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知促行 知行合一 党课讲稿
以知促行 知行合一
——党员教师“两学一做” 党课讲稿
赵志永
当前,“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在全党开展,这是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对前阶段实践活动问题台账来个“回头看”、再清理、再提升。“两学一做”不是活动,贵在长期坚持。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真学、真懂是前提,真信、笃行是结果,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是党的优良学风作风的具体体现,也是全党凝心聚力、实现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我们切实摒弃活动的心态、过关的心态、功利的心态,把学习教育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一是要把“两学一做”落实到强化理想信念上。总书记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总开关”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出现世界观上的偏差、人生观上的迷失、价值观上的错位,就会影响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就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因此,我们作为党员要以“两学一做”为契机,认真学党章、学党规、学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定“三个自信”,要通过“两学一做”活动,把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系列讲话制度化、常态化,根据不同对象灵活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要自觉把党章党规和习近平系列讲话要求转化实际行动,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落实同步,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展示学习效果。同时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知道有这么一句话: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随着教学的改革,树立教学新理念、新思想,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改的重头戏。我们教学的课堂,是学生生命中的一段不可复制的段落。学生的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他们精神寄居,心灵依托的场所。我们理应让孩子们快乐地,充实地,自主地,舒展地,诗意地生活在课堂上,这是每一个老师所追求的幸福课堂最高境界.二是要把“两学一做”落实到讲纪律守规矩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和党规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任何一名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成就大小,都必须自觉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作为一名教师更要率先垂范。
身为教授的当代作家贾平凹有一幅对联:百无聊赖何为教,一事无成怎做授。习总在讲话中强调: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在我看来,两个字回答足矣,那便是看似轻实则重的“师德”。我们教师面对的孩子们是活生生的自然人。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能做到把每个孩子教育成奉献社会的人,但至少把每个孩子教育成拥有良好习惯,以此铸就家庭幸福的人,这是一个教师的基本责任所在。在科技飞速发展,物欲恒流、快节奏的大道上,为了师德建设的真正实施,我们教师至少能够守住自己心灵的一份静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随波逐流。做自己最初的心,以此来洗礼我们的师德形象,亦塑造求学者的形象。教学教学中师德建设任重而道远,努力中践行,做自己就好!每个工作岗位都有他存在的意义,那么我们教师存在的意义何在呢,我想只有真正理解了师德师风的含义,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对得起社会的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对于师德师风有了更深的理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等等,这都是师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有强烈的责任心,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从心里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是要把“两学一做”落实到发挥党员作用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让党员干部切实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我们每一个党员都能依托活动载体发挥自身作用,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要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自已的能力和水平,立足岗位奉献,勇于担当作为,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智慧、出实力、展形象。
党员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甘为人梯,爱岗敬业。只有热爱学生,教师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和廉洁从教。作为党员教师,只有完善自身素质,才能让学生从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中吸取有益的营养。行百里者半九十,党内教育、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两学一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必须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以经常性教育促进行为习惯养成,以日常行为来带动日常性教育,不断锤炼自觉尊崇党章、遵规守纪、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的铁的党员队伍。
第二篇: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知行合一 以知促行
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知行合一
以知促行
坚持知行合一,坚持以知促行,坚持行胜于言。这是总书记先后在河南、河北、上海调研和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多次强调的一个哲学理念。以此理念来指导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定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报告精神,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举旗定向,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进入新时代、迎接新使命、迈向新征程的强力号召。报告站位高远,既有立足于国情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美丽中国的,又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化战略考量。整个报告气势磅礴,蓝图绘就,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使我们对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进一步坚定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上,只有抓住本质,领会实质,切实掌握理论导向,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才能真正将十九大精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进工作发展的科学实践。
二、领会实质,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学习十九大精神,贵在学思践悟,重在知行合一。习近平同志提倡理论学习要培养三种境界:在我理解就是要有志存高远“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要有耐得住清冷“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守;更要有百折不挠“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求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着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否正确判断形势、能否有效化解矛盾、能否顺利推进工作,关键看有没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学习,就是要把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新思想、新阐述、新观点自觉融入到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实践中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勇于探索推进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努力提高政治眼力、理论功力、工作能力,并以此实现观念突围、状态切换、能力升级。
三、指导实践,勇于创新、行胜于言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怀着坚定的理论信仰,才能始终保有鲜活的灵魂追寻。结合稽查部门工作实际,我们将积极践行“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的理念,通过开展“五抓五促”,切实把十九大报告精神内化为信念理念,实化为办法举措,固化为标准规范,在工作中磨砺、在岗位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在攻坚克难的征途中不畏艰辛、开拓创新、闯关决胜。
一是抓管理、促规范。从解决当前稽查处工作中存在的滞纳金加收、处罚标准执行存在争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梳理防范执法风险,探索建立首查责任制制度、查后回访制度,强化“一案双查”,补齐短板,促进规范。
二是抓配合、促融合。在选案、检查、审理等环节,积极抓好与法规、征管、税政、风险管理等职能科室和各管理分局的协作配合,完善落实稽查建议制度,推进查管互动、强化以查促管,促进工作融合。
三是抓协作、促共赢。从全面加强国地税联合稽查,落实税警协作机制,开展联合惩戒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与国税、公安、银行等相关单位的协作,强化执法刚性,加大查处力度,维护税法遵从。
四是抓技能、促提升。充分发挥“专业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通过开展集中业务研讨、典型案例演示、优秀案卷评审、查账比武竞赛、稽查工作调研等活动入手,着力打造“政策通、业务精、能力强、自律严”的稽查铁军。
五是抓典型、促引领。开展“敬业奉献、勤学肯钻”等先进典型的选树活动,积极为优秀干部的成长发展提供机遇、搭建平台。努力营造“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以钉钉子的精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切实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好,有决心、有底气说出“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你放心”。
第三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
—周爱宏
思想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缔造的基本准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鲜明特征。今年在全党范围内展开“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道路教育实习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首要实习,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意向常常性教育延伸的首要举动。在新形式下的各项工作中要突出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商履职尽责的实际效果,细化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培养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让非党员能够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形成长效机制,坚持知行合一,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是基础,做是关键,作为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知促行。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两学一做”学是基础,党员作风好坏,关键在于思想认识,学就是要把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理解透彻,弄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把党章党规的规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两学一做”关键在做,要以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将党章党规以及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外化于行,落实到每一件具体事情中、体现在每一项具体工作和日常行为上,转化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带领作用。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不思,即使学得再多也不会有益处;只学不用,就会陷入“本本主义”。因此,在组织广大党员学深悟透基础上,通过开展共产党员先锋工程、设立先锋示范岗、组建党员先锋队等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将所学所思自觉应用到工作生活上,应用到严格要求自己上。我作为班子成员,始终摆正位臵,遵守党组集体决策,讲团结、守纪律,言行一致、令行禁止,从工作到生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和制度的约束;认真落实请示报告制度,该请示的不擅作主张,坚持重大事项党组研究决定,严把廉洁从政关,始终信念坚定,履职尽责。我主要分管全局经济检查、消费者权益保护、商标广告工作,在工作中能够认真贯彻“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的工作方针,不断增强法制观念,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廉洁自律,公正执法。经济检查工作中以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以查办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案件为重点,强化执法为民服务意识,完善执法办案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竞争执法水平,精心部署,周密计划,本着依规矩事,公正执法的原则,做到让局党组满意、让举报人满意、让当事人满意。今年上半年经济检查中查处了侵犯商标专用权、销售不合格商品、无照经营、不正当竞争等案件,截止目前,共立案41件,其中已经结案33件,罚没款23.9815万元,案值22.01万元;正在办理中案件8件。在农资市场专项整治中查处案件2件,立案2件,结案2件,案值4015元,罚没款8615元。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查中,查处不合格细木工板案7件,立案7件,结案5件,案值14917元,罚没款25212元,正在办理中2件。查处不合格彩钢案6件,已结案2件,案值20350元,罚没款26000元,其他4件未结案正在积极办理之中。
在商标广告监管中,实施商标战略,积极营造“商标兴企、商标兴农、商标兴县”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商标法律法规宣传。以宣传新《广告法》为契机,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和“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以及5月17花儿会、农村庙会等活动,广泛发放宣传品,把以商标为重点的知识送进企业、送入农户,宣传期间共出动宣传人员246多人次,散发各类宣传资料10000余份。以实施商标战略服务地方经济;一是今年我们把促进商标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推行“一所多标”和商标培育工作。二是积极引导企业正确运用商标战略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大量的工作和努力“岷县当归”地理证明商标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三是严格执法加大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打击商标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及打打击欺诈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以营造诚实信用的经营环境,以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为核心,从流通领域各个环节入手,突出重点,加大商标侵权案件的查处力度。四是拓宽监管领域,加大广告整治力度;在广告监管上我们以打击虚假违法广告、户外广告为重点,今年4至6月在全县深入开展了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在专项整治中我们遵循 “查媒介、追根源、促规范”的工作方针,实行了局所联动,共监测广告84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了虚假违法广告,使全县广告违法行为有了明显的下降。另一方面抽调精兵强将与综合执法局紧密配合对城区主要街道及212,316国道进行全面清理,重点是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的各类商业性广告、业务性宣传标牌标语、违规广告牌匾等实施了依法拆除。
在消保维权工作中保护重点领域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重点领域市场秩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全县范围内突出家用电器、服装鞋帽、装饰装修材料、交通工具、建筑材料,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检查和抽检工作。开展格式合同检查,对公共服务行业的不平等条款进行重点整治,对我县移动、电信、物业等公用服务行业的不公平格式合同进行了点评活动,对企业不规范格式条款进行现场整改。加强新《消法》的宣传,提高消费维权水平;紧紧围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积极宣传我县消费者权益维权工作成果,岷县工商局、岷县消费者协会联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局、烟草专卖局、邮政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等单位在县政府礼堂门前举办“我消费 我做主”为主题的“3〃15”大型宣传咨询活动,营造了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
二.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坚持知中有行,行中有知,贵在知行合一。朱熹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知和行是相互促进、齐头并进的关系,但知先行后,知轻行重。“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学是做的开始,而做是学的目的。在贯彻“两学一做”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在学习中确保自身对党的忠诚度,提升自身敢于担当和履职尽责能力,真正让学习见行动。每一名党员都要时时刻刻对照党章、一言一行瞄准系列讲话,立足党章找问题、依照系列讲话改问题,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真正深入学习、真正理解掌握,真正做到把党章党规的规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学一做”我们必须坚持真学实做,真抓实干、立说立行、知行合一,只有“学”的深入,“做”的才能扎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效果,是当今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广大党员干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力思想武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就要领先而引导,上梁不正下梁歪,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律人必先律己,要把党章党规和系列说话作为党性教育的必修课、常修课,引导广大党员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要带头参加责任制检查考核;带头要把学习系列讲话作为理论指导党员干部的重中之重;带头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带头履行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永葆党性党风之纯,身心归党,以身许党,时刻紧记党员身份、紧记责任责任。补足“精力之钙”,加强“信奉之修”,熔铸“信奉之魂”,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奉、铁一般信奉、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任的党员干部队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行合一”就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思想与行动、心性与修为、意愿与实践的合一、统一、归一。“学”是“做”的出发点,是指导“做”的,真正的“学”不但能“做”,而且“做”中“学”;“做”是“学”的归宿,是实现“学”的手段。在贯彻“两学一做”的过程中,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切实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以“知行合一”践行“两学一做”。
第四篇:学习陶行知“知行合一”发言稿
“知行合一”源于明代理学家王阳明。但陶行知先生认为:知与行不但要互相结合,行更应在知之前,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故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是陶行知先生一生践行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教育理念的结晶。
基于“知行合一”,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正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发校本课程、研究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们再回头品味老先生的话,领悟其教育理念,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贴切儿童实际需要、适合儿童健康发展的环境更易儿童理解和接受。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儿童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
反思我们当前教育实际,过分单纯的以学生成绩评价学生和教师,而忽视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重知识的传输而轻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育之人与社会、与生活所脱离。如何推进“知行合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结合总书记“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和实际,切实抓好学生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实际化、生活化、社会化,而不是纸质化,图片化。即“生活德育”,如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走出校门,开展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二、开发以劳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充分利用乡村学校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开发生产劳动(如种田、种菜)课程;利用学校比邻村落的优势,开发社会公益劳动课程;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多的现状,开发生活技能培养课程,如开展洗衣、帮厨、打扫卫生等课程。
三、积极探索使学生向上生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身体、才智、德行、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每天都有长进,日日有变化,周周有发展。
陶行知先生毕其一生,为了心中的教育梦,默默耕耘,不断探索,矢志不渝,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育家“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开辟精神和一位教育者的使命与担当。“行知”精神给我们前行的动力和方向,让我们用“行知”精神助力云南教育梦,让我们用“行知”精神谱写学校发展的新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第五篇:读陶行知知行合一感想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学合一》所思
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教学合一,我一直认为是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到统一,即教学“合二为一”,其实不然。
暑期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才知道自己的认识十分肤浅,有失偏颇,没有真正领会陶行知老先生“教学合一”的精髓。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的“教学合一”有着更深刻的含义,陶老先生认为“教学合一”不仅是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还要把老师的教和老师自己的学融合到一起。
为什么老师要做到教学合一,陶老先生认为有三个理由: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这一点对于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我来说深有体会。因为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仅仅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孩子们去读、去记,那么就是把活泼的孩子当成了书架子。当然如果老师只是教学生,只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教给了学生,那么学生的学习永远是被动的。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自己学习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这样的老师都不能算是好老师。
作为一名好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常言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小学低段,识字是主要教学任务,老师不能只教学生认得书本上的生字,而要以“趣”为前提,让学生开心识字,交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如预习的时候要求孩子自己动手做生字卡;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加一加”、“减一减”的游戏识记生字,也可以自创儿歌游戏识字;利用生活经验来提高识字能力,如:名字、路牌、广告牌、超市里物品名称等等,养成随时识字的好习惯。这样学生通过有意识记到无意识记,并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生字,慢慢地孩子们的词汇量越来越大,他的阅读量也随之越来越大,形成良性循环。学生通过六年的积累,掌握运用所学词语。这样会学习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随着学习的深入,随着自己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口笔头表达能力都会提高,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文章,都能较为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内涵,更能与文章的作者产生共鸣。这不是老师都能给予的,老师能给予的就是学习的方法。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提醒老师时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法。正如孔子所说:因材施教。如到了小学高段教学时,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能力略显差异,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潜能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中等生,这样,每个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中等生和潜能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优等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优等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具体做法如下: 1.共同要求,区别对待
教学的共同要求以“课标”为标准,要求大部分学生切实掌握好;对少数“潜能生”,在课外加强个别辅导,要求基本上达到“课标”的规定要求;对优生,要求灵活掌握“双基”,并鼓励他们超前学习,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例如:在学习较复杂的分数解决问题例题:“某工厂四月份烧煤12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四月份原计划烧煤多少吨?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要求如下:潜能生要求:看图列式计算(只要求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解答);对中等生要求:会画图,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优生要求:除会画图,用两种方法解答以外,还要能将问题改变为“实际节约用煤多少吨?”后再解答出来。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不管学力不足的还是学有余力的学生 都能统筹兼顾,并且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2.发挥特长,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长处,即使成绩差的学生也有他的特长之处。如果发挥出来,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有用的人才。数学、语文、英语成绩都差的学生,如果美术画的特别好,就鼓励他参加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对他进 行数学辅导,课堂上多提问他,让他多板演,使他的数学成绩一步步赶上来。另外也可采用一对一帮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采取分层布置作业,尽可能让所有的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这一点是我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的。作为一名称职的老师,应该一面教一面学。正如孔子所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不知理解是否得当。作为教师给学生半桶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自己必须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如果要想推荐一本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老师自己首先要静下心来阅读一系列的儿童书籍,从中选择适合本班学生阅读水平的儿童读物,而不是随手拿一本书来让学生读。
在学陶老的这些日子里,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精神得到了提升。我一遍遍地告诫自己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以陶为师,少一份焦躁,多一份平静;少一点指责与埋怨,多一点反思与行动。
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啊,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否则,年年照样子画葫芦,学生乏味,自己也会产生职业倦怠。“要想得教育英才的快乐,似乎要把教学合而为一。”“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将是我的座右铭,努力让自己做一名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读后感
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 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当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因为他在八十多年前提出并研究的问题,正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最新的理念。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书中谈到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
(一)虚心;
(二)宽容;
(三)与学生同甘共
(四)跟民众学习
(五)跟小孩子学习
(六)肃清形式、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我琢磨了这几点,按我的理解觉得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内容: 一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 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 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 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二是师生都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断成长,教师要虚心向周围的人、乃至学生学习,以此来完善自己。人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这块阵地的主人,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我们也必须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得到成长,这样才会完善自己,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教师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员,他的职责是培养教育下一代,但是其本身的知识结构、文化底蕴也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学习,放眼看世界,才会意识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因而潜心学习,提高素养。另一方面,学生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走在时代前沿的鲜活的群体。教师如能走近他们,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从学生身上了解时代的讯息,领悟到学生真正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
让我们以人为本、做民主教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培养高尚的人格修养,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关于陶行知本人,我知道他很有名气,是杜威的弟子,关于他的教育思想,我只知道他提出过什么“生活即教育”这么一个标题,除此以外,我对其就浑浑然了。就如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序二”所写:“大面积的中小学教师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说,更别说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诸教育实践了,继而有所发展了。”此作者更指出:“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读到此,虽然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但足以可见陶公在中国教育界的影响之深远。于是在闲暇空余之时,我拜读了陶公的教育名篇,现把所读、所想、所悟零碎记录下来。1.“生活即教育”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 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①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也有所不理解。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不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 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但这就是整个教育的全部吗? 2.“行是知之始”
一位在美国受过多年教育的学者,回国后却放弃高官厚禄毅然跑到乡下办学,并终身致力于平民教育,这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界最早认识到农民教育问题重要性的人,是最早广泛提倡妇女也有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人,也是第一个开办乡村幼儿园的人。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思想今天仍在广泛推行。每次读到陶行知的话时,我总会感叹,他怎么那么先知先觉?他怎么会总结出那么多精辟的话?“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仔细辨辨,妙哉妙哉!真正让我了解了陶公“行知”名字的用意!
记得前一阶段,看到一则介绍:“蜗牛喜欢吃什么呢?”过去,孩子们要问爸爸妈妈、问老师,现在他们说:“喂喂就知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喂养,孩子们发现蜗牛喜欢吃甜食,如草莓、香蕉、橘子等,而不喜欢吃芹菜、黄瓜等。孩子们把蜗牛喜欢吃的食物画出来贴在墙上,告诉全班同学。更有趣的是,孩子们发现蜗牛吃了草莓排出红色的粪便,吃了橘子排出黄色的粪便。经过反复的实验观察,孩子们得出结论,蜗牛粪便的颜色与吃的食物有关。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被称为“做中学”,受到孩子们的空前欢迎。这项教育改革实验有着鲜明的特点,它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发现。
这场教育改革实验虽然是科学家发动的,但在教学中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 教师。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对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学生面前说:“我也不太清楚,明天我再告诉你。”“我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做中学活动中“做”的灵魂,强调了“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在做活动中老师还会不经意地进入一个误区,即有意无意地将孩子的思想往自己设计的想法上引导。结果往往会千遍一律,没有新的、有价值的发现。例:在“盐水让胡萝卜浮起来”的实验中,老师为了让孩子观察到胡萝卜在盐水中可以浮起来这一现象,于是让孩子将胡萝卜放进调制好的盐水里,实验结果都一样,实验看似成功,其实不然。但反之,如果让孩子自由尝试,往沉有胡萝卜的清水里一点点地加盐,孩子却有不一样的发现,盐加少的孩子会发现胡萝卜仍沉在水底,加入量中等的孩子会发现胡萝卜悬在了中间,加盐比较多的孩子会发现胡萝卜浮起来了……于是孩子自信地得到结论:盐一点点的加入,胡萝卜会一点点地浮起来,直至浮在水面上……
手的操作和心智的操作与改变,是主动探究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条件。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想法,深信:“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为孩子们展开一片充满想象,充满生机的天地!《陶行知教育名篇》好句摘抄
1.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2.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3.有些人做了几年教师便有倦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还是因为不好学,天天开留声机,唱旧片子,所以难免觉得疲倦起来。惟独学而不厌的人,才可以诲人不倦。要想做教师的人把岗位站得长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当然,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越学越快乐。
4.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5.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6.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7.我的主张是:有书读的要做事,有事做的要读书。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8.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9.教学做合一这个理论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无论那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效。
10.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11.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在方法方面,它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在又一方面,它是生活的说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做,就是实践,让学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