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讲稿[样例5]

时间:2019-05-14 19:4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讲稿》。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讲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试讲讲稿)

试讲人:陈娟(文法系)

2010年4月15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其人(简单介绍马克思的生平事迹以及主要成就)

1818年5月5日 卡尔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一个犹太族律师家庭。

1835年—1841年 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著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年8月)

1842年 为《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任该报主编。

1843年 夏,马克思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结婚,10月移居巴黎。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

1844年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终身的合作。11月至次年5月,他们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著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1845年 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与恩格斯合著)(1845-1846年)

1847年1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1848年2月中旬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

1848年2月 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革命洪流。8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政府驱逐出布鲁塞尔到达巴黎。

1848年6月1日 由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创刊。

1849年5月16日 普鲁士政府下令驱逐马克思。19日,《新莱茵报》被迫停刊,用红色油墨印刷了最后一号。

1850年3月和6月 先后两次与恩格斯一起起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

1850年 马克思写作《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1851年底至1852年春 写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总绍了欧洲、特别是法国1848年革命的经验

1857年 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8月)

1858年 著作:《鸦片贸易史》(1858年8月3日和9月3日)

1859年 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1864年9月28日 马克思应邀出席在伦敦圣马丁堂举行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即第一国际),当选为协会临时委员会委员,起草了协会的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

1867年9月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71年5月30日 马克思宣读了题为《法兰西内战》的宣言,指出巴黎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

1875月 著作:《对德国工人党纲领草案的意见》(即《哥达纲领批判》)。

1880年5月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法国工人党领导人制订党纲,口授了纲领的理论部分。

1883年3月14日 马克思积劳成疾,躺在安乐椅上溘然长逝。2.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2 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人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理解和论述。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

1.李大钊等曾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未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2.党的中央领导认识到上述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实践)的重要性——1935年遵义会议后; 3.全党认识到该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实践)的重要性——延安整风以后; 4.毛泽东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1938年,《论新阶段》

主要是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两次胜利——1927年北伐战争的胜利;1936年红军长征的胜利 两次失败——1927年大革命失败;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5.刘少奇在党的七大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四)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实现的深刻社会根源)

第一、革命理论的贫困和饥渴,呼唤一种新思想、新理论的到来

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给中国人民提出了两大任务:一是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如何解决这两大难题,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是自那时起各派志士仁人日夜思考的问题。

1.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强调务实致用的“经世致用”论影响的代表人物率先起来应变(龚自珍、魏源、林则徐、姚莹等)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随着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中国的思想界出现了大的震荡,社会进化论传到中国。社会进化论——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戊戌变法 3.与社会进化论相伴随的是民约论(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理性国家——资产阶级共和国——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中华民国)

4.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等人试图通过宣扬民主与科学,张扬个性,重塑国民性的思想文化启蒙,来补充辛亥革命缺少思想启蒙的课。

新文化运动——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围

第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新生的苏维埃政府还发表对华宣言,表示愿意将沙皇政府从中国掠夺的一切不平等权利交换中国,放弃在中国的一些特权。

李大钊系统介绍十月革命的文章——《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 第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适应了当时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

在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视野里,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劳农专政四个方面。其中,阶级斗争学说和劳农专政就是走俄国人的道路,即组织广大劳苦群众,通过 3 暴力革命,推翻反动的腐朽的阶级,实现劳农专政,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新文化运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条件和社会阶级基础。

先进知识分子进一步接收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工人阶级以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五)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重申: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实践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这个指导的过程贯穿中国发展的各个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任何理论都不是教义。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领导的革命和事业具有普遍适用性。马克思主义概括的是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一般规律。但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问题和实际情况不一。各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符合本国社会发展规律和民族历史特点的理论和路线,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本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从事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武器。

一谈到理论,人们便想起了符号、概念、逻辑以及大部头著作,似乎是至深至玄的思辩。就理论的表述而言,专著、论文是一种形式,谈话对话也是一种形式,而且是最基本最原始的一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之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点、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儒家讲的“行”、“躬行”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学说之间;传统文化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改造世界之间;中国哲学讲的相反相成,物极必反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矛盾、联系、发展的观点)之间;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之间,都有某种契合相通之处。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所蕴含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并为人们选择和接收的思想文化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因。

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需要民族性的形式,也需要民族性的内容,需要内在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链接。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的兼容性和柔韧度,而且在于它的开放性和现代性。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谈谈学习体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经列宁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一种理论实践经验以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的双向结合的过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革命、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由此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的生命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强调:“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寓于其实践性之中。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作为社会生活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理论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当然在本质上也具有实践性———它既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实践,又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离开实践这块沃土,马克思主义之花就会枯萎;脱离具体的实践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

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需要,研究不同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特殊规律,形成了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铸就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谈谈学习体会。

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坚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的,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资产,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其比重的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国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竞争力得到增强,即使公有制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同时,公有制经济比重的减少,也不能影响公有制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坚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不断巩固和发展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发挥质的优势。只有努力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才能真正坚持和巩固其主体地位。

坚持和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必须坚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在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既要进入那些非公有制经济不愿意或难以进入的而又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部门,弥补私人企业和市场机制的不足,更要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主导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国有经济在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数量减少的同时,资产总量、上缴税收、利润总额逐年增加,国有资产质量不断优化,管理与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技术研发与自主知识产权能力和数量不断增长。比如,中央企业80%以上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等行业和领域,资产总量从2002年的7.13万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1万亿元;同期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12.6万亿元,上缴税金、实现利润都有3倍多的增长。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排头兵”,在实施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大力度的结构调整和大范围的社会保障,在有效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中坚力量。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伟大意义。

答: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这主要有两大过程:一是要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二是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第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真正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制定正确的方略,从而做到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实践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

第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也就是说,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很好的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要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提炼和升华。

第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的优秀成分结合进而达到融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又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问题,同时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内涵。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 重要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二、理论联系实际,三、实事求是

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三章新民主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的主人。第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外开放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以更加积极地姿态走向世界

。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第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第八章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第一,必须正确认识“先富”和“后富”的关系。

(2)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地确定保障方式和标准,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2)社会主义自由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的问题。(3)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4)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5)总之,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在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方面不受资本

和金钱的锁缚。

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

1.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2.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友好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六,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P311

(P311了解)

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第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第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25.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P332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6.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P342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劳动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但是它只有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才能形成实际的财富;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性。

“四个尊重”中,核心是尊重劳动。

把“四个尊重”作为一项重大方针,其着眼点在于坚持群众路线,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27.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P377

在新的发展阶段,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新的伟大工程来抓,就是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廉洁的要求,以坚持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选)

为什么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简答)

第一,当今世界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面对这一种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要带领人民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思想和作风,自觉顺应时代步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关键阶段,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在前进中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新矛盾。党能不能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关进在于能不

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改革精神和伟大的改革创新能力。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关键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

第五篇: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没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捉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作为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有着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各自的针对性、各自的理论侧重点以及各自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但从联系的角度来看,后来形成的理论则是在前面理论基础上的新发展。我们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联系起来进行学习、理解和运用,任何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它们之间不仅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更是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立足于新的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关系。从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形成的实践基础来看,这几大理论成果是与时俱进的。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步将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党治国治军的新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而创立出来的。而党的事业既面临着历史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了解决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5,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这几个理论成果都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几个理论成果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都着重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主题。邓小平理论曾经对这个理论主题进行了第一次比较系统的理论思考和初步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所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坚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所谓“一脉相承”,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丢,坚持马克思主义昭示的社会主义方向不能变。所谓“与时俱进”,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精神运用于理论和实践的生动体现

下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讲稿[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讲稿[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