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孙中山研究的新拓展与新起步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汪朝光
“世界视野下的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复兴——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1月13日至17日在伟人故里——广东省中山市举行。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的伟人,也是学术研究的“显学”。“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大关键词(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孙中山)之一,而辛亥革命也与孙中山有密切的联系,于此可知学界对孙中山研究的重视。这次会议也是延续改革开放以来孙中山研究的惯例,即每逢孙中山诞辰的十周年,召开一次大规模的国际学术研讨会(1986年、1996年、2006年的讨论会均在中山市举行),汇聚各方研究成果,检阅孙中山研究的新进展,展示孙中山研究的新趋向。
本次会议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法国、美国的117位学者参加,这其中既有对孙中山研究卓有贡献、年高德劭的老一辈学者,他们著述丰富,曾经参加了从1986年至今的历次讨论会,为孙中山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有作为孙中山研究主力军的中生代知名学者,他们承前启后,在孙中山研究方面新见迭出,推动了孙中山研究的不断深入;更有将成为孙中山研究接班人的青年学者以及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在站人员,他们思想敏锐,在孙中山研究的选题和论述方面都有新的拓展,期以时日,将对孙中山研究作出更多的贡献。在参加地区方面,既有过往孙中山研究重镇北京、广东、湖北、上海等地的学者,也有过往对孙中山研究不多的地区的学者,有些过去较少参加我们举办的孙中山研讨会的国外学者,如越南学者,这次也参加了研讨会。群贤毕至、汇聚一堂,参加学者的广泛性、国际性,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特色。
本次会议的与会学者共提交了94篇论文,这些论文是从150余篇论文中,经过认真评选而产生的,充分保证了与会论文的高质量,这是本次会议的又一大特色。这些论文的研究主题包括孙中山生平的各个方面,如生平活动、思想研究、政治军事、对外关系等,其中几个问题有比较集中的论述和讨论。
一是孙中山与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关系。张磊讨论了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和他心目中“理想国”的关系;熊月之着重从孙中山的实处世界、理想世界、过渡世界的矛盾关系入手,讨论孙中山的振兴中华思想;多位学者在他们的论文中都强调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及其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认识,尤其是对民生主义的讨论。张海鹏认为,从民生主义看孙中山,不能一般地说孙中山反对阶级斗争、拒绝阶级斗争学说;左玉河认为,民生主义具有超前性和主观性,带有明显的民粹主义倾向。马敏、黎志刚、陈争平等对孙中山实业救国思想的讨论,从多方面拓展了对民生主义的认识。三是对孙中山政治活动的论述。政治史研究始终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面,对孙中山这样的政治家而言更是如此。杨天石、王晓秋、久保田文次等多位学者,讨论了清末民初孙中山的政治活动、孙中山与袁世凯的关系等问题;孙中山开府广东及其对内政策和对外关系,也为多位学者所关注。这些政治史研究,都利用新的材料,对过往有研究的问题,以新的研究视角,予以再分析和再评价,或可理解为具有新政治史意义的研究。此外,来自海外的学者巴斯蒂、普莱斯、裴京汉等,还讨论了孙中山在海外的革命活动,日本、韩国、法国与孙中山的关系等论题,表现出他们利用海外史料,以内外结合的视角,诠释中国历史的努力。
四是对孙中山思想的研究,从来都是孙中山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次会议的孙中山思想研究,讨论了过去研究较少的方面,如对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宗族观、卫生思想、社会救济思想、乡村治理思想、国术思想、尚俭思想、共享思想的研究,使我们更能认识到孙中山思想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思想文化的宝库。
五是孙中山研究的主题拓展。孙中山研究过往较多集中在对他的革命思想和活动的研究,而现有研究趋向,大大拓展了旧有的研究主题,将孙中山研究伸展到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桑兵对孙中山著作版本的关注,黄健敏对孙中山影像与形象的梳理,赵立彬对孙中山对名誉事件反应、姚霏对孙中山的疾病医疗、徐涛对孙中山逝世以后的上海纪念设施、梁文生对孙中山与邮票关系等的研究,都拓展了孙中山研究的主题。总体而言,本次会议的论文主题多样,研究深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是对最近10年孙中山研究成果的检阅,也预示着未来孙中山研究的新趋向,与会学者在会议期间对各篇报告论文有热烈的讨论,这是一次成功而圆满的学术讨论会。
第二篇: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演讲稿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演讲稿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
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雪耻报国,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前辈发奋努力,克己奉公,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发展。
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亿万中华儿女迎来了崭新的一天。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完成了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伟大革命家,他的奋斗的一生留给我们很多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民族的楷模,他的思想值得发扬光大。
滔滔长江,源远流长。孙中山先生对长江特别钟爱,1894年至1924年的30年间,他进出长江12次,累计在长江之滨居留5年半,占去他整个生命的十分之一。他钟爱长江,还热切地希望尽快开发和整治长江。怎样把这么丰富的长江能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振兴中华服务,为人民谋福利? 1919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写道“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国人第一次提出在长江三峡上筑坝的设想。孙中山第一个提出要在长江三峡修一个大坝,将浩浩长江的水拦腰堵住,把水蓄积起来,用于发电、运输、防洪、灌溉,实行综合利用。
孙中山先生一向把发展交通摆在建设事业的首位,因此他对开发长江的运输资源特别重视。随着长江水道的整治,工商业的发展,他主张大力开发上海浦东;提议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沿岸商埠;主张利用长江的自然水力,来解决泥沙的淤积。
孙中山先生开发长江的规划,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这个设想一旦实现,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比巨大的利益:一是可以根治长江水患,免去千百年来长江给人民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灾害;二是可以充分发挥长江的运输作用,使船舶畅行于长江流域,并和其他大河沟通,促进物资交流,经济繁荣;三是可以生产电力,为发展经济提供充足的资源;四是要以造出数百万亩良田,生产大量的粮食和棉花,扩大人民的衣食之源。
孙中山开发长江的规划,既是一个宏伟的蓝图,也是一项现代化的系统工程。要使设想完全实现,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断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对长江的治理特别重视。1956年6月,毛泽东主席在畅游长江之后,根据他对三峡工程深思熟虑以后的重大决策,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这首气势磅礴、光彩夺目的词章,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壮丽蓝图,不仅给我们指明了治理开发长江的明确方向,并且,向全世界宣布了我们一定要修建三峡水利枢纽的坚强决心。
1980年7月,刚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同志亲自来到三峡。他说:“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并指出,三峡是特大的工程项目,要考虑长远利益,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的东西。
1994年10月,在三峡工程开工前,江泽民同志再次来到三峡库区。他说,三峡工程经过多方论证,既然已下定决心要上这个工程,那我们就要万众一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务求必胜!
2004年8月,三峡工程经受住了运行一周年的考验,开始发挥其巨大综合效益。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发电的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策是英明的。事实也证明了,孙中山先生思想博大精深,开发长江的规划为中国的发展未来启示着光明,是留给我们的珍贵精神遗产,成为激励我们振兴中华的力量!孙中山的思想和实践随时间的转移而日益显出其不朽的光辉。
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初曾经预言,中国人民“发愤自雄”,一定能够打破常规,以“异常之速度”,在几十年内赶上和超过西方。孙先生的理想正在我们手中得到实现。
新中国成立57年来,长江的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以预期,不要多少年,长江流域将建设得更加美好,一定能实现孙中山先生所预期的宏伟目标。
时代在前进。
第三篇: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演讲稿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演讲稿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雪耻报国,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前辈发奋努力,克己奉公,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发展。
孙中山先
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亿万中华儿女迎来了崭新的一天。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完成了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伟大革命家,他的奋斗的一生留给我们很多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民族的楷模,他的思想值得发扬光大。
滔滔长江,源远流长。孙中山先生对长江特别钟爱,1894年至1924年的30年间,他进出长江12次,累计在长江之滨居留5年半,占去他整个生命的十分之一。他钟爱长江,还热切地希望尽快开发和整治长江。怎样把这么丰富的长江能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振兴中华服务,为人民谋福利?1919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写道“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国人第一次提出在长江三峡上筑坝的设想。孙中山第一个提出要在长江三峡修一个大坝,将浩浩长江的水拦腰堵住,把水蓄积起来,用于发电、运输、防洪、灌溉,实行综合利用。
孙中山先生一向把发展交通摆在建设事业的首位,因此他对开发长江的运输资源特别重视。随着长江水道的整治,工商业的发展,他主张大力开发上海浦东;提议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沿岸商埠;主张利用长江的自然水力,来解决泥沙的淤积。
孙中山先生开发长江的规划,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这个设想一旦实现,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比巨大的利益:一是可以根治长江水患,免去千百年来长江给人民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灾害;二是可以充分发挥长江的运输作用,使船舶畅行于长江流域,并和其他大河沟通,促进物资交流,经济繁荣;三是可以生产电力,为发展经济提供充足的资源;四是要以造出数百万亩良田,生产大量的粮食和棉花,扩大人民的衣食之源。
孙中山开发长江的规划,既是一个宏伟的蓝图,也是一项现代化的系统工程。要使设想完全实现,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断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对长江的治理特别重视。1956年6月,毛泽东主席在畅游长江之后,根据他对三峡工程深思熟虑以后的重大决策,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这首气势磅礴、光彩夺目的词章,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壮丽蓝图,不仅给我们指明了治理开发长江的明确方向,并且,向全世界宣布了我们一定要修建三峡水利枢纽的坚强决心。
1980年7月,刚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同志亲自来到三峡。他说:“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并指出,三峡是特大的工程项目,要考虑长远利益,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的东西。
1994年10月,在三峡工程开工前,江泽民同志再次来到三峡库区。他说,三峡工程经过多方论证,既然已下定决心要上这个工程,那我们就要万众一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务求必胜!
2004年8月,三峡工程经受住了运行一周年的考验,开始发挥其巨大综合效益。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发电的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策是英明的。事实也证明了,孙中山先生思想博大精深,开发长江的规划为中国的发展未来启示着光明,是留给我们的珍贵精神遗产,成为激励我们振兴中华的力量!孙中山的思想和实践随时间的转移而日益显出其不朽的光辉。
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初曾经预言,中国人民“发愤自雄”,一定能够打破常规,以“异常之速度”,在几十年内赶上和超过西方。孙先生的理想正在我们手中得到实现。
新中国成立57年来,长江的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以预期,不要多少年,长江流域将建设得更加美好,一定能实现孙中山先生所预期的宏伟目标。
时代在前进。站在新世纪的门槛,遥望未来世纪曙光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呈现;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今天,经济业已腾飞、国力日渐强盛的中国,已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历史在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新的时代在呼唤着我们这一代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为之奋斗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更需要民族精神。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不仅要记住孙中山先生的英名,更要发扬他的民族精神,继承他的伟大事业,让我们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而努力奋斗。
朋友们,新世纪的曙光已经照拂我们的额头,让我们携起手来,用青春
和智慧书写灿烂的时代篇章,开拓辉煌壮美的未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坚信,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第四篇: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2周年演讲稿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2周年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大三班的王辰宇。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2周年》。
孙中山,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广东香山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每年的11月12日便是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
孙中山先生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在他领导和影响下,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后他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国民党尊其为总理,中国共产党尊称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每年的孙中山先生诞辰日,全国各地都会开展各种活动纪念孙中山诞辰。孙中山先生位于香山路7号的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的重要纪念地。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书记说:“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
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不仅要记住孙中山先生的英名,更要学习他的爱国思想、进取意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国旗下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纪念孙中山先生》
读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有感 姓名:李泽田 学号:2015110055 摘要:孙中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先驱,是时代的巨人。
关键词:孙中山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毛泽东三民主义
孙中山先生可谓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先驱,早在1905年孙老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先生又把这个纲领诠释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即三全主义。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这个纲领在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的胜利中,至关重要。毛泽东所带领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核心所建立的,因此,中国共产党一直都是孙中山先生的支持者,伴随者。这也是毛泽东极其敬仰孙中山先生的原因,他推动了中国走向民主革命的大潮。
1925 年,在孙中山先生去世不久,毛泽东就在《〈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发刊词》中写道:“我们的伟大领袖孙中山先生应乎中国被外力、军阀、买办、地主阶级重重压迫的客观环境,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我们的伟大领袖虽死,革命的三民主义不死。”(《毛泽东文集》第1 卷,第15 页),这足以看出毛泽东对孙中山的尊敬。在书中有这么一句让我印象深刻“孙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的。”(摘自《纪念孙中山先生》)毛泽东通过孙中山,学会了很多优秀的品质,谦逊、内敛。我觉得,作为一个政治家,谦逊是很重要的一个品质,在许多优秀的人物中,他们都有这个美好的品质。谦逊即谦虚和逊,在对待别人的意见时谦虚聆听,这样不会让一些忠言错过,而犯下大错,无论自己的地位有多高,都要保持谦逊,为人处世而是如此。谦逊的人,对待别人善于倾听,而不是没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打断对方。谦逊的人往往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会帮助自己树立可靠的形象。
毛泽东那么尊敬孙中山,是有原因的。我们喜欢一个人,是因为我们喜欢那个人身上的某些特质,我们所不具备的但是很想拥有的特质。我想,在孙中山的身上,毛泽东看出了一股强烈的爱国救国之情。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义。”(《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700 页)孙中山心中有国,面对中国的独特的国情提出了独特的纲领,这个纲领后来就是新中国的最低纲领,可见孙中山对中国理解之深刻,爱国之心之强烈。
还有一点关于孙中山的最伟大的贡献—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一次具有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国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华民族振兴中华提供了武装推翻君主专制的革命实践,并且开创了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新起点。以孙中山为领导的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让人们摒弃了封建的陋习,许多男人开始减掉他们的长头发,女人再也不用裹小脚,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辛亥革命也绝非偶然,他是长时间的累积,是国内与国外的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间产物。今年是辛亥革命105周年,在1911年,在中国的土地上,民主革命的嫩芽破土而出,逐渐成长,到如今新中国的繁荣。想想一路的艰辛,有国共两党一致抗日的光辉岁月,有内战时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时的艰辛,有改革开放的春风,有两弹一星的辉煌,还有很多很多巨大的进步,都要归功于这一次伟大的革命。
同时,也不是说孙中山是完全完美的,他也有他的性格上的缺陷,但总的来说,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是中国现代化的开创人,也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捍卫者。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是世界的巨人。在二十世纪,他的影响力无人可以替代。