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七次教学论坛物理发言稿
克服学生物理学习中记忆心理障碍的几点尝试
物理难学几乎成了高中学生的共识,高中物理中的很多定理、定律都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课堂做练习时总是翻书。开始没有太在意,后来考试中又发现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题不做,这下引起了我的注意。通过观察、交流,了解到发生这种现象的几种原因,其中突出表现是物理公式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从公式到具体问题中的方程也很难突破。找到了问题所在,我就开始尝试着用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至此,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记忆”物理知识便成了我日常教学研究的一部分。
一、对“记忆”概念的认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和发生过的事物的重现。它有三个基本过程:
1、识记的过程。
2、保存的过程。
3、再现的过程。理论告诉我们,事物在人的头脑中记忆的程度与事件发生时人的精神状态、兴趣爱好、注意力集中程度、意识清醒程度以及所处环境等因素有关。
二、学生物理学习中记忆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记忆障碍,指个人处于一种不能记住或回忆信息的状态。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学生物理学习中记忆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物理概念记不住,课堂回答问题总是“照本宣科”,脱离了课本就无所适从,有些即使当时记住了等到下一节物理课还是忘记了;其次是物理公式记不住,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总是翻书。
分析学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薄弱,学科间知识迁移能力差
我们学校的学生,初中文化课基础就比较薄弱。他们不仅物理基础差,文字理解能力也很差,对一些物理定义、概念、定理、定律、现象等不能理解,就靠死记硬背,不能通过文字表述创设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计算题也只会死套公式,缺乏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2、对高中物理存在恐惧心理
“高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这是他们上高中前外人给他们投下的心理阴影,上了高中后他们也切身感受的确如此,于是在他们的心里无形中形成了一道障碍:物理难学!从而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从教学要求上看,初中物理重在表浅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现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然而,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而抽象,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由于他们的实际情况难以达到教学的要求,从而对高中物理的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
3、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由于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再加上现在江苏高考模式中物理所处的地位,物理课堂上“身在朝廷心在汉”或者直接将物理课堂挪作他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的学习不在物理状态之中,因而也就谈不上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我的几点做法
要解决学生的记忆障碍,必去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和不同的学生,我尝试着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归纳如下:
1、降低教学难度,消除恐惧心理
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来讲,概念性强,数学要求高,例如:在力学中就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函数、方程、图像、三角等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对于高一学生,要求确实有点高。教学中我采取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方法,让他们每次都能学到一点,每次都有新的认识,不至于对物理学习完全失去信心。例如:矢量的问题,第一次介绍矢量的概念,注意它和标量不同,第二次谈矢量时介绍同一直向上的质量运算,第三次谈矢量时再介绍平面矢量的合成,第四次再谈矢量的分解。再如对图像问题的点、线、面、陡度(斜率)和截距的物理意义,分四次介绍,以减轻学生在记忆中的难度和困难。
2、利用阅读理解,促进自主学习
由于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又不想占用他们过多的课余时间,再根据我校“102510”课模的理论指导,上课开始的前10分钟左右我让学生先看书,然后针对投影放出的几个小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交流中对学生能理解,理解不到位和不能理解的内容就一清二楚了,这时教师的指导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例如: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学生交流后看似理解了,我又提出里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除重力和弹力外,还有其他力作用在物体上,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除重力和弹力外,还有其他力对物体做功,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再通过实例帮助学生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来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平时课堂提问,我也要求学生合上课本,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不全面的再由其他同学补充。
3、强调灵活记忆,训练记忆习惯
人的记忆力好坏,除先天性因素外更多的还是记忆的技巧。平时教学中,我就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会理解记忆的同时学会灵活记忆,尽量不要死记硬背。例如:对于离心运动我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公式 的物理意义:等式的左右两边除了因果关系外还有一种“供”“需”关系,“供”不满足“需”就会产生涣散(离心),“供”大于“需”就会产生凝聚(向心)。这样在万有引力里面学生对行星或卫星的椭圆运动轨迹,就能很好的理解了。
4、通过联系对比,理解记忆概念
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和概念之间既有本质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地进行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物理知识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同时还注意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帮助理解新的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电场时感到抽象,难以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他们熟悉的地球对其周围的物体的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电场的概念。地球是如何对其周围的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引力场,电荷对其周围带电体的作用通过电场;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无关,一要强调它是用来描述电场本身力的性质的,二可类比于在地球上同一区域不同物体所受重力和其质量的比值(加速度)与物体无关。在磁场的教学中,通过对磁场和电场的联系对比,既可以帮助学生对磁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电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借助媒体辅助,强化记忆概念
高中物理有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比较抽象,特别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很难想象,另外由于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对一些物理情景无法想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除了加强实验教学外,还可以借助其他媒体辅助教学,强化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和物理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加速度的概念时可以通过播放飞机、小汽车和摩托车的比赛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概念。又如对天体的运行,微观粒子的运动,以及瞬间即逝和漫长变化的物理过程,这些无法实际展现的物理现象我们可以借助模拟动画来辅助教学。
实践证明,对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只要我们多留意课堂,善于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采取适宜的方法,问题终归能得到解决,也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物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老师,那么怎样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我认为是加强物理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
一、注意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加强课堂互动。
一以前老师经常大搞题海战术。认为老师为主学生为辅,可以不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讲教学艺术。认为多一分时间就多一分收获,完全忽视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于指望老师“满堂灌”,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不主动积极思考问题。课堂上有的同学表面静坐哪儿,到底有没有听讲,听了多少,理解多少,对其听课的效果老师并不知道。这都是传统教学老师对学生单向传输知识所带来的弊端。选择互动教学方法无疑是对当前枯燥的课堂教学进行活力输入。
例如:在讲到光的色散的内容时,教师应该利用物理学史的知识来简单介绍牛顿的生平,以及牛顿是怎样来做这个实验的、他的物理思想是什么等等。这样,学生对获取知识的过程记忆深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叙事要生动、形象,让师生都体验到教学中的乐趣。这样就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活力,增强课堂互动。
二、提高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多方教学互动。
什么是多方教学呢?多方教学是在教学中不是老师单方向的教,学生单方向的学,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交流,互动学习。即教师在问学生问题时,就应少问学生“是不是”,而要多问诸如“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再从其它方面来分析我们面对的问题?” 等这样的问题。
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一定由老师给出答案,而应该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启发,或学生之间的讨论得出最后结论。在交流中,让每个人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角。还有,通过讨论,可以引起争辩,激活学生思维,在交换意见中相互启发,相互质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而师生之间的讨论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三、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多鼓励学生,增进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以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
“高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这是他们上高中前外人给他们投下的心理阴影,上了高中后他们也切身感受的确如此,于是在他们的心里无形中形成了一道障碍:物理难学!从而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其次,我们学校的学生,在45分钟的课里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不能集中注意力的不在少数;他们对时间长、内容单一的活动易产生疲劳和厌烦;喜欢观察新奇的物理现象,对认为熟悉的物理现象不想继续探究等。还有,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还常带进个人的感情色彩,如果喜欢某位教师,也就连带喜欢上这位教师所教的课;如果讨厌这位教师,也会迁怒在这位教师所教的课上。对于中学生学习物理中种种心理表现,教师不妨以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学生学习的内容,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择取有针对性的最佳方案来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学生心理总趋向加以辅助教学。而“互动”教学就是认知学生心理,结合其特征进行的教学。
总的来说,对于加强物理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体现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人的一切学习都包含有记忆。培养学生的任何能力,都离不开记忆力。记忆是智慧的仓库,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和源泉。在一定程度上,记忆力标志着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一个人记忆得如何,跟是否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培养和训练他们的记忆力,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影响深远的环节。1.联想法
联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联想的特点是思路开阔、富有延展性、灵活性,联想能使脑神经细胞兴奋,在大脑皮层留下清晰的印迹,因而,记忆十分牢固。坚持使用这种记忆方法,有助于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精神。如在高中教材:“弹性碰撞”一节里,讲述了“一个运动钢球(m1)对心碰撞另一个静止钢球(m2)”的规律,推导出了两钢球碰撞后的速度表达式:在实际处理问题时,只要记住①、②两式就能解决这一类碰撞问题,而不必要每次解题都要重新推导①、②两式的来龙去脉。学习中学生应用这两式来讨论有关问题时,常常将式中分子项的脚标搞混乱。为澄清这种混乱,可把碰撞现象与公式联系起来看,“由于是m1去碰m2,我们就可把①式中的分子项'm1-m2'视为'm1→m2',即把减号'-'形象地看成为动作指向的箭头'→',把'm1-m2'形象地读作'运动球m1→(去碰)静止球m2'(或称:主动球m1→(去碰)被动球m2)”,作了如此联想后,即使以后遇到题目叙述为“运动的b球去碰静止的a球”,也能迅速正确地写出表达式来。对于②式中的分子项,则只要记住它是“主动球动量的2倍(2m1v1)”即可。除此之外,①、②两式的分母均相同,无所谓记忆的困难。2.比较法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记忆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辨别记忆对象,抓住它们的不同特征进行记忆;也可以帮助我们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上来掌握记忆对象;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记忆对象。如:在学习了机械谐振和电谐振的知识后,可将三个周期公式列出来加以比较;不同之处是根号内的物理量l/g,m/k,lc,这不同之处正是反映了谐振系统不同的固有性质。学习中在使用机械谐振的周期公式,特别是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时,经常将fk号内的m与k填写颠倒,为此可作这样的对比联想:把“l/g”跟单摆的形状联系起来:摆线l悬挂在上方(对应把“l”写在分数线上方),摆球mg悬挂在下方(对应把“g”写在分数线下方)“;把”m/k“形象地联想为:犹如”质量为m的人坐在
倔强系数为 k的弹簧沙发上“。这种比较记忆法,在物理教学中会经常用到,如:比较电阻(和电容)的串、并联特点;比较电场与重力场;比较重量与质量;比较左手定则与右手定则;比较α、β、γ衰变;比较几个守恒定律等等。一个学生,仅在中学阶段就要学习许许多多的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要记忆很多的概念、规律、公式和数据。仅以高中物理课本为例,学生应该掌握和记忆的物理公式,逐页数起来就达二百个左右(含导出的公式和推导的结论式),何况学生还要在各个学科上”齐头并进“!分散的、片断的杂乱的知识总是记得不多,也不能长期保持,如果抓住了它们内在的规律,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了,就会记得又快又牢。而这种条理化、系统化的办法,就是给知识的”珠子“穿上线索。这样,原先想要记住的”一大堆“公式,便只剩下若干个主要的公式了,就好像一大捧珠子,用一根线穿起来,一下子就全部提起来了。
如:学习了”气态方程“之后,只要记住克拉珀龙方程,就可导出各种条件下的气态方程和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3.规律记忆法
使用”规律记忆法“,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把事物联系起来思考,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开动脑筋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良好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极有好处的。4.观察法
进行观察记忆时,必须开动脑筋,分析比较,抓住特征。必须仔细观察、一丝不苟,做到准确无误,而不能”大概是“、”差不多“地马虎从事。学生的观察记忆力一般不强,漫不经心的观察不能帮助他们准确记住应记的对象。这方面经常表现在对一些物理常数的记忆上较为明显。比如记忆万有引力恒量g=6.67×10-11(牛顿·米2/千克2)和普朗克恒量h=6.63×1034(焦耳·秒),学生时常对这两个恒量值发生混淆、模糊,只记得”大约是六点六几„„“(不能准确回答)。若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万有引力恒量?quot;6.67”的“7”字,犹如“力”字少了一撇,可把“力”与“7”发生联想(或用谐音来联想“力”与“7”);普朗克恒量中“6.63”的“3”,犹如光子能量符号“ε”(即ε=hv)反过来写。而普朗克恒量值在中学课本里,只在光量子知识中方用到,所以,可把光子能量符号“ε”与“3”发生形象的联想。至于记忆幂指数“10-11”与“10-34”,前者为两个“1”组成,后者为两个相邻数字“3”与“4”组成。这
样,对它们的记忆就清晰多了。5.图示法
图示的特点是直观、容易引起联想,从中得到暗示和启发。因此,用图示方法来帮助记忆,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在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时,记不清三个物理量δe、q、w的“正、负”符号之规定,可画如下的一个方框示意图。把方框当作研究系统:凡是从外界吸收能量(q与w)进入系统时为“正”(方框上箭头从外向内示意“吸收”),凡是从系统内部向外界放出能量(q与w)时为“负”(方框上箭头从内向外示意“放出”);凡是 内能增加(方框中箭头向上)时δe为“正”,内能减少(方框中箭头向下)时δe为“负”。6.联系实验法 间接回忆是在中介性联系参加之下实现的再现。利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装置形象、实验的原理图或实验的情节,来跟易混、易忘的知识挂上钩,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quot;光的干涉
“知识里,导出了公式。由于这一部分”干涉“知识在学习和应用中重复的机会少;闭书作业时常常将公式写错(分子分母混乱、颠倒),为此,联系实验在干涉实验中(如右图所示的原理图),几何尺寸最长的是暗箱长度l,最短的是光波波长λ,余下的就是双缝间距d和条纹间距δx--取名”中等量“,它们之间的大小顺序为:l》δx与d》λ,我们只需将原公式变形记作δx·d=l·λ的乘积形式,再把它与实验(原理图)中的几何尺寸联系起来,就不难看出这种乘积形式的关系是: ”中等量×中等量=最长量×最短最“ 7.类比法
比较两个或两类物理量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而达到同化记忆的目的。如学生对一些具有比值定义特点的物理量,往往从纯数学观点去理解,忽略其物理含义。以至于刚弄清密度的含义,碰到比热,又重蹈覆辙。在复习时,通过类比,可将具有此类特点的物理量,如密度、比热、电阻、速度、燃烧值、机械效率等概念的共同点一并讲解,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8.归纳法
将具有相同属性的一类物理知识,依据相互联系,综合归纳成一有机的知识整体,从而达到整体记忆的方法。如学习了力的初步。念后,相继出现了许多不同名称的力,可及时地按力的定义及力的三要素进行归类列表(表略)。通过列表比较,使学生对力的内涵和外延加深理解,便于记忆和学习。9.复现法
就是为强化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迹而采取多次复习巩固记忆的方法。记忆的大敌是遗忘,与遗忘作斗争的良策便是复习,即所谓”一回生、二回熟“。”复现“一般应注意:
(1)及时性。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因而在学习新概念之后,应及时配备目标测试题,当堂的内容当堂复习强化,作业最好当堂完成;
(2)反复性。有人经过研究认为,复习的次数,可遵循先密后疏的规律,当复习到十次以上,记忆的对象就很难忘却了。为此,首先必须充分利用复习的机会。例如课前、课后复习、单元全章复习、期中期末复习、毕业升学复习,抓住学生积极迎考的心理,反复(不等于简单重复)进行强化。其次也应注意利用平时的复习机会,例如讲授新旧知识交替部分时,及?quot;挂上钧”、“接上头”,这样既自然得体,又省时收效快。
(3)应用性。理科知识比文科知识容易记的原因,不仅在于理科知识间联系的紧密性,还在于理科知识理解记忆多,应用练习多。在反复的练习中,多种感觉及分析器官协同活动,使大脑皮层增加了重现的可能性,这就是所谓的“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
第二篇:教学论坛发言稿
发言稿
夏晶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你们好!很荣幸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这次参加省第十届英语优质课比赛的一些体会。这次比赛,我得了一等奖,首先我觉得很幸运,因为毕竟机会难得。同时我也深知,这份荣誉的取得,绝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的背后,凝结着我们英语组全体老师集体的汗水和智慧。在这里,我想感谢学校对我的支持,感谢一直以来在教学上给我指导教诲的导师,感谢八年级英语组的姐妹们,感谢你们的鼓励、帮助、和无私的分享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正是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帮助,才有了我今天所取得的一些成绩。所以现在我最想说的就是,谢谢大家,谢谢!
参加这次优质课比赛给我带来的另一个体会是,通过准备优质课比赛这一过程,使我对自己的教学知识、方法、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行了一次自我梳理,提高了对教学方面的认识。通过参加“优质课十佳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使自己开拓了视野,并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这次比赛下来,不但学到了很多,我也比以前更自信了。在我从事英语教学的这五年里,经历了一个从青涩到逐渐成熟的过程,记得第一年从事英语教学的时候,我每天早出晚归,非常努力,但由于知识点掌握、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欠缺,虽然对学生付出了很多,但还是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对我的意见很大,最后我不得不重新教了一年的七年级。当时我压力很大,也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付出这么多却得不到好的回报,很委屈。记得当时王玲校长安慰我说,每个老师都会经历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这样一个成长的过程,只要用心去工作,将来一定会得到大家认可的,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暗下决心,要把我的课上好。说到这里,我要感谢学校一直以来的“以师带徒”、“以老带新”的制度。这样一个传统,对培养我们这样一批批年青教师起到了很大帮助。我跟着师傅官萍老师,第一年几乎是听一节课上一节课,自己每次在听官老师的课时,总觉得有很多东西可以借鉴、学习。另外还要感谢我们英语组老师的无私和热心,除了听官老师的课,我也经常去听其他经验丰富的前辈教师的课,她们都很欢迎我去听她们的课,而且还对我说,“不要盲目的听别人的课,要有选择的借鉴别人好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要有自己的创新”。也就是说,上好一节课,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而不是搬硬套,那样的课只能是别人的课。通过不断的听课和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从那时起,我就努力把每一堂课都当优质课来对待,认真备课,经常向别人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家长的好评,同时也得到了教研室老师的关注。有一次教研员来学校听了我一节课后对我说,虽然课讲的还有许多不足之外,但是能听的出来我是用心了,只要继续努力钻研教学方法,将来一定能上大课。通过这次比赛我得到的经验是,我们不能等到要上公开课了才去琢磨教材,而是要在平时就丁功夫认真备课和思考教学技巧。这样才能在公开课的时候从容不迫、得心应手。
通过这次观摩“省十佳”的教学,我觉得现在的英语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新”字。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学生有着大量的机会和渠道接触新鲜事物和各种知识,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固有的相对封闭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当中教学,势必会落后于时代、使教与学不相适应。这次讲课的许多老师教学过程都设计的十分新颖,她们积极利用各种资源,比如网络资源、社会新闻、以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来贯穿在教学当中,既增加了英语教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运用英语表达现实生活的乐趣。而教师也凭借丰富新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这些新的变化,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他们自主的学习英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我觉得这种新的变化和趋势,也应该是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应该把握的一个未来方向。
这次的开封之行,还有一个让我感到特别需要提出的地方,那就是我发现其实我们学校的许多老师,咱们的课上的跟省优质课获奖的老师一样好,甚至有的比她们还要好,大家有这个实力在省优质课甚至更高级别的比赛中获奖,我觉得我们浉河中学的师资力量是一流的,虽然我们和大城市的学校在硬件上,在学习交流机会上有一些差距,但是我觉得我们既要正视差距,又不能妄自菲薄。利用好我们能够利用的一切资源,认真对待每堂课,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想我们就一定能够抓住。我期待、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学校会有更多的老师,在全省、全国的比赛中获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谢谢大家!
第三篇:教学论坛发言稿
教学论坛发言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站在这里我感觉很惭愧,因为我没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更谈不上什么教学经验。下面我把平时教学中特别注重的一点做法向老师们汇报,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证。
一、爱心、童心使心灵更加接近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教师付出全部的关怀与爱心,去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用心聆听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然后真正给予适合他们的帮助。
亲其师、信其道,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对于毕业班的学生,都是步入或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别严重。首先得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喜欢,微笑是改不可少的,他感觉到自己是和蔼可亲的。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下课后也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玩,从学生那里也能感觉到他们也喜欢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的老师。我们变成了平等的朋友关系,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告诉我。
在平时的说话中,我也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语,怕自己的语言在不经意时伤害了学生的心灵。
二、课堂教学
199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伊丽莎白·牛顿通过研究一个简单的游戏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我们——每一位教师每天和学生都在演绎这个游戏。还是先介绍这个游戏吧。伊丽莎白·牛顿把参与者分
为“敲击者”和“听众”,每位敲击者从25首名曲中任意选出一首,把节奏用敲桌子的形式敲给听众听。听众的任务是根据听到的节奏猜出歌曲的名称。结果是120首(次)曲子的节奏,听众只猜出2.5%,即120首猜对3首。而敲击者预测听众猜对的概率为50%,即120首可以猜对60首。敲击者的预测和实验结果为何有如此之大的出入?其实,身为教师我们可能都有类似的感受:“为什么学生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笨蛋!”或“这个知识点讲了一遍又一遍,他们为什么还是一问三不知?” 我们和这个实验中的敲击者都犯了一个自己并没有注意到的错误,而且这个错误一直在左右着我们的教学。那么,这个错误是什么呢?
这种现象叫“知识的诅咒”。即一旦我们知道了某样东西,就会很难想象不知道它会是什么情形,是知识“诅咒”了我们,使我们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而这种不对称影响了我们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导致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之间有着 “天壤之别”。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打破“知识的诅咒”,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我的做法是: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中心点,所有的活动都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曾经我认为我精心设计的几个目标是环环相扣的,学生应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完成。但学习的主体——学生们可不这么认为,他们只会说这样的课太辛苦,有那么多的知识点要理解、掌握,因而无精
打采,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这是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背景不同,问题虽然相同,但因为经历、角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后来我将多内容的课时都采取分课时的教学方法,每节课只讲授一个知识点,内容忌讳贪多嚼不烂,而且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阐释它的背景,让学生感到既轻松又明白。那么点就可以穿成一条线,线连成面,面形成体,日积月累,周而复始。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可以轻松实现。
如果强求学生这一节课堂,这也掌握,那也掌握。最后只有一个结果,就是什么也没能够掌握。至少是看起来,我们教师感觉着学生面面俱到,掌握了很多。实际上收效甚微。同时,也大量增加了学生的课堂负担,起到了所谓“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是没有效果。
如果学生真正能够掌握这个知识点,并且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能够应对关于这个知识点的各种问题这样能够做好了,足矣。路在脚下延伸。新的学期,我会多学习,多创新,多合作,多反思。以上是我个人的成长感悟,谢谢大家!
第四篇:教学论坛发言稿
浅谈高三文科班数学教学
盱眙县都梁中学教师:林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交流教学上的感受。我担任文科班的数学教学,文科生数学相对较弱。很多同学进入高三后,都想学习了,想努力多得些分数,但数学实在太难,不像其他科目背一背,成绩就能提高一点。学生感觉老师讲能听懂,自己做就不会;感觉做书上的题目很简单,做试卷上的题目就不会。那么学生数学成绩怎样才能提高呢?
我认为,提高数学成绩,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研习课本,还要研习练习册。教师要先做练习,多做练习,洞察高考的典型题,上课时详细讲解。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类型题给学生练习,有些题目可以反多做几次。“学生的成绩是批出来的。”这句话也是有道理的。学生的作业、试卷要多批多改,这样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还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在批阅的作业或试卷上还可适当的加入鼓励性的批语,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高三的目标生更应该这样,有时还要面批,当面解决学生做题时遇到的困难。
另一方面学生要努力。有些同学会觉得,数学课本上面的题目很简单,都是老师上课讲过的内容,下课以后,往往就把课本放在一边,去做其他一些他们认为有难度的习题,可是到考试的时候往往是难题也做不出来,简单的题目也会失分,特别是填空题。所以要把课本上每一道题都做到位。针对我校学生特点,典型的题目最好要求学生做两遍以上。
课本上面不光是习题重要,更重要的是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解题思路。很多同学学不好数学,首先是因为对概念没有进行严密的思考。其次课本上除了概念,还有一些概念和原理在小字里面,小字里这些非常细微的概念和原理是容易被忽视,而考试的时候,往往就是把那些我们忽视的问题拎出来考。而一考大家就“倒一大片”。所以我们在看课本的时候,一定要把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即使很细小的一些原理也都要看到。例如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例题习题中,有很多重要结论,都是应该记住的。所以教师应该强调吃透课本,不管怎么强调课本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努力应该是我们一贯的作风,取得高考数学的胜利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辛勤的汗水就会换来果实,谢谢大家。
第五篇:数学教学论坛发言稿
1、计算,数学教学论坛发言稿。
在学生上学期入学没多久,我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偏弱。在教学前两个单元《生活中的数》与《比较》时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可是在第三单元中学习5以内的加法时我发现很多的孩子居然要用手指头来数,并且前两个单元学习时表现特别好的孩子居然也要扳着手指来算,我才知道现在的幼儿园对于“口算”这一块做得比较少,他们比较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而不是注重学生语数的学习。这与我以往在乡下面对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乡下幼儿园这方面抓得多,对于大班的孩子20以内的加法已经掌握得挺熟练的了。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可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每周只有四节数学课,课一上完,孩子其它的时间都不是属于我的,我不可能占用其它科目的时间来上数学;而孩子放学回家,按规定是不能布置作业的,又不能让他们回家做作业;再加上现在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开本虽然很大,可是容量却很小,满书都是精美的图片,而学生相关的练习量却非常少。
我们的义务教育一个明显的成绩就是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非常好,适当与必要的练习是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必要途径,因此,我还是让学生在回家之后作些必要的练习。其实,刚入学的学生对作业不是太反感,相反,他们觉得这是与上幼儿园不同的地方,回家有作业要做,还能满足他们学习的乐趣和欲望。当然,我布置的作业不多,因为如果才入学作业就多的话,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大量又枯燥的练习会让他们对做作业和学习感到厌烦,会影响孩子的后继发展。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让他们觉得学习这么辛苦又这么累的事是很可怕的,我们应该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与趣味性。虽然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但老师要掌握一个度,让学生离开学校后不要花太多的时间来完成作业,毕竟,孩子不单单是学习数学,还要学习语文,甚至英语,有的孩子或者还得学习电子琴、钢琴、画画等其它技能。很多家长抱怨上小学之后比上幼儿园累多了,孩子就感觉更累了,上小学与上幼儿园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其实,这想这原因,大多是我们老师造成的。偏题了。
关于孩子们的练习问题,不知道别的老师们是怎么解决的,想听听其它老师的作法,发言稿《数学教学论坛发言稿》。
2、仍是计算。这是本学期面临的关于计算的问题。
(1)首先是本册的计算教学分三个单元的编排问题。第三单元主要是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第五单元主要是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第七单元主要是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这样编排其实很不利于我们的教学。我们年段备课组的几位老师商量了一下,把第七单元提到前面教完第五单元之后教,在学生学完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之后马上学习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能更牢固地巩固孩子们刚掌握的进位加、退位减,趁热打铁地把知识掌握好。而第六单元和最后一个单元统计总共才几个课时,完全可以放在最后教,这样期末也可以不必花太多时间来复习这两个单元的知识。
(2)学生出错率比较高。这三个单元的学习,是越学越没信心,学生没信心,老师也没信心了。就比如这第七单元测试,居然有些学生不及格,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六七十分。
反思:
A、试卷
a,量大;
b,偏难,数大;
c,题型。
B、教法
在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也是注重体现算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计算,比如摆小棒、拨珠、口算。。。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优生也就罢了,可是我们面对的是程度各异、参差不齐的孩子,如此繁多的方式会让中等生、中下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无从选择,给少部分学生增强信心、开拓思维,却给更多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而且还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很多学生自己也不知道该选择什么好,看别人选哪个就选哪个,甚至别人说的他都没完全吸收,你让他怎么选?后来的教学中,我不再鼓励他们探究多样算法,而是引导他们找出最方便的、最不容易出错的、最便于他们二次检查的方式,就是列竖式。其实这也是他们必须掌握的方法。所以我认为,要体现多样化,更要注重具体化。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无疑的,但在体现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更需要具体化,在加强对各种不同算法学生群体的具体指导,避免算法多样化所隐藏的算法混乱,使每个学生了解算法的多样化,具体掌握其适用的算法。这样理解和处理不知道有没有异议。
学生在计算时出错率高是不是因为我在教学时忽略了算法多样化造成的?这里,我也有一点反思:在教学时,我一般是带着学生说,让其明白计算过程,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说,说完整的思路。我们年段的赖老师帮我上了一节数学课后指出,应该要让学生自己会说,比如:35-17,个位上5不够减7,向十位借一当十……这样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意义,对计算及说完整话及表达能力都有所帮助。
我领悟到,有些事情,在自己做的时候觉得没什么不好,没什么问题,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做法,每个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今后,我应该多与同行交流,特别是现在在实小,同一个年段的老师一下课之后回办公室交流本节课各自的教学心得、体会,无疑对教学起着很大的修正作用。这里,也向同年段的两位数学老师表示谢意,感谢她们对我的帮助。在实小两年,向她们学到的不仅是教学上的优点,还有对待工作的认真和对待学生的爱心,这些都是我能够领略到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