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向善向上 立德立人
向善向上 立德立人
——全国中小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在湖小召开
2012年5月22日,全国中小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暨江苏省德育名校观摩学习活动在湖小举行,60多位来宾受到了湖小师生的热情欢迎。
班队活动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上午8:30,来宾们首先在湖小南校区天使剧场观摩了三(5)中队的主题队活动《天天向善》。孩子们展示了湖小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传扬了湖小学生优雅向善的一品人格,践行了湖小“做一品平民”的高尚志趣。整个过程以活动缩影、舞蹈、诵读、评选等形式展示了湖小学生每天的向善生活。在晨曦中迎善,在课堂中怡善,在活动中弘善,在夕会中品善。最后辅导员任文娟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唱响了《让世界充满爱》,湖小的孩子天天向善,在向善向上的空气中积淀美德。
随后,庄惠芬副校长向来宾们介绍了湖小的德育特色。三十多年的历练,三十多年的积淀,湖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是什么力量铸就了这种奇迹,成就了“优质教育平民化”的独特理想?这种力量就是学校“向善向上”的核心价值观,是向善的道德底色,是向上的目标追求,成为湖小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源动力,让湖小的每一个人永远有向善的精神,永远有向上的力量。湖小用文化书写精神符号,用大爱培育至善气质,用课程链接至善生活,以评价促进生命成长,以特色彰显学校品牌,用向善向上的核心价值观,锤炼了湖小人执著追求和敢为人先的胆略和气魄,成了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文化殿堂。
校园文化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是湖小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在王岚、丁雄鹰两位主任的带领下,来
宾们参观了湖小的校园文化。湖小一景一物皆“文化”,湖小师生时时刻刻可以感受到,实实在在可以触摸到道德的风尚,举目可视,驻足可思。湖小多元多维办“讲堂”。把“日行一善 积善成德”的湖小品格融入到湖小师生、家长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公民素质。来宾们被湖小和美的向善文化所触动,走过向善门,走近向善泉,走上向善台,一步、两步、三步„„穿行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他们被湖小的“向善”文化浸染、被湖小的“舍得”情怀感染,被湖小的“平民”情愫感动。
学校德育,润泽无声,我们“内外兼修”,转变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让德育贴近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向善向上、立德立人,湖小愿与心怀教育梦想的人共同走进教育的幸福园!
第二篇:立人先立德
立人先立德,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而“立德树人”恰恰做出了最为诚恳的回答。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摆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们难以想象,如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没有道德,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做教育的都知道这样一句话,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但,立德树人并非一句空话、大话、套话,也不仅仅只是德育老师的事,它是所有教师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教育,从来就不应该窄化为“教知识”、“教文化”、“教技能”,它包含着更为重大、深远的使命。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可是,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达到了这一目的?面对厌学睡觉的学生,面对毕业撕书的学生,更有甚者,面对那些曾经的学生、现在的成人种种自私冷漠的行为,他们是否就是我们理想中的“现代的人”?
立德,必须从现在开始。我们深知,试卷会渐渐发黄,成绩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得,但道德——这种特别而美好的东西,却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熏陶和培养才能拥有。
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我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这是师德的实质。在物欲横飞金钱至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骛。人们总以一种功利目的看问题、做事情。而教师这一字眼使它自然呈出几许平淡,原本就与世风格格不入。做一名“立德树人,做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学生爱戴、社会称道的好老师。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呢?下面结合我对师德的认识和自己的教育实践谈些体会,以求抛砖引玉。
一、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对教育的爱的理解;著名教育艺术家李燕杰教授曾深有感触地说:“一切好的教育方法,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的挚爱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在学生的监督之下,并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爱是教育的动力。爱学生能激励教师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去实现自我的人生追求。教师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发教师职业道德的升华。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自己课讲得好,学生就能学得好,其实不然。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告诉我们,愉悦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感知敏锐,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即只有学生在情感上比较亲近老师时,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才会乐意接受。由此可见,教学是否成功,离不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若教师不了解学生心理需要,不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不去倾听学生们的心声,而是一味指责,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影响双方的教学活动。只有把学生当做朋友,与其交心谈心,才能让他们接受你的教育,获得教育的成功。
三、采取“正面反思”,防患于未然。
有些学生在进校时,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老师认为他们基础差,不好教,当学生表现不佳时,更是冷潮热风。这种消极态度,会使这些各方面原本差的学生心理上再一次受挫,变得沮丧,放弃努力,甚至自暴自弃。那么优秀的教师应如何做呢? 即使学生有了不良行为,他们首先思考的是:怎样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这种行为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而这种不良行为不能有下次了!那种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才临时抱佛脚教育,所谓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关注于怎样惩罚学生的消极做法只能使学生虽然表面上服帖,但内心仍不知悔改。老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四、平等对待,不吝赞美。
童第周说过:“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一定能做到”!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特长,都有闪光点,都可以取得成功。一个学生有不足,并不意味着他没有长处,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长激彼短,争取迎头赶上。成功的教师尤其理解赞美的力量。作为教师,花时间寻找问题、指出错误、盯着过失实在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成功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发现学生的正确行为,知道如何赞美他们,促使他们做正确的事情。平等地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使他们的内心都萌发出追求成功的欲望,从而转化为追求成功的信念,绝不因过去的错误而否认今天的进步,要适时、适地、适度地予以褒奖,促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认识,让激励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不使用粗暴的态度,不随意呵斥学生,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亲可敬的。学生的精神上没有了束缚,必然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或者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失去了耐心和对学生的信赖,我们出口伤人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尽管我们事后恢复了正常,但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却可能无法恢复,师生间的关系可能无法再恢复如初了。如果我们信赖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方能使师者乐教,学者乐学。但如果我们缺乏可信度,学生就会想方设法和我们对着干,自然难易取得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不要做出伤害学生的举动,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和学生们相互信赖。
六、忽略小疵,润物无声。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可能会犯错误。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呢?有些教师可能是不问青红皂白,一阵疾风骤雨,他们不允许学生有任何的异常行为,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在这些教师的心目中,自己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有无条件地服从,如果听到或看到有不同的声音或行为,那都视为错误,都是不应该发生的,都是应该严厉制止的。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简单粗暴地“教育”,学生从心底是不会接受的,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上课既要学生们迅速进入状态,又让他们感觉不刺耳,对于不只是一个同学有问题时,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缺点也不让别人说,你一说他就毛,有一次在自习课上,郑凯在跟同桌说话,当时我说了他几句,他就坐在位上小声嘟囔着,一百个不情愿表现在脸上,我走他跟前让他到教室外面去,让他冷静了一会就问他,是不是我批错了,他说没后,就问他那你为什么有一幅要把老师抱起来从楼上扔下去的架式啊,他一听这话笑了,说当时你一批我,我心理接受不了,所以会那样。然后我跟他讲了应该勇于接受错误,改正错误而不是消极的抱怨。一件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公平公正地处理班中的每件工作,让学生们信你服你。在每年的三好学生、这样公平学生们从没怨言,这样做学生们能不爱戴你吗?让学生们信任你爱戴你这也是家长尊敬你的前提,学生们如果对你崇拜有加,他必然回家会说你的种种优点,无形中增加了你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
最后,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教师在跟家长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巧妙使用语言。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总之,一位教师如果能立德树人,使学生爱戴,家长尊敬,自然就会有好的社会声誉,一定会被社会所称道。我们都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让我们每一位老师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激情,做好花的事业,少生气,少抱怨,快快乐乐的去面对,努力去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眼睛向内,敬业奉献,提高素质,超越自我。” 用心去打造学生的明天,做一位立德树人、学生爱戴、家长尊敬、社会称道的好老师。
第三篇:向上向善 演讲稿
聚集向上向善正能量,做品德高尚的好青年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聚集向上向善正能量,做品德高尚的好青年”。
奋发向上,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与大自然拼搏而储蓄形成的核心精神;崇德向善,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光辉结晶。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了社会人文的发展;崇德向善的品德,增进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和谐进步。
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凭着奋发向上的革命精神,从弱小走向了强大,带领人民赶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我们在学习中,缺少的正是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比如部分同学遇到困难就放弃,没有养成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导致整日碌碌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等问题。
崇德向善是一种社会责任。对我们个人来说,要把崇德向善、修身律己时刻装在心里。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关键时刻、危难之时不毫犹豫地去给予、毫不吝惜地去付出;中华历史上具有伟大善举、名垂青史的仁者义士不胜枚举,而当代的焦裕禄、雷锋、杨善洲、郭明义这些道德榜样所践行的社会责任、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守品格,恰恰代表了时代的进步和向上向善的道德主流,正是我们前进的方向与学习的楷模。
同学们,只要我们秉承向上、向善的做人原则,自信、热情,常怀感恩之心,生活道路会一片光明;只要我们奋力前行,永不放弃,哪怕前进道路崎岖不平,荆棘丛生,我们也一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向上向善
向上向善
——题记 善,为人之道;上,为人之本。
向上向善这个词语随着时代的潮流,逐渐被人淡忘,被遗留在了记忆的最深处,人们为了发财做官,把这个词语真是正的忘了。
现在,做善事的人越来越少,做亏心事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自己发财,不管别人怎样。毒胶囊、毒鸭血、黄金大米……一桩桩事件令人触目惊心。
在过去,做善事的人很多,从雷锋和焦裕禄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的事迹都十分令人感动。然而,有些人却财迷心窍,不惜用各种手段来谋取利益,但受害者几乎都是消费者。每年3.15我国都会将各种不法商贩的行为罗列出来,并给予严惩,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不法商贩总是用欺瞒,或者给当地官员送礼的方式来蒙混过关。之所以当今社会贪官这么多,就是因为商品的漏洞太多,如果漏洞少了,就不怕被检查,也不用给官员送礼。这够善吗?
说完了善,再说上。
有人说:“每个中学生都是向上的。”可是我却认为这样并不完全正确,中学生难道没有一个不向上的吗?我不信。相反再问:“你相信一群绵羊里没有一只山羊吗?”同样也不信。所以,中学生都是向上的不完全正确。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有些中学生不积极向上呢? 有很多方面,例如,网络游戏,有的人为了玩游戏,可以不分昼夜,致使作业不完成,成绩急速下降,只沉迷于虚拟世界中而不能自拔,所以不求上进。
我们相信,无论人的本性原来怎样,但最终的方向一定是向善向上,而人性中最重要的品质,也一定是善良。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而在前几天,著名教授易中天先生在来哈的讲座中,也一再强调,与其空谈信仰,不如坚守道德底线,而这底线的标准之一,就是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的实质,就是善良。这种人性的善良,用易中天先生曾经的比方,“就是全人类都能输的O型血”,能够拯救道德的沦丧,能够温暖世道的寒凉。向上向善,永远流长!
第五篇:向上向善论文
向上向善是新时期中学生德育的重要目标
边院镇初级中学
丁怀宾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公民的道德建设。改革开放到了深水区,需要提升全民的道德水准,用道德力量来辅佐和保证社会的平衡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2014年1月4日在出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讲话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任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举措,要认真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切实抓好《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落实,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我们边院镇初级中学抓住这一时机,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了向上向善的德育系列教育活动。
崇德向善,这四个字含义丰富,对理念的弘扬,一是“德”、“善”二字。正所谓高山仰止,或者说一个人的风范“山高水长”,说的就是“德”、“善”,就是一个人的道德和善意。具体到崇德向善里,就至少体现了两个方面要求:首先是个人和社会的德行和善意,也就是说,崇尚和民心所向的是美好的一面,是展现社会和个人的正能量。其次是要有明确的界限,也就是说,“崇”和“向”的对象不能边界模糊、空泛无边,而应该具体、规则,让社会在认识和遵循上有所失适从,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二是“崇”字。也就是尊崇,就是要突出德行和善意的地位。要求我们不仅要突出德行善意,还要广泛宣传,还要达到内化于心的程度。其实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屈服在道德面前,或在善意善心面前弯腰,不仅不丢人,反而是一种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也是社会成熟的标志。所以说,要在“崇”字上做好相应的文章,就必然通过一系列入耳入脑入心的宣传,赋予德行善意以尊崇的社会地位和心理地位。三是“向”字。也就是人心所向,也就是德行善意外化于行的过程以及外化于行的结果。德行善意不是喋喋不休的教诲,不是虚伪的说教,而是实话实说、实事实做,换句话说,只有虚功实做,才能以实促虚。其实说到底就是为社会行为按上德行善意的灵魂和基座。崇德向善,关键还是行,还是人们的行为。因此,要通过各种措施,确保崇德向善的环境,使广大社会成员不仅自愿崇德向善,而且还不得不崇德向善。
我们教育学生,奋发向上,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与大自然拼搏而储蓄形成的核心精神;崇德向善,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光辉结晶。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了社会人文的发展;崇德向善的品德,增进了人类与自然、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我们教育学生,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凭着奋发向上的革命精神,从弱小走向了强大,带领人民赶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国共产党人,就是秉承崇德向善的高贵品德,率领全国人民建设新家园,构建幸福生活,惩恶扬善,维护了世界和平。
我们教育学生,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动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性时刻,显得更为重要。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没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就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打退堂鼓,使深化改革的进程受到阻碍,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受到影响,甚至倒退。只有具备了勇于进取、奋发向上精神的建设者,才能在碰到困难和挫折时不退缩、不回避,才能积极想办法、定措施克服困难百折不挠攻破阻碍,向既定的改革方向挺进。
“人之初,性本善”,通过学习,师生们明确,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精髓的中华儿女,将以崇德之心、向善之本在变幻无常的国际潮流和暗流湍急的改革中仁者无敌。学校也将继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打造德育教育平台,让崇德向善成为全体学生的必备的德育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