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讲课稿

时间:2019-05-14 19:2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写作讲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写作讲课稿》。

第一篇:作文写作讲课稿

作文教学讲课稿

今天,我们上一节作文课,课题是:以悲悯之眼看世界,以济世之心作文章。

有高考作文专家指出,目前,高中生作文普遍存在三大问题:(点击ppt)题材单

一、情感单薄、语言单调。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生活圈子狭小,导致视野狭窄;

二、内心世界不够丰富,除了家人、同学、朋友,对其他人漠不关心。换言之,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上苦难的人们,缺乏热度,缺少悲悯之心。

但我相信,同学们绝非冷血动物,只不过你们的热情,你们的慈悲之心都被隐藏在内心的某个角落,希望下面一组图片能够唤醒你们沉睡的心灵。(点击ppt)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有何感受?请谈一谈。(两三个学生发言,由对学生发言的点评引出“悲悯情怀)

你的发言很动情,很感人,它让我感受到了你内心的悲悯情怀。什么是悲悯情怀呢?请看屏幕:(点击ppt)悲悯,就是悲天悯人,是以慈悲体恤之心去关注人世间的苦难,感同身受地去抚慰苦难中的人们。“悲悯情怀”是一种普遍关注人性、人类生存状况的人道主义情怀。

孟子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悲悯情怀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而尤以文人为盛。(点击ppt)从“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从对比自己不幸的老王满怀愧怍的杨绛,到“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的巴金,这些伟大作家的作品中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悲悯的情怀。下面,我们通过一篇文章来具体感受一下。(点击ppt)请同学们阅读林清玄的散文《随喜》,思考:文章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哪些句子触动了你的心弦?请在文中勾画出来,并写下你的思考和感受。(请两三个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掌声就是最好的证明。林清玄这篇散文讲述了一个乞者的故事,它用朴实的文字击中了我们内心最柔软、最温暖的地方,这与其说是文学的魅力,不如说是作者人格的魅力。

无独有偶,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也讲述了一个乞者的故事。(点击ppt)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街头,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街上过往的行人看了无动于衷。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经过这里,看到这种情形,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结果人们纷纷解囊相助。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充满人文关怀的一句话,让人联想到自己的幸福与老人的不幸,从而心生怜悯。

乞丐,只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群之一。社会上还有许多人,他们也像乞丐一样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居无定所。那么,同学们心目中的可怜人还有哪些呢?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学生发言)

生活艰辛的人,遭遇不幸的人确实太多太多。文人,应该有悲悯情怀,应该以悲悯之眼观照芸芸众生;文学,应该有济世功能,应该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代言。(点击ppt)下面,请同学们仿照这句话,以某一特殊群体为对象,写一句话,倾吐他们的心中的悲苦,以期引起全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广泛关注。(两分钟后请学生发言,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作示范引导,如:我们建了许多高楼大厦,但这个城市没有我们的立足之地。农民工)

同学们深情的话语足以引起社会对这些群体的关注,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底层人士的生活状况,我们不妨把镜头推近他们,推向他们的衣食住行,推向他们的日常生活,推向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个任务仍然交给同学们,因为,我们是文人。(笑。点击ppt)以充满悲悯情怀的文字描写某一类(位)底层人士的生活情景,或记叙你们之间的交往,或抒写你内心的感受。200字左右。(学生当场写作,然后交流,教师一一作积极好评)

听了刚刚几位同学的习作我非常震惊,我惊叹于同学们叙事的功力,更惊叹于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但最打动我心的还是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悲悯情怀。是的,悲悯是一种高贵的情怀,因为悲悯,我们会更懂得关怀他人,也更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因为悲悯,我们会更加理解苦难的含义,也更有直面生活的勇气;因为悲悯,我们会拥有更宽阔的胸襟,也能成就更丰富深刻的人生。悲悯,传递着人世间的温情,呵护着这个世界的美丽。愿你我怀着悲悯之心去提升心灵的温度,愿我们的文字因为悲悯而变得更加温暖且柔韧……(笑。点击ppt)

这节课相信同学们收获良多,但绝不仅仅是作文的技法。关注生活,关爱弱势群体,用我们的文字给这个冰冷的世界增添一些热度。下课后请同学们将课堂上写的那段文字扩展成一篇完整的文章,题目自拟。

第二篇:新闻写作讲课提纲范文

怎样写好新闻

一、什么是新闻

新闻姓新。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情的报道,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

新闻的新在于事实新,材料新。

新闻的特点

用事实说话;写新鲜的事实;要迅速及时。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

具体、准确、简练。

新闻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为什么)。有时还要加一个何果(怎样)。

二、怎样采写消息?

消息:以简洁的文字和语言迅速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包括新近发现的事实、某些将要变动的事实。它是目前最广泛、最常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写消息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内容要新鲜。这要在选择题材中下功夫,从比较中发现什么才是新的事实、新的成就、新的经验、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新的问题。

如:《庄稼人进考场》(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农民资格考试)

第二,事实要准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第三,讲究时效性。采写要快,写作要快,就像取快照,立等可取。

第四,篇幅要短,容量要大。

第五,具有可读性。写得通俗、生动、形象。

三、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

新闻作品要怎样选材?

哪些事实是新闻事实该写什么?

所谓新闻,定义是新近发生事实的变动;而所谓新闻事实,包括:新近发生的事实、新近发现的事实、新近变动的事实、新近消失的事实、新近萌芽的事实,这些事实必须是反映本质的事实,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

写稿最关键的是选材,写作技巧尚在其次。

怎么判断某一事件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

最关键的是要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来作出估量和判断。具体而言:

此事在本单位及本行业的影响如何;

此事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新政策的关系如何;

此事能否引起公众对其普遍性的思考;

此事是否有特色,能否引起公众关注;

此事是否有人情味、趣味性。

[例]材料一大堆,选什么写?

如:有一篇稿子,写某学校一个中队为一些同学过生日,从头到尾写得热热闹闹。按说,这类报道已经有过一些,不宜再用。可是,编辑发现来稿中提到了过生日的同学中有两个是边防军的孩子,而且这个生日晚会主要是为他俩开的,这是最有价值的新闻材料。

这篇稿子的特点,是给边防军的孩子过生日,这是一般生日晚会所没有的事情,所以,它是新鲜的、重要的、值得突出表现的。如果像原稿那样,只在中间提一下,特点就被淹没在平常的材料中了。

需要注意的是,主题集中了,一篇报道最好只体现一个主题思想,只说明一个问题,只叙述一件事情,让人看来清清楚楚。

由此可见,当你占有一大堆材料时,第一件事就是应当确定一个新的主题;第二件事是抓出最有特点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主题。做到这两条,你就会写出高质量的稿件。

怎样的事是有报道价值的?

最重要的因素是有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包括:事实的重要性(影响力)、时新性(时效)、接近性、显著性,以及知识性、趣味性、人情味等。

还要注意该事实的宣传价值。

哪些不算新闻事实不该写什么?

日常工作不是新闻,日常工作中包含的信息才是新闻。

怎样报道日常工作,才能使稿件有人看?

四、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

新闻的体裁与题材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鲜、简明、生动、深刻。

新闻因人而生动要把镜头(笔触)对准人;

新闻因矛盾而生动要在矛盾集中处展现新闻。

⑴在矛盾冲突处找故事:略。

⑵在有情节、细节处找故事:细节是新闻中最微小、最生动、最传神,也最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事实。在一篇新闻中,它所占的字数一般不多,但它的作用非常巨大。

一个生动、感人的小情节,往往能触动人的情感和灵魂,让人铭记一生。

读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人,都不会忘记藤椅上的那个被臂肘顶穿的洞;看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人,都会记得那位死去的战士口中仍咬着敌人的半只耳朵;听过孔繁森事迹的人,谁不会被他殉职后在他身边只找到8元6角钱所震撼!

细节要精。

⑶在有人情味处找故事:略。

稿件报道日常工作的时候,需要突出其中包含的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表现本单位工作,需要着眼于全局,从某个(某些)具体的典型的事例来反映全局;注意选取合适的角度,从具体的事例写起,从生动的事例切入,从有故事性的话题写起,使稿件有吸引力,有可读性。

怎样挖掘新的报道思路:

⑴对立统一反向找题目;

⑵追踪演变纵向找题目;

⑶触类旁通横向找题目。

常见新闻体裁之消息。

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题好一半文。那么,怎样炼铸新闻标题?

标题制作四原则:

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突出新闻主要事实;写作要准确、简洁、新颖,有文采;体现立场。

导语是新闻的浓缩、概括和提炼,标题则是导语的再浓缩和再提炼。

导语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抓住或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新华社对新闻导语曾提出过三项要求:新闻的高潮应该放在前面,而不是放在后面;开头几句话,就要把主要意思写出,使读者不能不看下去;在第一段里就用生动的语言把读者抓住。

导语的形式:概括式导语(直接交代几个w)、新闻式导语(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引语式导语(直接引用新闻主人公最关键最生动最能表现其特色的讲话)、对比式导语(在交代主要新闻事实的同时,也把另一个重要性与前者相近、或意思与前者相反的新闻事件也同时写入,作为对比。

最常用的导语

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放在前面称为导语的部分,后面部分则是导语的补充和展开。再以后则按新闻的重要性依次排列材料,最次要的放在消息的尾部。

怎样写好消息的主体?

写出特色:越具体越易写出与他人不同的特色,越具体越易生动。由小见大,从具体写出一般,从特色反映整体。基层的凡人小事,有典型意义的工作经验,围绕中心工作克服某项困难所采取的办法,都是采用较高的稿件。

主题集中:一般一篇稿件只需要也只能表现一个主题。

表达方式:多用事实,少用概括;多用叙述,少用描写和议论。

切口宜小:切入口越小越容易具体,越容易出特色。

怎样运用老事实?

老事实,新角度;新由头,老背景;老事实,新发现。

怎样写消息的背景?

不一定每篇都有,但背景一定要能对新闻主体起衬托作用,背景写作宜简明扼要。

常见新闻体裁之二通讯。

寻珠(典型事例),穿线(主题),围绕主题展现典型事件,以典型事件为主干,以情节、细节为表现内容,以概括性语段为辅助、为过度。

从微观层面看不该怎么写:略。

消息和通讯来稿中的常见病:略。

新闻消息与工作简报的异同:略。

怎样从新闻素材中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主题先行式、寻珠穿线式、对比衬托式。

五、新闻体裁的创新

讲故事与抓问题已成为新闻写作创新的重要潮流。

1、故事化新闻的两个要领找故事、讲故事。

怎样找故事:找人头、找矛盾、找场景。

六个步骤:找视点、找焦点、选题材、设问题、寻细节、做调整。

怎样讲故事:讲述曲折、设置悬念、捕捉细节、从场景写起、从直接引语写起、从读者兴趣点写起、从对比写起,把握好新闻细节。

讲故事要注意避免哪些误区?

2、问题新闻的两个要领抓问题,谈问题。

问题新闻的选题标准:报道的新鲜性、释疑的准确性、受众的关注性。

怎样抓问题:在新闻事实、记者认识、受众需求三位一体的提炼中,寻找最佳的交叉点。

同时,注意把握好问题的针对性、敏感性、深刻性。

写好问题新闻,还要讲究提出问题的方式。

新闻写作形式的创新方式层出不穷,但不管怎么发展,变动的只是信息的载体,新闻总是要由人来采访、来写作的,如何发现新闻、如何表现新闻是新闻从业人员永恒的主题。

六、新闻作品的创优与创新

几大亮点:

⑴重大主题报道:

主题宣传要找好角度

好的新闻(消息),避免近日。好的题材,新闻要素要补全。

从某种意义上说,好新闻由题材决定。其次是写法。

如何做好主题报道?8个字:地方特色,全国眼光。

如:2006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先进性教育的民间期待》,角度、切口小,既切近群众,又反映重大主题。这是钱江晚报的一组报道。

去年的十七大报道,怎样才能搞得与众不同?既让政府满意,又为群众喜闻乐见?《嘉兴日报》策划了一组迎接十七大的报道,栏目是:十七个一喜迎十七大。选取典型,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撷取最深刻的感受、一个老党员的形象,更多的是体现个性,这样更生动活泼。

《南湖晚报》是这样报道的:喜迎十七大,十七堂党课在党的诞生地。

先发一条短讯,由谁来讲?由群众参与推荐讲课人及讲课内容。这次报道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不是单纯的传播,而是重要的互动,影响力广,辐射面大,效果很好。这是宣传报道上的一个创意。

《嘉兴日报》在十七大召开后,开了个很好的栏目,叫做:十七大精神点对点。把报告亮点提炼了出来,与当前需要做的工作、百姓的需求点一一对应起来,搞了一组报道,费了心思,花了功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篇:综合写作讲课 例文

这篇文章是压箱底的文章。之前老师的老文章。普通群没拿出来,国考复习的时候每人必背,因为讲了太多次,不想讲了,但是忘了新来的同志没背过,还是那句话每人必背。前面国考小班录音对这篇文章也有专门的分析,大家可以去听。其实国考录音很多都很经典,不可复制。

如何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落到实处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关键要靠抓好落实。当前,要着力从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多个方面入手,推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取得实效

教育是基础。作风问题虽然反映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在精神状态上,但根子在思想上。加强作风建设必须首先抓教育,打牢思想道德基础,这也是我们长期形成的一条成功经验。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党员包括领导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的观念、党员意识进一步增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我们应当认真总结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在广大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党章和法纪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从思想深处自觉按照党员干部和人民公仆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坚决抵制歪风邪气。

制度是保障。如果说教育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一种软约束,那么,制度就是约之以典章、规之以法纪,是一种硬约束。制度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从当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看,一些犯错误的领导干部并非是理论上不清楚,道理上不明白,而是我们的制度存在缺陷或落实无保证,管理没跟上的结果。当前,我们已经有了一系列保障领导干部树立良好作风的好制度,如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巡视和派驻、问责制等等,关键是要执行好、落实好,使之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还要针对体制上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不断加以改革和完善。比如,通过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杜绝独断专行、“一言堂”;通过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杜绝“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现象。只有体制健全了、完善了,领导干部失德和消极腐败现象才会从根本上失去其存在的土壤,良好的道德习惯才会日渐养成。

监督是关键。“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也只有接受监督和制约,增加透明度,才能不被滥用。正如有的领导干部说的那样,要学会在监督下生活。应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很好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特别是要强化群众监督,把领导干部的作风、行为置于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的注视下。目前我们大力推行的党务、政务公开以及一些地方开展的行风热线、万人评议等活动都是接受群众监督的好形式。应进一步扩大监督的视野和范围,切实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通过加强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防止不良风气继续侵蚀和蔓延。

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26

人民能否享有应有的尊严,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让人民活得有尊严,是执政党应有的理念,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必须继续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努力创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必须更加注重民生,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是执政党应有的理念,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温家宝总理代表政府关于“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宣示,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说明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更高了。“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作为一种顺应老百姓期盼的执政理念,无疑会成为凝聚民心、鼓舞社会的强大力量,但要把这一理念真正落实于实践,而不止于口号,则有很多问题要研究,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从理论上廓清“人民尊严”的内涵,提出让老百姓能够直观感受的“更有尊严”的衡量标准,把理念变成蓝图;在实践中,把“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具体体现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划之中,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支点,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等等。

“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必须创造条件有序推进

“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来推进。

首先,“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必须继续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国国民的尊严从来是和国家实力相关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告诉我们,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多财富,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是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民族,衣食足、仓廪实,才有保持尊严的底气。在商品匮乏、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要使人民生活保持尊严是非常困难的,即使保持也只能是精神意义上的。建国60年来,尽管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列世界前茅,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人民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尊严,但综合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发展经济始终是硬道理。

其次,“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必须努力创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物质生活的富足固然是硬道理,但并非是全部真理。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其幸福快乐和尊严,不仅来自于物质需要的满足,还在于甚至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更来自于精神需要的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生产力越发展,人们对社会公平、民主的要求越高,自由表达观点的欲望越强。因此,对于党和政府来说,必须在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每个人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

第三,“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必须更加注重民生,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生活得更有尊严”,应该涵盖所有社会成员。在我国现阶段,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难点是,一部分人仍处于贫困状态,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和资源配置不合理,使一部分社会成员不能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在高房价挤压下,低收入群体居无定所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上,一些人仍然遭受不公平待遇,甚至就业无门。所以,对于政府而言,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就必须以切实措施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推动收入分配体制和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体制改革,为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得以改善,使他们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创造条件。

第四,“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是社会管理者,是“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让”的主体。我们常说,政府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但在现实中主仆颠倒的情况屡见不鲜。可见,政府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是实现“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进一步改革政府体制,使政府权力受到监督,使政府职能得到规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真正树立公仆意识,使老百姓在与政府打交道时真正感觉被尊重,有尊严。

此文是一篇人物报道,大家不但大的政论文要会写,小的人物刻画也要会写,越小越难写,这种类型的文章我最近才学的,其实很精妙,大家分析学习背诵。

有烦心事就找董阿姨

人物档案:董怡娴,女,**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董怡娴调解工作室理事长。曾获“上海市人民调解能手”、浦东新区“五带头”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

“有烦心事就找董阿姨!”浦兴街道的居民口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无论是难以平息的“家务事”,还是牵涉到房产、租赁、劳务方面的纠纷,居民们都爱去凌河路上的董怡娴调解工作室坐一坐,让董阿姨来评评理。

董怡娴调解工作室从2010年成立,至今已有3年时间了。董怡娴接待来电、来访、来信的人数将近上万人次。每一次接待来访者,她都有个不变的“规矩”: 一杯水,一个笑脸,一声问好,虽是举手之劳,这简单的三步却让当事人感到很窝心。三年来,董怡娴都将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无论是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还是大打出手的邻里冲突,董怡娴都能化干戈为玉帛。即便是带着一脸怒气“闯”进调解室的居民,在董怡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调解下,也微笑着满意离开了。诀窍何在?董怡娴的回答是“16字法+四心”:依法调解、注重沟通、及时便捷、程序规范,这言简意赅的“16字”已成为社区调解工作的“教材”;“四心”则是对于双方当事人要真心、耐心、细心、公心。

中国有句老话:家丑不可外扬。居民们一般不轻易将家事让外人评说的。但一提起董怡娴,百姓们还是交口称赞。这里离不开董阿姨长时间的积淀和艰辛付出。与董阿姨接触过的人都知道,她是个有亲和力的调解员,但在聆听事件前因后果时,她绝不先入为主,而是运用法律这杆公平秤来调解,让老百姓心悦诚服。“以法律为基础进行矛盾化解,既保证了调解结果的公平一致,又提高了群众对调解结果的信服度。”董怡娴说。

要做好调解工作,光会动嘴皮子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各种案例涉及面广,有婚姻家庭、赡养、房产、人身损害赔偿等。按其复杂性来看,小的矛盾几小时便能化解,复杂的需要花上一年多的时间来“跟进”。董怡娴知道每一个案例都是要“对症下药”的,例如租赁纠纷的拖不起,晚解决一天就会给双方财产带来损失,而像夫妻闹离婚,母子争吵的又要打“太极拳”,人心是肉长的,说不定哪天就和好了。

这位“老娘舅”有的不只是热心肠,还有扎实的法律素养,这和她的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2000年,董怡娴在浦兴街道工会工作站担任站长,也是她最早接触调解工作。2005年,她以国家第一批人民陪审员的身份去法院充分汲取了法律知识,这五年的经验积累让董怡娴不愿放弃“老本行”,于是她便成了调解室的中流砥柱。

“董阿姨做调解员以来,清瘦了好多。”周围同事都这么评价。一次,江西人彭某在朋友家坠楼死亡,其亲人从杭州赶到上海,提出赔偿要求。正患重感冒的董怡娴带病调解,过程一波三折,甚至还赶赴杭州找到彭某的父母,但这起纠纷最终还是平息了。就如她的名字一样,董怡娴在协调纠纷时很“娴熟”,却从来没“闲着”,很多“健谈”的当事人一打开话匣子就停不了,董怡娴经常为了安抚对方情绪和分析,忘了自己还没吃午饭;调解室也会经常处于“沸腾”状,董阿姨还在为这家分析情况时,就能听见隔壁等候的另一家已经在争执不休了;很多时候,原本不大的调解室人满为患。董怡娴坦言,自己确实需要足够强大的内心去处理应接不暇的纠纷。“真想多长几张嘴巴,一次性可以帮好多人调解呢。”她笑笑说。

明年,董怡娴就要60岁了,不过真要让她退居二线,明星“老娘舅”还是割舍不下。“你瞧,有这么多事没做呢。”董怡娴翻开办公桌上的日历,上面黑压压的一片文字,都是和她预约好要来调解的,连双休日也排得满满的。“当事人前来求助,是对我的信赖,拒绝一次当事人的请求对我来说是万分之一次,但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百受到了拒绝。”

贵在走 难在转 重在改29

任何事情只要踏上时代前进的节拍,顺应普通百姓的心愿,便很快会成为流行甚至是时髦。新闻界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一出现就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走转改”很快成为人们正面评价新闻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成为社会舆论中使用率很高的热词。翻开报纸,打开电视,似有一股扑面清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最近,新闻单位都在研讨总结一年来“走转改”的实践,探讨其经验和规律。有人问我如何认识“走转改”?贵在走、难在转、重在改,我以为这三句话说得好,有经验在其中,有规律在其中。

贵在走。“走”是认识事物的基本前提,是新闻工作的基本方法。基层一线蕴藏着最鲜活、最丰富的新闻资源,新闻工作者本来就应奔走在路上、活跃在基层、忙碌在现场,这是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工作状态。当今时代,通讯手段日益发达,传播渠道更加多样,给新闻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但无论条件怎么改善,都不能替代现场的直接采访,不能替代同群众的面对面交流。越是资讯发达、信息繁杂,越要常走基层、常下基层,到基层挖掘鲜活素材。脚板底下出新闻,源头活水在一线。新闻工作者应当走出高楼大厦、文山会海、虚拟网络,走进乡村社区、厂矿企业、边疆哨所。只有到了改革建设的最前沿,才能感知群众生活冷暖、感受时代脉搏跳动,才能找到新闻的富矿、打开报道的视野,也才会有新闻报道的热度、广度和深度。

难在转。“转”是锤炼职业精神的实践过程,是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本质要求。作风的转变,不是一时一地、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身到基层不难,难的是心在基层;拉近地理距离不难,难的是拉近心理距离。如果没有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即便下了基层,还是像井里的葫芦浮在上面。作风问题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关键是解决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新闻工作者应当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满怀对群众的深情,深入基层倾听百姓心声、反映群众意愿,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报道权用到为民造福上来。只有真正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培育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新闻报道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得到群众的认可。

重在改。“改”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是新闻报道赢得受众的迫切要求。文风体现党风、反映作风,直接关系着新闻报道的实际效果。文风好,就会有亲和力、感染力,人们就会爱读爱听爱看,新闻宣传就能实现应有的价值。如果空洞乏味、板起面孔,就会拒人于千里之外,舆论引导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生活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群众话语充满智慧、具有最丰富的表现力,关键看我们如何反映、如何呈现。新闻工作者应当把改文风作为重要着力点,学习和运用群众的语言,生动深入地反映基层实践,努力使新闻报道更加鲜活、更富激情、更具真实感现场感。只有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说实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新闻报道才能清新活泼、喜闻乐见,真正打动人、感染人。

“走转改”树立了新闻队伍的新形象,展示了新闻报道的新风貌,走出了新闻工作的新天地,深化着人们对新闻工作性质宗旨和责任使命的认识。现在,“走转改”已成为新闻工作的基本理念,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成为新闻工作的价值取向,而不是做做样子的表面文章;成为新闻工作的一种常态,而不是一阵风的短期行动。应继续总结成功经验、深化实践探索,弘扬“走转改”精神,不断提高新闻战线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

开创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新局面

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建设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基本内涵、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步骤,提出了“四个翻一番”的目标任务,对推进“两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引领我省加快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行动指南。

现在,各项大政方针已定,各项任务部署明确,关键是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抓好落实、抓出成效。精神状态问题至关重要,事关事业成败、人民福祉、干部形象。当前,我省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各领域都还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念、一心为民、创新实干,信心百倍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努力开创我省“两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要以坚定信念为先。理想信念是力量源泉,是精神支柱,无时无刻不在左右我们的行为。邓小平同志说过:“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当前,坚定理想信念,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各级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用理想信念来武装自己,在顺境里不安逸,在逆境里不气馁,在风浪中不动摇,在诱惑中不迷失,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要以联系群众为本。群众是血脉,群众是根本,群众是老师。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特别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既要从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出发,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从整体上实现群众的利益;又要畅通民意渠道,把握群众意愿,真正做好让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精神,始终对群众充满感情,锻炼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善于接地气、聚人气,通过真心服务群众获得群众的真心支持。要以敢于担当为重。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敢不敢担当,能不能担当,既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党性和责任的重要标尺,也可以看出一个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对事业有担当。发展是第一要务,面对国家赋予我们的责任、面对激烈的竞争、面对人民的期盼,我们就要有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意识,就要有在“两个翻一番”上快翻、早翻、多翻的勇气。第二要对原则有担当。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讲原则,不回避矛盾,不怕得罪人。领导干部不可为私事得罪人,但不能不为公事得罪人。第三要对组织有担当。要对组织负责,特别是要保持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

要以干在实处为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明确提出要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文风会风见作风,真抓实干就要从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做起,把心思、时间和精力真正用在干实事上,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大兴真抓实干之风,戒虚、戒伪、戒浮、戒空,做到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敢作敢为、善作善成。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和指标考核,不要只听干部说了什么,要多看干部干了什么,不要只看票数,要多看实绩,真正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同时也使不干事的人有出口,从而在干部中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要以改革创新为上。只有改革才能发展,只有创新才有出路。目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难度比较大,但改革不能等待,必须以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新的勇气,解放思想,多想办法,继续争创我省体制机制新优势。要深刻领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重要论断,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要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理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办法,切实提高审批效能。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在民间投资上做好引导服务,营造一种打破“玻璃门”“、弹簧门”的气象,真正让民营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营改增”试点,努力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帮扶企业力度,尤其是对回归浙商要给予更多的尊重和支持。通过这些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激发企业发展积极性。

解放日报评论员:多一点改革创新的激情——谈蛇年新开局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金蛇起舞的春节,在阳光细雨中度过。这是乍暖还寒的七天,却又是热气腾腾的春日;这是欢乐祥和的长假,却更是节俭简约的节庆。

今天,我们迎来了癸巳蛇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奋斗也始于这春节后的新起步。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和期待。希望在于我们这座光荣的城市将会有更大作为,我们从今日而始就要更加努力奋发;期待在于勤劳聪慧的上海人民盼望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要以踏实苦干去实现大家的美好的愿望。

春风杨柳万千条。这新春的主旋律,就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浩荡。改革是上海发展最大的红利,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和地位所在。改革开放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是我们不变的方向。做好改革开放排头兵,是中央赋予上海的光荣使命,也是上海自身突破瓶颈、走向明天的必由之路。上海发展到今天的阶段,每走一步都要靠改革创新,才能凝聚新能量、释放新红利、激荡新活力、拓开新天地。

改革共识正在形成,改革方向已经明确,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这就是要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而中心城市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配置市场要素的能力,上海作为市场经济的先行先发地区,优势就在于拥有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深化改革,一个中心命题,就是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凡是市场能决定的,就交给市场;凡是社会能承担的,就放给社会;凡是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可以作为的,就依靠其发挥作用。这是我们当前改革一个总的方向,也是一个重要的“交叉点”,它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深化,更是政府职能乃至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不进则退。上海已进入了不改革不能前进的深水区和攻坚期,改革不再是“闯红灯”,而是创设新的信号系统;改革已非政策“点突破”,而迈向了制度“面创新”,既要涉险滩,又要啃硬骨头,既要冲破观念的僵化,又要打破利益的固化,没有勇气干不了,没有智慧干不成。勇气,就是“胆子要更大一些”,要敢于先行先试。上海走在“四个率先”道路上,遇到的问题瓶颈也往往是率先的,过去的老办法不再管用,拿人家的现成办法也不适合,没有模式可以照搬,没有路径可以沿袭,只有大胆试、大胆闯,敢向潮头立,敢为天下先,才能披荆斩棘开出新路。我们要坚决防止改革恐惧症、疲劳症滋生蔓延,决不犹豫彷徨,决不畏首畏尾,始终保持浦东开发开放初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气”,保持改革开放的勇气、干劲和激情。智慧,就是步子要更扎实一些,既要把握“势”,顺势而为,不逆势而动,又要把握“度”,统筹兼顾,稳步前进;既要看清方向、想透问题,又要找准着力点、入手小切口,实现重要的政策性制度性先行创新突破。

第四篇:公文写作讲课提纲

公文写作讲课提纲 襄阳纪委程元银

开场白

先说一声对不起,本人讲不好普通话,是道地的河南方言,但是能够听懂。

今天讲的内容只是一家之言,是本人对写作问题的一些理解,同别人的观点不完全一样。因为讲学历来是有争论的,但是那些基本的东西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写作是个大题目,既有专门教材,网上也有不少资料,更是大学文科的一门课程。有书,但我绝对不是背教材,来糊弄大家。今天不可能全面讲,也不可能讲得很透彻,只就有关方面有关知识做些介绍。有的地方点到为止,有的地方稍微详细一点。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讲四大内容,再加一个有关话题和个人体会。

一、公文定位

我把所有的文字作品分为两个大类,一是文章,二是文学。当然,这只是麻子照镜子——自我观点。这两个概念有交叉之处,犹如妇女、儿童的概念一样。

1、文学四大类: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指的剧本,是综合文学)。

2、文章四大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公文应该属于应用文一类。

3、公文释义:从事公务的文章,又可以叫做文书、文件,是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或者说是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处理公务而按规定格式制作的书面材料。公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处理公务而形成的文字材料。狭义的公文,是指党政机关处理公务时所使用的文书。

4、公文的作用: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处理公务、沟通信息、联系事务、传达上级决策服务。一有上传下达、互通情报的作用,二有工作依据和凭证的作用,三有宣传教育的作用,四有规定人们行为的作用。

5、公文的特点:一是法定的权威性,二是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三是有规范的格式,四是履行法定的程序。

二、公文类别

说到公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红头文件。其实公文不仅仅是红头文件,有不少种类,大约有一二百种之多。我把它归纳为8个大类,有的分了9个或者10个大类。198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将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归纳为9类15种。当然,不同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归纳法。

1、红头文件:带有机关名称的红色印刷体的公文,如××××委员会文件。包括通知、通报、命令、议案、布告、公告、通告、请示、批复、条例、意见、决定、会议纪要、请示、批复、意见、函件等等。

2、领导讲话:内容分综合性的和单一的。

3、工作报告:有专题报告、综合报告、总结报告、工作进程报告。一是对领导、对上级所交办的任务、所布置的工作的完成情况的汇报;二是反映本地本部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工作总结:

5、经验材料:正面的。

6、新闻通讯:二者区别——时间差异、长短差异、容量大小之别。介于新闻与通讯之间的最常见的是工作简报:信息、动态、简讯、要情、摘报、工作通讯、情况反映、内部参考等。在一定范围内发行,不是完全公开的。特点是简、精、快、新、实、活和连续性。

7、公函便函:一是正式的公务活动往来,一是事务工作的处理。便函不要字号,不要标题。包括工作督办、介绍信、合同书、便条等一般应用文。函就是信,公函就是公务信件。它是上下级和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在商洽和联系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时所使用的文体。函的特点是不受公文规定的严格限制,如不用正式文件头,也可不编文件号,有时还可不拟标题,因此用起来极为简便。

8、其他文体: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启事、开幕词、闭幕词、证明信等。

还有几种分类是:上行文、下行文、平行公文;通用公文、专用公文;平件、急件、特急件;或者对外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等等。

三、公文写作一般要领

公文属于特殊文种,一般写作课的理论或者要求对公文也是适应的。就是说公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大体同一般文章的写作方式相似,只在某些方面有些特殊规定。

今天只讲四个问题,一是写作过程,二是对公文格式的要求,三是对公文结构的要求,四是对部分公文内容的要求。写作书上有句话,叫做“文无定法”,还有一句是“大体则有,定体则无”,这是关于写作的辩证法。

1、写作过程 ①明确写作意图

任何一份公文都是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来撰写的。因此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写作意图,即文章的主题与目的,一是文件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或者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二是根据文件内容,准备采用什么文种。三是文件的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是什么。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还是向有关单位推广、介绍经验;是给领导、有关部门人员阅读,还是向全体人员进行传达,如此等等。

②收集写作素材

发文的目的和主题明确之后,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搜集材料和进行调查研究。这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对那些内容简单、篇幅短小的通知、公告,一般来说不需要专门做搜集材料和调查研究工作,在明确写作意图之后,稍加考虑就可以提笔写作了。但对于问题复杂,内容较多的文稿,如拟订篇幅较长的文件,拟订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总结、起草规章、条例、拟写工作指示等,往往需要搜集材料和开展调研。

③列出写作提纲(结构)

在收集素材的基础上,草拟一个写作提纲。提纲是所要拟写的文件的内容要点,把它的主要框架勾画出来,对全篇做到通盘安排、胸有成竹,使写作进展顺利,尽量避免半途返工。篇幅不长的文件,可以大致安排一下文件的结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主要分几层意思等。篇幅较长、比较重要的文件,往往需要拟出比较详细的提纲,包括文件共分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又分作几个问题,各个大小问题的题目和要点及使用什么具体材料说明等。

④动笔写作 ⑤检查修改

2、公文格式要求

公文的格式指的公文的书面表现形式。关于这个问题,1996年5月,中央办公厅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公文处理条例》,2000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后来省政府、市政府分别制定了《实施细则》,都讲得很详细。特别是对红头文件的格式规定了20多个标准:文种、文号、字体、字号、份号、标题、排头称呼、落款、盖印、主题词、密级、紧急程度、附注、附件、编号、印制份数、印制版记、传达范围、主送单位、抄报单位、签发人、成文日期、纸张……

现在常见的公文格式还包括:B5的纸,或者是16开的,正文是3号仿宋字,主标题用小2号宋体字,标题居中排列,二级标题可以居中也可以不居中,三级标题不居中,这些标题文字要使用不同的字体,或者加粗,以示区别,每页20行,每行25个字,共计500个字,落款用机关全称,日期使用阿拉伯数字,如果是红头文件并且有排头的,排头的字一定要顶格,如此等等。

3、公文结构要求

①层次分明,用序号表示,一目了然。

公文的结构讲的是公文的层次,它的表现非常突出。公文不像小说、散文那样,顺着情节发展一直写下去,而是层次特别分明,线条异常清晰,结构非常严密。用大一二三四小一二三四甲乙丙丁ABCD等,毛泽东同志曾经把它们叫做“开中药铺”,把各种不同内容严格区分开来。

②逻辑严谨,不得交叉、重复和遗漏。③标题文字紧扣文义,高度概括文章内容。

结构或者说层次是通过标题反映出来的。公文的标题有突出的意义,一个标题就是一段,就说明一个观点或者叫做论点。一看标题就一目了然,就知道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或者说掌握了文章的精髓。大块文章的标题,还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

④基本格局为三块以上,分量上大体均匀。

三点决定一个平面,三具有稳定的作用,而两块构不成一篇文章。三块可以是递进式,开头中间结尾;也可以是并列式。详略得当,大体均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4、部分公文的内容要求

对内容的有关要求,只讲6个文种。①通知

红头文件中最常见的是通知.通知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广的文体。凡需要特定机关和人员知道、办理的事宜,都可以用通知。要是把通知学会了,别的公文都可以照葫芦画瓢。通知又分指示性、知照性(发布性)、事务性、批转(转发、印发)性及会议通知、任免通知等。

今天只讲解一般性的常见的通知。上级机关有关事宜需要使下级机关知道或办理时,就要制发通知。比如庆祝某个节日,成立、调整、合并、撤销某个机构,启用印章,更正文件差错,请下级机关报送有关材料等,都要使用通知。写作通知,一是交待清楚所通知的事项,二是办理的方式方法,三是有关要求,比如时间要求、参会人员要求,食宿要求等等。以会议通知为例,要交待清楚会议名称、主持单位、会议内容、起止时间、参加人员、会议地点、报到地点、携带材料、食宿及费用以及其他有关事宜。如果这些事项交待不清,丢三拉四,就可能影响会议的按时召开和正常进行。

通知的标题一般包括三大要素,即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使人一看标题就知道是那个部门通知的,通知什么事情或要求做什么事情。比如《中共襄樊市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文件的通知》。

②工作总结 按时间分:每月小结,季度总结,半年总结,总结;或者单项工作结束后的总结。

工作总结主要有7项内容,就是干了哪些工作,是怎么做的,成效如何,有哪些不足,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下一步工作计划等。简称为干了啥、咋干的、啥效果、哪不足、啥原因、咋改进、还干啥。对这7个啥啥啥……外语中叫做5个W:Who(何人)、What(何事)、Where(何处)、Why(何故)、When(何时)。了解这五个W,然后再解决一个H(How如何)。用随州话说就是——么人么事么场,再加几个——么时么因么果。如果是单项工作,就只有前面3个内容。重点是要写好怎么做的,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要总结出几条经验来,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经验材料

经验材料是从正面反映工作成效的公文,和工作总结有些相似,区别在于:一是单项,不像总结那样面面俱到;二是只从正面写,只突出你的经验,就是做法,不谈问题或者不足,这样能给别的单位以启发,以教益;三是经验材料虽然是单项的,但是比工作总结的要求高,总结只交给领导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而经验材料是用来交流的,要让别人认为你的做法有独特之处,经验确实好,的确值得借鉴。那么写经验,就是要提炼出几个观点来,并且上升到理性,有一定的理论性。在写法上,基本上是一条经验就是一个自然段,或者就是一部分。

2005年,市委党校有一个培训班,培训结束后要求写篇经验材料,反映学员们学习与生活情况,该怎么写呢?有个学员概括了这么几条经验——学习特点,我觉得很好:一是学习刻苦,二是方法创新,三是遵守纪律,四是团结互助,五是生动活泼,六是收获很大等等。④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属于常见的工作报告,主要用于反映问题揭露矛盾。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是最典型的。写调查报告重在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求情况真实,数字准确,事例典型。一是综合性,有面上的情况,要不然,容易以偏概全;二是典型性,就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要生动,能够打动人;三是对比性,正反对比,前后对比,优劣对比等等。用事实说话,材料和观点要统一起来。

调查报告的写法,一般分为四大快,就是一写存在的问题,二写这些问题的危害性,三写出现问题的根源,第四谈整治措施。我在《楚天风纪》上有一篇调查报告,其格式可供大家参考。(略)

⑤领导讲话

特点:指示性、指导性、总结性或者号召性,所发表的意见体现领导机关的意图或者旨意。一是统一思想认识,针对糊涂认识和错误认识;二是提高思想认识,比前面的要求更高;三是安排工作任务;四是告知工作方法;五是点出存在的问题,六是对完成任务提出要求。大致上六个方面,但不是都写,而有所取舍。还有的讲一讲会议的重要性,对有关问题重点阐发;有的把工作总结也安排在领导讲话里面;有的会议有好几个领导讲话,注意分工,而不要都去讲同一个话题。

⑥竞争上岗演讲稿

现在这是挺时兴的。演讲要有激情,能够打动听众;文字要华美,听起来清新悦耳。一是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得三五百字,对自己的形象、爱好、特长、性格等做一描述。开头第一句话非常重要,有的引经据典,有的背一句古诗。

例一:拿破仑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例二: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二是工作成绩。工作成绩包括近几年的工作表现、受表彰情况、领导肯定或者赞赏的事迹,其他感人事迹等。三是岗位设想。岗位设想既要有新意,又要使人觉得目标不是太空。四是表明态度。表态就是对竞争上和竞争不上怎么办。这是结束语,也要有激情。可以看一看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的自我介绍和总结。

四、公文语言有关要求

对外语的翻译,清朝人林抒讲了三个原则,叫做信、达、雅,信就是准确真实,达就是通顺,雅就是有文采。后来翻译古文,人们也使用这三个标准。这三个标准对于写作公文也是必须的,但是不能完全套用。

1、公文语言特点

公文语言要求的是准确、通俗、严谨。准确讲的真实性,要正确,要简洁明了;通俗指的语言流畅,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不能有病句,不能使用生僻的字词,一般不得使用文言,不得使用方言土语,不得用欧化的语言;严谨说的是逻辑性强,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不能含糊其词。公文语言的特点是庄严郑重,朴实无华,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做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

说两个反面例子(略):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中王小丫的“完全正确”,调查材料中出现“公尺”一词。

2、语言表达方式

写作有五种基本的表达方法,即叙述、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公文对抒情和描写用得较少。其中叙述有的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的按逻辑排列顺序;说明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特征;议论要有论题、论点、论据,要讲论证方式等,这都是大家熟悉的,就不重复了。

3、专业术语 公文中除了通用语之外,也还使用不少专业术语,或者叫做职业用语,也就是行话。比如纪检监察部门、组织部门、新闻宣传部门等,都有各自的专业术语。再比如法律文书用“之”不用“的”,红头文件不能有比喻、拟人、拟物、反问等修辞手法。这些基本知识都应该有所了解。

4、语言美

这里我要专门谈一谈公文中的“雅”,雅就是讲的文采问题。公文不是文学作品,对文采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要有可读性,就必须讲文采,不然的话,味同嚼蜡,是没有读者的。一般来说,除了红头文件,其他公文都还是要有文采的。

所谓文采也应该叫做语言美,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较多地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拟物等;二是使用典故,比如成语、故事、古诗、俗语、名人名言,三是对语言的精雕细刻,咬文嚼字,用些华美的辞藻。

下面举例说明公文中的语言美。

一是红头文件多用排比句,对偶句,以增添气势,增加说理的分量。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有大量的排比句。我给大家读几段: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成为执行三个代表、经受考验、保持先进性的执政党。一连4个动宾结构的排比句,每个排比句里又用几个四字短语,很有气势,有说服力。再读一段:全党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这段排比文字用了4个“新“字,4个副词“更加”,读起来不仅工整严谨,同时给人美的享受。

二是领导讲话。一不要刻板地板着脸在那儿教训人,二不要搞老一套,千篇一律,什么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力度等。有时候也需要风趣幽默,这才能调动听众的积极性。毛泽东的一些讲话就引用了很多民间故事、对联等。在《整顿党的作风》中用解缙的对联:墙上芦苇,头轻脚重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讽刺华而不实、不学无术人员。江泽民有个讲话,用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雨,……。告诫各级领导要关心群众疾苦。这比那些干巴巴的政治说教更能打动听众。

三是经验材料、调查报告或者新闻通讯要有好标题。俗话说,看书看皮儿,看报看题儿。好标题对眼球是有吸引力的。

举几个例子。去年的《襄樊日报》登了我一篇文章,题目是《公开公务公正务公》,共8个字,就有4个“公”字,两个“务”字。文章的几个小标题也是精雕细刻:该公开的就公开,公开之后好办事,办事之中好监督,监督之下好执法。像是修辞中的连珠。《襄樊日报内参》有一篇反映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文章,指出存在的问题时其小标题用了“十个不”:姓公姓私不清,发展环境不优,职能定位不明,专业素质不高,自律意识不强,政府扶持不够,行业竞争不公,规模发展不足,开展活动不多,行政事业不分等。作者使用语言精雕细刻,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襄樊晚报》1997年刹吃喝风时有一篇通讯,《既生瑜必生亮——我市出重招惩治违纪吃请受礼者》,几个小标题是:违纪者捣鬼有术,众市民举报有勇,监督岗拒礼有道,“刹风办”惩处有力。2007年10月19日《中国日报》关于法国总统撒克齐离婚的新闻,那个副标题很有意思:无可奈何花落去,多情总被无情恼。新华社有一篇庆祝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的消息,题目是:一桥飞架杭州湾,沪甬不再杭州弯。还有,中央电视台抗震消息标题: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湖北日报文章:主标题——《南修武当还看今朝》;副标题——山上妙似仙景 山下湖光水景 满眼文化胜景;二级标题——1融合内力:勾勒辉煌愿景2积聚财力:还原仙山古景3依托国力:打造武当水景4倾尽全力:织就文化胜景5凭借外力:展望美好前景。

五、写作有关话题

主要是扩大知识面。

1、灵感问题:爱因斯坦谈自己成功的名句,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才等于成功。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汗水,就是说勤劳就是说付出的重要性;二是说汗水是灵感的前提,是灵感的基础。写作是需要灵感的,但是灵感才百分之一,所以不好捉摸,有些神秘,叫做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我只说一个观点,那就是长期寻觅,一朝迸发(8个字)。有时候“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时候“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灵感就像捉迷藏一样,不好把握。

2、咬文嚼字:古诗文中最讲咬文嚼字,如“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还有贾岛的“推敲”诗……说一个咬文嚼字的例子:“可以清心也”(写作故事,略)。

3、文章四要素:主题——思想,题材(内容)——肌肉,结构——骨骼,语言——血液。这是打比方。

4、写作四步曲:就是解决四个问题,谁来写,写什么,怎么写,为谁写。还有一说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卖苹果者演讲词(写作故事,略):写论文,其一般形式是:总-分-总。

6、凤头熊腰(猪肚)豹尾说:开头要精彩,中间要饱满,结尾要干脆。有个好的开头,马上抓住了读者的心。中间是文章的骨干部分,一定要内容充实,下大力气把它写好。结尾应该干脆有力,不拖泥带水。有的是言尽意不尽,不把话说满,给读者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

下面举一个文章开头的例子。题目是《我是个大学生》(略)。

7、要有画龙点睛的观点、语言或者细节,就像电影或者电视中的看点、亮点,给人一个震撼,使人们很快把它记住。讲几个例子:开国大典毛泽东语、莫里哀写胖子(不用大腹便便、肥头大耳、肠肥脑满、一脸横肉)、《儒林外史》中写严监生的死、《卖柑者言》中的金玉其外……(以上例子均省略)。鲁迅致许广平《两地书》:眼泪鼻涕,胡同四条。四条小巷子,新颖、别致而有趣。某人打麻将时开头光输别人光赢,后来他光赢别人光输,由是套用了范仲淹的一句名言“先天下之输而输,后天下之赢而赢”。某人包饺子,将冰箱里的冻肉拿出来,一点一点地切成片儿,切成条儿,再剁碎,他说他这是“反几何法”,不是点线面体,而是由体到面再到线最后到点。

8、数字缩略语—―一组相关概念被压缩后的数字表述语。合并同类成分,压缩枝叶,保留主干。一是语言简练,二是节奏协调,三是便于记忆。如“五讲四美三热爱”,“中纪委书记五六七和六七八”(事例略)……

9、语序问题

语序问题。汉语习惯,两句话中,后面一句是重点,类似于语法中的“虽然……但是”句型。比较这样几组:屡败屡战与屡战屡败,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与风韵犹存徐娘半老,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与查无实据事出有因,辉煌的十三年与十三年的辉煌。

10、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不要有特别长的句子,不要一句话几十个字才有一个标点,不要有错别字、有不通的语言、有逻辑错误,不要意思不明确。下面点几个常见的错误:

“同志”的使用,如市委书记某某某同志。

“进行”的使用,进行学习、落实等,这个宾语带的不好。例如:我们对党的十六大文件进行了深入学习。有些欧化的痕迹。

“关于”的使用,多用做标题,文字一多容易出问题,后面带有动词,再就是烂用,“关于某某某同志的考核材料”。

时间的使用:知道阴历阳历,晓得月大月小,明白初一和一号的区别等等。

再补充一例:某乡村医生为妇女刘某开药后告诉她怎样服用,并且在药包上写了个2×3。刘某后来忘记了用法用量,不知道是每天两次每次服三颗,还是每天三次每次服两颗,便询问当数学教师的丈夫。她丈夫说根据数学上被乘数与积的名数一致的道理,2×3应该是每次喝两颗。

六、个人体会

1、第一个体会是:重要的是熟悉情况,包括文字材料和听来记来的情况,烂熟于心后形成几个观点,也就是先弄几个标题,然后来填空。我的体会是三个词,叫做咀嚼、吸收和释放。

2、我的第二个体会是“四多”。一是多学习,看看别人怎么写的,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有如神。二是多练笔,熟能生巧,光说不练,永远也学不会;谚语:“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三是多请教,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时候冥思苦索多少天,还搞不懂的问题,经别人一点就通了。四是多修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有时写不下去了,就放一放再说;有时写好了,有意地放一段时间。“干饭炒三遍,拿肉也不换”吗!放在电脑里,今天改个词,明天换个句子,有个五六次七八次,文章就改好了。

今天听课的肯定有很多文坛高手,我在这里是班门弄斧。谢谢!

第五篇:写作讲课提纲:怎样搞好调查研究

一、努力学习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

一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同志严肃指出:“你对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某个问题的发言权。”“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1941年,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再次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不但不悔,我仍然坚持没有调查是没有发言权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要求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实现这个统一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就是研究。

二是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这是江泽民同志的话。重视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是正确决策的基础。是否注重调查研究,不仅仅是个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关系到能否在斗争中开创新局面的思想路线问题,甚至是关系到革命事业的兴衰和党的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

三是调查研究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毛泽东始终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他强调调查研究要有满腔的热情,眼睛向下的决心,求知的渴望,放下臭架子、甘当不小学生的精神。邓小平说:所谓群众路线,包括调查研究。江泽民强调:县以上各级领导每年至少抽出一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去农村要到村到户,去工厂要到到车间班组,了解群众在想什么,吃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这样在工作指导上才有可能真正做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真正切合实际。

四是调查研究是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毛泽东说: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有两件大事,一是了解情况,二是掌握政策。陈云同志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毛泽东1930年说: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所以说,调查研究是做好机关工作的重要前提,是第一位的职责。存在问题:①认为自己有部队和基层经验,情况熟悉,不调查也能应付一阵子;②从事某一行业务多年,已经“精通了”,不调查也能讲出个一、二、三来;③机关工作老一套,今年看去年,不调查也能比照葫芦画个瓢;④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搞调查;⑤基层官兵水平低,调查也反映不了多少思想和情况;⑥现在部队的问题都是老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大,调查也没用;⑦这方面的情况别人已经调查了,把材料要来看看就行了;⑧调查研究主要是领导的事,自己不在决策圈里,搞得多少无所谓。

二、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1、要端正思想方法。调查研究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端正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2、调查之前要做必要的准备。(1)要准备调查提纲。(座谈、个别了解、检查、统计、详细了解)(2)要事先搞一点学习。(3)调查带有专业性或技术性的问题时,要吸收懂行的部门参加。(4)要注意通气。

3、调查的对象要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4、要学会用多种手段搞调查。一是要多看。二是要多找个人谈。三是要注意搞些必要的统计。四是要注意查看一些原始记录。

5、要重视听反面意见。陈云同志说:领导干部听话要特别注意听反面的话。相同的意见谁也敢讲,容易听得到;不同的意见,常常由于领导人有虚心,人家不敢讲,不容易听到。事物是很复杂的,要想得到比较全面的正确的了解,那就必须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经过周密的分析,把它集中起来。调查研究有各种各们的方法,找有各种不同的人交换意见,也是一种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6、要着眼宏观。提高宏观分析、宏观控制、宏观决策的能力。调查研究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做到两条:一条是要跟上形势,即跟上全党全军的大步调,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了解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提出的一些重大方针政策,尤其要了解和掌握形势的变化给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另一条是处理好两个关系,即中心与业务、综合调查与专题调查的关系。多搞一点综合调查、综合分析,把各项具体工作放到某个大局的位置上综合考虑,才能取得实在管用的研究成果,才能收到综合效益。

三、提高拟定调查报告的能力

任务:一是调查了解某一个单位或某一项工作的基本情况;二是调查总结某一个单位、某项工作的经验教训;三是调查了解某一个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经验;四是调查核实某人或某单位的情况。

1、要多看多读一些好的范文。

2、善于提炼主题。

3、学会事实说话。

4、正确使用观点和材料。

下载作文写作讲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写作讲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讲课说课稿

    《让作文充满生动的画面》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具体、形象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一篇记叙文如果有画面、有形象,不仅显得内容充实,富有意境,而且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

    作文评讲课

    作文升格训练————评卷现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都巿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巿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

    党建类材料写作专题讲课发言稿(精选多篇)

    党建 类材料写作专题讲课发言稿党建工作很重要,材料工作要跟上。党建类材料的写作,因党建工作不同于一般政务性和事务性工作而有着自身特点和相应要求。笔者由于工作原因,从事......

    讲课:新闻等文体写作讲稿提纲

    新闻等文体写作培训提纲 县卫生局对新闻和信息工作非常重视,通过完善制度、开展培训、编印简报、定期通报用稿情况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我们要跟上节拍,发挥好带头作用。 就新闻......

    2012讲课稿!!!!

    深入剖析邪教根源及危害全面提高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水平前 言 再次受邀到“黄埔”交流感受,非常感谢,有机会向大家学习汇报,非常荣幸,见到许多优秀年轻干部尤其熟面孔进入视野,......

    讲课稿

    T: All right! Good morning, children! T: I a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I am Vivian Xiang. You can just call me Vivian. Remember my name? T: Who am I? T: But......

    讲课稿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简·爱》 摘要:在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简·爱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简·爱凭借其独立自主、提倡平等自由的新女性形象在文学史上大放光彩。而从女性主义......

    讲课稿

    课前:1、板书中国版图 2、课前放《北京欢迎你》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刚刚课前我们听到的歌,同学们知道叫什么名字吗? 生:《北京欢迎你》 师:对,《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是我们人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