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学校校园暴力三级预防措施
就业部校园暴力三级预防措施
校园暴力事件的防范,须靠学校、政教处、部、班主任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直接沟通,使教育力量迅速贯彻,才能达到真实的效果,否则只是作表面文章。毕竟最后的问题是在学生身上,必须从学生身上找方法、用方法,才能在学生身上看见效果。因此,我部除了全力推动《就业部教师管教与引导学生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三级诚信构建方案》制度以强化改善学生安保意识外,只有彻底落实《校园暴力三级预防措施》,才能消除校(班)霸及各种欺凌现象,才是解决校园暴力的最终方法。
三级预防措施中,对高关怀学生的个案追踪与辅导(二级),是重中之重。有效落实二级预防,避免高关怀学生误入歧途,不但能解决校内问题,也对将来社会冶安有重大影响。
第一部分
一级预防----教育措施
一、目标:通过教育宣传,以人为本,全面关怀,塑造健全人格,构建健康、温馨、和谐就业部。
二、对象:一般学生及违纪C级以下(含C)学生,要进行教育与引导。
三、策略:减少危险因素,增加保护因素。强化法治教育、亲孝教育、品德教育,以爱心关怀学生,以耐心照顾学生。
四、作法:
1、强化我部依法治班教育。
我部牢固树立以法治班思想,落实《教师管教与引导学生办法》,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培训,处理违纪学生照章办事不走样,强化法治观念,使人人做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学生。防范聚群结帮。
2、强化家校共教
班主任要持续推动家校共教,及时与家长沟通,开好家长会,将我部给父母“六条”建议通达家长,激励父母以亲情善尽教养之责,促使家庭与部、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防止学生偏差行为。
3、强化学生品德教育
鼓励学生优良表现,培养学生知文明、达礼仪、自尊尊人、自治自律的处事态度;引导学生身心发展,激发个人潜能,培养健全人格,养育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符合我部要求的行为习惯;确保班级教学及学校教育活动正常进行。
4、加强教师引导作用
引《弟子规》、《道德经》等古典文化进课堂,组织具备丰富辅导知识、能力与助人技巧的教师,用传统观念与诚恳态度来教导学生,启发学生,营造德育氛围。
5、以爱心关怀学生,以耐心照顾学生
我部教师要以活动引领,鼓励学生参加有益身心的健康活动,经常组织正向娱乐活动及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活动,育教于乐,陶冶学生人格。每一个教师都应以爱心关怀学生,以耐心照顾学生,搞好个体帮教,避免学生涉足不良场所被不良势力吸收、利用。
6、借力维护我部安稳
①组织护送队,在学生上、放学所经路线,加强巡视,防范不良事故发生。建立从聂家庄到田家庄的一段路为安心走廊。
②将防止校园暴力纳入我部例会与班周会固定议题,总结违纪案例,分享管理经验,检讨执行《三级预防措施》成效。
③与警方保持密切联系,充实我部危机处理及应变能力。定期邀请警官向学生灌输法律、人身安全等常识,增进学生防暴知识。联手合作维护校园安宁,减少伤害。第二部分 二级预防----高关怀措施
一、目标:对高关怀学生早期筛选,即时辅导,预防学生涉入不良场所及发生不安事件。
二、对象:针对需高关怀学生和出现偏差行为及D→E级问题学生,及时引导。
三、策略:进行危险群筛检,早发现,早介入,即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四、作法:
㈠、高关怀学生早期筛选,及时辅导。
1、筛选高关怀学生---筛
①个性较冲动,有不服管教或暴力倾向者。②单亲家庭者。
③孤儿及隔代教育者或留守儿童。④经常出入网吧,有网瘾者。
⑤常迟到、早退、旷课,生活作息不正常者。⑥有吸烟、喝酒习惯者。⑦班霸、欺凌学生者。⑧行为偏差遭校规处分者。⑨患有特殊疾病及精神疾病者。⑩与校外不良人员勾结者。
⑾一次违纪达D级(含C级吸烟)以上者。
2、了解学生---知
①进行家庭访问或电话沟通。
②从个别辅导及课任老师了解学生情况。
③从其它学生、朋友、邻里等多渠道了解学生及家庭情形。④阅读错误累积记录及个人资料。
⑤详细记录访察所得信息。
3、检查异常现象---察
①安排嫡系学生就近观察,立即通报异常言行。②请课任老师留意,立即通知异常言行。③与学生交谈或从学生日常行为中察觉异常言行。④从与家庭成员联系中掌握异常情形。
4、采取引导(引领+辅导)措施----辅 ①课任老师
将本节旷课学生及发生严重违纪学生,报、交班主任,将撞高压线学生送交部,并配合追踪引导,对违纪较轻学生进行教育警告并保留记录。
②部政教
建立由部主任、政教和班主任组成的危机处理小组,强化危机意识,应变能力,突发事件要迅速通报,查纠违规行为,劝导改正;严重问题学生实施高关怀课程,辅导矫正。对已有违纪参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给予适当处分。
③班主任
建立行为偏差学生档案,搞好矛盾排查、安全排查。对违纪学生进行调查引导,对高关怀学生进行密集辅导,对旷课学生、严重违纪学生、特殊学生,及时进行家访或电话沟通,恳请家长严加管教。
接受并处理学生告知、申诉事件。重视弱势学生受欺侮事实。
5、强化及时通报----报
依事件等级及时通报班主任、部、政教处、校。D级以上问题(含C级吸烟)通报家长或监护人。对超越我部处理能力的严重事件报110,协请妥处。
6、处理暴力事件----处 A学生打学生
B学生打老师﹝严重的报警﹞ C家长打老师﹝报校、警﹞
A、B所有违纪照《就业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办法》进行妥当处理并落实我部高关怀课程。
(二)建立二级预防辅导机制
①由课任老师、班主会、部、政教处组成辅导群,密切配合,各司其责。承包高关怀学生,加强个别辅导,以避免学生发生暴力事件、涉足不良场所与涉入不良组织。针对个案辅导的同时,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以收预防重于治疗,培养重于预防之效。
②对行为偏差学生实施高关怀措施,唤醒学生感恩、惜福及亲孝意识,降低偏差倾向发展,同时加强监管、追踪,掌握其动态,防止再犯。
③令其写出增分计划,给予改过自新机会。
(三)加强就业部安稳保全及防护工作
落实我部《教师管教与引导学生办法》,加强校园安全检查,以制度保安;充分利用如金属探测仪、对讲机、视频监控等设备,以科技保安;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以教育保安;加强个别追踪辅导,以爱心保安。
第三部分
三级预防----认辅矫正
一、目标:认领辅导、积极导向、协助脱离
二、对象:针对严重行为偏差学生(E级以上问题学生)进行认辅矫治及身心康复。
三、策略:降低危害、有效处理、预防再犯。结合认辅教育及强权力量,开发教育资源,协助脱离不良组织,除掉霸凌暴力意识,引导正向健康行为。
四、作法
1、即时通报
对严重行为偏差学生强化管理,对涉入不良组织、携带管制刀具、严重顶撞老师,发生暴力事件等一次违纪达E级学生,从发现起立即报部、政教处及学校,同时加以妥切控制和教育,收取并保留证据。
2、认辅矫正
建立支持性及矫治性辅导小组。①该小组至少由学校责任人、家长和班主任三名人员组成,前二者认领并承担教育管理责任,后者接收并承担教育管理义务,共同完成有效辅导,救助学生。②该小组成员均可参与危机紧急处理,受委托并有权处理该生的突发安全事件。在规定时间与地点通过强力宣教,施以个别辅导,导正学生偏差行为,促其尽速认错,改错,脱离不良场所及组织,回归正常教育体系,确保学生身心健全发展,实现我部“招得进、留得住、教得好”的目标。③做好个案辅导记录。④完成高关怀课程〔见《就业部管理白皮书》〕。
3、加强与警方联系,以《就业部教师管教与引导学生办法》为原则,强化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不折不扣完成我部高关怀课程。对E级以上问题学生,制度上要劝免退学或勒令退学;2E级问题学生定义为自动退学;恶性事件移交派出所。
4、从六中事件中,我们应看到生命的宝贵,需要形成对生命的尊重、敬畏与珍爱,树立生命至上的意识。我部对严重行为偏差学生的管理理念是强制加引导,从救助到开除,要处处体现人性关怀。
2009.12.7
第二篇:学校对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
三、学校对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
学校作为预防和处理校园暴力的主阵地,对于制止校园暴力的发生,一定要发挥带头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大力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一谈到德育、思想品德的教育,一些人总认为没有什么实在内容,空洞的多,学生不愿意听,也听不进去,其实不然,关键在于学校和教育者的态度。“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健全的组织和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外,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学校德育、思想品德教育成功的核心,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寓教于行,切合广大学生的实际,使德育课成为学生喜爱听、愿意听、听得进的主干课程,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余时间要多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沉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交朋友,做他们的贴心人,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允许他们犯错误,教师、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都要有个开放的心态,要看到新问题的背后,那些有着欺负或暴力行为的学生,也是一个人,因此他们可能迷失自己,可能困惑,可能感到被拒绝„„我们每个都不要紧紧的盯住他们在成长中犯下的错误不放,要耐心平和地开导他们,更要用我们的爱心帮助他们在错误中成长。(二)充分利用教育和宣传的优势,积极预防校园暴力
学校要充分利用教育和信息宣传等优势,通过张贴、电视、广播、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及其他手段和途径实施宣传攻势,并教育学生如何利用线索、奖赏制度、监视系统、匿名电话等举报方式,通过激发学生举报,可以有效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同时,学校应积极开设法制教育等课程,聘请法制教导员、法官、家长、警察、心理专家等对学生进行经常的演讲、授课,努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明白通过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和利用法律解决矛盾冲突的道理,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守法的公民。(三)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关注学生心灵成长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总是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如压抑、自卑孤僻、性格内向、厌学等,但他们难以意识到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异常,或者是即使意识到了自己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也羞于向教师或其他人员启齿,再加上许多学校既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也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给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阻力。这样,导致心理问题越积越多,一旦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四)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
现在一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放弃了很多认为不重要的科目,尤其是中小学,因法律法规不作为考试的科目,一些学校甚至于虚设的教学时间都没有安排。在现代社会,学法守法用法,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前提。学校一方面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要用身边发生的事例及时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学校提倡什么、鼓励什么、禁止什么、反对什么。此外,对违法犯罪的学生,不要因为害怕影响到学校的声誉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会助长其他学生的阴暗心理。(五)建设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
学校要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让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活动占据学生的业余时间,吸引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有益的活动上,从而减少“闲则生非”。
(六)学校要时时与家长保持关系。
家庭是学生的小校园。除了开好家长会之外,对有“苗头”或是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及时引导学生,关心学生,从而学生避免极端情绪的发生。
(七)关爱学生,加强管理,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1、经常性开展对校园管制刀具进行清查、收缴行动。对情节轻微的,学校给予纪律处分,学校、班任应与家庭密切配合,落实帮教措施;情节较重、屡教不改的,递交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2、切实加强对“问题少年”、“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各班任要加强对“问题少年”、“留守儿童”及家庭困难学生的关注关爱力度,建立档案,形成定期联系制度和帮扶制度。对应相关的同学,应加强自身的责任心的树立,自强自立,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境,为家人和自己谋幸福。
3、、关爱每一个学生,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压力,防止校园意外事件尤其是暴力事件的发生。
4、、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学生动向,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矛盾,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矛盾。
(八)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暴力
1、针对校园暴力的这些形式,无论是已经受到过伤害的学生,还是正在遭受或即将遭受伤害的学生,都可以在学校、警方、家长的帮助与配合下,与施暴者来一场斗智斗勇的周旋,而不要逆来顺受或以暴易暴。否则,不但不能阻止校园暴力对自己的伤害,还会使其对自己的伤害越来越大。
2、与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无可非议的,但对同学们来说,一定要讲策略,要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别是要尽可能避免正面的直接搏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亡。在这一点上,同学们一定要明白,只要能想办法达到使施暴者受到合法惩罚这个目的,就是勇敢的表现,并不是只有正面的直接搏斗才算勇敢。根据这个道理,在自己势单力薄,不满足施暴者的某些欲望便不能脱身,甚至还要受皮肉之苦时,给钱也是一种缓兵之计,但一定要把对方的体貌特征看清楚,以便协助学校、家长或警方把他们抓获。
3、同学们更应树立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要学会说“不”。当有人尤其是陌生人约自己到较偏僻的地方去时,一定要坚决拒绝;当侵害到来时,一定要想办法逃脱,并积极寻求帮助。
4、同学们还要自觉增强法制意识,在侵害发生后,要能够勇敢站出来,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今天这个法制日益健全的社会中,施暴者永远只是极少数人,而任何人,只要他们违犯了法律,就都必将要受到惩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学校对校园暴力的善后工作
学校要及时处理,认真做好校园暴力事件的善后工作。
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的同时,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保证师生的生命权,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有伤的要马上送医院,并迅速通知有关学生的家长,共同协商解决。
二是要及时调查,公平处理。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要马上组织人手,一边平息事态,稳定当事双方的情绪,一边调查事件的起因和经过。三是要进一步抓好受伤害师生的安抚工作,帮助施暴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认真做好其他学生的教育和警示工作,达到处置一例,教育一片的目的。
四是要举一反三,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将校园暴力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是若发生触犯治安处罚条例和刑律的校园暴力事件,要坚决依法处理。
第三篇:论述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论述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初级中学:杨建冲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石洞小学:李 霞
摘 要:近年来,发生在我国中小学的校园暴力事件以及恶性案件呈上升趋势,中小学的校园暴力让老师和家长头痛,使很多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危害性极大。对社会、家庭、学校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导致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往往与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应紧密配合,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的预防,从而为广大中小学生创建一个和谐、安宁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中小学
校园暴力
原因
预防措施
校园暴力是发生在学校校园,由老师、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目前,我国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或多或少的都发生过校园暴力事件,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有着明显的暴力倾向。频繁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让老师烦心、家长担心、社会痛心,同时使很多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也破坏了校园和谐、安宁的育人环境。可将校园暴力简单地分为以下八类:一是、本校或其他学校高年级学生殴打低年级学生;二是、校外青年殴打在校学生;三是、某些学生的家长因为学生之间的纠纷而到学校殴打其他学生;四是、老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五是、老师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如要求学生当众做出一些有损人格尊严的动作、辱骂学生等;六是、校内外高年级学生以及社会青年抢劫、勒索学生钱财,使学生不但损失钱财,而且心理受到极大伤害;七是、老师以及校内管理人员针对女学生的性侵害;八是、同年级甚至同班同学之间的斗殴。
一、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校园暴力的产生涉及到国家、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个人等多方面的因素,应当综合分析其成因,寻求有效防治对策。
(一)国家方面的原因
政府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之一。现实社会中,中小学生择校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优秀的生源和优质师资相对集中于“名牌”学校,而部分素质较差的学生也相对集中到较差的学校。习惯上所称的“差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在学校内得不到恰当的引导,从而产生了自卑感和厌学情绪,矛盾激化而得不到正确处理时就可能导致校园暴力的发生。而且相关法律法规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对防治校园暴力的责任确定不够明确,使施暴者得不到及时惩处,受害者得不到及时救济。其次是社会生活中电脑游戏、影视文学作品充斥看恐怖、暴力、色情;对于这些还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喜欢模仿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就很容易被这种环境毒害和同化了。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多数学者认为,形成校园暴力的学校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学校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方面措施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2、青少年中存在着盲目攀比的消费观,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教育重视不够。
3、学校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片面重视学业成绩,致使某些学生产生挫折感而寻找发泄的目标。
4、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
5、学校对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暴力倾向疏导不力,对已经具有行为偏差的学生缺乏矫正办法,对侵害他人的校园暴力事件处理不及时。
(三)家庭方面的原因
多数与会者认为,形成校园暴力的家庭因素大致有:
1、家庭的教育功能不足,父母忙于工作,亲子关系疏离,较少参与、配合学校举办的教育活动。
2、父母的管教方式不当,或简单粗暴,或溺爱过分,或放任自流。
3、家庭内部存在暴力倾向,父母染有恶习或有违法犯罪行为,子女耳濡目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4、家庭的经济水准低于一般家庭,但家长又不适当地满足子女的非分消费需求,间接地诱发了同学间的暴力索取或强行借贷,甚至变相地放“高利贷”。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
当今社会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风气较重,伦理道德被轻视,社会生活经常出现以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染。学校周边地区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不良风气聚集,学生在离校后、到家前暂时处于无人监护状态,很容易进入这些场所而受到腐蚀和影响。同时,大众传播媒体有意无意地渲染暴力,过度或过细地再现犯罪分子的作案经过和具体情节,极有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当模仿的负面效果。而且,目前社会上流传的“江湖文化”、“流氓文化”等亚文化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社会原因之一。
(五)个人方面的原因
首先青少年身心发展处于个体身心发展的疾风暴雨变化剧烈时期,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加之面临考试、升学、就业等诸多人生选择的压力,往往遇事不冷静、情绪化、敢于冒险,处理问题也比较容易冲动或不计后果。其次,从个别的人格特质看:一部分中小学生的性格内向、孤僻、自我封闭不与人交往。三是容忍、迁就。有些同学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或担心失去友谊,或害怕被打击报复,一味地容忍、迁就,久而久之,便助长了侵害行为的升级;四是、炫耀自己。有些同学自尊心强、希望自夸得到认可和赞赏。这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能够促进学习进步。相反,可能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成为受侵害的目标;五是、好奇、逆反。有些同学单纯无知,辩别是非能力不强,产生逆反心理;六是、报复心理。一些学生受到外界刺激或挫折后容易冲动,产生报复心理,采取不正当手段解决冲突,去侵害他人。
二、校园暴力的危害后果
校园暴力具有非常严重的社会危害,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下几点:(一)、使弱小的中小学生从小接受以强凌弱的暴力意识。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在遭受暴力侵害的过程中想到什么了呢?他们眼睛看到的和他们头脑里当时意识到的,就是有力量的人可以侵害没有力量的人,力量加野蛮使侵害者获得了尊严,而文明和没有力量使他们自身失去尊严、受到伤害。这种意识又导致在他们有了力量以后再去侵害比他们弱小的人,甚至成年以后还实施虐待妻儿、抢劫钱财等更为严重的暴力犯罪行为。
(二)、对受害中小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
由于受到暴力侵害,有的学生身体受伤要住院治疗;有的学生导致精神失常;有的学生性格发生变化,沉默寡言、孤僻古怪;有的学生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自杀等等。这种伤害对于他们的影响是终生的。
(三)、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正常学习。
经常受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学生整日生活在暴力的阴影当中,学习成绩一般都下降严重。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受到严重伤害不得不住院治疗或者休学,正常的学习被迫中断。而对于老师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一般都会导致受到伤害的学生畏惧学校,不愿意再去上学。
(四)、破坏了社会秩序,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心。
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使青少年从小知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如果这种校园暴力的状态得不到有效改善,学生受到严重侵害而感受不到法律的作用,那么不但受害者本人会对法律失去信心,就连他们的家人、同学等也会对法律失去信心,最终导致我们的法制宣传事倍功半。
校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复杂的社会问题。有关部门应当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应广泛合作,对症下药,努力寻求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使他们得以在和谐、友爱、尊重、平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
校园暴力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而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都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
(一).国家的职责
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尽快制订出保障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为打击和遏制校园暴力伤害案件的发生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中小学校安全事故(特别的暴力事件)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完善校园安全的监督管理责任机制,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保驾护航。此外,国家应尽快出台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因“留守儿童”衍生出来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
(二).学校的工作
1、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校学生的必修课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现代教师要有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切实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各级各类的中小学校都要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教学成绩,轻视德育工作的育人理念。要把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求知的育人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要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尽量排除任何诱发、增强及扩大青少年暴力倾向的学校社会环境;要训练学生应对学习生活中各种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指导学生建立和谐、友好、可信赖的人际交往关系;教师及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引发暴力事件的苗头,并对有明显暴力倾向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从而使暴力事件能够被及时消灭在萌芽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2、健全校园暴力事件(安全事故)的预防、监督、管理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小学校的大多数暴力事件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学校能否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预防、监督和责任机制。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善于发现和化解有可能引发暴力事件的矛盾和问题。一旦发现学生有打架斗殴的苗头或暴力倾向,除了要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导外,还要用法律、道德、纪律、规章等去约束学生的行为,最大限度地防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除此以外,学校还可以尝试与所有的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签订安全责任书,使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做到群防群治,防患于未然。
3、教师要避免发生体罚或伤害学生等现象的发生。
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一项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中小学校应抓紧师德师风建设,认真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所有教师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改进教育方法。要尽量避免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不能体罚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师生间矛盾的激化或伤害事件的发生。
(三).家庭环境
1、转变教育观念,远离家庭暴力。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职能。家庭教育对子女思想品质、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权利,又是父母的义务,并且设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的虐待、遗弃等条款,严格禁止亲权的滥用。一方面,夫妻双方应避免因家庭琐事引发家庭暴力,使子女受到影响或伤害;另一方面,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要避免“棒子头上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现象的发生。目前,有许多未成年子女情感发育严重不足,身上普遍出现了冷漠、孤僻、暴燥等情感特征,这与子女在家庭受到暴力伤害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转变人才观,把子女当人看。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许多家庭把智育作为压倒一切的教育活动。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若孩子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做错了事都会成为被斥责、遭惩罚(或体罚)的导火线。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生活在压抑和不安的状态之中。若这种情绪一旦带到学校后,很可能因为同学间产生矛盾给诱发出来,使其他同学成为被发泄的对象或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因此,家长要切实转变人才观,学会尊重子女,把子女实实在在地当人看,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四)社会的责任
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往往与社会环境、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着直接关系。一方面,社会各方面要花大力气,治理整顿不良社会风气,改善治安环境,特别是要预防发生在中小学校的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案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要限制或禁止媒介对暴力文化的不当传播(如暴力影片、暴力玩具、网络暴力游戏、口袋书等),以最大限度地净化文化市场。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应尝试开通“反暴力”热线电话,对有暴力倾向的中小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同时对遭受过暴力伤害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治疗,使之早日摆脱因暴力事件留下的阴影。
(五)青少年学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而家长、老师和社会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地呵护着我们,中小学生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中小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遇事不要忍着不吭声,要及时告诉家长或着老师;身上尽量不携带太多的钱物;受到暴力侵害时,立即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不刺激对方,以减少被侵害程度,事后立即报案。
2、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如交友要谨慎,少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要上网交友,更不要网恋或私自会见网友;出外办事不单独行动,要与同学结伴而行,以免发生意外。
3、养成谨言慎行习惯。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在公共场合遇到可疑者时,设法避开;化妆、服饰要得体,不要过分暴露;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对陌生人交付现金以及物品;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尽量用和缓的语言和手段加以处理等等。
总而言之,发生在我国中小学校园的暴力伤害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只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预防,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创建一个和谐安宁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①李春雷.校园伤害案件及防空对策的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
[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
报,2010(6):48.②张歇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5:113.③陈荣武.校园外来暴力与安全空间[J].当代青年研究,2010(7):14.④吴武典.校园暴力行为的防治与辅导[J].现代教育,1997(7):15 题目:论述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作者:杨建冲
李霞 籍贯:云南泸西
通信地址: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初级中学(杨建冲)电子邮件:lxyjch768005@126.com 工作单位: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初级中学(杨建冲)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石洞小学(李 霞)邮编:652499 联系电话:***
第四篇:校园暴力
引言:中学作为青山年成长的摇篮和教育场所,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能力培养、性格爱好与习惯形成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中学这个组织中难免会存在不协调、不和谐因素,由于这些不协调、不和谐因素会造成中学校园暴力的发生。近年来,各地中学不断出现了一些中学暴力事件。为此,研究中学生校园暴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中学校园暴力成因的深入探索,进而再次基础上提出预防中学校园暴力的一系列措施,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二、中学校园暴力产生原因
(一)个人因素
1、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影响到他的生活态度、精神面貌及为人 处世的原则。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难免行为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行为出现偏颇。
2、学生法制观念的淡薄。
学生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学习,很少有时间或精力去关注其他知识的汲取,尤其是法律常识。
3、人格发展的不健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人际关系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有的人便会产生挫败感乃至自卑感,这种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合理的疏导极易产生暴力事件,暴力行为成为青少年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一种途径。
(二)家庭方面
1、家庭结构
离婚率的上升导致单亲家庭逐渐增多, 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中, 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关爱和安全感, 从而形成攻击性人格。
2、家庭暴力.心理学家王家绵指出, 家庭暴力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父母虐待儿童与其自身在儿童时代所受到的待遇有关, 在这种暴力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 从小便性格孤僻、偏执和狂暴, 经常成为校园暴力的主角。
3、家庭教育方式
香港大学对325名学生和他们家长的调查表明,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 尤其是父亲苛刻严厉的教育方式对男孩的攻击行为影响很大。
(三)学校方面
1、学校德育教育不到位。
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学校本应该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己任,但在升学率和就业率的压力之下,很多学校往 往只重视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
2、学校法制教育的缺失。
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大学生法制教育课程,或者是虽然开设与此相关的课程也是应付了事,学生没有在学校内得到很好的法制教育,很多学生根本不懂法,也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性质及其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如何走上犯罪的道路并不意外。
3、心理健康的忽视。
青少年学生处于特定成长时期,他们认识问题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这阶段会存在诸多心理问题,逆反心理强,容易冲动,走极端。学校大多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视。
4、校园治安管理模式存在的漏洞。
校园治安管理主要依靠校园内的治安保卫部门进行,而学校的治安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不懂得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加之本身法制观念不强,会导致在处理校园内治安问题时的处理方式不当,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 感,同时治安管理的松懈也导致校园治安违纪事件多发。
(四)社会方面
青少年生活在社会转轨的变化时期,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也使他们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越来越多的游戏场所,网吧、歌厅、舞厅和游戏机室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
另外,带有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书刊、网页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形成影响很大,致使中学生早恋现象日趋严重,很容易导致争风吃醋,发生暴力事件,这是在中学校园里发生校园暴力的主要因素。
三、针对现状及原因采取的措施
(一)个人方面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心理问题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避免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产生过激行为。教育学生掌握科学的自我心理调试方法,学会合理控制情绪。引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家庭方面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父母要为儿童的行为发展树立良好的榜样, 成为儿童尊敬和模仿的对象, 避免家庭暴力。
首先,坚决杜绝家庭暴力,父母不能将打架作为解决冲突或争吵的方法。不能虐待孩子,要信任孩子,要与孩子建立友好、稳定的关系。家庭教育的误导与校园暴力案件的增长有很大的关系,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对青少年人格教育心理的形成能够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因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预防校园暴力至关重要。
其次,校园暴力的干预需要父母的高度参与和积极的配合。研究表明,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加强沟通并积极开展活动,父母的参与水平能够促进健康、稳定的学习氛围的形成。父母参与水平与学生的成功、高出勤率、低辍学率呈正比例关系。家长的广泛参与及与学校的沟通与交流,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学校暴力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干预。
(三)学校方面
1、学校应加强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
建立和建全规章制度如建立护校队、夜间巡逻制度;门卫制度等减少或杜绝校外闲杂人员出入, 防止暴力事件发生。
2、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管理,。
学校应呼吁上级有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的不良环境, 如网吧、麻将馆、录像厅、歌舞厅、夜市、娱乐场所等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取缔、清理和整顿和严格管理, 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尽量杜绝学生在校外租房居住, 避免受到各种外来伤害。
4、学校应积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娱、体育等方面的各类活动, 既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又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同时又充实了学生的业余时间, 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5、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队伍的法制观念建设。
提高老师素质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打骂、体罚、变相体罚、人格侮辱是一种重要的校园暴力理象。因此、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对策: 首先,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和管理。其次,加强对教师的普法教育, 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最后,提倡人性化管理, 在学生管理及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四)社会方面
电视、电影中的暴力镜头对于模仿能力极强的儿童来说十分有害。我们一方面呼吁无暴力的、适宜儿童收看的电视节目出现, 另一方面建议家长在儿童收看电视节目时要起到指导作用, 和儿童一起收看, 如发现有渲染暴力的内容要及时引导, 使孩子懂得使用暴力并非是明智之举, 及时制止和消除孩子对暴力的猎奇心理。
第五篇:校园暴力
亲爱的各位听众朋友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本期校园新动态节目,我是主持人XX。在当今校园中,室友这个词代表的不仅仅是在一个房间里生活,更多的是代表友谊,兄弟姐妹和互相帮助。但是最近在网上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做 感谢室友当年不杀之恩。从字面意义看可能有些人会发问:有感谢室友帮助的,感谢室友支援的,为何还有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校园安全与校园暴力问题。
校园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学校的重要问题。马加爵案,清华女生铊中毒,复旦学生遭投毒去世,南航学生捅死忘带钥匙室友,南昌航空大学男生成腐尸,张家港高校行凶案,原本前程光明的学子,再也等不到毕业那天…明明都是同学,为何要残忍的刀刃相向,究竟是什么样的仇恨,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在南航学生案中,冲突的起因简直简单的让人难以置信:校方微博上称,经过了解得知,当晚,一学生蒋某因为忘带钥匙,无法回宿舍休息,敲门宿舍内也无人应答,等他下楼向管理员借来钥匙打开宿舍门后,发现室友袁某正在房间内打游戏,对刚才的敲门声并没有理会。蒋某随后因此事与袁某发生争吵,最后还动起了手,混乱中,袁某拿起宿舍里的水果刀,对着蒋某猛刺,等发现事情闹大时,人已经不行了。10点多,多人将伤者抬出送去救治,可还是无力回天。同学蒋某因伤势过重,再也没有醒来。
明明是一件小小的琐事,却酿造出了这样惨烈的苦果。两个原本光明和充满前途的未来就这么坠落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将来的谱曲,也在这一刻画上了悲剧的休止符。大学本应该是教育的象牙塔,尊重生命本应该是最基本的教育。如此的漠视生命,让人不禁要问一声:大学,你怎么了?
校园本应该是纯净之地,却接连发生一起起惨剧。这是教育与社会的悲哀?还是这些丑恶正是当下社会投射在学校的缩影?发生这样的事情,不只毁掉了被害的学生,也毁掉了他自己,到底是多大的仇恨,到底是多扭曲的心灵,才会做出这种极端的选择。
现在,各种媒体已经开始了反思。有的媒体反思提醒注意学生寝室关系,有的开始反思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些反思不可谓不深刻,讨论的也都是实际存在的问题。可是让人感到无力和无奈的是:当这些命案发生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但是,当命案没有发生、悲剧还未酿成的时候,却几乎没有人对这些问题有最基本的嗅觉和敏感。马加爵案件之后我们反思,复旦投毒案之后我们反思,清华铊中毒案之后我们也在反思。为什么只有在悲剧发生了之后,人们才会开始对这些问题的思索,悲剧过了,却没有一个人铭记呢?有一个社会学的老师说,他曾经做过一个测试,让学生随机就某一个问题做辨析。结束后,学生们的话题多种多样,但是没有一个学生关注到校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此麻痹的思维,如此不经意的忽略,是否就是这一次次悲剧发生的原罪呢?只会反思却无法引以为戒,是否就是这种惨案背后的莫名的推动力呢?
当然,也不是说这种反思完全没有任何用处。不少学校已经注意到了这类事情的负面影响,逐步开始了对学生法律意识与心理教育的培养,例如有些学校里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学和通俗法律学,专门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辅导,同时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这些举措不仅让学生们能得到新的知识,也从更基本的方面减少了校园暴力发生的可能。
在以后的校园生活里,希望更多的学校能够注意到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能从根本上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而不是一味的只在发生了之后,才“反思”,才“关注”。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只有经过真正的全面的培养,不仅拥有出色的学识,更要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灵,这样,才能称为栋梁。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