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看法(5篇)

时间:2019-05-14 19:5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看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看法》。

第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看法

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前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细致的工程。伟大的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手里,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里。”这充分说明了家庭及家庭教育的重要。这些年来,常有学生家长与我说起在家庭中如何教育孩子的事。下面我就家庭教育谈些看法。

二、轻松的家庭环境和孩子的压力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讽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赏;理解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这首哲理诗,提示了孩子成长与家庭环境间的关系。在当今充满竞争、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每个人,包括我们的孩子,都会遇到压力。中学生承受的压力来自各方面,有学习上的压力,有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有父母对孩子过度的期望产生的压力,还有与周围人际关系不融洽的压力,以及生理发育上造成的压力。这时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做家长的应设法为孩子化解压力,消除其紧张感。在此,我向家长提几点建议: 一是和孩子多交流,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烦恼,并帮孩子化解忧虑。许多孩子在压力面前变得沉默寡言。如果你的孩子话很多,最近突然变得深沉起来,那他一定遇到了问题。这时家长要多与他交流沟通,让孩子说出烦恼的问题,这有利于化解孩子的压力。二是做父母的不要给孩子定下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自身实际,只知道让孩子这个拿第一,那个要优秀,双休日又是学画画、学钢琴等等,结果让孩子无所适从。三是让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譬如现在一些家庭往往细微到孩子几点起床,几点入睡,看什么书,玩什么游戏,都要过问,还要干涉。这样的生活环境与牢狱又有什么不同?加上学校应试教育,从七八岁起,孩子就陷入常常是无趣的课堂知识与题海战术中,很少有与社会及自然接触的机会,个人自我发展的余地很小。孩子因为自小较少游戏而感到压抑。四是尽可能与孩子共度休闲时光。有时可以出去走走,有时可以带孩子到他喜 欢的亲戚家串串门,有时和孩子打打球等。初中生的功课很紧,所以这一点就越 发可贵.五是尽量不把自己在单位里的不好心情带回家。一天劳累下来,谁都想回家 休息一下,这时别忘了,也许你脸上的一丝微笑都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欢欣。有时你 可以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膀,说两句俏皮话。

三、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学会尊重孩子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物,父母应尊重他。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娱乐活动权以及隐私权。比如有的父母当心上了初中的孩子乱交朋友,就偷看孩子的日记、信件,偷听孩子的电话,这种举动就是侵犯了孩子的个人隐私。或许你会问,孩子拥有这么多的权利,你让人怎样管教他。但事实却是,一个受到尊重、珍惜自己权利的人,跟那些不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比较起来更容易接受教育,更会做人。所以有人这样说过,当父母尊重孩子的权利,并引导孩子珍惜自己的权利时,真正有益的教育才能开始。“执著和强烈的爱心,并不等于执著和 强烈的管教,没有张弛相济,也便背离了父母爱孩子的初衷。”尊重孩子就不能强迫孩子。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会厌恶自己不愿做的事,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傅雷家书》不能不说透视了我国一代翻译巨匠傅雷作为父亲的家庭教育智慧,然而在该书的第一封信中,他就恳切地向孩子道歉:由于他对孩子过于严格约束伤害了孩子,在自己的良心上留下了永远的愧疚。傅雷先生在后面的一些书信中总是千叮万嘱要孩子劳逸结。今天,我们不少父母不让孩子看电视,不让孩子看课外书,不让孩子踢球,不让孩子去做他喜欢做的一切事情,只知道让孩子无休止地做功课,这实在不是明智之举。2.做孩子的朋友当孩子有烦恼时,有快乐需要与别人分享时,父母应成为他们的朋友。曾经有部名为《成长的烦恼》的电视剧,向我们展现了一异国他乡的家庭生活画面,主人公是永远充满活力的杰生夫妇以及三个子女。杰生夫妇从未在孩子面前摆过家长的架势,他们与三个孩子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平等友好的朋友关系。这虽是一部电视剧,但杰生夫妇通过做孩子的朋友,以平等为前提,使家庭充满民主、和睦、轻松的氛围,很值得我们学习。

四、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长素质的高低,对我们孩子的成长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有抽样统计的结果表明,七成以上的父母并不真正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所以,父母要先行自我教育,做一个合格的家长。父母要有健康的心理,家长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子女身心发展的外部因素。父母的文化素质是影响家庭教育过程效果的重要因素。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父母的思想性格、道德水准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方法等,也关系着家庭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做父母的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父母的品德素质是决定子女品德面貌的基础。曾有研究表明,在道德和价值定向方面,父母与子女的相关系数为 0.55;而教师与学生的相关系数为 0.03,可见家长的品德素质对子女的重要作用。父母要有一定的教子能力。父母教育子女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家庭教育的效果。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发现和选择教育时机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育方式方法的能力,妥善处理教育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能力。

五、家庭教育中的两个误区

一是溺爱。现在由于都是独生子女,溺爱现象比较普遍。过分溺爱会“培养”出这样的孩子:自私的孩子、懒惰的孩子、懦弱的孩子。二是严厉粗暴。部分父母以为严厉才是爱孩子,尤其是一些父亲,更以为如此。殊不知,他走向了与溺爱向对立的另一个极端。如 打骂威胁、无故斥责、蛮横专制。这种严厉会 “造就”这样的孩子:冷漠的孩子、自卑的孩子、暴躁的孩子。把握爱与严的分寸,其实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大难题。做父母的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六、结束语

素质教育离不开家庭,世间所有教育都从家庭开始,只有和谐的家庭,才能带来和谐的教育,只有和谐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第二篇:关于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看法

浅谈中国式家庭教育

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儿时与祖母倚在露台边,望着夜空中,偶尔有闪烁着的星辰。我说那是那是玉兔吃剩的米粒儿,祖母说那是嫦娥落下的泪珠儿。

夜空下,在我与祖母共同冥想中,时光悄然而逝,到如今想来,这成了我短暂人生起始中最有价值的财富。当然,不仅如此,祖母也在夜空下给我讲过许多传统故事。出生在新旧时代交替变革中的,祖母的思想中既有古典家庭教育的影子,亦有着新时代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特征。

我以为这也是如今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一种文明糅合的产物。

传统中华文化对于如今中国教育影响深远,赋予其独特的价值体系——长幼尊卑,伦理纲常由此而衍生出“中国式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同外国学习《圣经》一样,家长们成了孩子们的“神父”“圣母”,而教义即是要遵守社会的规范,养“浩然之气”,为“正人君子”。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形成一个共同价值观,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甚至可以说,中国式家庭教育是中华文明延续的保障。

但对于古典文化的照单全收,必然催生出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弊端。余华的小说《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便是出身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革命年代,他以自己为富家公子而肆意挥霍岁月与金钱,直到自己家破父亡,陷入生活的窘境时,才让生活真正教育了一回。——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案例。

如今的家庭教育仍继承了古代对于行为的“规范”,思想的“规范”,还有一种“学而优则仕”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而忽视了创新与变通。这使得在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当代,仍铸造出千万个“小福贵”徘徊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艰难而迷茫。

这不禁让我想起莱蒙托夫笔下那只孤独的帆,“底下是碧蓝的大海,头顶是金色的太阳”,却“在不安中祈求风暴”。那种孤独,反叛,自由的灵魂仿佛恰好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另一面。

我们必须承认古典文化中确实有些类“臭油坏酱”的封建迂腐的因素,这导致梭罗,森山大道,费曼这样“孤独的反叛者”几乎不可能出现在如今中国的社会舞台之上。如今不仅是家庭创新意识的淡薄,更是整个社会意识的淡薄。这些因素需要每个家庭加以消化,在价值取向上作共同的努力,只有改变了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让社会能接受敢于创新的人才,使人才敢于自我,社会与国家才能真正走向创新的道路。

但这不是一味标新立异,刻意“逆行”,否定一切与“中国式”相关的教育理念与传统价值观。在追求创新与现代先进思想的路上,在古典文化中有许多我们不能摒弃,也无法摒弃的东西——那便是民族的“根”,是灵魂——正如法兰西人热情,日耳曼人严谨,而中国人深沉,谦逊而儒雅。

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中国”二字。

第三篇:家庭教育成功案例及其看法

陈景润育子有方

陈景润不仅是数学奇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儿子名叫陈由伟。“陈由伟”这个名字是陈景润起的。陈由是他与夫人各自的姓,伟则希望其对人类有伟大贡献的意思。

陈景润对独生儿子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对待儿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成长,使他的思维方法更具有个性。陈景润认为,孩子有个性才能成才,文艺家、政治家、科学家都靠个性的发展才获得成功。陈景润希望儿子将来也当科学家。陈由伟天生聪明,每当他拿玩具,便好奇地把玩具解剖──拆开看个明白。一个玩具几十元,当母亲的便拉下脸来严肃批评儿子。这时,陈景润总是乐呵呵地站在儿子一边说:“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儿子上小学后,常常向陈景润谈自己的事,学习、劳动或与同学的往来。陈景润认真听着,然后为孩子当参谋,或表扬或批评纠正。很快,他就获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儿子成了朋友。陈景润认为,教育培养孩子,要因人而异,不同环境、不同性格,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这正是这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的过人之处。陈景润与由昆欣慰地讲,教育孩子要灵活,要分阶段。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方法分不开。个人的看法:

可以看出,陈景润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宽松民主的教育。

宽松教育,也可以叫宽容教育,我个人觉得这在家庭教育中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孩子在低龄阶段时总是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看到桌子上杯子,好奇,就想法设法的去拿,最后却把杯子摔碎了;手上拿着妈妈新买的玩具,一眨眼,就被孩子拆地七零八落;看到妈妈在洗马桶,不知道为什么就抢着要去洗,怎么劝都不听„„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呵斥孩子,却不知道,这在无形中就已经扼杀了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对于自己所接触到的那些未知的东西必然是好奇的,我们又何必以成人的想法来苛责孩子?不妨对孩子宽容一些,杯子摔碎了可以再买,玩具坏了也可以再买,刷马桶衣服弄脏了可以洗,为什么要阻止他们呢?

而家庭教育中的民主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当孩子成长到青春期的时候。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个性发育的一个转折阶段,他们正在告别童年,开始一个崭新的成长和变化时期,身体正急剧的发育,心灵在不断丰富,情绪在激烈波动是青少年的特点。他们正在竭力摆脱童年时期的幼稚状态,向成人过渡,希望家长把他们当大人看待。并且,青少年自尊心强,思想情感不轻易向他人吐露,如果长辈不能正确对待,他们极易造成心理上的闭锁性,这种闭锁性导致他们与父母、师长及交往熟悉的人之间产生距离,由于缺乏倾诉,产生一种孤独感,但内心又渴望交往。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仅仅是用爸爸(或者妈妈)的身份来和他们交流必然会导致孩子的反感。我们不妨“自降身份”,与孩子交朋友,给孩子以适当的成人权力和身份,认真的倾听,给予自己的建议而不是命令。我想,这样对孩子们来说会容易接受的多。这就让我想到我自己在15、6岁时经常和父母争吵,因为他们总是说他们是爸爸妈妈,我做任何事都应该听他们的(当然在一次彻底的谈心后他们现在民主多了)。这样的情况让我十分的反感,因此吵架也便是家常便饭。可见,民主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走近“完美父亲”贝克汉姆。

作为英国最年轻的勋爵、球场上最锐利的屠刀、女性眼中最完美的王子,著名球星贝克汉姆拥有着太多的光环和荣耀。除此以外,他还是两个儿子的父亲。而在过去的2003年,作为一位父亲,贝克汉姆更是获得了两项对他而言非常重要的奖项———英国一家医疗保险公司评选的“完美父亲”以及著名的500强公司爱普森所评选的“名人爸爸”。儿子比最重要的比赛还重要。1999年,妻子维多利亚在伦敦医院接受剖腹产,贝克汉姆和维多利亚的妈妈始终陪伴在旁。大儿子布鲁克林出生后,贝克汉姆和维多利亚商量的最初决定之一就是,不学其他多数富有而忙碌的夫妇那样去雇用一个专带小孩的保姆,而是决定自己照料儿子。因为一想到布鲁克林会跑到保姆,而不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那儿去寻求慰藉,他们就觉得可怕。为了表明布鲁克林在他生命中的重要意义,贝克汉姆在背部一个合适的地方纹了身,刺的图案是一位男性守护天使。那是一次非常疼痛的经历,但是他觉得很值。自那时起,他就宣布说:怀抱儿子的感觉是他一生中最感动的时刻。突然一个崭新的生命就躺在他的怀里,而这个生命比最重要的足球比赛还要重要。做父亲给予我全新责任感。只要时间允许,贝克汉姆会尽可能多地接手照料婴儿,给婴儿喂食、换尿片。他并不是为了要引起公众的注意或是给其他人留下印象,他只是觉得自己想急切地把爱倾注到这个温暖而无助的新生儿身上,离开他的每时每刻都会令自己难以忍受。他经常花上几个小时凝视自己的儿子。“不知怎的,我感觉他就是我的一部分。”他说,“我记得小时候踢球时伤了脚,很疼。我父亲看得出来我疼得厉害,他就说,如果可以让我的腿承受你的疼痛,我愿意。那时我并不相信他说的是真的,我以为那只是做父亲的说一句好听的话。但是现在我意识到,当时他说的一切都是当真的。如果能够,我也会替小布鲁克林承受他所有的痛苦。我会为他做一切事情,尽我所能让他的生活美好。做父亲给予了我难以置信的全新的责任感。”为了儿子的生日,贝克汉姆可以花费数万英镑开个Party;由于儿子发高烧,贝克汉姆甚至干脆缺席曼联的训练。“新好男人”关心世界儿童《纽约时代周刊》的沃伦·霍奇这样评论贝克汉姆:贝克汉姆先生拥有默片时代影星雕塑般的英俊外形。他从不忌讳与儿子亲密的身体接触,每一次拍照时他都不停地拥抱和亲吻布鲁克林,这样做反而增添了妇女对他的好感。而在以前,女人们从未想象过会在以猛灌啤酒为标志的足球文化中找到一位如此细致多情的新好男人。而作为联合国儿童大使,贝克汉姆也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了周围的人,让越来越多的球员加入到关心世界儿童的行列。个人看法: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亲的角色是无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因为亲子间的角色关系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孩子需要的满足、性别角色的认同、道德责任感的养成、公民义务的认知、自然生活秩序的进行无不依赖着良好的角色关系。父母亲是影响下一代成长与发展的关键人物。因此,父母与儿童在家庭中的角色关系与其子女的成长与发展密切相关。父母应该从孩子的诞生之日起便亲自照顾着孩子的日食起居从孩子出生起,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人的逗弄,使他们感受到父爱母爱,并在美好的感受中引起快乐的情感体验,所以作为父母,要接近孩子,花时间与孩子聊聊,进行感情“投资”,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了解和关心。同时父母要学会倾听,并作出积极反应,使孩子觉得自已受到了父母的重视,并感受到父母爱心的支持,这种情感的交流,就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亲切感,从而进一步提高亲子关系。在我看来,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提高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从而对孩子的教育是较为有利的。

在案例中我们还可以看见,贝克汉姆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和重视。大手笔的生日party;由于儿子发高烧,贝克汉姆甚至干脆缺席曼联的训练,这些都是贝克汉姆认为的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可见,贝克汉姆一直是将孩子放在自己心里最为重要的地方的。这也是家庭教育中的关键之处。

“钢琴王子”是这样成长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堪称音乐界的奥运会。它是被国际音乐界认可的、世界上规格最高、演奏难度最大的比赛之一。其评委之挑剔与选拔之严格也表现在其宁缺勿滥的一面:在过去两届,其第一名都为空缺。50年代的傅聪曾获该赛第三名,2000年,我国深圳选手18岁的李云迪一举摘取了15年来无人问津的金奖桂冠,也是华人首次获得该大赛金牌,更是比赛开办70多年来夺冠的最年轻的钢琴家。世界的目光顿时聚焦在这位18岁的青年人身上。偶然机会步入钢琴之路。熟悉李云迪的人都说,李云迪似乎是专门为钢琴而生的,他对音乐有着异乎寻常的天赋。据李云迪的母亲张小鲁回忆,年轻时的她很喜欢舞蹈和音乐。在怀孕的时候,还经常听一些古典乐曲,《梁祝》是她放得最多的一首。李云迪降生后,似乎也继承了母亲对音乐的爱好。1岁时的李云迪就能把一首《回娘家》唱得绘声绘色。此外,他对各种乐器也情有独钟。有一次,小云迪在商场里看到了一个儿童手风琴,说什么也不走,非要爸爸妈妈给他买。在他4岁生日那天,终于如愿以偿,他得到了人生的第一件乐器,一个最简单的儿童手风琴。最后,他还兴致勃勃地参加了重庆市少年宫的钢琴培训班。为了鼓励孩子坚持学下去,不懂乐理的张小鲁每天只有陪读,回来再教给儿子。经过几个月的启蒙,云迪的音乐天赋很快显露出来,而且进步神速。1987年3月,5岁的李云迪从重庆到成都参加四川省少儿手风琴比赛,夺得了第一名,他体验到了人生的第一次掌声和成功。

伴随着他在音乐上的飞速长进,云迪的儿童手风琴也换成了120贝司的大手风琴。琴的重量对一个不到7岁的孩子来讲自不用说。更让云迪苦恼的是,重庆闷热的天气,常常使他几首曲子弹下来,稚嫩的前胸便热起了一片片通红的痱子。李云迪哀求妈妈:“能不能让我弹一个不重也不热的琴。”父亲嘴上不说什么,可心痛得要命,几经商量后决定:改学钢琴。当时,李云迪的父母每月收入加起来只有200多元的月收入,买一架二手钢琴也要4000多元。李云迪的母亲说:“云迪他爸那年刚好从部队专业,有笔转业费,就全投到这里来了。”云迪此时艺术天赋的展露似乎也是有意要来安慰父母的。他在重庆市少年宫刚刚学了3个月的钢琴,老师就对他的父母说:“这孩子领悟能力太强了,我都没法再教他了。”于是再换老师,可得到回答仍然如此。后来经朋友介绍,李云迪于1991年投到了四川省音乐学院附中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的名下。但教授家在成都,李云迪和妈妈每天要往返于成都和重庆之间,学琴要紧,但功课更不能耽误,这是云迪母亲对他的要求。于是,坐在火车上写作业,手心上温习学过的汉字成了李云迪经常的功课。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但教授的出现,使李云迪逐渐从一个有天赋的琴童向钢琴王子迈进。1993年,李云迪获得了重庆市首届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1994年,他获得了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第一名,同年,他还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四川音乐轩辕附中。飞扬的乐章伴随着家的奉献。1995年,但教授应邀到深圳艺术学校任教,李云迪是跟是留,已经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变动。父母毅然决定,但教授到哪,云迪就跟到哪。也就是从这时起,李云迪的母亲张小鲁辞去了工作,专门来深圳陪读,从此就没再找过工作。她说:“我把陪儿子练琴当成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追求。”对于许多学钢琴的孩子来说,往往家长的毅力就是孩子的毅力。张小鲁说:“我每次陪儿子练琴,都是非常非常用心地听。每天陪上5、6个小时,我并不觉得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既然付出了精力,就应该对得起自己付出的一切。”也许正是张小鲁执着的性格,使得李云迪很佩服她,也很听她的话。有一次周末,李云迪家里要来亲戚,他一听便高兴了,“正好今天不用练琴”,他央求妈妈。“定下的事情一定要做,不能轻易改变。”张小鲁严肃地对儿子说。于是,他们把活动时间往后推,云迪比平时提前一个小时开始练琴,提前完成了作业后,才高高兴兴地和家人出去玩。张小鲁觉得,和所有的小孩子一样,云迪需要大人的随时提醒。有些原则的事情是不能妥协的,否则一旦孩子形成了习惯,有些毛病就不容易改了。李云迪也很理解妈妈,“其实我妈管得对,只要我完成了每天的正常学习任务,看电视、打乒乓球这些我喜欢的事情,我妈从来不干涉我。”张小鲁的执着还表现在她对钢琴的领悟,也许正是这一点,使她和儿子达成了一种默契和理解。一次,在一旁陪练的张小鲁发现云迪练习的曲子没有一点感情的投入,很不满意地转身便走。李云迪的印象中,母亲对音乐始终是同样的挚爱,此时受到母亲的冷漠,李云迪很在乎,重新一遍遍地用心练,直到看到母亲的笑容。李云迪经常对同学说:“我妈的耳朵特好使,谁也别想骗过她!”细心的人还会发现,在李云迪对钢琴全身心投入的背后,他的父亲也在默默做着一切。这位目前在重庆某公司驻广州办事处工作的中年男子,说起儿子李云迪显得异常朴实和平淡:“其实,云迪的性格可能有点像我,不太会讲话,但他内心很丰富。我现在只能在周末回家看看,儿子大多数时间是在练琴,我也不好打搅他。不过我还是经常给他们娘俩做点好吃的。”熟悉李家的人悄悄地说,李川在外面也是个能拿得起放得下的男子汉,一个人担负起全家的经济来源。一回到家里,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的活就全被他都包下来了。每周日回广州前,他还把煮好的汤放在冰箱里给妻子和儿子留着。个人想法:

在李云迪的成长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那就是他的母亲——张小鲁。

张小鲁是一位爱教相融、严慈相济的母亲。小云迪在商场里看到了一个儿童手风琴,说什么也不走,非要爸爸妈妈给他买。终于,在他4岁生日那天,他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人生的第一件乐器,一个最简单的儿童手风琴。为了满足小云迪的兴趣,爸爸妈妈把他送到重庆市少年宫的钢琴培训班。而为了鼓励孩子坚持学下去,不懂乐理的张小鲁每天只有陪读,回来再教给儿子。而之后因为心疼小云迪每次弹完风琴前胸都热起痱子,便把家里仅有的钱拿来买了一台价格不菲的钢琴。可见,张小鲁在小云迪的兴趣爱好上的投入是毫不吝惜的。当然,现在的家长似乎对孩子的艺术爱好的培养也挺大方的,只是她们忽略了孩子是否是真的对其有兴趣,只是一味的强迫孩子,这种教育方式难免有失偏颇,事倍功半。之后小云迪师从但昭义,但是1955年但教授应邀到深圳艺术学校任教,李云迪是跟是留,已经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变动。但是父母毅然决定,但教授到哪,云迪就跟到哪。也就是从这时起,李云迪的母亲张小鲁辞去了工作,专门来深圳陪读,从此就没再找过工作。张小鲁的毅然决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执着的母亲。我们都知道,在家庭教育中,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张小鲁如此果决地辞去了工作,这是一个母亲对于孩子最为无私的爱,也促使了日后李云迪对钢琴的执着和热爱。

但是张小鲁并不仅仅只是一味的疼爱李云迪,她也是一位相当严厉的母亲。张小鲁说:“我每次陪儿子练琴,都是非常非常用心地听。每天陪上5、6个小时,我并不觉得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既然付出了精力,就应该对得起自己付出的一切。”张小鲁也从不会因为小云迪在钢琴上的天赋而有所松懈,她觉得,和所有的小孩子一样,云迪需要大人的随时提醒。有些原则的事情是不能妥协的,否则一旦孩子形成了习惯,有些毛病就不容易改了。李云迪说,正是由于母亲执着的性格,自己很佩服她,以她为榜样。而自己更是遗传了父亲沉稳的性格。可见,母亲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占的比重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健全的母亲角色会使得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和社会认知。当然,不仅仅是母亲角色,父亲的角色对孩子的社会角色的形成也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好的也有坏的。这就要求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树立一个模范形象,以来正确的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

第四篇:家庭教育点滴体会和看法

宝宝家园教育

传播幼儿教育知识,提供更好的学习和交流经验,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拥有健康的成长环境,帮助孩子成长成才!

家庭教育点滴体会和看法

孩子是祖国的明天,是父母的希望。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的家庭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使家庭教育更加有效,是每位家长都应该关注的。在此我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多给孩子讲故事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应当顺应孩子的这种天性,多给孩子讲故事,利用故事这种方式来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讲故事时应尽量用普通话、用书面语,让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地适应规范化的语言。一则故事要重复讲,加强孩子的记忆,孩子会越听越有趣,再让孩子复述讲过的故事。我给女儿买了很多绘本类的书籍,那些书有精美的图画,有的还是图画和文字相结合,即使孩子不识字,但是她在图画的帮助下也能看懂,并能讲述。

二、要在适当的时候多和孩子交谈。

可以用提问问题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我认为这样孩子可以增强她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有时在公园里或在路上遇到有乱扔垃圾的现象,我会问她这样做是不是对,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我会告诉她怎样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判断能力,同时也让她学会遵守社会公德。

三、要坚持自己带孩子。

我觉得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让老人帮忙带孩子,因为我们作为家长白天上班,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本来就少,如果晚上再不带她,会很难了解孩子,所以要利用一切可以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要和她交朋友,要尊重他,适当的时候把自己也变成小孩,顺应孩子的喜怒哀乐,让她和父母没有距离,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孩子的心声。

四、要让孩子学会团结同伴、帮助别人,让她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如在玩游戏时,孩子意见不统一时,我们不要急于出面,应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接解决,并对他们的决定表示尊重。记得台湾著名营销专家余世雄老师曾说道: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不要问她吃了什么,喝了什么?因为幼儿园老师不会单独不给我们的孩子吃喝。要问她今天在幼儿园帮助同学吗?老师做了哪些事情?有没有团结同学,出现了状况自己有时怎么处理的?这段话对我的启发很深刻。

五、培养孩子要坚强。

不要孩子学到的知识成为口号,只说不做。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妨把身边一些好的事迹拿出来让孩子学习。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无需操之过急,我们应该相信孩子、鼓励孩子,松开我们的双手让他们自由地飞翔,未来的天空一定有他们展翅的身影。

第五篇:浅谈我对幼儿家庭教育的一些看法

浅谈幼儿家庭教育

小(2)班周牧辰家长

上幼儿园小班不到一学期的儿子已经开始在个别方面体现出优势,班里的老师也多次在我面前表扬孩子在校的良好表现,这让我倍感欣慰。经历着各种琐碎的育儿小事,从中领悟和体验到各种感动,今天有幸可以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正确理解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

幼儿园里老师们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她们要对一班三十多个孩子们除了日常生活学习要照顾得当以外,还能够对每个孩子做到细微观察,主动科学的去发现孩子们的特长和优势并正确及时的引导和发挥,甚至将那些几乎看似十分平常的点点滴滴进行详细的记录、分析、总结,这是最值得我钦佩的优秀幼师的素质和能力,我很庆幸能为儿子找到他人生第一个满意的“理想乐园”和良师益友。每天早上,孩子走出家门就直奔幼儿园,所以,我把幼儿园看做是孩子走入社会的人生第一步,就已经是比家庭小圈子要大一点点的大圈子了。对孩子来说,家就是他永远的“温暖摇篮”,那么幼儿园就是他人生的第一个“理想乐园”。

所以我们每天送孩子去幼儿园都会跟他说,你又要去上学,可以跟那么多小朋友玩,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在学校里老师要是教什么好玩的好听的,要认真学回来教教我们。培养孩子上幼儿园的兴趣,让孩子对幼儿园有种向往和美好的感觉。作为家长我们也经常需要和老师沟通,孩子有哪些问题也要做到及时交流。比如我家孩子在学校

里因为听老师讲故事非常认真,所以能快速准确的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放学后就跟我说今天孩子在这方面表现不错,我回家夸奖了孩子,孩子也对自己有了信心,对老师也有了更多的好感和亲近心。

二、营造对孩子有利的生活环境

为孩子营造他们有可能接触到的各种生活环境和社会活动成为育儿中最有意义的一件大事,包括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和日常活动的组织安排、创造机会交往孩子自己的好朋友、参加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业余爱好活动等等。比如我们家里人之间有什么矛盾都会避开孩子的面,私下去沟通,绝对不会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会让孩子产生恐惧,以为是自己做错了事,长期以往孩子也会没有安全感。

到周末的时候我就会约上同学或者好朋友家的孩子,几个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在一起接触,能学习到更多我们平时不太注意到的东西,比如分享食物、玩具和互相谦让。慢慢我发现孩子在我做事的时候会给我搬小板凳,当我不舒服的时候会跑来安慰我并给我轻轻按揉。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家庭成员之间,或者朋友之间这种相互关心已经潜移默化到他的小脑袋里,到这样的时候他就会回想到,在我肚子疼的时候妈妈会给我揉肚子,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爸爸会安慰我,我长大了,我现在也可以对他们这样了。孩子的思维方式是完全感性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的引导孩子充分的利用他们自己的感官系统去感知他周围的一切美好,哪怕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一点点痛苦或情绪,都会逐渐锻炼出孩子自己的独立思维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感性的积累就是理性形成的过程,任何道理由孩子自己悟到要比我们直接告诉他们

更深刻。

三、把握赏识和批评的尺度

赏识和批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必要元素,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不同作用,无论缺乏哪一个,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谓赏识,其实是一种激励,它要求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加以肯定与赞赏,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激励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赏识也需要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一味地赏识,就可能使教育偏离正常的轨道。我就不止一次见过,孩子在闹脾气用手拍打爷爷奶奶的脸,那个被打的人还在鼓励,宝宝劲真大,宝宝真厉害。在我看来,孩子动手打人不论是什么起因都不是正确的做法,更不应当鼓励。反过来如果家长善于批评孩子,懂得适时用批评来规范孩子的人生,批评则会成为一种智慧,一种勇气。正确的批评是建立在理性的思考、明智的判断和对现实的高度警醒基础之上的,能够使孩子对现实中的自我有正确认识,对自我发展保持清醒的警戒。

在我自己的实践中,我会把握几条准则:第一,表扬要具体,适度,孩子做了某些事情,比如帮助妈妈做家务了,不管做的结果如何,都值得我去表扬,说出表扬的原因,宝宝现在长大了可以帮助妈妈做事情了,妈妈很高兴,为你骄傲。第二,该批评的时候要批评,并且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惩罚的方式。比如孩子出现摔打玩具的情况,经过说明和制止,仍是不断发生,就可以采取惩罚的措施,暂停玩玩具 的这种权利,让他明白做错事情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是惩罚尤其是体罚一定要及时,适度,并且要避人。三四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尊的意识,在别的小朋友面前知道维护自己的形象,要面子,所以体罚像打屁股最好不要在公众场合进行。我家孩子在做错事情之后我有时会采取体罚,比如打手或者打屁股,但在惩罚之后会好好的跟他解释惩罚的原因和理由,并且在最后安抚他,做这样的惩罚不是因为你是坏孩子,也不是妈妈不爱你,做错的事情以后要能改正,下次妈妈希望你能做的更好,成为妈妈的骄傲。

四、善于用心去发现孩子的潜质

3岁多的宝贝思维和表达方已经略显成熟。他会记得我找不到的东西放在哪里并帮我找出来----细心记性;他很主动与我的朋友交往并看懂我的表情和心境甚至以他的方式和我谈心---察言观色;他会帮忙接听家里的电话转话或主动迎接来访家里的客人----公关社交能力;他已经将全家人的手机、照相机操控于自己手中,甚至电脑中有关他的娱乐和学习项目均能熟练操作,并乐享于其中----动脑操作。我发现3岁的孩子,绝对不能忽视他的日常喜好和成熟倾向,把他当做是自己朝夕相处的朋友,善于发现他的优点或帮助他培养兴趣,以肯定和鼓励的心境去欣赏孩子,即使他偶尔会犯了错或惹恼了自己,但有可能更容易给他成长的空间、更有可能开发他的无限潜质,他也会带给我无穷的惊喜和成就感。

不少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偏重智力因素,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对制约其成长的其他因素则很少过问。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出息,才

能出人头地,于是整天让三、四岁的孩子背唐诗、背宋词、认汉字、算加减,扼杀了幼儿爱玩的天性。在我看来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要适应当今的社会,孩子需要形成健康的人格。所以在大多时间我们都是鼓励孩子多动多玩,每天在家给他播放音乐、故事,陪他踢球或者动手玩玩具,周末带他去爬爬山,或者书店看看图画书,培养他的语言、音乐、社交、运动和逻辑等能力,包括孩子自己动手收拾玩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他的独立能力。

还有更多的父母在看到孩子做一些事情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要做,你会把它弄坏的,或者你会受伤的。比如有一次,我家孩子去拿抹布,孩子奶奶就说不要拿,太脏了。我当时就说,先别急,看看他想做什么。接着孩子做了让我们感动的事情,他看见地上有一滩水,拿抹布擦干,并且说不擦的话奶奶会踩滑到的。多么细腻美好的心思,可能就会被家长的一句“不要做!”扼杀了。

尊重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美;给孩子无尽的爱,但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这或许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在这方面我还要继续努力。

下载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看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看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家长对家庭教育看法的调查总结

    关于家长对家庭教育看法的调查总结 本次调查访问了两位60后,两位80后。借助面谈,电话访谈的方法,通过一些问题,不仅访问了他们对家庭教育的看法,还简单了解了一下对学前教育的看......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读后感在方校的介绍下,我有幸拜读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深知“怎样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学问。书中对于小孩......

    家庭教育

    小学生为何缺乏学习动力? 现在小学生学习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在此总结出以下三点原因,供家长和老师认真思考。 一、错误认识,认为学习是为了完成父母和老师的任务 缺乏动力,就说明......

    家庭教育

    家庭、学校、社会 孩子的教育应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结合的教育,而这三者不能孤立,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都会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是由学校、社会和家庭三......

    家庭教育材料

    关于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导师,也是最长久甚至终生的导师。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终生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身体......

    浅谈家庭教育

    浅谈家庭教育 ——在家长会上的讲话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人成才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是基础。目前,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普......

    家庭教育

    故事题目:《 一起做个“好家长” 》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 联系电话: 子女所在学校:祁庄小学 一起做个“好家长”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人人都宠得......

    浅谈家庭教育

    浅谈家庭教育 浉河中学 何亚红 人的一生要经历三大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