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演讲稿

时间:2019-05-14 19:4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哲学与人生——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哲学与人生——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演讲稿》。

第一篇:哲学与人生——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演讲稿

哲学与人生

演讲人:孙正聿

演讲地点:吉林大学

孙正聿,1946年11月生,哲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者,曾任清华大学特聘访问教授、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已出版九卷本《孙正聿哲学文集》等著作。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欢迎大家来到北国春城,来到吉林大学。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同学们作这样一个交流,大家都处在求学的青年时期。我想在座的同学,不管是学习文史哲,还是学习政经法、数理化、天地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关切,那就是对于人生的关切,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关切。

按照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话说: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所以,我把同学们对人生的关切和对哲学的兴趣结合起来,和大家谈一下哲学与人生。

哲学:“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

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而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在这个命题中,包含几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哲学是对于人生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活动,应当说人人都会有。另一层意思是说,作为哲学的这样一种人类活动,一说边角关系,你就会作相关的几何题了。这就叫作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了。

而哲学恰好相反,它是把人们当作不言而喻的、毋庸置疑的东西作为批判反思的对象。我不说的时候,你清清楚楚的;我一说,你却可能糊涂了。例如,这里有一张桌子,我不说,它就是一张桌子,清清楚楚的;可是我一旦问你,你如果没有桌子的观念,为什么会把如此这般的一个东西把握为桌子呢?糊涂没?这就是哲学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地的同学都知道,台湾的同学不知听到过没有?有一首歌叫《我心中的太阳》,歌词是:“天上的太阳和水中的月亮谁亮?山上的大树和山下的小树谁大?心中的恋人和身外的世界谁重要?”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学怎么回答?歌曲中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这个世界是极为复杂的!哲学就是要把这个世界的复杂性,特别是人生的复杂性揭示出来。我不说的时候,你很清楚;我一说的时候,你可能更糊涂了,这就需要冯先生所说的那个“觉解”。如果没有一种哲学的辩证智慧,你很容易走向极端,你今天是理想主义,明天可能是现实主义,最后可能是绝对主义,相对主义了,荣辱呀,祸福呀,你就不好把握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是一种“觉解”的活动。

哲学的这种“觉解”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冯先生说是“境界”。他讲人生四境界:使人超越自然的境界、功利的境界、道德的境界,最后达到一种天地的境界。所以,中国哲学最讲究天人合

艳的红色、纯洁的白色、娇嫩的绿色,你还能不能在世界上生活了?!那就像马克思所说的一段话,他说:“在太阳的辉映下,每一颗露水珠都会闪现出五颜六色的颜色。”人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丰富多彩的世界,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

生活的世界应当是丰富多彩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人无法忍受的第二个就是“凝固的时空”。用马克思的话说:“时间是人类存在的空间。”

前些天看鲁豫的一个访谈,被采访的那个女士说,回顾自己的一生,我没有浪费上帝给予我的时间。

时间构成了人真正的存在,所以人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而是在时间中实现了自己的存在。人的生活是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改天换地的过程。人类世世代代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艺术创作、理论创新、政治变革,不都是在时间中构成自己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吗?“凝固的时空”是人无法忍受的。

正因为人给自己创造了自己的时空世界,所以人又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什么叫人?人是寻求意义的存在。人无法忍受无意义的生活。大家都知道,国内近30年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有一本畅销的杂志叫《读者》,这是一本有情趣的人都会喜欢的杂志。那里边曾经先后登过两篇文章,一篇是《当我没有钱的时候》,另一篇是《当我有钱的时候》。这两篇文章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叫做人不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而是为了寻求意义而生活的。

所以,现在哲学有一个说法,说所谓现代病就是“形象大于存在”,就是“包装”,方方面面的“包装”。可是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里就有这样的歌词:“你不用涂红又沫绿,只要你不断充实自己,那么,究竟怎样理解人的存在?人既源于动物,又同动物具有根本性的区别。人和动物都是一种生命活动,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动物是一种生存的生命活动,而人是一种生活的生命活动。

生存是一种无意义的生命活动,生活是一种寻求意义的生命活动。

在这一点上区分了人和动物。人是一种寻求意义的生活活动,动物是一种本能性的生存活动,动物和人的区别就在于是两种不同的生命活动。

为什么是两种不同的生命活动呢?马克思说,动物只有一个生命的尺度,而人有两种尺度。动物只有自己所属的物种的一个尺度,所以它只能是本能的生命活动。人有两个尺度,既是按照自己的目的活动,又是按照所有物种的尺度活动,这就是既“合目的”又“合规律”的活动,是把世界变成对人来说是真善美的世界的活动。所以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是一个超越性的存在,一个理想性的存在,人是一个把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变为现实的活动过程。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老院长胡绳,在一篇文章中讲到:人类在20世纪的后五十年所创造的科学技术,超过了人类在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几千年所创造的总和!

什么叫现代化?现代化首先是日常生活科学化,接着是日常消遣文化化,接着是日常交往社交化,日常生活法治化,农村生活城市化。人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实现了生活的现代化。所以人的存在是超越性的、理想性的、创造性的存在。这才是人的存在。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人生的最有理想、最有创造性的时期,你们一定很喜欢哲学。这是对于人生的一种有系统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的产物。我们正是在历史文化的进程中而成为今天的存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是“存在先于本质”,人是人化的过程。

关于人的人化,今天我要特殊地谈一个我对教育的理解。

那么,什么是教育呢?教育是一种社会遗传的机制,它以自身为中介而实现双向的认同:一方面,是个体向历史社会文化的一种认同;另一方面,它同时又是历史社会文化对个体的认可。教育就是这种“认同”与“认可”的双向互动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广义的教育实际上是哲学教育;或者说,哲学教育,就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教育首先不是使人成为某种人,而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人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意义上的遗传性的获得,它还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获得性的遗传。所以,真实的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养。它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教育是使你首先能够成为一个认同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这个历史的现代公民。

我们只有能够成为人,才能够成为某种人,才能够去掌握某种专门的知识、技能,去从事某种专门的职业,去扮演某种特殊的角色,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我。

人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的存在,自身是一个人化的过程,使自己作为人能够成为人的过程。这种成为人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以教育为中介的社会遗传和文化遗传。从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哲学,所解决的一个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它不是把人当作一个抽象的存在,而是当作一个历史具体的文化存在。近代以来的哲学,它是一个上帝的人本化过程。上帝的自然化,上帝的物质化,上帝的精神化到整个的上帝的人本化的过程。

法治。市场经济实际上蕴含着三条基本原则:经济生活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精神生活的工具理性的思维取向,政治生活的民主法治的政治取向。三位一体构成了马克思所说的,市场经济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存在。这就是我们现代人的存在方式,这就是近代以来的人之为人的人化的过程。人是一种教养,而教养源于教育。这就是受教育的意义。所以无论是内地的同学还是台湾的同学,你最应当珍视的就是能够接受到高等教育,这是你作为人能够成为现代人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这就是人的人化。人是一个人化的过程。这就是我要跟大家讲的第二个问题。

人的世界,有限世界的超越

哲学赋予人的生活以目的和意义的世界观。哲学作为人类心灵的最深层的伟大创造,其主旨即在于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地升华,在精神境界的升华中崇高起来。哲学的修养与创造,是人们追求崇高的过程,也是使人们自己崇高起来的过程。它要求学习哲学的人永葆理想性的追求。祝愿大家终生与哲学为伴,让哲学引导我们对真理、正义和更美好事物的追求!谢谢大家!

人都以什么方式把握世界?是以常识的方式,神话的方式,宗教的方式,艺术的方式,伦理的方式,科学的方式和哲学的方式把握世界,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有无限丰富的世界。

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给了我们几个最基本的命题,叫作观察渗透理论,观察负载理论,没有中性的观察,观察总是被理论污染的。我们原来总认为科学始于观察,甚至有人说,正确的科学研究和科学试验,首先应当把我们自己的偏见像脱掉大衣一样放到走廊里边,用没有偏见的头脑进到实验室。你只有有了相应的理论,才能够有相应的世界。

马克思说,人只有有了欣赏音乐的耳朵,才能够欣赏音乐。你有什么样的音乐修养,才能够欣赏什么样的音乐。想一想,没有看罗曼·罗兰,没有看莎士比亚,没有看巴尔扎克,没有看托尔斯泰,怎么能有相应的修养去享受那样一些相应的作品呢?正如黑格尔说的,有之非有,存在着的无!观察负载理论,没有中性的观察,观察总是被理论污染的。每个人所拥有的世界,同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理论、修养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作“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西方人叫作“仆人眼中无英雄”。因为什么?就是因为你的背景不一样么!知识背景,理论背景不一样,你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也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君子坦荡荡?就因为他心中有老子、有孔子、有庄子,有孟子,养我浩然之气,万物皆备于我。

为什么小人常戚戚呢?因为他只知道张三李四,矶矶喳喳,尔虞我诈,蝇蝇苟苟。

为什么仆人眼中无英雄呢?因为英雄有英雄的事业,英雄有英雄的情怀。不理解英雄的事业,不懂得英雄的情怀,当然就“眼中无英雄”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对自然的礼赞。接着毛泽东写历史人物: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最后毛泽东说什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就是政治家的一种博大而深邃的情怀!这也是艺术家的一种空灵而凝重的情怀!你如果不是作为政治家和艺术家的话,你就理解不了他的这种情怀。

我最强调一个年轻人必须得有两个修养,一是文学修养,二是哲学修养。一个大学生没有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肯定不会有一个完整的美好的人生,因为只有有了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有一种真实的审美的境界,才有这样一种最强烈的理性之美。有了这样两个修养,这个世界对于你来说才是丰富多彩的。

这个属于人的世界,它首先是一个常识的世界,同时它又是一个宗教的世界,一个艺术的世界,一个伦理的世界,一个科学的世界和一个哲学的世界。同学们需要学习,你有了哪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对你来说就有了哪种世界。因此,一个人只有在适当的年龄,受到适当的教育,他才是人。

因为,它使你获得了那种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什么叫作神话的世界?神话的世界是自然世界的超越。什么叫作宗教的世界?宗教的世界是世俗世界的超越。什么叫作艺术的世界?艺术的世界是无情世界的超越。什么叫作伦理世界?伦理世界是小我世界的超越。什么叫作科学的世界?科学的世界是经验世界的超越。什

什么叫本质主义的肆虐呢?没有选择的标准,给你什么标准就是什么标准,你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这就是生命中不堪忍受之重的本质主义的肆虐。你们现在的生活,我把它叫作一种失去了标准的选择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存在主义的焦虑。

现在有的人穿的短衫上写,烦死了,别理我;或者干脆就写一个字:烦!这不就是存在主义的焦虑么!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是今天向我们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呢?马克思曾经说过,市场经济撕去了封建社会的田园诗般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抹去了一切职业的灵光,把一切都沉浸到金钱的冰水当中去了。这就是存在方式的变化,上帝被杀死了,上帝被人本化了,我们用什么东西使我们的生活有真实的意义呢?我们需要艺术的世界,伦理的世界,科学的世界和哲学的世界。

什么是艺术的世界?艺术的世界是对无情世界的超越,艺术是一种生命的形式。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叫作创造。为什么?舞蹈家是创造了胳膊还是创造了腿?画家是创造了油彩还是创造了画布?文学家是创造了语言还是创造了文字?没有,但他们创造了意义!我非常欣赏鲁迅先生在三十年代翻译的一本书《苦闷的象征》,其中说,愤怒出诗人。

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最难出的就是诗人。你看看在80年代的台湾校园歌曲里边,你还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外婆的澎湖湾呀这样的一些诗情画意当中所蕴含着的一种恬淡的生活的境界。现在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最难感受到的就是海德格尔最欣赏的荷尔德林的那句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哲学和文学呀,只不过是帮助我们大家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大地上。艺术的真实是人生境界的升华。所以你看徐悲鸿画的马,它并不是草原奔驰的骏马;齐白石画的虾,也不是水中游曳的虾;但是,你看看徐悲鸿画的马、齐白石画的虾,你不感到是一种生命的跃动吗?这不就叫作艺术么!艺术使我们体验到了生活的深度,使我们的情感获得了一种真实的深度。

再说伦理的世界。我把今天的社会思潮概括为两极对立模式的消解,英雄主义时代的隐退,高层精英文化的失落,理性主义权威的弱化和人类精神家园的困惑。人类面对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前几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们这里举办的世界哲学节,在大会上我写了一句话:“趋利避害,这个不言而喻的生存逻辑却成为当代人类的最为严峻的行为选择”。

人就是趋利避害的么,趋利避害这个不言而喻的生存逻辑却构成了当代人类最为严峻的行为选择了。为什么现在凸显了环境问题呢?大家都知道,现在内地正在讲科学发展观,叫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这就是今天人类面对着的共同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决不仅仅是依赖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解决社会问题,解决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解决发展的标准与选择问题。伦理的世界呢,它是一种小我世界的超越,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当中就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了。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绘的《雅典学派》,图中站立者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笛卡尔的著作《论方法》的法文本

第二篇:哲学与人生 孙正聿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讲座(推荐)

哲学与人生

吉林大学教授

孙正聿

大学生在自己的成长时期,尤其会去思考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所以从这两方面考虑,我选择了一个题目叫做“哲学与人生”,也就是从哲学的角度来和老师们同学们交流一下对人生的理解。

那么关于哲学,我自己比较强调“一纵”和“两横”。所谓“一纵”,我非常欣赏恩格斯的一段话:“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历史上的理论思维”那么这句话按照形式逻辑的角度讲,哲学是一种理论思维,但是呢,它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以中国理论思维,而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历史上的理论思维。所以后来列宁在哲学笔记中,他又专门谈到如果你想学哲学,学习认识论和辩证法,你必须要了解,甚至熟悉其知识领域。无论是恩格斯的还是列宁的关于哲学的这样一些说法,都表达了以后总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学习哲学,首先必须通晓哲学史。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我自己有一个提法“哲学史一种历史性的思想,而哲学史是一种思想性的历史。离开了哲学史就没有了哲学。”也就是说,哲学是体现在古往今来的中外的哲学家们,他们究竟都说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我把这个叫做“一纵”。作为专门学习和研究的老师和同学,我想他首先需要下的功夫是哲学史。离开了哲学史,哲学就会变成大家所讨厌的枯燥条文,现成的结论和空洞的说教。所以我总结我们国家在哲学教学当中的成功与失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是不是把所谓的哲学当做了一个可以离开哲学史的东西。我想今天在座的同学多数都和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吧!那么如果你们真想学哲学的话,我想第一位就是通晓哲学史。哲学史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这是我所说的“一纵”。

那么我觉得学习哲学还必须特备重视“两横”。第一个“横”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史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把我这个世界,主要包括常识、宗教、艺术、伦理、科学、哲学等各种方式来把握这个世界。所以如果我们想真正的追问哲学,理解哲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是要去探讨哲学同人类把握世界的其他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有老师和同学可能读过我写的《哲学通论》或《哲学导论》,子啊这两个论里面,我都突出去讲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哲学与艺术的关系、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我觉得如果离开了哲学同宗教、艺术和科学的关系,是没有办法去理解哲学的。我不知道有没有同学可以记得我在这些论里面一个开头就提出一个问题“哲学不是宗教,但是它也给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是它也给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但是它也给人以真理;哲学不是伦理,但是它也给人以向善。难道说哲学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吗?”所以我整个的《哲学通论》都是从这个问题问起的,就是在人类把握世界的多种多样的方式的比较当中来说明什么是哲学。我自己曾经说过,五十万字的《哲学通论》就谈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而什么是哲学呢?我又回答了一个问题,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我说:“哲学和科学的区别就在于:科学以整个世界为对象,从而给我们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全部的思想,这就叫科学。而哲学恰好相反,它是以科学所提供的关于整个世界的全部思想作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所以什么叫哲学?哲学就两个字——反思。这是哲学同科学的根本区别。而我们以前之所以对哲学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就在于我们队哲学提出了一种关于普遍规律的学问,那么就抹杀掉了哲学的独立的特性和它存在的独特的价值。我觉得在今天呢,我们提教科书改革要促进中国的哲学,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突破哲学的知识论立场,从把哲学当做一种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最高的普适性的科学转回对哲学自身的理解。这是我提出的一个“横”。你只要深入地去追问哲学同宗教、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关系,你才能在毛泽东所说的有比较才有鉴别的意义上去理解哲学。

我今天要讲的这个话题呢,是同第二个“横”有关系。如果有老师和同学注意到《哲学通论》里面的相关论述的话,那么我提出的第二个“横”就叫做“当代哲学观的比较”。我在《哲学通论》中提出,如果可以对当代的哲学观做一个高度概括的话,我把它概括为八种观点:第一种,普遍规律说;第二种,认识论说;第三种,语言分析说;第四种,存在意识说;第五种,精神境界说;第六种,文化批判说;第七种,文化对话说;第八种,马克思的实践论说。我对于究竟怎样去理解哲学提供了八种可供我们去追问的哲学观。从总体上,它可能表达了当代中外哲学家关于哲学的总体上的理解。我们通常使用的教科书,就是一种普遍规律说的哲学观,它认为科学所研究世界的各个方面,而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科学提供关于世界的各种特殊规律,而哲学提供关于世界的普遍规律,这就是普遍规律说,这就是要我们今天哲学改革所直接针对的哲学观。正是在批判和反思这种普遍规律说的过程当中,而是多年来的中国哲学改革走向了第二种认识论——认识论说,也就是说它认为哲学不是以整个世界为对象,而是对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思考。它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理论。这个同前苏联哲学界,特别是凯德罗夫、可普宁,他们所谓的认识论学派有直接的联系。那么其他还有我们刚才罗列的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理解方式,在这些理解方式当中,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理解,就是从人生的角度去理解哲学。即使我们不把哲学归结为一种哲学观,那么起码这种哲学观对于我们今天重新去理解哲学史只至关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我们国家的现代的最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他关于哲学的理解,刚才跟我介绍的时候,在座的有我们国家哲学方面的教授对着方面会有更深切的体会。冯友兰先生关于哲学提出了四个判断。第一个判断,什么是哲学?他说哲学就是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这就叫哲学。那么这种对于人生有字体的反思的哲学又什么用呢?他提出了第二个判断,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第三个判断,这种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的哲学应当怎样去学习把握它呢?冯友兰先生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觉解”。觉悟的觉,解释的解,觉解。他说这种“觉解”的哲学所能达到的事什么呢?冯友兰先生又提出了一个概念“境界”。人生的境界是不同的,最低是“自然境界,再高一点是“功利境界”,再高一些是“道德境界”,最高的一种是“天地境界”。所以我觉得冯先生这样四个判断比较系统的表达了他以及我们许许多多的起码是中国的哲学家对=对于哲学的一种理解,那就是哲学从根本上来说是离不开人的,哲学史关于人生在世的一种学问,哲学史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冯先生说:“人活在这个世上谁都有以=一种哲学,但是真正的哲学必须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这才叫哲学。”那么接着他又说:“这种以人生为对象的系统的反思究竟有什么用呢?”特别是在座的同学们,我看大家年纪都比较小,如果你是哲学专业的话,我想第一个想问的问题 就是“你学的这个所谓的哲学到底是有什么呢?”很多人都说:“哲学是一种无用之用或者说一种无用之大用“那么这种无用之用、无用之大用究竟是什么呢?大家想一下冯先生的这个判断,他说哲学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那么和它想比较的意义上,除了哲学之外的所有学问都是什么?都是使人成为“某种人”。他是“人”与“某种人”相区别的意义来给我们解释哲学的。也就是会所我们在座的一些如果是政治学的,法学专业的,社会学专业的,你们学这样的一些 学科有什么用呢?都是使你成为“某种人”掌握了某种特定的概念系统,掌握了某种知识,你能够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在这个社会上扮演某种特定的角色,这就叫“某种人”。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学特别值得反思,我们的这个高等教育,甚至基础教育,更不用说我们的职业教育,一个最大的误区就在于我们把 教育仅仅当成了培养某种人,所以他怎么说?培养人才。什么是人才?专门人才。到底能干啥?但是他忽略了教育的根本的意义——使人作为人成为人。为什么?因为人是一种历史,人就是一种文化。你生活在当代,而没有当代人的文化内涵,你就不是当代人。你生活在当代而又不是当代人,那么只好得出一个结论——你不是人。这个结论是很正常的。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人作为人的过程当中。哲学起来一种它独特的作用。它不是一般我们理解的记住一些哲学的概念的名词,一些所谓的原理,是一个熏陶的过程,是一个让文化变成自己内涵的过程。冯先生突出地强调哲学史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这可了不得啊!你看现在各种招聘会,说我要这个专业的,我要那个专业的,是因为我们现在想学专业的毕业生还是没有显示出来你作为人的那个优势。如果作为一个哲学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显示出来你超越某种人的那个人的优势,所以专业先要你,所有企业先要你,所有地方先要你。因为你显示出来你是人。我们当然就不能说别人不是人,但他首先是某种人。逐渐的大家就会理解这一点,当然你走向社会的时候,人们需要的是有专业的一方面,但是专业是可以不断学习和积累的,甚至在段时期内也可以逐步完成的。我们现在有很多搞政治学、法学的、社会学的、经济学的老师,都是由我们这些老师转过去的,而且很快成为所谓的领军人物。因为那是专业知识,也就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学习的,而哲学不行,别的可以办轮训班、培训班,哲学是人的终身大事,轮训班、培训班毫无用处,所以哲学才是哲学史。它是用通晓人类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武装起来的。

但是学习哲学史非常艰难的,它和学习其他知识有严格的区别,所以我说学习哲学需要功夫、修养、悟性和境界。我在《哲学通论》里面还特意说了五句话,叫做“高举远目的心智,枕思明辨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感情,执著专注的心态和洒脱通达的境界”,没有这个,没有哲学。绝不是说我背下来一个“一切事物都可以一分为二对立统一,还从量变不断地变成质变,质变本质还有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什么也没有。你对哲学一无所知。什么都被下来了。哲学史一门反思的学问,是一种觉解的学问,是一门体悟、咀嚼、品味的过程。正因为它不容易,所以老百姓讲“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正因为它不容易,所以它对于人是最重要的。你只有这样一种觉悟,才有可能升华自己人生的一种境界。和别人不一样的,不是一种外在的风度,而是一种内在的学识、修养、教养显示出你不同与一般人。所以我说一个学生上一回大学,别的都是次要的,如果离开了他应当具备的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那么他这个大学就是白读了。作家张伟说:“一个大学生如果在大学期间没有读过康德黑格尔,这个大学肯定白上了。”是这样的,因为你不可能形成思想的深刻性,你创什么新啊?恩格斯是说了,他是针对自然科学家说的“由于自然科学家他们对于哲学史的不熟悉,所以他们往往把几百年前就已经在哲学史上被废弃的哲学命题当做全新的时髦的东西拿了出来。”从哲学家的眼睛看,所谓很多的创新,那是哲学史上几百年前已经废弃的东西,不是吗?如果大家回去看哲学史,你就会很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所以学哲学绝对不是白雪的,但是,如果你就像我们原来那样子,说我首先背“世界史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在时空中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一二三四,八分。然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还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又八分。”那人家为什么要你这个所谓的哲学毕业生?你对哲学一无所知。作家莱辛说:“欲兮记住两个真理,莫若弄懂半个真理。”歌德说:“一个人只有在缺乏知识的时候,他才会掌握准确的知识,而怀疑会随着知识一道挣扎。”你之所以现在什么都会背了,知道了哲学观和方法论,什么什么都会背了,就是因为你对哲学一无所知。你不知道哲学,所以你可以把什么都背下来。而当你一旦知道了,你才是知道什么是哲学。哲学史你永远弄不明白的东西。我在写的那本书《哲学修养十五讲》里面说到“学科学和学哲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学科学是,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而学哲学恰好相反,我不说明白,我一说你糊涂。”学科学,你不知道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你现在学平面几何的,学边角关系的,你就知道了,你就可以做题了。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但是哲学恰好相反,我不说的时候,你什么都能背,当我一说的时候,你首先就不知道什么是哲学了。所以那个歌里才唱“山上的大树,山下的小树,谁大?天上的太阳和水中的月亮谁亮?心中的恋人和身外的世界谁重要?”歌曲中回答:“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学了哲学你就知道了,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真的就不知道。为什么?一会儿我还会用孙教授的价值论的观点来说明这个问题。

因为人是寻求意义的存在,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我们所说的真理,它到底是不是那么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因为对我而言好不好。那个真善美是对人来说的,所以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复杂的,哲学揭示了世界的复杂性。正因为是这样我才觉得有内容和大家讲这样一个题目《哲学与人生》。

我给大家讲是三个题目,第一,人的存在;第二,人的世界;第三,人的发展。我们先谈第一个题目,人的存在。

究竟什么是人?人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我真开玩笑的说,我说中国人最爱说某某不是人。那你说他不是人的时候意味着有个前提,你知道什么叫人。那我问你:“什么是人?”可能问你的所有问题中最难回答的就是问你“什么是人?”你回家查字典,查词典,查辞海,上面都给你写着什么是人:人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这个最符合形式逻辑了。认识什么?人是高级动物。人同一般动物的区别何在?是在于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所以人才高级,高级动物。这个完全符合形式逻辑,但是这个形式逻辑恰好不能够为人下定义。因为我们一听这个人特别不像人,因为当我们说某某不是人的时候,你能说:“张三啊,你不会使用工具”、“张三啊,你不会制造工具”。你跟这个风牛马不相及。你说一个人不是人,你绝对不会说他不会制造工具,你完全是在一个伦理的意义上说的。你说这个人有没有人格,有没有人情,有没有人伦,有没有人味,你问的完全是一个相反的东西。所以在给人下的这个标准定义里边,恰好丢掉了人之为人的灵魂。他不是人。而我们现在都是这么给人下定义的,这个给人下的定义恰好不能表征人的存在。什么是人呢?人是一种寻求意义的存在。人无法忍受无意义的生活。人是同意义联系在一起的。我自己还有一本书叫《超越意识》,那本书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人是世界上最奇异的存在——超越性的存在”。为什么人是超越性的存在呢?我下面讲的几个人的无法忍受: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和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我们中心的时候写作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太阳不每天都是新的,是因为你每天都是新的,因为你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马克思说:“在太阳的辉越下,每一颗露水珠都会闪耀出五颜六色的光芒,为什么人的精神只能有一种颜色——灰色,官方的颜色呢?”人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正因为你内在是五色缤纷的,所以这个世界史千变万化的。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所以人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马克思说:“时间是人类存在的空间。”人是在自己创造的活动当中,无中生有的过程当中才构成了人自身的存在。本质先于存在,而只有人本身才是存在先于本质,因为人就是一个自己创造自己的过程,是个无中生有的过程,所以时间是人类存在的真正的空间。正因为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所以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我知道亲一定时间报纸上报道,是否如此,另当别论,一个北京大学的女大学生在自杀之前在她的书桌开了上画一条线,左边写着我为什么要活下去,右边写着我为什么不活下去。她在左边我为什么活下去一个理由没找到,而在右边我为啥没要自杀写了无数的理由,她认为她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现在越来越表现的明显了。读者上有一片文章《当我有了许多钱以后》,现在我们大家都想能多有点钱,这篇文章就专门写的是当我有了许多钱以后我不想活了。无色不空,无志不通。当我们大家还没这么有钱的时候你很难体会到,当你真的这么有钱的时候,你可能就体会到了,因为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和意义的失落。过去为什么这么多宫女怨呢?为什么那么多怨呢?你吃的好,住的好,穿的好,但为什么就不想活了呢?因为她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所以她最感到痛苦的事自我的失落,我不是我了。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也好,对每个生命个体来说也好,他更加无法忍受的就是人之所以区别其他的存在就在于人能够意识到认识必死的存在。所以说哲学是向死而思生,是死亡的练习,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他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我死掉了,我肉体腐烂了,那我灵魂呢?如果连灵魂都没有了,那就彻底的空白。我如何才能想象他呢?我连想象都不能想象的存在,我有如何能够认识他呢?所以人是超越性的存在。人以自己的存在,以自己创造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现在都挺鼓励同学们好好读一读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觉得在这个手稿里面,马克思非常精辟的深刻的向我们揭示了什么是人。马克思讲:“整个世界的存在可以区别为有生命的存在和无生命的存在,而在生命的存在当中可以把它区分为动物的存在和人的存在,”大家注意你看马克思怎么区别人和动物的存在,他说“动物是一种无意义的生命活动而人是一种自觉到生命意义的生活活动。”当然现在有人对这中翻译有不同的想法但我个人非常赞同这样一种翻译方法“生命有两种存在的方式:一种是动物式的本能的生存方式,一种人自身的寻求意义的生活方式”,所以人不是生存而是生活。那么什么叫生活呢?生活就是有意义的生命活动。怎么就显示出来人是以后总有意义的生活呢?马克思在手稿里面进一步阐释,他说:“动物只有一种尺度,而人有两种尺度”。什么叫一个尺度呢?马克思说:“动物它自己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而人有两种尺度,一,任何物种的尺度;二,人内在的固有的尺度。”这就是德顺老师他所突出研究的问题了,不是我过誉了,德顺老师是我们国家的价值论的拓荒者,他的博士论文《价值论》,为我们中国的学界,不仅是哲学界,提供了第一部体系化的价值论的理论成果。而这个价值论在我看来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它超越我们对于人的这种单一化的物种的理解而是真正达到了马克思所说的“任何物种的尺度和人类在固有的尺度”。马克思这个解释的太深刻了,我除了不说话,说话就爱引证马克思,原因很简单,因为我觉得我们大家说一百句话可能都没有马克思说的精辟。的确是,包括写提案。一份权威报纸让我写一下物权法,我写了一个题目,叫《对物权法的哲学解读》。怎么理解这个物权法,马克思讲了什么叫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以物的依赖性的人的独立性的存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这个物权法在于它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因为人在市场经济当中想获得他相应的独立性,他必须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而马克思这里说的物不是别的东西,就是大家学的政治经济学中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所以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他是一种寻求意义的存在。而他之所以是寻求意义的存在在于他又两种尺度。第一他能够有任何物种的尺度。这个最简单的到来,任何物种的尺度。我们可以制造飞机,我们可以制造轮船,我们可以制造火车,我们可以制造计算机,用任何物种的尺度来塑造我们自己,但更重要的事在于人为什么要按物种的尺度来塑造呢,是因为他内在的固有的尺度,这不就是一种价值要求吗?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哲学研究当中,没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说没有哲学,因为人是一种寻求价值的存在,或者可以更明确的说是一种价值型的存在。正因为人具有任何物种的尺度又有自己内在的固有的尺度,所以马克思说:“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真漂亮!人自身就是真善美的统一。任何物种的尺度——真,内在固有的尺度——善,按照美的规律——美。统一的,不是分开的。人就是一种寻求真善美的存在。而什么叫真善美?真善美就是一种意义,所以人是一种寻求意义的存在。人无法忍受无意义的生活。正因如此,我才说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我们在这个市场经济的过程当中形成一种社会思考我把它概括为“耻言理想,蔑视道德,躲避崇高,拒斥传统,不要规则”怎么都行,当然我想你首先摆脱不了的就是理想,因为人就是一种超越性的理想性的存在。当一个人觉得我没有任何理想的时候,你肯定选择自杀。人是现实的存在,但人总是要把现实变成人所期望的理想的现实的存在。没有理想的追求不是人的生活,只是一种动物本能的生存。所以怎么理解人呢?什么是人呢?这确实是一个哲学问题了。所以冯先生才说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不是说我们活在世界上想一想我就反思了,我还哲学了。反思不是一般人所讲的反复思考再三思考,它是有特定内涵的,是思想以自己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而且用我自己的话来说,这个对于思想进行反思的思想,不是一般的思想内容,而是构成思想的前提。所以我给我自己所构成的哲学思想有个说法叫做“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它是指向构成思想的前提,它是追问生活的根据的。现在讨论本体论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我自己在91年写过一篇文章《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副标题作为终极关怀的本体论。什么叫本体?本体不是一种实体性的甚至是一种逻辑的点的存在,都不是。我认为本体是一种文化意义的东西,是一种规范人自己的全部的思想和行为的根据、标准和尺度。所以本体论是一种意向性的东西,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现在讲本体论说“精神是本体啊?物质是本体啊?有规定性的载者是本体啊?还是那个超验志在纯粹,志在是本体啊?都不是!本体是人给自己选设根据、标准和尺度。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就是本体论。哲学的内涵是极其丰厚的,对于任何一个活着的人来说都重要的。我们首先需理解我们自己,我们究竟是一种怎样是存在?我们是一种寻求意义的存在,我们需要把现实变成理想的现实的存在,因此我们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这因为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人给自己构成了属于人的世界。

下面我和大家讲第二个题目——人的世界。人的世界当然不是离开自然界的世界,但是它是一个属于人自己的世界。世界就是自然,它自然而然的存在。你说什么叫世界?恰切的一个词汇就是“自然”。我们原来总讲这个辩证法,首先由客观辩证法再反映到我们的头脑当中,再有主观的辩证法。现在一讲就说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社会辩证法,然后认识辩证法,思维辩证法,有吗?自然界有什么辩证法?自然界就是自然而然的存在。你能说今天来了,北京这儿天气还不错,现在自然界正在辩证地运动着。一会儿回去的路上突然狂风暴雨,自然界还形而上学了。没有和形而上学想对的那个辩证法它怎么叫辩证法呢?世界就是自然,它自然而然的如期所示的存在着。所以那些哲学家真是哲学家,黑格尔把它叫做自在。而对于人的存在是人对自己构成的世界。当然我们去把我这个世界的时候像大家学哲学,事物现象本质,内容形式,可能必然偶然……这茶杯有啥啊?什么是茶杯的现象和本质?有吗?我记得原来德顺教授所在的哲学所有一位青年哲学家赵婷杨在图书上画了一个漫画,叫做“寻找本质”。把坐在屁股底下的树根拔出来了,挖出了不还是树根吗?还现象吗?哪有本质? 对于任何事物来说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对于人而言,对于我的感性来说存在都是现象的存在。而对于我的思维理性来说存在那是所谓本质的存在。是子啊我的理性和感性的矛盾当中把对象把握为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我们只有用现象和本质这对反所以制才能把握和说明这个世界,这叫哲学。所以列宁说:“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运动,而在于在概念的逻辑中去表达它”。学形而上学的时候,联系否认,运动否认,否认发展,这不纯粹胡说吗?不联系?不联系我手怎么拍桌子了?不运动?我手怎么拍的桌子?不发展为什么我60了你们20多?闭上眼睛说瞎话也不会有这种形而上学啊?没有这形而上学有什么辩证法呢?所以啊,都把哲学经验化、常识化了,没有哲学了。哲学史需要研究的,不是人人马上就能会的。我记得有一次,一个非常重要的电视台找我去给观众们讲哲学,但他事先对我提出一个前提,他说:“让大家都能听明白。”我说:“我不讲了。”因为听哲学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你在受高等教育。因为哲学是一种反思的学问,你一旦把它经验化它不是哲学了。有那种形而上学吗?所以列宁才说:“辩证法就是概念之间的相互抵赖,概念之间的相互转化……”总而言之,辩证法就是概念,所以列宁才说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运动,那是个经验事实。当然我问你什么叫运动?运动就是矛盾,这才有了辩证法的问题。辩证法是需要学习的。我写了一本书,由人民出版社02年出版的《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反思》,就从这里切入。我们在这里说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但是你知道什么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样的,我们说我们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但为什么那些聪明的哲学家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户撒、海德格尔、都搞唯心主义了,而平凡如我辈都搞唯物论了,怎么解释呢?为什么呢?你这个道理不讲给学生,学生怎么去坚持唯物论和反对唯心论呢?列宁说什么唯心主义?他说从那个简单的粗陋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看来,唯心主义只不过是胡说八道,而从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哲学唯心主义只不过是把人类认识的某个方面部分缓解,片面的夸大膨胀为脱离了物质的,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因此哲学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一个批判黑格尔的人不知道黑格尔遇到了巨大的理论困难就敢去批黑格尔,这要多大的胆子。我就常和我的学生说,你懂不懂哲学非常简单,你懂不懂黑格尔?懂黑格尔就懂哲学,不懂黑格尔就不懂哲学。因为黑格尔是哲学理论思维的字句,他最系统的在哲学史上为我们去思考了什么叫做哲学。黑格尔还不无嘲讽的说:“你当个洗鞋匠你都得学学鞋要怎么缝,可是人们在谈论哲学的时候可以对哲学一无所知。”不就是这样吗?所有人都可以谈论哲学。为什么?哲学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我为什么在这里发了这么多一论那呢?因为世界这个概念我们完全把它经验化了。我们一学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一性的?这是一种连古代水平都没有达到的提问方式。不是这个问题没意义,而是这种提问方式本身已经决定了你不可能再现代唯物论意义上回答这个问题。我特别喜欢运用波普的桑世界观念来和大家说明,所谓古代哲学是离开了世界二对世界一的关系,直接无断言这个世界,这就叫哲学的古代。哲学的近代是从世界二为世界一的关系去反思两者直接的关系,所以它才是一种哲学自身的自觉,我们又把西方哲学的近代叫做认识论转向。没有对于近代认识论转向的理解,不可能理解恩格斯的哲学基本问题。大家看老版的马恩选集第四卷,219页,恩格斯提出了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可是你翻过来220页,恩格斯说这个问题只是在近代哲学才被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不理解西方的近代哲学,没法谈哲学。前一段李泽厚在读书上又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从康德到马克思》。不理解康德,不理解黑格尔,没有办法理解马克思。因此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哲学史,更直接的说德国古典哲学。没有对于康德的普遍性何以可能的求解,就不会有黑格尔的思存统一学说,也就不会有马克思以他的历史的密函逻辑所构成的现代唯物主义。理解马克思那是相当艰难的,列宁说不懂得黑格尔的逻辑学,就不懂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因此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我在这里发表这样一个理论是像让在座的同学们能够理解你所学的哲学是需要下极其艰苦的功夫。列宁在《哲学笔记》里面还提出一个论断,他说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不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问题的实质。这个这个问题来年普列横诺夫也不理解,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就不用说了。普列横诺夫,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和宣传家他都不理解,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别说了。想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你连马克思思想宝库里面任何的宝藏你都么有接触,你怎么说?有人问:“孙教授,现在为什么要突出提出两地分化的问题,为什么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我说:“马克思早就说了。”我们现在思考的时候,任务本身只有的那个它已经具备的时候,它才会被提出来。还有人说:“孙老师,问什么现在提出物权法呢?”我说:“马克思说了。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这种理论在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现在我们国家就需要它。”所以我觉得作为在座的同学们,你们不要看轻了哲学,更不要看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宗派主义,不是教条主义,不是机会主义,而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是需要你终身学习的。什么是世界?自在的世界和被我们构成的世界总体。为什么西方哲学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是世界的雨水,语言是世界的存在方式?因为语言即是我们世界的积极的界限,又是我们世界的消极的界限,在我们的语言之外没有我们的世界。我们是以我们所具有的全部的知识给我们构成了我们自己的属于人的世界,所以人的实践活动使我们的世界被二重话了,一方面它永远是一个自在的自然的世界,而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人化了的自然世界属于人的世界,你只要弄懂了这一点,你才能理解人和人的世界。其实这个世界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一样。有些人一批判说,他不看月亮的时候月亮就不存在。你不看月亮,月亮照样存在,我不看月亮,月亮照样存在。月亮是不以我们每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毫无疑问。但是你看月亮和我看月亮绝对不是一回事。我看月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一种诗意的存在。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才有意义啊。不要,你看这月亮咋又缺一块了?呀,今天又圆了,所以那歌里不就唱了吗?“一路上的好景色妹子细琢磨,为啥,回到家里还是推碾子”。人的背景文化不一样,这个世界给予你的完全是两回事儿。马克思说:“对于不能分辨音律的耳朵来说,音乐是不存在的。”黑格尔说的更刻薄一些,他说:“一般人学哲学就和听音乐是一样。”这个说起了很刻薄,但是刻薄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最朴素的真理。什么是人?人是文化的存在。你只要能有欣赏音乐的耳朵,你才知道那叫音乐不叫噪音。我就觉得很奇怪,全都是网络文学,莎士比亚不读了,《罗曼罗兰》不看了,托尔斯泰不想了,都网络了,都博客了。我很难想见离开了纸质的平面的的文化,仅仅有网络文化,将会对于人类产生怎样巨大的影响。文学是一种修养,是一种体味,哲学也是如此。没有这样一个咀嚼、体会、体验的一个过程,你不可能成为一个所谓的真正的像黑格尔所说的“人应当尊重自己,应当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你就很难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了。人给自己构成自己的世界,你有什么就给自己构成怎样的世界。我们有些批判有些人信了不对的东西,说“崇尚科学,远离邪教”,崇尚了科学,就能远离了邪教吗?它为什么会有所谓邪教的东西?或者说宗教(但是两者不一样),为什么呢?它不是说科 学与否,而是一种人的信仰的本性,一种终极文化关怀的表达。什么叫宗教?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宗教是没有获得自我,或是在读丧失了自我的自我意识”。宗教把所以的智能,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到神那边去了,所以那个神才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用费尔巴哈的话来说“人把自己的本质对象化,或者是说异化给了上帝”。什么是上帝?上帝不是一种人和神,上帝是一种规范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心中的宪兵和警察。为什么现在整个近代西方哲学它表达的一个上帝的人本化的过程?我特别欣赏我们的一个哲学教授周华正先生所说的“近代哲学就一个上帝的自然化,物质化,精神话,人本化的过程”,那就是因为人是以不同的方式给自己构成自己的世界。你以宗教的方式去构成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人的一个最基本的世界史经验和常识的世界,我们只有子啊经验和常识当中才能够得到思想的互相交流,情感的互相沟通,理性的相互认同,一个人如果没有常识,就会被认为是一个不正常的人了。但是人只有超越了经验和常识,才会给自己构成丰富多彩的经验的世界。我在我那本《超越意识》里面写,宗教,世俗世界的超越;艺术,无情世界的超越;伦理,小我世界的超越;科学,经验世界的超越;哲学,有界世界的超越。人是在自己所掌握的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当中,给自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马克思讲的共产主义,很多人就问,有没有那个东西?有时我和学生开玩笑,我说:“有没有共产主义啊,你看我,我就是共产主义。”大家就很奇怪了,我们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你一下就跨越到共产主义了。我说,马克思那个共产主义啊,没有任何含义,就是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或者说,起码是弱化了劳动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这个跟年龄当然是有关系,我和德顺老师我们两个都年过花甲了,也和所占有的这回地位、生活情趣有关系。对于我们来说,给大家讲课也好,写书发表也好,主要不会是谋生。我想真正体现了马克思论所说的“自我实现”,包括今天让我来和大家交流,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我又可以和大家说一说了。纵觉得自己头脑当中还有一些可说的,总希望别人也知道一些,我觉得这是以后总自我实现。这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另一个意义就是马克思说:“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我们实现自己内在的潜能,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这就是共产主义,表明了人给自己构成世界。现代科学和现代哲学又一个最基本的说法,叫做“观察渗透理论”、“观察负载理论”,没有中性的观察,观察总是被理论污染。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看到的这个世界不仅仅取决于它的存在,更取决于你具有的知识、理论、修养。中国有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叫做自寻烦恼。为什么呢?对于同一件事情,人们的反映是不一样的。君子坦荡荡,无所谓,是非甚至于己……那不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吗?那不就是潇洒吗?怎么潇洒,你要内在有东西啊。前一段流传“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寿不如高兴”,重要的是高高兴兴每一天。你怎么这么每天高兴?有修养。现在发现了一个新的规律,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活得寿命越长。因为他受的教育越高,他越能够想清楚道理。想清楚了道理,他就活得身心愉悦一些。身心愉悦一些就少来病或者晚来病,这样就活得长一些。你肯我们国家著名哲学家雄风劲鹤,想起与李,何之鱼查。前几天95岁过生日,啥也不用,学哲学就95了。这个不是笑话,他的心胸气度不一样,看这个世界不一样。你读完了一些文学作品之后你还会感觉着世界一样吗?什么是人的世界?人的世界史人自己给自己创造的世界。所以你有哪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对于你而言就是哪种世界。我希望同学们,特别是学哲学,重要的就是心胸开朗,丰富多彩,这不才叫无用之大用吗?谁和你都不一样,你那样一种气度,外在的那样一种风度哪个单位不要你?什么叫做哲学啊?海德格尔讲“思的世界”。哲学就是思想,思想才是哲学。你有了思想不就有了创意了吗?不就有了创新了吗?站得高,看得远,看的透,别人不就不如你了吗?你想的都比别人想的清楚,最起码比别人想的合乎逻辑。重点要说什么,什么东西不应当说,这个东西你心里都没有数,你还能做好工作吗?所以按照韦德葛斯坦的那个想法“人的思维、语言和行为是一致的”。我们现在反对官场的大话假话套话,为什么呢—这就是思维方式,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规范,他就上窜下达的行为。我们很多同学都愿意考公务员,但是前一段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说那是一个最没有出息的出路,他说如果我们大学生都想着当公务员是国家最大的悲哀,因为他认为公务员是最没有创造性的岗位。当然你这么说也不能绝对,大家都不当公务员那也不行。但是我想你想做的事和你的创造力的发挥有蛮大的差别的。而你真想做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哲学会给你提供一个相当好的理论的知识的修养的背景。你能够给自己构成一个别人所看不到的世界。所以人最重要的是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当然我学生毕业的时候,我送他们一个字,一个字变成三句话,一个是“实”,实实在在的实,变成三句话就是“态度要现实,工作要踏实,精神要充实”,钱两句话其实都不用我告诉你,出去工作就会告诉你,态度不现实?不可能不现实。慢慢的就踏实了,不踏实不用你。什么是市场经济?石仓经济就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原来的计划经济就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照样干工作”,这就是现实,所以“态度要现实,工作要踏实”市场经济就教训你。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能保持精神的充实,使自己像人一样的活着,活得有尊严,这可能是大家面对的最严峻的考验,而一个没有尊严的生活是生存不是生活。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哲学会给予我们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起码会使我们去追求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觉得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越来越重要的事情,不是每个月的收入1000、2000、3000,而是你为自己创造的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是我所讲的第二个问题——人的世界。

第三个问题——人的发展。人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存在,动物是不断的复制自己,而只有人才有历史,动物药按照自己的物种一代一代繁衍,最高级的动物大猩猩也不外乎是按照它自己的本能进行生存。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的人的活动过程而已。”什么是社会存在,马克思说:“社会存在就是人的生活过程。”就跟他给历史下的定义是一样的。正因为人是一种历史的存在,人才有发展的问题。对于离开人之外的所有的事物,不存在发展的问题。所以我们把发展的概念泛化了,一学哲学就叫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世界有什么发展的?恩格斯说了:“总有一天地球也会按铁的规律毁灭的。”那还发展什么啊?地球都毁灭了自然界不存在发展的问题,自然界就是如期所示的自然而然的。没有发展,只有对人来说,才有发展的问题。学哲学这一点都反思不出了,哲学就白学了。真善美不就对人说的吗?有时我会说笑,李老师研究价值论,离开了物与人的关系,怎么会有价值呢?我们都讲,狼真凶残,小羊真可怜。为什么?因为狼吃羊。那我说狼吃羊,那你怎么吃羊?你涮羊肉片,烤羊肉串,炖羊肉,你把小羊怎么都吃了,你怎么不凶残啊?因为那真善美就对你说的,包括那环境与人交朋友,别搞人类中心主义。能超越人的中心主义吗?不从人出发,你能和环境交朋友吗?发展也一样,发展是靠人来说的,而且最根本的发展就是人自身全面的发展。而人为什么能自身发展呢?马克思说了:“历史是这样一个过程,人是历史的经常的前提,人也是历史的经常的结果,人只有做为历史的经常的结果,才有可能成为历史经常的前提。”真漂亮!马克思讲“历史的前提的辩证运动就是发展”,而这种发展,发展到了今天是人类历史上的真实的新的纪元。人类在世界大战后的50年间的发明,超过了二战之前几千年所构成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总和。我们今天啊,确实是生活在了人类的新纪元,这才叫真正的发展。而对于中国人来说,真正的切实的发展是邓小平改革开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对中国来说,近三十年的变化造成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程度的发展,是真实意义的发展,是有内涵的发展。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个人从哲学意义上深刻去理解发展的概念,包括我们现在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我觉得这是个巨大的历史转换。只有把这种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变成了我们执政的实践,才能够把人自身的全面的发展。所以人自身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发展一方面由社会给我们提供,而另一方面是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活动当中超越了动物的本能去寻求一种真实的意义,从而把我们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真实的有意义的生活。

谢谢大家!

第三篇:人生与哲学

一、哲学的定义

说句实话,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在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原意是“爱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这种态度称为“爱智”。作者同时指出“爱智”的原则,“拥有智慧不等于爱好智慧”。爱智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灵的开放。所强调的“过程”,要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永远在等待着接受惊讶。这是否暗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引、学生自学的认知理论的本源和基点呢?

既然“爱智”是一种追求过程,那么又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去追求它呢?

“最先要指出的就是人的身体。因为人体是物质的,有惰性同时也是软弱的。这种软弱会妨碍人类拥有智慧。比如,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早起,却怎么也爬不起来,这时候会觉得身体实在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身体如此沉重,就是因为它是物质,所以有惰性。又有时候我们很愿意帮助别人,这代表心灵上的美好,却可能因为需要花时间、花力气,所以懒得行动。由此可知,人的身体是软弱的。人应该减少身体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让身体的惰性无法对个人产生影响力。如此,才能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

教师的重要工作不也包含了督导学生、引领他们走向事物的真善美、远离假恶丑、使学生们的素养日臻完善、成为有健全人格、健康世界观和积极人生观的社会公民。哲学名言名句汇总

哲学的意蕴就在于它以简单明了的词句表达深刻的意义,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

------------------------思想不是你要它来它便来,而是由它自己决定它的来去。——叔本华

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苏格拉底

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泰勒斯

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费希特

凡是现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存在)的就是现实的。——黑格尔

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奥古斯丁

凡是活着的就应当活下去。——费尔巴哈

假如进化的历史重来一遍,人的出现概率是零。——古德尔 客观世界只是精神原始的,还没有意识的诗篇 ——谢林

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应用时间。——叔本华

我们喜欢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爱尔维修

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尼采

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培根

权利的相互转让就是人们所谓的契约。——霍布斯

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康德

一切确定的皆否定。——斯宾诺莎

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洛克

没有物体,只有运动。——伯格森

一开始,问题就是要把纯粹而缄默的体验带入到其意义的纯粹表达之中。——胡塞尔

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海德格尔

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海德格尔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荷尔德林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维特根斯坦

人的意识屈从于物化结构。——卢卡奇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

科学家在思想中给予我们以秩序;道德在行动中给予我们以秩序;艺术才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的把握中给予我们以秩序。——卡西尔

物体的意义是通过它被己身看到的方向而确定的。——梅罗.庞蒂

我不能给自己或是别人提供那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的快乐。这种快乐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也不能围绕它来安排自己的生活。——福柯

科学性的语言游戏希望使其说法成为真理,但却没有能力凭自己的力量,将其提出的道理合法化。——利奥塔

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只要是它能够自圆其说,它就具有某种真正的知识。——罗素

在任何事物中,美和善二者的本质特征都是相符的,因为它们正是建立在同一形式的基础上,所以善被我们颂扬为美。——托马斯.阿奎那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的首要价值一样。——罗尔斯

那隐藏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黑格尔

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伽达默尔

本文之外,别无它物。——德里达 存在就是统摄。——雅斯贝尔斯

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蒙田

谁占有法律语言谁就占有相关的资源和利益。——布迪厄 在这个世界上,平等地待人和试图使他们平等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总是存在。前者是一个自由社会的前提条件,而后者则象D?托克维尔描述的那样,意味着“一种新的奴役方式”。——哈耶克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亚里士多德

惊奇是哲学家的感觉,哲学开始于惊奇。

第四篇: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从哲学看苦乐人生

姓名:侯刚 学号:20134615 13级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摘要:当人类不断地探索宇宙的奥秘、洞察人生的意义,超越现实,向前提挑战,展望未来时,就产生了热爱和反思智慧的哲学,哲学问題和我 们的生活是思密不可分。哲学一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人生总是苦乐相伴的,从哲学看苦乐人生,才能真正体悟到生 命的真谛。用哲学的“反思”的思维方式思考苦乐人生,才能实现对苦乐人生认识上的创新、超越和发展。

自人类产生之日起,摆在人类面前的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茫茫无限 宇宙和有生有死、有爱有恨、有聚有散、有得有失 的有限人生。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常常陷于得与 失、成功与失败、快乐与痛苦等困顿之中,也正是 经历困难的磨练,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的不断交替,人类一步步走出无知走出幼稚,一步步迈向成熟。古希腊的智者雜拉底说:“没有经过检 验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许多人开始警觉,对宇宙、满了无限的追问和苦苦的求索。

一、从哲学看人生。

当人类不断地探索宇宙的 奥秘、洞察人生的意义,超越现实,向前提挑战,展 望未来时,就产生了热爱和反思智慧的哲学。哲学 问题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我们的所在、所是、所 作和所思密不可分。哲学一旦脱离人生,将^洞 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一种人生态度,这种 态度就是“爱智慧”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正如方东美先生所说广哲学不能 烘面包,但能使面包增加甜味。"当我们用哲学思 维来思考和对待人生,哲学引导我们用一放 心胸,寻求真理,印®价值的态度去看人生,看人 生的任何遭遇和苦乐,用新的视角来重估人生的 价值〇哲学不健“爱智慧的一种态度。哲学智慧是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变革的智慧。它引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敞开自我反 思和自我批判的空间,不断实现人类社会的创新、超越和发展。

面对苦长乐短的人生,如何坦然面对苦乐相 伴的生活呢?乐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欲念,是人类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动力;苦似乎是人类生活的“主食”,一旦食之,你就得为之付出代价。然而很多人还是在痛苦随时可能出没的生活中乐此不疲地坚持对乐的追求,这是为什么呢?哲学告诉我们:苦乐是人的最基本感觉和体验,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矛盾的统一体,他们 的矛盾也反映了灵与肉的矛盾,反映了人生的基本矛盾,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基本矛盾。苦与乐共同构成了姓的本质和全部,正所谓“苦乐人生”。

二、苦的存在价值。

所有的动物,包括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痛苦是生命个体自我保护和物种自保的基本条件,凡是对痛苦反应迟钝的动物最终都被自然界所淘汰。人对痛苦具有更强的反应能力,痛苦还可以增强人对外部事物的灵敏性,提高人的反应能力,防止面临危险而不自觉。假如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没有了痛感,那就意味着人的死亡,“哀莫大于心死”说的就是麻木是最大的不幸。正是因为能反思和回味痛苦,能发掘痛苦的积极意义,才更强化了对痛苦的感受,获得了对痛苦的深刻认识。人只有在发现苦中有乐,苦尽甜来,才对自己、对生活、对前途有信心。

痛苦让人摆脱死气沉沉的感觉,让人激动,让人奋发。赫胥黎说:“没有哪个聪明的人会否定 痛苦和忧愁的锻炼价值。”人在痛苦中走向反省,走向成熟。如果人能够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对待和展望人生,他就能在人生的苦难中乐对人生的苦难。痛苦有助于形成人的忧患意识。痛苦是忧患之源,人的很多不幸莫过于对于悄悄降临的危险全然无知,一旦意识到危险的降临却又措手不及,从而错失良机。当然,有忧患意识并不是让我们将有限的痛苦无限的延伸,而是让我们更多的关注到将来,才能有备无患。

探讨苦的存在价值,就是为了正视痛苦和改 变痛苦。正确的认识了苦,在你遇到困难、痛苦、不如意的时候,你才能够不苦恼、不沮丧、不泄气,因 为你已经知道,有乐必有苦是必然的,所以你会平心静气的去分析遇到的困难,从而找出苦产生的根源。人不能因为苦而悲观、消沉,他应当相信在与痛苦抗争之中,以及在征服痛苦之后,生活中就会多些阳光,少些阴影。

三、如何在苦中寻找到生命的真谛——乐。

苦乐原来只有一线之隔,快乐是一种思想吗,思想快乐,你才是一快乐的人;快乐是一种情绪,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你就站在了快乐的一方;快乐是一种个性,有的人生来悲观,有的人一生豁达,快乐自然就跟着来了;快乐是一种美德,它不仅表现自己对世界的欣赏和赞美,也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和愉快。避苦求乐是人生之必然,而多苦少乐却亦是人生之必然。活在今天,面对现实,驾驶自己,接受别人,热爱生命,让快乐成为你生命的本质,快乐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重要的是在你的心里给快乐留一块空间。生活中并不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感到快乐的心灵。一个成熟的人能把握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的情绪稳定,为自己负责,和他在一趟种享受,而不是压力。大哲学家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我们说快乐是我们自己的权利,别人要让你不快乐,先要得到你的同意。

你快乐的钥匙在哪里?在别人手里吗?快去 把它拿回来吧!

第五篇:哲学与人生

浅谈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这个学期通过哲学与人生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对“哲学”这个以前看似很遥远并且从未涉足的领域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对于各个哲学家的哲学观点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其中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使我产生了一定的感触。虽然他的哲学思想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但不得不说,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在哲学的发展史上产生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影响。

在接触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之前,我先详细的了解了他的生平事迹:柏拉图出身雅典贵族,早年师从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政权以破坏宗教和毒害青年的罪状处死后,柏拉图曾游历埃及等地。回雅典后,他创办学园,授徒讲学,并撰写哲学对话录,直到死时为止。柏拉图的对话录总共有四十多篇,内容涉及政治、伦理、文艺、教育以及当时争辩激烈的一些哲学问题。最著名的有体现他的政治纲领的《理想国》,讨论修辞学和辩证法的《斐德若》,讨论审美教育的《会饮》,和谈到理想国的社会组织的《法律》等篇。柏拉图生活在雅典贵族失势、民主派当权的时代,虽然他提倡贵族政治,反对民主制度的做法是我现在所不能接受的,但是他在哲学领域的造诣以及他的一些哲学观点的提出,却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建立在苏格拉底概念论的基地上的,他构筑了属于自己的理念的哲学大厦。苏格拉底所所阐述的哲学的思想,在柏拉图那里得到了更加深远和完善的发展,柏拉图的理念论完成了对智者哲学的批判,重新确立了思想在发挥哲学功能上的权威,正如黑格尔所说:“柏拉图的学说之伟大,就在于认为内容只能为思想所填满,因为思想是有普遍性的,普遍的东西(即共相)只能为思想所产生,或为思想所把握,它只有通过思维的活动才能得到存在。柏拉图把这种有普遍性内容规定为理念。”为了把握理念、结构理念,柏拉图制定了他的“辩证法”,柏拉图的辩证法当然“不是把观念型混乱的那种智者派的辩证法,而是在纯概念中运动的辩证法,是逻辑理念的运动。”甚至柏拉图的“灵魂不死”也是旨在确认思维的内在本性,高扬理性的权威:他认为理性是灵魂中的最高部份,逻辑力量是灵魂的最高属性。柏拉图哲学不仅系统地阐述了理性主义的本体

论而且也系统地阐述了理性主义认识论,在柏拉图哲学体系中真、善、美与理性天然合璧成为光照上千年的西方哲学的理性之源。其中柏拉图对于“善”的提出和阐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善”理念是整个世界的最高原则,“善”是万事万物追求的终极目的和创造世界的根本动力,让我不禁联想到现在我们社会所大力倡导的“和谐社会”的思想。只有从本质上认识到善的根本理念,对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另外,柏拉图还提出了“回忆说”的概念,他认为:回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由看、摸或其他感觉来引起,各种事物渐进形式表现为理性的进展。它的步骤是这样的:“从显而易见的美开始,继而为了最高的美而上升,就像在梯子的阶上一样,从一进到二,从二进到所有美的形体,从美的身体到美的制度,从美的制度到美的学问,最后从学问到那只研究美自身的科学,最终知道美的本质”。我认为柏拉图提出的这个“回忆”的概念,在现在看来并不仅仅只是对过去事物的追忆,更加应该认识到从过去的回忆中有所领悟,有所总结,有所进展,从而更好的发挥回忆的作用。记忆就像是人生的底片,谁都不希望它洗印出来时上面有污点,但是只有看到过往中出现的错误和走过的弯路,并且勇于承认改正它,才能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提高和进步。

通过对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除了了解了哲学的发展进程,以及辩证的理解各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外,我自己的最大收获是通过对一些哲学思想的认识和深入理解,使它们可以更好的指导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我们能更清晰的找到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真谛。哲学思想所带给我们的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进取的力量,就好像说到我们现在应该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在生活中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自己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会“热爱”,学会“善”的思想,以及学会“珍惜”。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人不能每天漫无目的地生活,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平庸的生活总会一事无成,所谓学海无际,生命有限,尽量利用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作为一个有知识文化之人,在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方向,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热爱身边一切美的事物,快乐也会随之而来的。其次,如果是懂得热爱的人,就应该凡事抱有“善”的思想和理念,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我们更加应该深入理解贯彻它们在新时代发挥的重要作用。再次,所谓懂

得“珍惜”,就是要好好把握自己所能拥有的事物。“时间”是我们生命中看似普通却又稍纵即逝,必须好好珍惜好好把握的事物。所谓“时间组成一个人生命的材料”,这句话很有道理。面对茫茫宇宙,数以亿计的发展光景,生命是短暂的,自己拥有的时间更是有限。春去春来,花谢花开,但时光流逝,无法抓住,更无法使之停留。因此,在最激情荡漾的青春,生机勃勃花一样的岁月里,我们更应该抓住自己的一分一秒,尽可能的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切不可虚度光阴。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哪里是天才,我只是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这就是成功之人的秘诀。大学时代只有四年,是我们学习的最佳时期,这又在这个时期好奥的把握自己为以后的学习事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在以后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平坦,更长远。此外,珍惜身边的人,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从中积累经验教训,也是学会珍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我想对于哲学思想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将它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来,是哲学思想真正可以知道我们的现实生活,让我们产生正确的生活目标,理解正确的生活真谛。正如人们所言,生活就像一个大型的舞台,每个人承担的角色就是为了让这个生活的舞台更加精彩。因此,只有尽心尽力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才能使这个舞台更加绚烂,自己的生活才会更加的幸福,更加的充实和意义非凡!

下载哲学与人生——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哲学与人生——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演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哲学与人生

    1. 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的对象,诗人屈原提出了172个“天问”的回答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 万......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 十节课的时间,对于学习哲学来说真是太少太少了,也许我们才刚刚入门,也许我们还没有入门。不过经过十节课的耳濡目染,我也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也许老师看了......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青春里的爱情 痴情的人永远都抱着这样的想法:连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他有什么理由不被我打动呢?但坚持不懈的温柔只能证明你是一个坚持不懈或者温柔的人,仅此而已。 牵我双......

    哲学与人生(范文模版)

    《哲学与人生》的读后感《哲学与人生》这本书从苏格拉底到孔子,从存在主义到道家的智慧,从神话悲剧到文化视野,从审美到宗教等方面以哲学的角度省思人生。本书不仅是学习了许多......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

    哲学与人生

    从哲学到人生 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我为何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我的出现对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 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 我和宇宙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 宇宙是否有尽头?时......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歪打正着的教材阅读体验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这本书是我高中时买的,那时没钱买正版书,就到旧书店淘盗版书,正巧,就碰着了这本封面写着《周国平人生哲思录》的书。周国平在......

    哲学与人生(论文)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作者:袁航物电学院2011级3班2011070363中国人有句口头禅,叫做“人生在世”。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抱着什么态度面对这个世界?这是人生最大,最根本的问题,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