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中学数学故事演讲比赛通知
实验中学数学故事演讲比赛活动通知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创建良好的数学人文环境,让每一位同学都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数学魅力的感染下,掀起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潮,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文化素养。我校将举行数学故事演讲比赛。
二、参加对象:七年级所有学生
三、活动时间:4月10日下午七八节课
四、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各班级内部进行比赛,每位学生都有参赛机会,各班选拔出1名学生代表班级参加第二阶段比赛;
第二阶段:各班推选出一名学生参加年级讲故事比赛。
五、活动说明:
1.参赛要求:
⑴故事内容可以是关于数学家成长的故事,也可以是数学家的趣闻轶事,或者数学发展史中的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的数学学习感悟等。
⑵故事取材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必须与数学学科有关。⑶要求普通话标准、叙述流畅、表情丰富;
⑷参赛选手必须在4分钟内脱稿独立完成(超时、不能脱稿将酌情扣分)⑸要求4月7号前上交A4纸打印的演讲材料11份,并同时上交相应电子文稿。
2.评奖方式:
评出一等奖8名,二等奖12名。
六、评分标准:
满分为100分。
1、内容积极向上,贴近数学学习,能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热情。(15分)2.紧扣主题,富有现实教育意义。(15分)
3、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表情丰富。(20分)
4、精神饱满、思路清晰、感情真挚、表演得体。(30分)
5、仪表大方、自然。(10分)
6、材料准备符合要求。(10分)
实验中学七年级数学教研组
2014年3月27日
新课程学习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二)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参见例51)。
(2)经历估计方程解的过程(参见例52)。(3)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4)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5)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6)*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7)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8)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9)*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0)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参见例53),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
第二篇: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范文模版)
安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
作者:刘婷婷
指导教师:郝庆一
摘要 本文以新课改为依据对中学数学实验教学做了简要的介绍.本文就从数学实验的背景,数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数学实验的基本类型,以及数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数学实验
教学
软件平台 引言
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未来社会中,人们对其学习价值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和工具,而更在于让学生掌握数学探索、数学应用与数学创新的能力.数学教学是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协作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提高.而数学实验(自主设计,自主探索和发现,自主归纳和总结)则是实现让学生掌握数学探索、数学应用与数学创新能力的最好平台.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利用非“知识”作为知识的生长点.从原有的知识中自然“生长”出新知识.进入主动探索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建构过程,使新知识找到牢固的附着点,也使认知结构在探索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可实现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2 数学实验的背景
2.1教育时代背景
当人类进入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竞争.李岚清副总理指出,教育要改变那种只重书本,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教育教学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能力的培养.2.2数学教育背景
数学,不仅是一门演绎、推理的学科,也是一门实验、归纳的学科.在数学教育中,长期以来一直对逻辑、演绎等较为重视,但对于在科学突破上至关重要的实验、猜想、归纳、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以致于学生越来越不明白数学从何而来,越来越觉得枯燥,越来越不喜欢数学.为此,国家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必须使学生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数学学习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从事主观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2.3“数学实验”教学背景
1989年,美国Mount Holyoke College开始开设“数学实验” 选修课.“修过本课程的学生比起其他学生,在实验分析和抽象代数等数学专业课程上表现得更好.”199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设“数学实验”的选修课,学生对本课程很感兴趣,而且“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和创造性”.“数学实验”作为一种新的数学研究方法,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在发达国家,“数学实验”已开始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的一种形式,美国的中学里开始有了专门的数学实验室,英国的中学教材中有了数学实验材料.而我国现行的中学数学新教材中虽然有了一些可以进行实验的内容,但可以作为实验课来上的却很少.据调查,我国的中学数学教师对“数学实验”教学意义缺乏认识,更缺乏具体操作的经验、工具和材料,不知如何开展教学活动.2001年8月在无锡马山召开的“全国数学科学方法论与数学创新教育学术
安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交流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林夏水先生在《计算机实验》报告中建议:“可以在中学开设数学实验课.” 现状与趋势
3.1现状分析
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通达以及《几何画板》、《 数学实验室》、《Mathmatica》、《Maple》、《MATLAB》、《MathCAD》等一批软件的问世,使我们不仅能进行传统的手工“数学实验”,也能进行广泛的计算机辅助实验.但目前中学“教学实验”教学是一个崭新的领域,虽说数学杂志上刊登过一些关于中学数学实验的论文,但只是局限于抽象化为形象的演示实验,未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由直观现象去归纳、探索数学知识或通过数学可视化去验证数学结论,经历重新建构数学过程,达到学好教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目的.可以说,在国内,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基本上是空白.3.2趋势分析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是时代的呼唤,中学“数学实验”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需要,更是现代教学方式发展的需要.中学“数学实验”教学必将成为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将是改变教学方式的有益尝试.中学“数学实验”教学运用到数学课堂中,必将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创造、充实、丰富和发展创新教育的理论,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4 数学实验的界定
在数学领域里,对数学实验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本文的数学实验不是单纯指“思想实验”,而是指类似于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的科学实验.由于性质不同,数学实验又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实验,根据科学实验的定义及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实验的概念可以界定为:为获得某种数学理论,检测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问题,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进行的探索,研究活动.过去在数学教学中所运用的测量、手工制作、实物或教具演示等形式属于数学实验的初级形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数学概念、定理.而现代数学实验则以计算机软件为应用平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实验环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试验来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5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数学实验在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以声、光、热、力、电这些物理学科为基础的如机械、电机、土木等工程技术领域中,数学实验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提出了许多需要用数学方法解决的新问题.在一些如通讯、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数学实验几乎又是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诸如经济、人口生态等非物理领域的渗透,数学实验在一些交叉学科中成为首要的、关键的步骤和这些学科发展与应用的基础.非但是在科学领域,数学实验对社会进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社会以人为本,而人重视的就是教育,单单从数学实验对教育改革和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成效来看,也是无可替代的.1.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完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在迅速成长,思想急剧地发展成熟,科学基础知识极大地丰富.从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程度来看,与小学生的思维不同.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在初中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的成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占有相对的优势.当然,占优势并不是说少年时期的初中生只有抽象思维,而是说思维中的抽象成分要比具体成分和辩证思维成分的比重要大得多.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由于初中生随着思维中抽象成分的增大和具体成分的减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存在着关键期和成熟期.所以.初中生抽象思维开始虽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还属于经验型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很好的完善,所以抽
安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象逻辑思维需要有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完善将有很大的帮助.2.有助于学生增强创新能力.数学实验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进入自己“做数学”、体验数学的境界,亲身体验数学创造与发现的过程.在传统数学课程内容设计中,数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往往被掩盖.以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问.当初的数学家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他们是怎样发现证明方法的?数学实验应通过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对问题的观察、发现、解决、引申、变化等过程的模拟和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实践中体验到那条被掩盖了的思维轨迹.3.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家指出: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可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智慧的有效途径.数学实验课堂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要场所之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结实的基本功.4.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许多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的个体变量中,动机是数学学习的动力,而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进各感观处于最佳状态,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数学实验课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兴趣的很好的平台.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人的认识能力的形成,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所特有的实践活动.马克思认为,实践活动不但促进了人脑的发展,而且通过这种活动在人脑中的反应,产生了人所特有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形成专属于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之所以能构成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从最简单的道理讲,是因为人不能脱离行动、脱离实践而从外界直接获得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决定认识,但并不是否定认识对于实践的巨大作用.但是,就知识的总体来说,归根到底,仍然是发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基本观点,充分体现了“拟经验化”的基本教育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哲学观点用于数学教学即为:让学生从数学实验过程中体会其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产生出正确的数学认识,然后用正确的数学认识进一步指导数学实验,继而产生新的数学认识.我们认为,数学实验教学对知识领会掌握尤为重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活动,让数学实验登堂入室,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它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它既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能力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立足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发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实验活动必将促进教学过程要素关系发生重大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2.学生地位的转变,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参与、探索、发现和建构知识;
3.教学过程的转变,由讲授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索、讨论协作、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数学实验活动的开展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讲,都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一种发展和补充,使中学数学教学更加开放和更具有活力,增强数学教学的时代感.它也必将对数学教育改革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看到,由于和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不同,将枯燥的数学的理论通过实验传授给学生,必将大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安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以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大而积极的作用.美国某大学有一句名言:“让我听见的,我会忘记;让我看见的,我就领会了;让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 数学实验的分类
数学实验按照数学实验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6.1猜想型数学实验
就是通过实验猜想出某一数学知识,从而领会数学家思考问题的某种方法和路径.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们可以这样安排,当学生可以正确量出三角形的一个角度时让学生们做这样的一个操作:
(1)任意在草稿纸上绘画出一个封闭的三角形ABC.(2)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出各个角的度数,记录在本子上.(3)发动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并进行大胆的猜想:任意一个三角形的角的度数之和为一个定值,且都为180°(此举的目的一方面让同学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动手,动脑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6.2引入型数学实验
就是通过一个具体的试验让学生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动机.例如在引入椭圆形状的一些性质之前,通过简单的试验让学生感性了解椭圆是什么样的.(1)课前准备两个图钉,一个长度为 2a的线,木板一个(2)首先固定两个图钉,先是图钉之间的距离小于 2a,并让学生记录下这次实验的要点(3)细线的两端分别系上两个图钉,粉笔撑开细线使其笔直并沿着线作一圈图形,所画出来的就为椭圆
(4)重复2、3,但是两个图钉的距离大于 2a,我们发现无法做出椭圆,由此实验可以得出椭圆的概念,直观而又形象,同时易于学生理解,并对日后椭圆的性质有着深刻的理解打下基础.6.3验证型数学实验
有些数学实验目前在中学生当中只能用验证实验来加深理解,遵循着学科的逻辑程序,一般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因而学生对知识缺少体验,而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体验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动机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验证型数学实验就提供给学生体验知道的机会,它是通过对知识结论的验证知道其或正或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时,可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的动态效果,在计算机多媒体平台上验证最值点的位置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6.4探究型数学实验
学生认识事物包括三个阶段,即元认识的知识;元认知的体验;元认知的监控.三者互为依存,互相制约,有机地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这三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学生在“学会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几个重要方面.例如问题1:过定点的直线有多少条?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几个独立的条件?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1)两个点 P1,P2;
(2)一个点和直线的斜率(也有可能有回答倾斜角);(3)斜率和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说明斜率的存在);(4)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k就能决定一条直线l 问题2:给出两个独立的条件,例如:一个点 P1和斜率
(1)你能在直线l上再找一点,并写出它的坐标吗?你是如何找到的?
安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P(x,y)的坐标x,y满足什么特征呢?(2)这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
直线上的任意一点P(x,y)(除了 P1点外)和 P1的连线的斜率是一个不变量即为k,P(x,y)的任意性.(b)不直接提出直线方程的k(xx1)(yy1)在讨论的过程中(a)强调
概念,而用一种通俗的,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先求出方程,可能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参与.问题3:(1)P(x1,y1)的坐标满足方程吗?(2)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与此方程有什么关系? 教师指出,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此直线上.让学生感受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意义.如此,我们得到了关于x,y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这个方程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今后称其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7 数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基础及其原则
早在16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夸美纽斯开始非常重视教学理论探讨和探究,在《大教学论》中由10章详细论述教育学的一般原则以及科学艺术等学科的具体教学法: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教学的问题是文艺复兴以来许多人曾经提到过的,夸美纽斯的功绩在于,他一方面从理论上对其必要性做了较为充分的论证;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一系列进行直观教学的方法.夸美纽斯提出了直观教学方法的依据是:
(1)直观是一切知识的起点.“知识的开端永远是从感官来的”.(2)直观提供知识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可靠证明.“科学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其所赖于感官的证明较之其他一切事项要多.”
(3)直观可以增强知识的巩固性.“感官即是记忆最可信的仆役,所以,假如这种感官的自觉方法能被普遍采用,它就可以使得知识一经获得之后,永远可以保住.”他指着经院主义只教学生用别人的眼睛去看,用别人的脑筋去想,而没有教会学生自己去观察外面的世界.夸美纽斯的问题是文艺复兴以来许多人曾经提到的教学理论.2.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强调学生自觉自愿的进行学习,反对强制;强调学生理解知识,反对迫使他们死记硬背.这是夸美纽斯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方面的两个基本思想.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呢?夸美纽斯认为,应力求使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在没有给学生彻底解释并提供证明之前就强迫他们熟记是十分错误的,他强调直观教学,其原因也在此.7.1数学实验开展的教育心理学基础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将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分为感觉运动(O~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2岁)和形式运算(12~15岁)等阶段,指出儿童认知是由最初的感觉、形象向理性、抽象逐渐发展的.数学的认知,是一种活动和反省的过程.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行动上和思想上转变对象,并掌握这种转变的机制,从中得出数学结论,获得知识.因此,数学教学就不应当仅仅教数学结论,而要展开数学实验话动,以形成心理运算的基础.当然,一方面不能没有活动,另一方面也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数学实验活动的必要性在于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动态的思维过程上,通过反省抽象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结论,这就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在黑板上不易说清楚的图形变化,或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实验,让那些静止的图形动起来,让学生亲临知识的动态变化过程,弄清知识的形成过程.美国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培”理论把学习分为由下而上的宝塔形的三大类十个层次.从下往上三大类分别是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等.戴尔认为教育应该从具体的经验入手,逐步抽象,但又不止于具体的经验,否则存在未能达到普遍意义理解的危险.位
安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比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因此,数学教学就应从具体的数学经验入手,逐步发展到抽象.有效的数学学习之路必须充满具体的数学经验.而获得数学经验的最好办法就是做数学实验.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使用计算机等各种视听工具,通过数学实验活动,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为具体和较易理解的数学经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具体,从而形成更好的抽象.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来获得.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从教学角度来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3.弗赖登塔尔教育理论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校的教学必须使学生由被动的“听”发展为主动的获得,使学生主动的学,而不是被动的学.教学的关键是要学生如何掌握好题材.教学不应一味追求现代数学中形式变换的花样,而丢掉数学的实际应用,应该教会学生充满联系的数学.他还提出,即使不用数学的人,也应当学习数学,因为他们需要数学作为人类生存的一个方面.在其著作《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中提出了四条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这就是:
“苏格拉底方法”原则:就是说教学过程中的再创造或再发现所教的东西,学生感觉一切都是当着学生面发生的,而不是以教条形式灌输的.“再创造”原则:“再创造”应贯穿于数学教学整个体系中,要把数学教育作为一个活动过程来分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层次中,始终处于积极、创造的状态.“数学化”原则:就是说,数学的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每个人有不同的数学现实世界,不一定限于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严谨性”原则,他认为严谨性是相对的,必须跟就具体的时代、具体的问题来做出判断,严谨性有不同的层次,学生必须通过不同层次的学习来理解并获得自己的严谨性.按照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些数学内容,我们可以采用数学实验教学,通过学生亲手操作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反复观察、归纳、发现、尝试、再试验充分体现了“再创造”、“再发现”的基本教育思想.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在“做中学”,真正、让学生领略知识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就好像一切都是在学生眼前发生的,从而让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与记忆.4.波利亚的教育理论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曾精辟地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凡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它是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一问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他一直不满意教师的那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和教科书上那种“像是帽子里突然跑出一只兔子”式的解答.他认为这种解法看来可用,它显得是正确的,或者这实验好像还行,它看起来是一个事实,但他同时又提出,怎样能够想出这样的解法呢?别人是怎样发现这样的事实的呢?而我自己又怎样才能想出或发现它们呢?所以,他坚持数学的学习过程应当让猜想、合情合理占有适当的位置.他认为,当我们对一般情形捉摸不定时,总是可以通过对它的简单的特殊的情形的验证,逐步达到对一般情形的猜测与认识,这就是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的归纳推理.按照波
安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利亚的数学教育理论,要让学生真正学好数学知识,就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进行大胆的猜测、尝试和验证,利用数学实验教学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点.7.2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要点
数学实验属于科学实验的范畴.但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实验.它是数学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改革的一项尝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四大环节:明确目标,设置情景、自主探究,主动体验、释疑点拨,合作探究、寓开放性,应用性于教学中.1.明确目标 设置情景
明确目标指的是对课程内容、各教学单元及每节课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从而直接指引对该课程或教学单元或当堂课的学习.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盲目的.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应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感到神秘、好奇、疑惑,从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知要求.我们应该创设一些使学生对自然界与社会巾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感到真实、新奇、有兴趣的操作活动情境,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只有具有这种问题性的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学习需要具有强烈的激发作用.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创设充满趣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投身现实生活体验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在解决问题中,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要做到这些,教师就需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和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利于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发展.2.自主探究 主动体验 自主探究,主动体验是指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后.让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在实践和体验中进行探究.在教学方法上,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后.教师要引导学牛自己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力争独立解决问题.通过亲身体验探索的过程,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积极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各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体验成功,从而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善于乐观向上的个性.成功的体验不仅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行为提供了强烈的动机,而且能促进学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在独豇探究的过程巾.能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不仅锻炼实际动脑动手的能力.而且增添学习的兴趣.3.释疑点拨 合作探究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遇到学生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点拨.而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最好的做法是综合大家的疑问,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可有三种方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就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探讨.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小组中学生情况要均衡,合作探究足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的特点,使探究更加深入,使获得的知识更趋于准确.三是全班集体探究.即抓准普遍性的、关键性的或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通过小同观点相互交流.以进一步补充、修正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现代教育思想下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安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4.寓开放性、应用性于教学中
有的教师或许认为概念课教学有点类似于语文科教学,照本宣科.事实上概念教学主要是要完成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这两个环节.不能简单地处理为“看懂-背诵-理解-运用”的模式.新知识的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或较难理解的.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先列举大量具体的例子,从学生实际经验的肯定例证中,归纳出这一类事物的特征,并与已有的概念加以区别和联系.形成对这一特性的一种陈述性的定义,这就是形成一种概念的过程.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最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是对实例的归纳及辨析.通过对实例的归纳和辨析对新问题的特性形成陈述性的理解,继而与原有的知识结构相互联系,完成概念形成的两个步骤.事实表明.学生喜爱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毕竟现在青少年的生活背景与以往的相比,不可相提并论.他们不仅追求概念的形成.而且喜欢找到生活的原形.这样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深刻地、灵活地运用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此现状,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地寓开放性、应用性于概念课教学中.7.3在数学实验教学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数学实验选材要科学,其核心在于教会学生理解.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实验培训的关系 3.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的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基本要求如下.(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来直观选择教具,教具一般分为两类(一):实物直观;(二):模象直观,比如图片,图表.要根据教学需要来直观,过多的直观浪费时间,分散注意力,影响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2)直观性要与讲解相结合
教学中的直观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获得较全面的感性知识,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理性知识.(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知识,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也可以起直观作用.4.启发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要求如下: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平等.(5)循序渐进原则
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的思维能力.基本要求如下:
安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1)系统的进行教学.(2)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6.可接受原则
是指在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以下几点基本要求.(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8 我国数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在发达国家,数学实验已经成为常见的教学形式,有的国家在中学里有专门的数学实验室,还有的国家在中学的教材里有许多的数学实验教材.而我国中学中,中学教师对数学实验认识不足.缺乏经验,加之中学教学时间紧迫,考试的压力也使教师几乎不考虑开展实验教学.从目前来看,广泛开展数学实验教学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1.如何处理数学实验用时较多与中学数学课时偏少之间的矛盾
中学数学课程内容多、学时相对较少,为完成教学计划以及应付备受社会关注的中考、高考,时间就显得异常宝贵.数学实验不仅在于对知识本身的探求,还在于知识的应用,因此历时较长.一方面数学实验需要教师事先开发出适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半成品课件,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方法和操作上的指导,这就与现在的中学数学教学产生了十分明显的矛盾,这个矛盾应如何解决呢? 2.哪些内容适宜开展数学实验教学
中学的数学知识是历史上经历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探索结果的汇编,显然不可能逐一让学生去体验、探索、发现.那么,应当依据什么标准筛选开展实验教学的内容呢?有调查显示代数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是进行数学实验最多的内容,它们占中学数学实验的67.57%,同时70%左右进行数学实验的教师将数学实验用来“激发兴趣”和“客体感知”,而对“概念形成”、“结论推理”和“复习巩固”进行实验的则微乎其微.但事实上,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很大的障碍在恰恰在于上述三个方面.因此,我们应当依据什么标准选择进行数学实验的内容仍是我们面临的难题.3.选择软件平台依据什么标准
现今适宜用作中学数学实验教学软件平台的专门软件很多,主要的有以下几种:①国内中学教师较早接触和使用的是《几何画板》,它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学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操作也较为简单,本文的《轨迹》案例就是由这个软件进行实验的;②由中国科学院张景中院士主持开发的《Z+Z智能教育平台》融合了《几何画板》的优势,所不同的是它“是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量身定做的”(张景中语),其中“超级”的含义是软件所提供的各种功能可以像在超级市场购物一样进行随意的组合,加之其所具有的自动化推理功能使得它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如上述《勾股定理》案例就是利用这个软件进行试验的;③由美国Wolfram研究所开发的《Mathematica》虽然初衷是为大学和科研机构服务,但它良好的表现使得它的在中学数学实验中的应用前景也比较乐观.笔者对比三个软件后认为:在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Z+Z智能教育平台》和《几何画板》以其应用方便、表现形式多样而具有明显优势;而《Mathematica》在处理函数等代数问题方面则技高一筹,如:利用下面的命令组就可以方便地生成如图所示的正弦函数的图像,而这比用《Z+Z智能教育平台》或《几何画板》生成同样图像的操作简单得多.此外,还有诸如不依赖于计算机设备单独使用、内置了计算机代数系统和《几何画板》全部内容的TI图形计算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开发)等,这些软件或设备各有特色和长处,我们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应当依据什么标准进行软件平台的选择呢?
安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4.怎样解决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低下与需要对实验软件平台进行熟练操作之间的矛盾 目前由于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实际的操作水平低下,而进行数学实验却需要对实验软件平台进行较熟练的操作,甚至具有一定的编程基础,这就形成了较为尖锐的矛盾,而且这个矛盾直接影响了数学实验教学的展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当务之急!5.如何应对数学实验对学生产生的负迁移影响
虽然学生对数学实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前后对其它数学知识却出现兴趣降低、因急于进行实验而忽视其它知识的学习等不良表现.如从对《勾股定理》的数学实验前的操作培训一开始,学生就开始忽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学习;实验结束后,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沉浸在自己探索发现勾股定理的兴奋中,对后继的《平方根》等内容感到乏味、厌烦.这种负迁移效应因数学实验中计算机参与而更加明显,我们应当如何去应对呢? 当然在具体进行数学实验教学时,还出现了其他一些问题,上面列举的仅是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也是我们最企盼得到指导和帮助的.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随着更新,虽然素质教育实施了这么多年,但目前讲台上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旧的教学观念,学校和教师对数学实验教学在认识上有很大的不足,为了把我国的教育提升到另一个平台,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必然是一种趋势,也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体现.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高教师队伍对数学实验的正确认识,数学实验教学对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提高观察与归纳能力、培养数学素养和数学人文价值、培养创新意识和情感的生成等都有积极的意义,希望在我们每位老师在教学中对数学实验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参考文献
[1]王舒琳,对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思考,.四川华西中学 [2]杨 忠,中学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析[J],活力,
第三篇:在故事中学数学
活动反思:有趣的数学故事
杜
金
《金老爷买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绘本故事,作者通过诙谐的故事情节,带着苏格兰古朴风格的画面,讲述了一个富有但缺少智慧的金老爷一次次犯错的有趣过程。通过比较不同钟面上所显示的不同时间,以及金老爷一次又一次上楼、下楼来到不同房间的复杂变化,该故事不仅具有帮助幼儿识别钟面时间的显性价值,还蕴含着“时间在不断流逝”这一幼儿很少察觉到的关于时间的重要特性。
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识别钟面时间的经验,但他们的经验大多停留在对于整点、半点等静态时间的认知上,通过将这一故事设计为大班数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体会时间的流逝性,这对于提升幼儿对时间的认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利用文学作品开展数学活动,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次难度较大的挑战。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凸显文学作品的价值,还要充分挖掘故事中所蕴含的数学活动方面的价值。就《金老爷买钟》而言,我们在开展相关的数学活动时,不仅要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还要利用文学作品积极推动幼儿对于时间概念的重新建构。
最初,我们将“故事”和“数学”作为两条并进的线索,采取一边讲故事,一边识别时钟的方法,但这样既破坏了故事原来的趣味性,也没有达到使幼儿认识到“时间在不断流逝”的效果。经过修改以后,我们采取以故事为主线,通过金老爷一次次买钟的线索,将有关时间流逝的讨论贯穿其中,让幼儿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关注故事中金老爷在上楼、下楼时,时间也在不断流逝的内涵。
活动结束以后,我们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我们认为,这样的活动设计作为师生共读类型的活动是合适的,但如果要凸显故事的数学活动功能,还是有所欠缺,理由有二:其一,故事中对于时间流逝的解释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气呵成,如果中途停顿下来插入讨论,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幼儿对这一内涵的体验:其二,在活动中,幼儿自始至终都是跟随着教师的思路,缺乏通过直接操作获得的直接体验。为此,我们重新对活动方案进行了修改,确定了活动的三个主体部分。
第四篇:故事演讲比赛
“小小报喜鸟”儿歌故事比赛
刘彩琴
为了丰富幼儿生活,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给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2012年12月7日上午,我园在舞蹈室举行了年级组“幼儿讲故事比赛”。通过老师们的热心辅导,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语言、可爱的表情、动作给大家讲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吸引了在座的评委老师。
经过激烈角逐,小班组四选一,中班组六选二,大班组四一分别评出了四位小朋友获得一等奖。活动在颁奖和祝福声中结束了,通过此次讲故事比赛,让孩子在温暖、欢快的故事中得到引导和启迪,感受到了故事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精神的滋润。促进了幼儿的语言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质。
同创幼儿园 2012年12月16日
第五篇:故事演讲比赛
孝顺镇中心小学
“乘着梦想的翅膀”讲故事、演讲比赛方案
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帮助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我校将开展以“乘着梦想的翅膀”为主题的1—3年级讲故事比赛,4—6年级演讲比赛。
一、活动主题: “乘着梦想的翅膀”
二、活动时间:
初赛:2013年11月11日——11月22日 决赛:11月底或12月初
三、活动地点: 智信楼三楼多功能厅
四、参加对象和方式:
第一阶段为初赛:班主任老师组织各班学生在班级内部进行比赛,每位同学都有参赛机会,各班选拔出1名优秀者参加学校比赛;
第二阶段为决赛:以班级为参赛单位参加学校比赛。
五、比赛要求:
1、故事内容健康、高雅,格调清新、明朗,充分体现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故事取材要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主要以中外名著、童话故事或自己亲身经历的童年趣事为内容,可以尝试有创意的表演形式。
2、演讲稿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具体、条理清晰,逻辑较严
密,结构较精巧,富有启发性,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演讲稿必须由自己组织撰写,禁止从网络上全盘抄袭。
3、参赛选手服装与外表要朴素、大方、端庄;
5、决赛时按年级的顺序轮流进行,抽签决定同年级各班出场顺序。
六、组织分工:
评委:郑跃飞、姜诧、傅燕珍、庄晓倩、夏秋虹、张莹悦等 主持人:大队委(张莹悦负责)音响、ppt:徐国 摄影:范振威 信息报送:夏秋虹 带队:各年级组长 奖状打印:金龙 附录:
1.讲故事比赛报名表。2.演讲比赛报名表。3.讲故事比赛评分表。4.演讲比赛评分表。5.讲故事比赛顺序表。6.演讲比赛顺序表
“乘着梦想的翅膀”讲故事比赛报名表
年级: 参加人数:
“乘着梦想的翅膀”演讲比赛报名表
年级: 参加人数:
“乘着梦想的翅膀”讲故事比赛评分表
班级: 学生姓名
孝顺镇中心小学
“乘着梦想的翅膀”讲故事比赛评分表
班级:
学生姓名 篇二:讲故事演讲比赛方案
“最美阳光少年”讲故事、演讲比赛活动方案
——“践行‘两个最美’,争做最美少年”系列活动
一、活动目的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最美上饶市,做最美上饶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活动主题:“我心目中的阳光少年”
三、活动时间:6月9日早上8时(星期日)
四、活动要求
1、一至三年级,每班选出一名学生参加讲故事比赛,时间限制在3-5分钟。
2、四、五年级,每班选出一名学生参加演讲比赛,时间限制在3-5分钟。
五、评比方法
评选办法:语文老师采取不记名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作比。每个年级取一名。李乔珍、邹桂文老师算分,填写《讲故事演讲比赛得分统计表》。
评选标准:
1、吐字清晰,有感情,普通话标准。(3分)
2、服装整洁、得体。(2分)
3、内容生动有趣,健康、积极向上。(3分)
4、动作、表情自然大方,不做作。(2分)
教导处、语文组 2013、5、29 有关讲故事、演讲的知识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而讲故事显得没有演讲那么正式,比较随意。讲故事让人感觉到故事中的起伏曲折,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说,讲故事更像是一种说者和听众都在进行的一场游戏。讲故事注重点在于故事的情节,人物性格,气氛的渲染。注重讲说员的口才表达能力,和表情辅助。
演讲没有一定的情节,但是有一定的逻辑,这个要记住,不然会让人觉得你所说的东西很混乱,没有条理,就像故事没有了情节。
在台上讲故事时,有一定的表情,动作辅助,演讲也一样。当你用心去沉浸在自己的演讲当中,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牵动台下观众的心情,和讲故事一样,叫做感染力,能够让对方听你演讲就好像讲故事一样,你就真正成功了大半。两者也有很大的区别,其中有一个,一般故事是靠自己领悟道理的。而演讲则要你把道理通过一定的故事、实例、佐证等等去说服你的听众,使得他们认同你的观点。
讲故事要动情,演讲要激情。篇三:红色故事演讲比赛主持稿
红色故事演讲比赛主持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相约在这里,缅怀红色历史,追忆峥嵘岁月。今天,我们相约在这里,回望激情燃烧的岁月,用赤诚的心曲缅怀革命先驱不朽的足迹。今天,我们相约在这里,聆听红色经典的温馨,用仰慕的情怀感受历史蕴含的感动。下面我宣布石牛初中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现在开始。
可以使皮肉烧焦,可以使筋骨折断,铁的棍子,木的杠子,撬不开紧咬着的嘴唇!那是千百个战士的安全线呵,用刺刀来剖腹吧,挖得出来的,也只有又红又热的心肝。诗中这位不屈的巾帼英雄就是---江姐。下面请欣赏由1号选手王红萍带来的故事“江姐”。请2号选手准备。
如果点燃的地火能够照亮祖国,你该是那微笑中最灿烂的一朵,如果流动的油河能够映出天上的星座,你该是那浩瀚中最明亮的一颗。这是闪耀在新中国天空上的一抹红色霞光,下面请欣赏由2号选手张雅婷带来的故事“铁人王进喜”。请3号选手准备。一个弱小的身躯,但是里面却藏着不屈的灵魂。一段悲壮的故事,造就一段不朽的传奇。一个小烈士,名扬千古。下面请欣赏3号选手梁琼带来的“少年英雄谢荣策”。请4号选手准备。
刘家有女,胡兰是名。云周西村,投身革命。少年即入党,巾帼建奇功。叛徒嘴脸恶,阎匪铡刀凶。烈士信念坚,不为名利动。视死竟如归,坚贞兼英勇。遗范存后世,风采映苍穹。主席毛泽东,感而撰其铭。落笔仅八字,千载记忠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下面请欣赏由4号选手胥直宽带来的参事“刘胡兰”。请5号选手准备。
漫漫长征路,铮铮铁汉情。在长征这段波澜壮阔的史诗中,有一朵关于金鱼钩的小浪花不停地的翻腾者着,下面请欣赏由5号选手钟伟豪带来的故事“金鱼钩”。请6号选手准备。
这是一个普通老班长的故事,这是一个敬爱老班长的故事,这是一个普通但是却真实的故事,下面请欣赏由6号选手带来的故事“敬爱的老班长”。
黄竹岭上出凤凰,子珍姑娘名声扬。辅佐主席闹革命,星星之火燃井冈。武装割据建政权,中国从此有希望。南征北战饮弹雨,舍己救人负重伤。跋涉苏联求学路,千辛万苦一肩扛。革命成功普天庆,功名隐退不声张。人间世道沧桑在,汝有不公谁来帮?巾帼英雄不须眉,留取丹心千古唱。下面请欣赏由7号选手杨又佳带来的故事“巾帼英雄贺子珍”。请8号选手准备。
漫漫征路,巍巍雪山,猎猎风暴,辘辘饥寒。军需处长,管物管钱,衣物紧缺,粮秣艰难。口粮送人,不舍己餐,寒衣送人,不留己穿。野菜果腹,单衣御寒,冷饥罹难,无私泰然。如此军队,如此党员,赢得日月,换了新天!下面请欣赏 8号选手杜海带来的“丰碑”。篇四:故事演讲比赛评分标准
故事演讲比赛评分标准(满分10分)
序号: 演讲人: 总分: 篇五:儿童故事演讲比赛
儿童故事演讲比赛
目的:为了从小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激发其丰富的表现欲,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青浦图书馆和圆梦读书俱乐部将联合举办“儿童故事演讲比赛”。旨在以活动促阅读,以阅读促活动,增强幼儿讲故事的兴趣,提高家长对儿童阅读的关注。
主办单位:上海青浦图书馆、圆梦?读书俱乐部 承办单位:上海青浦图书馆
活动对象:圆梦?读书俱乐部会员及图书馆小读者(报名前50名或者先进行预赛选拔)活动时间:2013年1月27日上午9:00——11:30 活动地点:上海青浦图书馆
参赛要求:
1、参赛选手的自选故事必须符合3-8岁的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
2、选手以个人、亲子或小组(3人以内)为单位参赛
3、每位选手讲故事时间限制为5分钟以内
比赛日程: 1、2012年1月23日之前预报名(将小朋友名字发给袁梦妈妈)、人数初步统计。2、2013年1月13日(周日)报名截止并将故事名称上报给袁梦妈妈处。3、1月27日(周日)9:00——11:00 比赛 4、1月27日(周日)11:00——11:30宣布名次,颁奖
奖项设置:共分幼儿园小、中、大和小学一、二年级5个组别,每个组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
评分细则:
满分为10分,保留小数点后1位。总评分为十分制取总和的平均值,由统分人员计算。
1、语言能力:3分(分值分配: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1分;语速适度,声音响亮1分;脱稿演讲,自然流畅1分。)
2、艺术表现力:2分(分值分配: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1分;表演生动,配有适当的手势,整体效果好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