配一直未有定论,侯耀文女儿和侯耀文的兄弟侯耀华之间一直处于官司纠纷状态。无独有偶,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去世后,季先生的儿子与北京大学之间的财产纷争也随之而起,等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亲人去世而产生的财产继承纠纷已经不是富人或者名人的专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财产也在不断的积累和增加,房产、银行存款等亦引发了大量普通家庭的继承纠纷。来自我国基层法院的统计资料则显示,近年来遗产继承纠纷案呈持续增长趋势。所以,为了避免纠纷,了解继承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讲座。

第一部分,相关概念的解读。

一、什么是继承?

继承就是指死者生前所有的,在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法由有资格继承的人所取得。这里需要强调的有“死亡”、“个人”、“合法”“有资格”四个关键词。死亡,相信大家都理解。个人是指个人所有的财产,而不是共同财产,例如,夫妻共同财产就不完全是个人财产,只有属于夫或妻所有的那一部分才是死者的个人财产。在这里还需要强调合法二字,因为依据我国法律,只有合法所有的财产才能发生继承,而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财产是不在继承之列的。最后,“有资格”是指具有继承权的人,没有继承资格就没有继承权,也就无法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

二、什么是继承权? 那么,什么是继承权呢?

继承权是继承人依法享有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同时履行因继承而产生的义务。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只有公民能享有继承权。享有继承权的主体是公民个人即自然人,排除国家、集体、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这些非自然人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取得全部或者部分遗产,但这不是基于继承关系,而是基于法律的其他规定,要么是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要么是无人继承的遗产。

(二)继承权可以放弃。根据“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的法律规则,继承权可以放弃,但继承权的放弃必须是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并且应当以明示的方式作出。而在接受继承之后,因继承而产生的义务也是必须履行的。

(三)胎儿没有继承权,但应保留继承份额。继承权作为一项法律权利,是针对活人而言,因此胎儿和死亡了的人没有继承权。但基于继承法的特别规定,胎儿应分得一份遗产,这在法律上表述为“遗产分割时,应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案例】王华是位汽车驾驶员,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王华生育三个儿子,其妻早年去世。2005年5月,王华的第三个儿子因车祸死亡,此时,其妻子李莉已怀孕6个月。同年10月,王华突然发病死亡,安葬完毕之后,其长子与次子将王华遗留的11万元的现金和一栋价值16万元的楼房进行了分割。李莉得知后,遂向两位哥哥提出异议,认为其怀孕胎儿应分得一份遗产。为此,两位哥哥反对,认为弟弟已去世,李莉腹中胎儿不具有继承权。李莉诉至法院,要求保护腹中胎儿的合法权益。

依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胎儿没有继承权,但是应当为胎儿保留必要的继承份额,所以,李莉腹中的胎儿应当享有一定的继承份额。

(四)继承权在一定条件下会丧失。继承权在依法取得并受法律保护的同时,也会在一定条件下丧失。继承权在下列几种情况下丧失: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不管杀害行为的动机如何,也不管既遂未遂,均丧失继承权;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这里强调了杀害其他继承人的动机在于为争夺遗产,否则就不丧失继承权;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根据司法解释,只要情节严重,不论是否被追究刑事责任,均丧失继承权,但是以后确有悔改表现,并且被继承人生前又表示宽恕的,可以不确认其丧失继承权。何为情节严重,司法实践中多从手段、时间及后果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去认定;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何为情节严重,有待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目前明确了一种情况为:继承人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侵害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利益,并造成其生活困难,应当认定其行为情节严重。另外,在此情况下订立的遗嘱,即使没有篡改,由于其违反《继承法》第十九条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份额的规定,而部分无效。

三、什么是遗产?

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刚才我们已将强调了“死亡”“个人”“合法”这三个词,现在就不再赘述。关于遗产这部分,主要需要注意的是遗产的范围,继承法上列举了七类,分别是:公民的收入;公民的储蓄、房屋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其中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第七项,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主要是指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另外对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保险金、抚恤金等能否作为遗产略作说明。

1、关于保险金:如果保险合同指定了受益人的,则由受益人取得保险金;如果保险合同未指定受益人,则保险金可以作为遗产加以继承。

2、关于抚恤金:抚恤金是对生者家属的经济补偿,不能算作遗产,不发生继承。但是依据近几年的判例来看,抚恤金应当作为直系亲属和配偶的共同财产,参照法定继承进行平均分割。

3、关于残疾赔偿金等费用:伤残者丧失劳动能力所获得的赔偿费用,如果领取后伤残者死亡,这可作为遗产加以继承。但在事故发生时受害者即死亡所得的死亡赔偿金等费用,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将因人身损害死亡后的赔偿权利人界定为受害者的近亲属,此类财产不按遗产性质处理(比如用此偿还死者个人债务),但也可以参照遗产继承的分割方式进行处理。

关于承包经营权:如果某承包经营户中某一人死亡,根据30年不变规定,其他承包人可以该承包经营户的名义继续承包经营,但不属于继承范畴。

第二部分,继承的种类。

我国继承法主要规定了两种继承的形式,分别是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另外,还有两种遗产处理方式: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下面,我将按照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的顺序分别为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按法律的直接规定来继承遗产的一种方式。我们应当重点理解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

(一)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法定继承人分为两个顺序。第一继承顺序:①配偶②父母③子女。其中,代位继承中的晚辈直系血亲和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或丧偶女婿也可以作为第一继承顺序继承。第二继承顺序:①兄弟姐妹②祖父母③外祖父母。继承发生时,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先继承。只有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情况下,才发生第二顺序的继承人继承。

1.配偶。首先要区分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的界限:①于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前,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如果一方死亡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的,则为事实婚姻关系,可列为继承人中的配偶。②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实施后,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符合结婚实质条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也可以作为继承人中的配偶。③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之日起,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同居时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如能补办结婚登记,则补办后从符合结婚实质要件时起,作为配偶继承。

另外,1950年《婚姻法》实施以前已经存在,以后又未解除的一夫多妻关系,夫与妻、妾之间均有继承权,但妻、妾之间无继承权(根据推导)。当然此种情况少,从年龄上看,应该在70岁以上的人才存在此种情况。

2.子女。需要注意的是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注意养子女必须以合法有效的收养关系为前提,否则诸如寄养等就不享有继承权。

3.父母。亲生父母、养父母、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均享有继承权。

4.兄弟姐妹。包括同父异母、同母异父(即常说的同天不同地、同地不同天的情况)以及养兄弟姐妹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5.祖父母、外祖父母。同样包括养祖父母、养外祖父母、有扶养关系的继祖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外祖父母。

6.丧偶儿媳、女婿。此种情况判定的标准是:是否尽了主要赡养义务。若是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女婿,则可以以第一顺位进行继承。

(二)关于代位继承和转继承

代位继承是法定继承的一种特殊情况,是指在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情况下,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该先死亡的子女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的法律制度。关于代位继承注意四点:

1.适用于自然血亲和拟制血亲;

2.代位继承不受辈数限制;

3.代位继承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4.代位继承以被代位继承人未丧失继承权为前提。如果被代为继承人丧失了继承权,那么被代为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也将不享有代为继承权。

转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未放弃继承权的继承人又死亡的,其应得的遗产份额转由他的继承人继承的。

转继承和代位继承相对来说要难理解一些,而且在实践中碰倒的机会不多,在这里就不为大家做详细的区分,要是大家还有疑问,我们可以在课下交流。

(三)关于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

同一顺序继承人的遗产分配原则:一般应当均等。

这是指的一般情况下的分配原则,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应当或者可以不均等:

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案例】甲的父母已去世,生前生育有三个子女:甲、乙、丙。甲因工受伤,家庭生活困难且丧失劳动力。现在乙、丙要求平均分配遗产,但是甲以自己丧失劳动力为由,要求予以适当照顾,甲的请求能否得到支持?

前面我们讲到,在分配遗产时在平均分配遗产的时候,对生活困难缺乏劳动力的继承人,应当予以照顾。所以甲的请求能够得到支持。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3.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少分。

二、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又称为指定继承,指的是公民生前依法处分自己的财产和安排有关事务,并于死后生效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遗嘱继承人的范围与法定继承人范围相同。但是遗嘱继承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

遗嘱继承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遗嘱的效力。决定遗嘱效力的因素主要有一下几个:

1、立遗嘱人是否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若立遗嘱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所立的遗嘱是无效的。

2、意思表示是否真实,遗嘱应当是立遗嘱人真实意思的反映,现实生活中有好多继承人逼迫立遗嘱人立下违背自己真实意思的遗嘱,这在法律上属于胁迫行为,这样的遗嘱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3、是否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民法上尊重意思自治,只要立遗嘱人所立遗嘱没有违反我国相关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该遗嘱是有效的。需要注意,以上这三个要素必须要同时满足,若是有其中一项不满足那么该遗嘱就是无效遗嘱。

接下来,我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遗嘱的形式。我国继承法规定了五种遗嘱形式:

1、公证遗嘱;

2、自书遗嘱;

3、代书遗嘱;

4、录音遗嘱;

5、口头遗嘱。其中应当注意的是在上述五种形式的遗嘱中,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都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作证。此外在这五种形式中还有两种遗嘱也应特别注意,一个是公证遗嘱,其证明力最强。因此,如果所立遗嘱涉及处分的财物价值较大或者事关重大,最好采用公证遗嘱,相对保险些。

【案例】吴老伯早2008年底曾立下遗嘱:他死后的全部遗产由大儿子吴东及小儿子吴平均继承,并且到公证机关进行了公证。但在2009年7月,吴老伯突发疾病,在临终时又当着家人、医生和护士的面,说他的遗产要分成三份,其中的三分之二由兄弟俩人分别继承,其余的三分之一赠送给他的前妻,说完吴老伯便去世了。按照吴老伯的口头遗嘱计算,兄弟两人每人将少得遗产10万元。兄弟两人与吴老伯的前妻就遗产的问题争执不下,兄弟两人认为,应该按照在公证处公证过的遗嘱继承遗产,而吴老伯的前妻认为,吴老伯在临终前更改了遗嘱,应以吴老伯最后的口头遗嘱为准。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公证的遗嘱效力要高于口头遗嘱的效力,所以应当按照公证遗嘱的规定分割遗产。

另一个是口头遗嘱,这种形式只能是在危急情况下采取,如果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而未采取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案例】刘茂田1997年5月8日出差在外时突遇车祸,重伤送往医院,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生命垂危。清醒时,刘茂田断断续续口述并由医院护士、交通警察作见证人订立了口头遗嘱,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安排,将自己的财产全部给了5岁的儿子。如果刘茂田重伤治愈,并且能够用书面形式立遗嘱,那么他的口头遗嘱就随之无效。

这里顺便提一下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中的见证人问题。遗嘱见证人必须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并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没有利害关系。我国继承法规定了下列人员不得作为遗嘱见证人:一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二是继承人、受遗赠人;三是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包括继承人、受遗赠人的近亲属以及继承人、受遗赠人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共同经营的合伙人。

接下来还我再简要介绍一下遗嘱的撤销、变更。遗嘱的撤销、变更在理论上将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明示形式。即立遗嘱人明确表示撤销或者变更遗嘱,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变更公证遗嘱必须以公证的方式进行。

另一种是推定形式。即基于当事人的行为推定遗嘱撤销或变更,如遗嘱人生前的行为与遗嘱的意思表示相反,而使遗嘱处分的财产在继承开始前灭失、部分灭失或所有权转移、部分转移的,遗嘱视为被撤销或部分被撤销。

三、遗赠 现实生活中,用遗赠的方式来处理个人的生前合法财产已屡见不鲜,我们也经常能在电视新闻或电视剧里看到某富豪将自己的遗产赠送给慈善基金会或者某个小保姆,那么什么是遗赠呢?

所谓遗赠,遗赠是公民以的方式将个人合法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送给国家、集体组织或者人以外的其他公民,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执行效力的单方法律行为。

遗赠有以下两个特征:

(一)遗赠是给他人以财产利益的无偿行为。不同于法定继承人的是,受遗赠人与遗赠人之间没有法律上的血缘关系、扶养关系等,遗赠人给予他人的财产利益,是无偿转让,不以受遗赠人应尽法律上的义务为前提。在遗赠中,虽然有时也有附有某种义务,但这种义务不可能是对等的。遗赠人不能只将财产义务赠与他人,也不能使受赠人所负的义务超过其所享受的权利,所以,遗赠必须是无偿的。

(二)受遗赠人是国家、集体组织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法定继承人不能作为受遗赠人,而只能称为遗嘱继承人。法定继承人基于遗嘱取得遗产也可能是无偿的,但在继承法上把这归于遗嘱继承的遗产取得方式。法定继承人只是自然人,而受遗赠人不仅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和集体组织;遗嘱继承人限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内,受遗赠人只能在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外指定。

遗赠这一行为要具有法律效力,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据以确认受遗赠权的遗嘱必须是合法有效的遗嘱。遗嘱无效,当然导致遗赠的无效。

2、遗赠人须有遗嘱能力。也就是说,遗赠人必须和立遗嘱人一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遗赠人须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之前我们谈到,立遗嘱人所以遗嘱如果违反强制性规定则遗嘱无效,这里也体现了这一规定。如果继承人中有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而遗赠人又没有为其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则涉及这一部分的遗赠行为无效。

4、遗赠人所立的遗嘱符合法定的形式。遗赠是要式法律行为,如果遗赠人设立的遗嘱不符合法定形式,遗赠无效。

5、受遗赠人须为在遗赠人的遗嘱生效时生存之人。先于遗赠人死亡或者与遗赠人同时死亡的公民,不能成为受遗赠人,因为其不具备民事主体资格,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6、遗赠的财产须是在遗赠人死亡时能够执行遗赠的合法遗产。如果遗赠财产不属于遗产,或者于遗赠人死亡时该项财产已不存在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执行,则遗嘱无效。

再次总结,遗赠和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继承主体的不一样,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必须是继承法规定的有继承资格的继承人,而遗赠则是具有继承资格的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组织或国家。

与此同时还需注意,和放弃继承不同,接受遗赠必须以明示方式做出,受遗赠人接受遗赠的,应于法定期间内作出接受遗赠的明示的意思表示。我国《继承法》第25条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接受遗赠”。而遗嘱继承人自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未明确表示放弃继承的,则视为接受继承,放弃继承权必须于此期间内作出明确的意思表示。

四、遗赠扶养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是指遗赠人与扶养人签订的,由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将自己的合法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于其死后转移给扶养人所有的协议。这里的扶养人可以是公民和集体所有制组织。

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遗赠扶养协议实质是双务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协议订立后,扶养人或集体组织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协议,致使协议解除的,不能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其已经支付的供养费用一般不予以补偿。遗赠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协议,致使协议解除的,应偿还扶养人或集体组织已支付的供养费用。

那么这四种形式,究竟该以何种形式为先呢?这里就涉及到这几种继承的效力优先顺序的问题。按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开始后,有遗赠扶养协议的,应先执行遗赠扶养协议,没有遗赠扶养协议或者协议无效的,按照遗嘱和遗赠的内容办理,没有遗嘱和遗赠或者遗嘱和遗赠无效时,才适用法定继承。也就是说,法定继承是最后发生的。第三部分,遗产处理的相关问题

一、继承开始的时间:继承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分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分相同,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

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更复杂一些,各位现在只需记住,继承发生于被继承人死亡时就可以了。

二、遗产的分割

(一)遗产的确定。

遗产是被继承人的死亡时生前的个人合法财产。在这里需要明确几个问题:

1、不能将遗产与夫妻共同财产混淆,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去除夫或妻的份额后才能视作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

2、不能将遗产和家庭共同财产混淆。

3、不能将遗产与其他共有财产相混淆,如合伙或共有。在以上这两项中被继承人的个人合法财产应当是被继承人在这两种财产中所占的份额,绝对不是全部共同财产。

在这里,再给大家做一个小的归纳,希望大家能记住:夫妻共同财产≠家庭共同财产≠其他共有财产≠个人财产。

(二)遗产的分割原则。

遗产分割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大的原则:先遗嘱继承后法定继承原则;保留胎儿继承份额原则;互谅互让、协商分割原则;物尽其用原则。

(三)遗产的分割办法。

在继承发生后,分割财产的主要方法有:实物分割;变价分割;作价补偿;保留共有(属按份共有关系)。

(四)遗产债务的清偿。

关于遗产债务的清偿,必须澄清的一个观点是:“父债子可不还”,这和传统的“父债子还”观点不同,现存立法是否定了“父债子还”的说法的。

根据《继承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

这里所说的继承,既包括法定继承,也包括了遗嘱继承。

【案例】张三(张三老婆已死)生前欠李四10万元债务,且已届清偿期,这时张三突然死亡。张三在生前留有遗嘱,遗嘱写明将自己所拥有的3万元现金留给自己的儿子张小三,张三在死后尚留有价值5万元的房产一套,这时李四向张小三主张债权,请问张三的债务是否需要偿还?如果张小三没有明确表示放弃继承,那么答案是肯定的,张小三应当用所继承的价值八万元的财产进行偿还,剩下的2万元就不用还了。

法律如此规定,是为了保障债权人不因债务人死亡而丧失债权。但是法律还同时规定了,对债权人清偿债务,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如果债务超过了继承财产的价值,继承人在遗产价值范围内进行偿还后,不再对超出部分的债务负有偿还义务。也就是说,在现在的继承法下,我们不再盲目地遵循“父债子还”,而是有条件的“父债子可不还”。

(五)无人继承的遗产的处理。

这主要是针对孤寡老人而言的。法律规定是既无人继承又无人有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的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六)对于“五保户”遗产的处理。

集体组织对“五保户”实行“五保”时,双方有扶养协议的,按协议处理;没有协议的,死者的遗嘱继承人或法定继承人要求继承遗产的,按遗嘱继承或法定继承处理,但集体组织有权要求扣回“五保费用”。

第四部分,继承法理解误区。

在讲述了以上这么多内容后,相信大家对继承法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宏观的了解,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继承法上一些问题的理解还存在误解,下面我有选择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再和大家交流一下。

误区一:认为既然有法定继承,有没有遗嘱都一样。有人认为,老人在世的时候,老提什么遗嘱、遗产的事情兆头不好,再说财产继承这事,有国家明文的《婚姻法》、《继承法》管着,就是自己不立遗嘱或老人没有立遗嘱,继承时也不会乱,法律怎么规定就怎么来。因此,立不立遗嘱都一个样。

但是,刚才我们已经提到,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这几种方式中,他们的效力是反其道而行之,遗赠扶养协议优先于遗赠,遗赠优先于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民法上讲求意思自治,也就是说,对公民的财产继承,公民是有权作出处分的,如果财产所有权人生前立有遗嘱,只要该遗嘱是合法有效的,就必须按遗嘱继承,而不能先进行法定继承。如此一来,有没有遗嘱就不一样了。

误区二:只要立了遗嘱一切就好办了。

许多人也有这样一种观念,只要立了遗嘱,身后事就已经安排好了。其实,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有了遗嘱,并不意味着立遗嘱人的意愿就能全部实现。首先,我们说遗嘱继承能够顺利进行,前提条件是所立遗嘱必须合法有效。如果遗嘱最终被认定为无效,遗嘱继承显然无法实现。

其次,遗嘱对财产及财产线索写得不明晰。比如,立遗嘱人在遗嘱中只说明了自己有多少财产,但这些都以何种形式存在、财产在何处都未说明,这样的遗嘱很难得以实现。打个比方,立遗嘱人只在遗嘱中说自己有多少存款,但不知钱存在哪个银行,存单放于何处,可以想像,后人的“寻宝”之路该是何等艰辛。如若找不到相应的凭证,这些财产无异于“流失”。

再者,遗嘱若未能妥善保存,立了等于没立。实践中,有些人立了遗嘱就自己收了起来,他人对此并不知晓。试想,若立遗嘱人突然离世,那么没有人知道其曾立有遗嘱,若遗嘱又没被发现,那么,这样的遗嘱立了等于白立。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件,老父亲在世时曾多次说过自己立好遗嘱了,而且一些人还有见过,但是老父亲去世后,谁也没找到那份遗嘱,这样的话,遗产的处理问题就变得相当麻烦。

此外,成为遗嘱中指定的继承人,并不意味着一定就能得到遗产。我国法律规定,出现法律规定的情形,继承人会丧失继承权。刚才我们也提到,丧失继承权的情形有: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误区三:不赡养老人就不能分遗产。

不赡养老人或者说对老人所尽赡养义务比较少的,从道德上应加以谴责,但从法律上来讲,这样的人不一定就丧失继承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四条规定,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虽然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但对需要抚养的被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分配遗产时,可以少分或者不分。一般在不赡养老人但又没有证据证明其曾伤害过老人的情况下,这样的“不孝”子女还并不当然丧失继承权。

误区四:只要是老人的血脉就有一份。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况,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或者离异,导致孩子一直和祖辈一起生活,当祖辈去世时,共同生活的孙子或孙女却无法分得老人的遗产,导致许多人困惑不解,为什么明明是自己的子孙却没有权利继承老人的财产?

【案例】小亮的母亲说,她离婚时孩子判给了男方抚养。小亮的父亲经常出差,因此,小亮基本上都是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去年,小亮的爷爷去世,身为长孙的小亮却未分得丝毫家产。对此,小亮的母亲非常不解。她觉得,这是小亮的叔叔们欺负人。

刚才我们已经提到法定继承中是有顺序限制的,只有当第一顺序无继承人时,才能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一顺序的继承人是:配偶、父母、子女。第二顺序继承人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从法条中可以看出,两个顺序中均没有孙子、孙女或外孙子和外孙女出现,也就是说,第三代人并不在法定继承人之列。因此,在孩子父亲在世的情况下,孙子是不能直接分得祖辈留下的遗产的。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的是,无论是遗嘱继承还是法定继承,要减少矛盾和纠纷离不开家庭成员的理解和配合。因此,学习和了解继承法就非常重要,今天只是粗浅地给大家普及了一些有关继承法的法律知识,希望大家在今后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学会寻求法律途径,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继承法演讲稿

遗产与继承

一、继承

继承是指自然人死亡之后,其近亲属按照其有效遗嘱或者法律的具体规定,无偿取得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继承的发生必然有以下几个条件:

有人死亡。这是前提条件,这里所讲的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所说的自然死亡,如,病亡、发生事故死亡等等,所说的宣告死亡是指按照法律规定一个人失踪四年以上,亲属可以请求法院宣告其死亡。被宣告死亡后也同样可以财产继承。

继承权的丧失: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

遗弃被继承人,很好理解,有义务抚养老人,故意不抚养。

比较难区分的是虐待被继承人,虐待被继承人,是指在被继承人生前经常对其进行精神或肉体上的折磨。如用经常以打骂、冻饿、强迫从事过度劳动、有病不给治疗等手段、折磨、摧残被继承人。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法定继承人的顺序:第一顺序:配偶、父母、子女。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1)配偶:一定是要求有婚姻登记证的配偶,非法同居关系的,没有继承权。

(2)子女:婚生子女。离婚后的子女,如被继承人在去世前离婚,子女由另一方扶养,虽然此子女由另一方扶养,仍有继承权。

非婚生子女,如私生子,非法同居关系期间生的子女,按法律规定,非婚子女与被继承人有血缘关系,取得继承权,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继承权,无论其是否实际上赡养了被继承人。

养子女,养子女与被继承人之间形成了拟制血亲关系,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继承权。

继子女:取得继承权的前提条件是,继子女与被继承人有事实上的扶养和赡养关系。如从小就与被继承人一起共同生活。

(3)父母: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继父母,要求是继父母与被继承人之间得形成事实上的扶养和赡养关系。

(4)继承顺序上一定注意,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只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没有时或全部丧失继承权的,才能轮到第二顺序继承人,只要第一顺序继承人当中有一个人存在,就轮不到第二顺序继承人。

丧偶儿媳或女婿,虽然丧偶儿媳和女婿不是法定继承人,但有证据证明其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以做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3)胎儿的继承权,按《继承法》规定,在分割被继承人的遗产时,应当保留胎儿的份额,从而也恳定了胎儿的继承权。

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合法财产,(一)公民的收入: 工资,奖金,以及从事承包土地的农业生产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保险金:被继承人生前上有保险,当死亡时保险金如何分配。要看被继承人是否指定了受益人,如果指定受益人的,保险金由受益人所有,如果未指定受益人的,保险金由所有继承人共同继承。

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应当由被继承人直系血亲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继承。遗嘱继承:是指立遗嘱人在生前对自已的财产继承做出明确的表示及安排的一种继承方式。

如何书写有效的遗嘱:

遗 嘱

(首部:要明确写明遗嘱两字,让每个人一看就知道这份书面材料是一份处分自已财产的记录。)

立遗嘱人:姓名、年龄、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

内容部分:

1、写明财产的基本种类和状态,如,房产要写明,房产所处的位置,房产的面积,房产的产权人,现由谁居等。

2、写明自已财产要留给谁,名字要写明确,不能写给老大或老三这样的代称。尾部:

立遗嘱人:(亲笔签字)

年月日

要求:必须立遗嘱人亲笔签名,并且要写明时间。

关于农村婚姻在法律中的适用

2、结婚的法定条件有哪些?

(1)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2)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4)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处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

5、在哪种情况下婚姻是无效的(1)重婚的;

(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6、《婚姻法》对家庭暴力或虐待行为的受害人的救助是如何规定的(1)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

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2)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3)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8、结合下面的事例谈谈农村彩礼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男女双方交往时间较长、次数较频繁的,彩礼的数量、名目很多。人民法院在处理案件时,要注意彩礼范围的界定。一般地,男女双方自愿互相赠送的礼物或送给对方父母、近亲属的礼物,属于赠与性质;父母、近亲属送给对方的礼物,也属于赠与性质;一方婚丧嫁娶、生病长灾,对方以及其父母所送的礼物,亦属于赠与性质。这些款物,均不在彩礼之列,当然不必返还。此外,男女双方结婚前,一方送给对方家庭的食物和进行的帮工,或双方父母、近亲属为订婚提供、操办的酒席、烟、茶、糖等,一律不得追索。对所诉纠纷的财物,是索取的、不得不给的或是赠与的,因故无法查清的,可推定为赠与。篇二:继承法讲稿1 继承法讲稿

大家好,我们是河北马倍战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海涛、吴玉芬。今天我们为大家讲继承法。继承法是我们身边的法,对于这部法律很多人都会有一定的了解,但总的来说很多人的认识是不够全面和深入的,甚至因道听途说还会有很多错误的认识。在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案件和咨询中,很多人因为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这部法律,在处分自己的权利的时候会显得很草率,结果造成很多事与愿违的问题。所以我愿意将我们在法律实践中积累的一些认识和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有助于大家解决将来可能要面对的一些有关遗产继承方面的问题。

今天的讲座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

2、如何区分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

3、夫妻共同财产中有关遗产份额的确定以及遗产的分割。

4、如何制作自书遗嘱和代书遗嘱。

5、办理公证遗嘱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

针对以上五个问题,我想用我们办理过的一个案件为例为大家一一阐释,力求用一种更为具体的方式来避免讲述法律时的枯燥和抽象,这样也能使大家很快的与自己的生活对应起来,从而把法律变成一个个鲜活的可以感知的事务。希望我今天的讲座能够做到这一点。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这个案例:张文与邓春菊是夫妻关系,有三个子女——女儿张荣、长子张庆生、次子张庆福,均已成年。婚后在张文名下有一套70平米的房产。在2000年8月25日邓春菊与单位签订购房协议,在计算了邓春菊和张文的工龄和级别后按每平米9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60平米的房产,该房产的房款由长子张庆生出资并由其居住。2000年9月4日张文去世,没有留下遗嘱。2000年12月24日房产主管部门核发了那套60平米房产的产权证,并登记

在邓春菊名下。2010年4月2日在张文名下那套70平米的房产因涉及拆迁获得了70万元的补偿款,暂由邓春菊和张荣保管。2010年9月3日张庆生、张庆福以邓春菊、张荣为被告要求分割70万元补偿款。起诉时张文的父母还健在。2010年11月15日邓春菊以公正的方式订立遗嘱明确自己名下的财产由女儿张荣继承。2010年12月22日张荣代理邓春菊以张庆生为被告要求其腾房。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遗产纠纷案件,下面我们就针对前面的五个问题分别加以分析。

被继承人张文2000年9月4日去世,当时并没有留下遗嘱,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按照法定继承的顺序来继承其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法定继承分两个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所以张文的继承人依照法定继承的顺序就应该是邓春菊、张荣、张庆生、张庆福还有张文的父母。很显然,张文的父母也是法定继承人之一,张庆生、张庆福在起诉时没有把他们列入继承人显然是错误的。在这里我呢加一个知识点,曾经有人咨询说继承什么时候开始?这是最基本的一个常识,所以我要再次提醒大家。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这是《继承法》第二条明文规定。

紧接着就是这70万应该如何分呢?其实这70万并不都是张文的遗产,其中一半儿是邓春菊的个人财产,所以6个继承人要分的是70万元的一半,而六个继承人在分配的份额上一般是均等的,每个继承人的继承比例为1/2×1/6=1/12,当事人邓春菊在全部财产中所占的份额应当用邓春菊个人的一半加上其继承的1/12即为7/12。因此这70万元的补偿款就应当按照邓春菊7/

12、张荣1/

12、张庆生1/

12、张庆福1/

12、张文父亲1/

12、张文母亲1/12的比例进行分

割。当然由于邓春菊在张文去世前一直与其共同居住、照顾其生活依法可以再要求多分一些。<继承法>第二十六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遗产在家庭共有财产之中的,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分出他人的财产。分割这70万元的补偿款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而更为复杂的是确认在邓春菊名下的60平米房产究竟是其个人财产还是其与张文的夫妻共同财产,在长子张庆生出资的情况下他对该套房产都可以主张哪些权利?这些都会决定邓春菊有没有权利要求次子张庆生腾房。

首先我们来看三个时间点:

一、2000年8月25日邓春菊与单位签订购房协议;

二、2000年9月4日张文去世;

三、2000年12月24日房产主管部门核发了产权证明。在这里确定取得该房产的时间是按签订购房协议的时间还是按房产主管部门核发产权证明的时间呢?如果按签订购房协议的时间,因为该时点早于张文去世的时间——2000年9月4日,该房产就是邓春菊与张文的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按房产主管部门核发了产权证明的时间,因为晚于张文去世的时间——2000年9月4日,该房产就是邓春菊的个人财产。

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以签订购房协议时为准,因为之后取得房产证的行为只是购房行为的一个延续,是期待权转变成了物权,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另一种观点认为依照物权法,物权行为和原因行为是相分离的,签订购房协议并不代表取得了物权,房产权的取得应以房产登记之时为准。作为邓春菊的代理人我们来说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但之后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通过认真的审阅从石家庄市房管局调取的该房产的购房协议中发现有这样一个条款即“本协议于市场管理部门签章批准后生效。”而合同显示,市场管理部门签章批准的时间是2000年9月25日晚于张文去世的时间2000年9月4日,也就是说无论是按协议生效的时间还是按房屋产权登记的时间,该房产都应当是邓春菊的个人财产。但事情到这里还有一个障碍没有解决,就是当初购房时之所以能以极低的价格该房产买入是因为把邓春菊和张文的工龄和级别都计算在了里面。问题是这能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依据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享受本人工龄和已死亡配偶生前工龄优惠后所购公房是否属夫妻共同财产的复函》认为“购买该房时所享受的已死亡配偶的工龄优惠只是属于一种政策性补贴,而非财产或财产权益。”所以根据最高法院的这个复函,我们就不难得出结论购买该房产时因张文的工龄和级别而享有的优惠并不影响将该房产认定为邓春菊的个人财产。那么在长子张庆生出资的情况下,他对该套房产是否可以主张权利呢?答案是——不能。其实张庆生与其母邓春菊形成的只是一钟民间借款的法律关系。如果当初双方没有约定利息的话,在张庆生要求归还的情况下邓春菊只需归还张庆生本金即可。在双方对簿公堂期间,由于邓春菊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已失望之极于是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决定身后的遗产全部由女儿张荣继承。在咨询中我们建议邓春菊到公证处办理一个公证遗嘱。我们知道遗嘱的形式有很多种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为什么一定要办理公证遗嘱呢?之所以这样做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一、在所有的遗嘱中公证遗嘱的效力最高;

二、公证遗嘱因为是在公证员的协助下完成的,所以在形式要件上一般不会有什么疏漏;

三、将来在办理遗产过户的时候,由于房产管理部门都会要求办理遗产公证或见证,如果是其它形式的遗嘱此时再办理公证其他法定继承人就有可能不配合甚至会对遗嘱提出异议而诉诸法庭。这样既给遗嘱继承人造成很多麻烦,也有可能使遗嘱人的愿望最终无法实现。所以我们建议在立遗嘱时以办理一个公证遗嘱为最好。

在办理公证遗嘱的过程中,公证处出于减轻自身责任的考虑会提出让当事人到医院开具一个立遗嘱人精神健康、能自由表达意志的证明,甚至还会提出来让当事人自己先拟定一个由两个见证人见证的遗嘱。这样的要求本身是不合理的,因为根据《遗嘱公证细则》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公证员要了解“遗嘱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遗嘱人系老年人、间歇性精神病人、危重伤病人的,还应当记录其对事物的识别、反应能力;”可知确定遗嘱人有没有订立遗嘱的行为能力应当由公证员作出一个常识性的判断即可,而不是将这个责任推给医院。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医院的门诊也是不愿意开具这样一个证明的。在我们这个案件中当事人邓春菊费了很大力气总算从医院开出了这样一个证明。下一步她还需要在家签署一个有见证人见证的遗嘱,这也是不合理的,因为公证遗嘱过程中公证员的作用就是代表国家对一个法律行为进行见证,所以公证处这样的要求至少是不必要的。但不合理的要求公证处就这样要求了,当事人没有办法也只能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这也就引出了我们下面的话题:我们个人如何制作自书遗嘱或者是代书遗嘱。所谓自书遗嘱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7条2款规定:“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而制作的遗嘱。根据这项规定,制作自书遗嘱的要求是:

一、必须由遗嘱人亲笔书写遗嘱内容并签名;

二、必须由遗嘱人亲自用笔书写遗嘱全文;

三、必须注明年、月、日,三项缺一不可。自书遗嘱并不需要见证人。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打印出的遗嘱,立遗嘱人只是在最后签名,并注明年、月、日,它的效力是有争议的,如果有相反证据证明该打印的遗嘱并非本人真是意思表示,很可能被认定为无效遗嘱,所以最好是能够自己书写。

在这里为了说明自书遗嘱的特点,我再补充一个案例: 孙女士与丈夫王先生结婚40多年,没有子女。2006年,孙女士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于是请乡下的侄女小梅来照顾。孙女士去世,在孙女士生前留下的日记中有一篇题为《我的遗嘱》的日记,在日记里孙女士表示:其名下的房产由小梅继承。日记注明了某月某日但没有年份,也没有孙女士的签名。

现在,小梅能不能据此提出继承孙女士遗产的要求呢?这份遗嘱是否有效呢?我们从自书遗嘱的形式要件上进行篇三:继承法讲座讲稿(心血之作)《继承法》讲稿

各位现场观众,大家好,我是来自xxx,今天我的讲座所要讲述的是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相关内容。我的讲座主要分为四部分:继承法的相关概念,继承的种类,遗产处理的相关问题,继承法上认识的误区。

继承法是民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起继承,我们很容易的就想到一些电影、电视中的场景,比如某富豪对着自己的律师说:“我要马上修改我的遗嘱,我要把遗产全部捐献给慈善基金会。”还有,我们也听说过许多社会名流大亨百年之后,其亲属因遗产继承对簿公堂的事件,比如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后,其遗产分配一直未有定论,侯耀文女儿和侯耀文的兄弟侯耀华之间一直处于官司纠纷状态。无独有偶,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去世后,季先生的儿子与北京大学之间的财产纷争也随之而起,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亲人去世而产生的财产继承纠纷已经不是富人或者名人的专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财产也在不断的积累和增加,房产、银行存款等亦引发了大量普通家庭的继承纠纷。来自我国基层法院的统计资料则显示,近年来遗产继承纠纷案呈持续增长趋势。所以,为了避免纠纷,了解继承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讲座。

第一部分,相关概念的解读。

一、什么是继承? 继承就是指死者生前所有的,在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法由有资格继承的人所取得。这里需要强调的有“死亡”、“个人”、“合法”“有资格”四个关键词。死亡,相信大家都理解。个人是指个人所有的财产,而不是共同财产,例如,夫妻共同财产就不完全是个人财产,只有属于夫或妻所有的那一部分才是死者的个人财产。在这里还需要强调合法二字,因为依据我国法律,只有合法所有的财产才能发生继承,而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财产是不在继承之列的。最后,“有资格”是指具有继承权的人,没有继承资格就没有继承权,也就无法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

二、什么是继承权?

那么,什么是继承权呢?

继承权是继承人依法享有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同时履行因继承而产生的义务。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只有公民能享有继承权。享有继承权的主体是公民个人即自然人,排除国家、集体、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这些非自然人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取得全部或者部分遗产,但这不是基于继承关系,而是基于法律的其他规定,要么是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要么是无人继承的遗产。

(二)继承权可以放弃。根据“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的法律规则,继承权可以放弃,但继承权的放弃必须是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并且应当以明示的方式作出。而在接受继承之后,因继承而产生的义务也是必须履行的。

(三)胎儿没有继承权,但应保留继承份额。继承权作为一项法律权利,是针对活人而言,因此胎儿和死亡了的人没有继承权。但基于继承法的特别规定,胎儿应分得一份遗产,这在法律上表述为“遗产分割时,应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案例】王华是位汽车驾驶员,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王华生育三个儿子,其妻早年去世。2005年5月,王华的第三个儿子因车祸死亡,此时,其妻子李莉已怀孕6个月。同年10月,王华突然发病死亡,安葬完毕之后,其长子与次子将王华遗留的11万元的现金和一栋价值16万元的楼房进行了分割。李莉得知后,遂向两位哥哥提出异议,认为其怀孕胎儿应分得一份遗产。为此,两位哥哥反对,认为弟弟已去世,李莉腹中胎儿不具有继承权。李莉诉至法院,要求保护腹中胎儿的合法权益。

依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胎儿没有继承权,但是应当为胎儿保留必要的继承份额,所以,李莉腹中的胎儿应当享有一定的继承份额。

(四)继承权在一定条件下会丧失。继承权在依法取得并受法律保护的同时,也会在一定条件下丧失。继承权在下列几种情况下丧失: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不管杀害行为的动机如何,也不管既遂未遂,均丧失继承权;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这里强调了杀害其他继承人的动机在于为争夺遗产,否则就不丧失继承权;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根据司法解释,只要情节严重,不论是否被追究刑事责任,均丧失继承权,但是以后确有悔改表现,并且被继承人生前又表示宽恕的,可以不确认其丧失继承权。何为情节严重,司法实践中多从手段、时间及后果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去认定;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何为情节严重,有待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目前明确了一种情况为:继承人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侵害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利益,并造成其生活困难,应当认定其行为情节严重。另外,在此情况下订立的遗嘱,即使没有篡改,由于其违反《继承法》第十九条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份额的规定,而部分无效。

三、什么是遗产? 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刚才我们已将强调了“死亡”“个人”“合法”这三个词,现在就不再赘述。关于遗产这部分,主要需要注意的是遗产的范围,继承法上列举了七类,分别是:公民的收入;公民的储蓄、房屋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其中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第七项,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主要是指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另外对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保险金、抚恤金等能否作为遗产略作说明。

1、关于保险金:如果保险合同指定了受益人的,则由受益人取得保险金;如果保险合同未指定受益人,则保险金可以作为遗产加以继承。

2、关于抚恤金:抚恤金是对生者家属的经济补偿,不能算作遗产,不发生继承。但是依据近几年的判例来看,抚恤金应当作为直系亲属和配偶的共同财产,参照法定继承进行平均分割。

3、关于残疾赔偿金等费用:伤残者丧失劳动能力所获得的赔偿费用,如果领取后伤残者死亡,这可作为遗产加以继承。但在事故发生时受害者即死亡所得的死亡赔偿金等费用,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将因人身损害死亡后的赔偿权利人界定为受害者的近亲属,此类财产不按遗产性质处理(比如用此偿还死者个人债务),但也可以参照遗产继承的分割方式进行处理。

关于承包经营权:如果某承包经营户中某一人死亡,根据30年不变规定,其他承包人可以该承包经营户的名义继续承包经营,但不属于继承范畴。第二部分,继承的种类。

我国继承法主要规定了两种继承的形式,分别是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另外,还有两种遗产处理方式: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下面,我将按照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的顺序分别为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按法律的直接规定来继承遗产的一种方式。我们应当重点理解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

(一)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法定继承人分为两个顺序。第一继承顺序:①配偶②父母③子女。其中,代位继承中的晚辈直系血亲和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或丧偶女婿也可以作为第一继承顺序继承。第二继承顺序:①兄弟姐妹②祖父母③外祖父母。继承发生时,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先继承。只有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情况下,才发生第二顺序的继承人继承。1.配偶。首先要区分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的界限:①于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前,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如果一方死亡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的,则为事实婚姻关系,可列为继承人中的配偶。②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实施后,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符合结婚实质条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也可以作为继承人中的配偶。③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之日起,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同居时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如能补办结婚登记,则补办后从符合结婚实质要件时起,作为配偶继承。

另外,1950年《婚姻法》实施以前已经存在,以后又未解除的一夫多妻关系,夫与妻、妾之间均有继承权,但妻、妾之间无继承权(根据推导)。当然此种情况少,从年龄上看,应该在70岁以上的人才存在此种情况。2.子女。需要注意的是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注意养子女必须以合法有效的收养关系为前提,否则诸如寄养等就不享有继承权。3.父母。亲生父母、养父母、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均享有继承权。4.兄弟姐妹。包括同父异母、同母异父(即常说的同天不同地、同地不同天的情况)以及养兄弟姐妹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5.祖父母、外祖父母。同样包括养祖父母、养外祖父母、有扶养关系的继祖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外祖父母。6.丧偶儿媳、女婿。此种情况判定的标准是:是否尽了主要赡养义务。若是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女婿,则可以以第一顺位进行继承。

(二)关于代位继承和转继承

代位继承是法定继承的一种特殊情况,是指在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情况下,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该先死亡的子女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的法律制度。关于代位继承注意四点:

1.适用于自然血亲和拟制血亲; 2.代位继承不受辈数限制; 3.代位继承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4.代位继承以被代位继承人未丧失继承权为前提。如果被代为继承人丧失了继承权,那么被代为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也将不享有代为继承权。

转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未放弃继承权的继承人又死亡的,其应得的遗产份额转由他的继承人继承的。

转继承和代位继承相对来说要难理解一些,而且在实践中碰倒的机会不多,在这里就不为大家做详细的区分,要是大家还有疑问,我们可以在课下交流。

(三)关于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

同一顺序继承人的遗产分配原则:一般应当均等。

这是指的一般情况下的分配原则,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应当或者可以不均等:

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案例】甲的父母已去世,生前生育有三个子女:甲、乙、丙。甲因工受伤,篇四:继承法讲义

第二部分 继 承

教学重点:1、2、3、4、第一章 继承的开始、接受、放弃

第一节 继承权

一、概念

继承,是指将自然人死亡后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的法律制度。

继承人 被继承人 遗产

继承权,是自然人依照法律的规定或合法有效遗嘱的指定,享有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二、特征1、2、3、性质上是一种财产权; 发生依据是法律的规定或合法有效遗嘱的指定; 继承的主体只能是与被继承人有特定人身关系的自然人,而不继承权的丧失 法定继承、代位继承、遗嘱继承 遗嘱、遗赠抚养协议 遗产 能是法人、其他社会组织或国家;

4、继承权实现的前提是被继承人死亡并留有合法的个人财产。

三、继承权的取得

1、法律的直接规定

基于婚姻关系 血缘关系 扶养关系都有可能获得法定继承权

2、合法有效遗嘱的指定

注意:遗嘱人只能在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内指定遗嘱继承人

四、继承权的放弃

继承权的放弃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作出的放弃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的意思表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46.继承人因放弃继承权,致其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放弃继承权的行为无效。47.继承人放弃继承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其他继承人表示。用口头方式表示放弃继承,本人承认,或有其它充分证据证明的,也应当认定其有效。49.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应当在继承开始后、遗

产分割前作出。遗产分割后表示放弃的不再是继承权,而是所有权。50.遗产处理前或在诉讼进行中,继承人对放弃继承翻悔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其提出的具体理由,决定是否承认。遗产处理后,继承人对放弃继承翻悔的,不予承认。

51.放弃继承的效力,追溯到继承开始的时间。

五、继承权的丧失

分为:绝对丧失和相对丧失

《继承法》第七条 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

(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无论动机、结果)

(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动机是争夺遗产,主观是故意)

(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继承法意见》第13条规定:“继承人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或者遗弃被继承人的,如以后确有悔改表现,而且被虐待人、被遗弃人生前又表示宽恕,可不确认其丧失继承权。”

(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侵害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利益,并造成其生活困难的,应认定其行为情节严重。)

六、继承权诉讼(继承回复请求权)

第八条 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v.s.《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第二节 继承的开始

一、继承开始的时间

继承开始的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确定遗产范围、继承人范围的时间,也是确定遗嘱的效力、放弃继承权的效力及确定继承人的应继份额的时间。

《继承法》第二条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1.继承从被继承人生理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时开始。失踪人被宣告死亡的,以法院判决中确定的失踪人的死亡日期,为继承开始的时间。2.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份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份相同,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注意:第一,虽然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但能够确定死亡的先后时间的,按照实际情形处理;

第二,“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是指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

二、继承开始的地点

继承开始的地点是继承人参加继承法律关系,行使继承权,接受遗产的地方。我国《继承法》对继承于何处开始无明文规定,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以被继承人生前最后住所地(一般也为户籍所在地)为继承开始的地点。如果主要遗产不在被继承人生前最后住所地或被继承人最后住所地不明的,则以被继承人主要遗产所在地为继承开始的地点。继承遗产的诉讼,由被继承人生前户籍所在地或者主要遗产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继承开始的通知

《继承法》第23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知道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应当及时通知其他继承人和遗嘱执行人,继承人中无人知道被继承人死亡或者知道被继承人死亡而不能通知的,由被继承人生前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负责通知。”负有通知义务的继承人或单位,如果有意隐瞒继承开始的事实,造成其他继承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责任。通知的形式可以是书信、电报、电话、口传等,也可以采用公告形式,以便继承人、遗嘱执行人及时前来参加继承,执行遗嘱。第二章 法定继承篇五:演讲稿:继承光荣传统,点亮美好明天

继承光荣传统,点亮美好明天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是的,青年时期是人得以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黄金时期。青年,充满朝气,激情澎湃,勇于创新,肩负着推动国家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这是历史与现实共同赋予我们的使命!

遥想当年,我中华是何等的繁荣昌盛。有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灿烂文化;有汉武帝北击匈奴、开疆拓土的赫赫武功;有唐太宗威震四夷、四方来贺的大国气势。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长达将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在当时的世界上,中国就是富强文明的代名词。有一段时期,世界白银的产量有一半向中国流去。就连桀骜不驯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都对中华文化推崇备至。

然而,明清时期,闭关自守锁住了一时的太平,却也锁住了中国通往近代文明的通道。愚昧落后、盲目自大充满着王朝的各个角落。当英国军舰出现在东南沿海之时,道光帝竟然还在问“英吉利不是距离大清九万里吗?它到底在哪?”,这一连串令人啼笑皆非的发问就是这个王朝真实的写照。随着外来侵略的日益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于是,中华大地人人奋起,而青年在这中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北大学子高喊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毅然走出八角红楼。这一刻,他们发出了中国青年的最强音,唤回了中华民族久违的血性!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青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成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真的猛士!而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大地,一批热血青年聚集到了共产主义的赤旗之下,他们把自己的青春挥洒在了共同的信仰——共产主义之上!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历经国共十年对峙、八年抗战与三年解放战争,多少优秀的共产党员、革命群众为了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重新点亮了中华大地,将旧的国家机器击得粉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帽子已经被彻底甩进了太平洋!开国大典上二十八响礼炮,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二十八年如一日的奋斗历程!雄鸡一唱天下白,睡狮猛醒,一啸惊世界!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现在,前辈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的手上,作为新一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应该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是的,今天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国际地位也日渐提高,但是,我们并非高枕无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西化阴谋仍然存在;在东海,日本对我钓鱼岛虎视眈眈;在南海,一些东南亚国家肆意侵吞我国海疆??因此,我们必须承担起我们应该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与生存能力,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指导自己,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青年!俄罗斯政府总理普京在总统竞选时曾经说道“给我二十年,还你们一个全新的俄罗斯!”这番话体现出了一种大国之志。红日初生,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下载继承法讲稿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继承法讲稿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产继承法

    财产继承法1.甲于1993 年离家出走,1998 年,其妻乙向法院申请宣告甲死亡,1999 年,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甲死亡,其房屋由乙继承。2000 年,乙改嫁他人,2001 年,乙又与后夫离婚。甲离家后南下......

    继承法(共5则范文)

    继承法第十一条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第十二条 丧偶......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推荐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类别】婚姻赡养收养继承/遗嘱遗赠继承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 【批准日期】 【发布部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发布日期】1985......

    婚姻家庭继承法论文

    什么是爱情、婚姻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

    婚姻法与继承法(合集)

    第六章婚姻法与继承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婚姻法的基本原则、结婚的条件、离婚的条件及离婚的法律后果,法定继承、遗嘱继承。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结婚的条件、离婚的条......

    03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编:民商法编章:亲属、继承节: 颁布时间:1985-04-10 本文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1985年4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85年4月10......

    婚姻家庭继承法试题

    《婚姻家庭继承法》结课作业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单选题: 1、亚血缘群婚制时期的两性关系是( ) A.直系血亲间的集团婚 B.同行辈的集团婚 C.同行辈的集团婚中排除了兄弟......

    婚姻与继承法材料

    第一章 婚姻家庭法概述 第一节 婚姻家庭和婚姻家庭制度 一、婚姻、家庭的一般概念 1、婚姻的一般概念(P1):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 具有以下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