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讲课稿通用[全文5篇]

时间:2019-05-14 19:1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讲课稿通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讲课稿通用》。

第一篇:数学讲课稿通用

数学说课稿模板

关于

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是 中数学教材第 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 中,占据 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 1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教学程序: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分

案例

初中数学说课稿《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这一节内容是初中数学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一节一次函数后,回过头重新认识已经学习过的一些其他数学概念,即通过讨论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函数的观点加深对已经学习过的不等式的认识,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它不是简单的回顾复习,而是居高临下的进行动态分析。

2、活动目标

①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会根据一次函数图像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

②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待不等式的方法,初步形成用全面的观点处理局部问题。③经历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探讨过程,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的辨证思想。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已逐步从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的能力。

三、学法分析

1、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合作交流的友好氛围,让学生更有机会体验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技能,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

四、教法分析

由于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能写成ax+b>0(或<0)的形式,而此式的左边与一次函数y=ax+b的右边一致,所以从变化与对应的观点考虑问题,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也可以归结为两种认识:

⑴从函数值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a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⑵从函数图像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a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

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上两个角度探讨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1、“动”―――学生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2、“探”―――引导学生动手画图,合作讨论。通过探究学习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

3、“乐”―――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做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一点,直观多一点,动手多一点,使学生兴趣高一点,自信心强一点,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

4、“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的辨证思想。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

1.一次函数的定义。

2.一次函数的图象。

3.直线y=kx+b与方程的联系。

那么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是怎样的关系呢?本节课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相关概念以及一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知识作好新知识的衔接。

二、导探激励

问题1:作出函数y=2x-5的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

x取何值时,2x-5=0?(2)

x取哪些值时, 2x-5>0?(3)

x取哪些值时, 2x-5<0?

教师活动:展示问题1,适当时间后请学生解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借助课件作结论性评判。

设计意图:问题1可以直接解不等式(或方程)求解,但这里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直接图象得到。引导学生体会既可以运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也可以运用解不等式帮助研究函数问题,二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

学生可以用不同方法解答,教师意图是尽量用图象求解。

问题2: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不等式: -2x+3<3x-7.分析:

由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可先将其化为一般形式,再画图求解;也可以将-2x+3与3x-7看作是两个

关于x的一次函数,即y1=-2x+3,y2=3x-7。

于是不等式的解集即对应着y1

原不等式化为5x-10>0,画出直线y=5x-10如图所示,可以看出x>2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上方,即这时y=5x-10>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解法2:

将原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是两个一次函数,画出直线l1︰y=-2x+3,y2=3x-7,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它们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当x>2时,对于同一个x,直线y=-2x+3上的点在直线y=3x-7上相应的点的下方,这时-2x+3<3x-7,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三、达测深化

做一做:

兄弟俩赛跑,哥哥先让弟弟跑9m,然后自己才开始跑。已知弟弟每秒跑3m,哥哥每秒跑4m。列出函数关系式,作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何时哥哥追上弟弟?(2)何时弟弟跑在哥哥前面?(3)何时哥哥跑在弟弟前面?

(4)谁先跑过20m?谁先跑过100m?(5)

你是怎样求解的?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展示做一做,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请部分学生展示其解法。教师

借助课件对学生解答作出评判。展示练习,在学生思考后,用课件展示图象以便学生识图。

设计意图:函数、方程、不等式都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通过具体例子渗透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不等式,感受函数、方程、不等式的作用。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P19 读一读

P20 习题1.6

第二篇:数学教师应如何讲课

通过听数学课,我感觉我们的数学老师讲题的功夫还有待于锻炼,讲得效果不好。主要表现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把握得不好,不该讲的讲了,占用了时间,该讲的又没有时间来充分地讲解,也就是详和略的问题没有处理好。

二是该讲的东西,应如何讲,思考得不够,有些东西教师也认识到了该讲,可讲得层次不清,重点不突出,让听者感到不清晰。

三是教学语言平实,不能激情,不能激趣,不能给人带来惊叹、惊喜和深刻的印象。

四是不善于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最希望听到的“如何想的?”这样的关键问题,还有一些规律性、结论性的问题,教师没有一个明确的表达。

针对这些问题,我想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始终以学生的眼光看待习题。首先要对学生的学情有一个基本的把握,然后明白哪些问题要讲,哪些问题可以不讲。其次要把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估计充分,要讲的东西有一个基本的预见,在课堂上可以灵活处理。三是习题的难度应以学生的水平来判断,而不是教师自己的主观决定。

第二、始终把审题作为讲解的重点。出示一个习题之后,首先是对题意的理解,对题目所给的条件的用途有一个适当的引导,也就是把条件“向前走一步或几步”引出相关的知识,然后再抓住所要解决的问题,综合所有的条件,分析解决问题的路径。也就是说教师要把解题的切入点和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当看到习题后如何思考的方法。

第三、始终把悬念留给学生。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切不可包办代替,每到关键处,紧要处,留下悬念,给学生“想”的时间和机会,有时还可以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歧途,然后再迷途知返,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很有兴趣,每当学生怎么也想不出来的时候,教师的一语就会道破天机,让学生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第四、始终把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放在心上。讲解习题,表面上看是教给学生的解题方法,其实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交流过程,在这个谈话的过程中,语言艺术是很关键的,我们绝不可小视。

在我们的教师中,有人也发过这样的感慨,“我和某某的教学设计,所用的习题,考试题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学生的成绩会有差距呢?”其实,这样的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第三篇:初中数学矩形讲课稿

矩形

今天我们将要研究的内容是矩形。对于任何一个几何图形,我们研究的程序是定义、性质与判定。所以,矩形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将要研究的是矩形的定义与性质。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四边形,当他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时,我们便得到了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将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得特殊化,特殊到90°,这时我们便得到了小学数学过的长方形也叫做矩形。这就是矩形的定义。

请你举出身边矩形的实例。它的应用既然如此广泛,肯定与他强大的性质有关。我们知道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他一定具备。请先回忆我们从哪几个方面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边,角,对角线,轴对称性

你能依次说出它的性质吗?类比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研究方法,我们研究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对边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有几条?矩形既然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他一定有自身特殊的性质。观察图形,你能猜想出它的特性吗?

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验证你的猜想。不论大家是测量,还是折叠都可以验证,同时我们也有同学用推理的方法证明出来。我们看黑板上的过程,由此猜想成立,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那么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又该如何验证呢?有的同学用全等,有的同学用勾股定理。他们都是将矩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这种转化的思想,要去体会。由此我们得出了矩形的特性既四个角是直角,对角线相等。

前面我们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研究了三角形的中位线。那么我们能否用矩形的性质来研究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呢?

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观察图中的Rt△ABC,BO是斜边AC边上的什么线?BO与AC有什么关系?你能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什么性质?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推理格式:∵BO是Rt△ABC斜边AC的中线

∴BO=½AC

学以致用,初试锋芒。

大家都做得非常好!

我们再来看一道例题,你发现例题中有什么规律吗?

变式1,逆向给出问题,你能解决吗?变式2,又该怎么做?开放自己的思维:你还能提出哪些结论?

巩固提升,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到此为止,谈谈你的收获。既然收获了这么多我们就来检测一下。

用数学的语言祝福在座的同学们。

第四篇:初一数学复习讲课教案

初一数学复习讲课教案

课堂教学目标

1、回顾上节课的教学内容

2、知识点串讲,带领学生大概复习初一数学知识点

3、重点讲解初一数学中的三角形

一、数和数的运算、整式及整式的运算

1、先让学生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有理

数、无理数……),然后试探性地问学生是否知

道数的分类有哪些,最后帮学生总结出来。

2、知道了数的分类,那给出几个数(例如:

0.987654;1653476800等等),让学生先思考

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数表达起来会怎样,有

哪些简单一点的表示方法,然后就讲科学计数

法、有效数字、近似数和精确度。

3、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个具体的数字可以是一个数,那么问一下学生还知道哪些可以用来表示数,接

着引出字母表示数

4,有了前面的一些铺垫,列出一些字母数字结合的式子(例如:3a+3b;2a-b等等),从而引出整

式的概念,还有哪些才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

5、有了上面的基本内容,接着就讲数的运算以及整

式的运算。复习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

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

二、几何图形和轴对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

1、给出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并要求学生在平面直角

坐标系中会标出平面图形的位置

2、给出具有不同特点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比较总结,得出

哪些是对称图形,怎样是轴对称,怎样才算是中心对称图形。

3、和学生一起动手,把图形旋转,得到立体图形,给出一

些典型的旋转图形

4、给出几个大小不同的立体图形,摆放时,位置不同,让

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能得出什么结论,然后引出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三、三角形

1、先认识三角形,给出几组三角形的边的数据(自己制

作一样长度的小棍子),让学生先判断一下那些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而后,总结三角形成立的条件

2、让学生认识哪些是相似三角形和相等三角形,回忆三

角形全等的条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这部分主要是以题目加深巩固知识点

第五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模拟讲课稿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因数和倍数

教学三维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

4、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二)、学习求一个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A、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 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B、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

1、乘

2、乘

3、乘

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

3的倍数有:3,6,9,1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18的因数有: 1,2,3,6,9,18

18的因数

○ 第三单元

第三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三维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教学过程设计:

一、猜测导入

(1)出示两个纸盒(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2)考察学生眼力:这两个纸盒,看起来大小差不多,请你猜一猜,哪个纸盒用的硬纸板多?

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引出可以计算它们所用硬纸板的面积,然后再比较。)

二、探究新知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再请同学拿着正方体盒子,两人一组边摸边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拿着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

学生讨论。(把六个面展开放在一个平面上。)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口答。)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同学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用展开图折上)。教师:请量出它的长、宽和高,说一说哪些面大小相等?指出相邻的三个面各用哪两条棱作为长和宽?

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教师:对长方体实物,我们已经会找它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了,在平面图上会不会找呢?

请同学用自己的展开图练习找各面的长宽。然后再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指出黑板上展开图中相等的面和对应的长和宽。

教师:我们再从立体图形上看一看。(用电脑动画软件演示)(图像要验证相对的面相等,展示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教师: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后归纳,老师板书: 上下面:长×宽×2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高×宽×2(2)请同学们用新学的知识来解答下面的问题:

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 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或学生板书,同时其余同学填书上。)解法1:6×5×2+6×4×2+5×4×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解法2:(6×5+6×4+5×4)×2 =(30+24+20)×2 =74×2 =148(平方厘米)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纸板。

练一练:(示图)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米?

教师: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求表面积如何办? 学生:应该少算上边的一面。列式:4×3+4×2.5×2+3×2.5×2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看看自己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学生:一个面的面积乘以6。教师:用棱长来表示它的表面积。学生:棱长×棱长×6(2)试解下面的题。

例2(示图)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请同学们填在书上,一位同学板书: 3×3×6 =9×6 =54(平方厘米)答:它的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3×5 教师: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三)巩固反馈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的三角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

2、一个棱长 4分米的正方体,求它的表面积的列式是42×6,结果是48平方分米。()

(四)课堂总结

1、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2、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 ﹢ 长×高 ﹢ 高×宽 正方体的表面积 棱长×棱长×6

×2 7)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三维目标:

1、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母、分子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通过层层设疑,不断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建立单位“1”的概念。教学准备:

课件、箱子、乒乓球20个、跳棋16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呢!(出示小蛋糕)老师要把它奖励给今天课堂表现最积极的4位同学。怎样分,大家才满意呢? 生:把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师: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样表示? 生:1/4(师板书:1/4)1/4表示什么意思? 4表示什么意思?叫做… 1表示什么意思?叫做…

(师板书)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那平均分很多物体能不能也能得到分数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单位“1”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2种学具,你能运用他们分别表示1/4吗?(学生小组活动)汇报(1)你是怎样表示圆形纸片的1/4的? 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2)4个磁钉的1/4怎样表示? 把4个磁钉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刚才这位同学用到了一个词“一个整体”非常好。谁再说说磁钉怎样表示1/4的? 你真是个会听课的学生。看来,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也能表示1/4。

(3)你还用什么表示了1/4? 我们把8枚硬币看成一个整体,把他们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它的1/4。

这么多硬币也能表示1/4,你可真不简单。这8枚硬币的1/4是几角钱?(2角钱)(4)还有哪个小组想展示? 我们把12枚硬币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它们的1/4是多少钱?(3角)都是用1角的硬币表示1/4,为什么刚才小组表示的1/4是2角钱,这个小组表示的1/4是3角钱呢?(5)老师这里有16个围棋,你能用它们表示出1/4吗? 刚才我们创造的分数都是1/4,你们利用这些学具还能表示哪个分数?在小组里快速试一试。

(6)小结:刚才我们把一个圆、一些硬币、磁钉、围棋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得到了分数。我们把看成的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叫它单位“1”。(板书:单位“1”)为什么这个“1”要加引号?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1有什么不同? 你能举出单位“1”的例子吗?还可以把什么看成单位“1”?(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2、分数的定义

世界万物,小到一粒沙砾、一个细胞,大到整个宇宙空间,我们想研究谁就把谁看成单位“1”。我们今天所研究的分数,就是平均分单 位“1”得到的。

课件出示分数的定义。

找1生起来读。同桌两人说一说什么是分数。

三、巩固练习: 游戏:同学们学得也累了,我们来做个游戏。知道里面是什么吗?(1)老师拿出4个乒乓球,是乒乓球总数的1/5,里面有多少个乒乓球?为什么?(2)拿出4个,还剩几个? 拿出剩下的1/4,拿几个? 同是4个乒乓球,为什么老师拿的时候用1/5表示?这位同学拿的却用1/4表示?(3)还剩几个? 拿出这些乒乓球的2/3,拿几个?为什么?(4)还剩4个乒乓球,占原乒乓球总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延伸: 今天得到蛋糕奖励的同学请上台,他们是今天课堂上表现非常积极的同学。祝贺你们。他们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其实今天每个同学表现都不错,我们可以用拿个分数来表示? 生:也可以用“1”来表示。也就是我们这个整体表现都很好。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1/4 单位“1”

第四单元

第七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基本性质,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准备:

每人3 张同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直接口答下面各题的商,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知识? 120 ÷20 =(12O×3)÷(30 ×3)=(120 ÷10)÷(30 ÷10)=

二、教学实施 .教学教材第75 页的例1。

让学生拿3 张同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分别对折一次、两次、四次,平均分成2 份、4 份、8 份,涂上颜色,分别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提示:你发现了什么?板书:==为什么相等? .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请代表发言。

随着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从左往右观察)(从右往左观蔡)3 .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老师分别板书出来。

1224484 .观察以上例子,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汇报。)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提问:为什么0要除外?(学生讨论)

小结: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则分数成为,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O ;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O。.提问:你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完成教材第76 页“做一做”的第1 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思考并说明思路。.完成教材第77 页练习十四的第1 题。学生先独立涂色,然后比较大小并说明理由。.完成教材第77 页练习十四的第2 题。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可以把化成,也可以把化成,再比较。.完成教材第77 页练习十四的第3 题。

学生两人一组,由一人说一个分数,另一个人说出一个相等的分数。.完成教材第77 页练习十四的第4 题。

引导学生先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哪几个分数是相等的,然后在直线上把这个点画出来。

老师启发学生观察,推算出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可以同时除以几,得到一个与原分数相等的分数。.完成教材第77 页练习十四的第5 题。进行口答练习。

三、思维训练 .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乘3,这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如果分子不变,分母除以5 呢?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9÷15 =()45254104102500= 18= 6÷()=()÷6 18()1

2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知道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12== 2448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第四单元

第十四课时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一、比较引入,明确学习的必要性。

出示:羚羊和鸵鸟进行赛跑,羚羊每分钟跑0.9千米,鸵鸟每分钟跑 4/5千米,谁跑得快些?

1、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比较0.9和4/5的大小。

2、而一个是小数,一个是分数能直接比较吗?怎么办? 小结: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会遇到这样比较分数、小数大小的实际问题。为了便于比较,就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揭示课题)

二、激活小数的意义,探寻小数和分数的互化方法。

(一)小数化分数:

1、怎样把0.9化成分数呢?(0.9=9/10)出示一条线段:

(1)你能在这条线段上找到表示0.9这个点吗?(2)那么0.9表示什么意义呢?

板书: 0.9表示十分之九 所以0.9=9/10

2、出示表格:(0.23)

(1)你能用小数来表示阴影部分吗?为什么?(2)0.23表示什么意义? 板书:0.23表示百分之二十三

(3)那么如果把0.23化成分数是……?

板书:所以0.23=23/100

3、那0.179化成分数是多少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0.179表示千分之一百七十九 所以0.179=179/1000

4、小结:如果我们理解小数的意义,那么要把小数化成分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想不想再试试?

5、练习: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1

0.27

0.039 0.7 0.43

0.999(1)同桌任选两题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2)反馈说理。

师:我发现同学们在化这些小数的时候速度都很快,你们有什么决窍吗?

(观察这些小数和化成的分数,你有什么发现?)――0.7、0.1、0.9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化成的分数呢?

板书:一位小数――十分之几

二位小数――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千分之几

6、运用这个规律,相信大家在做小数化分数的时候会做得更快!(1)练习P97做一做。

(2)反馈:0.4=4/10 你对这位同学所做的结果有什么建议吗?(0.4=2/5 分母怎么不是100了?)大家认为呢?

7、小结:根据小数的意义,可以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如果能约分的再约分(板书)请把你刚才做的,你认为应该约分的再约分。

[设计意图:结合小数的意义,逐步把学生引入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自主学习。]

(二)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小数化分数的方法,知道 了一位小数化成分数是十分之几;二位小数是百分之几……那么倒过来观察,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十分之几——一位小数;百分之几――二位小数……)

2、请用你的发现把3/

10、53/100、711/1000分成小数。(1)练习

(2)反馈:3/10=0.3 53/100=0.53 711/1000=0.711

3、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要化成小数,可以直接把分数写成小数。

(三)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1、那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你有办法把它化成小数吗?

出示:把 4/5化成小数

2、小组讨论,尝试练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举手,老师和你一起想办法)

3、反馈:

A、4/5=4÷5=0.8 你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 B、还有别的方法吗?

4/5=8/10=0.8 你是依据又是什么?

4、小结: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转化成除法、或者转化成分母是10、100的分数,这样就以化成小数了。

5、用你喜欢的方法把3/20 4/7化成小数。(1)练习

(2)反馈: 3/20=15/100=0.15 3/20=3÷20=0.15 2/7=2÷7≈0.286(除不尽保留三位小数)A、为什么用≈

B、2/7化成小数为什么不采用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方法来做?

6、学生讨论后进行交流。

三、应用知识、比较大小。

1、出示准备题:谁跑得快些?(1)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还可以怎么做?)

四、课堂总结:

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0.9表示十分之九 所以0.9=9/10 0.23表示百分之二十三 所以0.23=23/100 一位小数――十分之几

二位小数――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千分之几

根据小数的意义,可以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如果能约分的再约分

下载数学讲课稿通用[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讲课稿通用[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广角.doc(讲课比赛教案)大全

    乌兰县讲课比赛教学设计 主讲:乌兰县第五中学小学部 林红兵2012-6-20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108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

    四年级数学导学案讲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导学案课 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课型:新授课执 笔:罗玲初审:学生姓名:班 级:学习时间:学习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

    2012讲课稿!!!!

    深入剖析邪教根源及危害全面提高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水平前 言 再次受邀到“黄埔”交流感受,非常感谢,有机会向大家学习汇报,非常荣幸,见到许多优秀年轻干部尤其熟面孔进入视野,......

    讲课稿

    T: All right! Good morning, children! T: I a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I am Vivian Xiang. You can just call me Vivian. Remember my name? T: Who am I? T: But......

    讲课稿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简·爱》 摘要:在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简·爱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简·爱凭借其独立自主、提倡平等自由的新女性形象在文学史上大放光彩。而从女性主义......

    讲课稿

    课前:1、板书中国版图 2、课前放《北京欢迎你》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刚刚课前我们听到的歌,同学们知道叫什么名字吗? 生:《北京欢迎你》 师:对,《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是我们人人都......

    讲课稿

    【教师导课】今年初,一部很火的电视剧烧到了我们中国来,而且越烧越旺,大家能猜出是什么剧吗? 【教师导课】没错,那就是星你,星你的都教授来自哪里呢?剧中只说了他来自宇宙中其他的......

    讲课稿

    一个游戏——有趣的心理学“游戏” 去年在心理咨询师课程时,老师曾给我们做过一个心理学测验:写下对你最重要的五件东西,然后想象你已经身心疲惫了,无法全部拥有这些对你来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