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全解析
2012伦敦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开幕式解析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充满各种文化典故
如果你看完伦敦奥运的开幕式有点困惑的话,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甚至《泰晤士报》的奥运女记者阿什琳·奥康纳都有同样的感觉,27日上午11时,也就是开幕式前整整10小时,她在总导演丹尼·博伊尔在主新闻中心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曾和博伊尔发生了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
阿什琳:“我已经提前看过了开幕式(彩排),所以我要祝贺你。”博伊尔:“你喜欢吗?”阿什琳:“是的。不过我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东西翻译给老外看„„”博伊尔:“你觉得怎样?”阿什琳:“有些部分也许会有人感到困惑,哪怕是我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博伊尔:“你都感到困惑?哦!天呐„„”
确实,博伊尔是个文人导演,他的伦敦开幕式有文化含量,历史典故丰富,又由于他是一个影像,所以擅长在很短的时间内展现丰富的元素。对于了解英国历史的本地人和西方人来说,在瞬息而过的图像中找到文化共鸣,都已需要动脑子,更何况是文化差异更大的中国人了。本文特梳理开幕式涉及的主要历史文化典故,作出粗浅的名词解释,方便大家回味。
1.柳林风声The Wind in the illows
在倒计时的开场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泰晤士河,也看到了鼹鼠(Mole)和老鼠(Ratty),这其实是英国儿童耳熟能详的读物《柳林风声》中的主人公。该书首版于1908年,作者是肯尼思·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是英格兰银行的秘书,退休后回到乡间,在泰晤士河边开始把自己给儿子讲的故事写成书,《柳林风声》就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部。
故事的主人公鼹鼠曾经是一个“宅鼠”,每天都辛苦地打扫自己的小屋。直到有一年春暖花开,他突然厌倦了大扫除,到了阳光照耀的地面。他看到了从未看到过的河水,“这个美妙明澈闪亮的东西,舞蹈着穿越树林之间的阴影,它从不停息,总是匆匆奔流,一路欢声笑语。”在河边,鼹鼠遇到了对岸老鼠,比他见多识广的老鼠撑着一条蓝白相间的小船来迎接他,从此开始了一段奇遇。博伊尔在这里用这一段典故,主要是看中了作者格雷厄姆和泰晤士河的渊源,也铺陈着此后的“奇遇”。
2.伊顿船歌Eton Boating Song
倒计时开场影片的第二小段音乐伴奏,是著名的《伊顿船歌》。伊顿公学是英国最蓝血的贵族学校,这一晚坐在看台上的首相卡梅伦就是伊顿毕业的。英国的贵族学校都喜欢搞划船社,比如这段影片中稍后展示的牛津剑桥划船大赛。这首歌并非坊间流传的伊顿校歌,但旋律确实优美难忘。歌的第一段是这样的:“宜人的划船天气,干草收割的微风,羽毛上的叶片,大树下的浓荫,一起摇桨啊一起摇桨,身体埋入膝间,一起摇桨啊一起摇桨„„”
3.河畔群雄Great Olympians of the Past
一路,我们看到了很多奥运选手:胡安·卡罗尔是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的4×100米铜牌得主,玛格丽特·维尔丁是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的100米女子仰泳铜牌得主,迈克尔·霍华德是1960年奥运会的男子重剑团体银牌得主,划艇手约翰·拉塞尔参加过1960年和1964年夏季奥运,戴维·汉姆雷是1968年奥运会400米栏的金牌得主,理查德·梅德是1968年和1972年的奥运马术金牌得主,伊安·哈拉姆是1972年和1976年奥运会自行车铜牌得主,约翰·基诺克是1972年奥运会的射击铜牌得主,戴维·威尔基是1972年和1976年奥运会的金牌和银牌得主。
选择这些群雄亮相,主要是考虑到了从1948年伦敦奥运到2012年伦敦奥运的传承,这些英雄不该被忘记。
粉色飞猪已成演唱会经典
4.弗洛伊德的飞猪Pink Floyd's Flying Pig
平克·弗洛伊德的飞猪则是一个音乐界的传奇:1976年,为了准备新专辑《动物》的封面,著名歌手平克·弗洛伊德准备在巴特西发电厂施放一个40英尺高的粉红大飞猪,为了避免大气球飘走,他们还准备了一个狙击手准备击落飞猪;不料第一天他们并没有放出飞猪,第二天他们再放出飞猪时却忘记通知狙击手„„结果,飞猪摆脱了束缚直接飞到了高空,希斯罗机场的航班被迫因此取消!飞猪最后降落在肯特郡,并被修复。此后演唱会上常常出现这头平克·弗洛伊德的飞猪。
莎士比亚是开幕式灵感来源
5.暴风雨The Tempest
博伊尔整个开幕式的构想,灵感就来自于莎翁的名作《暴风雨》。这部剧被认为是莎翁晚年的巅峰之作,讲述了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因被弟弟安东尼奥篡权陷害,带女儿米兰达流亡荒岛,但他通过自己掌握的魔术精灵制造了一场暴风雨,把乘坐同一艘船的弟弟安东尼奥和与之勾结的那不勒斯(微博)国王阿隆索、国王的儿子费迪南带到了荒岛上。最终,费迪南王子和米兰达郡主一见钟情,化解了上辈的恩怨。
著名莎翁舞台剧演员布拉纳在这里朗诵的是《暴风雨》中卡列班的一段著名台词。卡列班是剧中一个反面人物,他是荒岛原有主人巫婆的儿子,被普洛斯彼罗收服当了奴仆,也因而经常梦想反叛。但他这段台词确实脍炙人口,“不要害怕,岛上已经充满了喧嚣。”博伊尔在解释自己的创意时说,这喧嚣指的是随后将推出的工业大革命段落。
6.尼姆罗德Nimrod
在《暴风雨》朗诵时演奏的是《尼姆罗德》,这是英国最著名的古典音乐家埃尔加的名作《谜语变奏曲》的一部分。按圣经传说,尼姆罗德是诺亚的曾孙,他有无穷的力量,是一个伟大的猎手。埃尔加在这里主要是把这段曲子献给自己的好友耶格,因为耶格在德语中的意思恰好就是猎手。这首曲子自出版后就不胫而走,在英国的重大典礼(比如丧葬、一二战英雄纪念仪式和其他庄重场合)经常演奏此曲。
7.魔都Pandemonium
开幕式第二章的标题,取自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Pandemonium是诗中地狱的首都,Pan的意思是全部,demon就是恶魔,是诗中“撒旦和他的同类们的国都”。博伊尔在这里用魔都来隐喻工业革命带来的亦正亦邪的影响,是一种英国人的自嘲。从博伊尔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他其实对工业革命带来的世界变化是相当推崇的。当然,他也承认工业革命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比如年轻人要离家出门去工作,每个人的工作时间都很长,扩张在造就繁荣的同时也造就了战争。
8.布鲁纳尔Isambard Kingdom Brunel
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条真正铁路、还造过蒸汽轮船、桥梁和隧道的英国工程师布鲁纳尔被导演博伊尔认为是工业革命的代表人物,所以他请来了5届奥斯卡提名得主、著名莎翁剧演员布拉纳来扮演他,并有另外50名群众演员和他穿着一样,也是布鲁纳尔的分身。
9.右转第二间„„ Neverland
开幕式第三章是点火仪式,名字叫“快乐和光荣”。第四章的名字有点古怪,叫做“右转第二间,然后一直走到天亮”,这其实来自于英国童话“彼得潘”。
在这一章里,博伊尔推出了两个英国人最骄傲的东西:一个是NHS全面健保系统,所有人都会得到国家医保的治疗,另外一个是千奇百怪的儿童文学。这里会出现很多童话中的反派人物,比如虎克船长(《彼得潘》、红心女王(《爱丽斯漫游奇境》)、坏女人库伊拉(《101斑点狗》)和伏地魔(《哈利·波特》,最终,如同童话中那样:反派的角色都被从天而降的Mary Poppins(玛丽·波平斯保姆仙女)击败。转播到腾讯微博
当年披头士《Hey Jude》封面
10.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terney and Hey Jude
《Hey Jude》是披头士的名曲,是乐团成员麦卡特尼写给约翰·列侬的儿子朱利安的:约翰·列侬在和前妻辛西娅离婚后,朱利安很悲伤,有一天麦卡特尼来请辛西娅和朱利安出去玩,在车上他即兴创作了《Hey Jude》这首歌。
第二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背景音乐
开幕式86首背景音乐完全名单:
Captain Algernon Drummond, William Johnson Cory – 《Eton Boating Song》
Elgar, AC Benson – 《Land of Hope and Glory》
The Jam – 《Going Underground》
Muse – 《Map of the Problematique》
Big Ben Chimes(大本钟鸣响)
Sex Pistols – 《God Save the Queen》
The Clash – 《London Calling》
Simon May – 《EastEnders Theme》
The Shipping Forecast(船舶预报)
Sir Hubert Parry, William Blake – 《Jerusalem》
Elgar – 《Nimrod》
Handel – 《Arrival Of The Queen Of Sheba》
Eric Coates – 《Dambusters March》
Handel –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Monty Norman – 《James Bond Theme》
Mike Oldfield – 《Tubular Bells》
Mike Oldfield – 《In Dulci Jubilo》
Vangelis – 《Chariots of Fire》
BBC News 1954(BBC194年新闻报道)
Arthur Wood – 《The Archers Theme》
Winifred Atwell – 《Black and White Rag》
Sugababes – 《Push The Button》
OMD – 《Enola Gay》
David Rose – 《The Stripper》
Lionel Bart – 《Food Glorious Food》
Irwin Kostal, Richard Sherman, Robert Sherman – 《Bedknobs And Broomsticks》
Rizzle Kicks – 《When I Was a Youngster》
Eric Clapton – 《Wonderful Tonight》
Colin Tully – 《Gregorys Girl Theme》
William Pitt – 《City Lights》
The Who – 《My Generation》
The Rolling Stones – 《Satisfaction》
Millie Small – 《My Boy Lollipop》
The Kinks – 《All Day and All Of The Night》
The Beatles – 《She Loves You》
Mud – 《Tiger Feet》
Led Zeppelin – 《Trampled Under Foot》
The Specials – 《A Message to You Rudy》
David Bowie – 《Starman》
Queen – 《Bohemian Rhapsody》
Sex Pistols – 《Pretty Vacant》
Duran Duran – 《The Reflex》
New Order – 《Blue Monday》
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 – 《Relax》
Soul II Soul – 《Back To Life》
Happy Mondays – 《Step On》
Eurythmics – 《Sweet Dreams(Are Made of This)》
The Verve – 《Bittersweet Symphony》
Prodigy – 《Firestarter》
Underworld – 《Born Slippy》
Jaan Kenbrovin, John William Kellette – 《I’m Forever Blowing Bubbles》
Blur – 《Song 2》
Dizzee Rascal – 《Bonkers》
Tigerstyle – 《Nacnha Onda Nei》(contains Michael Jackson – Billie Jean, Queen & David Bowie – Under Pressure and Ilaiyaraaja – Naanthaan Ungappanda)
Arctic Monkeys – 《I Bet You Look Good On The Dancefloor》
Mark Ronson & Amy Winehouse – 《Valerie》
Radiohead – 《Creep》
Muse – 《Uprising》
Kano & Mikey J – 《Random Antics》
Tinie Tempah – 《Pass Out》
M.I.A.– 《Paper Planes》
Coldplay – 《Viva La Vida》
The Chemical Brothers – 《Galvanize》
Franz Ferdinand – 《Take Me Out》
Kaiser Chiefs – 《I Predict a Riot》
Roll Deep – 《Shake A Leg》
Adele – 《Rolling In The Deep》
Oasis – 《The Hindu Times》
Oasis – 《Wonderwall》
Emeli Sande – 《Heaven》
William Monk/Henry Francis – 《Abide With Me》
Pink Floyd – 《Eclipse》
The Beatles – 《The End》
The Beatles – 《Hey Jude》
David Bowie – 《Heroes》
Eric Spear – 《Coronation Street Theme》
Ron Grainer – 《Doctor Who Theme》
John Philip Sousa – 《Monty Python Theme/The Liberty Bell》
David Bowie – 《Absolute Beginners
第三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观后感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感想
第三十届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已于28日早七点结束,听着周围对这届奥运会褒贬不一的声音我想谈谈自己对这次奥运会开幕式的看法。
由于时差奥运会开幕式是在北京时间28日凌晨四点举行的,我于次日看的重播。
在幕式之前点燃奥运圣火的火炬手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在奥运会当天贝克汉姆乘着一艘快艇沿着泰晤士河将奥运火炬带进“伦敦碗”。体育场内,7名年轻人点燃7支火炬,交到7位英国体坛名宿的手中。随后,7名年轻人又接过火炬,象征着本届奥运会“激励一代人”的主题。7名年轻人走到一个巨大的铜铸的花朵前,点燃了204个铜花瓣。花瓣树立起来,汇成了本届奥运会的主火炬塔!这204个铜花瓣代表204个参赛国家和地区,这个火炬塔也是大家共同建造,这体现了奥运精神——团结与进步。
伴着莎士比亚《暴风雨》的名句:“别害怕,这岛上众声喧哗”的激扬朗诵,奥运会拉开了帷幕。舞台上绿油油的草地和潺潺流动的溪水把人们带回旧时的英国田园。为了追求更加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这次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也就是曾指导过《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的丹尼·博伊尔别出心裁的搬上了12匹马、3头牛、70只羊和3只牧羊犬,让观众亲身感受到农耕社会的绿色与愉悦。
随后六座烟囱拔地而起,人们也紧跟历史脚步从恬静的小农时代到了繁忙的工业时代。纺织工人、矿工、钢铁工人、工程师逐一登场,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工厂”的场景被生动呈现在观众眼前。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在1765年珍妮纺织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出现,18世纪中叶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让英国从手工劳动走向了机器生产时代。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电气的广泛运用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世界也步入电气时代,工业的重心也由轻工业转变成重工业。发电机问世后,相继发明了电灯、电话、汽车和飞机等。即便是当今高科技的现代化生活也离不开那时的发明创造。这些技术革命大大的提高了劳动效率,引起了手工工场工业向工厂工业的转变,同时工业革命也密切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城市的兴起,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然而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不仅是无上的荣誉和昌盛,也给英国带来了战争。英国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牺牲了很多为国捐躯的士兵,奥运开幕式仪式虽然是个喜庆兴奋的日子,却仍旧不忘在舞台上留出时间悼念那些已逝的亡灵,肃穆而立的士兵,怒放的红色罂粟都更让我们明白了和平的可贵。
二战后,英国在战争中受到了重挫,为了恢复发展社会,英国首相丘吉尔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为公民提供了一张社会保护网,以此刺激人民生产积极性。舞台上装扮成护士的表演者和推着病床的助理员工,象征着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和福利国家的身份。政治和文化密切相关相辅相成,英国正是想通过奥运文化向世人证明其政治体系的优越以及世界大国的地位。无论我们对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如何评价,单纯就奥运会而言,通过如此诙谐的表演展现国家整体特色未尝不是一种成功一种创新。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参与演出的表演人员并非舞技高超的专业舞者,他们都是来自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机构的普通工作人员。不用职业舞蹈演员,让医生护士们本色出演,倒是添加了些真实感和亲切感,倡导了全民奥运的精神。这就是体育的魅力,无论你是什么种族,什么肤色,什么职业,奥运把我们连在了一起。
舞台上的表演队伍除了有护士医生外还有GOSH儿童医院的300多名孩子,在台上给这些孩子讲故事的女士是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奥运会告诉我们英国不仅是像“黑暗的撒旦磨坊”般的工业大国,同样也是一个充满神奇幻想的童话王国,《彼得潘》《哈利波特》《查理与巧克力梦工厂》这些优秀的儿童读物都来自英国,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通过这些读物有了某种密切的联系。奥运会不仅是成人的盛会,也是孩子们的乐园,这便是本届伦敦奥运会的主题“激励一代人”。
英国不仅拥有优秀的童话小说,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作品和电影明星。世界喜剧大师卓别林,奥斯卡影后奥黛丽赫本都是英国人,在英国电影中与奥运主题关联最密切的就是1982年获得奥斯卡奖的《火战车》,它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讲述的是一个犹太大学生为了消除种族偏见,一心想取得奥运会百米金牌为犹太同胞争光,最后他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取得奥运冠军。这次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翻拍了《火战车》中的经典桥段,其中“憨豆”亲自现身,以一场壮烈的“幻想”将全场气氛推向一个小高潮。然而,正是这段“恶搞”背后,透露出奥运会的坚持、平等精神。我想当那段熟悉的插曲响起时,打动我们的不仅是奥林匹克的自强不息精神,同样也是英国电影工业发展的永不停息。
英国是个多元化开放国家,说到电影不得不说那部风靡全球的《007》系列,而说到英国历史文化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女王。女王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象征和宗教领袖。把007和英国女王联系在一起变成了这次开幕式的一个亮点,伊丽莎白以“跳伞”的方式空降伦敦碗,成为了史上年龄最大的邦女郎。女王到场后,乐团唱起了英国国歌《God Save the Queen》。可见女王即使没有实权却仍旧受到所有英国国民的尊重,这也说明了英国皇室在英国文化外交活动以及国民精神上的元首作用。
英国音乐对世界贡献也是非常大的,上个世纪60年代音乐风格主要以乡村田园为主,70年代朋克、摇滚开始流行。奥运开幕式上英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知名歌手几乎全部囊括,甲壳虫、滚石、皇后,各种曲风朋克、电子、说唱无一遗漏。
压轴环节原甲壳虫成员保罗经典重现,再度演绎了那首曾经甚至现在一直感动数人的《Hey Jude》,这个环节让我激动的落泪,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首歌,几乎每次KTV必点。这首歌是保罗于1968年为列农五岁的儿子Julian写下的,目的是鼓励Julian在失去父爱的情况下也能坚强勇敢的生活。这首歌也告诉我们每一个都应该为自己的理想和梦努力的活着,不要沮丧不要放弃。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这首经典励志歌曲重新唱响在奥运赛场上,表达了英国人对奥运和平顺利举办的美好祝福,当全场8万多人跟着一起合唱的时候我想你们很难理解我当时的心情,虽然不在现场,虽然只是隔着网络,但这首歌带来的冲击力绝对可以穿透一切的震撼着我,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你无法想象他挚爱的一首歌在代表全世界荣誉竞争的奥运会上、数万人跟着倾情合唱的情况下给他带来的刺激和感动,更何况是这由这首歌的原唱演绎的。虽然保罗如今已经68岁,在那么宽广宏伟的“伦敦蛋”里唱的没有年轻时那么完美,但仍然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他的经典,就像迈克杰克逊,像家驹,这些人就算死了不在了也仍旧是每个人心中的经典。保罗宝刀未老,整个运动场的人的情绪都被他带动了,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最大的热情祝福着奥运,表达着自己的兴奋。
没有北京奥运会浮夸华丽的开场,也没有水立方鸟巢的精致宏伟场地。于是很多人开始抱怨这一届的奥运会开幕式不好看。单凭舞台特效够不够绚烂来评价其奥运会开幕式成功与否未免太过片面。正所谓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一件事不可能迎合所有人的品味。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国家拥有最好的,但不能总是活在自己理想的乌托邦中,在努力发扬本土优秀文化时也应该看到别人优秀的地方。这才是一个有利于发展的长远之计。在我看来每个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的不同所举办的奥运风格和其努力造就的奥运精神也有所不同,伦敦奥运会尽管不够气势磅礴不够雍容华贵但它敦用真实质朴的风格向全世界宣布伦敦的发展影响着世界。
最后,衷心的祝福伦敦奥运会顺利举行,中国健儿能再创佳绩!
第四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演讲稿
著名导演丹尼·博伊尔以“奇迹之岛”为主题,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一幅田园风的画卷展现在“伦敦碗”内:羊儿在羊圈中悠闲的吃着草;野餐的家庭一边聊着天,一边吃着食物;许多人正在享受着板球与舞蹈的快乐。唱诗班代表组成英国四个部分的演唱响彻英伦三岛田园画卷被7根高耸的烟囱取代,英国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它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全世界。布拉纳朗诵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暴风雨》中的经典选段:“不要怕,这里将会充满噪音。” 劳动者为了自己的权利而奋斗,也有努力争取参政权而游行的妇女。丹尼尔·格雷格出现在了白金汉宫,他的新任务是用直升机护送女王前往奥运会开幕式现场。这是英国女王首次在影片中扮演了自己。大屏幕中,直升机从白金汉宫出发,穿越伦敦塔桥,来到“伦敦碗”的上空。影片的虚实结合,使观众赞不绝口。真正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进入体育场内,还有她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现场唱起了祝福女王的歌曲,随着儿童乐团唱起英国国歌,英国国旗缓缓升起。开幕式变成了一个童话的国度。一阵来自儿童医院的医生与护士的欢快舞蹈之后,进入一片宁静,孩子们都进入了梦乡。孩子们的梦境开始了,梦中有《哈利波特》里的大反派伏地魔,仙女保姆从天而降,最终恶魔被打败,童话故事的经典结局,一片欢快的景象。盛大的摇滚狂欢开始了,英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知名歌手几乎全部囊括,甲壳虫、滚石、皇后各个露脸。现场的大屏幕回顾了这次伦敦奥运会火炬从采集到传递过程,从雅典到伦敦。贝克汉姆驾驶一艘快艇从泰晤士河出发,向“伦敦碗”进发,各国运动员开始入场。事前谁也没有想到,既不是君主、也不是英雄,象征着世界七大洲的7个普通90后,互相传递着、努力着,将奥运圣火点燃。他们点燃的并不是1支孤独的火炬,而是象征着送给本届奥运会每个代表团的204个“花瓣”。这些花瓣燃烧着、闪烁着,渐渐上升到最高处,合拢在一起,最终成为辉煌的伦敦奥运会主火炬。它体现了伦敦奥运会的主旨“激励下一代”,也希望着人类未来会更加和平。改了一点、、
第五篇: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观后感
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观后感
今天凌晨四点奥运会开幕,我们一家整齐酣睡中。六点钟潼潼最早起,笑嘻嘻地对我指指点点,我大叫一声:奥运啦!赶快请公公帮忙打开电视,开到CCTV5,自己却搂着潼潼迷迷糊糊睡着,等再醒来,是听到潼潼的大叫声“妈妈妈妈”,我这才发现这小家伙已经被爷爷奶奶领下楼练完单杠回来。电视里出现了憨豆先生,这个老先生在乐团里心不在焉的样子、打喷嚏、擦鼻涕的搞笑场面逗得我哈哈大笑。我记得宋丹丹说:一个真正好的演员需要三个胎里带的要素:节奏感、幽默感、爆发力,憨豆先生绝对是娘胎里练过,演绝了!
继续看下去到结束,我的感想颇多,主要集中在以下五点:
1.北京奥运会上绝对不会出现憨豆这样的节目,别说奥运会估计班会也不行,申报这样的节目都会被认为是疯了,展现这种滥竽充数、违规竞争的事怎么能上大雅之堂,虽然这样的事到处都有,但一定不能在其他人知道。而英国人不仅敢于自嘲,居然敢于在全世界面前自嘲,他们的内心真是强大,过自己的日子爱咋咋地,这心态领先我们几十年。
2.年轻人点燃奥运圣火。当全新面孔的年轻人集体点燃火炬时,让人感觉到这个国家对年轻人的重视和期许,以及年轻人的团结与共荣。这件事在我国同样不可想象。所有可能在会露脸的人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虽然不一定全民赞同,但结果一定是有一个突出的,比如林妙可、李宁等等。英国这个方法很好,消除了歧义但是大大减少了名人露面时间,所以这方法可能行不通。
3.建筑工人在奥运会开幕式露面。这让我非常意外,说明在英国他们重视每一个人,建筑工人也是令人尊重的。我想他们的工程质量必定比中国好,因为中国建筑工人的工作室低等的、被迫的、养家糊口的,英国建筑工人的工作是被人认可的,热爱才能做好,细节决定成败,每个社会都需要互相鼓励,而我们现在处于互相不尊重,互相糊弄的怪圈中。
4.女王创意无限。86岁老太太和007一起跳伞的镜头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会让人对她的生活充满向往,这真是贵族:高贵、创新、与众不同。我们不能选择出身是个贵族,只能选择心灵是个贵族啦,那就得活到老、新鲜到老!
5.中国代表团出场很特别。易建联旗手后面两个人装束明显与其他运动员不一样,位置高于其他运动员,应该是领导,可能我们的队伍600多人,不得不多找几个管事的,但是我想只有中国人才能看的懂是怎么回事,其他国家没见到旗手后的领导,都是运动员自己走。莫非我党怕运动员出场时翘班跑掉去看mm,特地找两个领导负责应急预案!
看完开幕式,我认为:
北京奥运会看的是场面,伦敦奥运会看的是创意;
北京奥运会给的是震撼,伦敦奥运会给的是舒服。
与我一起看奥运会的人:
上次北京奥运会,我和老于结婚,全组8名兄弟姐妹和何老师齐聚我家,一起看奥运会,看礼炮。
这次伦敦奥运会,我和老于则新添一员小将,还增加了公婆和我们三人共同酣睡迎接奥运。我的师弟师妹们已经各奔前程,天涯一方,只有我对他们远远的牵挂,并感谢他们出现在我最重要的那一天,给我无限甜蜜回忆。如今我为他们骄傲,他们都已成为各岗位的好手,让我们一起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