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延长县苹果推荐会发言稿
延长县苹果推荐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我是上海美煜源果蔬有限公司的潘百源,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及来宾给我这次和大家分享的机会。
我们公司成立由于2008年,是一家传统水果批发与本土化电商相结合的企业,在上农批内设有实地交易场地,同时也是入驻上农批电商孵化基地的企业,在京东,苏宁,天猫等平台都有入驻。随着公司的发展,目前已与山西,陕西,新疆,湖南,山东等产地的种植大户,合作社建立了长期的产销合作关系。
80年初,土地下放,延长县是我国苹果种植最早的地区之一,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果园承包到户的时候就开始发展苹果产业。那时候还是一两角钱一斤的小国光,倭锦。因为延长有着发展苹果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全国仅有几个省的部分地区适宜发展苹果,而延长的土质,气温是最适宜的果区之一。这里产的苹果含糖量高,色泽艳丽,果形端正,酸甜可口,风味独特,有很高的商品价值。后来不断引进秦冠、红富士、新红星、金矮生等新品种。
(七里村乡兰家芽原村,距县城5公里。1986年他们将村里的平地统一规划,栽上了苹果,因这个村原来就有老果园,部分承包户尝到了甜头,对新园子自然管护的好,栽植后的第三年,有部分秦冠、新红星挂果,并且个大色艳,拿到市场,一筐就可赚三四十元,胜过以往的十倍以上,他们简直呆了,这麽大的利润,真是一亩园十亩田啊!于是他们更精心管理并在实践中摸索了技术经验,人均收入已达750元,其中苹果收入占580元。他们还自发地将窑前、地实较好的坡洼都栽上苹果树。)
尽管说我们延长县的苹果不错,品质也好,但是每个市场需求不同,销售情况也不一样。陕西苹果几个主产区我都去过,都收过货,其中最大的问题的就是产品的规格没法统一,当地收货都是70以上,75以上的统货。找的工人分装的时候也是一样,问题很多。这点得向山东的果农学习,他们卖货的时候都是安规格卖的。我希望在我们今后交流合作中,在产品的规格,包装质量等方面能够达成质量共识,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大家互惠互利,共同通过本公司的销售渠道和上农批这个大平台,将延长县的更多更好的产品销售到上海乃至华东市场,让更多的上海市民吃到更好的苹果,只要能够将更多更好的东西销售出去,我们愿意为上海市民做这样的搬运工。
最后,预祝延长县苹果上海对接会会取得圆满成功,同时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第二篇:苹果品鉴会活动
旬邑苹果品鉴会
一、活动时间
2016年10月20日(待定)
二、活动地点(待定)
三、活动主题
旬邑苹果赛果品鉴会
四、活动内容
该赛果品鉴会通过前期样品筛选,云集了当地果农及果业公司参展果品。通过多方参与赛果,展示了旬邑果农较高的管理、种植水平,激发了果农生产积极性,增强了果农生产优质苹果标准意识,推动旬邑苹果销路。
赛果会上,由果商、果农、中兴、政府、移动、媒体代表组成的评审团评比,根据参赛样品果形、果色、单果重、风味等内外品质进行综合评分。本次赛果活动奖项一二三等奖证书、奖状等(红富士、马兰红、早熟品种三个系列)。
同时,在赛果品鉴会中提供嘉宾试吃,媒体予以相应报道,果商可当场预约订单 【与会人员】当地领导、农户、媒体、果商
【参赛人员】果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参赛苹果
【评判标准】专家评审组、参赛队员组根据参赛样品果形、果色、单果重、风味等内外品质进行综合评分
【评判人员】中兴代表、移动代表、政府人员、果商代表、媒体代表等
【奖项设置】一二三等奖证书、奖状等(红富士、马兰红、早熟品种三个系列)
五、活动目标
媒体予以相应报道扩大曝光度,果商当场预约订单提高当地果农销量,寻秦集注册用户()
附:
会场布置
展台(背板*
1、发言台*
1、果品展示台*
6、试吃展台*
2、易拉宝*
4、路引*10)评委席(席卡、水、笔纸)席位待定 嘉宾席(席卡、果盘)席位待定
会场主持人*1(待定)主持人文稿待定
品鉴会流程 政府领导讲话、主持人介绍活动内容、参赛人员展示果品、评委评分、评选果王及相应奖项;现场试吃、果农果商交流预定苹果;
前期准备工作(参会人员邀请、会场布置、展会执行)
第三篇:苹果种植发言稿
经济林种植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
我叫许忠显,今年46岁,高中文化,中共党员,家住秋扒乡雁坎村前门组。我所从事的是经济林种植行业,主要种植苹果树和桃树,我的经济林有5亩左右,160棵桃树占地2.3亩,年收入达到8000元多,160棵苹果树占地2.5亩,年收入达到22000元左右。今天我很荣幸能代表一名苹果种植标兵在这里发言,首先我要感谢领导对我工作成绩的认可,感谢乡亲们对我工作的热情帮助与鼓励!现在我要将我多年种植经验和生活中亲身的感触给领导们和同行一起分享一下。
说起种植苹果,那是从1982年开始,那时候由于自己欠缺粮款有1200多元,在那时候那是很大一笔钱。为了尽快还了钱,在看到村里有人种植苹果收到了很好的效益后,感觉创业很有前途,就想到自己要想富必须搞些其他产业发展,光靠种地是富不了的,就这样自己决定创业,搞起了苹果种植。
刚开始,我是自己买苹果籽然后育苗,最后选好苗种植。直到88年我才栽上树,经过自己的努力93年到94年苹果树开始结果了,本想自己可以有收获了,可以取得很好的收益。可是由于我们所处的地方信息闭塞,生产出来的品种不适合市场,效益也不好。这时候乡里的领导及时给我引来了新品种,可是对于新品种自己还是很犹豫,因为自己等了这么多年苹果刚结果,要是重新嫁接,还要等上很多年。经过自己的思想斗争和乡里领导的鼓励,我最终选择了嫁接,种植起了红富士苹果。就这样每天守着苹果园,我又等了4年,到2000年,我的苹果再次开始结果,但是这时候的产量低,价格也低,自己感到很灰心,心想创业这么艰辛,曾想着不干了,可是想想家里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这么多年家庭开支,孩子上学,孩子看病还欠下别人那么多钱,就下定决定心自己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来,要不然对不起自己一家人这么多年的辛苦,咬紧牙关又经过几年的奋斗到2003年苹果进入了丰产期,自己才开始取得了收益。这时候我一边销售自己的苹果,一边从订的杂志报纸上学习外面苹果种植的先进技术,在2005年我学习了外面的套袋技术,开始了无公害苹果种植。
看到我的经济林果园有了不错的收益,相亲们就来问我种植的技术,我就耐心的把我的经验和技术告诉他们,现在我已经带动周围7户人家从事果园种植,他们的大概有30亩,每年收入16万元左右。
现在我的无公害苹果已取得周围的乡镇和周边的县区的认可,良好的苹果市场使我取得了较好的收益。我相信在今后我一定会继续努力,欢迎大家来品尝我的苹果,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谢谢!
第四篇: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教案,免费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A案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无处不在的力”单元中的第3课。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力的现象(如浮力、水力、风力等)已有了初步认识,对研究性学习有了一定了解和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力,并获得有关力的初步概念,知道力的作用将引起物体哪些变化,同时,也为高年级进一步学习其他有关力的内容(弹力、摩擦力、反冲现象、力和机械等)打下基础。通过对科学家牛顿和力的单位“牛顿”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牛顿对地球引力的探索以及他在物理学尤其在力学研究中的地位,并由此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中所制定的“通过科学教育使小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索,热爱科学,树立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目标。
本课的教学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身边经常看到的现象中去认识和研究重力问题;二是让学生在玩中研究重力的平衡,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材在整个安排上没有过多的叙述,只是把它作为学生探究的一条路径,力求让学生自己通过交流、体验、讨论、动手做等一系列活动,去发现地球表面附近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地球与物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力。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物品、器材等,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同时,可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查阅资料等了解科学家牛顿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
●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和研究重力问题; ● 会描述和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 能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知识与技能
● 知道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叫重力; ●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 使学生从小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学伊始,可组织学生到室外活动,学生按要求分小组进行投掷纸飞机、原地跳高、抛掷物体等活动。
1 请学生描述自己的活动。
2 在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为什么所有的物体都要落到地上?” 3 学生展开讨论,提出各种假设。
4 提问: 你知道牛顿和苹果落地的故事吗?(学生回答)
5 日常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呢?(学生谈自己看到的现象)【评析】导入是探究活动的开始,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关键。本环节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到室外活动,亲历各种活动过程,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去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出“为什么所有的物体都要落到地上”并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揭题,告诉学生:“大科学家牛顿就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顺势引出科学家牛顿及本课研究的课题——重力问题。
二、引导学生研究有关“重力问题” 1 谈话: 关于重力,你想知道些什么? 2 提问: 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呢? 3 学生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4 交流实验、观察结果。
【评析】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环节将“测一测各种物体的重力”调整为“我想知道的重力问题”的目的就是想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像科学家那样研究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例如:重力有方向吗?如何测重力的大小?如何找物体的重心?怎样的物体站得更稳?假如离开了地球的吸引会怎样„„ 让学生通过预测、假设、实验、记录、交流、辩论等方式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使学生从小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研究重力的平衡
1 观看杂技演员“走钢丝”的录像或图片。
2 讨论: 为什么走钢丝时杂技演员手里要拿根长竹竿? 3 提问: 你能用蛋壳做个不倒娃娃吗? 4 制作“不倒娃娃”活动。
5 交流、汇报在制作过程中的发现与问题。6 师生小结。
【评析】科学教育的内容离不开生活实际,科学教育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本环节是以小制作的形式进行的,选择制作“不倒娃娃”,一方面是想给学生更多的乐趣。因为制作材料“蛋壳”是学生司空见惯的,只是平时没有留意它,所以我们选用这种为学生熟悉的材料;另一方面也是想让学生明白,假如你能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假如你在发现的基础上能做个细心人,假如你能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么,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也许就存在于你的不经意之中。
四、课后延伸
1 继续研究“自己想知道的”问题。2 查阅有关牛顿的故事。
【评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不能光靠课堂上的三四十分钟,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课外延伸不但是课堂知识的消化与巩固,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好途径。
教学片断赏析
“导入新课”教学片断
(学生在室内用纸制作飞机、火箭后,按小组到室外进行掷纸飞机、掷纸火箭、原地跳高、抛掷球等活动)
师: 同学们在室外活动时看到了哪些现象?
生: 有的纸飞机会拐弯,有的会直飞„„但不管怎样,最终都是落在地上。生: 我发现如果是顺风的话,纸飞机会晚些落地;若是逆风,落地会早些。生: 我猜想纸飞机落地的快慢可能跟飞机的形状有关,阻力大的落地快,阻力小的落地慢。
„„
师: 除了掷纸飞机,你们在别的活动中有什么发现吗? 生: 不管你在哪里跳、从哪里跳,最终都要落地。
生: 我发现胖的人体重重,跳不高,落地快;瘦的人跳得稍高些,落地也稍慢些。
生: 我发现跳的高矮还跟人的力气、穿的鞋子是否有弹性有关。
生: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肌肉弹性好,所以跳得比较高,落地也慢。„„
师: 向空中抛掷物体呢?
生: 重的物体落地快,轻的物体落地慢。生: 抛得高落地慢,抛得低落地快。生: 不管怎么抛,最终都落地。
师: 你们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发现有什么共同地方吗?
生: 所有物体不管你怎么抛、怎么扔,人怎么跳,都会落到地面上来。师: 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生: 墙上的石灰时间久了会剥落在地上。生: 白色垃圾——塑料袋被风吹起后也会落地。生: 秋天的叶子也会落在地上。生: 雨水是从空中落下来的。生: 熟了的苹果也会往地上落。„„
师: 为什么所有的物体都要落到地上呢?
生: 因为地球上有引力。地球上的引力能把地球上的一切物体牢牢地吸引住,使得人或物体无法摆脱。
„„
【片断评析】这是本课的导入部分,教学内容是从学生进行的各种活动导入,选择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掷纸飞机、往高处跳、抛掷物体等活动,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兴趣参与,激起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
实践证明,学生亲历各种活动过程,能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亲自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并能像科学家那样去关心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生活中的奥秘。
(丁国芳杨静娟)
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B案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无处不在的力”单元中的第3课,课题本身就是一个吸引了几代人的科学故事。因此,无论是编者还是教者,肯定都希望把这节课上得精彩,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材首先从苹果为什么落地的故事入手,引导学生探讨了“人跳得再高总要落回地面”、“水总是往低处流”,从而认识重力(地球引力)的存在;然后是测量重力的大小;最后研究重力的应用。其中用测力计测定力的大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使用测力计的技能,为下一节课定量研究“摩擦力的秘密”打好基础。
地球引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那么为什么要等到牛顿思考苹果为什么落地才逐渐揭开其中的秘密呢?如此抽象的现象,真的就可以把学生带入科学的殿堂吗?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对我们能够有所启发的问题。为了避免枯燥乏味,我对教材稍稍作了一点变动:第一课时研究重力和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第二课时学习使用测力计测定重力。前者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后者重在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探究活动就比较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也有利于保持学生的研究兴趣。
为了使探究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除了要设计好探究活动以外,还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如下材料:
1 牛顿研究苹果为什么落地的动画课件。画面突出了苹果成熟后脱离枝条落地的过程,背景故事突出了牛顿通过研究苹果落地作出的贡献。
2 研究重力的材料:纸团、小皮球、制作重垂线的重物和线。
3 研究生活中平衡现象的材料:重力玩具、制作重力玩具的牙签和弯头吸管。我发现用牙签和弯头吸管可以很容易做成一个重力玩具,只需将两根吸管短的一头上下重叠,再用牙签从中间部位插进去,把它们连在一起,就可以使它们成为一个好玩的重力玩具了。(如图:)
4 测力计、和测力计匹配的轻小物体。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
● 能利用纸团等简单材料研究重力现象;
● 会制作简单的重力玩具; ● 会使用测力计测定重力;
● 能主动交流、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规律。知识与技能
● 认识能证明地球引力存在的现象,知道地球引力的方向是向着地心的; ● 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 ● 初步了解一些平衡现象,知道一定的平衡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仔细观察研究就能有所发现; ● 意识到身边的科学现象之间是有联系的;
● 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 养成认真观察、记录的好习惯。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播放课件: 牛顿研究苹果为什么落地的故事。
2 提问: 苹果是因为牛顿坐在树下才掉下来的吗?人人都有可能看见苹果从树上落下来,为什么只有牛顿才会去研究这个现象呢?
3 学生讨论、交流。
【评析】科学教育并不仅仅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些东西终究是要被学生所遗忘、所抛弃的,而良好的科学态度将永远留在他们的心中,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本环节提出的问题,并不期望激起学生多大的共鸣,只是为了不让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一句空话。
二、玩纸团、皮球,认识地球引力
1 谈话: 今天我们也要来研究苹果为什么落地的问题,苹果可以用纸团、小皮球来代替。请大家注意观察,积极思考,看谁的发现多。
2 小组实验: 抛掷纸团、小皮球。3 讨论交流。
4 提问: 如果在空中直接放手的话,纸团、小皮球这些物体落下来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5 小组实验: 做个重垂线观察地球引力的方向。
6 讲解: 刚才我们发现,无论怎么抛掷纸团、小皮球,最后它们总是要竖直落到地面上的。是什么力量把它们拉到地面上的呢?三百多年前,大科学家牛顿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终于弄清了这个问题,原来这是地球引力的作用!(板书:地球引力)
7 课件: 地球引力(讲解概念、方向)。8 提问:
(1)人跳起来后为什么总是会落回地面?(2)水为什么总是往低处流? 9 全班讨论、交流。10 小结。
【评析】掌握科学概念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过程,它受到学生认识水平的限制,我们不必去追求定义的完整性。比如,“相互吸引力”的意义我们就完全可以不作探讨,随着学生认识的提高,这是可以不断充实的。
探究也不是科学学习的惟一方式。“地球引力”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并不是学生经验里已有的认识,或者说即使知道地球引力的名称也并不真正理解它的意义,只有通过必要的讨论、讲解,才能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
三、玩重力玩具,研究平衡现象 1 玩铅笔: 怎样才能让它立在桌上?
2 提问: 为什么铅笔笔尖朝下放不稳,倒过来就可以立在桌上呢? 3 播放课件: 这些物体(电风扇、公共汽车站牌、遮阳伞等)为什么不容易倒? 4 讨论交流。
5 谈话: 原来这都是因为我们身边所有的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引力吸引的缘故,所以头重脚轻的物体放不稳,而上轻下重的物体则不容易倒。如果我们把铅笔横过来,你可以把它平稳地放在瓶盖上吗?
6 学生实验、汇报。
7 谈话: 我们发现铅笔放在瓶盖上,要两边一样重才能放稳。(出示重力玩具)玩过这样的玩具吗?
8 活动: 玩重力玩具。
9 提问: 这些东西为什么不会倒下来?它们身上有什么秘密呢? 10 讨论研究。
11 谈话: 你们想自己做一个这样的玩具吗?桌上有一些牙签和吸管,我们先来试试吧!
12 学生制作重力玩具。13 小结。
【评析】正如上面所说,掌握科学概念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通过牛顿的故事,以及对重垂线的观察,学生对地球引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只是一种间接的感知,终究是肤浅的。让他们玩重力玩具、制作重力玩具,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去直接体会地球引力的存在,去利用、驾驭地球引力。在这个主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才会自觉地接受地球引力的概念,并进行意义建构把它纳入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谈话: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像牛顿一样研究了地球引力,还制作了一些小玩具,谁愿意把自己制作的玩具给大家演示一下?
2 学生演示。
3 提问: 这些玩具为什么不会倒下来呢? 4 学生讨论、汇报。5 小结。
二、学习使用测力计 1 谈话: 我们身边的物体都是有重量的,都要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因此,在科学上我们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叫重力。一个力总是有方向和大小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也就是向着地心的。那么,它有多大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呢?
2 讲解: 每个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出它们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出示测力计)这就是测力计。请各组同学取出桌上的测力计观察一下,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力的单位是什么?想一想,它为什么可以用来测量重力?
3 小组观察、讨论。4 小结。
5 讲解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注意最大测量范围、指针调节零位的问题)
三、练习使用测力计
1 谈话: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使用测力计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我们平时常见的物体,请大家注意选用合适的测力计,同时做好测量记录。下面开始吧。
2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安排15分钟左右,注意要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实践一下)
3 汇报交流。4 小结。
四、总结(略)
【说明】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使用测力计。任何一种技能的形成都要经历初步感知——反复练习——形成技能的过程。教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讲解示范准确扼要,点拨指导及时有效,又不能越俎代庖,应该充分相信学生。学生测量能力的培养有一个从弱到强的过程,或许他们在测量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他们自己肯定可以解决。如果学生测量的结果有偏差,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要盲目追求结果的统一,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片断赏析
“玩重力玩具,研究平衡现象”教学片断 师: 我们都从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铅笔来,试试看,怎样才能让它立在桌上?(学生实验)
师: 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 铅笔只能倒过来放。
生: 铅笔尖那一头是不能立在桌上的,没削的那头才行。生: 短的铅笔很容易就立在桌上了,长的要小心一点才能立住。„„
师: 大家观察很仔细,说的也不错。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脑里的一些问题并进行思考。
(播放课件: 不容易倒的物体)
师: 这些物体都是我们平时比较熟悉的物体,它们都不容易倒。它们为什么不容易倒呢?
生: 电风扇下面有个大铁块。生: 它们下面都有个重东西。
生: 我们家的电风扇刚买回来时我搬过,下面的铁很重,管子什么的都很轻。
师: 大家都认为是上面轻下面重的缘故。那么,你们可以把铅笔横着平放在瓶盖上吗?
(学生实验,基本上都在试着调节左右位置)
师: 成功了?老师发现大家都在左右移动铅笔,你们为什么这样做啊? 生: 这样两边一样重了,就不会掉下来。
师: 大家发现铅笔放在瓶盖上,要两边一样重才能放稳。其实这都是因为地球引力的缘故。两边一样重实际上就是两边受到的地球引力一样大了,这时就能平衡,如果一边大一边小,就不能平衡,地球引力就会把物体拉倒。
师(出示“不倒翁”): 玩过这个玩具吗?它可是怎么弄都不会倒的?知道为什么吗?我们来研究一下。
(分发各种重力玩具,小组研究,教师巡视指导)师: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玩具不倒的秘密了吗?
生: 我发现这个玩具鸟的嘴这边很重,尾巴那边是很轻的,拿在手里感觉怪怪的。
师: 放在桌子上看起来挺好玩的,对吧? 生: 这个“不倒翁”里面有重的东西。
生: “不倒翁”里的重的东西是放在下面的。我以前跟我哥哥一起做过,放的是橡皮泥。就是不知道这个“不倒翁”里面放的什么。
师: 很好,亲自做过了知道的就多了。看来我们以后也要像陈飞一样多动手啊。
生: 这个小人手里握住的东西也是很重的。
师: 我这里有两根吸管、一根牙签,我们就用它们来做一个小人。看看我们能不能做出一个不会倒的小人,好吗?
(学生制作,教师注意观察并及时给无从着手的组一定的指导)师: 你们的小人做成功了吗?它为什么不容易倒呢? 生: 因为吸管重,牙签轻。生: 我不同意,吸管也很轻的。生: 但是吸管有两根呢,而且那么长。
生: 过超说的是对的,牙签做的小人身体轻,两根吸管做的身体重,也是上面轻下面重,而且跟“不倒翁”一样,摇来摇去总是下面重。
师: 说的非常好!„„
【片断评析】教师有意识地从学生玩过无数次的竖铅笔开始和他们一起研究平衡现象,又收集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平衡玩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让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学生亲自制作平衡玩具,能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精心选择教学材料,用材料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是这个教学片断的亮点所在。
(万云立)
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C案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单元中的第3课。本课通过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类似苹果落地等现象的分析,认识一种常见的力——重力。
本课教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认识重力,重力是普遍存在的。教材以常见的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人跳高总要落地等现象,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从而发现地球都要吸引它周围的物体,认识什么是重力,并且举出更多的例子说明重力是普遍存在的。第二部分,研究重力,学会测量物体的重力。学生要学会用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不同的物体重力大小是不同的。第三部分,研究有关重力平衡的现象。通过类似独脚小人站立瓶盖的活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物体的平衡与重心的高低有关系。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 能搜集相关证据说明重力是普遍存在的; ● 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 ● 能通过游戏对物体平衡现象进行研究。知识与技能
● 认识重力是地球对它周围物体的吸引力; ● 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 了解物体的平衡与物体重心的高低有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到每一项科学发现都离不开生活; ● 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重力,重力是普遍存在的
1 游戏: 请同学们全体起立,做原地跳高动作,比一比谁跳得高。2 学生活动。
3 提问: 同学们跳得真高啊!有谁能跳起来而不落下去吗?为什么人跳得再高,总要落回地面呢?
4 学生讨论并回答。
5 提问: 你能举例说明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吸引力吗?这个吸引力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6 学生讨论、交流。7 学生汇报。
8 小结: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吸引力,它能把这些物体拉向地面,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我们把这种力叫做重力。重力是普遍存在的。
【评析】本课采用游戏方式导入,一方面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科学学习;另一方面能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体现“做中学”的思想,并进一步体会到科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有科学。
二、研究重力,学会测量物体的重力
1 提问: 各种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一样吗?怎样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有多大呢?
2 学生回答。
3 讲解: 我们通常使用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重力。重力的单位用牛顿表示,符号为“N”。
4 学生用测力计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大小。
【评析】能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是《科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科学能力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本环节通过指导学生使用测力计对身边的常见物体进行测量,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熟悉并正确掌握使用测力计的方法;另一方面,能使学生通过测量对生活中各种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逐步形成感性认识——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是不同的。
三、研究有关重力平衡的现象
1(教师出示修改过的“不倒翁”)谈话:同学们一定都玩过“不倒翁”吧!老师这个“不倒翁”怎么不灵了?你能帮我找出原因吗?
2 学生研究、讨论。3 学生回答。
4 提问: 如果把“不倒翁”里的重物放在其他位置,行吗?请同学们试一试。5 学生实验。
6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7 小结: “不倒翁”不倒是因为它重心低的缘故。看来物体的平衡与它的重心高低有关,重心越低就越容易平衡稳定。
【评析】这里教师并没有采用教材给出的“独脚小人”的活动,而是选择了学生平时比较熟悉的“不倒翁”,因为它更贴近儿童生活,学生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且它还有利于学生对重心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独脚小人”)提问:你们能使“独脚小人”平稳地站立在瓶盖上吗?
2 学生活动。教学片断赏析
“认识重力,重力是普遍存在的”教学片断
师: 同学们请全体起立,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大家站在原地,用力向上跳,比比谁跳得最高?
(学生活动)
师: 同学们跳得真高呀!有谁能跳起来而不落下去吗? 生(齐声): 没有!
师: 为什么人跳得再高,总要落回地面呢? 生: 因为我们人很重。生: 因为人是有重量的。生: 因为地球对人有引力。
生: 这个力叫地球引力,我是从课外书上看到的。生: 我还知道这个地球引力是由牛顿发现的。
师: 回答得真不错!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引力吗?
生: 跳高运动员跳得很高,但他还是要落在垫子上。
生: 体育课上我们把排球打得很高,最后它还是要落下来,说明排球也受到了地球引力的影响。生: 炮弹打得再高,最后还是落在地球上,说明炮弹也要受到地球的引力。生: 苹果成熟后,会自己从树上落下来,大科学家牛顿就是通过这个事情发现地球引力的。
师: 说得很对!你了解得真多,看来多读课外书是大有好处的。生: 我来说,水总是由高处往低处流,说明它也受到了地球的引力。生: 老鹰不管用多大的力也飞不出地球周围,说明它也受到了地球的引力。生: 对,还有飞机。
生: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刚才他们说老鹰、飞机飞不出地球周围,是因为受到了地球的引力,我也同意。但是,火箭、航天飞机不是已经飞出地球,飞到月亮上去了吗?它不就没有受到地球的引力吗?
师: 对呀!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告诉他?
生: 不对,它们也受到地球引力,只是它们产生的升力超过了地球对它们的吸引力,所以可以飞到月亮上去。
师: 你回答得真棒!确实火箭、航天飞机也受到地球的引力。那你们说地球引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 地球引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因为各种物体都是往下落的。生(齐声): 对。
师: 同学们,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我们发现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都有引力,它能把这些物体拉向地面,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我们把这种力叫做重力。记住:重力是普遍存在的。
【片断评析】本环节首先由游戏导入。游戏带有“玩”的色彩,又与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系,它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既要让学生“玩”得开心,也要让他们在游戏中有所发现。接着是学生的讨论和辩论。讨论和辩论是学生日常学习活动中常见的方式,可以作为某些专题研究活动的主要教学类型。这里,教师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讨论和辩论,营造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同时又可以对别人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从而激发了他们交流的意愿,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在本环节中,提出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现象和提出火箭、航天飞机问题的两位同学令人欣赏,他们热爱科学,敢于提问的精神正是本次科学课程改革所追求的。
第五篇:科学论文 苹果切开后为什么会变色
苹果切开后为什么会变色
一天,晚饭后,妈妈切了一个苹果给我吃。当时,我正在房间里写作业,所以没有立即吃苹果。过了一阵子,我写完作业,准备拿苹果来吃时,我发现了刚才新鲜苹果的苹果肉变成褐色;看上去很不新鲜,让人有恶心感觉。平时,我不会察觉到这一点,但今天我对苹果的这种现象很感兴趣。
通过苹果变色的问题,我从书本上查找到了答案。从书本上我知道了,原来苹果从树上摘下后,虽然已经脱离了母体,但是呼吸活动仍在活跃进行着。这是由于苹果中有酚类物质,维持其呼吸作用的结果。但当苹果削皮后,植物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便在酚酶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化合,产生大量的醌类物质。新生的醌类物质能使植物细胞迅速的变成褐色,这种变化称为食物的酶促褐变。
当我把苹果为什么会变色答案告诉妈妈听后,妈妈又问我:“你知道怎么样才能让苹果切开后不变色吗?”听了妈妈的疑问后,我又从书上找到答案了,把切开后的苹果放进一个盛着盐水的盆子里,然后浸泡几分钟,苹果就不会轻易变色。
为了能证实这个答案,我自己动手做了一次实验:先把苹果切成两份,一份没浸泡过的放在碟子上;一份用淡盐水浸泡过后再放上另一个碟子。注意观察随着时间变化的苹果,每份苹果有什么不同之处。随着时间的变化,我发现:直接放在碟子上的苹果15分钟后就开始变褐色,而且那褐色越来越深;但泡过盐水的苹果一小时候后都没有变色。原来防止苹果切开后变色,可以让它不与空气接触,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苹果泡在盐水里。
泡过盐水的苹果15分钟后
没泡盐水的苹果15分钟后
没泡盐水的苹果1小时后
泡过盐水的苹果1小时后
没泡盐水的苹果1小时后
泡过盐水1小时后
试验成功后,我立刻跑去把答案告诉妈妈。妈妈不仅表扬了我,还告诉我,苹果如果变色后,所含的维生素C会减少,影响营养价值,所以以后吃苹果最好是浸泡盐水后才吃,这样营养才能更好地吸收。
原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那么多科学知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动手探索,将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