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讲解与演讲的区别

时间:2019-05-14 19:5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讲解与演讲的区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讲解与演讲的区别》。

第一篇:浅谈讲解与演讲的区别

近年来,各级文博部门举办过多次讲解比赛。赛事的开展不仅为讲解员提供了互相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也使一批批优秀讲解人才脱颖而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讲解工作的良性发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讲解比赛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讲解与演讲的概念界定不清,以至常把“讲解比赛”混同于“演讲比赛”;讲解比赛与实际讲解工作脱节严重等等。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讲解实践经验,粗浅地谈一谈讲解与演讲的区别,以及如何使讲解比赛更贴近工作,更突出讲解员的“讲解”魅力。

讲解与演讲在语言运用上的区别

讲解与演讲都是在一定的时境内,讲解员或演讲者(主体)运用有声语言、态势语言面向听众(客体)表达信息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但是,这两种语言在讲解与演讲的具体运用上又有一定的区别。

1.讲解与演讲在有声语言运用上的差别

首先,在气势的倾向上各有偏重,讲解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演讲具有强烈的感召性。在讲解过程中,讲解的感染性在于讲解员要依靠讲述展览的内容,挖掘展品的内涵,提炼出某种积极的、进步的、奋进的、昂扬的精神与品格,去感染听众,使听众从中有所感悟与继承;或从中提炼得出某些教训,使听众明白真、善、美、丑。讲解中的这种感染作用于听众身上,可以触动听众的心灵,拨动听众思想,净化听众灵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对于讲解,演讲的感召性就是用演讲者自己的心声去呼唤听众的心声,以自己的感情激发听众的感情,从而感化、召唤和鼓动听众按照演讲者的精神和意志去行动,去更多地关注和思考某一问题。演讲中的这种感召性带有一定直白意味,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目的性。

其次,在有声语言表达上各有特点。讲解过程就如教师讲课一般,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讲解员运用自己的语言,将一定的陈展内容与思想传递给听众,从而让听众接受某些知识、信息。所以在讲解时对讲解员有声语言的要求是清晰、亲切、自然、流畅、张弛有度。讲解员在讲述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职业道德、工作经验、文化底蕴、专业知识等去整合讲解的表现力,借助有声语言的魅力去感染、吸引听众,以达到讲解的目的。

演讲在语音的轻重、语调的升降、语速的快慢把握上都有一定目的。不仅是为了烘托演讲的内容,表达演讲者的思想与情感,也是为了使之能与态势语言互相配合,增强演讲的实际效果。因此,演讲在有声语言的运用上一定要有起伏,有波澜,要有情感的投入。

2.讲解与演讲在态势语言运用上的差别

讲解与演讲除了都凭借有声语言这一重要媒介外,还要借助一些无声的态势语言。但是,演讲的态势语言运用较多,侧重“演”;讲解则运用较少,重在“讲”。

演讲时,演讲主体要凭借态势语言来表达他的情感波澜和心理动态,以期达到打动观众的目的。比如,在演讲邓小平同志于淮海战役发起之前、中原野战军师以上干部动员会议上所作的动员:“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即便中野都打光了,也是值得的„„”演讲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除了可以运用加重语气、放慢语速,控制节奏等语言技巧外,还可以伴随挥拳、振臂、眼神等一些态势语言进一步加深和强调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将全力以赴的决心!通过态势语言的烘托,演讲会收到感召听众,增强表现力的作用。

而在讲解中,态势语言就不宜应用过多,幅度过大。比如,同样是邓小平同志的那句话,在讲解中讲解员就不能像演讲者那样加入挥拳、振臂的动作,只能选择有效的语音、语调,把说话内容和情景客观地描述给听众,让听众通过讲解员的有效语言表达,受到教育与感染。对讲解者而言,其态势语言很大一部分都属于礼仪范畴。比如要求其站姿平稳,身体平、直、自然;目光多用虚视法、环视法等,不可较长时间盯着某一听众;手一般相叠置于腹前,或自然下垂等等。讲解中使用态势语言的作用主要是增强讲解员外部形态的美感,而不强调借助态势语言来表现讲解的内容。讲解员如若加上了过重的肢体语言,不仅有失庄重,也不合乎礼仪规范的基本要求。

讲解与演讲在时境要求上的区别

时境即规定的时空环境。在讲解与演讲中,时境主要起着联结主、客体的作用。讲解对时境的要求较高,需要营造一个参观环境,要有一定的展品作为依托,即便在比赛时也应努力地去营造一种切合讲解的时境。

演讲对时境的要求则相对宽泛得多,因为演讲的适应性极强,演讲者可以随时随地就某一问题有感而发,进行演讲。

而在讲解比赛时,我们首先可以从制造时境入手区别这两种实践活动。讲解比赛中,当参赛的讲解员开始进行讲解时,应首先给评委或听众一种现场感,即虚拟地营造出一个参观环境,比如用一种较亲切、自然的招呼语:“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到某某地参观„„”然后,再把要讲解的正文切进来,这样容易使听众和评委有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演讲在问候完后,演讲者就可以直接报出自己的演讲题目,然后直逼正题。

其次,讲解比赛时,讲解员可以主动沟通听众,吸引听众,从而达到最佳的现场感和宣教效果。演讲中也可以有一些提示语,但这些提示语多为演讲者的号召、呼吁,目的是鼓动听众按照演讲者的思想去行动。

第三,鲜明的结束语也是区别二者的重要标识。讲解比赛的结束语普遍是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反问式。这是因为讲解在有声语言的运用上多是采用口语,所以,它的结束语不宜有跳跃感,不可过于偏离讲解的内容,即使是在表达有号召性的思想和情感时也是比较含蓄的。而演讲的结束语多用一些断言式、预言式、直白式。

第四,讲解比赛时还可以在舞台上适量地创造动感,来调节比赛气氛。一般情况下的讲解工作,讲解员可以随着讲解内容的前后顺序,自然地移动脚步。而在比赛时由于受场地条件的限制,讲解员如果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只站在一个地方介绍内容,未免显得呆板,为了改变这种单一性,就应该创造一定的动感,使整个讲台活起来。比如有一些缓缓的、自然的前后走动,小幅度的平行移动等。

撰写讲解词与演讲稿的区别

在我们具备了优秀的“语言”条件的同时,也一定要具有出色的讲解词和演讲稿。总的来说,讲解词与演讲稿在编写时都应遵循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内容生动、讲起来琅琅上口的原则,这是讲解员、演讲者在表达、陈述中的基本要求。此外,讲解词、演讲稿在编写时还有一些区别:

1.讲解词在编写时是以展品作为基础,不以讲解员的意志为转移,任务是将展览的主题思想、展品的相关信息告知听众,以达到传递信息、启发教育听众的目的。所以讲解词在编写时不可脱离展览的主题与思想,要做到客观、真实,编写的所有语言都应该服从、服务于展览。

演讲就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演讲者多是为了一定的目的,用自己的言行去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达思想、鼓动听众。因此,在撰写演讲稿时,一切文字都要紧紧围绕着演讲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去展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其词句常常运用一些具有明显的感召、警示、强调和抒发情感的语言。

2.出色的讲解词,在编写时还应灵活地安排若干兴奋点,以此来调动观众的参观情绪,减轻听众的参观疲劳;讲解词在编写时还应遵循 因人施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听众撰写不同的讲解词。

演讲稿在编写时则要注意构筑高潮,以此来使演讲者陈述自己的目的与目标,以达到鼓动听众的效果。演讲中的构筑高潮,是演讲语言艺术所独具的特性,它的作用是增强演讲的气势与感召力。

3.讲解词在行文时要为实际的讲解工作服务,要求多为口语,尽量少用书面语。而演讲稿在行文时要考虑到为演讲者留下一定的空间去发挥、创造,使用的有声语言还要照顾到与态势语言的配合,只有这二者充分、完美、默契地配合,才能最完美地彰显演讲者的心声,产生最好的表现效果。

4.在讲解比赛时,因受比赛环境、条件与听众的限制,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感到很吸引听众的情节却不一定出彩。因此,在编写比赛讲解词时一定要注意情节的选择,要考虑比赛的现场感。

第二篇:演讲与朗诵的区别

演讲比赛活动评分细则

一、演讲内容。

要求演讲内容紧扣主题,主题鲜明、深刻,格调积极向上,语言自然流畅,富有真情实感。

二、语言表达。

要求脱稿演讲,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当,表达流畅,激情昂扬。讲究演讲技巧,动作恰当。

三、形象风度。

要求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上下场致意,答谢。

四、综合印象。

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演讲素质的评价。

五、演讲效果。

演讲精彩有力,使人在美的享受中受到了深刻教育,具有强大的鼓舞性、激励性、说服力、感召力和召唤力。注:包括仪表形象:服饰大方、自然、得体,举止从容、端正,风度潇洒,精神饱满,态度亲切。

他山之石——论演讲与朗诵的区别

对于演讲与朗诵,人们虽然可以通过自己的主 观感觉把它们区分开来,但不少演讲者(特别是初学者)在具体演讲实践中,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混淆了二者的界限,以至使计划中的演讲活动变成了朗诵比赛。因此,要想真正地解决问题,只凭主观感觉是不够的,还应当注意探求那些不易表述的差异。

一、从表现方式来说,朗诵是一种艺术表演活动;演讲则是一项带有艺术色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就是说,虽然演讲与朗诵的表现形式都是运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进行的一种艺术审美活动,但它们对社会生活的具体反映方式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作为表演艺术,朗诵对生活的反映带有强烈的艺术色彩。它注重和强调运用各种典型化的手法来体现朗诵者(也包括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概括。演讲则由于它对社会生活现实的积极干预而带有鲜明的实践性。演讲者利用真实、准确的生活事例,通过雄辩地论证和有力地鼓动,宣传自己对社会生活的分析和现实主张,召唤听众和自己一道介入和参加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演讲对生活的反映必须是现实的真实,而朗诵(包括其它的艺术表演形式)所反映的是艺术的真实。另外,演讲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应该是“讲”、述、论,追求的是“情、事、理”的 “ ”“ ”融合,而朗诵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咏”和“诵”,追求的是“表演效果”。虽然演讲中可以运用到朗诵、评书、快板、相声、戏剧、唱歌等艺术表演形式,但这些都是处在演讲活动的辅助地位上,必须要服从于“讲、述、论”的需要,既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以“演”代“讲”,否则就会使之发生质的变化。

二、在演讲活动中,演讲并不仅仅是演讲者个人的事情,因为演讲是一项与社会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的、以宣传鼓动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强 调演讲者与听众的思想交流和感情思维的迅速融合,即情感共鸣。

这就决定了听众不但不是演讲活动 被动的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好的演讲,不仅可以使演讲者与听众成为相互交流的对象,而且可以引起人们一致的思维和行动。人们常说演讲具有“煸动性”或“煸情性”就是这个意思。而朗诵则不然,它的听众基本上是被动的欣赏和品味

朗诵者的艺术表演,并在欣赏和品味中陶冶情操。与演讲相比,朗诵更多的是朗诵者个人的事情,虽然这些朗诵者的 表演也需要得到听众的理解和响应,但这种需要显得比较平和,更多的是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一次演讲,虽然可以事先确定题目和要讲的基本内容,但这些内容在实际演讲的过程中往往可能发生各种变化。

这在一些内容比较多、时间比较长的中表现的尤为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一次演讲的成败几乎完全依赖于演讲者的现场创作和即兴发挥。为了获取最佳的演讲效果,最大限度地完成自己与听众的情感交流与融合,演讲者需要根据现场的各种情况,如听众的构成,文化素养、政治态度、经济情况、思想情绪等,随机应变,生动活泼地地调节自己的话题和内容,以适应听众的需要,讲听众关心的话题,讲容易打动听众的内容。这样,讲前所准备的讲稿和演讲者实际讲的内容往往会出 现很大的差异。即便是相同的题目,由于演讲环境 不同,听众不同,演讲过程和具体内容就会有所变化。相反,朗诵的篇目和内容一般都是事先确定的,而且一经确定便不会出现大的变化,最多在表演的 手法、技巧上做一些小的调整。另一方面,朗诵的内容可以来自朗诵者本人所写,也可以选自某位著名人物的文稿;可以是一段戏剧台词,也可以是一首隽永的诗篇。而演讲的内容可以取自他人的观点,但 最终必须完成于演讲者自身的创作。有人说,一篇 经过事后整理的演讲辞可以成为优秀的朗诵词,但再好的朗诵词也不能成为演讲的依据。

四、演讲所运用的语言,一般要求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形象准确、生动活泼,接近日常的口语,忌用复杂的多重复句,语速随情感的变化而快、慢,注重于自然流畅。朗诵的语言,多是规范化的书面语或典雅华丽的文学语言,讲求的是凝炼、含蓄、深沉,优美,如歌似咏,讲求节秦的舒展,韵律的隽永,以便给听众留下咀嚼的韵味,使听众陶醉和深思。

五、演讲与朗诵,在语气语调的运用和态势语的运用上也有区别。演讲中,语气语调的运用比较随机,可弱可强,声音可大可小,以听众的反映为变化的契机。态势语的运用讲求自然、大方,朗诵中,主要以朗诵者个人的情感体验为依据,语调语气的运用着重于张扬和渲染朗诵作品中的情感蕴涵和表现作品的主题。态势语的运用也注重优美、大方。这些都是需要 在实践中细细体会,并注意二者的区别。

总之,演讲与朗诵虽然具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本质上分属不同的范畴。因此对两者也就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演讲作为人们介入社会生活实践的工具,更多地表现出演讲者以敏捷的思维和口才为标志的社会活动能力的高下;朗诵则以其艺术特征体现出朗诵者对社会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从而显示其艺术修养和表演才能的优劣。所以,我们在进行演讲实践活动中,只有认真地、自觉地把它们在理论与实践上真正地区分开来,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演讲与表演性朗诵的区别:

首先是选题上的区别。演讲的选题一定要与社会热点、社会重大问题结合在一起。第二是体裁上的区别。朗诵可以是诗歌,可以是话剧、电影片断,可以是散文。

第三是即兴上的区别。演讲有即兴演讲,而朗诵通常都是现成的、早已有人写好的作品。第四是音乐上的区别,朗诵可以配乐,甚至还可以配舞,而演讲不可能。

第五是艺术上的区别,演讲可以不考虑艺术性,而朗诵必须要显示艺术性。

第三篇:朗诵与演讲的区别

演讲与朗诵技巧上的三个区别

演讲从时间上分为准备环节和实现环节。在后一环节,许多演讲者使用朗诵式的有声语言来演讲,这种现象引起了普遍的批评,不自然,有朗诵味儿,并且人为地与听众阻断了自然交流的机会。这确是演讲的大忌。演讲与朗诵是两种特点突出、形态各异的口语形式。它们的区别在哪里?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作一些比较。

一、特定场合中,突出的形象不同

朗诵是表演艺术的一个门类,要求朗诵者在忠实于书面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用丰富多彩的语音手段创造出美的意境和形象。要达到感人的艺术效果,朗诵者必须通过欣赏“进入”作品,成为作者笔下所渲染的角色,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在朗诵的实现环节上,朗诵者对作品的把握、再创造必须以文字为根本,这就要求朗诵者必须对作品的主题、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了如指掌。一次成功的朗诵是以服从原作品的风格、情感为大局,通过体验与再创造,成为原作者笔下丰富鲜活的“那一个”。他或是寒冷雪夜中瑟瑟发抖,又被向往的天国温暖着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或是狂风席卷乌云,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振翼疾飞的海燕……所以,朗诵者是用丰富多彩的语音手段实现对艺术的再创造。

演讲是在特定的环境场合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感情,从而实现艺术的感召力。一次成功演讲的全部魅力,要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强调自己的喜怒哀乐,强调自己独特的观点与感受,而重要的一点是做到“我”就是“我”,要有勇气亮出一个活生生的“我”来。

一般演讲辞都是由演讲者自己来写,为什么?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强调一个“情”字。

演讲者自己动情,才能打动听众。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每一个都是独特的,举世无双的“这一个”。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是位杰出的演讲家,他从政28年,作过无数次成功的演讲,他成功的秘诀之一是每次演讲都做充分的准备,认真写演讲稿。1954年,为了欢迎英国首相丘吉尔,他花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准备了一份只讲一分钟的欢迎词。演讲者面对公众发表演讲,其目的在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所以演讲者必须有“自我”思想的闪光,以影响和感染他人。如获“做文与做人”演讲赛特等奖的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采访季羡林先生时听来的故事深深震撼了他,他感受到了老人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发出了“渴望年老”的独特心声,这种“自我”心声的独特魅力,深深地打动了在场在每一位听众,散发出思想的光芒。

二、在语言及语音造型手段的运用上有差别

语音造型手段包括音色、音量、语速、节律等方面,无论从语言的内容、还是语音造型手段上,朗诵璨灿夺目。在实现环节、朗诵的语音造型上应该有适当的艺术夸张。朗诵者的语流起伏明显、节奏感很强,讲究旋律、节拍、发声法,追求韵味,允许各方面都比演讲语言夸张,语气语势的变化都有明显的表演痕迹。演讲的语言是生活化了舞台语言和舞台化了的生活语言,也就是说,它是介乎舞台表演语言和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如果只用舞台表演语言演讲,演讲就失去了真实性,失掉了面对面口语交流的感染力;完全采用生活语言,演讲则缺少严肃性,缺乏吸引力。所以富有感染力的演讲语言,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口语,正如宋代戴复古在《读〈放翁先生剑南诗稿〉诗》中的名句:“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

在语音造型手段上,演讲以对本色语言适当修饰和变形的自然风格的语言为主,兼以朗诵的各种手法。自然风格的演讲语言指在保持人们在交际中的本色语言的基础上适当的修饰和变形。修饰指去掉本色语言中的炸头飘尾、吞字、倒定、赘字等,变形指对音量和语速的调整,因为演讲不是悄悄话,而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的讲话,必须加大音量,即使有扩音器,也要加大音量,否则听众很可能不知所云,演讲的地点通常都比较宽敞,有回声干扰,演讲速度一般来说,应该较慢,甚至比正常语速慢得多。

在演讲的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演讲内容形式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方式。说理、叙事等非抒情的部分应使用自然风格的语言,赞美、哀悼等抒情色彩浓厚的演讲片断,应使用朗诵调。如文稿中的某些段落和句群,就是按散文诗的形式和风格来写的,不管演讲人是否是作者,他都会自然地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如果演讲人使用自然语言来处理抒情味很浓的内容,听众反倒不容易接受,反倒感到不满足。我们批评某个人的演讲不自然,有朗诵味儿时,通常指在不该使用朗诵语调的场合使用了朗诵诗歌或抒情散文时所用的调子。

三、现场的交流方式不同

朗诵是把文字变为声音的艺术,追求的是用声音创造原作品的意境。听众可以是直接面对朗诵者,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享受语音的魅力。从这种意义上说,朗诵更偏重于朗诵者对作品的把握、主观再创造的感受,它是一种单向交流。

演讲是双向交流的活动,演讲之所以在众多的传播方式中具有特殊价值,就因为演讲者和听众是面对面的,演讲者可以及时地根据现场听众反应的反馈,调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达到最佳效果。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所指出的:“演讲者首先要充分考虑到演讲的场合以及听众的理解力和一般的性格……”所以演讲者在实现环节上要学会察颜观色,具有驾驭会场的能力。一是充分发挥眼睛的作用,演讲者的眼光除炯炯有神地正视听众外,还可采用扫视法与直视局部法,用诸多方法使观众觉得仿佛在聆听一个知心朋友的倾诉,增强现场的演讲效果。如果在演讲中观众没有专心听,叽叽喳喳,你的演讲可以暂时停下来,给予一点制止性的眼神,说话者自会领悟并知趣地停止讲话。二是根据彼时彼地听众的心理要求,适当增出演讲内容,变被动为主动。如在同一场演讲赛中,前面已有选手以吟唱作为开场白,那么后面的选手无论准备得多充分,歌声多甜美,也应从即定演讲稿雷同的格式中跳出,删掉雷同的开头,否则,会引起听众的厌烦,演讲也绝不会成功。

当然,演讲与朗诵在选题、态势等诸多方面都有区别,在演讲的实践上,大家只有细心体会两者的差异,把握好演讲的尺度,才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演讲才能。

第四篇:演讲与朗诵的区别

演讲与朗诵的区别

演讲通常是侧重表达观点的,是思辨的,目的是获得观众的支持和赞同。朗诵是抒发感情的,通常内容是散文或诗歌,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语体的区别: 演讲与朗诵,是两种不同的口头表达样式或者说不同的表达语体。演讲是口头知识性语体或政论语体,是论述社会政治问题、政治事件、社会文化现象、社会道德等的评论性语体。语言上多用陈述句、祈使句、复句。朗诵是口头文艺语体。是虚构和想象中的情境和情感的再现和表现。

目的、功用的区别:

演讲是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教育领域活动的需要。是用语言说服听众接受一定的观念、思想,“是说服听众认识真实的情况”(伊索克拉底语),演讲是为了让听众信服你阐述的道理。改变或形成受众的态度、激发受众的行动欲望。

朗诵是艺术审美活动的需要。朗诵目的是带给受众艺术欣赏。主要以形象性、抒情性、美感性为其基本特征。

受众期待的区别:

演讲接受过程中,受众心理是对演讲者所说的内容“真实”“对演讲者表现的“真诚”的期待。朗诵接受过程中。受众心理是对朗诵内容形式的“审美的”、“趣味”的期待。

这种受众期待的差异,规范着表达者的感觉、思维、和表达。所以,演讲追求生活或逻辑的真实或真实感,朗诵则允许和需要想象和虚构。

身份和身份感区别:

演讲的表达是非表演性的,演讲不能扮演角色,演讲过程中只有一个自我,演讲者自己永远是自己,即使是演讲中在学某一角色行为或说角色的语言,也是在以“我”即演讲者的身份在“学”其样子或转述角色语言。

朗诵是表演:扮演角色,第二自我。不管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主张演员与角色合一。是在还是布莱希特“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朗诵是为作品感动,进入角色、抒发角色的感情,进而感染受众。

表达者状态:

演讲人是在自己的身份中,始终在思考、在与受众直接交流。朗诵者扮成角色。在角色的身份、角色性格和行为中,抒情、思考、自语、注视等、艺术感情境感

思维方式的差别:

演讲主导思维是逻辑思维。朗诵主导思维是形象思维。虽然朗诵也有逻辑思维的因素,演讲也有形象思维的因素。

表达情境感的区别:

演讲的情境感,主要是在现场的情境中。朗诵的情境感,主要是在作品的情境中。

第五篇:行政审批与行政许可的区别讲解

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的区别

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不完全是同一个概念。从逻辑学上分析,两者之间是种属关系。行政审批是母概念,行政许可是子概念。行政许可是行政审批,但行政审批不一定都是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为。行政许可是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产生的行政行为,无申请即无许可。第二,行政许可是管理性的行政行为。管理性主要体现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单方面性。第三,行政许可是对社会实施的外部管理行为。第四,行政许可是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取得行政许可,表明申请人符合法定条件,可以依法从事有关活动。

1、行政许可,即通常说的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为。以申请为起始,无申请即无许可。

(2)行政许可是管理性行为。主要体现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单方面性。不具有管理性特征的行为,即使冠以审批、登记的名称,也不属于行政许可。

(3)行政许可是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外部行为。行政机关对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对机关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则属于内部管理行为,不属于行政许可。

(4)行政许可是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实施行政许可的结果是,相对人获得了人事特定活动的权利或者资格。

2、审批:是指政府机关或授权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有关文件,对相对人从事某种行为、申请某种权利或资格等进行具有限制性管理的行为。审批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指标额度限制;二是审批机关有选择决定权;三是一般都是终审。审批最主要特点是审批机关有选择决定权,即使符合规定的条件,也可以不批准。

核准:是指政府机关或授权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有关文件,对相对人从事某种行为,申请某种权利或资格等,依法进行确认的行为。因此,在批准相对人的申请时,只是按照有关条件进行确认。只要符合条件,一般都予以准许。核准的条件都比较明确具体,便于确认。

审核:是指由本机关审查核实,报上级机关或其他机关审批的行为。

备案:是指相对人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相关性文件等规定,向主管部门报告制定的或完成的事项的行为。

360百科:

行政许可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许可是依法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相对方针对特定的事项向行政主体提出申请,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许可行为的前提条件。无申请则无许可。

2.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禁止的活动。行政许可可以一般禁止为前提,以个别解禁为内容。即在国家一般禁止的前提下,对符合特定条件的行政相对方解除禁止使其享有特定的资格或权利,能够实施某项特定的行为。

3.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赋予行政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针对特定的人、特定的事作出的具有授益性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针对行政相对方的一种管理行为,是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外部行为。行政机关审批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内部管理行为不属于行政许可。

5.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行政许可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定形式,即应当是明示的书面许可,应当有正规的文书、印章等予以认可和证明。实践中最常见的行政许可的形式就是许可证和执照。

新政出台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出台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的措施,再取消一批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听取对中央企业监督检查情况的汇报。设定行政许可三个从“严”

会议指出,出台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的措施,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配套措施,也是坚定不移、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又一重要举措,有利于防止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进一步为企业“减负松绑”,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正发展环境。要坚持依法设定行政许可,做到“三个严格”:

一要严格设定标准。坚决控制新设对企业投资、产品、生产经营和资质资格的行政许可,放宽社会资金准入。能通过技术标准、规范等其他管理手段或措施解决的,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能通过设定一个行政许可解决的,不得设定多个行政许可。

二要严格设定程序。对确有必要设定的行政许可,要加强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并广泛听取意见。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得设定。

三要严格对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各部门要公布其负责实施的行政许可目录,并定期评价,及时提出修改或废止建议。实施行政许可,要明确责任、权责一致,注重事中事后监督。对违法设定许可和增设许可条件,或以登记、备案、年检、监制为名行许可之实的,要坚决纠正、严肃处理,特别要制止以许可增加收费的行为。取消76个评比表彰项目

会议决定,要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的要求,在前不久已取消一批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的基础上,再取消76个项目,并从严从紧加快清理其他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尤其是带有收费性质的项目。这有利于抑制对开展评比达标表彰评估的“偏好”,使各级政府更好地把精力放在日常行政管理上。要做到“四个一律”: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和中央文件规定的,一律不得开展;与政府职能无关、对推动工作没有实际意义的,一律不得进行;已取消的,一律不得变相保留或恢复,防止“割韭菜”现象;已转交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承担的,一律不得使用财政资金和向企业或社会摊派费用。加强监管建“阳光央企”

会议指出,加强国有企业监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要进一步推行由事后监督到当期监督、由境内监督延伸到境外监督的有效做法,在完善政府事中事后监管方面走在前列,为转变政府职能积累经验。中央企业要用改革的办法和调结构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快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花大力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阳光央企”,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发挥骨干作用。

[1]编辑本段基本作用

1.行政许可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有助于从直接命令式的行政手段过渡到间接许可的法律手段

2.行政许可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广大消费者及公民的权益

3.行政许可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4.行政许可有利于控制进出口贸易,保护和发展民族经济

5.行政许可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健康、协调发展。

编辑本段种类划分

从行政许可的性质、功能和适用条件的角度来说,大体可以划分为五类:普通许可、特许、认可、核准、登记。普通许可

普通许可是准许符合法定条件的相对人行使某种权利的行为。凡是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活动,基于高度社会信用的行业的市场准入和法定经营活动,直接关系到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物品的生产及销售活动,都适用于普遍许可。如游行示威的许可,烟花爆竹的生产与销售的许可等。

普通许可有二个显著特征:一是对相对人行使法定权利附有一定的条件;二是一般没有数量控制。特许

特许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向被许可人授予某种权力或者对有限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管理方式。主要适用于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限公共资源的配置、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垄断性企业的市场准入。如出租车经营许可、排污许可等。

特许有二个主要特征:一是相对人取得特许后,一般应依法支付一定的费用,所取得的特许可以转让、继承;二是特许一般有数量限制,往往通过公开招标、拍卖等公开、公平的方式决定是否授予特许。认可

认可是对相对人是否具有某种资格、资质的认定,通常采取向取得资格的人员颁发资格、资质证书的方式,如会计师、医师的资质。

认可有四个特征:一是主要适用于为公众提供服务、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并且具有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特殊技能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认定;二是一般要通过考试方式并根据考核结果决定是否认可;三是资格资质是对人的许可,与人的身份相联系,但不能继承、转让;四是没有数量限制。核准

核准是行政机关按照技术标准、经济技术规范,对申请人是否具备特定标准、规范的判断和确定。主要适用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的设计、建造、安装和使用,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特定产品、物品的检验、检疫,如电梯安装的核准,食用油的检验。

核准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依据主要是专业性、技术性的;二是一般要根据实地验收、检测来决定;三是没有数量限制。登记

登记是行政机关对个人、企业是否具有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资格和特定身份的确定。如,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变更、终止;工商企业注册登记、房地产所有权登记等。

登记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未经合法登记的法律关系和权利事项,是非法的,不受法律保护;二是没有数量限制;三是对申请登记材料一般只进行形式审查,即可当场做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编辑本段主要范围

1、行政许可范围的确定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12条的规定,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1)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的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2)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3)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4)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5)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题资格的事项;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2、行政许可的排除范围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3)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4)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编辑本段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合法性原则也称为行政许可法定原则。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行政机关从事某种活动或者实施某种行为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公开;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时,不仅在实体和程序上都要合法,而且还要合乎常理。行政许可机关应当平等地对待所有个人和组织。3.便民原则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由一个机构统一受理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并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许可尽量提供方便。4.救济原则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5.信赖保护原则

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决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但应当对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的财产损失依法给予补偿。6.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让原则

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转让的行政许可外,其他行政许可不得转让。7.监督原则

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编辑本段相关设定

(一)行政许可的设定原则

1.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凡是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行管理的事项,不得设定行政许可。只有市场、社会自行解决不了的问题,政府才能介入,才能通过设定行政许可进行干预。

2.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有利于发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不应设定行政许可。只有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这些民事权利可能对他人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损害,并且这种损害难以通过事后赔偿加以弥补、补救时,才能设定行政许可。

3.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设定行政许可,不能仅仅考虑当前和眼下的利益,而应当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及生态环境的协调,保持可持续发展。

(二)行政许可的设定事项

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1.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2.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3.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4.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5.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以上事项通过下列方式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3)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4)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三)行政许可设定权的分配

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分配是指各种主要法律渊源形式在设定行政许可上的权力配置。

1.法律的行政许可设定权。法律可以在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以外设定其他行政许可。

2.行政法规的行政许可设定权。行政法规设定行政许可的权限比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规范大,但在法律已经设定行政许可时,行政法规只能作出具体规定,不能增设行政许可。

3.国务院决定的行政许可设定权。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但在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因条件、情况发生变化而废止以外,国务院决定设定的其他行政许可在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适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加以设定,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加以设定。

4.地方性法规的行政许可设定权。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但法律、行政法规已经对有关事项设定行政许可的,地方性法规只能作出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

5.省级政府规章的行政许可设定权。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执行的,应当提请本级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6.地方性法规和省级政府规章不得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许可。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该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该地区市场。

7.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编辑本段实施主体

行政许可实施主体是指行使行政许可权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主要有三种:

1.法定的行政机关。行政许可一般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2.被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被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应当具备下列条件:第一,该组织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第二,被授权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应当与该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相关联;第三,该组织应当具有熟悉与被授权实施的行政许可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的正式工作人员;第四,该组织应当具备实施被授权实施的行政许可所必需的技术、装备条件等;第五,该组织能对实施被授权实施的行政许可引起的法律后果独立地承担责任。

3.被委托的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委托实施行政许可必须遵循以下规则:(1)委托主体只能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委托实施行政许可;(2)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是法律、法规和规章;(3)委托机关应当对被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负责监督,并对被委托机关的行政许可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4)被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得将行政许可实施权再转委托给其他组织或者个人;(5)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将被委托行政机关和被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告。编辑本段实施程序

行政许可的实施通常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

1.申请与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但依法应当由申请人到行政机关办公场所提出的除外。行政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并应申请人的要求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处理,并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2.审查与决定。行政机关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不能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按照规定程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对申请人的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后,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或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准予行政许可,需要颁发行政许可证件的,应当向申请人颁发相应的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许可证件。不予行政许可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3.期限。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不得超过45日;45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5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期限内,但行政机关应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加贴标签、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

4.听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5.变更与延续。被许可人要求变更行政许可事项的,应当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6.特别规定。主要包括:(1)国务院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2)行政机关按照招标、拍卖程序确定中标人、买受人后,应当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依法向中标人、买受人颁发行政许可证件。(3)赋予公民特定资格,依法应当举行国家考试的,行政机关根据考试成绩和其他法定条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赋予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特定的资格、资质的,行政机关根据申请人的专业人员构成、技术条件、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等的考核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4)依法应当进行检验、检测、检疫的,行政机关根据检验、检测、检疫的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5)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予以登记。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6)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编辑本段监督检查

(一)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的种类

行政许可监督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和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两种:

1.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检查。即上级行政机关基于行政隶属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实行的监督。

2.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书面检查;(2)抽样检查、检验、检测与实地检查;(3)被许可人的自检;(4)对取得特许权的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

(二)行政许可的撤销与注销

1.行政许可的撤销。行政机关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应当撤销其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对违法的行政许可事项,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该撤销的,行政机关应当予以撤销;撤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既可撤销也可不撤销的,行政机关应当衡量各种利益后决定是否行使撤销权。行政许可决定被撤销时,行政机关应当赔偿被许可人因此受到的损害。

2.行政许可的注销。指基于特定事实的出现,由行政机关依据法定程序收回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公告行政许可失去效力。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情形有以下六种:(1)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2)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3)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4)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5)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6)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编辑本段法律责任

(一)行政许可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1.行政法律责任。应当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几种违法行为包括:(1)规范性文件违法设定行政许可;(2)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定的程序实施行政许可;(3)行政许可实施机关违反法定条件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4)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行为;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的行为;(5)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的行为;(6)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行为。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具体形式是:(1)有关机关责令设定行政许可的机关改正,或者依法予以撤销;(2)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3)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4)行政赔偿。

2.刑事法律责任。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或者实施行政许可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或者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刑事处罚。

(二)行政许可申请人及被许可人的法律责任

行政许可申请人及被许可人的法律责任分为两个幅度,程度较轻者予以行政处罚或者限制申请资格,较重者予以刑事处罚。其中,行政处罚是原则,限制申请资格和刑罚是例外。

1.行政法律责任。包括两种,即行政处罚和限制申请人申请资格。

行政处罚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第二,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第三,有下列情形且违法程度较轻的:(1)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行政许可证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行政许可的;(2)超越行政许可范围进行活动的;(3)向负责监督检查的行政机关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第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行政许可,擅自从事依法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活动的。

限制申请人申请资格的情形主要包括两种:(1)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2)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2.刑事法律责任。被许可人违法从事行政许可活动,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编辑本段行政问答

问:什么是行政许可?行政许可的特征是什么?

答: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行使的一项重要权力,它涉及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行政权力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的关系,涉及行政权力的配置及运作方式等诸多问题。行政许可法将“行政许可”界定为: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一般而言,行政许可具有以下特征: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管理性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对社会实施的外部管理行为。行政许可是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产生的行政行为,无申请则不产生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是准予行政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答 行政许可的特征:

1.是一种依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2是一种采用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的要式行为;3是行政主体赋予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行为。

问:行政许可的种类?

答:根据行政许可在性质、功能、适用事项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将行政许可可划分为普通许可、特许、认可、核准、登记五大类:

1.普通许可。是行政机关确认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住址是否具备从事特定许可活动的条件的许可方式。是实践运用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行政许可。其适用于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比如,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的集会游行示威许可、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商业银行设立许可、药品管理法规定的药品经营许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等。

2.特许。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向被许可人授予某种权利的许可方式,主要适用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共资源的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比如,海域使用管理法规定的海域使用许可、无线电管理条例规定的无线电频率许可、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排污许可等。主要功能是分配稀缺资源。

3.认可。是行政机关确定申请人是否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的许可方式,主要适用于确定申请人是否具备从事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所必需的信誉条件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比如律师资格。

4.核准。是行政机关对某些事项是否达到特定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作出判断的许可方式,主要适用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安全、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施、设备、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比如,消防验收、动植物进出境检疫。

5.登记。是行政机关确立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主体资格的许可方式。比如工商企业注册、社团登记等。

问:行政许可设定和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行政许可法确立了行政许可设定和实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进行。

(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

(三)便民原则。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应当减少环节、降低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四)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申请行政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权和申请国家赔偿权。

(五)信赖保护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除非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确需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但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问:《行政许可法》对政府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中国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对政府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该法主要对政府提出了以下新的要求:第一,行政许可设定要于法有据。第二,行政许可管理要公开透明。第三,行政许可服务要便民快捷。第四,行政许可权力要与责任挂钩、与利益脱钩。第五,行政许可实施要强化监督检查。

问:哪些单位可以实施行政许可?答: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可以实施行政许可的单位有:

1.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政府和政府所属部门都属于行政机关,但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能够实施行政许可。只有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才有权实施行政许可。

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是指承担着管理公共事务的责任的组织,如医院、学校、图书馆以及一些公用事业机构等。这类组织经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授权,也可以实施行政许可。

3.受委托的行政机关。一些行政机关虽然具有行政许可权,但囿于某方面原因,可能无法有效实施行政许可。此种情况下,这部分行政机关可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

问:行政许可如何办理?

答:《行政许可法》规定:对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由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比如:某项行政许可涉及到林业局的几个处室,则林业局应当确定由其中一个处室来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并负责送达行政许可的决定。

行政许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由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该部门受理后要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比如某项行政许可涉及县级人民政府的建设、环保和国土资源三个部门,则县级人民政府可以交由建设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建设部门受理后要转告环保、国土资源部门分别提出办理意见,或者组织环保、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办理行政许可,或是集中办理行政许可。

问:申请行政许可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是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但是,依法应当由申请人到行政机关办公场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除外。二是申请人要求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行政机关应当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三是申请人应当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对行政机关来说,应当为申请人提供以下便利:一是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二是申请书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三是行政机关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与其申请的行政许可事项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他材料。

问: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如何作出处理?

答:一是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二是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三是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四是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五是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行政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问:申请行政许可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是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但是,依法应当由申请人到行政机关办公场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除外。二是申请人要求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行政机关应当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三是申请人应当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对行政机关来说,应当为申请人提供以下便利:一是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二是申请书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三是行政机关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与其申请的行政许可事项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他材料。

问: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如何作出处理?

答:一是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二是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三是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四是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五是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行政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问:行政机关应当如何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答:除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一是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二是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下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送上级行政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申请材料。三是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问:《行政许可法》关于行政许可的期限有哪些规定?

答:一是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二是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不得超过四十五日;四十五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三是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下级行政机关应当自其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查完毕。四是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加贴标签、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五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节规定的期限内。

问:哪种情况下实施行政许可要听证?

答:《行政许可法》规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行政机关不得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收取听证的费用。

问:申请人如何变更与延续行政许可?

答:《行政许可法》规定,被许可人要求变更行政许可事项的,应当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但是,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八、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一)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的种类

行政许可监督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和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两种:

1.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检查。即上级行政机关基于行政隶属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实行的监督。

2.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书面检查;(2)抽样检查、检验、检测与实地检查;(3)被许可人的自检;(4)对取得特许权的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

(二)行政许可的撤销与注销

1.行政许可的撤销。行政机关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应当撤销其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对违法的行政许可事项,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该撤销的,行政机关应当予以撤销;撤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既可撤销也可不撤销的,行政机关应当衡量各种利益后决定是否行使撤销权。行政许可决定被撤销时,行政机关应当赔偿被许可人因此受到的损害。

2.行政许可的注销。指基于特定事实的出现,由行政机关依据法定程序收回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公告行政许可失去效力。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情形有以下六种:(1)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2)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3)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4)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5)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6)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下载浅谈讲解与演讲的区别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讲解与演讲的区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演讲与朗诵的区别[五篇]

    演讲与朗诵的区别 演讲与朗诵,因为同属口头表达方式,在表情达意方面,都运用口语,都有一定的感情,都注重态势语等等,所以,人们容易混淆,但就其本质而言,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样式。首先是......

    演讲与口才红版与绿版的区别

    篇一:演讲与口才成人版(包含红版、绿版)介绍 演讲与口才成人版(包含红版、绿版)杂志名称:演讲与口才 出版周期:半月刊 单期定价:4元 isbn:977100987411 读者推荐:公务员 文学爱好者......

    简单实用的竞聘演讲技巧讲解

    竞聘演讲关系到我们的升职的成与败,成功的竞聘演讲能够大大提升我们在评委当中的竞聘印象,成功的竞职演讲更是能全面的展现竞职者的实力与能力,所以,竞聘演讲做好充分的准备,掌握......

    演讲、致词、当众讲话的区别

    演讲、致词、当众讲话的区别致辞是“在举行某种仪式或会议时说勉励、感谢、祝贺、哀悼的话”。演讲是“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当众讲话也叫演讲但它尤其强调......

    详细讲解雅思考试学术类和培训类的区别

    三立教育www.xiexiebang.com 详细讲解雅思考试学术类和培训类的区别 今天三立在线教育雅思网为大家带来的是雅思考试学术类和培训类的区别的相关资讯,备考的烤鸭们,赶紧来看......

    材料与设备的区别

     材料与设备的区别——  ①凡是经过加工制造,由多种材料和部件按各自用途组成独特结构,具有功能、容 量及能量传递或转换性能的机器、容器和其他机械、成套装置等均为设备。 ......

    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区别

    一、现在完成时 1. 现在完成时的构成:助动词 have (has)+动词的过去分词。助动词说明该谓语是属于现在时范围。它和主语的人称、数要保持一致。过去分词是主要的谓语动词,说明......

    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区别专题

    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区别专题 一、现在完成时 1. 现在完成时的构成 现在完成时是由助动词 have (has)+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助动词说明该谓语是属于现在时范围。它和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