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0加强社会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讲话稿
加强社会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 奋力建设“幸福**”
——在街道党工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召开街道党工委扩大会议,是专题研究社会建设、社会管理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区委五届十一次全会的重要精神,立足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研究部署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进一步统一全街上下思想,全面投身奋力建设“幸福**”事业中,努力实现“和谐**”的奋斗目标。
社会建设,简而言之,但凡涉及社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事业统称,而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街道党工委召开本次专题研究社会建设的扩大会议,是基于三方面背景考虑:首先,党中央在“十二五”期间对社会建设予以更高的重视,今年来,从党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对此作出了新部署,尤其是上周刚刚结束的区委五届十一次全会,将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上升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臵。其次,经过上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展事业步入了新阶段,城市化水平全面提升,**的社会形势和民众需求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社会建设成为现实紧迫的任务;最后,**新一轮三年行动已全速起航,任务、目标都已明确,我们将肩负着建设“幸福**”的重大使命,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打造和谐**事业已是时不我待。
下面,就我街道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奋力建设“幸福**”事业说3点意见:
一、摸家底,社会管理问题不容乐观。
二十一世纪以来来,尤其是近三年,对地处杭城西北部城郊的**而言,是发生重大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在全街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演绎了经济建设事业的大飞跃,实施了城市化建设事业的大提速,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但是,对于一个拥有20个社区、15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新型城市街道而言,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经历了快速发展过程中,以及在今后可见的发展规划中,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问题将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以下6个方面:
一是人口增长趋势带来的巨大社会管理压力。街道辖区内现有常住人口约2.55万人,外来流动约为15.5万人,总人口约18万人,根据目前楼盘开发建设情况和规划部门统计预测,**地区3—5年内交付的在建住宅户数约为20600余户,5—10年内住宅将增加新建住宅户数为50300余户,当辖区内住宅全部开发完成,居民全部入住后,将新增居住人口17万之多,按目前流动人口计算,届时,**地区总人口达33万之多。人口急剧增加将直接带来巨大的社会管理压力,尤其是社区层面,大大提高区域承载密度,远远超过社区有效管理数值,同时,目前社区用房方面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均衡、不够用、不达标准现象,这不仅使社区层面存在管理不便、工作压力过大,更影响着社会服务与建设的整体水平提升。
二是社会配套设施与民生需求存在距离。伴随着大量的新**人入住,社会配套设施与民生需求矛盾日趋突出:
1、教育资源配套的矛盾:辖区目前仅有幼儿园11所,小学4所,无公立中学,从调研发现,入园难的问题已经较为突出;特别从今后3至5年后,随着人口的膨胀,需求激增,供需矛盾将愈演愈烈,十分突出。
2、生活所需设施的不足。目前街道内农贸市场仅有5个(其中3个属于临时建筑),新的规划中仅增加2个,既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又影响了**整体品质的提高。大量的是无证摊贩聚集造成环境、交通等不良影响。
3、医疗服务仍存缺口。按照15分钟医疗步行圈要求,目前在**近19平方公里范围内,仅1个卫生服务中心,7个卫生服务站偏少,从布点及数量均不适应日后发展趋势,特别是北星、吉如、阮家桥(万家花城)等社区范围内暂无卫生服务站点。
三是企业搬迁职工分流与就业再就业矛盾日益激化。2009年至今,整个辖区各类老工业化工企业搬迁、关停逾100家。仅北大桥地区,09至11年内完成76家区属企业、17家省市属大厂关停转迁,目前已完成搬迁56家区属企业及大部分省市属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全部完成搬迁后将面临分流的职工约有15500余人。企业职工分流和就业再就业的矛盾日益凸显。
四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对社会稳定带来巨大挑战。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城中村的现实,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治安混乱、环境脏乱、违章建筑频现,成为社会管理亟需改进的薄弱环节。同时在城中村改造、征地拆迁、回迁安臵、股份制量化等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或历史原因、或人为原因、或政策原因,导致了利益分配的错综复杂,由于思想观念的局限性、狭隘性、自私性,导致少部分居民的价值观发生偏差,产生了过激行为,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五是基层劳动关系复杂带来社会维稳的巨大压力。辖区出税企业数3600余家,其中20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107家,呈现辖区用工单位多,同时,城市建设的加快推进,形成了建筑工地多、拆迁工地多,其中不泛临时转包工程等现象,劳动关系错综复杂,用工单位与工人之间存在的劳动纠纷也愈来愈多。从金通汽配城三期工地发生纵火案的事发原因来看,这些均存在着巨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虽然通过劳动关系调解室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但要有力根治,我们还将面临着巨大的维稳压力。
六是社会治安深度考验社会和谐管理底线。远的暂且不说,就从今年以来的情况来看,在**发生了诸多影响稳定和谐的不安全事件,如孕妇团伙盗窃事件、花园岗入室行窃杀人案、上千辆出租车集体罢工停运以及8月12日发生的美亚药业一氧化氮泄漏致人死亡等等事件,虽然各类案件最终得以有效处臵,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和发展建设的阻力。上半年来,派出所接警13732起,受理刑事案件1087起,日均接警75起、受理6起,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的社会管理绝对不容乐观。
全街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二、寻出路,创新社会管理势在必行。
一直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今年上半年更有诸多的亮点:如“七合一”联合执法机制:由综治科负责牵头,公安、工商、执法、卫生、城管、土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已成为**在各项攻坚破难中,最为有力工作机制,尤其是在征地拆迁、城市管理工作中,更是充当了扫雷兵。如映月社区“211”—“两线一网一基地”的服务模式:有力改善了全市最大的廉租房集中小区—都市水乡水碧苑内的弱势群体生活品质,提高了困难家庭生活的幸福感、增强了双劳人员对社会的认同感,强化了城市移民的归属感,“211”模式得到了市委叶明副书记和何关新副市长的肯定批示。如小场地解决大矛盾:今年,我街道成立的全市首个基层劳动关系调解室,自3月24日投入使用以来,“一茶、一座、一微笑”将企业和职工之间容易激化的矛盾轻松化解,实现小成本解决大问题,并得到省、市、区的各级政府的高度肯定,市委叶明副书记又再一次的做出肯定批示,许区长亲自来**召开全区推广会议,以**为样板全区复制推广。如阳光庇护的建立:根据都市水乡内精残、智残人群集聚特点,建立了全省一流的阳光庇护中心,为弱势人群提供了一个享受阳光福庇的欢乐场所,得到病人家属一致赞扬,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高度关注,省民政厅副厅长万亚伟亲自到现场考察,省、市残联及市、区领导亲自参加7月26日的正式启用仪式活动现场。如“三个一”拆迁经验:今年来,在一线工作、一份情意、一把尺子拆迁理念的推动下,实施18个拆迁项目,完成丈量464户,完成双签158户。其中,十字港河等3大拆迁项目、双签104户打响全区拆迁 “开门红”,得到区委俞东来书记高度肯定,两次专题批示赞扬。青年时报7月19日大幅报道了这一拆迁经验,得到了省国土厅高度肯定。如老小区90%以上的准物业费收取:勤丰社区在真情待人、诚恳助人、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的理念支撑下,实现了老小区90%以上的准物业费收取工作,这在整个杭州城区老小区平均仅有60%的收取率中一枝独秀、独放奇葩。。
以上社会工作亮点,有力佐证了两个事实:一是**目前有诸多的社会建设问题,社会建设还处于一个城市化街道的起步阶段,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主动探索,集众人之智慧,坚持走创新社会管理之路,才能克服和化解社会管理的诸多问题,是势在必行;二是**的干部在社会建设事业上是有所为、有作为、敢作为的,面对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事业,是有巨大信心和勇气,也一定能干出一番造福**百姓的宏伟事业来的。
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将是全街工作的重中之重。全街上下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为主载体,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为民,牢固树立“以社会稳定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和谐为根本原则,以人民幸福为最终目标”的社会管理理念,以完善民生保障事业为着力点,以加强社区基层工作为关键,以提升服务团队素质为抓手,以促进文明正义为价值取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建设一个稳定、和谐、文明、富足的“幸福**”。主要工作目标是:完善社会服务事业,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科学社会管理机制,服务覆盖全社会各类人群,夯实社会基层民主,实现公众参与渠道畅通,倡导社会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关系、社会大局更加和谐
三、重和谐,扎实推进七大社会管理工程。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面广、量大,在大干的同时更加注重巧干,要坚持整体推进、扎实有效,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矢志不移、毫不动摇,要注重点面结合、协调统筹、持续推动。结合**实际情况,从现在开始,全街上下将重点实施七大社会管理工程:
一、社区建设强化工程。作为基层管理组织机构,社区将是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第一阵地和基础基石。强化社区建设工程将是有力带动全街推进社会和谐管理的主要驱动力。我们要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工作方法,要在一线上强化社区建设,要在一线上推动社会建设事业,要在一线上创新出有效地社会管理机制来。主要是做好“三抓三提升”:
1、抓撤村建居社区建设,提升城市化管理水平。要以“南北结对”活动为主要平台,各个撤村建居社区要主动、扎实、深入与南片结对社区开展各项学习交流活动,要在实现体制转轨后,进一步全速推动撤村建居社区向城市化社区融入、转变。要通过认真学习南片城市社区服务管理经验,在为民服务的理念上、创新管理机制上、城市化管理水平上实现全面提升。
2、抓城市社区服务管理,提升服务化管理内涵。要以建设“一社一品”活动为契机,街道将树立映月社区亮点工作为榜样,各个城市社区要主动学习其得力工作经验,并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核心堡垒作用,在不断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基础上,扩宽服务领域,建立各类有效服务机制,有力打造好“一社一精品”。
3、抓新建社区谋划布局,提升科学化管理经验。随着辖区诸多楼盘的竞相交付使用,新建社区在面对来自各地的新住户、新**人,会碰到更多的困难、更复杂的矛盾,会面临着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的工作挑战,因此,新建社区要切实根据新小区楼盘的特点,抓好工作布局、定好工作思路,注重吸取先进社区的管理经验,首要抓好小区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工作,充分发挥好业主委员会的桥梁作用,使新建社区在更高的水平上探索出更好的管理模式。
二、社会管理队伍提升工程。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事业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社会管理队伍。我们从映月社区的先进经验中不难分析看出,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社会管理队伍只有坚持服务是核心、机制是骨架,就一定能将社会管理工作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因此,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将建立以映月社区为轮岗实训基地,全街范围内开展以强化服务意识、特殊管理、转变观念、能力素质等四方面实训的轮岗交流工作。
1、强化服务意识的实训。服务意识就是要把群众的事办到实处,只有按照“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改起,才能真正体现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具体来说,包括:看谁掌握地区情况实、看谁了解社情民意准、看谁为社区群众办实事多,每名党员干部熟知所辖社区居民的自然情况程度。要全面掀起“进民家、访民情、解难题、办实事、暖民心”的系列活动,广大干部要按照困难群众包点责任制,深入到困难群体中为他们分忧解难。要建立“民情反馈箱”,畅通民情、民意的反馈渠道,将社区居民提出的工作意见、建议主动吸纳,做到更好的与群众鱼水互动。
2、强化应急管理的实训。在社区服务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在和群众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总会出现或这样、或那样的紧急特殊情况,甚至还会碰到新闻媒体搞突然采访的情况,在应对这方面工作,就目前**的各个社区而言,还存在着不平衡或相当的薄弱现象。因此,通过轮岗实训,让每位干部在应对居民突发事件、在应对外界”突袭”中,不断增强应急处臵能力和素质,让每一位党员干部均成为群众可信赖、可依赖的干部,从而更好的管理社会各类问题。
3、强化转变观念的实训。有这么一句话“村官村官,大小一官”,这其实是一种“官本位”的观念,在目前的**辖区中这种观念还是有一定市场的。正是在这种观念下,我们个别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就打了点折扣,少了点服务、多了点架子,这对群众的印象非常不好。因此我们要主动转变这种观念,要将自己干部身份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要有“不在位,仍有口碑”的立场出发,要在群众心中那杆秤上经得起考验,要树立“当干部一天,就要为群众服务一天”的观念为身后赚得干部身份的尊严。
4、强化能力素质的实训。首先是依法的素质,社会管理先决条件是要讲法,要对群众进行依法服务、依法管理,要做到合法管理、执法服务。其次是人本的素质,注重以人为本,要会根据每个被服务的人的特殊情况做出人性化的服务工作。再次是感人的素质,要通过干部真诚的服务、热情的帮助、贴心的沟通,来感动我们的群众。
三、社会管理平台建设工程。社会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我们必须要建立各种管理平台,通过平台的良性运转使社会管理更加和谐。
1、社会保障平台体系: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保障水平。同时,注重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论新、旧**人,还是老少男女居民,都有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尽可能满足群众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
2、基层调解平台体系:要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化解调处矛盾纠纷,充分发挥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的作用。坚持矛盾纠纷“调解优先”原则,探索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司法行政指导管理、调处中心具体运作、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方广泛参与,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于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3、便民卫生平台体系:要按照“15分钟便民就医圈”的工作标准,进一步完善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站所,建立起便民卫生平台网络,要确保群众小病小痛在小区解决。
4、教育设施平台体系: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完善和加快各类义务教育设施的布点和建设,不仅要为本地居民有效解决就学难的问题,更要为新**人和外来流动人口提供教育设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5、创业就业平台体系:首先要建立创业就业培训机构,以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就业技能;其次要建立用工单位的互动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招聘会,并将信息提供给失业人员,尽可能帮助他们就业;再次要充分利用好创业的扶持政策,尤其要鼓励大学生、年轻失业人员主动创业。
6、助老扶残平台体系:助老扶残事业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爱,因此,要对助老扶残事业给予特殊的政策倾斜,在春风行动等组织要求的活动以外,要进一步扩展献爱心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个享受同等阳光的环境。
7、文化共享平台体系:文化文化,就是以文化人。**是一个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吉**人之地,因此,我们不仅要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将**的历史文化进行挖掘、继承和发扬,我们更要以**的文化来吸引、感化新**人,让新老**人和谐共处。
8、居民自治平台体系:居民自治是社会和谐的更深处的内涵,是居民道德素质、思想素质达到一定程度的具体表现,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内驱动力,因此,我们要主动探索促成居民自治的一切可用积极因素,建立起居民自治的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以民治民的良好局面。
四、社会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工程师。社会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工程师,是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形势下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一个必须要求,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工程师,会利用社会各个信息、资源为社会的和谐管理提供支撑。同时,也要会拓宽更多的领域、搜集更多的社会信息来服务社会管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工程师,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要加强社会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二要提升社会管理实践和探索的能力。三要不断总结和创新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
五、社会管理网格化推进工程。“网组片”的服务模式其实为社会管理网格化推进工程提供了最好的范本,社会管理的网格化推进,有利于凝聚更多力量来共同服务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网格化推进工程,要突出“大联系、大台账、大帮带”活动,要大力拓展民情收集、民意诉求、民困帮扶渠道;架设民情联络网、民意诉求网、民困帮扶网,着力构建“有户必联、有诉必应、有难必帮”的群众工作新格局,以真实的行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民情联络网,实现“有户必联”。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驻社、包组、联户”的方式,全覆盖地走访和联系辖区内的每一户农户,做到“人人都有联系户、户户都有联系人”,实现干部进社入户制度化、常态化。在大走访大联系中,干部们走访贫困户、诉求户与党员户,询问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展思路等。
构建民意诉求网,实现“有诉必应”。全街各社区要探索建立“电子民情档案”与“民生诉求台账”,实时记录走访联系活动中收集到的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民情恳谈会、接待日等方式,倾听民声、了解民盼、解决民难、化解民怨,要对台账搜集的问题进行梳理,主动解决多数群众关注问题。
构建民困帮扶网,实现“有难必帮”。全街要广泛开展助困、助残、助学、扶持发展对象为主要内容的“三助一扶”结对帮带活动。每名干部要定量结对帮扶对象,为他们提供就学、就业、就医、资金等信息与服务,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六、社会管理规范工程。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就必须建立规范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是围绕社会管理活动所建立的一系列机构、规范和制度体系,以保证社会管理活动能够有序开展。社会管理体制要以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为重点,健全社会规范体系、权益保障机制、利益协调和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防控调处机制为主要内容,以维护社会秩序、增强社会活力,以此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直以来,**上下通过不断探索,也形成了一些较好的、民主的管理机制,如“五议两公开”机制,今年,街道党工委又进一步明确了《议事规则》,并成为全区“三资信息化管理”的试点单位,各单位务必按照相应规章制度全面执行到位。
为有利于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产生,为有序有效的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各单位还需围绕“民主”理念,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三务公开:要定期做好“党务、居务、财务”、三资信息的公开工作,要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知晓权。
2、民主决策:要坚决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要引导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决策,确保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性。
3、民主监督:要主动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和管理,要扩大民主监督的范围,要建立民主监督机制,尤其是涉及重大项目、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更应强化民主监督及相应整改公布。
七、区域化党建强化工程。党建工作的区域化是新形势下城镇党建的必然趋势,是加强和改进城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有利于改进基层党组织设臵模式,实现对区域内党的组织和党员的全覆盖;有利于加强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形成区域内组织资源、工作资源、人才资源共享互补的局面,破解党建工作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难题;有利于建立区域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有利于将各类基层组织纳入党的工作网络,推进基层政治建设,促进社会管理的和谐共建。推进**区域化党建的须按以下方法和途径:
1、以组织建设为基础。要在区域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并形成街道、社区、企事业三位一体的共建、共享管理模式。同时,要加强党建议事委员会的建设,探索建立“民意分析会”,推行各类区域化党建单位负责人交叉任职,建设起充满活力、统筹协调、互动参与的组织机构。
2、以共驻共建为载体。强力推进共驻共建工作,把共驻共建工作作为整合区域资源、推进区域建设、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促进区域和谐的重要载体。按照共驻共建管理要求,全面落实“共建和约”,开好党建联席会议,加强沟通联系,建立互通情况、协调互动的稳固的合作关系,为加快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以党代表进社区活动为契机。开展好“党代表进社区”的活动,建立党工委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发挥党代表“宣传员、信息员、指导员、服务员、监督员”的作用,指导、监督好区域化党建工作,把握工作方向,破解工作难题,指导加快推进。
4、以强化服务为措施。把对辖区内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服务作为推进区域化党建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档案。与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建立日常登记制度,搞好新成立组织的登记管理,争取成立一个,掌握一个,管理一个。
5、以群团促党建为途径。加强“党建带群团”工作,探索开展党工共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等活动,为群团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持和帮助,使群团组织为党建工作的深化发展提供助推合力,形成“群团促党建”的局面。
同志们,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我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重要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现实需要,是18万百姓能幸福的居住在**的殷切期盼,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和“十二五”规划,全力为新旧**人营造一个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生活环境,为实现“幸福**”的建设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加强民生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民生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2014.04.23)
主讲人:李培林
主讲人简介
李培林,著名社会学家,1955年生,山东济南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第七届会长、《社会学研究》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1977年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1983年赴法留学,1987获巴黎第一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为2012年第一、二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全体学员所做的专题报告。李培林所长紧紧围绕加强社会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这一主题,结合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发生重大变化的社会背景,即从短缺经济到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从平均主义到收入差距过大、从低成本劳动到产业结构升级、从增长依赖投资和出口到更多地依赖国内消费四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从就业与劳动关系、收入分配改革与扩大消费、“看病难”与事业单位改革、社会保障与社会改革、社会与社区建设以及价值观念、网络舆情与社会心态六大方面,对社会管理领域涉及的重大问题和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作了全面剖析,以翔实的数据资料阐释了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李培林所长指出,社会领域提出的一系列新概念和新部署,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和创新,还是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社会问题,可以在社会发展中得到解决,即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得以解决。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盘考虑、各司其职、多方并进。
课程提纲
导言: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概念
一、就业与劳动关系
1.城镇登记失业率
2.实际需就业人员
3.当前就业市场的特点
二、收入分配改革与扩大消费
1.国内消费拉动经济依然乏力?
2.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趋势难以扭转
3.中产阶级比重仍然较小
4.社会经济地位认同普遍偏下的情况值得警惕
三、“看病难”与事业单位改革
四、社会保障和社会改革
1.社会保障与消费预期的关系
2.制度碎片化和全国统筹的矛盾
3.经济周期性波动和福利刚性增长的矛盾
4.养老和就业矛盾
五、社会管理与社区建设
六、价值观念、网络舆情与社会心态
第三篇: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和谐社区
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和谐社区
武清区下朱庄街道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武清区下朱庄街道原下辖的13个村近年全部实现撤村建居。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街道社区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围绕“谋发展、促和谐、做表率”,不断强化组织体系、社区管理、队伍建设,以创先争优推动社会管理和和谐社区建设上水平。
一、围绕推动科学发展,搭建基层组织体系。一是健全工作协调机制。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合力,按照在职党员、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双向联系的原则,建立由公安、司法、工商、税务等基层单位组成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沟通协调部门之间的相关职能,共同研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合理划分组建支部。针对全街整体撤村建居的实际,本着便于管理、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考虑楼宇分布、职业分类、熟悉程度、兴趣爱好等因素,组建商品房居民支部、社区直属单位支部、文艺队支部等7个党支部,做到条块清晰,不留管理死角。三是选强配齐班子。选派10名综合素质好、富有群众工作经验的机关党员干部,到社区兼任党组织书记或居委会主任,将部分熟悉情况、工作热情高的原村“两委”干部充实到社区支部中。同时,针对街道撤村建居、农民变居民的实际情况,组织社区党员干部专题培训班6次,外出参观考察2次,受教育156人次,有效提高了社区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
二、围绕促进社会和谐,动员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各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建了2个社会治安巡逻队、6个矛盾纠纷调解组,并设立环境卫生监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社区事务联络员等岗位,引导党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社会治安巡逻队配合社区保安,经常性地在社区范围内巡逻监控,盘问可疑人员,提醒居民增强治安防范意识,有效维护社区治安。矛盾纠纷调解组成员大部分是原各村村干部,他们充分发挥人员熟、情况清的优势,走楼串户,深入居民家中,排查矛盾,调解纠纷,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环境卫生监督员不定期巡查,纠正乱泼乱倒行为,宣传文明生活方式,使社区环境卫生大有改观。政策法规宣传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向居民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宣传街道的发展成果、远景规划,弘扬正面声音,消除群众误解。社区事务联络员发挥政府部门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反馈社情民意,传递社区建设动态,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
三、围绕改善民生,开展利民惠民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对照“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要求,着力改善民生,让群众享受发展的成果。街道自筹资金1020万元,在越秀园社区建设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敬老中心,容纳床位150张,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养老环境。在静湖花园社区建设3万平方米综合市场,预计年底投入使用。在越秀园社区划定过渡露天经营区,搭建临时摆卖台,并已完成2万平方米综合市场规划选址工作,建成后将极大满足
居民日常生活购物需求。同时,高度关切返迁群众生活,2011年春节,街道筹集资金130万元,为近5000户撤村建居居民发放米、面、油等,对困难党员、重点帮扶对象逐一走访慰问,使全体居民感受到来自党的温暖。广大居民群众纷纷表示,一定更加支持工委工作,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四、围绕发挥表率作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各社区党组织以动员社区力量、解决社区问题、建设美好家园为目标,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党员活动日、党员主题实践、党员结对帮扶等制度,通过教育和引导,把社区组织及成员的思想统一到区委、街道工委各项政策要求上来,全力支持和保证社区依法自治。在街道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利用基层党建手机信息系统,加强与撤村建居党员干部的交流,了解工作、生活情况,并随时提供相关的服务。在社区党员中实行党员联系卡制度,将35名优秀党员与困难户结对子,对重点帮扶对象和特殊群体进行定点帮扶,带动他们克服困难、摆脱贫困。全面推行党员承诺制度,街道487名党员结合自身特长和工作实际,向党组织和群众作出服务承诺,并认真开展践诺活动,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原高王院村老党员王文安挖掘武清非物质文化遗产——莲花落,结合街道开发建设编排文艺节目,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社区党建成果和身边好人好事,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营造了“社区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的浓厚氛围。
第四篇:加强阵地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修改版)
加强阵地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
今年以来,灵宝市按照三门峡市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的工作部署,立足社会管理实际,坚持用系统的思维整体谋划,用综合的手段解决问题,用整合的理念凝聚合力,在全市各乡镇规范建设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惠及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进一步推动社会管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从被动应付向主动掌控,从单一治标向长效治本转变,促进了社会平安和谐,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一、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健全保障机制促进创新
一是立足学习,建立创新理念。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讲话精神,召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组织人员赴洛阳、郑州及山东等地考察学习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通过学习,强化了以人为本、统筹协调、预防为主的理念,把在基层建设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提高了认识,增强了责任。
二是领导重视,提供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将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作为重点督查事项,实行目标管理。市委常委会、市四大班子会议多次听取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专题汇报,成立了市委书记负责,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员参与的社会管理创新领导组织,下设办公室为长设机构,下发了《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 1
意见》等文件,对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三是强化责任,提供措施保障。采取宣传发动、营造浓厚创新氛围,目标牵动、各乡镇建设标准化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责任带动、对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部分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现场推动、召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场会,领导指导、示范推动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等一系列措施,把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摆到与抓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到社会管理与经济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四是筹措资金,提供经费保障。从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高度,积极主动增加投入,千方百计落实工作经费和物质保障。市财政按人均2元的标准列入预算150万元,乡镇财政按人均3元的标准划拨创新工作经费。
二、规范标准,分类实施,建设服务阵地推进创新
一是整合部门资源,规范职责。制定出台了《灵宝市乡镇(管委会)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意见》,对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标准要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由乡镇(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担任,内设社会治安防控中心、群众诉求服务中心、行政便民服务中心三个分中心,分别整合公安、信访、司法、工商税务、就业社保、村镇建设、农林牧水、文化教育、民政优抚、地矿环保等部门资源,开设便民服务窗口,集中受理辖区群众办理各种行政审批事项,实行接待群众“一条龙”服务。
二是明确建设标准,分类实施。为增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等级化评定操作性,规定服务中心窗口数不少于8个,平时工作人员不少于8人,电脑不少于8台。按照乡镇经济基础和人口数量,划分成三楼标准进行中心建设。同时,各中心建设统一外观标识和标牌,规范大厅柜台和工作区、服务区设置,为充分发挥惠民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是建立健全机制,长效运作。按照“统一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优质服务”的要求,建立日常管理协调和考核评价长效机制,长期发挥作用。一些业务量大、涉及群众较多的部门搬迁入住中心,以服务窗口为平台长期办公;一些业务量较小的部门,向群众公布接待日期,按期轮换集中办公。把便民服务窗口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辖区社会治安稳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各中心业绩评价的依据,细化项目、量化考核。
三、创新模式,建立机制,发挥服务阵地作用实现创新
一是发挥治安防控中心作用,创新治安防控“一体化”。各乡镇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中心,建立以党委政府为领导,群众为依托,公安机关为骨干,综治、治保、调解和群防群治力量为辅助,各部门参与、各社会力量整合的长效治安防控工作机制,构筑起一张点、线、面交叉,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多式并存,多措并举的“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控网络。
二是发挥诉求服务中心作用,创新矛盾纠纷调处“终结化”。
市人民法院在全市各乡镇建立社会法庭15个,选任社会法官409名,调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赡养抚养等各类纠纷316起,将大量矛盾纠纷解决法院之外,消化在基层源头。检察院在各乡镇建立检察站,使检察工作进一步贴近群众。司法局大力推行连片调解机制,对本村调委会调解不了的纠纷由片调委会联动调解,提高了调解公正性和成功率。
三是发挥行政便民服务中心作用,创新为民利民服务“温馨化”。对来办事的群众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在服务中体现“五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相敬、一声问候暖心、一颗诚心办事,用真情实意服务群众,时刻体现着“温馨化”,最大限度地为民、便民、利民,从源头减少社会矛盾产生。
第五篇: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
2011年2月19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了
贯彻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3月中旬,我们赴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统一思想,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省是人口劳务输出大省,每年约有700万农民工流入城镇,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城镇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应承担了相应的社会管理责任。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三、关注民生,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
从我省情况来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工作需要做,但必须抓好以推进民生为重点的工作。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教育工作。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以县为单位的业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均衡。三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抓好城镇廉租房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实帮助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四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饮水难、修路难”等热点和难点问题,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一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定出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和房屋租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对流动人口的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二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权力保护。推行未成年人违法和轻罪记录消除制度,规范完善工读学校建设,建立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就业帮教基地。三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健全刑事解教人员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刑事解教人员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建立健全吸毒人员人性化戒毒康复机制和重性精神疾患人员监管机制,加强服务救助。
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一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二要建立健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确保实现安全生产。三要加强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综合治理,全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对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步伐,深入推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治安整治。四要建立完善社会治安动态管控机制,不断完善以警防网、技防网、民防网、保安防范网、调解网为载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地面有特警巡警、义务巡逻警巡逻,道路主要通道有警务工作平台、治安卡点站岗,空中有电子视屏监控探头监视,夜间有城市联防报警、保安值守的立体治安防控网络。五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预防和应急运作、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第五,要着力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一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工商联组织共同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谐劳动关系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二要强化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登记、谁监管”的原则,积极培育并管理好各类社
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活动管理和监督管理,完善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开承诺制度。制定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综治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等制度,构建协调配合机制。三要建立完善网络和舆论引导机制。建立现有网络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新警务模式,完善虚拟人口管理系统,强化网络侦防工作,建立网上舆情检测预警、网上舆情导控、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网络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对手机、微博、论坛、社交网络等信息媒体的管理。
第六,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忠孝仁爱、敬老慈幼、尚礼崇义、重诺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传统美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二要大力弘扬“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组织动员全社会以志愿服务形势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三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加全体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引导公民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四要大力弘扬诚信精神。要增强社会诚信,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通过自律、他律、互律,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五要大力弘扬民族大团结精神。要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夯实基础,发挥基层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和社区组织建设。要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和社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学习和推广“全国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黔西县城关镇水西社区”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社区在基层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城市,要加快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工矿企业所在地、新建住宅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组建工作,促进组织全覆盖。在农村,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推广在社区、农民合作组织和产业链上建设党组织的做法。强化基层保障,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要进一步扩大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来源渠道,特别要研究建立新录用公务员到社区锻炼制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到社区担任专职人员。将居委会的工作经费、人员报酬以及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注重加大从优秀村干部特别是优秀大学生村官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力度,积极探索对村党组织书记培养、选拔、发挥作用的新途径。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基金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不断强化基层政法综治保障。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乡镇政法委、综治办、维稳办、禁毒办、流管办、“两所一庭”等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的要求,制定强化基层综合工作队伍保障方案。农村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一定数量的巡防人员,所有社区(村)要建立综治工作站。要深入开展平安街道(乡镇)创建活动,将平安建设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五、加强领导,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水平和实效健全组织。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党委负责人要成为第一责任人,把它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设立专门的机构具体抓落实。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子,从思想上主动适应,从措施上积极应对,从方式上不断创新,动员公众广泛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转变作风。干部风清气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决定因素。要努力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氛围,以开展“创先争优”、“三个
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为抓手,密切干群关系,不断在实践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加强督促检查。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组织的工作责任制、督促检查制、考核奖惩机制,把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分解到有关领导、部门和个人,坚持领导带头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把它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和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