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教案

时间:2019-05-13 02:3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京大屠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京大屠杀》教案》。

第一篇:《南京大屠杀》教案

《南京大屠杀》教案(第一课时)

实验中学:廖章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日军侵华历史,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

2、理解课文,了解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与本课的独特风格。

3、品味报告文学散文化的语言,体会作者隐含于文字中的悲愤之情。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

2、理解倒叙写法及其作用,理解纪实文学多方面引用资料的作用。

情感目标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奋图强。激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教学难点

1、把握报告文学整体风格。

2、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和集中议论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历史 导入新课

今天,在上课之前,我想先请同学们看几张古老的黑白的惨绝人寰的照片。看到这些照片,我想请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起了什么?

没错,这些照片就是南京大屠杀的一个个的铁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温书林先生为了纪念抗日战争50周年而作的一篇报告文学,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24面。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在以后长达6个星期的时间内,日军对我无辜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遇难者达30多万人!日军采用了枪杀、刀砍、割腹、肢解、水溺、火烧等屠杀手 段,其野蛮暴行为人类文明史所罕见,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遇到了空前的劫难!虽然南京大屠杀过去70年了,抗日战争胜利也62年了,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永远也不能忘记。但是,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却听到了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消息。

他们竟然无视史实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并企图美化那场血腥的侵华战争。他们认为:日军在“南京事件”中没有对平民实施有组织的屠杀行为。他们认为死难者是阵亡的中国将士或中国军民撤退时自相践踏造成,还有甚者他们认为那些死者为“文革”中的死者,把死难者归结为中国故意嫁祸给日军的谎言。

同为炎黄子孙,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缅怀惨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的30多万同胞,以铭记南京大屠杀这一子子孙孙永不能忘的奇耻大辱。

二、合作探究 理解课文

(一)、题解:

本文选自1987年第七期《解放军文艺》,有删节。

从1939年到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万余人。二战对人类文明是一场巨大的摧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历史惨剧中,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南京六个星期屠杀三十多万中国人的黑暗一幕,无疑是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恐怖暴行。七十多年前,侵华日军在中国大陆上制造了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

本文写于1987年,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50周年。在此之前日本右翼势力曾于1982、1986年两次歪曲历史的教科书,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属“无稽之谈”。本篇报告文学就是以大量的史料证据及当时尚存的人证,揭露日本鬼子惨绝人寰的罪行。

(二)速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A、课文如何反驳日本右翼势力的无稽之谈?

B、报告文学强调材料的真实,但也注重文学 性,如何理解文章作为报告文学的文学性的特点?

C、请简要总结一下报告文学的一般特点。

温书林用新闻工作者锋利的笔记叙了那一段血的历史,用铁的史实为证反驳了日本右翼势力的无稽之谈。

1、请找出文中写了哪几起集体屠杀?

明确:12月13日燕子矶大屠杀

12月15日下关大屠杀

12月18日草鞋峡大屠杀

2,请找出文中写了哪几起零散屠杀?

明确: 向井敏明和野田岩的杀人比赛

田中军吉用助光宝剑杀人300多

3、思考:文中所列举的以上种种罪状的都言之有据吗?

证据:日本随军记者的报道战犯栗原军蓸的叙述中国幸存军人的控诉

日本报刊的公开报导日《皇兵》一书的记载

4、体现了报告文学的什么特点?

明确:文中所列举的以上种种罪状都言之有据。这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真

实可信。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到这里,我们已经充分领略日本法西斯的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罪行。让我们记住这一笔笔血债,常把仇恨记心头,毋忘国耻!能更加激起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5、文章中除了这些证据和资料外,还有那些证据?

明确:1.静缘老太太的遭遇及外国护士的日记

2.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

3.外国观察家的观点和估计数字

6、文章引用大量的历史资料来揭露日本的罪行,有什么作用?

明确:增强真实性,多角度,多侧面的叙述更具有现场感和冲击力。其次,引用资料

还具有现实意义:有力的批驳了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弥天大

谎。尤其是引用日本媒体的报道和日本战犯本人的交待,“以子之矛攻子之

盾”,更有说服力。

教师小结: 34万,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这仅仅是能举证、查证到的,还有多少人被他们杀害之后投到江里,用汽油焚尸而无法查证啊!这仅仅是南京大屠杀的数字,日本侵略中国期间,在全中国屠杀的中国人,又有多少个34万啊!

讨论下列问题,体会报告文学的文学性的.1:文章开头从一个普通的老太太的遭遇写起,有什么好处?

明确:内容上的作用:将近五十多年的时间都过去了,这位老太太见到当年那棵树仍

然充满了惊恐,可见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精神上的摧残;结构上的作用:开

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由老太太的回忆引入南京大屠杀,顺理成章.2:找出文中的描写,说说其作用.明确:1)开头描写生机勃勃、和平繁荣的景象中,一位老太太见到当年的老槐树时

又一次发疯。——两者形成强烈对比,给人强烈的冲击与震撼,证明了法西

斯的暴行是令人发指、惨绝人寰的2)在燕子矶大屠杀中,描写一个衣着华丽的少妇和孩子的惨痛经历。——运用

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写出了百姓遭受的巨大不幸,控诉了日寇的残忍和惨

无人道。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想请同学们给我总结一下,报告文学的特点?

明确:

1)新闻性—是最基本的特点,其核心是科学的真实准确,而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追求作者心理表现的艺术真实。新闻性还讲究时效,即满足广大读者心理上的近切需要。

2)文学性—是显著但不是本质的特点.报告文学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叙述和描写并重,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也可以适当运用曲折的情节,并采用各种艺术手法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3)政论性—政论性可以说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报告文学实际上是一种强有力的特殊宣传工具,以明显的社会作用为目的。作为时代产物的报告文学,应当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把具体事实放在全中国全世界的大局中衡量,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

2、报告文学属于新闻体裁,但是他又不同于普通的新闻体裁,到底什么是报告文学呢? 明确:它是借助形象来迅速反映真人真事的文学体裁。应当正名为“文学报告”或者

“文学新闻”,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

文体。作为一种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的文体,教师小结:报告文学除了有新闻性、文学性这两个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政论性---政论性可以说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报告文学实际上是一种强有力的特殊宣传工具,以明显的社会作用为目的。作为时代产物的报告文学,应当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把具体事实放在全中国全世界的大局中衡量,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政论性具体表现为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性语言。这种议论,是在形象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在强烈感情支配下的论断。这正是我们第二课时要解决的问题。

三、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学生欣赏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照片)配乐朗诵

幸 存 者 说

赵丽宏

从尸体的山岗上爬下来

从死亡的血海中游上来

枪弹曾洞穿我的肉体

刺刀曾划破我的肌肤

被砍下的头颅在我身边滚动

残缺的肢体在我身边抽搐

我看到刽子手血红的眼睛里

燃烧着野兽一般的欲火

皮靴在地上踩碎了孕妇的肚皮

枪刺在空中挑破了胎儿的肺腑„„

我实在无法明白:为什么

同样的生命,同样的黄皮肤黑头发

竟会以屠杀无辜的同类为乐

在这个世界上,即便是动物

也不会如此凶暴残酷

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谁说我死里逃生只是一场恶梦

那些不灭的伤痕是我残生的一部分

是我灵魂的第三个眼睛

就是追到十八层地狱

我也能认出刽子手狰狞的面目

活着,活下去,并且永远记住

不仅自己永远不忘

还要让世世代代的子孙

都记着这样的黑暗和罪恶

四、深入理解 联系巩固

★从上面词语中,任选五个或五个以上,写一段文字,来再现南京大屠杀的场面。

蹂躏 褴褛虐待尸骸举世闻名

步履蹒跚 毛骨悚然令人发指 凶神恶煞惨绝人寰

(学生当堂训练,教师当堂检测)

五、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

尽管证据确凿,南京大屠杀却仍不被一些人特别是日本人承认,而且中国受害人的理赔之路异常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段历史 未来之路我们该如何去走?(教师可介绍当今日本政府和社会对日军侵华历史所持的态度,启发学生作深入思考。)

明确:我们应当牢记着惨绝人寰的灾难,牢记着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因为历史是不容抹杀的。远离野蛮,远离战争,呼唤文明,呼唤和平加紧建设祖国,铸就钢铁长城)

六、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

(1)把握全文的重点:

学生甲:掌握三大屠杀惨案,这既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又能使我们勿忘国耻。

学生乙:引用资料的写法的作用,它不但使这篇报告文学更加真实突出,也使我们

更多地了解日军侵华罪行。

学生丙: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在文中的具体表现,这可以是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报告

文学这种文体的写作。

(2)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记住血,记住罪恶,记住耻辱,记住那些疯狂而又悲惨的时刻,只要地球还在运转,只要世界上还生存着文明的人类,就不要忘记,在中国,在南京,曾经发生过这样残酷的杀戮,屠夫的归宿,只能是历史的耻辱柱。。同学们,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无数的死难者,为了铭记中国近代和现代历史上无数血铸的故事,更为了珍惜今天我们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这堂课的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唱出我们民族的吼声吧。

(学生全体起立,齐唱国歌,课件播放国歌伴奏和中国人民声讨日本当年罪行的图片。课堂在雄壮的国歌声中结束。)

七、板书设计

见幻灯片课件

八、课后反思

第二篇:南京大屠杀教案

主备人:阳明审核:

《南京大屠杀》教学设计

温书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日军侵华历史,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

2.理解课文,了解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立,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愤图强。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设计

1、查阅资料,了解日军侵华与抗日战争历史。

2.预习课文,标记理解有疑问的地方。

3、你需要先用15分钟的时间预习课文:

第一步:诵读课文三遍,扫除文字障碍;

第二步:根据注释,能大概翻译文段。

第三步:将你不理解的词语写到学案的“学生笔记”一栏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南京大屠杀(板书课题)

2. 请学生根据历史课本简介南京大屠杀的经过

二、课文分析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分组讨论学习、展示)

1. 课文重点记述哪几起大屠杀惨案。

(1)找出南京大屠杀各个事件的时间、具体位置、相关数据。

(2)讨论,归纳:

1.1937年12月31日燕子矶大屠杀。○

2.15日下关大屠杀。○

3.18日草鞋峡大屠杀。○

4.向井敏明、野田岩、田中军吉疯狂杀人。○

2.课文中哪些详实而丰富的资料是揭露日本侵略军人罪恶行径的?

○1.课文引用了美国护土的日记。

○2.日本《朝日新闻》随军记者今井正刚对下关大屠杀的叙述。

○3.大屠杀幸存者讲述他如何死里逃生的经历。

○4.选用了1937年12月的《东京日日新闻》刊登的图片资料,1937年12月英文《日本公告》的报道及日本军官山中峰太郎编写的《皇兵》。

5.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数据 ○

3.找出课文集中抒情和议论部分,体会作者意图。(32-35自然段)<目的:牢记民族奇耻大辱,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决不允许历史

悲剧重演>

4.讨论:回顾历史,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各抒己见)

三、拓展延伸

1.拓展阅读《孩子,不要忘记过去》。

2.写一段话谈谈“我们今后的路该怎么走”300字。

四、总结

勿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五、作业(见学案)

六、板书(见电子教案)

第三篇:《南京大屠杀》教案

《勿忘百年国耻》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题为“勿忘百年国耻”,共包含两课内容:火烧圆明园和南京大屠杀。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史实和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杀的罪恶行径。教材只是列举了一系列史实,并未做过多的议论和阐述,作为国防教育教材,课本上没有罗列国防教育的知识要点,作为国防教育课,这就给任课教师极大地发挥空间。国防教育课不同于历史课,不强调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段段惨痛的历史经历清醒地认识到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是西方侵略者的贪婪、清政府的落后,落后必然要挨打,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火烧圆明园和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激发学生对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并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并逐步感知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和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理解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该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爱我中华。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不被人所欺侮;才能让他国所敬畏。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认识到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读教材、看图片、说感触,谈理想、让学生在找我史实的同时,真正做到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奋发图强,用实际行动为我们的国防建设添砖加瓦。

3、情感态度:让学生铭记国耻、正视现实。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国耻的认识,感受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嚣张和日本侵略者侵华的暴行,进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引导学生不忘国耻,发奋图强, 为国争光,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单元课时安排:

1、火烧圆明园 1课时

2、南京大屠杀 1课时

《南京大屠杀》课时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历史和现实的需要。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新一代学生对日军侵华的那段历史已经模糊,民族意识已经淡薄。现实中中日关系日趋紧张,日本一直否认侵华暴行,给中国发展设置障碍,妄想霸占我钓鱼岛。面对这样历史和现实有必要让学生重温历史,正视现实,激起学生的民族意识的觉醒,铭记国耻,投身于振兴中华的建设中。

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有当今的热点话题——钓鱼岛问题引入课题,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接着通过观看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照片,让学生亲历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引导学生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并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树立自觉的国防意识、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在学生牢记祖国深重的灾难、民族的奇耻大辱的同时,结合当今钓鱼岛的形势,引导学生明确方向,理解如何才能维护我们的国家尊严,如何才能赢得他国的敬畏。

课时教案

课题:南京大屠杀 授课班级:八年级六班 授课教师:赵妍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认识到日本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侵略和残害我们中国人,根源是当时我国经济落后国防力量薄弱,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读教材、看图片、说感触,谈理想、让学生在找我史实的同时,真正做到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奋发图强,用实际行动为我们的国防建设添砖加瓦。

3、情感态度: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国耻的认识,感受日本侵略者侵华的暴行,进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引导学生铭记国耻、正视现实,发奋图强, 为国争光,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要点】

重点: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了解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从而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激励学生担负起振兴中华、保卫祖国的重任。

难点:通过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转化培养强化国防观念,引导学生树立自觉的国防意识、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教学设想】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由当今的热点话题——钓鱼岛问题引入课题,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接着通过观看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照片,让学生亲历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引导学生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并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树立自觉的国防意识、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在学生牢记祖国深重的灾难、民族的奇耻大辱的同时,结合当今钓鱼岛的形势,引导学生明确方向,理解如何才能维护我们的国家尊严,如何才能赢得他国的敬畏,并通过将理想上地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当今我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最热点的一个话题是——钓鱼岛问题。

2、是的,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日本政府的非法“购岛”行径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无端挑衅,是对人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极端蔑视,是对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和平秩序公然挑战。

3、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已经67年,但是,这67年的时间,并没有抚平日本侵略者带给我们中国人民的伤痛,我们忘不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我们忘不了耻辱的九一八;我们忘不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我们忘不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3、同为炎黄子孙,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南京大屠杀,缅怀惨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的30多万同胞,并以史为鉴,发奋图强,振兴中华。

二、新课探究

(一)阅读教材: 列举日军的罪恶行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页,快速阅读4——6页的内容,并结合屏幕上的地图,列举出日本侵略者曾经在我们的中国,在我们的南京的哪些地方?采用了哪些手段?残害了我们多少同胞?(学生汇报)(出示幻灯片)

集体大屠杀

1、雨花台前 2万

2、燕子矶 10万

3、草鞋峡 6万

4、江东门 1.5万

5、城墙脚下 3万

6、紫金山下 3000人被活埋

7、下关 3万 零散的杀戮

1、三五成群,逢人便杀

2、杀人比赛:向井(106)、野田(105)大奸淫

伴随大屠杀的是大奸淫,被凌辱妇女8万多

(二)汇报交流

这一个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足以反映日本法西斯的惨无人道,灭绝人性。接下来同学们看看日本侵略者残害我们的骨肉同胞的罪证。(出示幻灯片)、机枪扫射,肆意屠杀; 2、杀人竞赛,人当活靶; 3、蹂躏奸杀,老少不放; 4、毁尸灭迹,抛尸长江;

5、屠杀无辜,浇油焚尸;

6、惨无人道,生埋活人。

(三)畅谈感受

看过这一幅幅令人发指、惨不忍睹的照片,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何感触?我看得出,在座的每一位除了愤怒悲痛还是愤怒悲痛。那么,用你们的语言把你们愤怒、你们的悲痛表达出来吧!

(四)合作探究

那么,同学们深入思考一下:在当时日本人为何敢如此猖獗地对待我们中国人?学生自由回答

(五)归纳小结

由于清政府的保守自闭,腐败无能,以及后来的军阀混战使我国经历了百年的有国无防的历史,有国无防,就会被侵略、被欺凌;国防力量不强大,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或国家就会对你虎视眈眈,就想图谋不轨。特别是像日本这样一个欺软怕硬的国家。

但是,当今的中国,早已告别了任人欺凌的时代,我们的经济飞速发展,我们的国防力量不断加强,我们的国民素质在不断提高,日本人居然还想用过去思路思考问题,还想用过去的眼光看待我们中国,还想用过去的方式挑衅我们中国。

我们能容许吗?是的!我们不会容许,我们中国人不会再任人宰割,我们中国人不会再受人欺凌,我们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尊严(呈现幻灯片)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国家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科技水平和军事实力与发达国家和存在一定差距,下面是中日海军实力的比较图片。(呈现幻灯片)

(六)增强使命

1、“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赢得他国的敬畏必须要靠实力上的绝对优势。那么,如何增强我们的实力?如何才能让日本人对我们充满敬畏?靠的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其实,我们每天的所作所为都在为国家实力的积累加着分或减着分。有句话说得好,“我们是什么,中国就是什么”那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到底该是什么?我们到底可以是什么?我们到底可以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做些什么?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理想又是什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把自己的理想写在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卡纸上。

3、理想的汇集 ①学生汇报

②结合自己的心愿将写好的卡纸粘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 ③有用我们的热情、我们的热血、我们的实际行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血肉之躯共同铸造成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谁也别想企图侵犯我们的国家。

(七)唤醒斗志

1、我们不会忘记做亡国奴的耻辱历史,我们不会再任人宰割,我们不会再让我们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受到一丝的侵犯。让我们共同起来保家卫国。

2、齐唱国歌(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让我们大声向世界宣告:谁企图侵占中国的一粒沙、半寸土,都只能是一种幻想!

4、让我们一起宣誓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保家卫国,人人有责

三、课外延伸

观看反映国殇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如《南京大屠杀》、《拉贝日记》、《南京南京》,然后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力求深刻,注重反思,尤其应当联系当前日本右翼势力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起的事端,切实写出自己的感受。

第四篇:16、《南京大屠杀》教案

16、《南京大屠杀》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第 周 第 个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日军侵华历史,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奋图强。

2、理解课文,了解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与本课的独特风格。

【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预习导学】

一、了解文体知识,记忆划线部分。

1、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的特征。我国从晚清开始出现报告文学。

2、报告文学的特征:

(1)新闻性:真实,准确,时效

(2)文学性:性格刻画、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3)政论性:水平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二、熟读课文,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及解释。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寻觅(mì)

步履(lǚ)蹒跚(pán shān)

悚然(sǒng)

蹂躏(róu lìn)徘徊(pái huái)

褴褛(lán lǚ)燕子矶(jī)

尸骸(hái)

撰写(zhuàn)狰狞(zhēng níng)绑缚(fù)

汩汩(gǔ)

俘虏(fú lǔ)蛊惑(gǔ)大肆宣传(sì)

凶神恶煞(shà)

惨绝人寰(huán)

熙熙攘攘(xī)

2、词语积累

毛骨悚然: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的恐惧感觉。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令人发指:叫人愤怒得头发竖起来了。令:使。发指:头发直竖起来,形容愤怒到极点的样子。

逝者如斯:流逝的时光像这流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褴褛:(衣眼)破烂。

蛊惑:毒害,迷惑。

凶神恶煞:原来指凶恶的神,常用来指凶恶的人。

惨绝人寰:人世上再没有那样凄惨的了,形容惨痛达到极点。人寰:人世。汩汩:文中指血水流动的样子。

尸骸:尸骨。

狰狞:(面目)凶恶。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新课内容】

一、了解写作背景

从1939年到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万余人。二战对人类文明是一场巨大的摧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历史惨剧中,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南京六个星期屠杀三十多万中国人的黑暗一幕,无疑是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恐怖暴行。六十多年前,侵华日军在中国大陆上制造了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

本文写于1987年,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50周年。在此之前日本右翼势力曾于1982、1986年两次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属“无稽之谈”。本篇报告文学就是以大量的史料证据及当时尚存的人证,揭露日本鬼子惨绝人寰的罪行。

四、完成练习册“预习积累”“整体感知”。

二、整体感知

1、课文重点记述哪几起大屠杀惨案。找出南京大屠杀各个事件的时间、具体位置、相关数据。

【讨论,归纳】: ○1.1937年12月31日燕子矶大屠杀。○2.15日下关大屠杀。○3.18日草鞋峡大屠杀。○4.向井敏明、野田岩、田中军吉疯狂杀人。

2、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梳理结构。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11)用倒叙的手法写当年日寇令人发指的罪行,突出了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都无法抹平静缘老太太心中的伤痕。

第二部分(12—37)揭露日寇在南京大屠杀中令人发指的兽行。(可分三层)

第一层(13—24)主要写日军集体大屠杀的三个惨案。

第二层(25—32)主要写日军零散屠杀的两个典型惨案。

第三层(33—37)写法庭查证、举证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集体大屠杀和零散大屠杀的案数和人数。

第三部分(38—42)我们要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民族的奇耻大辱,更加明确今后的路怎么走。

三、当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基础题部分。【作业布置】抄写本课生字词。【学习反思】

16、《南京大屠杀》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第 周 第 个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倒叙写法及其作用。

2、理解纪实文学多方面引用资料的作用。

【重点难点】

1、进一步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加深对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的了解。

【学习过程】

1.课文中哪些详实而丰富的资料是揭露日本侵略军人罪恶行径的?

○1.课文引用了美国护土的日记。

○2.日本《朝日新闻》随军记者今井正刚对下关大屠杀的叙述。○3.大屠杀幸存者讲述他如何死里逃生的经历。○4.选用了1937年12月的《东京日日新闻》刊登的图片资料,1937年12月英文《日本公告》的报道及日本军官山中峰太郎编写的《皇兵》。○5.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数据

2.课文分析

(1)指名读第一部分,提示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用的什么顺序的写法?是怎样写的?

明确:从老太太的突然狂奔,写当年日寇令人发指的暴行。

明确:倒叙的写法。文章开头写举世闻名的南京城的都市风光,一派和平繁荣、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写美国护士的日记。

(2)这样开头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衬托后文一位老太太因见到当年惨遭蹂躏处的老槐树而又一次发疯。景与人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给人极大的冲击力,使人受到震撼。

(3)写美国护士的日记作用是什么?

明确:引用事实,用当年亲眼目睹的日记,证实日寇令人发指的暴行,使老太太精神精神失常。

(4)这一部分最后一节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其作用如何?

明确:夹叙夹议的写法,最后一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通过议论强调进光可以流逝,历史却无法忘却,也不能忘却,告诫人们牢记民族灾难,勿忘国耻。

3.讲析第二部分第一层。

(1)指名朗读,思考:三次大屠杀惨案的特点各是什么?

明确:燕子矶大屠杀是把人赶到渡江码头,用机关枪扫射;下关大屠杀,是把人“绑缚在一起连成一列长阵,弯弯曲曲望不见尽头”;草鞋峡大屠杀是把人“关到了幕府山一块用铁丝网围起来的空场上”。这种屠杀形式真是惨无人道,令人发指。

(2)找出文中描述日军屠虐我们的骨肉同胞手段的句子。并思考: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日军屠虐中国军民,手段之多、残忍令人发指:(1)机枪扫射,肆意屠杀;

(2)杀人竞赛,人当活靶;

(3)蹂躏奸杀,老少不放;

(4)毁尸灭迹,抛尸长江;

(5)屠杀无辜,浇油焚尸;(6)惨无人道,生埋活人。

在写了三个集体大屠杀惨案,两个令人发指的零散屠杀案后,结尾处还引用了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材料。从结构上看,写查证的法律证据也起到了总写的作用。法庭查证材料铁证如山,不容置疑。从内容上看,用数字说明,增强了说服力。在引用“查证”后,文章还补上了外国观察家的看法和当时的情况补述,说明事实上日寇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我们同胞是难以计数的。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极力抹杀这段历史,墨写的文字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他们一伙人的倒行逆施,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齐读课文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较为集中的议论,抒情部分,也是文章的总结、点题。第39自然段揭露了日本法西斯难以计数的令人发指的罪行。第40自然段抒发了为祖国强盛而倍感欣慰、自豪之情。第41自然段强调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既要了解祖国的文明、民族的光荣,也应该牢记祖国深重的灾难、民族的奇耻大辱。最后一自然段点题。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政论性。

5.语言品味。找出文章中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品析其内在含义。

例:1.入夜,我在长江边徘徊。大江东去,逝者如斯。时光可以流逝,受害人终离人世,然而历史无法忘却,也不应该忘却„ 这段抒情和议论由老太太发疯引起,一方面在说几十年的岁月无法弥补老太太心灵的严重的创伤,她无法忘记过去,同时也是在告诫人们牢记民族灾难,毋忘国耻。

2.我不想也没有必要发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这是文章点题的段落,不发更多的议论,却让读者思考: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这种思考不是要考虑个人的发展,而是要读者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现在,将来!

【课堂小结】

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回顾和具体描写,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教育我们记住历史,勿忘国耻,激励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一道,争取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战争与侵略。

写作特点: ①利用倒叙的写法,突出事件的严重性,使对比鲜明突出。

②夹叙夹议的写法,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③运用引用历史事实资料,强调了事件的真实性,增加了批判性。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剩余作业。【学习反思】

第五篇:16、《南京大屠杀》教案

16、《南京大屠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日军侵华历史,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

2、理解课文,了解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与本课的独特风格。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

2、理解倒叙写法及其作用,理解纪实文学多方面引用资料的作用。

情感目标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奋图强。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教学难点

1、把握报告文学整体风格。

2、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和集中议论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的“三大惨案”?(南京大屠杀、纳粹奥斯维新集中营大屠杀、日本广岛之原子弹)

虽然南京大屠杀过去70年了,抗日战争胜利也62年了,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永远也不能忘记。更令我们义愤的是当今的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竟然无视史实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并企图美化那场血腥的侵华战争。同为炎黄子孙,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缅怀惨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的30多万同胞,以铭记南京大屠杀这一子子孙孙永不能忘的奇耻大辱。

二、整体感知

1、生字词

熙熙攘攘(xī)(rǎng)挎(kuà)蹂躏(róu)(lìn)步履蹒跚(pán)(shān)庵(ān)徘徊(pán)(huái)毛骨悚然(sǒng)侥(jiǎo)褴褛(lán)(lǚ)

惨绝人寰(huán)矶(jī)蛊惑(gǔ)(huò)

2、报告文学的特点

新闻性:真实,准确,时效

文学性:性格刻划、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

政论性:水平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3、题解:

本文选自1987年第七期《解放军文艺》,有删节。

从1939年到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人类历史上空前

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万余人。二战对人类文明是一场巨大的摧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历史惨剧中,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南京六个星期屠杀三十多万中国人的黑暗一幕,无疑是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恐怖暴行。六十多年前,侵华日军在中国大陆上制造了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

本文写于1987年,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50周年。在此之前日本右

翼势力曾于1982、1986年两次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属“无稽之谈”。本篇报告文学就是以大量的史料证据及当时尚存的人证,揭露日本鬼子惨绝人寰的罪行。

【体现报告文学的新闻性】

4、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梳理结构。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11)用倒叙的手法写当年日寇令人发指的罪行,突出了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都无法抹平静缘老太太心中的伤痕。

第二部分(12—37)揭露日寇在南京大屠杀中令人发指的兽行。(可分三层)

第一层(13—24)主要写日军集体大屠杀的三个惨案。

第二层(25—32)主要写日军零散屠杀的两个典型惨案。

第三层(33—37)写法庭查证、举证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集体大屠杀和零散大屠杀的案数和人数。

第三部分(38—42)我们要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民族的奇耻大

辱,更加明确今后的路怎么走。

三、课文分析

(一)讲析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部分。

2、本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从老太太的突然狂奔,写当年日寇令人发指的暴行。

3、用的什么顺序的写法?是怎样写的?

明确:倒叙的写法。文章开头写举世闻名的南京城的都市风光,一派和平繁荣、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写美国护士的日记。

4、这样开头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衬托后文一位老太太因见到当年惨遭蹂躏处的老槐树而又一次发疯。景与人

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给人极大的冲击力,使人受到震憾。

5、写美国护士的日记作用是什么?

明确:引用事实,用当年亲眼目睹的日记,证实日寇令人发指的暴行,使老太太精

神精神失常。

6、这一部分最后一节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其作用如何?

明确:夹叙夹议的写法,最后一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通过议论强调进光可以流逝,历史却无法忘却,也不能忘却,告诫人们牢记民族灾难,勿忘国耻。

四、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课时

二、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二部分

1、讲析第二部分第一层。

(1)指名朗读

(2)思考:这一层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写日军在中国集体大屠杀的三件惨案。

追问:哪三件惨案?

明确:①12月13日的燕子矶大屠杀。

②12月15日的下关大屠杀。

③12月18日的草鞋峡大屠杀。

提问:这三次大屠杀的情形是怎样的?(看书,5分钟后复述)

(3)请一位同学复述“燕子矶大屠杀”。

提问:下关大屠杀一共死难同胞多少人?

明确:五万人。

(4)请一位同学复述“下关大屠杀”。

提问:下关大屠杀死难多少人?

明确:堆积如山,就连留下往江里丢尸体的人,干完“活”后,也全部排成队被“枪

杀”了。

(5)请一位同学复述“草鞋峡大屠杀”。

提问:这次大屠杀死难多少人?

明确;五万多人。

(6)三次大屠杀惨案的特点各是什么?

明确:燕子矶大屠杀是把人赶到渡江码头,用机关枪扫射;下关大屠杀,是把人“绑

缚在一起连成一列长阵,弯弯曲曲望不见尽头”;草鞋峡大屠杀是把人“关到了幕府山一块用铁丝网围起来的空场上”。这种屠杀形式真是惨无人道,令人发指。

2、讲析第二部分第二层。

(1)指名读第25—32自然段。

(2)提问:这一层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写日军零散屠杀的两件惨案。

追问:哪两件惨案?

明确:①井敏明和野田岩杀人竞赛。

②田中军吉以“助广”宝剑连杀无辜中国人300多人

(3)提问:这两次血腥屠杀事件的过程是怎样的?(看书五分钟后准备复述)

(4)请一位同学复述杀人恶魔比赛杀中国人的事件。

提问:这个事件,突出写出了什么?

明确:突出写出了两个日军的兽性。不!连禽兽都不如!

(5)请一位同学复述田中军吉以“助广”宝剑连杀300多个无辜中国人的事件。

(6)提问:两个案件,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前者详后者略,详略得当。

(7)老师小结。

同学们,读到这里,我们已经充分领略日本法西斯的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罪行。让我们记住这一笔笔血债,常把仇恨记心头,毋忘国耻!能更加激起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3、讲析第二部分第三层。

(1)指名读第33—37自然段。

(2)思考:这一层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写法庭查证、举证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杀死中国人的案数和人数。

提问:这一层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它说明南京大屠杀是经过国际法庭查证判定的,是有历史定论的,不是哪一

个人或哪一方可以随意篡改了的。

提问:日军在中国南京前后共屠杀多少中国人?

明确:在南京屠杀共计34万人。

(3)老师小结。

34万,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这仅仅是能举证、查证到的,还有多少人被他们杀

害之后投到江里,用汽油焚尸而无法查证啊!这仅仅是南京大屠杀的数字,日本侵略中国期间,在全中国屠杀的中国人,又有多少个34万啊!

4、小结第二部分

1、文中描述日军用什么手段屠虐我们的骨肉同胞?

日军屠虐中国军民,手段之多、残忍令人发指:

(1)机枪扫射,肆意屠杀;

(2)杀人竞赛,人当活靶;

(3)蹂躏奸杀,老少不放;

(4)毁尸灭迹,抛尸长江;

(5)屠杀无辜,浇油焚尸;

(6)惨无人道,生埋活人。

2、讲析:文章第二部分的安排是颇具匠心的。在写了三个集体大屠杀惨案,两个

令人发指的零散屠杀案后,结尾处还引用了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材料。从结构上看,写查证的法律证据也起到了总写的作用。法庭查证材料铁证如山,不容置疑。从内容上看,用数字说明,增强了说服力。在引用“查证”后,文章还补上了外国观察家的看法和当时的情况补述,说明事实上日寇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我们同胞是难以计数的。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极力抹杀这段历史,墨写的文字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他们一伙人的倒行逆施,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体现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二)讲析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

(2)思考:这一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较为集中的议论,抒情部分,也是文章的总结、点题。

提问:哪些是议论?哪些是抒情?

明确:第38自然段借记叙抒情。第39自然段夹叙夹议。第40自然段,前一句夹

叙夹议,后一句借议论抒情。第41自然段也是议论。

(3)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第39自然段揭露了日本法西斯难以计数的令人发指的罪行。第40自然段抒

发了为祖国强盛而倍感欣慰、自豪之情。第41自然段强调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既要了解祖国的文明、民族的光荣,也应该牢记祖国深重的灾难、民族的奇耻大辱。最后一自然段点题。

【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政论性】

三、总结课文

(1)完整地听一遍朗读录音,体味感情、语气。

(2)把握全文的重点:

学生甲:掌握三大屠杀惨案,这既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又能使我们勿忘国耻。

学生乙:引用资料的写法,它不但使这篇报告文学更加真实突出,也使我们更多地

了解日军侵华罪行。

学生丙:开头倒叙的写法,强调的是结果,因此使后文内容更加对比鲜明,突出。学生丁:议论、抒情句、段,能起到突出中心,升华主题作用。

四、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回顾和具体描写,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犯

下的滔天罪行,教育我们记住历史,勿忘国耻,激励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一道,争取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战争与侵略。

五、写作特点

①利用倒叙的写法,突出事件的严重性,使对比鲜明突出。

②夹叙夹议的写法,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③运用引用历史事实资料,强调了事件的真实性,增加了批判性。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的练习

七、板书设计

南京大屠杀

一、都市风光(优美)对比老太太发疯(惨状)

回忆燕子矶——赶到码头用机关枪扫射

集体屠杀下关——用绳捆在一起,连成串杀害。

二、大屠杀草鞋峡——用铁丝网网住杀害

零散屠杀两个日军——杀人比赛

田中军吉——连杀300多人

法庭查证——历史结论、铁证如山

八、课后反思

下载《南京大屠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京大屠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纪念南京大屠杀班会教案

    勿忘国耻 珍爱和平——四年2班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努力学习,长大后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强大。 【活动形式】史料介绍、图片展示、学生发言谈感想......

    16 南京大屠杀教案(小编整理)

    课题《南京大屠杀》讲学稿年级:八年级下科目:语文课型:新授课16.南京大屠杀【教学目标】1、了解日军侵华历史,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

    影评南京大屠杀

    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如同点亮一支精神的火炬。在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慰安妇遗址纪念馆开馆、遗属家祭、和平法会等纪念活动陆续开展,让人们铭记78年前......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读后感 汤阴县伏道一中 张映雪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作家何建明推出了近60万字的报告文学......

    南京大屠杀新闻稿

    七十七年前的今天,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在此后的四十多天里,30多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枪杀、活埋、刀劈......日军却鼓掌狂笑。然而至今,日本一些复辟势力还妄图否认......

    南京大屠杀通讯稿

    金家河镇中心小学开展纪念南京大屠杀 八十周年主题班队会 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12月13日,金家河镇中心小学举行了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主题班队会。根据......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观后感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世代都无法忘记那一天,1937年12月13日,这是历史上屈辱的一天,这是让我们中国人心痛的日子,这一天就是南京大屠杀那一天!在那一天,......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70年前,南京之难,中华之难,30万同胞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苍生罹难,天地无言,至今伤痛未已;血证频出,不断昭示历史真相。在这个看似和平的新时代,毛概课上我们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