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通讯稿

时间:2019-05-14 19:0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京大屠杀通讯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京大屠杀通讯稿》。

第一篇:南京大屠杀通讯稿

金家河镇中心小学开展纪念南京大屠杀

八十周年主题班队会

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12月13日,金家河镇中心小学举行了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主题班队会。

根据活动安排,首先由班主任为本班学生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让全体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并号召同学们发奋读书,将祖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接着组织学生观看由央视播出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最后,各班出一期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一名中国人,不能忘记国耻,要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更要更加刻苦学习,将来更好地建设伟大的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第二篇:影评南京大屠杀

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如同点亮一支精神的火炬。在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慰安妇遗址纪念馆开馆、遗属家祭、和平法会等纪念活动陆续开展,让人们铭记78年前那段腥风血雨的历史,凝聚捍卫和平的强大力量。

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才会懂得和平“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体会过民族危亡的切肤之痛,就会深刻理解国家强大对于普通百姓的重要意义。1937年寒冬,曾经繁华优雅的六朝古都南京满目疮痍,30万生灵毁灭于侵略者的屠刀之下。惨无人道的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疤,让世人彻底认清了日本法西斯的残暴面目;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屈辱,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却激发起四万万同胞与侵略者决一死战的决心。

在一个纪念胜利的年代反思苦难,警示如此深刻。南京之殇,殇自国力衰微,殇自一盘散沙。南京之祭,既为生命之消逝举国致哀,也为人类和平警钟长鸣。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铸就夺取胜利的中流砥柱;亿万中华儿女血液中流淌的家国情怀,化作百折不挠的抗战精神,构筑起坚固的铜墙铁壁。无论是穷兵黩武的侵略者归于末路,还是曾经任人欺凌的弱国走上复兴之路,都深刻昭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千古铁律。

即将走过2015的中国,对70年前那场热血浇灌的胜利有着更深的感怀。九三胜利日高亢嘹亮的阅兵号角,开启时间的闸门,激荡13亿人民深藏于心的中国梦;总书记“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的庄严宣示,回响着一个历经苦难的国家对所有遇难同胞的深情告慰;《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承载着全人类对这段历史的深刻共识……贯穿一年的纪念活动,再一次展现中华民族以不屈抗争赢得尊重、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决不容许历史悲剧重演的决心。

“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临终遗言,何尝不是中华民族智慧与胸襟的真实写照。“一时强弱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中国对和平的追求,源于对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选择,体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远谋划,熔炼成“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义利观,贯穿于各方协作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在国际社会对战争的集体反思中,“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的中国理念凝聚广泛共识,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跨越山海阻隔,超越文明差异,架起沟通之桥,扬起合作之帆。

哲学家康德曾经预言,永久和平最终将以两种方式中的一种降临:或者由于人类的洞察力,或者在巨大的冲突和灾难面前,除了永久和平别无他选。从南京到奥斯维辛,从中国到世界,战争浩劫让人类付出了太多代价。烽烟尽处,一束象征和平的紫金花,凝聚着对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平年代,中国人民将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捍卫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果实,携手开创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时代。

持续六周的南京大屠杀使数十万鲜活的生命旦夕之间化为乌有,这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绝人寰的一页。因此,反省历史,谴责战争,呼唤和平,都应该成为南京大屠杀七十年纪念的题中应有之意。但是,反思的角度,似乎集中于民族主义的单一视角,而反思的声音中,民族主义的呼声也最为强烈。“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对待近代百年耻辱史最为标准的态度和口号。然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既无助于我们对历史的真正认识和反思,也无助于今日中日两国人民的和解。我们似乎应该重新反思曾经的历史和屠杀。首先,从国家层面或者说从政治层面来讲,为什么会发生南京大屠杀?当时的政府为什么没能有效抵抗日本入侵并保护自己的国民?应该说,这个层面的反思是我们做的最多的,但却不见得做得好。“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曾经的最为正统的答案,但问题是为什么会落后?这仅仅是军事落后的问题吗?政治上的专制在多大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崛起?国内的分裂和派系斗争又在多大程度上妨碍了中国的抗战和民族力量的团结?这是政治层面所应做的最根本的反思。否则,再次发生战争,我们仍会一败涂地。其二,民族性的层面。我是不愿意强调这个层面的,这往往有居高临下的道德指教之嫌,而且当处于与他们相似的境遇中时,我们本身也未必能做的更好,更何况原子化的个人不可能对抗装备有现代化武器的军队,但是历史逼迫我们必须面对,那就是面对日军的屠杀,为什么没有反抗? 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是人性层面的反思。为什么人性会扭曲并残忍到这种地步?面对手无寸铁的妇女老人和儿童何以痛下杀手?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扭曲激发了这种疯狂并使人类兽性的一面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战争?制度?还是洗脑?怎么才能防止这种兽性的再次爆发?如果我们处于这种状况中,面对良心和命令只能二者择一的情形,我们会如何选择?或者我们是否还能意识到自己的良心?日本军人的凶残屠杀不仅仅是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我们的耻辱,更是作为人类一员的我们的耻辱。需要反思的,还有我们的“反思”自身。长期以来,中国以外的世界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知之甚少,远没有形成对纳粹似的全球检讨和反省。二战以后,以色列政府和犹太民间团体与学者密切配合,从人道主义视角出发对纳粹罪行进行不断地揭露和控诉,并对逃脱的纳粹罪犯进行全力追捕以期绳之以法。但是两岸政权却相继放弃了对日本的索赔,对抗战史的研究甚至一度成为学术禁区,即使有所研究也多是强调民族感情和意识形态,而不关注于遭受不幸的鲜活的个体,这也导致西方世界普遍认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争论只是中日两国政治对抗的需要。最终竟然是依靠一个柔弱而坚韧的女性以生命的代价写成的《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才引起世界对这段黑暗历史的普遍关注和承认。这本身难道不值得反思? 七十年后当我们再次祭奠数十万无辜的冤魂时,我们不应记忆仇恨,而应该记取教训。日军屠城期间,无私救助中国平民的德国义士约翰·拉贝曾说过:“我们可以宽恕,但我们不可以忘却。”是的,我们宽恕是为了放弃仇恨,我们记忆是为了防止悲剧的重演

一段历史,悲壮苍凉,刻骨铭心。一种精神,不屈不饶辉映未来。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

6月6日上午我来到美丽的六朝古都——南京采风,第一站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车辆在南京城道路两旁特有的法国梧桐树的光影里穿梭,不到10点钟,庄严、肃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我们的车子转了好几圈才勉强停好。当看到灰白色调方正建筑的纪念馆外墙时,心情顿时沉重起来,目光触及到纪念馆前一位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仰望苍天,欲哭无泪,表情无助的雕塑一霎那,一种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在内心彭拜,我能感觉到紧紧攥着拳头的关节声和手心渗出的汗水。雕塑底座上镌刻着:“被杀害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丈夫永不再生……再现了侵华日军的暴行。进入悼念广场,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高大突兀的石壁,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着“遇难者”醒目的大字,刺痛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

史料陈列馆一半处于地下,外表看着不高,里面很大,是在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上修建的。走进这黑压压的天地里,似乎听见了遇难者与日军残酷暴行作抗争歇斯底里的呐喊;又似乎听见了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对恶魔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兽行声嘶力歇的诅咒……在“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中,用影视、图片、图书、报刊、雕塑、沙盘、场景复原等多种形式分别展现了当年南京沦陷时日军在南京的焚烧破坏、奸淫掠夺和大屠杀、毁尸灭迹等罪行。展厅中有三面高耸的墙,特别引人注目:一面是遇难者名单墙,一面是幸存者照片墙,一面是档案墙。均密密麻麻、高不见端,让人感觉沉重压抑得几乎喘不过气来。日军大屠杀的暴行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直到1938年2月。在持续6周的大屠杀中有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这个庞大数字代表了每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和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为了纪念这场震惊世界的惨案,1985年,南京人民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现场遗址之一的江东门建立了这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揭示了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杀、烧、淫、掠种种惨无人道的十恶不赦罪行。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77周年之际,国家又把这一天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首次举行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公祭,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

12月13日,有多少人记得这是一个什么日子?又有多少人记得这个日子曾经赋予我们的民族怎样深重的耻辱? 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著有《拉贝日记》的德国翔实证据人约翰拉贝曾经说过:“可以宽恕,但不能够忘却”。所以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一同跨越时光长河,重温那段惨痛的历史。日本和德国都是二战中法西斯的罪魁祸首,但战后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罪态度。德国人洗心革面真心忏悔,以赔礼道歉、精神抚慰和物质赔偿等方式向被侵略蹂躏过的国家谢罪悔罪;而日本却以篡改教科书、损毁证据、否定慰安妇等一切愚昧的丑态行为欲盖弥彰。特别是在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抬头、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展开的中日争执,发表一系列不实言论的大背景下,我们更不能忘记历史,忘记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和平从来都是需要强有力的国力和国防科技作保证的,多年来我们的宽恕并没有换来日本的忏悔,反之一部分日本右翼分子企图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篡改历史以漂白自己的罪行,大有军国主义抬头复辟之势。安倍政府的修改和平宪法、否定“村山谈话”、追加军费投入、搅局东海及南海局势等一系列危险信号,让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因为日本就是一个恃强凌弱的民族,遇到强手时,就显露出一幅十足的奴才相,美国当年的一个原子弹至今还威慑着他们不敢妄为,处处像一只摇着尾巴的哈巴狗讨好着美国佬;而遇到弱者,就显现出凶残的本性一面,中国及朝鲜、韩国的仁慈和宽容,不但没能唤起他们反省的良知,反而在日本人眼里成了软弱、好欺负的软柿子,所有他们就一再挑衅我们的底线。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这样的一段题词:“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反映了中国人民勿忘历史、珍爱和平的美好愿望。

中国人有句老话,好了伤疤忘了疼。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身体上曾经遭遇过怎样刻骨铭心的伤痛,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伤痛的感觉终将会慢慢平复,成为短暂一生里一段可以忽略不计的插曲。然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如果选择对过往的伤痛——历史上的灾难采用一种一笑而过的态度,则无论如何都是令人感到费解的。毕竟人们也曾经不止一次的听到过这句话: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发生在1937年冬天的南京大屠杀,距今已有近八十年之遥了。值得庆幸的是,面对上个世纪中华民族最为严重的一次“外伤”,中国人并未因为时局的变迁而刻意回避这块伤疤。专著、小说、照片……多年来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反复提醒着自己不要忘记这次切肤之痛。在众多反映这一事件的文艺作品中,电影无疑是曝光率最高,最引人关注,同时也是最易惹人争议的。回顾近三十年来的南京大屠杀电影,虽然银幕上反映的史实大同小异,然而在相似的故事之下,折射出的却是创作者对这一事件各自迥异的解读视角。

第三篇:南京大屠杀教案

主备人:阳明审核:

《南京大屠杀》教学设计

温书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日军侵华历史,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

2.理解课文,了解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立,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愤图强。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设计

1、查阅资料,了解日军侵华与抗日战争历史。

2.预习课文,标记理解有疑问的地方。

3、你需要先用15分钟的时间预习课文:

第一步:诵读课文三遍,扫除文字障碍;

第二步:根据注释,能大概翻译文段。

第三步:将你不理解的词语写到学案的“学生笔记”一栏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南京大屠杀(板书课题)

2. 请学生根据历史课本简介南京大屠杀的经过

二、课文分析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分组讨论学习、展示)

1. 课文重点记述哪几起大屠杀惨案。

(1)找出南京大屠杀各个事件的时间、具体位置、相关数据。

(2)讨论,归纳:

1.1937年12月31日燕子矶大屠杀。○

2.15日下关大屠杀。○

3.18日草鞋峡大屠杀。○

4.向井敏明、野田岩、田中军吉疯狂杀人。○

2.课文中哪些详实而丰富的资料是揭露日本侵略军人罪恶行径的?

○1.课文引用了美国护土的日记。

○2.日本《朝日新闻》随军记者今井正刚对下关大屠杀的叙述。

○3.大屠杀幸存者讲述他如何死里逃生的经历。

○4.选用了1937年12月的《东京日日新闻》刊登的图片资料,1937年12月英文《日本公告》的报道及日本军官山中峰太郎编写的《皇兵》。

5.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数据 ○

3.找出课文集中抒情和议论部分,体会作者意图。(32-35自然段)<目的:牢记民族奇耻大辱,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决不允许历史

悲剧重演>

4.讨论:回顾历史,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各抒己见)

三、拓展延伸

1.拓展阅读《孩子,不要忘记过去》。

2.写一段话谈谈“我们今后的路该怎么走”300字。

四、总结

勿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五、作业(见学案)

六、板书(见电子教案)

第四篇: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读后感

汤阴县伏道一中 张映雪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作家何建明推出了近60万字的报告文学新作《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利用空闲时间,我仔细翻阅了该报告文学,作为向首个国家公祭日的献礼之作,何建明以大气磅礴的文笔和详尽的事实,以第一手资料以及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震撼着我们,以犀利的拷问使我们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及其历史教训和现实意义。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攻破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中国南京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暴行,日军——一支毫无人性的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屠杀。他们采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中国人民。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顿时,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遗忘的一段血泪史。日军残暴地屠杀了已经放下武器的中国守城官兵和普通市民达30余万人,日寇在我中华大地上是无所不为,残害我同胞手段之残忍、性质之恶劣、气焰之张狂可以说是人神共愤,犯下的罪行是罄竹难书,在中国人心头和中华民族史上留下了一段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痛。作者通过将南京大屠杀置于历史和民族的长河中进行观照,以全球化视野和长远眼光进行了思考和写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宽宏和包容的。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以战败国的身份付给战胜国日本2.3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偿,这相当于当时清朝国库3年的财政收入,靠这笔钱日本大力发展了重工业、军火工业和教育事业。二战后,苏联从德国获得120亿美元的战争赔偿;犹太人从德国获得600亿美元的赔偿。而饱受侵略战争蹂躏的中国作为二战战胜国,考虑到同日本是邻国,中国政府从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愿望和长远利益出发,放弃了赔偿要求,但换来了日本领导人一次又一次的参拜靖国神社,换来了日本侵犯我们的固有领土——钓鱼岛,换来了日本右翼势力修改教科书,换来了日本对我中华民族的蔑视。7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血色如今已经淡漠。在这淡漠的血色中,日寇远去了,但它的流行文化却袭来了。某些华夏儿女,中了糖衣炮弹的袭击,变成了中不中,日不日的“假鬼子”,变成了日货的代言人。对于历史,最大的悲哀,不是无知,而是知道后所表现出来的漠视!1931年9月18日,日军攻占沈阳,继而霸占东三省。从此以后9月18日成了中华民族对于耻辱历史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天。然而,“9.18”因和“就要发”十分相似,竟成了社会上一些人竞相追逐的吉日。于是乎,伴着警钟的哀鸣,工程开工了、商店开张了、新居乔迁了、新人成婚了,成了良辰吉日!南京大屠杀是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一页,也是中华民族史上最耻辱的一页。按理说,南京大屠杀是我们最不应忘却的记忆,可我们的国民中又有几人知道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是哪天?

中国年轻的一代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的事件,从而如何来树立正确的爱国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国家举行抗战和“南京大屠杀”的公祭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但还远远不够。一个仪式上的沉默与哀悼,只能在大环境、大氛围中给人瞬间的感动,只有通过深入的了解、冷静的思考、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中认识个人、国家、时代层面的种种深刻的问题,在一个人内心构筑起信仰、坚定主张。看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只是教会了我们秦始皇是哪一年统一了六国、成吉思汗是哪一年建立了元朝等,但日本的教科书教的却是中日之间会不会发生战争、如果发生战争仗应该怎么打等等问题的探讨,这就是我们的差距。

中国的公祭日迟到了77年。作为施暴者,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杀的第五天就祭奠他们死去的2000多个日本兵,并且每年在广岛举行公祭仪式。从淞沪大战到南京大屠杀,中国有50多万人死于战争。让我们感到痛心的是,如果不是钓鱼岛纷争,如果不是安倍晋三一次次挑起事端,我们年轻一代还有多少人知道南京曾经发生过如此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事件?

今天的中国比70多年前强大,军队与装备也强大精良得多,但仅仅有这些还不够,我们中华民族到底应该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悲剧中吸取些什么?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书数以百计,资料性的研究成果堆积成山,但有影响的纪实文学作品只有两部:一部是原南京军区的作家徐志耕写的,一部是华裔女记者张纯如写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作品或视角单一,或因资料有限,不能全方位、大视角地深刻揭示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全景。在今天的年轻人心目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概念,似乎还基本停留在《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等电影故事上。

抗战期间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巨大灾难,除了南京大屠杀,还有诸如重庆大轰炸、731细菌部队恶行等等,对于这些战争,我们始终缺乏全面的观照和反思。相较于苏俄对战争进行的文学表现,中国战争文学史亟待对大节点、大事件、大灾难予以足够深广的文学观照。“30万人”是什么概念:一个人在绝望的时候所发出的声音为15000HZ。30万人若同时发出绝命的怒嚎,产生的巨大震撼力超过8级地震,能将20层高的摩天大楼推倒„„

30万人的生命!几十年来,日本人可以用一句轻飘飘的话一笔勾销,竟然还说是我们在“说谎”,是“中国人自己编出来的南京大屠杀”!当年日军在血腥大屠杀的同时,对南京严密新闻封锁。先将南京城内的中国新闻传媒机构破坏殆尽,又切断了南京与外界的所有电讯联系,还严禁一切中外人员,包括外国新闻记者进出南京。当时南京成了全世界新闻视野以外的一个被隔绝、被孤立、被封闭的城市。而以战争手段残害了3500多万中国人的日本,竟然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年后的1982年,突然搞了一场闹剧,他们的文部省将日本中学教科书中原来一直清楚表述为“侵略中国”的文字改为“进入中国”。此番掩饰其在二战时犯下累累罪行的军国主义复辟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中,南京大屠杀的日军最高指挥官松井石根被判绞刑,为其叫屈喊冤者仍不乏其人。他们的过分猖狂和无耻行径挑起了我们民族的旧伤痛。

战争已经过去70多年,死难的同胞们尸骨已寒,可作为后辈的我们,却没有能力,甚至没有意识去让当年的刽子手向自己死难的先辈做出道歉和赔偿。区区数百万犹太人,就让德国前总理,在犹太死难者墓碑前,有那深深一跪。可我们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却只换来日本首相对靖国神社的屡次参拜!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的国人几乎人人都有几样日本产品。可你在购买,使用他们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日本刽子手后代,生产出的产品上面,有可能还沾着我们前辈的鲜血。有一个事实大家或许不知道:日本有一个“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该编撰会,几乎网罗了日本所有右翼学者,会员超过一万人。它在最近3年出版了100万册否认罪行,美化侵略的新历史教科书,他们每年还在日本700个以上的地方,组织了数百次否认侵华罪行的集会、报告会、讲演会等。此前,针对1997年版中学历史教科书,该组织发誓:要在日本全面修改反映侵华历史的大、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并将“南京大屠杀”、“随军慰安妇”、“七三一细菌部队罪行”等内容从教科书中全部删除。

而他们敢如此叫嚣,就是因为有106家日本企业和财团在后面,每年向他们提供4.2亿日元给他们撑腰。而这106家企业财团的名字多数为中国人所熟悉,其中有不少已在中国境内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是目前中日经贸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松下、东芝、富士、三菱、马自达都是其中的成员。这些企业在中国赚足了钱,然后又回到日本,和中国作对,他们怎么敢那么嚣张,难道他们不怕中国人抵制日货吗?然而事实是他们真的不怕。日本有个企业家说过这么一句话——“首相不参拜靖国神社,韩国人也不会买我们的产品;首相就是天天参拜靖国神社,中国人还是会买我们的产品。”难道我们真的向他说的一样卑贱吗? 但是最近看到网上报道的说中国人到日本抢购马桶致使市场上都断货了的消息,让我不禁陷入了深思。我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否该我们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呢?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要让时间为庸人们所设计,不要让殷红的鲜血只剩下淡淡的残梦。血已经流了,但不能让他白流。南京的大惨案依然历历在目,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黯然至于泣下,更应该正视这刻骨铭心的苦痛。因为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面淋漓的鲜血,鲁迅的担忧依旧没有过时,一个民族的精神首都仍要我们去建构与呵护。

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2015年是中国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对于这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的屈辱历史,我认为我们对它的警醒和认识还非常不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既是古人的智慧,也是南京历经无数腥风血雨给后人的启示,更是今天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反思的箴言。

第五篇:南京大屠杀新闻稿

七十七年前的今天,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在此后的四十多天里,30多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枪杀、活埋、刀劈......日军却鼓掌狂笑。然而至今,日本一些复辟势力还妄图否认历史!今天,南京再次鸣响警报,让更多人了解真相!

这些罪行,有些人忘了,可是我们不能忘!就在今天,“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我们信息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2-2团支部特在腾讯微博举办 #祭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线上活动,号召同学们在微博线上为遇难同胞默哀,勿忘国耻,强我中华。同学们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在微博上发表原创微博并转发,纪念七十七年前逝去的同胞。

有位同学在微博中写道:“犹记1937年泣血南京城,哀鸿遍野,满目疮痍。那是中华历史无法磨灭的耻辱。七十七年已逝,然国耻民辱永不可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辈青年当奋发图强,为守护祖国贡献力量。”时间流逝,历史仍然会留在我们心中,我们要牢记当年的耻辱,发愤图强,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千万烈士亡疆场,爱国衷肠不可忘,亿万同胞祭国殇。”更有同学用最真挚的情感,写下三行祭文,缅怀遇难同胞,铭记民族历史。

日本当年的行径令人发指,如今却要不知羞耻地掩盖事实。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不会改变。今天,让我们一起为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点亮一支蜡烛,缅怀先烈,祭奠历史,让世界了解令人悲愤的历史事实;让我们一起许下誓言: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下载南京大屠杀通讯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京大屠杀通讯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观后感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世代都无法忘记那一天,1937年12月13日,这是历史上屈辱的一天,这是让我们中国人心痛的日子,这一天就是南京大屠杀那一天!在那一天,......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70年前,南京之难,中华之难,30万同胞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苍生罹难,天地无言,至今伤痛未已;血证频出,不断昭示历史真相。在这个看似和平的新时代,毛概课上我们再......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观南京大屠杀有感班级:土木五班姓名:杜熠明学号:3115106047在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的历史老师带着我们看了《南京大屠杀》的电影,至今那那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画......

    南京大屠杀感想

    南京大屠杀感想 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

    《南京大屠杀》教案

    《勿忘百年国耻》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题为“勿忘百年国耻”,共包含两课内容:火烧圆明园和南京大屠杀。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史实和日本侵......

    南京大屠杀读书笔记

    南京大屠杀读书笔记 南京大屠杀读书笔记1 在一个眩晕的瞬间,我陡然明白生命和人类的经历本身都是如此脆弱。我们从小就知道死亡是什么。任何人都会被卡车或者巴士撞到,生命随......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去描述看完影片的心情,应该是失去理智的愤怒吧!我不想用恶毒的语言去咒骂那些曾经深深伤害中华民族的人,因为那样只会显得我们比他们......

    纪念南京大屠杀

    “纪念南京大屠杀”主题班队会 二(21)班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努力学习,长大后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强大。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史料介绍、图片展示、集体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