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阳明德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文稿专题
为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奠基
(2015.9—2018.8)
汉昌学区三阳明德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5年6月编制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校历史沿革和现状
(一)学校历史沿革„„„„„„„„„„„„„„„„3
(二)学校现状„„„„„„„„„„„„„„„„„„3(1)基本现状„„„„„„„„„„„„„„„„„„ 3(2)发展优势„„„„„„„„„„„„„„„„„„ 4(3)发展劣势 „„„„„„„„„„„„„„„„„ 4 第二部分 办学理念
(一)办学理念„„„„„„„„„„„„„„„„„„5
(二)一训三风„„„„„„„„„„„„„„„„„„5
(三)学校宣言、口号、誓词„„„„„„„„„„„„5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学校发展愿景„„„„„„„„„„„„„„„„6
(二)环境建设目标„„„„„„„„„„„„„„„„6
(三)管理发展目标„„„„„„„„„„„„„„„„6
(四)教师发展目标„„„„„„„„„„„„„„„„6
(五)学生培养目标„„„„„„„„„„„„„„„„7
第四部分 实施策略
(一)营造优雅环境„„„„„„„„„„„„„„„„7
(二)执行阳光管理„„„„„„„„„„„„„„„„7
(三)强化队伍建设„„„„„„„„„„„„„„„„8
(四)推行雅行德育„„„„„„„„„„„„„„„„8
(五)深化教研课改„„„„„„„„„„„„„„„„9 第五部分 实施保障措施实施保障措施„„„„„„„„„„„„„„„„9
前 言
明德学校地处平江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镇——开发区东兴大道与甲山大道交汇处,是平江县教育局定性为高标准建设的城区完全小学和窗口学校。2015年至2018年是学校抓硬件建设,重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和实施好这三年发展规划,对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促进学校主动跨越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 学校历史沿革和现状
一、学校沿革
三阳明德学校的前身是一所私塾,创办于1931年(民国二十年),地处狮子屋内,因学堂门口矗立着一对高大威武的石狮子,又名“狮子学堂”,是大地主黄传年所建。1949年人民政府收缴归公,改名为狮子学校,后来随着学员不断增加,学堂容纳有限,部分学员来到邻村学堂就读。1969年三阳公社在三阳村谭家组新建三阳农校,1971年农校合并至县十四中,同年学堂搬迁到农校更名为“三阳小学”;1982年学校在原址重建,经过二十七年风雨侵蚀,学校教学楼已经破败不堪,加之新城区的开发,进城务工子女陡增,校园空间日益见小,同时原校址与县新汽车站毗邻,仅2000平方米的校园已不适应教育的发展。2007年,经平江县人民政府和三阳村委研究决定重新规划学校建设,由政府投资和明德集团捐资新建校园,2009年第一期工程完工。同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园,并更名为“平江县城关镇三阳明德学校”。
二、学校现状
1、基本现状
学校规划用地总面积为22790平方米(约35亩),建筑基地总面积3378平方米,至2015年上期,先后建好了明德楼、崇文楼、综合办公楼、门栋、风雨活动室、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2011年学校被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教育部定为全国首批“乡村学校少年宫”授牌学校,学校基础建设正在按规划推进中,不久的将来,学校将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幸福乐园。
学校现有学生1050人,19个教学班,在职教师57人。学历合格率100%,本科学历者26人,专科学历者28人,中师学历者3人;有中高教师2人,小高教师30人,初级职称25人;有国家及骨干教师1人,县级骨干教师3人。近二年,学校在推进文化建设和生本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稳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教师创新与奉献精神不断加强,制度管理、民主管理思
想正在逐步渗透于学校各项工作中。
2、学校发展的优势
(1)学校领导班子善于思考,精于管理,能创新、做实事。
(2)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教学环境安谧,空气清新,避开了闹市区,发展前景广阔。
(3)学校位于东兴大道与甲山大道交汇处,四周均有宽阔大道与其相通,四通八达的道路为学生上下学提供了方便。
(4)在学校幅射范围2公里内,共有9个房产开发居民区,生源充沛。
(5)学校依托乡村少年宫优势,校本课程开发具有较大潜力。
3、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1)办学条件尚未成熟,这三年,我校正处于有条不紊的建设之中,目前学校各项工作开展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
(2)教师队伍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①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中老年教师占绝大多数(平均年龄43.5周岁),年龄结构不合理(30岁以下教师二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有所显露,专任教师对教学常规管理和自身专业化发展认同感不强,加大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②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对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发展愿望不强的问题。
③通才教师数量少,教师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突破以往教师单一的专业结构,促使教师素质全面提升。
④班主任队伍建设不够系统,班主任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时代性的优秀班主任急需培养,以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需要。
(3)家长素养有待提高。
①由于进城务工子弟和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大,家长素养不高,近30%的家庭教育缺失,使学校与家庭沟通存在一定困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难以达到均衡。
②学生来源多样,基本素质和成长环境差异较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有一定的难度。
③家长学校的工作推进有待进步加强,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方法和能力有待进步提高。
(4)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力度不够,教师缺乏教研意识。
(5)学校以章程办学,以思想引导方向,以真诚凝聚人心,以制度规范行为,以机制激发活力等方面,有待逐步完善。
第二部分 办学理念
一、办学理念
宗 旨:为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奠基
核心价值:崇德尚学
一大目标:做智雅之人。
二大愿景:温馨家园、书香校园。
三大行动:智慧课程、雅行德育、阳光管理。二、一训三风
校训:自强方能进步 发奋才会成功 校风:知书达理 励志创新 教风:爱生乐教 博学儒雅 学风:谦虚好学 勤勉上进
三、学校宣言、口号、誓词
学校宣言:
天岳山下,汨水江畔,公元2009年,蒙恩于台塑集团,受泽于三阳村委,群心协力,喜获新迁,开原三阳小学教育新象,更名城关镇三阳明德小学。
我们白手起家,建纲立范;我们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经几载精治,方有今天“平江教育优胜单位”之殊荣。
从无到有,我们精雕一路两园三窗四景的园林化校园;提升内涵,我们践行“立德树人”,勾画“德”为校魂、“智”“雅”一线串珠的主流文化;以德为先,我们与平江武警支队结成友好联谊;以人为本,我们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之办学理念。
我们深知,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人生。我们着眼于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我们以“知书达理、励志创新”的学风规范学生,用“自强方能进步,发奋才会成功”的校训激励学生,以“四节三礼”活动为平台,致力于塑造具有“三会、三讲、三雅”的博雅少年。
我们坚信,质量是立校之本,品牌乃发展核心。我们秉承“团结拼搏,敢为人先”的明德精神,全力打造“生本课堂”品牌。我们一定会以令人信服的质量赢得人民的满意,以独具魅力的品牌卓立于教育之林。
雄关漫漫,汨水悠悠。“创书香校园,办优质学校,育合格公民”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大道如砥,行者无疆,我们正在路上。
学校口号:
勤读书,养良习,为明天而努力!
教师誓词:
我是三阳明德学校的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神圣的天职。我宣誓:我将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以爱心孕育爱心,以人格引领人格,以智慧启迪智慧,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学生誓词:
我是三阳明德学校的学生,今天我以学校为荣光,明天学校因我而自豪。我宣誓:我将努力学习,勤勉上进,争做明德博雅少年。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学校发展愿景
用“智·雅”核心文化理念引领,营造校净·景美·书香“优雅环境”,实施“制度规范、人文润泽”的阳光管理,建设一支“三爱、三勤、三敢”的博雅教师,培养“三会、三讲、三雅”的博雅少年,着力构建“智慧课程、雅行德育”两大发展体系,致力于“温馨家园、书香校园”两园的创建,以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
(二)环境建设目标
关键词:校净、景美、书香
营造温馨、优雅环境,逐渐完善学校硬件建设,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同时,注重校园绿化、美化、硬化、净化,充分利用建筑物空间构筑师生娱乐、学习空间,以“经典”文化为载体,营造浓郁书香氛围,力求让“每一面墙都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育人”。
(三)学校管理目标
关键词:规范、民主、人文
推行“制度规范”与“人文润泽”相融合的阳光管理,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期末民意测评制度,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完善教代会制度,成立民主管理小组,促进民主管理,进一步调动全体教职工参政议政积极性;完善家长学校及家长委员会制度,发动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组织的评教评生活动,通过广泛凝聚办学合力,推动学校快速、健康发展。
(四)教师发展目标
关键词:“三爱”、“三勤”、“三敢” 以培养“博雅教师”为目标,着力“三爱”(爱生、爱岗、爱校)、“三勤”(勤学、勤问、勤研)、“三敢”(敢创新、敢展示、敢引领)培养,加强“二评”(评优秀课堂、评博雅教师)、“三课”(汇报课、展示课、示范课)、“四工程”(蓝青工程、自我成长工程、读书工程、名师工 6
程)建设,培养1~2名在省市有影响的名师,3~6名县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打造一支乐教、乐思、乐行的博雅教师团队。
(五)学生培养目标
关键词:“三会”、“三讲”、“三雅”
以培养“博雅少年”为目标,构建雅行德育体系,着力“三会”(会阅读、会书写、会计算)、“三讲”(讲纪律、讲礼仪、讲节俭)、“三雅”(语言文雅、举止优雅、兴趣高雅)的培养,通过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传统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第四部分 行动策略
(一)营造优雅环境,建设书香校园
1、完善塑胶操场、食堂、励志楼、围墙、功能室、数字化校园等学校硬件建设。
2、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学校校园文化景观,完善环境文化布置。
3、坚持每学年组织一次师生宣誓活动,重温学校宣言、教师誓词和学生誓词。
4、坚持清洁校园行动,开展“优美教室”、“优雅办公室”的评比。倡导“弯腰行动”和“雅静就餐行动”,完善卫生监督岗制度,建立日总结、周讲评、月汇总、期表彰的校园卫生动态监管制度。
5、建设无烟校园。
6、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净化、硬化,为师生营造舒适、健康、温馨的学习工作环境。
7、继续推行晨诵·午阅·暮吟活动,每日定时开展“每日书写”课堂,三级值日监管,定期点评。
8、实施“书香班级”评比
9、成立教师“博雅读书会”,制定读书会制度,开展丰富的教师读书活动。
达标标志:
1、学校综合楼、操场、食堂、励志楼、围墙建设完成。
2、学校至少完善一处儒雅校园文化小品景观。
3、校园无纸屑、无烟校园。
4、“晨诵·午阅·暮吟”、“每日书写”常态化。
(二)执行阳光管理,打造服务团队
1、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制订《学校章程》,建立现代化学校制度体系。
2、建立完善“凡事有规范,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的管理机制,出台《学校精细化管理流程书》。
3、建立“阳光服务室”,完善校务公开制度。
4、加快推进民主管理进程,成立学校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发挥党支部、教代会、教育工会民主决策与监督的核心作用。
5、创设家校交流平台,完善家长学校及家长委员会建设,加大家校交流力度,发动家长积极参与班队课、德育活动指导。
6、建立学校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应急事件处置流程体系,应急疏散演练课程体系,提升师生应变能力。
7、初步打造“爱心服务”后勤文化。
8、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期末民意测评制度,提高中层干部政治素养和行政执行力。
9、开展学校发展性评价,成立学校发展性评价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分解指标体系,明确工作任务,提出推进措施,及时开展讲评督促,确保学校健康有序发展。
达标标志:
1、制订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制订学校章程;
3、完善学校规章制度;
4、成立学校民主管理领导小组;
5、建立教师参政议政通道。
(三)强化队伍建设,塑造博雅教师
1、初步构建博雅教师成长体系。
2、制定博雅教师、“智慧课堂”评选机制,开展“两评”,激发教师教学教研热情。
3、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4、启动“三爱”师德主题演讲活动,每月教师大会推出一名教师,全校各年级为单位循环。
5、积极推行教师队伍建设“六个一”:制订一个三年发展规划;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文章;每学期上一节好课;每学期写一个亲身经历的教育故事,每学期写一份高质量的教学反思。
6、实施青蓝工程、读书工程、自我成长规范工程、名师工程建设,拓宽教师互动交流渠道,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7、每学期举行教学研讨活动月,开展汇报课、展示课、示范课
“三课”研讨活动,通过典型引路,榜样示范,打造精英教师团队。
8、每月举行一次教学评比活动,期初定时间、定内容。达标标志:
1、教师师德师风优秀,教师素养全面提升;
2、教师有自我成长规划并实施;
3、制定“三爱”、“三勤”、“三敢”教师的达标标准并评选。
4、制定“博雅教师”、“智慧课堂”评选机制并评选表彰,打造博雅名师团队。
5、教师在校本研修中获得专业能力提升,有1名以上在省市有影响的名师,3名以上县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
(四)推行雅行德育,培育博雅学生
1、初步构建雅行德育课程体系。
2、初步建立博雅少年评价体系。
3、初步建立德育队伍培训、评价机制。
4、落实行为规范教育与养成教育,分学段制定规范要求。
5、继续推行“晨诵、午阅、暮吟”、“每日书写”。
6、开展形式多样的班队主题活动。国旗下讲话,定内容、定时间;队会课,有主题、有特色。
7、发挥校外教育功能。举办家长学校、创建班级家长微信群、组织家访、组建家校联盟、开拓德育教育基地。
8、拓展乡村少年宫活动课程,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9、精心打造校园“四节三礼”活动。达标标志:
1、学校四节三礼活动体系完整,活动效果良好。
2、开展大课间活动及少年宫活动,体艺2+1活动常态化。
3、构建博雅少年评价机制及学段行为标准,学生行为习惯良好。
4、创办家校联盟,家校联系紧密。
(五)深化教研课改,提高教学质量
1、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以“达标课”为切入点,通过“磨课”、骨干示范引领、课题研究等途径,创设教育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生本意识,初步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完善校本教研机制。
2、完善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提高教师班班通教学设备的应用水平和使用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达标标志:
1、达标课全面推行;
2、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3、创新校本研修;
4、示范集体备课;
5、教学研讨月主题教研形成制度;
6、微课题研讨;
7、课堂教学广泛运用互联网;
8、开展“三礼四节”,构建特色社团活动;
9、推出特色体艺“2+1”工程。
第五部分实施保障措施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是一项系统综合工程,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合力,充分调动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共同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达成。
(一)组织保障
1、成立学校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校长任组长,其他校务会成员以及工会小组成员为组员。校长负责规划实施工作的全面部署与任务调度;党支部积极支持校长履行行政管理职权,带领党员教师带头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学校工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学校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2、校务会下设政教处、教导处、工会小组、行政办公室、财务后勤处五个中层管理机构。各部门必须目标明确,职权清晰,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中层管理干部每三年一轮竞聘上岗,要认真抓好上传下达,积极履行部门岗位职责。
3、学校将进一步组织各部门、各年级、各班级、各学科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包括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进一步构建完整的规划实施体系,以保证学校整体规划的有效落实。
(二)资源保障
1、学校将继续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校产管理、财务管理、生活管理走上更为科学、规范而有序的轨道,从而为教师有效使用先进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
2、学校在每年预算编制时要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保障教师科研、培训、新课程改革、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办学资金,杜绝资金使用上的无谓浪费与低效。
3、继续完善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奖金分配考核制,促进教师有序流动,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三)社会保障
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实、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家长、所在社区的支持。学校将进一步加大社区沟通和家校交流力度,尽最大努
力争取到家庭、社区的积极支持、共同参与,广泛吸引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流向学校,吸引社会有识之士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力争实现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自主完善
学校将根据规划内容以及发展性评价的需要,研究制订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每学年组织评估以监督规划的逐年实施,及时讲评、整改,便于各部门能结合实际及时作出调整、修订,使规划能更为科学地引领学校健康发展。
第二篇:@双庙明德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经验交流材料(2012.4.18)
规划先行科学发展创寄宿制品牌学校
——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庙明德学校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庙明德学校位于青龙县城西五公里处,是在原双庙中学(农村二类初中)的基础上,依托明德捐赠、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项目建立起来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2007年9月1日投入使用,学校占地14588.5平方米,现有14个教学班,在校生542人,教职工81人。
自合并办学以后,学校变成了寄宿制,如何做到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校如何办学?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围绕这些问题,我们一直在进行思考和探索,有过成功的体验,也走过许多弯路。主要工作多是依据行政命令、形势要求、传统沿袭、部分创新来开展的,有个人意志,也有集体智慧。但是,几年下来,学校还是没能走上规范化、科学发展的道路。
自2011年起,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开始制定三年发展规划、确定发展性指标,接受督导评估。我们重新审视了以前制定的一系列发展规划和目标,按照科学的方法,从实际出发,集思广益,最终确定了“规划先行,科学发展,质量为本,安全第一,全力打造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思路。我们依托现有教育教学资源,按照国家制定的《教育发展纲要》和县域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于去年开始着手制定并实施《双庙明德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其重点是科学规划,明确办学目标与发展途径,突出办学特色,提高管理效能,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道路。
一、《规划》制定的背景
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源复杂,管理内容多,学生在校寄宿,学校几乎包揽了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共同承担的教育功能,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变得更加庞杂,安全保障任务更加艰巨。如何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规范办学行为,已是当务之急;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档次,努力创建“窗口学校”,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需。及此,在认真落实上级督导评估要求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规模、条件
1及发展实际,经过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讨论,全体员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几上几下,反复论证,最后确定了《双庙明德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我校三年发展规划(2011-2013)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1、一个重点发展项目;
2、五个基础发展项目;
3、一个个性发展项目。同时,还制定了《双庙明德学校“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发展性指标》,突出特色办学,重点发展少年军校、书香校园、星级宿舍、生态校园、绿色学校、项目校(舞蹈、书画、体育)建设,注重开展国防教育和校本研修,强化“明德明理,成人成才”的育人理念,彰显办学效益。具体项目如下:
(一)重点发展项目(1个):少年军校建设。
该项目由校长主抓,通过与当地武装部和武警驻军共建,创建并青少年业余军校。三年内目标:(1)学生:通过军校教育,搭建素质教育的平台,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纪律作风;
(2)教师:开发国防教育教材,将国防教育列入校本课程,形成品牌;(3)学校:实现特色办学,走军校育人之路,争创“省级先进少年军校”。
(二)基础发展项目(5个):
1、教师队伍建设
该项目由行政校长负责,以教师发展为本,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人文素养的“善教乐学”的优秀团队。三年内实现:(1)教师素质结构:每年培养各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名师3-5名,逐年增加,三年达到25名;(2)教师专业素养明显提高专业合格率达到100﹪;(3)教师教育成果:出版《教师“高效课堂”课例集》。
2、德育工作
该项目由教育校长负责,开展校本德育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三年内实现:(1)教师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方法,有创新,并形成特色;(2)学生言行举止文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形成“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吃穿比成绩”的良好学风;(3)学校争创“安全文明校园”和“德育示范校”。
3、教学工作
该项目由教学校长负责,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立足课堂主阵地,积
极推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以规范教学行为为目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三年内实现:(1)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力争达到管理区学校上等水平,部分学科有新突破;(2)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显著提高,50%以上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3以上教师的论文在县级及以上交流或发表;(3)汇编《学科课内外练习设计集锦》;(4)争创教学管理示范校和中考先进校。
4、教育科研工作
该项目由教学校长负责,有专人主抓,健全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形成通畅、规范的科研网络,能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形成风格。三年内实现:(1)围绕 “高效课堂建设”的课题,开展专题科研,综合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2)每年有3项以上课题在市县立项;(3)将研修、培训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4)争创教科研先进校。
5、后勤服务工作
该项目由总务主任负责,全力构建一支后勤服务团队,为师生提供更好服务,努力实现及时、准确、到位、优质。三年内实现:(1)创建以弘扬国学为主体,兼容读书、艺术、科技、体育、法制与安全、心理与卫生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环境、文化达到“精致、实效”;(2)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学校的校徽、校旗、校歌、环境标识、公共事务等都体现深厚的校园文化;(3)争创安全文明学校。
(三)个性发展项目(1个):实施经典诵读,打造书香校园。
该项目由业务校长负责,通过开展经典诵读和“百、千、万读写”活动,在全校师生中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的思想,全力打造“书香校园”。三年内实现:(1)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和育人功能;(2)形成全校师生精良的人文素养和丰厚的文化底蕴;(3)创建“经典诵读示范校”。
三、过程落实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教育处、教学处、总务处为分支机构,组建“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的实施与监督。
2、大力宣传,引领提高。
充分认识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发展性指标,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合力,共谋发展。将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统筹管理,适时开展,意在通过规划管理,使广大教师认清学校科学发展的方向,取得共识,并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寻求一条创建寄宿制品牌学校的新路。
3、分工负责,逐项落实。
在三年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分工合作的办法。三大发展项目,共有七个类项,即:少年军校、书香校园、星级宿舍、生态校园、绿色学校、项目校(舞蹈、书画、体育)建设和教育教学科研常规建设等,分别由学校主管领导承担具体类项实施工作。在学期初,由牵头领导制定目标实施方案,交领导小组集体讨论通过,再由各个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实施。遇有困难,有领导小组集体解决。
具体说来,重点发展项目——少年军校建设,基础部分由教育处统一规范操作;外援问题,联系县武警中队官兵和92742部队来校军训和指导,则由领导小组出面,借助人武部的协调力量才能达到;个性发展项目——书香校园建设,依托认助乡村学校图书馆建设达到契机,邀请部分专家来校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由牵头领导组织实施。以此,将规划中的各个类项统筹兼顾,按部就班的完成年内目标。
4、实践探索,反复论证。
学校发展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在保证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适时调整,以达到经济、迅捷、有效的实现规划目标。论证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目标的阶段计划是否合理;人员安排和任务分担是否匹配;进度进展情况;是否有捷径和实效;能否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工作。由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研究探讨,反复论证,注重实效,不走过程。
5、健全保障机制,稳步落实。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育人和用人机制,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和支撑;完善教师考核与奖惩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争取外援,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四、发展成果
科学规划凝聚了全体员工的智慧,代表了全体员工的利益,指明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很好的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家按照一个思路、一个方向、一个理想而努力工作。发展性督导评估增强了学校依法治教意识,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增强了学校科学规划和自主发展意识。
一年多来,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各项目责任人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工作,开拓创新,圆满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目标任务。特色办学开展得扎实、顺利,有效推进,办学水平和办学档次明显提高。学校先后被省、市、县授予“明德办学甲等奖”、“先进少年军校”、“德育管理先进校”、“教学管理先进校”、“经典诵读示范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学校规范化管理先进校”、“系统先进单位”、“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中考先进单位”、“工作实绩突出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用实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向创建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五、存在问题
由于师资力量、地域环境、办学设备和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差距和不足明显存在,主要表现在:
1、随着学校的发展,基础设施落后的现象日渐突出:学生餐厅、宿舍、操场等急需更新、扩建。
2、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教师流动性较大,不利学校稳定发展。
3、生源复杂,年龄差距大,走读与住宿并存,安全隐患多,为学校办学带来诸多不便。
总之,在发展性督导评估机制的指引下,通过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发掘潜力,自主发展,使学校最终走上了科学规划、全面发展的道路。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以求实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努力办人民需要和满意的教育!
谢谢大家!
2012.4.18
第三篇: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虞城县木兰实验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20年—2022年)
虞城县木兰实验小学创建于2018年8月,原为虞城县第一实验小学(新景明德)分校,2018年8月因城区划调整,学校施教区管辖范围发生变化而更名为虞城县木兰实验小学。
建校伊始,学校秉承“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质朴务实与开拓进取相融合的精神,通过努力,学校在德育、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评价等领域,围绕“差异教育”主导理念积极进行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基于儿童文化的差异教育为特色的整体风貌。学校先后荣获县级文明学校、县级美丽校园、市级语言能力示范校、市级编程教育实验校、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市级“五好”基层关工委等多项荣誉称号。
木兰实验小学着力创建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虞城县县级名校,为虞城县发展优质基础教育做出贡献,为科教兴县和科教兴国做出贡献。为此,学校特制定《虞城县木兰实验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19年9月—2022年8月)》。
本规划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第二部分:学校办学理念阐述
第三部分:学校发展目标
第四部分:领域目标、推进计划及成功标志
第五部分: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整体情况
现有40个班级,2200名学生,教职工108名,专任教师105名。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大专毕业及以上学历105人,占全校教师的98%,小学高级职称73人,占80%,师资力量较为雄厚。
二、学校发展优势分析
(一)外部条件分析
1.周边环境良好,外部关系氛围和谐
学校地处木兰大道南侧,毗邻县人民医院,周边有新景家园、西湖春天、和谐北大等比较成熟的住宅小区以及新近开发的高档小区。学校与友邻单位关系融洽,互动良好,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生源状况总体良好
学校近几年接收新生为8个班360人,主要是新景家园、西湖春天、和谐北大等小区的适龄儿童,生源比较稳定。近几年家长普遍对教育都很重视,学历层次也比较高。从总体来看,生源逐年递增的速度非常之快,在城区小学内相对比较好。
3.办学条件趋于一流
学校选址合理,位置适中,交通便利。三座教学楼和一座办公楼都是徽派风格。学校班班安装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和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同时学校各类辅助教室配置齐全,拥有各类艺术、科技等功能教室,音体美科学等学科器材和仪器设备均按市一级标准配备,设备齐全。总体布局新颖,景致迷人,设施齐全,是少年儿童求学的乐园。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学校管理科学高效
学校规章制度健全,落实到位,规范、有序、民主的管理方式体现依法治校的教育思想,在德育管理、师资队伍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管理、课程管理等方面建立体现以人为本、追寻校本、讲究成本和精细管理的管理制度。
德育管理方面。学校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德育功能,系统构建 “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2)在师资队伍管理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和校本研修制度。如建立了一整套的骨干教师培养规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将一批优秀教师纳入学校骨干培养规划中。
(3)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一方面学校以常规管理制度为依基础,规范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保证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实践常规管理创新活动,对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含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真正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4)教育科研管理方面。实现了课题管理全程实施“技术性”管理,包括申报、论证、立项、实施、总结及成果答辩、推广等等,并完善各级立项课题的申报程序,形成“校级研究专题——县市级立项课题——省级立项课题”这一课题申报链,建设好了“金字塔式”的课题申报支撑体系。
(5)课程管理方面。学校从课程体系设置、构建和美理想的课堂、建立多元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行动等方面进行规划,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2.师资队伍雄厚
学校现有教职工总人数108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行政人员5人,教辅人员3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6人(占5.5%),中级职称者68人(占86%),初级职称者33人(占30%),未定级者1人(占1.1%)。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毕业92人(占85%),大专毕业16人(占25.3%).近年来,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市、县级的优秀教师。学校已经逐渐形成一支崇尚师德、钻研业务、潜心从教的较为优秀的教师队伍。现对学校的师资优势分析如下:
(1)年龄结构合理
从年龄结构来看,整个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成正态分布。30岁至45岁的教师有103人,占了专任教师的95%。这是学校的骨干力量,这些教师不仅充满活力,有充沛的体力,是最有可能发挥其工作潜能的阶段。
(2)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较高
一直以来,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逐渐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优秀、乐于奉献的教书育人队伍。2018年至今教师在县级以上优质课竞赛中获奖的有20人,拥有县级以上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28人,获奖人数占专任教师的58%。近两年,学校在商丘市级以上的论文案例评比中,共有15篇获奖,6篇发表;共有8个课题立项,其中有5个课题获商丘市级奖,共有8个课题结题,大多数教师具备独立主持课题研究的能力。
3.学生综合素质良好
(1)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良好
学校学风良好,绝大部分同学都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在xx市多次检测中名列前茅,后20%学困生也得到有效帮助,学业成绩显著提高。
(2)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全面,个性特长多样
学校课程理念为差异发展,多彩课程,以“多”和“彩”为表象特征,通过课程多元化、学习的选择化、教学个性化、评价多样化等手段,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多样化需求,坚持兴趣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多样化原则等原则。开设特色班级,受到市县领导的一致好评。
(3)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
学生以红领巾志愿者和科学小课题研究为载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学校、社区的公益性、服务性、体验性活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学生自主开展的科学小课题实验研究成果多次荣获xx市奖。
4.办学特色逐步显现
我校坚持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差异教育,着力营造校园文化,打造科学教育品牌,创建体艺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初步形成。学校积极开展质量监测和过程性评价、儿童阅读、特色课堂、校园足球等项目,语文晨诵、趣味数学、体育足球、英语口语和科学实验等学科课程,培养专业教师,建设活动场地和开展活动体系建设,制定一年促规范、三年抓特色、五年树品牌的阶段发展目标,建立了丰富的校本课程、优秀的师资队伍、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学科拓展型课程撬动课堂变革,实现课程由国家单一向丰富校本转变、学生由全面向个性发展、教师由良好向专业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小文学家培养基地学校、小科学家培养基地学校、小数学家摇篮基地学校等十多项市县级学科特色荣誉称号。
三、学校发展面临问题
学校在现代学校管理思想和制度、名优教师培养、校本课程开发、办学思想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已得到一定发展与建设。学校管理思想和制度得到广大教师认可,已形成80多位骨干教师梯队,办学理念、课程建设和学科特色被社会所认可。但在学校发展、办学方面临着一系列质的问题:
1.办学规模控制的问题:由于学校地处人口稠密的新城区,学区范围大,学区内新楼盘众多,随着学校社会认可度的提升,学区内生源迅速增加。如何根据标准化学校的要求,科学地控制学校的合理规模,使学校能够稳步、健康地发展。
2.提升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层次的问题:如何形成更有针对性的、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教师发展需求的队伍建设模式? 在以往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已经实施有差异的教师专业发展与管理,我们已经关注了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需求,但省特级教师、商丘市名师缺乏,对走名师——名校的办学思路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学骨干缺乏有效引领,市级课题缺乏理论指导和支撑。如何更深入地探索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教师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措施,激发学校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内在发展需求,培养一两名特级教师和省级学科带头人。
3.如何进一步在办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儿童文化的差异教育研究”,以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问题。从基于儿童文化的差异教育思想到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再到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变革、拓展型课堂建设和完美教室,尽管我们在差异教育理念引领下对学校的多个领域进行了探索,但重建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化,所以如何从学校课程设置层面、课堂教学改革层面、学生学科活动体系层面和学校文化建设层面等进行发展性研究,是未来三年必须关注的问题。
4.学校文化积淀不够,办学历史较短,办学规模在逐步扩大,虽积极投入学校文化建设,搭建各类平台以深入挖掘办学理念价值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等,突出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但尚未形成规范化、系统化、品牌化的学校文化特色。
第二部分 学校办学理念阐述
优质的教育应该是促进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生发展的教育。从建校至今,我们不断实践和提炼“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目标,在实际操作层面将这一目标分解为三个部分,立足实现为每一个孩子和孩子的差异发展、为每一位教师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每一门学科和学科的特色发展,如果将来做的更好一点,为每一位教师的特色发展,为每一门学科的品牌发展。我们将其概括为差异教育。
一、指导思想
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为学生终身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管理机制、教育策略等方面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系统,以学校管理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和教育教学现代化促进形成适合小学特点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
二、办学理念
作为一所办学历史短、起点高、发展快的城区公办小学,在新三年中着力凸现以下办学理念:
1.学校精神:质朴务实与开拓进取相融合的木兰实小精神
质朴务实是木兰实小的风格,近年来木兰实小人以质朴无华的气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地培育每一位学生;学校努力挖掘内外部的资源,因地制宜,改革创新,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2.学校办学的逻辑起点与归属
学校办学的逻辑起点和归属,就是“人”。我们认为一所秉持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办学理念的学校,它所开展的一切教育实践必须回归到对每个个体生命的关注,对个体生命独特性、惟一性的关注,回归到以成全每一个富有个性的人的差异发展的价值取向上来。未来三年我们将继续坚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获得有差异的成功。
人的差异是多种多样的,差异教育大体有四层含义。
一是个体间差异。教育面对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这是有目共睹的。
二是个体“内差异”,即每个人的整体素质结构的内差异。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组成的一个独特的结构。个体这种独特的素质结构,是人在自然的基础上,经过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学生自身长期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任何一个发育和发展正常的儿童,在这个独特的整体素质结构中,总会表现出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弱点,即表现出个体内素质之间的差异。
三是阶段间差异。人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要经历几个不同发展阶段。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这就表现出各阶段的不同特点。由此,阶段间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发展阶段性的差异,并非人人相同。
四是群体间差异。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以至学校与学校之间,由于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学校和社会环境条件的不同,群体之间也会表现出差异。
3.学校办学的战略定位:致力于推进特色和品牌战略,建成管理科学、队伍优化、特色鲜明的在内有较大影响力的虞城县一级学校。
4.办学的核心追求: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首先表明,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育行为的目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学校和教育的价值最终应由学生来检验;第二,强调“每一个”,不是个别、一群,而是每一个,“每一个”与“所有”不同,“每一个”强调个体及其差异性,而“所有”可能突出每一个的综合与共性;第三是“孩子”,意指学校不仅将学生视为“学习者”和“教育对象”,更是可亲可爱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到学校里来度过六年时光,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学习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第四,“幸福人生”,则意蕴着我们既关注孩子当下的生活质量,希望每一个充满绿意的生命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中获得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与精神状态,获得主动的、富有智慧的生存方式与学习方式,获得蓬勃的生命力量,实现生命的幸福成长。同时也是希望由此开始孩子能拥有和谐、美好的人生。
5.学校口号:小天地,大舞台,为每个孩子的卓越发展
小天地,大舞台,指使人生起点的小学学校生活是多彩的、丰盈的,充满成长的幸福与快乐;为每个孩子的卓越发展,指为学生今后的幸福人生打下坚实、丰厚的基础。
6.学校使命:建设和美校园 营造和润课堂 打造和洽团队 引领和美人生
7.教师形象:质朴务实 追求卓越
8.学生形象:德艺双馨 身心和美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坚持走“内涵发展,文化办学”之路,打造学科教育品牌,建设体艺特色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跨跃式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管理科学、队伍优化、特色显现的虞城县一级小学。
二、培养目标
会做人、会求知、会健体、会审美、会劳动、会交流、会创造、会生活,培养学生成为 “基础扎实、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健康人。
第四部分:领域目标、实施策略、推进计划及成功标志
(一)学校管理
1.领域目标:
在依法治校和民主办学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实践现代学校管理理念,深入落实以人为本、以校为本、讲究成本和精细管理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出台《虞城县木兰实验小学质量管理手册》,以制度保证学校教育质量高水平;家长和社区代表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化发展,促进管理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构筑信息化平台,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聘任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度,深化团队绩效共担制度。从而使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相统一,争创虞城县品牌特色学校。营造“团结协作,优质高效,和美共振”的管理氛围,实现“和谐、发展、品牌”的学校管理总体目标。
2.实施策略:
(1)深入实践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促进管理走向民主化
实现教育民主化,必须走学校管理民主化的道路,这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未来三年我们将以第二轮发展性学校评价制度的实施为契机,完善学校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评价干部制度,做为学校选拔任用中层干部的重要依据;完善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收集家长信息,改进学校管理;建立岗位服务满意率评价制度,把班主任工作评价权交给家长,把干部评价权交给老师,把教学评价权交给家长和学生。
(2)出台《虞城县木兰实验小学质量管理手册》,促进管理走向标准化
随着社会和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为保证木兰实小教育质量的一致和高水平,就要不断巩固木兰实小的品牌。学校需要建立一整套能够保证优质教育质量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让学校从传统的“人治化”管理走向现代的“制度化、标准化”管理。未来三年,学校在总结木兰实小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木兰实小教育的质量标准以及为实现这样的标准需要完成的管理操作过程,以完善学校目标管理体系,力争用三年时间编制出台《虞城县木兰实验小学质量管理手册》。
(3)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促进管理走向开放化
未来三年,学校除了积极争取政府公共资源的扶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利用各种社会教育场地、师资资源外,还将积极开发家长教育资源,营造学区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强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吸引家长积极投入教育研究,参与学校课程建设,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技术和理念,让家长资源主动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新资源。
(4)推进网络化管理,促进管理走向信息化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信息化,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任何重大事件可以通过大众媒体传播手段极迅速地传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在这种形势下,未来学校的管理必然从经验管理、行政管理走向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未来三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网络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制作新的校园网和班级主页,推进统一信息化办公平台,力争做到无纸化办公,使网络成为管理、教育、教学等交流的常用手段,成为学校师生展示交流的共同平台。
3.推进计划:
2021年9月—2022年8月:规划《虞城县木兰实验小学质量管理手册》,构建现代学校基本制度;以绩效工资的改革为契机,完善各项考核条例;形成学校和教师自主发展、自我评价机制;推进管理者队伍建设和学校开放化、民主化、信息化管理。各项工作运作规范,逐步明晰和完善学校的办学理念系统,形成共同价值观和发展愿景。
2020年9月—2021年8月:初步形成《虞城县木兰实验小学质量管理手册》,推进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形成学校和教师自我评价、自主发展机制;继续推进管理者队伍建设和学校开放化、民主化、信息化管理,达到办公管理现代化。
2019年9月—2020年8月:出台《虞城县木兰实验小学质量管理手册》,坚持人本、校本和精细管理等现代管理制度的实行,营造“团结协作,优质高效,和美共振”的管理氛围,实现“和谐、发展、品牌”的学校管理总体目标。
4.成功标志:
(1)出台《虞城县木兰实验小学质量管理手册》,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名列县前茅,学生综合素质高。
(2)社区、家长、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高。
(二)德育工作
1.领域目标:
通过培育校风、培养队伍、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宽领域等方法来构建“和谐校园,温馨教室、精彩教育”德育大环境;100%中队行规合格,鼓励60%中队形成特色;鼓励参与各级各类班主任评比,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举办“班主任沙龙”或“德育论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探索素养教育的德育品牌,通过养性、养正、养智、养德等系列活动,开展德育课程研究,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资源,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体制。创建市县锥鹰红旗大队、德育特色校和家长学校。
2、实施策略:
(1)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加强班主任培训,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发挥德育骨干引领、辐射和孵化作用,开展年轻班主任指导培养工作。力争完善教师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并在学科教师队伍中培养若干位育德意识和专业能力双发展的领头人,在班主任队伍中培养若干位班级建设和教育教学能力双发展的领头人。
(2)探索素养教育的德育品牌。通过一日常规、好习惯等内容,开展养性、养正、养智、养德等系列活动,开展德育课程研究,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资源,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体制,以素养教育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塑造美好心灵。
(3)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的资源,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加强社会教育资源、学校课程实施与校外教育活动的有机整合,开展主题鲜明、生动新颖、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且为不同年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校外活动;建设一支热爱校外教育、具有奉献精神、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校外教育师资队伍;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并能与课内体系相融通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力求让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健康成长。
(4)加强家校合作,拓宽教育领域。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强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进一步促进家长之间的教育交流,让家长资源主动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新资源,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不断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队伍建设、学生个别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为工作抓手,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阳光小屋心理辅导室和信箱等对个别心理有偏差的同学进行辅导与追踪研究。加强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化培训,树立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使之辐射到每一个课堂,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
(6)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发挥课程建设在学科德育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形成一批以素养教育为主题的精品课。注重德育科研,引导教师针对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开展课题研究,切实发挥德育科研的引领作用。
3、推进计划:
2019年9月——2020年8月:落实德育常规教育,实施全员德育管理制度,落实学生多元德育评价,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100%中队创合格中队。落实素养教育主题德育细节,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塑造学生优良品性。
2020年9月——2021年8月:通过培养德育队伍、深化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教育形式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达到市级德育特色校标准,德育素养教育成为学校特色和品牌。
2021年9月——2022年8月:创建“无烟学校”,保护师生健康,减少烟草危害,营造环境优美、健康文明、清洁无烟的校园环境。
4.成功标志:
(1)德育队伍精良,德育内容丰富、德育教育形式多样。
(2)形成木兰实小素养教育品牌。
(3)创建为“无烟学校”。
(三)教学工作
1.领域目标:
进一步深化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学科教学研究,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并适应有效教学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继承传统教学常规管理优秀内容的同时,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过程指导及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形成一套保障课堂变革顺利推进的教学常规管理体制,有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建设优秀的教研组。
2.实施策略:
(1)以有效教学的课堂变革项目为契机,重视学科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在未来三年内,学校将更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对有效教学的感悟和探究,引导广大教师立足课堂教学进行课题研究,激励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逐步体现出学习任务的改革思想和举措,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选修课学生管理和成绩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制度等。第二,各教研组继续以“品牌创建”为核心理念,通过团队的相互沟通、支持、配合,将品牌理念落实于具体的实践中。通过“优秀教研组”、“教研组课题成果展示”等活动加大教研组品牌建设力度,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将体育组的快乐大课间武术操、语文组的丹音霞诵、数学组的趣味数学、美术组的陶艺、科学组的小小科学家等多个学科项目做强做大。
(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创新行动
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以课题为载体,对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含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和学业评价等常规管理,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真正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具体从五个方面入手:第一,备课管理,通过研究备课方法,引导教师从“关注文本材料”向“研究备课方法”转变;第二,课堂管理,通过常规听课,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研究教学问题”转变,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第三,作业管理,通过改进作业管理的方法,引导教师从“关注评改状况”向“注重作业分析”转变;第四,学习指导管理,通过对学生个体学习状况的关注,从“关注学科成绩”向“重视特殊学生发展”转变;第五,学业评价管理,通过多种渠道的建立和活动机制的完善,从“单一的学业评价”向“学科多元评价”转变。通过实践探索,除了实现传统教学常规管理“管”、“督”、“评”的功能之外,拓展教学常规管理的功能,体现教学管理的“理”、“研”、“引”,真正实现课堂变革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管理从“督导指向”向“研究指向”转变,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转变。
(3)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差异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
基于差异教育关注生命个体个性成长的理念,学校努力构建一套全新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通过教育评价唤起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我们提出“基于儿童文化的差异教育”的理念,在未来的三年中,学校教育评价将对多元化学生评优方案、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4)积极组织教研组长等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个人素养和活动组织能力,进而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的能力。认真研究教师培训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3.推进计划:
2019年9月——2020年8月:坚持及时、适度、多元的原则,学校通过 听课、常规检查、考核、问卷和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对教师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创新教学常规管理,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完善学校资源库,带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以综合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主题教学设计或特色项目教学设计,形成特色课程。积累材料,语文级、数学组等力争申报xx市优秀教研组创建。
2020年9月——2021年8月:强化课堂教学中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促进有效教学方式的转变,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形成本校课堂教学风格。优化学校多元评价,推进活动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组织相关经验总结或论文交流。拓宽综合实践研究视野,充实综合实践课程教材;设立校园文化节,扎实开展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数学节、英语节和体育节,开发校本活动课程,申报精品校本课堂。
2021年9月——2022年8月:三类课程结构比例科学合理,基础型课程教学渗透拓展型探究型思想、方法、手段等,使基础型课程教学充满活动。制定拓展型课程教学管理规范,推出若干教学骨干。深化新教育实验系列读书活动,举行“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教育蕴含智慧”为主题的教学沙龙,开展老中青教师的教学技能比赛活动。学校教学资源平台资源丰富,上传、下载频率不断提高。
4.成功标志:
(1)学校被评为县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
(2)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名列市前茅。
(四)教科研工作
1.领域目标:
坚持“科研强师、科研提质、科研兴校”的工作思路,使教育教学和管理常规工作与教育科研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人人有小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打造“精选题、真实践、勤反思”的科研氛围,实施科研课题与常态研究相结合管理策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紧密课题与特色的关系,使课题服务于特色,使特色建设推动课题的研究,力争三年内构建形成能持续推动学校发展的,逐步打响具有学校特色的科研品牌。教师学术论文、案例发表、获奖占教师总数20%以上,每年都有3个以上课题立项和结题,荣获市县先进教研组和教科研先进集体。
2.实施策略:
(1)建设成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科研网络体系。为了让课题研究更切实、有效、深入,学校在择定课题时要切准教学改革的热点,凸现课题的前瞻性和推广价值,确定一个今后三五年中对学校工作起导向作用的整体性、探索性的主干课题(省级课题、市重点课题),再围绕这一主干课题,确立一批在商丘市、校立项的辅助性课题着力研究,各科参与课题研究,形成一个主干课题覆盖下的系统的完善的课题研究网络。现阶段学校管理方面基于儿童文化的差异教育为核心,课程方面以拓展型课堂研究为重点方面,课堂方面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文化方面以和美校园文化为主线等。
(2)实施规范化的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提高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建设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答辩等课题“三段介入”常态化管理模式,对学校各级课题进行动态管理,积极推进学校一线教师课题研究规范化管理进程,保证学校教师的各类教研课题能够正常开展研究工作,并能够及时地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问题解决。加强研究成果的总结梳理,指导教师做好课题研究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工作,强化对研究成果的理性思辨,从而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特质与推广价值。
(3)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好各种校本教研活动。
继续完善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模式,把优秀教研组创建、教研组专题研究、年级段教学研讨、学术沙龙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扎实有效推进的教师个人专题研究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研究专题,并在适当调整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开展“个人专题”的研究工作,使自己的研究工作常态化。
(4)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交流。
在人力、财力资源分配使用上适当倾斜,以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质量比较高的课题成果给予适当的包装。包括外请专家对课题成果鉴定及参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成果评比,提供相关的成果推广平台,以宣传推广相应的研究成果。每年将教师的课题成果汇编成册和《教科研通讯》,及时反映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及动态,针对教育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发表师生教育方面的言论,以传递课改经验,宣传成功案例,树立先进典型,交流研究经验,提升理论素养。
3.推进计划:
2019年9月——2020年8月:以商丘市促进有效学习变革项目“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促课堂变革”和商丘市课题“数学导学”为抓手,落实课题研究的时间、地点、人员和经费,做好课题的成果撰写;针对本xx市级获奖的部分课题,根据教研室教科办的精神指示,申报xx市级课题。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问题,鼓励教师申报商丘市级小课题;学校每年将投入6万用于教育科研相关活动,提高课题层次,至少有2个课题分获商丘市奖项。
2020年9月——2021年8月:通过教代会制定加大为教科研奖励的标准,进一步完善有关教科研工作制度,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定期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介绍论文、案例的撰写及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定期召开课题结题会议,让课题负责人汇报课题成果撰写的进展,保证已经到期的课题要其按时结题。
2021年9月——2022年8月: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大幅度地提高,争取有10%的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或在省级刊物发表;做好课题研究的考核评价工作;深入开展各类课题研究,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丰富教育研究成果,形成高效教学的优秀案例,积累研究成果,编写一定数量的校本教材,充实学校内涵,努力形成学校特色。争创虞城县教科研先进集体。
4.成功标志:
(1)教师的科研意识高,有一半教师能熟悉做课题的操作程序,青年骨干教师在三年内参与过课题研究。
(2)在学校的绩效工资考核中,三年内逐步加重教科研的考核分,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中。
(3)每学期都汇编《教师论文集》、《教师案例集》、《公开课教案》、《评课稿》、《教科研主题活动日汇编》。
(4)三年内有3个或3个以上课题获xx市奖项;有两个课题获商丘市奖项或结题。
(5)能根据课题的研究方向,编写校本教材,申报精品课程。
(6)参加xx市级的有关论文、案例评比中,获奖率占全校教师总数的20%及以上,并且有6篇教育论文在商丘市或省级刊物发表。
(五)队伍建设
1.领域目标:
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师德考核。力争三年内培养2名商丘市教坛新秀,5名商丘市“三坛”,5名中高级职称,5%左右教师成为市县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50%以上教师能够开设一门以上选修课,并能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展研究性学习,各学科均有商丘市级骨干或商丘市级学科带头人。做好市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基地,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2.实施策略:
(1)关注教师个体学习与成长过程的持续完善,使教师成为自主的变革实践者。通过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发展设计,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支持教师发展,强调教师日常的、经常化的实践与反思。以创建“清风校园”为契机,广泛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提高教师爱岗敬业、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的意识;强化师德考核,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
(2)建设优质、高效,具有品牌特质的教师专业团队,在平等合作的研究性变革实践中促进教师职业生命内涵的重建。未来三年中,我们将努力把过去那种过于行政式的、主要落实在教学规范(或为教学而教学)的组织转化为以教师职业生命内涵重建为核心的、旨在激发教师开展研究性变革实践的内在潜能和动力的专业合作团队。学校将继续推进教研组、班主任、课题研究组等相关团队建设,扶持因为有相近的专业兴趣爱好、共同目标而形成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的生活品位和工作质量。
(3)建立公正、公平的效绩评估体系,在坚持各项薪酬原则的基础上逐步调整教师薪酬结构。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公正、公平的效绩评估体系,包括质量评估、教科研评估、满意度调查、工作目标达成度评估、师德评估等定量评估。努力提高骨干教师和名师的奖励,提高高业绩个人和团队奖励,提高承担创新任务教师的奖励,提高超工作量教师补贴。
(4)构建“评”、“研”、“引”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模式,倡导自由、宽容氛围,促使有更多的名师产生。三年中,学校将给更多教师表达自由的机会,以传播其思想和行动;并积极拓展校外各种媒介传播本校教师思想和行动的空间,为教师创造在更高层次的公共空间表达的机会;同时鼓励教师在权威性的教育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鼓励教师投身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展示评比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学术组织,鼓励教师著书立说,鼓励教师以个人名义举办教学研讨活动,保护教师为成名成家而做的一切努力。
3.推进计划:
2019年9月——2020年8月:通过常态化的课堂教学研讨、评选,优秀教研组建设等活动,把校优质课、全员赛课等课堂教学评比打造成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常态活动,探索培养骨干教师的系列化推进策略,在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尽快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讨,进一步提升学校已有骨干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争取评选一到二名市县教师。
2020年9月——2021年8月:制定新的市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基地方案(数学),实施校本培训特色项目,组建名师工作室,完善分层培训方案,继续开展系列师训活动,评选三到五名市县骨干教师,评选1个市级教研组。
2021年9月——2022年8月:通过三年努力,丰富内涵,扩大名师队伍,争取使更多的教师会以研究的眼光来思辨课堂教学。争取培养二名商丘市教坛新秀和三名商丘市“三坛”,5名中高级职称,有1个市级优秀教研组,总结教师团队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4.成功标志:
(1)具有一支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社会评价良好。
(2)继续做好商丘市和商丘市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基地,申报数学学科项目。各学科均有市级骨干老师,培养二名商丘市教坛新秀和三名商丘市“三坛”,五名中高级职称教师。
(六)校园文化
1.领域目标:
以“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为宗旨,完善校园文化。结合学校管理思路的整合提升,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结合校园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激活校园活动文化;挖掘环境文化,开发利用校园,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美化行为、绿化环境、净化心灵,建设书香校园,创建xx市优美校园。
2.实施策略:
(1)组织全体教师共同探索、深化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策略的全方位、个性化思考,聘请专家指导,整体架构学校的办学思路,健全办学理念等核心价值文化,突出理念的“和•美”主题。
(2)精细规划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建设校园文化长廊,营造走廊书香氛围,丰富主题班级文化,挖掘环境文化,深化“和•美”文化的环境内涵。
(3)丰富社团活动、主题活动周、五小培养和学科活动文化等,建立活动文化。
3.推进计划:
2019年9月——2020年8月:不断探索、深化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策略的全方位、个性化思考,整体架构学校的办学思路。精细规划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建设校园文化长廊,营造走廊书香氛围,丰富社团活动文化、五小培养和学科活动文化。
2020年9月——2021年8月:在探索办学思路、环境建设和活动文化的基础上,深化校园精神文化塑造,以“做最好的丹小人”为目标,在做最好自己的基础上营造师生追求积极向上、勤奋敬业、终身学习的良好精神氛围和价值取向,在教风、学风、校风的培育上有深化提高,注重班级文化和主题活动周文化建设。
2021年9月——2022年8月:继续优化、深化学校环境文化、活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和•美”文化建设为学校的核心内容,树立“和•美”校园文化品牌,让民主、和谐、美好的校园精神立起来,创建虞城县优美校园。
4.达成标志:
(1)形成宣传学校文化品牌和树立学校形象的学校特色的识别系统。
(2)建立健全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和活动文化。
(3)建设虞城县书香校园和优美校园。
(七)学校课程与特色
1.领域目标:
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具有较强的课程建设意识和能力,形成学校课程建设团队,规划编制学科系列校本课程,能够科学地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根据课程实施的效果,科学调整课程计划;充分整合挖掘校内外资源,利用学校已经积累的经验和社区的文化资源,设计开发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每个学科教研组都拥有自己的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学校的课程资源整体得以优化。
(4)构建“评”、“研”、“引”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模式,倡导自由、宽容氛围,促使有更多的名师产生。三年中,学校将给更多教师表达自由的机会,以传播其思想和行动;并积极拓展校外各种媒介传播本校教师思想和行动的空间,为教师创造在更高层次的公共空间表达的机会;同时鼓励教师在权威性的教育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鼓励教师投身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展示评比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学术组织,鼓励教师著书立说,鼓励教师以个人名义举办教学研讨活动,保护教师为成名成家而做的一切努力。
3.推进计划:
2019年9月——2020年8月:通过常态化的课堂教学研讨、评选,优秀教研组建设等活动,把校优质课、全员赛课等课堂教学评比打造成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常态活动,探索培养骨干教师的系列化推进策略,在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尽快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讨,进一步提升学校已有骨干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争取评选一到二名市县教师。
2020年9月——2021年8月:制定新的市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基地方案(数学),实施校本培训特色项目,组建名师工作室,完善分层培训方案,继续开展系列师训活动,评选三到五名市县骨干教师,评选1个市级教研组。
2021年9月——2022年8月:通过三年努力,丰富内涵,扩大名师队伍,争取使更多的教师会以研究的眼光来思辨课堂教学。争取5名中高级职称,有1个市级优秀教研组,总结教师团队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4.成功标志:
(1)具有一支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社会评价良好。
(2)继续做好商丘市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基地,申报数学学科项目。各学科均有市级骨干老师,培养二名商丘市教坛新秀和三名商丘市“三坛”,五名中高级职称教师。
(六)校园文化
1.领域目标:
以“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为宗旨,完善学校“文化。结合学校管理思路的整合提升,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结合校园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激活校园活动文化;挖掘环境文化,开发利用校园,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美化行为、绿化环境、净化心灵,建设书香校园,创建虞城县优美校园。
2.实施策略:
(1)组织全体教师共同探索、深化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策略的全方位、个性化思考,聘请专家指导,整体架构学校的办学思路,健全办学理念等核心价值文化。
(2)精细规划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建设校园文化长廊,营造走廊书香氛围,丰富主题班级文化,挖掘环境文化,深化校园文化的环境内涵。
(3)丰富社团活动、主题活动周、五小培养和学科活动文化等,建立活动文化。
3.推进计划:
2019年9月——2020年8月:不断探索、深化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策略的全方位、个性化思考,整体架构学校的办学思路。精细规划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建设校园文化长廊,营造走廊书香氛围,丰富社团活动文化、五小培养和学科活动文化。
2020年9月——2021年8月:在探索办学思路、环境建设和活动文化的基础上,深化校园精神文化塑造,以“做最好的木兰实小人”为目标,在做最好自己的基础上营造师生追求积极向上、勤奋敬业、终身学习的良好精神氛围和价值取向,在教风、学风、校风的培育上有深化提高,注重班级文化和主题活动周文化建设。
2021年9月——2022年8月:创建无烟学校、继续优化、深化学校环境文化、活动文化和精神文化,让民主、和谐、美好的校园精神立起来,创建虞城县美丽校园。
4.达成标志:
(1)形成宣传学校文化品牌和树立学校形象的学校特色的识别系统。
(2)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和活动文化突出和•美主题。
(3)建设虞城县无烟学校。
(七)学校课程与特色
1.领域目标:
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具有较强的课程建设意识和能力,形成学校课程建设团队,规划编制学科系列校本课程,能够科学地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根据课程实施的效果,科学调整课程计划;充分整合挖掘校内外资源,利用学校已经积累的经验和社区的文化资源,设计开发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每个学科教研组都拥有自己的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学校的课程资源整体得以优化。争创xx市科普示范基地与省体育特色学校。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管理小组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
1.规划领导小组
组 长:翁亚民
副组长:徐同彬
组 员:范建设 张广民 袁俊锋
2.项目工作小组
在学校规划领导小组的部署下,根据本《规划》的工作任务,落实校长全面负责规划实施制,副校长具体分管制,中层部门执行责任制。
教导部门:提升教育质量,探索有效教学的评价机制。
科研部门:负责课题运作,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德育部门:完善德育管理机制,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新模式。
技术部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为数字化校园提供技术支撑。
总务部门: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支持。
(三)制度保障:
1.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
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
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四)环境保障:
1.外部环境
协调好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社区、家庭的关系,努力争取政策支持、财力支持、舆论支持,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为学校发展创设优越的外部环境。
2.内部环境
充分发扬民主,积极调动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听取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上下一心,同心协力,积极营造和谐奋进的内部环境。
(五)师资保障:
加强学校行政班子的建设,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形成“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观念新、学历层次高、教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六)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虞城县木兰实验小学
2019年9月9日
第四篇: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大理市喜洲镇第二中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简介
喜洲镇第二中学,最早可追溯到创办于1914年的喜洲初高两等小学校,上世纪70年代为社办中学,1987年正式命名,学校位于喜洲古镇,办学已逾百年。我校现有三个年级,19个教学班,学生总数647人,覆盖喜洲镇下辖9个村委会,4万多人口。校园占地面积55亩,建筑总面积17063平方米,运动场地10194平方米。
2016年9月学校正式迁入新校区办学,学校拥有高标准的教学楼和辅助配套教学用房;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可以满足学生住宿。目前,所有教室都装备了“希沃”触屏一体机,1间多媒体报告厅,60台电脑的信息技术教室2间;还有达到一类配备的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音乐美术室和300米悬浮地板跑道的运动场,是师生员工理想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学校拥有一支师德好、业务精、作风正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学科结构完整,能按国家课程标准开齐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在内的初中课程。专任教师 人,高级教师 人,一级教师 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
我校坚持“面向全体,质量立校,人人发展”的宗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秉承“文明、博学、自强、创新”的校训,“团结、守纪、求实、奋进”的校风,“以身作则、教书育人”的教风和“诚实、勤奋、自律、向上”的学风,学校确立目标,力争跻身市内先进学校行列。
学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重视德育教育。充分发挥政教处、年级组、班级的管理作用,秉承新课程理念,针对农村学生低起点、能力差的现实,全体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为普及义务教育而无私奉献,狠抓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既教学生做事,也教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真正学到立身之本。
夯实教研,催生教育教学成果。长期以来,学校着力研究针对农村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并有了突破。加强教研组、年级组教研网络建设和管理,激活、优化教学管理,实行集体备课制等,充分挖掘学校优秀教学资源,服务学生。打破常规,对部分学困生,抽调相关老师进行专题辅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学校在历届领导和老师、学生努力下,已经拥有“云南省文明学校”、大理州“州级文明单位”、“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示范学校”、“大理州依法办学示范学校”、“云南省文明交通示范学校”等荣誉,云南省“千所禁毒教育示范学校”之一。近年我校因办学效果显著,有4位教师被大理州、市委和市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一所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设施的初级中学将呈现在喜洲古镇,成为一所家长满意、学生成才的学校。
二、存在的不足
1、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从整体上看,教师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压力,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但是,名优教师的培养任务还十分艰巨,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我校学科骨干教师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方式还未实行,形成了学生“吃不饱、刚刚好、撑着了”的局面。
2、教育科研与新课改亟待整合。
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淡泊,缺少教育科研的热情,学校还未能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3、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不足。多数教师能够做到以校为家,互帮互助。但存在一部分大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工作热情逐渐消退,遇事能推则推;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缺乏,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带作用没发挥出来。形成青年教师在学校的班级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及团队工作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三、学校发展思路:
1、办学理念:知行结合,学以致用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打造富有艺术气息的书香校园,让教师们在书香中自我发展,让孩子们在书香中不断成长。
2、办学目标
以师生的生命成长为发展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力争把学校办成一所“质量保证、艺体见长”,在学生、家长及社会中认可度较高的教育特色学校。
四、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责任人:校长
目标:坚持以传统文化兴校抓管理,促进学校制度建设,营造以美育人、用心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围。
措施:
1、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严谨与宽松相融的和谐管理氛围。
3、加强学校团队文化建设,树立坦诚、信任、尊重、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4、完善家长委员会组织建设,设立“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5、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加强师生活动建设,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营造具有浓郁艺术气息的书香校园文化,提高师生人文素养。
校训:文明、剥削、自强、创新 校风:团结、守纪、求实、奋进
教风:以身作则、教书育人 学风:诚实、勤奋、自律、向上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
责任人:支部书记、教学副校长
目标:
关注三种能力的培养,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人文素养的群体。
任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提高育人能力。
2、注重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能够跟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3、创设校本培训机制,为骨干梯队建设搭设舞台。
(三)、德育工作:
责任人:德育副校长
目标:
以“知行结合、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研究为抓手,开展校本德育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措施:
1、关注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2、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3、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4、组建学生活动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5、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四)、教学工作
责任人:教务处
目标: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和谐课堂教学文化。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措施:
1、抓好教研组建设工作,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形成制度体系。
2、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构建具有“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教研,逐步形成我校校本课程,通过研究、实践,提高全员的课程理念及教育行为的转变。
3、以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文体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五)、教育科研工作:
责任人:教研组长
目标:
拥有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形成通畅、规范的科研网络,能将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
措施:
1、开展“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的课题研究,以课题来带动办学特色的实现。
2、教研组建设要以研为先导,结合校情整合教研活动,抓好九年级下学期学生的分层教学工作,解决学生“吃不饱、刚刚好、撑着了”的局面。
3、建立并完善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研修网络,推进学校的教研进程。
4、新教师的培养有机制,措施得当。
任务:
1、围绕 “高效课堂”的课题,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采用请进来的方式,每学期适时组织教师科研培训。
3、将研、训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
4、围绕教研促教学,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六)、后勤服务工作:
责任人:总务处
目标:
树立全心全意的后勤服务意识,为师生提供更好服务,努力实现及时、到位、优质。
措施: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
2、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
3、加强校舍及教学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制定并完善学校的财物管理制度。
任务:
1、建立“校园财产维修、增添申报制度”,努力做到“及时、到位”。
2、各项收费规范,无乱收费投诉。
3、抓好食堂建设工作,让师生满意,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4、科学管理,档案完善。
5、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学校开源节流聚好财。
五、学校办学特色创建
责任人: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
目标:
提高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质量,培养学生对文体的爱好及感受美的能力。通过三年努力,形成一批有个性特长发展的教师和学生,逐渐开发校本教材。
措施:
1、开发教学资源,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真正让书艺成为一种学校文化。
2、抓科研促教学,通过兴趣实践活动,完成文体艺术课程的开发。
3、通过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学校发展的保障与评价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 “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
2、党政工职权明确。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工会起好桥梁作用。
(三)评估保障
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大理市喜洲镇第二中学 尹万
2021年9月
第五篇: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堡子山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堡子山小学
堡子山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发展”统领全局,按照“示范、提高、创新、实效”的管理原则,“科学、规范、民主、自主”的管理思想,“学校引导、制度管理、机制激励、自我发展”的管理思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学校。
一、总体发展目标
(一)、培养目标
使我校学生在行为规范、公民基本素养、审美能力、合作意识、体质健康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主学习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凸现鲜明的学生特色。
(二)、办学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把我校办成 “小而精,精而高,高而优”的高质量精品学校。
二、具体发展目标和措施
(一)德育工作
目标:营造积极、创新、共生的德育氛围,构建有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培养具有特色的学生。
措施:
1、进一步理清德育工作思路,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研究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特点,不断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2、强化全员育人意识,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在“全员、全方位”的德育管理模式下,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体验型德育活动”的管理。
3、狠抓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行为规范是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是中小学生的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行为规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现在和未来更适应社会生存。围绕此项教育主要抓好两个重点:一是学生文明礼貌教育,二是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任课教师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和管理,要重点关注“行为偏差”学生,制定“行为偏差生”的转化计划。政教处要制定行为规范教育的系统方案。
4、营造班级特色文化,开展班级管理竞赛活动。每学期学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竞赛活动,将班级文化作为评价班级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的延伸。逐步把行为规范教育由外部压力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转移到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上来,班级精神文化的主题是班风。建设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各班开学初要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计划,确定班风的主题,实施形式多样的班级文化活动,引导树立一种班级精神,形成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先进集体。
5、构建学校规范、系统的德育网络(1)完善制度——《德育工作方案》
(2)特别教育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日或纪念日,在学生中坚持开展相对应的主题活动。常规纪念日如清明节、全省成人仪式、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等,学校重大活动如开学典礼等都要认真安排,形成制度。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在学生中开展“信心教育”“成功教育”等,激励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其成功和发展。
(3)渗透课堂——要通过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开展活动。
(4)家长学校——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合力。坚持每学期开好两次具有较高质量和较大影响的家长会。
(5)坚持规范的学生评优活动。如每学年文明学生、学习标兵等评比。(6)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6、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7、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活动。
8、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够学会自我调节和缓解心理压力,养成健康的心态,具备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工作
目标:巩固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完善特色教学模式,尝试和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持续、和谐发展。
措施:
1、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基本点放在课堂上,向课堂要效率。完善课改积极分子的评选办法,使更多的教师投入到课改之中。
2、在新课程理念下,继续狠抓备课、讲课、练习、考试、评卷、辅导等具体教学环节的管理,以过程促进效果。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课上要积极运用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组织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引导作用,激发求知欲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落实每一节的教学任务。
3、坚持校本教研活动。制定系统的校本教研方案,充分发挥综合教研组作用,重点加大综合教研组的管理力度。
(三)教师队伍建设
目标:强化师德建设,突出敬业精神培育。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教育,2、坚持学习制度。由学校为教师提供教改信息、理论文章、经验总结以及上级政策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特别强调对教育教学改革新理论的学习和信息化技能的掌握。
3、注重交流。加强校内交流以及与外学校的教育教学交流,及时了解教育教学信息,促进先进教育观念的形成,在教学改革中形成更开阔的视野。
4、建立激励型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1)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对教师的评价方案,每年、每期对教师进行全面、科学、规范的考核和评价,并将其作为评先、评优、职评、奖励的重要参考依据。
(2)培训机制。制定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每年暑假进行一次全员培训。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科研和实际工作相结合。
6、坚持对青年教师的培养。(1)坚持拜师制。
(2)开展青年教师岗位练兵制度。(3)加速培养青年骨干教师。(4)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交流。
7、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带班能力;二是强化责任意识;三是不断提高班主任待遇;四是为优秀班主任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校管理
目标:完善和确定同心圆管理思想,积极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让学校人、财、物等有效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以尊重为前提,以制度为保障,以激励为手段,营造“规范+情感”的管理文化,追求学校的内涵发展,创造一种既规范有序又宽松和谐,既竞争进取又团结协作的管理环境,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均衡、持续和谐发展。
措施:
1、坚持“科学、规范、民主、自主”的学校管理思想,完善“学校引导,制度管理,机制激励,自主发展”的管理思路,实行校长负责制。进一步通过民主办学、科学管理和共同愿望实现全体教职工的进一步团结,共同创造未来。
2、同心圆管理思想。学校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学校里的工作都要围绕人的发展展开,学生是学校工作中的核心,教师的工作应围绕所有的学生,而行政和后勤服务既围绕教师,更围绕学生。
3、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
4、制定学校重大活动(如教学、教研活动等)规范,初步形成重大、重要及常规活动(工作)的系统性、固定性、长期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